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代大学生责任感缺失引发的思考
当代大学生责任感缺失引发的思考
大学生张某(女)远在异地就读的高中恋人赵某通过视频聊天“喜欢”上了睡在自己上铺的好友王某,并背着自己和好友“交往”。在意外得知真相之后,张某被恋人和好友的双重背叛击倒,并在当晚割腕自杀„„由于被室友发现,抢救及时,得以保住性命。在这个自杀事件中,张某在举刀时竟没有考虑到身患癌症病入膏肓的父亲,把为人子女的责任抛之脑后;王某虽有悔意,称“自己也没想到会造成这样的后果”,但也不愿放弃和赵某的“感情”,或许是认为当第三者也不是什么问题;而赵某在得知此事之后,只是说“希望两个女孩可以互相照料,共度难关”,绝口不谈自己的错误及责任„„
如果说上述事件只是个案,不能代表当今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弱化甚至缺失,那么纽扣掉了去找辅导员,而不是自己学着缝;考试挂科就埋怨老师出题难,而不是检讨自己平时学习不认真;同学之间产生矛盾也只是一味的抱怨对方的种种不是,而不是在自身寻找原因等等这些现象,则是我们在大学生活中常见的。作为大学老师,面对学生种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在多次教育无效后,多数时候也很无可奈何。
一、当代大学生责任感缺失的原因
1.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个体本位和金钱万能等观念和社会上出现的一些消极腐败现象,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传统道德分化,导致了道德共识危机;黄赌毒等现象的蔓延,污染了社会生活环境;错误的舆论引导,造成大学生消费观、认识观的改变。有些大学生觉得对崇高理想的追求与当今社会的“要求”不吻合,为求得现实的世俗幸福,他们将金钱的多少与幸福的程度等同起来。他们对现实的不满不是为了完善社会,而是因为觉得自己的利益难以充分实现而否定这一社会,但对于自己在净化、改善社会风气方面的责任,却不愿意承担。
2.学校德育教育的不足导致大学生责任感缺失。
我国的学校教养向来将重点放在知识的传授上,而只是挤出极少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并习惯于以政治视野中的主流价值取向为标准,盲目地要学生背负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等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大责任,这种“乌托邦”式的苛求往往导致学生本应承担、也完全有能力承担的基础性责任被忽视,以至造成“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想做”的社会责任感缺失的状态。
3.家庭教育的空缺是造成大学生责任感缺失的重要因素。
中国的孩子从小就缺乏回报他人的实践,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缺乏生存的基本技能和对自我、家庭、社会负责的精神。当前很多大学生责任感状况不尽如人意,与家庭没有对他们从小进行责任感教育不无关系。“只要专心学习,其他什么都不用管”,不用做家务,不必关心父母,闯祸自然有父母担着„„在家庭教育中,子女在父母如此的教育下,未必专心学习,却学会了以学习为借口逃避责任。因此,中国父母给予子女的责任心往往呈现出“超重”的趋势,而子女则出现了责任“失重”的状况,他们把本该是自己承担的责任推给父母,习惯于接受,而不懂得付出。
二、加强当代大学生责任感的培养
1.注重对大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实践证明,大学生的情感调控直接影响包括公民责任意识在内的各种心理品质和能力的培养。一般而言,良好的、丰富的、健康向上的情感会有与之相适应的积极的公民责任意识。反之,公民责任意识会大打折扣。因此,教育过程中应根据学生不同的需求,因材施教,多给与学生赞赏和鼓励,并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引导学生更好的完善自己,从而培养责任感。
2.构建社会、家庭、学校三者有效整合的教育网络。公民责任意识的培养只有通过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者的有效整合与互动才能逐渐形成。对于社会而言,对具有强烈公民责任意识的行为给予广泛宣传和表彰,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感化作用,引导和激励社会公民去履行自己的公民责任;另一方面,对不具备公民责任意识的行为要给予严厉批评和道德谴责,从而营造一个人人崇尚美德,人人具有公民责任意识的健康的、良好的、是非分明、扶正驱邪的社会氛围。对于家庭而言,家长应改变一切包办代替的做法,应摈弃孩子上大学是为了给自己脸上争光和光宗耀祖的自私自利的狭隘思想,教育孩子要站在社会的高度好好学习,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对于学校而言,应重视挖掘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生活环境,增强教师,尤其是直接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的公民责任意识。
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并希望社会、家庭和学校看到这个现象,能及时吸取教训,从基础做起,从娃娃抓起,让如今的“90后”以及今后的少年儿童的每一个成长阶段都不缺乏责任教育,成长为一个富有责任心的人,为祖国的发展贡献一份力。
第二篇:关于当代大学生责任感缺失的思考
关于当代大学生责任感缺失的思考
从现状看,当代大学生自我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对自我设计、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发展要求比较高。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家庭责任意识不强,爱情、婚姻责任观念比较混乱,职业责任认识比较模糊,他人责任和集体责任观念淡化,公德、纪律意识低下,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对人对事都比较冷淡,合作意识不强等。
我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而外因占据了主要地位。第一,改革开放之后,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科技水平不断提升,这都使得工作岗位不断减少,而我国人口基数多的严峻问题仍旧没有得到缓解,社会竞争又日趋激烈,这些原因导致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毕业找不到工作,个人才能得不到施展,连自我责任都担当不了,更不用说家庭责任、社会责任了。所以,当代大学生实用主义倾向增强,社会责任感有所减弱,应当说和当前社会大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第二,当前多媒体飞速发展,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等更多地占领了人们的生活,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改变着大学生们的思想。而现在的媒体总是喜欢某成功人士作励志材料,他们给年轻人塑造的楷模,很多是成功人士形象,那种能赚钱、发大财的人物形象。用物质标准来衡量人的价值,这就是主流媒体甚至主流社会的想法。一方面,要大学生做一个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另一方面却又迫使大学生不得不尊崇社会名流,去追求高收入。这两方面在大学生构成了冲突,而这种矛盾,本身就容易造成一种扭曲,使得当代大学生更注重于个人物质生活的发展而忽略了精神方面的要求,更遑论所谓的与他们丝毫不相干的社会责任感。
第三,我们目前的中小学教育,主要是以灌输知识为主。老师、家长都对孩子们说,要好好读书,否则以后没出息、没饭吃。给他们的主要教育就是好好学习,拿个好成绩。而在责任和良知方面的教育则非常缺乏,这造成一个很大的人格缺陷。所以,现在大学的德育教育是在补大学前甚至小学、幼儿园需要教的那些课。另外,大学的德育教育也并不是很成功,还存在形式主义的问题。一方面,大学生上思想政治课主要是为了得学分,另一方面,很多思想政治教育变成了单一的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必须的,但还要有公民教育。
另外,在社会与大学生沟通的环节上,也存在一定问题。第一,在校学生与社会的直接沟通越来越少。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高校的硬件设施日臻完善,学生的衣食住行问题都可以在学校里得到解决,所以,学生对校外社会的依赖程度大大降低了。第二,在校学生与社会的沟通环节不畅。由于自身的阅历不足,他们所能参与的社会活动,无论是从种类上还是参与的时间上,都是十分有限的。只能从事家教之类的施展空间比较狭隘的工作,这些工作不能使同学们完全地认知这个社会,因而,也就不能树立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从大学生个人来说,当代大学生大多是80后,90后。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是父母亲人的掌中宝。家庭注意力在他们身上的集中导致他们更注重自我感觉,从而缺乏换位思考,缺乏对集体、社会的关心。而这代人出生在改革开放以后,既受传统观念的熏陶,又受国外思潮的影响,在精神上受双重思潮的挤兑,缺乏明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金钱观。他们极其容易丧失“精神信仰”,有一种迷失方向的感觉,容易颓丧、颓废。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个人思想问题没有解决,怎么能够对社会给予足够的重视呢?
而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我觉得应该加强小学、中学的德育教育,不能流于形式主义。应从小培养他们树立崇高信念、远大理想,以言传身教的方式让他们做到诚实做人、守信办事,培养他们的集体观念、团队精神,引导他们更多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发展。而大学要继续保持爱国教育,用爱国情怀、民族精神激发大学生对民族民生给予更多关注,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大学生与社会进行良好的沟通,提供更多的与社会接触的机会。
家庭也是培养大学生责任感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孩子的榜样、模范,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无疑占据了重要地位。他们自己就应该多重视社会的发展,关心国家大事甚至于关心国际情势。
另外,公众媒体也应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引导大学生对精神方面的追求,而不是把焦点放在那些在物质上成功的人身上。在进行文化传播时更要注意严格把关,剔除糟粕,注重取舍,像如今社会上非主流的一些不健康的思想如所谓的“颓废美”就应该及时遏止。而各行业的大家们,尤其是文学影视界的大家们更要注意影响,文艺创作更应健康、积极向上,多关注社会焦点问题,而不只是单一的爱情。
以上就是我对当代大学生责任感缺失的思考。
第三篇:对当代大学生责任感缺失现象的反思
对当代大学生责任感缺失现象的反思
责任感是一个人对自己、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包括国家、社会、集体、家庭和他人,主动施以积极有益作用的精神。责任感从本质上讲既要求利己,又要利他人、利事业、利国家、利社会,而且自己的利益同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利益相矛盾时,要以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利益为重。但由于种种因素时下一些大学生的责任感缺失,与社会生活所要求的越来越不相适应。1然而社会责任感在当代大学生的行为中是尤为缺失的。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是一种公共责任,是人生责任的核心和灵魂,是个体理想、志向和价值观的高度统一,是为祖国和人民献身的一种强大的内在动力[1]。周恩来总理在国家处于危难的时候能够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而读书,这就是因为对祖国怀有强烈的责任感。如今,年轻人重视自我价值,轻视社会价值,不是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社会,对社会转变有强烈的使命感和忧患意识,却缺乏改造现实的责任感和资助意识;有在社会生活之外的旁观者般的批判勇气,却缺乏融入社会生活之内的主人翁般的拼搏精神。
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表现:
(一)重视个人理想,缺乏社会理想和主人翁神。
部分大学生不是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社会,在人生的奋斗目标上表现为日益强化的个人意识,而置集体意识和社会意识于不顾。主要表现在当今大学生在择业就业选择中对个人方面考虑较多,对社会需求方面考虑较少。一份对近1000多名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的问卷调查中,对“你毕业后为了什么而努力?”的问题,有84.6%的大学生回答是“既为社会也为个人”,真正“为了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仅为8.4%,而不太明确的占7.0%,尽管大学生兼顾社会和个人,但在两者之间还是偏重于个人。2从这里也可以大概看出大部分同学毕业后的选择都是首先考虑自己,而作为这个国家的一个公民,对社会,对国家的考虑就很少。
(二)重视个人价值,漠视社会价值。
在当今社会价值多元化、利益多样化的影响下,部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从社会价值向个人价值倾斜,在目标取向和行为方式上追求实惠,更看重物质利益和个人发展,而对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追求相对弱化,考虑更多的是个人利益的满足。很多同学毕业后首选是大城市,首选待遇好的企业,而不考虑西部地区,不考虑落后地区的情况也是广泛存在的。
(三)重视自我责任,忽视社会责任。
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使得个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地位逐渐参考文献: 百度百科 ?wtp=tt 2 新华网 http://news3.xinhuanet.com/edu/2006-06/10/content_4673976.htm
1得以确立。但是部分大学生为了个人利益的需要而专攻几门课程,而置其它课程于不顾。他们没有把在校学习作为增强理论功底、提高实践本领、将来为社会作贡献的难得机会,从而失去了学习的持久动力。在学习中,大部分人带着一颗功利的心去学习,对我好久学习,对我不好就不学习,是否学习完全就是凭借自己对这门课程的简单判断。比如《形势与政策》等课程很多同学就选择逃课,去学习自己认为有用的课程,但是却没有意识到学习的东西不是全部为自己的,从而忽视社会责任。
(四)自私,冷漠,缺乏正义感,奉行明哲保身的人生哲学。
近年来在不同的高校中都存在着学生的各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严重的乃至对同伴,亲友,恩人的生命漠然视之。12日,18名复旦等校的大学生在黄山风景区登山探险时迷路,在公安消防官兵的全力搜救下,18名大学生脱险,但24岁的民警张宁海坠崖牺牲。一个生命的逝去,换来的不是复旦学子的反思和感恩,而是在论坛大谈面对媒体如何公关,登山社谁来掌权。检查的同时,同学们仍然有说有笑的。到了体检第六位同学的时候,我们有位老护士长实在坚持不下去了,含着泪水轻声轻语地问了一声:“你们知道吗?为了营救你们的过程中牺牲了一名年仅24岁的民警吗?”整个房间没有一点声音的情况下,那位学生很轻松的说:“我们知道呀”!
二、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的影响。
市场经济既调节着人们的投资行为和消费行为,也调节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市场经济鼓励自由、平等、竞争的本性使一些人产生了诸如利己观念、个体本位观念、金钱万能观念等错误观念。这种观念强调金钱高于一切,获得物质利益才是实实在在的。这些观念使一些大学生趋向追求个人利益,而极少考虑社会责任。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时候,我们开设了微观经济学这门专门介绍西方经济原理的基础课程。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主要介绍了供需关系以及效用等等,强调了个人效用最大化即个人利益最大化。但是最后两章的精髓却是不讲的。最后两章讲什么呢?世界上所有的版本几乎都在讲:帕累托最优条件。即是“如果现在状态改变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状况变好,而没有是让其他人变坏,这个改变就是好的,否则就是不好的”这个状态虽然比较理想化,但是它却告诉了我们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所奉行的基本原则。而我们学过来的市场经济,却忽略了这一原则,导致了很强的负面效应,影响了我们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可以说,很多我们学习的西方都是学到了表面,这种原则的东西很少讨论。
(二)西方部分文化的冲击。33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四版(微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随着对外改革开放的扩大和深入,西方的各种哲学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西方社会能发展这么好,肯定优秀的文化占了大多数。但是很多时候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很多不良的文化遍传到同学们这里,盲目地模仿,不加批判的吸收西方某些观点,片面宣扬“自我价值”、“自我选择”、“自我设计”、“自我实现”等等,这部分大学生只关注自我,成天迷恋于个人物质利益的满足,只要权利,不尽义务,追求实惠,唯利是图,损人利己,乃至于否认存在着个人利益之外的社会整体利益,因而也淡化自己身上的社会责任感。
(三)信仰的缺失
最重要的原因,便是信仰的缺失。两千年以来我们的传统思想是非常优秀的比如“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利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但是,这些固然都提不到信仰的高度。什么毒奶粉,苏丹红,瘦肉精,地沟油,这些都是具有高学历的人才能发明出的,但是却用在了危害社会的地方。为什么?因为缺乏信仰,没有真正的信仰,人们就没有正义感责任感,就会无所顾忌,无所敬畏,无有廉耻。金钱和地位也是评价一个人的唯一标准。从小接受的唯物主义教育让很多人缺失了信仰,当然也包括大学生。在这种信仰缺失的环境中,很多学生觉得评价自己的唯一方式就是挣钱,向上攀,无论手段,无论影响,无所不用其极,没有忏悔,没有惩罚。社会责任在这种信仰缺失之下,某种程度上被看做理所当然。没有信仰自由、没有精神信仰的国家,再大也是小国!没有信仰自由,不论GDP多高,国民在精神上和道德上依然是贫困的。这种道德的贫困自然会体现在大学生的行为上。
三、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对策。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加强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情感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旋律,反映了中华民族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和趋势,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为此,学校必须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教育内容进教材、进课堂、进入学生头脑,进而用崇高信念、远大理想激励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用集体观念、爱国主义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加强感恩教育。“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一部分大学生之所以缺失责任感,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足够的“感恩教育”。感恩教育有助于大学生们明了父母对他们无私的关爱以及国家和社会对他们的眷顾,更好地审视自己、认识自己,了解作为一名大学生肩负的责任和义务,奋发图强用自己实际行动来回报自己的父母,并回馈社会、报效国家。
(三)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以抵制不良思想的影响。我国的优秀传
统文化对于抵制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和西方不良思想有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强调以本民族的优良传统来引导大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比以往任何时候显得更为迫切和必要。因此,高校乃至全社会都应充分向学生展示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一个良好的风气,让大学生吸取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四)更加注重引入西方优良思想。
淡化西方部分消极文化的影响,适当介绍西方优秀的文化,比如合作精神,创新精神等。学习西方国家是怎样把口号转换成行动的,比如哈佛大学的毕业生,几乎都会把哈佛的校训--Enter to grow in knowledge,depart to better serve thy country and thy kind(入学是为了更好的增长知识,毕业是为了更好地回报祖国和人民)铭记于心并且付诸行动。这些也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很少接触的。学校在教学时候,也应该更加注重类似思想的介绍,而不是只讲知识。类似帕累托改进这种西方经济学的宗旨,我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
(五)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由于某些特殊原因,我们没法做到信仰不缺失,但是或许我们可以从侧面来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让社会责任成为一种习惯。具体就是国家要做好表率。首先是国有企业,要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你是人民的企业,不能以赚钱为目的。但是我们失望地看到我们的中石化,中石油,中国移动,国家电网等等央企,每年有着巨额利润。公务员,同样需要作出表率,而不是把自己儿子送去美国而大唱红歌,或者坐着豪车不知民间疾苦。树立榜样,以身作则,大学生看到社会的倾向,社会的力量会让我们重拾那份责任感。
第四篇:对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思考
对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思考
【摘要】由于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些负面影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缺失以及大学生自身的认知和发展的不足等,部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缺失现象也越来越明显。本文主要论述了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现状及其缺失的成因,并提出培养和增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
何为“责任”?字典解释是:指应尽的义务或分内应做的事和应承担的责任。人,不仅仅是自然人,更是社会人,跟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享受国家法律赋予权利的同时,必然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国家的栋梁,更应该自觉担起实现中国梦的历史使命。
一、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责任感主流是积极的和向上的。在我国春运期间,在全国各大汽车客运站、火车站、高铁站、高速公路站旁等到处可见大学生志愿者辛勤的身影;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数万多名大学生志愿者以他们最诚挚的笑容、最热忱的服务迎接了一位又一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展现了他们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在各高校开展的社会服务活动中,许多大学生自觉地走进儿童福利院、孤儿院辅导功课、陪伴游戏,走进老人院为老人按摩推背、陪伴聊天……。所有这些行动都体现出当代大学生是有责任、有担当、有智慧,既充满活力,又富有激情的一代。但也有部分大学生却渐渐疏离社会,淡漠社会责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注重追求个人理想。在思政课堂上,我曾多次提问学生关于个人理想的问题,但很多同学的回答基本上都是“顺利毕业”、“毕业后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将来买车买房”、“希望将来一家人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诸如此类。由此可看出,大学生对未来都有着美好的憧憬,但比较注重与自己实际利益关系较密切的个人理想,而较少把个人的理想和社会联系起来,“缺乏对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关系的认识,缺乏对社会应有的主人翁意识。”
第二,对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认识不正确,缺乏感恩之心。我国《婚姻法》(2001年修正案第21条第1、2款)明确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在一般情况下,父母对子女的抚养至18岁为止。”身为独生子女的90后大学生很多都是在被宠爱、被呵护、被关注的环境里长大,部分大学生都认为父母对自己的养育是在履行义务,不懂得体恤父母的辛勤劳动,不懂得珍惜父母的默默付出,不懂得换位思考,一味地考虑父母应为自己付出什么,而较少地考虑自己应为父母、为家庭、为社会做些什么,“权利意识较强而义务感、责任感较弱”
第三,注重奢侈享受,忽视艰苦奋斗。在当今的大学里,大学生拥有MP3、MP4已成为过去式,Iphone4s、Iphone6、Ipod等各种高科技电子产品、名牌衣物、名牌饰物才是现在进行时。对于学习,许多大学生只遵循“60分万岁”的原则,精力主要都放在学习以外的事情上,补考、重修、清考根本不当一回事,淡化对自身的责任。
第四,社会公德意识淡薄,诚信缺失。在高校部分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淡薄,主要表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朗朗上口,却不以实际行动践行;考试作弊,作业抄袭;课桌文化“丰富多彩”,纸巾、饮料罐、塑料袋总被遗忘在课桌的抽屉里,陪伴着学生上完一节又一节课;为了追求便利而使用一次性用品,浪费水电资源,对破坏环境现象习以为常……。
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主要原因
造成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其主要成因进行思考分析,能有针对性地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激发了学生的积极进取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的同时,也使得学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不知不觉地取向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社会上的不正当竞争、贪污腐败、偷工减料等不良现象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和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其次,家庭教育的失误。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到大都被父母捧在手掌上。家长重视亲情教育,为了子女任劳任怨,甘愿付出一切却不要求回报。这种畸形的培养与教育造成了子女只懂索取不惜回报。他们对家庭、对父母的依赖性较大,带有任性、受挫能力不强、意志力不坚定等性格特征。
第三,学校教育的失误。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下,不少高校片面强调重视加强对学生的技能知识的传授和技能技术的培育,忽视了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一些学生把思政课当成是“洗脑课”。虽然“05方案”明确规定各高校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但由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使得一些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并没有内化为自觉的实际行动。
第四,大学生自身的不足。由于大学生与社会接触不多,社会实践较少,缺乏社会经验和理性的思辨能力,使他们很难冷静、客观、全面地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加上自我的认识不足,使部分大学生对自身与社会关系以及自身的社会地位与社会角色的认识不够深刻,导致部分大学生对社会和国家赋予自己的历史使命和热切希望的认识和理解不正确,缺乏履行社会责任的强烈动力与激情。
三、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和教育
历史经验一再证明,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凝聚着每一个社会成员对社会和国家的奉献与责任。如果没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仅国家难以发展,个人也会陷入自私自利的泥潭,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也会变得愈加狭窄。因此,针对当代部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现象,必须有效地强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和教育,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内化其自身对社会责任自觉的、实际的行为。
首先,要深刻认识大学生的责任与义务。作为一名当代中国的大学生,除了要学习和钻研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外,还要加强和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不仅要集中精力刻苦学习,还有锻炼自身各方面的能力;不仅要对自身负责,还要承担起对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责任。这又要求大学生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要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联系起来,把个人利益和社会、集体利益结合起来,把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联系起来,把“内在的责任感上升到为国家建设,为社会繁荣尽职尽责的社会责任感”。大学生在享受“大学生”的权利时,更应自觉地承担起“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都做到符合“大学生”的社会角色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身的切实行动,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大学生。(下转102页)
第五篇:浅谈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浅谈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责任感是指在一个社会里,每个人在心里和感觉上对其他人的伦理关怀和义
务。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越来越要求人们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季羡林先
生曾经说过,“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我们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而且
绝不是可有可无的”,正是这种责任感,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向前进步。而当代
大学生的责任除了应承担普通社会成员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之外,还由于其所受的高等教育和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之外,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大禹“三过家门
而不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正是由于大禹的对国家的责任使他受人敬仰。中国
从古代就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口号,可见整个社会对社会责任
感有强烈的要求。
当代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我们应当看到大部分大学生都很努力地学习
文化、专业知识,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当代大学生身上存在的令人担忧的责任感
淡化现象,具体表现如下:
一、自我责任感迷茫
个体对自我的责任意识,是个体对他人、家庭、社会具有责任意识的前提。
然而当代有些大学生对一切事物都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对一切
事情都采取无所谓的态度,这种学生在行为上无所适从,在心理上无助失落,无
法承担所需承担的社会责任。这一切使得他们的生活质量下降,造成了严重的失
落感、空虚感,严重的甚至造成抑郁症等心理疾病。
二、对他人责任感淡漠
由于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增强,容易夸大人际关系冲突造成的影响,造成忽视
他人存在的现象,只知道更关心自己的命运,而缺乏对他人的责任感。有些大学
生这种过度关注自我甚至不惜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必然遭到社会的孤立和排斥,从而使自己陷入孤立。孤独的境地。
三、对家庭责任感的减弱
“爱幼”是中国长久以来的传统,大多数家长一味地溺爱孩子,造成了孩子
不知回报,不知道对父母和长辈尽责的情况。
造成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如下:
一、自身原因
这是部分大学生责任感淡化的内在原因。当代大学生大部分是出生在改革开
放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学生从上学开始的目标就是考大学,除
此之外不会考虑太多。等到考上大学之后,没有了目标,不适应自己社会角色的改变,对自己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认识缓慢。
二、家庭原因
当代大学生大部分出生在独生子女家庭,从小被父母娇生惯养,个性强,只
考虑别人应该为自己做什么,很少考虑自己应该为别人做什么。
三、学校原因
在当前学校教育中,缺乏明确的责任感教育体系。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教
学工作、学生管理工作很多方面不利于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当代的教育还是以应
试教育为主,在“灌输式教育”为主的教育方式下,学生都把考试和学习当成了
最终目的,使得学生无法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四、社会原因
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外国的各种文化思想传播到中国,而我国的各种社
会问题和社会矛盾暴露在公众眼前。一些学生由于认识比较片面,容易走向极端。一部分学生接受了资本主义的个人主义思想,变得以自我为中心,不理会他人的感受和利益。一部分学生感觉社会的发展的节奏过快,受到自己惰性的影响,开始消极对待人和事,承担不了自己对社会应有的责任感。
针对目前出现的这些问题,我们应当采取如下措施去解决问题:
一、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责任感说到底是一个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问题。首先人生观是人们对整个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的根本观点和看法,决定着人生目的、人生价值和人生意义。只有加强对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才能产生责任感的精神支柱和履行责任感的强大动力。其次,我们应该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渠道的作用,加强对大学生的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
二、加强民族责任意识的培养
一流的民族必须要有一流的文化素质底蕴,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源远流长,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源泉。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教育,经常组织学生看一些优秀的爱国影片和组织班级定时召开以爱国为主题的班会。高校必须营造文明、高层次的文化氛围,加强民族意识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充分利用高校教育潜力,改进教育方法,增强教育效果
首先,要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如果教师在承担各种责任方面而率先垂范,就会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教育应采取启发式教育,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重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责任感。
四、建立一个社会责任感评价体系,把结果记录在档案中
学校教育应该把学生责任感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科目,纳入学生的升学和评优中。在评价体系中应当优化评价指标,使其在实践中可行。例外,在公务员考试中,企事业单位考核中,责任感体系指标也可以作为重要的考核内容。
五、加强道德情感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
道德情感能对道德认识起调节作用,激发大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首先,要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深刻了解祖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和优秀的传统文化。其次,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教育他们在任何时候都应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懂得感恩才能懂得关心身边的人,关心社会,关心国家。
六、社会实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
为大学生提供了了解社会、了解民生,了解国情的广阔舞台,大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可以产生和深化对承担责任的认识。要引导大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到基层中去,到群众中去,深化国家主人翁的责任感。
总之,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需要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的紧密配合,特别是学校应当承担更大的责任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在学校真实的环境中得到积极地情感体验,在学校的锻炼中使当代大学生成为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