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建设厅关于仙洪新农村试验区村镇规划建设实施方案

时间:2019-05-14 07:37: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省建设厅关于仙洪新农村试验区村镇规划建设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省建设厅关于仙洪新农村试验区村镇规划建设实施方案》。

第一篇:省建设厅关于仙洪新农村试验区村镇规划建设实施方案

省建设厅关于仙洪新农村试验区村镇规划建设实施

方案

按照省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领导小组的部署,我厅组织专班赴荆州市和仙桃市就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相关工作进行了多次专题调研,与相关市、县建委、建设局、规划局及有关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一起,就建设部门如何支持和参与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等事宜,进行了衔接并统一了思想,现制定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的工作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把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建设成为规划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协调、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区为总目标,按照规划先行、突出重点、整合资源、健全机制、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以村镇规划编制、公路沿线村镇环境整治为重点,争取半年重点突破,一年初步见效。

试验区内小城镇建设要达到的目标为: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城镇功能齐全、环境优美,供水普及率达到90%,绿化覆盖率达到30%,人均道路面积达到6平方米,污水和垃圾得到处理。其中重点镇供水普及率达到95%,绿化覆盖率达到30%,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0平方米,污水处理率达到30%以上,垃圾处理率达到80%以上,达到《湖北省重点镇建设考 核标准》的要求。

村庄建设和整治分为两级目标: 一般村庄要达到一级目标,即:有居民点建设规划或村庄整治规划,有基本的保洁制度,有基本的排水排污管沟,有基本的环卫设施,无乱堆柴草垛,无露天粪坑茅厕;实现村庄主干道硬化、急需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并做到村庄新建改建建筑切实按规划建设,土地利用节约合理,绿化、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善,村庄管理加强,整体面貌明显改善。

示范村要达到二级目标,即:有完整的村庄规划;做到通村主干公路达到四级以上标准,村内主干道硬化;村内主干道及公共场所路灯亮灯率达到90%以上;给水、排水系统完善,自来水基本入户,村庄内有公共厕所;村域内水面得到较好保护,水质达到区域达标水平,排涝工程建设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农户建沼气池、改厕、改圈、改灶率达到90%以上;村内保洁制度健全,有垃圾收集点及必要的垃圾废旧物处理设施;村级组织应有工作用房和村民议事、活动场所及村级图书室和文化中心户。绿化美化水平较高,居住环境良好,村庄管理水平较高,达到《湖北省村庄整治评价标准》的要求。

二、主要工作任务

1、项目实施的范围。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为仙桃至洪湖周边地区,包括仙桃、洪湖、监利3市县14个乡镇(办事处、管理区、工业园区)、407个村(场、街道、居委会),其中仙桃市有2个乡镇55个村,洪湖市有10个乡镇285个村,监利县有 2个乡镇67个村。试验区内共有19.78万户、75.45万人。

2、规划编制。需要编制的规划包括:试验区村镇布局规划、小城镇总体规划、村庄建设规划或村庄整治规划。荆州市建委和规划局负责监利、洪湖相关地域的村镇布局规划,监利县建设局、洪湖市建设局分别商参建乡镇负责本区域内小城镇总体规划、村庄规划的编制工作,仙桃市建委和规划局商参建乡镇负责试验区仙桃部分的村镇布局规划、小城镇总体规划、村庄规划的编制工作。小城镇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应依据《城乡规划法》和《湖北省小城镇规划编制技术导则》、《湖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进行编制。村镇布局规划重点要明确试验区内镇与村庄的基本定位、产业发展方向、房屋的建筑风格等。请荆州市规划局安排有关设计单位综合编制仙洪试验区村镇布局规划。以上各类规划必须于8月15前完成。由于时间紧,试验区村镇布局规划与小城镇总体规划、村庄规划同步编制,相互衔接。

3、项目建设的内容和时序。在编制相关规划的同时,首先要启动村镇环境卫生的专项整治活动,和两条公路(仙桃-洪湖、峰口-观音寺)沿线两侧的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加快改造农民现有畜禽圈舍,逐步实现人畜分离;加快拆除影响村容村貌的坑式厕所、露天粪坑;全面清除房前屋后杂草、垃圾,农户家庭内部、庭院做到每日清扫,每个村庄至少设置一个垃圾收集点;做到农户房前屋后和公共区域无污泥; 清理柴草、农具等杂物,拆除乱搭乱建的违章建筑和有碍村容村貌的残垣断壁。拆除公路沿线各种违章搭建的棚屋、建筑物和构筑物;清理道路上的杂乱的广告、招牌,以及各种占道经营的店铺、摊位;清除公路沿线各种垃圾、杂草,严格控制乱堆乱放。

待相关规划完成后,按照规划要求,遵循轻重缓急的原则,小城镇建设依次安排环境卫生基本设施(布点生活垃圾处理场)、排水管网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道路建设、绿化、供水设施建设、路灯、房屋立面改造等项目建设。村庄建设和整治要依次安排村庄内排水沟渠的建设、村内道路建设、生活垃圾的收集与处理、路灯、房屋立面改造等项目建设。

4、试验区各市、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除抓好面上的指导工作外,还要亲自抓好村庄环境整治试点,仙桃市建委要重点抓2个村的村庄整治,洪湖市建设计局要重点抓3个村的村庄整治,监利县建设局要重点抓2个村的村庄环境整治,确保取得示范效应。

三、工作措施

1、落实规划编制补助经费。仙洪试验区村镇布局规划编制,仙桃段补助10万元,洪湖、监利段及仙洪试验区整体村镇布局综合规划补助15万元。镇总体规划编制每镇补助5万元,今年启动的100个村的村庄规划编制每个行政村 补助1万元。规划编制经费不足部分,由市(州)和县(市)建委(建设局)向当地政府申请解决。村镇布局规划评审省建设厅派员参加,各类规划报省建设厅村镇处备案。省厅规划编制经费补助小计195万元。

2、落实项目建设以奖代补资金。项目建设资金以自筹为主,省级财政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适当补贴。根据调研的情况,省级补助资金按项目建设总投资额的30%-50%的标准和限额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补助。其中,垃圾收集处理类、排水设施建设类项目按50%的标准进行补助,其他各类项目按30%的标准进行补助。对试验区内小城镇每镇每年度平均补助建设资金不超过30万元,对试验区内今年启动村庄整治的100个村每村补助村庄整治资金不超过5万元。项目安排不实行平均补助,按照突出重点、兼顾一般、鼓励先进的原则,确定各乡镇、村庄项目补助额度。省厅项目建设以奖代补资金小计920万元。2008年度,规划编制及项目建设补助资金合计1115万元。

3、切实抓好试验区村镇环境建设项目的实施。尽快抓紧编制试验区垃圾处理场布点规划及小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场、村庄污水处理设施试点项目前期设计工作。请荆州市建委商荆州市规划局、仙桃市建委商规划局于8月30日以前,上报试验区垃圾处理场布点意见。意见中必须明确各垃圾处理场规模、服务范围和人口及投资等。试验区14个集镇污 水处理厂建设,除瞿家湾等4个镇按四湖流域污水治理项目相关要求建设外,其余10个镇2008年10月30日以前要完成施工图设计。仙桃市、监利县个选择1个村庄,洪湖市选择2个村庄进行村庄污水处理设施试点,并于9月30以前完成建设方案。污水处理厂建设管理参照省建设厅、省环保局关于印发《湖北省村镇生活污水处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鄂建[2008]56号)执行。省建设厅负责污水处理技术的推荐、设计方案审查、工程验收、省补资金落实、工程督导及项目运营效益评价等工作。试验区垃圾处理场及10个集镇污水处理厂项目资金来源另行报省委省政府确定。

4、探索三个机制。通过试验区的建设,一是探索我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的模式。试验区要建立适应城乡统筹发展、城乡规划统一管理的体制,探索县级规划、建设、执法管理职能如何通过延伸设置分支机构或委托、授权乡镇村镇建设管理机构来履行。二是探索村镇建设筹资机制, 要积极建立政府投入、集体和农民自筹、社会各方力量支持的多渠道筹集资金的有效机制。县级人民政府从项目申报起,要将各项涉农资金和项目尽量向试验区集中,整合各项扶持资金,集中统一使用。省人民政府[2006]第57号会议纪要已原则批准开征建制镇基础设施配套费,试验区可先行开征小城镇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标准由各地物价部门审定,省建设厅将下发指导性文件。三是要重点探索村镇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的长效机制。原则上村庄垃圾清扫保洁费用由村庄自筹;垃圾运输费 用由乡(镇)负责;各市、县人民政府应从城市建设维护费和土地出让金等资源转让收益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配套乡(镇)、村垃圾处置设施建设和垃圾运送、处理过程的补助;各乡镇也要筹集配套部分建设和运营资金。鼓励社会捐资赞助村庄环境整治。村庄可按照“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收取垃圾处理费,垃圾处理费的标准由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理事会确定,并专款用于村庄垃圾收集、清运和保洁。对镇村驻地企事业单位、商业网点、建筑工地等,可由县(市)政府结合实际,确定垃圾处理费征收标准,收取的垃圾处理费要用于乡(镇)、村垃圾处理。

5、强化指导、督办检查。试验区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要根据本实施方案及《湖北省2008年“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建设实施方案》(鄂建[2008]44号)和《湖北省整县整镇开展村庄整治 推进“清洁工程”建设实施方案》(鄂建[2008]62号),强化对试验区村镇建设工作的技术指导,各市、县建委(建设局)要抽调有关业务人员,成立试验区重点项目建设专班,着力抓好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建设及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各市县建委(建设局)于8月10前向省建设厅上报专班和各项目责任人、联系人名单及重点抓的村庄名单等。以荆州市、仙桃市建委名义报各行政区域的综合实施方案、规划编制和项目建设资金补助申请,以市、县为单位三个月报一次工作进度。省建设厅将不定期开展督办与检查。

第二篇: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总体规划实施纲要

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总体规划实施纲要

为了推动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省委、省政府决定建立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试验区范围包括地处洪湖周边的仙桃市、洪湖市、监利县所属14个乡镇(办事处、管理区、工业园区)、407个村。在仙桃市、洪湖市、监利县制定片区发展规划和省直有关部门支持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工作方案的基础上,制定本实施纲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和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发展现代农业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环境整治与村镇建设为抓手,以基层党的建设为保障,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促进试验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农村面貌发生较大变化,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推进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累经验、探索新路。

二、基本原则

——坚持把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放在首位。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农业增产增效水平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发挥仙洪地区优质稻、名特优水产品和优质畜禽生产等优势,稳定发展粮食生产,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加快发展二三产业,推进劳务经济开发,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

——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实效。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努力破解长期积累的农村民生难题,以更大的力度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形成广覆盖、多层次、多样化的农村公共品供给格局。坚持实事求是,防止急于求成、形式主义和强迫命令。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

——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加大政府扶持力度,运用市场经济办法,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积极营造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环境,通过政策引导、机制激励,形成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合力。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农民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和自我服务的能力。

——坚持统筹协调,加快推进。有效整合资源,集中项目资金,实行重点倾斜。在建设项目的安排和实施过程中,做到远近结合,确保长远建设项目与当前建设项目的有效衔接;大小结合,确保大型工程与进村入户工程的有效衔接;上下结合,确保上级部门项目支持与市县自筹自主建设的有效衔接。

——坚持示范试验、探索经验。针对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共性的问题和“三农”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大胆改革创新,引入市场机制,探索解决的途径和办法;实行上下联动,点面结合,协调推进,建设示范样板;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积累经验。

三、总体目标

依据三年取得明显变化、提前三年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思路,采取整体科学规划、分段实施推进的办法,通过上下结合,集中力量,努力把试验区建设成我省深化农村改革的试验区,发展现代农业的示范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先行区。

——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民收入水平较大幅度提高。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突出区域特色,培植主导产业,加强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标准化、优质化、专业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水平,优化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与循环经济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到2010年,仙桃市片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800元以上,比2007年增长388%;洪湖市片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500元以上,比2007年增长555%;监利县片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200元以上,比2007年增长54%。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试验区内大多数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均达到5万元以上。

——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加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村道路通畅便捷,水利设施配套完善,基本解决规划内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到2010年,试验区内通村公路通达率、硬化率达到98%以上,农田排灌沟渠畅通率达到90%以上,灌溉保证率达到85%以上,抗旱排涝能力达到10年一遇标准,宜建沼气农户沼气入户率达到80%以上,农村安全饮水率达到95%以上。

——农村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公共服务水平逐步提高。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事业全面发展,农民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到2010年,试验区内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所有的村建有村组织活动场所、村文化活动室,所有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达到省级建设标准,自然村村村通电话,行政村基本达到村村通有线电视,农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救助体系,将试验区内农村困难人口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探索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保险体系。

——村庄建设与环境整治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建设整治要努力做到布局比较合理、功能分区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生态环境良好、卫生状况改善,逐步消除露天厕所,实行人居与畜禽养殖分离,解决垃圾乱堆、污水滥流的问题,基本普及生态清洁能源。到2010年,试验区内村庄绿化率达到30%以上,公路及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95%以上,卫生厕所使用率达到80%以上,污水处理率达到30%以上,垃圾实行统一收集和无害化处理。

——乡风文明深入推进,民主管理不断健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乡村治理规范有序,乡风民风显著改善。到2010年,试验区乡村班子普遍健全有力,80%以上的乡村党组织达到“五好”目标,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党务公开率达到98%,无计划外生育,无重大群体性事件发生。

四、试验工作重点

试验区要在全面开展新农村建设的同时,按照深化农村改革、创新体制机制、营造发展环境、形成推进合力的要求,围绕新农村建设带共性的问题,先行开展改革试验,探索成功路子。

——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目标,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发展途径。努力探索一条经济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技术相对密集、功能多样、凸显人力资源优势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一是培育主导产业,形成一批产业基地。重点推进优质有机稻基地、名特优水产片带和健康畜禽养殖小区建设。在仙桃市片区,开展网箱养鳝、水禽养殖示范工程建设;在洪湖市片区,实施优质稻产业提升工程、畜牧业振兴工程和水产富民工程;在监利县片区,建设万亩水产核心区,开展有机稻基地建设。二是加快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和农业机械化步伐。重点推广农业重大技术和高效种养模式,以机械插秧为突破口,逐步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行农产品无公害化和标准化生产,发展集约化经营。三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壮大“德炎”、“洪湖浪”等农业优势品牌,提高品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扶持壮大重点龙头企业,促进龙头企业升级改造。整体盘活蓝田集团,积极协调化解湖北江湖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债务。力争在试验区内培植一批过亿元的龙头企业,打造特色明显、效益较好的农产品加工园区。四是积极发展观光旅游农业。建设仙桃市杜柳“农家乐”、洪湖市曹市镇“锦绣梅园”、沿湖“渔家风情园”等农业观光旅游区,进一步开发洪湖市瞿家湾红色生态旅游度假区。五是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培育流通市场主体,加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

——以农业资源有效利用与保护为出发点,建立村庄建设与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通过“迁村腾地”,大胆探索农村建设用地减少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挂钩的新

机制,变资源为资本,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在仙桃市张沟镇、仙桃工业园、洪湖市峰口镇、万全镇、小港管理区、监利县毛市镇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试点,引导和鼓励零星分散的农户向中心村或农村新社区集并。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及保护,加强水环境治理。在仙桃市张沟镇、洪湖市滨湖办事处、监利县毛市镇实施污水、垃圾治理示范工程。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和乡村群众性组织的自治作用,开展村庄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探索建立村庄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局面。——以稳定完善家庭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稳步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在稳定现有土地承包关系的前提下,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探索和建立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适应农村分工分业和劳动力快速转移的新情况,通过农户自行协商流转、集体组织委托流转、实行土地使用权入股等方式,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在仙桃市张沟镇、洪湖市沙口镇、万全镇、监利县毛市镇开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试点。按照集约和节约用地的要求,通过引入市场机制,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

——以改善民生为着眼点,建立和完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与管护机制。通过实行乡村公益性服务设施经营权承包、转让、租赁、拍卖等方式,探索建立农村道路、水利、安全饮水、林网等农村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与管护的长效机制,使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得起、用得好、长受益。大力探索和推广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有效模式,实现“有路必养”目标。探索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新机制,推广“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市场运作、业主经营”的农村供水新模式。探索推广“林渠结合”的新路子,促进主要排灌渠道的管护。加快通信和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在试验区内开展信息化新农村建设试验。

——以党的建设为保障,形成乡村治理新格局和乡风文明新风尚。大力推进农村基层组织、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建立健全坚强有力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组织体系和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在仙桃市张沟镇、洪湖市滨湖办事处、小港管理区、峰口镇、监利县毛市镇等地建设农村人才培训基地。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鼓励和引导外出务工农民较多的镇、村发展农民工协会。建立农村文化建设长效机制,着力推进农村乡镇文化站扶持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农村民风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等。开展以创建卫生村镇、文明村镇、绿化村镇为主要内容的“三项共建”和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通过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破除陋习、移风易俗,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和乡风文明程度,构建文明、和谐的农村新社区。

五、近期项目建设

在试验区近期建设中,重点抓好以下八大类项目。

——加强高产农田建设。以土地整理为平台,以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开展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在仙桃市片区对张沟镇通州河以南、东荆河以北、东灌渠路以西6万亩土地进行规模整理;对张沟镇1万亩农田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在洪湖市片区结合“兴地灭螺”、农业综合开发进行土地整理,建设高标准农田20万亩。在监利县片区开展土地整理,建设高标准农田8万亩。

——推进特色农业板块建设。大力加强以优质水稻、名特优水产品和优质畜禽为主的特色农业板块建设。在仙桃市片区高标准建设4万亩优质稻板块,新建、改建黄鳝生产基地35万亩,发展网箱养鳝80万口,新建1个万头养猪场、生猪标准化养殖“150”和“600”模式100栋,新建14个蛋鸡(鸭)、肉鸭养殖小区。在洪湖市片区重点建设10万亩优质水稻、10万亩优质油菜、20万亩名特优水产品、2万亩优质水生蔬菜、1万亩优质林木、1200万只肉鸭养殖等优势产业板块基地。在监利县片区建设5万亩有机稻基地、6万亩优质油菜基地、1万亩特色水生蔬菜基地、8万亩名特优水产品基地,建设4个蛋鸭、肉鸭健康养殖示范基地、1个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

——抓好防洪排涝设施建设。以仙洪公路、峰毛公路沿线的沟渠疏挖整治和迁村腾地居民点的水利基础设施配套为重点,维修和改建骨干涵闸、泵站等水利设施,疏挖骨干沟渠,配套田间过水涵管、剅闸等。在仙桃市片区重点对18条沟渠进行疏挖,对通州河、洛江河2条河道部分河段进行护砌,对24处骨干泵站、涵闸进行更新改造。在洪湖市片区更新改造骨干泵站16处,整修加固中小涵闸26座,新建抗旱灌溉站4座,沿仙洪公路、峰瞿公路疏挖峰白河、高汊河、柴林河等52条河流和沟渠,衬砌34公里。在监利县片区新建灌溉泵站3处、排涝泵站1处,更新改造大型泵站4处,新建涵闸8座,疏挖衬砌沿黄观公路河道25公里。

——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以率先实现公路现代化为目标,加大试验区主骨架公路、干线公路、通乡通村公路及公路设施的建设、改造与配套力度。加快仙洪公路、峰观公路的升级改造,完成省道、县道上10座危桥及农村公路上75座危桥改造。到2010年,建设县乡二级公路40公里、通乡公路74公里、省际出口及断头路124公里、通村公路1275公里。在仙桃市片区重点加强仙桃城区至洪湖市白庙一级公路17公里的改造,新建214公里村级公路以及通村公路危桥改造等工程建设。在洪湖市片区重点加强仙崇线洪湖段20公里的大修、峰瞿公路1公里路面改造、8座干线公路危桥加固,35座农村公路危桥改造,新建县乡公路108公里,新建428公里村级公路。在监利县片区重点加强黄观公路主干道完善改造,新建村级公路633公里、重建4座危桥、完成16座中小型危桥险涵加固等工程建设。

——抓好血吸虫病防治。实施血吸虫病疫区综合治理,努力减轻血吸虫病危害,有效控制血吸虫病传染源。抓紧开展查病、救治、查螺、灭螺,实施洲滩禁牧和“以机代牛”,兴建灭螺工程。在农民群众中广泛开展血防知识教育活动。

——解决好安全饮水问题。加大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力度,通过新建联村水厂、管网延伸工程,至2010年底,解决试验区规划内30万余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在仙桃市片区采取市镇水厂管网延伸、建中心水厂和单村建水厂的方式,解决4万余人安全饮水问题。在洪湖市片区新建5座中心水厂,对6处水厂实施改扩建和管网延伸,解决22万余人安全饮水问题。在监利县片区对毛市、福田、柳关三个中心水厂进行改扩建,兴建卸市中心水厂,解决5万余人安全饮水问题。

——推进“一建三改”工程建设。大力实施以户用沼气为重点的农村清洁能源建设,推动农村改厕、改厨、改圈,不断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在仙桃市片区积极推广秸秆沼气等新模式,加快大中型沼气池建设,基本完成12万户宜建沼气农户的“一建三改”任务。在洪湖市片区新建13万口户用沼气池,完善沼气服务网点建设。在监利县片区尚未开展“一建三改”的58个村新建16万口沼气池。

——加强村庄环境整治。坚持村镇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村庄环境整治和生态环境建设,实施乡村清洁工程,突出抓好给排水管网改造、工业和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和无害化处理等,建设环境优美、生态协调的农村新社区。在仙桃市片区新建1个污水处理厂,配套建设60公里排污管网,实施民房立面改造工程和村镇亮化工程。在洪湖市片区实施内荆河清淤及生态治理工程,建设9个中心集镇污水处理厂,配套建设管网75公里,新建滨湖污水治理工程,对沿公路民房和村庄实施立面改造、亮化、绿化工程。在监利县片区实施沟渠清淤、民房改造和公路、农田林网建设,新建1个污水处理厂、2个垃圾填埋场。

六、保障措施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省委、省政府成立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试验区的组织指导、综合协调和检查督办等日常工作。试验区具体工作的开展和实施,以市县为主。省直有关部门要做好协调配合与倾斜支持,合力抓好政策配套、协同推进、督办落实等工作。实行省直部门对口联系点制度,按照市县制定的规划和实施方案,帮助抓好工作落实,切实为联系点办好实事。

——创新建设投入机制。通过招商引资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盘活集体存量资产等多种途径,大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强村级经济实力和组织服务功能。采取民办公助、以奖代补、项目配套等措施,拓宽试验区新农村建设资金渠道。积极筹措项目资金,从省级农业土地开发资金中安排一定资金用于试验区407个村的小型项目建设补助。整合试验区内各项涉农建设专项资金,实行“统一规划、集中使用、性质不变、渠道不乱、各负其责、各记其功”,充分发挥资金的聚集效应,实现群众参与最大化、资源利用最大化、综合效益最大化。实施“美化家园”行动,引导农民开展“家门口工程”建设。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引导民间资金投入试验区新农村建设。大力促进金融机构加大对试验区的资金投放力度,对试验区建设发展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引导和鼓励电信、广播电视等企业在实施村村通宽带、通有线电视工程中实行联合建设、资源共享。

——实行有效政策激励。从发展战略、政策取向、资源配置、服务保障上向试验区倾斜,在不增加农民负担、不出台新的增加农民负担项目的前提下,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尝试有益于试验区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政策和工作机制。对2008年至2010年调整和完善分税制省集中税收增量返还给县市,其中25%用于新农村建设,建立专帐,专款专用。

——不断深化农村改革。进一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在试验区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进行探索,为全面深入推进全省农村综合改革提供经验。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发挥市场、中介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的积极作用,不断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巩固和完善农村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新机制。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积极探索化解乡村债务的有效措施和办法。

——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深入基层群众,及时帮助解决试验区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切实维护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实行“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管”。防止形式主义,强迫命令;防止不讲条件,相互攀比;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严格保护农民的经济利益,防止加重农民负担,防止农民负担反弹,严禁违反政策出台新的加重农民负担的项目,严禁截留挪用对农民的各项补贴资金,严禁领导干部承揽试验区建设工程。严格实行“一事一议”和“投工投劳”政策,对于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发展以及环境整治等,在政策范围内按程序、按标准合理统筹使用“一事一议”和“投工投劳”。积极开展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

——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选好配强乡村班子特别是“一把手”。抓好示范培训,研究制定调动基层干部积极性的政策措施,改进农村党员发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党内关怀帮扶机制。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和选派大学生到村任职计划,建设一批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完善乡村组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改善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件,帮助每个村建设好办公活动场所和现代远程教育站点,保障基层党组织工作和活动经费。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树立基层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第三篇:成功的探索锦绣的篇章——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调查报告

成功的探索 锦绣的篇章——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调查报告

联合调研组

2010年第2期 ——本刊特稿

在长江中下游的江汉平原腹地,在“洪湖水浪打浪”的周边地区,有一个全国新农村建设的最新亮点、一篇新农村建设的锦绣文章——湖北仙洪试验区。试验区建立一年半时间,动作大,变化大,影响大。最近,省委办公厅、省委政研室、省委财经办(省委农办)组成联合调研组,赴试验区进行了一次全面深入的调研。几天来,调研组走村串户、穿街过巷,同试验区的干部群众进行了多方面、多场次的座谈。通过调研,我们深刻地感受到:省委、省政府建立仙洪试验区的决策是正确的,工作的推进是有力的,取得的成效是显著的,创造的经验是可以推广的。

巨大变化

仙洪试验区包括仙洪市、洪湖市、监利县三个地方23个乡镇(办事处、管理区、工业园区)、740个村(场、街道、居委会),共有31.34万户、123.22万人,耕地154.09万亩,养殖水面69.51万亩。

试验区成立以来,不断加快建设和发展步伐,取得了巨大成就。当地群众说,“不到两年超过以往二十年”。

(一)农村经济发展了,农民收入增加了。仙洪试验区始终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首要任务,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重点示范项目带动优势板块基地快速发展。试验区内实施农业板块建设项目37个,投入资金9018万元,建设优质稻板块基地52万亩,优质油菜板块基地28万亩,新开发水产板块14万亩,合计已建设板块基地94万亩。洪湖市完成了万全镇5000亩水生蔬菜、小港管理区万亩虾蟹高效生态套养、滨湖办事处万亩大闸蟹“清水”健康养殖、螺山镇万亩虾稻连作基地和戴家场40万只肉鸭养殖小区、瞿家湾镇万头生猪养殖小区等示范项目建设。监利县建立三大农业特色板块,水稻板块面积15万亩,优质率达到93%,无公害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70%;水产板块开发精养鱼池8000亩,改造2000亩;畜禽板块初具规模,已建3个小区,发展规模养殖户200户。仙桃市建立了优质稻、优质棉、优质油菜、无公害蔬菜、啤酒大麦等五大板块。二是产业园区引领农产品加工集群不断壮大。编制了试验区农产品加工园区规划和龙头企业发展规划,加快了企业向园区集并的步伐。仙桃市食品产业园规划总面积18.12平方公里,已落户福建海欣食品、湖北旺旺、仙桃亲亲、武汉真巧等18家企业,形成高档休闲食品和饮料产业集群。洪湖市致力于打造淡水产品加工、粮油深加工、畜禽产品加工等八大产业集群,在经济开发区新规划5平方公里的水产品加工园区,近期展开20个总投资18亿元在建项目,20个总投资35亿元新建项目,20个总投资30亿元招商项目。监利县粮食加工产业园发展势头良好,福娃日产180吨大米生产线、新建糙米项目已开工建设,力争到2013年实现粮食深加工产值120亿元。三是良好生态催生旅游观光农业异军突起。“洪湖岸边是家乡”湿地生态旅游城已经启动,茶坛岛吹填工程、金湾酒店、乌林温泉等项目2010年可投入运营。试验区旅游名村和“农家乐”发展较快,洪湖市正在建设2个旅游名村和300户“农家乐”。四是产业增长推动农村流通体系加速形成。三市县与优势产业配套的市场、物流、专业合作社发展方兴未艾,市场化、社会化的服务体系正在建立。洪湖市投资1.5亿元的闽洪水产品批发市场和投资1.2亿元的三友棉花仓储物流中心正在加紧建设。试验区已建成农家店500多家,两年内将实现“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全覆盖。

2008年,试验区第一批14个先行试点乡镇实现生产总值165亿元,比上年增长17%;试验区3市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增加,仙桃片为5575元,同比增加675元,增长13.8%;洪湖片为5028元,增加848元,增长20.3%;监利片为4980元,增加790元,增长18.8%,增幅超过全省平均水平。预计2009年试验区农民人均增收500元以上。

监利县棋盘乡曾是全国有名的农民问题乡镇,“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就是从这个乡镇提出来的。一段时间,这里成了“‘三农’问题的代名词、贫穷落后的代言人、上访告状的代表队”。今天,这里的干部群众又有三句话:“农民心情很好,农村变化很大,农业发展很快”。我们随机抽样到几个村调查。码头村是个中等村,紧靠洪湖边上,我们找来了上中下三个收入级别的农户座谈。何永太是最低收入的代表,他自有水面3亩,流转别人的水面17亩,2008年养殖纯收入3万元;另一户李大爹收入中游水平,水产纯收入20万元,“今年要比去年强”;胡泽林是养殖大户,承租养殖水面200多亩,2009年投入30万元,毛收入100万元,纯收入70万元,他在朱河街上投资100多万元建了一栋房子。据村支书介绍,像胡泽林这样收入的有10多户。我们座谈的那家农户房子实在是太漂亮了,三层楼,每层三百多平米,大厅装着两台立式空调,还有两个车位、一个电梯,门前还装有四个电子监控器,总投资50多万元。乡党委书记李家模介绍,该乡依托湖区优势,着力调整产业结构,改老三样“粮棉油”为新三样“蟹虾鳝”,2008年全乡水产品产量近3万吨,产值4.7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元。预计2009年全乡水产品总量可达3.2万吨,实现产值5亿多元,人均水产纯收入可达8000元以上。

(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了。试验区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公路建设、国土整治、农村电网建设、流通体系建设等,初步实现“交通便利、沟渠顺畅、生产高效”,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大大改善,行路难、看病难、饮水难、就学难、购物难等制约农民生活质量的难题普遍得到了有效缓解。一是路修好了。一年时间,各方投资3245亿元(不含高速公路)进行公路建设,修建仙洪、黄观一级公路59公里;仙洪公路加宽改造基本完成,白庙大桥改造完成80%的预制梁建设任务,汉洪监高速汉洪段已建成通车,投资77亿元的洪监段即将展开控制性工程建设。试验区现已完成400多公里乡村公路硬化任务。过去农民出门“穿一双鞋、带一双鞋,走一节路、搭一节车”,现在农民“开了家门,就上车门,一直通到天安门”。二是渠疏通了。一年时间,各方投资15亿元,疏通渠道56条,总长1242公里,其中完成骨干渠道疏挖859公里,衬砌护坡23公里,小型农田水利渠道疏挖153公里。洪湖市峰口镇峰白河整治工程就完成河道疏通16公里,完成土方35万方、混凝土328万方。治水工程,不仅解决了灌溉渠网的问题,也净化了水质,使渠道变绿、渠水变清,解决了群众洗衣淘菜和饮水问题。群众说:“毛主席时代挖沟渠,二十多年全被淤,抽不进来排不出(水),而今疏洗得畅通,感谢建立试验区。”三是田成方了。省市国土部门投资45.5亿元,实施土地整理项目12个,总面积306万亩。老百姓盼望已久的“田成方,树成行,路成线,渠成网”终于实现了。我们在监利县毛市镇万亩吨粮田建设现场参观,那真是让人“眼前一亮、精神一振”:一望无际,一马平川,成方成块,整整齐齐,水泥道路纵横,大小河渠交叉,泵站涵闸配套,更兼长桥卧波,垂杨拂水。干部群众高兴地说“这就是希望的田野,这就是美丽的田野”。四是饮水更安全了。三市县建设中心水厂18处,解决了近20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五是血吸虫病少了。通过土地整理,结合“兴地灭螺工程”和“送瘟神行动”,完成血防查病17万人,治病化疗10225人,救治晚血病人206人,大大解除了血吸虫疫区农民的疾病痛苦。六是各项社会事业都发展了。农村低保扩面、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等工作进展顺利,有2万人纳入农村低保。试验区寄宿制学校、初中校舍改造及教师安居楼、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农村福利院改造工程顺利实施建设,部分建成后逐步投入使用。仙桃市投资500多万元开展综合村部建设,投资240万元对8所中小学校舍进行了修缮。洪湖市正继续推进4所寄宿制学校、5所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及教师安居楼等工程建设。乡镇卫生院建设在建8个,已建成村级卫生室12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3个、村级文化室72个。

(三)村庄整治了,环境改观了。试验区从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入手,着力抓好以建沼气池、改厨、改厕、改水为主要内容的“一建三改”,很大程度解决了“房子乱建、厕所乱搭、柴草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问题,“脏乱差”局面明显改变,有效推动了村容整洁和乡风文明建设。试验区内按照连片建设、梯度推进的原则,先行投资1000多万元,抓了100个村的村庄整治,自定的第二批村及30个偏远村村庄环境整治推进也很快,沿主干公路沿线的集镇和节点位置环境整治得到强化。30多个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沼气集中供气等项目稳步实施,村庄和集镇形象、品位大幅提升。仙桃市郭河镇建华村投资240多万元进行村庄建设,形成一条路、一条U形槽、两排树、两排湾子的整齐美观的崭新景象。监利县栽树万余株,建垃圾池140口,建公用晒场16000平方米,路灯200多盏。洪湖市首批推进的仙洪、峰瞿公路沿线64个村(场、街道)环境面貌焕然一新,涌现出了曹市锦绣梅园、万全镇全丰村、峰口镇塘沮村、汊河镇红山村等一批“名星村”。

洪湖市南昌村是我们认为环境改造得最美的村落之一。该村有八道风景线,谓之“南昌八景”:门对“一条大河波浪宽”,此为一景;门前一条水泥道路长,此为二景;清一色的两层以上小洋楼,式样豪华,排列整齐,此为三景;所有楼房前都有一个欧式栅栏围着的小院子,黑漆栏杆,白粉墙柱,银色柱灯,别有韵味,此为四景;所有楼房后都有一个粉墙黛瓦的后院,一样款式,一般高低,一致颜色,且主楼与后院错落有致,相映生辉,各显其美,此为五景;家家后院下面一个平台,家家从后院往平台伸出一道十几级的水泥台阶,此为六景;台阶下面是各家各户的菜园,或者果园,一园碧绿,一树火红,更是艳丽,此为七景;菜园下面是上千亩的水产和水生蔬菜基地,水欢鱼跃,鸟飞鸭扑,此为八景。我们这群城里人看了个个啧啧称赞,人人羡慕不已。

(四)体制机制创新了,发展活力增强了。试验区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核心试验内容”。重点在现代农业发展方式、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管护机制、“以钱养事”及社会化服务新机制、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土地经营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重大突破,发展思路更宽、体制机制更活、发展动力更足。可以说试验区体制机制创新无处不在,其中有四个比较经典的模式。一个是“林水结合”模式。这是洪湖市湖北昌兴公司的发明,即将河道、沟渠两边宜林堤坡使用权承包或租赁给民营业主或造林公司植树,由民营业主或造林公司按照统一规划疏洗河道沟渠和整治河两岸环境。此模式“横空出世”,一举打破了江汉平原河道几十年无资金、无劳力疏洗的“僵局”。国家不出钱、集体不出钱、农民不出钱,谁出钱呢?造林公司。结果呢?河道疏洗了,河岸绿化了,农民增收了,村里赚钱了,公司发展了,林业和水利等部门因此评先受奖了。此模式一推出,几十个乡镇群起效仿。我们调查的毛市镇,2008年用此模式共疏挖沟渠106条,全长87公里,完成总土方量43万立方米,吸引社会资金投入265万元。监利县实施林水结合模式,吸纳社会投资达到1.5亿元。县委书记李吉高说:“这一模式应该申报国家创新奖。”二是锦绣梅园资金整合模式。锦绣梅园原本是洪湖市有名的“二窝子”:水窝子和血吸虫窝子。现在建设得如同“锦绣”一般。农田平整,渠道笔直;道路宽阔,树木成行;农舍整齐,前园后厨;村庄秀美,瓜果飘香;百姓纯朴,生活安康;干群融洽,宁静和谐。建设的经验就是整合资金。他们集中9个部门的3549万元项目资金捆绑使用,15个村整体推进。老百姓把资金整合形象地称为“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洪湖市市长蒋鸿归纳为8个词:“性质不变、渠道不乱、统筹安排、集中投入、各负其责、各记其功、全面建设、整体推进。”三是毛市土地流转模式。毛市镇采取的是集中流转办法。把一家一户农民的零散耕地和养殖水面集中起来,打包出租给种养大户或养殖公司。目前已发展蟹虾共生8000亩,稻虾连作7000亩,网箱养黄鳝2000亩,珍珠养殖1000亩。承包养殖水面300亩以上的11户,100亩以上的25户,50亩以上的42户。大量农村劳动力在获得土地流转收入的同时,洗脚上岸,全身心投入馒头包子生意,使该镇成为全省著名、全国知名的“面点之乡”。养殖公司共获利润180万元,公司投入资金140多万元,对养殖区范围的供电线路进行整改,对部分淤塞老化渔池进行了改造,修通场区生产公路4.5公里。干部群众称此举为“六得综合效果”:即产业得发展、群众得实惠、承包户得大利,集体经济得壮大、公益事业得促进、干部群众都说“要得”。四是仙桃“引农上楼”模式。仙桃工业园有一块30亩闲置宅基地,位于脏乱差地段,很长时间荒芜着。园区抓住建立试验区的机遇,采取招拍挂的方式,以35万/亩的价格拍给湖北超宇公司,将拍卖所得收入1000多万元全部用于村民还建房建设,村民离旧居住新楼,干部群众皆大欢喜。仙桃市委书记周霁喜称此举为“引农上楼”试验。

(五)基层民主扩大了,干群关系融洽了。试验区大力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腐败风险防控体系等建设,大力推进民主管理,强化村民自治,群众对党员干部普遍信任和拥护。试验区所有村完成了换届选举工作,一大批思想好、作风正、有文化、带头致富能力强、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的村干部进入村委会班子,提高了村民自治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在这次换届选举中,绝大多数村干部高票当选,有很多全票当选,老百姓说“村干部为我们办好事办实事,我们当然要投他的票”。党员干部在试验区建设中走在最前面。在道路建设的工地,在村庄环境整治的现场,在最脏最累的地方,处处活跃着党员干部的身影。监利县“新农办”主任陈国强把试验区党员干部的作用概括为“五者”:生产发展的带头者、生活宽裕的创造者、乡风文明的实践者、村容整洁的建设者、管理民主的协作者。

试验区创造了一种民主管理的好办法,叫“五民工作法”:即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筹、民事民建、民事民管。群众对此总结有五句话:大伙都说干,选出代表办,过程请人看,搞完从头算,干部靠边站。这后一句话不是不想发挥干部的作用,而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干部,把好事办好。而今,包括通村通组公路、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村庄环境整治等多项涉及到群众生产生活的大事小事,都是由群众作主解决,很多政府项目的建设实施,也必须经过“群众作主”这一环节。我们在试验区很多乡村了解到,“五民工作法,威力真是大”。仙桃工业园铁匠湾村群众通过实行“五民工作法”,筹集7.5万元,对多少年来一直“晴天灰蒙蒙,雨天泥泞泞”的通组连户路进行了整修,老百姓一家一户要出上千元钱,没有一户出钱不积极,没有一人做事发牢骚。

万全镇党委书记陈怀标深有体会地说,试验区最深远的成效是干群关系的融洽。他说,近几年的干群关系呈波浪形变化,税改前干群关系紧张,税改后农民负担减轻了,干群关系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但新的矛盾又出现了,那就是干群关系冷漠,一些农民对集体活动包括公益事业建设漠不关心,当年有关费用不交,历年欠钱也不还,“我欠你的不还你,你找我来不惹你,有了困难就找你,发生矛盾就告你,村委会选举不投你”。现在建立试验区,为基层干部服务农民找到了切入点,也为塑造干部形象找到了立足点。干群互相离不开,关系越来越融洽。

主要作法

(一)坚持规划先行,明确发展思路。为加强对试验区建设的科学指导,省、市、县各级注重从规划入手,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先后制定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形成了四个层面的规划体系。一是制定了《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总体规划实施纲要》。围绕试验区“三年取得明显变化、提前三年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要求,明确了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制定了政策措施,要求通过上下结合,集中力量,采取整体科学规划、分段实施推进的办法,努力把试验区建设成我省深化农村改革的试验区、发展现代农业的示范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先行区。二是仙桃、洪湖、监利三市县结合各自实际,分别制定了片区发展规划实施纲要。对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和项目建设作出了具体安排。三是省直相关部门制定了专项规划和工作方案。分别就试验区现代农业发展、交通发展、国土整理、水利发展、卫生发展、村镇建设、林业发展以及体制机制创新等八个方面制定了专项规划,并对全面推进试验区农村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作出了具体的工作安排。四是指导试验区各乡镇、村编制了镇村布局与发展规划。这些规划体系对试验区各项事业发展作出了全方位的布局安排,保障了各项建设的有效实施和有序推进。规划一经制定,就严格按规划来落实,使新农村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避免了重复建设、杂乱建设,防止了“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现象的出现。在推进试验区建设中,各地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明确指导思想,把握正确方向,理清发展思路,围绕试验区建设的总体目标,坚持以提高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发展现代农业、改善民生为重点,突出产业发展、基础建设、村镇建设、环境整治、社会事业发展、基层组织建设等六项任务,促进试验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农村面貌发生较大变化。摒弃花架子,注重实效,坚持做到不增加农民负担,不搞形式主义,不强迫命令,保证试验区建设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二)坚持区域统筹,全面协调发展。仙洪试验区实行跨区域、大范围、综合性试验,改变了过去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大多采取“点状开发”的办法,克服了以往各自为战、星星点点、范围不大、规模较小,不利于整体解决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利于推进农业规模经营和现代农业发展,不利于以点带面、上下联动、全方位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弊端,实现了新农村建设模式的重大创新。一是打破“条块分割”的思维定势,大力实施区域统筹、整体推进战略。试验区打破行政区划和部门界限,把产业基础、资源优势、项目建设、领导力量整合起来,实行区域统筹,大范围、大规模推进项目建设,充分发挥了投入建设的整体效应、联动效应。同时,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同步抓好农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村庄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建设等,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形成了试验区自身发展的特色。二是打破“各自为战”的工作格局,大力推行高起点部署、高强度推进的工作方法。试验区能在较短时间里取得这样明显的变化,一条重要经验就是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调动干部和群众“两个积极性”,形成“干部想干事,群众有事干”的良好局面,打造上下联动、左右协调的工作格局。三是打破“分散经营”的传统模式,大力发展集约集成的现代农业。试验区充分发挥“鱼米之乡”的农业资源优势,做足水的文章,大力推进优势农产品板块基地建设,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现代农业经营水平。坚持依靠科技,重点推广农业重大技术和高效种养模式,大力推进农业生产的标准化、优质化、专业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新上和扩建了一批工业项目、农产品加工项目和农业旅游项目,乡村工业和民营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四是打破“平均用力”的投资方式,实行集中资金办大事的建设模式。优化配置各部门、各渠道的建设资金,把土地整理、通村公路、水利建设、血防工程、“一建三改”等项目资金捆绑起来,有机结合,形成了项目资金的整合聚集效应。

(三)坚持领导挂帅,强力推进工作。试验区特事特办,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建立了高效有力的工作推进机制。一是强化领导力量。省里成立了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省委书记罗清泉同志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组长,省委、省人大、省政府分管领导及荆州市主要负责同志任副组长,省直44个单位及荆州、仙桃、洪湖、监利市(县)负责同志任成员。罗清泉同志亲自调研、亲自谋划、亲自督办,自2008年5月以来先后16次到试验区检查指导工作。省长李鸿忠同志和“四大家”其他有关领导,也多次深入调研、指导工作。二是建立了省直单位对口联系工作制度。试验区工作以市县为主,省直有关单位加强指导和协调。所有乡镇都指定有两个以上的省直单位对口联系,主要负责指导工作、协调项目、解决困难、帮助建设。省直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直接负责,组建工作专班,落实专人协调,有的单位还派驻工作队长期驻乡包村指导工作。三是建立了督办检查制度。2008年8月以来,省委、省政府一个月召开一次现场会议,一个阶段一个主题,一个主管部门负责一个专项规划的实施,加强项目实施的检查落实,确保了试验区各项建设快速有序推进。试验区建立以来,领导小组先后召开了11次全体会议,以现场会的形式,加强检查督办,促进项目实施,研究政策措施,加快各项建设。采取这种推进方式,使省直部门有了压力,基层干部有了干劲,大家同舟共济,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各项工作迅速展开。省直单位和县市的同志反映,每次现场会议都开得人汗直流,感到责任很重,压力很大。2009年5月,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现场会议在仙洪试验区召开,总结推广了仙洪试验区的经验,对仙洪试验区建设也是一次极大的推动。

(四)坚持整合资金,集中投入建设。加大资金投入是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也是制约发展的“瓶颈”。试验区坚持大胆创新,闯出了一条增加新农村建设投入的新路。试验区大胆实行整合项目资金、集中投入建设的模式,通过规划引导、部门协调、统筹安排,以项目为平台,以县市为主体,优化部门资源配置,把土地整理、通村公路、水利建设、血防工程、“一建三改”等项目资金捆绑起来使用。按照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坚持小项目靠近大项目、移动项目靠近固定项目、后规划项目靠近先规划项目,采取性质不变、渠道不乱、统筹规划、集中使用、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办法,充分体现项目建设的综合性、多功能性、多效益性,发挥项目资金的整合聚集效应。这条经验成为了仙洪试验区的一个突出亮点。

(五)坚持农民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太多,新农村建设任务繁重,建立新农村建设长效投入机制是根本之策。试验区的快速发展和明显变化,不是靠政府投入“垒”起来的,也不是靠吃政策“小灶”培植起来的,而是依靠创新投入机制,采取政策激励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办法,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建设,齐心协力干出来的。一是引导农民投入。通过规划带动、项目引导和政策激励,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调动农民投资建设可直接受益的“家门口工程”的积极性。洪湖市峰口镇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以奖代补试点,仅投入财政奖补资金140万元,就带动民间资金1300多万元,完成了35个村、42个村级公益项目建设,起到了财政投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二是开拓市场投入。对新农村建设中的可经营性项目,采取资源置换、招商引资等方式,吸引工商资本投入。试验区创造的“林水结合、林路结合”模式成为各地热衷效法的成功经验。洪湖市运用市场经济的办法,将河道、沟渠两边和公路两旁的经营权出让给造林公司或民营业主造林经营,享受其收益,同时约定由公司或业主负责河道、沟渠疏挖清洗、护坡衬砌和道路维护,合同期为十年。这种方式,不仅有效解决了河渠清淤疏洗和道路管护无经费、缺人力的问题,还解决了“年年栽树年年光,年年栽在老地方”等难题,农民高兴,集体获益,企业盈利,一举多得。2008年冬至2009年春,仅曹市镇就有13个大户和民营业主参与渠、路林承包经营,投入500多万元,栽植意杨13万株。三是引进企业投入。试验区着眼于促进新农村建设持续长效发展,坚持走市场化道路,运用政策激励和环境感召,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民营企业投入新农村建设。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工业园区、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以及城镇建设走上了快车道。2009年11月底召开的仙洪试验区领导小组第11次全体会议暨投资项目签约仪式上,试验区三县市就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现场签约投资项目45个,投资总额达123.32亿元。四是鼓励社会投入。采取企业捐助、部门帮扶、社会捐赠等形式,动员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新农村建设。洪湖市汊河镇五丰村动员在外成功人士中国银狐集团董事长刘新才先生出资500多万元,帮助村里完成了水、电、路、桥、学校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府场镇通过“村企共建”,引导企业投入近千万元,帮助9个村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从试验区的初步统计来看,一年多来,投入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的基础设施建设及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的资金,除部分来自省级财政扶持和部门项目资金支持外,60%以上主要依靠地方各级自筹、农民筹资投劳及社会资金投入。

(六)坚持改革探索,创新体制机制。试验区经验的核心和生命力在于改革创新。试验区干部群众针对新农村建设面临的普遍困难和突出问题,先行先试,大胆改革,勇闯新路,把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试验区从一开始就明确了六个方面的改革试验任务,重点在建立新农村建设长效投入机制、加强项目资金整合、推进土地经营制度创新、建立公共设施建设投入与管护机制、建立农村公益性事业“以钱养事”新机制、完善乡村便民服务体系以及建立村庄建设与环境整治长效机制等方面,开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取得了初步成效,创造了很好的经验。一年多来,试验区体制机制创新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战略创新。仙洪试验区是全国首个跨区域、大范围开展的新农村建设试验区,掀开了我省多层面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战略部署的第一页,在地域上打破了行政区划,在措施上实现了整体联动、上下联动,这是我省推进新农村建设战略上的一大突破。二是发展方式创新。试验区新农村建设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基础设施薄弱,试验区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公路水泥化、灌溉渠网化、产业板块化、农业机械化和城乡一体化为目标,在破解现代农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难题上取得了新的突破。三是投入机制创新。采取政府引导、群众参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办法,将项目资金与社会资金汇聚在一起,形成了多元化长效投入的新机制。四是土地经营创新。采取多种流转形式,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实施“迁村腾地”,盘活集体建设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尤其是城中村、城郊村、园中村在探索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出租、入股、联营等方式上开展了创新和突破。五是社会服务创新。试验区在巩固和完善“以钱养事”新机制上,通过健全岗位设置、资格准入、考核管理、激励约束和社会保障等措施,在新型农村公益事业服务体系建设上开展了创新和突破。洪湖市在农村公路养护上探索建立了大修“市场化”、中修“挂靠式”、日常养护“工区化”的农村公路养护新模式。六是民主管理创新。通过建立健全腐败风险防控体系、建设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监督等办法,加强了项目运行的制度化管理,促进了民主法制建设,强化了干部队伍建设。

深刻启示

建设仙洪新农村试验区是一项综合性改革试验,没有先例可循,要敢为人先,敢闯敢试,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突破,在突破中推进。一年多来,试验区发生的巨大变化充分说明:省委、省政府建立仙洪新农村试验区的战略部署是正确的,是整合各方面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实现以点带面、全面发展的成功尝试。试验区的干部群众探索出了新农村建设的新途径和新办法,创造出了可看、可学、可用的宝贵经验,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一)科学规划是前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是龙头、是前提,是指引各项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毛泽东同志说过:“只有一个改造世界或改造中国的主观愿望,而没有一个像样的图样,他们完全不认识这个世界,又妄欲改造这个世界,结果不但要碰破自己的脑壳,引导一群人也碰破了脑壳。”有了科学的规划,我们既能从战略高度描绘远景发展蓝图,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又能对近期建设的主要方向、重点内容进行具体安排,对开发与建设实行有效引导;科学的规划,既能帮助我们突破时空、地域和产业限制,从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来谋篇布局,又能帮助我们在宏观大局中把握好局部发展的各种优势和特色,确定正确的发展思路。仙洪试验区能有今天这样巨大的变化,很关键的一条就在于从规划入手,首先高起点规划,然后高标准、大力度推进。规划的制定过程本身,就是理清发展思路的过程,就是把中央的方针政策与本地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仙洪试验区先后制定了不同类型的实施规划和工作方案,形成了四个层面的规划体系。试验区总体规划明确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一个核心”,坚持“两个重点”,突出“六项任务”,这一规划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符合当地的实际,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规划是蓝图、是指针,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已定的规划还必须在具体工作、发展实践中不断吸纳各方面的意见,不断修改完善。譬如,规划中农民居住点的设置要科学合理,要体现风土人情,尊重群众民俗习惯;规划既要锁定基本农田,又要适应城市化发展及人口变化的趋势,将土地适当集中,留有足够发展空间;村庄建设规划,要注重与土地修编规划和城镇规划相衔接。难能可贵的是,仙洪试验区的干部群众通过完善细化,认真组织实施,把《实施纲要》的基本精神和要求,逐一落实到了乡、村、户,落实到了每一个项目,确保了各项建设科学高效、有序推进。

(二)发展生产是核心。中央反复强调,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以发展生产、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没有产业发展、农民富裕,新农村建设就失去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抓住了这个核心,其他的问题就容易解决了,农民就会拥护。怎样实现生产发展、农民增收、农村富裕呢?一靠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江汉平原自古就是鱼米之乡,粮、棉、油、水产、家禽在全省占有较大比重,完全有条件、有基础通过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在试验区,通过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建设一批优质特色农业板块基地,农业发展呈现出了新的面貌。二靠着力发展工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工业对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很强的带动作用。县乡发展工业要从实际出发,摈弃过去那种不计成本、不顾生态环境的做法,走科学发展、集约发展、持续发展、和谐发展之路。仙洪试验区各市县围绕农业资源优势,仙桃市建设以食品加工为主的加工园区,洪湖市建设以淡水鱼加工为主的加工园区,监利县建设以粮食深加工为主的加工园区,大力发挥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获得了多方共赢的良好效果。试验区还适应产业升级的趋势和要求,加快发展农村金融、商贸、餐饮、物流和乡村旅游等第三产业,扩大了农民增收渠道,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三)改善民生是重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解决广大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仙洪试验区是革命老区、我省的粮食主产区,过去为国家作了很大贡献,现在相对困难一些。这个地区又是水网湖区,是著名的“水袋子”、“虫窝子”,血吸虫病重疫区。长期以来,这一地区农村建设各方面欠账较多,缓解农民出行、饮水、上学、看病等方面难题的任务十分繁重。但是,短短一年多时间,试验区整体面貌迅速改变,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极大改善,这些都得益于试验区紧紧抓住了基础设施建设这个重点,优先解决“水、电、路、气”等直接关系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并以此带动了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发展。有了好的基础设施,还要有好的生态环境。在这方面,试验区作出了成功的探索。他们在引导农民改变生活习惯、推进“一建三改”、改善农民居住环境上下真功夫,在所有乡镇分期分批各兴建一座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搞好农村面源污染控制和生态环境保护。现在的仙洪试验区,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甚至吸引了一批城里人回乡定居。这些说明,试验区的建设和发展,最根本的还是要落脚到农民生产条件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上,落脚到着力解决一些最突出的社会难题上。如在仙洪试验区,最突出的问题就包括血吸虫病防治问题和安全饮水问题。在这两个问题上,试验区加大投入,创新方法,加快建设,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让广大群众得到了实惠。

(四)改革创新是关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发生巨大变化,靠的是改革;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农村发展,仍然要靠改革。加快仙洪试验区发展,解决试验区生产力落后、基础设施薄弱、民生问题以及新农村建设投入等问题,都必须靠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制度建设。一年多来,试验区针对新农村建设面临的普遍困难和突出问题,先行先试,大胆改革,闯出了一条新路。一些地方把改革创新实践上升到制度层面,逐步建立了推进农村发展的长效机制。如仙桃市张沟镇、监利县棋盘乡按照创新现代农业发展方式的要求,打破行政区划界限,依据农业生态功能区域的要求和现代农业发展规律,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式,建立了以网箱养鳝和特色水产为主导产业的规模化水产养殖基地,做大做强了水产板块。仙桃市绿湾村积极开展农村宅基地整理,加快建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既节约了土地,增加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又改善了农民居住环境。福娃集团与农民签订合作协议,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土地用途、不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农民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实现了适度规模经营。可以说,仙洪试验区取得的巨大成绩不是靠开小灶取得的,靠的是改革的办法、创新的思路,靠的是在新农村建设投入机制、公益性服务设施建管机制、农村新型服务机制等方面的制度创新,靠的是通过试验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江汉平原特点的新农村建设路子。

(五)农民群众是主体。新农村建设,农民群众是主体,没有农民群众这一主体的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是无法完成的。一些地方反映,新农村建设是上热下冷、干部热群众冷,这一问题值得认真思考与研究。解决这一问题,仙洪试验区的作法是:一靠宣传引导,二靠政策激励,三靠教育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首先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路线。要善于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疾苦,了解群众要求,尊重群众意愿,发挥群众的创造精神。省委、省政府作出开展仙洪试验区建设的决策,就是受当地干部群众成功探索实践的启发,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当地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很高,建立试验区顺应了群众的普遍愿望和要求。其次,要耐心细致地做好组织、动员、发动群众的工作,变群众“要我做”为“我要做”。要认真研究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激励和引导农民群众广泛参与农村公益性设施建设,实行“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管”,建立起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凡与老百姓生产生活相关联的事情,尤其是要老百姓出钱出力的事情,都让老百姓参与进来,并且举手同意,真正从制度上维护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再次,要重视新形势下的农民教育问题。在新形势下,要积极做好农民的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和引导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克服等、靠、要思想,依靠自身力量,建设美好家园。

(六)基层组织建设是保障。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层干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必须牢固树立抓基层、打基础的观念,扎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使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使基层干部真正成为农民群众信得过的新农村建设组织者和带头人。在这方面,试验区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明显成效。如开展“三级联创”活动,普遍建立“两会一制”制度,健全和完善县、乡、村三位一体的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制度;大力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拓宽基层干部来源,提高基层干部素质,配强乡村领导班子尤其是党组织书记,使试验区村级班子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党员干部在试验区建设中始终走在最前面,得到了农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试验区还积极探索了新形势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通过盘活存量资产、兴办农业基地、发展村级合作经济等方式,提高了村级运转保障和公共服务能力。这对于加强基层党建、保证新农村建设顺利健康进行,均具有积极启示意义。■

(调研组成员:吕东升 梅学书 涂世创 李新玲 张世华 贺曙光 余爱民 宋歌)

第四篇:省建设厅领导视察新农村建设汇报

5月18日,省建设厅领导一行来我镇检查新农村建设工作,先后到我镇的中沟村小康住宅、某某村洋葱交易批发市场和文化活动中心等地实地考察,通过“听、访、看”,详细了解在新农村建设当中,民房和巷道、排水沟、厕所、沼气、绿化、美化等基础实施建设的情况。对我市新农村住宅建设提出了几点指导性意见,现结合农村实际和当前新农村建设的特点,将意见贯彻情况汇报如下:

一、当前农村现状

嘉峪关市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城市大、农村小,属城郊型农业,是城市重要的副食品基地。农村有峪泉镇、某某镇、文殊镇3个镇,17个行政村,112个村民小组,4590户,全市农业人口为2.02万人。2006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5315元。农村现有耕地5.76万亩,全部为水浇地,村、田、路、渠、电、通信等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实现了农田水利化、作业机械化、种植良种化、栽培科学化,是全省农业先进地区。1999年整体进入小康,77.3%的农民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小康房。通过发展珍品、精品和旅游观光“两品一游”城郊型特色农业,实现村村组组通油路、自来水、程控电话、有线电视和家家户户住标准住宅目标,正向着城乡一体化迈进。目前电话普及率72.2%,有线电视入户率68.3%,农民人均住房面积达40平方米以上。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协调发展。

二、提出的几点建议

在座谈过程中,省建设厅领导指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小康住宅设计应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坚持从全市农村的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以村镇规划为指导,紧紧围绕“以人为本、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居住环境”的设计理念,注意保护和体现地方特色与农村风貌,既要新颖、美观、适用,又要兼顾农村特色,体现时代气息。重点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新农村建设的规划问题。要将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纳入城市规划的范围(包括城镇结合部),要根据试点村所处的自然条件、当地的民俗民风及经济发展水平,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提高和健全使用功能,要科学划分村内居住区、公建服务区、经济发展区等区域,合理配置村内的各类基础设施。房屋的外观与环境要协调和谐,反映区域特色,体现乡村特点,努力实现山水、田园、民居、道路、绿化、建筑风格的和谐统一,形成规划建设的新格局。

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把新农村建设简单地、片面地等同于新村庄建设。认为新房子盖多了,村容村貌整洁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改善了,就是新农村建设;二是脱离实际地把新农村建设等同于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本质上还是对农村的建设,它的特色就是欣欣向荣的具有田园风光的农村;小城镇既有农村的特点,同时也具有城市的特色,它的特色在于二、三产业相对发展、功能比较完善的城镇。在编制镇村建设规划时,不能简单地用建设小城镇的理念去规划新农村建设,在村庄民居、建筑材料、村组道路、卫生设施等方面的考虑上,都要因地制宜,注重特色,不能千村一面,更不要不伦不类,村庄不像村庄、城镇不像城镇。二要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原则。要加强引导、强力推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搞好服务。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大对建设过程的指导力度,严格执行建设标准,加强工程施工和质量监管,确保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顺利开展。

群众是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各级要加强宣传,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自主建设的积极性,动员群众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美好家园。三是坚持基础先行,务求实效的原则。要选准突破口,从改善农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基本生活条件入手,集中力量,抓好试点的“五通”(通电、通水、通路、通电话、通广播电视)、“五化”(硬化、绿化、净化、美化、亮化)和“四有”(有文化室、篮球场、综合宣传栏、休闲健身绿地或场地)建设。要坚决反对为追求轰动效应,好高骛远,脱离实际,劳民伤财的各种做法。

三、如何贯彻落实

1、科学制定新农村规划制定新农村规划,要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人为本,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使新农村各方面的发展步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不能孤立地就新农村建设而搞新农村建设,必须优化和配置发展资源,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要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和谐新农村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高度进行规划设计。村镇规划要符合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实现村容整洁、营造文明村风、适合村民休闲的需要,安排好生活与产业的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应把科学规划放在首位。制定规划应立足当前、把握长远、统筹安排,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意见与建议,尊重自然规律、科学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按照方便农民、提升农村、发展农村产业的要求,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农民居住区、产业发展区以及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尤其要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民风民俗、文化历史、地理特点等,把土地、水系、清洁能源、集中居住区规划好,并搞好建设规划与中长期规划的衔接。

2、先规划后建设通过规划可以合理地整合农村的土地、能源、环境等资源,同时能够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专业的规划设计能够实现较好的规划意图,充分考虑住户的意愿和生活方式,是搞好新民居规划的根本。按照规模适度、有利发展、有利稳定和方便生活的要求进行统一规划,避免规划脱离实际,造成“建一片,荒一片”的问题。在村庄规划编制中,应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把维护好农民的权益,引导农民积极参与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一)与生态建设相结合:依据“牲畜—沼气—种植”的生物循环模式,结合改水改厕同步实施规划,合理布局农村的康居点。(二)与农业综合开发相结合:依据当前农业的发展状况,努力使规划适应区域产业结构,将原来分散的农民住房合理集中,便于农民生产生活。(三)与土地整理相结合:将规划的村庄建设用地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四)与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根据实际情况考虑依托镇村交通主干道进行规划布点。(五)与旅游开发相结合: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和宽裕的劳动力资源,开展民俗旅游接待,吸纳城市居民休闲旅游消费。

3、做好旧村规划建设新农村建设,应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新村建设,二是旧村改造。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落实到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合理利用资源,减轻农民负担。旧村改造,不能脱离实际、不尊重农民意愿、不考虑农民生活习惯、强拆强建,要立足当前,科学规划住宅区、养殖区和公共服务区,理顺道路走向,考虑通水、通电、通有线电视、排水、排污等其他基础设施,使之布局合理。让零散农户向中心村集中靠拢,让村庄整齐化,也便于配套设施的整改,减少为零散住户修路通电等造成的不必要资源浪费。配备卫生室、学校、日用品商店、休闲活动绿地等设施,让农民过上城市式的乡村生活。要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的原则,彻底改变“雨天一脚泥,晴天一身灰”的乡土生活,改变过去那种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的穷乡恶土面貌,改变农村布局混乱、建房不见村、建村不建路的恶劣环境。

4、特色民居的规划设计民居往往具有地域特色,在新民居的改造与建设中,保存并很好体现出来的传统民居特色及其文化内涵,也将成为展现社会主义新农村面貌、发展农村旅游的重要景观。人们常说的“农家乐”等就是以民居为主要游憩空间而进行农村旅游的具体体现。新农村和新民居的建设,规划要先行,力求“一村一容”,防止千村一面。要结合区位优势、社会人文环境、历史文化习俗、山水自然风貌等合理制定住宅规划。

第五篇:洪试验区新农村建设工作主要作法与经验

洪试验区新农村建设工作主要作法与经验

作者:佚名信息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808更新时间:2009-6-1

22008年4月,省委省政府决定在仙桃、洪湖、监利一带建立一个跨区域、多层次的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含三个市县14个乡镇,407个村,1467平方公里)。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探索实践,实验区在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村镇面貌、社会事业、文明建设和民主管理等五个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其做法和经验主要是:

一、高起点规划,破解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难题

一是统筹兼顾,全面规划。由省试验办主持,试验区与省直相关部门反复衔接、商定,制定了四个规划:一是总体规划实施纲要。二是片区发展规划。三是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小城镇建设、村庄整治等专项规划。四是省直部门专项规划和支持方案。四个层面的规划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较为完整的体系,总体规划指导具体规划,具体规划体现总体规划。

二是群众路线,体现民意。广泛征求意见,反复修改,使规划充分体现地方特色和群众意愿,成为统一思想、发动群众、集中智慧、推进发展的有力武器。

三是延伸机构,加强管理。增设3个规划管理分局,全域覆盖、源头把关,督促规划落实,规范农村建设,防止“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现象出现。

二、多元化投入,破解新农村建设资金不足难题

一是加大政府投入。抓住机遇,盯紧政策,加大向上争取力度。目前已争取项目资金12.2亿元,其中公路建设3.2亿元,水利建设1.5亿元,农田整治4.5亿元,血防工程2亿元,村庄整治投入1000万元,农业板块建设投入9000万元。目前已到位5.8亿元。

二是引导农民投入。通过规划引导、项目带动和政策激励,发挥主体作用,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试验区内修路改水、房屋晒场等“家门口工程”,群众投资达4.2亿元,占实际完成货币工程量的30%。

三是拓展市场投入。经营性项目,引进工商资本投资建设。探索推行以疏洗河渠沟汊为条件,换取沿岸林权的“林水结合”模式,昌兴农林开发公司去冬今春在洪湖片投资1000万元,疏洗沟渠73条368公里,栽树114万株。

四是鼓励社会投入。组织捐助、帮扶,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新农村建设。试验区启动以来,共吸收社会投资1.4亿元。

三、一盘棋统筹,破解新农村建设项目整合难题

一是源头整合。在项目申请与审定环节,政府总揽,部门会商,相互衔接,实现整合。按照“1+X”模式,在村办公场所建设中,配套建设卫生室、文化室、超市和运动场等项目,目前已建和在建村综合服务中心达20个。

二是捆绑使用。坚持小项目跟从大项目、移动项目跟从固定项目、后规划项目跟从先规划项目、同类项目相互衔接,捆绑项目资金,发挥综合效应。曹市镇“锦绣梅园”项目区捆绑国土、水利、农业等部门项目资金3500多万元,带动社会投资2000余万元,经过两年建设,完成河道清淤护坡6.2公里、通村公路30多公里、“一建三改”1300多户、植树4万多株、改造农田3万亩,初现“锦

绣”景观。

三是滚动推进。突出重点片区,集中定向投入,加大建设力度,辐射带动周边。以仙洪、峰瞿公路沿线的64个村为重点,集中力量建设试点示范,辐射带动全市新农村建设。现已建成曹市“锦绣梅园”、万全简市、峰口白河等9大片带。

四、大规模推进,破解新农村建设环境改善难题

一是加强工程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环境。投资1.43亿元,改造主干公路48公里,新修连村公路180公里;投资8357万元,疏挖河道97.6公里、衬砌护坡35.2公里,更新改造泵站涵闸12座;投资2.9亿元,两年内完成24万亩土地整理;投资1000万元,新增、改造配变电台区7个,线路14.3公里。

二是整治村容村貌,改善农民生活环境。以“整洁乡村、清洁家园”为主题,以整治“十乱”为重点,以建立长效机制为目标,着力实施安全饮水、“一建三改”、垃圾处理、晒场建设、填土平坑、立面改造、门前绿化、路灯亮化“八大工程”,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

三是发展社会事业,改善农村公共服务环境。完成13所寄宿制学校、9个福利院提档升级改造,9个乡镇卫生院、7个文化站、210个村卫生室、105个文化室建设工程全面动工,启动了2个乡镇4.1万失地农民养老保险试点。

五、全方位创新,破解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难题

一是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建基地、强龙头、兴旅游、促转移、活流通,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建成水稻、水产、水禽、水生蔬菜“四水”农业基地72万亩;发展规模以上龙头企业43家,年产值20亿元;石化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快速扩张,瞿家湾旅游特色凸显,峰口商贸经济蓬勃发展。

二是探索农村土地集约化利用途径。把迁村腾地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采取村庄集并、市场开发等形式,增加土地供给,提高使用效益。2008年通过土地整理、迁村腾地,全市新增耕地6000亩。

三是建立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围绕村配保洁员、建垃圾池、建垃圾填埋场、建卫生保洁机制“一配三建”,出台了村庄环境整治奖补办法,建立了责任追究制,坚持逐月检查、评比、排名、通报制度,确保长治久洁。

四是创新公益服务设施管养机制。探索建立大修“市场化”、中修“挂靠式”、日常护养“工区化”的农村公路养护新模式。建立5个乡镇沼气中心服务站、20个村服务点,采取“三级连锁”模式,有效解决发展中取料难、运行难、出渣难问题。

五是建立乡村治理和民主管理机制。围绕“五个示范区”建设目标,抓好组织、队伍、阵地、活动、制度“五个创先”,建设党建示范区;搭建廉政教育、民主监督、制度纪律、便民服务、项目监管“五个平台”,建设腐败风险防控示范区;突出文明卫生家园、农民文化乐园、生态高效田园“三园创建”,建设乡风文明示范区;构建上下联动、纵横联勤、左右联防、重点联治、平安联创“五联机制”,建设平安示范区;发挥宣传队、突击队、生力军、护卫队“四个作用”,建设民兵预备役科技“率带”示范区。

下载省建设厅关于仙洪新农村试验区村镇规划建设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省建设厅关于仙洪新农村试验区村镇规划建设实施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农村建设试验区洪林村基本情况[五篇模版]

    新农村建设试验区 洪湖市新堤办事处洪林村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洪林村地处洪湖市区东北,现有256户,1281人,其中劳动力756人,国土面积2.2平方公里,耕地2800亩,农工商企业19家,外来......

    关于加强新农村村镇规划建设的意见

    关于加强新农村村镇规划建设的意见 发布日期:2006-9-5 8:02:18 来源:本地 作者: 明政办[2006]34号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届五......

    区政府关于建设新农村加强村镇规划建设工作意见

    各乡、镇、办事处,区直各部门:为了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城镇化快速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及市政......

    参加省村镇建设规划培训汇报

    参加省村镇规划建设培训汇报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从六个方面汇报这次学习培训情况。 一、省里组织这次培训的形势背景 根据省委省政府部署,省住建厅从2011年元月开始推进......

    村新农村建设规划实施方案

    ××村(社区)新农村建设规划实施方案近年来,我村党支部、村委会班子团结、重干,实干,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开拓进取、工作扎实、作风民主,在带领全村人民改善基础条......

    湖北仙洪新农村建设实验区专题片文稿

    百里仙洪涌春潮 ——来自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的报告这是一片肥沃的土地,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这是一片英雄的土地,曾经创建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这是一片希望的土地,干群携手,......

    区政府关于建设新农村加强村镇规划建设工作意见(共五篇)

    各乡、镇、办事处,区直各部门:为了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城镇化快速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新农村形势下“红色村镇”建设规划的探索

    基金项目:2009年度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湖南省革命老区新农村建设的研究》(09YBB302)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覃永晖,男,1978年出生,湖南怀化人,副教授,硕士,湖南文理学院土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