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三九月语文试卷质量分析

时间:2019-05-14 07:34: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6年高三九月语文试卷质量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6年高三九月语文试卷质量分析》。

第一篇:2016年高三九月语文试卷质量分析

2016年高三九月语文试卷质量分析

高三九月调考是高三第一次大型的重要考试,它标志着明年高考的号角吹响。考试的目的在于摸底诊断,了解自己的实际水平,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还有这次考试对学生树立信心也有很大的作用,这是高考第一次大练兵。

一.试题评价

与2016年高考卷相比,命题形式有高度的一致性,在内容上则紧扣《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一是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充满文化气息。论述类文本中对“砚台”的考查,它是我国“文房四宝”这一,承载了厚重的人文历史;文言文中对“漕运”的指向理解,名句情景填空,诗歌中对情和景关系的考查,图文转换中对地域文化的考查规划等,都体现了语文的教学特点,向学生展示了我国优秀体统文化的特质。

二是紧贴课本,紧贴时代生活。如文言文翻译中对“弭”的理解,译为“消弭”,这与现代汉语对“弭”的理解一致;实用类文本中钱钟书材料的摄入,学生在必修教材《谈中国诗》中对其就非常熟悉,这里是再一次信息的提取。这些材料很好地体现了语文试卷与生活与课本知识的迁移拓展。

三是注重情感考查。诗歌鉴赏的第二题考查作者的思想情感,不仅有个人情思,更有忧国伤时的境界;小说的考查抒写了浓郁的对农民工生存状态的关怀,以及对他们精神世界的高度关注。这些都体现了试卷命题者注重情感教育的命题设计方向。

二.学生答卷分析及对策 1.论述类文本

总体得分偏低。每道题目的得低率都没有过半,第3题只有三分之一的得分。得分偏低表明学生对论述类文本的逻辑推理和文意分析能力没有形成,在比对中不能有效发现选项在表述中对文意的曲解或文意的转换。

策略:

(1)引导学生理清文脉,勾画圈记,理清文脉

(2)引导学生掌握比对的策略,比对词语,比对句子,比对句间关系。(3)引导学生在掌握文章的基础上合理的分析和推断选项对文意的转换。2.古诗文阅读 问题分析:

(1)

4、5题得分只刚过百分之五十或及格线,远没有达到优秀的程度。(2)尤其在文化常识的第4题,普遍对“漕运”不理解。

(3)文言翻译部分主要表现在对常见字词的积累不够。“弭”字来自现代汉语,字典义为“消弭”。

(4)忽视前后语境的合理推断。

(5)诗歌主要表现在情感理解有偏差,诗歌没有读懂,答题思维不规划。对策:

(1)断句记心中,文意在流动;文常常运用,细节常联系。

(2)多积累来自课本和生活中的词语,翻译注重字字落实,注意句式的调换等。

(3)强化“五读”,为读懂诗歌作好外延和内核的准备。

(4)构建知识体系,实现知识迁移,为学生答题规范作好理论上的准备。3.名句情景填空

一是记忆不准,不能准确写出句子内容;二是记忆不清,字词书写出现错误。一个班甚至出现几十人得零分的状况。对策:(1)篇篇落实,分篇检测,综合检测,循环检测。(2)难写字、易错字,学生先自己勾画,再在默写中强化。(3)重在理解

4.选做题 问题分析:

(1)审题不清,概念不明。小说考查的第二题问“叙述方式上有何特点”,学生都理解成了“叙事角度或视角”等。

(2)储备不够,文意理解不准。人物传记的第三题“不叩则发大鸣”,学生不理解该句话的意思,没有足够的储备,只能随手答题。

(3)知识体系没有形成,不能有效全面的答题。小说第二题问“花坛前的照片二次出现的作用”,学生不能明白这道题目是考查情节,更不能完整的将情节的作用分条缕析出来。

策略:

(1)训练有所侧重,突出文体特点(2)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3)构建知识体系,实现知识迁移(4)强化规范意识,避免无谓失分 5.语言文字运用题 问题分析:(1)学情有反复。

常规学习中,知识点的掌握存在反复的状况。教师教授的内容掌握不牢固,遗忘时间快,(2)知识要点无主动记忆,知识框架没有形成。对策:

(1)滚动训练,选择题限时训练常态化。(2)加强整理,笔记常新。温故而知新 6.作文 问题分析:

学生得分普遍偏低,实验班里四十分以下的都是两位数,不少学生作文没有写完。学生的写作现状是材料缺乏,写作难以为继,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理论储备不够,无法对材料进行理论升华,也不能对文章进行理性思辩。

对策:

(1)突出“新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兼顾各类型。(2)每周进行作文片段写作,要让学生手中有材料,心中有目标。(3)重点训练思辨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4)始终围绕“一点四面”的价值观方向,关注现实生活热点。三.下段教学工作目标 1.选择题训练常态化。

2.背诵篇篇过关,加大落实力度。

3.作文注重积累,精选鲜活的作文素材,时文热点等给时间、指导学生阅读,进行片段写作训练

4.按作文教学计划进行序列化写作,经营作文亮点。5.清晰知识要点,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美丽大语文”

6、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第二篇: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分析

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分析

本次阅卷,在任务均分的情况下,博爱县、温县一中表现出良好的团队精神,团结互助,最早最好完成了任务;沁阳市和武陟县在任务重的情况下,任劳任怨,勤恳敬业,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了任务;焦作外国语学校、焦作十二中、焦作四中在本次阅卷中也提前完成任务。

一、命题意图

模拟高考,指导复习,冲刺警示,提升能力。

本次考试语文命题以2012年高考语文课标卷《考试大纲》为依据,参照2011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卷的考查内容和试卷结构,在全面考查的基础上,重点检查前一阶段复习备考的着力点与提升点,并对重要能力点稍稍加大了考查的难度予以冲刺警示。

整个试卷共六大题18小题,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一大题为论述类文章阅读,节选自《中国文化导读》,以选择题的方式,重点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以及根据文章内容分析判断的能力。

第二大题为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节选自《宋史》,考查对文言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对文章信息的筛选、分析综合能力,对重要语句的翻译能力;古代诗歌阅读选用的是宋代刘过的《柳梢青送卢梅坡》,考点在意象与技法,考查的是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能力;名篇名句默写选自课标规定背诵的64篇的篇目之内的名句,考查的是识记能力。

第三大题为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文为西班牙作家阿索林的《劳动者》,主要考查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能力——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第四答题为实用类文本阅读,选文摘编自《钱玄同: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语文改革的猛将》,主要考查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的能力,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

第五大题是语言文字运用,考查内容包括成语的运用,病句的辨析,语言的连贯、准确,压缩语段及句子的仿写。

第六大题是作文,考查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二、考试成绩统计

全市语文最高分135分(修武一中高圆圆),其中理科最高分135分(修武一中高圆圆),文科最高分127分(市十一中高子睛)。全市分130以上1人(理1人),125分以上16人(文科6人,理科10人),120分以上138人(文科65人,理科73人)。

全市语文平均分96.9分,其中客观题16.2分,主观题80.7分,难度系数0.65,区分度0.18。

全市各分数段人数统计

.........语文各小题全市平均分、难度系数统计

......各省级示范高中语文最高分

......三、试题分析及评分细则

评卷原则:给分有理,扣分有据,宽严适度,始终如一。

整体要求:不按要求规范答题的计0分。

文理科各题难度系数统计

.......从难度系数看,18道试题中难度较大的题目是第14小题,难度较小的题目是第1、4、5、15题,其他题难度适中,整个试题较平易,与2011年河南省高考语文试题难度系数接近。

第Ⅰ卷 阅读题

必考题

第一大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文章摘编自《中国文化导读》,作者叶朗、费振刚、王天有,原文以专题形式,深入浅出的方式,分别撰述中国文化的各个侧面。生活在21世纪,回顾中华文化的曲折过程,我们除了深感自豪之外,也从前人所创造的辉煌文明成就得到启发,从祖辈经历的苦难与血泪中得到教训,对我们自身的生命意义与人类的前景,有了最宝贵的参照系统。前人的经验,让我们了解思想与智慧如何开拓了人类的心灵追求,让我们反省个人与历史文化息息相关的人生处境。选文围绕“道”“道家”组织材料,有一定的知识性;文字平易,行文流畅,可读性较强,适合高中毕业水平的考生阅读和理解。

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这种差异说明各学派还不能在以‘道’为本这一点上达成一致”与原文不符,原文说“这些共同点也就是道家思想的一般特点。它们主要是:以‘道’为本”。意思是各学派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或偏于治国,或偏于治身”,是“不同的学派之间思想重心不同”,在以“道”为本这一共同点上的认识是一致的。

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的语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道家通过探讨万物的本原问题第一次提出‘道’的概念”是说“道家第一次提出道的概念”,原文说“道家通过‘道’的概念第一次探讨了万物的本原问题”意思是“道家第一次探讨万物的本原问题”。选项颠倒了目的(“探讨了万物的本原问题”)和方法(“通过‘道’的概念”)之间的关系。

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重点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无为的想法是与君权相违背的”的说法在文中没有依据。

第二大题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文言文阅读包括4道小题。这段文字选自《宋史·刘沆传》,从整体上看,这段人物传记的材料属于典范的文言文作品,故事性强,文字较为浅易,适合高中毕业生阅读。

刘沆,北宋至道元年九月十八日生。天圣八年进士及第,名列第二。宋仁宗时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共7年,在位以“长于吏事”著称。刘沆为相,敢于启用贤人,救正时弊,他的这种刚正性格,也得罪了那些侥幸谋官者与既得利益者,受到内外夹击,便称病求罢,后迁刑部尚书,徙陈州。

4.(3分)【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级。“属”应为“托付”、“交给”。此处应联系语境来理解,不能生搬成“嘱咐”。

5.(3分)【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①句言其倜傥任气;④句是说上诉的人;⑥句是说其用权谋使心计。

6.(3分)【答案】C.【解析】本题是对阅读材料相关文意的综合考查,着重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概括。能力层级为C级。刘沆是从尹氏的税钞上看出了问题。原文有“尹氏持积岁税钞为验”,而非C像所表述的“从尹氏的契约上看出了问题”。A、B、D项均能在原文中找到相对应的文字,意思与原文没有什么出入。

7.(10分)(1)(5分)【答案】我没有追随彭玕,差不多拯救了万人,后代一定会有发达的人。

(2)(5分)【答案】内侍张怀信倚仗诏令,监工非常严厉,州将甚至到了称病不敢任职的地步。

【评分标准】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翻译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1)译出大意2分,“从”(追随)、“几”(差不多)、“隆”(发达)三处翻译正确各1分;(2)译出大意2分,“挟”(倚仗)、“严峻”(严厉)、“移疾”(称病)三处翻译正确各1分。

文言文翻译的基础是理解,而对文中实词与虚词的理解又直接关系到对文意的理解。评分参考中对译出全句大意与译出关键的词语分别作了要求,并赋予一定的分值。“大意”中包括实词与虚词,特别是对虚词理解的要求;“关键词语”则主要侧重在实词的理解上。虽然这些关键词语考生未必能够全都译出,但由于有了“大意”赋予的分数,学生能够懂得大意,也是可以得到相应的分数的。

【参考译文】

刘沆,字冲之。祖父刘景洪。最初,杨行密占据江西,属将彭玕占据州城自称太守,把军队托付给景洪,打算胁迫军队归附湖南,景洪假装答应。接着便把州城交给了杨行密,后来他退职家居不再任职。等到徐温建立吴国,用厚礼请他任职,没有任职。父亲刘素,不愿做官,凭借财富称雄乡里,喜好结交宾客。景洪曾经告诉别人说:“我没有追随彭玕,差不多拯救了万人,后代一定会有发达的人。”于是命名所居住的北山为后隆山。山上有牛僧孺的读书堂,就借着原来的台基修筑台子称作聪明台。刘沆的母亲梦见一个穿戴齐整的男子说是牛相公,后来便怀孕,生下刘沆。等到年岁稍长,洒脱而意气用事。考进士没有考中,自称为“退士”,不事科举,他的父亲极力劝勉他。天圣八年,终于考中进士第二名,任大理评事、舒州的通判。州里有一件几年都没有裁决的案件,刘沆几天就裁决了。章献太后建造资圣浮图时,内侍张怀信倚仗诏令,监工非常严厉,州将甚至都称病不敢任职。刘沆上奏请求罢免了张怀信。连续升迁任太常丞、直集贤院,出京任衡州知州。州里有一个尹氏大姓欺负邻居年老子弱,打算暗中窃取他们的田产,于是伪造田地买卖的契约,等到邻家的老人去世,就夺取、占有了田地。邻家的儿子向州县申诉,二十年都没有伸冤。刘沆到任,又向他申诉。尹氏拿着多年的税赋作为凭据,刘沆说:“你有千顷田产,每年的贡赋难道仅仅这一点?当初你制作契券时,曾经问过邻居吗?他们家本来多数人还在,可以问吧。”尹氏于是认罪。当初,刘沆在任副相时,有一个叫张彦方的人,客居在越国夫人曹氏家里,接受富人的钱财,制作了假的朝廷授官的凭证。事情败露之后囚禁在狱中,刘沆判处张彦方死罪,但讼辞中却没有涉及曹氏。曹氏,是张贵妃的母亲。刘沆被重用后,谏官、御史都认为刘沆在张彦方一案上没有办理彻底,怀疑他借此升官晋爵,争辩起来,但皇帝没有听从,贵妃死后,册封为皇后,刘沆任监护使。几个月后,升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改任园陵使。御史中丞孙抃、御史范师道、毋湜说,宰相不应为追封的皇后主持葬礼,没有得到答复。葬礼之后,赏赐他皇后阁中的许多金器,刘沆极力拒绝,而请求让他的儿子刘谨应试学士院,于是获得了兼职。刘沆擅长政事,性格豪放率直,很少讲究仪法规矩。然而用权谋使心计,喜好刺探皇帝近臣的过失,暗中用这些事情的轻重来行事,当时议论的人因此而轻视他。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大意对即可)

8.(5分)【答案】“云边”二句具体写“散”。在这里,作者使用了两个比喻,说明他们此别之后,如云边的孤雁,深以失侣为苦;又如水上浮萍,到处漂泊不定。这两句情景交融,景中见情,情中生景,哀婉动人。

【评分标准】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云边”二句具体写“散”。(1分)在这里,作者使用了两个比喻,说明他们此别之后,如云边的孤雁,深以失侣为苦;又如水上浮萍,到处漂泊不定。(2分)这两句词情景交融,景中见情,情中生景,哀婉动人。(2分)

9.(6分)【答案】上片写离别之苦:前三句写聚,写饯别时对旧日交游的回忆;后三句写“散”,写饯行时惜别心情;下片写别后之思:开头三句用设问直抒胸臆,说明离别使人“伤情”,如何“伤情”。后三句写在离别之后,想象中追随友人旅程远去的情形。这样层层深入,深化了主题,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评分标准】本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分析作品表达技巧的能力。上片写离别之苦:前三句写聚,写饯别时对旧日交游的回忆;后三句写“散”,写饯行时惜别心情;(3分)下片写别后之思:开头三句用设问直抒胸臆,说明离别使人“伤情”,如何“伤情”。后三句写在离别之后,想象中追随友人旅程远去的情形。(3分)这样层层深入,深化了主题,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对诗词的鉴赏,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因此考生的答案不必与参考答案完全一样,只要能言之成理,就可酌情给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答案】(1)一箪食 一豆羹(2)廊腰缦回 钩心斗角(3)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评分标准】本题考查考生默写古代诗文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本题分别出自《孟子?鱼我所欲也》、杜牧《阿房宫》和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其中杜牧《阿房宫》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建议的诵读篇目;《孟子?鱼我所欲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背诵篇目。本题每答对一空给1分,多字少字,有错字或者别字,该空不给分。

选考题

第三大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阿索林(又译阿左林、阿佐林;生卒年份有多种说法,似应为1875—1966),生于小镇,当过皇家学院院士,“九八年一代”的主要成员之一。阿索林是该国随笔体小说的创始者,也是一位评论家。不过,虽然西班牙至今仍有以他命名的文学奖,但在世界文学史上,他并不是第一流的;虽然他三十年代被介绍到我国后,曾一度受到喜爱,但影响终究不算深远,不算是广受推崇的名家。阿索林对文字追求简洁,但对内容则务求正确和详细。汪曾琪说:“阿索林是我终生膜拜的作家。阿索林是古怪的。”

11.(主观表述,大意对即可)

(1)(5分)【答案】E、A

【评分标准】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B给1分,答C、D不给分。超出两项则不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能力。能力层级为C。B项,原文中的“也许”也有推测的意思,用肯定的语气来说不准确。C项,从字面上看,这样说有些道理,但从原文“只对于很少的事物有知识”后面的一段文字来看,“劳动者”对农业生产及其所接触的大自然有丰富的知识,并非只是贫乏。作者在这里对“劳动者”有寓褒于贬的意思。D项,“既有作者对主人公的理解,也有怒其不争的批评”分析错误,这些语言中有同情的意思,但更多的是对主人公无法摆脱自己的命运的同情和叹息,至于“怒其不争的批评”则不是这篇小说的主题所要表现的。A项对小说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全面,所以给2分。

(2)【答案】(6分)①生活简单贫苦;②有丰富的生产、生活方面的知识;③政治观念模糊,道德观念淳朴。

【评分标准】本题考查分析、概括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每点2分。

(3)【答案】(6分)①在有限的语句中包含了大量的生活事件,增大了叙述的容量;②以相同的结构组合在一起,使句子前后贯通、浑然一体,让人读起来有一气直下的感觉;③这些短句与其他形式的句子结合,长短错落,使小说的语言有一种错落变化的美感。

【评分标准】本题考查对小说的结构、表现手法的分析。能力层级为D。每答出一点给2分。有其他合理解释可酌情给分。

(4)【答案】(8分)观点一:以“可怜人”为题不合适。①这个“可怜人”具有普通劳动者的一般特征,以“劳动者”为题使人物更具有典型意义,而以“可怜人”为题则不能明确表现人物的身份性格,且冲淡了这一意义;②主人公有劳动者面对挫折时的安命心理和乐天态度,以“可怜人”为题会忽略主人公的这可爱的一面;③“劳动者”处于社会的底层,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养活着上层人,但他们的生活状态是可怜的,小说以“劳动者”为题传达着作者对社会的批判意义。

观点二:以“可怜人”为题合适。①小说中作者称主人公为“可怜的人”,以这个称呼为题更能够吸引读者,而“劳动者”则是一个极为普通的词语,吸引力不强;②“可怜人”中的“可怜”更能突出主人公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状态,因为他们从各方面看都非常可怜;③作者写主人公精神上无所追求,“不抱任何希望地、毫无欲望地活着”,用“可怜人”为题,更能突出作者对社会中这一类人的同情。

【评分标准】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探究能力。能力层级为F。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6分,每点2分。

第四大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钱玄同:钱玄同(1887-1939),原名钱夏,字德潜,号疑古,汉族,浙江吴兴(现浙江湖州市)人。常效古法将号缀于名字之前,称为疑古玄同。五四运动以前改名玄同。语文改革活动家、文字音韵学家、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

一、著名思想家。曾主张废除汉字。1939年1月17日因右脑部溢血在北京病逝。

12.(主观表述,大意对即可)

(1)【答案】C、B

【评分标准】答C得3分,答B得2分,答D得1分。答A和E不得分。超出两项则不给分。

【解析】本题为多项选择题,考查筛选文中相关信息和分析综合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A项,使钱玄同成为“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揭幕人之一”的是“他向陈独秀主办的《新青年》杂志投稿,倡导文学革命”,而“提出改革大纲十三事”只是传主的主要活动之一;D项不准确,两件事相隔时间之近,虽然也可以体现出感情之深,但作者主要是为了说明传主得病之突然;E项,理解错误,钱玄同“古文造诣很深”与“主张废除方块汉字”并不矛盾,正是因为他对汉字研究的深入,才有“难认、难记、难写,不利于普及教育、发展国语文学和传播科学技术知识”的认识,才主张废除方块汉字。

(2)【答案】①在音韵学研究方面,他所著的《文字学音篇》是我国高等学校最早的音韵学教科书,影响颇大;②在经学研究方面,他有明确的思想方法,创建甚多;③在古史研究方面,独见很多,影响很大,一些观点得到了郭沫若的赞赏。

【评分标准】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每点2分。

(3)【答案】①他起草了《第一批简字表》,为汉字简化做出了贡献;②他提倡用“国语”作文,把文字音韵学精深的学术研究应用到国语统一上来,为推广普通话做出了贡献;③他提倡小学课本注注音字母,采用国际音标制定汉语拼音字母,为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做出了贡献。

【评分标准】本题考查考生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和归纳整理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每点2分。

(4)【答案】观点一:钱玄同是“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国家民族的一位完人”这一说法有道理。①他倡导文学革命,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揭幕人之一,成为鼓吹新文化,攻击封建主义,提倡民主、科学的勇士;②他在教学和学术研究方面有显著的贡献,在国语运动、文字改革方面也有突出的贡献;③他身处沦陷区,不做敌伪的顺民,保持名节。

观点二:钱玄同是“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国家民族的一位完人”这一说法不准确。①钱玄同在倡导文学革命、教学和学术研究、保持名节等方面确实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国家民族,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②但他也有认识问题偏激的一面,例如他主张废除方块汉字,说中国根本改革之路在“欧化”等,这些说法虽然受时代的局限,但在认识上也有不全面之处。③乐颜的说法具有很强的个人情感色彩,而在国家民族危难之际保全名节似乎更是对得起自己。

【评分标准】本题考查探究能力。能力层级为F级。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6分,每点2分。

第Ⅱ卷 表达题

第五大题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第五大题集中测试考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由3道选择题和2道表达题组成。3道选择题每题3分,共9分,包括成语使用、辨析语病和衔接连贯;2道表达题中,语用题5分,修辞方法题6分。

13.(3分)【答案】D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和使用成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D项,丝丝入扣,比喻做得十分细腻准确(多指文章、艺术表演等)。此处应为“环环相扣”。其他三项的成语运用是正确的。

14.(3分)【答案】C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判断病句(结构性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A项,成分残缺,“以”缺少呼应,应在“快乐”后添加“为代价”。B项,句式杂糅,去掉“令人惊喜”,或将“令人惊喜的”放置“和谐”之前。D项,语序不当,“伤及品牌”应在“过快”之后。

15.(3分)【答案】C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衔接连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注意语句前后的逻辑顺序和句式的对应关系即可得出正确选项。

16.(5分)【答案】2014年我省高考加分政策开始执行新标准。或2014年我省高考加分政策大调整。

【评分标准】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筛选信息、概括归纳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2014年”“我省”“高考加分政策”“大调整”(或“执行新标准”)每点各1分,句子通顺1分;每超过2个字扣1分,超出5个字则给0分。

17.(6分)【答案】略

【评分标准】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和仿写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是D。三句话每句话2分,比喻恰当1分,与示例句一致1分。

命题材料出自刘大白《旧梦》诗之三六。修辞方法的学习,不仅要学会辨识,也要学会应用;不仅会用一种修辞方法表达,也要会用多种修辞方法表达,以增加表达的感染力和文采。

第六大题 写作(60分)

18.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参考立意】

解读材料的关键是思考“城堡”的象征义,可指“理想”“成就”等自己心中的美好;“家”的象征义,可指“现实”“精神世界”“心灵家园”。鉴于此,符合题意的立意有:

1.人生的意义、价值在于追逐梦想的过程;

2.在追逐美好的过程中,遭遇现实的障碍,选择放弃不失为一种明智的做法;(理想与现实)(物质与精神)

3自己的“城堡”是最好的,但要懂得和他人分享;

4.很多时候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中我们已经收获了快乐和美好;

5.美好的理想和梦境往往毁坏在自己的手中;

6.喧嚣过后的平凡才是生命的常态。

【评分标准】

1.能围绕以上任何一种立意来写,48分以上;

2.围绕材料的任意一段来立意,符合题意,42—48分;

3.用了材料中的关键词,但全篇不涉及材料的,不超过40分;

4.完全脱离材料,另起炉灶的,36分以下。

作文评分等级标准

一等

(20~16分)

二等

(15~11分)

三等

(10~6分)

四等

(5~0分)

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选择中心角度和重要角度的属于“符合题意”,与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 ③观点具有启发作用2.丰富:④材料丰富 ⑤论据充足 ⑥形象丰满 ⑦意境深远 3.有文采:⑧用词贴切 ⑨句式灵活 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11)文句有表现力4.有创意:(12)见解新颖(13)材料新鲜(14)构思新巧(15)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16)有个性特征

三、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四、套作、文体不明确的适当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解析】命题材料选自林清玄的《黄昏的沙堡》原文较长,为了命题的需要,去掉了对话部分,做了相关删减,意在增加立意的的角度,扩大材料的包容性。考虑到前两次的作文命题在审题上较易,本次增加了审题难度,意在提醒师生,在最后的冲刺阶段,面对60分的作文,不能想当然,不能一叶障目,应重视、审视作文材料中的每一个符号,并选好自己的写作角度。

附:黄昏的沙堡

有一群孩子在海边玩耍,他们用海边的沙堆成沙堡。

每一个孩子各自建造自己的城堡,有的盖得很大,有的很小;有的盖得很华美,有的很简单。不管是大是小是美是丑,孩子都很爱自己的城堡。

沙堡盖成的时候,孩子就向其他人宣布:“这是我的城堡。”

有一个孩子破坏了另一个孩子的城堡,拥有城堡的孩子非常生气,立刻冲向前去打那破坏城堡的孩子,并且叫唤其他的孩子一起参加打架,直到把另一个孩子打倒在地。

由于人人都不准别人靠近自己的城堡,沙滩上不时传来这样的声音:“这是我的城堡,我要永远拥有它。”

“世界上我的城堡最美,谁也比不上。”

“走开,别碰我的城堡!”

“你再走近一步,我就掐死你。”

偶尔也会传来叫骂和打架的声音。

那些孩子因为觉得自己的城堡最美,总是不能欣赏别人的城堡。

他们非常爱城堡,就以为那是真实的、永恒的城,忘记了那只是海边的沙子。

风雨吹坏了城堡,他们就怀恨风雨!

海浪冲倒了城堡,他们就咒骂海浪!

本来欢欢喜喜一起到海边盖城堡的孩子,为了保护和维持城堡,都变得紧张、愤恨、疲倦了,不再交谈、欢笑、拥抱了。

很快的,黄昏就来临了,太阳逐渐落向海面,天马上就要黑了。

孩子们都不自禁的想起自己的家,母亲煮的热腾腾的饭菜,不管多么喜欢城堡的孩子,也不得不要回家了。

一个孩子首先踢倒自己的城堡,别的孩子也跟着踢坏自己的城堡,这时候,没有人在乎到底是自己或别人的城堡了。因为,没有人可以把城堡带回家。

最后,他们又开始交谈和欢笑了,互相牵着手,头也不回的跑回家。

黄昏的海边,只剩下空荡寂寞的沙滩,还有倾颓破败的城堡。

夜里潮水涨了,海浪把所有的城堡推平,又变成沙滩。

第二天天亮的时候,没有人看得出昨天这里曾有许许多多城堡,也没有人记得有许多孩子为了这些城堡曾有过多么激烈的争吵。

在生命的界线中创建的许多城堡,看来真实,却是虚幻,只有平静的海滩才

是开阔而永恒的存在。

四、学生答题情况分析及备考指导

本次阅卷中全市考生选考题没有规范答题的仅有24人,希望各位教师在最后的备考中不放松考生规范作答的监督力度,以免丢失不该丢失的分数。本次参加考生23000余人,选考题,第11题1700余人选作,第12题21000余人选作。

客观题

客观题平均分统计

......从客观题的平均得分可以看出,现代文阅读得分情况较好,文言实词、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的成语和病句仍是学生的软肋,在下阶段的备考中,教师要加强这些小知识点的长期指导力度,利用课前的零碎时间加强成语和病句的训练。特别是文言实词的语境义,常见成语的细微辨析,病句常考类型的典例把握等。

客观题正答率(文科)统计

.......客观题正答率(理科科)统计

........主观题

第7题(由评卷组长、市十一中xx老师提供)

【补充评分细则】

第(1)小题,“从”“几”“隆”三处翻译正确各得1分,译出句子大意得2分。其中,“从”可译为“跟从”“追随”“听从指挥”“服从”“依从”“顺从”;“几”可译为“差不多”“几乎”“大概”;“隆”可译为“发达”“显贵”“兴隆”“尊贵”。

第(2)小题,“挟”“严峻”“移疾”三处翻译正确各得1分,译出句子大意得2分。其中,“挟”可译为“倚仗”“凭借”“拿着”;“严峻”可译为“严厉”“严格”“严苛”“严酷”;“移疾”可译为“称病”。

【考生答题情况】

第(1)小题得分率较高,“从”,大多数考生能够准确译出;“几”,不少考生漏掉不译,或者把“几”和“万”错误地联系在一起,译为“几万人”;“隆”,有一小部分考生错译,“后世当有隆者”,考生错译为“后世有理解我的人”“后世有敬佩我的人”“后世有赞美我的人”“后世有感激我的人”,更有考生谬以千里,把这个句子错译为“后世又叫隆山的”“后世有住在隆山的”“后世有叫乾隆的”“后世有像诸葛亮那样隐居的”。

第(2)小题得分率较低,“挟”,能准确译出的考生大约占到一半,有考生错译为“挟持”或“挟持……发布诏令”;“严峻”,有不少考生直接平移下来,不做翻译;“移病”只有少数考生能准确译出,绝大多数考生把“州将至移疾不敢出”错译为“想要离开却害怕得不敢出来”“从州中的将军至残疾的人都不敢出去”“以至于州中将领得了大病也不敢离开”“使得舒州出现了传染病,人们不敢出门”“甚至连州都要因此迁移,没有人敢出面阻止”等。可见,一旦遇到有难度的句子,学生便手足无措,胡编乱译了。

另外,在翻译句子时,错别字现象比较严重。比如:把“彭玕”错写成“彭轩”“彭环”;把“张怀信”错译成“张怀在信中”;“内侍”错写成“内待”;“朝廷”错写成“朝庭”;“严厉”错写成“严历”“严励”。评卷时,只要在译句中发现错别字,就扣掉1分。

【温馨提示】

①文言翻译考查文言实词居多,而大多数文言实词在课本上出现过。最后阶段的文言文复习,不妨回归课本,课本上学过的文言实词必须落实到位。

②用好高考真题,可以有效利用早读、课前读时间,让学生口头翻译近五年高考真题中的文言选段,还要读题读答案,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史传类文言文的能力。

③强化句子翻译,克服眼高手低的毛病,一定要求学生动手写,避免译文中出现错别字和病句。

第8-9题(由评卷组长、xx一中xx老师提供)

【考生答题情况】

《柳梢青送卢梅坡》是一首送别词。本词内容、情感容易把握。

第8题:考查的是对句子含义及作用的理解。分值为5分。本题分析角度应从内容、情感、表达技巧入手。大多数学生得3分。大多数学生不能概括出句子的含义是“散”。将近一半的学生不知道从修辞的角度去赏析。大多数学生只知道“孤雁”的含义,不知道“浮萍”的含义。

第9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本词作者情感的把握。分值为6分。本题得分点在“怎样层层深入”六个字上。大多数学生得3—4分。学生只是把词的内容翻译了一遍,没有按层次去分析,体现不出“层层深入”的特点,忽视表达技巧,答不出“设问直抒胸臆、想象”,能答出“直抒胸臆”“想象”这两点的都能得5—6分。

【温馨提示】

建议教师在讲解诗歌鉴赏题时,首先要教学生审清题,其次让学生清楚答题的角度,按步骤规范答题。避免出现理解诗歌但依然大量失分的情况。

第10题(由评卷组长、xx一中分校xx老师提供)

【考生答题情况】

本题满分6分,第1小题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第2小题选自《阿房宫赋》,第3小题选自《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从答题情况来看,全市平均分为3.86分,多数考生得4~5分,满分占22.2%。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错别字现象严重。几乎每个字都有写错的,尤其是“箪”“羹”“廊”“缦”“钩”“麾”“炙”等。

不规范问题突出:书写潦草,字体太大或太小,随意涂改,答案不填在规定位置等。

记忆不准确,语序颠倒:如“廊腰缦回”和“钩心斗角”写错位置。

【温馨提示】

1.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努力避免错别字现象。如“一豆羹”的“豆”是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既然“羹”是食品,那么这里的量词就不能用“斗”。再如“八百里分麾下炙”的“炙”是会意字,从肉从火,本义为肉在火上烤,而 “灸”是形声字,本义是用艾火烧灼,是中医的一种疗法,了解了这两个字的含义,就不会把“炙”写成“灸”了。

2.对容易出错的字词,反复强化,特别记忆。

第11题(由评卷组长、xx一中xx老师提供)

【补充评分细则】

不分点答题,思路不清的原则上不超过三分。

第(3)题短句的作用能从内容和形式两点作答的可以考虑给满分。

第(4)题开头没有亮明观点的,原则上不超过4分。

【考生答题情况】

第(2)题,一部分考生没有联系第三段的全段进行归纳概括,遗漏第二、三点,或把第二点概括成“有一点可怜的知识”。

第(3)题多数学生只考虑短句在内容上的作用,没有答出短句本身的作用,或胡乱答题,思路不清。

第(4)题,①不少考生泛泛而谈,空洞无物。没有联系小说的主旨和内容来分析。②分析问题层次不清,胡乱答题。

【温馨提示】

文学类文本阅读一定要在整体把握的前提下再慎重答题;一定要在掌握小说四级概念整合法,即情节、环境、人物、主旨;答题时先答出要考的概念本身的作用,然后再答其余三个方面。即答题时思路要清晰,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答题时按分值分点答题,最好列出(1)(2)(3)来。

第12题(由评卷组长、xx一中xx老师提供)

【补充评分细则】

①答案多选不得分。

②答案也可以分为以下两点:

教学方面的贡献:①编著《文字学音篇》影响颇大,是我国高等学校最早的音韵学教科书;②培养了许多音韵学方面的专家。学术研究方面的贡献:①对经学研究,求真致用,创建甚多;②对古史研究独见很多,影响很大,受到大家称赞。

答案两点,每点3分,每个要点中两个部分,每个1.5分,答一个给1分。

③答案三个要点,每个2分。只有要点没有分析,每点1分,总分不超过3分。

④答案中观点明确2分,明确观点后要有具体分析,理由每一点2分,理由阐释可以和答案不同,但只要言之成理亦可。

【考生答题情况】

①前后观点不一致,导致前面叙述和后文矛盾。有一些同学前面反对题干中观点,最后却又改为赞成题干中观点。

②不能明确答题区域,错区找答案。比如一些同学在写第二题时,却去文章的第四段找答案,根本没有看清题干要求和第三段中心句。

③对答案概括没有提炼要点,只是原文照抄句子,比如第二题答案中的学术研究方面的成就,不少同学没有把经学和古史研究分开表述,以至丢分。

④只有观点,没有分析。比如第四题,一些学生只写“不赞成,因为人无完人”,这样写是不能得到好的分数的。

⑤答题没有序号化,看起来一大堆,但是不分眉眼,一方面说明答题者思维不清,另一方面不能让阅卷教师很快找到答案。

⑥书写不规范,字体潦草,卷面混乱,不能让人看清书写内容。

【温馨提示】

①加强阅读类试题审题指导,明确答案区域,在区域中寻找概括答案要点。

②做题之后一定要审视自己的答案,明确自己观点,围绕观点解析原因,不能中途易辙。

③提高答题技巧,观点明确之后一定要有具体的分析,决不能只把观点放到那里就算结束。

④答题序号化,整理自己的思维,明确答案要点。字体一定要工整清晰,让阅卷教师能轻松改卷。

第16-17题(由评卷组长、xx一中xx老师提供)

【补充答案示例】

我省新的高考加分政策将于2014年执行。或2014年起我省将执行高考加分新政策。

【考生答题情况】

第16题为新闻类语段压缩题。主要问题有:①没能细心审题,很多考生组织的答案明显不是一句话,要么是两个句子,要么是个短语;②没能认真筛选,导致答案得分点不全,比如不少考生都遗漏了“2014年”这个关键时间点;③没能联系第二段第一句话,找出“我省高考加分政策”这个准确陈述字眼;④没能精心组织句子,导致句子颠三倒四不通顺,甚至出现病句。

第17题属于仿写题。主要问题有:①没能对照例句积极思考,思维不够活跃,找不到合适的新鲜话题,比如个别考生只是仓促的选择“小雨、中雨、大雨”“语文、数学、英语”等话题②审题意识不强,题干上要求使用比喻修辞,但不少考生面对新鲜话题找不到合适的喻体,或者根本就不是比喻,比如个别考生答 “今天是现实的”还有不少考生简单照搬原句,不能体现仿写的特色。③很多考生写成的三句话,每句话里的喻体和后面的动词很不搭,显得极其生硬、牵强,甚至闹出笑话。

【温馨提示】

新闻类语段压缩一定要注意几点:①句子一般采用主谓句。②陈述对象必须存在且要准确。③一定要概括出最主要的信息(指事件、行为)。④在字数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多负载信息。⑤连同标点在内,千万不可超字数。

重视审题,把题干要求分项列举,对照要求一一作答;加强学生对仿写题动手训练,认真总结答题规律和方法;注重修辞训练,加强词汇积累,注重细节推敲,提高做题技巧,争取在此类题型中少失分、得高分;最后40天让学生多背诵一些例句,培养语感,开阔思维。

【17题优秀答案示例】

过去是风景的,一处一处地游览;现在是宝藏的,一寸一寸地挖掘;未来是高峰的,一步一步地攀登。

过去是文物的,一件一件地展览;现在是知识的,一点一点地积累;未来是蓝图的,一页一页地描绘。

少年是童话的,一篇一篇地阅读;壮年是小说的,一部一部地讲述;老年是传记的,一章一章地回味。

青春是文学的,一页一页地书写;中年是工程的,一座一座地建造;老年是音乐的,一首一首地聆听。

第18题(由评卷组长、xx一中xx老师提供)

【补充评分细则】

1.书写工整,结构清晰,语言优美,作为作文评分的重要依据,结合立意判分。

2.没有标题的,扣2分。

3.字数不足800字的,每少50字扣1分,不完篇的作文打分不超过40分。不足400字的作文打分不超过30分。

4.敢于打高分,慎打40分以下,给分合理,扣分有据。

【考生答题情况】

①选取立意的角度不佳。考生要把整体把握材料,仔细辨别材料的意图,选取最佳立意。多数考生围绕“家是港湾”“坚守”“坚持”“放弃”“取舍”等,而没有选取最佳立意。

②立意体现的思想消极。如写“人性都是自私的”,“利人不如利己”……

③不引用材料。材料作文必须引用原材料,否则文章所提炼的观点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有将近三分之一的考生本次作文中不引原材料,使得观点没了依据。

④所给材料作为论据使用。材料作文中所提供的材料仅是作为提取观点的依据,不能用在正文部分作为文章的论据。因此,所给材料最好放在开头用作观点的依据,或是放在结尾,和开头相照应,首尾圆合。

⑤泛泛而谈,空洞无物。只是空洞地谈论自己的观点,几个关键词反复提,却没有实质的材料作支撑。

⑥引用的论据不准确。如“孟佩杰”写为“郭佩杰”,“朱镕基”写为“朱戌基”……

⑦篇幅不足。字数不足800字,这在高考中是硬伤,不可忽视。考场上考生一定要合理安排作文时间,最少留45分钟时间完成写作部分内容。

⑧题目中出现错别字或不写题目。如“梦想的昭唤”“心灵的港弯”。

【温馨提示】

教师要明确地要求学生:①材料作文最好要引材料,而且要把材料放在开头,三言两语概括,之后得出自己的观点。②所给材料不能用作论据。

加强各类作文材料的审题训练,立意角度要准确,把握材料中心立意。

加强作文论证说理方法的训练。

加强作文结构指导,文体规范,结构清晰。

加强作文书写训练,规范书写、工整书写、美观书写。

第三篇:高三语文试卷分析

2011年甘肃省职教高考文化综合素质(语文)试卷分析

民勤职专富刚年

2011年职教高考的帷幕刚落下,2012届职教高考却已迈开万里长征第一步。在高三备考这长征途中,怎样才能走得稳健?怎样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下面就文化综合素质(语文)试卷分析谈谈我对今后的语文课复习备考中应注意的几点粗浅看法,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不妥之处请老师们批评指正。

一、试卷结构及题型设计

2011年职教高考语文试卷有四部分构成: 填空2个(共10分),选择题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文学作品阅读(2小题), 综合写作训练(2小题共10分),合计26个题共50分。具体分析:

(一)填空题第1小题考查正确使用虚词,要求根据语境填写关联词语使整个段落语义连贯,层次分明,逻辑严密,每空一分。“要……就”(),“只有……才”,“而”等关联词语的使用,考纲要求正确的使用词语。第2小题考查诗文原句填空这道题涉及到课文《劝学》《荷塘月色》《沁园春 长沙》《登高》杜甫,《师说》,《论语 卫灵公》等,考题要求选做3道每题2分。

(二)选择题共10道,考点涉及字音,笔画,数量词搭配,语文常识识记(花甲,古稀,三七,《史记》的作者以及文体知识),应用文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诗歌的朗读停顿和内容的理解,修辞手法的辨识和运用。

(三)阅读题共2道,文本选自毕淑敏的《孝心无价》(有删改),第1题考查归纳文章内容要点,辨别筛选文中重要的信息,分析概况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第2题考查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设计了一道仿写练习,其中涉及到修辞手法比喻和排比的正确使用。

(四)综合写作训练,这道题考查正确运用应用文的知识写作。要求先指出4处错误并标记,然后在书写一张符合要求的。其中涉及到借条的格式和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试题特点分析

1.考题设计和考纲完全吻合,涉及面广零碎,主要涉及了字音,笔画,修辞手法,名句默写填空,虚词(关联词语)的使用,应用文知识,文学文化常识,文学作品阅读。

2.试题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如字音考查了多音字(颤抖),形近字误读(眺望),字形笔画,普通话用语规范(数量词的搭配:一只猪,一头马,一个笔),名句默写注重基本篇目的名句(《劝学》“故不积跬步——”、《荷塘月色》“田田的叶子”“亭亭的舞女的裙”《沁园春 长沙》“恰同学少年——” 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师说》“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论语 卫灵公》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考查一句或个别词语的识记和书写,试题难度不大学生容易得分。

3.这套试卷侧重对语文这门学科的工具性和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如应用文的考查涉及到感谢信(2分),请假条(2分),借条(10分)合计16分。语言运用考查在仿写和正确写作借条。

四、复习策略及改进措施

1.研读《考纲》 以纲为纲

《考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大家复习备考的依据。不仅我们要研读《考纲》还让学生学习《考纲》。解读《考试大纲》时,除要关注考试范围,更应该结合11年职教高考试题关注题型设计。它们不但能让同学们对高考试卷的长度、题型的大致比例有所了解,更能告诉大家本高考的命题走向。

2.回归课本 夯实基础

高考语文复习应当遵循“脚踏实地、举一反

三、温故知新”的思路,抓基础,抓方法,重积累,重能力,完成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所以在复习仍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积累,并在此基础上加大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如:字音和字形。字音中,注重复习多音字;字形中,侧重形似字、同音字的复习。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在进行文学常识复习的时候,须注意:连线复习,分块掌握;理清文学

史(包括文学流派、文学体裁)。名句名篇的复习主要在于平常的记忆积累,这种类型的知识没有任何速成的技巧。不要撒网式地盲目背诵,而要选择常见的、重要的古诗文。还要特别注意应该动手把平时的易错字写一写。

3.两线共进 有主有次。

即课本复习和知识点专题复习相结合,以知识点专题复习为主线,以课本复习为辅线。课本复习主要利用上午上课前的自由时间,重点强化朗读背诵。给学生制订具体可行的复习计划,由学生自主完成。我们要求课前教师必须听到朗朗读书声。知识点专题复习主要由老师带领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这样两线并进,有主有次,可以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复习效率。

4.注意处理好“课本”与“课外” 关系

即教授知识不能拘泥于课本,还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语文,有意识地让学生多积累一些课外的知识把课本中学到的知识、技能灵活迁移出来,避免高考备考不注重课文、不注重积累的弊端。注意平时真正以“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作为指导思想进行语文复习,“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5.精选试题 针对性的练习

语文知识的专题复习和模拟考试相结合。语文应试素质和能力是高中学生必须具备的,对面临高考的高三学生而言,这两点更加重要。按照学校的安排,进行强化训练,专题测试与综合检测结合,多层次、全方位厉兵秣马,力争覆盖各考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消除对语文复习的误解,不再抱着学不学语文,考试一个样的侥幸心理。根据语文的学科特点和去年高考语文试题特点,对初入高三的学生便开始周期性的高考模拟训练,实践证明是可行的而且有益的。

总之,虽然2011年高考已尘埃落定,2012年的高考备战只要在复习冲刺阶段进行有条不紊的复习,就能使所带学生的高考语文取得较好的成绩。

查漏补缺,明确目标

一轮复习侧重在梳理和建构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所以,它突出了一个“全”字,各考点全面铺开,无一遗漏。而二轮复习则要突出一个“专”字,不宜面面俱到,要根据自己的薄弱环节集中攻克。譬如,整理、翻看一轮复习时做过的卷子,对各个知识点进行认真细致的全面检查,做到真正了解自己学生的薄弱项。根据木桶短板理论可知,这些薄弱环节也许就是影响下一步提升语文成绩最关键所在,所以,要对症下药,花大力气把它补起来。具体方法是:回忆所讲,回想所做,明白要求,清楚要诀,集中精力,及时归纳,找出良策,章法不乱地进行大量的实际训练,以期二次巩固提高。

提纲挈领,深入钻研

二轮要多做提纲挈领式的复习,善于瞻前顾后,完善知识系统,增强“一个题就是一个类型”的意识,做好知识的查漏补缺,切实弄清问题出在哪里,为何出错,是知识的漏洞,还是能力的欠缺。对于二轮复习,最忌讳的就是要求不严,对许多问题还停留在一知半解上,而不能做到准确深入细致的探究,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花费了大量时间而收效甚微,甚至是毫无收效,因此,必须要精做训练,形成快捷、准确的解题思路和技巧,防止以看代写,以想代写,要把“会做”、“做透”作为二轮复习的原则,力求在难度低的试题中少失分,在难度高的试题中多得分,以期全面提高得分率。

精心选题,质量求上

二轮复习阶段是接收全国各地各类复习资料的高峰期,要有选择地利用其中有典型意义的题,不做简单费时的机械重复,因为,题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备考的质量,题不在多而在精。所以,要充分利用好历年的高考试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的作用。用高考真题,可以体验高考、解读高考和熟悉高考,实现与高考零距离接触,可以研读命题角度,从而把握过去考过什么以及未来考试的思路。也可借鉴各地市模拟题中的新题,譬如语言运用这块试验田里的新题型,多见些新面孔。当然,也可利用已练过的旧题中的典型试题,可以收到温故知新的特殊效果。

“短板”学生,强化训练

有不少学生数理化、英语等科成绩都不错,而语文却是“短板”科目,临近高考,学科“补短”刻不容缓。针对这部分学生,一卷得分的高低至关重要。调查表明,有相当多语文能力并不很强的学生,在高考语文选择题部分往往取得高分,这表明,同二卷部分的语言表述题、作文题相比,“短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一定量的强化训练拿一卷基础知识的分数相对容易些,这部分学生与其把更宝贵的时间花在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上,不如把力量放到语言基础知识的复习上来的明智,收益会来得更大。正所谓“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要注意两忌:

一忌多而不精,顾此失彼。许多学生为了在高考中领先于其他人,总是绞尽脑汁想方设法要比别人学得多。这种想法是正确的,但是他们往往采用多做题的方法,花去比别人多得多的时间,却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二忌学而不思,囫囵吞枣。题目是知识的载体,有的学生做了很多题目,却仍然不能举一反三,甚至举三不能反一,其真正的原因是他们没有养成思考、总结的习惯。

策略三:分门别类探究规律善于整合(一)去粗取精,分门别类,强化记忆

——字音、字形、实词、成语、语病的复习策略

第一轮复习练习的量一般都很大,也很杂,没有形成系统和序列,所以在第二轮复习中,一定要强化学生的字词识记落实和归纳整合。

做法一般是归纳成册,研究高考试题就会形成有效的训练手段,主要是考多音字、词;成语中难读的字,容易写错的字;形声字中易写错、读错的字等。形声字在汉字中占比较大的比例,且最容易因声旁的变迁造成误读误写,因而往往是考查的重点。汉字的误读相当普

遍。因为几万个汉字却只有400余个音节,不到 2000个不同的读音。复习时要有意识联系声旁相同的形近字,比如复习到“谐”字,就联想到“偕”、“楷”、“揩”等字,既区别读音又辨析字形。常见的多音字有三四百个,它们是语基难点之一,掌握它主要得遵循“音随义转”的规律,结合词语,用作为语素的汉字的意义来推断其读音。比如“模”字,有两个读音,mú和má,读mú是模子的意思,“模板”、“模样”、“模具”;读má是规范、标准或根据规范、标准进行仿效的意思,“模本”、“模仿”、“模范”、“模式”,遇到其中的一个词就联系其他词语,进行意义的区分,以已知推断未知,以确定推断不确定。在第二轮复习中,要善于培养学生将音形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识记。

(二)增强语感,把握语境,辨析细微

——正确使用实词、虚词、成语的复习策略

语感在这一考点上是最重要的,所以掌握一些易混用的实、虚词用法外,更要是结合语境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词语,凭语感进行判断,切忌孤立地对词语作理性解释。近义词的辨析,可以忽略相同语素,区别不同语素,选择适合特定语境的词语,而对于虽不相近,但容易使用混淆的词语则尤其需要根据上下文来推断,推断时特别注意不同语素的区别。例如“遏制”与“遏止”的区别,在“我们可以自豪的说,多年来企图孤立、()中国的阴谋已经破产了”这一句中,应该用“遏制”,只要比较一下两者的差别就可以了,遏制:制止、控制;遏止、用力阻止。前者比后者词义重,这里应用 “遏制”。

(三)讲究规律,熟记类型,运用方法

——正确辨析并修改病句的复习策略

语病的试题一般更有相应的规则,只要熟记病句类型,运用老师教给的检查病句的方法,就能解决问题。一般第一轮的复习考生都能够掌握,我们通常把“语法判断”法作为做病句题时的最主要的解题方法。实践证明,这是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应试策略。在第二轮复习中,就更要熟悉这种解题的套路,要有“梳理病句类型——突出重点病句——挖掘重点病句常见错误”的思路,例如,在搭配不当的病句类型训练中,我们除了要对几种典型搭配不当的的病句进行归纳外,又突出了 “动宾搭配、并列词语与其相关的主语宾语的搭配,一面与两面的搭配”的训练,在成分残缺训练中我们将对“由于句首有介词而造成的主语残缺、宾语的修饰成分过长而造成宾语残缺”有所侧重。因为第二轮复习的宗旨是掌握规律。

教师讲评的要点:

(一)讲思路:

1、考题的题型符合高考说明的哪些考点

2、这些考点的解题思路

3、学生考试情况分析

(二)讲联系:

1、本次考试的内容与过去复习中的内容联系

2、本次考试的能力点与过去复习的能力点的联系。

3、本次考试的能力点和题型与高考能力点和和题型的联系。

第四篇:语文试卷质量分析

高镇中学2013-2014第一学期七年级上册

语文11月月考测试卷质量评析

一、试卷结构及命题特点

命题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及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为依据,本着强调积累、突出读写、鼓励创新的原则,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考查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更注重考查学生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能力;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感悟、体验和审美活动;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性。从学生身心实际出发,注重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注重新旧知识融会贯通。摒弃了死记硬背的考题,多设置了综合运用题及开放性试题,以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紧扣新大纲,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提倡并考查了学生的自主阅读、研究性阅读的能力,立足于课内,进行适当拓展延伸。这份试卷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实践能力作了一次有益的尝试,为今后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来实施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

试卷第一部分为语言的积累及运用,共20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积累和口语交际能力,涉及汉字拼音、错别字的辨别、语句句式、修辞的理解判断、词语的感情色彩分析、歧义句的修改、古诗默写、几个方面。

第二部分为拓展延伸,共10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分析、概括能力。文质兼美的文章,新颖的题型,特别是综合性学习的考查,更是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重视能力,注重过程方法,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新理念。第三部分是阅读理解,共计40分。

文题《______在其中》,补全题目,文体不限。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学生可以从所给的“趣、美、情、义、做人”重任选一个,也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其他词填入空白处,这样学生就有了写作的自由度。这个题目暗含了一个叙事主体——“我”,即写出“我”在“其中”感受到生活重的“真、善、美”。这个其中”也是代词,需要从生活中去寻找,如:学习、读书、、游戏、失败等,这样学生也会有话可说。题目本身富有一定的挑战性,留给了学生一定的思维想象的空间。对于那些大而无当、平白无味的话题作文来说,更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写作题由以往的“小我”到今年的“大我”。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团结合作,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物群体,关注身边人的生活状况。较以往不同的是写的是人物群像,这有一定的难度,给考生有些“突然”的感觉,备考写作训练往往以感悟生活类记事为主,写人较少对作文字数的要求为不少于600字。

二、考试情况分析

第一部分主要是考查学生对语言积累运用,得分率在左右65.3%。学生对于识记没有多大问题,这部分失分率最高是第 2、4、7小题,这是一道语言运用题(判断下列句子成语使用是否有误,句子有无歧义,并修改歧义句),得分率约为32.6%,因为这是一道超纲题,平时又没有作过相应练习,因此学生得分率较低。此外第3题得分率也

仅为32.5%,(让学生分析出字义属于其基本义的一项)

第二部分的阅读分析题,学生的得分率总体约为63.4%。得分率高的是课内阅读,约为71.1%,课外阅读

(一)文章你文是课内的一篇重点篇目,材料内容都是老师在课堂上强调过的重点知识,立足于课内,进行适当拓展延伸,便于老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现代文阅读文

(二)和

(三)都是课外阅读,旨在让学生分析写法、懂得概括总结,并能在文中找到相应的语句。

作文部分,得分率在76%左右。需要关注的问题是学生的书写,整体上不够工整美观,作文的构思组材方面不够重视,有新意的佳作还不多。

综观学生答题情况,学生在答题中暴露出如下的问题:

1.基础知识不扎实,语言运用能力不强。

“积累与运用”部分中,常用字的读音和常用词语的书写全部从教材“读一读,写一写”中或课文中选取,名著阅读和古诗文默写也选自教材课文或教材后面推荐的篇目。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并不牢固,字音、字形、古诗文默写识记不准。如:在给“挣脱“训诫”中的“诫“字注音,90%以上的学生把“jiè”写成了“jiàn”,给“顷刻”中的“顷”字,90%以上的学生把“qǐng”写成了“qīng”。古诗文默写,课内好于课外,精读好于略读,名句好于一般句子。一些学生背诵效果不好,默写不准确。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不强,仿写、对对联、拟写广告、改病句等语言运用类题失分较高。说明一些基本知识还不会在语境中实际运用,没有转化为能力,缺乏语感。

2、文言文词语积累不牢固,对篇章内容理解肤浅。

对文言词语的含义把握不准确,七年级《河中石兽》中解释“阅”的意思,很多人答成了“阅读”,而正确答案应是“经过”。由于没有掌握好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不能抓住句中关键的词语来翻译,导致翻译句子马马虎虎或主观臆断,因表述不准确而失分。一些学生对书下没有明确注释的词语理解不到位。这说明学生学习文言词语没有方法,机械记忆,不能迁移,不能融会贯通。对文言文篇章内容理解、赏析能力不强,只会死记硬背,遇到活题不会变通。

3、现代文阅读缺乏语言理解感悟能力。

现代文阅读题都失分最多,说明现代文阅读存在问题最大。总的看来,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这些文章类阅读得分高于散文、小说这些文学作品类阅读,整体感知内容题、筛选信息题、能在文中直接找到答案的题、联系生活的开放题得分率高,而需自己独立分析、理解、感悟、概括、语言运用等题失分较高,尤其是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词语、句子的理解感悟能力失分最高。许多学生理解词句含义答不到点子上,只能脱离语境孤立地解释词语、句子的表层含义,而不能答出词句在语境中的深层含义及作用。由于学生平时习惯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语文,亲近文本的时间不足,不能入情入境地品读文本,缺乏对局部语言表情达意妙处的体味、探究,缺乏语感,不能形成知识的迁移能力,导致很多学生文体写作知识掌握不牢,概念不清,文体知识混淆。

三、对语文教学的几点建议

1、顺应课程改革,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教师注意学习,从整体思考语文教学,立足课内放眼课外,“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2、更新观念,构建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

立足实际,精选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能得法于课内。在注重双基的同时,让课堂充满活力,这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才高,上面得分率低的题目也就成了得分率高的题目。

3、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能让学生受益于课外。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研究如何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建议整体设计富有创意的语文实践活动,以活动带动和丰富课外阅读。

4、强化作文教学,强化“识字与写字”教学。

“识字与写字”和“写作”教学的改革相对落后,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规范的书写是对祖国语言热爱的体现,有活力的作文教学,才能使学生写出有活力的文章。

新课程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也为我们提供了大显身手的机遇。愿广大语文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勤于钻研,积极探索,不断反思,及时总结经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成为研究型教师,为我校语文学科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语文试卷质量分析

中考语文试卷质量分析

2013年中考语文阅卷结束了,在两天的繁忙中,我们见证了中考的严谨与认真,体会到了同仁的辛劳与期待,现将中考语文试卷及答题质量分析如下:

一、试题内容和特点

本套试题能够按照《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内容和要求,较全面地考查了初中毕业生在七~九年级学段的语文学习情况。考查内容不受教材内容的限制,着重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以及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试卷力求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有机地融为一体,较好的体现了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整个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全卷由知识积累及运用(第1—6题,共24分)、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第7—10题,共10分)、阅读理解及分析(第11—26题,共36分)、写作(第27题,共50分)四大板块组成,遵循了语文试题的整体规律。

这套试题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

1.试题着重于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覆盖面较广,题量适中,难易适度。从整个试题来看,所考查的都是学生在初中毕业阶段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字词的识记理解能力、基本的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阅读文段的选用具有时代性,如《种子银行》、《读书声与强国路》等等,这些材料虽有一定意蕴但并不深奥,学生基本上都能读懂,并能从中学到知识,受到启发。作文题是二选一,一个是命题作文《开在记忆深处的花》,一个是半命题作文《生命的____》,选材范围较广,有利于学生尽情发挥,自由表达。全套试题特别关注学生语言理解及运用能力的考查,对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2.较全面地考查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三个维度”。命题不仅考查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水平,还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以及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状况,体现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试题内容涉及学生的方方面面,包括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外阅读习惯、阅读思维过程,学生的道德情感、价值判断等内容,如“走进名著”考查学生对名著《简·爱》的了解;“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一题注重考查学生对活动的策划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现代文阅读《寂寞的老树》一文告诉学生志愿者精神实际上就是助人为乐的精神和时刻为他人着想、为社会奉献的公益精神等。这些文章让学生在做题的同时也受到了心灵的净化和灵魂的洗礼,不仅提高了思想意识,而且陶冶了道德情操。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一)积累运用答题情况分析

第一大题学生失分特多,可见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运用能力较差。其中字音字形题失分较多,表明学生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对字音字形的忽视。选择题中病句的判断和成语的运用得分率最低,这就暴露出了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对病句类型的分析和成语运用的指导还很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加强。其次就是第5小题古诗文填空,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正确无误的写出其中的诗文名句,错字漏字的现象比较严重,说明这些学生对诗文名句的积累不扎实,还需进一步加强。

(二)阅读理解答题情况分析

这次考了四个阅读,包括文言文对比阅读、课外说明文阅读、课外议论文阅读和课外散文阅读。从学生的得分率来看,文言文阅读做得最差,得分率仅不高,很多学生连基本的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搞不准确,对文章的理解分析更是不着边际,这说明学生在文言文阅读上还是一个薄弱环节。这次考试,在文言文阅读里出了《钱塘湖春行》诗歌赏析题,学生答得也不好,这提醒我们语文教师要把这类题型确立为重点,不要忽视。其次是散文的阅读理解做得较差,在对文章老树的形象分析中,有些同学能够领会但不能准确表达出来,这说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进一步加强。由于说明文和议论文的阅读题型相对比较稳定,答题也具有规律性、格式化,知识点比较简单,所以学生做起来相对较容易一些,但部分学生对说明方法和论证方法以及表达方式等容易混淆,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这方面还要多加强练习。

(三)学生作文情况分析

这次作文总分是50分,作文题是二选一,一个命题作文《开在记忆深处的花》,一个半命题作文《生命的____》,选材范围较广,有利于学生尽情发挥,自由表达,所以从整体来看,学生基本不存在偏题的现象,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部分学生对话题和提示语的理解比较肤浅,因此选材比较平淡,缺乏新意。

2.部分学生在写作中只是空发议论,空话较多,不能写出自己的真实体验,缺乏真情实感。

3.作文语言表达不流畅、书写潦草,仍是一些学生写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4.作文格式不正确,标点使用不规范,文面不整洁,漏标题,字数不够等现象仍然存在。

5、作文结构简单三段式,中间主体段过长。

6、在作文中有态度不端正现象,或恶搞、获只写个标题。总之,这是一套质量不错的试卷,能够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技能,能够较好的为高中甄选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将引领语文教师的下一步教学,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

下载2016年高三九月语文试卷质量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6年高三九月语文试卷质量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三语文考试试卷分析

    高三语文考试试卷分析 刘翠兰 一、试卷的构成 本次高三语文试题总分为150分,其中写作60分,阅读部分现代文,古代诗歌及文言文部分,和高考卷相同。写作总分和高考分值相同。总......

    九年级语文试卷质量分析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一、基本情况 试卷注重基础知识和运用能力的考察,如背诵默写,有简单的填上下句,默写的内容大部分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名句有古文也......

    语文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七年级语文段考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分析 本次语文段考,难易适中。基础知识紧扣课本,考查拼音识字书写、成语理解、病句修改、古诗词默写等。阅读理解课内课外相结合,浅显易......

    三年级语文试卷质量分析2016

    泸西县2015—2016学年三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水平测试试卷质量分析 永宁乡王智锋 本次三年级下学期小学语文水平测试试卷以检测教师的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情况为宗旨,严格按照《......

    八年级语文试卷质量分析

    鸡场中学八年级语文试卷质量分析 一、整体情况 1、试卷结构:仍分四大块,由积累与运用,阅读与理解,综合性学习和写作四部分构成。 2、试题题量:适中,全卷计24题。 3、试题难度:难易适中......

    五年级语文试卷质量分析

    2015——2016学年上学期五年级语文学科质量分析 一、全乡(镇)基本情况 全乡(镇)班数21班,学生人数561人,实考人数561人,缺考0人,最高分98.5分,最低分6.6分。 1、全乡(镇)及格率为:90.0%......

    四年级语文试卷质量分析

    四年级语文试卷质量分析 一、 共性问题分析如下: 本张卷子考察全面,有听力题,写汉字,填词语,选择题,根据课文分析、运用。课内阅读、课外阅读、口语交际、作文等。本试卷重视对学......

    二年级语文试卷质量分析

    二年级语文试卷质量分析 王思贤 本学期期中检测已经结束,从这次检测中可以看到的结果是:学生的两极分化严重,44人参加考试,有5名不及格,6个人上90分。最高分96.5,最低分2分。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