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区政府关于建设新农村加强村镇规划建设工作意见
各乡、镇、办事处,区直各部门:
为了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城镇化快速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及市政府《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一步加强村镇规划建设工作的意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就进一步加强
我区村镇规划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做好村镇规划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近年来,在全区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区村镇规划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目前全区已有6个乡镇和15个村完成了新一轮规划修编或编制。在规划的科学引导下,村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批基础条件较好,经济实力较强,交通比较便利,区位优势较为明显的小城镇,正逐步发展成为带动辐射周边乡镇的区域经济中心,有力地推动了全区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但是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相比,我区村镇规划建设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一是村镇规划编制比较滞后,实施管理不严,规划对建设的指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二是村镇规划建设缺乏特色,零散建设现象比较普遍,土地浪费严重,不少地方“只见新房不见新村,只见新村不见新貌”。三是村镇基础设施欠账较多,有些村镇路不平、灯不明、水不通,基础设施不配套,教育、文化、卫生、通信等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脏、乱、差”现象比较突出。四是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投入机制不活、力度不大,没有形成推动村镇规划建设的强大合力。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村镇建设的健康发展和整体水平的提高。我区为市辖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更应走在前列。村镇规划是村镇建设和发展的蓝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充分发挥村镇规划的科学引导和综合调控作用。加强村镇规划建设,有利于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区域经济合理布局和农村经济发展;有利于聚集生产要素,带动乡镇企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吸纳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提高全区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合理节约利用土地资源,实现环境与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加快城乡一体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村镇规划建设的紧迫感、责任感,采取有力措施,务求抓出实效,扎实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发展。
二、明确目标任务,全面抓好村镇规划的编制
(一)村镇规划建设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标准,适度超前。要突出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预见性,正确处理村镇现状、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的关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保证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二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要立足实际,以人为本,尊重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构建自然和谐、格调新颖、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新型村镇。三是相对集中,节约资源。结合迁村并点,引导农民向小城镇、中心村聚集,努力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村镇发展新格局,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四是综合整治,分类指导。以整治改造旧村镇为重点,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大力提升现有村镇的规划建设水平,积极规划建设新村镇,实现新老村镇协调发展、共同繁荣。五是实事求是,循序渐进。村镇规划编制建设,既要严格标准、积极实施,又要结合实际、尊重民意,因势利导,典型引路,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六是实施规划,依法管理。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实现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
(二)村镇规划建设的主要任务。村镇规划编制要坚持整体推进、分步实施,乡镇总体规划、镇域体系规划要与各村建设规划同步进行。“十一五”期间完成全区所有乡镇、办事处、村庄的规划编制。其中,2006年完成4个乡镇和100个村庄的规划编制;2007年完成所有乡镇和50个村庄的规划编制。2006年村镇规划编制的重点是完成出山店水库移民乡镇、名茶乡镇的总规编制或修编以及中心城区城中村和国道、省道、环湖路等县乡公路两侧的村庄规划,通过由“点”到“面”、由“线”到“片”,逐步完成全区村镇规划编制。
(三)村镇规划的主要内容。村镇规划包括乡镇域村镇体系规划、乡镇总体规划、乡镇近期建设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村镇规划要按照《城市规划法》、《村镇规划编制办法》、《村庄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和《河南省村庄规划建设导则》,依据区域城镇体系和镇域村镇体系规划进行科学编制。一是坚持合理布局。按照规模适度、合理聚集和有利于生产生活的要求,调整优化村镇居民点和一、二、三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确定乡镇、集镇、村庄人口和用地规模。二是统筹城乡资源配置。科学安排交通、环保、环卫、供水、排水、供电、通讯、防洪、防灾、水土保持等重要基础设施和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体育、商业等公共服务
设施。三是科学编制村镇近期建设规划,明确发展重点,统筹协调各类建设时序。四是搞好各类规划间的协调。村镇规划的编制要服从市域、区域和小城镇城镇体系规划,并加强与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交通道路、产业布局、水利设施、旅游等专项规划的衔接。
(四)村镇规划编制和审批程序。村镇体系规划、乡镇总体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
织编制。严格审查规划编制单位资质,全面开放村镇规划编制设计市场,村镇规划编制原则上应由具有乙级以上资质的单位编制。村镇规划编制期间,要深入调查研究,并向社会公示规划方案,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和群众意见。保证村镇规划质量。村镇规划成果必须严格评审,依法报批。区要成立村镇规划专家评审委员会,具体负责村镇规划的评审工作。国家、省级重点镇的规划成果,由省建设厅组织评审,报市人民政府审批,并报省建设厅备案。其他建制镇、乡镇的规划成果一律由市规划局组织评审,报区人民政府审批并报市规划局备案;村庄建设规划成果由区规划行政部门组织评审,报区人民政府审批。
三、坚持依法监督,强化村镇规划实施管理
(一)切实维护村镇规划的严肃性。村镇规划批准后,具有法律效力,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随意更改,确需对规划进行局部调整的,必须报原审批机关批准。村庄和集镇规划区内的一切建设必须遵守已批准的规划。规划、国土部门要严格按照规划要求审批农民建房,不得在规划区外批准建设项目。村镇规划未完成之前,应暂缓建设项目审批。擅自修改规划、违反规划建设的,要依法予以查处。
(二)加强村镇规划的实施管理。位于中心城区的“城中村”、乡镇人民政府所在地、国道、省道、环湖路等县乡公路两侧、规划的中心村集镇的规划建设,由××规划分局实行集中管理,统一审批;对上述区域以外的村庄的规划建设由××规划分局授权乡(镇)村镇建设发展服务中心审批,报区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对“城中村”改造、乡镇区域内的重大规划建设项目由××规划分局初审后,报区政府审批。
(三)严格实行规划许可制度。乡(镇)政府所在地,国道、省道、环湖路等县乡公路两侧及中心村集镇的规划建设,必须依法办理“一书两证”(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其它区域内村庄的各项建设,必须依法办理“一书一证”(选址意见书、村镇建筑许可证)。未取得以上许可证件,国土部门不得批准用地,房管部门不得办理产权证书。凡越权或不按程序办理的有关证书一律无效,造成不良影响和危害的,要追究当事人的行政责任直至法律责任。
(四)健全村镇规划监督制度。村镇建设规划批准后,各镇、村应当在显著地段设置总体规划展示栏进行长期公示,广泛接受社会的监督,保障规划的有效实施。区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村镇总体规划、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和重大建设项目选址的监督管理。乡镇人民政府每年要对规划实施情况,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作出报告,并同时上报备案。
(五)积极实施规划效能监察制度。各乡镇人民政府要认真开展村镇规划效能监察,严肃查处领导干部违法违纪干预村镇规划实施问题,对在村镇规划中滥用职权,违反规划法律法规和失职、渎职的,要依据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四、加快村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协调发展
(一)积极发展村镇经济。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的节约型农业和循环型农业。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农业,推行“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抓好特色园区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村镇易地改建工业项目、新上工业项目原则上要优先向园区集中,促进乡镇企业集群发展。大力扶持民营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推进“回归工程”。推行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重点发展一批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小商品批发市场,增强村镇辐射功能,带动二、三产业发展。要通过农业向基地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集镇集中,实现以业兴区,繁荣村镇经济。
(二)突出抓好旧村镇整治改造。把旧村镇改造作为推进城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突破口,高标准制定旧村镇改造规划,大力开展“三整”(整治空心村、整治乱搭乱建、整治占道经营)、“三清”(清垃圾、清污染、清路障)、“五改”(改水、改厕、改路、改灶、改圈),提升“五化”(硬化、绿化、净化、亮化、美化)水平。加强镇容村貌管理,建立镇容村貌管理的长效机制,认真抓好村镇的卫生保洁,乡镇和中心村应配备专门环卫人员常年进行清扫,做到日产日清,保持村镇文明整洁。积极推广沼气、秸杆气化、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技术。
(三)大力发展特色乡镇。因地制宜,发挥优势,规划建设一批特点鲜明的明星乡镇。董家河、××港等乡镇可以立足茶乡特色,打造旅游和生态品牌,东双河、柳林、游河等乡镇可以依托交通、资源优势,在发展工贸小区、物资流通上下功夫,十三里桥、双井、吴家店等近郊沿边乡镇要发挥中心城区和沿边的区位优势。要通过发挥各自产业、区位、生态等优势,努力规划建成一批地方特色鲜明、产业支撑较强的商贸型、工矿型、旅游型、服务型、沿边型、生态型小城镇。
(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做到建一片成一片,建一处成一景。对村镇道路、给水、排水、消防、路灯、供电、电信、邮政、有线电视、广播、燃气、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要超前安排,分期建设。乡镇和中心村道路要做到配套、畅通,主要道路硬化率要达到90,路灯亮化率达到70以上,自来水入户率达到80以上,村镇绿化率达到35以上,公厕布局合理,垃圾要进行无害化处理。
(五)优化村镇建设模式。村镇模式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建设生态庄园式、城郊社区式、平原集中式、丘陵放射式、山区分散式等形式多样、风格不同的村镇。要提高住宅设计水平,务求新颖美观、结构合理、节能节材、安全实用;规划部门要提供多种新村规划方案和住宅户型供农民选用。要抓好示范带动,引导农民按规划进行集中建设。加强规划控制,村镇居民新建住房原则上一律到规划的农民新村内集中建设;鼓励经济实力较好的村组集体投资建设农民新村,按需要分配给本村组居民;鼓励以村组为单位集中建设农民新村,按照保本微利方式由本村组居民自愿购买;鼓励村组等基层组织对现有土地、房屋等进行置换经营,所得赢利用于集中整治旧村和建设农民新村,低价出售给本村组居民。凡到规划区内建房的,除具有历史文物保存价值的外,原则上要及时拆除老宅基地的旧房。要严格限制分散建房的宅基地审批,严格控制私人圈地建单栋住宅,严禁不按规划紧靠公路两侧建房设市。
五、创新改革机制,优化村镇规划建设发展环境
(一)建立多元化投资体制。村镇建设要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放开投资市场,拓宽投资渠道,建立政府投资拉动和社会投资相结合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滚动推进”的原则,扩大公用设施有偿使用和有偿服务范围,鼓励单位、个人以独资、合资、股份制等形式,投资参与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对现有的公用设施可以通过收购、拍卖、租赁、重组等形式促进公用事业市场化。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动员和鼓励各行各业、广大群众参与村镇公共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自修门前路,自通门前水,自栽门前树,自保门前洁。鼓励农民进镇经商、办厂、置房,大力吸引外部资金进入村镇开发建设。
(二)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一是增加财政投入。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区、乡镇办事处财政每年拿出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村镇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落实税费返还政策。在小城镇征收的城市建设维护税要用于小城镇建设;土地出让金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占用税要重点用于村镇建设;电业部门在村镇收取的工业用电附加费、工商部门收取的集贸市场管理费要部分返还用于村镇建设;集体存量土地资产转让收益除应上缴区财政部分,可全部留给村镇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三是要整合项目资金。各级安排的农业结构调整、水利、林业、电力、交通、广播电视等各项专项资金,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捆绑使用,优先支持已经完成规划的小城镇和中心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将水利、文化、旅游、交通、市政建设作成具体项目,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支持。四是增加信贷投入。金融部门每年要安排一定数量的贷款,支持小城镇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各类专业批发市场、商品集散中心、物流中心、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
(三)破除村镇发展体制障碍。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一步加强村镇规划建设工作的意见》,构筑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平台。一是建立城乡平等就业制度。继续清理限制农民进城就业的歧视性政策,不得对外来人员进城从业设置障碍;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在招录公务员和工作人员时,不得进行户籍或地域限制;取消对外来从业人员及其用人单位的不合理收费。二是严格劳动执法监察。严格执行同工同酬和最低工资标准制度,严厉查处拖欠、克扣工资行为。三是强化就业和创业培训。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健全劳务输出网络,建立成建制劳务输出基地,大力实施“回归工程”,发展壮大劳务经济。四是改革户籍管理制度。逐步废除农业和非农业户口二元制管理模式,推行按实际居住地进行登记的户籍管理制度。五是加快“城中村”治理及近郊无地少地居民的转户步伐。“城中村”和人均耕地少于0.3亩的近郊居民,可根据自愿转为城镇户口,纳入城镇统一管理。“城中村”和近郊转户居民在一定期限内可继续享受原集体单位的福利待遇,承包的土地和合法宅基地可以保留。六是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尽快建立起适应小城镇发展需要的医疗、劳动、就业、义务教育等社会保障机制,解除农民进城落户就业的后顾之忧。
六、加强组织领导,保证村镇规划建设健康发展
(一)强化对村镇规划建设的组织领导。村镇规划是村镇建设管理的基础性、根本性、长远性的工作,区长、乡(镇)长、办事处主任是村镇规划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必须高度重视并亲自抓好这项工作。为切实加强领导,督促协调村镇规划建设工作健康开展,区政府决定成立村镇规划建设指挥部,由区委书记任政委,区长任指挥长,分管规划城建、土地房管、农业的副区长任副指挥长,规划建设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指挥部下设村镇规划管理办公室,地点设在××规划分局,工作人员5-7名,从区直有关部门抽调。其主要职责是指导村镇规划编制,参与乡镇规划成果评审,组织中心村规划成果评审,监督村镇规划实施,培训村镇规划管理人员。各乡镇(办事处)也要成立相应机构,负责集镇和村庄规划的编制、实施和监督管理工作。
(二)充分发挥部门作用。村镇规划建设涉及面广,任务艰巨,有关部门必须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落实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规划部门要按时完成村镇规划编制任务,并无偿提供尽量多的农民新村规划方案和住宅户型供各地参考;国土部门要按照规划要求,搞好土地利用规划的调整,保证村镇建设土地供给,并严格把好土地审批关;交通、电业、广播、通讯、水利等部门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支持村镇建设,确保农民新村建到哪里,公路、电力、广播、电视、电话、自来水通到哪里;卫生、农口部门要抓好环境整治、改水改厕和沼气池建设;扶贫办要按照村镇规划,加大对贫困村的基础设施投入。每个区直单位和有关企业要对口帮扶一个村,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并抓好该村建设或旧村整治。各乡镇政府要抓好政府所在地集镇和至少一个示范中心村的建设和综合整治。
(三)落实村镇规划编制经费。区乡两级政府要安排资金支持村镇规划编制和村庄治理试点。为调动村镇规划编制的积极性,从2006年起,连续二年区财政每年要投入专项经费,各乡镇(办事处)也要投入一定资金,由区财政设立专门账户,集中统一使用,通过“以奖代补”,支持村镇规划编制。通过区直部门帮扶、动员社会捐助,多渠道筹集规划编制经费,切实解决村镇规划编制经费不足等问题。
(四)加强对村镇规划建设工作督促检查。乡镇(办事处)要将村镇规划建设工作纳入年度综合目标管理,完善考评机制。区政府督查室、区政府办公室要将村镇规划编制开展情况作为重点督查内容进行跟踪督查,每季度向区政府上报督查结果,总结经验,推广典型,鞭策后进。区村镇规划管理办公室要对村镇规划编制工作进行经常性督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矛盾,确保村镇规划任务得到落实。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调动镇村两级开展村镇规划建设的积极性,从今年起,在全区开展“人居环境十佳村”评选活动,评选结果实行动态管理,获奖村在项目安排、资金扶持和政策上给予支持;同时开展“村镇规划设计优秀成果”评选活动,对获奖单位将进行奖励(以上活动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五)营造村镇规划建设的良好氛围。村镇规划建设涉及面广、任务繁重,需要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响应和参与。为此要深入广泛地发动群众、教育群众,向社会各界普及规划知识,增强全民规划意识,让广大群众充分认识村镇规划的重要意义,自觉投身到村镇规划建设中来。要把村镇规划建设与培养新型农民结合起来,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务工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致富能力。要把村镇规划建设与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积极开展道路硬化、庭院净化、街道亮化、村庄绿化。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及时报道村镇规划建设工作进展情况,积极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在全区形成人人参与规划,共建美好家园的局面。
附件:
1、××区人居环境“十佳村”创建管理办法
2、市、区直单位对口联系帮扶村镇规划建设一览表
二○○六年四月十日
附件
1××区人居环境“十佳村”创建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人居环境“十佳村”创建评选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创建人居环境“十佳村”活动,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
第三条创建人居环境“十佳村”活动,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解决与农民群众、集镇居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为突破口,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促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第四条创建人居环境“十佳村”活动要在乡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纳入当地总体工作布局,并作为上级党委、政府考核领导班子政绩的重要内容。各有关部门应积极参与,密切配合,齐抓共管,把创建活动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不断提高创建水平和实际效果。
第二章标准
第五条村庄经济不断壮大。产业结构合理,农业产业化进程较快,贸、工、农协调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村经济发展超过全区村平均水平;建立农业和农村的社会化服务组织,积极为农民服务;尊重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向农民收取的费用控制在政策规定范围之内;农民人均收入及增长幅度超过全区平均水平。
第六条村庄规划科学合理。完成村庄规划编制。规划编制能结合实际,一二三产业和居民点布局合理,规模适度。规划实施管理严格,无违反规划用地和乱搭乱建现象。村庄建设特色突出,自然和谐,住宅外观新颖,功能齐全。
第七条村庄基础设施齐全。村庄道路硬化率、绿化率、自来水入户率达到标准。各种防洪、排涝、等防灾设施符合标准,安全完好。公厕、垃圾池布局合理,设施完好,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
第八条村庄服务设施配套。小学、幼儿园达到区规定要求,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村设有书报阅览室;
第九条村容村貌整洁有序。村庄无乱堆垃圾、乱占道路、乱摆摊点、乱停乱放等脏乱差现象,“三清”(清垃圾、清污染、清路障)、五改(改水、改厕、改路、改灶、改圈)成效比较显著。
第十条社会治安秩序良好。民主法制宣传教育经常化、制度化,认真完成普法任务;民调组织健全,人员、措施落实,积极化解矛盾,解决纠纷,无民转刑案件发生;邻里团结,家庭和睦,社会风气良好;无恶性刑事案件、严重经济案件、重大治安案件和邪教及利用宗教进行的非法活动;无卖淫嫖娼、吸毒贩毒、聚众赌博等社会丑恶现象;娱乐服务和电子游戏经营场所管理规范,依法经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文明达到区级先进标准。
第三章创建
第十一条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全力以赴,班子其他成员积极配合,共同抓好创建工作。
第十二条建立健全创建工作机制。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要切实加强对人居环境“十佳村”创建工作的指导和督查,村要有人员负责创建工作,建立健全创建工作的管理机制、投入机制和激励机制。
第十三条制定切实可行的创建规划。根据创建标准,从本村实际情况出发,认真制定创建规划,并把创建工作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责任到人,定期检查、考核。
第四章评选
第十四条人居环境“十佳村”评选采取达标申报制,每年评选一次。评选工作实行日常考察与集中验收相结合,上级部门考核与群众评议、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第十五条人居环境“十佳村”的评选程序为:
(一)自查申报。申报村对照标准进行自我测评,认为基本符合标准、条件的,向乡镇村镇建设发展服务中心提出书面参评申请。
(二)初评推荐。乡镇村镇建设发展服务中心组织对申报村进行初评,经乡镇政府同意后,确定推荐名单,上报至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
(三)考核验收。考核验收工作由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负责。
(四)审批命名。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对前期评选情况进行汇总、评审后,对符合标准、条件的,经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审议通过后,报区政府批准命名。
第五章奖惩
第十六条人居环境“十佳村”由区政府予以通报表彰,并授予匾牌和证书。
第十七条本着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对人居环境“十佳村”及其在创建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相关人员,乡镇政府可予以适当物质奖励。
第十八条人居环境“十佳村”评选结果实行动态管理,已被命名的村出现严重问题的,区政府将视情予以批评、限期整改。被要求限期整改的村,三个月内就整改情况写出书面报告,报请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进行复查认可。在规定期限内整改不力的,给予通报批评,直至撤销荣誉称号,取消下一年度的参评资格。
第十九条本办法由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篇:区政府关于建设新农村加强村镇规划建设工作意见
各乡、镇、办事处,区直各部门:
为了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城镇化快速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及市政府《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一步加强村镇规划建设工作的意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区村镇规划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做好村镇规划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近年来,在全区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区村镇规划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目前全区已有6个乡镇和15个村完成了新一轮规划修编或编制。在规划的科学引导下,村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批基础条件较好,经济实力较强,交通比较便利,区位优势较为明显的小城镇,正逐步发展成为带动辐射周边乡镇的区域经济中心,有力地推动了全区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但是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相比,我区村镇规划建设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一是村镇规划编制比较滞后,实施管理不严,规划对建设的指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二是村镇规划建设缺乏特色,零散建设现象比较普遍,土地浪费严重,不少地方“只见新房不见新村,只见新村不见新貌”。三是村镇基础设施欠账较多,有些村镇路不平、灯不明、水不通,基础设施不配套,教育、文化、卫生、通信等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脏、乱、差”现象比较突出。四是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投入机制不活、力度不大,没有形成推动村镇规划建设的强大合力。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村镇建设的健康发展和整体水平的提高。我区为市辖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更应走在前列。村镇规划是村镇建设和发展的蓝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充分发挥村镇规划的科学引导和综合调控作用。加强村镇规划建设,有利于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区域经济合理布局和农村经济发展;有利于聚集生产要素,带动乡镇企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吸纳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提高全区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合理节约利用土地资源,实现环境与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加快城乡一体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村镇规划建设的紧迫感、责任感,采取有力措施,务求抓出实效,扎实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发展。
二、明确目标任务,全面抓好村镇规划的编制
(一)村镇规划建设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标准,适度超前。要突出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预见性,正确处理村镇现状、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的关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保证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二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要立足实际,以人为本,尊重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构建自然和谐、格调新颖、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新型村镇。三是相对集中,节约资源。结合迁村并点,引导农民向小城镇、中心村聚集,努力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村镇发展新格局,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四是综合整治,分类指导。以整治改造旧村镇为重点,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大力提升现有村镇的规划建设水平,积极规划建设新村镇,实现新老村镇协调发展、共同繁荣。五是实事求是,循序渐进。村镇规划编制建设,既要严格标准、积极实施,又要结合实际、尊重民意,因势利导,典型引路,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六是实施规划,依法管理。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实现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
(二)村镇规划建设的主要任务。村镇规划编制要坚持整体推进、分步实施,乡镇总体规划、镇域体系规划要与各村建设规划同步进行。“十一五” 期间完成全区所有乡镇、办事处、村庄的规划编制。其中,2006年完成4个乡镇和100个村庄的规划编制;2007年完成所有乡镇和50个村庄的规划编制。2006年村镇规划编制的重点是完成出山店水库移民乡镇、名茶乡镇的总规编制或修编以及中心城区城中村和国道、省道、环湖路等县乡公路两侧的村庄规划,通过由“点”到“面”、由“线”到“片”,逐步完成全区村镇规划编制。
(三)村镇规划的主要内容。村镇规划包括乡镇域村镇体系规划、乡镇总体规划、乡镇近期建设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村镇规划要按照《城市规划法》、《村镇规划编制办法》、《村庄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和《河南省村庄规划建设导则》,依据区域城镇体系和镇域村镇体系规划进行科学编制。一是坚持合理布局。按照规模适度、合理聚集和有利于生产生活的要求,调整优化村镇居民点和一、二、三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确定乡镇、集镇、村庄人口和用地规模。二是统筹城乡资源配置。科学安排交通、环保、环卫、供水、排水、供电、通讯、防洪、防灾、水土保持等重要基础设施和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体育、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三是科学编制村镇近期建设规划,明确发展重点,统筹协调各类建设时序。四是搞好各类规划间的协调。村镇规划的编制要服从市域、区域和小城镇城镇体系规划,并加强与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交通道路、产业布局、水利设施、旅游等专项规划的衔接。
(四)村镇规划编制和审批程序。村镇体系规划、乡镇总体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严格审查规划编制单位资质,全面开放村镇规划编制设计市场,村镇规划编
较好的村组集体投资建设农民新村,按需要分配给本村组居民;鼓励以村组为单位集中建设农民新村,按照保本微利方式由本村组居民自愿购买;鼓励村组等基层组织对现有土地、房屋等进行置换经营,所得赢利用于集中整治旧村和建设农民新村,低价出售给本村组居民。凡到规划区内建房的,除具有历史文物保存价值的外,原则上要及时拆除老宅基地的旧房。要严格限制分散建房的宅基地审批,严格控制私人圈地建单栋住宅,严禁不按规划紧靠公路两侧建房设市。
五、创新改革机制,优化村镇规划建设发展环境
(一)建立多元化投资体制。村镇建设要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放开投资市场,拓宽投资渠道,建立政府投资拉动和社会投资相结合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滚动推进”的原则,扩大公用设施有偿使用和有偿服务范围,鼓励单位、个人以独资、合资、股份制等形式,投资参与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对现有的公用设施可以通过收购、拍卖、租赁、重组等形式促进公用事业市场化。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动员和鼓励各行各业、广大群众参与村镇公共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自修门前路,自通门前水,自栽门前树,自保门前洁。鼓励农民进镇经商、办厂、置房,大力吸引外部资金进入村镇开发建设。
(二)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一是增加财政投入。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区、乡镇办事处财政每年拿出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村镇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落实税费返还政策。在小城镇征收的城市建设维护税要用于小城镇建设;土地出让金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占用税要重点用于村镇建设;电业部门在村镇收取的工业用电附加费、工商部门收取的集贸市场管理费要部分返还用于村镇建设;集体存量土地资产转让收益除应上缴区财政部分,可全部留给村镇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三是要整合项目资金。各级安排的农业结构调整、水利、林业、电力、交通、广播电视等各项专项资金,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捆绑使用,优先支持已经完成规划的小城镇和中心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将水利、文化、旅游、交通、市政建设作成具体项目,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支持。四是增加信贷投入。金融部门每年要安排一定数量的贷款,支持小城镇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各类专业批发市场、商品集散中心、物流中心、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
(三)破除村镇发展体制障碍。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一步加强村镇规划建设工作的意见》,构筑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平台。一是建立城乡平等就业制度。继续清理限制农民进城就业的歧视性政策,不得对外来人员进城从业设置障碍;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在招录公务员和工作人员时,不得进行户籍或地域限制;取消对外来从业人员及其用人单位的不合理收费。二是严格劳动执法监察。严格执行同工同酬和最低工资标准制度,严厉查处拖欠、克扣工资行为。三是强化就业和创业培训。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健全劳务输出网络,建立成建制劳务输出基地,大力实施“回归工程”,发展壮大劳务经济。四是改革户籍管理制度。逐步废除农业和非农业户口二元制管理模式,推行按实际居住地进行登记的户籍管理制度。五是加快“城中村”治理及近郊无地少地居民的转户步伐。“城中村”和人均耕地少于0.3亩的近郊居民,可根据自愿转为城镇户口,纳入城镇统一管理。“城中村”和近郊转户居民在一定期限内可继续享受原集体单位的福利待遇,承包的土地和合法宅基地可以保留。六是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尽快建立起适应小城镇发展需要的医疗、劳动、就业、义务教育等社会保障机制,解除农民进城落户就业的后顾之忧。
六、加强组织领导,保证村镇规划建设健康发展
(一)强化对村镇规划建设的组织领导。村镇规划是村镇建设管理的基础性、根本性、长远性的工作,区长、乡(镇)长、办事处主任是村镇规划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必须高度重视并亲自抓好这项工作。为切实加强领导,督促协调村镇规划建设工作健康开展,区政府决定成立村镇规划建设指挥部,由区委书记任政委,区长任指挥长,分管规划城建、土地房管、农业的副区长任副指挥长,规划建设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指挥部下设村镇规划管理办公室,地点设在××规划分局,工作人员5-7名,从区直有关部门抽调。其主要职责是指导村镇规划编制,参与乡镇规划成果评审,组织中心村规划成果评审,监督村镇规划实施,培训村镇规划管理人员。各乡镇(办事处)也要成立相应机构,负责集镇和村庄规划的编制、实施和监督管理工作。
(二)充分发挥部门作用。村镇规划建设涉及面广,任务艰巨,有关部门必须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落实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规划部门要按时完成村镇规划编制任务,并无偿提供尽量多的农民新村规划方案和住宅户型供各地参考;国土部门要按照规划要求,搞好土地利用规划的调整,保证村镇建设土地供给,并严格把好土地审批关;交通、电业、广播、通讯、水利等部门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支持村镇建设,确保农民新村建到哪里,公路、电力、广播、电视、电话、自来水通到哪里;卫生、农口部门要抓好环境整治、改水改厕和沼气池建设;扶贫办要按照村镇规划,加大对贫困村的基础设施投入。每个区直单位和有关企业要对口帮扶一个村,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并抓好该村建设或旧村整治。各乡镇政府要抓好政府所在地集镇和至少一个示范中心村的建设和综合整治。
(三)落实村镇规划编制经费。区乡两级政府要安排资金支持村镇规划编制和村庄治理试点。为调动村镇规划编制的积极性,从2006年起,连续二年区财政每年要投入专项经费,各乡镇(办事处)也要投入一定资金,由区财政设立专门账户,集中统一使用,通过“以奖代补”,支持村镇规划编制。通过区直部门帮扶、动员社会捐助,多渠道筹集规划编制经费,切实
解决村镇规划编制经费不足等问题。
(四)加强对村镇规划建设工作督促检查。乡镇(办事处)要将村镇规划建设工作纳入综合目标管理,完善考评机制。区政府督查室、区政府办公室要将村镇规划编制开展情况作为重点督查内容进行跟踪督查,每季度向区政府上报督查结果,总结经验,推广典型,鞭策后进。区村镇规划管理办公室要对村镇规划编制工作进行经常性督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矛盾,确保村镇规划任务得到落实。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调动镇村两级开展村镇规划建设的积极性,从今年起,在全区开展“人居环境十佳村”评选活动,评选结果实行动态管理,获奖村在项目安排、资金扶持和政策上给予支持;同时开展“村镇规划设计优秀成果”评选活动,对获奖单位将进行奖励(以上活动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五)营造村镇规划建设的良好氛围。村镇规划建设涉及面广、任务繁重,需要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响应和参与。为此要深入广泛地发动群众、教育群众,向社会各界普及规划知识,增强全民规划意识,让广大群众充分认识村镇规划的重要意义,自觉投身到村镇规划建设中来。要把村镇规划建设与培养新型农民结合起来,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务工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致富能力。要把村镇规划建设与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积极开展道路硬化、庭院净化、街道亮化、村庄绿化。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及时报道村镇规划建设工作进展情况,积极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在全区形成人人参与规划,共建美好家园的局面。
附件:
1、××区人居环境“十佳村”创建管理办法
2、市、区直单位对口联系帮扶村镇规划建设一览表
二○○六年四月十日
附件
1××区人居环境“十佳村”创建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人居环境“十佳村” 创建评选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创建人居环境“十佳村”活动,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
第三条 创建人居环境“十佳村”活动,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解决与农民群众、集镇居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为突破口,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促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第四条 创建人居环境“十佳村”活动要在乡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纳入当地总体工作布局,并作为上级党委、政府考核领导班子政绩的重要内容。各有关部门应积极参与,密切配合,齐抓共管,把创建活动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不断提高创建水平和实际效果。
第二章 标 准
第五条 村庄经济不断壮大。产业结构合理,农业产业化进程较快,贸、工、农协调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村经济发展超过全区村平均水平;建立农业和农村的社会化服务组织,积极为农民服务;尊重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向农民收取的费用控制在政策规定范围之内;农民人均收入及增长幅度超过全区平均水平。
第六条 村庄规划科学合理。完成村庄规划编制。规划编制能结合实际,一二三产业和居民点布局合理,规模适度。规划实施管理严格,无违反规划用地和乱搭乱建现象。村庄建设特色突出,自然和谐,住宅外观新颖,功能齐全。
第七条 村庄基础设施齐全。村庄道路硬化率、绿化率、自来水入户率达到标准。各种防洪、排涝、等防灾设施符合标准,安全完好。公厕、垃圾池布局合理,设施完好,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
第八条 村庄服务设施配套。小学、幼儿园达到区规定要求,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村设有书报阅览室;
第九条 村容村貌整洁有序。村庄无乱堆垃圾、乱占道路、乱摆摊点、乱停乱放等脏乱差现象,“三清”(清垃圾、清污染、清路障)、五改(改水、改厕、改路、改灶、改圈)成效比较显著。
第十条 社会治安秩序良好。民主法制宣传教育经常化、制度化,认真完成普法任务;民调组织健全,人员、措施落实,积极化解矛盾,解决纠纷,无民转刑案件发生;邻里团结,家庭和睦,社会风气良好;无恶性刑事案件、严重经济案件、重大治安案件和邪教及利用宗教进行的非法活动;无卖淫嫖娼、吸毒贩毒、聚众赌博等社会丑恶现象;娱乐服务和电子游戏经营场所管理规范,依法经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文明达到区级
先进标准。
第三章 创 建
第十一条 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全力以赴,班子其他成员积极配合,共同抓好创建工作。
第十二条 建立健全创建工作机制。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要切实加强对人居环境“十佳村”创建工作的指导和督查,村要有人员负责创建工作,建立健全创建工作的管理机制、投入机制和激励机制。
第十三条 制定切实可行的创建规划。根据创建标准,从本村实际情况出发,认真制定创建规划,并把创建工作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责任到人,定期检查、考核。
第四章 评 选
第十四条 人居环境“十佳村”评选采取达标申报制,每年评选一次。评选工作实行日常考察与集中验收相结合,上级部门考核与群众评议、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第十五条 人居环境“十佳村”的评选程序为:
(一)自查申报。申报村对照标准进行自我测评,认为基本符合标准、条件的,向乡镇村镇建设发展服务中心提出书面参评申请。
(二)初评推荐。乡镇村镇建设发展服务中心组织对申报村进行初评,经乡镇政府同意后,确定推荐名单,上报至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
(三)考核验收。考核验收工作由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负责。
(四)审批命名。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对前期评选情况进行汇总、评审后,对符合标准、条件的,经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审议通过后,报区政府批准命名。
第五章 奖 惩
第十六条 人居环境“十佳村”由区政府予以通报表彰,并授予匾牌和证书。
第十七条 本着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对人居环境“十佳村”及其在创建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相关人员,乡镇政府可予以适当物质奖励。
第十八条 人居环境“十佳村”评选结果实行动态管理,已被命名的村出现严重问题的,区政府将视情予以批评、限期整改。被要求限期整改的村,三个月内就整改情况写出书面报告,报请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进行复查认可。在规定期限内整改不力的,给予通报批评,直至撤销荣誉称号,取消下一的参评资格。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三篇:新农村建设工作意见
关于加强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意见
为巩固全县新农村建设成果,不断提高我县新农村建设的层次和水平,加快推进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按照全市新农村建设现场会议精神和新形势下市委、市政府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要求,以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为指针,结合两当实际,特提出本意见。
一、全县上下要切实提高对新农村建设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近年来,两当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中央提出的“二十字”方针和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抢抓灾后重建机遇,用新农村建设统领农村灾后重建全局,立足实际,分类指导,抓点示范,整体推进,全县建成了村容村貌大为改观、公共设施基本配套、特色农业明显发展、村级民主管理明显提高的新村庄55个,占到全县行政村的47%,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城乡一体化进程呈现出了可喜变化。2011年,全市新农村建设现场会在我县成功举办,我县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得到了省市各级各部门的充分肯定。但是,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安排部署,我县新农村建设的阶段性任务尚未完成,新农村建设上精品点比较少,建设理念比较陈旧,规划设计比较单一,特色不够显明。与兄弟县区相比较,我们的新农村建设在规划设计、资源整合、工作进度、标准质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对此,全县各级各部门务必要认清形势,正视差距,切实提高对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统一思想、创新理念,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强化措施、夯实基础,追求特色、提升水平,下更大的气力,用更硬的办法,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使全县城乡面貌得到新的更大的提升。
(一)搞好新农村建设是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只有切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面貌,大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才能为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注入最基础、最强劲的动力。
(二)搞好新农村建设是创建西部地区最佳人居环境的需要。我县森林覆盖率73.98%,林木绿化率82.5%,有着十分显著的生态优势。大力开展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在农村发展上充分凸显我县的生态优势,着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强化公共服务功能,才能保障创建西部地区最佳人居环境目标的实现。
(三)搞好新农村建设是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的需要。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就是要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有效配置,只有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同步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才能使城乡一体化发展变为现实。
(四)搞好新农村建设是实现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需要。大力促进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任务。通过实施新农村建设,培植壮大特色农业产业,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效益,增强农村“造血功能”,为农民群众拓宽增收渠道,才能加快我县农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五)搞好新农村建设是完成全县“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需要。全县“十二五”规划中有许多硬指标、硬任务,其中涉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列指标任务需要用新农村建设来统领,推动新农村建设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是完成好“十二五”规划的必然要求。
(六)搞好新农村建设是贯彻市委、市政府一系列指示精神的需要。市委、市政府提出,两当要率先在全市完成新农村建设任务,同时,对两当新农村建设的标准质量、时间进度等都有明确的要求。这是我们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机遇,我们只有把握机遇,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好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才能给市委、市政府和全县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二、准确把握全县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要求
经过近几年全县上下不懈努力,我县的新农村建设已经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根据新情况、新任务、新要求,今后全县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全市新农村建设现场会议精神,以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为指针,以打造西部地区最佳人居环境为目标,强化基础建设,改善村容村貌;全面综合配套,完善服务功能;培植特色产业,增加群众收入;健全管理机制,倡导文明新风,到2015年,力争把全县85%以上的村建成“面貌大为改观、设施基本完善、产业明显发展、文化不断繁荣、村级管理明显提升”的生态文明新村庄,使全县城乡面貌得到更大的提升,推动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二)基本原则
我们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必须把握以下七项原则:
一是生态文明建设方向的原则。全市新农村建设的定位和方向是建设生态文明新农村,核心内涵是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我们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要充分利用我县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保护和利用好这一方青山绿水,以打造“村在林中、房在树中、人在景中的自然和谐林盘文化民居”的思路,推进新农村建设。
二是尊重群众意愿的原则。农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我们要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典型示范等方式,让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当主人、作主体、担主力,在规划设计、建设选址、工程施工等各个环节,都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充分调动起农民群众投身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性。
三是因地制宜的原则。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树点示范和整体推进相结合,全面打造与局部改造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村定策,一村一貌,结合地域特点,文化特征,生产生活习惯,确定创建标准和内容,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创建一批不同产业基础、不同发展模式、不同建筑风格的文明新村。
四是分步推进的原则。研究制定因地制宜、远近结合的村庄建设规划,根据乡村发展定位,尊重客观规律,正确处理阶段性工作任务和长远发展目标的关系,立足现有基础,分阶段明确重点,分步骤整体推进,思想上不急于求成,行动上有紧迫感,实施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稳步推进。
五是全面配套的原则。通盘考虑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公共事业、人文素质、精神文明、基层党建等新农村要素,高标准定位,全方位打造,集中实施“五改五化五配套”工程,着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配套发展特色产业和社会事业,努力使农村环境变化与产业发展同步,农民素质提升与塑造良好的民风民俗同步,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六是务实管用的原则。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农村发展的现实需要,充分考虑农民群众的实际可承受能力,从改善村容村貌、户容户貌最迫切的事情做起,突出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把有限的建设资金花在刀刃上,坚决防止出现投资过大,效果不显著,导致资金投入效益不高的问题。
七是凸显特色的原则。根据新农村示范点建设现状,尊重地域差异性,合理保护农村生态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迹,在村庄规划、民居建设、产业培育、管理模式等方面形成鲜明的特色,努力建设一批生态型、文化型、节能型、旅游型等富有时代气息的新农村。
三、明确今后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和标准
(一)计划
今后在推进全县新农村建设中,要把新农村建设与扶贫开发、城乡环境卫生整治、生态旅游开发、“四新竞赛”活动、精神文明创建、基层党建相结合。分示范村和达标村两个层面进行创建,分类进行考核验收。在继续对2011年以前已建成的55个新农村示范点进行巩固完善和提高的同时,2012年,高质量完成已经规划的13个新村建设任务。2013年,完成好11个新村建设任务。2014年和2015年分别完成10个新村建设任务,使全县实施过新农村建设的村庄累计达到99个,完成市委、市政府对我县新农村建设的任务要求。同时,对剩余的19个村庄重点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改造,把全县118个村全面打造成生态文明新村。
(二)创建标准
“五改、五化、五配套”(五改:改房、改院、改厕、改圈、改灶;五化:道路硬化、适地绿化、村庄亮化、村户净化、村容美化;五配套:文化体育活动场地、村级卫生室、农家书屋、便民小超市、垃圾处理设施)。
四、认真落实新农村的创建措施
(一)创新理念,追求特色。学习借鉴兄弟县区新农村建设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积极探索切合我县实际、顺应发展形势的新农村建设路子,着力在“秀、巧、美”上下功夫,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风貌,注意保留农村的历史文脉,力求建设特色,打造风格各异、特色鲜明的生态文明新农村。
(二)因地制宜,务实管用。本着节约、经济、实用、美观的原则,尽快编制63个村的建设规划。规划要体现科学性、可行性和前瞻性,既要起点高,又要贴近实际,务实管用。规划一旦制定,就要严格执行,坚决制止乱修乱建、破坏规划的行为,形成规划管用、执行严格、自觉遵守的新农村建设管理机制。
(三)精巧设计,合理节约。坚持“一村一策、一组一法”,实施分类指导,根据村组实际情况、居住特点、自然风貌、民俗文化进行具体设计,在设计中要融入美术观念,体现设计的精致和巧妙。要坚持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出发,明确阶段性目标,避免铺张浪费,不搞大拆大建、过度建设,注意合理节约,不攀比,不增加新的乡村债务、不超出群众的承受能力,避免急功近利、低水平分散建设以及重复建设造成浪费。
(四)部门帮扶,各记其功。各部门要结合“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开展,按照“集中管理、分类申报、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记其功”的原则,根据新农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采取项目资金投入、实物捐赠、技能培训等多种形式对帮建村进行帮建。县财政将逐年加大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部门要尽可能把项目资金向新农村示范点靠拢,优先向新农村示范点安排。县委、县政府每年将对新农村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部门单位进行表彰奖励。
(五)群众投入,项目补助。不断强化对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支持和财力保障,通过多种方式让群众充分参与到新农村建设各项活动中,动员群众投资、投工、投劳,改造村容村貌,改善基础设施,兴办公益事业。这也是“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明确要求。当前要重点实施好 “一事一议”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财政奖补项目,从项目申报、建设类型选定、规划设计、项目验收等环节让群众全程参与。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办公室根据项目管理办法进行奖补。
(六)乡镇负责,统筹协调。要建立以乡镇为主的新农村建设推进机制。乡镇党委、政府是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施者,对辖区内新农村建设负总责。乡镇要加强与帮建单位的沟通协调,统筹协调好帮建资金和帮建力量,帮建单位要按照乡镇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实际需求进行帮建,建什么、怎么建由乡镇决定,避免帮建单位项目资金投放和乡镇需求脱钩的情况,切实做到统筹有力、推动有方、协调有序、创建有效。
(七)领导包抓,分类指导。县委、县政府将在每对下一新农村建设提前制定实施方案,原则上确定由联乡县级领导进行包抓,同时,明确帮扶单位、创建内容及创建标准,以确保全面、高质量完成创建任务。包抓领导要从包抓村的实际出发,深入现场亲自对乡镇规划设计的编制、建设实施情况等进行指导,积极协调帮建单位投入力量,及时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困难和问题,督促落实创建措施。
(八)考核验收,确保质量。县委、县政府将加大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督查督办的力度,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检查和考评,坚持把新农村建设纳入全县经济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进行专项考核,依照创建标准组织考核验收。同时,将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代表对新农村创建工作进行视察评议。对于验收不合格的,责成有关乡镇、工作站及帮建单位进行整改,确保新农村建设任务圆满完成。
第四篇:关于加强新农村村镇规划建设的意见
关于加强新农村村镇规划建设的意见
发布日期:2006-9-5 8:02:18
来源:本地
作者:
明政办[2006]34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切实做好新农村建设中的村镇规划工作,根据《滁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镇规划工作指导意见》,就加强我市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按照“政府引导、农民主体,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稳步推进,科学编制、注重实效”的原则,加快全市村镇规划编制工作步伐,充分发挥规划的指导和调控作用,引导和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开展和顺利实施,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本着先规划后建设、分步实施的工作思路,在新农村村庄规划与建设上坚持和把握以下原则:
(一)依据实际,制定政策。一是乡镇总体规划的编制或修编要在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指导下进行,村庄建设规划一般要在乡(镇)域村镇体系规划和乡镇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规划编制或修编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交通规划、水利规划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等相衔接,对村镇的性质定位、人口和用地规模、产业布局与发展、基础设施、公用服务设施等进行规模预测和科学规划。二是村镇规划建设要落实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每户宅基地不超过160平方米,坚持“一户一宅”,严禁违法占地建房。三是村庄建设规划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要结合地形,依形就势,不推山填土,不大拆大建。
(二)科学布点、一体规划。结合我市农民居住村落现状和农民生产生活习惯,按照着眼撤并乡镇、强化基础设施、改善居住环境的要求,科学安排村庄布点,编制村庄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原则要依据交通便利、水源条件较好等环境因素进行布局,基本形成市——乡镇——村庄合理有序布局,规模适中和各具特色的城镇规划布局。
(三)因地制宜、分类推进。考虑到各乡镇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新一轮建房用地需求不同,规划模式坚持“拆、改、留、移”并举,以“改、留”为主,尽可能避免大范围的整体拆迁。建设类型可采取公寓式、联建式和单体式,具体由各地根据实际自行确定。
(四)以人为本、公众参与。村庄规划与建设过程中,要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合法权益,调动农民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他们主动、自觉参与村庄规划建设。村庄规划应尊重农村的风俗习惯,力求规划切合实际,让农民能够接受。要深入开展法规宣传活动,普及村镇规划知识,提高乡(镇)村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使乡(镇)村干部和农民群众了解支持、参与监督村镇规划工作,维护规划的严肃性。
三、总体目标
按照省及滁州市要求:2006年年底前完成全市所有中心镇和建制镇的总体规划编制与调整完善工作及全市所有乡镇村庄布点规划,2006年6月底完成“百村十镇”的总体规划编制和调整完善工作,9月底完成试点村村庄建设规划。村庄规划编制工作2006年底完成不少于20%,2007年完成不少于40%,2008年底全面完成。
四、方法步骤
新农村村庄规划建设,分四个阶段由点到面逐步推进:
(一)调查研究阶段(2006 年4月中旬前)。由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和各乡镇(办事处),摸清全市农村农民居住点现有状况,并借鉴外地经验,提出我市新一轮村庄规划建设的总体意见。
(二)宣传发动阶段(2006年5月上旬前)。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总体意见》的意见和建议,经修改完善后提交市委、市政府讨论。
(三)试点工作阶段(2006年9 月底前)。由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牵头,会同各乡镇(办事处)完成试点村地形图测量、村庄规划点选址和规划编制工作。
(四)全面实施阶段(2006年10月份开始)。认真总结试点工作,结合新农村村庄规划建设的总体目标,稳步推进村庄规划建设,2008年底全部完成所有村庄规划的编制工作。
五、规划编制
(一)现状图测绘,新农村村庄现状图测绘工作由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整合测绘资源,组织国土、建设、水务、交通、林业、供电等相关部门的测量技术人员和测量仪器,组成村庄测绘队,下设几个工作小组,负责全市的村庄规划点的测绘工作,使村庄建设规划更符合实际,更具操作性。
(二)村镇规划的编制应符合《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技术标准的规定和要求。中心镇和建制镇规划应由乙级以上资质设计单位编制;无资质的设计单位和个人不得承揽规划设计。规划成果必须符合规范要求,并按法定程序报批。
(三)村庄规划编制要以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和村民委员会牵头组织,技术人员负责编制和技术指导,村民代表参与;在规划前期、中期及后期都要征求村民的意见和建议。规划经批准后应公示,使规划具有约束力和增强执行规划的自觉性。
(四)新农村村庄规划由村民委员会申报,乡镇(办事处)政府审核批准,委托规划设计单位编制。各乡镇(办事处)要做好村庄规划的调查、资料收集、组织村民会议讨论等工作。
(五)村庄规划要依据市域和镇域城镇体系规划进行,要按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编制、规模适中、注重实效”的原则编制。具体要求如下:
1.整治型村庄。一是村庄布点规划。为适应农村人口和村庄数量逐步减少的趋势,编制县域村庄布点规划,科学预测和确定需要撤并及保留的村庄,并将拟保留的村庄作为整治对象。规划中应明确村庄的位置、规模,明确村庄交通、供水、供电、文化等设施的配置。二是村庄整治规划。根据当地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对村庄环境治理的任务和目标要求,编制村庄整治规划,要合理确定整治项目和规模,提出具体实施方案,规范运作程序,明确监督检查的内容和形式。
2.新建型村庄。对新布局的中心村、重大项目建设拆迁集中建设的村庄和行蓄洪区、易被洪水冲毁淹没的村庄和其他地质灾害易发生地带移民新村等新建村庄规划的编制,要与自然和谐,用地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设施配套完善。3.保护型村庄。一是对风景区周边村庄的规划要从保护风景资源出发,服从服务于风景区的规划,并与之协调和配套。二是对古村落的规划应注意保护一些有保留价值的传统名居等文化遗产,应聘请相应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古村落的保护规划。
4.城中村。已纳入城市、集镇总体规划用地范围内的村庄要按照城市规划和集镇规划编制的标准,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报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其城市规划区内范围的村镇规划管理,纳入城市统一规划管理。
(六)1.按照国务院《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的要求,村庄布点规划纳入村镇总体规划,按照村镇总体规划审批程序报批。市新农村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建设、国土、交通、发改、水务等部门的技术人员进行评审,规划成果经修改,须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同意,由乡、镇、办事处报市人民政府批准。2.村庄建设规划成果经村民会议讨论同意。其成果由乡、镇、办事处报市人民政府批准。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在批复前必须组织规划评审。建设、国土行政主管等部门派技术人员参与评审,规划经修改、批复后,规划成果应报市建设、国土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规划建设管理所、土地管理所、村委会各存档一份。
六、村庄建设
(一)新农村村庄建设必须严格按规划要求进行。村镇规划的实施应坚持规划一步到位,建设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原则,没有编制规划的乡镇、村庄暂缓宅基地和建设审批。
(二)新农村村庄住宅建设由建设局免费提供标准图纸、户型和式样,由建房户按规划要求选择,自行建设,但规划区内的建筑式样、色彩、高度和平面布置应当统一。
(三)新农村村庄规划区内的道路、绿化区布置、公用环卫建设资金由所在乡镇(办事处)和村负责筹集,市财政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予以适当补助。供电、供水、通讯、有线电视等公用设施建设,按照市场化运作的模式,由相关服务单位负责筹资建设。
(四)中心镇和建制镇规划区内执行“一书两证”制度。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审查同意建房的,应分别由建设局、国土局审查同意并出具《村镇规划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村镇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五)为确保农民建房质量和施工安全,参与建设的施工单位应当具备相应的建筑资质,并与农民签定安全质量协议书。
(六)农民在规划点建房所有相关的建设、土地等规费一律予以免收。
(七)今后各级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各项投入,将优先配置给村庄规划点。今年对列入村庄规划与建设试点的村庄,市政府在“村村通”工程建设、农村人畜饮水工程等方面优先安排。
七、建设用地
(一)村镇规划建设要落实“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以利用荒山、荒地和原宅基地建设为主,引导农民居住适度集聚、拆旧建新、合理有序地搞好村庄整治工作。
(二)新农村建设用地要充分利用村内空闲地、废弃宅基地、空心村等存量建设用地。坚持建新拆旧、积极推进废弃地和宅基地复垦整理。具体由乡镇(办事处)和市国土局共同负责落实。
(三)要建立规划督查员制度,督促检查村镇规划基本制度的执行情况。
八、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乡镇(办事处)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组织,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人具体抓,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整体互动、全面推进的工作格局。将村镇规划编制工作列入市新农村建设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采取面上督查、随机抽查等形式开展经常性的考评检查,对村镇规划编制工作完成较好的乡镇给予表彰奖励;对完成情况较差的,给予通报批评。村级规划实施日常管理机构为村民委员会。建设项目经村民委员会研究同意后报乡镇(办事处)政府审批。各乡镇要切实采取强有力的工作措施,保障人员、经费投入,强化对村镇规划编制工作的经常性指导和监督,按编制工作计划抓好工作调度,加强考核、检查,确保规划编制工作任务全面完成。
(二)广泛宣传,正确引导。实施新农村村庄统一规划建设离不开广大农民的正确理解和积极配合。市各有关部门要主动会同各乡镇(办事处)和新闻媒体,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新农村村庄规划建设的各项法律法规和实施新农村村庄统一规划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广大农民认识到推进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各乡镇(办事处)在实施过程中,要多听取广大农民意见,在村庄选址上,尊重大多数农民意愿和生产习惯;妥善处理好各种矛盾和问题,以此引导农民正确理解、广泛参与、积极配合。
(三)多种途径,筹措资金。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要把村镇规划编制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是市财政每年预算安排专项资金;二是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资金;三是挂点的市直单位给予资金帮扶;四是村集体经济组织自筹部分资金。
(四)加强培训,保障编制。加强现有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人员培训,着力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能力和依法行政水平;抓紧培训乡村干部,普及村庄规划基础知识,为村镇规划编制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五)强化服务,整体推进。鉴于新农村村庄统一规划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社会管理等多个职能单位,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责,全力做好协调服务。建设部门要做好规划工作的培训、规划设计、技术咨询和户型推介等相关工作。国土部门要结合新农村村庄统一规划建设,及时修订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农民集中建房提供用地保障。电力、通讯、交通、公路等部门要全力配合各乡镇(办事处)做好新农村村庄统一规划区内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卫生、文体等部门要协助各乡镇(办事处)做好规划区内的相应设施建设。
明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六年八月十日
第五篇:2010年村镇建设工作意见
各镇人民政府,张庄、新都街道办事处,新区、西区管委会,区直有关单位:
2010年全区村镇建设工作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区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以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建设一体化为主线,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由加快发展向又好又快发展转变,加快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城
乡一体化进程,使全区村镇整体布局更加合理、经济更加繁荣、功能更加完善、特色更加鲜明、环境更加优美,推进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现对全区2010年村镇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规划修编,提升镇村建设品位。
要进一步充分发挥规划对村镇建设的调控作用,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引领全区村镇建设持续健康发展。一是科学修编镇村布局规划。统筹考虑城乡经济发展与农村居住点集中建设的新形势,合理调整镇村布局空间,在确定先行启动点的基础上,按照全区集中居住点控制在100个以内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及时开展镇村布局规划修编工作,并按法定程序予以实施。坚持公共设施的共建共享,统筹规划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卫生、消防、环保、水电、垃圾处理等公共设施和社会公益设施建设向重新布局的集中居住点倾斜,优化规划布局,避免重复建设。二是搞好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郭猛镇、潘黄仰徐村要完善提高城乡统筹示范镇、示范村试点规划,并在面上推广施行。其他镇建设必须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划分控制地块,并提出各种地块建设控制要求,指导具体项目建设,实现控规全覆盖。对于近期需要建设和改造的区域,尤其是工业园区、居住小区等重点区域、重点地段和重要地块,必须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合理规划供水、排(污)水、供电、供气、道路、通讯、广播电视、广场绿地、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和商业网点、学校、卫生院、文化站、幼儿园等公共服务设施,并辐射带动周边区域。三是促进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必须严格执行《城乡规划法》,认真实施规划,做到没有规划不选址,没有详规不供地,没有设计不审批。区规划建设主管部门要严格控制规划设计要点,对容积率、绿化率、建筑密度和高度等指标严格把关,不达要求不得开工建设。规划建设部门要加强行政监察,对城乡各类规划的执行实施动态式、全过程的监察管理,对违反规划程序的要立即纠偏改正,对违背规划的行为要严厉审查处理。要积极施行区、镇(街道)、办事处(居委会)、村四级规划建设监督,注重发挥基层建管部门的职能作用,逐步实现城乡规划建设监察全覆盖,真正维护城乡规划建设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完善基础设施,改善镇村生态环境。
各镇(街道)要按照加快建设城镇化、工业化的要求,整合资源,集中投入,加快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一般镇要年投入达万元以上,重点镇要投入达5000万元以上,对集镇主街道进行建设、整治和出新,进行建设一批园林式街道、规模型住宅小区、高品位公园绿地、标志性建筑和精品水景等项目,使集镇成为宜居佳地、创业平台。一是强化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小城镇“六个一”精品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城镇功能,塑造城镇特色,提升城镇形象。重点镇重点重抓出典型,着力解决总体水平位列前茅,突出亮点不够典型的现象;一般镇塑创特色提升形象,着力解决赶超重点镇,跻身50强的争先意识。各镇要着重建设镇村道路、供水、排水、路灯、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小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功能,不断提高小城镇人口集聚、提升产业能力。围绕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0%以上的目标,义丰、秦南、大纵湖、龙冈等镇要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其他有条件的小城镇和规模较大的村庄要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城市周边村镇的污水纳入城市污水收集管网;对居住分散村庄的生活污水,可采取分散式、低成本、易管理的方式进行处理。要进一步推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区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重点镇建设垃圾中转站,村设置垃圾收集点,配置垃圾收集和运输设施,配备专业环卫保洁人员,实行全日保洁,日产日清;实施粪便无害化处理,乡镇主要街道和公共场所新置或完善水冲式公厕,按照国家农村户厕卫生标准,推广无害化卫生厕所。二是提升镇区绿化建设层次。按照建设国家生态区的总体要求,各镇尤其是重点镇要加快实施道路绿化、公园绿地、滨河绿带等“五个一”绿化工程建设,新增绿化面积40公顷以上,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城镇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1平方米以上。三是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指导,加速推进资源集中、产业集群和人口集聚,为城乡建设一体化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开发资源,筹集资金,加快建设,使市场牵引力与行政支持力有机结合。按照城市化的发展要求,发挥重点镇的集聚、辐射功能,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提高全区城镇化水平,确保年内重点镇城镇化率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一般镇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