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我的家乡十年变迁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的家乡——德清十年变迁情况的调查报告
2016年四月底到五月初,我对我的家乡——德清进行了一次为期七天的调查。对于在外求学的我而言,这无疑给了我一次亲近、了解家乡的机会。
我的家乡德清取名于“人有德行,如水至清”。为浙江省湖州市辖,位于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西部,县治武康街道。全县辖4个街道、8个镇。
在本次调查中,我特别针对家乡在2005年至2015年十年间的变迁情况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得出的结果让我十分吃惊。
首先,我在网上进行了数据搜索与分析,基本情况如下:
2005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达到118.2亿元;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27856元;实现财政总收入14.3亿元;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9.7亿元,其中农业产值3.5亿元,林业产值4.2亿元,牧业产值5.7亿元,渔业产值6.3亿元;工业生产实现高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64.1亿元;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5.7亿元。
2015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2.7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89874元(户籍人口计算);实现财政总收入66.6亿元;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8.6亿元,其中种植业5.6亿元,林业4.8亿元,渔业14.8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089.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67.9亿元。
然后,我又在五一期间回家乡进行了一次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发现家乡在硬件设施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十年前,65.85%的人都住普通平房,而现在,约80%的人都已经住上了新建平房,或商品房;十年前,56.1%的人的主要以步行或自行车出行,而现在,超过60%的人都已经拥有了私家车;在城市建筑方面,超过80%的人都觉得周边增添了不少的高楼;在道路设施方面,泥土路大大减少,而公路则大大增加;约90%的人认为身边的人们现在的衣着比十年前丰富了许多;在饮食状况方面,超过90%的人的饮食有了巨大改善,其中31.71%的人已经开始讲究科学饮食;但是,在文化设施方面,只有约20%的人认为现在的文化设施足以满足需求;多数人认为家乡的有迷信思想的人只略有减少甚至与十年前差不多;就社会风气而言,超过65%的人认为风气有变好;超过85%的人认为家乡看病难、就业难等问题得到了改善;45%的人认为街边绿化多了不少且重视保护,另45%的人则认为街边绿化虽然多了但缺乏照顾;更有意思的是,认为家乡河流干净了不少或脏了不少的人居然各占约30%;95%左右的人认为在家乡生活得比较幸福或非常幸福;大多数人提出家乡现在最应该注重环保与文化的发展;绝大多数人认为家乡人民的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根据以上数据以及亲身体验,我分别从硬实力与软实力两大方面对家乡的十年变迁做出了分析。就硬实力而言:家乡的经济总量与财政收入较之十年前有了极大的增加;交通也越加便利,尤其是德清高铁站的建成,更为家乡人民的出行、旅游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城市设施如旧楼拆迁和新楼建造等有了极大的进步;然而在生态环保方面,家乡仍有不足之处,特别是家乡河的清洁工作做得不是十分到位;就软实力而言:街边随处可见的标语如“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以及“人有德行如水至清”等展示了德清独有的文化魅力与鲜明的城市形象;此外,居民素质的提升与社会风气的改善,为城市的凝聚力添砖加瓦;美中不足的是,德清的娱乐文化还远远满足不了居民的需求。
因而,我在此强烈呼吁家乡的人民政府多多听取民声民意,做到一切发展都不能离开群众去行动,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另外,要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力度,将标语切切实实地落实到实践中去,用实践去检验真理。关于这一方面,我觉得虽然政府在保护家乡河上做出了一定的努力,比如打捞河中的垃圾和淤泥等,但是,对于河水污染的治理并非一日之功,而是要长久坚持下去的。同时,大力发展文化设施的建设,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切实满足居民对于娱乐以及文化的需求。
我今年20了,我的最美好的十年成长的光阴见证了德清的十年发展,我看着她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县城发展至今——一个经济发达、交通便利、文化繁荣的城市。同许许多多德清人一样,我有足够的理由为她骄傲,为她喝彩;同时,我也有义务向她倾诉,向她畅言。追忆往昔,十年风雨,几多坎坷;傲视如今,雨过天晴,几多明媚;畅想未来,阳光普照,几多希望:飞机场的建造、浙工大的落户、好声音的角逐等等都已或将要发生在这片土地上。
半个月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生受用。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家乡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希望以后还有这样的机会,让我从实践中得到锻炼。
第二篇:关于家乡丰都十年变迁的调查报告
关于家乡丰都县城十年变迁的调查报告
江建伟
201010312810计算科学 前言:
调查目的:丰都县城十年变迁带来的变化调查
调查时间:2012年春
调查地点:重庆市丰都县城
调查形式:实地参观,社区访问,上网查询资料
人员组成:本人
我第一次到丰都县城居住还是在1998年的时候,我记得那年长江大洪水,水淹了我小学(丰都第一小学校)的篮球场,也淹了“商业场”,只有“鬼脑壳”还伫立在那里,我还记得,那一年刚修好了丰都长江大桥,家人载着全家去看长江大桥的夜景灯光„„由于丰都县地处三峡库区,北岸县城将不得不拆除而移建至南岸三合镇(后改名三合街道)03年左右,新县城就基本全部竣工了,然而10年过去了家乡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现对丰都县城10多年变迁的调查如下:
(一)交通的变化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10多年前,那时长江北岸的民众要到长江南岸除了坐船以外,就是搭乘长安车,然后长安车再通过中型运输船运到长江南岸。就在98年的时候,长江大桥的正式通车改变了这一尴尬的交通条件而前年(2010年)开始,丰都长江二桥也正在修建了,上次回家就能看见桥墩差不多要建好了。当然还有铁路也正在修建,铁路的修建,将开启丰都崭新的一页,因为之前丰都是没有铁路的。同样是2010年,我们县城也改成公交车的模式了,长安车的“上车一元”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当然,日常最基本交通工具的改变不代表对所有人而言都是好事,大多数人认为它并没有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但是也不可否认的是,公交模式更加正规,少了黑车,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也降低了不少,同时因为车辆数目的相对减少,使得交通更加畅通。10年来,道路的质量也有显著提高,从老县城的四车道变成了八车道,从水泥公路变成了柏油路。这些变化对经济的增长及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时不言而喻的。
(二)城市规划与建筑的变化
10年前,八九层楼的房屋对我们而言就是相当高的了,因为爬楼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10年过去了,随着电梯的产生,二三十层楼的建筑也拔地而起,渐渐看上去有点现代化了。众所周知,丰都是一个旅游名城,鬼城名山就是位于长江北岸的,但是因为三峡工程的需要,县城搬至长江南岸,而以前的老县城将被拆除,因为涨水的缘故,鬼城名山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名山入口的公园将不得不被夷为平地。不过,最近两年,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耗资数以亿计,对整个鬼城名山施行整改和修护,将原来老县城遗留下来的位置改成了小的山坡,和崭新的名山大厅,“玉皇大帝”的巨型建筑也从原先的白色重新粉刷,不过改成了黄色。除了名山景区,县城周边一直在扩建,把之前的兴义镇的地盘改成了工业园区,很多工厂应运而生,大大增加了我县人口的就业率,同时也促进了我县的经济快速增长。而北岸的名山镇,也在不断扩建得更加城市化,由于是老县城的所在地的延伸,与新县城一江之隔,所以为了促进长江两岸人民的交往,将名山镇改成了名山街道,同时正在修建了县城与名山街道城区直接相连的长江二桥。当然,县城其它的规划也有很大的进步,比如修建公园,娱
乐设施等等。
(三)生活水平的变化
谈到生活水平,不得不先称赞改革开放的英明抉择,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等等因素,使得我县普通民众的生活质量在10年间,产生了质的变化。10年前,吃肉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一般是逢年过节,走亲访友时才能吃到,即使那时的肉类价格数字比现在低很多,当然,我们都知道是物价的缘故。然而现在,据我调查,吃不吃肉对于大多数城市家庭而言,只是想吃与不想吃的问题。超市的产生也使得各种外地的蔬菜瓜果等进入了人们的生活,许多工业产品也不是10年前所能比拟的,尤其是电子产品。许多家庭也都有了私家车,甚至有些暴发户等等还有跑车。各种各样的名牌服饰也如雨后春笋般在人群中出现。10年的生活水平的显著变化,离不开当初县城的搬迁为全县人民带来的机遇。许多人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智慧的大脑发家致富,不仅仅修建了自己的家园,同时也为别人的生活带来了福利。
(四)教育程度与设施的变化
10年前,我县的学校并不如现在多与好,这是每个城市都显而易见的,对于丰都这个贫困县而言,更是如此。随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越来越多的孩子家长愿意让孩子学习完学业,成绩好的还可以进入更好的学校去深造,而不是像10年之前那样选择让孩子辍学而外出打工。10年之前,我县只有一所重庆市级重点高中,然而现在,除了丰都中学外,多了一所丰都第二中学也成为了市级重点高中。以前我县的学校基本是没有足球场的,唯一一个能算得上是足球场的(后坝),还是丰都中学、平都中学、育才小学、桃李小学与政府机关所共有的。而现在连小学都有了足球场,比如我的母校丰都第一小学校,更别提初中甚至高中了。现在多媒体设备也逐渐进入了各所学校,10年之前教室是除了黑板、桌子、板凳、灯、电扇外,几乎没有其它的先进设备,现在有些教室还有空调,不过这还没有普及,毕竟那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何况没有多大的必要。各种体育设施的修建,也使得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更加的丰富多彩。
毫无疑问,通过十年的发展,丰都县城发生了可谓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相信,在全县人民的不懈努力与政府的大力帮助下,丰都县城明天会更好!
第三篇:家乡十年变化调查报告
家乡十年变化调查报告
十年,是一个跨度。
印象中,十年前的家乡,就是中国最普通的那种农村,还是国家级贫困县,但是这十年的发展,让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得越来越好了,从土房子、砖瓦房发展到了楼房林立,从泥泞的土路发展到了宽阔马路,从自行车、农用车发展到了私家车„„
家乡十年的变化,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缩影,经济、文化、生活水平的大提高,是真真实实给了老百姓实惠,让老百姓真正过上了好日子,我采访了一位老婆婆,她告诉我“现在的生活真是好得不行,以前和现在根本没法比,国家真是大发展啊!”另一位家长告诉我:“现在国家政策真是好啊,我家孩子上小学,一分钱都不花,还每个月都有补助呢,每天中午还发牛奶啊,这放在以前,哪敢想啊。”村北的大婶告诉我:“现在村里办起了舞蹈培训班,免费教大家舞蹈,现在每天晚上吃完饭后都不窝在家里看电视了,都跑去跳舞了,不仅健身而且解闷啊。”
家乡的变化大家都看在眼里,都打心底感到开心,但是这么多变化都是表面上的,真正的是,家乡的每个人幸福感飙升,这才是家乡变化带来的最好的东西。
祝愿我的家乡越来越繁荣,人们越来越幸福!
调查人:刘兆国 2012.1.20
十年前的房子
十年后的房子
十年前的路
十年后的路
第四篇:关于家乡社会发展变迁状况的调查报告
重庆市大昌镇发展变迁状况调查报告
摘要:三农问题一直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特别是近年来在党和国家的新农村政策指导下,各地乡镇,村落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也获得了大幅度的提高。但通过媒体了解,受到限制大,缺乏实践。为此,我们希望之星小队利用暑假较长的空闲时间,选择重庆市大昌镇来调查农村近十年的社会发展变迁,通过问卷和走访等方式得到了相关真实信息。科学分析出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我们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近十年社会发展状况 新农村政策 建议
前言:
改革放以来,在党的路线、方针指引下,全国人民不断深化改革,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经济实力日益增强,各项社会事业也得到全面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此我们选择了小队成员黄丽的家乡---重庆市大昌镇进行社会实践调查,来了解哪里的社会生活发展。
实践概况:
小组名称:希望之星
小组组员:黄丽,姚懿真,高茜 时间地点:重庆市大昌镇
实践实践:2012年7月25日至8月3日 实践方式:访谈、问卷调查、考察等
大昌,重庆十大名镇之一,被誉为“长江三峡第一古镇”。也是中国最袖珍的千年古县城。2012年7月25日至8月3日,我们小队在大昌镇集合,准备开展为期十天的调研活动。我们通过访谈、问卷调查、考察等多种方式对该镇近十年的风貌、经济发展情况、农民生活情况发展变迁进行了深入的调研。本次调研走访了大昌镇镇政府;走访了农户100家,占总数的20%;问卷调查部分一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57份,有效问卷203份;考察了该村的腾胜环保制砖厂和小林鱼塘。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我们获得了许多宝贵的资料和信息,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我们的建议意见。
正文:
调查第一天我们走访了大昌镇政府,通过与一些公务人员的交谈和查阅相关文件了解到了近十年的整体发展状况:
一、以前因为交通不便,长期以来以传统农业为主等地理,历史原因,大昌镇缺乏,经济发展乏力。大昌镇地处边陲,距离县城94公里。2000年的时候还只有一条泥土路通往县城,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原因,交通不是很方便,村民上县城一般要走到镇上小汽车站坐汽车。地形起伏跌宕,典型的丘陵地带地形。村民住房零散分布在村子各处,没有形成集中区。田地小而多,多为梯田。池塘分布均匀,灌溉相当方便。但由于地形原因,田地无法形成规模化,无法进行机械化耕作,耕作方式为原始的人力耕作方式。农村青少年教育问题突出,适龄儿童受教育困难,上学难,上学地点偏远,上课条件简陋,师资条件缺乏。消费水平低下,人民购买力水平低,家电普及率低,电视等公共娱乐设施缺乏,人民缺乏大众文艺,渴望大众娱乐。全镇基本无村镇企业,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劳动力水平低下,劳动收入低,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仅维持在温饱线水平左右。
二、不过从2000年到2012年,伴随着改革的春风吹向内地,以及2005年十月,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提出建设新农村的规划,大昌镇内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快速提高。主要表现在一下几点:
1、完成了通往县城马路的水泥化,基本完成了水泥马路进村的任务,改善了村民的出行问题,同时,由于交通得到改善,外出打工人数明显增多,此外,外地资金流入,建立起村镇企业,解决了大量劳动力剩余的问题,还增加了镇财政收入,经济水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2、水塘水利灌溉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农田的灌溉问题得到了非常大的改善。由政府出资,将主要水塘的坝基进行了硬化,使得农业耕作条件得以提高,广大农民的热情被点燃,生产力也得到进一步解放,深的百姓赞扬。还对村民耕种农田和植树造林进行直接补贴,调动广大群众对于水土保持的积极性,农业发展条件得到提升3.响应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新要求,新举措,进一步扩大了低保范围和低保人员的低保费用,对家庭特别贫困的进行直接补贴。完善了村民了的医疗保险,初步改善了村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让农民有大病敢于上医院进行治疗。4.农村教育条件得以提升,上学难得以缓解。如果说免除农业税提升了农民的经济权利,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则将直接促进农村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权利的保障。2006年开始在西部地区和部分中部地区实施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的重要政策,是的数以千计的适龄儿童得到实惠,也免除了贫困家庭一向沉重的负担;广大社会慈善组织,志愿者组织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送温暖到偏远地区,农村学生上学难,师资缺乏的问题得到改善。
5、农村村容村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政府出资对原来散落的村民进行集中安置。建立了整齐的新农舍并采取统一刷墙的形式使整个农村看起来整齐美观,还建设沼气等环保项目。整个的环境变得干净卫生,有秩序了,改变了以往脏乱差的面貌。
然后我们进入了调查的第二至八天,也就是第二个阶段——走访农户,并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拍摄照片(相关资料见附录)。这阶段我了解到:
一、2003年以前,该镇大部分中壮年农民都选择去外地做流动生意和去广东等工业城市打工,少数中壮年农民靠自己的一技之长维持生活。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企业和工矿的投资。部分村庄依靠矿产资源办起了煤矿、铁矿和石膏矿还有砖瓦厂和其他的一些养殖产业。这些都给农民们带来了许多就业机会。部分农民逐步选择留在家乡工矿企业进行工作。2003 年,该镇农民收入平均水平为 2921元,到 2011 年达到了7591元。深入分析该村农民收入所得可知,农民的收入来源基本不是靠耕作所得,而是靠打工收入、做工收入所得。随着其他非农业方面的收入所得越来越多,农民们对本业的依赖程度越来越低。
二、2000年以前,该镇除了镇上有少数砖瓦房外,村民住宅几乎全部是一层楼的土砖房,样式单一。到 2010 年左右,在政府的扶持下以及经济水平稳步提高的状况下,农民们的住房问题有了非常大的改变,村民的住宅几乎全部是两层红砖贴瓷楼房,抗地震,抗暴雨,安全性提高,美观性更是大幅提高。家用电器方面,2000年以前,大多家庭的家用电器就只有电视机。2008年以后,在家电下乡,换购,以旧换新等政策的支持下,各类家用电器开始在农户家里普及,洗衣机、电冰箱、电饭煲、彩色电视机、空调等,特别是节能环保型的产品更加受到越来越农村消费者喜爱。三.人民的精神文化文化需求得到初步满足。以文化书屋为代表的新农村精神文化事业发展迅速。政府响应党中央号召充分发挥村委会,文体协会等载体的作用,建立农民文化活动室和图书角,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农民有报读、有电视电影看、有广场文艺晚会可观赏,尽量提供丰富多彩、门类齐全的各种娱乐项目,以满足不同层次农民的个性需求。流动电影播放,歌舞团下乡演出为农民尽心编排的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文化艺术作品为广大农民送来了精神的慰藉,深的百姓支持。
实践体会: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同时也是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为此我们应认真了解我国农村的建设情况,及时总结已有的典型地区建设经验,认真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
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城乡协调发展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保证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如果我们忽视农民群众的愿望和切身利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我们的发展就不可能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就无法落实。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更加自觉、主动地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尽快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通过实践,纵观近十年大昌镇的快速发展,我们可以很容易的看出:
一、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扶持下,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农村公路的油化或硬化解决了农村村民行路难的问题。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统一盖房刷墙使整个农村看起来整齐美观,整个农村的环境也干净卫生,有秩序,改变了以往脏乱差的面貌。家电下乡等惠农政策让农民们的生活条件有了巨大改善。
三、农村社会事业明显加强。国家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和农村卫生的扶持力度,农村义务教育制度和医疗制度的改善,使农民受益很大。
四、国家对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提供了不少优惠政策。让老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一定的保障,同时减轻了子女们的负担和压力。
五、国家对村镇企业的关怀,解决了不少人的就业问题。大昌镇地处边陲,几乎毫无工业基础可言,显然是国家良好的政策和基层干部的努力工作让大昌镇有了近十年的快速发展。同时,通过此次调查访问,我们了解到部分村民对于新农村建设的态度,并对建设也提出了一些想法。通过交流,大家对现在的养老优惠政策还比较满意,都说现在比以前好很多,以前很多人吃不饱,穿不暖,现在好了,国家在发展,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大家对新农村建设都充满信心,不过仍有部分村民不了解新农村政策,而且新农村政策尚不完善,对此我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一、长期以来,村民的农业生产都是以满足自家需求为目的最典型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粮食作物、各种农副产品的种植面积都比较分散和少量,无法形成产业化。农民缺乏冒险精神,不敢勇于开拓新的农业产业,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寻找新的商机。府可以对农民予以专业指导,发展特色农业,比如种植果树、饲养家禽等并帮助农民进行产品的销售,这样可以有效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二、农民受教育程度不高,还有一些封建思想的影子。农村的文化建设还存在不足,政府可以在这方面大做文章。积极开展文化教育活动,丰富农民的业余生活,建立村级图书室,改变村民们传统的保守思想。同时,加强对教育事业的投入,立足于长远发展,百年大计,育人为先。
三、因地制宜------每个村庄在村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生活习俗等情况千差万别,东、中、西部地区有差别,同一个地区也有较大差别,村庄整治需要因地制宜,不断创新和完善。立足已有条件开展村庄整治,凡是能用的或者经改造后能用的房屋和设施,都要加以充分利用。农民急需的是配套道路、供水、排水等设施,改变村容村貌。
四、量力而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不高,政府财力有限,尽管中央已经和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逐步增加财政向“三农”的投入,但短期内不可能增加大量投入,新农村建设只能立足已有的基础,解决农村发展中急需解决的紧迫问题。
五、突出特色------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同时,要把是否能尽量保留原有房屋、原有风格、原有绿化,突出农村特色,作为一项基本要求。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农村若是失去其特色,只会变成一个个微型城市,很难吸引到适合的投资与寻求差异化的城市游客。
如果对上述情况予以重视并在目前现状上做出相应的改变,政府和村民齐心协力,积极配合工作。我们有理由相信大昌镇的建设道路会走得更加顺利,从而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结语:我通过这次为时十天的社会实践调查,不但深入了解了我的家乡村镇新世纪的社会发展变迁状况,还从侧面检验了自己的学习情况,培养了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发现了自己一些方面的不足,在以后的学习中需要我不断的弥补和提高。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不仅仅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已,表现自已。可以说,这次实践让我受益匪浅!
附件一:新农村建设调查问卷与调查数据统计结果
新农村建设调查问卷
您好:
我们是中国农业大学的在校大学生,正在进行的是我校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对家乡社会发展变迁状况做一些了解。问卷采用匿名的形式,不会对您产生任何影响,只要将您的真实想法说出来即可。谢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您对目前的社会建设是否满意
满意(18%)B、比较满意(68%)C、不满意(6%)D、无所谓(8%) 您对未来发展有无信心
有信心(84%)B、不好说(10%)C、无信心(6%) 您心目中的居住环境是怎样的
新房处处、环境美观(70%)B、经济发展、收入充裕(78%)C、小有所养、老有所依、社会和谐(84%)近十年社会建设哪些方面做得较好
A、收入(16%)B、交通道路(56%)C、人居环境(24%)D、优惠政策(64%)E、农村基础设施(74%) 请问您对新农村建设是否了解
非常了解(7%)B、知道一点(83%)C、不知道(10%) 您认为新农村建设能带来哪些好处 居民集中,便于管理(30%)B、交通便利(72%)C、干净卫生(42%)D、其他(18%)
关于新农村建设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农民素质(40%)B、社会事业(48%)C、农村社保(42%)D、文明风尚(42%)E、道路(54%)F、其他(24%) 您认为新农村有哪些不当之处
居住太拥挤()B、人口集中,易产生矛盾(38%)C、饲养家禽不便(32%)D、种植农作物不便(70%)E、晾晒农作物不便(62%) 您认为新农村建设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A、是(22%)B、一定程度(78%)C、否()
附件二:调查照片
中国农业大学希望之星小队暑期社会实践
——重庆市大昌镇发展变迁状况调查报告
小队成员:黄 丽
1109080424
姚懿真 1109080430
高 茜
1109080429 实践时间:2012.7.25~2012.8.3
第五篇:家乡的变迁
家乡的变迁
深圳位于中国南部海滨,毗邻香港,地处广东省南部,珠江口东岸,东临大亚湾和大鹏湾;西濒珠江口和伶仃洋;南边深圳河与香港相联;北部与东莞、惠州两城市接壤。在邓小平先生提出经济特区之前,深圳只是一个小小的渔村。在他实施了经济特区这个措施以后,深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家位于深圳宝安区的沙井街道或许你没有听过沙井街道。沙井镇是著名的侨乡,全镇有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6万多人,分布在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产丰富。沙井素有“蚝乡”之美称,“沙井蚝”质优量丰,闻名遐迩,驰名中外。是深圳最大的“三高”水产基地。沙井镇交通便利,具有四通八达的陆、海、空立体交通网络。虽然宝安区没有被划入特区之内,不过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
在我小时候我家那里大多的地方都是工厂,由于改革开放所以有很多的外国厂商来我们这里,沙井街道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和优惠政策,不断加强与国际间的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引进资金及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大办“三来补一”企业,为发展外向型工业经济奠定基础。招商引资工作逐渐从主要依靠优惠政策转化到优化投资环境上来。从硬件和软件积极为外商提供优质服务,提高开放水平。至98年底,沙井街道共有投资方来自香港、台湾、日本、美国、德国、印度尼西亚以及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三来补一”、“三资”企业827家,有相当一部分跨国集团企业资金密集、技术含量高,产品在国际市场占有较大份额。也吸引了很多外来劳动者过来赚钱养家。那时候就是很多工厂,排烟排污水,在我任何有记忆河他都是黑色的,从来不是干净的。不过这么多工厂也然后我们本地的具名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升。
上初中以后,由于有认识的朋友,爸妈也没有小学的时候管的严了,所以有时候会和同学出去玩,可是那时候沙井还是一个工厂区真的是超级少地方可以玩的。于是那时候要坐车渠道宝安区的中心-西乡街道去玩。那时候是非常羡慕西乡的同学的。后来沙井以著名的“深圳速度”也建了什么大型的娱乐商场,让大家的精神生活大大提升了。就在这几年里,京基百纳也在这里建立的大型的商场,这又为沙井人民假期多了一个好的去处。我就是我对我的家的变化的一些记忆。
过去深圳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十室九空人离去,村里只剩老和小。”这首民谣,是对改革开放前的深圳的真实写照。当时,深圳没有大学,没有自己的报纸、广播和电视,仅有的文化设施是一个新华书店和一家五十年代盖的剧院。而现在深圳是中国内地四个一线城市之一。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设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中国对外交往的重要国际门户,已发展为有相当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