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临沂市党代会全文(小编整理)

时间:2019-05-14 07:02: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2临沂市党代会全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2临沂市党代会全文》。

第一篇:2012临沂市党代会全文

弘扬沂蒙精神 建设富裕美丽的大临沂新临沂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临沂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中国共产党临沂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是在我市加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研究确定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选举产生中共临沂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和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全体共产党员和广大干部群众,大力弘扬沂蒙精神,立足新起点,把握新机遇,为建设富裕美丽的“大临沂、新临沂”而努力奋斗。

一、过去五年的成就和经验

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临沂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是经济社会大发展、综合实力大提升、城乡面貌大变化、群众生活大改善的五年。五年来,在中央、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党组织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历次全会精神,扎实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率先发展,有效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和一系列重大困难的严峻挑战,全面超额完成了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谱写了新时期临沂发展的新篇章。

——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预期、好于全省平均水平。五年来,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先后跨越2000亿、2500亿大关,2011年实现2770.5亿元,人均超过4000美元,比2006年翻了一番多,进入国际上公认的“中等收入”发展阶段;地方财政收入跨过100亿元台阶,去年完成141.3亿元,是2006年的2.4倍;投资、消费、出口趋于协调,2011年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08.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366.1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68.4亿美元,分别是2006年的3倍、2.5倍和3倍。

——转变发展方式成效显著。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占比由2006年的12.7:52:35.3调整为10.1:49.9:40。现代农业形成新亮点。粮食生产连续8年增收,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生态沂蒙山、优质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新型工业发展呈现强劲势头。产值过百亿、十亿元和利税过亿元企业分别达到5家、66家和45家,分别比2006年增加4家、40家和23家。服务业形成新优势。三产占GDP比重稳居全省前三位,“市场名城、物流之都”靓丽名片叫响全国,金融业形成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担保公司相互促进、竞相发展格局,文化旅游业彰显独特魅力。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大幅提高。地方财政收入、国地税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达到5.1%、8.9%,分别比2006年提高1个和2.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20.6%,同口径比2006年提升8个百分点。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先后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临港经济开发区、汤头旅游度假区相继获批为省级开发区、度假区,成为临沂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平台和增长点。

——城乡统筹取得重大进展。城镇化扎实有序推进,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9.6%,比2006年提高8.1个百分点,被评为“中国城乡建设范例城市”。中心城区展现出新面貌,“以河为轴、北扩东进、一河六片、组团发展”总体框架全面拉开,新区建设、老城改造同步推进,滨水特色和宜居品格充分显现,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显著扩大。城镇建设展现出新面貌,县城规划建设和重点镇建设实现较大突破,布局合理、功能配套的城镇化体系正在形成。乡村环境展现出新面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稳妥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走在全省前列,通硬化路、通客车、通自来水、通有线广播电视的行政村分别达到99.1%、98.1%、80%和100%,农民群众的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五年来,生态临沂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省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代表山东省迎接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国家考核获得第一名,成功创建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刘家道口水利枢纽和东平铁路、枣临铁路、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枣临高速、长深高速等重大工程建成或正在加快建设,市内沿河大通道建成贯通330公里,大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全面完成,防洪能力从不足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至100年一遇。

——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1440元和8018元,均比2006年翻了一番。五年新增城镇就业56.3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20.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民生投入力度持续加大,五年来各级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达587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59.5%。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提前一年半实现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和城市低保困难家庭住房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城镇职工各类保险覆盖率和保障标准逐年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均衡提升,临沂大学成功获批实现了老区人民的多年夙愿,青岛理工大学临沂校区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行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市文化艺术中心、图书馆、博物馆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建成使用,一批文艺精品力作荣获国家级大奖。社会管理不断加强,“平安临沂”建设扎实推进,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和“中国全面小康最具安全感城市”。

——社会和谐氛围日益浓厚。沂蒙精神得到发扬光大,成为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强大力量。临沂发展的巨大成就,极大地增强了全市人民的自豪感、自信心,广大干部群众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迸发出艰苦奋斗、创造美好生活的高涨热情。各级领导班子团结协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拼搏进取,争创一流;各行各业广大群众抓住机遇,扎实苦干,依靠勤劳双手建设美好家园,全市上下充满团结和谐、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美好的发展前景。

各位代表、同志们,五年的发展变化有目共睹,五年的发展成就来之不易。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亲切关怀、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开拓进取、扎实奋斗的结果,也是历届市委传承接力、离退休老同志关心帮助、社会各界积极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临沂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向老领导、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向驻临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向驻临中央、省属单位,向在临沂创业发展和长期关心支持临沂经济社会建设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一、五年的奋斗和发展,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经验:

第一,必须坚持科学的工作思路,一以贯之地推动实施。五年来,市委始终本着对人民、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把为临沂老区人民谋福祉作为最大追求,坚持着眼大局、立足长远,在准确把握市情的基础上,遵循科学的工作思路,并不断创新完善,坚定地推进实施,保持了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市委坚持把建设“大临沂、新临沂”作为引领全市人民开拓奋进的旗帜,工作思路上与时俱进,从建设富强、开放、生态、文明、平安、活力“大临沂、新临沂”的总体目标,到建设经济大市、商贸强市、文化名市、宜居城市,打造书法之城、兵学之城、地热之城、商旅之城、水上运动之城的“四市五城”发展战略,既一脉相承,又创新发展。去年以来,面对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繁重任务,市委提出“四三二一”发展思路,体现了继承创新,取得良好成效。同时,在城市规划实施、重点项目安排、重大政策落实等方面,都坚持科学求实的态度,凡实践证明正确的,就一以贯之地去实施,不搞“瞎折腾”,确保各项规划蓝图和目标任务通过持之不懈的努力而成为现实。

第二,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五年来,市委坚持从临沂发展基础比较薄弱、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这一最大实际出发,用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凝聚人心,正确处理“好”与“快”的关系,好字当头、好中求快、能快则快,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坚持把困难当机遇,立足资源和产业优势,集中精力抓招商、上项目、培财源,加大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力度,制定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推进措施,千方百计缓解资金、土地等瓶颈制约,拓展发展空间,全市县域经济呈现出竞相加快发展的可喜局面。坚持以转方式调结构为动力,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倒逼压力,突出创新驱动,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打造了临沂经济持续发展的新优势。坚持下大力抓好节能减排,搞好“两型”社会建设试点,强化环境保护和能源资源节约,严格落实节能降耗政策措施,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

第三,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改善民生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五年来,市委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千方百计为人民群众多办实事。不折不扣地全面落实国家、省出台的各项民生政策,在财力薄弱的情况下,做到凡需要财政配套的,无论压力多大,都确保及时足额配套。坚持不断满足群众提高生活水平的新期盼,认真落实促进就业的各项政策,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开展社会慈善救助,控制物价、房价过快上涨,群众生活得到显著改善;不断满足群众对改善环境的新需求,扎实稳妥地推进城中村改造和农村住房建设,持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推进硬化、美化、净化、绿化、亮化,城乡环境更加宜居;不断满足群众对社会和谐的新要求,实行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新理念、新举措,以“行风热线”为平台畅通民意诉求渠道,以“五项机制”为抓手夯实社会稳定基础,维护稳定的长效机制逐步健全,群众对社会安全的满意度大幅提升。

第四,必须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始终保持拼搏向上的精神状态。五年来,市委牢记革命老区光荣传统,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始终把弘扬沂蒙精神作为重大政治责任,作为凝聚和激励千万老区人民建设美好家园的强大力量。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沂蒙精神的时代内涵,使沂蒙精神在新时期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等许多方面在全国创造了经验。拼搏奋斗,争创一流。创城工作面对困难多、压力大的情况,全市上下叫响“不创则已,创则必成”的口号,实干苦干加巧干,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全面实现“一创六建”目标。特别是以地级市测评总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现了沂蒙老区历史性的大跨越。开放包容,诚实豁达。立足沂蒙山,放眼国内外,善于学习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着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发展环境,市区商贾云集,物流网络覆盖全国,各地投资商纷至沓来,经济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

第五,必须切实加强党的建设,为实现科学发展提供根本保障。五年来,市委坚持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认真开展先进性教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主题实践活动,形成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干部任用标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差额选拔干部力度,探索推行市委全委扩大会议和县区领导干部会议无记名投票推荐正职干部的做法,全面实行常委会干部任用票决制,选人用人公信度进一步提高。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从市县党政机关选派干部到镇村、社区和重点企业挂职帮扶工作,扎实做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着力规范提升农村基层治理机制,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不断增强。全面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精心抓好党员领导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建设,打造了具有时代内涵和地方特色的党性教育“沂蒙模式”。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加大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工作力度,建立具有临沂特色的惩防体系,五年累计立查案件5058件,其中大案要案1454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5148人,有效预防和惩治了腐败,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发展氛围。

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许多差距和不足。主要是: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仍然不够强,结构性矛盾依然比较突出,产业层次不高,新兴产业规模不大,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任务紧迫而艰巨;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科技、人才、金融、土地等要素制约加大;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协调,中心城区辐射带动能力仍需增强,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整体水平较低;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存有一些薄弱环节,民生建设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不小差距,对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的救助、帮扶亟需加强;少数党员干部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工作作风与科学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消极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在一些领域仍然存在,有的地方和单位还比较严重,等等。对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未来,今后五年是临沂转型发展、跨越赶超的关键时期。这五年,既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大机遇期,又是国际国内竞争加剧、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社会建设和管理任务加重的矛盾凸显期。从国际看,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一方面,新一轮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加快推进,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新兴产业成为发展新潮流;另一方面,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仍然很多,欧美等国家主权债务危机进一步扩散,全球通胀压力持续加大,以需求不足为基本特征,国际市场低迷可能成为常态。从国内看,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国家对革命老区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同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国内外市场的重大变化对转方式调结构形成强大的倒逼机制,区域竞争更加激烈,“百舸争流、不进则退”。从我市看,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特别是近些年来的努力,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区域发展竞争力大幅提升,特别是建设日照精品钢铁基地和沂蒙老区参照执行国家中部地区有关政策,成为加快发展的两大“助推器”;同时,我市整体上仍处于相对欠发达状态,在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的形势下,资金、人才和资源环境等要素制约日益突出,既要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实现跨越发展,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又要适应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不断提升发展竞争力,在加快转型和跨越发展的双重压力下,以转型求发展、促发展,任务十分艰巨。总体看,今后五年,我市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仍然处于加快发展的难得机遇期。我们既要充分认识经济形势的复杂性严峻性,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切实增强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又要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善于在变局中把握机遇,更加奋发有为地做好工作,扬长补短,乘势而上,奋力开创临沂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基于以上分析判断,我市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为主线,以加快发展县域经济为重点,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全面贯彻“四三二一”总体发展思路,着力培植提升战略性主导产业,着力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着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着力促进民生建设,抓住机遇,奋力赶超,建设富裕美丽的“大临沂、新临沂”,努力建造老区人民的幸福家园。

今后五年总的奋斗目标是:好中求快“过四五”、富民增收“双翻番”。即到2016年,地方财政收入突破40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4万元、1.5万元以上,力争翻一番。基本目标是:

——发展质量显著提升。地区生产总值五年年均增长12%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3%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达到8%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0%,在全省地级市中继续保持服务业占比领先地位。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力争早日建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

——城乡面貌显著变化。形成生态宜居主城区、特色魅力小城镇、文明和谐新农村同步建设、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格局,到2016年城镇化率达到57%以上,基本建成鲁南苏北区域性特大中心城市。县域经济实力增强,主要指标增长大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综合实力在全省排名明显前移。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3.5%左右。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社会事业投入持续加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明显增强,人民群众的社会保障、健康、科技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社会文明显著进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水准普遍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跻身全国前列,确保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两连冠”。社会管理工作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平安临沂”、“法治临沂”建设扎实推进,民主法制环境更加良好,公平正义得到保障。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坚持贯彻“四三二一”总体发展思路。这一思路,符合中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实现科学发展的部署要求,符合临沂实际情况,既是对以往成功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又是对新任务新要求的梳理和归纳,体现了科学发展与跨越发展的统一,产业发展战略与区域发展战略的统一,工作重点和发展目标的统一,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第一,要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强市、城镇化主导、商文旅引领、东接南融“四大战略”。实施新型工业强市战略,就是要针对我市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传统工业占比高的实际,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质量效益好的新型工业产业,壮大工业实力,为跨越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实施城镇化主导战略,就是要从我市农村区域广、农业人口多的实际出发,大力推进城镇体系建设,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县城和小城镇的吸纳承载能力,为拉动内需、推动发展开辟广阔空间;实施商文旅引领战略,就是要发挥我市优势,以商贸物流业和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提升,引领带动各类服务业加快发展,不断改善产业结构,提高发展效益;实施东接南融战略,就是要根据我市区位优势和国家发展战略规划,着力加强与日照精品钢铁基地、半岛蓝色经济区以及海外市场的对接,促进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经济联系和融合,形成经济发展新优势。

第二,要努力打造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招商引资“三大亮点”。打造现代农业亮点,就是要始终高度重视农业,围绕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加快实现由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农业强市转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造高新技术亮点,就是要紧紧抓住推进科技创新这一关键,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培植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靠创新赢得先机、赢得优势、赢得未来;打造招商引资亮点,就是要千方百计疏通资金融通渠道,努力打造资金凹地,吸引八方资金、项目来临沂落地,建设“大临沂、新临沂”。

第三,要坚定地突出做好中心城市、发展县域经济“两大主题”。做好中心城市,就是要突出抓好中心城市建设,在适应人口集聚需求扩大中心城区规模的同时,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打造生态环境优美、文化特色鲜明、生活方便舒适的宜居宜业城市,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发展县域经济,就是要把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到力量向县域投放、政策向县域倾斜、项目向县域布局,尽快改变县域经济薄弱状况,实现全市经济大发展大跨越。

第四,要持之以恒地推进实现建设富裕美丽的“大临沂、新临沂”这“一大目标”。以建设富裕临沂为目标,就是要大力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改善生活条件,使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以建设美丽临沂为目标,就是要把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和社会发展环境建设好,实现城乡环境美、道德风尚美、社会和谐美。这一目标体现了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统一,既是各项工作的总目标,更是一面引领全市人民不懈奋斗的旗帜。

各位代表、同志们,实现“过四

五、双翻番”、建设富裕美丽的“大临沂、新临沂”的宏伟目标,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期望。临沂人民为民族解放和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重大牺牲和奉献,把老区建设好是中央、省委对临沂各级党组织的要求,也是我们必须履行的重大责任。当前,临沂正处在加快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天时、地利、人和”皆备,我们一定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机遇意识,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经过五年的艰苦努力,使临沂的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人民生活达到新水平,社会和谐开创新局面,沂蒙大地一定会更加美好!

三、坚持科学发展主题,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新发展新跨越

推进科学发展,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坚持调整经济结构与实现跨越发展相统一,坚持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相协调。

(一)加快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培育形成经济发展新优势。要继续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推动经济增长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向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一要以扩大内需为重点,增强经济增长拉动力。抓住中央扩大内需和沂蒙革命老区参照执行国家中部地区政策的重大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的优质项目落户临沂,确保今后五年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积极寻求投资和消费的结合点,使投资进一步向保障和改善民生倾斜,向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领域倾斜,向自主创新和节能环保倾斜。要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主要着力点,落实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拓展消费领域,优化消费环境,有效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二要以增强创新能力为关键,提高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制定落实政策措施,健全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要以创新助推新型工业化,坚持传统产业改造与新兴产业培植“双轮驱动”,通过核心技术突破,促进产业链条向高端延伸,努力打造省内外最具竞争优势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要以创新助推现代服务业,以重点城区、园区、企业、项目“四大载体”为支撑,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文化旅游业、金融保险业,加快建设国际商贸城、文化旅游强市和区域性金融中心;要以创新助推高效生态农业,着力推进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快实施农业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营销品牌化,打造沂沭河两岸高效生态特色农业长廊,健全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生态沂蒙山、优质农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三要以培植发展骨干企业和产业集群为抓手,壮大经济整体实力。大力实施千亿元投资计划,重点扶持一批主业突出、行业领先、核心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加强政策扶持引导,着力培植发展产业链条比较完整、市场竞争力强的重点产业集群。发挥各类开发区、产业园区的示范引领作用,临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临港经济开发区要发挥各自优势,高点定位,加快崛起,真正成为带动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示范区。

(二)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构建协调发展新格局。要积极实施城镇化主导战略,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着力抓好沿河、沿路规划建设,推动城市功能向农村辐射,不断提升城乡统筹发展水平。一要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按照“一河六片、组团发展”的空间布局,适度扩大中心城区规模,增强城市功能和辐射带动力;坚持县城建设与中心城区相互衔接,着力提升县城配套承载能力,使之成为功能完备、特色突出、环境优美的县域经济文化中心;积极扶持市级优先发展重点镇建设,带动发展一批工业大镇、商贸强镇、旅游名镇;继续大力实施农村社区建设“十百千”工程,抓好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二要强化基础设施保障。围绕提高水利保障能力,大力推进治淮东调南下后续工程,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力度,做好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和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扎实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好山区群众吃水难问题;围绕提高综合交通保障能力,加快在建高速公路、铁路建设,尽早实施临岚高速、京沪高速公路扩容建设项目,实施好农村公路改造提升工程,增加机场航线航班,形成更为便捷的立体化交通网络;围绕提高城市通行保障能力,着力抓好城市路网优化,加快绕城高速、环城快速和三河口隧道等重大项目建设,重视公共停车场建设,大力发展城市公交,从根本上缓解城区交通压力;围绕提高能源保障能力,强力推进“气化临沂”规划实施,发展新能源发电项目,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提高管道燃气和集中供热覆盖率。三要提升县域统筹发展水平。支持县区依托特色资源和比较优势,以重点项目为突破口,以产业园区为载体,积极培育发展效益好、竞争力强的主导产业,培植壮大县级财力。在资金扶持、招商引资、用地保障等方面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倾斜,健全考评体系,加大督导力度,激励县区比学赶超、竞相发展。

(三)深化改革开放和区域合作,增强跨越发展新动力。坚持以改革增活力、以开放聚资源,在深化改革开放中实现跨越发展。一要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步伐,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打造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深入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现代农村产权制度,建立进城农村人口土地承包权、宅基地退出和补偿机制,扎实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国家和省级小城镇综合配套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深入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和理顺市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健全地方金融体系,发展多种金融业态。深入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二要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与日照精品钢铁基地和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建设对接,着力引进大项目和战略性投资,推动发展精品钢铁、绿色化工、木材深加工、粮油加工等临港产业,带动全市临港经济发展提升。积极推进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合作,注重加强与大企业、大集团特别是央企的合作,高层次地承接产业转移,实现借力发展。加快“走出去”步伐,着力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创新对外投资方式,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到境外上市,鼓励引导出口企业到境外投资设厂。三要不断优化发展环境。牢固树立环境是生产力、竞争力的理念,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审批手续,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办事效率。建立完善市县乡三级行政服务体系,健全重点项目联审联批协调机制,深入开展服务企业创先争优活动,大力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不断提高服务发展水平。

(四)大力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彰显沂蒙文化新魅力。临沂红色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底蕴深厚、丰富多彩。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保障广大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宗旨,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积极推进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古今文化交相辉映、文化事业产业协调发展的文化强市。一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实施理论武装工程,以弘扬沂蒙精神为主线,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进一步巩固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积极开展“做文明临沂人”活动,进一步培育形成积极健康、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以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为总抓手,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立健全城乡互动文明创建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和城乡文明水平。二要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积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市文化艺术中心、图书馆、博物馆、书法广场等文化设施,加快建设临沂大剧院等工程,并切实搞好管理服务,确保充分发挥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功能。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重点抓好基层综合文化站、文化大院和文化中心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倾斜、向农村延伸、向公众开放,形成15-2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繁荣文艺创作生产,推出一批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三要积极培植发展文化产业。用足用好国家产业政策,着力抓好文化产业项目的引进和开发,加快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骨干文化企业,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园区,打造一批规模较大的文化产业基地。继续办好书圣文化节、诸葛亮旅游节等重大节会活动,加快发展动漫游戏、信息服务、软件开发、广告会展等新兴文化业态,不断提升水上大型实景演出《蒙山沂水》。力争到2016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8%,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四要推进体制改革激发文化发展活力。巩固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成果,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打造富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全面推行党报党刊发行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广播电视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加快培育产权、版权、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落实和完善文化体制改革保障措施,做到投入不减少、条件有改善、人才不流失、发展可持续。

(五)扎实推进民生事业发展,建设老区人民富裕幸福新家园。要强化“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坚持把保障改善民生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并把民生改善状况作为衡量发展成果的基本标志。一要千方百计提高群众收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不断拓展就业途径,确保实现充分就业目标。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促进企业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工资合理增长。建立低收入居民生活补贴与低收入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联动机制,搞好产业化扶贫和互助资金试点,加快困难群众脱贫致富步伐。推进机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改革,打击非法收入,维护社会公平。二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统筹提高待遇标准,做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工作。健全以城乡低保、五保供养、自然灾害灾民等特殊困难群众救助为基础,以临时救助、社会救助、优惠政策为补充,以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为配套的城乡社会救助格局。大力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逐步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三要全面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普及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支持发展职业教育,统筹发展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积极参与临沂大学共建,支持青岛理工大学临沂校区发展。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健全基层医疗服务网络,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巩固提升新农合成果,推行“先诊疗、后付费”新型就诊模式,努力解决好“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有效遏制违法生育,稳定低生育水平。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逐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

(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开创和谐发展新局面。临沂是人口大市、地域大市。在当前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社会管理任务紧迫而繁重,必须牢固树立“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社会管理”的理念,扎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一要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健全完善社会管理工作运行、社会矛盾排查化解、群众诉求反映受理、公共安全防控处置、社会管理保障考核“五项机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工作格局。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坚持不懈地开展领导干部公开接访活动,充分发挥群众诉求接待服务中心作用,及时妥善办理群众合理诉求。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模式,完善相关政策,鼓励符合条件人员在城镇落户,帮助解决进城农民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困难,尽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全覆盖。加强对特殊人群的教育、帮扶和管控,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二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深入推进“平安临沂”建设,完善城乡一体的社会治安动态防控体系,深化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排查整治,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强化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完善“一综多专、行业调解、三调联动、多条对接”的大调解体系,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建立政府、社会、企业多方参与的安全监管模式,严格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落实日常动态监控措施,强化市场准入和源头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健全完善社会稳定应急处置机制,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社会安全事件,提高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三要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支持人民法院和检察机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公正廉洁司法。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族各界人士的作用,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对台等方面的工作。加强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及各类群众团体的领导,支持其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积极探索扩大基层民主的途径和方法,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以及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大力开展“六五”普法,深入推进法治建设。弘扬双拥优良传统,支持国防和部队建设,落实拥军优属政策,促进军民融合式发展。

(七)着力推进生态临沂建设,打造“两型”社会建设新样板。“山水沂蒙”是临沂的宝贵优势和品牌。要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以“两型”社会建设试点为契机,统筹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实施“治、用、保”并举治污体系,强化污染减排和总量控制。加快重点河流和饮用水源地治理,健全对饮用水源地补偿机制,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开展大气污染深度治理,促进大气环境持续改善。大力实施城市造林、荒山造林、水系造林、干线公路造林四大工程,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加强重点行业污染防治,集中排查污染隐患,严厉查处超标排污行为。二要抓好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挖潜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加强土地市场建设,促进土地资源集约高效利用。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创建节水型城市。搞好对重点用能企业和领域的预警调控,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确保完成节能目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抓好循环经济示范县区、园区、企业建设,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建立矿产资源储备制度,深入推进矿山整合,促进矿产资源依法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有序开发地热资源,加快农村沼气建设,努力实现低碳绿色发展。三要持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继续深入开展各项国家级先进城市创建活动,坚持高标准,加强和改善城市管理,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水平。以推进乡村“五化”达标和农村社区“三上”工程建设为重点,扎实开展农村环境集中整治,提高城乡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和无害化处理水平。大力加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倡导生态农业,促进绿色发展,让临沂“水更清、山更绿、天更蓝”,使人民群众生活更舒适、更美好。

四、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实现今后五年发展目标,关键在于加强党的领导。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深入扎实地开展各项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建设富裕美丽的“大临沂、新临沂”提供坚强保证。

第一,大力弘扬沂蒙精神,进一步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密切联系群众是革命老区的优良传统,是沂蒙精神的本质内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加强党的建设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继承发扬老区政治优势,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切实增强密切联系群众的自觉性。要端正理想信念,强化宗旨意识,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真正做到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尽职尽责为群众排忧解难。要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健全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机制,建立领导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完善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调研、重大项目听证、重大决策风险评估、群众评议等制度,保证各项重大决策和举措符合群众意愿。要进一步畅通联系群众渠道,继续办好“行风热线”,发挥好市、县区领导干部热线电话作用,及时了解群众诉求,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创新联系群众方式,大力推广基层群众工作“五个一”模式、“12345”公开电话和领导干部公开接访等成功做法,使群众意见能够顺畅表达,群众反映问题能够及时办理,群众遇到困难有人管、有人帮,切实增强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第二,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建设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要坚持贯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真正把政治坚定、业绩突出、作风过硬、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多渠道提名推荐干部制度,探索县区部门正职和乡镇、街道正职干部择优选任办法,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和干部交流轮岗力度,建立充满活力的干部选任机制,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要注重关心基层干部,重视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女干部和党外干部,从政治上、生活上、精神上关心照顾老干部。要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积极培养、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构筑支撑科学发展的人才高地。要健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看德才、讲政绩、重民意,进一步营造形成干事创业、为民造福、争创一流的浓厚氛围。

第三,坚持抓两头带中间,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培树先进典型,以感染和带动群众,使创先争优成为全社会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加强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着力实施以后进村、难点村治理为重点的规范提升工程,进一步理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隶属关系,打造“两新”组织党建品牌。加大从退伍转业军人、致富带富能手、大学生村官中培养选拔基层干部的力度,做好从各级机关选派干部到基层组织任职工作,培养一批扎根基层、引领农村科学发展的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积极推广社区党建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等经验,探索完善流动党员双向管理机制,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管理服务能力。精心抓好省党员领导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建设,力争将其打造成为全国党性教育的优质基地和精品工程。坚持把城乡党建工作融入城乡统筹发展大局,有效整合城乡党建资源,引导党政机关、城市社区、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结对共建,加大对经济困难村和领导力量薄弱村的支持、帮扶力度,促进城乡基层党建工作全面协调发展。

第四,倡树团结实干作风,激发干事创业热情。要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少说空话,多办实事,说到做到,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真正把心思放在谋发展上,把功夫下在抓落实上,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要发扬自强不息、勇争一流的作风。坚持高标准要求,大力发扬“不创则已,创则必成”的创城精神,始终保持不怕困难、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在克服困难中推进事业发展。要发扬讲党性、顾大局、团结协作的作风。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健全完善重大问题、重大事项决策程序,促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发挥党委总揽全局的核心作用,支持人大、政府、政协积极履行职责,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健全领导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制,完善重大事项领导分工推进机制,不断提高工作效能。

第五,注重发挥领导干部表率作用,树立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治并重的惩防体系,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党风党纪、廉洁从政和艰苦奋斗教育,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等制度,着力加强教育和监督,规范领导干部从政行为。要深化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改革,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以推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为重点,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坚决防止和纠正违背科学发展观的错误行为,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司法不公、征地拆迁、企业改制、拖欠农民工工资等突出问题。要始终保持查办案件的高压态势,严肃查办领导干部滥用职权、贪污贿赂等案件,重点查办在教育、金融、工程建设、土地出让、医药购销、政府采购等领域的商业贿赂案件,充分发挥警示作用。

各位代表、同志们,沂蒙大地是一片奉献的热土,也是一片发展的沃土。抚今追昔,我们感慨万千;展望未来,我们豪情满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倍加珍惜时代赋予的机遇,倍加珍惜组织的关怀和重托,倍加珍惜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信赖,加倍努力地做好工作,再创临沂发展的新辉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凝心聚力、拼搏进取,为建设富裕美丽的“大临沂、新临沂”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临沂市城市规划

临沂市“十二五”国土资源

开发利用规划

(征求意见稿)

临沂市国土资源局 二〇一一年五月二十日

目 录

一、“十一五”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回顾...............1

(一)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基本概况..................1

(二)土地和矿产开发利用取得的成绩..............3

(三)存在问题..................................7

二、“十二五”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9

(一)指导思想..................................9

(二)主要目标.................................10

三、“十二五”主要资源供需评价分析..................13

(一)建设用地.................................13

(二)主要矿产资源.............................15

四、“十二五”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保护..................17

(一)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空间布局...........17

(二)科学开发矿产资源,保障安全供应...........20

五、“十二五”重大工程安排..........................22

六、保障措施.......................................24

临沂市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十二五”规划

(征求意见稿)

一、“十一五”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信息化加速推进的重要时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发展方式根本改变的关键时期。五年来,全市土地资源供求矛盾和压力空前紧张,矿产资源消费量逐年攀升,在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的“两难”挑战中,国土资源工作基本实现从单纯的资源管理向资源、资产、资本三位一体的综合管理的转变,初步构建了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新机制。

(一)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基本概况

“十一五”期间,我市的国土资源初步达到了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的目标。耕地以及基本农田保护得到了全面落实;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顺利编制完成,调整了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了建设用地和基本农田布局,为经济社会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开展了第二次土地调查,摸清了全市各类土地现状,建立了土地调查数据库,实现了调查成果信息化管理;初步实现土地利用信息互联共享,获取和管理国土资源信息能力明显提高;大力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 1 钩试点,积极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顺利完成全市13个省级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率先启动兰山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研究;国土执法力度不断加强,市辖区违法用地案件总数、面积和占用耕地面积分别比“十一五”之初下降了79.4%、92.2%和91.4%,无证勘查开采矿产案件发生率下降55.26%;全市国土资源系统的机构改革基本完成。

“十一五”期间,全市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逐步制度化、规范化,共投入各类资金5.3亿元,开发、复垦、整理土地面积48.7万亩,整治规模48.7万亩,新增耕地8.06万亩,为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土地市场逐步完善,经营性用地全部走招拍挂的路子;土地资产经营步入良性循环,政府收益不断有新突破,“十一五”期间土地出让收入448.61亿元,实现政府收益187.59亿元;总计报批建设用地16.75万亩,保证了全市各类发展用地需求。地籍管理方面,国有、集体土地使用权登记分别为32821宗和44892宗,抵押登记5571宗、金额392亿元。

到“十一五”末,全市已探明矿种84种(含亚种)。开采37种,其中探明储量的有35种,累计探明各种矿产资源总量约787.34亿吨。新增矿产资源储量30亿吨,其中铁5.03亿吨、钛铁5.67亿吨、白云岩3亿吨,估计矿产资源收益6.1亿元。2008年被命名为全国第二个“中国地热城”。在全省率先建成覆盖全境的C级GPS和三等水准控制网。

(二)土地和矿产开发利用取得的成绩

1、坚持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十一五”期间正确处理了经济发展和保护耕地的关系,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了耕地面积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开展了基本农田保护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建立了市、县、乡三级耕地数据库。强化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政策措施,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在全市主要交通沿线、成片基本农田保护区周围等区域设立了各类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牌4298个。耕地保护质量监测点187个,对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实现了对耕地质量变化的动态监测。“十一五”期间我市的基本农田保持在744683公顷,市国土资源局被表彰为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先进单位。耕地总量连年实现动态平衡,实有耕地面积超过省政府给下达的耕地保有量,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保证粮食安全奠定了基础。

2、实施用途管制,强化对建设用地的宏观调控。“十一五”期间,我市经济快速发展,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大,为防止盲目圈地、占地,促进土地的合理、高效利用,一方面,我们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龙头,以实施用途管制为手段,科学编制了第三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和土地供应计划,从规划用途、用地规模、用地定额、投资强度等方面不断加强对建设用地的审批管理,使供地规模和供地结构日趋合理;另一方面,建立并不断完善土地市场动态监测系统,开展 了临沂市城区基准地价更新、城市地价动态监测和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制定了市辖三区征地区片综合地价与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及时对土地供应市场进行报告和分析,保障各项建设对用地的需求。

3、实施“三大工程”,全力为经济社会建设提供用地保障。“十一五”期间,面对土地管理政策越来越严、用地形势异常严峻的实际,为缓解建设用地压力,我们立足盘活存量土地,走内涵挖潜、集约用地的路子,一是大力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2006年,我市被国土资源部批准为全国第一批增减挂钩试点市,目前全市实施挂钩项目区达到119个,总规模面积36569.8亩,涉及14个县区684个村庄,规模全省第一。二是积极实施旧村整合改造和合村并点工程,在搞好全市旧村存量土地调查的基础上,积极引导旧村改造和村庄合并,对旧村改造和村庄合并腾出的土地,重新确定用地性质,安排新上项目。至2009年底,全市完成村居改造499个,建成居民还建楼374栋,处理利用闲置宅基地70479宗。乡镇和村居数目由原来的252个和9580个减少到181个和7251个。三是全力实施存量土地盘活、闲置土地处置工程。按照“退二进三”政策,鼓励污染大、效益差的工业企业搬迁改造,腾出的土地用于发展第三产业,优化城区土地利用结构。开展了土地出让合同专项和房地产用地专项整治行动,清理闲置土地36宗,房地产用地715宗,面积28800亩,调查房地产开发企业288家。“三大工程”的实施,为在新形势下保障建设用地供给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4、土地市场建设逐步走向制度化。“十一五”期间,我们坚持资源和资产管理并重,以实现政府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和服务企业为中心,以建立公开、公平、公正、有序的土地市场为目标,不断规范、完善国有土地储备机制,全面推行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积极探索土地储备信息化管理水平,建成了临沂市土地市场网上交易系统。土地出让程序更加严谨、规范,土地市场化配置水平不断提高,政府土地资产收益不断取得新突破。2006年,全市政府土地收益仅为26.1亿元,2007年为29.8亿元,2008年达到29.03亿元,2009年政府收益猛增至39.92亿元,2010年实现政府收益56.83亿元,首次突破50亿元关口。

5、矿产开发监管模式不断完善。建立了矿业权数字化管理系统。开展了矿产资源卫星遥感监控,研发了矿产开发远程监控系统。全市共实地核查采矿权509个,引入控制点980个,埋设露天界桩2251个,形成了全市矿产资源与矿业权分布图和控制点网图。深入推进资源整合,大中型矿山所占比例由2005年的5.86%提高到2009年的20.98%;预计2010年底,全市矿山数量保留570个。着力提高资源开发利用的科技含量,积极鼓励矿山企业发展矿产品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促进矿业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严格采矿权设置总量调控和审查审 批,严格采矿登记审查审批,严格实行窗口办文制度、现场联合踏勘制度、会审制度、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制度、有效期届满标注和提前通知制度等,有效提高了采矿权审查审批质量和时效。

6、矿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市场竞争机制初步建立。“十一五”期间,实施采矿权集体审查、审批、审核集体会审制度和采矿权登记审查现场查看制度,开展了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建成全市采矿权网上招拍挂交易系统,努力推进矿产资源资产经营水平,矿产资源市场化的配置不断提高。到2010年底,全市保有矿山数量548个,较2005年压减51.72%,大中型矿山所占比例由2005年的5.86%提高到24.7%,矿产资源集约化、规模化开发水平大大提高,实现矿产资源出让价款1.23亿元。

7、地质勘查市场投资活跃,矿产勘查成效显著。投入各级财政资金近1亿元,设立探矿权52处,市场勘查项目265处。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22处,新增查明矿石资源储量30亿吨,其中新增铁、白云岩等资源储量9.3亿吨,苍山兰陵特大型铁矿远景资源量16亿吨,矿石资源储量增长创历年来新高。开展了矿权灭失地及成矿远景区调查工作;围绕“金属镁”产业进行了全市白云岩矿调查,启动了沂蒙山地区航空物探工作,完成了除蒙山及其周围的禁飞区外的全市一比五万航空磁法及放射性测量。成功申报中国地热城称号。将归来庄金矿和 杨庄铁矿命名为“国家级绿色矿山”。开展了全市探矿权整合工作,在2008年探矿权项目的基础上压减百分之二十。完成了全市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和压覆矿产资源情况调查工作。

(三)存在问题

纵观我市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经历了一个由逐步开拓探索再逐步规范的过程,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和矛盾。

1、土地保护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的任务艰巨。“十一五”期间,全市耕地保有量持续减少,根据二次调查数据,到2010年初,全市耕地总量844127.66公顷,基本农田面积745733公顷。耕地保有量比“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数减少了13925.34公顷(858053公顷),基本农田减少了1050公顷。少数基层干部群众对保护耕地、依法管地和依法用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用地需求持续刚性增长,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比较突出,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压力非常大。

2、城镇规模不断扩大,规划调整频繁。这几年,全市经济发展较快,城镇化平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城镇规模迅速扩大,造成城市规划调整频繁,出现了城市规划与土地规划在空间布局上的矛盾,需要通过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仅2008年,全市共计召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论证会六次,涉及调整土地总面积641公顷,其中耕地面 7 积379公顷。

3、城乡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低。农村建设用地规模大、布局散,超标严重。多数村庄存在低效、闲置利用宅基地等问题,“满天星”、“空心村”、“摊大饼”现象突出。部分村庄沿公路扩展,见缝插针,既影响交通和群众生活,又不利于集约用地。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整体档次不高。工业园区利用低效,产出强度不高。城镇建设用地中仍有不少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尽土地。这些闲置地、空闲地分布零碎,布局分散,很难规模利用。

4、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基础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工作基础性地质工作缺乏创新,技术手段单一。矿产开发集约化程度偏低,布局不够合理。资源利用率较低,仍存在浪费资源的现象。部分矿山企业,包括个别大型矿山采选水平、回采率虽相对较好,但综合利用率仍较低。矿山地质环境形势严峻,矿山环境综合治理力度需进一步加强。矿业秩序维护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矿政管理存在薄弱环节,技术力量薄弱,难以适应矿产开发监督管理工作的需要。

二、“十二五”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现经济转型的攻坚时期。这一时期,国土资源保障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大。如何处理好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提高国土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将是国土资源“十二五”规划的基本出发点和着力点。

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确定本次规划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大临沂、新临沂”建设,以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为核心,坚持统筹保障与保护、服务与监管、改革与维权,着力实施“双保”工程、“双基”工程和节约优先策略,着力加强工作布局、管理创新和制度设计,切实增强国土资源保障能力和保护水平,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主要目标

“十二五”期间,全市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目标是:

1、实施用途管制,农用地特别是耕地得到有效保护。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保障粮食安全。确保到“十二五”期末,全市耕地面积不低于842500公顷,基本农田面积不低于744683公顷。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建设用地计划管理,从严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十二五”期间,农用地转用于建设用地不超过11026公顷,其中建设占用耕地不超过10250公顷。设立耕地保护专项基金,探索经济手段实现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新机制。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有量指标,层层落实耕地保护的领导目标责任制和考核体系。

2、统筹安排各类建设用地,保障经济发展用地需求。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宏观调控作用,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提高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和有效供给能力。“十二五”期间,全市新增建设用地总量不超过13800公顷。实施建设用地差别化管理,优先保障国家水利、能源、交通等重点项目的建设用地。积极搞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通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整治挖潜,盘活存量土地,逐步改变城乡建设用地低效利用状况。引导农村居民点向中心村和城镇集中,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推行村庄整理。

3、大力开展土地整理、复垦,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综 合整治。“十二五”期间,全市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补充耕地13800公顷。结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统筹规划、聚合资金、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促进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十二五”期间,重点是加大旧村改造及各类工矿废弃地的复垦力度,推进基本农田质量建设,加大对基本农田整理力度,改善耕作条件,提高耕地质量。

4、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持重要矿产资源不断增长与经济发展需求的基本平衡。广泛吸收外来资金,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经营性勘查活动。加大重点矿种、重点矿区、整装勘查区的勘查力度,特别是加强沂沭断裂带多金属找矿研究。开展优势矿种金刚石新一轮找矿工作,力争在金矿、金刚石找矿方面有所新的突破。推广矿山开采远程监控系统,充分利用矿产资源储量利用调查成果,建立开采矿山资源储量动态管理系统,实现资源储量定量动态管理。

5、加强矿产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矿产资源管理体制,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和发挥矿产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效保护矿产资源和治理矿山地质环境,促进矿业可持续发展。以提高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为总目标,实现公益性与商业性地质矿产勘查分制运行、良性互动,并与区域性经济发展能力基本相适应。保护性开发优势矿产资源,按开发利用总量调控约束性指标和预期指标及矿业权设置目标,建立和完善合 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政策措施,使我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达到健康发展。到“十一五”末,全市地勘投入不低于4亿元,新增储量不低于20亿吨,矿产资源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

6、进一步加强矿山环境的综合整治。努力提高矿山综合利用的能力,矿产资源集约化规模化开发水平进一步提升,总回收率提高5%,采矿回采率达到87%,选矿回收率达到90%;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率达到60%以上,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实施程度达到100%,矿山环境恢复达到90%以上,矿山地质灾害治理达到90%以上。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群测群防体系,落实地质灾害防止责任,加大防灾知识宣传普及力度,提高对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应急反应能力。规划期基本消除乱采滥挖、采富弃贫,采易弃难,重采轻护等破坏性开采现象,建立优势矿产资源有序、集约开采利用的新格局。

7、加强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基本建立国土资源调查评价与监测技术应用体系。建成市、县(区)、乡(镇)、三级国土资源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内容涵盖土地、矿产、地质环境等领域的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库。建立以临沂市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平台为核心的政务管理信息系统。完善政务管理与社会服务信息一体的临沂市国土资源门户网站。

三、“十二五”主要资源供需评价分析

(一)建设用地

“十二五”期间,我市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时期。经预测,到2015年,全市户籍人口1070万人,城镇人口达到60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55%以上,全市将新增建设用地16940公顷,其中占用耕地10250公顷。

1、城镇用地规模预测。据预测,到2015年,我市中心城区人口达到250万人(2010年156万人),建成区面积达到220平方公里(2010年154平方公里),新增建设用地66平方公里,“十二五”期间,平均每年增加13.2平方公里。城市用地扩大规模占用耕地按70%计算,“十二五”期间中心城市发展需占用耕地4620公顷。

县城用地预测。根据市域城镇体系发展规划,到2015年,9个县城建成区人口按170万人、人均用地按124平方米推算,到2015年,城市用地规模达到210.8平方公里,新增用地45平方公里,平均每年增加9平方公里。占用耕地按60%推算,需占用耕地2680公顷。

建制镇用地预测。根据预测,到“十二五”期末,建制镇人口将达到180万。按人均130平方米推算,到2015年,建制镇用地规模将达到234平方公里,平均每年增长5平方公里,“十一五”期间新增用地2500公顷。由于城镇用地扩大规模,13 主要为村镇建设用地转换而来,占用耕地按40%年折算,需占用耕地1000公顷。

综上预测,“十二五”期间,城镇建设用地共需增加耕地8300公顷。

2、交通用地预测。根据我市的交通用地发展规划预测,“十二五”期间,我市计划实施枣临铁路、东平铁路、朐沂铁路及胶新铁路电气化改造等工程,并建设长深高速、枣临岚高速、新枣高速等高速公路建设。同时还有临沂北铁路物流园、沂水铁路物流园等工程。预计“十二五”期间,各项交通建设共需占地1600公顷,占用耕地按70%推算,需占耕地1120公顷。

3、水利建设用地预测。“十二五”期间,农田水利用地以沂沭河改造工程、沂河水处理场二期等工程为主,预计需增加用地300公顷,其中占用耕地230公顷。

4、独立工矿用地预测。根据我市经济发展趋势及今后的用地政策,工业项目一般要上工业园区,除特殊必须独立选址的外。据预测,“十二五”期间,独立工矿用地需新增用地240公顷,其中占用耕地200公顷。

5、旅游用地预测。“十二五”期间,我市的旅游业将有很大发展。一部分旅游景点将扩建,一部分与之配套的服务设施也将增加,据预测,“十二五”期间,将新增用地1200公顷,其中占用耕地400公顷。

“十二五”期间,国家对土地的供应将越来越严格,据分 析,这段时期,国家对我市的土地供应计划大约在1-1.5万亩/年,除能源、交通、水利等重点工程外,我市大部分用地指标只能通过城乡建设用地用地增减挂钩、土地综合整治、工矿废弃地复垦整理等置换而来。目前,全市农村居民点人均近200平方米,人均用地面积大大超过国家规定标准。在农村,空心村现象大量存在,村内空闲地大量闲置。随着节约集约用地政策的引导,通过增减挂钩加大旧村改造的投入将腾退出大量建设用地。据测算,全市到2015年通过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可置换指标25000公顷。因此,从我市土地保障程度看,尽管目前存在诸多困难,但是只要政策到位,资金到位,还是能满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的。

(二)主要矿产资源

1、能源矿产

煤是我市的主要能源矿产,全市煤田总面积380多平方公里,矿产地33处,近年大面积开采,资源消耗较快。2008年底,全市煤炭保有储量仅有5352万吨,居全省第十位,属缺煤地区。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全市总消耗煤可达8000万吨,每年需从外地调进煤炭800万吨左右。我市地热资源品质优良,水温在29℃-80℃之间,2009年底,我市已开发利用的地热资源量为1049.37万立方米,探明资源总量1.27×10焦耳。“十二五”期间,我市将进一步加大中国地热城建设,充15 分利用地热这一清洁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建筑业。

2、金属矿产

(1)我市是鲁南地区最大黄金产地,黄金产量居全省第四位,按“十二五”期末黄金产量3478千克推算,总体来看我市黄金储量能满足“十二五”期间矿山生产需求量。

(2)铁是我市另一主要金属矿产,2008年底,全市铁矿石保有量7.88亿吨,居山东省第二位。目前,主要以出售矿石原料为主,基本满足需求,其它金属矿产储量严重不足。

3、非金属矿产

(1)石膏。我市石膏资源储量丰富,现有探明基础储量19973.2万吨,保有资源储量18784.35万吨,设计生产能力391万吨,产量333万吨。预计2010年我市石膏总需求量为80万吨左右,以此为基数,按3%年均递增率计算,2015年石膏需求量120万吨左右,相当于当年产量的36%左右。我市石膏资源丰富、产量大,完全能满足需求。

(2)水泥用灰岩。水泥工业是我市建材工业的支柱产业之一,而水泥生产的最主要原料就是水泥用灰岩,已探明储量1亿吨以上。2015年水泥产量规划为1100万吨以内,按每吨水泥消耗2吨灰岩计算,预计水泥用灰岩需求量分别为2200万吨。我市水泥灰岩储量丰富、前景好、开采方便、能满足水泥工业“十二五”期间的生产需求。

(3)石英砂岩。我市虽然有丰富的石英砂岩资源,已探 明储量为14016.6万吨,保有储量1.3亿吨,预计2010年底产量1000万吨以上,足以满足我市生产需求和市场消费需要。

(4)金刚石。查明矿产资源储量1018.4万克拉,在建矿山设计年采矿石120万吨,年生产金刚石20-25万克拉。预测“十二五”期间年开采矿石800万吨,年产金刚石165万克拉,能够满足需求。

(5)河砂资源在我市比较丰富,但须对总量进行控制。硫、磷、钾盐等原料的矿产十分缺乏,完全依赖外部资源的供应。

4、水汽矿产

地下水资源总量22.52亿吨,居山东首位,可采资源量15.55亿吨,居全省第三位。已鉴定的天然矿泉水共21处,至2009年底开发利用的只有8处。目前矿泉水供应集中在桶装水市场,作为生活饮用水进入家庭,矿泉水销路及开发前景较好。

四、“十二五”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保护

(一)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空间布局

“十二五”期间,要加强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科学调控建设用地,更加注重土地生态环境建设。按照“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改革建设的要求,坚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耕地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关系,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

1、以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为中心,增强土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十二五”期间,我市的基本农田面积不少于744683公倾,耕地不低于842500公顷。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建立和完善耕地保护新机制。第一,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强化耕地占补平衡管理,探索建立耕地保护利益奖惩和补偿制度,设立耕地保护基金和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提高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要建立土地供需双向调节机制。强化需求侧管理,减少低效利用资源的需求,禁止浪费资源和不合理利用资源的需求。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在农用地转用审批中,严格审查补充耕地方案和资金落实情况,严格执行耕地“占一补一”规定。第三,要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土地综合整治,适度开发土地后备资源,保障补充耕地任务实现。“十二五”期间,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补充耕地13800公顷。土地开发、复垦和整理要强化质量管理,健全评价、考核、监督机制。要在加强基本农田质量建设,补充耕地质量考核的基础上,实现有效耕地面积增加,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新农村建设加强,生态环境有效改善。

2、实施节约优先战略,保障经济发展用地需求。“十二五”期间,是我市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深入推进时期,各类建设用地大量增加。坚持节约优先战略,实现节约集约用地,是保障发展用地需求的根本途径。要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总规 模,实行供需双向调节和差别化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控制增量,盘活存量,鼓励利用存量土地。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禁止供地目录》和《限制供地目录》,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用地定额标准,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提高土地的投入、产出率。对不符合供地政策,达不到供地定额标准的一律不供地。搞好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积极引导建设项目不占或少占耕地。加强建设用地批后监管,严格执行《临沂市国有建设用地批后监管暂行办法》,设立建设用地现场公示牌,执行开工、竣工申报制度和建成项目核验制度。探索用经济手段处理闲置地、低效地。

3、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切实贯彻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对城镇布局、产业布局、功能分区、基础配置进行科学安排,合理确定城镇用地规模,合理控制城镇基础设施,社会各项事业和行政办公用地规模,严控大型商业设施和高档商品房用地。要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改变分散布局工业区的模式,对园区建设,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投入、高效益产出,鼓励跨乡、镇、区集中建立工业区,引导工业项目向工业集中区集中。积极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合理调整城镇建设用地的规模和空间布局,重点开展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鼓励迁村并点,建造多层公寓式农民住宅,积极引导农村居民住宅逐步向小城镇和中心村集中。注意维护好农民土地权利,调 整土地收益分配关系。

4、推进土地市场化配置,建立节约集约用地的内在机制。要在“十一五”期间土地市场化配置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管理方式,更加注重市场调节、制度设计和宏观管理。切实增强资源的综合效益观念,促进资源利用向资源、资产、资本三位一体转变。要全面发挥资源的利用效率、资产收益和资本增值功能,实现由审批、发证、收费的传统管理模式向资源实物形态、要素形态与价值形态相结合的综合管理模式转变。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扩大资源的有偿使用范围。推进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建设,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全面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益。推广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的网上交易制度,打造公开、透明、高效的土地交易市场,强化对协议出让土地的监管,推进工业用地招标、挂牌和拍卖方式供应,鼓励工业用地实行租凭制度。

(二)科学开发矿产资源,保障安全供应

坚持开源和节流并举,保护与开发并重,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控制矿产资源开发总量,调整和优化矿业结构,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水平。

1、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一是加快矿业权有形交易市场建设。二是不断完善地质勘查等专项规划,加大重点矿种、重点矿区、整装勘查区的勘查力度。三是建立科技管矿新机制,利 20 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不断完善矿业权网上交易系统;进一步推广矿山开采远程监控系统,充分利用矿产资源储量利用调查成果,建立开采矿山资源储量动态管理系统,实现资源储量定量动态管理。四是推动全市绿色矿山建设,制定全市绿色矿山建设意见,发挥山东黄金归来庄金矿及山东兴盛杨庄铁矿两个国家级绿色矿山品牌的引领作用,开展全市绿色矿山建设。

2、强化资源开发调控,推进节约集约利用。一是精心规划布局,优化矿业结构。以矿山企业制度创新为动力,重新构筑矿业发展的微观基础,发展以股份制为主体的现代矿山企业,建立规范的法人企业结构,用规范的股份制取代不规范的合伙制。二是深入推进资源整合,转变发展模式。依靠技术先进、资金雄厚、市场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有选择地引进战略投资者进入,打造产业集群,收缩资源开发战线,推进规模化、集约化开发。三是拉长产业链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培植形成一批发展循环经济的区域和企业群体,延伸产业链条,提高资源转化率和附加值,形成最合理的资源配置和产业链结构。

3、推进矿权市场建设,深化矿权制度改革。继续坚持政府高度垄断矿权一级市场,积极规范采矿权出让机制,全面推行网上出让;加强矿产储备,完善储备机制;规范采矿权二级市场,积极搭建矿权二级市场交易平台,探索建立矿权转让预登记制度,及时发布拟转让矿业权、交易结果、矿产品供求等 信息,搞活二级流转市场,防止暗箱操作造成非法转让行为的发生。

4、完善监管长效机制,维护矿业秩序稳定。着眼于矿业秩序的长治久安,规范和强化县、乡镇政府在矿业秩序维护工作中的主体地位。一是加大基层动态巡查监管力度,及时掌控矿产开发秩序动向。建立采矿权人依法办矿诚信体系,对矿山企业实行星级管理。二是推广应用矿业秩序科技监管手段,充分利用矿产资源卫星遥感、矿产开发远程监控等科技手段,提高矿业秩序监控的密度和广度,及时发现和查处违法行为。三是有重点的开展对非法采矿打击行动,严防反弹回潮。

五、“十二五”重大工程安排

“十二五”期间,要着力组织实施好以下重大工程:

1、基本农田整理工程。实施六大工程区片:沂河谷地基本农田整理工程、祊河谷地基本农田整理工程、北部山区台地基本农田综合整理工程、沭东丘陵坡地基本农田整理工程、郯南平原基本农田整理工程、苍北山区坡地基本农田整理工程。每个工程区片内每年安排2~3个整理项目。

2、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工程。实施六大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示范区项目:兰山区李官镇整镇集中推进型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苍山县兰陵镇中心社区聚集型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河东区汤头办事处城镇中心社区聚集型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莒南县大 22 店镇重点旅游区环境改善型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临港经济开发区坪上镇城镇中心社区聚集型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费县汪沟镇和兰山区半程镇重点交通沿线环境改善型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六个示范区建设总体目标是:从2010年到2012年,整治总规模30.9万亩,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23.64万亩,新增耕地2.47万亩,提高粮食产能0.36亿斤。

3、后备土地开发工程。根据土地利用适宜性,在保护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土地后备资源。重点安排沂水北部、沂南西部、蒙阴西北部、平邑西部、费县北部、苍山西北部、莒南东部、郯城东南部、临沭东北部九个开发工程片区。

4、沿河生态敏感区保护治理工程。维护我市河流水系生态环境,投资实施沿河生态敏感区保护工程。在沂、沭河等主要河流沿线大力植树造林,建设生态林网;加强河道治理,提高防洪标准;加强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提高自净能力,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完善水质监测系统。

5、国土资源政务管理信息化工程。围绕强化资源监管,提供优质服务目标,加强审批管理系统建设,实现行政审批网络化运行。针对土地、矿产、测绘等业务管理主体,优化业务流程,建设涵盖市、县、乡三级政务管理内容的综合政务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建立公文流转、人事、党建、财务等综合事务管理信息系统。

6、矿山土地生态恢复治理工程。重点治理项目有:京沪 高速公路蒙阴段破损山体治理;平邑石膏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苍山石膏和铁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蒙阴-沂水灰岩矿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平邑灰岩区、花岗岩采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费县灰岩区综合治理;马陵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7、重点矿种、重点矿区、整装勘查区的勘查工程。加强沂沭断裂带多金属找矿研究,开展优势矿种金刚石新一轮找矿工作,力争在金矿、金刚石找矿方面有所新的突破,继续开展矿山深部及外围找矿,重点是苍峄铁矿区、兰陵铁矿区、归来庄金矿区、铜井金矿区。加大沂沭断裂带、蒙山断裂、孙祖断裂、甘霖断裂地区的地热勘查工作。

8、三大矿山资源开发。主要是苍山兰陵铁矿开发,沂水钛铁矿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和沂水白云岩矿开发。这些新发现矿山资源顺利开发利用,将大大缓解我市矿产资源供给不足的压力。

六、保障措施

1、转变思想,加快建立保障科学发展新机制。当前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仍有不少计划经济时期的影子,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仍然亟待转变。要加快建立保障科学发展新机制,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思想从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2、严格实施规划,促进国土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24 当前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和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6-2015)已通过验收,这为全市国土资源科学、合理、高效地开发利用指明了方向。必须进一步树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矿产资源规划的权威性,并充分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手段强化规划的实施管理。以规划为龙头,切实提高规划的宏观调控作用。

3、严格依法行政,加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严格执行国土资源保护和管理的法律法规,依法查处违法乱批乱占耕地、乱采滥挖矿产资源的行为,加强土地监管,严格执法程序,积极探索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的新机制,推行动态巡查制和执法责任追究制,保持高压态势,全面保障“十二五”期间耕地和矿产资源保护目标。

4、加强制度建设,保障重大工程顺利实施。针对“十二五”期间重大工程,制定实施管理办法,严格实施项目公告制度、招投标制度,工程监理制度和目标责任制度等,规范管理行为。设立重大工程实施管理机构,或由工程所在地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和具体负责每项规划重大工程的实施。

5、培养管理科技人才,提高队伍素质。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优化国土资源队伍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努力提高国土资源人员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造就一支能适应现代国土资源管理形势的专业队伍。注重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各类复合 型人才,努力打造一批有创新能力的骨干。

第三篇:临沂市劳动合同

编号:

劳 动 合 同

甲方(用人单位)名称: 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 注册地址: 经营地址: 联系电话:

乙方(劳动者)姓名: 性别: 户籍所在地: 现居住地址: 身份证号码: 联系电话:

临沂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甲乙双方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订立本合同。

一、劳动合同期限

第一条 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采取下列第 种形式确定劳动合同期限:

(一)固定期限:自 年 月 日起至 年 月 日止。其中试用期自 年 月 日起至 年 月 日止。

(二)无固定期限:自 年 月 日起。其中试用期自 年 月 日起至 年 月 日止。

(三)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自 年 月 日起至 时止。

二、工作地点和工作内容

第二条 甲乙双方约定劳动合同履行地为。第三条 甲方根据工作岗位实际需要,安排乙方从事 工作。甲方根据工作需要,经双方协商一致,可以调整乙方工作岗位或安排从事临时性工作。调整乙方工作岗位须应当签订变更协议,岗位调整后,不影响本合同的继续履行。

甲乙双方可以签订岗位协议书,约定岗位具体职责和要求。第四条 乙方应按照甲方安排的工作内容及要求,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按时完成工作任务,遵守甲方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

三、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第五条 甲方安排乙方执行 工时工作制。

(一)标准工时工作制:乙方每日工作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不超过四十小时。

(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平均日和平均周工作时间不超过法定标准工作时间。

(三)不定时工作制:甲方在保障职工身体健康并充分听取职工意见的基础上,采用集中工作,集中休息、轮休调休、弹性工作时间等适当方

式,确保职工的休息休假权利和生产、工作任务的完成。

实行综合计算工时或者不定时工作制的,由甲方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后实行。

第六条 甲方依法保证乙方的休息权利。乙方依法享受法定节假日以及探亲、婚丧、计划生育、带薪年休假等休假权利。

第七条 甲方严格执行劳动定额标准,不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乙方加班。确因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乙方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乙方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超过三小时,并且每月不超过三十六小时。

四、劳动报酬

第八条 甲方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制度和工资支付制度。甲方制定或调整工资分配制度和工资支付制度,应与企业工会或职工代表平等协商,向全体劳动者公布,并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

第九条 乙方的工资水平,由甲方遵循同工同酬原则,按照法律法规、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本单位的工资分配制度,结合乙方的劳动岗位、劳动技能、劳动强度、劳动条件、劳动贡献等确定。

第十条 经双方协商,甲方按下列第 种形式支付乙方工资。

(一)计时工资。乙方的工资标准为 元/月(周),绩效工资(奖金)依据甲方经济效益和乙方实际劳动贡献确定。

(二)计件工资。乙方的劳动定额为

,计件单价为。

(三)按照甲方依法制定的工资分配制度和工资支付制度确定。具体办法和标准是。

第十一条 双方约定试用期的,乙方试用期期间的工资标准为 元或执行甲方依法制定的工资分配办法确定的试用期工资标准。

第十二条甲方于每月 日前以货币或转账形式足额支付乙方工资。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应提前至最近的工作日支付。

甲方应书面记录支付乙方工资的时间、数额、工作天数、签字等情况留存备查,并向乙方提供工资清单。

第十三条 甲方安排乙方延长工作时间或者在休息日工作的,应依法安排乙方补休或者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向乙方支付加班工资。

国家和省规定应由甲方支付的艰苦岗位津贴、中夜班补贴等津贴、补贴,由甲方在约定的工资标准以外向乙方另行支付。

第十四条 本合同签订后,根据本单位经济效益变动状况,参照政府发布的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以及地区、行业人工成本和工资水平、物价增长等因素,甲方、代表乙方的工会或职工代表均可提出对本单位工资水平进行调整的方案和意见。经甲方与工会或职工代表平等协商、达成一致,公示或告知劳动者后,可对乙方工资标准和工资水平进行调整。

乙方工作岗位变更的,甲方可按工资分配制度规定对乙方工资标准进行相应调整。

第十五条 经双方协商一致确定对乙方工资标准或劳动定额、计件单价进行调整的,应及时将调整后的标准和数额载入本合同附表,甲方签章、乙方签字后生效。

第十六条 甲方生产工作任务不足,不能提供工作岗位使乙方待工的,甲方应按月支付乙方生活费。

五、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

第十七条 甲乙双方必须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社会保险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依法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其中,乙方个人缴纳部分由甲方代扣代缴。

第十七条 乙方在合同期内,休息休假、患病或负伤、患职业病或因工负伤、生育、死亡等待遇,以及医疗期、孕期、产期、哺乳期的期限及待遇,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 甲方为乙方提供以下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

六、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第十九条 甲方建立健全操作规程、工作规范和劳动安全卫生、职业危害防护制度,并对乙方进行必要的培训。乙方在劳动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各项制度规范和操作规程。

第二十条 甲方为乙方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安排乙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定期为乙方进行健康检查。

第二十一条 甲方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岗位,应当向乙方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并对乙方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预防劳动过程中的事故的发生,减少职业危害。

第二十二条 甲方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乙方人身安全的,乙方有权拒绝。乙方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劳动条件,有权对用人单位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七、劳动合同的履行、变更

第二十三条 甲乙双方按照本合同的约定,依法、全面履行各自的义务。第二十四条 甲方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投资人等事项,不影响本合同的履行。

第二十五条 甲方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况,本合同继续有效,由承继甲方权利和义务的单位继续履行。

第二十六条 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可以变更本合同约定的内容,并以书面形式确定。

八、劳动合同的解除、终止

第二十七条 甲乙双方解除、终止本合同,应当按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第三十八条、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二条、第四

十三、第四十四条的规定进行。

第二十八条 甲乙双方解除、终止本合同,符合《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情形的,甲方应依法向乙方支付经济补偿。

第二十九条 甲方违法解除或者终止本合同,乙方要求继续履行本合同 的,甲方应当继续履行;乙方不要求继续履行本合同或者本合同已经不能继续覆行的,甲方应当依法按照经济补偿金标准的二倍向乙方支付赔偿金。

乙方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给甲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第三十条 解除、终止本合同时,甲方应当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等规定出具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乙方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党团等关系转移手续。

乙方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甲方应当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

甲方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

九、其他事项

第三十一条 甲方为乙方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双方可以订立专项协议,约定服务期。

乙方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支付违约金。

第三十二条 乙方负有保密义务的,双方可以订立专项协议,约定竞业限制条款。

乙方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支付违约金。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三条 以下协议作为本合同的附件:

1、岗位协议书

2、培训协议书

3、保密协议书

4、……

第三十四条 双方约定的其它事项:

第三十五条 甲乙双方因履行本合同发生劳动争议,可以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依法申请仲裁、提起诉讼。

第三十六条 本合同未尽事宜,按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执行。第三十七条 本合同自甲乙双方签字或盖章之日起生效。本合同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公章)

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乙方(签字)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第四篇:临沂市基本情况

临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地近黄海,南邻苏北。现辖9县3区和3个开发区,180个乡镇、街道,7167个行政村(居),1072.5万人,总面积1072万平方公里,平原、山区、丘陵各占三分之一,是山东省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市。先后成功创建了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中国城乡建设示范城市,被授予中国书法名城、中国地热城、中国市场名城称号。2009年,我市被国家统计局评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60个“中国城市发展代表”城市之一。在今年中科院发布的294个城市幸福感调查中,临沂市居民幸福感排名第二名。

文化古城。至今已有2503年的建城史。春秋时建启明城,秦时属琅琊郡,汉代设临沂县,清设沂州府。1950年设临沂专区。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改设地级临沂市。临沂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闻名中外的《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竹简就出土于临沂。孔子72贤徒中有13人生长在临沂。历史上24孝中有7孝在临沂。诸葛亮、王羲之、颜真卿和珠算发明家刘洪等都出生或曾生活在这里。

革命老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我党我军先后在这里创建了滨海、鲁中、鲁南革命根据地。1940年8月,这里成立全国第一个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省级人民政权—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1945年改称山东省人民政府。

山东党政军机关、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八路军第一纵队、新四军、华东局机关、华东野战军曾长期驻扎在这里。刘少奇、陈毅、罗荣桓、徐向前、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经在这里工作过。当前根据地420万人,120多万人次拥军支前,有21.4万人参军参战,有10.5万名革命烈士在这里献出了宝贵生命。革命战争年代,涌现出红嫂、沂蒙六姐妹等一大批先模人物。

资源大市。农副产品产量高、质量好,有花生、黄烟、桑蚕、柳编、银杏、金银花、板栗、茶叶八大特色基地和蔬菜、果品两大优势产业。矿产资源种类较多,已发现和探明储量的矿产有78种,其中,白云岩储量居全国第一位,金刚石、石英砂、陶瓷土储量居全国第二位。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培植壮大了食品、冶金、化工、木业、机械、建材、医药、纺织服装等八大支柱产业和化肥、木业、食品三大产业集群。去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了4154家,实现增加值1093.5亿元;业务收入过亿元、10亿元企业分别达到851家、53家,利税过亿元企业达到39家。

旅游胜地。蒙山被誉为“天然氧吧”和“养生长寿山”,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长3800米的莒南天然卧佛被誉为“世界奇观”;沂水地下大峡谷全长6100米,被誉为“中国地下河漂流第一洞”;沂河小埠东橡胶坝1247米,被列入世界吉尼斯纪录;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王羲之故居、山东省政府

旧址(八路军115师司令部)、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平邑自然博物馆等一批名胜古迹和旅游景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较高的知名度。

商贸名市。临沂市区有各类商品市场97处,去年批发市场市场交易额达到1100多亿元,其中临沂商城经营摊位5万余个,经营人员15万人,日上市商品3万多个品牌系列,每天进入市场交易的达30万人次,商品交易辐射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远销10多个国家和地区,去年交易额突破720亿元,在全国批发市场中列第二位。

生态水城。沂河、涑河纵贯全境,流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77%,沂河水源地是淮河流域水质最好的地区,沂河风景区被列为首批国家18个水利风景区之一。临沂城区已建成7座橡胶坝、8道节制闸,形成水面48平方公里,一次性蓄水1.62亿立方米,形成了“六河贯通、八水绕城”的水城景观;沂河南北直线道理191公里已全部建成通车,中心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0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7.04平方米。

枢纽城市。兖石、胶新铁路形成十字交叉,京沪、日东、青兰三条高速公路纵横交错,高速公路、公路通车里程分别达330公里、2万公里,均居全省前列;市区距岚山、日照、连云港三大港口均在120公里左右,距青岛港20公里;临沂飞机场为国家二级机场,目前已开通航线16条,使我市

与外界的往来更加便捷。

改革开放以来,临沂大致经历了脱贫、基本小康和建设全面小康的发展阶段。1985年,临沂被列为全国18个连片扶贫地区之一,到1995年在全国率先整体脱贫,2000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了小康。近几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创作性地贯彻执行中央、省委省政府系列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圆满完成了“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4.4%;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15.5亿元,年均增长18.7%;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408亿元,年均增长19.4%。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围绕建设富裕美丽的“大临沂、新临沂”这一目标,全面实施新型工业强市、城镇化主导、商文旅引领、东接南融四大战略,着力打造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招商引资三大亮点,突出做好中心城市、发展县域经济两大主题,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上半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352.4亿元,同比增长11.4%;实现地方财政收入88.9亿元,增长29.9%;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值增加621.2亿元,增长16.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70.7亿元,增长2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6.2亿元,增长17.5%;城镇居民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10220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756元,分别增长14.3%和20.4%。

第五篇:关于临沂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临沂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临质监质字„2010‟31号

关于成立“质量提升”活动领导小组的通知

各县局、区分局,市局各科室、各直属单位:

为全面落实国家总局及省局“质量提升”活动部署和要求,加强全市质监系统“质量提升”活动的组织领导,经市局研究,决定成立临沂市质监局“质量提升”活动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全市质监系统“质量提升”活动。

组长:史亮峰

副组长:汉继周张春腾祝晓亭吴东昌

王世标梅杰秦永升

成员:张海峰黄玉顺王海燕翁振海郑贵彬

孙瑜于沛朱金朝王家宾解晓东

杨启光张俊平黄波田宝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汉继周副局长兼任。办公室由质量科牵头,办公室成员由市局有关科室和市局稽查局指 1

定人员组成,并承担日常工作。

各县区局也要成立“质量提升”活动领导小组,确保全市“质量提升”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〇一〇年四月十二日

临沂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办公室2010年4月13日印发

校稿:李登宁

下载2012临沂市党代会全文(小编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2临沂市党代会全文(小编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临沂市城乡规划管理办法

    临沂市城乡规划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科学制定和严格实施城乡规划,保护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

    2012年临沂市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2月29日在临沂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临沂市市长 张务锋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

    临沂市主要领导人简介

    临沂市政府主要领导人简介 市委书记张少军: 男,汉族,1955年10月生,山东省临朐县人,1973年7月参加工作,1981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现任临沂市委书记、市人大常......

    临沂市2018中考地理试题范文

    2018年临沂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题 地理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 试时间6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

    党代会材料大全

    市质监局深入学习贯彻市 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9月19日,市质监局认真传达学习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直属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市局机关各科室负责人参加了学习。......

    党代会专题

    华院党代会专题 播放《华信之声总片头》 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您现在正在收听的是调频FM89.0华信之声校园广播,华信学院第二次党代会专题节目,我是今天的主播.......大家好,我......

    党代会

    认真履行职责,向党代会献礼 七监区二分监区 李芸 随着湖南省第十次党代会的圆满结束,我们湖南省女子监狱也即将在新年迎来第六次党代会。虽说我是今年女监新招录的新干警,但已......

    党代会

    我县召开学习贯彻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报告会 9月7日下午,我县在政府五楼会议室召开了学习贯彻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报告会。 县委书记段新主持会议,市委宣讲团成员、市委讲师团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