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的家乡的经济的变迁看改革开放

时间:2019-05-14 20:17: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我的家乡的经济的变迁看改革开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我的家乡的经济的变迁看改革开放》。

第一篇:从我的家乡的经济的变迁看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与中国梦——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

从我的家乡的经济的变迁看改革开放

班级:2012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一)班 学号:201206030130 作者:龙克柳

摘要: 20世纪70年代末,经过“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国家的政治和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党内政治局面混乱,经济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在这样的背景下,邓小平同志审时度势指出只有改革开放才能改变中国的现状,于是中国人民迎来了吃穿住行的巨大改变。这些重大举措也对我家乡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关键字:改革开放、经济、家乡、邓小平、吃穿住行

我的家乡是地处鄂西地区的恩施利川市,那里风景优美,环境宜人。利川素有凉城美称,现在经过改革开放多年来,无论是在经济文化还是在教育方面都取得巨大成绩,但谁能想到这个如此边陲的地方现在能够发展如此迅速,说到此曾经的景象不经一幕幕的浮现在眼前。

一、曾经的风雨路

(一)那是九十年代中期,我才刚到上学的年龄,此时的中国也被称为自行车王国,自行车还是家庭主要交通工具,我家也有一辆当时名叫“二八车”的自行车,为什么叫二八车呢?是因为如果人的个子太小根本无法去驾驭它,每当爸爸骑车带着我的时候我都觉得非常开心,觉得很是享受,并且每当骑车经过一小伙伴时,我都不由自主地挺起胸口来,很是自豪的感觉。但当时家乡的道路建设也十分落后,大都是泥土地,凹凸不平,这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人们为了坐公交车经常要走现在的两三站地。去一个远些的地方经常要倒两三次车。飞机更是只有极少数人才能见识到,更别说乘坐了,由于交通不便所以社会效率很低,现在想起来感觉那时好像社会没有什么生机与活力,我经常听上一

第1页

改革开放与中国梦——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

辈的说他们经常要挑很多东西走上

一、两天才能到达目的,我一般听了感到十分的震惊,这些事情在现在是几乎不可以想象的事情,虽然当时的人们很勤劳,但是由于效率低下所以也不能创造多大的财富。说到这里我就突然想起,那是五岁左右的时候,我由于贪玩把大腿骨摔断了,但是当时我还觉得挺高兴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可以坐车去省城医院。这个理由估计现在的孩子绝对不能想象,但是在当时却觉得是挺自然而又幸福的一种想法,毕竟那时候觉得坐车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啊。

(二)小的时候最期待的事情就是过年和赶集了,因为只有在赶集或过年的时候才可以给自己那馋馋的嘴降降温,平时能够拿来当零食的只有红薯,萝卜等天然农产品了,玩具就是泥巴之类的;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那件事了,一次不知道是是哪个小伙伴在土里捡到一种形似红薯的东西,于是我们欢快的分来吃了,当天晚上我就开始发高烧了,家人连忙将我送往医院救治,后来听我爸说当时我几乎是没救了,他几乎都快放弃我了,但是我还是奇迹般的醒了过来。除了“天然零食”日常生活吃的基本就是自家的蔬菜了,种类也不多,而且每家的人口也很多基本都不够吃,我父亲辈的他们有四个兄弟,听爸爸说他们以前小时候基本都是靠在土地里捡那些剩下来的土豆填饱肚子,由于我爷爷死得早,靠我奶奶干活记公分得来的粮票根本不够吃。我们可试曾想如果我们要是处在那样艰苦的环境该怎么办?我想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默默的忍受了,对于普通人民来说在那时的愿望就是每天能够吃饱就行了,很少有人能够达到追求营养的层面。

(三)人们当时的穿衣理念就是穿暖,基本没有时髦、时尚等词语的概念,先不说太早的时候,我就说说我们这一代人小的时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时裤子的价格,好像我买了一条裤子就只要十几元,要是放在现在几乎不能想象十几元的裤子是什么样子的,但那时候的的确确的存在过,家里的衣服裤子基本都是穿到不能再穿和补得不能再载补方才结束它的使命,通常新衣服基本就是过年过节才会买。记得我不久在家里翻到我的老照片,我指着照片对我爸说:“怎当时把你给我的装备这么差”。爸听后一笑说:“怎么能和现在比啊,当时你穿的已经是很不错了,第2页

改革开放与中国梦——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

手工布鞋以及尼龙面料的衣服裤子,这些在当时来说都是不错的了”。我听了也大概了解了当时的生活水平了,觉得条件真是艰苦。时间稍稍向前,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改革开放以前人们衣着消费十分简易和单调。据当时统计,全国人民消费主要包括:棉布、化纤布、呢绒、绸缎、布制服装、呢绒服装、绸缎服装、汗衫背心、棉毛衣裤、绒衣绒裤、毛线及毛衣裤、袜子、胶鞋、布鞋、皮鞋。其中以购买布料自己或到裁缝店加工为主,成衣消费寥寥。衣着多以棉布为主,其他面料如呢绒、绸缎等,大多数年份平均每100人里都合不到几米。成衣消费也以布制服装为主,但多数年份也达不到人均1件,或者说人们穿衣数年内都不能换一件新的,连布鞋和胶鞋都是如此。更值得注意的是,1958年“大跃进”中的各种高指标及重工业超常规发展严重制约了轻工业,衣着消费的各种类别多数都在急剧减少,当时,“如果谁穿的衣服上没有补丁,就像现在城市里的人穿着带补丁的衣服一样,显得很特殊”。

(四)有时候过去唯一的好处就是住房的土地没有压力了吧,但是虽然如此由于住房条件较低,所以在当时也是很艰苦的,我记得小的时候房子大多数是木房子或者土坯房,特别是土坯房安全系数很低,在遇到自然灾害时毫无抵抗力,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由于我们那里是土家族和苗族的聚集地,所以大多数是吊脚楼,都是木质结构,并且对木材的要求十分高,这对于人们的住房造成了极大的苦难。与此同时我们那里搭建吊脚楼的工艺要求十分高,因为这种吊脚楼注重整体性,我小时候见过大人们立房子(我们那里建吊脚楼叫做立房子,因为首先得将主要的几根柱子立起来而得名),房子各部分都有自己独特的名字比如瓜瓜之类的。我爸说以前我家的老房子所用的木材就是他从很远的地方一根根的搬回来了,想起小时候见过房子上得主梁是多么大得,那时候老爸一个人竟然自己搬进了回来,可想而知在当时架起一幢房屋是多么费劲的事情,由于房子是土木结构的,所以防火系数很低,特别容易失火,我记得我小时候玩火差点把房子都烧掉了,并且也听了不少失火的事件,但是由于当时的条件所限制,家乡的人们想要修建水泥房子是不可以想象的。

二、现在的阳关大道 现在改革开放过去三十多年了,下面是我的家乡利川市在2012年的财政支出相关情况:①全市实现地方财政总支出300765万元(含上

第3页

改革开放与中国梦——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

级专款支出92295万元),为预算的151%,同比增长23%。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6038万元,为预算的154%;国防支出928万元,为预算的243%;公共安全支出9831万元,为预算的146%;教育支出52245万元,为预算的132%;科学技术支出1856万元,为预算的171%;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734万元,为预算的10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3718万元,为预算的176%;医疗卫生支出32034万元,为预算的221%;环境保护支出8013万元,为预算的101%;城乡社区事务支出4138万元,为预算的100%;农林水事务支出46155万元,为预算的122%;交通运输支出29338万元,为预算的137%;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842万元,为预算的138%;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2877万元,为预算的110%;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4850万元,为预算的134%;住房保障支出7107万元,为预算的100%;粮油事务支出1889万元,为预算的114%;其他支出2675万元,为预算的100%。为什么会有这些庞大的数字呢?当然这主要归功于“中国人民的儿子”-邓小平,邓小平同志的改革开放的伟大创举使中国走向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一)如今,在家乡自行车、摩托等交通工具正被新的变化所取代,而且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前几年,由于开商店的需要,我家也买了专门运货的车,十分的方便快捷,与此同时家乡的道路建设也十分的迅速,现在在我家门前就是一条沥青路。与以前我在断腿的情况还乐着想坐车的情况相比,现在我们出门“打的”已成家常便饭。大街小巷明显增多的公交车,方便了家乡人民的出行。更大的变化则是私家车的逐年增多,让老百姓的生活“安”上了车轮。而目前私家车保有量仍在以飞快的速度增长着,其中私人购车正成为生力军。但是进入新世纪之后,由于经济的迅速增长,国家汽车产业的推动,城市交通需求迅猛增长,私人机动车使用越来越频繁,虽然交通拥堵是迎接现代化、实现快速发展和社会经济繁荣过程中的必然产物,但是此同时对环境造成的负担也加剧了,这与我们所最求的可持续发展是相违背的。对此政府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防止这些问题进一步恶化,我想在党的带领下我们一定能够开创美好的出行未来。(二)从勒紧裤腰带,到凭票购买,从顿顿青菜萝卜土豆,到“天天过年”的百姓饭桌子,从追求精细粮食再到粗细粮搭配重新成为消费时尚,这体现了我们现在不仅要求吃饱吃好而且要求吃得健康的生活理念,这说明了人民大众的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吃方面的变化我真是有很深的第4页

改革开放与中国梦——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

体会,现在每次放假回家之后只要想吃什么,爸妈都基本会满足我的要求,我最喜欢吃的鱼现在也能天天吃,但是要是在以前真的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到。并且现在大棚种植技术很成熟,只要你能想到的菜在菜市场基本都有,并且价格也十分便宜。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我国绝大部分城市居民家庭已经小康化,长期以来,衣食住行的“食”,在人们生活消费中所占比重最高的情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是几千年来中国普通大众对食物基本要求的一个巨大的飞跃,无论是是秦皇汉武还唐宗宋祖都没有做出来这等业绩,但是邓小平同志带领中国人民做到了。俗话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但我想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的改革开放来解放思想,大概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也不可能这么快的推广,并且迅速发发展起来。到了现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过去了,人们对于吃的健康的要求更高,对回归自然的“水果蔬菜”极为重视。蔬菜要吃安全无污染的,米饭要吃新鲜的,鱼虾要吃欢蹦乱跳的,肉禽要吃排酸的,连生活用油都要专找非转基因的。人们在市场上挑剔的目光,越来越多地落在鲜货上,而不是价格上。什么食品最有营养,什么食品能很好的防衰老„„成为老百姓津津乐道的话题。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生活资料丰富的基础之上,都是建立在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的成就上,这一切让我感到能够生活在当今中国真好,虽然今天物资丰富了,但是我们也不要忘了几千年来中国人民节约的高尚品德,让我在享受现在的同时去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三)回顾这几十年来的人们穿着的变化,只能用一词来形容:天翻地覆。以前一年才买一件新衣服,到现在随时都可以网上购买自己喜欢的衣服,不仅价格十分便宜而且款式还很多,能体现出个体的独特性。网购这个词是进入二十一世纪来才有的,不仅衣服可以网上购买,只要你能想到的基本都可以实现网上购买,十分快捷方便。并且自从改革开放后进入二十一世纪,全国各地城乡的大街小巷都有服装商店和鞋店,各种类型的服装鞋子琳琅满目,好些商店还打着招牌开着音响减价促销竞争顾客。人们身上穿的也是五光十色,时尚花样不断翻新,面料与质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穿衣服不再是仅仅为了遮羞和暖和,更多的是要求一种时尚,想用衣服来体现一种个性。基本上每个人都感觉到自家的衣柜里的衣服越来越多,却总觉得没有什么衣服可以穿。这反映了人们对衣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促进了衣服的款式的更新也越来越快。从对服装要求的变化上,我们看出了时代的进步和人们内心观念的转变。服饰的变化是以经济的发展为前提的,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念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从以往的“从众”心理到“追求个性”与此同时服饰的变化也是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一个表现,现在无论走到哪里我们穿的衣服都基本差不多,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从巴黎时装秀到普通人民大众都不断地追求时代的前沿,都想在这五光十色的世界能够更加的闪耀。

第5页

改革开放与中国梦——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

当今中国的纺织品、服装、鞋子的产量已在世界上独占鳌头,不但满足国内供应,而且充斥着世界各国市场,形成了强大的竞争优势。

(四)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我们的住房条件以及房荒的问题在逐步解决,当然这主要归功于“中国人民的儿子”-邓小平,邓小平同志的改革开放的伟大创举使中国走向了快速发展的道路。在我家人的艰苦奋斗下,我家也在二十一世纪初盖了自己的水泥房,这当然比吊脚楼好多了,住在里面十分的舒适,我很喜欢。1988年1月,中央宣布将房改正式纳入中央和地方的改革计划,由此拉开中国住房体制改革的序幕。进入九十年代,国家大力实行住房制度改革,住房变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1990年上海市房改方案出台,开始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 1992年在邓小平南巡讲话的带动下,全国房地产价格放开,许多政府审批权利下放,“房地产热”在中国出现。1993年6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意见》,自此,国家开始了对房地产市场大规模的清理整顿。199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发布实施。此后,房改加入了建立住房公积金、开展国家安居工程等内容。建立住房公积金是住房分配货币化的起点、新的住房制度的雏形。1998年国家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建立住房分配货币化、住房供给商品化、社会化的住房新体制。这些重大改革举措对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至此,福利分房制度被取消。21世纪后,随着高层住房普及,许多人也搬到了新式的现代小区。人们的住房条件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虽然现在住房还存在许许多多的问题,但是我相信随着政府调控力度的加大这些问题就一定会解决的。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阜新的必由之路;这是邓小平同志为我国发展以及现代化建设做出巨大贡献,我们应该倍加珍惜,我们不能仅仅满足当前所取得的成就,当前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好知识,不断为自己充电,实现自己的中国梦。为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制度以及深化改革贡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使我国逐步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大国!

参考文献:

[1] 利川市财政局 2012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EB/OL] http:// 2014/4/10

第6页

第二篇:从我家乡的变迁看改革开放

从我的家乡的变迁看改革开放

摘要: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转折,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的经济、社会、人民的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仅仅从我的家乡一个小地方就可以看出在这三十年里中国的发展。关键词:改革开放 发展 新蔡县

我的家乡在河南省东南部新蔡县,那里人民朴素,笑容和蔼,是一个在改革开放后,如雨后春笋一般,发展起来的城市。城市不大,但也是今时不同往日,与以前有了很大变化,这是我亲身体会到的。在改革开放以前,家乡的环境优美,但经济落后,人们以农业、手工业为生,农业还靠最原始的牛耕人力,教育不发达,失学率高;交通极其不便,出行艰难不堪。总之,人民的生活长期处于一种贫穷落后的状态。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发生了翻天腹地的变化,各方面都凭借自身优势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我想从经济、交通、人民收入、住房、教育、医疗几个方面介绍一下改革开放给我家乡带来的主要变化。经济方面:

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改革开放前,新蔡县国内生产总值不到1亿元,财政收入不到100万元,全县82%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是国家重点贫困县。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年来,新蔡县人民发扬老区光荣传统,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工业经济、生态经济和劳务经济,经济社会得到长足发展,到2012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37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3536万元,增长19.5%;第二产业增加值854947万元,增长11.5%;第三产业增加值26442万元,增长9.7%。

交通方面:

听长辈们说,以前他们出行都是那种泥泞的道路,而且依靠步行。改革开放以来,境内公路总里程达到393公里。国道106线,新阳高速穿境而过。改革开放后,在交通方面也有了相当大的改观。尤其是近几年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家村”的过程中,一条条干净而又标准的硬化公路把家乡的村与村之间再也不见昔日人们出门时下雨一身泥,天晴一身灰的尴尬情形了。更重要的是,家乡的土特产、农作物产品和各种经济产品都可以顺利地运出去,促进了经济发展,增加了人民收入。

人民收入方面:

改革开放后,家乡人民再也不用局限于一县之内,人民可以在合适的时候选择外出务工,或出国;一部分人利用政府的扶持,自主创业,也获得了很好的发展。改革开放前,农民人均纯收入不到100元;而改革开放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1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86元。农民收入的增加已经使大部分人过上了小康生活,生活食用已不再受季节地域的限制,这都是家乡人民确实感受到的,也是家乡人民津津乐道的。

住房方面:

社会中每个小家庭都有一个固定的住所,称之为家,所谓固土难离,落叶归根等等这些成语都说明了人们对家的留恋与不舍。房子作为我们家的承载,是我们生活的起居室,是一处温馨的处所。那么家乡的住房在这三十多年中又有着怎样的变化呢?河坞乡瓦屋村农民戚振环对住房的变化有着非常深刻的记忆。76岁的老人回忆说,当时家里兄弟姐妹多,结了婚就从父母那分开住了,可是哪有地方住啊,就和媳妇用土坏、木头、草垒起了一间小泥草房。一进屋黑呼呼的,做饭休息都在这一间屋子里,那真是一贫如洗的日子!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几年功夫,家里的粮食多了,手里也有余钱了,就这样又盖了两间土砖房,厨房、卧室都各自有了屋,感觉挺亮堂。可是现在儿女们长大了,不满足了,除了种地,又搞起了副业,学习技工,养殖技术,家里是越来越富了,现在又盖起了漂亮的两层楼房,并且套上了水泥砌的大院墙,一进屋亮堂堂的,家用电器一应俱全。都是党的政策好啊,我们才过上了好日子,老人满足的说。现在家乡人民不仅住进了亮堂的砖瓦房,有的已经进了城买了楼房。三十多年来人们的住房条件是越来越好了,面积是越来越大了。

教育方面:

三十多年来家乡人民对教育上前后有两种态度,表现为从轻视到重视。在家乡有很多家庭的孩子仅限于念几天书认识几个字,不是“睁眼瞎”就行。家长观念上也认为念书没有用,不如回家帮家里干点活。听父辈的人讲过,当时有这样一句话: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足见当时人们对科学教育方面有多么轻视。现在家乡人民对教育的态

度发生了转变,不再认为读书没用。一是国家对九年义务教育实行了“两免一补”,学生念小学初中的学费和书本费全部免除,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这一政策体现了国家对教育的肯定,也是对国民的一种教育引导方向。二是现在通过科技致富的例子比比皆是,农民在家通过各种渠道和亲身的例子深刻认识到了科学的重要性。只有科技才能使人民走上真正致富的路。通过以上两方面,家乡人民现在都非常重视教育这一块。积极支持子女上学念书,掌握科学文化知识。

医疗方面:

新型合作医疗的建设。建国以来,我国政府就十分重视农村卫生防疫工作。在农村建立起了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即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卫生室,基本解决了在农村缺医少药的现实问题。另外,自从50年代中期开始,一部分农村开展了合作医疗。所谓合作医疗,指的是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个人共同筹资,为农村居民提供疾病治疗和预防的一种社区型医疗保障制度。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合作医疗制度相互配合,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偏低的经济条件下,基本解决了农民看不上病,看不起病的问题。而在2003年,国家又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并且取得良好的成效。正是因为如此,之前只有能力到私人小诊所就医的村民们,现在可以到相对正规的公立大医院去看病了。并且根据调查现在大部分公立性医院已经在很好的贯彻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比较切实的维护着老百姓的利益,在老百姓看病时能够提供正规的医疗费用发票以及费用的详细清单。而且在病人住院时,大部分医院的医护人员能够告知病人农村医疗保

险报销的相关规定。这些都是新型合作医疗的功劳。

恩格斯说,社会主义“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条重要原理。我们坚持改革开放,完全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要求,也适应了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形成,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只要我们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会取得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广大农村从经济领域到其它各个领域,从三农建设到百姓的衣食住行,每一件事对老百姓来说,都深刻地见证了改革开放在农村的发展成果。事实证明,改革开放符合了党心、民心,顺应了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正确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百姓稳定走上了富裕安康的道路。

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多年辉煌成就,令人鼓舞。展望改革开放未来前景,在新一代中央领导下,率领全国人民乘风破浪,必将把改革开放推向一个更高、更好的发展前景,我们的祖国会更强大,百姓的生活会越来越美好!

参考文献:《画卷新蔡》 大河网

《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新蔡县人民政府

《新蔡县志》新蔡县志编纂委员会 中州古籍出版社

第三篇:从我家乡的变迁看改革开放

从我的家乡的变迁看改革开放

摘 要: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转折,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的经济、社会、人民的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仅仅从我的家乡一个小地方就可以看出在这三十多年里中国的发展。

关键词:改革开放 发展 新蔡县

我的家乡在河南新蔡县,是一个在改革开放后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的城市。城市不大,但也是今时不同往日,与以前有了很大变化,这是我亲身体会到的。

在改革开放以前,家乡的环境优美,但经济落后,人们以农业、手工业为生,农业还靠最原始的牛耕人力,教育不发达,失学率高;交通极其不便,出行艰难不堪。总之,人民的生活长期处于一种贫穷落后的状态。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发生了翻天腹地的变化,这个小小城市,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勤劳善良的家乡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实现了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各方面都凭借自身优势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现在我想从经济、交通、人民收入、住房、教育、医疗几个方面介绍一下改革开放给我家乡带来的主要变化。

经济方面,快速健康发展。改革开放前,新蔡县国内生产总值不到1亿元,财政收入不到100万元,全县82%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是国家重点贫困县。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年来,新蔡县人民发扬老区光荣传统,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工业经济、生态经济和劳务经济,经济社会得到长足发展,到2012年,全年完成生产总值130.5亿元,增长9.6%;地方财政总收入3.9亿元,增长31.7%,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3亿元,增长36.9%;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7.9亿元,增长2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3亿元,增长16%。工业发展态势尤为良好。全县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亿元,增长19.3%;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7.7亿元、利润12.8亿元,分别增长21.7%和7.1%。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支柱产业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食品药品、纺织服装、机械电子和新型建材四大支柱产业销售收入占全部工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60%以上。

交通方面,有了相当大的改观。听长辈们说,以前他们出行都是那种泥泞的道路,而且依靠步行。改革开放以来,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很快。大广、新阳高速公路及国道106线、平长路、棠西路横纵县境,西接京广铁路,东连京九铁路,北临漯阜铁路。大洪河上建有与驻新铁路配套的练村水运码头,顺流而下,可入淮河,进长江,直达上海、杭州等江南各埠。东距阜阳机场仅100公里,西距驻马店李新店机场140公里,距武汉、郑州、合肥三省会城市均为300公里。尤其是近几年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家村”的过程中,一条条干净而又标准的硬化公路把家乡的村与村之间联结起来,再也不见昔日人们出门时下雨一身泥,天晴一身灰的尴尬情形了。更重要的是,家乡的土特产、农作物产品和各种经济产品都可以顺利地运出去,促进了经济发展,增加了人民收入。

人民收入方面,有了很大提高。改革开放后,家乡人民再也不用局限于一县之内,人民可以在合适的时候选择外出务工,或出国;一部分人利用政府的扶持,自主创业,也获得了很好的发展。改革开放前,农民人均纯收入不到100元;而改革开放后,人民收入大大提高。到2012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344元,比上年增长12.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287元,同比增长14.5%;全县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92.7亿元,比年初增加15.9亿元,增长20.7%。人民收入的增加已经使大部分人过上了小康生活,生活食用已不再受季节地域的限制,这都是家乡人民确实感受到的,也是家乡人民津津乐道的。

住房方面,有很大改善。社会中每个小家庭都有一个固定的住所,称之为家,所谓固土难离,落叶归根等等这些成语都说明了人们对家的留恋与不舍。房子作为 我们家的承载,是我们生活的起居室,是一处温馨的处所。那么家乡的住房在这三十多年中又有着怎样的变化呢?河坞乡瓦屋村农民***对住房的变化有着非常深刻的记忆。76岁的老人回忆说,当时家里兄弟姐妹多,结了婚就从父母那分开住了,可是哪有地方住啊,就和媳妇用土坏、木头、草垒起了一间小泥草房。一进屋黑呼呼的,做饭休息都在这一间屋子里,那真是一贫如洗的日子!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几年功夫,家里的粮食多了,手里也有余钱了,就这样又盖了两间土砖房,厨房、卧室都各自有了屋,感觉挺亮堂。可是现在儿女们长大了,不满足了,除了种地,又搞起了副业,学习技工,养殖技术,家里是越来越富了,现在又盖起了漂亮的两层楼房,并且套上了水泥砌的大院墙,一进屋亮堂堂的,家用电器一应俱全。都是党的政策好啊,我们才过上了好日子,老人满足的说。现在家乡人民不仅住进了亮堂的砖瓦房,有的已经进了城买了楼房。三十多年来人们的住房条件是越来越好了,面积是越来越大了。

教育方面,观念有很大改变。三十多年来家乡人民对教育上前后有两种态度,表现为从轻视到重视。在家乡有很多家庭的孩子仅限于念几天书认识几个字,不是“睁眼瞎”就行。家长观念上也认为念书没有用,不如回家帮家里干点活。听父辈的人讲过,当时有这样一句话: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足见当时人们对科学教育方面有多么轻视。现在家乡人民对教育的态度发生了转变,不再认为读书没用。一是国家对九年义务教育实行了“两免一补”,学生念小学初中的学费和书本费全部免除,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这一政策体现了国家对教育的肯定,也是对国民的一种教育引导方向。二是现在通过科技致富的例子比比皆是,农民在家通过各种渠道和亲身的例子深刻认识到了科学的重要性。只有科技才能使人民走上真正致富的路。通过以上两方面,家乡人民现在都非常重视教育这一块。积极支持子女上学念书,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医疗方面,建起了新型合作医疗。建国以来,我国政府就十分重视农村卫生防疫工作。在农村建立起了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即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卫生室,基本解决了在农村缺医少药的现实问题。另外,自从50年代中期开始,一部分农村开展了合作医疗。所谓合作医疗,指的是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个人共同筹资,为农村居民提供疾病治疗和预防的一种社区型医疗保障制度。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合作医疗制度相互配合,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偏低的经济条件下,基本解决了农民看不上病,看不起病的问题。而在2003年,国家又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并且取得良好的成效。正是因为如此,之前只有能力到私人小诊所就医的村民们,现在可以到相对正规的公立大医院去看病了。并且根据调查现在大部分公立性医院已经在很好的贯彻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比较切实的维护着老百姓的利益,在老百姓看病时能够提供正规的医疗费用发票以及费用的详细清单。而且在病人住院时,大部分医院的医护人员能够告知病人农村医疗保险报销的相关规定。这些都是新型合作医疗的功劳。

改革三十多年间的种种变化让我感慨万分,而小小的我只是从自己视角感触到了一些变化,中国三十年的改革开放,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强国几百年的历程,取得的伟大成就来之不易。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中华民族充满活力的时代,这种幸福和谐安定的社会需要我们用心去维护和珍惜,并通过我们用现代人的思维去勾画出更加美好的发展蓝图,用我们自己的双手按照这个蓝图去建设奋斗,我相信祖国还会越来越富强,国际地位也会越来越高,人民生活也会越来越美好,中国人民的幸福标准会有新的内容,国家具有化时代的盛世也一定会到来。

恩格斯说,社会主义“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条重要原理。我们坚持改革开放,完全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要求,也适应了社会主义制度发 展的内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形成,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只要我们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会取得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波澜壮阔,成果丰硕。从沿海到内陆,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潮流势不可挡,成就非凡。人民生活水平从温饱发展到小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成为建国以来居民收入增长形势最好、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三十多年。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是我们祖国辉煌的三十多年。事实证明,改革开放符合了党心、民心,顺应了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正确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百姓稳定走上了富裕安康的道路。

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多年辉煌成就,令人鼓舞。不过由于过去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较多,三十多年的改革还仅仅是解决了其中的一部分。就从当前的城乡发展差距来看,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加强改革,推动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任务还是相当艰巨的。展望改革开放未来前景,我也相信在新一代中央领导下,率领全国人民乘风破浪,必将把改革开放推向一个更高、更好的发展前景,我们的祖国会更强大,百姓的生活会越来越美好!

参考文献:《画卷新蔡》 大河网

《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新蔡县人民政府 《新蔡县志》新蔡县志编纂委员会 中州古籍出版社

第四篇:改革开放的侧影——我的家乡变迁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成果

改 革 开 放 的 侧 影 | | 我 的 家 乡 “ 衣 着 ” 的 变 迁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成果

改革开放的侧影——我的家乡“衣着”的变迁

海南师范大学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12级物理<一>班

肖亚琴 201206010146 【摘要】我的家乡吉安,位于江西省中部,罗霄山脉中段,赣江中游,是举世闻名的革命摇篮井冈山所在地,素有“江南望郡”、“金庐陵”、“吉州福地”、“文章节义之邦”的美誉。有井冈山、白鹭洲书院、青原山、文天祥纪念馆、吉州窑、庐陵文化生态园等著名景区景点。吉安是星火燎原的革命圣地。吉安是举世闻名的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所在地。1927年,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锻造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在血与火的斗争岁月里,吉安人民前仆后继、不屈不挠,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仅记录在册的革命烈士就有5万余人,从吉安走出去的共和国将军达147名。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下,我那勤劳、质朴的家乡人民,用汗水用奋斗改变了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演绎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1]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首歌曲《春天的故事》脍炙人口、广为传唱,它真实地反映了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天翻地覆、举世瞩目的巨大变化,唱响了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声。要了解中国的改革开放,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名字,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1979年小平同志在中国这幅巨大画图,用充满智慧的头脑,对其进行了勾画,从此,中国进入经济快速发展的时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成果

代,从赤地千里到高楼林立,从一贫如洗到丰衣足食,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使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使中国的综合国力大幅提高,可以说,小平同志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纪元,开创了一个新时代。我国从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上最重大、最壮观、最令人瞩目的事件之一。迄今为止,改革开放的36年以来,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最迅速、综合国力上升最快、人民得到实惠最多、国际地位提高最显著的36年,使我国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由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的转变。[2]

改革开放像春风吹暖了大江南北,从此,中国人民豪情满怀地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步伐,从此荡起了滚滚春草、浩浩风帆,天地间展开了一副百年的新的画卷。我的家乡——江西吉安也与此同步。提起家乡的变化,许多家乡人都深有感触——是改革开放给家乡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就像一股和煦的春风吹绿了神州大地,唤醒了我美丽富饶的家乡,让她焕发出了无限的青春与活力,走进了万象更新的春天。从我的家乡吉安的变迁可以看出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影响和改变。

闷热的夏夜,独自在街头漫步。一辆辆小汽车、摩托车从身旁缓缓驶过,不远处的霓虹不断的变化闪烁着,点缀着夜幕下的城市,轻柔的音乐从灯火通明的商店中传出,劳作了一天的人们正在街头悠闲的谈笑着、散步着,空气中温馨、狂野与醉人的气息混合着、弥漫着,构成一幅恬美的山乡夏夜图。我的家乡真的变样了,不再有记忆中荒芜的影子。

改革前的家乡可以用脏、乱、差来形容。记忆中的家乡只是一座很小的城市。街道很窄,街道旁搭建着许多临时的住房和店铺,许许多多的房子只是土木混合而成的泥瓦房或者木板房。一到晚上,街上的行人就很少,昏黄的路灯将人影拉长,更显得大街的寂静与萧条,人们早早的入睡了,远远没有今天的繁华,更谈不上什么“夜生活”。家乡那条美丽的赣江,曾经淤满泥沙,长满杂草。那条市中心的后河,也满是工厂排放的污水,长满了水草。而那时家乡人的物质生活更可以直接用贫穷和困苦来形容。那时候,经济发展缓慢,街上商店稀少,商品匮乏,买米、买肉、买布等都是凭票供应。能够拥有一辆自行车、一台缝纫机、电视机就是那时候的“大三件”就是过上幸福生活的标志。家乡许多人的梦想就是能够过上没有斗争的安宁生活,能够吃一顿饱饭。

服装历来是潮流的眼珠,是时尚的风向标。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着装风格,反映了不同的审美习惯。俗话说“盛世有华服”。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辉煌成就,在老百姓的着装习惯和潮流更替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一、说起“衣”:70年代:不爱红妆爱武装。80年代,《街上流行红裙子》大受追捧,银幕上的“红裙子”使中国女性从单一刻板的服装样式中解放出来,开始追求服装色彩和式样的变化。一时间,色彩鲜艳的裙子成为大街小巷的女性追求时尚的标志。回望整个20世纪80年代,一度引领风骚的还有喇叭裤。这种上细下宽、把臀部绷得圆滚滚的、拉链不分男女一律开在正前方的裤子在初现中国南方时,被绝大部分国人视为“不男不女,颠倒乾坤的恶物”。上世纪90年代中期,超短裙出现,加上“迷你”两字,曾经被部分保守媒介视为洪水猛兽。进入21世纪,中国女性对于服装诉求越来越趋向凸现个性、标新立异。同时,具有中国特色的唐装开始走向世界、各式旗袍炙手可热,中国服装在全世界受到注目和尊重。如今,一步裙、吊带裙、泡泡袖„„裙子冲破季节和式样的束缚,在一年四季、各种场合扮美着女性。20世纪90年代,文化衫、蝙蝠衫等还曾掀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成果

起过一阵热浪。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更为开放,人们的服饰在急速变化,穿衣打扮讲求个性和多变,很难用一种款式或色彩来概括时尚潮流,强调个性、不追逐流行本身也成为一种时尚。进入21世纪以来,这样具有全国性效应的单项热点已经销声匿迹了。这也正说明中国人对着装的追求已经转向个性化、多元化。大家开始不再只是简单、盲目地追随“流行”,而是选择自己喜欢并且适合自己的衣着打扮。拥有几件名牌衣服,如今对于普通中国人来说也不再是什么新鲜事。随着环保话题的日渐兴起,质地天然,色调、款式贴近自然的服饰越来越受青睐,各种各样的生态服装也悄然面市。短短30年,中国人对服装的审美已经发生了颠覆性的转型。“只要我喜欢,没有什么不可以”的着装心态已成为当今中国人着装的中心意识。

70年代 80年代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成果

记得小时候家里有一台“牡丹牌”的缝纫机,妈妈从来不让我碰它,特别爱惜她。据妈妈说,这台缝纫机是结婚的时候买的,是“大三件”的其中一件。是当时攒了几个月的票买的,到现在都有二十多年了,还是崭新的。那时候,家里的衣服基本都是靠妈妈做的,这少不了缝纫机的功劳。特别是冬天的毛衣,那时特别流行打毛衣,两根针在手指间游刃之余,一件精美的毛衣就这样打好了,小时候,最高兴的事情就是妈妈给我做新衣服,最难忘的就是每天晚上妈妈总是点着一盏台灯,在沙发上织着毛衣,想想都觉着温馨。到了20世纪以后,家乡的店铺越来越多,衣服的款式也越来越多,大家都开始买衣服而不是在店里做衣服。“逛街”开始成为人们闲暇时候最热衷的事情,随着人们需求的变化,家乡的街道,商店等等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从服装的变化上,我们看出了时代的进步和人们内心观念的转变。服饰的变化是以经济的发展为前提的,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念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从以往的“从众”心理到“追求个性”。服饰的变化是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一个表现。

这些年来是改革开放给吉安带来如此大的辉煌,是改革开放让家乡人民过上了好的生活。改革开放以来吉安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对外开放形象明显提升,基础产业大发展、基础设施大改善、基础工作大提升、社会事业大进步,民生改善较大、群众得实惠较多、社会和谐安定。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我国彻底摆脱了被压迫的境地,中国这头东方睡狮开始慢慢觉醒,但却步履维艰。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活力,中华民族终于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正是邓小平这位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推动中国迈上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道路。今天的中国,神州风物沧海桑田,国人风貌焕然一新,以更为成熟、包容、开放、自信的心态拥抱世界,莫不极大地得益于30多年改革开放积累的综合实力,得益于30多年改革开放积淀的民族自信。马丁路德金有一个黑人民族平等的梦想,我想全中国所有中华儿女同样有一个梦想,国家强盛,民族强盛的梦想。历史是一部生动的教科书,只有全面系统地认识历史,才能把握现在,把握未来,才能更好的认识改革开放是民族复兴之路,国家强盛之路,人民幸福之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向全党全国发出了深化改革开放新的宣言书、新的动员令。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这是新时期小平精神的延续,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果证明了,只有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通过实践检验真理才能使我们的人民更加幸福,使中国更加强大,只有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实现中华儿女富国强民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江西日报,江西晚报,井冈山报。

[1]、[2]:选自百度百科。

2014年5月19日 联系电话:***

第五篇:从我的家乡石河子的变化看改革开放

业毛

2011-09-23

从我的家乡石河子的变化看改革开放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戈壁明珠”石河子,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那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30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个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和命运的重要会议,终于使封闭的国门隆隆开启。师市60万各族干部群众,冲破桎梏,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党的十六大以来,师市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凸现勃勃生机。

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变化

时代,一步步在前进;改革,一步步在深入。

30年来,师市改革开放由点及面,由局部到全局,呈现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有重点的开放格局。

石河子作为亚欧大陆桥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和新中国屯垦戍边的成功典范,是改革赋予了它新的生机与活力,使它在兵团的地位、作用和窗口形象日趋突出、熠熠生辉。

30年艰苦创业,特别是“十五”以来,师市党委、市政府紧紧抓住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的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和优先发展天山北坡经济带、兵团集中力量做大石河子垦区的历史性机遇,推动师市经济社会保持快速健康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大幅攀升。到2007年实现生产总值102.02亿元,经济总量比1978年增长10.6倍。地方财政收入由1978年的0.3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7.56亿元,比1978年增长24.4倍;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01亿元,比1978年增长164.5倍。2007年农业增加值达到30.3亿元,比1978年增长9.4倍。棉花总产29.78万吨,比1978年增长34.4倍,石河子已成为自治区重要的商品棉生产基地。

“十五”以来,师市紧紧抓住全疆新一轮加速工业化发展的机遇,制定了“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突出工业主导地位,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集中力量做大开发区”的战略目标,树立“全力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招商、着力抓项目”的思想,千方百计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步伐,初步构建了以农牧机械、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矿产开发、新型建材和氯碱化工六大支柱产业为骨干的工业体系。2007年师市二产在三次产业中排在第一位,占师市经济总量的35.8%。二产完成增加值36.5亿元,比1978年增加了35.4亿元,增长7.7倍。聚氯乙烯生产能力达到50万吨;棉纺规模达到110万锭,成为全疆纺锭规模最大的城市;食品生产能力达到100万吨。电力装机容量达到100万千瓦,占全疆电力装机容量的8%。水泥生产能力达到135万吨。台湾康师傅、旺旺,内蒙古伊利,南京雨润,北京燕京等知名企业落户石城,石河子成为全疆食品行业知名企业和品牌最多的城市。

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旅游、信息、社区服务、商贸流通、现代物流等一批新兴产业迅速兴起,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07年,师市三产实现增加值35.22亿元,比1978年增加了34.9亿元。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三次产业结构为29.7:35.8:34.5,二、三产业占师市经济总量的70%以上。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显著,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1978年至2007年,师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58亿元,形成了一大批新的生产能力,极大地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目前电力工业迅速发展,建成了一批骨干电厂,2007年师市发电量39.41亿千瓦时,比1978年增长31.2倍。电网建设有了长足进步,完成农网改造,电网实现联网。邮电通信事业突飞猛进,建成了覆盖师市的光缆干线,初步形成了程控交换、光纤通信、数字微波、卫星通信、移动通信等完整的现代化通讯体系。

石市始终坚持把改革作为加快发展的动力,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大多数重点企业进行了公司制改革和股份制改造,企业效益明显提高。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到2007年,个体工商户已达1.78万户,从业人员3.17万人,注册资金6.97亿元;私营企业已发展到2258户,从业人员1.4万人,注册资金22.5亿元,非公有制经济进入改革开放以来最为活跃、最为迅速的发展时期。认真落实国家税费改革和兵团党委减负政策,积极稳妥地推进农场(农村)各项改革。团场基本经营制度得到较好的落实。土地承包长期固定面积达到80%左右;承包职工生产资料费用自理率达95%以上;农资集中采供、“一票到户”受到职工群众欢迎;产品订单收购、贴近市场价格兑现。从2004年起撤销了全部农产品关卡,农工减负工作成效显著。全师平均每亩收费156元(含职工自身受益部分),亩均减负80元,并建立了农工负担只减不增的长效机制。

经济快速增长与环境协调发展

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师市按照“保护与建设并举”的要求,每年全民植树30万株,现师市有园林绿地955公顷,绿化覆盖率40%,公园绿地257公顷,人均公园绿地10.35平方米,森林覆盖率由1978年的0.9%提高到现在的14.3%,绿洲森林覆盖率达到17%,全垦区82%以上农田实现了林网化,绿洲内部生态趋于稳定,绿洲外围生态治理步伐加快,局部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走进石河子市,宽阔的道路,别致的建筑,精美的花坛,满眼的绿色,充满生机和活力。如今,市政道路总长已达503公里,道路面积588万平方米,人均城市道路面积19.03平方米。年风沙天气由上世纪80年代初的6—9次,减少到现在的两次以内。天然气和石油液化气普及率达96%,集中供热率达92%,城市污水无害化处理达100%。全年城市空气质量好于二级的天数保持在94%以上。城市昼夜噪声值低于国家标准。城市自来水普及率达100%,公交车人均指数超过国家标准,目前已实现刷卡乘车,城市人均住房面积达28.1平方米。

2001年以来,师市先后荣获联合国“人居环境改善良好范例奖”、首届“中国人居奖”、“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西部“全国投资诚信安全区”等殊荣。

科学发展成果惠及职工群众

改革开放以来,师市金融、财税、医疗、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30年来,师市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2103项,其中获得国家、自治区及兵团奖励的科技成果823项,获得专利授权767项。到2007年,垦区高等学校已发展到3所,各类中等职业学校9所,普通中学49所,小学40所。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加快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对义务教育阶段4.6万中小学生免收学杂费,保证了师市所有贫困中小学生免费接受义务教育。目前师市“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9%,初中阶段适龄少年入学率达到99.8%。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2%,各族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

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遍及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医疗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健全,各族人民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垦区有各类卫生机构796个,其中医院3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0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5个,农牧团场、工交建商企业等单位有卫生所(室)722个。城乡群众就医难、看不起病的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

30年来,师市大力实施扶贫攻坚、改水防病、危旧住房改造等一系列造福各族人民群众的举措。特别是“十五”以来,师市帮助1.4万贫困人口越过了低收入贫困线,稳定解决了温饱问题。累计完成投资8536万元,解决了团场17万人的饮水问题。新建改建公路2788公里,基本形成了贯通垦区、通达连队的公路网络。坚持把就业再就业工作作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大事来抓,重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和退伍军人就业工作,8.1万人(次)实现就业再就业。师市认真做好社会保障和城镇扶贫帮困工作,28万人参加了社会保险,综合征缴率达到100%。10.4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了社会化发放,社会保险体系逐步完善。将1.45万人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实现了应保尽保。不断加大援助困难职工和城镇弱势群体工作力度,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开展扶贫济困活动,制定具体解困计划,坚持进厂入户、一户一策、帮扶到人,帮助城镇特困群众解决了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十五”以来,采用5种形式解决职工群众住房问题。累计投资47.9亿元,新建住房88911套,面积达647.4万平方米。其中,商品房18715套,经济适用房、解危解困房、廉租房70196套,约26万人喜迁新居。

改革开放的30年,是师市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30年,是综合实力提升最快、职工群众得实惠最多的30年,是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30年,是石河子知名度、美誉度大幅提升的30年,是各民族团结奋进、兵地融合发展、社会更加和谐的30年。

改革未有穷期,石河子的明天会更美好!

下载从我的家乡的经济的变迁看改革开放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我的家乡的经济的变迁看改革开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从家乡变化看改革开放40周年

    从家乡变化看改革开放40周年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共产党用改革开放的伟大宣示把中国带入一个崭新的时代。40年后的今天,XX县大地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近1......

    从家乡变化看改革开放(五篇)

    从家乡变化看改革开放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八日至二十二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是建国以来我们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彻......

    改革开放+++我看家乡新变化

    改革开放 我看家乡新变化 【摘要】: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的家乡***,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关键词】:改革开放 家乡 农民 经济 科技 生......

    从家乡的变化看改革开放40年

    从家乡的变化看改革开放40年 燥热的夏夜,独自在街头漫步。一辆辆的小汽车、摩托车从身旁缓缓驶过,不远处的霓虹不断的变化闪烁着,点缀着夜幕下的城市,轻柔的音乐从灯火通明的商......

    从我的家乡大美青海的变化看改革开放

    概作 毛业 从我的家乡大美青海的变化看改革开放 我的家乡是美丽的青藏高原,那里有大片大片的青色草原,有蓝到纯净的天空,有美丽的文成公主经过的倒淌河,有圣洁的寺院,有淳朴的......

    从改革开放看解放思想

    从改革开放看解放思想[来源: 本站 | 作者:岳 金 林 | 日期:2008年12月23日 | 浏览530 次] 【大 中 小】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30年也许只能算得上是“弹指一挥间”。然而,对于......

    中国民办教育制度变迁看中国改革开放

    中国民办教育制度变迁看中国改革开放作者:王冉 年级:12电商 学号:201224040136摘要从我国民办教育制度的变迁过程看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的民办教育制度变迁是从开始的不允......

    改革开放三十年家乡大同的变迁

    改革开放三十年家乡大同的变迁 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0901班秦亚楠 改革开放30年,共和国经历着经济社会方方面面的转型,作为共和国战略布局上的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