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对比论文的优势(推荐5篇)

时间:2019-05-14 07:57: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著作对比论文的优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著作对比论文的优势》。

第一篇:著作对比论文的优势

著作对比论文的优势

(一)论文与著作的定义

我们常提及的论文就是在同时具有ISSN和CN刊号的媒介上发表的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我们常提及的专著,即专门著作,是作者通过出版机构对某一学科或某一专门课题进行全面系统论述的著作,必须具有双号,即ISBN和CIP号。

(二)论文与著作的作用

论文和著作的数量和质量反映了一个单位的科研学术水平,是高校、医院、科研机构排名的重要参数,也是科技工作考核和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

(三)论文与著作的优势对比 1.可操作难度小,准入要求低

现在的职称晋升一般地区政策都要求至少3到5篇论文,且其中必须有一到多篇具备一定学术价值的核心期刊类论文。此类论文要求高,而核心期刊量少,审稿严谨,准入标准高,可操作难度大,花费也不菲。

而专著出版工作由我公司全权代理,不论出版社级别是国家级还是省级,需求是主编还是副主编编委,字数的多少,学术水平的高低,相对容易操作。为解决学术著作出版难的问题,为学者、研究人员排忧解难,我单位以快捷、科学的办法运作出版,降低出版成本,提高出版质量与效率,为学者和研究人员提供个性化的、全程式的出版服务。2.学术时效长

论文一般只有一年时效,每年发表多篇幅的论文实际投入更多,但著作一般都具有3~5年的时效,且学术价值不低于论文。3.无风险压力

当前,由于论文抄袭、造假严重,论文的发表备受社会舆论的关注,因此论文审查发表制度必将更加严格,绝大多数期刊都已收录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文献检索数据库,在进行SCI等软件检索核对时易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而我公司代理的医学图书全部经过编辑人员呕心协作,杜绝任何雷同,因此无任何风险压力,一切流程合法合理合规。4.更省心省力

学术著作惟有出版才能彰显它的价值,作者的真知灼见才为人知晓。出版学术著作是学者、研究人员最大的心愿,也是他们晋升的重要筹码。然而,学者和研究人员往往潜心进行学术研究,而无暇顾及学术著作的出版工作,更别说为自己花费了大量心血的著作找个合适的出版社了。著作的出版流程全权交付与出版商代理,从组稿到编辑校对到印刷出版整个过程实际投入时间与精力要较论文省得多。5.其他效果

在相对无著作具体政策要求的地方,出具同等材料的情形下、晋升职称或岗位竞聘时多拥有一部精心著作,将极大的提高您的加分效果、评审团印象分等。6.个人价值

出版著作大大提升个人知名度,系统整理个人学术价值较高的心得等,对医学传承和社会发展发挥个人热度

第二篇:出版著作、论文和教材

出版著作、论文和教材: 著作:

1.杨连瑞 李丽 王慧莉 《二语习得多学科研究》,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研究课题,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0.8。

2.刘文宇 王慧莉 《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英语的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11。

3.王慧莉 刘文宇 《双语者语言加工机制研究》,大连市人民政府学术专著出版资助,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论文:

1.侯艳 王慧莉 中国英语学习者心理词汇网络的建构机制研究 全国语言教育研讨会暨国际汉语教育专题研讨会,2011年4月15-17日。2.王慧莉 张慧美 王元英,多语者语码转换消耗非对称性的研究,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CSSCI), 2011, 112(2):64-68.3.Wang Huili, Hou Yan, Research into the Mental Lexicon Representation of Chinese English Learners Based on Spreading Activation Model Studies in Literature and Language, 2011, 2(1):68-80.4.Wang Huili,Wang Yucui,Xu Xiaoqi, The Correlation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pth of Vocabulary Knowledge and Comprehensive Ability, 全国认知语言学与二语习得学术研讨会, 2010年10月15日-17日。

5.Huili Wang, Yan Hou, Yucui Wang,Research into the L2 Mental Lexicon Based on C-test, Asian EFL Journal-Providence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EFL Conference: April 23-25, 2010.6.Huili Wang,Wenduo Bing,Yan Hou, A comparison study on word association between English native speakers and Chinese English learners, Canadian Social Science, 2010,6(6):45-60.7.Wang Huili, Zhang Yuting, The application of CIN(conceptual integration network)model to the analysis of the novel metaphors in the Joy Luck Club.History and canon in perspectiv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2010年5月21日-22日.8.王慧莉 刘文宇,英语语言与数字之间的关系研究,《中国应用语言学新视野》 主编:刘相东,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5:62-73.9.刘文宇 王慧莉,当代美国外语教育现状及政策的演变,现代教育管理,中文核心期刊(CSSCI),2010,244(7):111-113.10.陈宏俊 哈斯 王慧莉等,隐喻加工复合模式的ERP研究,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10(1):146-150.11.Wenyu Liu, Huili Wang, Jian li, Electrocortical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during language selection in bilinguals, Proceedings of 2010 Six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atural computation, Vol 4, August 2010,1948-1952.12.Huili Wang,Yan Hou, Research into the Markov property in mental lexicon of Chinese English learners based on spreading activation mode, Proceedings of 2010 Six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atural computation,2145-2149.13.王慧莉 栾兰 杨春雪,中英双语者家族词汇的加工机制研究,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2009,101(6):47-52.14.王慧莉 陈宏俊, 汉英双语者奇偶数语码转换的ERP研究, 外语研究(CSSCI),2009,116(4):12-18.15.王慧莉 刘文宇 隋丹妮 于庆宝,第二语言学习者语码转换消耗的非对称性研究,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CSSCI)2009,30(1):81-85.16.Luan Lan, Wang Huili, Impact of Second Language Proficiency and Gender on Chinese ESL Learners’ English Word Recognition, Asian Social Science.2009,5(1):37-42.17.Hongjun Chen, Yiyuan Tang, Huili Wang, et al.2009 ISECS International Colloquium on Computing, Communication, Control, and Management(CCCM),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metaphoric idioms and literal expressions in Chinese comprehension: an ERP proof supporting left-hemisphere activation gradients and spatial involvement, 2009,(EI),541-545.18.Wenyu Liu, Huili Wang, Hongbo Feng, Danni Sui, Yiyuan Tang, Arabic Numerals and Chinese Numerals in Non-precision Numerical Processing, 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Workshop Symposium on Education and Computer Science(ECS2009),(EI),325-328.19.Wang Huili, Chen Hongjun, Liu Wenyu et al.Neural Bases of Asymmetric Language Switch in Second-Language Learners: An ERP Study, Proceedings of the 2009 WRI Congress on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USA, Los Angeles.239-242.(EI), USA, Los Angeles.20.刘文宇 王慧莉 冯洪波等,汉语数词和数字脑加工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9,9(3):533-535.21.刘文宇;王慧莉等,(2009).语言与数字关系研究进展.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32(2): 52-55.22.Yu Q, Tang Y, Li J, Lu Q, Wang H, Sui D, Zhou L, Wang Y, Heil M.Sex differences of event-related potential effects during three-dimensional mental rotation.Neuroreport.2009.20(1):43-7.23.王慧莉 刘坤,从二语习得研究层面探究外语教学规律--《二语习得研究 与中国外语教学》评介,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CSSCI),2008.124(4):94-96.24.Wang Huili, Liu Wenyu, Chen Hongjun et al.Second language proficiency and attentional network: Evidence from the Multi-Source Interference Task(MSIT),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atural Computation(ICNC'08)(Sponsored IEEE Computer Society)(EI),Jinan, Shandong, China, 18-20 October 2008.109-115.25.Wang Huili, Zhang Shuo.Research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emperamental differences of Chinese English learners and cultural frame switching(CFS), 第三届语言、文化与思维国际研讨会, 会议发言,会议地点:丹麦欧登塞。2008.7 26.刘文宇,隋丹妮,陈铮,王慧莉.双语认知控制的神经基础及语言冲突解决 能力,辽宁师范大学学报(CSSCI),2008,31(5):40-43.27.Li Qiang(学生),Wang Huili.Self-concept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English study, 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2007, 30(6):3-13.28.Li Jing(学生),Wang Huili Cultural Comparis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Conceptual Metaphor of Love,Journal of Culture and International Languages,2007, 6(4):41-42.29.邱进 韩连玉 王慧莉,中美两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比较,理工高教研究,2007,26(3):37-39.30.王颖(学生),王慧莉,非英语专业研究生作文中介词in使用的语料库调查,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162-165.31.王慧莉 陈宏俊 唐一源,西方语义数字研究进展,辽宁师范大学学报(CSSCI),2007,30(5):53-56.32.王慧莉 刘文宇 陈宏俊等,中国校外教育理论,数量感在学龄儿童的发展规律,2007, 163(7):146,154.33.Wang Huili, Luan Lan, The Latent Semantic Analysis of the Text Learnabiltiy,Asian Social Science,2007,3(4):43-45.34.Wang Huili, Wang Yucui, The addition of affect test and self-assessment into ESL writing assessment: process and effect--A case study in a non-English-major postgraduate ESL writing class, Asian EFL Journal, 2007, 20(5):1-15.35.Wang Huili,Sui Danni Measuring Coherence in Chinese EFL Majors' Writing through LSA(Latent Semantic Analysis), Asian EFL Journal, 2006.(5):136-153.36.刘文宇 王慧莉,研究生英语自主学习系统评估,《理工高教研究》,2006,25(4):43-45.37.王慧莉,刘文宇,基于网络的研究生英语个性化教学模式研究,河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2006,33(2):178-180.38.王慧莉,隋丹妮,基于潜在语义分析的文本研究,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2005,11(5):94-96.39.王慧莉,刘文宇,神经语言学研究的新阐释,现代外语,(CSSCI),2006,29(1):100-103.40.王慧莉,隋丹妮,基于潜在语义分析的长时工作记忆在语篇理解中的作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 2005,18(4):66-69,77.41.Wang Huili, Liu Wenyu.A Probe into the Model of English Self-access Learning and Web-based Teaching for Non-English Major Graduat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Engineering,2004,(8):798-801.42.Zhong Mingjun, Tang Huanwen, Wang Huili, Tang Yiyuan, An EM Algorithm for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 in the Presence of Gaussian Noise,Neu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Letters and Reviews,2004.2(1): 11-17: 11-17.43.王德伦,王慧莉,刘文宇,浅谈研究生英语课程教学—从英语语言教学向英语国家文化教育转变,学位与研究生教育(CSSCI),2004,(4):6-9.44.仝一旻,王慧莉,信息量的调控与会话含义的再现,中国翻译(CSSCI),2004,25(2):78-80.45.王慧莉,刘文宇,潜在语义分析:原理与实践,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2004,18(4): 91-94.46.王慧莉,刘文宇,王德伦,研究生英语自主型学习与网络环境教学模式的探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CSSCI),2004,(1):33-36.47.刘文宇,王慧莉,浅谈英语词汇教学原则,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4):38-41.48.Wang Huili, Gao Guizhen, The Role of English Learners’Motivation in English Learning, Proceedings of the 2001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2002,678-686.49.Gao Guizhen, Wang Huili,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employed to open the communication channel, Proceedings of the 2001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2002, 112-115.50.王慧莉,刘文宇,构建自主型的英语学习环境,全球教育展望(CSSCI),2002,31(8):48-50.51.王慧莉,高桂珍,国外专家谈电子邮件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外语与外语教学(CSSCI),2001,(5):44-45.52.Wang Huili, A Research into the Teaching of Oral English into Adult Learner, Proceedings of the 1999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2000,343-348.53.王慧莉,一份关于外国学生对英语的教与学的态度的问卷调查报告, 国外外语教学(CSSCI),2000,(4):12-14.54.Wang Huili, An Original Approach to the Teaching of Films in the Classroom, Proceedings of the 1997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1998, 219-221.55.Wang Huili, Research into the Teaching of Mixed-Achievement Class.Proceedings of the 1995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Testing, 1997, 112-117.教材与教辅:

1.《国际学术交流英语》(第二版),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7, 主编。

2.《工程硕士英语综合教程》(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6,主编。3.《MBA研究生英语综合教程》(新世纪实用研究生英语系列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0, 主编。4.《商务英语口语》(新手版),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10, 总主编。5.《商务英语口语》(达人版),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10, 总主编。6.《商务英语信函》,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10, 总主编。7.《商务英语写作经典案例详解》,中国宇航出版社,2009.6, 总主编。8.《商务英语口语经典案例详解》,中国宇航出版社,2009.6, 总主编。9.《工程机械英汉汉英双向词典》,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5,编撰委员会副主任

10.《英美名著赏析》(任务驱动型研究生公共英语系列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1,主编。11.《口语交际任务》(任务驱动型研究生公共英语系列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1,主编。12.《任务型学术写作》(任务驱动型研究生公共英语系列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8,主编。13.《英美文化体验》(任务驱动型研究生公共英语系列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0,主编。

14.《商务英语口语大全》,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7.9,主编。

15.《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学学 练练 考考、教师用书),高等教育出版社,普通高等教育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07.8,参编。16.《校园英语实用写作范例》,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7.3,主编。17.《工程硕士英语综合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2,主编。

18.《学术交流英语》,高等教育出版社,普通高等教育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精品教材, 2006.9,主编。

19.《文化交流英语》,高等教育出版社,普通高等教育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精品教材,2006.9, 参编。

20.新世纪研究生公共英语教材《阅读》A修订版(学生用书,教师用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9,主编。

21.《国际学术交流英语》,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4,主编。22.《实用英语写作教程》,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9,主编。23.《商务互动英语口语》,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8,主编。24.《英语三餐》,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2,主编。

25.《新世纪公务员实用英语》,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10,主编。26.《研究生公共英语教程》(学生用书、教师用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7,主编。

27.《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学学 练练 考考、教师用书),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6, 参编。28.《化工英语》(专门用途英语系列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6,主编。29.《成人英语》(第六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参编。30.《成人英语》(第二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参编。31.东三省研究生英语系列教程《听说》(分册)》,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8,获全国畅销教材优秀奖和哈工大优秀教材一等奖, 参编。

主要译著与改编:

1.《人脑功能》科学出版社,2006.1,导读编译。

2.《技术史》(第VII卷),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授权出版,2004.12,译校。

3.《建筑标准图集》,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2,译著。4.《城市标志》,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10, 译著。

5.《新世纪英语语法训练》,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7,改编。

6.《高效英语阅读》(第二、三分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11,改编。

学术报告:

1.王慧莉 Cognitive Factors in ESL Learning,美国加州州立大学,2009年4月30日。

2.王慧莉 Language in Cognition,白俄罗斯国立大学语言文学系,2011年4月29日。

第三篇:英汉对比论文

英汉定语比较和翻译 一. 引言

有人认为,翻译可以“无师自通”,“自学成才”;“外文词不认识可以查字典,只要有点外语基础,就能搞翻译”。一言以蔽之,翻译容易,但是对于真正从事翻译的工作者来说,翻译无不很难。因为中英文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语系,以及中西方人在思维方式上存在差异等。这些原因导致了各种现象,如很难在中文中找到一个完全与英语对等的单词,英语重型合,汉语重意合,句子成分之间存在很大等差异。为了翻译工作者更好的理解中英定语的差异,本文讨论中英语种

在英语中,定语是附加在主语和宾语的前面,用来修饰或限制主语宾语的词或词组。主要有形容词,此外还有名词、代词、数词、介词短语、动词不定式(短语)、分词、定语从句或相当于形容词的词、短语或句子都可以作定语。而在汉语中,定语常由形容词、数量词、名词、代词充当,也可有其他词或短语充当。由此可以知道,在英汉语中,充当定语的成份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是由英汉语的本质性差异决定的,汉语是重意合,而英语是重型合,在汉语中,语言组织以意御型,无词性变化,所有的动词都是动词原形,没有动词不定式,分词和过去式之分,汉语的动词,至少相当于英语的谓语动词、现在在分词、不定式、动名词五种可能。如“去”,既可能是watch(watches), watching(现在分词), watched , to watch, watching(动名词)中的任何一种,因为汉语中缺乏词形变化标记,也不像英语一样,要求成分(主谓宾)和词性(名动形)之间的严格一致。

例(1)正在看的,将要去看的,已经看过的电影

the movie(which is)being watching, the movie to be watched, the movie that will be watched, the movie that has been watched.从上面的句子中可以看出,英语的动词发生了各种变化(现在分词,过去式,不定式等)而汉语的动词并没有变化,都是“看”。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本质性差异决定了其句子定语也会产生差异。

二、英汉定语的位置的差异

定语是修饰主语和定语的语法成分,说明事物的属性,类型或特征。在英语里,单个词做定语时一般放在被修饰词前面,但是介词短语,不定式短语,分词短语,从句做定语时一般放在被修饰成分的后面。汉语则不然,只要是定语,它一般只能放在被修饰词之前,放在后面的情况绝少。因此,翻译时,需要调整语序。而英语中

1)前置定语

前置定语指置于定语中心语之前对之起修饰作用的成分。英汉语种都有前置定语,但两种语言中充当定语的语言单位不同,英语的前置定语一般以词为主(包括复合词和带前置修饰语的词),这和汉语定语顺序相同,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汉译时一般可以直接按照原来的顺序翻译成汉语而不会影响其意思如:

(1)a famous university.(形容词)一所著名的学校(2)our class(代词)我们班(3)living room(现在分词)起居室(4)service industry(名词)服务业

(5)three boys(数词)三个男孩(6)spoken language(过去分词)口语

另外,有些形容词也有特殊的次序:

1)描述身体特征的形容词先于表示情感和性格特征的形容词,这时候,英译汉就需要适当的微调语序了。

例(1)a small lovely girl , 一个可爱的小女孩

例(2)a pale anxious patient;一个焦虑的面色苍白的病人

2)表示颜色的形容词放在表示情感和性格特征的形容词之后

例如:a kindly black teacher ,an inquisitive brown dog;

3)little ,old 和young 有时可以作为名词短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可以直接放在名词之前,例如:a lovely little girl

4)表示性格特征的形容词可以放在old young 之前,也可放在old young 之后,例如:

a young ambitious man(强调年龄),an ambitious young man(强调雄心勃勃)。

当然,三个以上形容词连用作定语,就显得累赘,因此上面所说的情况一般较少出现.2)定语后置(1)短语作定语一般后置

It was a conference fruitful of results.那是一个硕果累累的会议。

He gave me a basket full of eggs.他给我一个装满鸡蛋的篮子。

English is a language easy to learn but difficult to master.英语是一门容易学但是难精通的语言。

The boys hardest to teach are all in his class.最难教的男生都在他的班里了。

(2)修饰some,any,no,every等词构成的不定代词的定语都后置

Let’s go somewhere quiet.咱们去找个安静一点的地方吧。

There is nothing important in today's newspaper.今天报纸上没有什么重要的东西。

Do you have anything more to say? 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吗?

(3)副词作定语后置

The people here are very friendly.这里的人很友好。

They lived in the room above.他们住在楼上的房间。

(4)动词、名词转化而来的以-able,-ible 结尾的形容词作定语

He is a person dependable.他是一个可以依靠的人

This is the only transportation means available.这是唯一可行的交通工具。

(5)起强调用的单个分词后置

Everybody involved should stay here.The college mentioned.(6)特殊词

Could you tell me something imporpant.例(1)船慢慢的向前驶着,沿途见了停着的好几只灰色的白色的军舰。(后置)

While the ship was steering ahead slowing, i saw on the way many warships in gray or write.(张培基 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中离别)英国是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西方大国(后置)

例(2)Britain was the first Western power to recognize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例(3)

三、英汉定语分类的差异

汉语只在语义上区分定语,分为描述性定语和限制性定语。英语除了这种区分,还区分限制性和非限制性。在英语中的定语类型更多,在平时学习中应加以注意。除此之外,在汉语中,不存在“定语从句”主要是汉语中没有像which/that 那种英语从句的形式标记。但是汉语有“主谓结构定语”,大体相当于英语的定语从句。如: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翻译为the book(that)i like best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当英语的前置定语数量过多时应考虑其排列的先后顺序。从多个前置定语的次序来看, 英语定语的基本次序是范围由小到大, 程度由低到高, 由 次 要 到 重 要 , 由 一 般 到 专 有, 意思越具体, 物质性越强, 就越接近中心词, 汉语则正好相反。英语形容词前后次序的大致规律是, 限定词—表大小、长短、高低 的 形 容 词 —表 形 状 的 形 容 词 —表 年 龄、新 旧的形容词—表颜色的形容词—表国籍、地区出处的形容词。这种前置结构在翻译时应根据具体情况按原序翻译或者做出适当的微调。

第四篇:电子商务优势比较论文

摘要:电子商务在互联网的基础上,突破传统的时空观念,缩小了生产、流通、分配、消费之间的距离,大大提高了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有效传输和处理,开辟了世界范围内更为公平、公正、广泛、竞争的大市场,为制造者、销售者和消费者提供了能更好地满足各自需求的极好的机会。

关键词:电子商务 比较优势

电子商务是一种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集金融电子化、管理信息化、商贸信息网络化为一体,旨在实现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和谐统一的新型贸易方式。电子商务在互联网的基础上,突破传统的时空观念,缩小了生产、流通、分配、消费之间的距离,大大提高了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有效传输和处理,开辟了世界范围内更为公平、公正、广泛、竞争的大市场,为制造者、销售者和消费者提供了能更好地满足各自需求的极好的机会。

与传统的商务活动方式相比,电子商务具有以下几个比较优势:

1.交易虚拟化。通过Internet为代表的计算机互联网络进行的贸易,贸易双方从贸易磋商、签订合同到支付等,无需当面进行,均通过计算机互联网络完成,整个交易完全虚拟化。对卖方来说,可以到网络管理机构申请域名,制作自己的主页,组织产品信息上网。而虚拟现实、网上聊天等新技术的发展使买方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广告,并将信息反馈给卖方。通过信息的推拉互动,签定电子合同,完成交易并进行电子支付,整个交易都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环境中进行。电子商务的发展打破了传统企业间明确的组织界限,出现了虚拟企业,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动态联盟,表现为企业有形边界的缩小,无形边界(虚拟企业的共同边界)的扩张。

2.交易成本低。电子商务使得买卖双方的交易成本大大降低。一是距离越远,网络上进行信息传递的成本相对于信件、电话、传真而言就越低。此外,缩短时间及减少重复的数据录入也降低了信息成本。二是买卖双方通过网络进行商务活动,无需中介者参与,减少了交易的有关环节。三是卖方可通过互联网络进行产品介绍、宣传,避免了在传统方式下做广告、发印刷品等大量费用。四是电子商务实行“无纸贸易”,可减少90% 的文件处理费用。五是互联网使买卖双方即时沟通供需信息,使无库存生产和无库存销售成为可能,从而使库存成本降为零。六是企业利用内部网可实现“无纸办公(OA)”,提高了内部信息传递的效率,节省时间,并降低管理成本。通过互联网络把其公司总部、代理商以及分布在其他国家的子公司、分公司联系在一起,及时对各地市场情况做出反应,即时生产,即时销售,降低存货费用,采用高效快捷的配送公司提供交货服务,从而降低产品成本。七是传统的贸易平台是地面店铺,电子商务贸易平台则是网吧或办公室,大大降低了店面的租金。有资料表明,使用EDI通常可以为企业节约5-10%的采购成本。

3.交易效率高。由于互联网络将贸易中的商业报文标准化,使商业报文能在世界各地瞬间完成传递与计算机自动处理,使原料采购、产品生产、需求与销售、银行汇兑、保险、货物托运及申报等过程无须人员干预,而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传统贸易方式中,用信件、电话和传真传递信息必须有人的参与,且每个环节都要花不少时间。有时由于人员合作和工作时间的问题,会延误传输时间,失去最佳商机。电子商务克服了传统贸易方式费用高、易出错、处理速度慢等缺点,极大地缩短了交易时间,使整个交易非常快捷与方便。

4.集成性。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兴产物,其中用到了大量新技术,但并不是说新技术的出现就必须导致老设备的死亡。万维网的真实商业价值在于协调新老技术,使用户能更加行之有效地利用他们已有的资源和技术,更加有效地完成他们的任务。电子商务的集成性,还在于事务处理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它能规范事务处理的工作流程,将人工操作和电子信息处理集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样不仅能提高人力和物力的利用,也提高了系统运行的严密性。

5.协调性。商务活动是一种协调过程,它需要雇员和客户、生产方、供货方以及商务伙伴间的协调。为提高效率,许多组织都提供了交互式的协议,电子商务活动可以在这些协议的基础上进行。传统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能加强公司内部相互作用,电子邮件就是其中一种,但那只是协调员工合作的一小部分功能。利用万维网将供货方连接至管理系统,再连接到客户订单处理,并通过一个供货渠道加以处理,这样公司就节省了时间,消除了纸张文件带来的麻烦并提高了效率。

电子商务使企业之间的沟通与联系更加便捷,信息更加公开与透明,极大地降低了企业间的交易成本。在传统的商务运作中,高的通信成本、购销成本、协作成本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负担,成为阻碍企业组织间协作的主要因素。这种状况下,企业倾向于采用纵向一体化战略扩张其规模,以此来替代横向协作,从而降低交易成本。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企业可以与主要供应商之间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并将原材料采购与产品的制造过程有机地配合起来,形成一体化的信息传递和信息处理体系。电子商务还使得贸易双方的交流更为便捷,大大降低了双方的通信往来费用,简化了业务流程,节约了大量的时间成本与传输成本。除此之外,通过电子商务,供应链伙伴(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等)之间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以往商品生产与消费之间、供给与需求之间的“时滞”变为“实时”,大大改善了销售预测与库存管理,降低了整个供应链的库存成本,并节省了仓储、保管、行政等多方面的开支。

 6.交易透明化。买卖双方从交易的洽谈、签约以及货款的支付、交货通知等整个交易过程都在网络上进行。通畅、快捷的信息传输可以保证各种信息之间互相核对,可以防止伪造信息的流通。例如,在典型的许可证,-.系统中,由于加强了发证单位和验证单位的通信、核对,假的许可证就不易漏网。海关EDI也帮助杜绝边境的假出口、兜圈子、骗退税等行径。

7.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由于一个行业的所有企业不可能同时采用电子商务,所以,那些率先使用电子商务的企业会有价格上的优势、产量上的优势、规模扩张上的优势、市场占有上的优势和规则制定上的优势,而那些后来使用者或不使用者的平均成本则有可能高于行业的平均成本。这样,社会的资金、人力和物力等资源会通过市场机制和电子商务的共同作用,从成本高的企业向成本低的企业流动,从利用率低的企业向利用率高的企业流动,从亏损的企业向赢利的企业流动,从而使社会资源得到更合理和更优化的配置。

8.有利于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与市场进行无缝链接。电子商务促使中小企业更新生产技术,提高市场应变能力。Internet的飞速发展为产品的研发提供了快捷的方式,在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方面电子商务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因为电子商务使新技术、新创意在网上迅速传播,为企业开发新产品提供了准确、及时的信息,开发者可以利用网络快速调研,了解顾客最新的需求。在开发产品的过程中,电子商务是迅捷简便的,具有友好界面的用户信息反馈工具,决策者们能够通过它获得高价值的商业情报,辨别隐藏的商业关系和把握未来的趋势。因而,他们可以做出更有创造性、更具战略性的决策。开发者利用网络迅速地得到市场反馈,以便随时对产品进行改良,使产品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需求。

电子商务还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创新了条件,在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的同时,也为企业增加赢利提供了契机。在传统方式下,人们必须在商场营业时间去商场购物,受较强的时间和地点限制。电子商务的全球市场由计算机网络联结而成,网络工作的不间断特性使之成为一个与地域及时间无关的一体化市场,世界各地的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和Internet随时、随地、随意地进行商务活动。企业也利用网络追踪和分析每一位消费者的偏好、需求和购物习惯,同时将消费者的需求及时反馈到决策层,促进企业针对消费者而进行的研究和开发活动,使企业对客户的了解和认知更为透彻,更好地为他们提供个性化服务,提高他们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为企业增加赢利。

9.提高企业内部团队合作效率。在企业内部,电子商务模式可以促使企业打破部门之间的界限,把相关人员集合起来,按照市场机制去组织跨职能的工作,从而减少企业的管理层次和管理人员的数量。将那种容易形成官僚主义、低效率、结构僵化、沟通壁垒的单一决策中心组织改变为分散的多中心决策组织。因为决策的分散化能够增强员工的参与感和责任感,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改变下级服从上级,上级行政干预下级的专制型的企业管理模式。在管理思想上,强调高效、敏捷;在管理体制上,注重各环节的协调、配合和并行工作;在组织功能上,强调企业领导者的协调、服务和创新,着力培养企业员工的团队精神,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在管理的任务方面,强调以客户的需求为中心。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是运用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进行的一种社会生产经营形态,根本目的是通过提高企业生产率,降低经营成本,优化资源配置,从而实现社会财务最大化。从这个意义上说,电子商务要求的是整个生产经营方式价值链的改变,是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与变革。

第五篇:汉语言文字学重要论文和著作

汉语言文字学重要论文和著作

现代汉语部分:

著作类:

理论语言学:

《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德]威廉·冯·洪堡特,商务印书馆,1997年。

《普通语言学教程》,[瑞士]费尔德南·德·索绪尔,商务印书馆,2001。《语言论》,[美]布龙菲尔德,1933/1980,商务印书馆

Semantics,An introduction to the science of Meaning , Ullman,S , Oxford Oxford:Blackwell, 1962.Principles of semantics, Ullman,S., Oxford Oxford:Blackwell ,1951.Words and their Use, Ullman,S., N.Y Oxford Oxford:Blackwell, 1951, 《历史语言学中的比较方法》,A·梅耶(法),岑麒祥译,科学出版社,1957。《语言学概论》,L.R.帕尔默,李荣等译,商务印书馆,1983。

Language and Mind, Chomsky,N., New york :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1972.Essays on Form and Interpretation, Chomsky,N., London Fontana ,1977.Rules and Representation, Chomsky,N, Oxford: Basil Blackwell ,1980.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 Halliday,M.A.K , London: Edward Arnold ,1978.Women,Fire,and Dangerous Things: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Lakoff,G.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Historical Linguistics, R.L.Trask, 周流溪导读,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北京,爱德华·阿诺德出版社,2000。《历史语言学》,徐通锵,商务印书馆 北京,1990。《语言论》,徐通锵,东北师大出版社,1997。《不对称和标记论》,沈家煊,江西教育出版社 南昌,1999。《语言问题》,赵元任,商务印书馆,1980。《语言哲学》,陈嘉映,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认知语言学概论》,赵艳芳,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上海,2001。《周祖谟语言文字论集》,周祖谟,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语言学方法论》,桂诗春、宁春岩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语音学:

《汉语非线性音系学》,王洪君,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汉语方言语音的演变和层次》,王福堂,语文出版社,1999。

修辞学:

《修辞学发凡》,陈望道,上海大江书铺,1932。

《中国修辞学》,杨树达,世界书局,1933。《辞格汇编》,黄民裕,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

社会、文化语言学:

《社会语言学教程》,戴庆厦,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3。《语言与文化》,罗常培,语文出版社 北京,1989年。

词汇语义学:

Semantics, 《语义学》,Leech,G.N, 李瑞华等译,London:Penguin Books Ltd,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7。

《词汇化:汉语双音词的衍生和发展》,董秀芳,四川民族出版社 四川,2002。《词汇语义学》,张志毅、张庆云,商务印书馆 北京,2006 《汉语描写词汇学》,刘叔新,商务印书馆 北京,1990。

《现代汉语词汇的形成》,马西尼,黄河清译,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汉语词义演变发展类型研究》,董为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词义的分析与描写》,符淮青,语文出版社 北京,1996。《词典学词汇学语义学文集》,符淮青,商务印书馆,2004。《词典和词典编纂的学问》,符淮青,上海辞书出版社,1995。《汉语变调构词研究》,孙玉文,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汉语复合词语义构词法研究》,朱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近代汉语词汇研究》,蒋冀骋,湖南 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近代汉语研究概况》,蒋绍愚,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1994年,2001年第3次印刷。《汉语词汇语法史论文集》,蒋绍愚,商务印书馆 北京,2001。《蒋绍愚自选集》,蒋绍愚,河南教育出版社,1994。《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李宗江,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9。《汉语词汇史概要》,潘允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汉语词汇史纲要》,史存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东汉-隋常用词演变研究1》,汪维辉,南京大学出版社 南京,2000年5月第1版。《汉语词汇史》,王力,商务印书馆,1993。《词汇训诂论稿》,王云路,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北京,2002年7月。《上古汉语词汇史》,徐朝华,商务印书馆,2003。《语义学》,烈炯,语文出版社,900

《古白话词汇研究论稿》,时仪,上海教育出版社 上海,2000。《<吕氏春秋>词汇研究》,张双棣,山东教育出版社,1989。《佛典与中古汉语词汇研究》,朱庆之,台湾文津出版社 台湾,1992。

《汉语词汇研究史纲》,周荐,语文出版社,1995。

方言学:

《语言地理类型学》(余志鸿译),桥本万太郎,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汉语方言概要》,袁家骅等,文字改革出版社,1983。

《方言与中国文化》,周振鹤、游汝杰,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汉语概说》(张惠英译),罗杰瑞,语文出版社,1995。

《山西方言调查报告》,侯精

一、温端政等,山西高教出版社,1993。《汉语方言大词典》,许宝华、宫田一郎主编,中华书局,1999。

《汉语方言学》,李如龙,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2001年4月。《汉语方言的比较研究》,李如龙,商务印书馆 北京,2000。《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40卷)》,李荣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 《现代晋语的研究》,侯精一,商务印书馆,1999。

语法学:

《语法答问》,朱德熙,北京大学出版社。《黎锦熙选集(20世纪现代汉语语法八大家)》,黎锦熙,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长春,2001。

《汉语语义语法范畴问题》,马庆株,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

《汉语动词和动词性结构》,马庆株,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语法修辞讲话》,吕叔湘、朱德熙著,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汉语口语语法》,赵元任,商务印书馆,1979。《近代汉语语法问题研究》,冯春田,山东教育出版社 济南,1991。《马氏文通》,马建忠,商务印书馆,1998。

《近代汉语虚词研究》,刘坚、江蓝生、白维国、曹广顺,语文出版社,1992。《近代汉语语法资料汇编》,刘坚、蒋绍愚主编,商务印书馆,1992。《现代汉语八百词》,吕叔湘,商务印书馆,1980。《近代汉语介词》,马贝加,中华书局,2002。《汉语史通考》,太田辰夫(日)著,江蓝生 白维国译,重庆出版社 重庆,1991。《中国语历史文法》,太田辰夫著,蒋绍愚、徐昌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1987。《汉语史稿》,王力,中华书局 北京,1980年6月第1版。《中国语言学史》,王力,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敦煌变文12种语法研究》,吴福祥,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简明汉语史》,向熹,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现代汉语语法的功能、语用、认知研究》,沈家煊,商务印书馆,2005。《汉语的词库与词法》,董秀芳,北京大学出版社,2204。《汉语语法论文集》,吕叔湘,商务印书馆,1999。《现代汉语词类研究》,郭锐,商务印书馆,2002。《汉语语法化的历程》,石毓智、李讷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语用学:

《语用学概论》,何自然、冉永平编著,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论文类:

Traugott, Elizabeth Closs.1982 From propositional to textual and expressive meaning: some semantical-pragmatic aspects of grammaticalization.In Winfred P.Lehmann and Yakov Malkiel(eds.)Perspectives on Historical Linguistics.Amsterdam: John Benjamins.24-71 Traugott, Elizabeth Closs.1989 On the rise of epistemic meanings in English: an example of subjectification in semantic change, Language 65:31-55 Li,C.N&S.Thompson 1974 Historical change of word order:A case study in Chinese and its implications.In Anderson,John M.&C.Jones eds,Historical Linguistics Amsterdam:North-Holland,199-217 Frazier L, Carlson K, Clifton C.Prosodic phrasing is central to language comprehension.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 2006, 10(6): 244~249 lyons,J 1987 语言学的新天地,第二集,企鹅图书出版社 汪榕培等译第一、五、七、八、九、十三章,见《八十年代国外语言学的新天地》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年 《近代文献与方言研究》,曹正文,文史哲,1984(3)。《词义和词的分布》,符淮青,汉语学习,1999(1)。《动词虚化与对外汉语教学》,高顺全,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2)。《从<史记>看上古几组同义词的发展演变》,管锡华,汉语史研究集刊第1辑,巴蜀书社,1998 《汉语视觉动词的语义投射及语法化构拟》,韩玉国,外国语言文学,2003(4)。《词义发展研究的一些问题-兼及<现代汉语规范字典>的义项处理2》,洪成玉

《古汉语同义词及其辨析方法》,洪成玉,中国语文,1983(8)。《通过对比研究语法》,吕叔湘,语言教学与研究,1977年第2期。《关于方言研究的几点意见》,李荣,《语文论衡》,商务印书馆,1985。《汉语方言分区的几个问题》,李荣,方言,1985年第2期。《官话方言的分区》,李荣,方言,1985年第1期。《语法化研究的若干问题》,胡壮麟,现代外语,2003(1)。《关于汉语词汇系统及其发展变化的几点想法》,蒋绍愚,中国语文,1989年第 期。《近代汉语研究概述》,蒋绍愚,《蒋绍愚自选集》,河南教育出版社,1994年。《白居易诗中与“口”有关的词》,蒋绍愚,语言研究,1993(2)。《两次分类——再谈词汇系统及其变化》,蒋绍愚,中国语文,1999(5)。《“大辞典编纂处之成立”》,黎锦熙,国语运动史纲卷3,上海商务印书馆 上海,1935。《中国近代语言研究提议》,黎锦熙,连载于1928年10月《新晨报副刊》,又载于1929年出版的《国语旬刊》一卷二期。

《中国近代语研究法》,黎锦熙,河北大学周刊,1929第一期。《从分类概括看词汇的发展》,李海霞,南京社会科学,2002(4)。《论汉语方言比较研究(下)-世纪之交谈汉语方言学》,李如龙,语文研究,2000年第3期。

《论诱发汉语词汇语法化的若干因素》,刘坚、曹广顺、吴福祥,中国语文,1995(3)。

《古汉语词义研究——关于古代书面汉语词义引申的规律》,陆宗达、王宁,辞书研究,1981。《从<史记><金瓶梅>等看汉语的“观看”“语义场的历史演变”》,吕东兰,<语言学论从>第21辑,商务印书馆,1998年。

《先秦“同义词区别使用”的理据》,罗积勇,武汉大学学报,1992(4)。《汉语语法化问题的研究》,马清华,语言研究,2003(2)。《词汇语法化的动因》,马清华,汉语学习,2003(2)。《名词性宾语的类别》,马庆株,汉语学习,1987(5)。《<敦煌变文集>和<祖堂集>的形容词副词词尾》,马淑仪,语文研究 太原,1994(1)。《对语言演变的形式解释与功能解释——<语言演变的动因>评介》,秦洪武,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3)。《“起去”的语法化与相关问题》,邵敬敏,方言,2003(3)。《句法里的象似性问题》,沈家煊,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1)。《语言研究中的认知观》,沈家煊,国外语言学,1991(4)。《语法化研究综观》,沈家煊,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4)。《实词虚化的机制》,沈家煊,当代语言学,1998(3)。《语用原则、语用推理和语义演变》,沈家煊,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4)。《词义与认知——《从词源学到语用学》评介》,沈家煊,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3)。《对语言演变的形式解释与功能解释——《语言演变的动因》评介》,沈家煊,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3)。

《词义与认知_<从词源学到语用学>评介》,沈家瑄,外语教学与研究 北京,1997年3期。

《语法化机制探赜》,孙锡信,纪念王力先生百年诞辰学术论文集,2002。《从“吃”看动词论元结构的动态特征》,陶红印,语言研究,2000(3)。《汉语“说类词”的历时演变与共时分布》,汪维辉,中国语文,2003年第4期。《词义的虚化及虚化的类别》,王吉辉,语文研究,1997(3)。《尝试态助词“看”的历史考察》,吴福祥,语言研究,1995(2)。《近年来语法化研究的进展》,吴福祥,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1)。《先秦汉初汉语里动词的指向》,徐丹,载《语言学论丛》29辑,商务印书馆 北京,2004。《自动和使动——汉语语义句法的两种基本句式及其历史演变》,徐通锵,世界汉语教学 北京,1998(1)。

《结构的不平衡性和语言演变的原因》,徐通锵,徐通锵自选集,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音系的结构格局和内部拟测法》,徐通锵,语文研究,1996(3-4)。《组合同化——词义衍生的一种途径》,张博,中国语文,1999(2)。《说“给”和“乞”》,张惠英,中国语文,1989(5)。《汉语基本词汇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张能甫,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99(2)。《论与汉语副词相关的虚化机制》,张谊生,中国语文,2000(1)。《词义演变二例》,张永言,中国语文,1960(1)。《也谈词义的同步引申》,赵大明,语文研究,1998(1)。《试论佛典翻译对中古汉语词汇发展的若干影响》,朱庆之,中国语文,1992(4)。《语言单位的对立和不对称现象》,文炼,《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年第4期。《“有界”和“无界”》,沈家煊,《中国语文》,1995年第5期。《名词的比喻义与名词、非谓形容词的界限》,吴长安,汉语学报(上),2001年。《词类的划分原则和谓词“名物化”》,杨成凯,《语法研究和探索》,语文出版社,1991年。《汉语谓词性成分名词化的原因及规律》,姚振武,中国语文,1996年第1期。

《词类活用的功能解释》,张伯江,中国语文,1994年第5期。《基于语义场的科学术语理解》,张春泉,浙江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动+名”结构中单双音节动作动词功能差异初探》,张国宪,中国语文,1989年第3期。《语言单位的有标记与无标记现象》,张国宪,语言教学与研究,1995年第4期。《从方言和历史看状态形容词的名词化》,朱德熙,方言,1993年第2期。《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体验哲学》,王寅,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3月。《汉语方言分区的条件》,丁邦新,清华学报,1982年新14卷1-2期。

汉语史部分

著作类

通论:

《汉语史稿》,王力,中华书局,1958年。《简明汉语史》,向熹,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何九盈,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汉语史研究新论》,白平,书海出版社,2002年。《近代汉语研究概要》,蒋绍愚,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近代汉语读本》,刘坚,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中古汉语读本》,方一新、王云路,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

训诂学:

《训诂学原理》,王宁,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年。《训诂原理》,孙雍长,语文出版社,1997年。《敦煌变文字义通释》,蒋礼鸿,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新3版。《训诂学初稿》,周大璞,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训诂案例从编》(教学课件),白平。

文字学:

《说文解字注》,[清] 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说文通训定声》,[清]朱骏声,中华书局,1984年。《甲骨文字释林》,于省吾,中华书局,1979年。《说文解字通论》,陆宗达,北京出版社,1980年。《汉字学概要》,裘锡圭,商务印书馆,1988年。《汉语俗字丛考》,张涌泉,中华书局,2000年。《中国文字学》,唐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汉字学概要》,王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汉字构形学讲座》,王宁,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音韵学:

《上古音研究》,李方桂,商务印书馆,1982年。《汉语语音史》,王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音韵学教程》,唐作藩,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

词汇学:

《近代汉语指代词》,吕叔湘著,江蓝生补,学林出版社,1985年。《近代汉语虚词研究》,刘坚、江蓝生、白维国、曹广顺,语文出版社,1992年。《古代汉语词汇学》,赵克勤,商务印书馆,1994年。《古代汉语词义通论》,高守纲,语文出版社,1994年。《古汉语词义论》,张联荣,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古汉语词汇纲要》,蒋绍愚,商务印书馆,2005年。

语法学:

《马氏文通》,[清]马建忠,商务印书馆,1983年。《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杨伯峻、何乐士,语文出版社,1992年。《古代汉语语法学》,李佐丰,商务印书馆,2004年。《左传虚词研究》,何乐士,商务印书馆,2004年。《中国古代语法学探究》,孙良明,商务印书馆,2005年。

论文类

通论:

《古代白话文献简述》,刘坚,《语文研究》1982年第1期。《从语言角度看〈齐民要术〉卷前〈杂说〉非贾氏所作》,柳士镇,《中国语文》1989年第2期。

《论章太炎黄侃学术研究的根本观念》,宋永培,《学术研究》2000年第3期。

训诂学:

《右文说在训诂学上之沿革及其推阐》,沈兼士,《沈兼士学术论文集》,中华书局,2004年。《“鬼”字原始意义之试探》,沈兼士,《沈兼士学术论文集》,中华书局,2004年。《毛传的几个互训问题》,萧璋,《黎锦熙先生诞辰百年纪念文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

《训诂学回顾与展望》,赵诚,《古汉语研究》1998年第4期。《20世纪训诂学研究的得失》,周光庆,《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

《声训源流暨〈说文〉声训》,孙雍长,《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单语词典释义的性质与训诂释义方式的继承》,王宁,《中国语文》2004年第4期。

文字学:

《说文解字与本字本义的探求》,陆宗达、王宁,《词典和词典编纂的学问》,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

《40年来文字学研究的回顾》,裘锡圭,《语文建设》1989年第3期。《20世纪汉字问题的争论语跨世纪的汉字研究》,王宁,《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第1期。《论汉字职能的变化》,李运富,《古汉语研究》2001年第4期。《部首的表义问题》,张儒、韩琳、常莉莉,《说文学研究》(第一辑),崇文书局,2004年。

音韵学:

《“歌戈鱼虞模”古读考》,汪荣宝,《北大国学季刊》1923年第2期。《跟见系谐声的照三系字》,梅祖麟,《中国语言学报》第一期,商务印书馆,1983年。《商代音系初探》,赵诚,《音韵学研究(第一辑)》,中华书局,1984年。《〈卢宗迈切韵法〉述论》,鲁国尧,《中国语文》1992年第6期,1993年第1期。

词汇学:

《汉语复合词的内部形式的特点与类别》,刘叔新,《中国语文》1985年第3期。《俗语词研究概论》,郭在贻,《语文导报》1985年第9、10期。《试论古代白话词汇研究的意义与作用》,王锳,《文史》第12辑,中华书局,1986年。《最早的佛经译文中的东汉口语成分》,E.Z/irchcr(许理和),蒋绍愚译,《语言学论丛》第十四辑,商务印书馆,1987年。

《关于汉语词汇系统及其发展变化的几点想法》,蒋绍愚,《中国语文》1989年第1期。

《从词汇史看〈列子〉的撰写时代》,张永言,《季羡林教授八十华诞纪念论文集》,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联绵字研究史述论》,白平,《语言学论文集》,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词义引申中的遗传因素》,张联荣,《北京大学学报》1992年第4期。《试论佛典翻译对中古汉语词汇发展的若干影响》,朱庆之,《中国语文》1992年第4期。《先秦汉语构词法的发展》,郭锡良,第一届国际先秦汉语语法研讨会论文集,岳麓书社,1994年。

《关于汉语词汇史研究的一点思考》,张永言、汪维辉,《中国语文》1995年第6期。《佛教混合汉语初论》,朱庆之,《语言学论丛》第20辑,商务印书馆,1998年。《变体汉文中的词义异变举要》,冯良珍,《中国语文》1999年第3期。《论本源双音合成词凝结的历史原因》,王宁,《古代文献与文化论丛(第二辑)》,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

《两次分类——再谈词汇系统及其变化》,蒋绍愚,《中国语文》1999年第5期。《上古汉语颜色词简论》,徐朝华,《语言研究论丛(第8辑)》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年。《汉语词源研究的回顾与思考》,王凤阳,《汉语词源研究(第一辑)》,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 8 年。

《词源意义与词汇意义论析》,王宁、黄易青,《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汉语词汇语义学的重建与完善》,王宁,《宁夏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汉语字词本义研究的误区》,祝鸿熹、芮东莉,《古汉语研究》2003年第3期。《从言语到言语行为——试谈一类词义演变》,李明,《中国语文》2004年第5期。《汉语词义和词汇系统的历史演变》,蒋绍愚,《北京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打击义动词的词义分析》,蒋绍愚,《中国语文》2007年第5期。

语法学:

《〈祖堂集〉中的“底(地)”、“却(了)”、“着”》,曹广顺,《中国语文》1986年第3期。《试说“就”和“快”在宋代的使用及有关的断代问题》,曹广顺,《中国语文》1987年第4期。《“语法化”研究综观》,沈家煊,《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年第4期。《古汉语“动+之+名”结构的变换分析》,唐钰明,《中国语文》1994年第3期。《论诱发汉语词汇语法化的若干因素》,刘坚、曹广顺、吴福祥,《中国语文》1995年第3期。

《内部构拟法在近代汉语语法研究中的运用》,蒋绍愚,《中国语文》1995第3期。《思维的模糊性与古汉语语法研究》,白平,《古汉语研究》1996年第4期。《先秦汉语的复音副词“不过”》,刘利,《中国语文》1997年第1期。《“抽象原则”和“临摹原则”在汉语语法史中的体现》,蒋绍愚,《古汉语研究》1999年第4期。

《从语言渗透看汉语比拟式的发展》,江蓝生,《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4期。《语法化程度的语音表现》,江蓝生,《中国语言学的新拓展》,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1999年。

《先秦汉语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发展》,郭锡良,《中国语文》2000年第3期。《汉语语法史研究中的地域视角》,曹广顺、李讷,《汉语方言语法研究和探索——首届国际汉语方言语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重迭与归一 ——汉语语法历史发展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曹广顺,《汉语史学报》第四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

《跨层非短语结构“的话”的词汇化》,江蓝生,《中国语文》2004年第5期。《“VP的好”句式的两个来源—兼谈结构的语法化》,江蓝生,《中国语文》2005年第5期。

下载著作对比论文的优势(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著作对比论文的优势(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西家庭教育对比论文 (精选)

    中西家庭教育对比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人心,家庭教育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是千万家庭的切身利益和迫切需求。因为,良好的家庭教育直接关系到了孩子......

    中西方饮食文化对比论文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Food Culture 系 (部):外语系 专 业 班: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2011年 5 月 I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

    中日茶文化对比论文★

    中国与日本茶文化对比 引言:茶叶是起源于中国的世界性饮品,由茶的发展而形成的茶文化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作为茶文化的发祥地,在茶文化的发展史上占有......

    中西方文化对比论文

    世俗与宗教——中西社会习俗文化比较 摘要:当今中国早已跻身全球化语境的时代。信息网络技术把整个世界变成了“地球村”,中西文化交往的规模和深度都在不断发展。跨文化交际......

    中英文化对比论文

    中英文化对比 结课论文 姓名:郑超学 学号:201401109033 学院:机械自动化学院 专业班级:工业工程1402 中英文化对比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确切地说,文化......

    中美交通对比论文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下面......

    第三方理财优势及与银行理财的对比(合集)

    第三方理财优势 1. 完全忠诚于客户的利益。其第三方理财由于第三方的特性,可以改变或者优化传统金融产品的销售模式,建立于以客户利益为核心的中立性理财服务模式。 2. 一对一......

    关于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竞争优势对比

    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竞争优势对比 姓名 杨程云专业 连锁管理 年级班级11工商企业(专)学号11130143043 由于可口可乐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可乐生产企业,具有百事可乐不可比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