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血与泪的呼唤观后感
《血与血与泪的呼唤》观后感
近日,根据分公司安排,我队积极组织全队员工在队会议室三班观看了《血与泪的呼唤》这部安全教育片,看后员工们异口同声说:真是太好了,也太惨了。“太好了”,是说这样的安全教育片太好了,太感动人了,使大家从中受到了教育。“太惨了”,是指片中发生的事故太惨了,令人心痛。
那一幅幅惊心动魄的画面、那一张张令人难忘的面孔,让我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生命是人一生中最宝贵而又最脆弱的东西,它承载着人们所有的感情,所有的梦想;安全是社会和企业发展最基本而又最核心的因素,安全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发展离不开安全;关爱生命,安全发展,是我们永远关注的主题!在一个个真实的事例面前,血的教训告诫我们要珍惜生命、关注安全。充分认识违章作业给家庭和社会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
通过观看《血与泪的呼唤》安全教育片,思想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一幅幅画面映入眼连,内心此起披拂,感受到生命的可贵和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真爱生命、关爱幸福、善待自己和他人。安全生产的前提是遵章守法。切实做到安全生产提高安全意识从每一天的工作做起,从一点一滴开始。职工生产在第一线,现场环境复杂,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和处理问题时,应时刻保持冷静的头脑并不断提高业务技能以不变应万变,防范各种突发情况。
每一位职工都要有危机意识,事故是对思想麻痹者的惩罚。切莫让一时的疏忽,成为你终身的遗憾。
这次观看完之后还使我们认识到班组安全管理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
结合我们的实际工作,大家一致认为在安全生产方面要切实做好以下几点: 一、一定要吸取血的教训,按章作业,杜绝三违。
二、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促管理。
三、要经常性加强安全教育学习活动,严格规定,不经安全培训或考试不合格不得上岗,通过强化培训学习,使职工熟悉熟练安全生产的基本知识及操作规程,强化自身安全生产意识及自我防范措施能力。
四、努力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真正将安全生产意识深入到我们心中.脑中,为促进我公司的长治久安.和谐健康的发展做贡献。
运输队 2011年6月6日
第二篇:《爆裂鼓手》观后感 爵士鼓上的血与泪
爵士鼓上的血与泪
在爵士将死的时代,流行乐肆意横行,压榨着爵士乐苟延残喘。两个热爱音乐的偏执狂,一段快意恩仇的相爱相杀。《爆裂鼓手》试图以一种接近血肉模糊直白的方式,反抗着弥漫享乐主义的社会,用最极端压抑的语言,诉说着天才不疯魔不成活的孤独。影片打破了音乐传统天才类型电影的桎梏,把顶级音乐传统的舞台,排练室放在电影中心,师生间精神性的紧绷接近战场或是体育竞技场,完美地诠释了悲状式的梦想。
天才都是偏执狂,安德鲁带上成为巴迪瑞奇那样传奇的梦想,疯疯癫癫地踏上偏执狂之路,成为孤独的个体,不能融入凡俗大众,渴望被认同,行为却表现自私自闭,内心世界极为脆弱,敏感和冲动。在狭隘的世界观下,唯一的“引路人”弗莱彻成为神明般人物,他所有的酷刑和批判都被当作成长路上必经的磨难,所以当弗莱彻有意激化他时,一份恨意悄然燃起,恨意不断积累,转而爆发成反抗,最后一场表演他漂亮的绝地反击。安德鲁的执念,撕开了天才辉煌背后,不为人知的血泪煎熬、弗莱彻对爵士乐有着极致的追求,正如同某些极端分子对宗教信仰狂热的崇拜一般····不成功,便成仁。他掌握着学生音乐生涯关键的一环,学生们在这条路上只能是 顺者昌,逆者亡。变态的教学方法,残酷的竞争手段,只为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千里马,这条路上,他与安德鲁注定要孤独地踽踽而行,高手总是不胜寒。
安德鲁与弗莱彻为自己的梦想所失去的所放弃的一切,是对是错,因人而异,但片中的血与泪绝不是夸张,皆是事实。
影片打破以爵士为主题的优雅享乐气氛,呈现出摇滚的疯狂与和爵士的散漫不断冲击着理智的边缘,将故事中巨大的精神压力不停汇集,碾压,但总在即将喷涌而出的时刻戛然而止。浑然一体的爵士打击乐气质,是对影片苦闷氛围的最好纾解。用复古昏黄的室内灯光,营造幽暗,昏闭的窒息氛围,就如弗莱彻老师压抑残酷的教学方式。淡金色的色彩趋向巧妙地规避金属乐器的冷光在色调上对人情绪的引导,从视觉上使观者避免了励志类电影的热血,充满了悲情色彩。影片整体氛围苦闷,尴尬,甚至是绝望而又痛苦的,像极了人们在现实泥泞中挣扎时拧巴又带着些期许的心境,这是写给梦想苦涩的告白。
高参与度的音乐塑造了影片的节奏,渗透着爵士乐绅士而不拘谨,活泼而不跳脱的魅力,带有不同情绪的音乐在人物的失意与得意,暗淡与辉煌之间游刃有余地铺陈渲染,分割串联,将影片的大部分情节席卷起来,向前推进。对于节奏的准确把握,无处不在耳边响起的鼓点将音乐可视化,画面更迭如鼓槌敲落鼓面的精准,整部影片的剪辑风格如同各乐器声部准确配合,无一闲笔,干净利落,作为一部音乐题材影片,成功将不懂乐器的观众引入设定情景,体会鼓对于鼓手之意义,节奏之生命,追求之无畏,梦想之决绝。
影片特写的运用,超越了常规景别的体验,带给观者独特的视角,巨大疏离的距离,特写的大面积使用将安德鲁血汗之间的疼痛和弗莱彻眉眼之间的紧绷感变现的淋漓尽致尤其体现在师生之间的灵魂对峙,独占一方的画幅,几组快切特写带来的窒息感,与紧密的鼓点联系起来,既是对抗又是融合场景的变换体现着人物情绪的巨大转变,安德鲁先前的乐队所在的教室,窗子明亮,师生关系融洽轻松,与弗莱彻乐队所在的教室形成鲜明的对比,无窗,压抑,密麻的汗珠,紧握乐器发白的指节,无声宣告残酷的得失
《爆裂鼓手》全景式的再现悲壮式,史诗性的个人成长经历,让我们从微妙的疼痛关系与得失中得到成功启示:成功不一定波澜壮阔,但它一定伴随着痛苦与醒悟,爵士鼓上的血与泪见证着。
第三篇:泪的呼唤观后感(叶达青)
《泪的呼唤》观后感
(叶达青写于2013-6-18)
2013年6月13日晚观看了《泪的呼唤》安全演讲以后,我深深地体会到,当有爱就有家的宁静被无情的事故剥夺的时候,对家庭的伤害太深了。安全是把双刃剑,你遵守它的规则,他就会保护你,违背它的规则,你就会付出血的代价。从事故中知道安全的可贵,从事故中得知安全的教训,是事故留给我们唯一的益处。
我观看了安全事故讲述后,现场的情景触动了我的内心,思想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一幅幅画面映入我的脑海,内心此起披拂,感受到生命的可贵和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真爱生命、关爱幸福、善待自己和他人。事故原因表明我们的职工在安全生产过程中不经意的一次违章操作,其导致的后果却是难以挽回的。安全生产的前提是遵章守法,切实做到安全生产,提高安全意识从每一天的工作做起,从一点一滴开始。职工生产在第一线,现场环境复杂,有时存在着不确定的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和处理问题时,应时刻保持冷静的头脑并不断提高业务技能以不变应万变,防范各种突发情况。
每一位职工都要有危机意识,事故是对思想麻痹者的惩罚。切莫让一时的疏忽,成为你终身的遗憾。作为一名企业的工程管者,不仅肩负着企业的使命感和荣誉感,背后更担负着一个家庭或多个家庭的责任感。安全是福,人人都会说,但是有谁能真正体会到它的深刻内涵?我们在工作当中应该认真严格地按照操作规程施工,不能产生麻痹大意的思想或存在侥幸心理,安全的完成工作,同时也确保了自
己的安全,这样不仅给企业带来效益,也完成了作为自己是家庭一员的责任和使命。
亵渎生命是可耻的,伤害生命是有罪的。生命高于一切,生命重于一切,因为生命才是一切,因为生命创造一切。泪的呼唤通过当事人的亲身经历,讴歌生命的宝贵、安全的珍贵;通过滂沱的泪水,深情呼唤“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片中讲述了交通、建筑、电力、石油、煤矿等行业领域中的安全问题,使我受益匪浅。
工程管理中的安全工作至关重要,为了施工现场的安全,各项目部所有人员都应参与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同时也要求大家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安全管理要求。在大家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如果不注意安全,不把安全时时刻刻记在心头,那么我们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如果对安全麻痹大意,安全隐患就象一个杀手,随时导致事故的发生。同时对于长期工作在施工现场的员工,面临各种复杂的安全环境,我们的安全直接关系着一个家庭的幸福,在工作的时候,千万要当心,为了自己,为了家庭,保护好自己,杜绝悲剧发生,严格做到“四不伤害”,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国家每年都要开展全国安全生产活动月活动,可见安全的重要性,安全生产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大力倡导安全文化,提高全员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氛围。“人人事事保安全”即要求全体员工在生活、学习、工作中重视安全,做到“四不伤害”,也特别要求每一个员工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确保职工的安全。安全生产管理者也应把“安全重于泰山”时时刻刻放
在心上,树立“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把安全提到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
近几年,各地的风电建设飞速发展,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怎样做到又好又快又安全的建设风电,已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焦点。在以后的工作中将更加注重“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理念。这次观看完之后还使我认识到安全管理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
第四篇:泪的呼唤观后感(黄永宽)
《泪的呼唤》
安全伴我行主题演讲活动观后感
(黄永宽写于2013-6-18)
当有爱就有家的宁静被无情的剥夺,我们不禁要问,安全,你重视了吗?安全又是谁将你早早地遗忘?看,黑暗给了我们黑色的眼睛,我们要用它去寻找光明。从事故中知道安全的可贵,从事故中得知安全的教训,是事故留给我们唯一的益处。——引自《泪的呼唤》
6月13日晚的安全教育培训活动中,我们观看了“安全伴我行”主题演讲活动,句句发自肺腑的声音时刻响彻耳边,发人深省;种种酿造的事故惨剧,都是来源于自己或者他人一个小小的疏忽,一次轻蔑的不以为是。带来的后果是深爱自己的人的无限悲痛,以及无尽的伤害,让孩子失去了父亲,让妻子失去了丈夫,让父母失去了儿子,让……。这样的失去我们失不起,这样的伤害我们伤不起。
演讲虽然讲述的是别人的故事,但是这些血与泪的惨痛教训,难道还不值得发人深省,令人重视安全吗?谁又能保证自己哪天不会重滔别人的复撤呢?安全不分职业、不分岗位、不分性别、也不分年龄,我们要重视安全,远离事故。公司目前处于进场道路及场内土建工程的施工阶段,高山风场的土建工程有其特有的危险点源,主要为山体塌方、泥石流、洪水、机械施工、道路行车、火灾等。认识及辨别危险点源是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环节,其次,学习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是安全事故影响最小化的必要保证。
安全,从身边做起。我作为风电场工程建设的一名管理员,经常穿梭于进场道路及场内土建工程之间,首先做好自身劳保用品的正确佩戴,安全帽正确佩戴,穿好劳保鞋等,从自身安全防护做起;其次监督督促身边的安全事,遇到不安全行为及时制止,遇到危险点源及时排除,遇到不安全因素及时督促整改;再者就是坚持“人人都是安全员”的理念,管工程的同时也管安全。
安全源于一时之疏,安全贵在坚持。别看戴安全帽只是小事,如果我们坚持不下来,一时的疏忽就容易酿成悔恨。随着风电工程的循序渐进,高处安装作业佩戴安全绳等也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时刻警醒着身边的安全事故。
不要再让血淋淋的安全事故摆在我们面前,我们才警醒;不要再让父母背负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绝望,我们才知觉;不要再让危险点源出现安全事故,我们才醒悟。这样的话,这一切都晚矣,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了不再回来。
我们时刻谨记公司的安全目标,即1.杜绝轻伤及以上人身事故;2.不发生一般及以上火灾事故;3.不发生负同等及以上责任的重大交通事故;4.不发生环境污染事故;5.实现三个百日无事故安全记录;6.不发生重要设备、设施损坏事件;积极为我们公司安全目标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第五篇:血钻观后感
血钻观后感
血钻,红土!——血渗入土,化身为钻!坐在教室去看这部电影,以前看的战争片只是在表演以前发生的故事,而这个是目前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情!童子军,无休止的被反叛者突然袭击,政府的无能为力。
这片土地真的是被上帝遗忘的大陆吗?没有,片中有一直想要帮助他们的女记者,有一直追求努力幸福生活的Danny和Solomon,还有一直在帮助孩子们,收留孩子们的校长大叔,当然,通过这部片子,也会有很多有社会责任感的观众。真的希望有一天,非洲和平,非洲人民自信和真诚地说:“T.I.A.=This is Africa!”。马上就是新的一年来到了,本来不应该写这样如此让人悲观和感到内心震撼的影片的话题的,但是我不得不去说,因为,在我们欢快的度过2013年年末选择自己喜欢的礼物去迎接新的一年的时候,在世界上有的角落或许某些人因为贫瘠、战争和疾病离开这个世界,甚至不能看到新的一年到来的曙光,可以说我被这部影片深深的震撼了,《血钻》一部讲述非洲塞拉利昂政府和反叛军为了各自的利益连年征战和欧美一些钻石商的不法走私开采钻石的非洲人民的血泪史。看过后有了如此深深的感触,那一粒粒晶莹剔透、小巧玲珑、价格高昂,让无数女性期待的哪怕只是小小的一粒能够代表地位、身份、品味、金钱的钻石后面是由多少非洲人的鲜血浇灌出来的,是由多少隐藏的罪恶铸就的。非洲大陆长期以来流传着一句俗语:“If You want long life,never touch the diamond!”(如果想获得长久,千万别碰钻石)。Danny(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是一个游走在战争和死亡边缘,靠非法交易钻石和走私武器为生的黑市商人,在偶然的机会发现了一个生活在塞拉利昂的偏僻渔村本来有着幸福和美满生活的普普通通老实本分的渔民Solomon(迪杰蒙?豪索饰),在自己的村落被反叛军屠杀后抓到开采钻石的矿山工作时,偶尔发现并拥有了一颗世间罕见“小鸟心脏”般大小的粉色钻石;(珍妮弗?康纳莉)一个有着职业冒险精神的想报道和调查有关非洲血钻交易黑幕的记者在无意中认识了Danny。一个想要拥有那颗价值连城的钻石并离开非洲的黑市商人Danny;一个想要和自己家人在一起并把自己的儿子从反叛军手中夺回的黑人Solomon;一个想要报道血钻内幕的记者;三个陌生人,为了三个不同的目的,被命运安排在了一起开始了一场生命的冒险。有关非洲战乱的片子我们看过了很多,无论是反映种族屠杀的《卢旺达旅馆》,还是反映政治黑幕的《不朽的园丁》,到尼古拉斯的反映国际军火黑幕的《战争之王》,非洲人民那不幸的生活一次次撞击你我的心灵,使我们不得不深思究竟什么在导致非洲长年的战火连连、生灵涂炭,那些非洲的当权者们为了自己的目的和利益,把一粒粒靠压迫和剥削本国人民非法开采出来的钻石卖给欧美钻石商后,换来武器再次投入到互相残伤的战争中,于是更多的人又为之死去,周而复始,于是非洲人民的苦难也就连绵不断。就像片中的Solomon对Danny所说的:“我明白白人想要钻石,但是不明白自己的兄弟为何要互相残杀!当和平到来时这里会成为天堂。。”为何自己的兄弟要互相残杀,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其实,对于Solomon来说要求真的很简单,只要有饭吃、家人幸福、自己的儿子能好好上学,当上医生就好。可是,当我看到片中像Solomon儿子那般大小的孩子被反叛军抓走洗脑、教育后充当起了新的战争炮灰,“少年杀手”、“灾难大师”、“苦难使者”、“死亡天使”。。当这一个个令人胆战心惊的名字从一个个稚气的脸上说出来的时候,当他们和杀害他们父母的刽子手一样端起枪面目表情的在杀害其他无辜的受害者时,他们已经沦为一个个冷酷战争的机器,这一切的一切只不过是那一粒粒小小的钻石背后的高额的利润。
影片在富有非洲特色的打击乐中,给我们展现了非洲哪本来美丽、如诗如画、生机勃勃的大陆,那本来是一片可以幸福生活的乐土,却被那一粒粒小小的钻石带来了连年的炮火,打破了这里美好平静的一切,苦难、饥饿、血腥、死亡随之而来。“你认我我是恶魔,是因为我生活在地狱。”一个人间的地狱,一个可以把人类的所有道德、伦理抛弃的地狱。就像中校对Danny所说的,非洲的土地之所以是红色的,是传说被争夺土地人的鲜血染红的,非洲很久以前就已经漩入苦难的深渊,但是钻石又加深了这种苦难。片中Solomon在Danny的帮助下逃离非洲后,走在没有战火的伦敦街头,看到名贵珠宝行中那璀璨夺目的一串串钻石项链等其它首饰和他与其他非洲同胞在枪口和死亡下开采钻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为之震撼和反思。最终Danny还是没有离开这片红色的土地,在夕阳的金色余晖中放眼展望非洲这片广阔而又美丽的土地中,他把自己的鲜血也混入了这片红色的土地。。。我认为这是这部片子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镜头。
众多演员在这部片子中表现很是出色。特别是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在好莱坞的无数年的摸爬滚打中,渐渐的成熟起来,脸上少了稚气,多了分成熟和稳重,从《泰坦尼克》到《飞行大亨》到今年的美版《无间行者》再到这部影片,让人看到了一个努力使自己摆脱被人称之“奶油小生”的形象而努力成长着,如今我们的奶油小生的演技也已日渐成熟和老成,尽管他跟奥斯卡小金人一再错过,但是,他在这部影片中的表现是如此的细腻和真实,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生活在无奈中的黑市商人的人生,他的表演是如此有张有弛,让人很容易的进入到他的内心深处,为之感动、落泪。导演爱德华?泽维从《秋日传奇》、《最后的武士》再到《血钻》,他的影片中的画面常常壮观、规模宏大、又带史诗色彩,本篇中非洲的那广袤的红色土地在导演手中是那样美丽、如诗如画而又时刻透露的残酷的现实和血腥,整部影片结构紧凑、环环相扣、让人觉得在一场场残酷的现实冲突中度过的两个小时是如此之快。而导演对一些大场面的把握和人物心理的刻画是如此恰到好处。
看完本片后我明白了血钻的含义,尽管沾满鲜血仍然眩目的让人趋之若鹜。在震撼之余,我深深感受到我们是如何生活在一个奢侈的社会中,也一直在反思自己是否在将来人生中的某一天中,还会去去买自己曾经期待的那一颗钻石?还是或许更多的是在震撼之后不过多久的忘却?刚刚和一位朋友讨论,非洲或许真的不会因为我不去购买一颗钻石而改变什么,尽责和现实之间永远不能划等号。但是,我得想法和导演的目的或许很相似,那就是让人们更多的人为非洲连年的生灵涂炭的原因去做去更深入的思考,看着那一个个因战乱躲在难民营中的非洲人民苦难的表情,或许那些还在收购血钻的人或为此感到心灵不安,或许还是唯利是图不为所动,但是最终的审判总会到来,有些人最终会为自己的所做的罪恶承担后果。就像鲁迅先生所说的尽管我们都在黑屋子中也总要呐喊几声,来引起共鸣和深思。
最后强烈在本年末推荐此片,因为它是如此震撼你我的心灵,每看一次都会有新的收获。
滴血的钻石、生命的思考——评《血钻》
10针本2班 陈凯
2012003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