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原理实验报告网络层

时间:2019-05-14 07:26: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网络原理实验报告网络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网络原理实验报告网络层》。

第一篇:网络原理实验报告网络层

苏州科技学院

电子信息实验中心

实验报告

程 学

号 姓

名 班

级 专

业 指导教师 学年 / 学期

计算机网络原理 *** 闫自立 软件131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陶滔

2015~2016学年第1学期

实验三

网络层实验

实验项目性质:设计性

计划学时:4 实

验 环 境: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

实验日期:2015年12月2日

一、实验目的

1.理解通信子网的完整概念,掌握网络层的作用和功能。2.掌握分组数据包格式设计方法、分组的分片与重装的方法。3.掌握网络层简单路由选择协议的实现方法。

二、实验内容

在已经实现的数据链路层基础上:

(1)设计简易实用的分组数据包格式;

(2)设计并实现类IP的网络层协议,路由选择采用静态路选择协议。(3)设计并实现分组的分片与重装。

(4)设计一个应用程序,利用网络层的功能直接将文件传输到目标主机的接收窗口中。(5)编写路由配置route_tab.cfg及本机主机地址local.cfg文件,以便与远地的其他计算机进行通信。

三、实验(设计)仪器设备和材料清单

计算机一台,串行电缆一根。

四、实验指导

本实验采用静态路由选择算法,每个结点上通过配置文件route_tab.cfg确定路由选择的结果,该文件的格式可设计如下:

主机地址

端口号

注释

555

#主机地址555的转发端口号为COM1

556

558

888

*

#默认路由

其中,端口号指PC的COM1(对应端口号1)或COM2(对应端口号2)等。同时为简化设计,去掉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数据包的格式参考IP数据包格式,但尽可能简化。分组及其他数据结构设计

网络层的分组设计一方面要考虑到路由选择的实现,即分组中应含有路由寻址所必要的信息,另一方面要考虑到分组太大时的分片与重装,主机地址用4位数字字符表示。设计的分组格式如下。

(1)分组(“数据报”)的首部

typedef struct{ //定义数据报首部格式

unsigned char

vers_hlen;

//高4位是版本, 低4 位是首部长度

unsigned char

type;

//类型(保留)

unsigned short

Dlen;

//数据报数据部分长度

unsigned short ident;

//数据报标识

unsigned short frag;

//分片标识,1-分片,0-不分片 unsigned short offset;

//数据报分片偏移量

unsigned char

TTL;

//生存期

unsigned char

prot[3];

//保留

unsigned short checksum;

//校验和

IPhost source;

//源主机地址

IPhost dest;

//目标主机地址

} TIPheader;typedef struct { unsigned char cAddr[4];}IPhost;(2)数据报格式

typedef struct { unsigned char cData[MTU];} Msg;typedef struct{

//定义数据报格式

TIPheader

IpHdr;

//分组首部

Msg

Info;

//分组信息部分 } TPacket;(3)分片与重装的结构

typedef struct fid{

//用于识别同一IP 分组的各分片结构,用于组装分组

IPhost

source;

//源主机地址

IPhost

dest;

//目标主机地址

unsigned short

ident;

//IP分组标识

long int iLength;

//已接收到的数据长度

unsigned short iCount;//已接收到的分组数 }FragId;typedef struct fragif{

//包含一个分片的结构

unsigned char frgData[MTU];//分片的数据部分

unsigned short iMsgLength;

//当前分片数据部分的长度 unsigned short frag;

//分片标识,1-分片,0-不分片

unsigned short offset;

//分片在数据报中的偏移量

struct fragif *next;

//下一个分片 }FragInfo;(4)路由表结构

typedef struct { //定义路由表

unsigned char cHostAddr[4];//主机地址 char cPort;

//转发端口

char cComment[30];

//注释 } TRouteItem;2 分片与重装

在一个异构的网络的集合中,提供统一的主机到主机服务模型需要面对的问题之一是每种网络技术都试图自己定义分组的大小。例如,以太网能接收的长度最多为1500字节的分组,而FDDI能够接收的分组长度可达到4500字节。因此网络层要确保所有的分组足够小,使得其适合任何网络技术的分组;或者当分组对某一网络技术来说太大时,提供一种方法将分组拆分和重组。后一种方法是一种理想的选择,TCP/IP中的IP数据报传输就采用了后一种技术。

这样每一种网络类型有一个最大传输单元(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MTU),这是一帧中所能携带的最大数据报,而这个值应比网络上的最大分组要小。

五、结果分析(可根据需要附加页)

六、主要源代码(可根据需要附加页)#pragma hdrstop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NllEntity.h” #include “..includeFtpClass.h” //-------------#pragma package(smart_init)//---------void TNLLNetEntity::readroute(){

#define MAXITEMS 100

// 路由表最大表项数

#define MAXLINE 81

// 路由表文件最大行长度

char fileName[]=“.route_tab.cfg”;

if(fst.fail())return;fst.getline(line,MAXLINE);while(!fst.fail()&&!fst.eof())// 当文件有内容时 {

} iRouteEntries=i;if(iRouteEntries){

routeTab=new TRouteItem[iRouteEntries];for(i=0;i

} fst.getline(line,MAXLINE);istrstream is(fstr);is>>route[i].cHostAddr>>route[i].cPort;i++;fstream fst(fileName, ios::in);int i=0;char line[MAXLINE], *fstr;TRouteItem route[MAXITEMS];

// 只读方式打开指定文件,建立文件流对象

fstr++;

}

#undef MAXLINE

#undef MAXITEMS } //---------void TNLLNetEntity::setDll(TDLLNetEntity *dll, int nport){

m_Dll[nport]=dll;} //---------void TNLLNetEntity::purgeroute(){

delete routeTab;

iRouteEntries=0;} //---------void TNLLNetEntity::makePacket(TPacket &pkt,TIPheader &hdr,unsigned char *buf, int len){

memcpy(&pkt.IpHdr,&hdr,sizeof(TIPheader));

memcpy(&pkt.Info,buf,len);} //---------void TNLLNetEntity::sendPacket(TPacket & pkt){

unsigned char

*ptr;

int len=pkt.IpHdr.Dlen+sizeof(TIPheader);

unsigned char

*buf=new unsigned char[len];

ptr=buf;

memcpy(ptr,&pkt.IpHdr,sizeof(TIPheader));ptr=ptr+sizeof(TIPheader);

memcpy(ptr,&pkt.Info,pkt.IpHdr.Dlen);

int n_port;

unsigned char q[4];

memcpy(q,&pkt.IpHdr.dest,4);

n_port=findroute(pkt.IpHdr.dest);

if(n_port==-1)/不到指定路由

//查找默认路由

{

IPhost dest;

memset(&dest,0,4);

memcpy(&dest,“*”,1);

n_port=findroute(dest);

if(n_port==-1)//如不存在,丢弃

return;

}

if(n_port>MAX_PORTS)

return;

//成帧

Frame frm;

frm.info=new unsigned char[len];

m_Dll[n_port]->makeDataframe(frm,buf,len);

//发送帧

m_Dll[n_port]->SendFrame(frm);

delete buf;} //---------void TNLLNetEntity::senddata(unsigned char

*cPinfo,IPhost &dest,int len){ //make header

TPacket pkt;

TIPheader phdr;

unsigned char *cPtr;

unsigned short

len1,offset;

cPtr=cPinfo;

//设置数据报首部,以部分各个分片相同

phdr.vers_hlen=IPVERS;

phdr.vers_hlen=phdr.vers_hlen|sizeof(TIPheader);

memcpy(&phdr.source,&localaddr,sizeof(IPhost));

memcpy(&phdr.dest,&dest,sizeof(IPhost));

phdr.type=0xe;

phdr.TTL=0xf;//

phdr.prot=0;

phdr.ident=iIdentify++;

//设置下一个数据包的标识

if(iIdentify==0xFFFF)iIdentify=1;

len1=len;

offset=0;

while

(len1>0)

{

if(len1>MTU){

//需要分片?

phdr.Dlen=MTU;

phdr.frag=1;

//分片标志

phdr.offset=offset;//

phdr.chksum=makechksum(phdr);//产生校验

makePacket(pkt,phdr,cPtr, MTU);

cPtr+=MTU;

offset+=MTU;

len1=len1-phdr.Dlen;

}

else{

//不再需要分片

phdr.Dlen=len1;

phdr.frag=0;

//分片结束标志

phdr.offset=offset;

makePacket(pkt,phdr,cPtr, len1);

len1=0;

}

sendPacket(pkt);

}//end while }

//发送当前分组 7

第二篇:计算机网络网络层实验报告参考

XX 理 工 学 院

实验报告

课程 计算机网络 题目 基于Cisco Packet Tracer的网络层实验

院系名称 计算机学院 班 级 计科班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时 间 2016.11.14

实验二:网络层协议实验

实验说明:

1.实验中的问题按照自己的方式回答,如文字,图片,表格等形式。2.实验报告共四份,于期末通知时再统一打包上交。

3.报告文档模板中如有错误,请反映到计算机网络QQ群上。

实验内容目录:

实验2.1: IP分析

实验2.2: IP地址分配实验 实验2.3: ARP分析 实验2.4: ICMP分析 实验2.5: 路由协议分析

实验2.6: VPN与NAT协议分析

实验2.1:IP分析

实验目的:

1、熟悉IP的报文格式以及关机字段的含义。

2、掌握IP地址的分配方法。

3、理解路由器转发IP数据报的流程。

实验思考题:

1.一个IP分组经路由器转发后,有哪些字段会发生变化?

答:TTL字段需要减一,而IP头部的校验和需要重新计算,因此这两个字段会发生变化。

2.为什么任务三中的两个分片的长度分别为1500字节和48字节。

答:原数据长度为1500+8(ICMP报文头长度)=1508字节,超过以太网帧的最大传输能力,因此需要分成两片。长度分别为1480字节和28字节,封装成IP后,每片的长度分别为1480+20=1500字节,28+20=48字节。实验2.2:IP地址分配实验

实验目的:

1.掌握主机和路由器的IP地址配置。2.熟悉CIDR的IP地址编址方法。3.理解CIDR的路由聚合功能。

实验思考题:

1.与分类的IP编址方法相比,CIDR编址方案具有什么优点?

答:1)CIDR的地址分配更高效,因为CIDR采用可变长掩码,能根据网络的实际大小量身定制主机地址空间。2)CIDR具有路由聚合功能,能减少路由器的路由表项。

2.路由器的不同接口能否使用相同的网络号?

答:不能,路由器的不同接口必须使用不同的网络号。实验2.3:ARP分析

实验目的:

1.掌握基本的ARP命令。

2.熟悉ARP报文格式和数据封装方式。3.理解ARP的工作原理。

实验思考题:

1.任务一完成后,哪些PC的ARP缓存拥有PC0的MAC地址记录?哪些PC新添加了PC1 的MAC地址记录?

答:任务一完成后,PC1和PC2拥有PC0和MAC地址记录,PC0添加了PC1和PC2的MAC地址记录。

2.ARP缓存的作用是什么?缓存中记录的保存时间是否越长越好?请解释理由。

答:ARP缓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避免主机重复进行地址查询询问。缓存时间不是越长越好,因为网络可能经常有设备动态加入或撤出,并且更换设备的网卡或IP地址也会引起主机地址映射发生变化,如果缓存时间过长会造成数据更新过慢,造成地址解析错误。

3.主机使用ARP能查询到其他网络的MAC地址吗?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ARP广播询问包会被路由器阻拦。

4.在任务二的步骤3中,ARP被执行了几次?

答:共执行两次,第一次是PC0查找路由器Fa0/0的MAC地址,第二次是路由器查找PC4的MAC地址。实验2.4:ICMP分析

实验目的:

1.熟悉ICMP报文格式和数据单元的封装方式。

2.利用ping程序和tracert命令,熟悉ICMP的工作原理。3.进一步理解ICMP的作用。

实验思考题:

1.在tracert命令中,为什么源主机对于每个TTL值都要重复进行多次探测?

答:由于IP网络是不可靠的,通过多次重复探测可以避免因个别丢包而造成检测失败。

2.ICMP是否会给Internet带来安全隐患?

答:ICMP是网络层控制协议,不仅可以对网络层设备进行各种探寻,也可能更改主机配置,功能强大,但从另一面讲,这也是一个网络安全隐患,例如死亡Smurf攻击就利用ICMP进行网络攻击,因此许多操作系统的防火墙都拒绝ICMP包访问本机。实验2.5:路由协议分析

实验目的:

1.理解网络路由,学习静态路由配置能力。2.理解RIR动态路由协议的工作原理。3.理解OSPF动态路由协议的工作原理。

实验思考题

1.如果路由器转发数据报的目标不在路由表中,则会如何处理?

答:如果有默认路由,则按默认端口转发,否则丢弃处理。

2.在任务二的步骤2中,环路造成的循环转发过程会不会停止?原因是什么?

答:当被转发的IP包的TTL字段被降到0时,该循环发的工程将停止。

3.在任务三的步骤3中,Router3几次更新才能获得网络10.1.1.0的路由信息?

答:需要两个周期。

4.RIP和OSPF协议分别采用哪种通信协议?请解释理由。

答:RIP报文知识在临近节点进行传输,因此采用低开销的UDP来传输,而OSPF报文需要在网络进行泛洪传输,因此使用IP。实验2.6:VPN与NAT协议分析

实验目的:

1.理解VPN使用的IP隧道技术的工作原理。2.理解NAT技术的工作原理。

实验思考题: 1.在任务一中,Router1如何区分Server0返回给不同主机的HTTP报文。

答:NAT服务器(Router1)通过不同的端口号来识别不同的主机的报文。

2.在任务二中,VPN中采用隧道技术的原因是什么?

答:由于Net1和Net2都是使用私有地址,因此无法直接通过Internet进行通信:采用隧道技术可以方便地将源目地址转换为全局地址,而且到达目标路由器后,也很容易获得真正目标主机的IP地址。

3.Net1网络和Net2网络的IP地址能否编在同一段?

答:不行,这样容易造成两个网段间主机的IP地址发生冲突。

第三篇:西安交通大学 计算机 网络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原理课内实验

专业班级 计算机15 学生姓名 高君宇 学 号 2110505112 提交日期 2014年6月8日 Email 309852008@qq.com

实验一

基于Boson Netsim软件的路由器配置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路由器等设备的配置,掌握简单的组网技术。(2)了解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常用设备的配置方法;(3)掌握CLI方式(命令行)下IOS命令的使用;

(4)掌握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RIP、OSPF)的配置方法。

二、实验内容

本实验要求学生自行构建一个网络拓扑,要求包括3个以上路由器,用于连接两个以太网,每个以太网至少包括1台主机;完成路由器、主机等设备的配置;使用RIP或OSPF来维护路由器的路由表。

三、实验步骤

步骤一:首先连接拓扑图,两个主机通过三个路由器实现连接。

步骤二:配置各个路由器的名称,端口IP地址,子网掩码,封装格式及时钟频率。步骤三:配置各个主机的IP地址,子网掩码,以及与其相连的路由器端口地址。步骤四:配置RIP协议,实现路由选择及IP分组转发。

四、实验过程及结果

Router1:

Router2:

Router3:

PC1

PC2

结果:

配置静态路由: R1:

R2:

R3:

配置动态路由: R1:

R2:

R3:

五、实验分析

(1)命令

Configure terminal:特权模式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Hostname router:配置路由器名称命令;

Encapsulation hdlc:封装帧(3种串行接口帧封装格式,HDLC是默认的封装格式;

Clock rate:设置时钟频率;

No shutdown:激活接口(在执行激活命令后,接口状态刚开始还是up状态,又

变成down状态了,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还没有配置另一端接口,它还处于非活动状态,还不能接收来自于现在这个接口的任何信息)

Ping:因特网包探测器,用于测试网络连接量的程序。

(2)结果分析

Ping命令会发送一个ICMP回声请求消息给目的地并报告是否收到所希望的

ICMP回声应答;一般的,连续发送4个32字节的ICMP请求包,而此实验中发 送了5个,收到了5个;根据是否收到回声应答以及回声响应时间来判断网络的连通性。

Time:响应时间,值越小,说明连接这个地址速度越快 TTL:生存期,即路由跳数

六、实验心得

通过这次实验,我对于路由器的配置过程有了更深地了解,同时也对网络连接的基本原理有了实际化地体验,以前只是在书本上看到局域网之间,广域网之间连接通过网桥,路由器等,但具体的实施只靠图片及想象,而这次实验让我亲身实践了解,我相信会有更深地认识的。

实验二

利用分组嗅探器(ethereal)分析协议HTTP

一、实验目的

利用ethereal软件分析HTTP及其下层协议(TCP协议、IP协议等),了解网络中数据封装的概念,并掌握HTTP及TCP协议的工作过程。(1)掌握计算机网络中数据封装的概念;

(2)掌握HTTP协议的基本原理及数据包格式;

(3)掌握TCP协议的连接建立、数据传输、连接释放的过程;(4)掌握IP协议的基本原理和IP分组的格式。

二、实验内容

本实验要求学生从ethereal截获的报文中提取并分析HTTP请求报文和HTTP应答报文;综合分析截获的报文,概括HTTP协议的工作过程;从截获报文中选择TCP建立连接和释放连接的报文,分析各个字段的值并概括TCP协议的工作过程;从截获报文中分析IP协议的工作过程和IP分组的格式。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分析:

实验中第5行中IP为115.154.86.61的客户端向域名为up.ijinshan.com发送请求建立TCP连接,序列号为0,长度为0,最大分段大小为1460;

第6行中up.ijinshan.com向115.154.86.61发送响应,序列号为0,下一个期待的号为1(表示序列号为0的序列已收到),窗口大小为5840,最大分段大小为1460;

第7行中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了一个确认,序列号为1,下一个期待的号为1,窗口大小为64240,长度为0; 此时通过三次握手协议连接已经建立。

第8行中http客户端发送http请求报文以便进入TCP连接插口,使用永久连接; 第9行中服务端向客户端发送一个确认,序列号为1,下一个期待的号为195,窗口大小为6432,长度为0;

第10行中服务端又向客户端发送一个响应的http报文,表示收到请求报文;

第23行中客户端又向服务端发送http请求报文,分析原因是可能服务端发送的响应http报文丢失;

第25行服务端又向客户端发送一个响应的http报文;

第26行客户端发送响应报文,序列号为393,期待下一个序列号为1225,此时窗口大小为63016,长度为0;

第5行的IP报文分析:

源地址:115.154.86.61

目的地址(域名):114.112.68.214(up.ijinshan.com)

版本号:4

报头长度:20个字节

服务类型域:0x00

总长度:48

标识域:0x224f(8783)

分段标志:DF=0x04,即不允许分段

段偏移量:0

生存期:64

协议域:TCP

头校验和:0x0000

源地址:115.154.86.61

目的地址:114.112.68.214

TCP:源端口——52101;目的端口——http(80)

分析http协议工作过程:(1)浏览器分析超链指向页面的URL。

(2)浏览器向 DNS 请求解析 http://www.xiexiebang.com.edu.bit.software.ftptrans;

四、实验结果

字符界面:

UI初始化界面:

soket实现上传功能:

Soket实现下载功能:

五、实验心得

本次实验中,我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并参考了网络上的一些源码,进行了一些修改。懂得其中的基本流程,例如建立请求连接时,首先得建立启动套接字,根据其响应开始建立连接,要发送IP地址与端口号才能建立此控制连接(socket端口号为21)。我也掌握基于socket网络编程的基本知识,掌握FTP客户端和服务器端数据交换的方式和数据包格式。在使用socket编程的时候,学习到了不少socekt的相关知识,特别是其中和网络相关的众多函数和结构体。

这次实验让我对socket网络编程的基本原理有了更深刻地了解,明白平时在ftp下载文件的内部过程,让我对网络原理这门课又有了进一步认识,希望以后能了解更多。

六、源代码

由于源代码比较多,我这里只给出源代码的部分截图:

FtpClient类:

FtpClientUI类:

FtpServer类:

PublicFunc类:

第四篇:基于网络层面的管理

基于网络层面的管理

省应急网络层面的管理,侧重于网络监控、统计分析的网络管理。

这种类型的网络管理侧重于按照标准网络属性进行管理,以统一通信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数据中心及容灾备份系统和安全保障系统看作标准网络设备进行管理,结合业务相关的故障处理、性能统计,完成对省应急平台的统一网管。如网络拓扑管理、前端设备故障管理、视频故障管理、监控设备性能统计、监控业务质量指标统计等。

网络层面的管理建议采用标准SNMP网管,因为SNMP是业界标准,绝大部分厂商的设备都支持通过SNMP进行网管,不存在兼容性问题。

7.8.3.1、省应急综合网管部署建议

在省应急平台分别部署网管系统,对个业务系统设备进行统一管理,服务器区域应有防火墙进行保护。网管系统需要固定IP地址,同时与各业务设备IP可达。

省应急综合管理系统需要能够实时反映最新的网络状态,并保证各类操作维护、故障和性能查询操作能迅速返回结果,系统具备多级安全管理机制,不同的管理员或操作员可以设置不同的权限,保证系统管理、维护操作、业务操作等各级人员都具备适当的权限。网管相关的拓扑告警及配置数据可以实时导出备份,保证网管不会由于服务器故障而造成数据丢失。

处于操作方面简易性的考虑,建议省应急综合管理系统可以支持采用中文图形化操作界面,提供在线帮助,方便管理的操作维护,同时系统采用了平台+组件的模块化体系结构,在后续进行功能扩充时可将相应组件无缝接入平台。以下就网络管理的各个功能进行说明:

第五篇:网络互联实验报告

网络互联实验报告书

课程:网络互联技术 任课老师:程克非 学院:计算机

班级:0430801

学号:08490121 姓名:姚树秘

日期:2010年12月13日

实验1 路由器的启动及CLI的编辑命令

一、实验目的: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学会计算机和路由器的连接、启动路由器、登录路由器、熟悉CLI的各种编辑命令和帮助命令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

某公司刚采购了新的路由器,管理员要学习使用路由器。

三、实验步骤:

⑴ 连接好路由器电源,用反转线(rollover)、转换接头连接路由器的console口和计算机的串口。

⑵ 在Windows中启动超级终端通信程序,建立新的连接,选择路由器和计算机连接的串口,波特率为9600,其他的参数保持缺省。

⑶ 开启路由器的电源,观察路由器的启动过程,粗略估计路由器启动过程完成的时间。⑷ 等待路由器启动完成,进入setup配置模式,用【Ctrl+C】键中断setup配置模式 ⑸ 用户模式和特权模式的切换 ⑹ “?”的使用

⑺ 熟悉CLI下的各种编辑命令的使用。⑻ 改变历史命令缓冲区的大小

部分截图

实验2 子网规划与划分

一、实验目的:

掌握ip地址的分配和划分子网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规划子网

2.在局域网上划分子网

三、实验环境和设备:

局域网

四、实验步骤及部分截图

1、子网规划

2、在局域网上划分子网

实验3 路由器基本配置

一、实验目的: 了解路由器/交换机的基本功能、工作状态判断等基础知识; 2 了解路由器/交换机的基本配置方式; 3 熟练掌握路由器/交换机的命令行配置。

二、实验内容:

1熟悉路由器/交换机各指示灯、功能按钮的含义; 用超级终端通过Console口完成路由器/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3 用Telnet方式修改路由器/交换机的配置; 4 用Web方式修改路由器/交换机的配置; 5 熟悉基本的路由器/交换机的命令行配置; 6 写出实验步骤中未列出的命令。

三、实验步骤与截图

1.不同用户之间的切换 2.给路由器配制ip地址 3.配置路由器主机名 4.配置路由器的密码 5.配置当天消息标题 6.路由器不执行DNS 解析 7.阻止控制台终止连接 8.阻止控制台信息插入命令

四、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学习对路由器的认识加深,对路由器的配置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一些路由的基本配置。

实验4 网络设备管理

一、实验目的:

1.掌握CDP协议的原理

2.掌握显示各种CDP信息的命令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查看CDP邻居信息,并以此为基础登陆到邻居设备上。

三、实验环境和设备:

路由器Cisco2611;工作站PC;控制台电缆。

DCES0/0:192.168.0.1/24RouterAEncapsulatonPPPS0/0:192.168.0.2/24EncapsulatonPPPRouterB

四、实验步骤:

1.按图连接两台路由器RouterA、RouterB。2.配置路由器基本参数。

3.配置路由器RouterA的串行接口Serial 0/0接口IP地址(192.168.0.1/24)、路由器RouterB的串行接口Serial 0/0接口IP地址(192.168.0.2/24)并同时激活接口。

4.配置路由器RouterA的串行接口Serial 0/0接口时钟频率为64000。5.使用Ping命令测试路由器RouterA和路由器RouterB之间的连通性。6.练习理论课中介绍的各种CDP命令。

7.练习理论课中介绍的管理Telnet会话的各种命令。

五、心得体会: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掌握了CDP协议的基本内容能够很好的使用一些命令显示CDP的信息。

实验5

IOS和密码恢复

一、实验目的:

在本实验我们将学会路由器的口令恢复和IOS的恢复

二、实验内容:

某公司无法和上任网络管理员取得联系获得路由器的密码,但现在要需更改路由器的配置;管理员在对路由器的IOS进行升级后发现新的IOS有问题,需恢复原来的IOS。

三、实验环境和设备:

路由器Cisco2611;工作站PC;控制台电缆。

四、实验步骤:

⑴ 关闭并重新开启路由器电源,等待路由器开始启动时按【Ctrl+Break】键中断正常的启动过程,进入到ROM状态。

⑵ 修改配置寄存器的值,并重新启动:

⑶ 等待路由器启动完毕并进入setup模式后,按【Ctrl+C】键退出setup模式,修改密码

⑷ 恢复寄存器值,保存配置并重启路由器

⑸ 准备好TFTP服务器,检查IOS文件c2600-i-mz.122-8.T1.bin是否已经在正确目录,并记下服务器的IP地址

⑹ 重启路由器,用【Ctrl+Break】中断启动过程,进入到Rom模式 ⑺ 设置环境变量 ⑻ 下载IOS,并重启

实验6 静态路由与缺省路由配置恢复

一、实验目的:

在本试验,我们将学习如何用静态路由和缺省路由两种方法配置路由器。

二、实验内容:

某公司在深圳、上海、北京各有一分公司,为了使得各分公司的网络能够通信,公司在三地分别购买了路由器,为R1、R2、R3,同时申请了DDN线路。现要用静态路由配置各路由器使得三地的网络能够通信

三、实验步骤及截图

⑴ R1路由器配置IP地址和IP路由 ⑵ R2路由器配置IP地址和IP路由

⑶ R3路由器配置IP地址和IP路由

⑷ 在R1、R2、R3路由器上检查接口、路由情况 ⑸ 在各路由器上用“ping”命令测试到各网络的连通性 ⑹ 在R1、R3上取消已配置的静态路由,R2保持不变 ⑺ 在R1、R3上配置缺省路由

⑻ 在各路由器上用“ping”命令测试到各网络的连通性

实验7 RIP协议及配置

一、实验目的: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学会RIP的配置与调试。

二、实验内容:

192.168.1.0/24和172.16.1.0/24通过两条路径互连,我们要在各路由器上配置RIP,使得路由器自动建立路由表。

三.实验步骤及截图:

四、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试验,掌握了RIP路由的配置过程,能够自己完成RIP路由的配置和调试过程,对RIP有更多的认识。

实验8 EIGRP协议及配置

一、实验目的: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学会EIGRP的配置与调试。

二、实验内容:

我们要在各路由器上配置EIGRP,为了充分利用线路要求使用负载均衡,注意各线路上的带宽。

三、实验步骤及截图

⑴ 在各路由器上进行各基本配置,如:路由器名称、接口的IP地址、时钟等。⑵ 在各路由器进行EIGRP的基本配置

⑶ 等待一段时间后,在各路由器上查看路由表,观察度量值等 ⑷ 测试连通性

⑸ 观察路由的动态过程:在路由器B上关闭s0/1接口,等待一段时间后,在各路由器上查看路由表;重新在路由器B上开启s0/1接口,等待一段时间后,在各路由器上查看路由表 ⑹ 负载均衡

四、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实验,我学会了EIGRP路由的相关配置,掌握的EIGRP协议的内涵,能够对配置后的路由调试正确。实验9 单区域OSPF的配置与调试

一、实验目的: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学会OSPF的配置与调试。

二、实验内容:

本实验所用之图见图1,注意路由器A和路由器D、路由器D和路由器C是通过以太网接口连接的。

四、实验步骤:

(1)在各路由器上进行各基本配置,如:路由器名称、接口的IP地址、时钟等(2)在个路由器进行OSPF的基本配置

⑶ 等待一段时间后,在各路由器上查看路由表,观察度量值等 ⑷ 测试连通性

⑸ 观察路由的动态过程:在路由器D上关闭f0/1接口,等待一段时间后,在各路由器上查看路由表;重新在路由器D上开启f0/1接口,等待一段时间后,在各路由器上查看路由表

⑹ 在路由器A上配置 ⑺ 在路由器A、D上配置

五、心得体会:本实验让我学会了OSPF的配置和调试过程,能够独立完成本次实验内容。

实验10 标准访问控制列表ACL配置与调试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将会学习PPP的两种验证方式:PAP和CHAP的配置。

二、实验内容:

某公司两地的Cisco路由器用DDN线路连接起来,为了安全,要在路由器配置PPP封装,并采用合适的验证,使得两地的网络能够安全通信

三、实验步骤及部分图

⑴ 按照图1进行组建网络,经检查硬件连接没有问题之后,各设备上电。

⑵ 按照拓扑结构的要求,给路由器各端口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时钟(DCE端),并且用“no shutdown”命令启动各端口,可以用“show interface”命令查看各端口的状态,保证端口正常工作

⑶ 设置主机A和主机B的 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完成之后,分别ping自己的网关,应该是通的。

⑷ 为保证整个网络畅通,分别在路由器R1和R2上配置rip路由协议:在R1和R2上查看路由表分别如下

⑸ R1路由器上禁止PC2所在网段访问

四、心得体会:

这次试验,我了解了PPP协议的内容,并且对于PPP的两种验证方式:PAP和CHAP的配置有初步的了解,通过今后的学习,我相信能够很好的掌握PPP协议。

实验11 PPP的验证配置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将会学习PPP的两种验证方式:PAP和CHAP的配置

二、实验内容:

某公司两地的Cisco路由器用DDN线路连接起来,为了安全,要在路由器配置PPP封装,并采用合适的验证,使得两地的网络能够安全通信

三、实验环境和设备:

路由器Cisco2611;工作站PC;控制台电缆。

四、实验步骤:

⑴ 在RouterA上配置PPP的验证方式为PAP,并且在RouterB上为RouterA建立用户、设置密码

⑵ 在RouterB上配置PPP的验证方式为PAP,并且在RouterA上为RouterB建立用户、设置密码

⑶ 在RouterA上测试连通性,ping 10.1.3.2;验证PAP的验证方式

⑷ 在RouterA上配置验证方式为CHAP,把为RouterB创建的用户名改为RB,密码改为 20 33333 ⑸ 在RouterB上配置验证方式为CHAP,把为RouterA创建的用户名改为RA,密码改为3 ⑹ 在RouterA上测试连通性,ping 10.1.3.2;验证PAP的验证方式3333

五、心得体会:

这次试验是接着上次实验的,也是关于PPP的了解,加深和巩固了对PPP的认识。

实验12 NAT的配置

一、实验目的: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在Cisco 2611XM路由器上配置NAT。首先,我们配置静态NAT转换,然后我们配置动态NAT,最后我们用NAT来配置TCP负载均衡。

二、实验内容:

某公司的网络由两台路由器RTA和RTC组成。路由器RTA是连接ISP的边界路由器,而ISP只分配了一个子网:192.168.1.32/27给该公司的网络。因为这个子网只允许有30台主机,所以该公司决定在它的网络内部运行NAT,以使公司内部的几百台主机共享这30个全局地址。除了配置NAT复用以外,该公司还让我们实施TCP负载均衡以使外部来的web请求被均衡在两台不同的内部web服务器上。公司内部的网络IP地址分配为10.0.0.0/8网段。

三、实验步骤:

⑴ 按照图1进行组建网络,经检查硬件连接没有问题之后,各设备上电。

⑵ 按照拓扑结构的要求,给路由器各端口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时钟(DCE端),并将各端口启动,还要配置主机A和主机B 的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等信息,上面的信息配好之后,用ping命令测试直接相连的设备之间是否能够通信。⑶ 分别在三台路由器上配置静态路由

⑷ 配置路由器RTA作为一台NAT服务器,RTA将把该公司的内部地址(10.0.0.0/8)转换为ISP所分配的地址(192.168.1.32/27)⑸ 配置复用动态NAT ⑹ 我们最后的任务是设置NAT使用TCP负载均衡,因为该公司想让外部web用户以循环的方式被引向两个互为镜像的内部web服务器。为了达到本实验的目的,路由器RTA和RTC将担当这两台冗余的web服务器

四、心得体会:

本次实验,让我恶补一些NAT协议相关的内容,并且能够配置静态NAT转换,配置动态NAT,以及用NAT来配置TCP负载均衡等相关的任务。

实验13 交换机的了解与基本配置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你将可以掌握以下技能:

⑴ 熟悉Cisco Catalyst 2950交换机的开机界面和硬、软件情况; ⑵ 对2950交换机进行基本的设置; ⑶ 了解2950交换机的端口及其编号。

二、实验内容:

通过Console口连接到交换机上,观察交换机的启动过程和缺省配置,了解交换机启动过程所提供的硬、软件信息。然后对交换机进行一些简单的基本配置。

三、实验步骤:

第1步:2950交换机的启动 ⑴ 2950交换机的启动 ⑵ 2950交换机的缺省配置 第2步:2950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⑴ 首先进行的配置是 enable 口令和主机名

⑵ 缺省配置下,所有接口处于可用状态,并且都属于VLAN1 ⑶ show version命令可以显示本交换机的硬件、软件、接口、部件号和序列号等信息,这些信息与开机启动时所显示的基本相同

⑷ show interface vlan1可以列出此接口的配置和统计信息 第3步:配置2950交换机的端口属性

⑴ 设置端口速率为100Mbit/s、全双工,端口描述为“to_pc” ⑵ show interface命令可以查看到配置的结果

四、心得体会:

本次实验,首先了解了9520交换机的基本原理的基本功能,对9520交换机的物理及逻辑结构有一定的认识,并能够用一些配置命令对该交换机进行一些基本配置和调试。

实验14 VLAN Trunking和VLAN配置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你将可以掌握以下技能:

⑴ 进一步了解和掌握VALN的基本概念,掌握按端口划分VLAN的配置;

⑵ 通过VLAN Trunking配置跨交换机的VLAN;

⑶ 配置VTP;

⑷ 查看上述配置项目的有关信息。

二、实验内容:

将交换机A的VTP配置成Server模式、交换机B为Client模式,两者同一VTP域名Test。在交换机A上配置VLAN。通过实验验证当在两者之间配置Trunk后,交换机B自动获得了与交换机A同样的VLAN配置

三、实验步骤及实验内容: 第1步:配置C2950A交换机的VTP和VLAN

⑴ 使用vlan database命令进入VLAN配置模式,在VLAN配置模式下,设置VTP的一系列属性,把C2950A交换机设置成VTP Server模式(缺省配置),VTP域名为Test ⑵ 定义V10、V20、V30和V40等4个VLAN ⑶ show vtp status命令显示VTP相关的配置和状态信息 ⑷ show vtp counters命令列出VTP的统计信息

⑸ 把端口分配给相应的VLAN,并将端口设置为静态VLAN访问模式 第2步:配置C2950B交换机的VTP

第3步:配置和监测两个交换机之间的VLAN Trunking

⑴ 将交换机A的24口配置成Trunk模式 ⑵ 将交换机B的24口也配置成Trunk模式

⑶ 用show interface fa0/24 switchport查看Fa0/24端口上的交换端口属性 第4步:查看C2950B交换机的VTP和VLAN信息

四、心得体会:

本次实验,我进一步掌握了VLAN的基本概念,对VLAN的认识加深了,掌握了按端口划分VLAN的配置,能够进行一些基本的VLAN配置,包括VTP的配置和调试,并通过命令显示上述配置信息。

实验15 STP的配置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你将可以掌握以下技能:

⑴ 了解和掌握Etherchannel的配置;

⑵ 在Etherchannel上配置Trunk;

⑶ 查看上述配置项目的有关信息。

二、实验内容:

按照图1将两台交换机连接起来,用两条快速以太链路形成一条FastEtherChannel。

三、实验步骤:

第1步:手动配置EtherChannel ⑴ 创建EtherChannel ⑵ 将物理接口指定到通道中 ⑶ 在以太通道上启用Trunking ⑷ 监测EtherChannel的状态 第2步:自动配置EtherChannel ⑴ C2950A(config)#interface fa0/23 ⑵ C2950A(config-if)# interface fa0/24

⑶ 用show etherchannel 2 summary可以看到channel已存在,但显示接口和Port-channel都处于Down状态

⑷ 用show running-config显示发现接口23、24均处于关闭状态,用no shutdown命令将接口打开

第3步:取消EtherChannel

⑴ 分别将端口从EtherChannel中退出 ⑵ 直接取消EtherChannel

四、心得体会:

本次实验,我对STP协议有一定的认识,掌握Etherchannel的配置过程,能够 在Etherchannel上配置Trunk,在配置完成后,并用相关命令查看相关配置信息。

实验16 VLAN间的路由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你将可以掌握以下技能:

⑴VLAN间路由的配置;

⑵单臂路由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依照网络拓扑结构图连接好网络,并且能够使得不同的虚拟局域网之间能够通信。

三、实验步骤及实验内容:

1.利用路由器R1、R2模拟PC,关闭其路由功能;

2.将路由器R1的Fa0/0端口的ip设为:192.168.1.2/24,默认网关设为:192.168.1.1; 3.将路由器R2的Fa0/0端口的ip设为:192.168.0.2/24,默认网关设为:192.168.0.1; 4.将交换机SW1关闭路由功能,作为二层交换机使用,并划分VLAN14、VLAN15两个VLAN 5.将交换机SW1的Fa1/14端口加入到VLAN14中,将Fa1/15端口加入到VLAN15中; 6.在路由器R3的Fa0/0接口启用子接口Fa0/0.14(ip设为:192.168.0.1/24)、Fa0/0.15(ip设为:192.168.1.1/24)并封装相应的VLAN号 <1>交换机

i.划分VLAN ii.将端口加入到相应的VLAN iii.为Fa1/13端口配置干道 iv.关闭交换机的路由功能 <2>路由器R3的配置清单 i.开启路由器R3的路由功能

ii.启用子接口、封装VLAN并设置ip iii.配置Fa0/0端口并启动该端口

四、心得体会:

通过这几天的上机学习,网络互联的实验也在这里告一段落,通过这几天的实验,让我对网络方面的知识得到了恶补,对很多协议,以及很多路由交换机的配置都有初步的认识,能够正确完成路由器交换机的配置并测试合格,感觉自己学到了很多,并且很多都是平时根本学不到的,感谢老师给我们这个学习的机会,给我们营造了以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不惜用自己的时间来让我们学习知识,老师辛苦了,感谢老师和学校对我们的栽培,网络是一个很广的面,有学不完的只是等着我们去学习,这其实也只不过是一个入门而已,但是我想有了这个基础,我以后会好好学习这方面的知识的。

下载网络原理实验报告网络层word格式文档
下载网络原理实验报告网络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网络实验报告(五篇模版)

    实验2-练习1 各主机打开协议分析器,进入相应的网络结构并验证网络拓扑的正确性,如果通过拓扑验证,关闭协议分析器继续进行实验,如果没有通过拓扑验证,请检查网络连接。本练习将......

    网络经济学实验报告

    山东建筑大学 商学院·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网络经济学 班 级: 电商121 学生姓名: 王旺 学 号: 20120914038 成 绩: 指导教师: 吴 学 霞 所属学期: 2014 - 2015 学年第 2 学期 实验......

    网络编程实验报告

    实验一 TCP Socket API程序设计 一、预备知识 1. 网络编程基本概念 网络上的计算机间的通讯,实质上是网络中不同主机上的程序之间的通讯。在互联网中使用IP地址来标识不同的......

    通信网络实验报告

    通信网络实验报告 实验一 隐终端和暴露终端问题分析 一、实验目的 1、 2、 3、 4、 了解无线网络中的载波检测机制; 熟悉节点的传输范围、冲突干扰范围、载波检测范围和噪......

    网络经济学实验报告

    山东建筑大学 商学院·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网络经济学 班 级: 电子商务111 学生姓名: 学 号: 成 绩: 指导教师: 吴 学 霞 所属学期: 2013 - 2014 学年第 1 学期 实验一 网络外部性......

    实验报告:网络管理

    实验名称:网络管理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 学生信息:07计算机班 郭文(2007114046) 实验时间:2010年6月6日 实验目的: 理解网络管理的概念 利用网络管理软件进行实践 实验原理: 网络管......

    网络搜索引擎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网络搜索引擎营销-我们熟悉的搜索引擎有哪些我们所不熟悉的内容  实验目的: 让学生通过访问百度和Google,认真了解和学习网络搜索引擎怎么帮助企业推广,从网络营......

    网络原理 考试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四个发展阶段: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开放式标准化网络、因特网广泛应用和高速网络技术发展。 我国三大网络:电信网络、广播电视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