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大学生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大学生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
摘 要: 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
度需要不断地注入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因此,在它的完善过程中离不开对年轻而又高素质的代表的培养。大学生代议制民主不仅仅是大学生群体利益表达与维护的重要手段,更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宪政民主实践。本文通过大学生人大代表选举程序完善以及代表职能的履行的探讨,分析了大学生代议制民主的意义,并从实践操作和理念界定两个层面对人大代表的地位和涵义作出了新的诠释以回应中国人大制度完善和“人大代表专职化”发展进程中的重大要求。
关键词:人大代表;大学生; 人大制度;代议制民主
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需要不断地注入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在它的完善过程中,离不开对年轻而又高素质的代表的培养,因此,对中国大学生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关系的探讨,也就具体化为关于大学生代议制民主的相关问题研究。所谓大学生代议制民主一般是指由大学生担任我国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即通常所说的人大代表或人民代表。因为在大学生参加的一切社会政治活动中,担任人大代表是最为积极有效的民主政治参与方式,它不仅仅是广大学生群体利益表达与维护的重要手段,更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宪政民主实践。故而,对大学生代议制民主的研究,不仅是对当今中国大学生已当选为人大代表或者渴望被顺利或者普遍(主要是高校选区)选举为代表以及大学生利益保障这样一个重大问题所必需,更有助于我们深化对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的认识和思考并进而促进这一重要制度的完善。
一、中国大学生参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践考察
笔者主要通过徐雁龙—— 一位大学生人大代表——的个案① 分析,重点就产生大学生人大代表的程序保障、代表职能履行状况和如何积极维护学生利益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探索大学生代议制民主实践的进路并揭示其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之关系。
(一)进路之一:大学生当选人大代表的程序及其完善方法
1、徐代表的当选因素:普通性中又寓含特殊性。徐代表指出,他的成功当选来自几个重要因素:一是获得组织的支持和提名推荐。他当时正在学校的学生组织任职,而且敬业和出色,团学组织认为他应该能够代表人民利益,所以,以推荐成员参选的形式推荐了他。二是经过预选。这样才成功进入正式候选人名单。三是“当时在校学生会任常务副主席,人缘比较广,最终得票获胜当选。” 我国选举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可以联合或者单独推荐代表候选人。”从徐代表的经历反应出,该代表确实经如此程序被推荐为代表候选人的。事实上,经多方了解,各高校里的团委、学联等组织推荐大学生为人大代表候选人并不普遍(一般推荐该组织机构的领导层,即多为教师或教师身份的干部),多限于学生彼此间的自发提名,我在与本校有关选举负责人交谈时,他们的态度就是“不主张、不反对,最好不提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选区在这一点上也许是比较少见的情况,在实践中并不具有普遍性。但却是值得充分肯定并且在实践中继续发扬的。因为这是现行选举法律规定条件下的正常程序,对于大学生依据现有的普通程序被组织(被所在校的共青团、学生会以及市、省级共青团、学联组织推荐提名)推荐提名为各级人大代表极为有利,将有助于产生大学生人大代表的可能性(相对于学生选民10人联名推荐而言),是对现有选举制度资源较
为充分的利用。
2、两种观念上的障碍之克服
在上述案例中,存在着一些观念上的障碍。其一认为,大学生流动性强[1,2];还有认为学生的任务主要是学习,当上人大代表影响学习②。大学生宪政民主实践的发展以及科学的人才培养观需要人们转变这些观念尤其是后者。这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在推举大学生人大代表时,可重点考虑与法学、教育学等社会学科密切相关的能代表学生群体意愿和保障其利益的大学生担任人大代表。这样可以让他们学以致用,在代表的实践中充分地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并在实践中提高理论水平。而且,恰恰法学等学科理论知识和水平特别需要在实践中加以检验、提高。第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要实现依法治国,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乃必由之路,培养适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要求的中、高级人才是必然趋势。有不少高校已经招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③。人大领导和组织机构应与高等院校或有关科研教学机构通力合作,继续加大力度,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专业的本专科乃至硕士、博士研究生等高级专门人才。
3、“预选”为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必经”程序之必要性
这是就代表候选人提出程序的技术完善上来看的又一个值得探讨的关键性问题。若选举法规定,超出最高差额比例的情况下,预选为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的“必经”程序(相对于“可以”程序而言),则大学生很有可能被推举为正式代表候选人,直至被选举为代表。之所以这样考虑,是因为:第一,若当地选举负责机构未对高校选区大学生有代表名额作特意的分配或照顾,将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被所在校选举领导小组推荐为初提名代表候选人和正式代表候选人。因为所在校选举领导小组推荐代表候选人名单一般要考虑到当地选举负责机构(或者人大常委会)的意见(或者说已有“意向”的候选人建议名单给校方了),实践中它们(包括校方)是不太主张大学生担任人大代表的,多倾向于提名教师或校领导担任人大代表。第二,大学生要以“另选他人”的方式获得当选,则需要做好广泛地宣传工作,这需花费较长的时间和一定的宣传成本,况且从初提名代表候选人到酝酿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的时间也比较紧迫。此情形多为正式代表候选人已确定无学生代表候选人后,而“自发”(学生选民或其支持者)的“补救”性措施。选举法规定的从正式代表候选人确定日期到正式选举日的期限极为紧张,基本上无充裕的弹性“补救”空间。
4、完善产生大学生人大代表的三种“制度内”程序
一是浙江省义乌市大陈镇曾为保障外来人员能够当选人大代表,创造性地作出的规定[3],值得借鉴。即单独安排大学生代表名额,用于大学生代表选举,单独划分学生选区,鼓励和引导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学生人大代表的选举。二是为适应选举学生地方人大代表的要求,可以考虑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通知,要求结合本省(市、区)情况,适当考虑选举大学生人大代表(全国或地方人大代表)。那么地方在选举人大代表时可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通知的精神适当考虑分配一定的名额来选举大学生人大代表。三是由中共中央同全国学联等人民团体进行协商,提出候选人建议名单,再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推荐给各省级人大作为代表候选人这一实践情况,可考虑通过这一途径来保障选举产生大学生全国人大代 表
[4]。相应的其地方人大代表的推荐亦可参照此途径。
5、产生大学生人大代表的“特殊型”程序 制度内产生程序的完善主要是从选举人大代表的“普通型”(一般)程序上进行考察的。而所谓“特殊型” 程序,实际上就是协商选举方法。整个协商选举,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并用原则仍贯穿始终。具体说,可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普通型中的协商“进一步具体化的协商”。这种协商选举方法是指大学生在被推荐提名为地方以至全国人大代表候选人,学联以及共青团各级组织,发挥主要的协商推荐作用,推荐提名代表候选人,主要由这些团体参与推荐协商和酝酿。另一种协商选举方法是参照选举出席第十届全国人大的台湾全国人大代表办法的“完全协商选举”,主要指由与大学生有紧密关系的学联以及共青团各级组织,通过民主协商的办法,把参加协商选举的大学生代表推举出来,然后由这些代表协商选出出席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正式代表。
(二)进路之二:完善实体法律的规定
程序上的完善要求对现行关于选举的法律规定进行修改。建议待条件成熟的时候在选举法中明确将学生身份作为代表候选人的身份,将选举法等法律的部分法律条款及有关政策进行修改补充,从根本上为依法选举产生全国和地方的大学生人大代表提供法律依据,使大学生选民被选举为人大代表在实践中更具操作性。
就目前的具体选举实践来看,在有些地方人大选举中已明确将学生身份作为代表候选人的身份,这就反映了学生身份的明确存在。例如,2002年底,四川轻化工学院(现四川理工学院)选区公布的“代表初提名候选人名单”中,将职务(职称)注明为:“学生”。又如,2003年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选区的“包河区科大选区代表候选人名单及其简介”[5]中,将工作单位及职务职称注明为:“XX系(学院)学生”,学历注明为:“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鉴于学生身份的代表初提名候选人、学生身份的正式代表候选人明确存在,以及学生地方人大代表在历史和现实上的事实存在④,那么考虑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明确设立和划分学生身份代表构成是适宜的。在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构成表中的身份项目⑤中单独增列“学生”一项。我认为其理论追本溯源,是基于我国选举制度中存在身份代表制原则,并提出了构建身份代表制理论体系的主张,这不仅可以身份的视角解答大学生担任人大代表合理性和正当性,而且还为其他非社会职业的其他身份群体担任人大代表提供了基本理论支撑,限于篇幅,我另文专门阐述。
选举法第6条,共3款,可考虑在其第3款后增加1款,作为第4款,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中,应当有适当数量的学生代表,主要是大学生代表,并逐步提高大学生代表的比例。”参照2002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共10条。以后,在作类似决定时,可考虑增加1条,作为第10条,原第10条改为第11条。修改后的第10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应选学生(应主要限为大学生)代表XX人。”
(三)、进路之三:大学生人 大代表职能的履行状况论析
1、从宏观层面(主要是校外和“社会公务”)看
事实上,由于学生的、教师的很多意见并不涉及到校外的事务,也就无从惊动区政府、市政府和省政府,一般在校内解决⑥。人大会议上讨论和决定的事项,往往限于地方事务,这种地方事务往往与教师利益或者学校利益相关,很少与学生利益直接相关。因此,我认为,尽管高校需要解决的事务有很多时候地方上并不完全能解决,尤其是高校与地方政府的行政级别不一致或有较大差别的情况下(一般地讲,高校的行政级别大于地方区县级政府),但是,前述徐代表的代表职能的履行还是尽力与地方事务相联系,尽力在地方政府所能解决的范围积极提出议案、建议等,基本上是履行好了法律赋予的代表应该履行的代表职能。这是客观实际的需要所造成的,具有普遍性,并非在大学生担任人大代表才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其他身份的人大代表在履行代表职能的时候也往往会出现类似的情形:本单位的或者所代表的特定身份的群体事务与地方政府需解决的范畴不相一致,甚至毫不相关。这是深受区域代表制原则的重要影响所致。当然,值得指出的是,由于前述分析所表明的原因,大学生人大代表其代表职能履行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如应该视野更为开阔些,更多地融入和考虑公共的社会事务亦即与人大和政府职权相关并所能直接作用和影响的事务。萧瀚先生曾顾虑:“一疑法科学生之法律素养是否足以担当议员之职,二疑法科学生之阅历是否足以担当议员要职”[6]。这主要是从宏观意义的层面来考虑的。因此,为了使大学生人大代表更好地履行代表职能,有必要在这几方面进一步加强大学生代表的履职能力:
第一,代表职责履行方式应主要立足于学生利益的充分保障,以及对建议权和监督权的积极有效地行使。北京市海淀区人大代表、清华大学大学生罗彬表示:“我的定位很准,知道自己是代表学生来的,是学生把我选出来的,我的选民就是学生,因此我要代表学生说话,要反映学生的心声”[7],行使法律赋予代表的建议权与监督权,不仅是履行代表职责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且有助于其履行职责的针对性、实效性。第二,积极丰富代表职能履行的内容和范围(尤其是后者)。比如,积极走出校园,关注当选代表所在行政区域内更多的学生群体(还可包括非高校系统的学生)的意愿和利益保障;多提出涉及所在行政区域内的整个学生群体利益的议案和建议,而不限于本校的学生群体;多关注直接涉及学生利益的教育经费投入、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校园周边文化建设、学生犯罪预防措施建设等等,全面保障代表所在整个行政区域内的学生群体的合法权益和健康成长。第三,积极丰富代表职能履行的方式。例如利用电话、电子邮件、视频会议等现代化迅捷联系方式来增进与更多学生群体的了解和沟通,促进积极履行其代表职能;可以学生人大代表的身份主动与学联、共青团以及其他关系学生群体的合法权益和健康成长的组织建立固定、长期的联系,共同致力于学生群体的利益保障。第四,积极增加市级及其以上的大学生人大代表的数量,尤其是全国人大代表、省级人大代表的数量。因为,在关于学生的法律政策制定和修改上大多数属全国人大以及省级人大的职权范围,但是目前(以及历史的事实上)已当选的大学生人大代表级别多限于区县级,增加市级及其以上的大学生人大代表的数量,是十分必要的。
“现有的机制,我认为相当完善,我的一切作为都将在人民的监督之下进行和开展,我能力范围之内、职责范围之内的事情,我一定尽心尽力做好。” 我赞同徐代表这样的看法。总而言之,在宏观层面上,特别是在我国现有的人大制度下,代表的代表职能是能履行好的,只是在内容、范围、方式等方面有待继续完善。
2、从微观层面(主要是校内和 学生群体本身)看徐代表代表职能的履行主要反映和体现在:听取学生们的建议、意见,协助他们解决各种问题和困难。虽然更多的具体事例无法这里一一例举⑦,但是,可以相信,这是一个代表完全能胜任的基本工作。例如,关于学校收费问题、管理制度等等,关系学生实际利益的不同意见,可以代表身份向学校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和意见并要求答复,起到一个合理的监督作用,避免和减少学生对校方的强烈不满,化解不必要的矛盾,尽可能避免高校学生管理纠纷的司法介入[8]。因此,没有徐代表这些大学生人大代表履行代表职能,许多涉及学生的问题解决起来将会很困难或滞缓;并且学生利益将不能得到很好的代表和维护。尽管一般的个人性或者私人性学生利益问题,可通过多次询问、多次要求甚或越级请求支持和帮助等方式在校内予以解决,但是仍然存有大量的微观问题,具有相当的普遍性或者影响比较重大,需要大学生人大代表由微观到宏观地反映学生的意愿和维护他们的利益。这是因为:第一,可调解或化解较为具体的学校与学生的矛盾,维护学生的权益。有些具体问题,若有大学生人大代表的协助,可避免矛盾的激化(学生起诉校方、搞无从发现和处理的隐性破坏等),在矛盾的处理过程中,也以依法发挥代表监督作用,更容易获得迅捷解决矛盾或纠纷,这有利于促进学校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第二,微观层面代表职能的履行是宏观层面代表职能的履行的基础和前提。只有集中和反映微观的(校内的或某区域、某部分的)带有一定普遍性的问题,才能有效地上升为更具普遍性的、纳入地方政府和人大机构考虑的公共事务问题---关系学生利益的问题的集中反映和要求。因此,这些微观层面代表职能的履行是不能被忽视或放弃的,正如沈岿先生曾与我的交谈中提醒到:“人大代表的职能是充分履行代表职能,在政治过程中恰当地表达和维护将其选举出来的选民的利益。”第三,学生利益的集中和整合是个牵涉面很大的社会问题,是几乎涉及社会各个方面和阶层利益的复杂系统问题。一个主要原因是,由于学生大多数经济基础和社会地位尚未独立而仍是家庭结构单元的一部分,他们间的利益“休戚与共”。
3、进一步思索和追问:现实中还有什么因素可推动其履行代表职能? 徐代表多次表示向我表示,能够推动他履行职能的因素是唯一的,即代表责任心,这种精神无疑是很值得赞赏的。确实,其代表职能的有效履行,除体制之外,就得依靠代表自身责任心的驱使。但是,他们当选后是否就一定能积极去维护学生的利益呢?这就需解决建立健全代表活动的约束激励机制,保障他这种责任心能持久地发挥,积极更好地履行代表职能。具体来说,我建议,可考虑要求这些代表当选后最好要设立代表信箱、网上答复、网上咨询,最好是在学校的主页上设立自己的代表工作个人主页,这样能比较直观、便捷地反映出代表是否履行了以及履行好了代表职能,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促使代表责任心的强化和巩固。
我曾经询问徐代表,代表级别的局限性是否是阻碍他职能履行的因素,他的答案是否定的。他认为:“因为我们的提案不够准确,区里由于种种原因,对于问题的解决心有余而力不足,从代表职能上讲,这并不阻碍我们行使我们的职权。”这无疑支持了我这样的观点:代表监督制度(包括代表执行职务情况登记制度、代表评议制度、代表
[9]
工作通报制度、奖惩制度等)的完善是推动其代表职能的履行的又一关键性因素。反之亦然,代表监督制度的不完善也是影响或阻碍其代表职能履行的重要因素。最后,值得指出,非常有必要综合考察大学生成为正式人大代表候选人以及被当选为人大代表更多的个案或实例,总结各地历史与现实中的大学生人大代表(或者学生人大代表)的经验,建立健全学生人大代表工作参考条例或细则,使代表工作有章可循,促进大学生人大代表职能更好地履行。
二、大学生代议制民主的意义及对我国人大制度的影响
首先,有利于保证高校选区人大代表选举的真正民主性以及大学生群体民主意识的培养。第一,在高校选区中,大学生选民占绝对多数,代表初提名候选人也是大学生候选人居多,但正式代表候选人一般都是该校的领导或教师,甚至连一名大学生正式代表候选人也没有,这是很值得我们反思的。在大学生占绝大多数(一般至少占到七成以上)的情况下,至少产生一名他们的代表⑧,才能有效地保证该高校选区人大代表选举的真正民主性和代表性。并且大学生群体拥有自己的人大代表以及利益保障之民主渴求不应该被长期忽略。王树国教授(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认为:“大学生作为一个庞大而活跃的群体,在全国人大代表中却没有一席之地,这无疑是一个缺憾。”他坚持认为,应该有大学生自己的代表[10]。这无疑与我的主张不谋而合。第二,蔡定剑教授的研究表明,在选举态度积极性调查中,大学生的态度积极性排名位于农民和自由职业者之后。蔡先生也指出,一个正常的市民社会的政治参与主要是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只有选举行为与自己的利益相关时,选民才会积极投票。因此,我认为,如果连大学生都严重忽视自己被选举为代表的民主权利(当然也许是被动的),很难想象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是否会有较高的民主政治积极性,这很不利于我国人大制度建设以及依法治国进程。
其次,比以其他身份的人大代表更具针对性、更利于实效性地保障学生群体的合法权益和履行好代表职能(是基于学生利益的保障而言的)⑨。因为,我国代表也是按一定的身份或生产、事业单位选出来的,其代表活动多与所代表身份的群体或职业的利益相联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代表在履行职责时很充分地保障学生群体的利益。
再次,有利于提高人大工作整体质量。第一,大学生人大代表与实践的联系非常紧密。他们或者充分汲取当前高校和学术理论界的最前沿的理论成果,或者充分学习和掌握所在高校现有的比较齐全、丰富的各种专业技术知识资源,努力做到将自己当前所学习和研究的理论知识与实践需要相结合。第二,向优秀学者、专家咨询,这极为重要。第三,与学生等群体联系非常紧密,能经常和及时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要求。而且,重要的是我国高校管理模式、教学方法等的探索和改革不断深入和前进,学科体系和专业设置越来越广泛、合理,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普遍越来越深入,蓬勃发展,为大学生更好
[11]地行使代表职务提供了理论上的基础保障。这将总体上对提高人大工作整体质量,特别是教科文等决策的更加科学化,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最后,有利于我国专职代表的培养,保证人民代表代表工作的连续性、代表高素质化以及整个人大制度的长远建设。大学生担任人大代表,适应了新老合作与交替的要求,他们中的那些积极而认真履行代表职责以及代表工作的优秀代表,完成代表任期及毕业后,可通过多种途径继续被选为本级或者上级人大代表,或者其他身份的人大代表,也可重点和优先进入各级人大常委会及各专门委员会工作。
总之,随着依法治国,建设社
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的推进,大学生们的民主权利意识的进一步增强以及他们对利益保障的渴求,大学生当选并担任人大代表的实践必将深入发展,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同时,大学生代议制民主理论研究与实践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以高级专门人大人才培养的视角,也为转变人们所谓人大代表是“橡皮图章”的陈旧观念,从实践操作和理念两层面对人大代表的地位和涵义作出了新的诠释,回应了中国人大制度完善和“人大代表专职化”发展进程中的重大要求。
注释:
① 徐雁龙,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人大代表,时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四年级本科学生,现为中科大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2003级硕士研究生。
② 例如,萧瀚先生2003年底“闻影响较大的法科学生自荐参选人大代表,认为此精神此壮举开风气之先,于日后中国宪政进程之推动,其影响不可轻估,诚为之衷心地鼓掌,同时,又顾虑法科学生当前之要务为学习,非为慷慨救国”。参见[6]。
③ 例如,四川师范大学2003年招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2005年延边大学也招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两校都按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招收该方向研究生。详见其研究生招生简章。
④ 早在1980年,这年的中国首届县级直接选举中,在校大学生当选密度最高的重庆市北碚区第9届人民代表代表大会,有西南师范大学的罗立为、陈敏,西南农业大学的刘然杰,渝州大学赵宏铭4名在校大学生当选区人大代表,详见:罗立为.谁是首批独立候选人[N].南方周末,2003-06-12.其后,陆续有大学生当选为区县级人大代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清华大学的大学生人大代表罗彬系北京市海淀区第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成员,据海淀区人大有关负责人介绍,吸收学生加入主席团这在海淀区人大历史上是首次,在全北京市可能也是第一次。参见:关注区县“两会”之政府报告[N].新京报,2004-1-12.
⑤ 身份项目一般包括工农、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归国华侨、港澳台等。代表构成的划分除了包含身份类别,还包括政治面貌类别以及“其他”(妇女、少数民族)类别。可参见:蔡定剑.附表6“历届全国人大代表构成情况表”[M].中国人大制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 ⑥ 徐代表征集意见大多与学校事务有关。例如:解决校区照明问题、安全防卫问题、学校周边环境的问题(基本集中在学校周边的道路清理整治问题)等。
⑦ 王树国教授回忆说,上个世纪70年代末,他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读书时,同学中就有人当选区人大代表,而且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比如,当时学生宿舍区靠近公路,很吵闹,经学生代表反映后,有关部门就在公路和宿舍之间隔了道高墙。参见[10]。
⑧ 即便是产生大学生全国人大代表,人口数条件也基本具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共约953万在校大学生(包括在校本专科生以及研究生,未包括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按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之相关规定,全国可产生约40位大学生全国人大代表。
⑨ 大学生人大代表的任务可基本概括为:以实践为根据,以法律为武器,加强对关系学生群体合法权益和健康成长的有关法律法规实施的监督和执法检查,提出有关立法及法律法规修改完善建议或议案,有力地保障学生群体的合法权益和健康成长。其中,最重要的是依法行使监督权。其表现为:对于关系学生群体合法权益的有关问题,依代表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向有关机关、单位及其负责人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可依法对那些不负责任、无视学生群体的合法权益的有关机关、单位(包括政府及其所属各部门)提出严厉批评。必要时,还可对其负责人提出罢免等议案,也可依法提出对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质询案。另外,加强对有关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的监督或执法检查也是行使监督权的重要内容。重点是要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的执法的检查和调研。对有些还不能适应现实发展的需要的条款,大学生人大代表应在学生中深入调研,依法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二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国家管理形式、我国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一、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委会,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基本内容、优越性,民主集中制的含义及表现
1、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拥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其它国家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
2、我国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
3、优越性:有利于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意志;有利于保证中央和地方国家权力统一;有利于我国各民族平等和团结;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维护了国家统业和民族团结。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内容:①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② 人民在普选基础上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③ 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职能。④ 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5、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义务:遵守法律、保守机密、联系群众、接受监督。权利: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6、民主集中制:(1)含义: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2)表现: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关系上,人大代表民主选出,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决策少数服从多数;在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关系上,国家行政、司法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关系上,中央集权,地方分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3)民主和集中的关系:民主与集中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民主是集中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集中是民主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和保障。
一、人民和人民代表的关系
在我国,人民是指一切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热爱祖国的社会主义爱国者和劳动者。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代表由全国人民代表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组成,人民代表是由人民选举产生,代表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人民代表要深入群众,紧密联系群众,经常听取人民的意见和要求,接受选民和选举单位的监督。
二、人民代表和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
人民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人大代表除审议各项议案、表决各项决定外,还享有提案权和质询权。人大代表的义务包括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生活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代表组成,是国家权力机关,拥有立法权、决定权、监督权和任免权。
三、人大代表的权利、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和公民的政治权利的关系
人大代表的权利既不同于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也不同于公民的政治权利。人大代表的权利包括提案权、质询权、审议权、表决权;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有立法权、决定权、监督权、任免权;而公民则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权、监督权等政治权利。
四、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从体系上看,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在我国国家机关中处于最高地位,具有最高立法权、最高监督权、最高任免权、最高决定权,其他国家机关的权力都不能超越它。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本地区内的一切重大问题均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并监督实施。
五、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关系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则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行使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部分职权,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年必须至少召开一次人民代表大会。
六、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联系是:二者共同构成了国家机构。但是,二者又有严格区别: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其他国家机关包括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军事机关等国家机关。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体系中,人民代表大会处于核心地位,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它们之间是决定和执行、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七、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关系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是国家权力的中心。从体系上讲,人民代表大会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拥有立法权、监督权、任免权、决定权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治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人民代表大会是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物质载体,二者不能等同。
八、人民民主专政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关系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宗旨的直接体现,二者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决定了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体现并维护着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
九、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基本政治制度的关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建立其他有关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还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就要不断坚持和完善上述基本政治制度。
例一:分析我国的国家管理形式为什么能有效保证国家机关的协调高效运转
第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二,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第三,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合理分工、协调一致地工作; 第四,国家权力的运行,既有统一的目标,又形成有效的监督和制约。
例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什么要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1)这是我国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国家和人民、整体和部分之间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这就决定了我国国家权力的运行必须实行民主集中制,统一人民的意见和要求,统筹地方和局部的工作,协调方方面面的利益。
(2)实行民主集中制,人民可以选举人大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充分行使权力,为每个中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提供了便利的合理的方式,有利于保持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和稳定的社会秩序。
(3)在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的前提下,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既能保证国家权力始终掌握在人民手中,又有利于各个国家机关分工合作,协调一致地履行职责。
(4)实践证明,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是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的必然要求。便于人民参加对国家的管理,促进国家机关合理、高效运转,能够真正把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力量集中起来,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动员和组织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例三: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清洁生产促进法的决定,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澳门特别行政区2013年立法会产生办法和2014年行政长官产生办法有关问题的决定。会议表决通过了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列席人员名单。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关于个别代表的代表资格的报告。会议经表决,任命陈光国为十一届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会议还表决通过了其他任免案。
简要说明上述材料体现的国家管理形式的道理。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行使全国人大的部分职权。
3、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修改清洁生产促进法的决定,是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立法权的体现。
4、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澳门特别行政区2013年立法会产生办法和2014年行政长官产生办法有关问题的决定、通过了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列席人员名单、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关于个别代表的代表资格的报告等,是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决定权的体现。
5、全国人大常委会任命陈光国为十一届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是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任免权的体现。
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材料中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一系列决定体现了这一点。
例四:兰州市政府为解决“行车难、停车难”问计于民。许多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市民积极出谋划策。
请分析上述三种政治行为主体是怎样影响政府决策的?
(1)人大代表依据宪法和法律,参加行使国家权力。通过提案、建议案等形式,行使提案权、审议权、表决权、质询权,由市人大行使决定、监督的职能。
(2)政协委员通过提案、建议案等形式,由市政协行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
(3)市民行使言论自由权,行使批评、建议等监督权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表达意愿。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参与决策。
第三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新人教版必修2)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2010年6月,湖南省临澧县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以整改工作未达到预期效果为由否决了临澧县政府一项关于重大污染问题整改的工作报告,并发出了本届人大常委会第一份督办函,要求政府继续整改,5个月后再次向县人大常委会汇报整改结果。据此回答1~2题。
1.材料表明()①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监督权 ②政府是人大的职能部门,必须对人大负责 ③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④
解析: 题意反映了人大与政府两个国家机关的关系,体现了人大对政府的监督,这是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具体体现,④正确。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①排除。政府是独立的国家行政机关,不是人大的职能部分,②错误。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③错误。答案: D 2.人大常委会否决政府报告()A.会导致国家权力机关与行政机关的矛盾 B.有利于政府改进工作,更好地对人民负责 C.说明否决权是人大的最基本职权
D.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适合我国国情
解析: 政府由人大产生,必须受人大监督,对人大负责。人大常委会否定政府报告是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权的表现,有利于政府改进工作,更好地对人民负责,B正确,A错误。C中“最基本”的说法错误。D与题意无关。答案: B 3.为科学合理地编制好2010立法计划,8月,浙江省启动2010年立法计划编制工作,公开向社会征集立法项目建议。截至9月底,共收到各部门提出的立法建议项目49件,收到群众来信45件、电子邮件37件,内容涉及经济、教育、卫生、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这些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民群众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的认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在于,它()①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②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③决定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④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①②④均是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的正确表述,D正确。③颠倒了国体与政体的关系。答案: D 4.2010年6月9日,武汉市委人大工作会议明确规定,保证工人、农民、妇女、少数民族、知识分子、党外人士在人大代表候选人中占有适当比例。这是贯彻实施新修改《选举法》的重要举措,直指近年来人大代表“官多民少”现象。这一规定有利于()A.完善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人大代表更好地履行法定职责 C.保证公民平等地参与国家立法 D.完善社会主义基层民主制度
解析: 这一规定有利于完善人大代表的构成,完善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这一制度更好地体现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A正确。B、D与题意无关。C说法错误。答案: A 5.(2011•鞍山模拟)某市人大实行代表无陪同视察制度。有陪同的视察,往往使人大代表看不到真实情况,听不到群众发自内心的声音;无陪同视察,使人大代表摆脱了官气,更容易与群众打成一片。可见,实行无陪同视察制有利于()①人大代表更好地履行其职责 ②政府更好地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③人大代表依法参加行使国家权力 ④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有关人大代表的知识,②讲的是政府,③不符合题意。答案: C 6.2010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对《选举法》进行修改,明确提出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的代表应当有适当数量的基层代表,特别是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代表。这意味着基层群众的声音得到进一步放大。这是由于()A.基层群众植根于基层,往往更能体味和表达朴素的民意
B.增加适当的基层代表有利于提高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议事效率 C.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公民当家作主
D.基层群众当选人大代表表明社会主义民主具有物质保障 解析: C、D说法错误,B不符合题意。答案: A 7.(2011•济南模拟)2010年两会期间,人民群众对“明星”代表、“企业家”代表的提案和言论表现出特别的关注,因为其“特殊”身份和影响力,人们更加关注其言行能否发出自己的声音和意愿。人大代表不管来自哪个地区,也不管来自何种行业()①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 ②都可以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③都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④都代表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A.①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人大代表的地位和职责。①说明了人大代表的产生,②④说明了人大代表的职责,③说明了人大代表的地位,都是正确的,故选D项。答案: D 8.有人认为“人民代表大会”就是“人民代表会议”,进而把“人大代表”等同于“会议代表”,认为“代表代表,会完就了”。这一说法是()A.正确的,因为人大代表本身就是一种荣誉 B.正确的,因为人大代表不能履行国家职能
C.错误的,因为这是对人大代表和人民代表大会的错误认识 D.错误的,因为只有全国人大代表才是会议代表 答案: C 9.2010年6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行政监察法的决定。上述材料表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在行使()A.立法权 B.决定权 C.审议权 D.监督权
解析: 材料中说的是修改行政监察法,故选立法权。答案: A 10.询问和质询是人大对“一府两院”实施监督的法定形式,201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依法开展专题询问和质询。人大能够质询“一府两院”是因为()A.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 B.我国人大依法享有决定权 C.“一府两院”依法各司其职
D.“一府两院”由人大产生,对它负责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答案: D 11.自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了修改选举法的准备工作。在多次调研的基础上,选举法修正案草案规定一步到位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并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这表明()①只有城乡“同票同权”,才能实现人人平等 ②我国各族人民享有平等选举的权利 ③我国人民民主权利的法律保障逐步完善 ④中国共产党的主张依照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①说法太绝对,排除掉。②③④符合题意。答案: D 12.漫画表明()
A.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坚持依法执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C.党委和政府都必须自觉接受人大的领导和监督
D.实行民主集中制是人大制度组织和活动的重要特点
解析: 人大监督国务院各部门预算,说明国家行政机关对国家权力机关负责,受其监督,这是民主集中制的体现。答案: D 13.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选举法修正案规定,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这说明()①我国的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②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断发展 ③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 ④我国不断加强人大自身建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
解析: 我国县乡两级人大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其他人大代表由间接选举产生,故①不正确。③与材料无直接关系。答案: C 14.近年来,我国各地人大常委会建立了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制度,要求人大代表在任期内必须向原选举单位的选民述职。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①有利于密切人大代表与选民的联系 ②有利于提高人大代表的代表意识和履职意识 ③是代表接受选民监督的重要途径 ④是加强和改进人大监督工作的重要途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材料主要反映人大代表接受选民的监督,并没有体现人大对其他国家机关的监督,故④不选。答案: A 15.人大代表与网民通过“微博”进行交流,成为近两年两会的新现象。这一现象体现了()A.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 B.人大代表接受人民监督
C.人大代表依法行使国家权力 D.人大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 解析: B、C、D与现象不符。答案: A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6.材料一 “围脖”,即微博。与普通博客相比,微博一般有字数限制(如Twitter对博文字数的限制是140个字符),通常就是三言两语,更新迅速,特别适合移动电话的网络应用。在中国,写微博常被戏称为“织围脖”。
材料二 2010年“两会”的一道靓丽风景就是代表和委员“织围脖”。如右边漫画。人大代表王全杰就在自己的微博里这样总结道:1.微博节约时间,适应当前的快节奏;2.具有实时
性和现场性,看到的、听到的,马上写下来、拍下来发到博客,立刻传遍全球;3.贴近网友,不论是农民工还是省长、教授,有手机即可平等交流。结合材料,说明“微博”对人大代表履职的意义。(10分)解析: 设问指向“微博”对人大代表履职的意义,考生在解题时要把握材料中“微博”这一新媒体的特点以及在沟通交流中的独特优势,联系人大代表如何履职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答案: “微博”的迅捷性、实时性、现场性和平等交流等特点,使得这一媒体能拓宽民主渠道,便于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广泛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形成有价值的提案,更好地行使代表的权利。同时,也有利于人大代表随时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更好地履行自己的义务。(10分)17.某市人大常委会向市民公开征集未来5年立法项目与建议草案,10天内共收到市民意见2 081件次,其中立法建议221件,60%以上的市民建议被采纳。
(1)材料是如何体现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特点的?(10分)(2)如何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20分)答案:(1)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特点是实行民主集中制。②人大常委会向市民公开征集立法项目与建议草案,并收到市民的大量意见,这体现了集中指导下的民主;60%的市民意见被采纳,体现了民主基础上的集中。(10分)(2)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②新中国建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的选择。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长期实践中不断得到巩固和完善,显示出强大生命力和无比的优越性。④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我们要坚持完善这一制度,绝不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20分
第四篇:浅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浅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一直是中国和海外政治学、法学研究者非常关注的重要问题。作为本科生,我来谈论这个问题,很有班门弄斧的意味,所以我也只是很浅显的说一些我自己的看法。我的想法其实并不是理论创新,而是从一部分相关的书籍和论文中吸收过来的。因为老实说,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已经很多、很深入了,想要提出一个新颖的想法,也很不现实。
一、曲折中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萌芽、形成和发展
人大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虽然正式确立于1954年,但从历史的观点来看,这一制度是在战争年代,经过长期孕育发展起来的。之前的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三三制”以及人民代表会议制度都可以说是它的胚胎或雏形。
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这部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明确建立起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但在建国之初,考虑到各种原因,认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还没有立即实行的条件①,因此,《共同纲领》又规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前,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体会议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地方则由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逐步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而这种“代行”或“过渡”一直持续到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大会的召开。
从1957年下半年开始,人大制度逐步受到削弱,并一度严重瘫痪(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1977年以后,人大制度才得到恢复和进一步发展。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研究现状及其不足
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其地位在宪法中已经得到了非常清晰的阐述。理论上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性质的根本体现,是我国历史上人民民主的最好的实现形式,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这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应然状态,但理论与现实往往存在差距。长期以来,人大制度并没有完全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以至于被人们认为是“橡皮图章”或“表决机器”。但它又不是不是人们认为的那么形式化,这种人云亦云的说法,掩盖了人大制度的真相。有关人大制度的研究,自其产生之日起便开始了。至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人民代①建国之初,人民解放战争还没有结束,各种基本的政治社会改革工作还没有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经济也需要一个恢复时期,因而认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还没有立即实行的条件。-1-
表大会制度的研究应该说是比较深入和系统了,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和完善的主要的、关键的问题都有了比较清晰和正确的认识。这一时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研究涉及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应用性的“工作研究”或“实证研究”,二是历时性的“发展研究”,三是学理性的“原理研究”。②上述三方面的主要研究,可以说是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制度原理、制度发展和制度运行三个主要方面进行的,这三方面的研究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于人大制度的发展和完善都是十分重要的。但不可否认,这一时期的研究也有一些缺陷:研究进行到一定阶段后,就没有更多的突破和进展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研究似乎陷入了某种僵局。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入,产生了对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这种形势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研究有了进一步发展和深入。目前,关于人大制度,学术界大致形成了如下观点。对于人大制度的性质:(1)人大制度是一种议行合一的制度安排;(2)人大制度是一种民主集中政体;
(3)人大制度是一种分工二不分权的制度安排;(4)人大制度是一种分权而不制衡的制度安排;(5)人大制度是一种双层代理的制度。③事实上,目前对于人大制度的研究,只能揭示“人大是什么”“为什么出现问题”,却没有涉及到最重要的那部分内容——“如何去实现”。
三、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50多年来,在实践中逐步发展,在国家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进一步得到完善和发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做到:
第一、.坚持和改善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党是执政的党,党的执政地位是通过党对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来实现的。如果放弃了这种领导,就谈不上执政地位。要善于使党有关国家重大事务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具体而言,要做到:首先,加强党的领导,同时发挥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其次,党要尊重和支持人大依法行使职权;再次,各级党组织,包括人大党组,都要遵守党章关于“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的原则,遵守宪法关于“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的规定。④
第二、加强人大自身建设。继续完善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职能,特别是加强立法工作和监督工作。坚定不移地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不断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进—步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大的监督工作;进一步密②王晓珊《国家与社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和发展研究的新视角》。(《人大研究》2007年第10期)
③刘建军 何俊志 杨建党《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
④ 江泽民《关干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切各级人大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更好地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建设;进—步完善人大代表的选举制度。
第三、密切人大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我们国家的人大代表是由民主选举产生的,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我们的代表来自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有着广泛的代表性。人民代表不脱离生产和工作,也生活在人民群众中,与人民群众有着天然的、密切的联系,对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了解、感受得最直接,这也是我们人大代表的优势。各级人大代表应经常联系选区选民或原选举单位的人民群众,注意倾听和反映他们的意见、要求。要想人民群众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知识,公开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活动情况。⑤
第四、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要更好地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实践,反对照搬西方的议会制和三权分立制。
以上仅是我对于人名代表大会制度的浅显见解,主要是简单浏览了一下老师书单中的《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研究》后,并在网上查阅了一些论文后的感想。如有不当的地方,请老师多多包涵。⑤ 浦兴祖 主编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复旦大学出版社。
第五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本节主要包括四个问题
一、什么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包括确立的背景与西方议会制的不同)
二、为什么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三、怎样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四、案例分析
一、什么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包括确立的背景与西方议会制的不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即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国体与政体:国体是国家的性质,及国家的权力由社会的哪个阶级或哪些阶级掌握。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政体只要是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即体现国家的具体的政治制度。
背景:1840年后,中国逐步沦为半知名内地半封建社会,从那时起,各阶级,阶层就围绕中国建立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和政权组织形式开展了长期和激烈的斗争。比如,戊戌变法有人提出实行君主立宪制,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共和制,北洋军阀的伪宪制,国民党的国民大会都没能成功。总结一下失败的原因,这些都不符合当时中国的国情、不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吧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以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为己任得出了结论,符合我国国情的只有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9月。第一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不同:1人民代表大会与西方议会有着本质的区别(课本p226)简单归结一下:我国是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服务,根本利益一致;西方议会主席是由各个政党、各个利益集团、各种社会势力政治分赃的结果,每个党团背后站着供养他的利益集团,议员们勾心斗角,尔虞我乍。
2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一府两院”(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关系与西方国家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有着本质区别。”一府两院“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我国是由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一府两院”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而西方三权
分立(立法、行政、司法分别有议会、政府、法院把持)有时候由一个政党控制,有时候由不同政党分别控制,经常以牺牲民众利益为代价,互相扯皮。
3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与西方议会议员有着本质区别,我们的代表具有广泛性(来自各地区,阶层),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而西方则是脱离生产工作第一线的“职业议员”
二.为什么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必要性: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真正保证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③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④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决不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长期实践中不断得到巩固和完善,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的优越性:①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②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③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④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