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学概论答案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题
一、单选题
1、孔德在下列哪部著作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A)
A.《实证哲学教程》B.《社会学研究》C.《社会学原理》D.《社会学方法的规则》
2、行为者个人将社会规范化为自己的观念,并对自己的行为实施的控制,称(D)。
A.制度化控制
B.非制度化控制
C.外在控制
D.内在控制
3、通过表彰模范行为来弘扬正气的社会控制属于下列哪种类型。(B)
A.消极的控制B.积极的控制C.非正式控制D.外在控制
4、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社会的本质是(D)。
A.个人的集合,只是个空名B.客观存在的实体C.聚集到一起的人D.社会关系的总和
5、“个体希望在工作上有所成就,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实现自己的理想或抱负”,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这属于下列哪种需要(C)。
A. 归属与爱的需要
B.自尊的需要
C.自我实现的需要
D.安全的需要
6、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工作安定”属于下列哪种需要。(B)
A.生理的B.安全的C.归属的D.自尊的
7、在动物进化过程中形成,由遗传固定下来的,对个体和种族生存有重要意义的活动,例如鸡孵蛋、鸟筑巢、蜂酿蜜等,这是(B)。
A.个性
B.本能
C.劳动
D.需要
8、一个中年男子,他既是一个父亲,又是一位教师,既是商场里的顾客,又是公车上的乘客,一个人担当了两个以上的角色,叫做(A)。
A.复式角色
B.理想角色
C.角色丛
D.角色网
9、随着社会及科学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不断地学习,这种现象是(D)。
A.再社会化B.特殊社会化C.重新社会化D.继续社会化
10、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技能,活到老,学到老,这属于下列哪种类型的社会化(B)。
A.再社会化 B.继续社会化 C.特殊社会化 D.逆向社会化
11、以下哪一种活动不是集体行为(C)。
A.赶时髦B.抢购C.春游D.球迷闹事
12、提出社会分层三个标准的是哪个社会学家。(B)
A.迪尔凯姆B.韦伯C.帕森斯D.吴文藻
13、在封建社会,岳母刺在岳飞后背上的“精忠报国”作为处理忠孝二者关系的选择,这体现了以下哪种现象(B)。
A. 制度化逃避
B.制度化冲突
C.制度化优先
D.制度化建设
14、有人借改革,假公济私,有所谓“你有政策,我有对策”,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A)。
A.制度化逃避B.制度化冲突C.制度化优先D.制度化建设
15、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D)
A.主干家庭B.联合家庭C.丁克家庭D.核心家庭
16、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C)
A.交换关系B.索取关系C.对立关系D.奉献关系
17、选择某一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收集与它有关的所有资料,对之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和细致分析的研究方式,这是(A)。
A.个案调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
D.普查
18、把越轨行为的原因归结为社会结构各部分之间的不整合、不一致的,是下列哪一种越轨行为理论。(A)
A.标签论B.社会失范论C.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D.亚文化群体论
19、某青年一时糊涂犯有差错,如果被社会上的权威机关认定为犯罪,并戴上不良青少年的帽子,即使这个青年已经转变过来了,社会上还会继续给他戴上这顶帽子而不接纳他。这体现了下列哪种社会学理论(D)。
A.亚文化群体论
B.社会失范论
C.社会冲突论
D.标签论
20、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C)。
A.郊区化
B.过度城市化
C.逆城市化
D.城乡融合
21、下列活动属于社会交往的是(B)
A.商场中顾客摩肩接踵 B.朋友间的促膝谈心C.乘公车的前拥后挤D.观众看戏
22、以下哪种活动属于社会交往。(C)
A.观众看电影B.商店顾客之间的摩肩接踵C.朋友谈心D.火车乘客之间前拥后挤
23、按照皮亚杰的理论,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是儿童思维发展的哪个阶段。(A)A.感知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24、中国城乡发展的理想目标是(C)
A.城乡对立B.缩小城乡差别C.农村发展为城市D.城乡协调发展
26、当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时,这种现象称为(C)。
A.角色扮演B.角色中断C.角色冲突D.角色失败
27、社会保险是(B)。
A.社会救助B.社会保障的一项内容C.社会福利D.人身、人寿保险
28、“社会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直线式发展”。这是哪种社会变迁理论的观点。(A)
A.社会进化论B.历史循环论C.社会均衡论D.历史三阶段说
二、多选题
1、初级群体具有如下特征(CDE)。
A.自然形成的B.目标一致,整合程度高C.群体成员难以替代D.成员间直接的、经常的面对面互动E.群体控制靠非正式手段
2、马克思需求的(BC)论点至关重要,奠定了马克思关于工人阶级相对贫穷和绝对贫穷的理论。
A、绝对性
B、相对性
C、社会性 D、自然性 E、阶级性
3、美国心理学家米德把人的自我意识的获得划分为三个阶段,即(ACD)。
A、模仿阶段 B、猜测阶段 C、嬉戏阶段 D、团体游戏阶段 E、合作阶段
4、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有(ABCD)。
A.规则系统B.概念系统C.组织系统D.设备系统E.人群系统
5、城市社区社会关系的特点主要有(ACDE)。
A.人口密度大B.成员异质性高C.生活方式多样化D.人际关系淡漠E.组织化程度高
6、社会分层的三个标准是(ACE)。
A.财富B.种族C.声望D.年龄E.权力
7、集体行为通常是指缺乏组织的一群人受到某一因素的刺激或影响所采取的群体行动,下列选项中属于集体行为的有(ABCE)。
A.骚动B.传闻C.社会动荡不安D.春游E.时尚
8、本源的社会制度包括(AB)。
A.家庭制度B.经济制度C.政治制度D.宗教制度E.教育制度
9、社会学学科按传统的分类方法大致可以分为(ABC)
A、理论社会学
B、经验社会学
C、应用社会学 D、医学社会学
E、女性社会学
10、从家庭结构的角度,通常把家庭划分为(ABCD)。
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 D、其他家庭 E、空巢家庭
11、恩格斯根据美国早期人类学家摩尔根的研究,指出人类家庭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种形式(BCDE)。
A.特殊家庭B.血缘家庭C.一夫一妻制家庭 D.对偶家庭 E.普那路亚家庭
12、根据交往的性质,把社会交往划分为(ABCD)。
A、竞争 B、合作 C、冲突 D、顺应 E、理解
13、社会舆论的基本特点包括(ACE)。
A、集体的产物 B、个体的产物 C、现实性强 D、道德性强 E、大众传播
14、社会舆论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特点(ACD)。
A.现实性强
B.组织程度高
C.集体的产物
D.大众传播
E.可靠性高
15、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认为,一个人的人格由(ABD)部分组成。
A.本我B.自我C.敌我 D.超我 E.真我
16、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需要经过如下几个阶段:(BCE)。
A.布景与道具B.角色期待C.角色领悟D.衣着、仪表与言谈举止E.角色实践
17、初级群体的主要类型有(ACD)。
A.家庭B.社区C.邻里D.儿童游戏群体.E非正式群体
18、社会流动按流动主体划分有(ABE)。
A.个人流动B.群体流动C.水平流动D.垂直流动E.家庭流动
19、管理学家麦格雷戈从人性的角度对以往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BD)。
A、Z理论 B、X理论 C、A理论 D、Y理论 E、XY理论 20、继续社会化通常发生在(DE)时期。
A.儿童时期B.青少年时期C.青年时期 D.中年时期E.老年时期
21、社会流动按流动主体划分有(ADE)。
A.个人流动B.群体流动C.水平流动D.垂直流动E.家庭流动
22、从社会关系产生的基础看,社会关系可以分为(CDE)。A、亲子关系 B、家庭关系 C、血缘关系 D、业缘关系 E、地缘关系
23、根据人口与地域两个特征可以把社区划分为(ACE)。
A、巨型社区 B、经济社区 C、中型社区 D、文化社区 E、微型社区
三、名词解释
1、社会失范
主要指人们对什么是适当的社会规范的理解存在的本质上的分歧
2、内化
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相一致,自己所认同的新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统一的态度体系
3、习俗
4、初级社会群体
初级社会群体是指由面对面交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
5、《乡土中国》
6、社会化
社会化就是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每个人必须经过社会化才能使外在于自己的社会行为规范、准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
7、情景定义
8、库利
(1864~1929)是美国早期著名社会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也是美国传播学研究的鼻祖
四、简答题
1、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人的社会化是指人接受社会文化的过程,即指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
2、家庭的结构类型。
1.主干家庭(就是5个人在一起的,自己,爸爸妈妈,爷爷奶奶)2.核心家庭(自己爸爸妈妈)3.联姻家庭(一大堆人在一起生活)
3、什么是初级社会群体?
4、社会现代化的内容。
5、韦伯的社会分层标准。
6、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7、社会制度的功能。
五、论述题
1、越轨行为的判断标准。
2、述西方社会学产生的背景和科学条件
3、社会失范论。
第二篇: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基本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名词解释,论述题等,考试题型任选四种。
复习依据:《社会学概论》学习指导书,各题答案均以指导书给出的为准
一、单选题请参见学习指导书各章内容
1.本世纪40-50年代,西方社会学界盛行的社会变迁理论是(C)
A.“生物有机体”说
B.社会进化论
C.社会均衡论
D.“文化类型”说
2.社会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直线式发展”。这是社会变迁哪种理论的观点(A)
A.社会进化论
B.历史循环论
C.社会均衡论
D.历史三阶段说
3.一位工厂的工程师调到大学里任教师,这种流动称作(D)
A.个人流动
B.代内流动
C.向上流动
D.水平流动
4.社会保险是(B)
A.社会救助
B.社会保障的一项内容C.社会福利
D.人身、人寿保险
5.(C)问题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引起世界的高度重视。
A.人口问题
B.失业问题
C.环境问题
D.贫穷问题
6.对贫穷问题更具有操作性和描述性的解释是(A)
A.经济学定义
B.政治学定义
C.社会文化的定义
D.环境学定义
7.把越轨行为的原因归结为社会结构各部分之间的不整合、不一致,这是哪种越轨行为理论(B)
A.社会失范论
B.标签论
C.亚文化群体论
D.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8.手段-目的论认为人们的五种行为方式中,“只认同文化目标,但不遵从制度化手段”。此是(B)
A.逃避行为
B.形式主义
C.创新
D.反叛 9.“不同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B)
A.冲突
B.竞争
C.合作
D.顺应 10.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B)
A.复式角色
B.角色丛
C.实际角色
D.自致角色
11.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A)
A.交换关系
B.索取关系
C.对立关系
D.奉献关系
12.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的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C)
A.过度城市化
B.逆城市化
C.郊区化
D.城乡融合
13.整合作用是指(C)
A.一个社会的整体作用
B.将各部分合在一起
C.各部分协调成一个整体
D.一个社会的稳定
14.有人借改革,假公济私,所谓“你有政策,我有对策”,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C)
A.制度化优先
B.制度化冲突
C.制度化逃避
D.制度化建设
15.通过表彰模范行为来弘扬正气的社会控制属于(C)
A.消极的控制
B.外在控制
C.积极的控制
D.非正式控制
16.注重对人的管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从而具有强烈的“任务本位”和机械主义色彩,这种管理理论属于(B)
A.家长制
B.古典管理理论
C.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D.当代管理理论
17.在劳动或工作岗位上,劳动者不能充分发挥其能力,这是(D)
A.就业
B.失业
C.显性失业
D.不充分就业
18.我国的基本国策是(B)
A.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B.计划生育
C.缩小城乡差别
D.扶贫
19.“后工业社会”论是(A)提出的 A.贝尔
B.弗兰克
C.奈斯比特
D.达伦道夫
20.中国城乡发展的理想目标为(D)
A.城乡对立
B.缩小城乡差别
C.农村发展为城市
D.城乡协调发展
21.人文区位学的分析框架是由(A)
A.芝加哥学派
B.纽约学派
C.华盛顿学派
D.哈佛大学学派
22.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人物是(A)
A.帕森斯
B.斯宾塞
C.库利
D.丁伯根
23.(C)正在成为世界性问题,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A.人口问题
B.失业问题
C.环境问题
D.贫穷问题
24.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B)
A. 严复
B. 康有为
C. 梁启超
D. 陈千秋
25.孔德在(C)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A.《社会学研究》
B.《社会学原理》
C.《实践哲学教程》
D.《社会学方法的规则》
26.“镜中自我”是(B)提出的
A.米德
B.库利
C.布鲁默
D.托马斯
27.“工作安定”属于(B)需要
A.生理的B.安全的C.归属的D.自尊的
28.一位工厂的工程师调到大学里任教师,这种流动称作(D)
A.个人流动
B.代内流动
C.向上流动
D.水平流动
29.社会保险是(B)
A.社会救助
B.社会保障的一项内容
C.社会福利
D.人身、人寿保险
二、多项选择题: 1.(ABC)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
A.生存
B.享受
C.发展
D.自我实现
2.需要的特点包括(ABC)A.必然性
B.客观性
C.社会性
D.广泛性
3.根据交往的性质,把社会交往划分为(ABCD)
A.竞争
B.合作
C.冲突
D.顺应 4.人类生存环境包括(AB)
A.自然环境
B.社会环境
C.政治环境
D.经济环境
5.巴甫洛夫的信号刺激分为(AB)
A.第一信号系统
B.第二信号系统
C.第三信号系统
D.第四信号系统
6.社区分析的框架有(ABC)
A.人文区位学
B.文化人类学
C.社会系统理论
D.结构分析学
7.未来社会学分为三个学派(ABC)
A.经院学派
B.罗马俱乐部学派
C.赫德森学派
D.人文学派
8.社会流动按照流动主体划分为(ABC)
A.个人流动
B.家庭流动
C.群体流动
D.集体流动
9.社会保障的特点有(ABCD)
A.经济保障
B.社会性
C.合法性
D.人道主义
10.人文环境失调包括(AB)
A.社会关系失调
B.人与环境关系失调
C.群体失调
D.地区失调
11.道德是靠(AB)来促使人们自觉遵守社会的行为规范的。
A.人们的内心信念
B.社会舆论
C.法律
D.规范
12.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ABCD)
A.普遍性
B.变异性
C.相对稳定性
D.阶级性
13.维科认为世界民族都经历了(ABC)的历史阶段。
A.神的统治
B.贵族统治
C.人民统治
D.氏族统治
14.社会保障包括(ABC)几项内容。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助
C.社会福利
D.社会援助
15.我国人口问题的成因(ABCD)
A.政治原因
B.人口惯性
C.文化的影响
D.社会因素的影响
16.社会工作的方法主要包括(ABC)
A.个案工作
B.团体工作
C.社区工作
D.集体工作
17.解释贫穷问题的理论有(ABC)
A.贫穷的恶性循环论
B.贫穷文化论
C.社会环境剥夺论
D.人口基础论
18.社会分层的标准有(ABC)
A.财富
B.声望
C.权力
D.职业
三、简答题:1. 简述社区的构成要素。
答:社区的要素,社区作为一种社会实体,由以下基本要素构成:
1.以一定的的社会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的.进行共同的社会生活的人群。相当数量的具有相互联系的人群是社区的存在的首要条件。2.一定的有界限的地域。3.共同的社会生活。4.有自己的社区文化。5.社区居民在情感及心理上对自己所属的社区有归属感和认同感。居民共享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
5、社区居民在情感及心理上对自已所属的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2. 简述目前我国家庭中存在的问题。
答:第一,在婚姻的缔结过程中,仍存在着包办、买卖婚姻的现象。
第二,早婚、违法婚姻问题严重。
第三,独生子女问题。
第四,老人赡养问题。
第五,离婚问题。3. 简述社会问题的成因。
答:教科书 P295-297(4. 简述初级社会群体的内涵。
答:1.以一定的的社会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的.进行共同的社会生活的人群。相当数量的具有相互联系的人群是社区的存在的首要条件。2.一定的有界限的地域。3.共同的社会生活。4.有自己的社区文化。5.社区居民在情感及心理上对自己所属的社区有归属感和认同感。P118
5. 简述科层制的内涵。1.以一定的的社会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的.进行共同的社会生活的人群。相当数量的具有相互联系的人群是社区的存在的首要条件。2.一定的有界限的地域。3.共同的社会生活。4.有自己的社区文化。5.社区居民在情感及心理上对自己所属的社区有归属感和认同感。(P170)
6. 简述社会现代化的内涵。社会现代化也就是说,人们利用近、现代的科学技术全面改造自己生存物质条件、精神条件、,以及改造自己以适应这些条件,达到社会繁荣发展的过程。(P386)
7. 简述越轨行为的内涵。也称违规行为,它是个体或群体违反其所应遵守的社会行为规范的行为。在这种条件下,越轨行为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某一社会群体。P283
8. 简述社会变迁的原因。1自然环境的变化2人口变动3文化、科学技术的发明发现与传播4社会生产力的变化P357-361 9. 简述社会趋同论的基本内容。社会趋同论的基本观点是:社会现代化过程中,尽管有不同的社会起点,社会制度.具体条件不尽相同,但都会经历同样的过程,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民主化.城市化.世俗化。经过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不同国家在许多方面变的越来越相似(P390)
10.简述社会工作的功能。.解决实际困难,保障个人生活。2.挖掘潜能,促进其发展。3.发扬互助精神,促进社会整合。4.化解社会问题,维持社会稳定。(P338-339
11. 简述“经济人”假设与“社会人”假设在管理策略上有何区别经济人假设是美国管理学家泰罗为企业设计的管理思想。这种管理思想推崇刻苦工作,经济理性和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其认为工人是为了挣钱才来工厂做工的,因此通过多劳多得物质刺激就能够激励工人勤奋工作,提高效率。这种管理方式确实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但也使工人成为机器和工具,运用这种方式资本家剥削了工人的更大剩余价值,因此遭到批判。社会人假设是由梅奥等人通过霍桑实验得出的一种管理方式。这种理论认为工人不仅仅是为钱来工厂做工的,而是具有多方面的需求的。这种理论提出社会因素是影响工人积极性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在管理中要以人为中心,对人给予基本关心,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劳动效率。这种理论开了管理理论之新风,对管理实践起了巨大的影响,我们今天许多管理的思想就来源于次理论(P167/169)
12. 简述社会现代化的特征1.社会现代化是社会的全面的革新,全面的现代化。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包括物质建设,精神建设,社会建设以及个人的思想,行为等方面的现代化;2.社会现代化,必须以现代文化现代科学技术为后盾,科学技术不发达,文化教育不发达,就不具备现代化的基本条件。3.社会现代化不是一时一国的追求,而是全球性的长远的追求,一个国家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各种条件,不断进取才能完成这项任务。(P386-387)
13. 简述社会趋同论的基本内容。(同上一个一样
14.简述社会交往的意义。1。有利于个人成长2。是文化传播的手段3。社会构成与发展的基础(P56-57
15.简述社会舆论的特点。
1、现实性强
2、集体的产物3大众传播(P280-281
四、论述题:1.浅述社会保障的功能。1.满足无劳动能力者的基本生活需要,保障其生活的安全。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是向老.弱.病.残无业人员等提供物质帮助,保证这些处于不利环境的社会成员的安全。2.维护社会稳定。社会保障通过向不辛者提供保障,缓解各种社会矛盾,从而保持社会稳定。3.保护和维持劳动者的工作能力,保障劳动力的再生产,刺激劳动潜力的充分发挥。国家和社会通向有劳动能力的人提供保障,可以使其劳动潜力不致丧失,而是为它的发挥创造基本条件。4.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进步。社会保障通过合理收入的再分配,向蒙受不幸者提供参与公平竞争的基本条件。通过收入再分配,调节社会成员收入上的过分悬殊,这也是社会进步的目标。5.社会保障也有反功能:第一社会保障实行初期,某些国家和政府通过此手段使那些处于不利地位的人就范,未能保障其合理的权利。第二在实行高福利制度的情况下,使一些人滋生了懒汉心理,不利于人潜在能力的发挥。(P330-331 2.根据社会舆论的社会控制作用理论,结合一些具体事例,谈一谈你对我国新闻媒体在社会中所起到的作用的认识和看法。具体来说社会舆论分两种控制,制:积极的社会控制作用代表社会正义是一种正确的意见时“千夫所指,无病而死”,就指这种情况,例如近些年来,我国社会中对某些干部的贪污、腐败的议论甚多,在一定的程度上遏制了这咱现象的发生;社会舆论未必部能对社会现象给正确的评价,特别是在新生事物出现之初更是如此。这时革新者畏于人言,就可能改变自己的做法,这时就是消极作用了。比如(看法请自己写)(P281)
3.简述马克思主义社会变迁理论。(P364)太多了
4.比较社会主义现代化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异同。从形式上看,不论哪一种现代化,都是采用现代科技技术来发展经济,但从实质上看,二者是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模式。其特点为高生产.高工资,高消费高物价高债务和高度精神空虚。而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强调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强调建设精神文明。这才是全面的,理想的,真正的现代化。第二,从实现现代化的基础看,资本主义现代化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之上的,因而现代化命运掌握在资本家手中,而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现代化的命运掌握在生产者手中。第三,从实现现代化的道路来看,资本主义现代化是通过对本国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对其他国家人民的疯狂掠夺,特别是依靠侵略战争,殖民化实现的,而社会主义现代化则不能靠剥削和掠夺,只能依靠解放生产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全国人民的勤奋来实现。
5.试述我国人口问题的实质、表现、成因,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及解决的办法。我国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为:1.人口数量多,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人口分布不平衡。2.人口素质低。包括人的身体素质.人的文化和精神素质。
人口问题的成因:1.政治原因。人口的迅速增长与我国的政治和政策有直接关系。人多力量大。2.人口惯性。我国两次生育高峰,为人口周期性高速增长奠定了基础,这种惯性影响要经过几十年的时间才能消除,所以我过人口仍将大幅度增长。3.文化及社会因素的影响。传统中国是农业社会,崇尚大家庭制度和多子多福。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降低了人口的死亡率。我国人口尚处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阶段。
人口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1.大量新增人口消耗掉了物质生产的新增部分,也就降低了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2.大量新增人口日后必然将带来严重的就业问题。3.我国人口文化程度低,必将对现代化建设产生不利影响。4.我国老龄群体迅速扩大,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也对经济的发展,对老年人的赡养及人们的家庭生活带来重要影响。
解决的具体办法:1控制人口数量,严格实行计划生育(强化法律.法规和政策引导,少生优生,不早育超生)建立养老保险制度,2提高人口素质,主要是文化素质
3、大力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减轻就业压力,缓解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在生产的矛盾。(P301-306)
6.简述道德的社会控制作用。联系社会现实,谈谈如何在现代社会发挥道德的社会控制作用。
道德是靠人们的内心信念、社会舆论来促使人们的自觉遵守社会的行为规范的,正是因为如此道对人们的行为具有明显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对违反道德的行为具有控制作用。虽然道德不像靠强力来推行,也不像法律那样普遍适于国家的所有居民。应该指出道德的约束作用也有限,因为道德具有阶级性、集团性。尤其在社会价值观念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道德控制更受到了挑战。例如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外来思想的侵入,某些人的道德观念发生了明显示的变化。而且商品经济条件下的道德观念产生了激烈的冲突,但是无论如何,人类需要量要道德,在当条件下,建立与商品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对提高全民的道德水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P274-275
第三篇:社会学概论作业答案
社会学概论作业答案.txt这是一个禁忌相继崩溃的时代,没人拦得着你,只有你自己拦着自己,你的禁忌越多成就就越少。自卑有多种档次,最高档次的自卑表现为吹嘘自己干什么都是天才。社会学概论作业1 一.填空
1.孔德 19世纪
2.“优势需要” “需要” 3.社会关系 直接交往 情感性 4.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 5.突发性 非组织性 6.自致角色 7.库利
8.家庭 邻里 儿童游戏 9.人际关系亲密
10.正式结构 非正式结构 11.泰罗
二.选择题 1-5 BDDAD 6-10 ACABA
三.名词解释 1.《群学肄言》:严复翻译英国早期社会学家斯宾塞的《社会学原理》的一个绪论部分。1903年于上海文明编译书局出版,书名定为《群学肄言》,即“如何学习社会学”的意思。1897年先为上海国闻报社翻译了两章,名为《砭愚篇》和《倡学篇》,1901—1902年陆续译完,共十六章,于1903年出版。译文古雅而精深,文章并可琅琅成诵,一时风行海内。
2.初级社会群体:也叫首属社会群体,是由面对面的交往而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它反映了人们最简单,最初步的社会关系
3.个性:是指一个人在他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的观念、态度与习惯等心理特征。它是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4.科层制:是韦伯提出的行政管理模型。它是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及管理方式。
四.简答题
简述西方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科学条件
答:社会学产生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法国社会学、哲学家孔德,在《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以及建立这门新学科的大体设想。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 的社会科学是从孔德开始的。
①历史背景(时代条件):十九世纪上半叶,是资本主义的上升时期,也是其弊端开始暴露的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带来整个社会的急剧变化,资本主义发展中产物的许多新的社会矛盾、阶级矛盾和社会问题。人们急切寻求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来对这一变化进行科学解释. ②科学条件:当时自然科学取得了重大成果,特别是物理学的发展给立志研究社会运行规律的社会思想家以深刻启示,能否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的运行规律。所以说社会学从产生开始受到自然科学方法论的影响。
③思想渊源: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对于资本主义社会批判和分析,以及对圣西门试图用物 理学研究社会的想法都对社会学的建立有直接影响。
社会学概论作业2
一.填空 1.滕尼斯
2.工商业或其他非农产业 3.血缘关系 地缘关系 4.过度城市化
5.大城市 中等城市 小城市 6.财富 声望 权利 7.社会需要 规范体系 8.社会行为规范 9.社会结构
10.人口再生产 物质资料在生产 11.国民收入
12.人民的物质和文化 13.“五行相胜”
二.选择题 1-5 BDCDC
三.名词解释
1.城市化:城市化是城市数目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的过程.2.社会分层: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等级序列,叫做社会分层。
3.社会保障:也叫社会安全,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对因为不能参加正常劳动或遭受意外而不能维持基本生活的社会成员提供最低限度的经济援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四.简述社会趋同论
答:社会趋同论是一些学者用来解释不同国家在现代化程中遵循同一规律的理论。最早由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于1961年提出。社会趋同论的基本观点是: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中,尽管不同的社会起点、社会制度、具体条件不尽相同,但都会经历同样的过程,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民主化、城市化、世俗化。经过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不同国家在多方面变得越来越相似。
第四篇:社会学概论作业及答案
第一次作业
1.运用教材中有关“社会化”知识分析当前“留守儿童”存在问题及形成原因
一是监护不力,九年义务教育难以保证。据统计,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及初中教育的在学率都低于正常家庭儿童,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进入初中阶段以后,留守儿童在校率大幅度下降,14周岁留守儿童的在校率仅为88%。
二是缺乏抚慰,身心健康令人堪忧。据西部某劳务输出大省在一县域内的调查显示: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通信频率月均不足1次。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一部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南方沿海某省一项调查显示,19.6%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不如人,11.4%觉得自己受歧视,9.5%有过被遗弃的感觉。北方某省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已高达20%。
三是疏于照顾,人身安全不容忽视。监护责任不落实,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儿童防护能力弱,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公安部门统计数据显示,被拐卖儿童群体中,第一位是流动儿童,第二位是留守儿童。女孩受到性侵害又不能及时得到父母帮助,极易酿成严重后果。
2.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对社会角色失调的理解
人们对社会角色的扮演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正像社会的运行常会产生不协调因素一样,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也常会产生矛盾,遇到障碍,甚至遭到失败,这就是角色的失调。常见的角色失调有以下几种情况:
1.角色冲突,指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在角色之间或角色内部发生了矛盾、对立和抵触,妨碍了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前面在讲到角色集时,曾提到角色集的两种情况,即一组由不同人承担的角色和多种角色集于一人之身,从这两种情况中就产生了两种不同类型的角色冲突:一种是角色间的冲突,另一种是角色内的冲突。
2.角色不清,指社会大众或角色的扮演者对于某一角色的行为标准不清楚,不知道这一角色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去做。
3.角色中断,指在一个人前后相继所承担的两种角色之间发生了矛盾的现象。角色中断的发生是由于人们在承担前一种角色时并没有为后一阶段所要承担的角色做好准备,或前一种角色所具有的一套行为规范与后来的新角色所要求的行为直接冲突。
4.角色失败,指角色扮演过程中发生的一种极为严重的失调现象。角色失败通常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角色的承担者不得不半途退出角色;另一种是,虽然还处在某种角色的位臵上,但其表现已被实践证明是失败的。
第二次作业
1.如何解决当前的社会结构性矛盾?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答: 结构性矛盾的存在以及缓解这些矛盾所遇到的两难处境与诸多制约,根源于与科学发展不尽适应的体制机制。要缓解、消除这些矛盾,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健全实现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一)改革户籍制度,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创造条件。稳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除了可以改善人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外,还可以使居民通过自由迁徙来行使对不同地区公共服务的选择权,约束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行为,使地方政府将增加的财力高效地用于公共服务领域。
(二)健全中央对地方最低工资标准指导机制,平衡收入增长与就业压力。在长期面临较大就业压力的情况下,工资增长节奏过快,等同于剥夺部分文化水平、技术水平最低的那部分最弱势人群的就业机会。
(三)增加中央财力,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完善政府间财权事权职责格局。在加强民主法治建设、逐步完善户籍管理制度、转变政府职能的过程中,可逐步提高中央财政收入比重,加大中央对财力较弱地区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四)深化国企改革,促进竞争,增加企业技术进步动力与压力。竞争性领域存在行政性垄断,除了破坏公平竞争这一最基本的市场法则外,更重要的是,缺乏竞争动力与压力的垄断性国企在技术创新机制方面存在严重缺陷。
(五)加强金融制度建设,健全服务于实体经济的金融体系。建立完善以“一行三会”为监管主体、机构内控为基础、行业自律为纽带、社会监督为补充的综合监管体制。
(六)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实现资源在各行业、各领域的优化配置。理顺资本、劳动力、土地、外汇等基础性生产要素价格,尽可能通过市场竞争形成均衡价格,促进资源向高效率领域流动。
(七)创新机制,加强指导,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按照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支持基层政府提高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服务供给能力,努力改善民生,逐步缩小区域间社会事业发展水平的差距。
2.请结合你的工作实际,谈谈你对于家长制与科层制管理方式及其差异的认识。
答:以管理权力是否高度集中于一人手中为标准,可以分为家长制管理方式和科层制管理方式。
家长制管理方式的特征:A组织的权力集中在最高领导者一人手中,权力集中,个人专断,随意性大;B分工不明,责任不清;C任人唯亲,因人设臵;D没有严格的管理程序,办事无章可循,凭经验决策,无法可依;E终身制。
家长制的管理方式适合于组织规模不大、分工不发达的传统社会。管理的好坏受个人经验、品质的影响。
科层制管理方式的特征:(1)分工具体;(2)等级明确;(3)纪律严明;(4)任人唯才(5)职权依附;(6)公私分明。现代社会组织多采用科层制的管理方式。
科层制管理的优点:照章办事、能人结构、事本原则,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保证组织活动的顺利开展。科层制管理的缺陷:忽视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只强调照章办事,缺乏灵活性和应变性,容易导致官僚主义。凡是由于管理不善而造成的组织活动偏离目标的现象都可以称之为官僚主义。从管理的主体角度看,无论家长制还是科层制都可能产生官僚主义问题。由家长制管理产生的官僚主义主要表现为:遇事推委、相互扯皮、敷衍塞责、热衷于谋取私利;不关心群众痛痒、一言堂、命令主义等。由科层制管理产生的官僚主义主要表现为:(1)浮夸习气;(2)墨守成规,缺乏灵活性;(3)繁文缛节,文牍主义;(4)例行公事,文山会海。
3.我国是否已具备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为什么?
答: 当前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已不再是“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原来的阶层发生分化,新阶层已经形成和壮大,更重要的是出现了一个不断扩大的社会中间层和企业家阶层。与发达国家相比,现代化社会阶层结构的基本构成成分在中国已经具备,凡是现代化国家所具备的社会阶层,都已经在中国出现,有的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只是各个阶层规模有大小区别而已。
之所以说中国已经具备了现代化社会阶层结构的所有基本构成,这种基本的现代社会阶层格局不会再有大的变化,这是因为中国已经初步具备了现代社会的产业结构和职业结构。中国产业结构日趋现代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职业结构和职业阶层结构不会有大的变化。现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已基本形成,市场对资源配臵的作用越来越大。正是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这种发展,中国的职业多样性也已得到很大发展,这就决定了中国以职业为基础的阶层结构具备了现代化阶层结构的基本构成。
第三次作业
1.什么是“城乡二元结构”?请谈谈其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的影响。
答:
(一)城乡二元结构指维持城市现代工业和农村传统农业二元经济形态,以及城市社会和农村社会相互分割的二元社会形态的一系列制度安排所形成的制度结构。即包括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城乡二元社会结构。
(二)我国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有其发展的历史根源,在社会与经济建设方面都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和作用。随着经济改革和社会转型的不断推进,这种城乡分割、对立明显的二元结构日渐露出各种弊端,也给我们的现实生活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积极影响。第一,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城乡二元结构保证了我国在建国初期实施工业化发展阶段对资金积累的基本需求,支撑和促进了我国工业体系的快速建立,奠定了我国早期现代化建设的经济基础。
第二,我国采取的城乡二元化户籍管理模式,不但限制了农村人口的盲目流动,而且减少了各种社会问题的发生概率,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环境保障。
第三,我国的城乡二元化结构,限制但也是保持了大量农业劳动力人口和劳动环境,这在稳定农村经济,保持农业生产力方面有不可低估的价值。而且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造就了强大的农村社会环境,积淀和容纳了大量离散性劳动力,为维护社会稳定和解决就业提供了丰足条件。
消极影响。第一,限制资源的合理流动,影响区域经济起飞和发展。由于城乡间的这种事实上分而治之的现状,导致城乡联系断裂,互动性差,城市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无法显现。
第二,无法对城乡居民形成微观主体的经济激励。传统的户籍制是这个社会加诸于我们的枷锁之一,它在城乡之间划出了巨大的鸿沟,建立起了城乡之间的屏障,结果是挫伤了人的积极性。
第三,造成城市化与工业化的脱节,影响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在我们国家实施的二元结构制度化管理背景下导致社会总体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增速受到影响。
第四,社会整合度低,严重制约农村稳定发展。我国实行的城乡二元社会管理模式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隔离状态,增加了经济与社会整合的难度。
第五,使环境恶化,造成生态失衡。我国在计划体制下实行的城乡分割式户籍管理制度,使大量农村人口长期滞留在农村本已严重超载的土地上,使得生态环境、生活环境日趋恶化。
2.谈谈你对滕尼斯关于“社区”概念的认识。
(1)社区是社会的缩影
由于社区是社会成员的生活基地,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活动是在本社区内进行的,他们以家庭为单位消费各种生活资料,解决最基本的社会生活需求,以此建立了多种社会人际关系,通过社区,共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难题。总之,社会有机体的最基本的内容全部包括在社区的定义之中,因此,它是一个社会实体。
(2)社区是聚落的承载体
何谓聚落?聚落是指各种形式的人类居住场所,它不仅是简单的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而且是与居住地相关的生产、生活设施和劳动用地的集合物。我国的聚落形式有村落、集镇、县城和城市等,他们都是社区的承载体。正是这些承载体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结构类型的社区。
(3)社区是多功能的集合体
从组织学的角度说,社区与目标和功能单一化的社会组织不同,它的功能是多重的。就我国城市社区的状况而言,社区具有以下几个功能:一是协管功能。二是民主自治功能。三是监督功能。四是文化功能。五是场域功能。
(4)社区是可持续发展的
确切地说,自从有了农业,形成了村落,就有了社区。社区最早形成的形式是农村。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农村社区的基础上 又形成了城市社区。进入现代化社会以后,社区的发展仍然是随着社会的现代化程度、随着先进生产力的进步而步人良性的运行阶段,所以说,社区是可持续发展的。
第四次作业
1.请从社会分层的角度谈谈你对于“拼爹”这一社会现象的看法。
2.如何对越轨行为进行有效的社会控制?
3.请谈谈你对于现代化与全球化利弊的看法。
答:
全球化是一种新的世界秩序,是现代化的必然结果,民族国家从此将完全服从于建立在西方价值和西方经验基础上的全球市场和现代科技的支配。非西方社会将处于更加被动的接受地位。全球化再次表现出西方文明强烈的文化扩张冲动,西方价值的扩张性与资本扩张性完全一致。
这个世界根本不可能负担人们都过西方那样的生活的,但现代化,尤其是全球化正是要把人们引向这个方向。现代化使人类失去了保护自身和周围环境的天然屏障——各种传统价值的核心——节制。世界已因此真正成为了一个统一的世界,它统一于市场经济、科学技术和民主政治“三位一体”的现代宗教和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
全球化已注定使所有人都要遭遇西方,而一切与西方价值不符的东西都被视为“问题”,由西方价值主导的现代化和全球化已经成了全世界不同地域、不同种族、不同文化、不同传统人们的唯一出路,现代化成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专制暴政。当西方为征服世界而感到骄傲时,当西方把其它地方的现代化看作是自己的负担时,连西方自己的一些人也意识到,它带给世界的其实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
第五篇:社会学概论
社会学概论01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共15题,共45分)
开始说明: 结束说明:
1.(3分)“社会”一词源于()A、中国 B、美国 C、英国 D、德国 2.(3分)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A、角色扮演 B、角色冲突 C、角色中断 D、角色失败 3.(3分)中国社会学的创始人是()A、严复 B、康有为 C、梁启超 D、陈千秋 4.(3分)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是指()A、冲突 B、竞争 C、合作 D、顺应 5.(3分)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A、语言 B、思维 C、劳动 D、直立行走 6.(3分)“镜中自我”是谁提出的()A、米德 B、库利 C、布卢默 D、托马斯 7.(3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A、再社会化 B、特殊社会化 C、重新社会化 D、继续社会化 8.(3分)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A、心理上的矛盾
B、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 C、心理上的紧张 D、心理上与父母对立 9.(3分)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是儿童思维发展的哪个阶段?()A、形式运算 B、具体运算 C、感知运算 D、前运算 10.(3分)以下哪种活动属于社会交往()A、朋友谈心 B、观众看电影 C、顾客的摩肩接踵 D、乘客之间的前拥后挤 11.(3分)“人生在世,吃穿二字”的人生观是哪种人生观?()A、享乐主义 B、权力主义 C、悲观主义 D、乐观主义 12.(3分)“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A、生理的 B、安全的 C、归属的 D、自尊的 13.(3分)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来的()A、弗洛伊德 B、莱格 C、米德 D、马斯洛 14.(3分)文化是指()A、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 B、人类学到的科学知识 C、人类遵循的行为规范 D、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15.(3分)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A、复式角色 B、角色丛 C、实际角色 D、自致角色
多选题(共6题,共30分)
开始说明: 结束说明:
16.(5分)根据交往的主体可以把交往分为二种形式即()
A、个人交往
B、群体交往 C、直接交往
D、间接交往
17.(5分)人类需要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是()
A、提升
B、生存
C、享受
D、发展
18.(5分)人要进行两种生产即()
A、生活资料生产
B、物质资料生产
C、人的自身生产
D、精神财富生产
19.(5分)以下哪几种关系属于初级社会关系()
A、同事关系
B、师生关系
C、血缘关系
D、地缘关系 20.(5分)人的社会化的生物基础是()
A、人有脑力劳动的条件
B、人有较长依赖生活期
C、人有语言能力
D、人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21.(5分)人类生存的环境包括()
A、自然环境
B、社会环境
C、物质环境
D、经济环境
判断题(共5题,共25分)
开始说明: 结束说明:
22.(5分)一对夫妻因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而无法生活,最后只能以离婚而告终,这在社会学上称为角色中断。()
√
×
23.(5分)语言是人们相互传递信息、感情的象征符号之一。()
√
×
24.(5分)马克思是从宏观上阐述了需要层次论;马斯洛则是从微观上阐述了需要层次论。()
√
×
25.(5分)有的人在社会生活中犯有越轨行为,而被有关司法、公安部门收容,强制性进行教化,这种现象被称为再社会化。()
√
×
26.(5分)竞争就是指人与人或群体与群体之间为了获得共同珍视的目标而采取的斗争、压制等相互作用方式。()
√
×
社会学概论02
试卷总分:100 1 单选题(共15题,共45分)
开始说明: 结束说明:
1.(3分)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A、交换关系 B、索取关系 C、对立关系 D、奉献关系 2.(3分)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大量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A、过度城市化 B、逆城市化 C、郊区化 D、城乡融合 3.(3分)提出社会分层三个标准的是哪位社会学家()A、迪尔凯姆 B、米德 C、韦伯 D、吴文藻 4.(3分)从人性的角度对以往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X理论”和“Y理论”的管理学家是()A、泰罗 B、法约尔 C、麦格雷戈 D、梅奥 5.(3分)把越轨行为的原因归结为社会结构各部分间的不整合、不一致,是哪一种越轨行为理论()A、社会失范论 B、标签论 C、亚文化群体论 D、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6.(3分)以下哪种规则属于成文的规范()A、习惯 B、道德 C、伦理 D、章程 7.(3分)与正式组织相比,初级社会群体的主要特征是()A、规模小 B、人际关系密切 C、存在长久 D、综合性功能 8.(3分)通过表彰模范行为来弘扬正气的社会控制属于哪种类型()A、消极的控制 B、外在的控制 C、积极的控制 D、非正式控制 9.(3分)中国城乡发展的理想目标是()A、城乡对立 B、缩小城乡差别 C、农村发展为城市 D、城乡协调发展 10.(3分)整合作用是指()A、一个社会的整体作用 B、将各部分合在一起 C、各部分协调成为一个整体 D、一个社会的稳定 11.(3分)手段—目标论认为人们的五种行为方式中,只认同文化目标,但不遵从制度化手段,此为()A、逃避行为 B、形式主义 C、创新 D、反叛 12.(3分)有人借改革,假公济私,有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A、制度化优先 B、制度化冲突 C、制度化逃避 D、制度化建设 13.(3分)注重对人的管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从而具有强烈的“任务本位”和机械主义色彩,这种管理理论源于()A、家长制 B、古典管理理论 C、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D、当代管理理论 14.(3分)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 D、其他家庭 15.(3分)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人物是()A、帕森斯 B、斯宾塞 C、库利 D、丁伯根
多选题(共6题,共30分)
开始说明: 结束说明:
16.(5分)依据组织的严密程度,可以将社会组织分为()
A、军事组织
B、正式组织
C、非正式组织 D、文化教育组织
17.(5分)以下群体,哪些属于初级社会群体()
A、组织
B、家庭
C、邻里
D、儿童游戏群体
18.(5分)现代组织的组织过程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A、岗前培训
B、工作过程标准化
C、工作技能标准化
D、成果标准化
19.(5分)社区分析的框架有()
A、巨型社区
B、中型社区
C、微型社区
D、大型社区
20.(5分)社会的三次大分工是指()
A、工业
B、畜牧业
C、手工业
D、商业
21.(5分)在社会学中,通常按照群体成员之间互动的特点,把社会群体分为()
A、初级社会群体
B、次级社会群体
C、高级社会群体
D、低级社会群体
判断题(共5题,共25分)
开始说明: 结束说明:
22.(5分)从本质上说,社会组织与环境的关系是一种索取关系()
√
×
23.(5分)科层制最大的优势在于它只有正功能,没有负功能。()
√ ×
24.(5分)霍桑实验得出的著名结论是“人是社会人”。()
√
×
25.(5分)兄弟姐妹分别结婚后仍生活在一起组成的家庭是联合家庭()
√
×
26.(5分)某单位的同一科室同事属于初级群体()
√
×
社会学概论03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共15题,共45分)
开始说明: 结束说明: 1.(3分)社会趋同论的提出者是()A、弗兰克 B、丁伯根 C、普雷毕什 D、沃勒斯坦 2.(3分)在劳动或工作岗位上,劳动者不能充分发挥其能力,这是()A、就业 B、失业 C、显性失业 D、不充分失业 3.(3分)对贫穷的定义更具有操作性和描述性的解释是()A、经济学定义 B、政治学定义 C、社会文化的定义 D、环境学定义 4.(3分)“历史三阶段”说的提出者是()A、维科 B、施本格勒 C、汤因比 D、索罗金 5.(3分)以个人或个别家庭为对象的社会工作属于()A、团体工作 B、社区工作 C、社会工作 D、个案工作 6.(3分)本世纪40—50年代,西方社会学界盛行的社会变迁理论是()A、社会均衡论 B、社会进化论 C、生物有机体说 D、文化类型说 7.(3分)社会现代化的基础与核心是()A、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现代化 B、政治现代化
C、文化、科学技术、思想道德现代化 D、人的现代化 8.(3分)《增长的极限》报告是()等人提出的。A、米.朱萨诺维克 B、梅多斯 C、罗.帕斯托尔 D、奈斯比特 9.(3分)一位厂长由于某种原因成为一名工人属于()A、个人流动 B、水平流动 C、向下流动 D、向上流动 10.(3分)社会保险是()A、社会救助
B、社会保障的一项内容 C、社会福利 D、人身、人寿保险 11.(3分)最早实行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是()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12.(3分)社会工作是指()
A、推行和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工作 B、本职工作之外的群众服务 C、没有报酬的为群众服务的工作 D、国家组织的社会服务工作 13.(3分)不发达国家只有脱离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联系才能摆脱不发达状态,这是哪一种现代化理论的观点()A、信息社会论 B、社会趋同论 C、依附理论 D、后工业社会论 14.(3分)一位工作的工程师调到大学里任讲师,这种流动称为()A、个人流动 B、代内流动 C、向上流动 D、水平流动 15.(3分)《第三次浪潮》一书的作者是()A、丁伯根 B、托夫勒 C、佩切伊 D、贝尔
多选题(共6题,共30分)
开始说明: 结束说明:
16.(5分)根据社会流动的主体来划分,社会流动方式可分为()
A、个人流动
B、家庭流动
C、群体流动
D、代际流动
17.(5分)失业有两种存在形式是()
A、过度失业
B、不充分就业
C、显性失业
D、隐性失业
18.(5分)未来社会学分为三个学派即()
A、经院学派
B、罗马俱乐部学派
C、赫德森学派
D、纽约大学学派
19.(5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农村实施“五保”制度,其保障的重点对象是()
A、少年儿童
B、无依无靠的鳏寡孤独老人
C、孤儿
D、残疾人
20.(5分)社会保障的特点是()
A、经济保障
B、社会化
C、合法性
D、人道主义
21.(5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即()
A、依赖关系 B、顺应关系
C、掠夺关系
D、对立关系
判断题(共5题,共25分)
开始说明: 结束说明:
22.(5分)在就业和失业之间有一个过渡状态即显性失业。()
√
×
23.(5分)社会保险就是对现实贫困的救济。()
√
×
24.(5分)贫穷虽然表现在经济、社会福利和文化水平等方面,但其本质特征是经济贫穷。()
√
×
25.(5分)社会保障也叫社会安全。()
√ ×
26.(5分)人口问题的实质是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不相适应。()
√
×
社会学概论04
试卷总分:100 名词解释(共5题,共30分)
开始说明: 结束说明:
1.(6分)题干显示时间:0秒 社会交往
答:(限9999字)社会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
2.(6分)题干显示时间:0秒 人的社会化
答:(限9999字)人的社会化,就是指一个人从出生、从一个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的人,经过不断地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社会需要。3.(6分)题干显示时间:0秒 社会变迁
答:(限9999字)所谓社会变迁,是指在一个社会中,社会结构方面发生的社会制度和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社会角色模式变动的过程。4.(6分)题干显示时间:0秒 需要
答:(限9999字)所谓需要,就是人们在一定的情景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匮乏感,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
5.(6分)题干显示时间:0秒 社会
答:(限9999字)所谓社会,它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不断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创造性的结合成不同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生活共同体。
问答题(共2题,共30分)
开始说明: 结束说明:
6.(15分)题干显示时间:0秒 社会交往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限99999字)第一,社会交往有利于个人成长。第二,社会交往是文化传播的手段。第三,社会交往是社会构成与发展的基础。7.(15分)题干显示时间:0秒 简述社会化对形成个性的影响
答:(限99999字)第一,个性的形成有其心理、生理基础。先天的遗传、人的身体方面的因素对个性的形成都有影响。
第二,一个人的个性的形成与发展,既受自身生理、心理条件的制约,更受社会关系的制约。在人的个性形成过程中,生理、心理因素都以社会因素为中介发挥作用。因此,人的个性是个人社会化的产物,是随着个人社会化的进程而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论述题(共2题,共40分)
开始说明: 结束说明:
8.(20分)题干显示时间:0秒 试述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
答:(限99999字)社会问题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原因:(1)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失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失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原生环境问题,二是次生环境问题。人与环境关系的失调还表现在于人类对环境的压力过大。(2)社会关系的失调。社会关系的失调还表现在:群众利益的冲突以至对立;群众间价值观念的冲突;社会结构失调;社会解组。
9.(20分)题干显示时间:0秒 试析越轨行为的判定标准。答:(限99999字)答案要点:
越轨行为也称违规行为,是违反社会规范的,被认为是出轨的行为。
(1)如何判定某一行为是否越轨不但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判定某一行为是否越轨,必须要群体或社会的规范来判定某一行为是否越轨,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任何行为规范都有其适应范围,超出这一范围,它就失去了作为评判标准的资格。
(2)判定是否越轨行为,还要看文化类型。由于文化类型不同,它对人们行为的是非标准也不同。
(3)同一社会中对不同群体的不同规定也对越轨行为的判定发生影响,在同一群体被认为是越轨行为,在另一群体则可能被容许。
因此,判定越轨行为的标准是适用于行为者的群体或社会,还要考虑许多具体因素。这样判定标准就是在具体时间、具体地点、具体情境下行为者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
社会学概论04任务002
试卷总分:100 名词解释(共5题,共30分)
开始说明: 结束说明:
1.(6分)题干显示时间:0秒 初级社会群体
答:(限999999字)所谓初级社会群体是指由面对面的交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这种群体反映着人们最简单、最初步的社会关系,是构成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
2.(6分)题干显示时间:0秒 文化
答:(限999999字)文化有广义和狭义。社会学采用的是广义的。社会学认为文化是指一个社会群体的生活状态,是这个群体的人造的生活环境,包括群体生活中所有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产品,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 3.(6分)题干显示时间:0秒 角色冲突
答:(限999999字)角色冲突是在角色扮演过程中,一个人因同时担当两个或两个以上角色,这些角色对他提出相互矛盾的要求时所出现的现象。角色冲突常使他感到左右为难。
4.(6分)题干显示时间:0秒 社会工作
答:(限999999字)社会工作是指帮助社会生活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个人、群体和社区,解决困难、预防问题的发生,恢复、改善和发展自己的功能,以适应和进行正常的社会生活的服务活动
5.(6分)题干显示时间:0秒 社会组织
答:(限999999字)是指执行一定的社会职能、实现特定的社会目标、有计划地组合起来的社会群体。
问答题(共2题,共30分)
开始说明: 结束说明:
6.(15分)题干显示时间:0秒 简述X理论与Y理论
答:(限999999字)管理学家麦格雷戈从人性的角度对以往的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X理论”和“Y理论”。“X理论”的假设是:一般人天生厌恶工作,逃避责任,缺乏抱负,追求安全,因此必须加以强制和控制,并以惩罚相威胁,才能使他们为实现组目标而付出适当的努力。“Y理论的假设”是一般人并不是天生不喜欢工作,在天生的条件下他们会追求责任,并视参与目标为一种成就和报酬,他们对自己所参与的目标能实现自我指挥和自我控制,并且多数人具有解决组织中问题的能力。麦格雷戈认为只有“Y理论”才能在管理上取得成功。7.(15分)题干显示时间:0秒 简述社区构成的要素
答:(限999999字)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的地域的相互关联的人群形成的生活共同体,即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其构成共同要素如下:
第一,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相互联系的人群 第二,一定的有界限的地域 第三,共同的社会生活 第四,有自己的社区文化
第五,社区居民在情感和心理上对自己所属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论述题(共2题,共40分)
开始说明: 结束说明:
8.(20分)题干显示时间:0秒
试析劳动就业问题的实质和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
答:(限999999字)劳动就业问题的实质是劳动力资源和生产资料不能合理配置。其表现为失业和待业。我国目前所面临的就业问题主要是新增劳动力的就业和隐性失业两个问题。
解决就业问题的措施:
第一,发展生产,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第二,广开就业渠道,改变“重全民、轻集体、鄙视个体”和单纯依靠政府安排就业的观念,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鼓励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的大力发展,创造出更多的就业空间。第三,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第四,建立待业、失业保险制度。9.(20分)题干显示时间:0秒 试述社会制度的功能
答:(限999999字)第一,满足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人的需要是复杂的,而人们每时都在追求需要的满足,由于人们各种需要间的纵横交错,形成了人类满足需要的条理性、秩序性和层次性。这种要求在更大范围内的实现就是制度。即人类创造制度来满足需要。
第二,提供社会化和社会选择机制。人的社会化就是要求通过家庭等社会实体对孩子们进行学习社会规范、认识社会角色,这种要求就是制度规定下来的。同时社会制度又对人们的行为给予约束,实际上是起到社会选择的筛箕作用。第三,对社会起整合作用。由于社会上的各个成员、各个集团都在追求需要的满足,因而很容易形成在实现需要的过程中发生矛盾与冲突。由于社会制度对人们的活动给予了严格的规定,尽管人们的行为不会完全合理,但必须以整体利益为目的。因此制度起到了缓解矛盾、避免冲突的作用。第四,传递社会文化,促进社会发展。文化是历史的积淀,具有历史的连续性。人类文化在其积累、形成过程中,一些有用的东西逐渐被保存下来,并逐渐内化为指导人们行为的制度。因而可以说社会制度就是社会文化,是以其规范的形式容纳了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