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二章 学习与学习理论
目录
第一节 学习概述.......................................................................................................................1
一、学习的含义...............................................................................................................1
二、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重要区别...........................................................................2
三、学生学习的特点.......................................................................................................2 第二节 学习理论.......................................................................................................................2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2
(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俄国,实验对象:狗)...................................2
(二)桑代克的联结学说(美国,实验对象:猫)...............................................2
(三)斯金纳的强化学说(美国,实验对象:白鼠)...........................................2
(四)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3
二、认知结构学习理论...................................................................................................3
(二)格式塔学派的顿悟——完形说...........................................................................3
(二)托尔曼的认知——目的论...................................................................................3
(三)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美国).......................................................4
(四)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学习论...................................................................4
(五)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5
(六)海德和维纳的归因理论...................................................................................5
三、掌握学习和指导学习理论.......................................................................................5
(一)掌握学习理论...................................................................................................5
(二)指导学习理论...................................................................................................6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6
(一)建构主义的发展历史.......................................................................................6
五、人本主义学习理论...................................................................................................7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概述.......................................................................................7
(一)马斯洛学习理论与康布斯学习理论...............................................................8
(二)罗杰斯的学习理论...........................................................................................8
第一节 学习概述
一、学习的含义
广义的学习是指从低等动物到人类在后天生活过程中通过活动、练习而获得行为经验的过程。狭义的学习是指个体在特定的情景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二、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重要区别
1、人类的学习主要以间接经验为主,体现出它的社会性;
2、人类的学习是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行的;
3、人类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
三、学生学习的特点
1、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过程;
2、学生的学习是按照教育目标进行的,是在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情况下进行的。
3、学生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是被动的。
第二节 学习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诞生于20世纪初,它是在反对结构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代表人物有:巴甫洛夫、桑代克、斯金纳、班杜拉。行为主义理论可以用公式S-R来表示,S表示来自于外界的刺激,R表示个体接受刺激后的行为反应。该理论认为个体在不断接受特定的外界刺激,就可能形成与这种刺激相适应的行为表现,这个过程称为S-R联结的学习行为,即学习就是刺激与反应建立了联系。该理论重视环境的作用。
(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俄国,实验对象:狗)
1、保持与消退
2、分化与泛化。在一定条件反射形成后,有机体对与条件反射物相类似的其他刺激物也作出一定的反应的现象叫泛化。分化则是指有机体对条件刺激的反应进一步精确化,即对目标刺激物加强保持,而对非条件刺激物进行消退。
(二)桑代克的联结学说(美国,实验对象:猫)
桑代克认为学习动物,包括人,通过不断地尝试形成刺激-反应联结,从而不断减少错误的过程。他把自己的观点称为试误说。得出三条主要的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最重要的学习定律)
(三)斯金纳的强化学说(美国,实验对象:白鼠)
斯金纳发展了桑代克的刺激——反应学说,提出著名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他按照强化实施以后学习者的行为反应,将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方式。正强化是指学习者受到强化刺激后,加大了某种学习行为发生的概率;负强化指教师对学习者消除某一种讨厌刺激以后,学习者的某种正确行为发生的概率增加。
(四)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他认为儿童社会行为的习得主要是通过观察、模仿现实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为来完成的。任何有机体观察学习的过程都是在个体、环境和行为三者相互作用下发生的,后两者可以认为塑造改变,三者对于儿童行为塑造产生的影响取决于当时的环境和行为的性质。他把对有机体行为的强化分为三种:
1直接强化,即对学习者作出的行为反应当场给予正或负的刺激; ○2替代强化,学习者通过观察其他人实施这种行为后所得到的结果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指向;○ 3自我强化,○儿童根据社会对他所传递的行为评判标准,结合个人的理解对自己的行为表现进行正或负的强化。自我强化参照的是自己的期望和目标。
二、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二)格式塔学派的顿悟——完形说
顿悟——完形说是由德国格式塔心理学派(完形心理学)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格式塔心理学诞生于1912。苛勒、考夫卡、维特海默是其重要代表人物。
1、学习是通过顿悟实现的。苛勒认为,学习是一个顿悟的过程,是个体利用自身的智慧与理解力对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而不是尝试错误的过程。顿悟是指动物突然觉察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动物领会到自己的动作该怎样进行,领会到自己的动作和情境,特别是和目的物之间的关系。动物只有在清楚地认识到整个问题情境中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时,顿悟才可能发生。
2、学习的实质在于构造完形 强调学习在于构造一种完形,认为人对环境提供着一种组织或完形作用,而这种组织和完形作用就是学习。
3、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不是直接的,而需要以意识为中介
(二)托尔曼的认知——目的论
托尔曼认为学习的结果不是S与R的直接联结,主张把S-R改为S-O-R,O代表有机体的内部变化。
1、一切学习都是有目的的活动 学习就是期待的获得,学习者有一种期待的内在状态,推动学习对达到目的的环境条件产生认识,有机体的行为都在于达到某个目的,并在于学会达到目的的手段。
2、为达到学习目的,必须对学习条件进行认知。他用“符号”来代表有机体对环境的认识。
(三)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美国)
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他的理论也叫认知——发现说。
1、学习观
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认知结构是指一种反应事物之间稳定联系或关系的内部认识系统,或者是某一学习者的观念的全部内容与组织。学习任何学科的最终目的是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
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知识的评价。○
2、教学观
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教师对知识的概括水越高,知识就越容易被理解和迁移。
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a动机原则。学生具有三种最基本的内在动机:好奇内驱力(求知欲)◇、胜任内驱力(成功的愿望)、互惠内驱力(人与人之间和睦共处的需要)b结构原则。◇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动作表象指借助动作进行学习,无需语言的帮助;图像表象指借助图像进行学习,以感知材料为基础;符号表象借助语言进行学习,经验一旦转化为语言,逻辑推导便能够进行。c程序原则。○d强化原则。○
(四)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学习论
1、有意义的学习含义:在学习的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的一种学习方法。
1外部条件:条件:○有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2内部条件: ○a、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
b、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
c、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
2、接受学习
含义:学生通过教师呈现出的材料来掌握现成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
2、认知同化理论与先行组织策略 认知同化理论:学生习得新知识主要取决于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的一种理论,也就是新旧知识能否达到意义同化的理论。先行组织策略:在学习任务本身之前先呈现引导性材料的教学策略。这个材料就叫先行组织者。
(五)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
加涅根据信息加工理论提出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认为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即学习者对来自环境刺激的信息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的过程,并具体描述了典型的信息加工模式。
(六)海德和维纳的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是对探讨人们行为的原因与分析因果关系的各种理论和方法的总称。
归因可分为:内归因(人格、情绪、意志等)和外归因(工作环境、机遇、任务难度等);稳定归因(内在能力、气质)和非稳定归因(情绪、外在机遇)。维纳的主要观点:
1人类行为的归因不单由内驱力或需要驱使,也有其认知控制; ○2维纳提出归因的三个基本成分:部位、稳定性、控制性。归因的稳定性影响人的期望,部○位和控制性影响人的情感。
3学习成就结果的归因基本上有四种:能力、努力程度、任务难度、机遇。○
三、掌握学习和指导学习理论
(一)掌握学习理论
1、产生背景
1终身教育思潮的兴起。终身教育的目标要使教育真正民主化。○2天才教育的失败。○
2、主要观点
(1)掌握学习的含义:以班级教学为基础,辅之以经常的、及时的反馈——矫正环节,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时间和个别帮助,使学生掌握一个单元后,再进行下一单元较高层次的学习,从而使学生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标准。两层含义:一是,它是一种有关教与学的乐观主义学习理论;二是,它是一套行之有效的个别化的教学实践,它能帮助大多数学生很好地学习,是集体教学和个别教学的综合。
(2)掌握学习教学理论的主要变量: 1让每个学生有足够多的学习时间; ○2影响学业达成度的另外三个变量:认知的前提特征(50%)、情感的前提特征(25%)○、教学的质量(25%)。
(3)掌握学习的主要特征:
1学生具备必要的认知结构是掌握学习的前提; ○2学生积极的情感特征是掌握学习的内在因素; ○3反馈——矫正系统是掌握学习的核心。○(4)掌握学习的实施步骤:定向、新授、评价、矫正。
3、掌握学习理论的评价与启示 积极影响: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利于师生关系的改善、新型的个别化教学实践有利于因材施教。
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以牺牲优生的发展为代价、在实践中有加重师生负担的可能性、它有一定的适用范围。
(二)指导学习理论
1、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
加涅认为,每个学习动作可以分解成八个阶段:
动机阶段、领会阶段、习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作业阶段、反馈阶段(详见p170)。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
(一)建构主义的发展历史
最早的提出者为瑞士的皮亚杰,其他代表人物还有科尔伯格、斯滕伯格、卡茨、维果茨基。皮亚杰所创立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学派被人们称为日内瓦学派。他关于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和顺应。同化:指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是认知结构数量的扩充。顺应:指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内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认知结构发生性质的改变。在皮亚杰的认知结构说的基础上,科尔伯格对认知结构的性质与发展条件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研究。
斯滕伯格和卡茨等人强调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对认知结构中如何发挥个体的主动性作了认真的探索; 维果茨基提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
建构主义的核心内容: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本观点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来获取知识。
1、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1知识不是对现实纯粹的客观反映;它会不断变革、升华。○2知识并不能绝准确无误地概括世界的法则,提供对任何活动或问题解决都实用的方法。○3知识不可能以实现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学习者对知识有不同的理解。○
2、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1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 ○2学习不是被动接受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 ○3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知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 4同化和顺应。○
3、建构主义的学生观
1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中的; ○2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应把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教学是知识的处理和转化。3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需要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此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
4、师生角色的定位及其作用
1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合作者和高级伙伴; ○2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积极的帮助者和引导者,○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动机。
5、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
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部分。
1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2协作。○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协作在一定程度上指协商。协商包括自我协商和相互协商。
3交流。是协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方式或环节。协作学习的过程就是交流的过程。○4意义建构。○教学过程中的最终目标。建构的意义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6、建构主义的教学原则
1把所有的学习任务都置于为了能够更有效地适应世界的学习中; ○2教学目标应该与学生的学习环境中的目标相符合,○教师所确定的问题应该使学生感到就是他们本人的问题; 3设计真实的任务; ○4设计能够反映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就从事有效活动的复杂环境; ○5给予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主权; ○6设计支持和激发学生思维的学习环境; ○7鼓励学生在社会背景中检验自己的观点; ○8支持学生对所学内容与学习过程的反思,○发展学生的自我控制的技能,成为独立的学习者。
五、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概述
1、人本主义心理学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1它强调充分发掘人的潜能、○追求健康人格和自我实现等观点,迎合了二战后美国时代精神发展的需求;
2美国社会存在尖锐的矛盾,需要一种新的心理学理论加以解决; ○3社会生活发展的变迁。○
2、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思想渊源
1人性论、人本主义心理学与人道主义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人性论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道主义思想。2现象学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 ○马斯洛指出现象学更适合研究人类的个体心理现象,现象学更强调自我的内在感受;罗杰斯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理论也是以现象学为基础的。3存在主义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 ○
(一)马斯洛学习理论与康布斯学习理论
1、马斯洛的学习理论
马斯洛主张,学习不能由外铄,只能靠内发。教师不能强制学生学习,学习活动应由学生自己选择和决定。
2、康布斯的学习理论 他认为,个体的行为基本上是由他对自己和周围世界的知觉而决定的,认知心理学家所指的知觉是理性的,而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则理解为是感性的。对于知觉与行为的关系,康布斯认为,不同的人既然对同一件事产生不同信念,该事实对不同的人自然也就具有不同的意义。因此,要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不能只从行为表现上去加以纠正,而必须设法改变他们知觉的信念或知觉。他还主张,教育的目的绝不只限于教学生知识或谋生技能,更重要的是针对学生的情感需求,使他们能在认知和情感方面均衡发展,从而培养健全人格。
(二)罗杰斯的学习理论
1、教育目标:促进变化和学习,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人。
2、学生的中心模式
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习知识,也不是教学生如何学习,而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的资源,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气氛,让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提出“学生中心”的教育观。
3、学习观:强调学习要从儿童的兴趣出发,认为儿童有了学习兴趣,就能自发地学习。
4、自由学习原则(P175)
(三)人本主义思想在教育上的实验
1、提出一些具有浓厚人本色彩的教育理念 1强调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2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 ○3强调自由学习和合作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团体精神 ○4重视人文学科的课程设置,强调课程的重点从教材转向个人; ○5提倡情感型的师生关系,主张教师与学生建立积极友谊; ○
2、构建出人本主义的教学模式:自由学习的教学模式、开放课堂教学模式、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式。
第二篇:学习理论与学习心理复习题
名词解释题
学习: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先行组织者:即先于某个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学习材料。
学习动机“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的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学习策略: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为了达到有效的学习目的而采用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方式的综合。
技能:技能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高原现象:通常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段时间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称作高原现象。
学习迁移: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简答:
1.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定律表明: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果。1.动机的最佳
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学习效果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2一般来说,最佳水平为中等强度的动机。3动机水平与行为效果呈倒U型曲线。
2.培养学习动机的原则:1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习动机2先求满足学生的缺失性动机3让
学生确切了解学习的性质4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5善于利用反馈激发学生士气
3.学习动机的培养: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习动机的产生2重视立志教育,对
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4.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维持好奇心。2设置合适的目标,控制作业难度3
表达明确的期望,提供及时的反馈4合理运用外部奖励,有效运用表扬。5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
5.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1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要素或相似性。2原有知识经验的 概括程
度3学习情境的相似性4学习的定势和态度5认知的结构特点6学习的策略水平
6.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3提供多种练习机会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5训练逻辑思维能力
7.简述能力与创造性的关系:创造性与智力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
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在整体上称相关趋势。其基本关系表现为:低智商不可能具有高创造性;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高创造性者必须具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8.如何培养态度与品德: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价值辨析5给予
适当的奖励和惩罚。
9.学习策略训练原则:1主体性原则2内化性原则3特定性原则4生成性原则5有效监控
原则6个人效能感原则
第三篇:现代学习理论与因材施教
“现代学习理论与因材施教”理论研修小结 依据现代学习理论,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因经验而引起的;第一,学习活动必须引起外部行为和内部心理结构的变;第二,这种行为和心理倾向的变化必须是持久的而不是;第三,这种变化来自于经验活动,由此将学习与遗传等;所谓因材施教是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个性;一定年龄段的学生,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既具有一定;小学数学教育必须突出
依据现代学习理论,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或心理倾向相对持久的变化过程,这些变化不是因成熟、疾病或药物引起的,而且也不一定表现出外显的行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学习活动必须引起外部行为和内部心理结构的变化,包括发展新行为或改变以往的行为,这里强调了学习的结果;
第二,这种行为和心理倾向的变化必须是持久的而不是暂时的,以此将学习引起的变化和由药物、疾病等外部原因所引起的暂时变化加以区别;
第三,这种变化来自于经验活动,由此将学习与遗传等因素造成的生理发育加以区别。
所谓因材施教是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以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才能和专长,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一定年龄段的学生,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既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普遍性,又具有一定程度的可变性和特殊性。他们的心理特点和智力水平既有一定的普遍性,又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有利于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所以教师必须依据现代学习理论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小学数学教育必须突出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基本的数学知识,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每个小学数学教师都应该深刻认识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切忌教学时实施一个标准,搞一刀切。而必须尊重个性差异、实行因材施教,因为因材施教是实施差异性教学的核心,而分层教学是实施因材施教的有效方式。
要做好因材施教,教师必须很好的掌握现代教学理论并对学生要有全面深刻的了解。从学生的智力因素、学习习惯、基础知识等各方面都要了如指掌,进而实行区别对待的教学方式。教师在同一课时对各组学生分别实施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在传统授课模式下,容易产生基础较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较差的学生“吃不了”的矛盾,而分层教学能很好地解决这一矛盾。
小学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发展观,正确看待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学习心理,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不断优化课堂教学,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在广度和深度上更加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使全体学生在“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目标体系中,每个人都能得到对他们是最大可能的发展,以此实现素质教育
第四篇:学习理论
开展“平安清明 文明扫墓”活动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机关干部、部队官兵和学校师生来到烈士陵园,开展“平安清明 文明扫墓”活动,共同缅怀先烈。
在雄壮嘹亮的国歌声中,共和县清明节祭扫活动拉开了序幕。广大官兵、干部、学生向革命烈士默哀、寄托哀思,深切悼念为的解放、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
通过开展“平安清明 文明扫墓”活动,党政军及广大群众纷纷表示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以革命先烈为榜样,努力学习他们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崇高精神,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凝聚力量积极投身到和谐建设热潮中去。小学生赵雅雯说,“作为学生,我认为我们是幸福的。我们要以革命先烈为榜样,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追求,努力学习,将来为社会多做贡献。表示:能够生活在这样一个和平、繁荣、和谐的环境中,这是与革命先烈们不怕牺牲、努力奋斗分不开的。我们要努力学习革命先烈们的崇高精神,勇于奉献,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添砖加瓦。
悼念活动结束后,学生们列队向革命烈士献上了自己亲手制作的小白花以表达崇高敬意。党政军及广大群众在烈士事迹展板前驻足观看,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业绩。随后机关干部、部队官兵和学校师生共同铲除杂草、打扫卫生,美化烈士陵园环境,并在陵园内开展植树造林活动。
第五篇:学习理论
常见的学习理论
常见的学习理论有: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是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始的一个心理学派。其基本观点是:教育就是按照一定目标塑造人的行为;学习是经过强化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其主要观点有:教育是“塑造人的行为”。学习是由刺激引起的反应概率上的一种变化,强化是增强这个反应概率的一种手段。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主要是通过强调外在客观刺激的原理来实现的。它把教师的“教”当作客观刺激物,学习者被放在接受刺激和被动反应的地位。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并非直接地、机械地联结,而是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作用为中介来实现的。其主要观点有:学习是改变行为。学习是否发生可以通过行为表现的改变来推断,学习目标可以用精确的行为术语来描述。学习离不开内、外部条件。人的学习固然与外界刺激分不开,但人是有认知机能的,在学习时,他总是利用这一机能,为实现一定的目标、主动地去寻求外部刺激,进入内部认知过程。因此,学习既要重视外部事物的刺激作用,又要重视学习者内部机制的中介作用。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是由结构主义发展来的一种哲学方法论,主要研究事物是否有结构,结构是从哪里来的,结构怎样建构等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后,结构主义被应用于教育领域,导致了一场教育心理学的革命,使认知主义学派中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得到迅速发展。这一理论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当前,建构主义学习观更强调具体情景对意义建构的作用。其主要观点有: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主动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学习不是外界客观事物对学习者的强化刺激,不是教师对学习者传授和灌输知识,而是学习者在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中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是一个处于中心地位的主动者,主动与所处情景(社会文化背景)发生交互作用,主动取得教师与协作伙伴的指导和帮助,主动选取学习资源、学习方法,主动根据自己先前的认知结构,注意和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
第二种学习理论比较适合我的学习特点
因为认知学习理论重视人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价值,充分肯定了学习者的自觉能动性。强调认知、意义理解、独立思考等意识活动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重视了人在学习活动中的准备状态。即一个人学习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外部刺激和个体的主观努力,还取决于一个人已有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非认知因素。准备是任何有意义学习赖以产生的前提。重视强化的功能。认知学习理论由于把人的学习看成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过程,因而很重视内在的动机与学习活动本身带来的内在强化的作用。主张人学习的创造性。布鲁纳提倡的发现学习论就强调学生学习的灵活性、主动性和发现性。它要求学生自己观察、探索和实验,发扬创造精神,独立思考,改组材料,自己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提倡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方法。强调通过发现学习来使学生开发智慧潜力,调节和强化学习动机,牢固掌握知识并形成创新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