成都市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管理办法(五篇)

时间:2019-05-14 13:19: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成都市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管理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成都市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管理办法》。

第一篇:成都市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管理办法

【发布单位】82105

【发布文号】成都市人民政府令第21号 【发布日期】1991-11-01 【生效日期】1991-11-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成都市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管理办法

(1991年11月1日成都市人民政府令第21号发布)

第一条 第一条 为有效控制水污染,加强对水污染源的监督管理,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总量控制是指在水污染物排放浓度控制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对排放水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排污单位),实施水污染物排放申报、登记,核定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分配水污染物排放削减量,发放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实施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第三条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成都市行政区域内实施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排污单位。

第四条 第四条 本办法由成都市环境保护局和区(市)、县环境保护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和统一监督管理。

市和区(市)县水利、卫生等有关部门,应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和管辖范围,依法协同环境保护部门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实施监督管理。

第五条 第五条 我市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项目暂定为:COD(化学耗氧量)、挥发酚、石油类、总氰、重金属、放射性物质、氨氮七类。

各区(市)、县环境保护部门,可根据本地区的水域流量、环境污染状况和排污情况,适当增加或减少总量控制的项目,并将其总量控制项目,报市环境保护局备案。

第六条 第六条 市和区(市)、县环境保护部门在其管理范围内实行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应根据本地区水体功能、水质 目标要求和污染物排放现状进行总量分配、确定污染物削减量。

第七条 第七条 实施总量控制的排污单位,由市、区(市)、县环境保护部门确定。其控制量,应不低于各地区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和百分之八十。

第八条 第八条 排污单位必须按照环境保护部门的规定办理排污申报登记手续,如实填写《水污染物排放申报登记表》,经其主管部门核实后,报当地环境保护部门审批。

排污单位排放水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排放方式、排放去向发生变更时,应提前十五天向当地环境保护部门申报、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第九条 第九条 凡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在试产或投产前三个月内,应按本办法第八条第一款规定填报《水污染物排放申报登记表》,办理审批手续,纳入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管理。

第十条 第十条 排污单位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持当地环境保护部门批准的《水污染物排放申报登记表》申请《排放许可证》并按《排放许可证》核准的排放量排放水污染物。

市环境保护局应对不超出排污总量控制指标的排污单位颁发《排放许可证》,对超出排污总量控制指标的排污单位颁发《临时排放许可证》,并限期削减排放量。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排放许可证》有效期为三年;《临时排放许可证》有效期为两年。

持《排放许可证》或《临时排放许可证》的排污单位,应在有效期满前一个月内重新申报、登记、办理换证手续。逾期未换证者,即视为无证排放。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排污单位对其污水排放管(沟)和排放口,按当地环境保护部门的要求进行整治,设置标志,并安装计量装置。有两个以上排污口的,还应对其逐一编号。

新建设的排污单位设立一个排污口,情况特殊需要多设立的,应报当地环境保护部门批准。

向河道排污的排污口的设置和扩大,排污单位在向环境保护部门申报之前,应当征得河道主管机关的同意。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实施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排污单位,应对控制的项目进行监测,每月不少于两次。

无监测力量的排污单位,可委托当地环境保护部门的监测单位或市环境保护局认可的监测单位进行监测,其监测费用由委托单位承担。

监测单位与排污单位对监测数据发生争议时,由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负责技术仲裁。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市和区(市)、县环境保护部门对其管辖范围内的排污单位进行现场检查时,应持市人民政府制发的《环境监察证》,被检查的单位应如实反映情况,并提供有关资料。检查者有责任为被检查单位保守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实施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排污单位,应于每月上旬内,将上月《水污染物排放月报表》报送当地环境保护部门。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可在同一地区的排污单位之间互相调剂。调剂时,先由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并报经当地环境保护部门批准后实施。

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跨地区调剂时,由两地区环境保护部门共同审批,并报市环境保护局备案。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排污单位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阻扰、妨碍环境保护部门进行现场抽测、检查,或不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是其法定代表人纵容、授意下或直接责任人员所致的,由当地环境保护部门处以法定代表人或直接责任人员一个月基本工资百分之三十的罚款。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当地环境保护部门视其情节,分别给予警告、加倍收缴排污费、罚款或吊销《排污许可证》(含《临时排放许可证》,下同)的处理:

(一)逾期未申报登记或谎报有关污染物排放申报登记事项的,对排污单位,除依法追缴排污费外,并可处三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责任人分别处以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的罚款。

(二)无《排放许可证》非法排放污染物的,对其处以三千元以上五万以下的罚款、加倍收缴排污费,并责令其自查出之日起十五日内办理《排放许可证》。

(三)超过《排放许可证》规定的污染物排放量的,按每月处以三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加收一至二倍排污费,连续三个月未按规定的污染物排放量进行排放的,可吊销《排放许可证》。被吊销《排放许可证》的排污单位,在吊销《排放许可证》期间仍排放污染物的,按无证排放处理。

(四)超过《排放许可证》规定的最高排放浓度的,每超一倍(不足一倍按一倍计算)每月加收一倍排污费,情节严重的,可并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五)超过《排放许可证》核定的污染物排放项目的,每超一项每月处以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罚款。属汞、镉、铅、砷、六价铬、黄磷、总氰、多氯联苯及其它剧毒物的,每超一项每月处以二千元以上一万以下的罚款。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实施《排放许可证》制度或被处以警告、罚款的单位,并不免除其依法缴纳排污费和承担治理污染、排除危害和赔偿损失的责任。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当事人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处罚通知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申请复议或不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所在单位或其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第五条未列总量控制的水污染物排放项目及第七条未确定实施总量控制的排污单位,仍实行浓度标准控制管理。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执行中的具体问题由成都市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太原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管理办法

太原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管理办法

(1998年8月28日太原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1998年9月29日山西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批准)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防治大气污染,保护大气资源,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以下简称总量控制),是指对向大气排放的烟尘、工业粉尘、二氧化硫(以下简称污染物)和市人民政府公布的污染物控制名录所列的向大气排放的其他污染物实行的管理目标总量控制。

第三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人均须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达到国家和省下达的总量控制目标和指标。

第五条 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总量控制的管理和监督。

县(市、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权限,负责本地区总量控制的管理和监督。第六条 实行总量控制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排污谁付费和增产减污的原则,以达到排污总量逐步削减的目的。

第七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大力宣传保护大气的法律法规,普及保护大气的科学知识,提高市民保护大气的意识。

第八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对于在实施总量控制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 管理和监督

第九条 本市的总量控制执行省人民政府批准下达的目标和指标;县(市、区)的总量控制目标和指标由市人民政府下达。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总量控制目标和指标,按照各自的职责权限,提出各排污单位的排污种类、数量,削减排污的数量和时限,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下达。

第十条 所有排污单位必须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如实进行排污申报登记。

第十一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收到排污申报登记报告后,应当监测调查核实。对不超过允许排放量指标的排污单位,发给排污许可证;对超过允许排放量指标的排污单位,应当限期治理,限期治理期间发给临时排污许可证。

持有临时排污许可证的排污单位应当从领证之日起三十日内制定出污染物削减计划,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后实施。第十二条 排污单位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其允许排放量指标应当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全部或者部分收回:

(一)被吊销大气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的;

(二)关、停、并、转、迁和破产的;

(三)由于易地供热、供气等外部原因而减少排污量的。

第十三条 凡已建成的大气污染防治设施,必须投入使用并保证正常运行。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闲置或者擅自拆除。

第十四条 排污单位应当在其污染源安装测试装置。

排污单位的废气排放口应当设置明显标志,并具备采样和监测条件。

第十五条 排污单位从事总量控制工作的管理、监测人员和排污设施操作人员,应当经业务培训,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第十六条 排污单位应当如实填写《太原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执行情况季报表》,并在季度结束后10日内报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七条 由于突发性事故使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发生重大变化时,排污单位应当在24小时内,将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污染物排放量变化情况以及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事故查清后,应当作出详细的书面报告。

第十八条 市、县(市、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排污单位的排污情况定期监测和随机抽测、检查,被检查单位必须如实反映情况。

第三章 指标转让

第十九条 总量控制内的指标可以有偿转让。有偿转让在达到排放标准的前提下进行。有偿转让应当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指导下进行。

第二十条 排污单位通过治理使大气污染物实际排放量低于政府下达的允许排放量指标的,其剩余的允许排放量指标可以留做本单位发展使用或者转让给其他排污单位。

转让和受让的指标,原则上应当在同类环境质量功能区之内、同种污染物之间进行。

第二十一条 新建、改建、扩建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项目,建设单位必须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指标,经核准并取得允许排放量指标后,方可按建设程序办理其他手续。

超过总量控制目标和指标的地区和排污单位,一般不得新建、扩建排放大气污染物的项目;确需建设的,均应以有偿受让形式取得新增允许排放量指标。

能耗高、污染严重、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本市总体规划的项目,不得受让允许排放量指标。

第二十二条 转让和受让允许排放量指标的排污单位,双方必须签订书面合同,经环境保护专项评估,并报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确认,换发新的排污许可证,方可生效。第二十三条 通过有偿转让方式取得允许排放量指标的排污单位,不免除环境保护的其他法定义务。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限期改正:

(一)不报送或不按期报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削减计划的;

(二)不按规定安装测试装置的;

(三)不按规定在废气排放口设置标志的;

(四)不按规定填报《太原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执行情况季报表》的。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视情节轻重,处以3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一)拒绝或者谎报有关污染物排放申报登记事项的;

(二)拒绝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监督管理部门检查或者被检查时弄虚作假的。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罚款;情节特别严重的,可以吊销排污许可证:

(一)排污量发生重大变化造成大气污染事故的,处以10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罚款;

(二)经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处以10000元以上100000元以下罚款;

(三)擅自闲置或者拆除污染防治设施,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排放标准的,处以5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

(四)无排污许可证或者超过许可证允许排放量指标排放的,处以5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造成大气污染的,对有关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被处以罚款的排污单位,不免除消除污染、排除危害和赔偿损失的责任。

第二十九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执法人员,在执行总量控制的监督管理工作时,应当出示证件,文明执法,遵守纪律。对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市人民政府负责解释。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发布部门:太原市人大(含常委会)发布日期:1998年09月29日 实施日期:1998年09月29日(地方法规)

第三篇: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办法

附件:

排放污染物许可证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污染物排放行为的监督管理,控制污染物排放数量,稳定和改善环境质量,规范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制止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盲目投资若干意见的通知》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向未达到国家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水体排放重点水污染物,向未达到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区域、国务院批准划定的酸雨控制区、二氧化硫控制区排放主要大气污染的法人、其他组织和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排污单位)。

排放气态氟化合物的电解铝生产单位,前款规定地区内向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工业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水污染物的单位也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排污单位应当依照本办法的规定,领取排放污染物许可证(以下简称排污许可证)。

禁止无排污许可证的单位排放水污染物、大气污染物。

第四条排污许可证分排污许可证和临时排污许可证。

排污许可证分正本和副本。正本和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五条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依照本办法的规定,负责排污许可证颁发与监督管理。

第二章核定排污单位的污染物排放数量

第六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部门应当结合本地区实际,提出颁发排污许可证的工作方案,明确地方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对各类排污单位颁发排污许可证的权限,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地方法规、规章对地方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发放排污许可证权限已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七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部门应当组织市(地)、县级环境保护部门,根据法律法规、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污染防治规划,核定本行政区内各排污单位排放水污染物、大气污染物的数量。一个排污单位既排放水污染物,又排放大气污染物的,由同一个环境保护部门一次核定其水污染物、大气污染物排放数量。

对列入国家或者地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的水污染物、大气污染物,地方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在本行政区总量控制指标以内,已测算环境容量并经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复核的地区,还应当在本行政区环境容量以内,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将各类污染物的数量(年排放量)核定到各排污单位。

对火电企业排放的二氧化硫、电解铝生产企业排放的气态氟化物可按照绩效方法(即单位产品排放量)进行核定。核定二氧化硫排放量时应考虑高架源远距离输送形成酸雨的因素。

对向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水污染物的单位,按其执行国家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三级标准予以核定。

对未列入国家或者地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的污染物,地方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应当以排污单位达到国家或者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为前提,结合当地环境质量现状和环境保护目标,在确认各单位排污申报登记信息真实性的基础上,核定排污单位排放污染的数量。

核定排污单位排放污染数量的方案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部门制定并向社会公 1 布后实施。

第三章排污许可证的申请与颁发

第八条排污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部门的规定,向核定其污染物排放数量的环境保护部门或其委托的环境保护部门申请领取排污许可证。

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污染物的项目,应当在竣工验收时应向核定其污染物排放数量的环境保护部门申请领取排污许可证;需要进行试生产的,应当在开始试生产当日的30日以前申请领取临时排污许可证。

第九条排污单位申请领取许可证,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生产及污染治理设施符合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

(二)已履行排污申报登记义务;

(三)排污口经规范化整治;

(四)达到国家或者地方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

(五)设区的市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确定的重点污染源,对实行总量控制的污染物已采取削减措施,并按要求安装在线自动监控设施;

(六)环境保护部门已核定其污染物排放数量,且申请排放量在环境保护部门核定的数量之内;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条申请排污许可证,应当填报《排污许可证申请表》,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经环境保护部门确认的排污申报登记材料;

(二)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和在线自动监控设施安装的验收材料;

(三)污染物产生、治理和排放情况;

(四)过去半年内的环境监测报告;

(五)污染物削减措施和效果;

(六)被责令限期治理的排污单位,应提交治理方案;已经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应当提交验收材料;

(七)被责令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的排污单位,应提交清洁生产审核报告;

(八)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验收材料;

(九)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要求的其他材料。

第十一条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排污许可证申请材料之日起20日内,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并对申请单位的生产和污染物治理设施、排污口进行现场核查,对符合条件的,颁发排污许可证,并予以公告;对不符合条件的,书面通知申请单位并说明理由。

处于试生产期间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单位,或者被环境保护部门责令限期治理的排污单位,符合本办法第九条第(一)、(二)、(三)、(六)、(七)项规定的,颁发临时排污许可证。

第十二条环境保护部门对每个排污单位颁发1份排污许可证。对排污单位排放水污染物、大气污染物以及其他地方法规、规章规定实行排污许可证管理的污染物的各项要求应当载明在同一份排污许可证之中。排污许可证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排污单位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

(二)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浓度、数量;

(三)有效使用期限。

第十三条排污许可证副本的除载明排污许可证的内容外,还应当包括:

(一)排污单位的排污申报登记号;

(二)排污单位负责人、联系人姓名、电话、通讯地址;

(三)排污口的数量,各排污口的编号、名称、位置;

(四)各排污口排放污染物的方式、去向、区域或流域;

(五)适用的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六)限期削减排放污染物的数量及时限;

(七)对排放污染物的特别要求,如白天、夜间、季节、突发事故应急等各种条件下的排放限制;

(八)大气、水污染物监测要求,如监测的项目、频次,监测结果的报告及存档要求;

(九)年检、违章记录;

(十)法律法规、地方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内容。

第十四条排污许可证有效期限为3年。临时排污许可证有效期限最长为1年。

第十五条排污许可证申请表、排污许可证、临时排污许可证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办法规定的内容印制。

第十六条排污单位在排污许可证或者临时排污许可证有效期限届满后需要继续排放污染物的,应当在有效期限届满之日前的20个工作日以前向原发证的环境保护部门申请换发排污许可证。

排污单位不再排放污染物的,应当向原发证的环境保护部门办理注销手续。

第十七条在排污许可证有效期限内,排污单位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拟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当在发生重大变化前30个工作日前向原发证的环境保护部门重新申请领取排污许可证。

排污单位增加其他实行许可证管理的污染物,或者排放污染物的数量超过原许可量10%,或者排放污染物的浓度超过原许可量20%的,视为重大变化。

第十八条排污单位发生合并或分立的,新设立的排污单位应当自设立之日起20日内向原发证的环境保护部门重新申请排污许可证。

分立后各单位排放污染物数量之和不得大于分立前原排污单位的排放数量。

排污单位合并后,排放污染物数量不得大于合并前原单位的排放数量之和。

第四章排污许可证的监督与管理

第十九条地方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于每年3月15日前,将上一颁发排污许可证的情况报上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下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颁发排污许可证的情况进行监督,发现不适当情形的,应及时纠正。

第二十条地方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排污许可证的档案管理制度。

第二十一条持有排污许可证的排污单位(以下简称持证单位)应当按照排污许可证的规定排放污染物。

禁止不按照排污许可证的规定排放污染物。

禁止涂改、出租、出借以及其他非法方式转让排污许可证。

第二十二条持证单位应当建立环境治理台账,记载排污许可证规定事项及执行情况、排污申报数据、环境监测数据、交纳排污费时间及数量、受到环保部门处罚或奖励、实施清洁生产或污染物削减方案以及开展环境保护公益活动等情况。

环境治理台账应当长期保存。

持证单位不再排放污染物的,应在办理注销手续时将环境治理台账移交原发证的环境保护部门。

第二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持证单位进行现场监督检查。检查人员进行现场检查时应当出示证件。监督检查机关应当为被检查单位保守技术秘密 3 和业务秘密。

持证单位应当接受环境保护部门的监督检查,如实提供排污许可证、环境治理台账等有关资料。

第二十四条持证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安装水污染物、大气污染物自动监控装置,与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信息系统联网,维护自动监控装置和通讯系统的正常运转:

(一)设区的市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列为水污染重点排放源的,应当安装总有机碳(TOC)、化学需氧量(COD)、酸碱度(PH)的浓度监测装置和污水流量计;

(二)日排废水100吨以上或者日排化学需氧量30公斤以上的,应当安装单元监测装置和污水流量计;

(三)设区的地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列为二氧化硫重点排放源的,或者新建、改建、扩建单台容量大于或等于14兆瓦(20蒸吨/小时)锅炉的,应当安装二氧化硫浓度监测装置和废气流量计。

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装置在正常运行情况下取得的污染物排放数据,作为环境保护部门对持证单位进行管理的依据。

第二十五条持证单位应将排污许可证的内容,悬挂、张贴或印刷在生产场所大门处或其他公众可见的醒目位置,应当在每个排污口标志牌处悬挂或张贴排污许可证对该排污口的规定内容。

第二十六条当某一水体或局部大气的环境质量严重恶化或有严重恶化的预兆时,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根据应急需要,可以依法或者根据同级人民政府的决定要求持证单位在应急期间减少或者停止排放污染物。

持证单位应当按照环境保护部门的要求,减少或者停止排放污染物。

第二十七条环境保护部门对排污许可证实行年检制度。发放排污许可证的环境保护部门或其委托的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在每年3月底前对排污许可证的执行情况进行年检,将年检情况载入排污许可证副本,并记录在环境保护部门的排污许可证管理档案之中。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排污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及其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法律未做规定的,由环境保护部门责令改正,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逾期不改正的,由环境保护部门提出建议,报请同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关闭。持证单位情节严重的,由发证的环境保护部门暂扣或者吊销排污许可证,并将处罚结果在媒体上公布:

(一)未申请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的;

(二)经申请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的;

(三)在申请排污许可证时弄虚作假的。

第二十九条排污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逾期不改正的,由原发证的环境保护部门暂扣或者吊销排污许可证:

(一)不按时参加排污许可证年检的;

(二)未将许可证的内容悬挂、张贴或印刷在生产场所大门处或其他公众可见的醒目位置的,或者未将对各排污口的规定内容悬挂或张贴在相应排污口标志牌处的;

(三)不按照排污许可证规定排放污染物的;

(四)持证单位排放污染物发生重大变化,或排污许可证有效期届满,或排污单位发生合并或分立等情形,未重新申请或经申请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的;

(五)未建立环境治理台账的;

(六)未按规定安装污染物在线自动监控设施,或者不按规定与环境保护部门的信息系统联网的,或者虽安装但未尽维护义务致使设施不能正常运转的。

第三十条涂改、出租、出借以及其他非法方式转让排污许可证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责令改正,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的环境保护部门暂扣或者吊销排污许可证。

第三十一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未按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减少或者停止排放污染物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有关规定予以处罚,并由原发证的环境保护部门吊销排污许可证。

第三十二条环境保护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污染物排放数量核定、排污许可证发放和监督管理过程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同级人民政府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三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环境保护部门根据本地区污染物排放现状、环境容量、环境保护目标,在国家环境保护规划、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规划确定的重点水污染物、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基础上,对显著影响本地区环境质量的其他污染物,提出实行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的建议,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三十四条符合本办法规定的排污单位,应当自本办法施行之日起45日内,按本办法规定向环境保护部门申请领取排污许可证。

前款规定地区、行业内排放其他污染物的排污单位,以及前款规定地区、行业以外的排污单位,地方法规、规章规定应实行排污许可证管理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五条排污单位被吊销排污许可证,或者造成严重污染后果的,调查处理该案件的环境保护部门应当在做出处理决定后5日内将处理结果通报工商、公安、监察部门或移送司法机关。

第三十六条本办法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七条本办法自2004年 月 日起施行。

第四篇:东莞市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办法

东莞市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办法

(1995年7月25日东莞市人民政府颁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水污染源的监督管理,改善水环境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国家环境保护局《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市行政区域内直接或间接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

(以下简称排污单位)。

第三条 排放污染物许可证(以下简称排污许可证)由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市环保部门)组织实施和统一监督管理,排污单位必须按市环保部门的有关规定,如实申报污染物的排放及

处理情况,申领排污许可证。

第二章 排污申报登记制度

第四条 排污单位必须按市环保部门指定的时间,办理排污申报登记手续,并按要求提供必要的资料。

第五条 排污单位必须如实填写《排污申报登记表》,报市环保部门审查核实。符合填表规范的,予以登记。

第六条 排污单位在《排污许可证》或《临时排污许可证》核定的内容发生重大改变时,应在改变前15天,到市环保部门申请,履行变更登记手续。

第七条 实施排污许可证的单位,必须在污染源申报登记的基础上,向市环保部门申领《排污许可证》。

禁止无证排放污染物。

第八条 市环保部门结合全市排污现状和发展规划,分期分批对重点污染源和重点污染物实行排放许

可证制度。

第三章 排污许可证制度

第九条 排污单位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持市环保部门批准的排污申报登记表申请《排污许可证》。环保部门经调查核实后,应在一个月内根据总量和浓度排污指标。核发《排污许可证》或《临时排

污许可证》。

对污染物排放达到总量控制指标,并且重点控制的污染物的排放浓度达到标准的单位,发给《排污

许可证》。

对超出排污总量或浓度控制指标的单位,发给《临时排污许可证》,并限期治理削减排放量。

第十条 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在实物试运行期间,由市环保部门发给《临时排污许可证》,污染防治设施经验收合格后一个半月内,排污单位凭验收合格证书,向市环保部门申请换发《排污许可证》。

第十一条 持《临时排污许可证》的单位,必须在规定期限内,削减排污量,达到总量控制指标;重点控制的污染物排放浓度达到排放标准的排污单位,可申请换发《排污许可证》。

第十二条 实行《排污许可证》年审制度。排污单位在产品、原辅材料的品种以及生产工艺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应于当年《工商营业执照》年审前,持《排污许可证》副本及有关材料到市环保部门

办理年审。

第十三条《 排污许可证》有效期最长为三年,《临时排污许可证》有效期最长为两年,具体有效期

限由发证部门确定。持证单位应在有效期满前三个月,申请换证,若有效期满,仍未换证的,按无证排放行为处理。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十四条 排污单位必须按照《排污许可证》或《临时排污许可证》的规定排放污染物,并接受市环保部门的现场检查、监督和监测。被检查单位必须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

第十五条 排污单位其废水排污口必须编号、设立标志、安装排污计量装置,排污口必须具备采样和

测流条件。

排污单位应当加强排污计量装置的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转,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向环保部门报告。

第十六条 新建项目,一般应只设一个排污口。改建、扩建项目不得增加新的排污口。

第十七条 重点排污单位应配备专职监测人员和监测设备,按国家规定的统一方法,对本单位排放的污染物进行监测,并定期如实地向发证部门报送化验数据。暂无监测能力的排污单位,应委托市环保监测站定期监测,委托监测费用由排污单位支付。

第十八条 持《临时排污许可证》的单位,应当采取措施按期完成规定的削减量,并于每季度末向发证部门如实报告削减排污量的进度情况。

第五章 罚 则

第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环境保护部门根据不同情节,给予警告或处以

罚款:

(一)逾期未申报登记或谎报登记的,给予警告并处五千元以下罚款;

(二)逾期未完成污染物削减量以及超出《排污许可证》或《临时排污许可证》规定排放污染物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罚款,并加倍收缴排污费;

(三)拒绝办理排污申报登记或拒领《排污许可证》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并加倍

收缴排污费。

(四)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第一款,没有按市环保部门的要求设立标志,安装排污计量装置的,应当限期设立安装,逾期未装计量装置的处以五千元以下罚款。

(五)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第二款,故意损坏排污计量装置的,或者计量装置出现异常情况未及时向环保部门报告的,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条 持证单位接到缴纳排污费或罚款的通知书后,应按规定日期缴付;逾期不缴付的,每天追

加千分之一的滞纳金。第二十一条 当事人对环境保护部门的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理通知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或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申请复议或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环保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二条 环保监督管理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由其行政管理机关或行政监察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市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陕西省污染物排放总量与污染物排放许可管理办法

陕西省环境保护厅

关于印发《陕西省污染物排放总量与污染物排放许可管理办法》的通知

陕环发〔2012〕58号

来源:总量处日期:2012/9/4 15:54:58

各设区市环保局、杨凌示范区环保局、西咸新区规划土地环保局:

为了加强我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污染物排放许可管理工作,进一步做好污染减排工作。结合我省环境保护工作实际,省厅制定了《陕西省污染物排放总量与污染物排放许可管理办法》,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二年六月十三日

陕西省污染物排放总量与污染物排放许可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污染物排放总量与污染物排放许可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陕西省《贯彻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决定的实施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陕西省煤炭石油天然气开发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新、改、扩建设项目排污指标(总量指标)许可,依照《陕西省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管理暂行办法》(陕环发〔2012〕40号)执行。

在本省辖区内向环境排放大气与水污染物的工业企业、城镇污水处理厂和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等已投入试生产试运行或投入生产运行的排污单位的排放许可管理适用本办法。

其他排污单位排污许可管理由各(设区)市级环保局参照本办法执行。

固废与辐射污染物排放许可管理依照相关法律规定执行。

第三条 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下列排污单位排污许可证的核发:

(一)各设区市污水处理厂。

(二)装机容量在20万千瓦以上的火力发电厂。

(三)上市企业。

第四条 除第3条以外的排污许可证发放,由各(设区)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职责核发,核发结果应报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以便建立统一的省级数据平台。

第五条 排污许可分为总量审批和排污许可证颁发。排污许可证分为排污许可证和临时排污许可证两类。

第六条 本办法的排污许可因子主要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烟粉尘等。

第七条 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遵循公开、公正、严格、细致的原则做好本辖区的排污许可管理工作。

第八条 排污许可证的申请和受理程序依照《陕西省环境保护厅行政许可申请受理与决定送达制度》执行。

第九条 新(改、扩)建项目在试运行前30日向具有核发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领临时排污许可证,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30个工作日内申请换发排污许可证。

第十条 排污单位申领排污许可证,须提交申请报告和发证机关认可的技术支撑单位出具的核查报告。排污单位申领临时排污许可证,须提交申请报告并附总量审批文件。

第十一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在受理后20个工作日内作出许可证决定。

第十二条 排污单位符合下列条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核发排污许可证:

(一)生产装置和工艺及污染治理设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定。

(二)排污口符合国家规范要求。

(三)污染物达标排放达到总量控制的要求。

(四)排污口安装有在线监测仪器,并通过有效性审核。

第十三条 排污许可证或临时排污许可证包括正本和副本,排污许可证的正本和副本具有同等效力。正本载明下列第(一)、(三)、(五)、(八)项内容,副本载明下列各项内容:

(一)持证单位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

(二)主要生产设备和产品、主要污染防治设施及其处理能力。

(三)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强度)控制指标和允许排放总量。

(四)排污口位置,污染物排放方式与去向。

(五)本证的有效期限。

(六)本证的年检时间、年检记录。

(七)违法、违章记录。

(八)发证机关和发证时间。

第十四条排污许可证有效期为三年,临时排污许可证有效期不超过一年,限期治理期间临时排污许可证有效期与限期治理期限相同。

第十五条 排污单位在排污许可证有效期内须到发证机关进行年审,年审结果记入排污许可证副本。年审提供以下资料:

(一)企业生产经营和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报告。

(二)市级以上监测部门监测报告或经有效性审核的在线监测数据。

(三)发证机关下一级环保部门准予年审或不予年审的意见。

第十六条符合以下条件的通过年审:

(一)产能、规模、工艺等未发生明显变化。

(二)上主要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

(三)无其它环境违法行为。

第十七条存在以下问题的不能通过年审:

(一)超标或超总量排放主要污染物的。

(二)产能、规模、工艺等发生明显变化。

(三)存在环境违法行为且未整改完毕的。

第十八条排污单位应在排污许可证到期前30日向发证机关申请换证。排污单位发生资产重组、产权变更、法人变更等情况的,应在变更后30日内向发证机关申请变更排污许可证。

第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吊销其排污许可证:

(一)以不正当行为获取的排污许可证。

(二)经限期治理仍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

(三)发生重特大污染事故或生态破坏的。

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发证机关注销其排污许可证:

(一)排污许可证有效期满未申请延续的。

(二)因停产、转产或其他原因不再排放污染物的。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注销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一条 排污许可证申请表、排污许可证、临时排污许可证由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制式、统一编号。

第二十二条排污许可证和临时排污许可证的正本应悬挂于主要办公场所或主要生产经营场所。

第二十三条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建立全省排污许可证审批及发放数据平台,将结果在网上公布。

第二十四条排污许可证和临时排污许可证不得伪造、涂改、出租、出借、转让或出售。无证和超标超量排污等违法排污行为,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处理。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

下载成都市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管理办法(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成都市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管理办法(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十二五电力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将实行总量控制

    十二五电力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将实行总量控制 实行电力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单机容量30万千瓦及以上燃煤机组全部加装脱硝设施,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对能源消耗超过国......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污水、污水处理站产生的废气、污泥的污染物控制项目及其排放和控制限值、处理工艺和消毒要求、取样与监测和标准的实......

    关于印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

    广东省环境保护局办公室文件 粤环办„2007‟42号关于印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管理 工作方案的通知局机关各处室、各直属单位: 根据3月29日局长办公会议精神,为切实做好全省......

    2009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污染治理工作总结以及2010年工作计划五篇范文

    根据《关于上报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通知》要求,现将2009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污染治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主要做法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为全面推进和抓好污......

    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办法

    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防止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大气污染,控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浙江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排放标准正式实施 发布日期:2015-07-07 2015年6月29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发布了DB33/973-2015《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省......

    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核定材料目录

    附件1 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核定材料目录 1、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确认书原件(一式五份); 2、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核算意见原件(一份); 3、建设项目......

    总量控制指标申请报告

    关于我公司总量控制指标的申请报告衡南县环境保护局: 我公司拟投资2474万元在衡南县三塘镇三塘村刘家湾组棚户区对危、旧房屋进行改造,总建筑面积28817平方米,共建设住房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