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深刻理解和把握十九大报告的精髓和要义
深刻理解和把握十九大报告的精髓和要义
十九大报告意义重大。
十九大报告是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从不同角度来讲重大意义的。总体来说,十九大报告将会使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进一步发生可喜变化,将使中华民族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具体地说,可从五个方面来把握十九大报告的重大意义和历史地位。
政治上的意义和地位,可概括为聚焦根本主题、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统一全党意志。这就是绝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也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十九大报告使我们更加充满自信、战略定力,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加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坚定不移地把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聚焦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上来;使我们更加坚定“四个自信”,更加增强“四个意识”,更加统一全党意志,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忠诚核心、拥护核心、维护核心、紧跟核心。
思想上的意义和地位,可概括为“统一认识、统一思想、统一行动”。认真学习十九大报告,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五年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我们全党和全国人民会更加凝心聚力,更加凝聚共识,更加统一思想,更加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理论上的意义和地位,可概括为提出了“具有深远影响的六个重大论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创新,创新性地发展了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六个重大论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定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定情);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是通过“四个伟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定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是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定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定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是“八个明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是“十四个坚持”(定法)。这表明,十九大报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作了全面且充分的理论准备,并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升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实现我们党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实践上的意义和地位,可概括为“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作出战略安排,对各个领域的工作作出总体谋划和部署,把‘四个伟大’实践提升到一个新境界”。我们正在进行的伟大斗争在今天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它要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所以,我们应具有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这就把伟大斗争提升到一个新境界。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伟大的事业必须有党的坚强领导,因此要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这就把伟大工程提升到一个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这就把伟大事业提升到一个新境界。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后,我们站在了实现强起来的新的历史起点上,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这就把伟大梦想提升到一个新境界。
世界历史意义和地位,可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进而推进人类社会发展和世界社会主义发展。
一篇主题鲜明、环环相扣的报告
大会的主题表述较长,但很鲜明,可用四个字对大会的主题作简要概括,这就是“旗”“标”“路”“心”。“旗”即旗帜,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标”即目标,就是“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心”即 “不忘初心”。
十九大报告的总体思路和逻辑结构可从两个方面把握: 一是十九大报告的总体思路,是按照“具体——抽象——再具体”来谋篇布局的。报告的第一部分内容,讲的是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这是具体的。这五年,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做了很多工作,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然后,十九大报告从具体工作和历史性变革中抽象提炼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这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后,十九大报告运用这个指导思想,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作出战略安排,并从十四个方面来谋划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来指导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外交、党建等各个领域的工作。这就是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
二是十九大报告的逻辑结构。十九大报告共十三部分,可分为七大板块结构,它们之间可谓环环相扣: 第一大板块:首先讲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讲这五年我们在干什么、干成什么。这就是五年所取得的具有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发生了具有深层次、根本性的历史性变革,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历史性影响。十八大以来这五年,是极不平凡的五年。之所以极不平凡,就是总书记所讲的,“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第二大板块:解决这些难题,办成这些大事,带来的一个重大结果,就是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变革,这种历史性变革产生了历史性影响,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即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于是,十九大报告对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根据(“三个意味着”和“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基本内涵或重要标识(“五个时代”)作了简要阐述。
第三大板块:讲完了过去干了什么、干成什么进而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之后,十九大报告在逻辑上就要讲今后将干什么,这就是讲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进“四个伟大”。
第四大板块:为顺利完成中国共产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就必须解答好新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并在对时代课题的解答中,形成、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为完成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提供科学的行动指南。于是,十九大报告在逻辑上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指导思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行动指南。十九大报告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分别从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即“八个明确”,亦即基本内涵)和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即“十四个坚持”,亦即基本方略)作出了阐述。这一板块在十九大报告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是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从对历史性变革、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重大时代课题的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提炼概括出来的,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思想是时代的呼声;启下,是说这一指导思想对十九大报告后面所讲的发展战略、基本方略、总体部署、工作安排提供行动指南。
第五大板块:接着,就需要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出战略安排。
第六大板块:接着,在逻辑上就要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对今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外交、党建等各领域的工作目标、方法、步骤作出部署。
第七大板块:就是在逻辑上必然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办好中国的一切事情关键在党。所以,最后必须讲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一篇逻辑严密、亮点纷呈的报告
这可按照“特点——重点——亮点”来梳理。
十九大报告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坚持一脉相承且注重连续性的基础上,基于对历史性变革、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科学研判,对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和国家所推进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提出了许多大判断。这些大判断,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发展理念到历史使命,从国内到国际,全方位地涵盖了。
十九大报告的重点,是围绕其特点展开的,是对特点的集中体现。简要来说,十九大报告的重点,是聚焦到“定位、定标、定向、定法”上来。定位,讲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或新方位。十九大报告所讲的主要矛盾新转化、历史新使命、时代新课题、成果新创新、实践新征程、党建新要求等,都是立足于且依据这一新的历史方位而得以立论的;定标,讲的是在什么样的历史方位、历史起点上,才谈什么样的历史使命。这个历史使命,就是十九大报告所讲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定向,讲的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定法,讲的是战略安排、基本方略和工作部署。这四个重点,一定是载入史册的!把特点体现出来,把重点做好,就会呈现亮点。综观十九大报告,在总体上和宏观上主要呈现出十个亮点。这是十九大报告的核心。
第一个亮点,是历史新变革。十九大报告是从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历史性影响来谈这五年工作的。其亮点既在于是从过去、现在、未来的“历史性”谈成就、变革、影响,又在于是从全方位、开创性来谈历史性成就,从深层次、根本性来谈历史性变革,从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来谈历史性影响。
第二个亮点,是矛盾新内涵。历史性变革、历史性影响的集中体现,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在历史维度,十九大报告从十八大以来中国站在实现强起来的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来谈主要矛盾的新转化。这个转化,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从需要方和供给方之间的矛盾关系来讲的。需要方,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美好生活”拓展了人民需要的外延,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同时也提升了人民需要的内涵和质量。这就是说需要方发生了很大变化。供给方,十九大报告讲的是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不平衡,是从发展的范围、领域来讲的;不充分,是从发展的层级和质量来讲的。
第三个亮点,是历史新方位。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十九大报告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三个意味着”来阐述进入新的历史方位的根据;从五个方面对“新时代”的内涵、标识进行了阐释:一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二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三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四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五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第四个亮点,是历史新使命。十九大报告对新的历史使命作出明确界定,这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推进“四个伟大”。这里的亮点,主要在于提出了推进“四个伟大”重大论断: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这“四个伟大”意义非凡,特别值得关注和研究。
第五个亮点,是时代新课题。十九大报告第一次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作出了阐释,这就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亮就亮在,是站在我国发展起来以后由大国成为强国且实现强起来的新的历史起点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上,来讲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六个亮点,是成果新概括。十九大报告对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加以概括提炼,称之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既“亮”在新表述,第一次表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亮”在对这一思想,第一次从“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分别阐释其基本内涵和基本方略。
第七个亮点,是理论新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既然十九大报告讲了历史新变革、矛盾新转化、历史新方位、历史新使命、时代新课题、时代新思想、实践新方略,那么,在逻辑上自然就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
第八个亮点,是实践新方略。这主要包括:一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作出了新安排,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出了新谋划;二是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是说,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比原来的设计、规划提前了15年,到本世纪中叶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三是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外交、党建等领域的具体工作,作出了新部署。
第九个亮点,是党建新境界。十九大报告最后的落脚点是全面从严治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强国、强军必须强党。十九大报告是在“四个伟大”的框架中,强调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总书记特别强调:“推进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因为今天我们进行的伟大斗争是非常严峻的,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推进的伟大事业是非常宏伟的,实现的伟大梦想是非常艰巨的,所以,必须建设好新的伟大工程,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世界上最强大的政党,使大党成为强党。这就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第十个亮点,是表述新界定。十九大报告对以往一些重要提法和表述第一次给予明确界定。比如,关于精神状态、奋斗姿态,十九大报告讲的是“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又如,十九大报告第一次对新时代的内涵从五个方面进行了界定,第一次对我们正在进行的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给予了明确界定,即对斗争的原因、斗争的内涵、斗争的方式、斗争的目的给以阐释等。
一篇掌声最热烈的报告
掌声表达的是心声,即人民内心的一种认同、一种情感,外在掌声实际上表达的是人民心声。总书记作十九大报告时,现场共发出70多次掌声,而且多数是在谈到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问题时发出热烈的掌声。比如,总书记在讲到这五年反腐败斗争形成压倒性态势的时候,大家响起了掌声;又如,总书记在谈到改善和保障民生、推进社会治理的时候,谈到上学、就业、住房、看病、环保的时候,大家又发出热烈的掌声;再如,总书记在谈到祖国统一的时候,在讲到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时候,大家又发出热烈的掌声。所以,我们在学习十九大报告的时候,要把这些引起热烈掌声之处,作为我们研究的重点。
十九大将这样影响中国和世界
今天上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通过决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
从新思想到新时代,从新目标到新征程,十九大将这样影响中国和世界: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 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总是以新思想、新理论为标志。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大会还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
过去五年,中国之所以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关键在于有新思想指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是十九大报告的最大亮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对于在新起点上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将产生十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重大判断
十九大报告作出全新判断: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一判断与时代变化同步,也与普通人的感受与诉求相吻合,意义非凡。
一方面,它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现实基础,为党和国家全面分析和把握人民群众的需求,与时俱进地研究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战略提供理论依据。
另一方面,基于这一实事求是的判断,中国将在今后继续通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来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让更多人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3.推出“分两步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蓝图 中国未来的发展将“驶向何方”?十九大报告提出,从2020年到2035年,“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从报告的表述中,人们发现,报告提及了“美丽中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诸多内容,既有长远规划,又有短期目标。这一新蓝图从不同层面回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出全新目标凝心聚力,不仅开启新征程,更铺就了一条通往强国的道路。
4.部署保障和改善民生新举措
未来民生发展如何着力?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全面取消以药养医、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十九大报告透露的一系列民生新举措,让老百姓对未来充满信心。
更值得期待的是,报告提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5.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新要求
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我国发展定下了新的战略目标。这释放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诸多新信号: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成为主攻方向、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此外,十九大报告还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未来“三农”将迎来新面貌,区域协调发展将呈现新局面。
6.确定实现“美丽中国”时间表
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这是十九大报告定下的清晰的时间表。在报告给出的路线图和任务单中,“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被重点提出。“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一项项举措按下生态文明建设“快进键”。未来,天有望更蓝,山有望更绿,水有望更清。
7.给出国防和军队建设“路线图”
过去短短几年,军队建设发生了浴火重生的变化。未来,人民军队迈向何方,牵动人们的目光。十九大报告提出,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十九大报告描绘了一系列战略布局和发展路径。“打造坚强高效的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战斗力标准,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这些要求和部署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擘画了壮阔蓝图。
8.推进中国反腐倡廉道路新发展
此前,中央已明确提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这次在十九大报告中更进一步将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定为明确目标,中央反腐坚如磐石的决心可见一斑。
十九大不仅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也实现了对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新发展。
9.确定发展新目标给世界注入信心
在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增长乏力背景下,中国怎样应对和表现,自然成为十九大期间,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
十九大报告重申了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提出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这些“中国方案”,无疑会让世界增强发展信心。
10.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十九大报告重申“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等主张,将大大缓解全球治理赤字,向世界贡献“助推器”。
十九大报告透露的十件民生实事
1.先来看第一件民生实事。十九大报告提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而这正是形成“橄榄型”分配结构的关键,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表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要以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行业结构、职业岗位结构调整优化为重要依托,以人力资源素质结构的改善提升为重要途径,以相关收入财产分配制度完善为直接手段,多管齐下,带动越来越多的低收入群体进入中等收入群体。
2.第二件民生实事是农民工就业。近几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形势平稳增长,全国农民工总量从2012年末的2.63亿人增加到2016年末的2.82亿人。新生代农民工占到了近五成。在这个背景下,十九大报告提出促进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
3.第三件民生实事是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22亿,约占总人口的16.1%。我们可以预见到,今后一个时期,老年人的规模还将持续扩大。“银发潮”袭来,对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影响很大。十九大报告提出,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灵说,实行全国统筹以后,可以在全国范围内调剂余缺、分散风险。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实现基金统筹、制度规范、管理健全,技术规范的统一。
4.第四件民生实事是全面取消以药养医。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取消以药养医,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目前,实行60多年的药品加成政策已经取消,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下降到30%以下。过去基层看病难、看病贵的情况正在改变。同时,多位医疗专家表示,在取消药品加成后,有的医院可能会从试剂、耗材等方面牟取利益。取消以药养医政策真正落到实处,还有多道坎要迈。
5.十九大报告还提出,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这是第五件民生实事。6.第六件民生实事是确保2020年贫困人口和地区脱真贫、真脱贫。十九大报告提出,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7.第七件民生实事是着力解决空气、水、土壤等突出环境问题。十九大报告提出,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包括“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快水污染防治”“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
8.第八件民生实事是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及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9.第九件民生实事是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舌尖上的安全直接关系13亿多人的民生。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
10.第十件实事是健全留守儿童、妇女及老年人的关爱服务体系。农村“三留守”群体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确保他们基本生活得到照料、公共服务得到保障,实现“幼有所育”“弱有所扶”。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
(2017年10月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
大会一致同意,在党章中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大会要求全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和行动,增强学习贯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写入党章
大会同意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道写入党章,这有利于全党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大会强调,全党同志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这条道路、这个理论体系、这个制度、这个文化,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写入党章
大会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大会同意在党章中明确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宏伟目标。
4.党章根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作出相应修改
大会认为,党的十九大作出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政治论断,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是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长远战略的重要依据。党章据此作出相应修改,为我们把握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阶段性特征、更好推进党和国家事业提供了重要指引。
5.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写入党章
把促进国民经济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等内容写入党章,有利于推动全党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科学判断和战略部署上来,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不断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
6.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写入党章
大会同意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等内容写入党章。
7.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写入党章
大会同意,把中国共产党坚持对人民解放军和其他人民武装力量的绝对领导,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切实保证人民解放军有效履行新时代军队使命任务;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正确义利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等内容写入党章。
8.全面从严治党、四个意识写入党章
大会同意,把党的十九大确立的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等要求写入党章,把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等内容写入党章,把坚持从严管党治党作为党的建设必须坚决实现的基本要求之一写入党章。
9.“党是领导一切的”写入党章
大会认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大会同意把这一重大政治原则写入党章,这有利于增强全党党的意识,实现全党思想上统一、政治上团结、行动上一致,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确保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提供根本政治保证。
10.实现巡视全覆盖、推进“两学一做”写入党章
大会认为,总结吸收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的成功经验,并同总纲部分修改相衔接,对党章部分条文作适当修改十分必要。
实现巡视全覆盖,开展中央单位巡视、市县巡察,是巡视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必须加以坚持和发展;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明确中央军事委员会实行主席负责制,明确中央军事委员会负责军队中党的工作和政治工作,反映了军队改革后的中央军委履行管党治党责任的现实需要,等等,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成果的集中反映。把这些内容写入党章,有利于全党把握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有利于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审议并一致通过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提出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决定这一修正案自通过之日起生效。
大会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大会一致同意,在党章中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大会要求全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和行动,增强学习贯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
大会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大会同意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道写入党章,这有利于全党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大会强调,全党同志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这条道路、这个理论体系、这个制度、这个文化,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
大会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大会同意在党章中明确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宏伟目标。
大会认为,党的十九大作出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政治论断,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是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长远战略的重要依据。党章据此作出相应修改,为我们把握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阶段性特征、更好推进党和国家事业提供了重要指引。
大会认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反映了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发展理念、战略布局、战略目标。把促进国民经济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等内容写入党章,有利于推动全党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科学判断和战略部署上来,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不断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
大会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大会同意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等内容写入党章。作出这些充实,对全党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大会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就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民族团结、“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工作提出一系列重要思想观点,为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维护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推进祖国统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大会同意,把中国共产党坚持对人民解放军和其他人民武装力量的绝对领导,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切实保证人民解放军有效履行新时代军队使命任务;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正确义利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等内容写入党章。充实这些内容,有利于加强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水平,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有利于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
大会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在加强党的建设方面进行了全方位探索,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和重大成果,必须及时体现到党章中,使之转化为全党共同意志和共同遵循。大会同意,把党的十九大确立的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等要求写入党章,把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等内容写入党章,把坚持从严管党治党作为党的建设必须坚决实现的基本要求之一写入党章。充实这些内容,使党的建设目标更加清晰、布局更加完善,有利于全党以更加科学的思路、更加有效的举措推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永葆党的生机活力。
大会认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大会同意把这一重大政治原则写入党章,这有利于增强全党党的意识,实现全党思想上统一、政治上团结、行动上一致,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确保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提供根本政治保证。
大会认为,总结吸收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的成功经验,并同总纲部分修改相衔接,对党章部分条文作适当修改十分必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勇于揭露和纠正违反党的原则的言行,带头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广大党员应尽的义务;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是发展党员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实现巡视全覆盖,开展中央单位巡视、市县巡察,是巡视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必须加以坚持和发展;明确中央军事委员会实行主席负责制,明确中央军事委员会负责军队中党的工作和政治工作,反映了军队改革后的中央军委履行管党治党责任的现实需要;调整党的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每届任期期限,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明确国有企业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增写社会组织中党的基层组织的功能定位和职责任务,明确各级党和国家机关中党的基层组织的职责,明确党支部的地位和作用,充实干部选拔条件和要求,调整和充实党的纪律、党的纪律检查机关部分的相关内容,等等,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成果的集中反映。把这些内容写入党章,有利于全党把握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有利于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大会要求,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更加自觉地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奋斗!
十九大报告中的33个“最”
最,在汉字世界中,毫无疑问,是一个顶级的词汇,往往表达着深刻的判断,倾注着强烈的情感,传递出丰富的内涵。
十九大报告中,共有33个“最”字。有时还几个“最”字连用,意味深长。33个“最”如下:
1、最强烈
2、威胁最大
原话:把纪律挺在前面,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
解读:这是报告中最先出现的两个“最”。人心向背事关执政基础,短短一句话,显示的是中国共产党强烈的忧患意识。强调破解这个突出难题,就必须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把纪律挺在前面。
3、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
原话: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解读:中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这是我们的国际地位,不能因为我们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重大成功,就误判形势、迷失方向。
4、最大实际 原话: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
解读:必须脚踏实际,才能赢得未来。
5、最伟大的梦想
原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解读:伟大复兴,是多少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这是最伟大的梦想,毋庸置疑。
6、最高理想
7、最终目标
原话: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
解读: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我们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就是要实现共产主义。
8、最为广泛而深刻 原话: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解读:回望过去,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的社会变革,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那就是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9、最本质的特征
10、最大优势
11、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原话: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解读:一句话中,三个“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领导,自然就得出第三个“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1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原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解读:我们党之所以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根本就在于,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相融合、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昭示着中国未来的前进方向。
13、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原话: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解读:我们的爱国统一战线,是最广泛的,而且,还必须巩固和发展,为的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14、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原话: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解读:这个“最”,显现了我们党对生态环境的高度重视。这个生态环保制度,必须最严格,不能打折扣。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15、最鲜明的品格
原话: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
解读:中国共产党有很多品格,但最鲜明的品格,只有一个,那就是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
16、最广泛
17、最真实
18、最管用
原话: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解读:三个“最”连用,鲜明生动地强调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也显示了我们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特点。
19、最大公约数 20、最大同心圆
原话: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解读:谈到统一战线,连用两个“最”,强调了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
21、最关心
22、最直接
23、最现实
原话: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解读:谈到民生,用了很多个“最”,此处是连用“三个最”,显现了这份报告对民生问题的特别关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24、最大的民生
原话: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解读:抓问题就要抓最主要问题,就业就是最大的民生。所以,报告强调,要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
25、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原话: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解读:报告对弱势群体予以特别关注,强调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要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26、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27、最高标准
原话: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
解读:我们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报告再次强调,我们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
28、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 原话: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解读:最终,这是一个固定词汇。但这里谈到的人与自然的问题,不由让人想起恩格斯的警告: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
29、最佳方案 30、最佳制度 原话:事实证明,“一国两制”是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澳门问题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解读:连用两个“最佳”,其实正说明“一国两制”是一个伟大创举,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事实也证明,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
31、最不发达国家
原话: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援助力度,促进缩小南北发展差距。
解读:最不发达国家,是一个固有名词。但这句话,也正说明了中国的大国责任,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
32、最痛恨
33、最大威胁
原话: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解读:这是十九大报告中,最后出现的两个“最”,清醒地指出了反腐败斗争的复杂性。所以,报告强调,只有以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深化标本兼治,保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才能跳出历史周期率,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第二篇:深刻理解和把握十九大报告的精髓和要义
深刻理解和把握十九大报告的精髓和要义
十九大报!是一篇具有重大意义的报告
十九大报告意义重大。
十九大报告是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从不同角度来讲重大意义的。总体来说,十九大报告将会使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进一步发生可喜变化,将使中华民族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具体地说,可从五个方面来把握十九大报告的重大意义和历史地位。
政治上的意义和地位,可概括为聚焦根本主题、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统一全党意志。这就是绝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也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十九大报告使我们更加充满自信、战略定力,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加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坚定不移地把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聚焦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上来;使我们更加坚定“四个自信”,更加增强“四个意识”,更加统一全党意志,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忠诚核心、拥护核心、维护核心、紧跟核心。
思想上的意义和地位,可概括为“统一认识、统一思想、统一行动”。认真学习十九大报告,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五年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我们全党和全国人民会更加凝心聚力,更加凝聚共识,更加统一思想,更加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理论上的意义和地位,可概括为提出了“具有深远影响的六个重大论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创新,创新性地发展了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六个重大论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定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定情);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是通过“四个伟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定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是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定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定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是“八个明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是“十四个坚持”(定法)。这表明,十九大报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作了全面且充分的理论准备,并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升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实现我们党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实践上的意义和地位,可概括为“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作出战略安排,对各个领域的工作作出总体谋划和部署,把„四个伟大‟实践提升到一个新境界”。我们正在进行的伟大斗争在今天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它要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所以,我们应具有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这就把伟大斗争提升到一个新境界。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伟大的事业必须有党的坚强领导,因此要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这就把伟大工程提升到一个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这就把伟大事业提升到一个新境界。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后,我们站在了实现强起来的新的历史起点上,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这就把伟大梦想提升到一个新境界。
世界历史意义和地位,可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进而推进人类社会发展和世界社会主义发展。
一篇主题鲜明、环环相扣的报告
大会的主题表述较长,但很鲜明,可用四个字对大会的主题作简要概括,这就是“旗”“标”“路”“心”。“旗”即旗帜,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标”即目标,就是“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心”即 “不忘初心”。
十九大报告的总体思路和逻辑结构可从两个方面把握:
一是十九大报告的总体思路,是按照“具体——抽象——再具体”来谋篇布局的。报告的第一部分内容,讲的是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这是具体的。这五年,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做了很多工作,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然后,十九大报告从具体工作和历史性变革中抽象提炼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这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后,十九大报告运用这个指导思想,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作出战略安排,并从十四个方面来谋划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来指导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外交、党建等各个领域的工作。这就是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
二是十九大报告的逻辑结构。十九大报告共十三部分,可分为七大板块结构,它们之间可谓环环相扣:
第一大板块:首先讲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讲这五年我们在干什么、干成什么。这就是五年所取得的具有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发生了具有深层次、根本性的历史性变革,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历史性影响。十八大以来这五年,是极不平凡的五年。之所以极不平凡,就是总书记所讲的,“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第二大板块:解决这些难题,办成这些大事,带来的一个重大结果,就是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变革,这种历史性变革产生了历史性影响,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即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于是,十九大报告对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根据(“三个意味着”和“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基本内涵或重要标识(“五个时代”)作了简要阐述。
第三大板块:讲完了过去干了什么、干成什么进而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之后,十九大报告在逻辑上就要讲今后将干什么,这就是讲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进“四个伟大”。
第四大板块:为顺利完成中国共产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就必须解答好新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并在对时代课题的解答中,形成、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为完成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提供科学的行动指南。于是,十九大报告在逻辑上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指导思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行动指南。十九大报告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分别从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即“八个明确”,亦即基本内涵)和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即“十四个坚持”,亦即基本方略)作出了阐述。这一板块在十九大报告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是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从对历史性变革、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重大时代课题的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提炼概括出来的,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思想是时代的呼声;启下,是说这一指导思想对十九大报告后面所讲的发展战略、基本方略、总体部署、工作安排提供行动指南。
第五大板块:接着,就需要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出战略安排。
第六大板块:接着,在逻辑上就要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对今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外交、党建等各领域的工作目标、方法、步骤作出部署。
第七大板块:就是在逻辑上必然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办好中国的一切事情关键在党。所以,最后必须讲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一篇逻辑严密、亮点纷呈的报告
这可按照“特点——重点——亮点”来梳理。
十九大报告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坚持一脉相承且注重连续性的基础上,基于对历史性变革、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科学研判,对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和国家所推进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提出了许多大判断。这些大判断,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发展理念到历史使命,从国内到国际,全方位地涵盖了。
十九大报告的重点,是围绕其特点展开的,是对特点的集中体现。简要来说,十九大报告的重点,是聚焦到“定位、定标、定向、定法”上来。定位,讲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或新方位。十九大报告所讲的主要矛盾新转化、历史新使命、时代新课题、成果新创新、实践新征程、党建新要求等,都是立足于且依据这一新的历史方位而得以立论的;定标,讲的是在什么样的历史方位、历史起点上,才谈什么样的历史使命。这个历史使命,就是十九大报告所讲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定向,讲的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定法,讲的是战略安排、基本方略和工作部署。这四个重点,一定是载入史册的!
把特点体现出来,把重点做好,就会呈现亮点。综观十九大报告,在总体上和宏观上主要呈现出十个亮点。这是十九大报告的核心。
第一个亮点,是历史新变革。十九大报告是从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历史性影响来谈这五年工作的。其亮点既在于是从过去、现在、未来的“历史性”谈成就、变革、影响,又在于是从全方位、开创性来谈历史性成就,从深层次、根本性来谈历史性变革,从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来谈历史性影响。
第二个亮点,是矛盾新内涵。历史性变革、历史性影响的集中体现,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在历史维度,十九大报告从十八大以来中国站在实现强起来的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来谈主要矛盾的新转化。这个转化,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从需要方和供给方之间的矛盾关系来讲的。需要方,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美好生活”拓展了人民需要的外延,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同时也提升了人民需要的内涵和质量。这就是说需要方发生了很大变化。供给方,十九大报告讲的是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不平衡,是从发展的范围、领域来讲的;不充分,是从发展的层级和质量来讲的。
第三个亮点,是历史新方位。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十九大报告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三个意味着”来阐述进入新的历史方位的根据;从五个方面对“新时代”的内涵、标识进行了阐释:一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二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三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四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五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第四个亮点,是历史新使命。十九大报告对新的历史使命作出明确界定,这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推进“四个伟大”。这里的亮点,主要在于提出了推进“四个伟大”重大论断: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这“四个伟大”意义非凡,特别值得关注和研究。
第五个亮点,是时代新课题。十九大报告第一次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作出了阐释,这就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亮就亮在,是站在我国发展起来以后由大国成为强国且实现强起来的新的历史起点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上,来讲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六个亮点,是成果新概括。十九大报告对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加以概括提炼,称之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既“亮”在新表述,第一次表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亮”在对这一思想,第一次从“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分别阐释其基本内涵和基本方略。
第七个亮点,是理论新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既然十九大报告讲了历史新变革、矛盾新转化、历史新方位、历史新使命、时代新课题、时代新思想、实践新方略,那么,在逻辑上自然就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
第八个亮点,是实践新方略。这主要包括:一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作出了新安排,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出了新谋划;二是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是说,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比原来的设计、规划提前了15年,到本世纪中叶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三是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外交、党建等领域的具体工作,作出了新部署。
第九个亮点,是党建新境界。十九大报告最后的落脚点是全面从严治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强国、强军必须强党。十九大报告是在“四个伟大”的框架中,强调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总书记特别强调:“推进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因为今天我们进行的伟大斗争是非常严峻的,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推进的伟大事业是非常宏伟的,实现的伟大梦想是非常艰巨的,所以,必须建设好新的伟大工程,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世界上最强大的政党,使大党成为强党。这就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第十个亮点,是表述新界定。十九大报告对以往一些重要提法和表述第一次给予明确界定。比如,关于精神状态、奋斗姿态,十九大报告讲的是“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又如,十九大报告第一次对新时代的内涵从五个方面进行了界定,第一次对我们正在进行的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给予了明确界定,即对斗争的原因、斗争的内涵、斗争的方式、斗争的目的给以阐释等。
一篇掌声最热烈的报告
掌声表达的是心声,即人民内心的一种认同、一种情感,外在掌声实际上表达的是人民心声。总书记作十九大报告时,现场共发出70多次掌声,而且多数是在谈到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问题时发出热烈的掌声。比如,总书记在讲到这五年反腐败斗争形成压倒性态势的时候,大家响起了掌声;又如,总书记在谈到改善和保障民生、推进社会治理的时候,谈到上学、就业、住房、看病、环保的时候,大家又发出热烈的掌声;再如,总书记在谈到祖国统一的时候,在讲到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时候,大家又发出热烈的掌声。所以,我们在学习十九大报告的时候,要把这些引起热烈掌声之处,作为我们研究的重点。(作者 韩庆祥)
第三篇:准确把握班组建设的要义之我见
众所周知,班组建设自2011年以来已成为集团公司开展的一项重点工作,我们XX公司也开辟了班组建设论坛专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实“班组”这个概念不是什么新词,也不是什么国外引进的,可以说是土生土长的一个概念,为什么要把班组这个概念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打个不恰当的的比方,古代有一种刑法叫“株连九族”,当然这肯定是非人性的处罚,是坚决制
止的,但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看这个问题,这个介于法律和道德之间的又一种管控,即家规、族规。就是说偏离了法律和道德之外的家庭教育在古代的教育中承载了重要作用,它的意义有目共睹,我们说回来,我们的班组恰如一个家庭,一个族群,也是有约束的,那就是班规、族规,这恰恰是我们多年来丢失的一种东西,一种很好的约束、培养、教育人一种机制。
谈到班组,我们就会想到军队,学校等,我们都是上过学的,也都是某个班,某个组出来的,我们当过班组长,就是帮助老师收收作业,部署任务,检查作业,组织活动,搞一些班级竞赛,班组竞赛,最终把全体同学的学习搞上去,积极性调动起来,班风班纪好起来,监督大家五讲四美三热爱等等,这大概就是学校的班组建设。再说军队的班组,我们耳濡目染,“好八连”“雷锋班”等先进事迹可歌可泣,他们坚决服从命令,勤学苦练,提高本领,可以牺牲性命,坚决完成任务,令我们折服、佩服、叹服。而我们的企业当下倡导推行的班组建设,其实与军队,学校的班组建设没有什么区别,无非就是目标不一致罢了,纵观班组论坛大家所言,搞好班组建设必须从四种意识培养做起。
一是服从意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遵章守纪,按章作业,这是对我们每个班组最起码的要求,也是对我们每个人做人的起码要求,集团公司把安全与班组建设紧密联系,也是题中之义;二是责任意识,每个家庭对社会而言是有责任的,家庭的某个成员违法,这个家庭,这个族群是要负责任的,同样道理我们每个班组也必须肩负起这个责任,我们的责任就是坚决执行,不折不扣完成好上级交办的每项工作任务,责任心是每个班组的灵魂;三是学习意识,要深化班组的学习力,一个企业的学习力落脚点不在每个人身上,而是要落实在班组,因为班组是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最基本细胞,这样便于管理,便于提高,大家能够互相监督,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四是竞争意识,竞争意识是一个班组的核心,是以上三种意识的归结点。竞争意识就是要从班组竞赛入手,建立公平公正的竞赛考评机制,抓住一些最直接的宣传手段,大肆宣传舆论,比如说以前我们经常听到的“某队某班单班产量多少吨,又创历史新高”“某队某班班组长荣获全国劳模荣誉称号”等,这些宣传有的时候比物质奖励更有效,更能激发班组之间的竞争力和培养班组的荣誉感、凝聚力和向心力。正如我们在学校里,被评为哪怕是小队长,也比什么物质奖励更荣耀,原因很简单,虽然不是什么奖赏,但能看得见,摸得着,很直观,能被别人认可。
总而言之,班组建设要在以上四种意识的培养上下功夫,这四种意识也是衡量一个班组是否合格的标尺,我们一定要走出“班组建设就是单纯搞安全”这个误区,班组建设是一个综合性概念,是一个企业最基层、最基础、最基本的运行单元,抓住了班组建设,就是抓住了企业管理与提高的根本。
第四篇:认真解读十九大报告 深刻领悟思想精髓
认真解读十九大报告 深刻领悟思想精髓
-----------十九大报告学习心得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今天上午9点在人民大会堂大礼堂举行。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十九大作报告。我怀着无比激动和无限期待的心情认真收看了十九大开幕会,细心倾听了习总书记所做的十九大报告,内心感到异常振奋,更对未来美好生活充满信心。
报告提出了四个重要概念 :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2、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
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4、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我们要坚忍不拔、锲而不舍,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以十九大伟大构想为指导,爱岗敬业,勤奋工作,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而不懈奋斗!!
十 九 大 报 告 学习心 得
第五篇:把握精髓 用哲学武装思想
把握精髓,用哲学武装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读书心得
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推动全党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好认识国情,更好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势,更好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更加能动地推动各项工作。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通过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和更深一层的体会,受益颇深,就直观感觉和领会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哲学、用哲学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该书集中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特色在于阐述每个理论之后,提供了深入浅出的指导实践的原则和要求,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一、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要求我们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尊重和把握客观规律。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认识客观规律,并以这种规律性的认识能动地改造世界。而调查研究,是从实际出发的中心环节,是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典型形式。
二、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原理: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我们党倡导的一贯传统和作风。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必须善于学习。要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自觉地把所学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而不是将其束之高阁。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必须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在实践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反思,不断自我修正,创新思维,革除陈旧观念,形成正确的认识。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必须反对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
三、事物是永恒发展的原理:发展指的是事物上升的运动,是事物从低级形式向高级形式的变化,其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发展,不仅是现实世界中随处可见的普遍现象,而且是现实世界变化的整体方向和主导趋势。事物的发展是渐进性与飞跃性的统一,是质变和量变的统一。在对待量变与质变的问题上,必须坚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抽象地谈论量变与质变孰优孰劣。要把握适度原则。办事情,作决策,都要“适度”。底线思维,是适度原则的体现,体现了度的两个关节点的对立统一,是“底”与“顶”的有机结合。只有“守底”,才有可能逐步达到事业的顶点;胸无大志、没有攀登高峰的目标,也就无所谓“守底”。事物的发展过程不是平直的、一帆风顺的,而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即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的过程。在人类社会,这一过程就是推陈出新、破旧立新的创新过程。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理论创新是人类社会创新的基
本形式,推进各种形式的创新,都离不开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唯物辩证法批判性和革命性本质的体现,要求依据实践发展和科学进步转变思维方式、突破思维定式,在把握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实现变革和创新,不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必须反对各种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破除迷信“经验”、“本本”、“权威”的惯性思维。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在普遍联系和运动发展中把握事物的总体及其趋势,就必须把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战略思维是一种综合能力,既需要系统思维,又需要创新思维。一般来说,系统思维侧重于事物的普遍联系,创新思维侧重于事物的变化发展;而战略思维则要求把这两个方面内在地综合起来,使之成为有机的统一。运用战略思维,必须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当前与长远的关系,重点与非重点的关系,发展过程中挑战与机遇的关系,目标与手段的关系。党员干部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特别是在根本问题上,要有很强的“战略定力”。
四、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社会条件下,其表现形式、解决方法也是不同的。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解决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矛盾的必由之路和根本方法。当代中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来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的社会变革,改革既包括经济体制,又包括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的改革;是和发展、稳定相统一的过程,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结合点。改革的最主要成果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五、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就是群众史观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是对唯物史观的重要贡献。党的群众观点包括: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一切依靠人民群众的观点,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观点。在实践中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就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和利益观。权力观是关于国家和社会权力的根本观点。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概括起来是两句话: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所谓政绩,即是为政之绩。习近平指出,我们做事情、干工作,如果做到了上有利于国家、下有利于人民;既符合国家和人民眼前利益的要求,又符合国家和人民长远利益的要求;既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又促进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那就做出了党和人民所需要的真正的政绩。我们党的利益观同样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利益和核心价值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领导工作的基本方法。领导干部既不可跑得太前,成为冒进主义者;也不可落在运动后面,成为尾巴主义者。
六、科学的价值观原理:价值观是关于价值的根本观点、看法和态度,回答诸如“信仰什么”、“追求什么”、“珍视什么”这样的问题,表现为人们的信仰、信念、理想,以及价值原则和价值规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现为社会主义根本的价值理想、价值原则和价值规范,构成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价值认同上的最大公约数,在具体利益矛盾、各种思想差异之上最广泛地形成价值共识,有效引领、整合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想意识,成为社会主义文化的精髓、文化软实力的核心、中华民族的安身立命之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每个公民都必须恪守的根本道德准则。
党员干部是社会主义国家价值目标的奋斗者,是社会主义价值导向的引领者,是社会主义个人道德准则的践行者,同时对这
一特殊群体,也有特殊的价值追求,这就是为民、务实、清廉。为民,是共产党人的天职。为民,就要情为民所系,就要权为民所用,就要利为民所谋。务实,是中国传统美德,更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务实,就要讲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清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和宗旨的内在要求,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清廉,就要加强修养、提升境界、不断增强自律能力;就要不断增强制度意识、法律意识,自觉接受人民和法律的监督;就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
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总会遇到两种性质不同的问题:一种是与真理相关的问题,一种是与价值相关的问题。合规律性的问题,是真理问题;合目的性问题,是价值问题。人类活动既要认识真理、服从真理,又要追求价值、创造价值。动物的活动只有一个尺度,即“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而人的活动有两个尺度,一个是外在的真理的尺度,另一个是内在的价值的尺度。真理与价值统一于人们的实践活动之中。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真理与向人民负责的统一。坚持真理,就是实事求是,就是尊重历史规律,尊重中国社会本身的发展规律,通过不断探索达到对社会真理性的认识。向人民负责,就是为最广大的人民谋利益,就是使人民群众获得全面发展的条件,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