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改善医患关系
浅谈改善医患关系
浅谈改善医患关系
近年来,医疗纠纷呈上升趋势。医患关系紧张,不仅影响到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也严重干扰了医疗单位的正常工作秩序,加重了医疗管理部门的工作量和医务人员的心理压力,降低了医疗单位和医务人员在社会上的声誉和形象。我就医患关系紧张之原因以及改善或消弭谈几点肤浅认识。
一、医患关系增多的原因
新闻网上曾经有这样一段话:现今整个医疗体制改革的手段和目标出现了偏差。这种偏差,逼迫医院和医生经济利益至上,职业操守退为其次;而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也促使患者将不满直接宣泄到医院和医生身上。和谐的医患关系,首先建立在患者对医生无条件信赖的基础上,现在这种信赖已逐渐瓦解,患者对医生充满了警惕和狐疑,你在救我的时候是不是也在宰我。医患关系越来越像商家与消费者的关系,如同消费者总是臆测“无商不奸”,患者也在臆测“无医不黑”。分析起来:
一是医院业务量增加的同时,其管理水平却没有相应跟上; 部分医生在接诊时往往过多地考虑自己的经济利益,医德医风状况不尽如人意;医疗技术不过硬,导致漏诊,误诊,延误患者的及时治疗;部分医护人员服务态度差、责任心不强,没有认真履行告知义务。
二是深刻的社会和体制原因,如医疗费用的大幅上涨与百姓收入之间的矛盾; 病人对医院和医生的期望值过高,有的甚至把医生当作“神仙”,只能“妙手回春”不能有半点差错。到医院只能“起死回生”,不能发生意外,否则就是医院和医生的责任,不可饶恕;患者及其家属医疗知识欠缺,对医疗水平的认识与医护人员相比有很大差距,医护人员在医学上能接受患者可能发生的病情突变和各种并发症及不良预后,而患者及其家属则难以接受和理解所发生的一切不良后果,再加上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又缺乏有效沟通,一旦出现患者病情突变、死亡、残疾的事情,患者及家属习惯地归咎于医院。许多不理智的家属还往往采取过激的行为逼迫医院以求得问题的解决,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三是部分媒体报道的负面影响被放大。有些舆论监督报道的‘分寸’把握的很好,有些却失之偏颇,主要表现为:夸大事实,丑化、“妖魔化”医务人员;关键细节失实;断章取义或者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以偏概全、以点概面。少数某个“吃回扣、收红包”议题不断被强化,最终导致所有的医生都带上了“吃回扣、收红包”的标签,加剧了医患之间的矛盾。医药费本来就不便宜,医生再拿点回扣、收点红包,这治疗费用就更贵了,更加加重了患者的负担,所以有些人明知有病可是医治不起,对心理造成了一定影响,仇视医生。
二、改善或消弭之策
综上所析,发生医疗纠纷增多的原因很多。改革现有医疗体制,让医疗服务真正惠及百姓,是解决医患紧张关系的治本之策,同时,提高全社会公民思想道德素质水平的过程会很漫长,无法一蹴而就。我们医护人员只有自觉的从自我做起,查补自身漏缺,在现有条件下从主客观实际出发,努力改善或消弭身边的医患关系。
一是重视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如三级查房制度、会诊制度、告知制度、三查七对制度等;一切以病人为中心,急病人所急,认真细心接诊每一个病人,仔细观察分析每一个病人,积极有效处理每一个病人;加强医护人员对病人的高度责任心 医护人员的工作来不得半点的疏忽和马虎。
二是重视高投诉人群、高危人群和高危疾病。重视高投诉人群如教师、研究人员、医护人员、机关工作人员、司法人员、记者等;高危人群即容易引发纠纷的人群如个别患者或患者家属酒后易制造事端,引发纠纷、严重忧郁症或精神病患者、黑道不法分子,劳教人员,吸毒者、患者家属中有从事医护工作者、车祸事故纠纷者、下岗工人、家庭经济拮据者、本院职工的熟人、暴发户等;高危疾病如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不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进展性脑梗死,脑出血、肺动脉栓塞、硬脑膜外血肿、严重复合伤、猝死、高危妊娠等。
三是重视患者和其家属的知情权。严格把好手术(术前、术中、术后)关,术前严格把好手术适应证和做好知情告知、术中发现意外情况及时与家属沟通、术后注意严密观察病情。沟通要讲究语言艺术和效果,说话态度要诚恳,既要尊重患者及其家属,又要阐明我们的观点,求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对病重和病危要及早告之家属;对输血、手术、所有有创检查均应告知签字。对自动出院、拒绝治疗等均应履行签字手续,以备不测;术前把病情、治疗方法、医疗风险、手术方式等如实告知患者和其家属,并知情同意签字。
四是重视病人隐私权保护。有关患者隐私方面病史应予保密;对患者隐私部位的检查和诊疗操作应注意隐私保护,尤其是女性患者;男医生对女性患者隐私部位的检查,应遵守医疗规范。
五是重视医疗纠纷自我防范意识。从科主任到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从护士长到护士,人人高度树立医疗纠纷防范意识,努力把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强化沟通意识,医护人员要以负责的精神,用热心、诚恳、宽容、和谐的语言,把深奥的医学专业知识和术语通过深入浅出让人易懂的科学方法,圆满答复病人及家属提出的问题并做到有应必答;加强“谨慎”服务观念。医护人员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谨慎态度对待每一个病员,诊疗谨慎,最大限度减少误诊、漏诊;抢救重危病人要积极、及时、有效、抢救现场应紧张有序、组织严密,所有操作要规范、娴熟,所有抢救设备和器械都应处于完好备战状态,对重危病人要及时告病危,以便病人家属有足够思想准备;病员出现异常情况,医护人员必须随叫随到,不能拖延,避免出现医疗问题。不对同行、同事诊疗方案妄加评论指责,以免挑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使用自费高档药物或高档检查前应征得病人和家属的同意,避免因经济负担引发医疗纠纷;出具医学证明必须谨慎,医疗文件必须规范,病历等医疗文件不只是医疗活动的记载,在发生医患纠纷时,有时是唯
一、最重要的依据,医生一定要克服重视医疗、轻视医疗文件书写、保存的意识,通过提高医疗文件书写质量来促进医疗活动的规范化;一旦病人及家属对医疗和服务有意见,科主任和护士长要立即到场及早解决;对患者及其家属的误解,要以理服人,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赢得他们的理解和信任,化解矛盾。
总之,医患之间,和则两利,伤则两败。医患之间要相互信任、相互关怀,医务因患者而生存,医学因疾病而发展,患者生病也要医务救治才能摆脱病魔,恢复健康;在与媒体打交道时,医院对于纠纷应该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而媒体在报道时应该站在一个客观、公正的角度来报道和评论,只有这样,才能在患者与医院之间实现好良性的沟通,构建起和谐的医患关系。)
第二篇:改善医患关系
改善医患关系
【热点事件】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规定,从2014年5月1日起,全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在患者住院时须和患者签订不收、不送“红包”协议。各级卫生计生行政主管部门,须设立统一投诉电话,并印刷在协议书上,医患双方的协议书,要纳入病案管理,归档保存。
【热点分析】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一直是老百姓普遍所关心的话题,患者除了正常的看病所需承担的医疗费用之外,作为潜规则的“送红包”也给不少患者增加了经济上以及心理上的负担。长期以往,很容易助长医院以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形成,给患者和医生之间的信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而国家卫生计生委的这一条规定,其出发点无疑是好的,目的是想通过这样一种医患双方签订协议的方式来重塑患者与医生之间的信任,改变老百姓普遍所反映的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
但是我们也不能不承认,协议的签订在真正解决医患矛盾方面,是治标不治本的,因为医患矛盾的根源并不是社会上存在的潜规则“送红包”的问题,最根本原因是医疗资源供需之间的矛盾,换句话来说,是我国医疗资源的供求远远小于医疗资源的需求,而且再加上医疗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促成了社会上“抢夺”有限资源的“竞争性”,因此,送红包行为就自然而然成为一种医患双方都默认的潜规则了。患者不送红包心不安,医生不收红包不负责,这种存在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大大降低了医患之间的信任关系,尤其是患者对医生的信任。
虽然协议的签订是治标不治本的,但是其实际效用如果发挥到位还是能够影响和改变当天社会存在的“送红包”及“收红包”行为的,因为我们不能苛求医疗资源在一夜之间变得充足而又合理,这需要有一段过程。因此,医患双方签订不收、不送“红包”协议也不能不说是一项解决医患矛盾的好的尝试。以协议方式禁止红包有利于规范现有的违规收取红包行为,也有助于缓解医患矛盾,加强患者对医生的信任。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要真正想通过协议的签订收到良好的效果,就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的宣传教育。定期加强对医院人员开展“医德”方面教育,培养其良好的职业道德情操,从内心深处拒绝收受红包的行为,如果每一个医生在对待每一个送红包的行为,都能够坚决拒绝的话,那么“送红包”行为就会变得毫无意义。
二是建立有效的监督举报机制。通过开通网上监督平台以及电话举报等方式,接受广大社会群体以及医务人员的监督,对于举报信息经过核实确实存在,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惩罚,从而起到良好的警戒作用。
三是加强医患之间的良好沟通。社会上有不少患者认为如果不送红包,心理会很不“踏实”,担心医生不能够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对自己病情的康复起不到较好的作用,因此,即使医生没有主动要求收受红包,自己也会主动送之。这实则是医患之间缺乏有效良好的沟通的结果。如果每一名医生对于患者都能够保持一份爱心,而不是冷漠,保持一份耐心,而不是烦躁,保持一份细心,而不是疏忽,不论患者身份、地位的差异,有无送之红包,都能够一视同仁地对待,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那么,就能够让患者心中吃上“定心丸”,不会存在心中不踏实的感觉。从而也会减少送红包行为的发生。
第三篇:改善医患关系_构建和谐社会
改善医患关系 构建和谐社会
摘要:和谐医患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处理新时期医患关系,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不仅有利于医疗活动顺利开展,而且对于减少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在分析中国医患关系的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一些看法。关键词:医患关系 和谐社会 医疗保障制度 医德 维权意识
何为“和谐”?有这样一种说法。“禾”,意则关怀自然,关注生态,让人与环境协调发展;“口”、“言”应当互通互信,注重文化交流;顺应民意,彼此和睦共处,世界大同,体现人文情怀;“比”,更应竞争有序,在公正的竞争与合作中谋求发展和进步。由此而得出,一个和谐的社会也必和于自然,顺于民意,谐于发展。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是应有之义。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文明社会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从中国古代董仲舒宣扬的“天人合一”到近代思想家康有为提出的“大同社会”,无一不体现出对和谐社会的追求和向往。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的医患关系,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因为医患关系是当前我国社会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只有实现医患关系和谐发展,社会才能达到和谐。医患关系是我国当前医疗卫生工作的热点问题。
医患关系是医疗实践活动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医患关系仅指医生和患者之间一对一的关系。广义的医患关系是指在诊疗疾病和预防保健康复的过程中,医务人员(以医生为主的群体)和患者一方(以患者为中心的群体)所形成的特定的社会关系[1]。《黄帝内经》中说:“医患相得,其病乃治”。和谐的医患关系是指医方与患方之间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真诚沟通、密切配合的情景与状态。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重要指标[2]。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医疗卫生事业协调发展的外在表现,是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前提条件。医务人员与患者是利益共同体,他们有共同的战略目标,就是治疗疾病,恢复健康。必须建立信任,合作的积极关系。如果不能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这无疑将会对我国建设和谐社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现阶段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投入不足和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世界银行11月4日发布的最新《中国经济季报》指出,中国财政部提供的数据显示,2009年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投入占CDP的1.2%;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而卫生总费用仅占世界卫生总费用的2%[3]。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障体系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没有及时跟上市场经
济的步伐,全民医疗保险体制不健全,是医患矛盾尖锐最根本的原因。资料显示,许多国家由于有健全的全民医疗保险体制,全民参加医疗保险,绝大部分的医疗费用都由保险公司来承担,不会由个人支付高额的医疗费,很少有医患间的冲突。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障体系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没有及时跟上市场经济的步伐,全民医疗保险体制不健全,社保、医保覆盖面有限,医疗保障覆盖面小,大部分人民群众没有医疗保障[4]
。农民医药费的合作医疗报销比例不足50%,因此医疗费用的支出与期望疗效不相符合。医疗费用自付比例高,医疗费用与期望疗效不相符,一旦患者死亡或伤残等,患者及其家属就有一种人财两空的感觉。
二、医院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医患沟通不够、医疗纠纷增加,是医患关系不和谐的重要因素。有统计表明:在已经发生的医疗纠纷中,由于医患沟通不够,医患关系不和谐导致的纠纷约占总量的三分之二。
三、患者申诉和维护权益渠道不畅通是影响医患关系的直接原因。我国虽已于几年前就施行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但发生医疗事故之后,光是事故鉴定费用就高达几千元,患者维护权益成本太高,要想通过正常渠维护权益,实际上仍是件很难的事情。
除以上原因外,公共媒体对医患关系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如有些公共媒体缺乏观察、公正立场、过分炒作,使社会公众、病人或家属缺乏对医务人员的理解,甚至造成误解,扭曲了广大医务人员的良好形象。
医患关系的和谐程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当前影响医患关系的成因,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和谐的医患关系:
一、政府应加大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强化政府责任,加大卫生投入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政府应坚持医疗卫生同社会经济的协调同步发展变化,加大对医疗卫生的投入,回归医疗卫生行业的公益性质,解除医院后顾之忧,使每一个医务人员能够“静下心”来提高医术、破解难题、呼唤爱心、共建和谐。彻底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压力。
二、加大行业监督、强化医院管理。二是坚持社会效益准则,打造诚信医院。各级医疗机构要坚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坚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严禁各种“开单费”;努力降低患者的医药费用,建立医疗费用阳光制度,认真做好收费咨询工作,让患者和家属随时查询花费情况,让患者放心;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患者就诊过程中挂号时间长、交费时间长、取药时间长、看病时间短的“三长一短”现象;严格执行药品集中招标制度,杜绝药商在医院带钱促销药品的现象;实行医患协议制度,严禁医务人员收受“红包”和接受“吃请”;聘请社会监督员,监督医院的医德医风。
三、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个人医德修养。医院要加强对医务人
员的培养,提升医务人员的素质,教育医务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医务人员不仅需要有精湛的专业技术,还要有高尚的医德品质。
四、拓宽医患沟通的各种渠道。在国际医学伦理四原则的指导下,每个医务人员对患者应多一点解释、多一点关爱。医院应定期组织各种类型的座谈、测评、电话热线、上门回访、聘请社会各界监督等形式,保证各种沟通渠道的畅通。注意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加大宣传医务人员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事例,宣传卫生改革的举措和成果,让社会更多的人了解医院、理解医院、支持医院,以科学的态度正确理解疾病的转归和预后,为进一步促进和谐的医患关系,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正确处理新时期医患关系,构建和谐的人性化医患关系,有利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社会主义卫生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加快中国经济建设的进程,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不仅需要医务人员和病人的努力,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王锦帆,《医患沟通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周玉芳,《医患关系现状调查及服务质量改进的对策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2009(12).[3]刘朝晖,《目前医患关系现状及对策研究》[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2).[4]何凤鸣、张励,《医患关系不和谐原因及处理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2007(2). [5]吴宇彤,《医患关系与和谐社会》[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6,22(12): 823.
第四篇:申论热点之一:改善医患关系
附申论热点之一:改善医患关系
3月23日,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患者持刀行凶,致一死三伤。遇害的实习医生刚刚接到香港一大学的博士录取通知……
一起恶性的医患冲突事件,让许多人无法享受周末的轻松。
舆论一片唏嘘。骂行凶者丧心病狂者有之,叹医生没有沟通技巧、不谙患者心理者有之,怨医生已成低收入高风险职业者有之,盼医生有尊严地活着者有之,忧未来病无所医者亦有之……甚至竟有零星的叫好声,让行医者更添痛楚,身心受伤。
尽管我们大力提倡医患和谐,但医患冲突在近年来依然时有所闻,医患关系紧张的忧虑依然挥之难去。“医者父母心”,中国传统曾最受人尊敬、并与人伦至尊父母相提并论的职业,屡屡因冲突事件受伤,令人深思。
其实,不管在哪个国家,总有病重不治者、铤而走险者,也总有缺乏沟通技巧的医者,医患冲突何以在今天令人震惊?这次哈尔滨被杀的医生,和凶手并无直接接触,受伤的医生在替谁挨刀?
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在社会保障事业方面积累了不少欠账,而“教育”和“医疗”就是被拖累的两个大户。今年,我们终于有望实现一个承诺近20年的目标——教育投入占GDP的4%。然而,政府医疗卫生的财政投入也是一个长期低迷、至今仍未引起重视的指标。2011年,我国政府的医疗卫生支出仅占GDP的1.35%,低于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而发达国家的政府卫生支出占GDP比例一般为6%—8%,发展中国家大部分是2%—6%。
投入偏低,造成医疗保障水平偏低,城乡与东西部医疗资源配置失衡,医药不分家带来的“以药养医”、大处方等乱象,医药市场监管不力带来的医托作祟、假药横行……这一切恰与国民物质生活的日渐富裕形成反差。百姓在温饱之后,健康长寿的欲望激增,求医问药时却殚精竭虑。人命关天,一些非理性患者便将怨气宣泄到了一线临床医生头上。
医务工作者的道德水准绝不会低于社会平均水平,相反大多数都是医者仁心。对13亿人而言,这是接触最多、依赖最深、受益最大的职业之一。绝大多数医生护士,都在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支撑着13亿人的健康大业,为了治病救人,他们拿着低工资,“白加黑”地工作,承受着超乎常人想象的心理压力,以及被一些无良同行倒出的、泼向这个职业的污泥浊水,甚至还得挨上虽然个别、却令人痛心的无妄之刀,承受直接伤害。
医生和患者,本该是同一战壕的战友,携手迎击共同的敌人——疾病。处于对立的两极,只会两败俱伤。因此,请将手术刀对准制度之弊,请像提升教育投入一样,为提升医疗投入而呼吁努力。
这,才是让医生再不挨刀的治本之策。
第五篇:关于改善医患关系的提案
关于改善医患关系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提案第1854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 由:关于改善医患关系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卫生部会同公安部,中央宣传部办理 提 案 人:宋余庆 主 题 词:医疗,管理 提案形式:个人提案 内 容: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同时,还需要看到的是,中国出现了大量的社会矛盾问题。据有关部门公布的统计数据,1994~2004年,全国非法群体性事件从1万起快速上升到7.4万起,年均增长22.2%;参与人数从73万人次上升到376万人次,年均增长17.8%。这也符合一个社会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之后所出现的所谓“中等收入陷阱”特征。
医患关系极度紧张就是当前众多社会矛盾的突出表现,如拥有6000多家医疗机构、40余家三级甲等医院的上海市是中国医疗资源最丰富的城市之一。其优质的医疗资源更辐射了周边城市。然而近年来,尤其自2006年起,上海医患纠纷在逐年大幅增加。医患关系走到了前所未有的紧张状态,甚至敌对行动。本来相互信赖、相互支持、相互合作的医患关系怎么就变得如此紧张?在这社会矛盾的大背景下,既有个别医务工作者医德方面的问题、有少数病员家属的无理取闹、更有一些媒体的不良炒作等等。
30年前社会很崇尚医生这个职业,30年后的今天,我的医学同学们都因我的改行而羡慕。不仅如此,我们许多医生同学中,基本都不再将自己的孩子送往医学院学医。
众多的医患矛盾使医患双方均受到极大伤害。医护天使的称谓受到严峻挑战,病人的权益受到严重威胁。然而在这过程中,最受伤害的还是病人。大家知道,拯救生命需要不惜代价、不怕风险,然而为了保护自身安全,迫使医院和医生采取了回避风险的对策,能冒风险做的治疗不再愿意做,造成病人的风险无人担当的现状。谁之过?不言而喻。请问在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状态,谁来为需要冒风险治疗的病人担当?我们唯有想方设法改善医患关系让天使们担当起不惜代价、不怕风险治疗病人的责任。
记得中国医学生的誓词:健康所系,性命相托。30多年前当我与我的医生同学们步入神圣医学学府的时刻,曾自豪地庄严地宣誓过:志愿献生医学,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身。面对今天的现状,一种强烈的变革激情冲击着我们每一个有着良知的医务工作者,不改革,医疗卫生没有出路,百姓健康福祉将成泡影。为此我们呼吁:
一、构建良好的社会法制环境
不知什么时候,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了一个非法组织形式——医闹。冲击封堵医院,殴打重伤直至致死医生时常发生,严重损害了医患关系,引发了更多的社会矛盾。社会矛盾,虽然形式千变万化,但其实质不外乎两类,一类是合法形式的社会矛盾,一类是非法形式的社会矛盾。然而我国当前的社会矛盾特别是医患矛盾大多表现为非法形式的社会矛盾,值得我们高度重视,扭转这一现象也是为解决社会矛盾提供解决途径和方法,迫切需要政府、公安和司法等部门与卫生部门通力合作,各负其职,重拳出击,取缔各种形式的医闹。为我国的医疗卫生工作,也为全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法制环境。
二、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太多的医患纠纷调查说明,事实不象媒体广泛宣传的那么严重。当前,个别媒体为追求自身的“轰动效应”,不加核实地报道极端案例,放大了“医患关系”的恶化程度,加深了医患之间的误解,同时,大量的虚假医药广告泛滥成灾,更加剧了医患之间的不信任程度,激化了医患之间的矛盾。我们呼吁各级新闻媒体要进行客观、公正的报道医患纠纷事实,认真理性的做好舆论导向,宣传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新闻的监管,从人财物上做好基层新闻工作的保障,大力弘扬医务人员的主流形象,并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依法揭露医疗行为中的不良现象和不正之风,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发挥积极的正面引导作用。
三、切断医院的利益链
我们呼吁必须强化政府责任,建立与完善稳定的卫生事业财政投入机制。学习香港、新加坡等许多发展中和发达国家及地区的成功经验,大幅度增加公共财政支出中医疗卫生所占比重,并逐年调高比例,真正体现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事业的福利性。与此同时,一是切断医院的药品利益链,为了确保切断医药利益链,一定要将医药费在整个诊疗费用中的比例降下来。此外,还要建立基本药物制度,规定医院使用基本药物必须达到一定的比例(比如乡镇卫生院必须95%,县级医院92%,省级医院85%)。对基本药物要严格控制,定点生产。二是切断经济效益与收入挂钩,提倡适宜医疗,遏制医院和医生给病人多开药多检查的利益驱动倾向,真正做到因病施治,对症下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让医患双方满意。
四、保护医生的风险精神
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曾说,在一个社会中,医生和律师的劳动报酬应该比较高,因为我们把健康委托于医生,而把财产委托于律师。医生是一个高强度、高风险的职业。面对大量的病人,不仅需要超负荷工作,更不能有任何差错。因此,医生每天都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即便如此,医生还要随时准备应付医疗纠纷,甚至是“医闹”的威胁。我们呼吁政府和社会共同营造充许失败的医疗环境,解放医生献身医学事业无穷地创造力和生产力,让更多地患者解除病痛,创造更多的医学奇迹造福社会。
五、健全医疗事故监管机制
当前,人为的责任医疗事故在利益强烈驱动下层出不穷,我们应该重启医院内部的医疗事故责任制度,严守医生的职业道德与规范。在医疗单位构建医疗事故鉴定质量控制机制,这种机制应以鉴定过程的质量监控,内部定期评估,纠正和预防措施为核心。探索建立并完善医患双方信任的第三方调解机制。
六、加强医疗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
医疗行业需要实施以医学誓词为核心的职业道德教育。救死扶伤,淡漠名利;尊重病人,人文关怀;精益求精,不畏风险。
来源:中国政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