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与台湾旅游交流合作的发展现状与特点分析

时间:2019-05-14 06:01: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厦门与台湾旅游交流合作的发展现状与特点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厦门与台湾旅游交流合作的发展现状与特点分析》。

第一篇:厦门与台湾旅游交流合作的发展现状与特点分析

厦门与台湾旅游交流合作的发展现状与特点分析

发布时间:2011-8-

3信息来源:厦门市委党校 作者:周明伟

[摘 要]进一步推动厦门与台湾旅游交流合作是落实海西战略部署、继续对台先行先试的重要内容。二十多年来厦台旅游交流与合作,大致经历了起步、发展、局部双向和扩大双向四个阶段。总的来看,台湾游客来厦多,而大陆居民通过厦门赴金、赴台旅游还处在起步发展阶段,呈现出赴金门、澎湖和台湾本岛旅游人次稳步上升,利用地缘、人缘优势推进台湾来厦旅游客源市场的拓展,努力以开辟赴金门、澎湖旅游为突破口积极推进厦金、厦台旅游合作以及厦门-(金门)-台湾通道在推进两岸旅游交流合作中作用日趋凸显等特点。

[关键词]厦门;台湾;旅游;现状;特点

[作者简介]周明伟(1966-),男,湖南长沙人,中共厦门市委党校教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台湾和亚太问题。

寻求两岸旅游的双向对接,对于厦门来说最具独特优势,厦门应该发挥这方面的独特作用。厦门旅游业应该凭借闽台深厚的地域文化、悠久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区位优势,抓住两岸旅游发展的良好机遇,主动出击,积极作为,在发挥对台优势方面当尖兵、打头阵,全力将厦门打造成为设施完备、机制良好、运行高效的对台旅游重点口岸城市,成为促进两岸旅游互动的桥头堡,成为海峡旅游合作区的中心城市,进一步发挥在海峡两岸交流合作中先行先试的重要作用。

一、二十多年来厦台旅游交流与合作四个阶段

1.起步阶段(1987~1993年)。1979年,厦门中国旅行社投资设立厦门台湾旅行社,试图在开展对台旅游方面迈出第一步。1987年11月台湾当局开放台胞到祖国大陆探亲、观光、旅游以来,厦金、厦台人员恢复交流,旅游合作开始发展。1987年11月4日,厦门市政府设在香港的厦铃企业有限公司旅游部接待了第一个来厦台湾旅游团,乘“鼓浪屿”号于8日抵达厦门。1988年,厦门市旅游局在该旅游部工作的基础上,在香港成立了香港康祥旅游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台湾游客的组接业务。1987年接待台湾来厦过夜旅游者0.36万人次,占来厦海外过夜旅游者的3.38%;1993年接待台湾游客10.66万人次,占来厦海外过夜旅游者的38.57%;从1987年到1993年,累计接待台湾游客58.65万人次。此阶段来厦台湾游客的特点是以探亲、寻根、朝圣旅游为主,投资考察、商务旅游为辅。

2.发展阶段(1994~2000年)。1994年8月1日,厦门市获授权在口岸直接为抵厦的台湾居民审批签发一次有效的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落地办证),这标志着厦台(金)通道正式形成。1995年4月,台湾“观光局”及台湾“交通部观光科”人员第一次到大陆考察,首站考察的城市即为厦门。1996年8月,国家交通部宣布,厦门、福州为海峡两岸直航试点城市,次年开通台湾—澳门—厦门、福州“一票一机”航线。这条航线已向南京、北京、武汉等城市延伸。从1997年8月1日起,厦门口岸签注机关获准根据情况在五年有效的《台胞证》上直接为台胞办理加注手续(落地签注),是全国可为入境台胞落地办证和落地签注的4个城市之一。由于采取了上述政策措施,促进了台湾同胞前来厦门旅游观光。1994年接待台湾来厦过夜旅游者7.42万人次,占来厦海外过夜旅游者的32.20%;2000年接待台湾来厦过夜旅游者14.59万人次,占来厦海外过夜旅游者的34.00%;从1994年到2000年,累计接待台湾来厦过夜旅游者77.05万人次。此阶段台湾来厦游客的特点是商务游客发展较快。台湾旅游业者也着手投资厦门旅游业,如台湾东南旅行社与大陆企业合作经营厦门福联大饭店,台湾业者以新加坡国籍名义投资开发日月谷温泉度假村,获得巨大成功,日月谷温泉度假村及酒店被评为4A级景区、五星级酒店,经营状况良好。台商投资的厦门中信酒店也经营良好。

3.局部双向阶段(2001~2008年6月)。2001年1月2日,厦门、金门实现海上客运试点直航。同时,厦门推出“海上看金门”特色游船旅游项目,从事“海上看金门”经营活动的游船达17艘,“海上看金门”已成为厦门拳头旅游产品之一。金门方面对这些游船在距大担岛数百米地方游览的行为采取了默许的态度。2004年2月11日,厦门获授权办理五年期台胞证。台湾游客通过厦金航道往返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方式。2001年接待台湾来厦过夜旅游者16.55万人次,占来厦海外过夜旅游者的37.40%;2003年接待台湾来厦过夜旅游者12.21万人次,占来厦海外过夜旅游者的30.54%;从2001年1月至2004年6月,累计接待台湾来厦过夜旅游者53.34万人次;2007年共接待了台湾过夜游客28.26万人次,占入境游客接待总量的34%。此阶段的特点是厦金直航成为台湾居民进出台湾的重要通道。2004年12月起,正式开通了福建居民(包括经个案审批的外省参加会展代表)经厦门口岸赴金门旅游。

4.扩大双向阶段(2008年6月至今)。从2008年6月开始,实现了所有台湾居民可经金门—厦门航线进出大陆,经金—厦航线来厦旅游的台湾游客大幅增加。2008年7月份,包括福建省在内的大陆13省市赴台湾旅游业务已经正式开通,厦门也有了包机直航台湾,厦门航空、复兴航空共同投入运营厦门—台北的航线。2008年9月7日,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出席第三届“海西论坛”时,受权宣布大陆方面为便利两岸同胞交往采取的五项新政策措施,其中之一就是:首批开放赴台旅游的大陆13个省市居民,今后可以赴金门、马祖、澎湖旅游,并经金门、马祖、澎湖赴台湾本岛旅游。9月30日,大陆居民从厦门口岸经金门赴台湾本岛旅游首发团正式开通。这一新措施将使厦门在两岸旅游双向互动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使厦门更有望成为两岸旅游交流与互动的桥头堡。

二、厦门赴金门、澎湖旅游现状

厦门与台湾旅游交流与合作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努力以开辟赴金门、澎湖旅游为突破口,积极推进厦金厦台旅游合作。为此,下面对厦门赴金门、澎湖旅游现状做一简要分析。

(一)厦门赴金门旅游现状

金门,旧名浯洲,又名仙洲。金门县位于福建东南沿海的九龙江口外厦门湾内,由金门本岛(为134.25平方公里)、烈屿、大担、二担、乌丘、东引、东碇、北碇等12座岛屿所组成,总面积约为150.145平方公里。距厦门角屿1.31海里,距台湾岛约150海里(东距台湾约277公里,西邻厦门外港约10公里)。户籍人口7.1万人(实际常住居民约5~6万人)。金门旅游业发展主要呈现如下特点:一是以文物、生态、战地为主要旅游特色;二是旅游业发展较迟;三是与大陆、台湾本岛交通便捷;四是主要客源市场为台湾本岛。

总体而言,厦金旅游交流合作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1.准备阶段(1987~2000年)。1987年11月开放台胞到祖国大陆探亲、观光、旅游以来,金门与台湾游客通过香港、澳门等地中转来厦门旅游。厦门通过简化台胞通关手续、加强码头建设等措施,为厦金航线的开通作了准备。1994年8月1日,厦门市获授权在口岸直接为抵厦的台湾居民审批签发一次有效的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落地办证)。从1997年8月1日起,厦门口岸签注机关获准根据情况在五年有效的《台胞证》上直接为台胞办理加注手续(落地签注),是全国可为入境台胞落地办证和落地签注的4个城市之一。2000年接待台湾来厦过夜旅游者14.59万人次,占来厦海外过夜旅游者的34.0%。

2.直航单向阶段(2001~2004年11月)。此阶段的特点是厦金航线成为台湾居民进出大陆的重要通道。2001年1月2日,厦门、金门实现海上客运试点直航。2004年2月11日,厦门获准受理五年有效《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2006年春节厦门成为两岸春节客运直航包机航点。2001年通过厦金航线往返的台胞2.1万人次,2005年为52.8万人次。2001~2005年,通过厦金航线往来两岸的台胞累计116万人次,来厦台湾过夜旅游者87.16万人次。

3.直航双向阶段(2004年12月至今)。2004年12月开放福建居民赴金门旅游,是加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与合作、做台湾人民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完善厦金航线作为两岸旅游通道功能的重要举措。在两岸有关方面和旅游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赴金门旅游有计划、有管理、循序渐进地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7年赴金门旅游人数增长最快,全年福建居民经厦门口岸赴金门旅游达987个团、2.22万人次,人数比2006年增长30%;赴金门旅游手续也更加简化,办理时间从40天缩短到15天;赴金门、澎湖旅游在厦就地办证权也已经落实。从开通厦金旅游至2008年10月,经厦金航线赴金门观光旅游的大陆游客总量已近5万人次。2007年10月,正式开通大陆游客经厦金航线赴澎湖观光旅游业务,至2008年10月,经厦金航线赴澎湖观光旅游的大陆游客总量达2000多人次。2008年7月,开通大陆游客经厦金航线赴台湾观光旅游业务,至2008年10月,经厦金航线赴台湾观光旅游的大陆游客为200多人次。

福建居民赴金门旅游也取得明显成效,主要表现为:

1.赴金门旅游人数逐步增长。从2004年12月7日至2006年7月,全省旅行社共组织通过厦门口岸赴金门旅游542团10 132人次(厦门444团8371人)。其中,2004年12月7团119人次;2005年1~12月182团3376人次;2006年年1~7月,353团6637人次,约为上年同期的4倍。2006年厦门市共组织820个旅游团、15 329人次赴金门旅游,人数比2005年增长5倍多,占全省总数的90%。2007年经厦门口岸赴金门旅游达990个团、22 000多人次,比2006年增长30%。

2.形成以厦门组团社组团为主的基本格局。目前,福建省可经营赴金门旅游的组团社21家(均为出境组团社),组团业务量较大的为厦门旅游集团国际旅行社、厦门建发国际旅行社、厦门春辉国际旅行社。2006年厦门市各旅行社共组织820个旅游团、15,329人次赴金门旅游,占全省总数的90%;2007年厦门市各旅行社共组织990个团、22,000多人次经厦门口岸赴金门旅游。

3.赴金旅游方式实现了多样化,价格已基本实现市场定价。赴金旅游产品已从开始推出的三天两晚游,增加了两天一晚游,2006年元旦对赴金门一日游作了一次尝试,已形成两晚三日游、一晚二日游、一日游三种方式,各种方式组团价格基本平稳。

4.扩大客源工作获得一定进展。2005年起,外省大陆居民来厦参加会展的参展商和参会代表经个案审批可赴金门旅游。厦门是一个全国性的会展城市,每年在厦举办的大型商务会展活动多。在“9.8”投洽会期间召开的首届海峡旅游博览会之前,以个案批准方式组织了来自全国各地参加首届旅博会的44名省外旅行商赴金门旅游。扩大客源工作获得一定进展。在2005年“9.8”投洽会期间召开的首届海峡旅游博览会之前,以个案批准方式组织了来自全国各地参加首届旅博会的44名省外旅行商赴金门旅游。2006年7月又批准第四届世界合唱比赛、厦门金龙客车公司高级销售代表会议、第二届海峡旅游博览会代表或选手赴金门旅游。目前,会展代表赴金旅游个案批准方式继续办理,争取会展代表赴金旅游通案政策工作也取得明显进展。

5.健全对金旅游合作协调机制。厦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厦金旅游和对台旅游工作,2005年内成立了市对台旅游工作小组及办公室。2005年“9·8”投洽会期间,市旅游局、市旅游协会组织了推进厦金旅游座谈会,金门县杨忠全副县长率金门各旅游协会、旅游企业应邀参会,就共同关心的赴金旅游工作交换意见,进一步达成共识。此外,厦门7家赴金门旅游组团社与金门地接社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在降低成本、确保服务质量以及组合产品等方面都作出很多努力。厦金逐步完善旅游各项协商对接机制。各口岸部门、旅游公司对推进金门旅游都予以很多的支持和方便。2006年6月,经市编办同意,市旅游局增设了对台联络处(挂靠在市旅游局办公室)。同时,经多次商洽,与金门相关部门、金门县旅行商业同业公会建立了每季度一次厦金旅游协调会制度。

6.推出厦金游产品,受到全国业界和市场的高度关注。2005年11月下旬,厦门市旅游局与金门县旅行商业同业公会在昆明2005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上首次联合举办厦门金门旅游推介会,把厦门游、金门游结合的旅游产品推出,取得很大反响。2006年,在对各地尤其是广东等周边省市的宣传促销中,进一步宣传厦金游产品。2008年5月,厦门市旅游局联合金门、澎湖旅游部门到北京、江苏、河南等地6个城市举行厦门金门澎湖旅游推介会;11月,又联合金门、澎湖、南投赴上海、浙江、江苏等地6个城市召开厦门、金门、澎湖、南投旅游推介会。这对扩大赴金门旅游客源市场、进一步打响厦金旅游品牌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之,福建居民赴金门旅游实施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福建省尤其是厦门市有关部门和单位积累了丰富的实务经验。赴金门旅游在大陆地区具有潜在市场,已受到大陆游客和两岸业者的认可。金门民众对赴金旅游寄予厚望,希望扩大规模,金门也具有相应的旅游接待能力。

(二)厦门赴澎湖旅游现状

澎湖群岛位于台湾海峡偏西南处,古称“平湖”,因港外海涛澎湃,港内水静如湖而得名,葡萄牙人称它为Pescadores,意即“渔人之岛”。澎湖是台湾的五大离岛之一(另四个为金门、马祖、绿岛、兰屿),由64个小岛组成,其中44个是无人岛,每座岛屿都各具特色。众多的岛屿、300多公里海岸线,加上玄武岩方山,构成了澎湖独特的地理景观,也因冷流与黑潮交会,形成渔产丰富的海洋牧场,澎湖列岛自然景观质量十分优良。澎湖的居民约9万多人,群岛岛屿中面积最大的是澎湖本岛,由马公市、湖西乡、白沙乡、西屿乡四个行政区组成,海域系统划分为北海、东海及南海区域。

厦门赴澎湖游起步较晚。2007年10月,福建居民赴澎湖旅游实现零的突破。福建居民赴澎湖旅游有三条线路,包括:福州-马祖-澎湖、泉州-金门-澎湖以及厦门-金门-澎湖。厦门路线无疑是澎湖旅游的主导线路。在厦门,2007年10月2日厦门口岸首发团290人赴澎湖旅游,至12月底赴澎湖旅游人数共达770人次,占全省赴澎湖旅游的73%,逐步形成厦-金-澎黄金旅游线路。

厦门游客是赴澎湖观光旅游的主要客源。从首发团的构成来看,福州、泉州、厦门三个赴澎湖旅游首发团,总人数393人,其中厦门高达289人,占73.5%,福州37人、占9.4%,泉州67人、占17.1%。从游客消费情况来看,这次厦门首发团有3/4为自费,其余的1/4为企业奖励旅游,大多数游客在上岛(澎湖)后,均能购买大量旅游纪念品,其中以澎湖花生、黑糖糕、丁香鱼干等商品最多。

三、厦门与台湾旅游交流合作发展的特点

总的来看,台湾游客来厦多,而大陆居民通过厦门赴金、赴台旅游还处在起步发展阶段。二十多年来厦台旅游交流与合作呈现以下特点:

1.赴金门、澎湖和台湾本岛旅游人次稳步上升,2009年更取得突破性进展

2004年12月~2008年12月,经厦门口岸赴金门、澎湖旅游游客共计53,985人次;2008年7~12月经厦门口岸赴台湾本岛旅游人次达5250人次。2009年前4个月,经厦门口岸赴台湾本岛旅游人次782团、23,927人次,其中省外游客412团、13,310人次。需要指出的是,游客走厦金航线赴台旅游占厦门口岸赴台湾本岛游客总数的94.28%,而从空中直航台湾本岛的游客仅1369人次。此外,2009年前4个月经厦门口岸仅赴金门、澎湖旅游的游客共155团、3473人次。

2.利用地缘、人缘优势,密切厦金、厦台旅游界的民间交往,推进台湾来厦旅游客源市场的拓展

台湾旅行品质保障协会、台湾中华两岸旅行协会、台湾省旅行商业同业公会联合会、高雄旅行商业同业公会、高雄市观光协会、金门观光协会、澎湖观光协会、金门旅行社同业公会、中华美食交流协会等多次来厦门访问、交流。1993年,首届海峡两岸旅游业联谊会及“心手相连”活动在厦门举行,此后海峡两岸旅游业联谊会每年均在大陆举办并延续下来。1999年,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厦门设立了大嶝对台小额贸易区。厦门市旅游协会于1998年、2002年、2004年分别组团访问台湾本岛和金门,并于2001年聘请四位台湾旅游界知名人士为协会顾问。此外,厦门市两岸交流协会、金马地区两岸交流协会于2001年签订了包括旅游合作方面内容的《关于加强厦门与金门民间交流合作协议》;厦门于1997年、2001年举办了两次台胞回乡旅游购物节;于2003年11月举办的中国(厦门)国际旅游节,接待来自台湾、金门的旅行商180多人。2005年2月26日,由中国旅游协会和台湾中华两岸旅行协会等台湾六家旅游协会主办、福建省人民政府、厦门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八届海峡两岸旅行业联谊会在厦门召开,参会代表共约1000人,其中台湾旅行商约300人,国家旅游局、国台办及大陆各地旅游局负责人和旅行商约700人。9月6日至11日,为落实吴仪副总理关于旅游要加盟“九·八”投洽会的重要指示,做大做强海峡西岸经济区,在厦门举办首届海峡旅游博览会,共接待客商及参展观众12万人次,签订组团合同4500份,组团人数153万人次,合同涉及金额28亿元;签订组团意向协议13 000份,意向组团人数360万,涉及金额53亿元;共签订21个旅游项目,投资总额达80.5亿元人民币,其中合同项目16个,投资金额36.2亿元。由于厦门持续不断的努力,台湾来厦旅游者在来厦境外旅游者总量中持续占三分之一。2008年10月,厦门市旅游协会与台北市旅行商业同业公会、台湾导游协会、金门县旅行商业同业公会、澎湖县旅游发展协会联合举办首届海峡两岸导游之星大赛,成为两岸导游首次联合大赛。2008年11月,在厦门举办第六届海峡两岸旅游信息化论坛,两岸旅游业界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推进两岸旅游信息互动平台的建设步伐。

3.努力以开辟赴金门、澎湖旅游为突破口,积极推进厦金厦台旅游合作

随着2001年实现厦金直航,厦门口岸在大陆与台湾人员往来及海峡两岸旅游发展中的地位日显重要。在开通前,经厦门口岸进入大陆的居民每年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开通后,比例逐年上升。与此同时,福建居民赴金门旅游开通并取得新的进展。从2004年12月7日开通的第一团至2005年12月31日,全省组团经厦门口岸赴金门旅游共有187个团队、3446人,其中,厦门旅行社共组115团、2158人。赴金门旅游产品呈现多样化,在推行三天两夜、两天一夜赴金门旅游产品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赴金一日游的可行性,并于2006年1月1日以包船形式组织300人赴金一日游。在探索省外来厦门参会代表赴金旅游方面取得初步成效。在2005年“九·八”投洽会期间召开的首届海峡旅游博览会之前,组织了来自全国各地参加首届旅博会的44名省外旅行商赴金门旅游。2005年厦门接待台湾游客人天数达到94.90万,比上年增长23.65%。此外,首次创新并联合推出厦金游产品,受到全国业界和市场的高度关注。2005年11月下旬,厦门市旅游局与金门县旅行商业同业公会在昆明2005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上首次联合举办厦门金门旅游推介会;2008年5月,厦门市旅游局联合金门、澎湖到北京、江苏、河南6城市召开厦门金门澎湖旅游推介会;11月,联合金门、澎湖、南投旅游部门赴上海、浙江、江苏等地6城市召开厦门、金门、澎湖、南投旅游推介会;组团参加海峡两岸台北旅展;多次邀请台湾旅行商和记者来厦门和周边地区采风踩线,取得很大反响,这对扩大金门游客源市场、打造厦金圈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4.厦门—(金门)—台湾通道在推进两岸旅游交流合作中作用将日趋凸显

厦门—台湾通道逐步形成厦门与台湾的三种交通渠道,即厦门—金门—台湾本岛海空联运线路;从厦门直飞台湾本岛和从厦门到台湾本岛或经金门、澎湖到台湾本岛的海上客运航线。而大陆居民赴台湾本岛旅游循厦门—金门航线往返具有交通便捷性和成本较低的特点。以厦门—金门—台湾本岛海空联运线路为例。2008年9月厦门至金门海上直航为每日往返24个航班,金门至台湾本岛空中航线每周往返528个航班。游客通过厦门—金门—台湾本岛海空联运行程时间约2个小时(其中厦门至金门海上直航行程时间约40分钟,金门至台湾本岛空中航线行程时间约为50分钟)。厦门—金门—台湾本岛海空联运往返交通费约1250人民币/人。与厦门至台湾本岛周末包机航线比较:厦门至台湾本岛周末包机为每周往返8航班,行程时间约90分钟,往返价格为1800元~2400/人。厦门—金门—台湾本岛海空联与厦门(甚至包括北京、上海、广州、南京口岸城市)至台湾本岛周末包机比,在便捷性和价格上均具有优势。

当前发挥作为大陆地区两岸重要直航口岸城市之一的优势,组织好大陆居民经厦门口岸赴台湾本岛旅游工作,主要是利用厦门—金门海上航线连接两岸空中航线和厦门—台湾周末包机空中直航,将厦门—(金门)—台湾通道打造成海峡两岸旅游互动、交通便捷、价格最低、行程最短、往返游客最多的黄金旅游通道。统计数据显示,自2001年1月2日厦金航线正式开通以来,至2008年9月中旬,厦金航线累计运送出入境旅客人数突破300万人次大关。厦门边检总站东渡站的统计数据显示,厦金航线出入境旅客人数达到100万人次用时4年零8个月时间,从100万人次到200万人次用了1年零6个多月时间,从200万人次到300万人次仅用了1年零4个多月时间,而从300万人次到400万人次仅用了不到10个月时间。这说明,厦门—(金门)—台湾通道在两岸人员往来尤其是台湾居民往返大陆方面发挥的桥梁通道作用越来越明显。

第二篇:厦门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厦门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与建议

中文摘要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高速发展,旅游活动的种类和领域正在不断扩展,乡村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业的新成员,并逐步成为我国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呈现出日益兴旺的发展趋势。本文将运用SWOT的分析方法,针对厦门的乡村旅游开发现状进行肤浅的分析,希望对厦门的乡村旅游开发有所贡献,从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改善地方基础服务设施、扩大就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关键词:乡村旅游,厦门,对策

目录

引言...........................................................................................................................二、厦门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一)优势(Strengths).................................................................................1、地理优势与地缘优势...........................................................................2、丰富的客源...........................................................................................(二)弱势(Weaknesses)................................................................................1、思想认识...............................................................................................2、产品单

一、缺乏特色...........................................................................(三)机遇(Opportunities)..........................................................................1、高铁效应亮点显现...............................................................................2、政策支持带来的发展新机遇...............................................................(四)挑战(Threats)....................................................................................1、潜在竞争者的增多...............................................................................2、现实竞争者的挑战...............................................................................三.对厦门发展乡村旅游的建议...........................................................................(一)、政府积极引导,规范管理,增强农民的旅游服务意识.维护景区形象........................................................................................................................(二)、加快乡村旅游公共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三)、资金的扶持..........................................................................................(四)、横向纵向并举,充分挖掘特色旅游元素..........................................参考文献...................................................................................................................引言

乡村旅游源于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意思是指发生在乡村地区的旅游活动, 它以各种类型的乡村为背景.以乡村文化、乡村生活和乡村田园风光为旅游吸引物而进行的兼带观光、度假、休闲性质的旅游活动。在我国“乡村旅游”又被称为“农家乐”。目前,乡村旅游在欧美的一些发达国家已具有相当规模,并且已走上规范发展的道路。我国的乡村旅游是在国内外市场需求的促动下应运而生的,尤其是国家旅游局把2006年旅游主题确定为“中国乡村旅游年”,使得“乡村旅游”异军突起,成为乡村经济生产中新的增长点,在当前解决“三农”问题中发挥着特殊功能.已成为支持“三农”建设.带动农村经济繁荣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厦门地处海峡西岸,是一座美丽的滨海城市。自1981年获批为经济特区以来,经济有了飞速的发展。这其中离不开旅游业的高速发展所带来的巨大贡献。但近年来,随着旅游人口数量的日益增加,有限的景点使得各景区日显拥挤,显然也已经慢慢的无法满足观光旅游者的需要,同时不利于进一步扩大厦门的旅游竞争力。因此厦门发展乡村旅游就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可以为旅游业开辟新的旅游资源,也可以为旅游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厦门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

(一)优势(Strengths)

1、地理优势与地缘优势

厦门地处海峡西岸,有着丰富的海岸线资源,所处地区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温变幅小,日照充足,四季宜人,全年均适宜开展旅游活动。同时厦门是闽西南、赣南、湘南地区最大和最近的出海口,是这些内陆地区前往沿海城市旅游最近的目的地,也是这些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口岸;其次,厦门位于台湾海峡西岸,距台湾仅150 海里之遥,两地血缘相近,语言相同、习俗相通。与台湾岛之间特殊的亲缘关系,是本区区位优越性中最突出的一点。优越的地缘环境,过去、现在、乃至将来都是厦门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源泉之一。

2、丰富的客源

丰富的客源是厦门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10 多年来,厦门市旅游业经过快速

运量277.3万人次,比增36.51%,公路客运量1078.84万人次,同比减少3.7%;水运客流量83.9万人次,比增5.8%;航空客流量303.11万人次,比增19.87%;从以上数据看出,高铁大大的方便了来厦旅游的参观者,这势必带动连乡村旅游在内的旅游业的高速发展。

2、政策支持带来的发展新机遇

2010年6月10日,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厦门市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要充分挖掘和发挥乡村旅游资源优势,推进厦门市乡村旅游业建设,紧扣全市旅游发展规划,着力完善乡村旅游服务设施,提高乡村旅游服务质量,培育一批富有特色具有竞争力的乡村旅游项目,使厦门成为海峡西岸的重要乡村旅游目的地。并提出由厦门乡村旅游发展的实施项目带动乡村旅游发展的战略,2008年先在同安区做试点工作,2009年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在各区全面推开,2009年和2010年每年确定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具体目标是:到2010年,培育和建成8个乡村旅游示范镇(街、场)、5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居)、30个“农家乐”示范点和“森林人家”休闲健康游示范点,全市乡村旅游接待量达300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收入10亿元。政策的扶持将使得厦门的乡村旅游迈入一个新的纪元。

(四)挑战(Threats)

1、潜在竞争者的增多

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一种新趋向,已引起各地市的重视,各地纷纷加大投入发展乡村旅游,使得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着更多的潜在竞争者。

2、现实竞争者的挑战

厦门市周边已有一些发展得挺不错的乡村旅游景点,如长泰山重村的“农家乐”、马洋溪生态旅游区等景点。这些都是厦门今后发展乡村旅游的标杆,同时也是强有力的竞争者。

三.对厦门发展乡村旅游的建议

(一)、政府积极引导,规范管理,增强农民的旅游服务意识.维护景区形象

参考文献

[1] 任佳燕.乡村旅游向我们走来[J].调研世界,2000(01)[2] 万先进 邱映贵.乡村旅游初探[J].中国农村经济,2006(11)[3] 黄爱萍.台湾发展休闲农业对大陆当前农业结构调整的启示[J].福建农业科技,2000(6)[4] 2010年上半年我市旅游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厦门旅游网 [5] 厦门市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若干意见.厦门旅游网 [6] 张建宏.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J].农业经济,2006(12)[7] 米红.加快发展厦门观光旅游农业的研究[J].发展研究,2001(3)[8] 张杰伟.关于农家乐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01)[9] 张明川.关于提升“农家乐”旅游文化品位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0(22)[10] 赖启福.靠近厦门经济特区的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2009(4)

第三篇: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台湾金融合作现状与趋势分析

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台湾金融合作现状与趋势分析

两岸金融合作交流的历史已久,海峡西岸经济区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与台湾进行金融交流与合作,是全国最早开展对台金融业务的地区之一。经过20多年的发展,海峡西岸经济区在台货币兑换、银行业务合作、贸易结算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全国呈先行发展的趋势。

(一)两岸货币通兑方面

2001年,两岸通汇改变过去了以往汇款和贸易结算均采用经第三地银行转汇的间接通汇局面,实现局部的直接通汇。两岸货币直接双向兑换也有了较快

(二)两岸互设金融机构

两岸互设金融机构呈现单向开放的局面。大陆于2003年就批准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与香港工银亚洲四家银行赴我国台湾地区设立办事处,始终未获实质性进展。我国台湾地区已有2家台资银行在大陆设立并营业,2家合资寿险公司和1家台资产险公司设立并运营,1家合资寿险公司获批筹建,7家银行、14家证券公司和14家保险公司在大陆设立代表处。2008年11月,台湾富邦金控通过其子公司香港富邦银行收购厦门商业银行20%的股份,成为第一家在大陆营业的台湾地区银行。

(三)金融机构业务合作方面

两岸金融机构间的业务合作取得了一些突破,主要有:中信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分别与台湾中国信托商业银行等四家台资银行签署谅解备忘录,为四家银行的内地台商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祖国大陆的工行、建行、交行、中信和台湾地区多家金融机构合作推出两岸快速汇款业务;民生银行与台商远东集团联合发行百货联名信用卡等。

(四)资本市场开放方面

两岸正在逐步相百开放各自的咨本市场。

(五)两岸直接投、融资

两岸投资呈现不对称发展态势,基本上还处于单向或有限的双向状态,一直呈现“只有台商到大陆投资而大陆企业不能赴台投资的单向投资格局”。2008年12月24日,在两岸实现“大三通”后,大陆官方首次出台政策,鼓励大陆企业积极稳妥地赴台湾地区投资。可以预见,两岸将实现双向投资,而且国家开发银行表示愿意支持岛内基础设施建设,参与“爱台十二项建设”。

为解决在大陆的台资企业融资难问题,国家开发银行在原有专项融资支持台资企业300亿元人民币的基础上,承诺在2006--2010年向在大陆投资的台资企业提供300亿元人民币额度贷款,考虑将重点支持一批大陆台资中小企业,帮助其实现转型升级;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也决定在今后2~3年内各自为大陆台资企业包括中小企业安排500亿元人民币的融资。

存在的障碍与问题

一、两岸金融市场开放不对等,交流合作有来无往

目前,大陆对台湾地区金融业务全面开放,而台湾当局对大陆金融机构进入台湾市场基本上采取限制的做法。台湾金融机构可以在大陆设立分支机构,办理银行、证券和保险等业务。台湾方面在入世后,于2003年10月修订

第四篇:分析:中国出境游的发展现状与特点

分析:中国出境游的发展现状与特点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出境旅游业继续高速发展,中国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客源国和世界旅游最为活跃、发展速度最快的市场。本文通过对大量数据的统计和梳理,对中国出境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其特点作了较为深入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一、中国出境游市场现状分析

第一,出境游市场需求盛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出境旅游市场呈现出旺盛的需求。据国家旅游局的统计数据,2001年,中国公民出境总人数为1212.31万人次,其中,因私出境人数为694.54万人次。2004年,中国公民出境的总人数上升到2885万人次,其中,因私出境的人数为2298万人次,分别比2001年增长了137.98%和230.87%。2001年,因私出境的人数占出境总人数的比重为57.29%,2004年,这一比重上升为79.65%,增长了22.36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目前及今后一段时间,中国的出境旅游市场存在着巨大的消费需求和发展潜力。

出境游的发展势头迅猛近年来,中国的出境旅游市场发展迅速。2001-2004年,国内旅游、出境旅游和入境旅游三大市场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0.8%、29.3%和7.3%。其中,2003年受非典的影响,国内旅游市场和入境旅游市场均出现了负增长,只有出境旅游市场仍保持了21.80%的增长率。由此可见,出境旅游市场的增长率远远超过了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成为增长势头最猛的旅游市场。第二,出境游客源地区相对集中

我国的出境旅游客源主要来自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和东部地区。2004年,来自北京市、广东省、上海市、浙江省和江苏省等5个省市的旅行社组织的出境旅游人数占当年全国旅行社组织出境旅游总人数的72.16%。其中,北京市是我国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地,旅行社组织的出境旅游人数占全国当年出境旅游总人数的29.93%,其次是广东省,占21.9%。位居第三、四、五位的上海市、浙江省和江苏省旅行社组织的出境旅游人数分别占11.70%、4.31%和4.25%。

另外,随着我国西部地区开发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刺激了当地居民出境旅游的动机,从而导致我国西部地区的出境旅游客源以较快的速度增长。

二、出境旅游者消费行为分析

第一,亚太地区为主要的旅游目的地

按出境的首站目的地统计,2005年上半年我国公民赴亚洲旅行的人数为1310.4万人次,赴美洲旅行的人数为36.27万人次,赴欧洲旅行的人数为82.04万人次,赴大洋洲旅行的人次为21.55万人次。从接待的人数上看,亚洲显然是我国公民出境旅行的主要目的地,占全部出境人数的90.4%。

另外,在我国公民出境旅行的前10个目的地国家和地区中,有8个是亚洲的国家和地区。这些情况均反映出我国公民出境旅行主要以周边国家和地区为主。从增长率的角度分析,距离我国较远的大洋洲和美洲成为我国公民出访人数增长最快的地区,而欧洲和亚洲的增长速度较低。一方面,作为我国公民出境旅行的主要目的地,亚洲接待我国出境旅游者的基数巨大,导致其增长率相对较低。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居民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增加和余暇时间的延长,更多的旅游者能够进行远程的洲际旅行,从而使美洲、大洋洲等距离我国较远的地区成为更多旅游者出游的首选目的地。

购物消费是境外的主要消费项目我们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前往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澳大利亚等我国公民出境旅游的主要旅游目的地国家进行了消费项目的抽样统计和分析。本次抽样统计的样本数为128人。从中发现,我国的出境旅游者在境外的人均消费为8879元人民币(不包括飞机票、酒店和参加旅游团所包含的其他费用)。其中购物消费占71.2%,娱乐消费占12.9%,参观游览占11.6%,餐饮消费占1.2%,其它消费占3.1%。在支付方式上,使用现金消费的游客占76%,全部使用或部分使用信用卡消费的游客占24%。

通过对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我国旅游者的境外自主消费中,购物是最重要的消费项目。这种现象既显示出我国出境旅游者的强大购买力,也反映出当地导游人员对我国出境旅游者的自主消费具有较大的诱导作用。

另外,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出境旅游者往往需要购买礼品或纪念品以馈赠其家庭成员或亲朋好友,亦是其购物消费较多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二、团体旅游为主要出游方式

我们在对前往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和澳大利亚的128位旅游者进行的问卷抽样调查中发现,在出境旅游者中,选择团体旅游方式出游的人占59.4%,选择自助游方式的人占26.6%。这表明目前大多数旅游者在出境旅游时选择团体旅游的方式,即参加旅行社组织的旅游团到境外进行旅游活动。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的旅行社主要经营团体出境旅游产品,而自助游产品相对较少。另外,我国的多数出境旅游者对境外情况不熟悉,旅行经验少、外语水平低等也是导致我国出境旅游以团体旅游为主要出游方式的重要因素。

然而,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普及以及人们旅行经验的丰富和外语水平的提高,将会有更多的旅游者通过互联网选择境外旅行社的全套旅游服务或直接预订境外单项旅游服务。

三、出境旅行社业的业态分析

第一,出国组团社的数量有较大增长

近年来,我国的出国组团社数量有较大的增长。2002年,全国共有528家出国组团社。2005年,国家旅游局再次对出国游组团社进行了调整,取消了5家组团社资格,并批准新增143家,出国组团社的总数达到672家,比调整前增长了25.84%。

截至2005年8月,出国组团社已占全国国际旅行社总数的43.75%,占全国旅行社总数的4.37%。出国组团社数量的较大增长,既反映了我国出境旅游市场对更多从事出国旅游业务的旅行社的迫切需求,也说明了我国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的旅行社队伍在不断壮大。

第二,批发零售体系正在形成我国的旅行社行业采取水平式分工体系,按照业务范围划分为国际旅行社和国内旅行社,而没有像欧美国家的旅行社那样,采用垂直式分工体系,将旅行社划分为旅游批发商和旅游零售商。然而,由于各地的旅行社业发展水平和旅游市场的发育程度不一,导致我国许多地方存在着旅行社经营地域的局限性和客源分散性之间的矛盾。由于单体旅行社独立完成销售、组团、操作全部业务程序的运营成本很高,而我国出境旅游的业务资源(如航线、签证、信息等)主要集中在一些大的口岸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些口岸城市的旅行社凭借其得天独厚的业务资源以及境外畅通的接待服务体系,以有竞争力的出境旅游产品批发价向客源地旅行社进行推广,形成客流数量的规模效应,成为全国性或区域性的批发商。

与此同时,内地许多拥有出境旅游经营权的组团社实际上已成为这些批发商的代理商或零售商。从利润和成本两项指标来评价,对许多出境旅游线路产品,内地旅行社独立操作出境旅游团所获得的实际收益还低于作为代理商所获得的收益。因此,受旅游市场内在经济规律的影响,我国的出境旅行社行业已经自发地形成了批发零售营销体系,出现了一批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的专业批发商。但是,这种批发零售体系仍处在初级阶段,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

第三,市场营销方式趋向差异化

我国的旅行社在进行出境旅游的市场营销时,一直沿用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的传统营销方式,即由单体旅行社独立开展和完成全部的市场营销任务。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和高素质的作业人员,导致旅行社的营销效果差强人意,规模化运用的程度较低。随着我国出境市场的扩大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旅行社开始重新审视出境旅游的市场营销方法问题。

近来,我国的一些出国组团社开始尝试在线营销与传统营销相结合,根据我出境旅游市场中存在着因私出境旅游市场和公务出境旅行市场的现实,根据自身的特点,采取直接营销、企业对企业(B-to-B)在线营销、人脉关系营销等营销方式,使出境旅游的市场营销方式朝着差异化方向转变。

目前,在因私出境旅游市场上,大型旅行社多采取直营为主,充分利用企业品牌的营销策略,专业批发上则利用产品的品牌,通过拥有地方性企业品牌和人脉关系的代理商进行营销。在公务旅行市场上,旅行社主要采取人脉关系营销方法。

四、出境游市场的发展趋势

第一,出游人数继续增长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出境旅游人数将继续增长。通过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和出境旅游人数增长相关关系的分析预测,在今后5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将保持10-15%的年增长率。2005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将突破3200万人次,2010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将突破5600万人次。据世界旅游组织(WTO)的预测,到2020年,中国出境旅游将超过1亿人次,成为世界第四大出境旅游客源国。

第二,周边国家(地区)为主要目的地

自从中国公民出境游市场以来,中近程的出境游产品一直是我国出国组团社经营的主要产品。在今后的一个时期内,我国旅游者受支付能力、余暇时间、文化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仍将选择中近程的周边国家和地区作为出游的主要目的地。

第三,远程目的地最受欢迎

近年来,前往美洲、大洋洲等远程目的地国家的中国旅游者的增长率高于中近程的周边国家和地区。另外,前往欧洲的旅游者人数占全部远程旅游者人数的59%。这些情况说明,远程目的地已经越来越受到我国出境旅游者的青睐。可以预见,随着我国出境旅游者的支付能力的提高,人们余暇时间的延长和对欧洲、美洲和大洋洲等国家了解的加深,远程目的地将会成为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

第四,分销渠道竞争将逐步代替产品竞争

出国组团社之间的竞争将从目前的产品竞争逐步向分销渠道竞争过渡。由于多数出境旅游者尚不成熟,对旅行社的依赖程度较高,因此,在未来的一个时期内,旅行社仍将是出境旅游的主要运营渠道。但是,随着我国出境旅游市场的日渐成熟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完善,企业对企业(B-to-B)、企业对顾客(B-to-C)、在线营销等新的出境旅游产品的分销渠道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并将逐步形成对传统的以旅行社为主的出境旅游产品分销渠道的威胁和挑战,并将对中国出境旅游的分销渠道形式产生深远影响。

第五篇:我国城市给水发展现状与特点

我国城市给水发展现状与特点

崔玉川(太原工业大学环境工程系)傅涛(建设部科学技术司)城市给水现状与规划

随着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开展,我国城市给水工程建设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在“八五”期间,我国城市平均每年供水量递增998×104 m3,城市供水行业累计投入建设资金为400亿元人民币,约占整个城市基础设施总投资的14.7%。全国自来水日供水能力5年新增2 974×104 m3,完成计划的118.8%,比“七五”时期增加77%。

据建设部1996年统计年报,在我国现有的666个城市中,建设系统内已有水厂2 032个(全社会为4 000个),综合供水能力为10 617×104 m3/d(全社会供水能力为19 994.46×104 m3/d),供水普及率达到94.99%,人均用水量为208.02 L/d。若以1 元/m3计算,年产值达300多亿元。

按照建设部的《建设事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纲要》,“九五”期间将新增供水能力4000×104 m3/d,到2000年时城市供水普及率要达到97%(2010年的目标为98%),城市人均生活用水量达到210 L/d(2010年的目标为240 L/d)。2000年要重点解决108个缺水城市供水不足问题,城市供水能力达到2.4×108 m3/d以上,农村自来水受益人口达到3.2亿。在“九五”城市建设大中型的507个项目中,城市供水项目为183个,占36.09%,投资达723.16亿元,占总投资的24.3%。

2城市给水存在的问题 2.1 供水量不足

我国城市缺水有4种类型,即资源型缺水、工程型缺水、管理型缺水和污染型缺水等。我国河川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62×1012 m3,相当于全球年径流量的5.6%,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占有量只有2 392 m3/a,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10 800 m3/a的22%,是美国的1/5,加拿大的1/50,居世界第110位,被列入世界12个贫水国家名单。

据统计,1996年在全国的666个城市中,有330个不同程度缺水,其中严重缺水的达108个;在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有30个城市长期受缺水的困扰。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经济比较发达、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特别是水资源短缺地区的城市,水的供需矛盾尤为突出。据报导,由于供水不足,城市工业每年的经济损失达2 300 亿元。同时给城市居民生活造成许多困难和不便,成为城市社会中的一种隐忧。

2.2 水源污染日趋严重

近年来,全国水污染仍呈发展趋势,工业发达地区水域污染尤为严重。据7大水系和内陆河流的110个重点河段统计,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Ⅰ、Ⅱ类的占32%,Ⅲ类的占29%,属于Ⅳ、Ⅴ类的占39%(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COD、挥发酚和BOD等)。黄河、松花江、辽河属Ⅳ、Ⅴ类水质的河段已超过60%。淮河枯水期的水质已达不到Ⅲ类,其大部分支流的水质,常年在Ⅴ类以上。长江和珠江的水质为Ⅳ、Ⅴ类的江段已超过20%。与此同时,城市内及其附近的湖泊普遍已严重富营养化,例如滇池的藻类含量达3 000×104个/L。此外,全国以地下水源为主的城市,地下水几乎全部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据1993年的资料报导,全国有97%的大中城市地下水受到严重污染,118个城市中只有3个城市的地下水未受到污染。地下水污染物一般以酚、氰、砷、硝酸盐为主,铬、硫、汞次之。

总之,目前我国80%的水域、45%的地下水受到污染,90%以上的城市水源严重污染。因此,除危害人们健康和影响工农业产值之外,对城市供水也造成了严重危害。

2.3 供水水质标准偏低

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订的饮用水水质标准存在着项目少、标准低的差距,尤其对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的检测项目更少。我国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仅有35项指标,而世界卫生组织制订的有49项,日本1993年底开始执行的为59项,欧盟制定的为66项,美国环保局安全饮水法中规定的水质指标共83项。并且在一些单项指标的规定上,我国较低。例如浊度,我国是3~5 NTU,发达国家是1 NTU。

另外,从饮水标准制订颁布的周期上看,我国是10年左右修订颁布一次,而发达国家是3~5年就要修订一次。

关于我国饮水的合格率情况,根据有关研究部门的调查资料:1986年符合饮水标准的占10%,尚可的占20%,不合格的占70%;1992年符合、尚可的共占50%,不合格的占50%。另据统计,全国有76%的自来水厂水质存在指标不合格现象。

2.4 建设资金短缺

由于历史原因及80年代以来国民经济的突飞猛进,使城市的市政工程设施处于滞后状态。在城市供水方面,形成目前“欠账”多、面大、点多而又须集中快上的态势。另外,给水工程是系统工程,一般工程量较大,施工较复杂,建设周期较长,故所需的投资相对较多。尤其是长期形成的“城市自来水是社会公益福利性事业”的观念,未能把供水行业当成工业,未视自来水为商品,使市场经济的机制无法在供水行业推行,造成不少城市供水行业一直处于亏损状态,靠国家财政补贴运营。因此,形成了城市给水工程建设资金普遍严重不足的状态。城市给水工程发展特点

近年来,我国城市给水工程的发展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建设规模越来越大

现在新上的城市给水工程,起步一般都很高。过去衡量大水厂的标准是以10×104 m3/d为界,现在尤其是城市地面水厂的建设规模,大量为(10~30)×104 m3/d,不少城市已开始建设(50~100)×104 m3/d的水厂。

3.2 长距离引水工程越来越多

由于城市近区水源的水量或水质已不能满足供水的需求,只有跨地区跨流域寻找水源,造成长距离引水工程越来越多。

3.3 水厂净化工艺越来越复杂

由于经济和技术的原因,使水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加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自来水水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样就导致了水厂净化工艺将越来越复杂,处理流程越来越长。

3.4 利用外资建设的项目越来越多

由于近些年所上的给水工程规模大、水源远、要求高,因此工程量大,所需投资多,而国家财力不足。所以,近些年来北京、天津、成都、哈尔滨、南京等城市有近百项城市供水工程建设,分别采用长期贷款、合作经营等方式成功地引进国外资金,新建扩建给水工程。

据资料统计,全国引进外资建设的给水工程项目,已列入国家计划的共129项,规模2 811×104 m3/d,总投资287.7亿元人民币,引用外资额为16.57亿美元。1990年-1996年,仅19家自来水厂引进的设备费就达1.84亿美元。

3.5 特殊水处理技术的经验越来越丰富

例如,高浊度水、低温低浊水、湖泊水库水、微污染源水、以及除铁、除氟等的处理工艺技术,都已积累了较多的宝贵经验。

3.6 给水增压技术设施越来越新

随着城市内高层建筑的发展,一些新型的加压和流量调节装置,例如气压给水装置、变频调速供水设备等正在逐步替代高位水箱或水塔。

3.7 水厂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并趋普及

近年来,供水行业特别在新建水厂中已大量采用先进的仪器仪表、自动化装置、各种新型专用器材与设备等。水厂运行的调度管理以及生产过程的监控系统和自动化技术,已在大中型水厂广泛采用,小型水厂也已逐步推广。同时,还开展了管网和生产管理上优化调度的研究。

3.8 分质供水与广域供水系统越来越多。

例如,上海等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或水源受到较多污染的城市,已开始兴建区域性双给水(饮用与使用)系统的试点工程。湖南省岳阳市已被建设部列为推行分质供水(生活、生产杂用)的试点城市。广域供水系统即一个水源工程供应几个城市使用。

3.9 避咸蓄淡的河口水库逐渐增多

在沿海地区为充分利用淡水资源,采用在河流入海口处修建水库,以利用潮汐的间隙,伺机取蓄淡水供城市使用,如杭州的珊湖沙水库等。

3.10 集成化水处理装置越来越多

这种水处理装置一般分两种类别:第一类是常规净化工艺的集成化,适用于对一般原水水质的净化处理,其出水可作生活饮用水使用;第二类是深度处理(或精加工处理)工艺的集成化,用于优质饮水的生产和对质量不好的自来水进行再加工处理。给水处理的热点技术 4.1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

微污染水源水,主要含有微量有机物、农药、氨氮等有害污染物,用常规的净化工艺很难去除掉。尤其是微量有机物的去除,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4.2 制造纯水的膜滤技术

膜滤法是新兴高效分离技术,系用天然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薄膜作介质,以附加能量为推动力,对双组分或多组分溶液进行过滤分离的处理方法。

一般说,对于浊度和细菌可用微孔精滤膜去除,例如大同市水司曾用中孔纤维膜微滤设备对水库微污染水进行了试验,出水浊度0.1 NTU,细菌总数趋于0等;对于病毒、天然有机物,可用超滤膜去除;纳滤膜可去除水中的钙、镁离子、消毒副产物、农药、表面活性剂等;反渗透膜可去除更小的无机离子与有机物等。

4.3 富营养化水的除藻技术

近些年来,水库及天然湖泊水被大量用作城市的供水水源,这些水源由于富营养化而在夏季大量滋生藻类等。因此,除藻已成为我国水处理的一个重要课题。

4.4 饮用水的消毒技术

现在,国内外的多数水厂仍用氯作饮用水的消毒剂。70年代开始发现氯消毒会产生具有致癌作用的卤代甲烷类化合物。根据三卤形成的规律,去除它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 原水中先加氨,提高pH值,然后再氯化。

② 对原水进行生物预处理,去除原水中能形成的三卤甲烷的前体物。

③ 用活性炭吸附去除三卤甲烷。

④ 改变氯的加注点位置。即尽量不采用滤前预氯处理,采用滤后水加氯消毒,让前道工序先去除一部分三卤甲烷前体物后再加氯,可以大大降低出厂水中三卤甲烷的含量。资料介绍,这样加氯后三卤甲烷含量可减少75%~90%。

⑤ 更换消毒剂。为降低氯仿含量,可采用氯胺、二氧化氯、臭氧等作消毒剂,或采用紫外线、超声波等物理消毒方法代替单纯的氯化消毒,不仅可克服产生三卤甲烷的问题,同时还有广谱杀菌作用。

参考文献 刘晓松.中国水工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中国给水排水,1995;11(2):19~24 2 宋序彤.关于我国城市给排水科技优先发展领域的探讨.中国给水排水,1995;11(2):25~29 钟淳昌等.中国城市给水工程的发展趋势.给水排水,1994;20(6):41 4 汪光焘等.城市供水行业200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5 林家宁.中国水协第三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及十年工作回顾.城镇供水,1995;(6):5 6 廖振良等.对上海浦东新区分质供水的探讨.给水排水,1996;22(7):18

作者通讯处:030024 太原工业大学环工系(收稿日期 1998-07-02)

中国给水排水,1999年第2期

下载厦门与台湾旅游交流合作的发展现状与特点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厦门与台湾旅游交流合作的发展现状与特点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澜沧江-湄公河旅游交流与合作

    澜沧江-湄公河旅游交流与合作 瀾滄江—湄公河發源於青藏高原,流經中國、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越南6國,在越南湄公河三角洲流入南中國海。湄公河全長4880公里,流域總面......

    中国与韩国旅游发展特点

    中国与韩国旅游发展特点 中国旅游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中国已经实现了从亚洲旅游大国到世界旅游大国的转变,开始迈入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进程。中国既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

    中非环保合作的现状与特点

    中非环保合作的现状与特点  2011-01-04 14:50:38 丁金光 【内容提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与非洲国家在许多国际会议上开展了长期而卓有成效的环保合作。进入21世纪后,中非......

    合作与交流

    合作与交流(大字为自我评价) 本人具有热爱等祖国等的优良传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广泛的兴趣爱好,对工作责任心强、勤恳踏实,有较强的组织、宣传能力,有一定的艺术细胞和创意,注......

    中国与德国旅游交流分析

    中国与德国旅游交流分析 德国,全称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面积35.7万平方公里,人口8200多万。1990年东西德统一,现有13个州和3个城市特区。德国多年来一直是全球最热点的旅游目的地......

    开封市旅游景区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5篇

    开封市旅游景区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期刊门户-中国期刊网2008-12-17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供稿文/霍华[导读]摘要:2004年,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中原城市群”的战略构想......

    我国建筑节能行业现状与发展特点

    我国建筑节能行业现状与发展特点我国建筑节能行业现状与发展特点中国报告网出版时间:2013年中国报告网—中国领先行业市场调研机构http:///正文建筑能耗主要涉及到空调取暖,热......

    台湾旅游业发展现状特点及走势(共五则范文)

    台湾旅游业发展现状特点及走势 自上世纪80年代初,台湾当局首次把旅游业列入台湾“施政重点”后,旅游业已成为台湾的新兴产业和经济发展的新源泉。但由于岛内长期以来旅游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