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郑重提出

时间:2019-05-14 07:45: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郑重提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郑重提出》。

第一篇: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郑重提出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郑重提出:今后将“推行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这就在党的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了党委票决制的概念。

一、党委票决制的概念内涵

1.党委票决制的定义。党委票决制是党的全委会或常委会在任命干部或决定各级党的重大问题时实行党委委员或常委一人一票,让委员或常委既有权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又能平等地行使自己一票的权力,最后以得票超过法定票数的候选人或方案获得通过,形成决定并当场公布的一种党委决策的制度安排。

2.党委票决制的发展历程。早在136年前巴黎公社就采用过票决制。当时由巴黎20个区的群众普选出来的86名公社委员,对公社所有重大事项做决策时,一律投票表决。马克思曾对公社的这一做法给予充分肯定。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曾采用鼓掌通过、举手投票、记名投票、无记名投票等形式来表达党员意志、体现党内民主。但由党代表选举产生的党的委员会却很少采用票决的形式决定党的重大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基于发展党内民主的需要,我们党在对“文革”严重背离党的集体领导危害的反思中,开始强调党委的集体领导,表现之一就是对党委书记过度集权的决策体制的批判。邓小平尖锐地批判道:“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就是在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的口号下,不适当地、不加分析地把一切权力集中于党委,党委的权力又往往集中于几个书记,特别是集中于第一书记,什么事都要第一书记挂帅、拍板。党的一元化领导,往往因此而变成了个人领导。”(《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28—329页)在反思过程中,党委的决策体制和机制需要进行改

革的呼声出现,具体体现就是:实行党委票决制,由全体党委成员以每人平等一票表决的形式来决定党的重大问题。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探索和酝酿,2001年中组部选择海南省、山西省晋中市、陕西省铜川市、四川省眉山市和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等地区作为党委票决制改革的试点单位。2004年4月,中共中央出台《党的地方委员会全体会议对下一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正职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表决办法》,为票决制的进一步推行奠定了“党规党法”基础。该《办法》明确规定:市、地、州、盟,县、区、旗,乡镇、街道的党政领导班子正职的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一般应提交上一级党委全委会无记名投票表决;地县党政领导班子正职的拟任人选,分别由省、市党委常委会提名,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目前,票决制改革正在全国各级党委的决策工作中大面积铺开,有关票决制的一些新经验和配套制度安排正在探索中。

3.党委票决制与议决制的区别。票决制的提出和实践是对传统党委议决制决策模式的重大超越。党委议决制是指党委在决定各级党和社会的重大问题特别是干部任免时,由党委书记带领党委成员对议题首先进行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或书记提出一个决策建议大家议论,如果没有意见就算通过;或大家以口头的形式对议题表示意见,一般是书记先表态或最后表态,最后以“书记表态影响下”的多数党委成员的意见为根据作出决策。

党委议决制和党委票决制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贯彻民主集中制的程度不同。在票决制中,书记的一票和委员或常委的一票价值相同,这便于每个党委委员或常委自由、民主地表达意愿,在此基础上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形成正确的集中。而议决制在进行表决时书记的

一票与其他委员或常委的一票价值是不相当的,极易出现书记个人集权、个人决定重大问题,“以集体领导的外衣掩盖个人专断的实质”的情况。因此,在贯彻民主集中制的程度上,票决制要明显地优于议决制。

第二,运作程序的差异。票决制在运作程序上可以分为先后相继的、缺一不可的两步,一是“议”,二是“决”。而议决制虽然也强调“议”和“决”两个程序,但它的讨论和表决或者经常混在一起,或者出现缺失,“议而不决”、“决而不议”、“以议代决”的情况不同程度地存在。

第三,形成决议的依据不同。票决制形成决议的依据是党委成员一人一票的表决结果,得票超过法定票数的人选或议题才能得以通过,并形成决议。得不到法定票数的人选或议题即使党委书记再坚持也没有用。而议决制形成决议的依据主要是党委书记或其他主要领导根据党委成员的讨论集中而成的意见,不依靠党委成员的集体投票表决。

第四,制约权力的程度不同。票决制以一人一票的投票方式进行表决,客观上形成了对党委主要领导同志的权力制约,防止了权力专断或权力过分集中情况的出现。而议决制在讨论决定中,经常会出现主要领导的意见左右决议形成的情况,造成少数人说了算和少数人的集权,不能对少数人的权力形成有效的制约。

二、党委票决制的运作机制

从票决制试点单位的探索情况来看,票决制在运作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科学完备的机制。这样一套运作机制的基本构成是:

1.适用范围。票决制的适用范围主要是关于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的决策。从这些年试点地区的做法来看,主要集中

在对重要干部任免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任免的票决上。而从党的十七大的要求来看,票决制的应用范围还必然要包括对党内重大问题的决策。

2.提出决策方案。重要干部的任免和重大问题的决策在提交党委进行决策之前有关部门和人员必须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咨询专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决策方案或决策议题。方案要突出选择性,至少提出两个方案;进行干部的任用投票,(如决定一人)则至少确定两名候选人进入最后的表决程序。

3.会前充分酝酿。形成决策方案或确定任免人选以后,党委在开会之前要进行充分的酝酿,把工夫下在会下。这种会前酝酿主要在以下层面展开:书记与副书记之间进行酝酿;正副书记与委员逐个见面听取意见,交流看法;正副书记与有不同意见,特别是与有反对意见的同志进行充分的个别交流,力求统一意见,把大的分歧解决在会下。会前的酝酿还应该广泛地征求纪委、政府、人大、政协、群众组织和各界人士的意见,以对决策方案或拟任免人选进行充分的论证,及时修正完善,以保证将一个成熟的方案提交到党委会上。

4.会上充分讨论。在召开全委会或常委会进行票决时,首先要组织各个委员或常委对决策方案或拟任免人选进行充分的讨论。讨论中,每个委员或常委都要对决策方案或拟任免人选发表自己的意见,要么表示同意、要么表示不同意,要么表示一时无法形成决定。

5.当场进行表决投票。经过委员或常委的讨论,在对方案或拟任免人选基本同意,没有多大分歧的情况下,这些方案或拟任免人选就进入表决程序,由包括书记在内的全体委员或常委进行表决。表决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在进行投票时,每个委员或常委都要根据自己的真实意思表示,投出赞成票、反对票或弃权票。

6.当场宣布投票结果。表决投票结束后,党委要指派专人对投票结果当场计算和唱票,得到超过规定票数的方案或拟任免人选获得通过。规定的票数一般应该是到会党委成员的2/3。投票结果出来以后,党委书记或指定的人员要当场宣布投票结果,并把选票封存或销毁,防止出现“后遗症”。对投票表决未通过的方案或人选,组织部门可以继续跟踪考察,若条件成熟时可再次提交党委会讨论表决,但一般半年内不得就同一职务的同一人选提交党委会讨论表决;对于投票未通过的方案,要进一步研究分析和进行广泛论证,适当的时候再提请党委会进行表决。

三、实行党委票决制的价值意义

1.票决制保证了民主集中制实质的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实质是落实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实行票决制,使民主集中制原则成为一种可量化、可操作的制度。在票决时,每个委员或常委只有一票,最后得票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决策。这就从制度上杜绝了少数人说了算的情况,提高了干部任用的民主化水平。2.票决制提高了党委决策的科学化程度。票决制的最大特点是“议”、“决”分离,在“议”的基础上进行“决”,每个党委委员或常委都能够根据自己平时掌握的情况充分地发表意见。通过这样的“议”使大家能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了解和掌握每个拟任用人选或决策方案的真实情况,为党委集体的最后表决提供了基本依据,从而提高了党委决策的科学性。

3.票决制使干部选拔阶段的民主化向决策任用阶段进发。在议决制模式选拔任用干部的状态下,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化主要体现在对干部的民意测验、民主测评、民主考察、民主推荐、考察预告等选拔阶段的民主上。实行票决制把党委的民主投票结果作为是否任用干部的唯一标准,这就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民

主化从选拔阶段推进到任用阶段,从而大大提高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民主化水平。

4.票决制为党委成员充分表达个人意见创造了宽松的环境,有利于加强党委内部的监督。实行票决制解决了党委成员在党委会上“不敢说”和“不愿说”的两大难题。它以完备的制度明确了决策程序和决策要求,建立起一种能为班子每位成员充分表达个人意见提供平等机会、创造宽松环境的新机制,同时也为班子成员之间的相互监督提供了制度化的手段。

5.票决制促进了党委选人标准的转变。实行票决制的情况下,干部任用由党委集体以一人一票投票的方式作出,这就一方面堵塞了一些人跑官要官的渠道;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干部任用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为党委转变选人标准,真正做到“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党委票决制运行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票决制的责任追究问题。由全委会或常委会集体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责任主体就是党委的全体委员或常委,这样就没有一个具体的责任对象,责任追究起来就比较困难。有的党委规定,如果表决的干部出了问题,书记、分管党务的副书记、组织部长、推荐人、考察人都是责任追究的对象,都是责任主体。但这种规定缺乏说服力,也没有充足的理论根据。

2.票决制的会前酝酿问题。全委会或常委会前的沟通是实行好票决制的基础和关键环节。但从一些地方试行票决制的情况来看,当前的主要问题和困境是:票决制的会前酝酿工作很不到位,对拟任用干部或拟通过方案的征求意见范围太窄,有的甚至根本就不征求党委委员或有关部门的意见,不能进行充分的会

前酝酿。酝酿工作的不到位,直接导致票决的前提和氛围难形成,为票决工作的顺利进行制造了难题。

3.票决制的配套制度建设问题。票决制的推进必须有一整套具体完备的党委重大问题决策制度和干部人事制度与之相配套。比如。在对重要干部的票决中,就需要有干部考察预告制、差额考察制、党风廉政一票否决制、任前公示制、试用期制、经济责任审计制、诫勉谈话制等多项制度建设与之相配合。但从当前一些地方试行票决制的情况来看,这些配套制度要么正处于探索中、还没有建立,要么虽然建立了、但根本就不配套,这使票决制的科学有效运行面临困境。

推行党委票决制是对“议行合一”的党委领导体制的初步改革,但从更深的层面来看,票决制是对党内决策与执行权力的分解。只要不断完善票决制特别是深入推行全委会票决制,常委会就有可能因向全委会负责的增加,从而真正成为党的执行机关;全委会则会因票决制的频繁使用和对重大问题决策地位的提升,从而真正成为党的权力机关。如果票决制状态下的党内权力配置能够沿着这样的方向前进,那么党委票决制就不仅是改革党委选人用人机制与重大问题决策机制的需要,而且是科学分解、合理配置党内权力的新路径。

第二篇: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并对此作了明确部署: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这是我们党着眼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我们要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这一重要精神。

一、深刻认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大意义

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并强调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建设,这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认识、新概括,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重大意义。

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这一科学和精辟的论述,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既要求大大发展生产力,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供物质基础,又要求不断完善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使全体人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每一步都把经济发展的目标同改善人民生活和促进社会进步的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作出统一部署。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生活、生产和生命安全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益,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建设,这是我们党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集中体现,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部署,反映了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望。

体现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只有抓住机遇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离开发展,一切无从谈起。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科学发展观要求发展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兼顾和协调好改革发展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推动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抓住了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关键,抓住了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和影响社会和谐安定问题的关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同时又是十分重要而紧迫的工作。其基本要求,就是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就是要扩大公共服务,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就是要理顺分配关系,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就是要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维护社会安定团结。这样,才能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万众一心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十六大以来,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也面临不少问题,突出的是: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司法和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就会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同时,人民群众在新的发展阶段,期待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对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生活环境以及个人全面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社会的公共需求快速增长,也更加需要加快社会事业发展。要完成这样的历史任务,就必须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很难实现建成全面的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目标。

第三篇: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由三个文明发展为四个文明。这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重视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是新时期新阶段,我们党治国理论的升华和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重大转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中共淄博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了“强化生态文明,加快内涵发展”的总体工作部署,这是我市立足老工业城市实际,落实中央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加快城市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为此,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打造生态文明城市,着力构建生态文明。

一、深入持久地开展全民文明素质教育

开展全民文明素质教育是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生态淄博的基础工程和治本之策。要开展多种形式,深入持久地开展全民文明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全体市民的城市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和文明意识。物质文明是一切文明存在的基础和前提,而人的文明是一切文明发展和进步的要害。没有全体公民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建设生态文明,也不可能实现打造生态乌当的目标。因此我们一定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使生态文明观念家喻户晓,在全社会各行各业牢固树立,在全区人民心中深深地扎下根。

二、强化观念创新、文化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

1、建设生态文明需要观念创新。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把转变传统观念、树立科学精神作为前提条件,不盲目片面地追求经济增长速度,果断摒弃“先发展后治理、边发展边治理”的陈旧思维,把消极被动的“亡羊补牢”变为积极主动的“未雨绸缪”。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要坚持综合治理、预防为主的原则。

2、建设生态文明需要文化创新。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以文化创新为先导,建构人地和谐发展理论为核心的生态文化,并使之广泛渗透到社会、经济、科技、法律、政治以及伦理等领域,为经济社会的生态化发展提供智力与精神支持。

3、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制度创新。建设生态文明要害是要进行制度创新,从制度上解决生态环境的整体性、长期性与不可逆性问题。要建立生态战略规划制度,真正把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纳入到国民经济与宏观决策中,依据长远生态目标来规划发展步骤、发展速度、发展结构、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确立新的以绿色GDP为指标的发展模式。

4、建设生态文明需要科技创新。建设生态文明要重视科学技术的巨大推动作用,不断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必须坚持科学的态度,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以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科学布局和高新技术手段的研发运用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促进可持续发展。要依靠科技进步,通过新能源、新材料的推广运用、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等各种手段,建设生态农业,发展生态型第三产业,确保资源的再生速度大于资源的耗竭速度,生态压力不超过生态承载力,全面提高生态风险抵御能力,促进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和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三、进一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我们要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从重数量、规模转到重质量、效益上来。要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我们要实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依靠投入和项目拉动经济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发展上来。要着力发展现代农业,要进一步发展现代工业,要加快发展第三产业。要不断提高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要逐渐降低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广绿色农业、节水农业、清洁农业,探索适合我市特点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加强农业示范区建设。要以着力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要大力发展现代商贸业和服务业。要继续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要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外向型经济,着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城市核心竞争力。

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大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整治力度

我们一定要把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真正落到实处。一是要搞好植树造林和生态公益林保护,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率;二是要搞好城市绿化,继续提高城市绿化率和人均绿地面积。三是要加大对中小企业和重污染大企业的整治力度。要果断控制新污染源,进一步加强新建项目环境保护审批治理,严格执行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三同时”制度。要积极治理老污染源,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果断淘汰、关停一批资源浪费、污染严重、效益低下的落后生产能力、工艺、技术和产品。要加大执法和监测力度,巩固和提高达标成果,全面实施排污申报登记动态治理,全面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抓紧抓好工业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切实加强对各污染源的监督检查,防止达标企业的污染反弹。要下大力气,使所有企业的污染排放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要加大对污染排放不达标企业的整治和处罚力度。对不达标的企业果断实行关停并转!

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生态文明新要求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发展模式的根本变革。我市同样存在高消耗、高污染和资源环境约束问题,因此发展循环经济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我市要想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取得明显成效,要想从根本上克服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障碍,就必须着力解决土地、资源、运输、环境四大瓶颈制约问题。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坚持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深入贯彻落实中共淄博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积极主动地发展循环经济。要在企业中推行清洁生产技术,降低能耗物耗,最大限度地实现流失物料回收和废弃物回用,建立生产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体系。要在行业内推动形成有利于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链,开展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在化工、造纸、印染等行业推广废水“零排放”技术。在社会中重点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倡导绿色消费,推行垃圾分类,减少一次性产品使用,广泛开展群众环保活动,完善多层次的资源循环利用系统,逐步探索出“政府引导、市场推动、法律规范、政策扶持、科技支撑、公众参与”的循环经济运行机制,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六、要尽快制定科学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和考核体系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要坚持生态文明建设优先的原则,促进四个文明协调发展。各区县、各部门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到突出位置,提到重要日程上来。要尽快建立生态文明建设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行政首长目标责任制和干部考核体系,实行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领导机制和部门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做到责任、措施和投入“三到位”,逐步形成分级治理、部门协调、上下联动、良性互动的格局,并且实行日常考评。国家已将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我市要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干部考核范围。生态文明建设要和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一起评价、共同考核;生态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要一起抓,要全面加强。总之,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全党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建设生态文明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和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我们要系统把握、精心部署,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稳步发展。只要我们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落实中共淄博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强化生态文明,加快内涵发展”的总体工作部署,继续弘扬新时期愚公移山精神,万众一心,艰苦奋斗,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奋力拼搏,就一定能实现建设和谐宜居城市的宏伟目标,把我市打造成为一座生态、环保、宜居、靓丽的现代化城区。

第四篇: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鼓励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历史从来没有给予我们今天这样良好的创业环境,通过创业来展示自我能力,实现自我价值,新一代创业者正在茁壮成长。

自主创业,既充满着艰辛与欢乐,也伴随着求索与成就!

为了帮助创业者了解相关创业政策,获得创业行业信息,提高发现和应对创业问题的能力,并帮助创业者认识不同创业行业的特点,理顺经营管理的思路,我们精心组织编写了开业指导系列手册。

指导手册立足于向您提供进入各创业行业所要关注的关键环节,并提供尽可能详尽的介绍和指导。如果你已经选定您的创业投资项目,并且该投资项目属于系列指导手册范畴,那么,我们相信,指导手册将成为您在创业路上不可多得的参考读本。

指导手册所罗列的事实和具体数据采自一些创业者的个案,仅供参考。

系列指导手册由上海市开业指导服务中心组织编写,读者可通过登录上海市开业指导服务网(http://kaiye.12333sh.gov.cn)查询。开业指导服务网也可查询本市有关鼓励支持创业的政策信息。

我们十分感谢在百忙之中对本手册编写提供建议和意见的各位专家、老师和同仁。我们也期待读者提出宝贵建议和案例,以帮助我们不断的完善指导手册。在此,呈上我们真诚的祝愿,祝您成功创业!

上海市开业指导服务中心

二○○九年六月

第五篇: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科技强军,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加快机械化和信息化复合发展,积极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全面建设现代后勤,加紧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切实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这一重要论述表明: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是加快军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关键。

一、我军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历史发展

在党领导中国革命的总战略和策略中,人才培养始终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历届党中央领导集体从我国国情和军情出发,成功地解决了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军事人才培养问题,形成了一脉相承又逐级跃进的战略思想,并且独创性地提出了适应我军建设和发展全过程的军事人才培养理论,使之成为我军人才发展战略不断成熟和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硝烟弥漫战火之中创建了我军人才培养理论。自创建军队起,毛泽东就开始探索一条快速、有效地培养实用型军事人才的新路。指出:我们所迫切需要的,就是要有大批现代化的军事人才,为人民军队培养德才兼备的能够统兵打仗、善于治党治国治军的各级军事人才、政治领导干部和指挥、技术人才,完成建设强大的现代化国防军这一艰巨而光荣的任务。

邓小平同志励精图治,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领导党和人民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对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国家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就如何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军事人才培养之路以及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思考,提出了许多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他要求:必须以实现我军现代化为战略目标,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标准,培养现代化军事人才,建设一支能够推进我军现代化建设和适应信息化战争的过硬的军事人才队伍。

为适应世界军事革命的发展,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特别强调要质量建军,科技强军,面向新世纪勾画军事人才培养的宏伟蓝图。并反复强调,未来的仗能不能打赢,军队会不会变质,关键是人。没有高素质的人才,一切都是空话。没有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就无法掌握新的武器装备,无法创造和运用新的战法,也就不可能赢得未来战争的胜利。

围绕新世纪新阶段军队肩负的历史使命,胡锦涛同志深刻把握本世纪头20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阶段性特征和世界军事领域的变革特征,面对世界军事发展新趋势要求我军,有效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全面协调推进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并且一再强调要“加紧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从而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为我军信息化人才培养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二、我军信息化人才建设初见成效

不同的时代,对人才的培养、选择的标准是不同的。我军从半机械化、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变是一种跨越,人才培养也一定要跟随这种跨越。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军高素质信息化军事人才培养已初见成效。

首先,增强了广大官兵的信息化意识。我军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也是关系到军队生存与发展的紧迫任务。信息化建设速度的快慢与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我军履行职责的强弱和战斗力水平的高低。因此,必须将“信息”意识深入到每一个官兵的内心,加速我军的信息化建设步伐。近年来,军事院校重在培养学员们的信息化意识,增进他们作为社会信息主体的“主人翁”精神,使他们时刻保持对信息的高度敏感和持久关注,随时捕捉和感受信息环境的细微变化,深刻体会信息技术已成为军队战斗力构成的关键要素;同时,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求外部的未知世界,将所学到的抽象信息理论付诸实践,更好地激发自觉接受信息素质培养的兴趣。

其次,加大了院校信息化人才培养力度。军事院校是培养各级各类军事人才的基地,是培养军队信息化人才的院校培养人才的摇篮。在素质教育深入展开的基础上,信息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新观念和新模式,逐步得到军队院校积极的响应,信息化的大潮迅速席卷军队院校。从1994年起,全军建成了各院校校园网和覆盖全军军事训练信息网,实现了全军院校的互联互通;全军院校图书馆统一了资源建设平台,提出了“全军院校一个馆”的口号,并配发了现代化设备,实施了数字图书馆建设工程,集成信息资源总量相当于五千万册图书;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和军队院校训练网的联通,全军院校的特色资源、公共资源迅速增长,“十五”期间已实现全军院校网络链接无盲点、电子信息资源覆盖到军事及各专业领域。据统计,近年来,全军院校建设多媒体教室千余个,各院校开始逐步增加信息技术课程,使得官兵们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精通软件编程、病毒防御、网络防护、网络监测、网络修复等基本技能,掌握以信息技术为主体的现代科技知识,以信息作战理论为基础的先进军事理论。与此同时,院校集中开发了虚拟实验室系统,随着仿真作战实验室、作战指挥和军种战役学等学科专业实验室的建成,学员有了全新的网上“砺剑”平台。从2003年起,我军在职称考试中,增加了计算机考试的若干模块。总部在全军院校启动了现代化教学工程,全面完善了校园网建设,基本完成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制定,实施了精品网络课程建设,现代化教育技术快速发展、应用广泛,初步形成了信息化的教学环境。

再次,进一步优化了信息化人才资源。积极引进人才是我军信息化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要条件。目前,全军采取军地“接力培养”模式,如坚持国防生、定向生、代培生以及征召入伍等制度,加速初级人才培养。同时,采取依托地方信息资源“借池养鱼”模式,如采取选派部分干部到地方院校、科研院所、集团公司等教研机构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或进博士后流动站进行深造,或定期到地方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考察等方式,加速中高级人才培养,以了解掌握前沿信息技术,提高信息指挥控制水平。另外,军队还采取“引水浇地”模式,实行非现役文职人员制度,大大拓宽了我军人才引进渠道;为加大区域内军地院校间的师资交流,各院校还积极聘请地方人才做兼职教授、院外导师,在育才的同时育教育研,不断提高军队院校的育才水平。

人才培养是战争准备的基础工程,明天打什么样的仗今天就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现代战争不断呈现出诸多新变化,要适应这些变化,需要有非凡的勇气,以变求实,在创新中求发展。因此,我们在今后的军队信息化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对官兵们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使创新人才勇于突破,敢于超越,走前人没走过的路,想前人不敢想的事,不迷信权威,不照搬本本,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理论创新、装备创新、战法创新、管理创新,更好地为军队信息化建设服务。

新时期,信息化是一个知识转化增值过程,人才是决定信息化建设成功的重要一环,因此,信息化人才培养成为了军队信息化建设中的重大课题。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人民解放军三军将士应该着眼于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全面把握新时期军事人才的基本内涵、改革和创新教育训练,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信息化军事人才,实现军队跨越式发展,谱写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新篇章。

下载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郑重提出word格式文档
下载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郑重提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必须把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抓紧抓好。......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讲话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科学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对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作了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

    党的十七大提出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深 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 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指出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指出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指出:中国直销 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指出: “就目前直销业而言,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大全)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十个结合”是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 我国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是围绕我......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5篇范例)

    浅谈如何在小学开展民族传统文化教育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的祖先用劳动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延续不绝,一直影响到今天的生活。继承和弘扬中......

    党的十七大提出(大全五篇)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建立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近年来,眉县县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组织城......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十五个新观点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十五个新观点 党的十七大是一次高举旗帜、解放思想的大会。十七大报告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从战略高度提出了一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