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年级上册语文主要人物特点
五年级上册重点人物特点
1、《窃读记》作者林海音:热爱读书、渴望知识。
2、《梅花魂》外祖父:热爱祖国、眷恋祖国。
3、《钓鱼的启示》父亲:严格遵守规范、有道德、讲道理、说到做到。
儿子:能听父亲的话遵守道德,乖巧、听话。
4、《落花生》作者许地山,花生:不求虚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5、《地震中的父与子》父亲:坚强勇敢、不放弃、守承诺、有责任感。
儿子:坚强勇敢、鼓励同学求生、先人后己、有爱心、信任父亲。五年级上册重点人物特点
1、《窃读记》作者林海音:热爱读书、渴望知识。
2、《梅花魂》外祖父:热爱祖国、眷恋祖国。
3、《钓鱼的启示》父亲:严格遵守规范、有道德、讲道理、说到做到。
儿子:能听父亲的话遵守道德,乖巧、听话。
4、《落花生》作者许地山,花生:不求虚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5、《地震中的父与子》父亲:坚强勇敢、不放弃、守承诺、有责任感。
儿子:坚强勇敢、鼓励同学求生、先人后己、有爱心、信任父亲。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
6、《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母亲:慈祥、会鼓励孩子。
父亲:严厉、对孩子严格要求。
7、《狼牙山五壮士》五壮士:英勇顽强、宁死不屈、视死如归、忠于党和人民。
8、毛泽东:胸襟博大、大公无私、平易近人、文采斐然、关心群众。
9、本学期的两则成语故事:
《水滴石穿》主人公:张乖崖,这个成语比喻学习或者做事只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就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大公无私》主人公:祁黄羊,这个成语比喻做事要公平公正,不偏私。
五年级上册重点人物特点
1、《窃读记》作者林海音:热爱读书、渴望知识。
2、《梅花魂》外祖父:热爱祖国、眷恋祖国。
3、《钓鱼的启示》父亲:严格遵守规范、有道德、讲道理、说到做到。
儿子:能听父亲的话遵守道德,乖巧、听话。
4、《落花生》作者许地山,花生:不求虚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5、《地震中的父与子》父亲:坚强勇敢、不放弃、守承诺、有责任感。
儿子:坚强勇敢、鼓励同学求生、先人后己、有爱心、信任父亲。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
6、《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母亲:慈祥、会鼓励孩子。
父亲:严厉、对孩子严格要求。
7、《狼牙山五壮士》五壮士:英勇顽强、宁死不屈、视死如归、忠于党和人民。
8、毛泽东:胸襟博大、大公无私、平易近人、文采斐然、关心群众。
9、本学期的两则成语故事:
《水滴石穿》主人公:张乖崖,这个成语比喻学习或者做事只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就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大公无私》主人公:祁黄羊,这个成语比喻做事要公平公正,不偏私。
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
6、《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母亲:慈祥、会鼓励孩子。
父亲:严厉、对孩子严格要求。
7、《狼牙山五壮士》五壮士:英勇顽强、宁死不屈、视死如归、忠于党和人民。
8、毛泽东:胸襟博大、大公无私、平易近人、文采斐然、关心群众。
9、本学期的两则成语故事:
《水滴石穿》主人公:张乖崖,这个成语比喻学习或者做事只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就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大公无私》主人公:祁黄羊,这个成语比喻做事要公平公正,不偏私。
五年级上册重点人物特点
1、《窃读记》作者林海音:热爱读书、渴望知识。
2、《梅花魂》外祖父:热爱祖国、眷恋祖国。
3、《钓鱼的启示》父亲:严格遵守规范、有道德、讲道理、说到做到。
儿子:能听父亲的话遵守道德,乖巧、听话。
4、《落花生》作者许地山,花生:不求虚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5、《地震中的父与子》父亲:坚强勇敢、不放弃、守承诺、有责任感。
儿子:坚强勇敢、鼓励同学求生、先人后己、有爱心、信任父亲。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
6、《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母亲:慈祥、会鼓励孩子。
父亲:严厉、对孩子严格要求。
7、《狼牙山五壮士》五壮士:英勇顽强、宁死不屈、视死如归、忠于党和人民。
8、毛泽东:胸襟博大、大公无私、平易近人、文采斐然、关心群众。
9、本学期的两则成语故事:
《水滴石穿》主人公:张乖崖,这个成语比喻学习或者做事只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就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大公无私》主人公:祁黄羊,这个成语比喻做事要公平公正,不偏私。
第二篇:五年级课文人物特点
人物 小嘎子 严监生 王熙凤 刷子李 托德 给你的印象 出自什么著作 顽强、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小兵张嘎》
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临死前的严监生》《儒林外
史》
泼辣张狂、口齿伶俐、善于阿谀奉承、《“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红见风使舵、喜欢使权弄势。楼梦》 刷墙技艺高超。《刷子李》
以钱取人,金钱在上,傲慢无礼。《金钱的魔力》《百万英镑》 作者 徐光耀 吴敬梓 曹雪芹 冯骥才 马克·吐温 廉颇 知错能改,以国家利益为重。《将相和》 蔺相如 机智勇敢、不畏强暴、顾全大局,以《将相和》 国家利益为重。
秦王 阴险狡诈、以强欺弱。《将相和》 诸葛亮 神机妙算、足智多谋、胆识过人(知《三国演义》 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人。周瑜 妒贤忌能、心胸狭窄。《草船借箭》《三国演义》 鲁肃 忠厚守信、顾全大局的人
曹操 生性多疑、小心谨慎的人。
武松 豪放、倔强、机智勇敢的人 《景阳冈》《水浒传》 美猴王 活泼可爱、敢作敢为、身手不凡。《猴王出世》《西游记》
杨氏之子 是一个聪明、机智、幽默的人。《杨氏之子》《世说新语·言语》晏子 是个机智过人、临危不惧、爱国、能《晏子使楚》晏子春秋
言善辩的人。
老班长 是一个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人。《金色的鱼钩》 老支书 是一个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桥》
身的人。
费奥多罗夫 是个幽默天真、单纯、爱探究、善于《童年的发现》
想象的人。
瑞恩 体现了瑞恩的一颗善良、坚定执著的《梦想的力量》 金子般的美好童心。
司马迁
罗贯中
施耐庵 吴承恩 【明代】 刘义庆
谈歌 原名谭同占
【俄国】 费奥多罗夫
江菲
小学五年级上册1-8单元日积月累 第一单元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陈寿)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第二单元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张九龄)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杜甫)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戴)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袁枚)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卢纶)
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刘著)
第三单元
四时之风
春风能解冻,和煦催耕种。裙裾微动摇,花气时相送。夏风草木熏,生机自欣欣。小立池塘侧,荷香隔岸闻。秋风杂秋雨,夜凉添几许。飕飕不绝声,落叶悠悠舞。冬风似虎狂,书斋皆掩窗。整日呼呼响,鸟雀尽潜藏。
第四单元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
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
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第五单元
赞汉字 汪竹柏
中华汉字,生动形象,传播文明,盖世无双。
连缀成句,顿挫抑扬,书法字体,各具特长。
篆书隶书,古色古香,行书流畅,正楷端庄。
狂草奔放,风舞龙翔,对联形式,汉字独创。
左右工整,能简能祥,即便研制,又供观赏。
第六单元
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陈子昂)
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第七单元
同仇敌忾
临危不惧
勇往直前
前仆后继
力挽狂澜
中流砥柱
大义凛然
豪情壮志
不屈不挠
披荆斩棘
奋发图强
励精图治
众志成城
舍生取义
任重道远
再接再厉
第八单元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一)浪淘沙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二)有关立志、好学、惜时、求索的名言和诗句: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传家宝》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满江红》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偶成》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三)形式不同的对联:
*地满红花红满地
天连碧水碧连天
(回文联)
*一夜五更,半夜二更有半
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中
(数字联)*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叠字联)
*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云飞天外
池边绿树,树边红雨,雨落溪边
(顶针联)
(四)关于磨砺意志、艰苦奋斗、尽职尽责、不怕困难的成语。
精卫填海 愚公移山 含辛茹苦任劳任怨 艰苦卓绝
百折不挠 千里迢迢
肝胆相照 风雨无阻 坚贞不屈 赤胆忠心 全心全意 鞠躬尽瘁
扶危济困
赴汤蹈火 冲锋陷阵
程门立雪
(五)与古代名著相关的歇后语: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生死之交 ; *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徐庶(shù)进曹营——一言不发;
*梁山泊的军师——无(吴);
*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
(七)关于描写人物外貌、神态、行动、说话情态的词语
*文质彬彬
仪表堂堂
虎背熊腰
身强力壮
*神采奕奕
满面春风
垂头丧气
目瞪口呆
*健步如飞
活蹦乱跳
大摇大摆
点头哈腰
*低声细语
巧舌如簧
娓娓动听
语重心长
(八)名人名言: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德国)歌德
*让预言的号角奏鸣!哦,西风啊,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英国)雪莱
*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还是让我在默默献身的阴影里做叶的事业吧。——(印度)泰戈尔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心焦,也不要烦恼,阴郁的日子里要心平气和,相信吧,那快乐的日子就会来到。——(俄国)普希金
(九)中国四大名著:
《西游记》——明代】吴承恩
《红楼梦》——【清代】曹雪芹
《水浒传》——【元末明初】施耐庵
《三国演义》——【元末明初】罗贯中
(十)历史人物及其相应成语:负荆请罪——(廉颇)
煮豆燃萁——(曹植)初出茅庐——(诸葛亮)
纸上谈兵——(赵括)
卧薪尝胆——(勾践)闻鸡起舞——(祖逖)
完壁归赵——(蔺相如)
草船借箭——(诸葛亮)
【课外知识积累】 珍惜时间名言:
◇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莎士比亚)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鲁迅)谚语:◇时间是风,去而不返◇人勤地生宝,人懒地生草。◇勤勉是幸运的右手,世俭是幸运的左手。勤奋好学名言: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唐代著名诗人、哲学家韩愈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况 大抱负、立志名言:
◇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 ◇壮志与热情是伟大的辅翼。——歌德 友谊名言: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孟子 自信名言: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
◇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弯头自然直。东方不亮西方亮,哪里有四方黑沉沉。有关意志方面的成语、名言
◇无论何人,若是失去耐心,就是失去灵魂。——培根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毛泽东
第三篇: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编写特点及使用
让语文学习“动”起来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编写特点及使用
题记:新课程实施以来,语文学习方式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观,但是仍然存在以教科书为教学目的,以教师讲解为主要教学方式,以大量练习和学生记忆为主要学习方式的问题。教科书作为教学的平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语文教科书的编写思路决定了语文教学的基本思路。教科书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应该实现自己功能的转变,变静态的知识体系为动态的学习体系。
研读人教版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最深的感受就是教材的编写思路和呈现方式,力图实现教科书功能的转变,多角度引导语文学习,让学生和老师都动起来,在用教科书的编写方式改变传统意义上的课堂。
一、让学习过程“动”起来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生要成为课堂的主人,必然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本册教科书中的很多设计,让教师和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设计者、参与者、评价者。整个学习过程,从单元组的整合,从课内外的结合,从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从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设计,都能够让学习过程成为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过程。
整册书8个单元组,教学时完全可以设计成8次相对独立的主题活动。“我爱阅读”“月是故乡明”“学习说明性文章”“生活的启示”“遨游汉字王国”“父母之爱”“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走近毛泽东”,每一个单元组单从主题来看就可以设计成一次主题阅读活动。
每一个主题活动中的阅读材料,除了教科书中选取的文本以外,还可以由老师和学生自己补充,拓展了阅读空间。教师和学生可以自己开发和设计自己的学习过程。如:“我爱读书”单元,在阅读4篇文章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找到一些文章,同时可以把一些读书心得、名人读书故事等阅读材料引进来,成为大家的阅读材料,不断地丰富阅读体验。这样整个过程就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同时也成为师生自己活动的场域。“走进毛泽东”单元,可以搜集更多毛泽东诗词、搜集毛泽东的其他故事、观看影视作品、看《毛泽东选集》、写毛泽东的评价文章,这一系列的小活动都围绕着单元主题,都在丰富单元主题。学生在搜集、整理、阅读其他材料的过程中,开阔视野、锻炼能力,把语文学习和生活实践联系在一起,在整个过程中,提高了阅读能力、搜集整理的能力,丰富了人生体验。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在头脑中会有一个活生生的毛泽东。所有活动始终和听、说、读、写结合在一起,以锻炼听说读写能力为最终归宿,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针对教科书的设计,教师可以灵活设计。在第一单元中设计一次综合性学习“我爱读书”。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在第一课之后提出,教师根据自己学生的读书情况,可以把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在单元活动的开始以读书交流会的形式提出来。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重视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根据学生实际不断调整学习目标。这样既重视了让学生参与活动过程,同时又能保证活动开展得实效性,因为有一定的学习难度,所以学生有持久的学习兴趣,能够保证学习活动的质量,不至于成为单纯的活动形式。
本册设计了一个综合性学习单元“遨游汉字王国”。“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活动开始引出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话题,分为两个小的活动单元“有趣的汉字”“我爱你汉字”,提出了具体的活动建议,提示了综合性学习成果的展示形式,最后把对汉字的研究引向课外,引导学生继续探究。整个过程完整而不封闭,给学生自主设计的空间,“搜集、查找、策划、调查”等活动的主体都是学生,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其他的活动。整个单元重视学生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文本的教学成为教学的终极目标势必导致教学的僵化,师生会把文本学习作为学习的归宿而不顾及其他。当语文教学能够从文本中跳出来的时候,就实现了一种超越,超越文本是语文素养得以提高的必然选择。综合性学习单元的设立,使语文实践活动更加丰富而直接,阅读材料成为语文学习的载体。综合性学习的设立又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主要目标。“遨游汉字王国”把汉语言的精华和民族文化紧密结合起来,语文综合性学习
首先是语文学习,而不是其他学科的学习,体现了鲜明的学科特点。在综合性学习中,实现了在策划中明确活动目的,在搜集、整理中体会汉字的神奇和魅力,在交流讨论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整个过程,把静态的汉字文化以动态的方式传递给学生。
每一个活动单元,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交流、拓展,每个单元的活动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整册书的学习就变成一个个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活动的组合。相对独立,是主题单元学习中,阅读材料主题的不同;相互关联是方法上的关联、意义上的关联,学生的阅读水平、阅读策略,以及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紧密联系。不同单元的学习活动,都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语文素养为目的。整册书成为一个开放的活动体系,每一个单元都可以向阅读开放,向学生的生活开放,向学生的实践开放。整册书的学习就可以变成学生设计和参与听、说、读、写活动的过程。
二、让语言学习“动”起来
语文作为一门学科,它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语言。每个单元组除了阅读主题鲜明外,还明确提出了语文学习的目标。如:第一组导读中写到:“学习这组关于读书的课文,要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要围绕‘我爱读书’这个专题进行综合性学习,体会读书乐趣,并学习一些读书方法。”第七组导读“阅读本组课文,我们要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还要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语文学习中加以运用。”这些语文学习目标提示教师在每单元的活动中要有意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文素养,不因阅读等活动冲淡了语文本体。
语言作为交流的工具,必须在不断运用的过程中得以丰富和完善。语言学习过程就如同学习游泳一样,必须由学习者的亲身参与,没有主体参与的语言学习是无意义的学习。听说读写等活动是语言学习的重要途径,学习者参与语言学习,就需要在形式多样的听说读写活动中进行。
教科书为学生的语言学习提供了足够的平台,让学生在不同的平台上能够锻炼听说读写的能力、展示学习语言的成果、交流学习语言的感受,语言的学习就变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
1.课后思考·练习的设计
谋篇布局的领悟──
“课文中两次讲到完成掩护任务,哪一次是作为重点来写的,为什么这样写?”(《狼牙山五壮士》)
“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圆明园的毁灭》)
这样的练习设计在本册教科书中还有很多。文章的布局谋篇是需要读者用心体会琢磨的,如果课内阅读的关注点只在文章内容上,势必影响阅读的质量。“为什么这样写?”这样的练习设计让学生注意文章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去领悟文章的布局谋篇。让学生在自己思考,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明白作者布局谋篇的用意,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更深层次的意义,也有利于学生自己习作时有意识的运用。
重点词语的体会──
“读下面的句子,再根据自己读书的感受填空。”(《走遍天下书为侣》)
“想象《秋思》中描绘的画面,把《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古诗词三首》)
“课文中哪些语句对你有启示?你由此想到了什么?写下来和大家交流。”(《钓鱼的启示》)”
“下面这两句话有什么含义,你是怎样体会到的?和同学交流交流。”(《落花生》)
“读下面的句子,联系课文和有关资料,说说从加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圆明园的毁灭》)
“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人们当时的心情,再从课文中找出能表达人们强烈感情的句子讨论交流。”(《开国大典》)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语文课程标准》)语言学习需要学生作为读者去感受作者在词句运用上的独特之处。练习题的设计,让学生注意到某些关键词语,同时又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空间,自己去阅读去思考去发现。“读句子写感受”“想象画面,写故事”“写想法,交流”“说体会”“找句子,讨论交流”这些学习方式,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中走出来,学生能在自己学习的基础上领悟表达方法。语文学习目标的达成,不靠教师讲解,而让学生在阅读、体会、交流的过程中去领悟,学习语言在学生思维活动和交往活动中进行的。
2.口语交际的设计
口语交际一:可以讲故事、谈体会,采访身边爱读书的人,谈采访体会、整理采访记录;可以开
辩论会。
口语交际二:“策划一次活动”。主题为“浓浓的乡情”,活动可以采取朗诵诗词、演唱歌曲等形式。
口语交际三:我是“小小推销员”,向别人介绍一种“商品”。
口语交际四:“平时我们搜集了很多名言警句,你觉得哪句话对你启发最大?跟同学交流自己的座右铭,并说说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事例来说一说、写一写这句话对自己的启发或帮助。”口语交际六:“讲故事,谈看法”。口语交际七:演讲。口语交际八:向别人推荐影视作品。
口语交际是面向生活的言语交际行为,有很强的实践性。“口语交际是听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语文课程标准》)因此,学生不可能靠“纸上谈兵”获得交际能力,一定要实际操练才行。本册中所有口语交际都达到了让学生动脑、动口的目的,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提出了明确的口语交际要求,提出了口语交际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给学生适当的指导。学生是口语交际的主体,说什么,怎么说都由学生自己决定,口语交际的过程是学生参与语言实践的过程。
3.习作的设计
“回忆一下课文中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并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第二组)
“在习作之前,通过观察、参观、访问、阅读说明书等方式,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物品,然后再想一想,可以从哪些方面、按照怎样的顺序来介绍,能用上哪些说明方法。”(第三组)
“读了文章、书籍,把自己的体会、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写读后感,‘读’是基础,要读懂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感’是重点,要着重写出自己的感受,不宜过多地重复作品内容。为了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感受,也可以适当引用相关的资料。读读下面这篇读后感,看看对我们有哪些启发。”(第七组)
本册习作设计的典型特色就是给了学生很大的自主选择习作内容的空间,同时提示了很多方法,如:表达感情的方法和说明的方法,有从课内阅读中学生自己获得的方法,有编者通过提示揭示的习作方法,如读后感。方法的获得与运用,习作的完成都由学生自己去实现。很多习作前,就有了一些的学习活动,如:口语交际中策划的活动,或者辩论会、或者是观察、参观、访问、阅读等。这些学习活动为学生创设了使用语言的情境,学生在这些情境中能够去运用语言,能够积累材料。
“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在习作中,学生可以把自己经历的过程或者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写完后,可以把习作读给爸爸妈妈听,可以读给同学听,可以在班里交流,这样学生习作语言的评价主体就可以是多元的,学生在和这些读者的交流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同时认识到自己习作中的优缺点,改变了习作的单一性评价。学生自己不但作为习作的主体,而且成为自己习作评价的主体,可以参与对自己习作的评价,并且可以和其他人进行讨论交流,然后不断修改习作,达到最优化,使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动态过程中不断提高。
4.“交流平台”的设计
“本组课文表达的都是思乡之情,但作者不是空泛地抒情,而是用具体的景物或者事情来表达。„„我们可以交流一下,本组几篇课文是通过哪些人、事、景、物来表达思乡之情的,还可以说一说自己的习作是怎么表达情感的。”(回顾·拓展二)
“在本组课文中,有不少描写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如„„读一读课文中这样的语句,体会这些语句好在哪里。还可以和同学交流自己从习作或课外书中找出类似语句。”(回顾?拓展六)
“本组课文中有一些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你注意到了吗?和同学交流这方面的收获,再说说自己在习作中是怎样运用的。”(回顾·拓展八)
“交流平台”是从本册开始新设立的栏目。从“交流平台”的设计中,可以真切感受到编者把语言学习作为语文学习的重点。“如何表达情感”“语句好在哪里”“注意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把学习的重点直接指向文章的语句及表达方式。这个平台的主要使用方式就是“交流”,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可以说课文中是如何写的,也可以说自己在习作中是如何写的,把课文学习和学生习作紧密结合在一起。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可以反思自己的学习,同时在和同伴的相互交流中获得新的感受,在思维碰撞中产生新的发现。语言学习不再是静止在教学参考书的介绍中,而产生在学生自己的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中。学生最后的判断和体验又是在不断的交流中发生变化,不断获得提升,从而实现对语言的理解、感悟、体验和运用。
三、让学生思维”动”起来
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策划,“辩论会”的设计,“演讲”活动的组织,“展示台”的布置等,都需要教师和学生跳出教科书,根据生活经验,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的特长进行设计。设计活动的过程,就是思维完全投入的过程。因为是现实中的活动,不但在活动前需要策划,在活动过程中还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做出判断,调整原来的活动方案;活动结束,还要总结活动的效果,写出自己的感受,其实也是整理、反思和自我评价的过程。有了现实的情境,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是真实的,是作用于实际的,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这样的学习过程,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空间,并且通过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同时,在互动的过程中,师生间的思维碰撞创生更多的想法,为学生形成良好的交流习惯奠定基础。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学习语言的过程应该伴随积极的思维活动。教科书中很多细小的地方,都体现了引导学生思考的设计思路,并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让学生的头脑动起来。如:“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说说对‘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理解。”“单元小结的方式灵活多样,可以做成卡片,也可以列表格。在本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你能总结一下,填写下面的表格吗?”学生自己不思考,将不能完成学习任务,不能和老师、同学进行有意义的交流,所以每一个学生都要进行思考。学生思考的介入,使学生思维处于不断的活动中,为学生能够不断深入思考打下基础。
除此之外,“日积月累”“交流平台”等板块的设计中,给学生创设了思维活动的情境,让学生的思维能够积极参与进来,实现思维与语言学习的同步。
“通过本次综合性学习,你对读书带来的乐趣是否有了更深的体会?你是否学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所有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我们都可以回顾交流。”(回顾·拓展一)
“在搜集和运用资料方面,你有哪些新的收获?如,搜集到了哪些资料?是通过什么途径搜集到的?运用了哪些整理资料的方法?在哪些地方用上了搜集到的资料。”(回顾·拓展七)
“这学期的语文学习,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我们来小结一下各自的学习收获。如,学到了哪些新知识,积累了哪些语言材料,掌握了哪些学习方法,养成了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外阅读、课外练笔方面有哪些新的体会。你还可以对自己的学习作出简要的评价,或者和同学相互评一评。”(回顾·拓展八)
教科书的很多地方都提示学生要注意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反思、自我评价,反思与评价的过程就是学生思维参与的过程。学生通过反思和评价不但能够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同时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把语文学习的过程变成学生的思维过程是实现学习方式变革的重要途径,也是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必由之路。
总之,这册书的设计为语文学习“动”起来做了很多努力,有利于改变传统的语文学习方式。在教材的使用中,需要我们不断深入领会编写意图,同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学生的语文实践提供更多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编辑短评:本文对五上教材进行了较深的研究,特别是对五上教材如何体现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高段的学习要求有很深刻的见解。五上教材在编写时的指导思想是:该抓牢的基础部分要抓牢,该放开的活动部分要放开。作者显然对编者的这一想法有深入的理解。
第四篇:人物特点
人物特点篇人物特点篇
1.父亲(中彩那天)——诚实,讲信用 2.父亲(万年牢)——认真.实在.正直 3.哈默——自爱自尊自强、有骨气 4.小夜莺——机智勇敢、热爱祖国
5.雨来——机智勇敢、热爱祖国、游泳本领高 6.一个中国孩子——热爱和平、憎恨战争 7.盲童安静——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8.琳达一家——一心为他人着想,乐于助人 9.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勤劳朴实
10.伽利略——执着追求真理,相信科学、不迷信权威 11.罗丹——做事全神贯注、一丝不苟、执著追求 12.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画技高超
13.父亲(父亲的菜园)——勤劳执著、认准目标、坚持不懈 14.纪昌——虚心好学、勤学苦练 15.飞卫——堪称名师 16.扁鹊——医术高超
17.蔡桓公——固执己见、自以为是、讳疾忌医 18.文成公主——聪明又漂亮
19.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权,为民造福、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20.宙斯——心狠手辣、冷酷无情 21.渔夫——从容、镇定、聪明 22.魔鬼——凶狠狡猾而又愚蠢
课文心得体会
1.学习了《桂林山水》,我感受到了桂林的山是多么的奇秀险,桂林的水是多么的静清绿啊!2.学习了《记金华双龙洞》,我感受到了双龙洞是多么雄伟、惊险、神奇啊!
3.学习了《七月的天山》,我感受到了七月的天山是多么的奇妙无比,引人入胜啊!
4.《中彩那天》告诉我们,人生最重要的是诚实,讲信用,这是比物质财富更加珍贵的财富。5.学习了《万年牢》,我感受到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
6.学习了《尊严》,我感受到了做人要做一个自爱自强自尊的人,要用自己的劳动去维护个人的尊严。
7.学习了《将心比心》,我明白了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8.《自然之道》让我们懂得,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9.学习了《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我明白了要保护大自然,要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10.学习了《“打扫”森林》,我明白了要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提高环保意识,爱护环境。11.学习了《人类的老师》,我明白了只有细心观察,用心思考,才会有所收获。
12.学习了《夜莺的歌声》,我明白了面对敌人时,我们要镇定自如,机智勇敢。
13.学习了《小英雄雨来》,我知道了雨来是一个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人。14.学习了《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我明白了要热爱和平,维护和平,不要战争。
15.学习了《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我明白了我们要憎恨战争,维护和平,捍卫和平。
16.《触摸春天》,告诉我们:谁都有热爱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17.《永生的眼睛》,启示我们:以自己的爱心给他人带来幸福,生命才更有意义。
18.《生命 生命》,教育我们:要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19.《花的勇气》激励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阴风冷雨并不可怕,要以无所畏惧的勇气面对一切艰难险阻。、20.学习了《乡下人家》,我感受到了乡下人家的田园生活真让人向往。
21.学习了《牧场之国》,荷兰的景色真让人着迷啊!22.学习了《古诗词三首》,古人描写的乡村生活多么富有情趣啊!
23.学习了《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让我明白了对权威要尊重,但不应该盲从,我们有疑问应该反复求证,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4.学习了《全神贯注》,告诉我们学习或是做事要有执著追求的精神和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以及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25.学习了《鱼游到了纸上》,让我明白了做事要勤奋专注、一丝不苟的道理。
26.《纪昌学射》,寓意是: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从学习这门技艺的基本功入手,要打好扎实的基础。
27.《扁鹊治病》,寓意是:我们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从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28.学习了《文成公主进藏》,我感受到了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29.《渔夫的故事》告诉我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
第五篇:人物特点分析
人物特点分析
柴静说,她在采访每一个人之前,都很战战兢兢,到现在她还不知道什么是好的采访技巧。有人可能会说,柴静采访有什么特点,王志采访有什么特点,但柴静认为每个人自然会有自己的特点,但是变成一种模式,那是很可怕的。所以,柴静对于弱势群体,会有亲和理解之态,对于强势群体,则有时会针锋相对。她一直在从自己的新闻经历中汲取营养和教训,然后让下次采访更加完美,她是一个在新闻中成长的人物。
1、关注新闻中的人
在柴静的采访中,一直都有着一股强烈的人文精神。当陈虻第一次找到柴静,邀请她加入《东方时空》,陈虻问柴静:“你对新闻感兴趣的是什么?”柴静的的回答是:“新闻当中的人”。这一点,无论是在《双城的创伤》、《注射隆胸》等调查报道中,还是在《看见》中对姚晨、卢安克等人物的专访里,都得到了很大的体现。新闻的核心是人,柴静把对人的关注,延伸到那些被忽视的角落,把关注弱势群体,看作是记者的一项使命。
最初,只是坐在演播室里工作的柴静,并没有对此领悟很深。当她的电台听众跑到中央电视台门口,问她做电视节目主持人,天天出镜,但是还能找到当年做电台时和听众亲如骨肉的信赖吗?柴静才意识到她失去了做传播最初的东西,她坐在演播室里,没有关注新闻中的人,没有和他们发生共鸣和联系。过后,她在《双城的创伤》中找回自己的初衷,找到她和观众亲如骨肉的感觉。她说,“我想触摸到人的心灵,哪怕是血肉模糊的心灵。”
在《双城的创伤》这期节目中,柴静调查甘肃省双城县几起少年集体自杀的事件,调查的重点,便在于对自杀者苗苗的几个同学的采访。他们都是六年级的孩子,柴静问他们对于死亡的理解,问他们什么是最难以忍受的事,问他们没有想到过和家长沟通,让家长帮忙解决。甚至,在这期节目中,柴静还去抚摸一个哭泣的小男孩的头,她在节目中最后提到,孩子们的心灵世界,仍然是迷。触摸到人的心灵,理解新闻中的人,这是柴静的一大特点。
2、柴静式的叙事
柴静擅长讲故事,她用平和的语气,波澜不惊地把故事娓娓道来,虽然平淡,却耐人寻味。这种叙事有时试图揭示真相,有时试图传递道理,有时试图表达情
感。不论何者,她总能成功,而且如水到渠成一般丝毫没有造作的痕迹。柴静的叙事,成为她的一大特点。
柴静经常是写关于她的采访对象的故事,其中她对罗永浩、冯唐、野夫等人的描写,已经是网络争相传阅的经典文章。在这些文章里,她对一些对话细节的抓取和人物心理的描写,细致入微,总能在不大的篇幅里给人触动。这些文字的流传和受追捧,很大程度上是柴静之所以成为今天这个柴静的直接原因。柴静自2006年开始写博客,刚开始是一些读者回复,甚至是略带调侃的生活博客,没有讲故事的韵味。从她的第一篇博文看起,会看到,她如今这般讲故事的功力,并非天生而成,后来,她的叙事才慢慢成熟。
柴静的叙事技巧,很大程度上与电视新闻的特性有关。电视新闻的解说词,是用来听的,因此,主持人的解说要讲故事给观众听。柴静说,她从CBS《60分》的制片人唐·休伊特那里学到一样对她非常重要的东西——电视是用来听的。唐.休伊特说:“与其抓住观众的眼球,不如抓住观众的耳朵”、“好的记者不依靠画面,他们自己创造画面”。柴静在写《征地破局》的稿子时,便学习他的“为耳朵写作”——争取做到“简短”、“没有多余的形容词和副词”、“有话直说,不要害怕写得像人们说的一样”。她把稿子念给实习生听,如果实习生开始玩手里的笔,她就把那段改掉,如果有实习生听不懂的术语,她就用设问和比方来让实习生明白。柴静讲故事的能力,是在一遍遍的改稿中练出来的。
3、从凌厉到沉静,从锐气到宽厚
《看见》制片人李伦说:“央视十年,柴静的变化不是颠覆式的,是成长式的,以前她锋芒、灵动,强调现场的激烈感,在《看见》,她变得更宽厚了。”这就是柴静在新闻中成长的变化:从凌厉到沉静,从锐气到宽厚。在《征地破局》、《村官的价格》、《虎照疑云》等调查报道中,柴静总是在用平淡的语气、平和的表情,提出尖锐的问题。她在《村官的价格》中,对乡人大主席薛长军就选举当日贿选情况进行采访时,便直接针锋相对。
柴静:这个现金放到台上了吗?
薛长军:现金,当时有几个人把它从台子后面抬上来了。
柴静:你们当时没有制止吗?
薛长军:当时你制止不了。
柴静:您去监督这场选举怎么会制止不了呢?
薛长军:我也怕群众围攻我,打我。我也怕这个。
柴静:这个不是您的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吗?
薛长军:乡人大主席群众也监督了嘛,不起作用。你到村里采访群众就知道了。
在这样的刚性新闻中,柴静直接用逻辑和提问,甚至是质问来调查事情的真相,这是她在《新闻调查》中常用的对抗式的采访方法。到了《看见》,当她采访李阳家暴事件时,面对同样“强势”的李阳,也用了对抗式的采访方法。而这次采访后,她的反思,则显示她在变得宽容。
柴静:那现在家庭在你心目中是一个什么位置?
李阳:家庭只不过是千万家庭中的一个家庭而已,没有什么位置不位置而言。在我心目中你是一个事业强人,我相信你会大量的时间扑在工作上,你没有选择的。
柴静:我觉得如果我没有办法,对我身边的人起到应有的爱和责任,我其实是没有能力来完成一个好的采访的。
李阳:那不是,你只要完成你对你爸爸妈妈的责任,其实丈夫并不是最重要的人。柴静:你知道伴侣是人类最亲密的关系。
李阳:最亲密也是最丑恶的关系。
柴静:但是如果我们要对一个陌生人,我们要友善,要同情和爱,那我们对我们身边人也一样。
李阳:身边是一个人,旁边是成千上万的人。
这期节目播出后,柴静的采访引来争议,有人说她这次采访就像试图将水桶提起来,但却弄得水花四溅。她将自己的疑惑请教于曾经的采访对象卢安克,卢安克告诉她:“如果你对你的采访要表现什么没有目的,李阳也没有什么要对抗的,而能很自然地表露他自己的东西,不需要在“对抗”上浪费他的口才。”她自己也在一次采访中反思:“有价值观的人从来不会把价值观当成武器,甚至不会当成盾牌,我并没有拿武器去攻击他,但我拿盾牌了,这就是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