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安市未央区人民政府2010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西安市未央区人民政府2010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作者:区政府办 阅读: 127 发布日期:2010-11-25
本报告是根据《西安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下称《规定》)以及2010年度未央区各街道办事处和未央区政府各委、办、局(下称“区级机关”)的信息公开年度报告编制。全文包括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建设情况,政府信息主动公开情况,依申请公开情况,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六部分。本报告中所列数据的统计期限自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1月10日止。本报告的电子版可在“西安未央”网站(www.xiexiebang.com)
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建设情况
一是在认真落实《西安市未央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意见》(未政办发〔2008〕70号)、《未央区人民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未政办发〔2008〕104号)、《西安市未央区人民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管理办法》(未政办发〔2009〕15号),《西安市未央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西安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暂行办法>等3项政府信息公开配套制度的通知》(未政办发〔2008〕126号)的基础上,今年我们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未政办发〔2010〕143号),要求各街道、各部门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纳入本单位重要议事日程,主要负责人亲自安排部署,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切实做到“两个明确”、“三个确保”,即:明确分工、明确目标任务;确保工作人员相对稳定,确保必需的工作经费,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按要求顺利推进,并对规划计划、人事信息、统计数据、资金信息等应向社会重点公开的信息提出了明确要求。
二是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联合制定了《2010年未央区信息化绩效考核实施细则》(未办字〔2010〕31号)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纳入对各街道、区各党群系统、区政府各部门和市直各部门的年度目标责任考评,每月向区目标考核办报告工作进展情况,每季度在全区通报信息公开情况和网民建议意见办理情况,年中和年末向区目标考核办提供各单位信息公开工作得分情况。
三是对政府发文稿纸进行了改革,在文件起草审签过程中即注明该文件是否公开,并通过机关综合办公系统进行文件收发,规范了发文操作,使可公开文件即时实现网上公开。
二、政府信息主动公开情况
(一)公开渠道更加广泛
一是将《未央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宣传手册》、《社会保险政策100问》、《城市管理法律法规知识问答》、《西安市城中村改造管理文件汇编》等52种与公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政府信息编印成册,向市民免费发放。
二是建立党务政务服务中心,通过集中办理、现场办结、透明运行、限时回复方式,实现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等事项的办事公开。截至目前,我区共24个部门确定入驻党务政务服务中心,一站式办理93项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
三是在区档案局、各街道办事处建立政府信息公开查阅点,通过触摸屏、显示屏、现行文件查阅等形式接受公众现场查阅政府信息。开通未央档案网,公开档案目录7986条,公开现行文件信息2368条。截至10月底,区档案局全年共接待现场查阅人员813人次,8个街道办事处共接受群众查阅1.2万余次。传真、信函、电子邮件等申请途径畅通。
(二)公开意识不断增强
全年开展相关工作培训3次,培训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500余人。各街道、各部门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掌握了政府信息公开的主要内容和信息公开的相关常识,提高了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明确了政府信息公开的主体和原则、范围和内容、方式和程序、监督和保障等工作内容,增强了对政府信息公开重要意义的认识及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三)公开内容不断丰富
2010年1月至10月,西安未央网公开各类政府信息5758条(累计公开信息9720条),其中,办事服务事项1161条,公共服务事项145条。市信息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对2010年每季度政府信息公开情况通报,均对我区信息公开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1.概况信息公开情况
2010年1月至10月,西安未央网公开未央区自然条件、历史沿革、行政区划、人口经济、政策优势、文化产业、现状和区位图、旅游服务等信息29条。累计公开该类信息46条。(详见 “未央概览”和“未央旅游”栏目)
2.机构信息公开情况
一是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等40个单位根据政府机构改革后新的“三定”方案对各单位在西安未央网上发布的机构信息进行了更新。二是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共同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西安未央网建设管理工作的意见》(未办发〔2010〕24号),将党群系统纳入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范围,区委各部门、各群团组织在西安未央网公开机构信息20条。累计公开机构信息77条。
3.法规文件公开情况
2010年1月至10月,共发布法规文件类信息468条。其中,以区政府名义发布的文件信息56条,区政府办公室名义发布的文件信息120条,其他部门文件信息46条,相关政策解读147条,地方性政策法规31条。累计公开法规文件类信息1066条。
4.规划计划信息公开情况
公开了《未央区政府2010年工作要点》、《2010未央区重点前期项目计划表》、《未央区2010年重点在建项目计划表》等规划计划类信息240条,其中,各单位公开年度计划和总结类信息79条。累计公开该类信息520条。
5.统计信息公开情况
公开了《未央区2010年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2010年1-5月份未央区主要经济指标》、《2010年1-6月份未央区主要经济指标》、《未央区2010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至2010年7月底未央区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2010年1-7月份未央区主要经济指标》、《2010年1-8月份未央区主要经济指标》等统计类信息103条。累计公开该类信息258条。
6.人事信息公开情况
公开了《关于马勇等同志职务任免的通知》、《未央区委组织部关于范军同志任职的通知》、《关于田永斌同志的拟提拔任用公示》、《关于艾云雅等同志职务任免的通知》、《关于郭文萍、张雪莉同志的任免》等人事类信息49条。累计公开该类信息147条。
7.财政信息公开情况
公开了《关于未央区200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0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未央区1-9月份投融资工作进展情况》、《区投资公司关于政府投融资建设项目截止三季度工作的通报》及3个政府部门和1个街道的财政预决算信息等财政类信息23条。累计公开该类信息41条。
8.政府采购信息公开情况
公开了《西安市未央区财政局服务器采购项目询价公告》、《西安市未央区人大办公设备采购项目成交公告》、《西安市未央区2010年第二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设备采购项目中标公告》、《西安市未央区行政事业单位机动车辆统一保险项目招标公告》等政府采购类信息33条。累计公开该类信息56条。
9.重点领域信息公开情况
公开了《未央65名贫困大学生获15万助学金》、《未央642万慰问困难群众》、《未央区五项措施加强社区卫生工作促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未央区新农合门诊统筹扩大定点范围》等重点领域类信息416条,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政策解读信息147条。累计公开该类信息735条。
10.应急管理信息公开情况
公开了《未央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未央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未央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全区性应急预案信息11条,各街道、各部门应急管理类信息23条。累计公开该类信息61条。
11.城乡建设信息公开情况
公开了《区长杨广亭带队检查我区市政道路建设工作》、《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农民自建房建设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等城乡建设类信息630条。累计公开该类信息1645条。
12.监督检查信息公开情况
公开了《区物价局三项措施做好“五一”期间市场价格监管工作》、《未央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全面开展“五一”节前食品安全整顿》、《工商未央分局大力整顿集贸市场全面开展食品安全大检查》等监督检查类信息679条。累计公开该类信息1250条。
13.社会公益信息公开情况
公开了《400余志愿者上街劝导讲文明》、《未央区妇联关于预防艾滋病社区女性志愿者能力建设培训会》等社会公益类信息30条。累计公开该类信息51条。
14.土地征用及房屋拆迁信息公开情况
公开了《关于西安市第十污水处理厂工程征地拆迁工作的通告》、《阿房宫公园城市综合改造项目张万村征地拆迁安置补偿方案》、《关于东前进村城中村改造项目拆迁工作的通告》等土地征用及房屋拆迁类信息316条。累计公开该类信息624条。
15.捐赠救助信息公开情况
公开了《未央区工会2010年社会助学活动第一批公示名单》、《共青团未央区委西南旱灾捐款捐水公示》、《未央区开展“心系灾区人民,携手共建新家园”集中捐款活动》等捐赠救助类信息101条。累计公开该类信息134条。
16.三农信息公开情况
公开了《关于对2010年夏季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目标责任奖惩的通报》、《村村设立监督委员会——未央村民有了自己的“纪检委”》、《大明宫街道四项措施抓“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助推农民增收》、《未央区汉城街道扎实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四个试点村提升整治工作》等服务三农类信息303条。累计公开该类信息711条。
17.街道、社区服务管理信息公开情况
各街道公开《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办理》、《城市低保审批、核查》、《办理小额贷款相关审核手续》等服务管理类信息共288条。累计公开该类信息400条。
18.工作动态信息发布情况
未央快讯、部门动态、街道动态栏目共公开工作动态类信息3547条,其中全区性动态信息873条,区级各部门发布动态信息1402条,各街道发布动态信息1272条。累计公开该类信息5949条。
19.办事事项公开情况
西安未央网累计公开《婚姻登记》、《流动人口婚育证办理程序》、《办理二孩〈生育服务证〉》、《申请城乡教育资助》、《城镇居民住院就医管理和转诊就医管理》等办事类事项信息810条,其中区级各部门办事信息661条,8个街道办事信息共400条。
20.公共服务信息发布情况
公开《未央区小学学区划分一览表》、《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一览表》、《法律援助中心一览表》、《药品零售企业一览表》等公共服务类信息145条。
(四)专项工作彰显特色
1.“政府网络发言人”制度不断完善
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对网络舆情引导工作作出批示,我区“政府网络发言人”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一是“一三一”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将三个工作日之内相关部门未能及时反馈的网民意见、建议,纳入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查室督查范畴,确保网络舆情反馈的及时性;对于已经承诺网民,但短期内无法办理完毕的事项,建立跟踪机制,定期向网民反馈办理进度;对于回复内容空泛、办理措施不力的,退回相关部门重新办理。二是“政府网络发言人制度”向基层延伸,各街道办事处,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建设和住房保障局、区城改办、区城管执法局、区民政局、区卫生局、区教育局等社会关注度较高的区级职能部门同时建立“政府网络发言人”制度,安排专人每天负责查看、认领并及时办理职能范围内的网络舆情。三是从区政府各工作部门、各街道办事处以及关心未央发展的热心市民中征集一批“网络志愿者”,由区委办公室、区委宣传部、区政府办公室对其进行培训后,组织“网络志愿者”在西部网、华商网等网络媒体宣传“六个未央”建设等工作,并对网络舆情进行正确引导。2010年1月至10月,我区共办理报纸、网络等媒体建议意见2793件,其中市政府网站94件,西安未央网2517件,其他网络媒体182件,编印《每日新闻快报》212期、《网络舆情周报》24期,为市民解决了一大批实际问题,受到市民和媒体好评。
2.热点问题进行网上访谈
邀请区教育局、区综治办、区人口计生局、区人防办相关领导就中小学开学、校园安全管理、人口和计划生育相关政策、防空警报鸣放相关问题开展了网上访谈活动,实时解答了网民提问,提高了西安未央网与公众交流的水平。西安未央网累计发布网上访谈活动8次。
3.选拔干部建立网上推荐平台
8月23日至8月25日,我区在“西安未央”网站设立“民主推荐拟任领导干部人选网络投票平台”,公布了116名干部候选人名单和相关个人信息,让网民投票推荐4名正处级街道办主任拟任人选,受到了广大网民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仅两天的时间,网络点击量就达到了2万多人次,注册用户10219人,实际参加投票7344人次。
4.重要会议通过网络直播
重大会议在网上直播已成为常态。1月19日至1月21日,西安未央网图文直播了我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和政协第九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发布“两会”相关信息26条。8月26日下午,我区又在“西安未央”网和华商网同步视频、图片、文字直播了中共西安市未央区委全体委员票决干部会议,为广大群众传递大会现场的实时画面,真正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
5.重大决策征求网民意见
今年以来,区委、区政府在对部分市政道路命名、“十二五”规划等重大事项正式决策前,均通过网络充分征求了网民的建议意见,共收到网民反馈110多份,做到集思广益。
6.突出重点建设专题栏目
围绕政府工作的重点,我们在西安未央网设立了“迎接行政中心北迁”、“ 创先争优活动”、“ 第六次人口普查”、“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治理”等专题栏目,共发布相关信息110多条。
7.场景导航方便公众办事
经过认真梳理,并与各职能部门进行对接,建立了“我办户籍”、“婚姻登记”、“我要生育”、“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我要开餐馆”、“我要开食品零售店”、“我要开理发店”、“我要开宠物医院”共9个场景导航目,将分属不同部门的办事程序统一在一项导航栏目中,将办事程序在网络上进行虚拟重组,公众只需要关心问题本身,而不需要关心谁来处理,方便了市民办事。
三、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情况
将《关于依法拆除六村堡、未央宫、徐家湾、汉城街道樊寨村等6处违法建设的通告》等60件政府公文信息列入依申请公开文件目录,全年未收到依申请公开事项。网上建立依申请公开专栏,公开了依申请公开受理机构的名称、办公地址、办公时间、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等,实现在线受理,申请渠道简单易用。累计收到依申请公开事项3件,其中市政府网站1件,西安未央网2件,均按时办结。
四、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
未发生有关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
五、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
目前,我区除区档案局按规定收取复印成本费外,各街道、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均没有对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收取费用。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总体上看,我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正在有序、有力、有效地向纵深化推进。通过政府信息公开,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促进了依法行政,发挥了政府信息的服务作用。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部分政府部门信息公开重形式轻内容、重数量轻质量、重程序轻实体;二是部分政府部门信息公开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待提高,街道和部门财政预决算还没有全面公开。三是部分政府人事任免权限在区委组织部门,由于党务公开缺少相关法规,部分人事任免信息未能及时公开。
下一步,我区将以行政透明度最高为目标,以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为主线,着力推进三项任务。一是大力推动财政性资金和社会公共资金公开,扩大公众的知情权。二是与区委部门建立联席制度,及时公开政府人事任免相关信息。三是建立区政府各部门下属事业单位和村、社区信息公开目录,将信息公开工作向基层延伸,更好地为公众服务。
二○一○年十一月十日
第二篇:西安市未央区2009年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西安市未央区2009年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教育类说课指定教材说明
各位面试考生:
现就未央区2009年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教育类面试说课指定教材公告如下,请考生提前自备:
中学各专业以高一上学期教材为说课指定教材 《地理1》(必修)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英语 1》(必修)人民教育出版社 《思想政治 1》(必修)人民教育出版社 《语文 1》(必修)人民教育出版社 《生物 1》(必修)人民教育出版社 《化学 1》(必修)人民教育出版社 《物理 1》(必修)人民教育出版社 《数学 1》(必修)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历史 1》(必修)岳麓书社出版
小学各专业以小学五年级上学期教材为说课指定教材 《体育》 水平三(5-6年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师用书 未来出版社 《美术》 五年级(第9册)人民美术出版社 《英语》五年级 上册(供三年级起始用)人民教育出版社 《信息技术》(五年级上)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音乐》 五年级(第9册)人民音乐出版社
未央区人事局
二〇〇九年五月十三日
第三篇:西安市未央区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 2011年12月27日在西安市未央区第十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未央区人民政府代区长 吴智民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十五届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区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西安行政中心北迁、城市发展重心北移的历史机遇,始终围绕全面快速推进城市化这条主线,以“建设行政新区、打造六个未央”为目标,团结依靠全区人民,解放思想谋跨越、攻坚克难促发展,聚力实施百村城改,强力推动区域开发,给力提升城市形象,倾力改善民计民生,圆满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顺利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全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未央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
——过去五年,坚持项目带动,致力区域开发,是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的五年
五年来,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实施项目带动和区域开发战略,投资、消费双轮驱动,综合实力迈上新的台阶。“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提前超额完成。以北三环大明宫建材家居市场、和生农副产品交易市场、盛龙广场、中石化油品质量升级等大型产业类项目为代表,累计实施重点项目320个、完成投资643.1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突破千亿元规模。区域开发深层次推进。行政中心、西安北站、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汉城湖等重大项目陆续建成,周边区域土地储备、城中村改造、基础设施配套同步跟进,奠定了未央作为西安城市中心区的强势地位;“四纵两横”城市主干道沿线商业气氛日益浓厚,各类专卖店、连锁店、金融网点、大型超市、购物中心接踵而入,汽车、建材家居、五金机电、商品房等大宗商品销售额领先全市。在项目建设和区域开发的有力带动下,地区生产总值从2006年的176.28亿元预计增加到2011年的480亿元,总量跃居全市第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2006年的63.67亿元预计增加到150亿元,总量跃居全市第一;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计达到18.7亿元,是2006年的5 倍,年均增长29.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25700元、11600元,实现翻番;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预计下降25%,经济发展的质量显著提升。
——过去五年,坚持建管并重,致力百村城改,是城市形象日新月异的五年
五年来,我们以建设城市为重点,大规模实施城中村改造,高标准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形象凸现新的面貌。“百村城改计划”强势推进。累计投资109.6亿元,完成了82个行政村、110个自然村的整村拆除,拆迁面积近2000万平方米,腾出建设用地3万余亩,安置楼开工382万平方米,竣工210万平方米,19个村1.6万人顺利回迁,形成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集中安置、同步改造”的未央城改模式。城市承载能力显著增强。累计投资17亿元,完成近70条市政道路征地拆迁任务,市政道路建设总量占到全市50%以上,北三环、北辰大道、太华路北延伸线等45条道路建成通车;完成陇海铁路沿线未央段综合整治工作,投资近亿元完成西铜高速第二通道征地拆迁和环境保障任务;新建人行过街天桥7座,建成应急避难场所2处,第四、第五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地铁二号线贯通未央南北,一号线完成征地拆迁,天然气、热力管网、供排水系统等城市配套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水平稳步提升。以精细化管理为目标,在全市率先推行重点社区(村)“122”城市管理体制,投资1188万元建成数字化城管监督指挥和建筑工地监控系统;在全市率先成立了“机扫大队”,实行“人机结合”保洁作业方式,市容管理水平大幅提升;以“拆、围、绿、改、管”为特色,以“迎世园、促提升,全面树立行政新区形象”活动为载体,完成未央路、文景路等11条道路街景提升,实施背街小巷改造66条,整治建筑立面13.1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107万平方米,修建景观围墙5.8万延米;关闭造纸、漂染企业68家,取缔涉水黑小企业116家,拆除燃煤锅炉253台,秸秆禁烧率连续四年达到100%。国家卫生城市、园林城市创建任务圆满完成,全国文明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过去五年,坚持生态立区,致力治水增绿,是人居环境更加优化的五年
五年来,我们以环境治理为抓手,大力度重塑生态体系,彰显水、绿、遗址等资源优势,人居环境呈现新的魅力。水韵之城雏形初显。以水清、岸绿、景美为目标,累计投资50余亿元,基本完成皂河、太平河、漕运明渠、幸福渠等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渭河西安城市段综合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浐灞生态区由西安生态重灾区转变为生态补偿区,团结水库华丽转身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汉城湖,全区生态水面达到3.6万余亩。宜居未央绿意更浓。扎实开展“绿满未央、花映北城”三年植绿大行动,新建清明门、直城门等绿地广场34个,新栽大树1726株,创建园林式单位67个,新增绿地240.54万平方米,城区绿化面积达到2.5万余亩,绿化覆盖率达到44.9%,人均新增绿化面积4.1平方米;城市“绿肺”——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正式开放,汉长安城遗址获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未央宫前殿遗址景区、樊丰生态园、汉代道路恢复工程及一系列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初具形态,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利用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过去五年,坚持以人为本,致力民计民生,是群众生活持续改善的五年
五年来,我们以利民益民为取向,把更多财力投向民生领域,多举措破解民生难题,群众幸福指数实现新的提升。民生工程扎实推进。累计投资4.2亿元实施基础教育设施标准化建设,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48所,建成标准化运动场18个,西安高级中学开工建设;投资2554万元,建成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8个、村卫生室130个,区、街、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市第三医院、市中医医院入区建设;在全省率先创建“食品安全放心区”,投资350余万元,建立食品药品信息化监管平台,食品药品监管水平稳步提升;制定了《未央区“放心馒头”工程“群众厨房”发展规划》,建成放心馒头销售点115个;投资667.8万元,建成计生服务站11个,其中国家级优质服务示范站1个、省级中心示范站2个; 投资3996万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惠及群众17.9万人;投资1.2亿元,修建出村道路230条260公里,在全市率先实现“村村通油(水泥)路”目标。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形成了以最低生活保障为主,医疗、教育、住房、计生等专项救助和灾害救济、临时救济为辅的社会救助体系;35.9万人次享受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实惠,累计发放补偿款1.112亿元,201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基本建立了以城镇职工五大社会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主的社会保险体系,率先在全省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为4.3万名城乡居民办理了养老保险。就业和养老服务工作形成亮点。探索形成了“培训、鉴定、职介、就业”四位一体的就业再就业工作模式,完成技能培训7.4万人次,新增就业5.8万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1万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786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创新开展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在全市率先建成区级养老信息服务中心,区级养老服务机构12家、社区养老服务站21个,形成了以居家养老为主、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等为补充的养老服务社会化未央模式,被评为“全国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区”、“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区”。
——过去五年,坚持服务创新,致力自身建设,是执政能力不断提高的五年
五年来,我们以强化服务为导向,切实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全方位提升推动发展能力,政府建设展现新的活力。依法行政能力进一步增强。自觉接受区人大、区政协监督,286条人大代表建议、289件政协委员提案全部办结,满意率、基本满意率达到100%;坚持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聘请区政府法律顾问团和专家顾问团,建立政务决策咨询机制,规范政府行政行为,被评为首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和全市唯一的省级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示范区。创新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在全省首家推行“政府网络发言人”制度,建立了“一三一”工作机制,累计办理群众意见建议13142件,“西安未央网”在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中位列全国前茅、排名全省区县第一;成功搭建区级融资平台,成立区金融业发展指导服务中心,累计筹融资近65亿元,为城市建设和民生工程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荣获“中国金融生态区”和全市唯一的“陕西省金融生态环境模范区”称号;建成“区党务政务服务中心”,累计受理事项12730件,按时办结率100%。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集中开展“依法城改、公廉拆迁”和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对重大工程项目招投标、设计、施工等进行全程监督;全面实施效能监察,推进政风行风建设,查处违法违纪案件,政府工作效能和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
——过去五年,坚持全面发展,致力争创一流,是各项事业喜获丰收的五年
五年来,我们以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不断提高工作标准,高层次打造工作亮点,各项事业取得新的进展。平安区创建深入人心,“两率一度”逐年提高,成功跻身“省级平安区”行列。建成区信访接待中心、街道综治中心、社区(村)调委会三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网络,创新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机制,创成省级信访“三无”区。“五五”普法圆满完成,“六五”普法全面启动,被评为“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区”、“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单位”,“四有”安置帮教创新模式在全国推广。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努力实现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的公平普惠,连续两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称号,被命名为“2011—2015全国科普示范区”。依托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丰富和拓展服务内涵,荣获“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称号。建成176个社区(村)文化体育广场,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被授予“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计划生育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荣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称号。大遗址保护工作有序推进,被评为“全国文物保护先进区”。残疾人事业长足发展,成为中残联“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服务项目重点试验区”。推动双拥共建,连续7次获得市级“双拥模范区”,2010年被评为省级“双拥模范区”。统计工作务实求真、科学规范,被评为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经济普查先进集体和全市唯一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先进集体。“质量兴区”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荣获“质量兴省先进单位”、“陕西省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达标区”称号。加强市场价格监管,提升服务水平,荣获全市唯一的“全国价格监管服务先进集体”。坚持审计关口前移,创新“审计提示”,监督服务并重,被评为“全国审计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加强农业机械管理,被评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区”。档案综合管理水平实现新提升,顺利通过省档案工作目标管理AAA级认证和国家二级综合档案馆验收。创新开展妇女儿童工作,荣获“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区”称号。在全市率先成立安全生产监察大队,在全省率先推行安全生产委托街道执法机制,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保持稳定。此外,人防、武装、民族、宗教等工作取得新成效,防震减灾、地方志、慈善、红十字会等工作实现新发展。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是未央发展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五年,是改革开放以来最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加速聚集的资源优势,面对繁重的征地拆迁任务和巨大的资金筹措压力,全区上下不等不靠、敢为人先,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创新模式,打造了一支勇于担当的干部队伍,营造了浓厚的干事创业氛围,连续三年进入全市目标考核优秀等次,连续四年进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五强区,未央以行政新区的崭新形象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和支持,离不开历届区政府打下的良好基础,更凝聚着全区80万干部群众的辛勤汗水!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各位列席人员,向离退休老同志、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驻地企事业单位、驻地部队,以及所有关心和支持未央建设和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五年的发展启示良多,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我们深切地体会到,未央历史性跨越的成功实现,就是因为准确把握了“由乡变城”、全面转型的阶段性特征,做到了五个“始终坚持”:
——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立足区情,明晰方向,调结构、育产业、促增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始终坚持以城市改造提升为主要抓手,抓城改促项目,抓项目推城改,深入推进区域开发,全面快速推进城市化,集中展示城市形象。
——始终坚持以统筹区域发展为重要途径,把未央的发展融入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发展大局之中,全力推动与“三区一项目”融合发展,实现共建共赢。
——始终坚持以开拓创新为源动力,更新观念理念,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探索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依靠创新驱动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始终坚持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正确处理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医疗、教育、社保等现实需求,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这些经验体会,在过去五年的工作实践中取得了积极效果,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继承和发展。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未央当前正在经历一场建区以来最大的社会变革,在“由乡变城”、全面转型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阶段性矛盾和问题:工业发展空间缩小,三产尚未形成规模优势,非公经济体量相对较小,经济增长更多依靠投资拉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构建以三产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还需加力推进;遗址区内外形象反差较大,建成区城市基础设施配套相对滞后,城市管理顽疾尚未完全消除,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实现全域高水平城市化还需加力推进;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区建设、市民教育、民生保障、维护稳定等工作面临新的任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还需加力推进;政府自身建设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完善运行机制、加强干部教育培训还需加力推进。对于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刻反思、冷静审视,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始终保持登高致远的境界、敢为人先的气魄、开放包容的气度、勤廉实干的作风,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目标任务
今后五年,是未央承前启后、全面跨越的关键时期。随着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深入实施和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持续推进,随着重点区域开发的纵深推进和城改效应的集中显现,可以预期,未央的区位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凸显,大遗址、大交通、大水系等优势资源的潜力将得到进一步挖掘,项目聚集、投资拉动的强度将更足,人气聚集、消费驱动的力度将更大。我们坚信,区域经济快速增长的势头不会改变,城市形象加速提升的势头不会改变,人居环境提速优化的势头不会改变,我们完全有条件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推动未央在未来五年实现更大的跨越。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跨越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全面快速推进全域高水平城市化为主导,提升区域城市形象,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提高群众幸福指数,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进步,加快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中心区。
按照这一总体要求和区“十二五”规划明确的发展方向,围绕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中心区的发展定位,遵循以国际化的视野定位未央、以科学化的方法建设未央、以市场化的机制发展未央、以现代化的标准提升未央的发展原则,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左右,总量力争突破1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万美元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速保持17%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5%和16%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9%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五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幅11%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10%。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全面推进,经济社会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是:
——二产增效、三产增量,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总量扩张与质量提升双轮驱动的经济增长先导区。按照“淡出一产、优化二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的思路,推动大型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和产能升级,支持建筑业稳定发展;依托遗址、生态等优势资源,全力打造以文物展示、生态观光、实景演出、影视制作、休闲娱乐等为代表的文化产业集群;以实施传统商贸业整合提升、商圈规划建设、特色商业街区培育、新兴商贸业扶持工程为支撑,举全区之力实施“商贸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基本形成未央路、西安北站、北二环沿线、太华路等“四大商圈”和凤城五路、渭滨街等区域性商业街区,商贸业成为全区主导产业;加强与“三区一项目”协作共建,积极培育发展新材料、会展、文化创意、物联网、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用产业夯实区域经济发展基础。到2016年底,地区生产总值力争突破100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力争达到50亿元,全区商业经营面积达到600万平方米以上,第三产业比重超过50%,体系完善、功能优化的现代都市产业新格局基本建立,未央成为集中代表西安城市实力和产业发展方向的经济增长先导区。
——以拆促建、以建促管,着力提升城市品质,打造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城市形象展示区。按照“规划引领、配套跟进、文化挖潜、生态提神”的思路,立足国际化大都市中心区定位,加快完善区域发展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加速推进重点区域规划深度研究,尽快形成城市设计,充分体现城市规划的梯次性和操作性;以实现遗址区外无村庄为目标,继续推进城中村改造和重点区域综合开发,基本完成以“农业百分百转型、农民百分百转居、农村百分百转社区”为内容的“三个百分百街道”创建任务,加快构筑以城市主干道和轨道交通等为支撑,以次干道为补充,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路网体系,提升道路通畅能力;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严格按照遗址区保护总体规划,以遗址公园建设为统领,完善遗址区基础设施,提升大遗址的观赏性和体验性,打造“零距离”感知汉唐文明和世界文化遗产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全力推进朱宏路、西铜高速、渭河城市段、浐灞河“四个生态带”建设,做好汉长安城和唐大明宫“两个国家遗址公园”绿化美化,打造“水在绿中、绿在水间、城市生态与历史文化浑然一体”的“四带两片”生态区,以道路绿化、公园建设、绿地广场建设为补充,形成局部有亮点、整体有特色、点线面三位一体的城市生态体系;建立覆盖全域的数字化、标准化、网格化城管格局,形成街景靓丽、管理规范、文明有序的区域形象。到2016年底,西安北站、行政中心、汉城湖、太华路、大兴新区未央区域、草滩大学城、北二环和未央路沿线等重点区域成为亮点区域,汉长安城遗址区保护利用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遗址公园基本建成,未央成为集中代表西安城市品质和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形象展示区。
——标准更高、覆盖更广,着力提高群众幸福指数,打造人居优美与民生优裕相得益彰的现代都市宜居区。按照“以人为本、以需为先、公益为主、利民为重”的思路,扎实推进城改富民、素质提升、全民社保、便民服务“四大民生工程”,坚持把城改安置作为最重的民生,严格落实房屋质量“三审验”制度,实现被拆迁群众平稳回迁;出台新集体经济组织监管办法,规范城改安置商业用房经营管理,保障群众长远收益。以创建省级教育强区为目标,全面高质量完成基础教育设施标准化建设,深化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整合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稳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市民培训教育,全面提升城乡居民整体素质。采取更加贴近群众的宣传方式,积极探索出台鼓励适宜人群参与社会保险的优惠政策,基本实现社会保险应保尽保。以区、街、社区(村)三级便民服务中心、站(室)建设为基础,加大科学普及、医疗卫生、文化体育、购物休闲等便民服务设施建设力度,提升群众宜居度和满意率。到2016年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分别达到51400元、23200元;基本普及学前三年及高中阶段教育,医疗卫生服务、人口计生事业和社会保障处于全省领先水平;新增财力的80%以上用于民生事业,市民幸福指数大幅提升,未央成为集中代表西安城市价值和城市新生活的都市宜居区。
——基础做实、制度做细,着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打造社会文明与安定和谐共促双赢的社会管理示范区。按照“理念更新、资源整合、标本兼治、共同参与”的思路,以服务行政中心为切入点,强化政府服务职能,鼓励公众广泛参与,畅通网络问政平台和民意诉求通道,健全依法科学决策机制,全方位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探索通过购买服务、设立专项扶持资金等方式,积极培育和发展“政府有需要、群众有需求”的社会组织,形成政府与社会良性互动的治理模式。将社区建设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切入点,严格落实“三有一化”,积极整合各部门的社区服务功能和资源,方便群众就近享受公共服务。加快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为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享受住房保障、子女入学、人口计生、医疗卫生、就业培训均等化公共服务创造条件,促进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更好地融入城市。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责任制,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仲裁调解相衔接的“大调解”体系,有效化解各类社会矛盾。探索实施网格化、数字化社会管理模式,不断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到2016年底,以政府统一协调为主导、社区(村)自治为基础、非营利组织为中介、职业化队伍为支撑的全方位、网格化社会管理格局和预防、发现、处置、反馈、评价“五位一体”的社会管理制度体系基本形成,未央成为集中代表西安城市文明和社会发展活力的管理示范区。
——作风求实、服务求优,着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打造阳光透明与清廉高效协同并举的执政为民模范区。按照“提升素质、规范运转、追求高效、维护公平”的思路,以适应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中心区需求为导向,全力打造学习型政府、法治型政府、创新型政府、务实型政府、廉洁型政府。准确把握新时期政府工作特点和规律,树立“学习就是竞争力”的理念,建立健全学习激励机制、竞争机制、保障机制、考评机制,推进学习工作化、常态化、规范化;认真实施“六五”普法规划,以学法、知法、守法、用法为基本责任,在政府系统分层次、分类别开展法律教育培训活动,加强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和规范,全面增强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提升政府依法行政能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根本,搭建政府创新平台,优化政府运行机制,创新实施“大信息、大城管、大社保”数字化平台建设,整合人口、地理、社保、社会管理等信息资源,推动形成公共服务事项“网上集中受理、在线协同办理”工作格局,实现数据资源实时共享、动态更新、高效便民;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理念,紧抓事关大局的重大问题、群众关心的难点问题、影响社会稳定的焦点问题,强化“为民”、“落实”、“作为”意识,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以预防和惩治腐败、效能监察、作风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完善权力公开透明监督约束机制,加强对重点工作、重点领域、重大事项的监督管理,落实行政监督、行政问责制度,强化审计、监察职能,不断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严厉查处渎职侵权和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到2016年底,“五型”政府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政府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加强创新社会管理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能力明显增强,未央成为集中代表西安城市发展理念和政府服务水平的执政为民模范区。
三、2012年主要工作
2012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区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中心区的起步之年,做好全年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2012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全区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1.2‰以内,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为实现上述目标,在全面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上,要着力在“四个集中攻坚”、“三个继续保持”、“四个持续提升”上狠下工夫:
(一)抓好“四个集中攻坚”
集中攻坚安置回迁。将2012年确定为“安置回迁全面突破年”,严格落实回迁责任,完善定期研判和联席会议制度,集中解决手续、资金、土地等突出问题,确保李下壕、先锋村、联合村等已拆迁村安置项目开工建设;加强对已开工项目全程监管,实时掌握项目投资进度、形象进度和工程质量,严厉打击干扰项目施工的违法行为,确保安置项目有序推进,力争11个村平稳回迁;对可能存在延期回迁问题的村庄,提前落实延期过渡费,及时兑付应得商业收益,切实保障群众权益。严格规范无形改造工作程序,在充分保障村民民主权利的前提下,全面加快农转居、经济体制改革、撤村建社区工作步伐,力争完成5个村农转居、5个村经济体制改革、20个以上村撤村建社区任务;研究制定城改村股份制经济组织管理指导意见,完善监管体系,规范经营管理,保障群众长远收益;落实改造主体责任,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加快城改村民养老保险办理,力争年底前完成2万人参保目标。
集中攻坚商贸业培育。一是全力打造“四大商圈”。按照“两年抓建设、三年见成效”的思路,启动实施“商贸业培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以大型商贸项目建设为引领,带动区域综合开发、商业街区及社区便民商业服务体系建设,力争2012年全区新增商业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在未央路南段区域,推动总投资20亿元的大型城市综合体 “深国投未央印象城”项目启动建设,力促总投资30亿元的“盛龙广场”项目建成开业,加快老三届·首座、未央大厦等总部经济大楼及肖家村城改项目建设,启动实施二府庄路政法巷综合开发项目,现代化城市商业中心布局基本成型。在西安北站区域,推动总投资200亿元的超大型城市综合体“龙之梦新城”项目、总投资19亿元的西部中药材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启动建设,加快长乐东苑、长乐西苑商业安置项目建设,城市新商圈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在太华路沿线区域,推动总投资81亿元的大型城市综合体“万达商业广场”项目启动建设,加快道路沿线红旗村、曹家庙、三家庄等城改商业安置项目建设,重点打造凤城八路、渭滨街、凤城五路商业街区,并逐步将便民商业服务向社区延伸,区域性商圈商业氛围日益浓厚。在北二环沿线区域,推动总投资9.5亿元的“和生农副产品交易中心项目”、总投资8亿元的大型建材家居购物中心“红星·美凯龙”项目建成开业,力促总投资4亿元的“锦园君逸商业广场”项目启动建设,加快道路沿线建材家居、餐饮娱乐等业态集聚发展,区域性商业中心建设初具规模。二是全面加强服务保障。成立区商贸业培育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区级领导包抓商圈工作机制,做到“一个商圈、一套人马”;研究出台《关于扶持商贸业发展的实施办法》,设立1000万元专项发展基金,加强商贸项目招商、建设、管理和奖励扶持;以商圈规划为中心,加快编制完善产业规划、街区规划、项目规划、配套规划,引导商贸业科学有序发展;以“四大商圈”为主题,在各大媒体集中宣传推介我区商贸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吸引国内外商业“巨头”投资未央。
集中攻坚市政设施建设。坚持将市政道路建设与项目带动、整村拆除、土地储备相结合,扎实做好31条市政道路征地拆迁和环境保障工作,确保秦汉大道等16条道路建成通车,推动尚华路等15条道路加快建设,基本消除城市“断头路”。全面梳理道路、水、电、气、暖等城市配套滞后问题,分类制定对策,落实部门责任,加大与上级部门对接协调力度,争取尽快列入市政建设计划,为各类民生项目、产业类项目建设创造条件。全年新建公厕20座,人行过街天桥1座,全面完成地铁三号线征地拆迁和市上下达的公共停车场、垃圾压缩站、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任务,进一步提升城市承载能力。
集中攻坚遗址区保护利用。积极申请设立汉长安城遗址区综合管理机构,理顺管理机制和服务体系,为实施大遗址整体保护利用奠定组织基础;以打击违法占地、违法建设为重点,集中开展综合整治,巩固保护成果,为推进遗址区保护利用创造条件;加快遗址区保护性土地流转,进一步推进樊丰生态园、未央宫遗址公园建设和景区绿化工作,做好汉代路网恢复和遗址本体保护工程,以科学创新模式展示遗址风貌,为顺利通过丝绸之路“申遗”验收做好准备;争取政策支持,加大投入力度,规范农村环境卫生城市化管理,加快解决遗址区群众饮水安全问题,稳步提升遗址区基础设施水平,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二)抓好“三个继续保持”
继续保持二产稳定增长。加快研究支持工业企业发展的实施办法,为大型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和产能升级提供全方位服务,力促中石化西安分公司油品质量升级技术改造工程、青啤产能升级项目就地启动实施,帮扶中石化西安分公司、西航工业总产值顺利实现过百亿目标;加强与沣东新城和经开区合作共建,注重产业布局衔接,坚持错位联动发展,推动未央六村堡工业园加快建设,保持规模以上工业对全区经济的支撑作用。高度关注建筑业发展走势,完善支持服务协调机制,建立重点企业联系人制度,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保持建筑业高速增长态势。支持西安重型机械研究院、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和陕西科技大学、西安工业大学等科研院校的科技成果实现就地转化,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着力解决制约非公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法律、融资、信息、人才、技术等方面服务,推动非公经济转型升级;加大财税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快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不断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抵御风险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非公经济做大、做优、做强。
继续保持投资拉动强度。按照“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优先将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投资效益好的,涉及商贸、工业技改、城市基础设施、城改安置、社会事业等方面的142个重点建设项目列入重点项目计划,其中重点在建项目97个,计划投资132.65亿元,前期项目45个,计划总投资716.93亿元。坚持重点项目动态管理制度,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各类问题,确保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见效。瞄准中央、省、市支持重点,积极策划包装一批成长性强、附加值高的产业类项目和涉及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类项目,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充足的项目储备。加快完成区级融资平台转型,进一步强化“财政保运转、融资搞建设”的理念,积极盘活国有资产,参与收益性项目开发,全年完成筹融资3亿元,为政府类投资项目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继续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一是切实加强平安创建。加快整合社会治安防控力量,以车站、校园、社区(村)及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为重点,全面加强技防设施建设,确保重点区域电子实时监控全覆盖。加强各街道、社区(村)、企业巡防队伍管理,建立24小时巡查制度,有效增强群众的安全感,不断提升“两率一度”。以防灾防火、食品安全、建筑工程安全为重点,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提升应急平台体系建设,加大日常检查和专项整治力度,加强应急信息报送,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二是切实加强信访维稳。按照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强化“事要解决”意识,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活动,建立完善重点项目、征地拆迁、城改安置回迁、村委会换届选举等工作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矛盾调处机制,强化措施,及时跟进,将不稳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完善信访案件领导包抓、动态研判、分类化解机制,研究制定化解措施,加大信访案件跟踪督办力度,集中解决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信访案件,杜绝群体性事件发生。认真做好网络舆情管理和社会舆论引导工作,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三)抓好“四个持续提升”
持续提升城市形象。一是创新实施城市管理。以行政中心、西安北站、未央路等区域为重点,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加快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建设,有效整合城市管理资源,促进城市管理更加规范。推广“人机结合”的市容保洁作业方式,加强农村环境卫生城市化管理,维护城市良好形象。加强建筑工地管理,完善渣土车股份制管理模式,对朱宏路等重点区域进行实时监控,抑制扬尘污染;严厉打击渣土车无序倾倒、超速、超载等行为,切实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二是扎实推进绿化美化。以三环路、朱宏路等城市主干道和行政中心、西安北站、汉城湖、未央湖等区域为重点,精心实施道路、屋顶、建筑立面绿化和拆墙透绿工程,加快城市公园、城市绿地小广场、街心广场建设,完成文景山公园及宣平门等10个绿化广场建设任务,新栽大树500株,新增绿化面积40万平方米,创建园林式单位4个、园林式居住区5个。配合做好渭河西安城市段综合治理、浐灞国家湿地公园、汉城湖提升工程,加快推进幸福渠中段治理工程,持续改善未央水环境。
持续提升社区建设水平。一是加快完善社区建设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研究制定社区管理办法,以社区便民服务站建设为切入点,建立社区居委会工作考核制度,提升社区规范化管理水平。健全社区居民自治机制,扩大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保障居民行使民主权利。二是严格按照社区建设标准,从规划环节入手,保证新建小区社区办公用房和居民活动场所落到实处,确保社区办公用房达到300平方米以上。三是加大社区便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切实增强社区就业再就业服务、医疗卫生服务、生活性商业服务、福利服务功能,更好的满足社区居民生活需求。四是加强对社区工作人员的业务指导和培训,提高社区工作人员待遇,鼓励应届大学生到社区工作,提高社区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五是精心组织社区居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社会公益、慈善帮扶等活动,着力打造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持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一是千方百计促进增收。坚持把就业创业作为强区富民的重要手段,以城改群众、应届大学毕业生为重点,强化政策引导和专业培训,发挥职业鉴定中心作用,实现城镇新增就业88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1万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000万元,以创业促就业,夯实群众增收基础;探索形成城改村民商业安置用房统一管理、集中经营、按股分红的运行机制,制定出台房屋出租管理指导意见,稳定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二是扩大社会保障范围。扎实做好城镇、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参保工作,继续推进城乡医疗保险工作,逐步扩大参保范围,加快实现医疗保险全覆盖;加大廉租房、公共租赁房、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改善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落实残疾人社会保险补贴和各项待遇,切实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三是改善医疗卫生服务。以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为目标,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人员管理机制,积极引进高水平医疗卫生工作人员,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区中医医院迁建、区卫生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配合做好市中医医院、市第三医院建设工作,为优质医疗资源在未央加速聚集创造条件。四是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扎实推进“双高双普”和“教育强区”创建工作,优化调整全区教育资源布局,继续推进基础教育设施标准化建设,投资1.5亿元实施文景学校、市五十八中学新校区、未央职教中心北校区等项目建设,全力做好西安高级中学施工环境保障。大力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基本建成1所区级示范幼儿园和8所街道标准化中心幼儿园,全面提升学前教育发展水平。深化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三名工程”,加大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力度,稳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五是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深入开展“省级文化先进区”创建,加快区全民健身中心和街道文体活动中心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享受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同时,积极实施“优生促进、母亲健康、计生家庭创业”工程,扎实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稳定低生育率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性别比平衡,营造良好的人口环境;继续以创建“食品安全放心区”为抓手,扎实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确保公众饮食用药安全;以重要节假日为重点,加强市场监管,稳定物价水平,维护正常市场秩序。
持续提升政府服务能力。一是打造学习型政府。坚持区长办公会、政府常务会议学法、中心组学习等制度,完善领导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开展争创“学习型机关”、“学习型领导干部”等活动,营造浓厚学习氛围,使学习成为政府了解新情况、把握新形势、解决新问题的有力抓手,将学习成果转化为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思路举措,转化为依法行政、科学施政、为民理政的实际本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二是打造法治型政府。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定期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主动接受区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积极听取各界人士意见,确保行政权力依法、公正、公开、有效运行;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提高政府工作规范化、法制化水平;扎实开展“六五”普法工作,创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自觉守法用法的环境。三是打造创新型政府。以为民便民为目标,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切入点,以教育培训为基础,为领导干部提供创新平台,营造浓厚创新氛围,打造目标一致、思维活跃、敢于突破的政府团队。依托区级电子政务平台,积极开展省级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试点区工作,加快整合各类信息资源,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民互动,推行核心业务网上办理,为群众提供更加阳光透明、优质高效的服务。四是打造务实型政府。以执政为民为根本,加快转变思想观念,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广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活动,切实将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将群众的困难抓在手中,集中解决安置回迁、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难点热点问题,为群众排忧,帮群众解难,让群众安心;加快完善区党务政务服务中心、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社区便民服务站三级政务服务体系,不断提升政府服务水平。五是打造廉洁型政府。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重点项目专家评审等制度,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违纪案件;加强对征地拆迁、城中村改造、政府采购、项目建设、行政审批、人事安排等方面监督管理,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坚持勤俭节约,改进文风会风,规范文件简报,推行无纸化办公,降低行政成本,树立高效廉洁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过去的未央,历经了农业和乡镇企业跨越发展的辉煌;今日的未央,迈上了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中心区的新征程。百舸争流,破浪者领航;千帆竞发,奋勇者当先。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抢抓机遇,锐意创新,务实奋进,争创一流,用智慧谋划未央,用汗水建设未央,用成果展示未央!为把未央建设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先导区、城市形象的展示区、现代都市的宜居区、社会管理的示范区、执政为民的模范区的“五型城区”,为未央的明天更美丽、更富裕、更幸福,让我们共同努力、并肩奋斗!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区委、区政府决定从2009年起,利用3年时间,每年安排重点项目100个以上,3年累计投资超过500亿元,通过实施高强度重点项目建设,为扩投资、保增长奠定基础。
【“四纵二横”城市主干道】指贯穿我区的北辰大道、太华路、未央路、朱宏路四条纵向和北二环、北三环两条横向交通主干道。
【百村城改计划】指我区提出从2008年起,利用3—4年时间,完成100个左右村庄的城中村改造,全力加快未央城市化进程。
【“122”城市管理体制】指城市建设管理工作中针对社区实行的一项管理体制,内容是:每个社区明确1名城市管理人员,相对固定2名城管执法队员,聘用2名城市管理监督员,形成一个相对固定的工作机构,将城市管理工作延伸到社区,建立起市、区、街办、社区四级城市管理网络。
【五险】指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种保险。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对基本药物目录制定、生产供应、采购配送、合理使用、价格管理、支付报销、质量监管、监测评价等多个环节实施有效管理的制度。国家基本医药制度可以改善目前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用药。
【两率一度】指平安创建工作中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对平安建设的知晓率,对政法机关、政法干警的满意度。
【信访“三无区”】指无群众进京非正常访,无群众赴省到市集体访,无1年以上信访积案。
【“四有”安置帮教】指我区打破对刑满释放人员“先刑释解教,后安置帮教”的常规,主动前移端口,与监(所)接茬,在全省率先推行“在监(所)有人教,出监(所)有人接,回归有业就,社会有人帮”的安置帮教工作新思路。
【政府网络发言人】为准确把握网络舆情,开拓政府与网民正式交流的官方通道,我区于2009年9月推出了“政府网络发言人”制度,按照“一三一”工作机制的要求,一天之内查看认领相关建议意见,编印《每日新闻快报》,报送区委、区政府领导;三天之内由相关街道、部门提出办理意见;经区政府分管领导审核后,一天之内以“未央区政府网络发言人”名义向网民反馈,形成网上听民意、汇民智、聚民心、解民忧的长效机制。
【三有一化】指在社区建设中,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构建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格局。
【六个未央】区委、区政府制定的加快未央科学发展、赶超发展的发展战略。具体指“生态未央、畅通未央、平安未央、文明未央、惠民未央、宜居未央”。
【商贸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为切实加快经济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壮大商贸业,我区计划从2011年至2013年,通过规划引领、招商引资、项目带动和政策扶持,全区建成商业用房面积达到500万平方米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保持在19%以上,商贸销售额较2010年翻一番,商贸业成为最活跃、发展最快、最有影响力的主导产业,基本建成城市商圈、区域商业中心、特色商业街区、社区商业四级商业服务体系。
【三个百分百街道】即在全区各街道开展“农业百分之百转型、农民百分之百转居、农村百分之百转社区”创建活动。
【房屋质量“三审验”制度】指在城改安置楼建设过程中,为保障房屋质量而采取的村民代表小组审验、专业队伍验收审验和交房后村民自行审验相结合的房屋质量审验制度。
【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指我区贯彻落实省市部署,大力发展学前教育、解决“入园难”问题的工作措施。到2013年,全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左右,每个街道建成1所独立园舍的街道示范幼儿园,全区幼儿教师数量和素质基本满足幼儿园保教工作需要。
【三名工程】为深入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结合我区教育发展实际而制定的名师、名校长、名校工程,简称为“三名”工程。
【双高双普】是“高质量、高水平普及学前教育及普通高中阶段教育”的简称。
第四篇:政府信息公开材料之三
附件3:
邕宁区政务服务中心安监局窗口
×××(事项名称)
事项一次性告知材料
一.事项名称:(在大厅审批系统上的名称,可与标题一致)
二.办理时限:(承诺时限或当日办结)
三.办理程序:(窗口受理申请→现场勘查→出具审查意见→局领导审定→窗口制发审查意见)(根据实际情况拟写)
四.申报提交材料:
1、XXXXX;
(1)
(2)
2、XXXX;
五.收费标准及依据:
六.窗口电话:0771-4791679
七.投诉电话:0771-4790722(邕宁区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
0771-4715116(邕宁区监察局)
第五篇:政府公开信息
政府信息公开问题
在信息化的社会里,信息成为及其宝贵的资源,而政府则是信息的最大拥有者,及时、准确的公开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已成为时代发展的需要。2007年4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步入法制化轨道,对于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合法化、制度化、规范化和保障公民知情权具有重要意义。《条例》的有效实施将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加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对于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提高政府公信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两年以来,各地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引起各方的关注和重视。
一、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
政府信息公开是阳光行政的应有之举,是政治文明的具体表现,是现代社会政府的责任。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一个地区行政效率的高低已成为该地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是树立行政机关透明、开放、清廉的良好形象,加快国际化、市场化进程,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但在当前政府部门实际运行过程中,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显得苍白而无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亟待提高。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我国政府信息公开还是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各级政府和领导重视程度不高。从总体上看,我国只是基本建立起了政府信息公开的框架,多数部门信息公开仍停留在浅表层面。由于主要领导认识程度的差异,各地、各部门的信息公开的状况也不平衡。由于我国的信息长期处于为政府所垄断的现状,注定了信息公开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就取得大的突破。在很多官员眼中,政府信息是一种公共资源,更是权力的象征,对这一公共资源的分配则往往能变现为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公开越多,做事会越难”,这种思维还停留在管制型政府的水平上,不符合服务型政府的职能转变。
2、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阻碍信息畅通的误区。当前,在确保政务信息畅通中还存在着三个误区,这同样成为了条例实施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误区一,随意扩大政府文件保密范围。很多政府部门在制定和印发文件的时候,出于谨慎,常常会有意扩大保密的范围,把一些不应当确定为秘密的事项确定为秘密事项。误区二,重形式轻内容。随着政务信息公开越来越成为发展的大趋势,一些政府部门在政务信息公开中,被动地进行政务信息公开。对信息公开的内容,带有一定的选择性,很多公众迫切需要掌握、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信息获取难。此外,在信息公开中,没有建立相应的信息分类和查询制度,缺少对信息的整理,在大量的信息中,公众想要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也很困难。一些网站所公布的文件和信息甚至是几个月都没有更新,还有一些政府网站成了内部网,公布的都是政府内部各处室之间的工作动态。误区三,重公开而轻参与。政府信息公开在很多人看来就是信息的简单发布。
3、政府信息公开上存在一些盲区。尽管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出台和实施,是政府社会管考,试大网站收集理水平提高的重大进步,但是一些“信息”是否公开仍处于“盲区”。如一些级别会议记录、领导批示、人事财务问题、对社会稳定问题等。特别“危及社会稳定”会否成为行政机关“规避”公开的最大保护伞,值得观察。虽然《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外,其余都可公开。但第八条同时规定:“行政机关公开政府信息,不得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社会稳定的概念有很大的弹性。现在所有的事件都牵涉到人,一牵涉到人,就涉及稳定问题。因此,此类信息公开尺度如何把握是个难题。
4、公开信息的分类缺乏操作性。政务信息一般可分为三类:可公开的信息、依申请可公开的信息和应当保密的信息。但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操作性不强,尤其是信息公开和信息安全的界限还没有弄清楚,实施难度较大。条例虽具体规定了十几类信息是必须公开的,但仍给政府机关留有较大自由裁量的空间;要求信息公开的同时,又规定信息公开前要进行保密审查,送有关部门批准。信息公开是政府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但涉及国家安全、社会安全的范围很广,哪些信息是可以公开的、哪些信息是不利于国家安全的,在理论上无法简单界定,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凸显的形势下,二者之间的界限更难区分。
5、政务公开手段落后,不能满足人民群众获取信息的要求。政府信息公开的手段大多限于宣传条幅、公告栏、公告手册等,运用网站公布的政务信息比重依然较小,运用新闻媒体公布的政务信息更是微乎其微。致使群众和企业获得政务信息的渠道不畅,有些已公开的事项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6、部分单位和部门政府信息公开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内容简单、流于形式的现象。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应该既包括行政事务办理的结果又包括行政行为的程序。目前有关部门信息公开的形式普遍比较单一。有的单位只是将一些行政程序编印成册供政务信息使用者在现场查阅,或仅在办公场所设立《公开栏》。有的单位虽然将一些行政许可事项搬上了红盾信息网,但是要么只是公布了机关的工作流程、机构设置、规划方案、机关工作作的制度等简单的信息,要么虽然公布诸如注册登记的相关信息,但是更新速度太慢,一年或两年以前的信息也赫然在列。除此,在公开内容上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过于抽象的现象,偏重公布最终结果,而对决策前和决策过程中的信息公布较少。或者只公开那些不得不公开的、大家都知道的事项,把有可能影响部门利益的事项加以回避,或者只公开一些程序性要求,回避实质性事项。
7、政府信息公开变成了政绩公开,政务公开栏变成了政绩光荣榜,而对人民群众关心的公共事务的决策依据、决策过程闭口不谈,尤其回避工作中的失误和不足。
二、成因剖析
1.对政务公开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内尚有许多部门和工作人员认为公开的内容、时机、方式、范围等都是本部门的权力。有的甚至认为将与群众利益相关的信息公开后,造成议论纷纷的局面,会影响社会稳定,存在着“让老百姓知道的东西多了只能添乱”的错误思想,因此不愿也不敢将“信息”公开,对上级关于政府信息公开的工作部署采取拖延、敷衍的态度。
2.权力意识浓厚、服务意识淡漠,使推行政府信息公开受阻。政府信息公开的实质是推进政府提高服务质量的手段,政府信息公开中出现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服务意识问题。如果一个部门、一个单位把当行使政府职责看成是手中的权力而非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时,那么其政务公开必定是避重就轻搞形式,以种种借口推迟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尽可能缩小公开范围、压缩公开深度。目前,尚有不少部门认为,本部门负责的事务就是本部门的权利范围,不愿也不必让他人知晓。
三、推进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对策建议
如何进一步推动政府信息公开,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提高政府领导干部 “阳光意识”。当前政府信息公开的操作性不强,信息公开的有效保障不多,信息公开的程度还远远不够。这就使得信息公开的程度取决于部门主要领导的“阳光意识”和心理承受能力。政府官员要树立“阳光意识”,转变思想观念,认识到信息公开的目的是促进政治民主、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保密是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二者都是国家利益之所在,不可偏废。要使“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的精神逐步成为政府官员的执政理念。
2、完善信息公开实施细则等基本制度。尽管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施行<政府信
息公开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但相关部门实施办法仍未出台。各个政府和各个部门应根据《意见》的要求,在2008年10月底前加快制定本级政府和本部门信息公开实施细则以及具体的实施办法。特别是要根据《政府信息公开公开条例》第四章“监督和保障”的相关规定,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的考核评议制度、监督检查制度、报告制度、举报调查制度、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责任追究等11项制度,保障政府信息公开公开条例的贯彻执行。
3、进一步把握“公开”与“保密”的尺度。第一、法律、法规对某一信息有明确的公开或保密规定。在这种情况下,除非当事人申请有权机关确认相应法律违宪和确认相应法规违法,相应信息则必须公开或保密。第二、法律法规对某一信息没有公开或保密的规定。除非行政机关有证据证明该信息公开会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否则相应信息必须公开。第三、法律法规对某一信息有保密规定,但保密的范围、条件或对象不明确,相应信息是否能在某些范围内、在某种条件下向某些对象公开,则应取决于相应法律考试,大网站收集法规制定机关对法条的解释和法院以往对相应案件的判例。第四、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国家秘密就要适时进行变更和调整,该降密的降密,该解密的解密。同时,强化保密管理,运用现代技术和管理手段为信息公开与保密提供保障,切实提高发现和查处泄密隐患、泄密事件的能力。
4、完善信息公开管理机制。要建立一整套的信息筛选和发布机制,建立相应的归类查询制度。在政府网站上,以专栏的形式,将群众急需的信息及时地向外发布。政府部门还应该加强调研,到基层群众中了解群众最想知道的信息,建立与群众的经常沟通机制。同时,在信息提供中应该强化服务意识,把它当成一种面向社会公众提供的服务,才能更好地向群众提供信息。
5、完善政府行政行为过程公开。目前,政府信息公开主要集中于结果公开、程序公开,而对过程公开基本上没有涉及。社会公众所期望的信息公开涉及面更宽,如官员财产情况,自然灾害、重特大事故、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的发生、处置过程等。应加大对于重大公共决策,过程的公开比结果的公开,及时公布“正在调查、讨论、审议、处理过程中的信息”。如举办新闻发布会、在各种会议提供市民旁听席、开展意见征求会等。
6、进一步强调公民参与。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除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外的政府信息,原则上都应向社会公开。各级行政机关必须按法定的重点范围主动公开为公民、法人等政府信息申请提供便宜服务。如果政府部门不依法履行信息公开的义务,公民、法人可以通过举报、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途径予以监督和追究。
7、渐进的将条例完善为法律。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保守国家秘密法》、《档案法》、《统计法》等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有相对应冲突的法律法规。同时,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能从行政法规尽快“升格”为法律,将更好地推进整个公权领域、公共领域的透明化,更为全面地保障公民的知情权。
总之,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只是打造“阳光政府”迈出了第一步。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无论从思想、行动到制度都非易事,这是一个不懈努力的长期过程。民主化和现代化一样,也要一步步地扎实推进,脚踏实地从办得到的事情做起,无须操之过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