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军事理论论文
大学军事理论学习的利与弊
学院:外国语学院 专业:朝鲜语 学号:03101102 姓名:张哲男 中国,是一个历经战火的古国。从全球化的历史开始的那一刻,中国的大地上便免不了承受战火的洗礼。不论是大唐的辉煌,元清的异族统治,列强的掠夺,日本的杀戮还是当今美国的战略包围。都显示中国在世界的地缘军事政治的重要性。
如今,中国在当今的大学普遍开展军事理论的学习,我认为有利有弊。
先来看有利的一面。
从宏观看,军事理论教育的开展时符合当前国际战略形势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我们的世界一直处在波澜不惊的动荡之中,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以及被美国视为重大威胁的朝鲜和伊朗的核问题。这里直接与中国密切相关的就有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以及朝核问题。美国作为苏联解体后的唯一超级大国,想要遏制我国发展强大的意图明显。从美国海外军事基地的部署,就能清楚地看出俄罗斯与中国成为了美国严加看守的对象。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有历史为鉴。清末明初的年代,正是中国人的麻木不仁,正是官僚与朝廷大臣匮乏军事远见,才导致了国家的四分五裂。我们不懂一致对外,我们不能正确地分析世界形势,所以我吃了大亏。
如今开展的军事理论教育,给当代大学生树立了国际战略远见的指标。赋予了我们对世界战略形势的洞察力,以及作为未来建设者应该具有的保卫国家安全的强烈责任心。
再从微观的角度看,军事理论教育是对个人爱国奉献的潜意识感化。
我们来看一段话,“我本人痴生七十年,为中国革命运动重要的一员亦垂三十年。北伐之役,我们以数万之众,不旋踵便自镇南关打到山海关;抗日之役,我们以最落后的装备陷数百万现代化的日军于泥潭之中,终至其无条件头像。此非我辈革命党人生有三头六臂,只因革命浪潮不为遏阻的历史力量而已。嗣后中共的席卷大陆,其趋势亦复如此。我本人亲历如火如荼的革命运动凡数十年,深知其势不可遏。任何反动力量,试樱其锋,必遭摧毁,深愿今后国家的秉政者能三复斯言”。这段话,来自民国时期国民党桂系势力领袖李宗仁。
相比于蒋中正,李宗仁的这番话大大地体现了他们的不同之处。谁能正确地分析形势,谁能理智地做出选择,谁就能为中国的未来做出正向的贡献。戎马一生,李宗仁对于军事理论的深度剖析显然胜于擅长政治手段蒋中正。这就是李宗仁戎马一生,也能晚年黄花的原因吧。
我们在学习军事理论的过程中不仅会学会选择正确的爱国方式,还能在战争时期激发我们的斗志,渲染我们的战友,让我们军队更有战斗力和凝聚力。
其次,让我来说说不利的一面。
其实我们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给大学生开展军事理论教育的不利一面。这里我要提到另一个人,没错,就是斯蒂芬·茨威格。
一战爆发时,茨威格正在度假。听到了战争爆发的消息,他不得不结束他的假期,回到维也纳。但出乎意料的是,这天早上,维也纳的街头竟充满了一种节日的气氛。到处是彩带,旗帜,音乐,全城的人此时都开始头脑发昏,处于亢奋状态,对战争的充满了满腔热情。于是,他写道“热烈的陶醉混杂着各种东西:牺牲精神与酒精,冒险的乐趣和纯粹的信仰,投笔从戎和爱国主义言词的古老魅力。那种可怕的,几乎难以用言词形容的,使千百万人忘乎所以的情绪,瞬时间为我们那个时代的最大犯罪行为起了推波助澜,如虎添翼的作用”。
是的,茨威格的话很好地诠释了给学生灌输军事理论可能产生的最可怕的后果。且不谈军事理论课的老师,可能有意无意地传达了某种好战的狂热思想(作为军人,这是不可避免的),这也许激发某些学生的潜意识,弗洛依德称之为“本我”的东西,爆发为超乎想象的“超我”。最可怕的是,这种狂热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成为他们谋取利益的工具。
就如罗曼罗兰在战前所说的“现在是一个需要保持警惕的时代,而且愈来愈需要警惕。煽起仇恨的人,按照他们卑劣的本性,要比善于和解的人更激烈,更富于侵略性,在他们背后还隐藏着物质利益”。战争永远都是残酷的,我们要看清他的本质,战争的煽动者想要获得怎样的利益。作为无辜的人民,我们的献身,是为了我们的国家,还仅仅是某些少数人欺骗阴谋,军火商们的利益。
我们是中国新时期的建设者,是拥有话语权的知识分子。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社会正在面临着巨大的转型,而如何把握转型的尺度,如何掌控转型的方向,是我们面临的不可逃避的问题。任何大国,特别是那些与美国和北约不是军事同盟的国家,都不敢对国防军事掉以轻心。那么,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对于新的国防局势的认识与判断就显得尤其重要。我们的言行不仅会影响我们的周边,我们的学习工作环境,我们相识的人,甚至是我们所处在的公司,事业单位。
所以,虽然在高校开展军事理论教育存在着弊端,但是这门课程必须坚持下去。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有自己的独立思维,要有自己的见解与思路,不是被灌输军事理论知识,而是学会洞察,学会自己分析国际战略问题。只有拥有一个时刻清醒的大脑,我们才能走在时代的正道上,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国际社会拥有一颗真正的爱国心。
第二篇:军事理论论文
军事理论论文
——论在当今形势下中国国防战略
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作为祖国后备军力量的我们,肩负历史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然而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不仅仅是经济实力,更重要的是军事实力,中国曾经的屈辱历史告诉我们: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就不会任人宰割。而当今时代已不再是我们老祖宗的冷兵器时代,而是现代化的先进的高技术时代,这将有赖于我们积累的先进知识和科学技术。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不仅对军队的武器装备作战理论,编制体制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对军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构成战争基本要素的人,武器装备及人与武器的组合方式,都与科学技术密切相关。高技术战争,实质上是高科技的较量与对抗。作为战争主体的人,谁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并把其科学有效地运用于战场上,谁就可以获得战场上的主动与优势。
一. 国际形势
中国强大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但是在强大之前我们必须先将我们的疆土保卫,才能谈到将来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为帝国主义忘我之心不死,我们要将国防部署得无懈可击,再在此基础上发展我们的军事硬实力和经济软实力,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洗去中华民族曾经的屈辱历史,让我们中华民族彻彻底底站在世界之巅,站在成功顶峰,站在历史制高点。
第三篇:军事理论论文
中国和平发展的周边战略环境因素探析
摘要:我国地处亚州东部,陆上有15个邻国相接壤,与8个国家隔海相望,地处亚太地区的中心位置,所以特殊的地理位置早就决定了周边环境的复杂性。而我国安全环境面临的威胁主要来自“三大方向(东北亚、中亚和海洋)和两个重点地区(台湾海峡和钓鱼岛)。由此看出:我国现阶段的周边战略环境趋于复杂,呈现出总体稳定,局部严峻,安全问题趋于复杂且风险加大的局面。虽然存在风险,但都是局部的,只要不一起爆发,就不会影响中国的和平局面;而这种局面的遏制与消除,又基于中国内部政局的稳定和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关键字:威胁.和平局面.稳定.民族团结
一:威胁。1东北亚方向:一是朝鲜半岛问题,二是日本问题。中亚方向:对我国安全来说,中亚方向的安全隐患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三股恶势力”的威胁;二是中亚五国未来的政局走向。特别是美国和西方势力正积极插手中亚国家的事务,企图发动一连串的所谓“颜色革命”,大力扶持那里的亲西方反对派通过“合法程序”的选举夺取政权,使独联体面临解体的危险,也使俄罗斯在这一地区的主导地位和核心作用被大大削弱。欧亚大陆地缘政治格局正在发生有利于西方的重大变化。
海洋方向:
美韩及美日军演对我国领海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同时是对其军事的炫耀,是对我国及朝鲜的严重挑衅。南海问题,目前我国南海大部分岛屿被邻国分割占据,我国原为南海问题的长期
稳定与互利合作而努力,但从目前来看,实现这些问题的公平合理解决,尚需长期艰巨的谈判。两个重点地区:台湾海峡。近年来,台湾岛内的政治生态持续恶化,台独势力铤而走险、制造台独重大事变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近来,美日联手干预台湾问题的势头明显加强,这对我“遏独、止独”的战略意志、决心和战略能力都是历史性的重大考验。钓鱼岛,钓鱼岛的历史遗留问题及现今问题也是中日关系不断紧张。
二:和平局面。首先,亚太地区安全格局在发展中保持相对稳定。美、日、中、俄、东盟和印度是决定亚太地区安全格局的六大力量。它们在亚太安全事务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形成既相互合作又相互制约的复合型战略关系,构成了“一超多强”、合作制衡的亚太安全总体格局。一方面,各大力量之间保持着程度不同的相互合作与协调关系。美日及美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合作关系,俄印、美印之间正在发展战略伙伴关系,中美、俄美、中日之间也保持和发展着相互合作与协调的关系。另一方面,各大力量之间又存在复杂的竞争关系,形成相互制约的态势。美俄、美中之间存在着遏制与反遏制的斗争,中日、中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不信任和相互竞争,俄日之间存在着领土争端,等等。由于在谋求地区安全与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存在共同利益,亚太大国关系将保持相对稳定的发展态势,一般不会出现全面性对抗。未来十几年,尽管亚太地区大国之间会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但是,保持和发展一种协调性的关系框架还是可能的,这种协调性的关系框架是构成地区总体格局基本稳定的基础。
三:稳定与民族团结。民族团结是维护社会稳定、祖国统一、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稳定是大局,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所在。历史和现实的斗争经验告诉我们,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必须坚定不移地反对民族分裂。民族分裂主义是危害国家统一、影响民族团结的主要危险,没有对民族分裂主义的坚决斗争,就没有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就没有稳定与发展。这些年来,我国严厉打击“三股势力”,强化各项治本措施,确保了政治大局持续稳定,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但是,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面对境内外敌对势力加紧活动的新情况、新动向,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尖锐性,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自觉肩负起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神圣使命,不断开创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新局面。民族团结有利于实现我国内部政局的稳定,不会因内部的**引起周边地区对我国的侵扰,从而确保和平局面。
四:威胁.和平局面.稳定.民族团结四者之间关系。中国和平局面的威胁是时时刻刻会受到西方势力.周边敌对势力和内部分裂分子等因素的影响,但稳定的周边国家关系预与国内社会局面以及民族团结会减少这种威胁,继续保持和平的格局。所以中国的稳定局面,首先致力于内部的稳定,其次就是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共同利益才能维持良好的关系,因此中国要积极与周边地区进行经济往来,建立长期的贸易关系。中国之稳定,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林崇德,2009.中国未来走向.北京,人民出版社
陈立,2002.中国国家战略问题报告.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第四篇:军事理论论文
论文1 军事理论论文
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不仅对军队的武器装备作战理论,编制体制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对军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构成战争基本要素的人,武器装备及人与武器的组合方式,都与科学技术密切相关。高技术战争,实质上是高科技的较量与对抗。作为战争主体的人,谁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并把其科学有效地运用于战场上,谁就可以获得战场上的主动与优势。
一、正确认识高技术条件下人与武器的关系
人与武器的关系问题,是确立正确的高技术战争认识观的首要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早就明确指出:“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决定因素的是人不是物”这一科学论证,正确揭示了人和武器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辩证 •统一关系。在现代条件下,武器装备的发展不仅没有而且也不可能削弱人的决定作用,相反却显得更加重要,更加突出了,这是因为,人永远是战争的主体,这也是我们建立正确的技术战争认识军事人才的关键。
(一)高素质的人是高技术战争中决定性因素的关键要素。
在高技术广泛运用于军事领域的今天,高素质的人与低素质的人不是简单的能力差,而是战斗力的质量差,而以不同的二者形成的人的群体,军队,部队或战斗团体,在战争胜负的决定性作用上,具有本质的差别。因为高技术战争所涉及的技术与科学知识十分广阔,人的体力与体能在战争中的作用大幅度下降,而人的智能作用居于绝对优势的地位。在科学技术还十分发达的情况下人与武器的结合是件很容易的事,稍加训练就会提高技能,可以形成和提高战斗力。武器装备也要靠人去掌握和使用。同样的武器,在不同人的手中将发挥不同的效能。两伊战争,伊拉克和伊郎 各自得到了苏联和美国的一些新式武器装备,但由于双方军队的素质不高,结果是用先进的武器打了一场落后的战争。智能化的武器需要智能化的士兵来掌握。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的全胜与伊拉克的惨败,二者在科技素质上的悬殊差别是一个重要原因,•而霍克导弹现象足以证明这一点。•霍无导弹是美国雷锡恩公司1954年研制,60年代初装备部队的一种全天侯中低空的地对空导弹。经过近些年的高技术改造,在90年代初仍是比较先进的高技术兵器,它是美陆军、海军、陆战队标准的野战防空的中程防空导弹,可以用来拦截飞机,巡航导弹和地对空导弹。海湾战争前夕,美军卖给科威特140•枚导弹及发射控制系统,•当科威特陷落后,•这140枚霍无导弹自然成为伊军的战利品,但由于霍克导弹采用了先进的制导方式,•操作与发射过程十分复杂,由于伊军缺乏技术人才,尽管在90年8月份占缴获到手,但一直到1991年1月17日战争爆发,还没有掌握操纵,控制与发射的本领。尽管战场十分需要防空兵器,但由于缺乏高素质的人才,只能让其在库中睡大觉,造成了巨大的浪费。霍克导弹现象则进一步说明高素质的人在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相反,低素质的人尽管再多,但它的作用很小,有时甚至是没有作用。有的同志说战争就要投入大量的兵力,其实不然,下面我给大家讲一讲第二个问题:
(二)人的数量优势不再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优势,战斗力不仅来自人质量,也来自人的结合体-武器的质量。在武器装备水平较低的时代,兵力兵器的数量是军力大小强弱的主要标志数量优势可以弥补质量上的劣势,成为制约战争胜负决定性因素。“多兵之旅必胜”几乎成为战争制胜的名言,而现代高技术的今天,是用数量无法弥补的。海湾战争中,占尽兵优势的伊军,由于军力,经济和政治组织力方面的质量差,不仅一次象样的抵抗都没有,简直成为战场上的聋子,瞎子和靶子,只是被动挨打,丝毫没有还手的余地,因此人的决定性因素-不在数量优势。高素质的人与武器结合,才能生长和提高战斗力。
(三)人心向背在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性作用更为突出。
毛泽东同志历来把人心向背作为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来看待,这也是他建立无产阶级战争观的基本出发点。在高技术战争的今天,人心向背,战争的正义性问题仍在战争胜负中起着重要作用。海湾战争更为深刻的说明这一点。(1)从战争的起源上,是由于伊拉克侵略科威特,因而遭到全世界人民的反对。特别是伊拉克置联合国十项决议而不顾,一意孤行,形成了100•多个国家参加反伊的联盟和30多个国家组成多国部队;(2)从战争力量的形成上,由于伊拉克的侵略行径,在全世界空前孤立,几乎全世界都反对伊拉克,伊拉克真正成了孤家寡人。而多国部队似乎具有了战争的“正义性”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要人有人要钱有钱,再不像美军侵略越南,奇袭利比亚那样遭到世界及国内的反对与遣责,原因不正是伊拉克的人心向背问题吗?就连生活中也是这样,如一个需要积极向上的整体,某名同志不顾制度及要求,自行行事,犯了于集体“摸黑”的错误,必然招来全体的反对。坚持“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思想切不可有丝毫的动摇。
二、人的因素在现代高技术出现的几种新的特点
(1)人的因素将更多地通过“物化”形式表现出来。
现代军事科技的发展,使人的作用在更加广阔的领域内和更高层次上得到充分发挥。如人借助“外脑”和其他先进的技术装备,成倍地提高大脑的功能;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广泛运用,把人的“智力”开发推向一个新领域;“机器人”参战也由幻想变为现实等等。这些都足以说明,人的因素的作用,将更多“物化”形式表现出来。
(2)人的因素在“寂静战场的的对抗中更加突出”
以往的战争,众人们习惯考虑双方打起来之后如何战胜对方。而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则要求把和平时期各个领域的广泛较量,即在“寂静战场”上的较量,视为“热战场”较量砂可分割的重要部分,作为战胜对方的新手段。当今世界,威慑理论的广泛研究和运用。凭借高精尖技术兵器,力图给对方构成一种威慑,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人的素质,观念及军事理论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
(3)人的因素将更多地在间接对抗中发挥作用。
新的技术兵器大量运用于战场几乎是强制性地改变着传统作战方法。打赢现代化战争不仅要靠直接操纵者,而且要靠保障者和组织者。人的因素将更多地表现为斗智斗谋。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战争方式和作战方法的改变,作战理论的更新,归根到底是人创造活动的结果。
就连技术发展的美国1986年《作战纲要》指出:“战争是由人而不是由机器去进行并取胜的。一如既往,人的因素将在未来的战役战斗中起决定作用”。
三、现代军事人才产生的途径
1、在严格训练中成才。军事人才要经过系统严格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军事知识的教育,更要经过直接或间接的军事实践的锻炼。战争条件靠战争实践学习战争,在和平时期则要靠训练,靠苦练,邓小平指出:“在没有战争的条件下,要把军队的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提高军队的;军事素质和部队整体作战能力,做到“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
2、努力提高科学文化知识。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军肩负着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稳定和统一任务。现代战争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需要更要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毛泽东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军事技术,努力探索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克敌制胜的战法。
3、坚持多形式多渠道自学成才道路。培养现代高素质军事人才,除上述主要途径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从实际出发,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辟军事人才的新途径,谋求21世纪战略主动,在军队建设上,实现收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实现质量建军,科技强军的战略思想。
论文2 对于现代科技背景下战争与国防军事的浅谈理解
这学期,学校对我们新生进行了军事理论课的教育,邀请了国防老师XX给我们讲授了新概念武器,信息化战争等专题讲座。
通过军事理论课的学习,我们加深了对现代军事的理解,加强了我们的国防意识。提起战争,相信大多数人想到的都是机枪飞机大炮,战斗英雄们的冲锋陷阵。而如今,战争的形式正在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复杂,而现实中的战场在缩小,背后的战场越来越左右着战局的发展。
首先是武器的日新月异的更新换代。新概念武器的出现大大改变了现代战争的作战方式。传统战争中的机枪飞机大炮依然存在,却依靠着现代科技有了越来越多的功能。新概念武器包括气象武器、微型武器、基因武器、网络化武器等。
新世纪以来,新概念武器的出现模糊了战争的概念,可能每时每刻激烈的战争都在进行,双方比拼的更是科学技术,而不是实体概念上的坦克、军舰等。
与此同时,先进的信息化定位、导航、指挥系统的出现使得现代战场上的胜利越来越取决于参战双方的军事科技水平。如伊拉克战争中美军装备的一种新型军用头盔——模块化集成通信头盔(MICH)。据称,这种头盔是数字化单兵的重要标志,可以成倍地提高单兵乃至整个战斗分队的作战效能,以及指挥与控制能力、战场生存能力、野战机动能力和持续作战能力等。
而且,新时期信息化战争的出现,使得现代战争有了没有硝烟的战场,作战双方往往会通过信息战等作战方式决胜于千里之外。
现代世界,高科技广泛地应用于军事领域,信息搜集、处理、传输和利用的技术不断得到发展,使得情报侦察和信息获取的范围和距离不断扩大;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作战的指挥控制能力,使得信息到达参与者的速率和节奏加快了,信息交互的速率和交战的速度提高了;信息技术和武器的总和,使得武器的发射精度和有效杀伤力大为提高。从海湾战争以来,信息化作战就一直是战场上的制高点,它往往先于其它作战行动展开,并贯穿于作战全过程,是其它作战行动顺利实施的前提和基础。随着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武器装备的不断发展,信息化作战的发展已呈现出一些新特点。信息化作战已演变成为一种独立的作战样式,成为机械化作战之后新的作战形式。
我国从上个世纪90年代就提出要打赢高科技战争,并提出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从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
准确理解信息化作战的本质和其在高技术战争中的地位,是为了适应高技术条件下对付多维威胁的联合作战的需要。对于我国,只有切实提高信息化作战能力,争取实现军队的跨越式发展,才能在未来高技术战争中争取更多的主动权。
当战争的手段与形式在现代高科技的影响下发生显著变化的时候,我国的传统的特色的军事理论还有其用武之地吗?
通过军事理论课的学习,我认为答案显然是肯定的。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专题课程中,老师讲解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相关内容并特别强调了新时期下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理解与运用。
人民战争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中的代表,也是我军历次革命战争中克敌制胜的法宝,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是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的伟大战略遗产,其精髓是不朽的。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是在中国革命战争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军事理论,它必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寻求创新发展。在现代战争中,这一思想并没有因为战争形式的变化而过时。相反的进入信息时代,我军在党的领导下依然按照人民战争的理论,与时俱进,建设信息化军队,准备和打赢未来的信息化战争,时代的变化可以赋予人民战争更多新的内涵。
以上是对于现当今背景下的战争与国防军事的理解。那么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接受军事理论教育与军事训练,了解现当今世界形势与国防知识的意义都有哪些呢?
通过军事理论课的学习,我个人的收获主要有以下几点。这些课程大大增强了我的国防意识,更加端正了我的爱国情怀,同时帮助我更全面的认识了当今世界的形势,在拓宽我的眼界的同时引发了我更多的关于世界和平稳定的思考。
每次在课堂上,当老师强调着日新月异的国际安全形势和我国国防所面临的各种挑战的时候,我都能感觉到一种非常明显的民族忧患意识,这使得非常想要了解更多的国防知识,为今后更好的建设和平富强祖国而出力。当老师讲到我国军事与国防的诸多成就的时候,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又油然而生,使我对日益强大的祖国充满敬仰,更加想要维护祖国的稳定发展,同时为世界的和平稳定做出贡献。
通过军事理论课的学习,我觉得自己作为一个当代中国大学生,进一步认识了我的祖国与当今的世界,增强了我的爱国意识,也更加完善了我个人的知识体系。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我能够为我们日益强大的祖国做出贡献。
第五篇:军事理论论文
军事理论论文
(一)军事科学是一门具有特定范畴的综合性科学。一方面,军事科学以战争为研究对象,而战争有自己的内涵和规律,如战略的、战役的和战术的规律,等等。所以,军事科学是一门具有特定范畴的独立的科学。另一方面,战争又是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是敌对双方力量的总较量,战争的准备与实施涉及各个方面,需要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个方面的有关知识,还需要哲学所阐明的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也往往先应用于军事。所以军事科学又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
军事科学属于社会科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民族特征。首先,军事科学的研究对象是战争,而战争又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内关系整个社会生活的特殊社会活动形态,所以军事科学属于社会科学。作为军事科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军事技术科学,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一切军事技术包括武器装备的研制、生产和使用,都是为实现战争政治目的服务的手段。军事技术本身不具有阶级性,军事技术科学的迅速发展,不会改变军事科学的本质属性。其次,战争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但它又是通过进行战争的敌对双方的人的活动表现出来的,人们由于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对战争规律的认识和运用也不尽相同,所以军事科学又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其三,战争是政治的继续,任何国家的军事科学研究,都必然要遵从本国的政治并为其服务。不同国家的军事科学,由于受本国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状况和历史传统、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必然具有各自的民族特征。
(二)作为一名要走入社会,要为国家做奉献的大学生,接受军事教育对于我们又极其重要的意义。接受军事教育是每一位大学生所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
关于大学生接受军事教育的意义有以下四点:
一、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科学是法定的公民义务,责无旁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更是以专章的形式,全面阐述学校国防教育的意义,规定学校国防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自觉接受军事训练,努力学好军事科学,正是青年学生履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的具体行动。
二、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科学有利于提高全民国防意识,振奋民族精神。国防意识是以爱国主义为精髓,以国防防卫问题为中心的理性思维,是民族精神中最重要的精神支柱,是国防赖以确立的精神根基。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科学是学校国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科学有利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坚持走精干的常备军和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的道路,是新时期我国国防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
四、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科学有利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学习军事科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而且可以使学生了解最新的军事科学技术成就,以及本专业在军事上的应用情况,促进专业知识的学习。
(三)建立指挥自动化系统的目的是提高军队指挥和管理效能,从整体上增强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