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文《浅谈学前教育游戏的缺失》
浅谈学前教育中的游戏缺失
【摘要】通过对榆中县城乡幼儿家长儿童观的详细调查,发现城市家长相对于农村家长来说,认为儿童的社会地位较高、教养方式更加合理、教育观更加科学。同时,调查也显示,由于家长的文化程度、年龄、职业、收入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城乡家长儿童观的差异。因此,为了使榆中县城乡幼儿家长形成科学的儿童观,应该对他们进行专门的教育,并开展有关的活动。
【关键字】儿童,游戏,社会观
学龄前儿童以游戏为主导活动,幼儿的娱乐、学习、社会交往、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对自己的认识体验等多是通过游戏活动进行的,游戏是儿童精力过剩的需要,它可以调节儿童的情绪,控制心理创伤,并且为未来发展提供预演,创造了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的实践机会,训练儿童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水平,所以,不能把游戏视为单纯的玩。
一、游戏是儿童的权利
三岁前婴儿的游戏以模仿为主,是机械模仿,缺乏想象。一岁前的婴儿通常是成人发起游戏,引导儿童共同进行。游戏的目的是训练婴儿感知觉和动作发展,进行感情交流。两岁左右的儿童喜欢实物游戏,他们通常按实物用途来模仿成人动作。通过模仿认识事物的功能和事物间的关系。比如:推动玩具汽车,让它跑起来,同时嘴里模仿出汽车的笛笛声。三岁后的幼儿多进行象征游戏,通过使用替代物,在游戏中扮演角色,进行角色行为交往,去学习和体验社会角色的职责,掌握各种行为准则。幼儿在游戏中加入了想象性,出现创造性的萌芽。这种游戏与现实活动有相似性,可以帮助幼儿提高智能。
二、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一)游戏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场所
游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作用除了体现在人际协调行为上,也体现在协调困难时所发生的矛盾纠纷和解决纠纷的过程中。儿童可以学会如何坚持自己的意志,如何接纳别人的意见,从而逐渐掌握社会协调能力。综上所述,游戏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场所,特别是儿童群体游戏,有益于儿童社会化成长。作为家长千万不要按自己的认识和想象阻止和约束儿童正常成长的游戏行为。如:当自己的孩子和小朋友一起玩耍时发生了争执,不是自己出面帮助孩子解决纠纷,就是不允许孩子再与对方交往。表面上看是保护孩子不受侵害,实际上是让孩子丧失了一次处理人际交往关系的机会,孩子从中得到的经验是有了问题找家长。其自我成长受到阻碍。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游戏已成为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活动形式。通过实证性的研究专家们发现:玩游戏比上课更能发展孩子的体能、认知和社会性,是儿童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是教师观察和了解儿童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内心世界的最佳窗口,除了游戏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更能发挥增效作用。游戏对于幼儿的健康心理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此,我们平时可利用游戏对孩子特有的吸引力,培养幼儿的健康心理。
(二)游戏促进幼儿情感发展
利用游戏的感染力,培养幼儿大胆、活泼的性格。游戏可以满足幼儿自我表现、自我肯定的需要。游戏对于儿童不仅仅是“好玩”或娱乐,更重要的是儿童在游戏中可以获得影响与控制环境的能力,可以建立起对自己的信心。当儿童在游戏中通过自己的行动对物体或他人产生影响时,会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人,会获得成功的喜悦,体验到克服困难、达到目的的快乐。例如:小班有个叫李莫非的小朋友,性格较内向,不爱表现自己。可是在角区活动中,老师发现李莫非小朋友在玩结构游戏时,表现出极强的创造性,不论是从造型、还是美观方面都有自己的独创性,教师抓住契机,对他的作品进行及时的肯定,并让他讲一讲是怎样搭的?搭的是什么?刚开始,李莫非还很害羞,在老师的鼓励下,他小声的讲了起来。游戏结束时,教师把他的作品放在展览区供小朋友和家长们参观,小莫非的脸上露出自信的笑容。在以后的日子里,老师请李莫非当起了班内的“建筑师”带领小朋友们玩结构游戏,过了不久,老师发现李莫非变的开朗了,大方了、自信了,已经和刚入园时判若两人。我们知道,这是他在游戏中找回了自信。
(三)游戏促进幼儿认知发展
通过游戏的开展,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语言交往能力是一种体现个性特征的综合心理,也是儿童适应生活、适应未来发展的一种基本能力。而游戏恰恰是培养这种能力的重要途径。游戏对于幼儿来说,是他们最早、最基本的交往的活动。游戏过程本身就是幼儿交往的过程,幼儿在游戏中常常需要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以及自己的主观愿望或要求转换成语言,或者根据别人的意思作出言语的的反应。一个尚未完全掌握按成人的交往和思维方式去组成语言用以进行交往的幼儿,不可以像成人那样得到语言交往上的满足。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里——游戏中有机会得到满足,实现自己的愿望,从而达到情感、语言发展与交往上的平衡。在幼儿的独自游戏中,他们常常用有声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愿望。他们边想边玩边说。这些语言既有模仿,又有创造。语句中掺进了孩子自己的经验。这时候,教师应注意观察和倾听幼儿的独自言语,并给予正确指导,使她的语言发展更加完善。另一方面,幼儿在游戏中发展自己的口头语言的同时,通过与同伴在对游戏的内容、角色等方面的协商,发展了语言的表达能力。例如:小明和小彤在玩角色游戏时,小明说:“小彤我当医生,你当护士好吗?”小彤说:“好啊!过一会,我当医生,你再来当护士好吗?小明点一点头,俩个小朋友高高兴兴玩去了。幼儿与同伴的共同游戏,是语言交往的最好时机,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实际的练习。
(4)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在游戏中为幼儿提供社会交往的机会,引导幼儿良好的社会行为。良好的同伴关系是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目前,幼儿多为独生子女,往往娇惯任性,随心所欲,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谦让、宽容、谅解别人,更不会主动关心、爱护他人。因此,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首先要教育幼儿学会尊重他人,从言语到行动,从外表到内心,从他人到自我。孩子有了这种意识,同伴间关系就会宽松和谐。丰富的游戏活动具有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作用。幼儿期孩子开始产生参加成人社会实践活动的愿望,但由于知识能力有限,还不能真正参加成人劳动,而游戏却能满足幼儿的要求,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另外通过各种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体育游戏如:《小猫学本领》、《爱劳动的小白兔》、《学做解放军》等使幼儿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爱劳动、爱祖国、团结友爱等良好品质的教育,从而形成一种健康活泼、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使幼儿身心健康都获得了发展。
三、游戏的特点
(一)游戏具有规则性
运用游戏的规则性,促使幼儿克服自我中心化,初步形成规则意识。由于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原因,幼儿自制力差,意志行动尚未充分发展,在游戏中,幼儿却表现出较高水平的意志行动。游戏对幼儿是有吸引力的,在游戏中,幼儿却乐于抑制自己其他的愿望,使自己的行动服从游戏的要求。如音乐游戏《小兔采蘑菇》,讲的是小兔采了蘑菇后帮助小猪和小松鼠的事情。大家都喜欢扮小兔,而游戏要玩起来就必须有人扮小兔、小猪、小松鼠,如果大家都去表演小兔,那么游戏就玩不成。游戏中各种动物的表演还应随着音乐来进行,小兔的音乐出现了而小松鼠抢着去表演,这样也就表现不出小兔助人为乐的好品德了。因此在组织幼儿开展游戏时,非常强调幼儿遵守规则,只有遵守了规则才能交换各种角色,小朋友才能扮演到自己喜欢的角色。在游戏中,要使幼儿逐步体会到活动规则对活动本身的保障作用,在活动中让幼儿知道应该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遵守一定的规则才会得到快乐,而遵守规则也是二十一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一个品质。
(二)游戏具有主动性和自主性
在游戏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发展幼儿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在游戏活动中,我确立以幼儿为主的思想,做到“导而不包”,更多的是给孩子留出一个适当的空间,给他们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在游戏主题的确立上应充分幼儿的主动性。例如: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角区活动时发现,幼儿对角色游戏区中的玩具商店不感兴趣,于是老师组织幼儿进行一番讨论:商店里应该卖什么?售货员应该怎样招待客人?孩子们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事后教师又组织幼儿参观商场,让幼儿观察商场里的买卖商品是如何进行的?商场里主要有什么人?应该用什么来购买商品?幼儿通过参观感知这些知识,获得直观上经验,然后教师再鼓励幼儿自己设计商店的布局、标记,钱币的样子,孩子们都表现出极强的热情,最后他们把商店的名字改为“贝贝商店”,等设计完成之后,幼儿还请别班的老师和小朋友来参观,看着孩子们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我们也深切体会到在游戏中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会使幼儿的活动更富有创造性,同时也增加了玩游戏的乐趣。大量的实例说明:幼儿通过玩耍泥土,可培养起对雕塑的爱好;通过用彩笔随便乱画,可培养绘画的兴趣;游戏活动,锻炼了儿童的动手能力与操作、持笔等技巧与技能。如果在幼儿期,我们有意识地要求他们每天玩游戏,并给予幼儿启发与帮助,甚至参与幼儿游戏之中,您就可觉察到:幼儿游戏活动的内容不断丰富,水平不断提高,伴随幼儿游戏活动的丰富与发展,幼儿的心理发展速度是显而易见的。
四、如何在教育教学中注重游戏的应用
皮亚杰认为:数学开始于对物体的动作,真正理解数意味着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发现或能动地建立关系。因此构建初步的数概念是以幼儿对物体的探究所获得的感性认识为基础,作为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创设情境,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再创造”数学和应用数学,真正成为数学活动的主人。
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为导向的幼儿教育教学活动采取两种基本形式:一是游戏活动;二是创造一种问题——解决气氛的活动,通常也是游戏,不过后者更有意识地进行认知能力的训练,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数概念。
(一)创设融洽、愉悦的氛围,诱发幼儿自主学习
创设安全的探究氛围是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基本前提和条件。课堂教学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情感直接影响幼儿的学习情绪,师生情感是激发幼儿学习动机,提高学习能力的有力因素。教师要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让幼儿在教师创设的童话世界、儿童乐园、愉悦的环境中自觉主动地参加学习,使幼儿形成求知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形成一种以自主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心理趋向。《新纲要》中指出:“幼儿期正处于思维活跃期,好动、好问是他们的年龄特点,活动中应把教学活动与游戏相结合„„”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方式,通过观察也不难发现,在游戏中幼儿的思维活跃,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比较高,为此,创设一个游戏的氛围,或以游戏的形式出现,可以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边玩边学。如在中班“认识数字7”的活动中,幼儿胸前分别挂着1~6的数字卡片扮演数字娃娃,老师胸前也挂着一张数字卡片“7”以数字姐姐的身份与幼儿交朋友玩游戏,一起参与活动,让他们觉得老师是他们的好伙伴,与他们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再在活动室周围挂上数量分别是1~7的物品(主要是“7”),让幼儿根据自己身上的数字找相应数量的物品。通过游戏就能较好地调动幼儿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不断体验到自由感和成功感,感觉到学习数学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使幼儿在融洽、愉悦的教学氛围中自觉形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融入多种手段,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日常生活活动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占了很大的比例,所以,将数学知识融入到幼儿的日常生活活动中就是开展数学活动时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每件物品,每个地方都是幼儿寻找知识的源泉。如水果铺上的水果;动物园里的小动物;幼儿园里的小朋友;幼儿园周围的小树苗小花朵,我们所提供的图书、碗筷、毛巾等,都是引导幼儿寻找“数”的存在的依据,为此,我设计了一些游戏,让幼儿在生活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如:数学活动《有趣的夹子》,首先,活动名称的设计,本活动实际上是关于“6的形成”的内容,为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避免幼儿在发现学习的乐趣之前就已经对学习失去兴趣,把本该与数字6有关的词汇省略,换成幼儿平时有所接触的夹子。果然,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转移到老师手里的夹子上了!其次,活动环节的设计,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是把6的形成方法,在黑板上板书后,以死记硬背的形式强行灌输到幼儿的脑中,会使小朋友对以后的数学活动失去兴趣,因此,在设计过程中,我们把一些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设计到有趣的游戏当中,不断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如:复习环节中的“听指令玩夹子”游戏,新授环节中的“为娃娃夹夹子”,“点红点找数字 6”等,使幼儿在游戏中不知不觉中地掌握了数学知识。另外,在音乐教学中通过适当的引导让幼儿感受到一定的数学关系。如:《找朋友》这首歌曲很简单,可以反复唱很多遍,幼儿在音乐游戏的过程中,每唱一遍就交换一次朋友,这样就能充分体现一一对应关系、互换的关系。再如:《逛公园》和《拔萝卜》音乐游戏中都存在着按高矮差异排序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有意识地按照从高到矮或者从矮到高的顺序分配角色,或者引导幼儿在组合玩游戏的过程中兼顾到按一定顺序排序的因素,这样能充分体现互逆关系。韵律活动中队形的变化可以让幼儿体验到守恒关系。如:韵律活动中需要队伍从圆形变成方形,幼儿的站立位置变化了,也许空间变小了,但是幼儿的总人数是不变的。另外,韵律活动中幼儿的站位等也充分体现了空间关系。
(三)设疑激趣,激发幼儿的自主学习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探索的起点,兴趣是求知的发动机。人的思维过程始于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幼儿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与好奇心。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设置问题情境,边设疑边解惑,发散幼儿思维,引发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我从幼儿的主体地位出发,围绕教学的目的、积极启发、热情鼓励幼儿质疑,激励幼儿大胆探索问题,使幼儿从不敢问到敢问,从不会问到善问,不断调动幼儿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可设置“如何知道谁是最高的”这个问题情境,让幼儿进行思考。当幼儿运用了挨个比较和测量的方法比较出全班最高的小朋友,从而引导幼儿了解测量单位是怎么来的。在此基础上编出了游戏《找一找》,先让幼儿找一找自己身上什么最粗?(腰),什么最细?(头发)班里的幼儿谁最高?谁最矮?什么比什么粗?什么比什么细《想一想》你上楼时有什么感觉?(越来越高)。下楼时有什么感觉?(越来越矮)„„总之,采用多种多样的游戏方法进行教学,不但可以使幼儿在欢乐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和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幼儿比较分析、推理、判数的能力,促进了幼儿知识的增长和智能的开发。
参考文献
1.董旭花.幼儿园游戏.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p25-40 2.陈亮,朱德全.幼儿语言游戏的本质特点、指导原则.学前教育研究,2007 3.浅谈幼儿园科学游戏的组织,http://info.edu.hc360.com/2009/11/201615198579.shtml
第二篇:学前教育论文
学前教育论文范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前教育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学前教育论文1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体制中一大重要环节,学前教育的建设,关系着我国学龄前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作为学前教育的人才输入的根源,学龄教育专业的发展正在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而当前我国的学前教育专业所采用的人才培育模式并不能满足现有的人才需要,因此有必要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加以研讨。本文仅以笔者观点,对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未来发展路径探索加以概述。
随着我国国家体制建设这一方面越来越健全,我国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也逐渐加深。其中,学前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一大重要环节,对我国学龄前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而受到了越来越高度的重视。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方面加大重视以及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学前教育机构的投入不断加大,幼师这一职业的社会需求也不断加大。幼师地位的改善,直接导致了幼师的就业难度降低,学前教育自然成为了近期就业的热门方向。同时,幼师的需求增加,直接导致了幼师培训业的蓬勃发展,我国高校和相关培训部门也纷纷开设了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的发展本应当十分积极,但现今的学前教育行业发展却并不尽人意。现有的大多数学前教育机构中,师资力量的缺失成为了普遍现象。大多数机构仅依靠少量的职业教师甚至完全依靠未经培训的教职工作者的支持就盲目开展了学前教育工作,这种现象的主要诱因,就是现有的学前教育模式的误差。故本文从分析学前教育培养模式出发,对学前教育未来发展路径提出几点探索性思考,旨在为提升我国学前教育质量做出些许改观。
我国学前教育现今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前教育的主要教育师资,即现今所说的幼师。在我国高校设立相关学前教育培训类专业之前,我国对学前教育的师资力量培养一向以中专等师范类教育机构为主。作为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职工作者,幼师是对幼儿进行直接教育的实施者。幼师的素质是否满足条件,教育经验是否丰富,教育方式是否满足幼儿的教育标准,都对幼儿受学前教育过程中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直接的影响。而幼师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性能力,又与幼师在受培训过程中的培训质量和自身学习情况有着直接关系。目前的相关学前教育教师的职业培训机构,对幼师的教育能力提升所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现今,我国在幼师培训一方面的建设仍然不存在完善的教育培训系统。幼师培训机构能够为幼师提供的只有工作的相关专业素养以及一个短期的幼教工作方向,这在我国学前教育需求量逐渐增加的大环境下显然十分不足。因此,在入职之前幼师所接受的培训量显然不够,幼师在入职后的自学以及相关培训部门组织进行职后教育就显得十分必要。同时,幼师应加强对自身教育使命的认知,在学前教育中对幼儿园学生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幼儿作为我国的未来与希望,需要在教育过程中得到提升的同时保证其身心健康的正确发展,这需要幼师的不断引导与耐心教育。幼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同时应明确自身立场,了解自身责任,对自己的工作的重要性加大重视。
其次,现今政府及相关行政部门对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没有硬性的法律法规存在,这就导致了幼儿园在相关的办学管理中没有统一的硬性规定,导致了我国学前教育标准的差异化。在我国学前教育中同样存在着师资团队专业素养低下的情况。由于我国现今对学前教育存在着较大的需求,故幼儿园的开设十分普遍。这就导致了对于幼师的需求量同比例增加。有关幼师行业的培训机构,在我国的建设中还不存在相关的系统化培训标准。这就导致了在幼儿园,尤其是区级、县级行政单位的幼儿园中的教师不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教学经验,甚至不满足学前教育教师的从业资格。这类非专业性教师,在教育理念、学前教育以及幼儿园课程标准上不存在自主的见解,对于我国学前教育不了解,无法胜任现今的学龄前教育需求。
针对现有问题引发的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发展路径探索:
在当下我国学前教育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之下,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中就应在路径选择一方面加大重视。现有的教育模式,往往过于死板且存在着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抛开人才需求不看,在教育模式一方面实现路径的转变就成了当下最需要实现的解决方案。在学前教育中,幼儿所得到的无非就是身心的健康发展,故促进儿童发展就是现今教育的基本目的,教育从其本质上来说与其是儿童发展的摇篮不如说是实现儿童发展的一种途径。现今的教育模式的侧重点出错也促使了学前教育专业回归了其教育专业的本质。从当前的`学前教育发展趋势来看,在未来的教育体制后续建设中,在学前教育这一模块的建设将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其发展存在着必然性,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在发展方面也存在着其积极性。其次,在儿童早期教育方向的研究成果来看,学前教育的教师发展应当是一个连续不断的长期过程。这不仅需要教师在自身素质提高以及专业性知识学习的方面不断努力,同时也需要在其内在人文精神营造和自主谋取自我發展。教师应做到从入职教育逐渐走向专业化研习。为促学前教育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当下多数学前教育教师培训机构都采用着入职教育的培训模式。这些短期培训虽然在教师的工作中能够起到相应作用,但在其普遍适用性上并不宽容。因此,大、中型的学前教育专业应将视野放置于专业化研习方向。由于专业性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需要,学校在开展培训时在教师的专业化方向的努力不可或缺。只有在多方面共同努力改观的前提下,我国学前教育专业才能在未来发展的路上越走越远。
由于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特殊性,学前教育专业的进步与改观有着其必然性。在其发展前景中,必须参考我国学龄前儿童的需求与学龄前这一特殊成长阶段的心理特点,参考如何更优化的培养我国学龄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来进行。只有在改革途径上贴合我国经济体制发展的实际,这一行业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上才能够足够乐观。
学前教育论文2儿童是否接受到良好的早期教育,将对其今后一生产生重要影响,学前教育是他们进入学习阶段的重要过程,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具调查显示,接受到良好学前教育的儿童,在智力、体能、品行方面都优于欠缺学前教育的儿童,而纵观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情况,农村学前教育明显落后于城镇,那么如何摆脱目前这种尴尬的局面呢?笔者将在下文对其成因及对应策略进行阐述,以期促进我国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一、农村学前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
1、农村学前教育资金缺乏
教育資金充足与否,是学前教育发展的基础性因素,而现阶段的我国,虽然在大多数农村都开设了学前教育系统,但是与城市相比,还是略显不足,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则是资金的匮乏,由于乡镇地区政府的财政收入相对不稳定,因此,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也相形见拙,这严重影响了适龄儿童享受教育的权益,也使得这些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
2、农村家庭缺失教育思想
正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孩子的教育不仅需要学校的努力,其家庭也应给予孩子一定的支持,而在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很多儿童的家长大多外出打工,而孩子都是交由年龄偏大的长辈照顾,而这些人对于教育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加之经济上比较拮据,因此,往往会忽视孩子的早期教育,家长认知的缺乏,致使孩子在本应接受教育的年龄,只能玩乐。
3、幼师师资水平相对较低
由于农村地区,在地理上的缺陷、经济上的不足、生活上的不便,致使农村幼儿园建设工作面临着诸多问题。资金的缺乏,导致农村幼儿园的环境相对较差,而生活上也就略显不足,难以吸引专业的教师来此工作,而在现今的农村幼师队伍中,很多的教师都缺乏专业性知识,且幼教经验匮乏,对于一些简单的文化课程还可应付,但是一些专业性的,如美术、舞蹈、音乐等课程则无法胜任,长此以往,对于孩子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极为不利。
4、农村劣性环境不利于孩子成长
目前我国很多的农村学前教育机构都是以民办为主,而民办幼儿园除了以教育孩子为目的,获取利益也是其重要目的之一,很多的幼儿园更是将敛财作为己任,从而忽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往往会开设一些不符合孩子年龄的教学课程,只是为了多获取一些经济利益,这对于教育孩子而言,只能是揠苗助长。孩子在这种环境下接受教育,可想而知,其教育意义的微不足道。
二、促进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策略
为加快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让孩子在适龄阶段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笔者将就文章上面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以促进我国的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为祖国教育事业贡献一己之力。
1、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财政支持
首先,各级政府要充分的认识到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及迫切性,将学前教育放在教育事业改革的首要位置,首先,针对民办类幼儿园,政府应出面,予以一定的调整,在收费标准、课程安排、教学设施上给予参考性意见,其次,应在财政上给予帮助,让民办幼儿园有充足的资金,投入到教学中去,最后,政府应做好学前教育重要性宣传工作,可以鼓励各地企业加入到孩子成长的教育事业中来,以此,补充教育资金不足的问题,通过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共同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2、普及学前教育重要性,提升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孩子是否能收到良好的、充足的教育,与家长的教育认知深刻与否是分不开的,因此,在提升家长教育觉悟方面,学校和政府的宣传是必不可少的,政府要经常性的展开学前教育重要性宣传工作,可通过电视、报纸等新媒体进行知识普及,而学校也应该出面,对一些家长进行针对性讲解,以此转变家长错误的学前教育理念,让孩子能够在适龄阶段接收到应有的教育,不会输在起跑线上。
3、更新教师队伍结构,重组教育资源
师资力量是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为加快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更新农村幼师师资队伍也是重中之重,首先,应该给予农村幼师充分的肯定,在待遇上做出调整,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其次,应对于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教师予以嘉奖,颁发证书等,从物质与精神双方面着手,让教师体会到国家对他们的关心,并让其了解自身的责任重大,以此,坚定农村学前教师将全部热情投入到农村学前教育事业中的决心。
4、加大对农村幼儿园的监管力度
对于一些以营利为目的的民办幼儿园,政府应出面彻查,对于不符合标准的课程、收费标准、教学设施、教师专业水平等进行检查,并采取相应的拆除、整合、替代措施。另外对于幼儿园的周边环境也要进行规划,对于一切可能影响到孩子学习的不利环境进行整改,让孩子能在一个优雅、清净的学习环境中,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三、结束语
农村学前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现阶段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但笔者坚信,在国家大力提倡教育改革的方针之下,未来,我国的农村学前教育必将与城市学前教育水平不相伯仲,孩子也必将在优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第三篇:学前教育论文
浙江师范大学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论文
幼儿园特色教育新概念
专业:学前教育(专科)考 生 姓名:准 考 证号:联 系 电话:指导教师姓名:指导教师职称:
浙江师范大学自学考试办公室
幼儿园特色教育新概念
摘要:办有特色的幼儿园问题实质上是办园指导思想问题,它既涉及深层次的幼儿教育观念问题,又涉及到行政管理问题。特色应该是多样化、多层次的。归根结底,办特色也就是塑造组织文化,形成大家认同的价值观念、精神风貌,有了这些,教师素质才能提高,才能形成良好的园风,才
能谈得上特色。
关键字:特色教育,园所文化,理解思考,探索
幼儿园办有特色问题是当前幼教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一个重要课题。由于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竞争机制的引入,幼教人开始以更加积极的态度考虑幼儿园的生
存和发展问题。以质量求生存,力争办出特色,正逐步从观念走向行动。但是,什么是幼儿
园的特色,怎样办有特色的幼儿园,“办有特色”和“全面育人”的关系是什么等等,目前还
正在探索和实践中。
一、特色园的形成形成特色的情况有三种:①请来几位专业教师,制订一个教育方案,挂上某一知识技能
超常教育的牌子。②从崇尚、模仿别园的特色开始,在实践中进行比较分析。在模仿中有突
破,在总结中完善发展了别园的经验,提出具有本园个性的新方案,再实践、总结,不断趋
向成熟、稳定。③从分析本园实际情况入手,通过学习理论,搜集资料,听取意见,确定特
色内容,再设计特色教育方案,通过实践、探索,不断完善,走向成熟。
第一种情况最易得到物价部门的首肯,是一条迎合家长需求、吸引生源的捷径,在客观
上导致了对特色概念的模糊认识,需我们进一步向社会,向有关部门,向幼儿园作反复的宣
传,并在政策上给真正形成办园特色的幼儿园以更多的支持。第二种情况是较多幼儿园所走的路,要在他人基础上形成一个新的飞跃,从而形成相对稳定的特色,周期长,要有恒心。
往往不少园仅是模仿、认同,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第三种情况难度较大,要有一定的理论
基础,构思严谨,实验严密,但形成过程显得更有目的性、计划性。随着教改深入,幼教工
作者理论水平的提高,此类幼儿园在不断出现。
(一)对“特色教育”的理解
在对“特色”的理解上,大家的观点各不相同。有的认为,特色是提高幼儿园知名度,吸引良好生源的上佳途径,效果显著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方法都可以认为是特色;
有的认为办特色要从整体考虑,应对传统的教育内容、方法进行筛选、提炼,吸取教改中的新观点、新成果,创造出本园独特的风格,使幼儿在达到保教主要目标的基本要求下,在某
方面有突出的发展;也有的认为办园效果好,保教质量高,才谈得上发展某方面优势,形成特色。
幼儿园的特色应该是一所幼儿园所表现的与众不同的色彩和风格;是一所幼儿园特有的,又符合社会主义方向的;是个性化的,又较稳定的。幼儿园要办出特色应解决三个问题:
1.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我们教育的对象是3至6岁的孩子,年龄小,在生理、心理各方面发展还不成熟,不稳
定,决定了幼儿教育只是培养幼儿多方面的兴趣爱好的启蒙教育,为其今后一生的发展打好
基础。
2.要处理好特色教育与全面教育的关系。
首先,幼儿园应该坚持全面发展教育。《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提出要“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这是按照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教育的规律,以及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提出的幼儿园培养目标,幼儿园应该贯彻执行。在幼儿期,学习有着广泛的含义,要学习知识技能,更要学习如何在社会中生活。其学习内容具有综合性,但又必须适合其身心发展特点,如根据其情感发展的特点,注重幼儿情感教育,培养良
好社会行为和道德品质,艺术教育上也应从适宜性的角度,萌发幼儿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而不是追求艺术技能。衡量幼儿教育的成功与失败应是看其是否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其次,幼儿园也应该有自己的特色,有了特色,幼儿园才有活力。特色是在坚
持总体培养目标前提下,总结办学实践中的经验,发挥本园的优势,吸取科研成果、教改经
验,进行创造性教育实践后形成的。是在幼儿全面发展基础上,重视其个性的发挥。
3.特色是逐步形成的,具有稳定的个性特点,是教育上的高质量并取得了社会声誉。
真正的特色教育应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园风,有利于促进教师学习理论、钻研业务,有利
于提高幼儿学习积极性,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二)特色园(班)产生的社会基础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必然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决
定了办学的方向和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和特点。特点园(班)有其产生的社会基础。
1.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要求的预见性、人才竞争的现实性,使家长重视子女的教育。
产业结构的调整,高新技术的应用,以及现实生活中分配制度的改革,人事制度的改革,竞争上岗,人才流动,都使家长十分重视对自己子女的培养,希望孩子长大不仅有扎实的基
础理论知识,还要有自己的专长,能在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
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家长有精力和财力在子女教育上投资。上海
市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已成为市民的一种自觉的意识。家长由父母二人面对一群子女到现在父母二人加祖辈几人对一个孩子,在教育上精力、财力投资的可能性与以往是无法相比的。
再者,近几年家务劳动电器化、自动化,使家长摆脱了家务劳动的时间、精力,在子女教育
上进行更多的精力、财力投资。
适龄幼儿的减少,入园需求的下降,使家长在孩子入园上有挑选余地。由于独生子女政
策的实施,上海市人口出生数逐年下降。虽然近几年企事业办园在调整中关闭不少,但上海
市幼儿园以教育部门办园为主,幼儿园还是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使家长在孩子入园问题上
有选择的余地,“入园难”转为“入好园难”,使幼儿园由“皇帝女儿不愁嫁”转为以办园条
件、教育质量、服务质量和特色吸引幼儿入园。
2.教育支出的增加,办园条件的竞争,使幼儿园经费趋于紧张。
随着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教育上的支出在不断增长。在国拨经费有限,而且又
要保证九年义务教有普及的情况下,幼儿园教育经费的投入有相当部分来自于管理费的收取
及社会各界的捐资助园。而现实中政策、捐资助园都倾向于办园质量高、有特色的幼儿园,如幼儿园实行分等收费,优质优价,特色园的收费价格由区物价局核价决定等,都促使幼儿
园努力提高办园质量,形成办园特色来吸引经费投入。
既然特色园(班)的产生与发展有其社会基础,那么幼儿园办特色也不是以“对”、“不
对”能简而言之的。我们分析特色园(班)存在的现状,认为有其不利的一面,也有其有利的一面。其不利的一面是迎合了家长望子成龙的需求,与《幼儿园工作规程》的“幼儿园不
得以培养幼儿某种专项技能为手段,另外收取费用”相违背;其有利的一面是进行特色教育,活跃了人们的思想。由于幼儿教育多年来一直是一种模式,统一教育内容,统一教育进度,“一
窝蜂”、“一边倒”的情况时有出现。目前特色仅停留在一些教育内容的变化上,但以后可能
会逐步发展为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方案的更新,并将有一批幼儿园形成自己独特的教
育风格,形成一种有效地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最大限度发展的新途径。它将作为一种
观念的转变,引起人们开展研究、探索,这对促进目前幼教改革是有利的。在探索阶段中不
可避免地产生一些新问题,需进行正确引导。
3.为什么幼儿园特色教育活动不鲜明?
(1)专业性不强、左右摇摆
一种职业的社会地位和学术声誉,首先取决于它的专业化程度。从理论上讲,幼儿园教
师职业应该被视为专业职业(专业程度高的职业),但事实上幼儿园教师(中小学教师)这一
职业的社会地位和学术声誉,远不如医生、律师、工程师,总是一阵风、赶潮流、失去自我、四不像。要么会识字、要么会速算、要么就是以艺术教育取代素质教育。
(2)缺乏锻炼与提升
右脑开发、民间艺术、托幼一体化教育、科学启蒙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等一些实验
员没有传承和创新
(3)求新、求异、不求实
认为新奇、与众不同就是特色,没有根据本园实际情况确定科学合理的特色教育。
二、创办特色园条件
办园理念:坚持正确的办园指导思想和办园宗旨,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
教育指导纲要》尊重幼儿教育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促使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唱响幼教发
展的主旋律。——幼儿园发展的而新竞争力。
(一)对幼儿园园长的要求
具有人格魅力、敏锐思维、创新精神、独到管理风格。一位好园长就是一所好幼儿园。
跳出幼教看幼教——用大教育观审视幼儿教育(有高度、深度、广度)关注基础教育和高等
教育改革与发展。
一个园有无特色与园领导有无独到的管理艺术、有无革新意识很大的关系。园长具有革
新意识才能不断进取、不断创新、提出办园的新思路;园长具有独到的管理艺术,才能从幼
儿园实际出发,不断激发教职工积极性、奋发进取,实现办园目标。
特色一方面是自然形成的,与此同时,幼儿园往什么方向发展,如何进一步提高质量,园长
也要有一定的意识,特色不能完全归于自然形成,应该有主客观努力。
另外,分析自身的优势是一方面,考虑劣势也是一方面。从劣势入手也能形成特色,比
如北京光明幼儿园针对自己游戏上的不足,吸引社会力量,有针对性地改进,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二)对幼儿园教师的要求
一是“广泛的阅读,仔细的咀嚼”养成阅读习惯。读书,读书,在读书——是对教师教
育素养的的品质要求。读书的过程就是与世界进行交往的过程,一个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有利于提高人的精神品位。
二是“深入探索,自觉反思”教师自身成长的主要途径,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引领另一个(另一群)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
(三)特色研究
要确立幼儿发展水平评估标准。这是衡量特色教育的有无成效的需要。特色教育的效果
是最终要体现在教育的高质量上,另外幼儿发展水平评估标准也有助于教师坚持全面发展教
育。此外,家长工作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家长望子成龙,希望超前教育的意识常常在教育中起了相反的作用,扼杀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幼儿园要帮助家长了解年龄特色,明确幼
儿园开展特色教育的目的,端正家长在特色教育上的模糊认识,指导其家庭教育方法,共同
教育幼儿特色教育真正起到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
(四)从幼儿园现有条件出发,不能照搬他人经验
综合分析幼儿园内外资源条件,深刻理解《规程》《纲要》精神,理解家长和社区教育要
求,及时把握最新幼儿教育发展信息和动态,立足本园,寻求突破,确定适合自己的发展特
色,发展目标。“全面育人,办有特色”对幼儿园是适用的,目的是发挥各园优势,提高教育
质量。特色就是特殊性、个性,是相对于普遍性、共性提出来的,二者相辅相成,但全面育
人是前提。充分发挥幼儿园在育人方面的优势,办出特色的目的是育人。
高质量的幼儿园可能有特色,也可能没有特色,但有特色的幼儿园一定是高质量的。
三、特色内容
具有一套完整的适合本园实际的教育方案,建立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可减少工作盲目
性,是教育实践有序性的保证。“全面育人,办有特色”对幼儿园是适用的,目的是发挥各园
优势,提高教育质量。特色就是特殊性、个性,是相对于普遍性、共性提出来的,二者相辅
相成,但全面育人是前提。充分发挥幼儿园在育人方面的优势,办出特色的目的是育人。
(一)探索技能是指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所需的认知能力。
它包括观察、推理、分类和交流四个方面的技能,其中观察是最基本的技能,是其它三
种技能的基础。探索技能的培养,可从四个方面入手:
1.训练幼儿的观察技能,使他们学会用各种感官去考察事物。
为此,教师必须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感知活动机会。如,提供颜料、植物、动物、矿物等
视觉材料,开展相应的活动,让幼儿通过观察,找出其共同特征与特殊之处,发现其外部特
征的各种变化;提供香水、鲜花、水果、蔬菜及其它有特殊气味的物品,让幼儿通过嗅觉分
辨各种气味,通过气味来识别不同物品;提供各种布料、各种植物的秆、不同温度的物体等,让幼儿通过触摸增加对物体特征的认识;提供各种食物和无害液体等味觉材料,让幼儿通过
品尝,识别各种物体的味道;提供各种乐器、录音机、收音机及其它能发出声音的物品,让
幼儿辨别各种声音,辨别其高度、强度和音乐,增强对声音的辨别力。
2.让幼儿学会推理。
当幼儿对事物的观察受到某种条件的限制,应让他们根据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加上已有的相关经验去发现更多的信息。而这一过程需要推理。因此,要让幼儿学习推理,明白推理与
观察的区别。如,提供各种清澈的液体,要求幼儿不用嗅或尝的方法来推测它们是什么东西;
将一些能发出声音的、幼儿比较熟悉的昆虫放进不透明的纸袋里,让幼儿通过听昆虫的叫声
推断出是什么昆虫。
3.分类技能。
绝大多数幼儿能根据物体的某一特征(如颜色、形状等)来分类,但如果要同时按两个
或两个以上的特征分类,幼儿就会有困难。教师一方面要允许幼儿按自己的思路去分类,另
一方面要提供一些活动,帮助他们理解分类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鼓励幼儿不断变换分类方
式,并讲出为什么这样分类。
4.经常提供交流的机会。
让幼儿向成人或同伴讲述自己观察到了什么,怎样观察到的,怎样推理和分类的,这样
做对于培养幼儿与他人交流的技能是十分重要的。在幼儿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教
给他们一些描述性的词语,如柔软的、光滑的、刺鼻的等。
(二)幼儿对客观事物的理解能力。
是指把握事物的特征、区别事物的异同、找出事物间的关系或联系的能力。教师可对幼
儿进行下列三个方面的训练,来形成幼儿认知事物的理性框架,即认知结构,从而有效地提
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1.让幼儿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物体的一般特征。
如颜色、形状、大小、味道、声音、硬度、宽度以及结构等。教师可为幼儿提供各种形
状与颜色的毡制口、不同质地与花色的纺织品、各类金属制品、塑料制品、橡胶制品以及有
特殊气味的物体,引导幼儿认识、讨论物体一般特征所包含的各个方面,使幼儿养成多角度
认识事物的能力。
2.让幼儿理解事物之间存在着共性和特殊性,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师可为幼儿提供岩石、瓦片、硬币、扣子、玩具、昆虫、动物卡片、花草、树叶、种
子、乐器、平面几何图形等,让幼儿讨论哪些物体有相同之处,哪些物体完全不同,在同一
类物体中,哪些方面相同,哪些方面不同。
3.让幼儿宏观地、概括地把握事物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师可引导幼儿从物质的生物性与非生物性、物质的存在形式等方面去理解事物。如提
供昆虫、岩石、种子、秧苗、油料、金鱼、塑料花、海绵、机械玩具、水果、蔬菜、沙子、盐、白糖、滑石粉、木块、冰、水、酒以及装有不同气体的气球,引导幼儿观察、讨论,使
其理解有些东西是有生命的,有些则是无生命的,并知道怎样区分一个物体有无生命。经过
观察和讨论,还要使幼儿明白物体的存在形式可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同种形态的物体有
一定的共性,有些物体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呈现三种形态,如水。
综上所述,特色必须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孩子的发展为落脚点,必须渗透到幼儿园的每个
角落、每个活动、每个环节、每个孩子的发展当中。要形成特色,这就是最基本和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潘洁.关于“特色”幼儿园的一点思考.道客巴巴网..2009.12.29
2.姜维静,祝士媛,白爱宝,郎明琪,梁雅珠,张燕.关于幼儿园特色教育的思考.道客巴巴网..2010.1.16
3.周世华.关于幼儿园特色教育的思考.道客巴巴网..2011.6.21
4.崔丽莹,邱枫.儿童合作技能培养的目标与策略[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7.5.5.庞丽娟,秦旭芳.幼儿合作意识与技能的培养[J].幼儿教育,1999.9.
第四篇:学前教育论文
民办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道路探索
摘要:根据2002年12月28号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给我国的名办教育机构规定了明确的性质,即 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国家对民办教育实行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民办教育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民办学校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保证教育质量,致力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各类人才。但是目前我国幼儿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尤其是在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上 存在着相当大的问题,如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教学组织、教学反思等方面都有待加强。而民办幼儿园更是在我国幼儿教育机构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创造高质量的民办幼儿园师资力量,有助于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更有助于推动我国幼儿教育的长远发展。关键词:民办幼儿园;幼儿教师;教师专业发展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在普及义务教育的同时,国家和社会越来越关注国民教育质量的提高。尤其更加关注有关幼儿教育的落实和发展。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幼儿教育对于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普及义务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早在 1999 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已明确将幼儿教育纳入整个素质教育的系统工程中。幼儿教育要使幼儿获得良好习惯的培养、要打下良好的情感底色、要养成与人交往共处的能力、要形成学习的兴趣、要为升入小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就必须提高 幼儿教师素质,幼儿教师职业必须实现专业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各种社会力量突起,大中城市出现越来越多的民办、私立幼儿园和其他的幼教机构,犹如雨后春笋在全国纷纷涌现,蓬勃发展。而这些民办幼儿园的迅速发展拓宽了我国的幼儿教育的投资渠道,也为越来越多的学龄前儿童提供了更多的受教育机会同时也满足了家长对幼儿教育多样化市场化的需要显示出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幼儿教育的质量也得到很明显的提高。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民办幼儿教育机构都发展的相当好,因为目前我国幼儿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尤其是在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上存在着相当大的问题,有待大家去关注和解决。如教师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教学组织、教学反思等方面都有待加强。而民办幼儿园更是在我国幼儿教育机构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创造高质量的民办幼儿园师资力量,有助于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更有助于推动我国幼儿教育的长远发展。
毋庸置疑,这些民办幼儿园在幼儿教育的发展和促进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成为公办幼儿园的有益补充。同时也为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分担着重任,是我国幼儿教育事业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那么,我国的民办幼儿教育机构的概念是什么?在众多的教育机构中,究竟有什么样的地位和充当着什么样的角色呢?国家和社会又是如何对待和帮助这些民办教育机构的呢?
一.我国民办幼儿教育的概念、性质和地位
(一)我国民办幼儿教育的概念
所谓民办幼儿园就是一个与“”官办“公办”,即政府办幼儿园相对应的概念,民办幼儿园是指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事业组织以外的各种组织以及公民个人,自筹资金并承办,依照规定的实施幼儿教育的教育机构。主要包括民营企业、民间团体、个人和其他社会力量开办的幼儿园。与社会力量办园相比,民办园排除了国有企事业组织,也就是说民办园是除国有企事业组织以外的社会力量办园,而农民自筹资金建立的村办幼儿园在理论上是民办幼儿园,而在实际管理上,属于公办幼儿园。
(二)我国民办幼儿教育性质和地位
明确了民办园的概念后,关于他的性质和地位,在相关的法规条文中都有介绍。我国在2002年12月28号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并于2003年9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和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9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中第三条中指出我国民办教育的性质和地位是: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国家对民办教育实行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民办教育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第四条指出民办学校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保证教育质量,致力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各类人才。第五条指出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国家保障民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通过这些民办教育促进法条例,不难看出政府已经给民办教育机构明确的定了位,并把民办教育事业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因此,我们从以上的法规条例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民办幼儿园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正积极地支持和鼓励民办幼儿园的建立和发展。
关于民办幼儿园的性质和地位在相关的法规条文中,已经得到了应证。虽然民办幼儿园口头上被我们说成私立幼儿园,给人的感觉也不太像纯粹的教育机构,如幼儿园那样。带有些以盈利的性质在里面。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它在盈利的同时也属于公益性的国家教育机构。然而有时候人们只看到民办幼儿园是如何获得最大经济利益的,而忽视了它也在幼儿教育事业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为国家、为社会、为千千万万的家庭担当着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因此,无论是社会群体还是个人,我们都应当带着客观而中肯的态度去看待这些民办幼儿园,用马克思实事求是的辩证观点去评判这些新兴的民办幼儿园。那么,我们了解了民办幼儿园的性质和地位后,下一步该说的就是有关幼儿教师的地位和角色的问题了。
二、幼儿教师的地位和角色
(一)幼儿教师的地位
大家都知道幼儿园里有幼儿、有幼儿教师才算是完整的。幼儿教师作为幼儿园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社会群体,他们所处的地位又是什么?需要我们认真的思考。在讨论幼儿教师地位之前,我们必须知道幼儿园的作用到底是什么。众所周知,幼儿园最为一种社会公共的教育机构,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伴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被纳入学校教育的体系中。
1840年,德国的教育家福禄贝尔在布兰肯堡创设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与此同时他还设计了一系列幼儿教学的游戏和作业材料,即恩物。与此同时,他还培育了世界上第一批幼儿教师。福禄贝尔认为教育还顺应自然,适应儿童的天性,儿童也应该在同大自然密切联系中成长起来,并把花园里的植物作为幼年儿童的成长的象征。他把幼儿园比作花园,把幼儿比作花草树木,把幼儿教师比作园丁,而幼儿的发展在他看来就如同是花草树木培植的过程。他认为,所谓的幼儿园就是在充当着孩子们的乐园,在幼儿园里的所经历的一切也将是孩子们拥有幸福童年的标志。福禄贝尔还认为幼儿期是人一生中发展的重要时期,是生命阶段的起源,也是他们生活方式的奠定时期,也是自然和神圣的起点,人类社会前进和发展的方向。他将学前教育有机的列入到完整的教育过程中,看作是人真正教育的开始。因此,他主张要重视早期教育,通过恩物和开展一些游戏活动来将培养儿童的体质、感官、心智等多方面的素质,为接受初等教育和未来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因为这是幼儿园的主要任务。
然而,随着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尤其是一大批民办幼儿园的出现,办园的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量的增加,迫切需要大量的幼儿教师从事幼儿教育的工作。况且我国的儿童入园率也在逐年的增加,面对这些重任,种种因素也在告诉我们不仅需要数量也需要较高的教育质量,来更好的发挥社会服务的教育功能。这些,都对幼儿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是对教师素质的严峻挑战。
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孔子就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荀子也曾说过:“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则发存。”“君师者,治之本也。”诗人韩愈也曾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将教师誉之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从盘古开天辟地以来,在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教师就像是接力棒、将文明的火种毫不悭吝的传递给一代又一代的社会群体,造就了这个社会、延续着世界的进步。由此可见教师职业在人类文明和历史的进程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教师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种职业、也是一份最神圣的职业、更是一份永恒的职业,因为它将伴随着社会文明的轨迹而不断的前进。
如果说教师的群体是大海,那么幼儿教师就是汇入大海中的一条支流。幼儿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幼小的儿童。儿童天真无邪,弱小稚嫩,可不能小瞧他们。因为他们是大花园里的花骨朵,是人类社会的未来,是国家和社会的希望。幼儿教师是代表国家利益,培养新一代的;幼儿教师是引领幼儿走出家庭,长辈的呵护,走向更多的同伴群体,进入一种正规的学习生活的重要中介和桥梁。幼儿教师的所谓“绿叶对根的情意”就在这里。
幼儿教师的职业对象是幼儿,这就关系到幼儿的身心健康和持续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命运、人类的文化兴衰。幼儿教师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第斯多惠曾这样描述教师的职业:“你们应当是我的使者,派遣你们到孩子中去,孩子们是上帝和人的宠儿„„蒙以养正„„你们应当为孩子奠定追求美好的基础„„”,“教育就是促进人类的自我完善”。“没有一种目的比整个人类和教师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培养的目的更为崇高的了。”
美国教育家欧内斯特·博耶说,“在我看来,教师是一种对年轻一代具有最深远影响的专业人员,是一种比任何职业都神圣的伟大职业”。
教师职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儿童个体成长的作用,不仅表现在儿童的健康体魄,也表现在儿童的健康心理。可见幼儿教师在幼儿教育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扮演着不可代替的角色。
(二)幼儿教师的角色
幼儿教师这一社会角色在幼儿园等幼儿教育机构中从事几艘与教学活动的角色,那么这个角色的特殊身份与这个身份相适应的行为规范,则要求幼儿教师在他们的角色行为方式上表现处于其他职业不同的特点。首先从师生关系上看,幼儿教师应该是幼儿学习的最佳榜样,一个行为的表率。社会学习理论家班杜拉认为儿童通过观察他们生活中的重要人物的行为而且习得社会行为,榜样和观察者的特征决定了观察学习,观察着比较容易观察和模仿与自身具有相似性的并且优秀的、有利的榜样。尤其是有依赖性的自我概念较低的焦虑的观察者更容易产生模仿行为。从事多年幼儿教育的专家蔡伟忠老师也曾说过:“幼儿不会选择什么该学什么不该学,摆在面前的就会去学习,所以教师要用身教,因为这是最好的教育方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做到“学为人师,行为示范”,因为教师的人格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论述教师的人格:“我们每一位教师都不是教育思想的抽象体现者,而是活生生的个性,它不仅帮助学生认识世界,而且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本身。这里起决定作用的是:学生从我们身上看到的是什么样的人。我们对于学生来说,应当成为精神生活极其丰富的榜样,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上,我们才有道德的权力来教育学生。”日本教育家柴田荣义也认为,教师的整个职业“是以教师的人格决一胜负的职业”。由此可见幼儿教师人格素养的重要性。不但如此,幼儿教师在幼儿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还应当是学习资源的提供者,是幼儿在学习中的助跑者、指导者和交流者。幼儿教师的角色和工作性质决定了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的社会宣传员,是全职教师、是儿童生活的重要伙伴,也是家长朋友的合作者,幼儿教师要学会与幼儿一同成长,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组织教育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和幼儿建立好关系朋友般的关系,才可以更好的促进他们之间的学习和进步。那么,幼儿教师的地位和角色我们都已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了。接下来就是有关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了。
三、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的概念和包含的内容
无论是幼儿教师还是义务教育、高等教育的教师,都需要专业化的发展。因为教师职业专业化是现代教育的标志和时代的需求。重视教师职业的专业性是当今国际教师教育的新趋势。以教师专业化为核心的教师教育改革,从而满足社会对教师工作质量和效益的更高要求,已成为世界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共同特征。
(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趋势:重视教师的素质
随着教育的飞速发展,21世纪对教师的要求已经实现已从数量到质量的飞越。关注教师的素质,培养高素质的教育人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等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教师的专业化已形成了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教师的素质要求不仅表现为有知识、有学问,而且要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不仅要有高起点即具备高质量的专业培训规格,而且是教育的专家。如此,教师才能像医生、律师一样具有社会公信力。教师专业化的专业化一方面要求社会建立各种促进个体素质提高的机制,同时也是一个个体长期持续努力的过程。我们倡导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教师就是需要终生学习,进行生涯教育教学,逐步完善实现教师的角色,全面的诠释教师这一崇高的职业,才能更好地完成社会教育的使命和重任。尤其是幼儿教育作为全民教育的基础,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更是要认真对待。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和认识
教师的专业发展简言之就是教师专业化,教师的专业化就是按照一定的专业标准,通过一系列措施和途径,是教师职业有现在的半专业化、准专业状态或“形成中的专业”。逐渐转变成专业状态。教师专业化视角是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与教师群体争取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而努力奋斗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是个体专业化和群体专业化的统一,二者互为基础与条件的关系。教师的专业化既是一个基础,更是一个持久的探索和奋斗的过程。它要求教师要有职业资格的认证等外在的条件和制度保障,更是一个从业务者群体和教师的自觉的内在追求,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成长的蜕变过程。关于教师专业化的认识有这样几点:教师专业化首先意味着教师职业具有独特的要求和条件;同时也意味着国家有专门的教师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是一个探索和奋斗的过程;它的本质是教师个体部队发展提升自我的学习过程。由此可以概括出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指幼儿教师在接受专业学习的同时还应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的学习再学习,不断地进步再进步。提高自己的能力,在教育教学中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专业水平,充分的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教师专业化一方面表明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要求的提高,另一个方面也表明,教师素质的内涵应该具有更丰富更深刻的含义,21世纪,伴随着新的时代提出的教师职业专业化的要求,教师具有的素质应当形成三个机构体系。它们分别是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教师的专业精神是指教师基于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深刻理解教育工作的本质而形成自己的教育观念和理性新年,从而激发起自身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意识、主动进取和创新奉献精神。教师的专业精神是其教育人格和伦理的核心,也是做好教师工作的内在动力因素。幼儿教师更是需要这种精神。幼儿教育不是一件口头上随便说说的容易事,它需要幼儿教师倾注所有的精力,尤其是无私的奉献精神。关于教师的专业知识是其教育工作的知识技能性的有力保障。教师从事教育的工作,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基本文化素养,不满足于已有的学历和知识水平,要有更新知识的紧迫感,要有完善工作的竞争感,要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开阔的视野,要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一般来说,教师要拥有专门性的学科知识,掌握最基本的专门性知识,有扎实的基础和熟练运用的技能,这是教师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性知识。这些投射到幼儿教师身上,就是说不仅要具备教育性知识,即学前教育的相关知识,指适应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知识以及组织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知识技能等。这些有关幼儿教育的知识可以帮助幼儿教师正确认识和理解教育对象,运用各种教育手段和方法,有效的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至于教师的专业能力,它和日常的教学活动是有密切关联的。教师要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即教育能力。现在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日益增高。教师要胜任教学工作、承担好教师角色,他别要强调这三方面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管理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教育系统是一种人与人交往互动的工作系统。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教育既是手段在教育机构中的运用不断增多,但不可否认的,学校教育是具有人性的丰富性工作,其中最更笨的是内心精神的沟通、师生的交流和个体人格的影响力。因而要求强化教师作为人的作用,这是任何科技手段永远无法替代的。就如同远程教学,虽然很便捷,但缺乏了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还是有很多教育上的缺陷的。因此教育过程特别强调教师要理解人并具备与人交往能力,包括我们平时多接触的师幼关系、同伴关系等。幼儿教师要实现有效的教育教学工作,就是要使幼儿在探索和学习的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参与,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密切与幼儿沟通、交流交往、讨论对话。适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幼儿教师是专业成长中的重要一员她需要同其他从事幼儿教育的工作者共同努力,协调配合,建立起合作关系。幼儿教师还必须建立与家长合作和相互支持的关系,并形成与社会群体的良好关系,从而形成更强大的教育合力,为儿童的全面发展创设有利的幼儿教育大环境。相信了解意大利瑞吉欧的人来说,很清楚瑞吉欧学校教育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家长、学校和社区之间的紧密联系,教师的作用就是假设探索大自然的桥梁,共同合作,以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幼儿教育的工作就是通过幼儿教师和幼儿之间的合作和共同活动,对幼儿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工作,因而与幼儿交往的能力是作为幼儿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
幼儿教师的教育活动应该与通过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更好的实现教育的目的,管理工作本身也是一种教育手段和力量,通过幼儿教师的有效管理,把幼儿组织起来,发挥每一个幼儿的潜力和同伴、集体的作用,相互学习,感受温暖,协作交往,共同发展。
提高幼儿教师专业化水平,还必须强调研究的意识和能力,这是所有专业人员的共同特征,也是职业专业化的必然要求。幼儿教师的工作是一项极具创造力的工作,要求教师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发生幼儿周围的教育现象,引发出新的教育问题,要时刻保持一份职业敏感和反思探索的习惯,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应当是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综合统一。只有在此基础之上才能形成教育的专业智慧,把握好的教育时机,及时解决教育过程中的矛盾和冲突,从而不断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从根本上推动幼儿教育的发展和进步。而如今这么多的民办幼儿园,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乐观的,尤其是在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上面对着种种困难。
四、我国现阶段民办园教师的专业发展的现状和困难
随着民办教育的发展,我国民办园的数量在日益的扩大。但与此同时,民办幼儿园教育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尤其是在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上 存在着相当大的问题,如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教学组织、教学反思等方面都有待加强。其中的一个重要困难就是师资队伍的不稳定性。许多教师产生了职业倦怠现象,产生了离职意向,导致了师资力量的严重流失,试问幼儿园留不住幼儿教师,更别说重视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了?还有大量的民办幼儿教育事业投入不足;一些地方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尚不到位,一味的灌输知识给幼儿,完全忽视了幼儿时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一些民办幼儿园过度的迎合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开设大量的兴趣辅导班,最大限度的追求经济利益。将幼儿园推向市场化,减少或停止投入,甚至出售;有的地方幼儿教育管理力量薄弱,任其散漫发展。而作为幼儿教师本身,职业道德是不可或缺的品质,有些幼儿教师对幼儿进行任意的辱骂,和体罚。我曾经在民办幼儿园实习过一段时间,有着切身的体会和感触。教师让幼儿一次只拿一根橡皮泥玩,但是有一名幼儿将桶内所有的橡皮泥都拿出来,将每一根都搓成圆球,还洋洋得意的自我欣赏作品时,教师看到了大声的说:“你是傻了吧,是不是吃了傻瓜药了。”正在这时,幼儿的爸爸也来了,询问教师怎么回事。教师反倒更大声的说:“你儿子吃了傻瓜药了,你看看他干什么,把橡皮泥全部到了出来。”家长没说什么,只是拉着委屈的儿子离开了幼儿园,试问面对教师的这种言语侮辱,幼儿和家长会是怎么样的一种心情?还有一次,一个教师让幼儿帮她拿杯子,其实这种事情应该自己做,幼儿帮她拿来后,教师破口大骂:“没长眼睛啊,这么脏,不知道洗一洗啊?”那么既然是你的杯子为什么不自己洗呢?还经常教育孩子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有的老师让幼儿做一些超出幼儿能力范围以外的事情,有的教师想要偷点懒,让幼儿倒垃圾、拿汤盆,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一次郊游,教师竟然把自己吃的一大堆东西放在幼儿的包里,试问小小的肩膀怎么能承受得住那么重的东西。有的教师甚至躲在则所里吸烟等等这些匪夷所思的现象屡见不鲜。记得在学校上课时,我们全班同学曾经看到过一个纪录片,片中报道一名寄宿幼儿园的教师为惩罚不愿意睡午觉的幼儿,用细针扎幼儿,孩子不敢说,后来被父母发现,这些针孔才得以公诸于众,那么这些细小的针孔背后难道不也投射出这些幼儿教师的灵魂缺失么?这些细小的针孔值得我们深思。当然毕竟这样的教师为数不多,大部分的民办幼儿教师还是体现在专业知识、教学组织、教学反思上。很多民办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不扎实,因为他们中很多人没有接受过很正规的幼儿教育理论和技能学习,又一次我看见一个教师,弹一首儿歌,几乎就是一指禅。她告诉我她从接受过正规的幼教学习,只是临时参加了一个函授班而已。因为她认为民办幼儿园又不是公办园,对教师要求不高,可以随便弄弄。我相信还有更多和她一样的教师在我们的民办幼儿园里,如果是这样的话,更别说是日常的教育教学的组织和对自身的教学反思了。我想这些行为和心态都是不利于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的,甚至可以说是严重限制了幼儿教育的发展,对幼儿来说是极其不利的。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的呢?
五、影响民办园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因
(一)办园的规模限制,经费匮乏,基础设施薄弱
大部分的民办幼儿园的投资主体单一,办园经费来源渠道狭窄,经费的运转除了投资者的投资外,基本上完全依赖教育收费维持,由于大部分的民办园同公办园相比规模较小,基础设施薄弱,经费匮乏,难以维持民办幼儿园正常发展和扩大,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的幼儿园连基本的教具都无法供应。人为的减少教学设备的投入。甚至于有些部门受利益的驱使,对民办园不但不扶持,还肆意的乱收费、乱罚款,这些无疑是给原本举步维艰的民办园雪上加霜。
(二)幼儿教师待遇低、学历和职称低、保障体系不健全、稳定性差
大多数民办幼儿园由于经费不足,导致提供给教师的待遇较低,更别说是职称了。他们不仅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但是所获得的相对的报酬却很低。另外很多的民办幼儿园不能给教师提供相对应的社会保障,有相当数量的民办幼儿园不为教师交纳社会保险。部分交纳的幼儿园一般也只是购买最低档次的,而费用则往往从教师本就不高的工资里扣除,很少有民办幼儿园为教师购买工伤保险、失业保险、保育保险、交纳住房公积金。较低的工资福利待遇、随之而来的较低的社会地位,再加上老来无靠的前景和隐忧,使民办幼儿园很难吸引高水平的幼儿教师,同时,现有教师的职业倦怠、没有归属感,自然而然就会导致幼教师资出现很大的流动性。
(三)管理和教育理念陈旧,保教工作不够科学规范
不乏一些大城市的高级民办园,但这些称为贵族式的幼儿园的数量毕竟有限,大部分的民办园的保教质量普遍较低。由于教师的工资较低,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也不高,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很大一部分幼儿园没有建立其质量和管理者并非学前教育或幼儿教育专业出身,导致民办幼儿园的管理和教育理念陈旧,保教工作不够科学规范,班额过大,保教人员数量少,教育教学只能以形式进行,保教人员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满足每一个幼儿的学习、生活及心理需要,更谈不上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爱好组织教育教学活动,这些必然会影响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
(四)不利于民办幼儿园健康发展的观念、政策、环境和行为依然存在
首先,社会上普遍存在民办幼儿园是“私”人办的,以赢利为目的的片面观点。只要有可能,多数家长还是优先把自己的孩子往公办园里送,这就大大的缩减了民办幼儿园的生源。其次,很多民办幼儿园也是同样过分的追求经济利益,过度的迎合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开设大量的兴趣辅导班,如绘画班、珠心算、英语班、舞蹈班、蒙氏班等等,事实上又有多少真的是为了早期教育而开展的呢?最后,虽然《民办教育促进法条例》已经实施,但是关于民办教育的规定不能恭维真正落实,对民办幼儿园、民办幼儿教师的许多政策性或现实性其实依然存在,多数教育主管部门和领导忽视民办幼儿园,对他们的发展不闻不问。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民办幼儿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的提高。
六、针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所提出的政策和措施
从以上的种种事实看来,民办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迫在眉睫,面对重重困难和压力,我们该如何做呢?我认为应当从政府履行职责、民办幼儿园本身、民办幼儿教师个人三个方面着手。
(一)政府履行职责是幼教事业发展的基本保证
幼儿教育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全面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奠基工程。幼儿教育是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幼儿教育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民办幼儿教育机构的不断增多。从2002年政府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足以看出国家对民办教育机构的引导和支持。就最近的来说,2010年2月28日教育部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也多次提及:关注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办好一批民办教育机构,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权。新闻发言人周济也表示:民办教育还有很大的改革空间,各级教育已具规律,下一步的重点是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因此政府应当降低民办教育的成本,扶持民办教育。政府还应当规范民办幼儿园的收费标准,通过一些财政拨款,以项目和人员工资直接投给幼儿园,再通过一些减免政策对低收入家庭子女入园实行部分报销等等措施,对民办园进行一些资金上的帮助。这样做可以充分体现幼儿教育的福利性和公平性。
政府还应当提高幼儿教师的待遇,参照当地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水平,保证民办幼儿教师的工资和待遇,并逐步解决农村幼儿教师的保险问题等。是民办幼儿园教师可以在经济上享受公办教师的待遇,只有这样才能稳定幼教师资队伍,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很多经济发达地区的民办幼儿园发展的相当好,如上海、深圳、珠海等,因为政府的投入大,实施了一些有利的政策,丰厚的教师待遇,随之而来就是很高的社会地位。事实告诉我们只有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子下,民办幼儿教育机构才能健康、有序、良好的向前发展。
(二)民办幼儿园教师自身的发展
作为民办幼儿园教师的集体归属,民办幼儿园就如同一个很大的集体,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载体,更是应该要加强师资师德的建设,努力打造民办幼儿园师资队伍。
首先,应加强师德的建设,造就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通过加强师德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幼儿教师的日常行为规范。建立幼儿园内部的激励导向机制,强化教师的师德意识。
其次,落实民办园自身的师资培训工作,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技能与教育素养。通过调动教师自身素质素养,掌握操作技能的主动性、创造性、帮助教师了解懂得作为民办幼儿园的教师,除了以自身积极的情感、全身心的投入来吸引幼儿主动学习之外,还需要不断的开拓自己的视野,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幼儿园应组织教师依据幼儿园的发展目标,根据自身的需要和特长,需找最近发展区,制定自我发展计划。使教师自身发展与幼儿园的培养目标相一致。通过开展广泛的培训活动和教育教学研讨活动,让教师积极的参与进来,各抒己见,用思维的碰撞使教师的专业水平得以提高。
在前者的基础之上,还可以创新练兵阵地,搭建、拓展教师专业发展的舞台。通过总结当前幼儿教育发展的趋势及教改动态,制定不同时期的指导政策。通过开展个案教学研究,及时诊断教育行为,举行教育技能竞赛,开展“主题式教学”,让教师相互学习、交流与探讨,形成“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发展”的良好局面。学会从身边寻找主题、从教育实践出发寻找问题,达到学识的一致。总之,通过种种有效地途径,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全面发展。
(三)民办幼儿教师个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行)》中提及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纲要中指出,作为幼儿教育专业的教育者,教师的素质首先体现在教师的专业素质上,而教师的专业素质集中体现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上,这也是当前教师培训过程中所强调的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和发展的基本方向。新纲要对教师要求的新精神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般趋势,进行了诠释。作为民办幼儿园的教师应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承诺对儿童和儿童发展负责任。幼儿教育最根本的任务是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教师首先对儿童和儿童发展做出必要的承诺。这也是将我们多年提倡的事业心、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落在实处。对儿童发展负责,最根本的是对儿童全面、积极、健康的成长负责,特别是培养儿童积极、健康的人格,这是我们教育的基本目标,也是教师的首要任务。因此,教师对儿童和儿童发展的承诺应该是关心和热爱每一个儿童。因为爱是每一个儿童健康成长的最根本前提和需要。作为专业教育者,教师应该将自己的爱给予全班每一个幼儿,使他们都受到同等的教育机会,都拥有幸福、快乐的童年生活。作为教师要平等对待与尊重儿童,支持儿童的学习,激发儿童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促进儿童认知和智力的发展。帮助儿童发展社会性、人格的积极性。简言之,教师还应该有这样一个基本的信念,即每一个儿童都需要学习,都能成为优秀的未来社会成员。幼儿教师需要致力于将经验内容转化为儿童容易接受的内容与形式,努力支持和帮助儿童的学习和成长,为每一个儿童的长远发展在早期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教师要全面正确的理解儿童发展的能力。儿童是正在发展的个体,具有充分、巨大的发展潜力,这些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掌握儿童的学习和发展规律,与儿童的交往中和教育过程中研究而儿童发展。
第三、教师要培养选择、组织教育内容的能力。
幼儿教育的内容源于生活经验,因此教师要依据儿童的发展特点、需求与日常生活经验,进行选择组织教育内容,以保障最大限度的适合和满足而儿童成长的需要和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第四、教师要不断提高创设支持性环境的能力。环境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和儿童发展条件,儿童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成长、变化。所以,教师要充分重视对儿童的教育环境。创设发展支持性环境的能力,以有效的促进儿童的发展。
第五、最重要的,幼儿教师还要不断的进行专业化的学习,提升自我。幼儿教师作为一个专业教育者,应该具有不断的专业化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幼儿教师首先自己应该是一个终生学习者,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自我提高,不断的自我成长,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才有可能为儿童一生的长远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学习应该具有突出的专业性、主体性、合作性、实践性和反思性等特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进行研究性学习,成为研究型教师。一位从事幼教事业多年的前辈也告诉我,技能技巧、教学组织、总结反思是一个优秀教师的品质,现在的幼儿教师要向研究型教师的方向发展。
常听人说:教师强,则教育强:教育强,则国强。由此可见,教师所担当的历史使命是何等的重要。然而通过以上对民办幼儿园以及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论述,我们应该深刻地感受到,对于民办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道路探索,依然面对着种种困难和难以逾越的鸿沟,但我坚信通过社会群体和所有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共同努力,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为民办幼儿园教师探索出一条最佳的专业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张燕.幼儿教师专业发展.[M].第一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蔡伟忠.唠叨以外的教育法.[M].吉林:吉林美术出版社,2008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4]王雯.我国民办幼儿教育的性质和特点[J].教育与经济(第三期),2002.7 [5郭宗礼.当前民办幼儿园存在的问及其对策[J].幼教天地(9月中旬刊),2006.9 [6]张文桂.民办幼儿教师组织承诺与离职意向关系研究[J].当代学前教育,2009.1 [7]张春霞.政府履行职责是幼教事业的基本保证[J].学前教育研究,2007.1
第五篇:学前教育论文
摘 要
早期阅读是幼儿认识世界、解释世界、融入社会、发展自我的重要过程。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早期阅读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并成为研究的热点。我国的《幼儿园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要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形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幼儿在阅读中成长;在阅读中体验真、善、美;在阅读中习得新方法、获得新经验;在阅读的世界里享受着童年的快乐。
所谓幼儿早期阅读既在幼儿阶段,以图画读物为主,以看、听说有机结合为主要手段,从兴趣入手,萌发幼儿热爱图书的情感,丰富幼儿阅读经验,提高阅读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引起幼儿阅读识字的愿望,获得有关书面语言的知识,从而发展幼儿的想象、思维、表达能力。
幼儿早期阅读的教育,是终生养成性的教育。阅读是将要伴随幼儿一生成长的活动,早期阅读并不在于单纯发展幼儿的阅读能力,还要让幼儿通过各种途径,接受各种信息,形成看、听、读、写一整套的养成性教育,为幼儿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对幼儿进行早期阅读是很有必要,也很有益处的,关键是在于教师、家长怎样更好地去引导幼儿阅读。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阐述,第一部分从幼儿阅读的的定义出发,对幼儿早期阅读的意义与作用进行了阐述;第二部分诠释了幼儿早期阅读的重要性,从人脑发育的特点、“关键期”理论和识字阅读与幼儿发展关系等三个方面强调了早期阅读教育在幼儿一生之中起到的重要性。第三部分以培养幼儿早期阅读习惯按照家庭和幼儿园如何对幼儿早期阅读进行培养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论幼儿早期阅读的方法
刘慧霞
内容摘要:阅读是一项获得信息、传播信息、增加知识的活动。阅读得越多,人的能力及适应性也越强。天下父母谁不爱子女,谁不希望子女成才,那就必须随着婴儿智力曙光的出现时,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幼儿,认真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习惯。早期阅读教育并不是单纯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而重点在于培养幼儿的能力,引导幼儿的性格。训练其幼儿的能力,家长必先做榜样,这是把孩子引上成功的必要途径。本文将对幼儿早期阅读的重要性及进行早期阅读教育所实施的方法加以阐述。
关 键 词:幼儿 早期 阅读 关键期 重要性 方法
一、幼儿早期阅读概述
(一)幼儿早期阅读的含义
幼儿早期阅读是指:在幼儿阶段,以图画读物为主,以看、听、说有机结合为主要手段,从兴趣入手,萌发幼儿热爱图书的情感,丰富幼儿阅读经验,提高阅读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引起幼儿阅读识字的愿望,获得有关书面语言的知识,发展想象、思维、表达能力。从而为幼儿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二)早期阅读对幼儿成长发展中的作用1.早期阅读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听说习惯
早期阅读,离不开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在儿童文学作品中,勇敢的小马、温和善良的小羊、和凶狠残暴的大灰狼等一个个生动活泼的形象深深地吸引着幼儿,其中的故事情节牵动着他们的心。因此,他们会屏声静息、全神贯注的听,幼儿在听完故事后教师或家长就应该有目的地问幼儿:“你喜欢这个故事吗?你最喜欢故事中的那个动物?如果你是小羊,你会怎么做?狼扑向小羊后会怎样了呢?”这就 要求幼儿有目的地、专心的听,经常性地这种教育逐渐培养幼儿良好的听说习惯,还能培养幼儿在听的时候对所听故事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2.早期阅读能帮助幼儿习得最佳的语言模式
对尚处于早期发展的幼儿来说,他们具体的形象思维特点,也决定了形象化的语言对他们有极大的吸引力。而早期阅读所需要的儿童读物,一般都是图文并茂的作品,作品的内容具有故事性,通过具体形象来认识事物,表达人对各种事物人物情景的思想观点和印象。幼儿在进行阅读活动时,会获得一种满足的愉悦
感,并逐步了解用这样形象化的语言所产生的效果。而且,在早期阅读活动中,通过师幼互动、同伴交流和环境布置可以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学语言、用语言的环境。早期阅读中,幼儿可以获得老师的指导,“教师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帮助他们获得最佳的阅读效果”,“在适合幼儿的集体阅读活动中,教师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某些幼儿阅读的特别需要,以便提供及时、恰当的帮助”。幼儿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说什么样的话,对什么样的交谈者作出什么样的语言反映,在早期阅读中幼儿通过对不同作品,不同年龄和不同个体的语言交流,逐步学会创造地运用语言。
3.早期集体阅读能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和个性的发展
幼儿作为社会中特殊的群体,作为生活在社会生活中的人,必定离不开社会群体,因此必须使他们融入社会、与人交往,这是实现社会化的一种重要方式,语言是一种交流的工具和手段,而幼儿园的早期阅读一般都是在集体中进行。在学前阶段进行的集体阅读能帮助幼儿使用恰当的语言与人交往,与他人语言交流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最佳的语言获得手段;幼儿在早期的集体阅读中学习阅读,可以与同龄伙伴一起分享早期集体阅读的快乐,从而提高他们参与阅读的积极性,提高与人沟通和交流的能力。成人在与儿童的语言交流过程中能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思想情感、发展的特点和特殊的需要,能更好的及时满足幼儿成长的需要,促使幼儿个性的和谐发展。
二、培养幼儿早期阅读的重要性
研究发现,幼儿的学习能力在入学之前就已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因此,对幼儿进行早期教育至关重要。早期阅读则是早期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从人脑发育的特点来看,大脑在人体各种器官中发育最早、最快,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的器官。新生婴儿9个月脑重量为600克,相当于成年人大脑的一半;3岁时脑重量为900多克,相当于成年人的2/3;7岁时脑重量达到了1280克,相当于成年人的9/10,已经基本发育成熟,接近成年人的水平。由此研究可以得出:人脑的潜能是巨大的,可以无限量地开发。美国的格林都曼博士,指导了一个三岁还不会走路和说话的脑部有严重障碍的女孩阅读,结果竟然出现了奇迹,女孩不但学会了阅读,而且到了六岁时竟然具备了六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因此,他便组织了一个庞大的研究团体,经过二十几年的深入研究之后,终于获得了一些惊人的结论:
1.幼儿从2岁开始就有了阅读的能力,同时阅读能力也能促进其语言能力的 3
发展。而且越接近0岁,学习语言的能力也就越强。
2.幼儿具有强烈的阅读欲望和学习欲望。如果父母不加以限制,则到7岁入学前,他们便可能具备极其丰富的知识。这些知识将会为他们的一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3.8岁以前学习知识经验的印象往往最为深刻,可能终身难忘。4.学习的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递减的现象。
5.大多优秀人才,都是在幼年时便具备了良好的阅读能力,因此从小便应该尽量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
(二)从“关键期”理论来看,5岁以前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如果一个幼儿在关键期时缺乏最基本语言接触和语言训练,这个幼儿将很难学会语言,印度的两个“狼孩”就是最好的例子。
(三)从识字阅读与幼儿发展关系上看,目前许多早期教育结构把识字阅读作为对3-5岁幼儿早期教育、开发智力的主要手段,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中国著名的记忆专家王维认为:“许多智力活动都能使孩子聪明起来,但都是局部的、零散的,其效果有一定的限度,而识字阅读教育可以使知识系统化,在此基础上的智能开发是无止境的。”阅读越早,对智力发展越有益,孩子的阅读越早,阅读时思维过程越复杂,阅读时对智力发展越有益,7岁前学会阅读,就会练就很重要的一种技能,边读边思考边领会。
这里要强调的是早期阅读教育不是特长教育,而是均衡全面发展超越特长发展,基础教育的发展超越特色教育。因为此时,幼儿各个区域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并受大脑控制,如果只是重视语言的发展,别的方面受到限制,大脑就会出现偏好的发展,失去平衡导致恶性循环,即使幼儿在语言逻辑思维方面再强,但他的综合素质不一定就高,因此老师和家长应在这方面加以注重,以免在教育的过程中进入误区。
三、培养幼儿早期阅读的良好习惯
(一)家庭中的早期阅读教育
1.榜样示范。父母喜欢读书且有经常阅读的习惯,对幼儿阅读习惯的形成起着良好作用。父母的影响教育不同于学校教师,其特点是一对一教育,生活教育逐渐渗透,一切好的或不好的教育均出自父母自身活动。所以自身修养是影响幼儿早期阅读习惯之本。幼儿期的行为习得主要以模仿为主,如若父母喜欢阅读,幼儿就会从小模仿父母这一种学习活动,从而形成早期阅读习惯。父母的一举一 4
动的变化和特点,只要被幼儿注意了并引起兴趣,就很容易被模仿,因为父母的行为举止能最早的也是最长期的影响。
2.家庭环境影响。实践早已证明,只有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环境的统一影响下,幼儿才能养成良好的识字阅读习惯。我国古代杰出的史学家司马迁,其父司马彦是汉朝的太史令,十分博学。司马迁从小受到父亲严格教育的熏陶,自幼就刻苦学习,阅读史籍,十岁就能流畅的读古文,培养了对史书的兴趣,从而为日后的辉煌学术成就奠定了基础。犹太人都很爱读书,在他们出生不久,父母就把蜂蜜洒在《圣经》上,让他们去舔,从小让孩子认为书是甜的,并从此不断的给他们讲故事,书始终放在床头。让幼儿从小感觉到看书和吃饭一样重要,从小就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3.家长当老师。父母要培养幼儿对书本的兴趣,有阅读的动机,创造一个适合幼儿阅读的环境。
好的幼儿读物能吸引幼儿对书本的兴趣。儿童读物的图画形象必须特征明显,轮廓清楚,神态鲜明,形象可爱,画法生动活泼,有一定的夸张性或拟人手法,图画形象大些,背景图简单,字体为楷书,字要大些,书的开本宜大,以适应幼儿的视力。适合幼儿阅读的书要唾手可得,随时可以取放、接触到图书。经常让幼儿看到大人阅读,幼儿会自然模仿。多多念书给幼儿听,并且一定要用手指字,重复地讲相同的故事。多玩识字游戏,带领幼儿经常去图书馆、书店等。
(二)幼儿园创设的早期阅读环境
教师根据早期阅读教育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幼儿的阅读能力进行系统培养,使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获得发展。
1.阅读活动。按早期阅读教育目标开展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内容较为集中的教育活动。
(1)图书阅读活动。教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自制大型图画故事书,并利用这种图画故事书帮助幼儿学习和掌握按序仔细观察画面和将前后画页联系起来理解的阅读技能。对同一内容的图画故事书幼儿人手一册,独立阅读,主要帮助幼儿掌握翻图书的方法,让幼儿在看书过程中自己感受、体会,不断获得独立阅读的经验。
(2)听赏活动。以听赏图画故事或其他文学作品为主要内容的活动,主要让幼儿反复倾听老师的讲述,不断体验品味,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3)排图活动。教师为每个幼儿提供一套打乱顺序的图片,幼儿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根据故事内在的逻辑规律将图片按顺序排列起来,并表述排图理由,这有利于培养幼儿有序思维能力。
2.以阅读为主的综合活动
(1)自编图画故事书活动、诗配画活动。在教师指导下,幼儿运用已有阅读经验和绘画技能,将自己创编的故事、诗歌配上与其情节、内容相符的画面,编成图画故事书,培养幼儿语言符号转化能力并发展其创造性 思维能力。
(2)听音乐编故事。这是阅读经验与音乐感受相结合的活动。幼儿通过感受理解音乐,将它转化成语言符号,进行讲述,并配上画面组成音乐图画故事书,培养幼儿将音乐符号转化为语言符号和绘画符号的能力并发展其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以兴趣爱好选择阅读材料,能动建构、积累和同化阅读经验。教师给予适当指导,鼓励幼儿开展自主阅读活动。(1)区域活动中提供阅读材料
阅读活动前,教师在活动区、图书角提供相应新图书、新图片,并向幼儿介绍图书、图片的名称,让幼儿自愿选择阅读材料,自主地进行感知、体验、探索。教师主要观察了解幼儿感知、体验的水平,为专门性的阅读活动打下基础。阅读活动结束后,教师继续为幼儿创设各种活动情境或条件,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活动材料。通过观察和实践,幼儿往往挑选自己最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或画出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故事情节,这有利于发展幼儿的再造力和想象力。
(2)开设幼儿阅览室
幼儿阅览室,根据大、中、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幼儿读物,读物每月更换一次,每天保证一定时间让幼儿自由阅读,使幼儿将已有的阅读经验同化于自主阅读之中。
(3)在日常生活中渗透阅读教育内容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将季节的变化、生活的特点、动植物的生长规律等与阅读教育相结合,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通过不断的感知内化,积累阅读经验。同时,教师提供一定时间让幼儿自主选择交流对象、交流内容、交流地点,进行阅读交流活动。通过观察和实践,幼儿会自由选择合作办报;幼儿会兴高采烈地来到汉字角,挑选自己喜欢的字宝宝,说上几句与之有关的小广告、小故事;幼儿会戴上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头饰,与墙面上的小动物、植物“交往”;有的幼儿还会把 6
最新的消息告诉同伴、老师、家长。幼儿的阅读经验在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环境中得到发展,同时语言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三)家庭与幼儿园共同创设早期阅读环境
幼儿园、学校和家庭三者密切配合,积极引导。有很多家长认为,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习惯是幼儿园、学校的事。其实不然,一个孩子从降生到走入社会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父母则是幼儿天然的第一位教师,但不是说做了父母都自然能胜任教师。而要从做了父母前便开始做好准备,在做了父母之后,还应在养育幼儿的过程中继续不断地努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成长发展的过程,也就是其父母自身不断充实和提高的过程。同时家长也应配合幼儿园的工作,使其达到家园合作的目的,和幼儿园工作的顺利进行。
人们常说有什么样的父亲,就有什么样的儿子。因此,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试想一个父母每天除了上班回家后便邀集几个人玩扑克牌,搓麻将,这样不分黑天与白昼的闹腾,将会给幼儿带来什么影响,家庭气氛又怎能融洽呢?因此我想对这种家长奉劝一声;请放下手中的牌,桌上的麻将,拿起小字卡,把桌子让给孩子和他们一起玩字卡游戏,教他们阅读。他们不光需要吃饱、穿暖,还需要有一个好的教育学习阅读的环境。
还有的家长,在培养幼儿早期阅读习惯时,一暴十寒,患有教育上的冷热病。开头教孩子识字,阅读劲头十足。日子一长,幼儿有了看书识字的兴趣,却因父母经常给幼儿翻来覆去老让其念同一个故事,缠着他玩识字游戏,使他识字阅读的兴趣大减,断言孩子没用,“天生没长个聪明脑瓜学也没用”。父母便干脆不愿意再给孩子念书、玩识字游戏。殊不知幼儿的学习要靠家长和老师鼓励、帮助和自我积累习得。要培养幼儿早期识字阅读习惯,必须有持之以恒的信心和无怨无悔的爱心。而幼儿园也应多开展家园合作、亲子阅读等家长、幼儿园、教师共同参与的活动。在宽松的环境下使幼儿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四、实施早期阅读教育的方法
为保证幼儿早期阅读顺利进行,遵循感受理解、体验迁移、想象创造的规律和幼儿年龄特点,采用六种方法。
1.自我感受
教师创设幼儿自己阅读的机会,让幼儿自己观察感受阅读内容,并获得有关信息。如让幼儿掌握有序地翻看图书这一方法时,教师先讲故事,然后为幼儿提供5~6册图书,请幼儿找出教师所讲故事的那本图书,最后请幼儿自己根据故事 7
内容一页一页翻看图书。幼儿通过自己的感受,获得了有序翻看图书的经验。
2.符号转译
引导幼儿将美术符号转述成语言符号,初步了解美术符号与文字符号的对应关系。教师在指导幼儿阅读图书时,帮助幼儿通过观察把握画面内容,并将画面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幼儿在讲述图画故事后,往往会兴趣盎然地认读图画故事,从而明白了图画符号与文字符合的对应关系。
3.开放式提问
即所提问题“大”、“活”、“深”。“大”即提问范围大,可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认识,从各个角度作出不同回答;“活”即提问从幼儿思维现状出发,顺着幼儿思路启发引导而不是按教师的意图要求幼儿回答;“ 深”指的是提问不局限于一幅画,而是着眼于对整个故事的理解。
4.体验表现
在对故事重点情节或细节的把握中,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动作、表情、言语等外显行为进一步理解作品,将静态画面与动态体验结合起来。实践中,教师为幼儿创设图画故事的情景,让幼儿在动态的情景中体验故事内容,并在情景中讲述故事、表演故事,让幼儿将接收到的语言信息再现到相应的动态情景中。
5.假设想象
教师引导幼儿跳出常态下故事进展程序,让幼儿根据图画故事中提供的各种线索,通过思考、想象,假设出不同条件下故事进展顺序,为故事添上新的色彩。
6.经验迁移
教师创设或利用各种环境,为幼儿提供各种条件,让幼儿将已获得的阅读经验运用于新的情景之中。如春天到了,教师带幼儿到公园、校园欣赏春景,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用规范、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将这些感受用图画故事书的形式表现出来,以达到经验迁移的目的。
以上方法宜互相结合、互相渗透,以使每一次早期阅读教育活动生动、愉快、高效,使幼儿获得更大发展。
综上所述,随着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不断深入,幼儿早期阅读教育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对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的研究已从讨论其重要性发展为研究到如何指导幼儿阅读。早期阅读教育不但能为幼儿所接受,而且能促进其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传统的幼儿语言教育注重的是口语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书面语言的教育,进行的不是完整语言的教育,使幼儿在认识 8
世界的过程中少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通道。而我们开展的早期阅读教育是幼儿文学活动的充实和整合,不是把识字作为唯一的内容和方式,而是在培养幼儿欣赏、讲述和朗诵等多种能力的文学活动中,让幼儿了解一些有关书面语言的信息,增长对阅读活动的兴趣,从而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实现文学活动的多元价值功能。
培养幼儿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阅读是一个相伴我们一生的行为,发生在幼儿早期的阅读,不仅能影响未来的阅读甚至还能影响人的一生。早期阅读可以帮助幼儿早一些打开认识世界的窗口,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目前,国际幼儿语言教育研究提倡“完整语言”的教育。这种观点认为,尽管幼儿以发展口头语言为主,但应当为幼儿创造一定的接触读和写的机会。已有研究提出,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若能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培养,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些研究已经表明,缺乏良好的早期阅读经验的幼儿入学后会有学习适应上的困难,缺乏阅读兴趣,阅读理解能力差等。因此应适时地培养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使之成为他们一生取之不尽的财富。
参考文献:
[1] 陈北燕.幼儿园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倾向化及相关对策.科技信息.2010年版。
[2] 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3] 周梅林.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复旦大学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4] 王春燕.幼儿园课程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5] 夏力.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复旦大学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6] 张加蓉.卢伟.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指导<二>.复旦大学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