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日常监督意见小准则
1.严格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的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取得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不得开展诊疗活动。
2.严格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的规定医疗机构必须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诊疗科目、诊疗时间、和收费标准悬挂于明显处所。
3.严格按照《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核准的诊疗科目开展医学诊疗活动。4.未取得有效《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之前不得开展医学诊疗活动。5.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之前不得开展医学美容等诊疗活动。6.立即停止开展现场为顾客检查血糖、血压等医学诊疗活动。
1.严格按照《执业医师法》第十四条的规定未经医师注册取得执业证书,不得从事医疗执业活动。
2.严格按照《执业医师法》第三十条的规定执业助理医师应当在执业医师的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按照其执业类别执业。
3.执业医师必须在注册的执业地点从事相应的医疗活动。4.医生未变更执业注册地点前不得在医师执业地点外执业。5.执业医师必须按执业范围开展执业活动。6.尽快恢复诊所医务人员公示牌。
7.xxx未取得医师资格证、医师执业证之前不得单独执业。8.严禁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学诊疗活动。
9.严格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的规定医疗机构不得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
10.严格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三十条的规定医疗机构工作人员上岗工作必须佩带载有本人姓名、职务或者职称的标牌以及干净整洁的工作服。
1.严格按照《中华人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的规定,未经护士执业注册者不得从事护士工作。
2.护理员只能在护士的指导下从事临床生活护理工作。
1.严格按照《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第三条的规定未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不得发布医疗广告。
2.医疗广告必须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并严格按照审查批准的内容和时限发布医疗广告。
1.规范诊所(门诊部)内的各处标识。2.做好诊所的基础卫生。
3.严格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医疗机构的牌匾使用名称应当与核准的医疗机构名称相同。
1.严格按照《消毒管理办法》认真落实医院的消毒管理工作,杜绝医源性感染的发生。2.严格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认真开展诊所(门诊部)的消毒工作,并如实做好记录。
3.做好地表、物表、空气的消毒登记本。4.5.6.7.观察室增设紫外线灯管。
严格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做好器械的消毒灭菌工作。消毒产品的标签(含说明书)应当符合卫生部的有关规定。
你单位违反了《消毒管理办法》的三十三条规定,按照《消毒管理办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责令你单位立即整改。
8.责令立即停止销售不符合《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范》的消毒产品。9.落实消毒产品采购、进货索证查验制度。
10.经营单位采购消毒产品时必须索取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复印件,产品备案凭证或者卫生许可证批件。
1.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做好医疗垃圾的毁行、分类、消毒工作,并做好特垃交接工作,定期对特垃暂存点进行清洗、消毒。
2.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离、收集、运送、暂存交接工作及相关人员的职业卫生防护和培训。3.做好医疗废物暂存点的三防设施,远离医疗区、食品转运区、人员活动区和生活垃圾存放场所。
4.医疗废物暂存点应设有明显的警示标识和禁止吸烟,饮食警示标识。5.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的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6.医疗废物桶应规范设置明确标识并加盖。7.按照要求完善医疗废物暂存点。8.严格按照规定做好医疗废水的处理。
9.按规定认真做好医院污水处理的检测和管理工作并认真做好检测记录。10.进一步加强对医疗废物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卫生防护和培训工作。11.严格按照规定,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毁行、消毒、等级和管理工作。
1.严格按照规定,规范门诊日志和处方的书写。
2.严格按照《处方管理办法》的规定,规范中药处方的书写。3.认真落实《中药饮片管理规范》的规定。
4.严格按照《处方管理办法》的规定,规范处方的书写。
5.严格按照《处方管理办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未取得处方权的人员及被取消处方权的医师不得开具处方。
6.未取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的医师不得开具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
7.严格按照《处方管理办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未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不得从事处方调剂工作。
8.严格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要求规范病历书写。
9.处方必须由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审核、调配、核对。
1.落实预检分诊制度,明确预检分诊点标识,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和医护人员。2.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做好传染病防控和疫情报告。
3.认真落实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加强对传染病疫情的报告管理工作,不得漏报、缓报、瞒报。
4.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组织、制度、应急预案,并落实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存、交接工作及相关人员的职业卫生防护和培训。
5.保证医院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转,使污水处理后到达相关排放标准,并做好监测记录。6.预检分诊点和传染性疾病科(发热门诊)必须投入正常使用且有专人值守,同时做好登记。
1.严格按照《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做好口腔诊疗器械及牙模的消毒工作。
2.加强你单位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措施,强化医院感染控制,有效遏制医源性感染事故。
3.严格执行注射操作规程,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4.建立各项消毒制度,定期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建立拣选一次性医疗用品、消毒剂、消毒药械等进货验收等级制度和使用管理制度,索取、审核相关学科证明文件。5.灭菌设备常规使用条件下,至少每月进行一次生物监测。
6.建立医疗废物、污水处理的刮泥制度与操作流程,规范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存放、标识清楚,做好交接登记工作。制定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的应急处理预案。7.按照《四川省院感染管理进行计划检查标准(2013-2015)》要求,做好你单位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1.严格按照《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和标准执行。
2.严格按照《放射诊疗管理固定》第十六条的规定,未取得《放射诊疗许可证》或未进行诊疗科目登记的,不得开展放射诊疗工作。
3.严格按照规定对放射诊疗设备、工作场所及防护设施进行检测和检查。4.严格按照《放射诊疗许可证》批准的机器型号进行操作。
5.严格按照相关部门的规定,对不合格或淘汰的放射诊疗设备不得购置、使用、转让和出租。
6.放射诊疗设备注销申请(含注销设备清单)及放射性同位素处置去向,接受单位应提供证明。
7.对放射诊疗工作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健康检查。
8.严格按照《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第二十二条的规定,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佩戴个人剂量计。
9.严格按照要求做好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佩戴和检测工作。
10.严格进行(定期进行)专业及防护知识培训,并分别建立个人剂量职业健康管理和教育培训档案。
1.医疗机构必须取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方可从事母婴保健技术服务。2.严格按照《母婴保健技术服务许可证》核准的项目展开母婴保健技术服务。
3.从业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核准的项目开展诊疗活动。4.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
第二篇:加强日常监督检查
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坚持“动、查、纠、通、记”常抓不懈
今年冷工质量监督工作始终坚持常抓不懈,本着自己体会总结的“动(多走现场)、查(发现问题)、纠(即时纠正)、通(信息共享)、记(详细记录)”五字工作方法对现场发现的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基本上做到即时纠正解决,全年质量监督检查记录186条。先后发出纠正关于“部分立柱、千斤顶阀座阀接板护板缺失”、“加强现场胶管落地、接头抹油堵塞管路控制”、“影响系统清洁度问题(内)质量提醒”、“销轴类零件拆装孔清砂、镀后清洗、防锈”、“加强缸体焊接、组/安装过程中的每个细节及乳化液清洁度的控制,减少总装泵站循环系统中的滤网滤芯频繁堵塞(糊死),严重影响安装、验收进度的问题发生”、“总装现场销轴混装问题”、“重视检验程序,杜绝小批量返工返修质量问题”“喷刷漆外观质量细化”问题质量监督检查处理通知单9份。现场问题调查报告“对元件、综合、阀分厂Y112、Y119支架产品跟踪检查“、“液控阀加工36423406进液五通毛料料裂的调查”、“元件、液控阀、综合、总装、昌荣现场影响系统清洁度情况汇总”、“元件在产Y124、Y112立柱缸体、中缸里孔锈蚀情况的调查”、“总装泵站循环系统过滤装置配置及清洗情况”、“中心试验室液压支架试验台所用乳化液检查情况”、“总装刷漆、喷砂情况”、“元件、总装乳化油刺激性呛人气味问题”、“对总装(刷漆)立柱柱头接头孔塑料堵缺失、千斤顶外观未清理问题处理”、“元件、综合协作件Y120活柱磕碰伤问题处理”等13份。“对元件在产Y124、Y112立柱缸体、中缸里孔锈蚀处理”、“对总装(喷、刷漆)外观质量应进一步细化处理”的建议2份等日常工作,有效控制和基本解决了上述问题。并于年底前重新修改规范了质量监督(冷)工作职责,工作上基本做到尽职尽责,同时为公司产品质量扼制下滑稳步提升尽了一份力。
2010年的质量监督工作将更具挑战性,具体情况要不断探索、涉及面要延伸、内容要规范,许多“细节”上的个别产品质量问题要用更大的气力和持之以恒的韧劲去解决,有些工作还要尽力做到“提前量”和“敏感”。我将以“不待扬鞭自奋蹄”勤奋精神,团结进取的工作态度,改正09年工作中的不足,兢兢业业做好明年的各项工作,立足岗位为质量保证部整体工作的完成锦上添花、尽心尽力。
质量监督(冷)
2010.1.5
第三篇:加强干部监督 选好用准干部
在监督环境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下,加强干部监督工作,必须做到思想上重视,方法上革新,制度上健全,格局上一体。
一、不断增强监督意识
一是监督主体要在履行职责上主动。要改变“不敢监督,不必监督”状况,就要赋予监督主体开展工作所必须的权限,变“虚权”为“实权”,变“软权”为“硬权”,使监督主体敢抓敢管,敢于碰硬;要明确监督责任,使监督主体充分认识到干部选用工作监督既是职权,又是职责。二是监督客体要在接受监督上自觉。通过以学习培训、舆论宣传、普法教育等形式,帮助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人生观,端正对监督的认识,克服“不能、不用监督”的心态,自觉接受组织、群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三是参与群体要在监督行动上无畏。要增强全民监督意识,克服“难以监督”的心态,使广大党员群众认识到吏治腐败不仅危及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也与自己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要营造一种勇于监督、监督光荣的良好氛围。要正确对待和处理群众的监督意见,增强群众监督的信心,鼓励和动员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关心、支持和参与对干部选任工作全程监督。
二、大力改进监督方法
一要在实施事前监督中先提醒。搞好干部选任工作全程监督,必须强化《干部任用条例》的宣传,通过对政策法规的学习,努力提高监督对象自我规范和自我约束的能力。通过正反两方面教育,使领导干部增强执行《干部任用条例》的自觉性,从而努力形成党委重视抓监督,一把手亲自抓监督,分管领导大力抓监督,各级党委层层抓监督的良好工作局面。二要在实施事中监督中把好关。要前移关口,强化任前监督。建立调整干部提前审查和任后备案制度。各级党委、党组在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前,要说明本次干部任用中推荐、考察、酝酿等各个环节的执行情况。对不符合《干部任用条例》等有关规定的坚决不予审批,确保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严肃性。三要在实施事后监督中敲警钟。要延伸监督触角,跟踪考察问效。领导干部走上工作岗位后,经过一段时间实践锻炼,监督部门要回过头来对其进行考察,主要看其适应岗位情况、工作进入角色情况、群众认可程度以及工作作风、工作实绩等。对考察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谈话、诫勉等组织处理。通过回访考察,认真分析和总结干部选任工作的主要经验、教训,查找差距,弥补不足,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干部选任监督工作。
三、着力健全监督制度
一要在信息公开制度下功夫。要打破干部任用和干部监督工作的“神秘色彩”,逐步推行干部选任监督信息公开制度,让广
大干部群众对干部选任拥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要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手段,构筑发布干部选任信息的网络平台和“绿色渠道”,定期向相关部门或公众传递有关干部选任工作的信息,提高干部选任工作的公开度和透明度。二要在民主监督制度下功夫。重点要放在对权力的制约和干部任用的监督上,建立用好权、选好人的长效机制。凡在人事安排、干部选任上没有制定民主监督制度,或者虽然制定了民主监督制度,但不严格执行,要认真整改和纠偏。要进一步深化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考察预告、差额考察、无记名表决、任前公示、任职试用等项改革措施,使广大群众对干部选任用拥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三要在组织谈话制度上下功夫。要从制度上对“组织谈话”的对象、谈话内容、谈话时间作出明确的限定,防止“组织谈话”的随意性。要通过建立制度,使“组织谈话”紧扣监督主题,并把“谈话”结果运用到干部选任工作中去,发挥好“谈话”的监督作用,防止“谈话”和“监督”两张皮。四要在监督一把手制度上下功夫。要建立分权制度。从制度上作出规定,不允许一把手在用人上垄断权力,集重权于一身;不允许一把手违背民主集中制原则,拥有绝对否决权;对一把手用人决策要有专项记录,以便监督检查,追究责任。
四、构筑立体监督格局
一要整合好组织监督资源。在加强干部监督工作中,要切实把强化党内监督作为一个重要方向,发挥党委组织部门、纪检监察机关、信访等部门的作用。要用活用好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这个平台,整合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在干部监督中的资源和力量。要加强上下级组织部门的纵向联动,形成有效的干部监督联动机制。二要整合好党外监督资源。人大监督和政协监督,是干部选任工作党外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采取切实措施,整合好这两方面的监督资源。人大监督方面,要明确规定各级人大代表在干部选任工作中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同时,要从监督机制上将人大监督的内容和形式固定下来,使干部选任置于经常性的人大监督之下,防止权力滥用。政协方面,也要从监督机制上将各级政协委员的监督权利、监督义务确定下来;同时,制定具体的政协监督的内容、方式和程序,使政协监督成为促进干部选任,防止用人不正之风的必要补充和外在条件。三要整合好舆论监督资源。要以贯彻《干部任用条例》为契机,深入研究整合舆论监督资源问题,充分利用报刊、新闻等一切媒介平台,使之全面贯穿于干部选任全过程之中,并加大覆盖面,增强其公开性和真实性,切实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四要整合好群众监督资源。要严格选任干部民主推荐,凡未按程序进行民主推荐,组织部门一律不予考察,党组织一律不予讨论和审批。要进一步加强民主测评和民意调查,聘请党性观念和原则性强、有丰富领导工作经验和较高工作热情的同志担任干部选任工作监督员,定期和不定期到有关单位进行巡视,对选
任的干部在更大范围内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了解其真实的工作及生活情况,并将结果向派出单位党组织汇报。要完善选任干部的信访、举报制度,调动社会力量参与选任干部的监督管理,从而逐步实现干部监督工作系统化、科学化。
第四篇:监督意见汇总
一、消毒供应中心
手术室、消毒供应室应按规定定期开展环境卫生学监测,监测报告应按照《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2012)4.1.1表1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菌落总数卫生标准的要求进行记录。
灭菌包外应有标识,内容包括物品名称、检查打包者姓名或编号、灭菌器编号、批次号、灭菌日期和失效日期。标识应具有追溯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三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5.4.1)
灭菌包包内应进行化学指示物监测。(《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三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4.4.2.2.1)
灭菌包装材料应符合GB/T19633的要求。开放式的储槽不应用于灭菌物品的包装。纺织品包装材料应一用一清洗,无污渍,灯光检查无破损。(《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二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5.7.8.1)
消毒产品应在有效期内使用,确保消毒效果。
应进一步完善消毒产品进货检查验收制度。(《消毒管理办法》第七条)
清洗后的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应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三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4.2.1.1)
每月应至少随机抽查3个~5个待灭菌包内全部物品的清洗质量,检查的内容同日常监测,并记录监测结果。(《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三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4.2.1.2)
应对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的日常监测和定期监测进行记录,记录应具有可追溯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三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5.2&5.3)
灭菌后物品应分类、分架存放在无菌物品存放区。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应去除外包装后,进入无菌物品存放区。
二、医疗废物
运送人员每天从医疗废物产生地点将分类包装的医疗废物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路线运送至内部制定的暂时贮存地点。
盛装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3/4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盛装医疗废物的每个包装物、容器外表面应当有警示标识,在每个包装物、容器上应当系中文标签,中文标签的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产生单位、产生日期、类别及需要的特别说明等。
运送医疗废物应当使用防渗漏、防遗撒、无锐利边角、易于装卸和清洁的专用运送工具。每天运送工作结束后,应当对运送工具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
医疗机构应进一步完善对医疗废物的登记,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处置方法、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十二条)
应进一步加强对本单位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等工作的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九条)
应当采取有效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为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等工作的人员和管理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十条)
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应当远离医疗区、食品加工区和人员活动区以及生活垃圾存放场所,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医疗废物警示标识和“禁止吸烟、饮食”的警示标识)和防渗漏、防鼠、防蚊蝇、防蟑螂、防盗以及预防儿童接触等安全措施。(《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十七条第二款)
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2天。
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应当首先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第十一条
(七))
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如胎盘)等,应按病理性废物处置,并完善相关记录。
三、检验科
检验科所产生的高危险性医疗废物,在交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前应当就地消毒。(《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十九条第二款)
检验科应按照规定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并做好记录。
四、口腔科(《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口腔诊疗区域和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区域应当分开,布局合理,能够满足诊疗工作和口腔诊疗器械清洗、消毒工作的基本需要。(第十条)
新灭菌设备和维修后的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应当确定设备灭菌操作程序、灭菌物品包装形式和灭菌物品重量,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第十九条第一款)
灭菌设备常规使用条件下,至少每月进行一次生物监测。(第十九条第三款)
采用包装方式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环氧乙烷灭菌的,应当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采用裸露方式进行压力蒸汽灭菌的,应当对每次灭菌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按要求定期进行生物学监测。(第二十条)
消毒后的内镜应当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灭菌后的内镜应当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第三十四条第一款&第二款)
五、医院感染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当设立感染性疾病科,具体负责本医疗机构传染病的分诊工作,并对本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进行组织管理。(《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第二条第二款)
六、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器复用用水细菌学检测应每月1次,内毒素检测应每3个月至少1次。(《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5.1.3)
七、内镜
内镜室应当做好内镜清洗消毒的登记工作,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就诊病人姓名、使用内镜的编号、清洗时间、消毒时间以及操作人员姓名等事项。(《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第十三条)
进一步完善医疗废物交接记录、消毒液浓度检测记录、压力蒸汽灭菌器化学监测、物理检测记录,确保记录登记准确、真实。
应进一步完善重点科室环境卫生学监测,并做好记录。
医院产生的污水应严格按照《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进行监测并完善监测记录,达到排放标准后,方可排放。
医疗机构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消毒管理办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等的要求开展诊疗活动。
针对本次监督检查,提出上述监督意见,存在的问题责令整改,整改报告于╳╳╳╳年╳╳月╳╳日前送济南市卫生监督所传染病监督室(地址:槐荫区纬六路2号410室 电话:81278625)
八、消毒产品生产企业
生产企业应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包括: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生产人员个人卫生制度、设备采购和维护制度、卫生质量检验制度、留样制度、物料采购制度、原材料和成品仓储管理制度、销售登记制度、产品投诉与处理制度、不合格产品召回及其处理制度等。
生产企业应建立健全并如实记载生产过程的各项记录,包括物料采购验收记录、设备使用记录、批生产记录、批检验记录、留样记录等内容。
第五篇:日常监督检查情况
日常监督检查情况
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对我单位日常监督检查情况:
1、专业技术人员在岗情况
2、主要测绘人员的《劳动合同》签订情况;
3、涂改、转让、转借《测绘资质证书》的行为;
4、超越资质许可的范围及作业限额从事测绘地理信息活动的行为;
5、测绘项目合同履行情况。承接的测绘项目转包或者违法分包的行为;
6、资质换证、测绘成果汇交、测绘报刊征订、仪器检定等工作情况;
7、测绘成果及资料档案管理、技术质量保证和保密管理等相关制度的实施情况。以及其他测绘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
林甸县双汇房地产测绘有限责任公司
2012年3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