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1

时间:2019-05-14 15:13: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会学概论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会学概论1》。

第一篇:社会学概论1

一、名词解释题社会需要:所谓需要,就是人们在一定的情景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匮乏感,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由于人的需要就其产生和满足的过程其性质都是“社会”的,故又称社会需要。

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一致、与社会对占据该地位的人的行为期望相符合的一套行为模式。角色扮演:当一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就称为角色扮演。

人的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出生经过不断地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社会需要,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社会性,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体去,从而使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下去的基本过程。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试述社会学这门学科有那些特征?答:第一,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看待。社会学主张,各种社会和群体,都是一个系统,一个整体,都有其内在的联系性,每个整体在内容上都多于其部分的总和。第二,社会学的研究从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社会行为入手。社会学认为,社会是人们社会关系的总和,而行为是人们最普遍、最经常的活动,是人们按照一定的社会关系,在社会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来进行的。第三,社会学研究方法上的综合性。第四,社会学把社会整体及其内部、外部的关系放在运动与变化的过程中去进行研究。社会学的研究就是要指出它们在运动流程中的规律。第五,社会学非常重视社会调查研究。这是社会学的一个突出特点,一个作为实证科学的突出的特点,一个优良传统。

2、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答:其理论的基本观点有:第一,人是一种不断需求的动物,除短暂的时间外,极少达到完全满足的状态。第二,一个欲望满足后,另一个迅速出现并取代它的位置;当这个被满足了,又会有一个站到突出位置上来。在他的需要层次论中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等级即:

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

3、归属和爱的需要;

4、自尊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在第四类和第五类需要之间又可增加求知的需要和美的需要。这五种或七种需要的关系是: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较低级需要得到部分的合理的满足后,较高级的需要才会成为人们所要追求的需要,而成为有推动力的激励因素;因此高级的需要比低级的需要更能持久地激励人;虽然人们可以同时部分地满足几种需要,但在一定时期总有某一等级的需要发挥主要作用,并且等级之间的循序可以颠倒或者超越。总之,需要的满足是重要的。

3、什么是时尚?试分析其功能。答:时尚是社会生活中某种行为模式相互效法并广为流传的现象。时尚有健康与否之分。

健康的时尚有如下功能:第一,可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和物质需求,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愉快;第二,可给社会带来清新的空气,使社会生活变得生动活泼;第三,可导致社会生活方式的革新。第四,在商业社会中会刺激消费,活跃经济。不健康的时尚有负面效应:第一,污染以致毒化社会空气;第二,炫耀消费造成浪费。

4、社会化的基本内容有哪些?答:(1)传授生活技能。人的基本生活技能分成三个方面即基本生活的各种动作技巧、社会交往的技能和谋求一定职业生活的专业知识技能。(2)教导社会规范。大致分为软性和硬性两个方面。软性的指人们的信念、习惯、风俗、传统道德、伦理等规范;硬性的主要指各种法律、法令、条例、命令、决定等。(3)指点生活目标。即人生观的指引。(4)提供角色人选。即通过人的社会化过程,最终向社会输送经过培训的、合格的,社会角色的候选人。

社会学概论》平时作业(二)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

社会分层:在社会分化过程中,社会系统的结构形成上下不同,而有一定联结和关系的若干层次,就叫社会分层。它是社会分化的一个重要形式。

二、判断正误题

1、初级社会群体是构成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反映着人们最简单、最初步的社会关系,只具有简单的社会功能。(×)

2、从历史的角度看,家庭结构的总体变迁趋势是规模小型化、关系简单化。(√)

3、社会组织是其成员分工合作达成目标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每一个成员承担的都只是某一方面局部的工作所以成员的可代替性强。(√)

4、确定组织目标方面有三种基本的模式:一是集中决策式,二是民主决策式,三是个人独断式。(×)

5、20世纪30年代著名的霍桑实验得出一项重要的结论:社会因素是影响工人生产积极性的决定性因素。(√)

6、城乡差别既保证了城市的优先发展,是城市化的一个重要动因;并能以其成果反过来支援农村发展,所以政府优先发展城市的政策对农村建设没有负功能。(×)

7、我国政府制定的城市发展政策是“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

8、社会学家韦伯提出确定社会分层有三个相辅相成的标准:财富、声望和权力。(√)

9、我国职业分层的基本特点是:职业地位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社会声望的高低。(×)

10、在社会主义时期,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都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因而对这两个阶级没有必要再区分谁具有最先进性。(×)

三、简答题

1、简述家庭的社会功能。答:所谓家庭功能,是指家庭对于家庭成员的生存和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具体讲家庭具有以下功能:第一,经济功能,包括家庭中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方面;第二,生物功能,包括性生活的满足与生殖;第三,抚育和赡养的功能。抚育是对子女生活上的供养和通过社会化对他们的教育。赡养是子女对父母生活上的供养和照顾。第四,休息和娱乐的功能。

2、社会组织目标具有哪些结构? 答:(1)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两者并不完全相同,在有利于完成特定任务的前提下,组织目标如能较多地涵盖个人目标,将是组织目标的合理选择。(2)整体目标与部门目标。一般说来,整体目标较为宏观、概括、笼统,部门目标较为具体、明确。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3)近期目标与中长期目标。后者是前者在时间程度上的划分;前者较具指导性,后者较具操作性。(4)组织目标的系统结构。组织目标是一个多层面、多取向的动态系统。

3、科层制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答:(1)内部分工,且每一成员的权力和责任都有明确规定;(2)职位分等,下级接受上级指挥;(3)组织成员都是具备个专业技术资格而被选中的;(4)管理人员是专职的公制人员,而不是该企业的所有者;(5)组织内部有严格的规定、纪律,并毫无例外地普遍适用;(6)组织内部排除私人感情,成员间的关系只是工作关系。

4、试述城市社区的特征。答:(1)、人口聚集规模大,密度高。(2)、居民以工商业和其他非农产业为主要职业和谋生方式。(3)、社区成员的异质性高。是指城市社区的成员之间,不论是生活方式还是行为方式,其差异性都比较明显。(4)、生活方式的多样化。(5)、人际交往中情感色彩淡薄。(6)、居民的组织化程度高,组织结构复杂。

《社会学概论》平时作业(三)

一、名词解释题(每个4分,共20分)

制度化优先:当社会中某种制度得到人们的认可,顺利推行时,这就表明某种社会规范、某种价值观得到公众认可,在社会中就无往而不利。这叫做制度化优先现象。

非正式控制:是使用不成型的规范来约束人们的控制方式,如舆论、群体压力等一类基于人们的共同意识和认同感而不是基于契约的手段。社会问题:是指人文环境失调,影响了广大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需要运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就业问题:是指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力的人未能从事劳动或有效劳动,而产生的不利于个人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状况。

二、判断正误题

1、人类社会最为普遍的社会制度有五类,即家庭制度、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宗教制度和教育制度。前两者属本原的社会制度,而后三者属派生的社会制度。(√)

2、制度化建设中经常发生的问题是制度化逃避现象,如所谓“假公济私”、“合法不合理”,“你有政策,我有对策”等等。但阳奉阴违不属于逃避现象。(×)

3、社会控制是建立在既定的社会规范之上的,主要表现为外在力量的施加,并不包括个人内在约束力的发挥。(×)

4、社会控制有维持秩序,促进发展的积极功能;但过于严厉的社会控制反而会激化矛盾,酿成严重的社会冲突。为此,设置缓解压力的社会安全阀是必要的。(√)

5、社会舆论的形成可以大致分为潜伏期、酝酿期、成熟期三个阶段。(√)

6、如何确定某一行为是否越轨不但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任何社会行为规范都有其适应范围;但同一为主体的同一行为在不同情境下应该有同一评价。(×)

7、在标签论看来,第一次越轨是由别人加标签造成的,后来的越轨行为则是枉加标签的后果,是社会造成了越轨行为。(√)

8、社会问题的认定标准是它客观存在,并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社会协调发展。它不依赖于人们对它的感知,不取决于人们是否承认,不是一个人们的心理反映问题。(×)

9、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人口一直在从增加型向静止型过渡,至今仍在过渡之中。(√)

10、失业实际上是对劳动力资源的闲置,会给失业者本身及其家庭的正常生活带来威胁。而经济上的损失和对社会正常生活的游离会使失业者产生不满心理,这种力量积聚起来足以冲击社会的正常秩序。所以失业问题对个人和社会没有积极影响。(×)

三、简答题

1、简述社会制度的功能。答:(1)满足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人的不断发展的需要,在社会中就是要靠一定的社会制度来满足的。(2)提供社会化和社会选择机制。不论是社会角色、社会规范、还是社会的运动,都是由社会制度规定下来的,并实际上起到社会选择的筛萁作用。(3)对社会起整合作用。人们按照社会制度规定行事,就能使整个社会关系表现得结构完整,活动有序,配合默 1

契。(4)传递社会文化,促进社会发展。文化工具、言行、设备及其作用都是在各种社会制度中保存、施行、表现出来的,是靠制度的规定进行实践活动的。

2、社会控制有哪些方式?答:(1)习俗、道德和宗教。习俗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渐形成并共同遵守的风俗、习惯;道德是以善恶评价为中心的行为规范,比习俗有更强的约束和控制力;宗教是一种和神或神圣物相联系的信仰和规范体系,通过教育和制裁手段约束和控制其信徒的活动。(2)政权、法律和纪律。政权是统治阶级实行统治的权力,是国家一切权力的基础。因此,政权是一种强有力的社会控制手段;法律是最权威、最严厉、最有效的社会控制手段;纪律只适用于人们以组织、团体成员身份活动的领域,它的社会控制作用重要的是使成员自觉遵守。(3)社会舆论和群体意识。社会舆论是一种公意,是大多数人的意见,因此,对少数人的言行具有一定的指导、约束及社会控制作用。群体意识是通过群体社会化形成的,对人的控制属于内在控制,是一种十分有力和有效的控制手段。

3、试述解释越轨行为的三种理论。答:(1)社会失范论。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认为在社会迅速变动的时代,当文化价值、社会结构以不同的速率转变时,原来的某些指导和约束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就会失效,因为它已不能指导人们适应新的变化了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就会手足无措,处于无所遵循的迷茫状态,从而做出各种类型的越轨行为。(2)亚文化群体论。亚文化群体是指一些与主体社会有显著差异的群体。该群体服从于主体社会的一部分法律和准则,同时又具有自身特有的文化价值规范。由于该文化规范与主体社会行为准则相冲突而被视为越轨。(3)标签论。这一理论认为越轨并不在于行为本身,而是社会反应、他人定义的结果。正是他人给某一行为下定义、贴标签才使这一行为成为越轨,并引发进一步的越轨行为。

4、失业的正、负功能是什么?答:失业的正功能有:首先,失业常同更符合社会需要的就业相联系;其次,必要的隐性失业可以提高劳动和工作效率,也可促使当事人树立发展自己的信念。失业的负功能有:首先,是对劳动力资源的闲置,对社会发展是一个损失;其次,剥夺了一些人的就业机会,把他们抛向不甘情愿的无所事事的状态。这种不满的心理积聚起来足以冲击社会的正常秩序。而且失业也给他本人及其家庭的正常生活带来威胁,令其失去发挥自己能力的机会。

社会学概论》平时作业(四)

一、名词解释题(每个4分,共20分)

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予以保障的制度。主要是经济上、物质上的帮助,是当社会成员遇有困难时的一种援救措施。

社会变迁:是指在一个社会中,社会结构方面发生的社会制度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角色模式变动的过程。它是一种牵涉到社会整体、社会系统的变动。

二、判断正误题

1、社会保障的哲学、伦理学基础是平等主义。(×)

2、社会保险是预防型的,保障水平有高有低;社会救助是应急型的,以最低生活水平为标准;社会福利是服务型的,超过最低生活标准。(√)

3、社区工作是以社区为对象的社会工作,是通过社区组织和社会计划实现社区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重要的是社区居民的自觉参与,而社会工作者的介入和协助就是不必要的了。(×)

4、我国城乡社会保障的特点是城市社会保障的自助性和农村社会保障的包办性。(×)

5、科学技术发展变化的过程,是从内部的源泉开始的。这个源泉就是发明和发现。(√)

6、一个社会能够创造更多的向下和向上流动的机会,是社会充满活力的象征,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7、前三次产业革命基本上属于体力的革命,是人手的延长;而第四次产业革命即新技术的革命则是一次脑力的革命,是人脑的延长和扩大。(√)

8、只要人们不断增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生产的产品就会越来越多,人们的生活水平就会越来越高。(×)

9、我国当前的人民生活,已经基本上摆脱温饱,即摆脱为生存而斗争,并正在向小康的局面,即为享受资料而斗争的局面发展。(√)

10、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必须狠狠地抓,关键是党风建设和领导干部以身作则。(√)

三、简答题

1、简述社会保障的内容。答:社会保障是面向全社会的,但其直接对象是在正常的物质生活方面遇到重大威胁的社会成员。从社会保障的基本方式的角度来看,主要内容包括:(1)社会保险。它与商业保险不同,具有行政推动、非营利性和社会福利性等特点。主要有老年保险、医疗保险、伤残保险和失业保险。(2)社会救助。是用资金或实物手段进行的,而救济金额常随救助对象的家庭人口和贫困程度,即家庭人均生活水平而定。(3)社会福利。一般包括现金援助和直接服务。前者通过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收入补贴等形式实现;后者通过兴办各类社会福利机构和设施实现。概括地说,社会保险是对未来风险的预防;社会救助是对现实贫困的救济;社会福利提供的是福利设施和社会服务。

2、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发生的伟大历史变革中有哪四件最重大的历史事件?答:(1)、1911年的辛亥革命;(2)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3)消灭了延续数千年的剥削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4)基本上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

3、社会现代化的特征是什么?答:社会现代化至少有下述三个特征:(1)是一场涉及到社会生活个方面的,内容广泛的社会变迁。它既包括物质生产方面的现代化,也包括精神方面;既包括社会结构等集体关系的现代化,也包括个人思想、行为等方面的现代化。(2)必须以近、现代文化、现代科学技术为后盾。科学技术不发达,文化教育不发达,就不具备现代化的基本条件。(3)不是一时一国的追求,而是全球性长远的追求。现代化既不能只是发达国家的事也不可能只是发展中国家的事。

4、试述现代化的人的素质包括哪些方面?答:大致包括九个方面:(1)愿意接受新事物,思想上较倾向于革新;(2)乐于发表见解;(3)时间观念较强;(4)对人本身的能力较有信心;(5)计划性较强;(6)普遍的信任感。(7)信奉并且愿意遵循“公平待人”的原则;(8)对新式教育感兴趣;(9)比较尊重他人。

《社会学概论》作业1答案

名词解释

1、社会: 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不断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创造性地结合成不同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生活共同体。社会学:从变动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本能:先天遗传的固定性的行为倾向和行为模式。

5社会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7合作:是不同个人或团体为了达到统一目的而互相配合的相互合作方式。

7社会化:就是指一个从出生,从一个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的人,经过不断地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社会需要,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社会型,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体中去,从而使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下去的基本过程。个性: 是指一个人在他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的观念、态度与习惯等心理特征。简答:社会学的基本特征答(1)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看待(2)社会学的研究从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社会行为入手

(3)社会学研究方法上的综合性。(4)社会学把社会整体及其内部、外部的关系放在运动与变化的过程中去进行研究。(5)社会学非常重视社会调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答:(1)需要是人的本性。(2)人与动物、人性与兽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3)生存、享受、发展是人类需要历史发展的三阶段。3 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答:首先,双方需求的互补性影响了个人之间的交往,第二,态度的类似性。双方对待某些事情的相似的态度,更容易使双方走到一起。第三,双方距离的远近。较近的距离更有利于双方的交往。第四,交往频率。偶尔的交往不能建立起固定的关系,人际关系只有通过频繁的交往才能建立起来。

4、社会化对个性形成的影响"人的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从出生到青年期的二十年间,先后经过社会化的三种不同场所,这就是家庭、学校和邻里社会。这三个场所虽有先后,也有区别,但互相配合,互相重合,牵连在一起。人们的个性主要就是在这样的场所中,逐步形成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血统和亲属关系,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是年轻人发育成长的摇篮。学校中的师生和同学关系,是互相交流知识、思想的关系,严肃而认真,理智多于情感,是人们生活的庄严的殿堂。而邻里社会,却是一个人未来生活的大社会的雏形,情况复杂多变,对人们个性的形成,人生观的塑造,起着决定性影响。

三、论述

1、举例说明角色扮演及过程当一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就称为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三个阶段:(1)了解社会对角色的期望。(2)培养角色意识。(3)实践角色规范和表现角色行为。

作业二

一、名词解释社会群体 是指人们通过相互交往形成的、由某种相互关系连接在一起的共同体家庭 是建立在婚姻和血缘关系之上的、成员之间亲密合作、共同生活的群体。邻里是在地缘关系的基础上,通过经久相处、友好往来而逐步形成的守望相助、共同生活的小型群体。

4社会组织:是指执行一定的社会职能,完成特定的社会目标,有计划地组合起来的社会群体。

5、社会组织结构:是指组织各构成部分之间所确定的关系的形式。+

6社区是聚居在一定的地域内的相互关联的人群形成的生活共同体,即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城市化: 城市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从少到多的发展过程。把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称为城市化 8 社会分化:是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之间产生的,被社会认可了的区别。

9社会分层:在社会分化过程中,由于社会是一个组织系统,因之在系统的结构上就形成上下不同,而有一定连结和关系的若干层次,这就叫做社会分层。10社会阶级:阶级首先是一个经济范畴,阶级是指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集团,阶级划分根源于社会的经济结构,根源于远古社会人类生产中剩余产品的鱿趾蜕1 社会群体的特征

二、简答

1、答:(1)社会群体具有直接、明确、持久的成员关系(2)群体成员具有共同的群体意识(3)群体成员具有某种共同的行为期待与行动能力2. 组织与环境的关系

(一)开放的组织观

(二)社会组织与环境的交换关系1 组织环境的涵义2 组织与环境之间的交换关系

(三)环境对社会组织变化的影响第一,组织中应有专门处理同环境关系的部门第二,环境变化时社会组织的内部结构也会随之变化。社区的构成要素(1)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的、进行共同的社会生活的人群。(2)一定的有界限的地域。(3)共同的社会

生活。(4)有自己的社区文化。(5)社区居民在情感及心理上对自己所属的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社会分化与社会分工的关系社会分化基于社会分工的需要,在古代社会,人类经过三次社会大分工,是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得到大大的发展,这就促使整个社会引起分化,使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制社会。在这之后,经过商业革命和产业革命,生产力飞跃发展,社会分工愈来愈细,社会分化的现象也就愈来愈复杂了。

三、论述 阶级划分与阶层划分的区别及阶级划分的意义阶级的划分是按照一定的社会集团在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座标准的。而阶层的划分还包括人们的社会地位的高低、政治权力和其他社会因素在内。社会阶层是社会阶级内部的分层化和阶级外部的游离化。作业三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制度 是为了满足人类社会需要,在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的,以及与此关系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2社会控制就是运用社会力量对人们的行动实行制约和限制,使之与既定的社会规范保持一致的社会过程。

3社会秩序 是指社会有机体的各组成部分在结构上相对稳定和有序,在运行中相互协调与平衡的状态。社会舆论是社会上众人关于某一事件或现象的议论和意见,它包含了对于此一事件或现象的是非曲直之评价。

5群体意识 是基于个人对群体的认同和归属而形成的责任感,它是个人为了维护群体荣誉、保护群体利益、实现群体目标自己应该做怎样的考虑。就业指在劳动年龄内由劳动能力的人,从事某种劳动或工作,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以维持生活的活动。社会保障也叫社会安全 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予以保障的制度。

8社区组织市社会工作者协助社区居民、团体或机构人是社区需要,组成社区行动体系,进行有计划的集体行动,以解决社区问题的过程。9 乡村建设运动是由一批知识分子倡导并参与的依附性和建设中国农村、解决中国农村问题为主旨的社会改良运动。

二、简答题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答:(1)概念系统(2)规则系统(3)组织系统(4)设备系统社会控制的功能答:(1)正功能:维持社会秩序维持正常生活促进社会发展(2)反功能:不合理的社会控制不能维护多数人的利益僵硬而有力的社会控制不利于人们对合理目标的追求社会问题的成因答:1.人与环境关系的失调(1)原生态问题(2)次生环境问题2.社会关系的失调(1)群体利益冲突一直对立

(2)群体间价值观念的冲突(3)社会结构失调(4)社会解组4 社会保障的功能(1)满足无劳动能力者的基本生活需要,保障其生活的安全。(2)维护社会稳定。(3)保护和维持劳动者的工作能力,保障劳动力的再生产,刺激劳动潜力的充分发挥。(4)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进步。(5)社会保障对社会的稳定、任何社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功能和但也有反功能。五 论述 1 试论社会失范论的主要内容。答:是指社会失去行为规范而出现的反常状态。迪尔凯姆发现社会结构的剧烈变动和原有社会行为规范的时效促使某些人自杀,从而提出社会失范论。社会的正常状态是社会各部分相互协调处于整合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在社会规范的指导和约束下互相适应,正常生活。然而在社会迅速变动的时代,当文化价值、社会结构以不同的速率转变时,原来的某些指导和约束人们的社会行为规范就会失效,因为它已不能指导人们适应新的变化了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就会手足无措,处于无所遵循的迷茫状态,从而做出各种类型的越轨行为。2 我国反贫穷实践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答案要点:(1)改革以前的救济策略(2)以社区发展为主体的反贫穷实践(3)经过连续数年的艰苦努力,我国农村的贫穷问题正在逐步缓解,贫困人口明显减少,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明显改善。(4)还有一些待解决的问题:在一段时间内反贫穷只强调经济开发,忽视了社区发展的真正内涵,从而使得反贫穷只是缩小了贫穷的岛屿。作业四

一、名词解释社会变迁 是指在一个社会中,社会结构方面发生的社会制度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角色模式变动的过程。生活方式 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人们生活表现的类型化了的活动形式和特征。社会流动 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一般是指个人社会地位的变化社会革命 是一种急剧的、对整个社会进行根本改造的社会变迁形式。社会现代化:人们利用近现代的科学技术,全面改造自己生存的物质条件、精神条件,以及改造自己以适应这些条件,达到社会繁荣发展的过程。全球发展理论 罗马俱乐部把全球看成是一个整体,提出了各种全球性问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全球系统观点,极力倡导从全球入手解决人类重大问题的思想方法,应用世界动态模型从事复杂的定量研究。后工业社会:贝尔在奥地利的一次学术讨论会上首次使用 后工业社会这一名称,提出了他对未来社会的设想。

8罗马俱乐部 研究现代化问题的一个突出的机构成立于1968年社会调查研究 就是了解认识社会的重要手段是运用科学的方法系统地直接的收集有关社会现象的真实情况,并对所得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科学地阐明社会生活的状况及其变动规律的认识活动。研究假设是建立在对调查对象的初步了解之上的,关于调查对象的特征及有关现象之间的香花关系所作的推测性判断。

二、简答社会变迁的原因答:(1)自然环境的变化。(2)人口的变动。(3)文化科学技术的发明发现与传播。(4)社会生产力的变化。2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变迁理论答:(1)社会的变迁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发生变动而引起的。(2)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快或慢地发生变革。(3)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进而改变生活方式和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

(4)当社会上层建筑所维护的是先进的经济基础或瓦解的是腐朽的经济基础时,他对社会起推动作用,相反,起着阻碍作用。3 社会现代化的特征答(1)社会现代化是一场涉及到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内容广泛的社会变迁。(2)社会现代化已近现代文化科学技术为后盾,科学技术不发达,文化教育不发达,就不具备现代化的基本条件。(3)社会现代化不是一时一国的追求,而是全球性长远的追求4 我国现代化的战略选择 三步走的发展目标论述 社会流动类型及划分意义根据流动主体划分为个人流动、家庭流动、群体流动,根据流

动方向分为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根据流动参照物分为代际流动 代内流动

《社会学概论》第一次作业

一、填空题:

1、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从___孔德___开始提出的,产生于__19世纪30____年代。2、在中国第一个讲解社会学的是____康有为_______,在___1891________年。

3、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看待,一个社会群体不是个人的累加而是____结构的总和___。

4、作为实证科学的社会学是从____实际调查研究_________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5、社会学学科按传统的分类方法大致分为___理论社会学____、___经验社会学__、___应用社会学___。

6、马斯洛于____1943____年出版的《___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___》一书首次提出了需要层次论。

7、马克思是从______宏观上_____阐述了需要层次论;马斯洛是从____微观上_阐述了需要层次论。

8、社会文化的传播有两种不同的渠道:即___正式的___和____非正式的___的渠道。

9、根据交往的___主体____可以把社会交往划分为个人交往和群体交往。

10、根据交往的性质,把社会交往划分为___竞争、合作、冲突_______和____顺应________。

11、冲突的根源是______社会资源相对有限____、特点是___破坏性__________。

12、从社会关系产生的基础看,社会关系可以分为__血缘关系_______、_____业缘关系__________、___地缘关系____。

13、集体行为的特征:__非组织性___________、____突发性_________、___反常性__________

14、集体行为的类型___骚动____、____传闻_____、__社会动荡不安____、____社会运动_____________。

15、集体行为的成因___环境因素___、__结构性压力_____、__一致的信念_____、_____催发因素___、___宣传鼓动者__、社会控制力

16、人类生存的环境包括____自然环境_____和____社会环境_____。

17、巴甫洛夫的____条件反射学说_____是解释人类学习活动、学习能力的权威学说。

18、___语言___是人们相互传递信息、感情的象征符号之一。

二、选择题:

1、“社会”一词源于(A)A、中国B、美国C、英国D、德国

2、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C)A、语言B、思维C、劳动D、直立行走

3、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B)A、严复B、康有为C、梁启超D、陈千秋

4、文化是指(D)A、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B、人类学到的科学知识C、人类遵循的行为规范D、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5、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的。(D)A、弗洛伊德B、莱格C、米德D、马斯洛

6、“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B)A、生理的B、安全的C、归属的D、自尊的7、“镜中自我”是谁提出来的(B)A、米德B、库利C、布卢默D、托马斯

8、以下哪种活动属于社会交往(A)A、朋友谈心B、观众看电影C、顾客的摩肩接踵D、乘客之间前拥后挤

9、“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B)A、冲突B、竞争 C、合作 D、顺应

10、符号相互作用论的开创者是(D)A、库利B、林顿C、托马斯D、米德

11、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B)

A、复式角色B、角色丛C、实际角色D、自致角色

12、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B)A、角色扮演B、角色冲突C、角色中断D、角色失败

13、以下哪一种活动不是集体行为(C)A、赶时髦B、抢购C、春游D、球迷闹事

14、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是儿童思维发展的哪个阶段(B)A、形式运算B、具体运算C、感知运算D、前运算

15、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B)A、心理上的矛盾B、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C、心理上的紧张D、心理上与父母对立

16、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D)A、再社会化 B、特殊社会化C、重新社会化D、继续社会化

三、名词解释:

1、社会——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不断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创造性地结合成不同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生活共同体。

2、优势需要——是指人在同一状态下可能会有多种需要,但其中只有一种需要占据主导地位,对人的行为起主导作用,我们把这种需要

称之为优势需要。

3、社会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与活动。社会交往也称

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互动。

4、自致角色——是指通过个人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与自致地位相适应的角色。

5、集体行为——是在人群聚集的场合下,众人不受现有社会规范控制、无明确目的和行动计划的行为。

6、社会化——就是指一个从出生,从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的人,经过不断地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社会需要,发展自己的社会性,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体中去,从而使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下去的基本过程。

7、心理上的断乳——是心理学家对人的青年期的一种比喻说法,也叫“第二次诞生”。生理上的断乳是指改变婴儿生活习惯,是第一次

生理危机,而青年走入社会也是重大的转变,又一次形成危机,可以认为是心理上的断乳。

8、个性——是指一个人在他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的观念、态度与习惯等心理特征。它

是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四、简答及论述题:

1、西方社会学产生的背景和科学条件?答: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法国社会学、哲学家孔德在《实证哲学教程》第4卷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以及建立这门新学科的大体设想。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从孔德开始的。(1)19世纪上半叶,是资本主义的上升时期,也是其弊端开始暴露的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带来整个社会的急剧变化,资本主义发展中产生的许多社会矛盾、阶级矛盾和社会问题。人们急切寻求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来对这一变化进行科学解释。(2)社会学产生的科学条件:许多自然科学学科都取得了重大成果,这些又给社会思想家以深刻启示,即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3)思想渊源: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对于资本主义社会批判和分析,以及圣西门企图用物理学研究社会的想法对社会学的建立有直接影响。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答:(1)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是从人的需要出发,探讨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1943年在《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到1954年在《动机与人格》一书中进一步阐述,成为行为科学激励理论的主要理论之一。(2)马斯洛的激励理论强调两点:人的需要极少达到完全满足的状态,一个欲望满足后另一个迅速出现并取代它的位置。(3)他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等级:A、生理需要。如对食品、衣服、居住、喝水、性的需要等。B、安全需要。包括防备生理损伤、疾病、经济上的灾难和意外事情的发生,以及工作安定,有保障等。C、归属与爱的需要。希望在团体中得到别人的爱,并给予别人爱。D、自尊的需要。建立在实际能力上的成就和他人的尊重。E、自我实现的需要。希望充分发挥潜能,做最适宜的工作。(4)这五种需要的关系是:A、需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B、较低需要得到部分满足之后较高需要才会成为追求的需要。C、高级需要更能持久地激励人。D、可以同时部分满足几种需要,但总有一个是主要的即优势需要。E、并不是所有人的需要都按这个顺序发展,有时可以颠倒或超越。(5)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较好地解释了人的需要的变化规律及人的积极性产生的具体原因。在微观分析上,一定程度上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

3、合作需要的条件?答:第一,具有一致的目标,合作总要有某种共同的目标,缺少一致的目标,就无法进行合作。第二,具有相近的认识。合作是一种互相配合的行为,合作各方在目标及实现目标所采取的方式上的共识,势必有助于合作的顺利进行。第三,具有切实的行动。合作是一种现实行为,一定要落实在行动上。离开了实际行动,任何合作都将成为一纸空文。第四,合作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利益的结合,为了使得合作能够顺利进行,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制定必要的规则,保证合作各方在目标达成后,各自能够获得相应的利益。

4、举例说明角色扮演及扮演过程?答:1)每一个人在社会中都担当着一定的社会角色。当一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就称为角色扮演。例如,一个人要扮演好“教师”这个角色,需要此人站在学生的位置上来反观自身,这名教师更容易弄清楚应该教什么,任何施教。2)角色扮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三个阶段:了解社会对角色的期望,培养角色意识,实践角色规范和表现角色行为。同是售货员,有些人能积极、主动、热情、耐心、平等地接待顾客,而另一些人则消极、被动、对顾客冷眼相对、傲慢无礼。其产生差别的原因是他们对售货员这个角色的意识不同所致。3)在角色扮演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如角色冲突、角色中断、角色失败等。要克服这些矛盾,顺利地扮演社会角色,一方面要切实搞好人的社会化,另一方面社会要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角色冲突,如,一名职业妇女同时满足作为职员、妻子和母亲的角色期待,当这些期待出现矛盾时,就会形成角色冲突。角色中断,如,一位到了退休年龄的干部突然接到单位要他退休人员的行列,而他对退休后的生活毫无准备,于是处于彷徨和失落状态,这就是角色中断现象。角色失败,如,离婚后,双方的婚姻关系解除,标明这对夫妻角色失败。

5、时尚形成的条件及功能?答:顾名思义,时尚为众人一时所尚,因而非常规性、甚至突发性成为其重要特点。时尚所崇尚的是新出现的某种事物;包括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服饰及语言。但时尚所崇尚者并不一定是新生事物,如果被崇尚的东西是被社会认同的有价值的,它可能会保留下来。而大多数时尚是短暂的,时间一过,时尚也就自动消失,它不能被保留下来。这样,许多时尚与社会认可的新生事物无关。另外,社会常对某些时尚给以消极评价,例如赶时髦是说它长久不了,时狂则说某些人达到发狂的程度,更有贬意了。当然,时尚有时也包含着新事物的萌芽。其流行的特点一般是

一、自上而下的传播;

二、由核心群体向边缘人群的传播;

三、时尚的流行具有循环性 其功能表现为:第一、时尚可以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和物质需求,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愉快。第二、时尚作为对惯常行为模式的偏离,其流行可能会给社会带来清新的空气,使社会生活变得生动活泼。第三、对落后观念的冲击,可能导致社会生活方式的革新。第四、在商业社会中,时尚可刺激消费、活跃经济。不健康的时尚会表现出负效应。污染以致毒化社会空气,炫耀消费造成浪费。

6、社会化对个性形成的影响?答:第一,个性的形成有其生理、心理基础。先天的遗传,人的身体方面的因素对个性形成是有影响的。第二,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既受自身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制约,更受社会关系的制约。在人的个性的形成过程中,生理、心理因素都以

社会因素为中介发挥作用。因此,人的个性是个人社会化的产物,是随着个人社会化的进程而逐步形成和发展的。第三,目标是社会组织内部分工合作的基础。各个社会组织根据其目标给其成员下达各种工作任务,形成工作关系。

《社会学概论》第二次作业

一、填空题:

1、社会群体的形成原因有二:一是个人层次上,是人进行___社会化_的必要条件;二是群体层次上,能够满足人类的__某种需要___。

2、家庭的发展经历了___血缘家庭_____、___普那路亚家庭_____、__对偶家庭_______、_一夫一妻制家庭___四个阶段。

3、从家庭结构的角度,通常把家庭划分___核心家庭___、_主干家庭____、___联合家庭__、___其它家庭___。

4、组织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主要是____能量交换关系__________。

5、当代管理学派反映出当代管理理论的两种特点:一是受系统理论的影响;一是借助数学工具、计算机将组织管理__模式化__、最优化_。

6、我国组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表现为:___行政因素干预管理_、重人性_、__轻规则。

7、社区一词由德国社会学家____滕尼斯____最先使用的。

8、我国的社区研究首先是从以_吴文藻____为首的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师生开始的。

9、农村的居住特征主要体现为___大聚居小分居____的居住方式。

10、城市社区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大多数从事___工商业或其他非农产业____的、一定规模的人口组成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11、社会的三次大分工是指_____畜牧业_、___手工业___、___商业__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12、历史上最使人瞩目的分层形式有__等级制___、____种姓制、和___阶级___。

13、阶级的本质是_____剥削____。

14、我国目前的阶级结构是__工人阶级____、___农民阶级___和一个_个体劳动者阶层____。

二、选择题:

1、与正式组织相比,初级社会群体的主要特征是(B)A、规模小B、人际关系密切C、存在长久D、综合性功能

2、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A)A、核心家庭B、主干家庭C、联合家庭D、其他家庭

3、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A)A、交换关系B、索取关系C、对立关系D、奉献关系

4、哪位管理学家从人性的角度对以往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X理论”和“Y理论”。(C)

A、泰罗B、法约尔C、麦格雷戈D、梅奥

5、注重对人的管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从而具有强烈的“任务本位”和机械主义色彩,这种管理理论属于(B)

A、家长制B、古典管理理论C、行为科学管理理论D、当代管理理论

6、中国城乡发展的理想目标为(D)A、城乡对立B、缩小城乡差别C、农村发展为城市D、城乡协调发展

7、人文区位学的分析框架是由哪个学派提出来的。(A)A、芝加哥学派 B、纽约学派C、华盛顿学派D、哈佛大学学派

8、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人物是(A)A、帕森斯B、斯宾塞C、库利D、丁伯根

9、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B)A、过度城市化B、逆城市化C、郊区化D、城乡融合10、提出社会分层三个标准的是哪个社会学家(C)A、迪尔凯姆B、帕森斯C、韦伯D、吴文藻

三、名词解释:

2、家庭结构:是指家庭成员的组合形成及其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关系状态它包括家庭由多少成员组成,由哪些成员组成和按照哪种关系模式

3、社会组织——是指执行一定的社会职能、实现特定的社会目标,有计划地组合起来的社会群体。

4、城市化水平——它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发展水平的指标,是该区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一般地,城市化水平在20%以下为低水平,20-40%为一般水平,40-70%为中等水平,70%以上为高度发展水平。

5、社区——是由聚居在一定的地域内、相互关联的人群形成的生活共同体,即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它由五个基本要素组成,即有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的、进行共同的社会生活的人群,有一定的地域界限,进行共同的社会生活,有自己的区域文化,人们对该生活共同体有归属感、认同感。

6、城市化——城市化是城市数目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的过程。

7、社会分化——是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之间产生的被社会认可了的区别。社会分化的原因一般由于社会的劳动分工的需要。劳动分工越来越细,社会的分化也就越来越复杂。

8、社会分层——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叫作社会分层。在社会分化过程中,由于社会是一个组织系统,因此在系统的结构上就形成上下不同,而有一定联结和关系的若干层次。

四、简答及论述题:

1、家庭的功能。答:家庭主要的社会功能有:经济功能(包括生产与消费)、生物功能(包括夫妻性生活和生育)抚育功能(包括抚养与教育)赡养功能(包括对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赡养)休息和娱乐的功能(包括劳动能力的恢复与再生产、精神需要的满足)宗教功能等。应该指出的是,并不是家庭在任何时候都具有上述全部功能,也不是所有家庭都具有上述功能。

2、目前我国城乡家庭功能的异同?答:(1)首先指出家庭所具有的一般功能:经济功能,生物功能,抚育和赡养功能,休息和娱乐功能等。(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家庭功能发生了重要变化,主要表现为集体化时期家庭生产功能的丧失和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生产功能的恢复。但家庭仍较全面地承担着各种功能。但也有部分家庭由于其成员在乡镇机关或企业工作而不具有生产功能。(3)城市家庭有多种功能,但基本上不是生产单位或不具有生产功能。但也有少数家庭由于其成员从事个体劳动而具有生产功能。(4)城乡家庭在各种功能的强弱程度上也有不同,如农村家庭有较强的赡养功能,而城市家庭的消费功能、娱乐功能要强一些。这与它们所基于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有关。(5)另外,在农村,许多家庭具有宗教功能,在城市,部分家庭具有政治的功能。

3、目前我国家庭中存在的问题?答:第一,在婚姻的缔结过程中,仍存在着包办、买卖婚姻的现象。第二,早婚、违法婚姻问题严重。第三,独生子女问题。第四,老人赡养问题。第五,离婚问题。(要根据自己的观点展开,只要自圆其说就能得分)

4、社会组织的基本特征?答:第一,社会组织是有目的组织起来的群体。任何组织都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有计划组织起来的,是社会分化的结果,因此其目标比初级社会群体目标更固定。第二,社会组织的目标简单、明确。任何组织都是为了担负一定的社会任务而成立的,因此,建立之初其目标就简单明了。第三,社会组织成员间不那么亲密。由于组织是为完成特定目标而建立的,内部成员之间是工作关系,对事不对人,因而其成员之间的关系少带感情。第四,社会组织中的成员关系、行为常由事本主义的、对事不对人的规则指导和调节。第五,社会组织成员的可替代性强。

5、社会组织目标对组织的存在与发展的意义?答:第一,目标是社会组织生存合理化的根据,是组织承担社会职能的集中体现。组织只有承担有利于社会的职能,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帮助,也才能正常运转。第二,目标是各种不同类型社会组织相互区别的标志。各种纷繁复杂的社会组织,只有通过其目标才能区分其性质与职能。第三,目标是社会组织内部分工合作的基础。各个社会组织根据其目标给其成员下达各种工作任务,形成工作关系。第四,目标是团结和鼓舞社会成员的力量。成员加入组织都是抱有某种目的,因而组织目标就成为引导、鼓舞成员努力工作的力量。第五,目标是衡量社会组织活动成效的尺度。组织成员通过工作实现的状态与目标规定的希望状态的吻合程度,来衡量其活动成效的高低。

6、社会分化与社会分工的关系?答:社会分化是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之间产生的,被社会认可了的区别。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社会分工造成了社会的大分化。历史上三次大分工,是畜牧业、手工业、商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三次大分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又形成了不同的阶级;因而一般说来社会分工引起社会分化,社会分工越精细,社会分化就越复杂;但我们也要看到社会分化并不一定都是由社会分工造成的,因为同一职业内部也有分化。

7、试述城乡关系的发展及我国城乡协调发展的道路。答:城乡关系的发展大体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城乡分化,在远古时代,只有农村而无城市,随生产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城市才逐步从农村分化出来。第二阶段,城乡对立。即城市统治阶级在经济上剥削,政治上压迫农村,造成农村与城市的尖锐对立。第三阶段,城乡差别。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成为地区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使城乡居民在经济收入,物质生活水平,文化教育程度等方面均高于农村,出现城乡差别。第四阶段,城乡融合。这是把农村与城市放在一个系统中加以全面规划的思路,使二者做到优势互补,形成二者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我国城乡关系解放前是对立的,解放后,城市关系由对立转变为差别,城市优于农村,为了缩小差别,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我国提出“控制大城市的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的城市发展政策;打破城乡壁垒,促进城乡沟通,城乡之间广泛进行劳动力、资源、技术、产品的交流,促进城乡共同发展。城乡结合,城市支援农村。国家从“六五”开始就有计划地帮助农村的发展。城乡融合发展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其艰巨性,复杂性很大,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

《社会学概论》第三次作业

一、填空题:

1、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普遍性_、_变异性__、相对稳定性__、__阶级性__。

2、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_概念系统_、_规则系统_、_组织系统__、___设备系统_。

3、社会控制作为社会学的一个专业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_罗斯__提出来的。__1901_年他出版了名为《社会控制》的论文集。

4、社会控制的目的是使人们遵从社会行为规范_。

5、道德是靠人们的内心信念、___社会舆论_来促使人们自觉遵守社会的行为规范的。

6____的违反,是___社会控制的______对象。

7________、__下,行为者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

8、犯罪预防的措施有:__教育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掠夺关系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

10、人文环境失调包括___社会关系___11___

12、我国人口问题表现为___人口数量庞大_______、___人口素质低___________。

13、我国人口问题的成因_

14、失业有____显性失业和

1516、社会保障的实质是通过_____国民收入__

17、社会保障的特点有__经济保障、_社会性___、___合法性_、人道主义__。

二、选择题:1)BC、各部分协调成为一个整体D、一个社会的稳定

2、有人借改革,假公济私,有所谓“你有政策,我有对策”,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C)

A、制度化优先B、制度化冲突C、制度化逃避D、制度化建设

3、提出社会失范论的是(C)A、罗斯B、默顿C、迪尔凯姆D、韦伯

4、手段——目标论认为人们的五种行为方式中,“只认同文化目标,但不遵从制度化手段,此为(C)

A、逃避行为B、形式主义C、创新D、反叛

5、把越轨行为的原因归结为社会结构各部分间的不整合、不一致,是哪一种越轨行为的理论。(化群体论D、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6、通过表彰模范行为来弘扬正气的社会控制属于哪种类型。(7、什么问题正在成为世界性问题,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8、我国的基本国策是(B)A、加强精神文明建设B9、在劳动或工作岗位上,劳动者不能充分发挥其能力,这是(10、社会保险是(B)A、社会救助B、社会保障的一项内容

11、社会工作是指(A)A、推行和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工作

国家组织的社会服务工作

三、名词解释:

1、社会制度——有宏观、中观和微观之分,宏观的社会制度指一个国家的总的社会经济制度,中观的社会制度指重要的生活领域中的社会关系及行为规则系统,微观的社会制度指具体的办事规则。社会学研究社会制度着眼于中观尺度,认为社会制度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社会需要,在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及与此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

2、派生的社会制度——是指在本原的社会制度的基础上分化和形成的社会制度。它是人类的需要和满足需要的手段不断发展而形成的新的社会制度,主要包括政治制度、宗教制度和教育制度等。

3、社会控制:是运用社会力量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制约和限制,使之与既定的社会规范保持一致过程。狭义社会控制是指对越轨行为的约束

4、群体意识——是基于个人对群体的认同和归属而形成的成员对群体的责任感,它是群体成员为了维护群体利益、实现群体目标,自己应该怎样做的考虑,具体表现为群体成员为了群体利益而采取的积极主动的努力。

5、社会问题——是指人文环境失调,影响了广大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需要动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6、贫穷文化论——从文化的角度解释贫穷现象的理论,该理论认为穷人之所以长期和世代贫穷,是因为他们拥有特有的贫穷文化。

7、社会保障——社会保障也叫社会安全,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对因不能参加正常劳动或遭受意外而不能维持基本生活的社会成员提供最低限度的经济援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8、乡村建设运动——是19世纪20---30年代由我国一批知识分子倡导并参与的复兴和建设农村、解决中国农村问题为主旨的社会改良运动。其中晏阳初领导的华北平民教育运动和梁漱溟领导的山东乡村建设运动较有影响。

二、简答及论述题:

1、我国反贫穷实践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

题十分严重,从世界水平看,我国一直受贫穷困扰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非常重视这一问题。我国的反贫穷主要是农村贫困地区的脱贫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有:通过社会发展,来达到解决大多数贫困地区人民的温饱问题,使贫困地区初步形成依靠自身力量发展商品经济的能力,逐步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同时对贫困地区进行政策调整,变单纯的分散救济为整体经济开发,变“输血”为“造血”等。经过数年努力,我国贫困问题逐步缓解,贫困人口明显减少,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明显改善。当然,在反贫穷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反贫穷只注重经济开发,而忽视了社区发展的真正内涵,有的地方扶贫效果不明显等。

2、社会问题的成因?答:(1)社会问题是指人文环境失调,影响了广大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需要运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人文环境失调包括社会关系失调、人与环境失调两方面。(本身存在的因素对人类生存和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以至威胁。二是次生环境问题,即被人类改变了的自然环境反过来对人类造成威胁,另外,人类对环境压力过大,环境资源难以承载这种压力。3)社会关系失调。人们之间关系不协调状态主要表现在:群体利益的冲突以致对立,群体间价值观念的冲突,社会结构失调、社会解组等。

3、劳动就业问题的实质及我国解决劳动就业的措施?答:(1)

而产生的不利于个人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状况。其实质是劳动力资源同生产资料不能合理配置。

业(包括显性失业和隐性失业。)3)虽然我们在解决就业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问题仍十分严重。我国面临的就业问题主要是新增劳动力的就业和解决隐性失业问题两个方面。4)我国解决就业问题的途径是:发展生产,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广开就业渠道;控制人口增长;建立待业、失业保险制度。

4、试论社会保障的功能?答: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予以保障的制度。社会保障主要是经济上、物质上的保障或帮助,是当社会成员遇到困难时的一种援救措施。其实质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来缓解社会问题。

力者的基本生活需要,保障其生活的安全。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是向老、弱、病、残、呜咽人员等提供物质帮助,保证这些处于不利境况的社会成员的安全。(2)维护社会稳定。社会保障通过向不幸者提供保障,缓解各种社会矛盾,从而保持社会的稳定。(劳动者的工作能力,保障劳动力的再生产,刺激劳动潜力的充分发挥。国家和社会通过向有劳动能力的人提供保障,可以使其劳动潜力不致丧失,而是为它的发挥创造基本条件。(4)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进步。社会保障通过合理收入的再分配,向蒙受不幸者提供参与公平竞争的基本条件。通过收入再分配,调节社会成员收入上的过分悬殊,这也是社会进步的目标。(保障实行初期,某些国家和政府通过此手段使那些处于不利地位的人就范,未能保障其合理的权利。第二,在实行高福利制度的情况下,使一些人滋生了懒汉心理,不利于人潜在能力的发挥。

5、我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及改革方向?答:我国城乡社会保障的特点:(现在社会保障方面则是城乡居民,特别是全民所有制职工享受良好的保障和福利,农村居民所得到的保障很少。(办性和农村社会保障的自助性。城镇居民的保障和福利由国家(或企业)包揽下来,在农村主要是靠农民自己力量解决问题。(推动。社会保障借助各级各类组织运行和起作用的。使行政管理体系同社会保障推行体系合一。政府和与政府密切相关的群团组织成为社会保障制度的推行者和有效执行者。(4)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社会工作的开展主要由各级各类国家干部、公职人员承担。

障既给人民生活以保障,稳定了社会秩序,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生了消极不思进取的工作态度C、高福利给国家财政带来巨大压力;

改革方向: A、改革城市原有社会保障制度。扩大保障范围,完备保障项目,多方筹集、合理利用保障资金。完善社会保障的行政管理体系。B、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根据农村条件,建立起合适的社会保障体系。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还可以弥补政府社会保障资金的不足。

《社会学概论》第四次作业

一、填空题:

1、人类要善于利用____自然资源_为人类的社会发展服务,要)A、消极的控制C)A、人口问题C)A、就业、本职工作之外为群众服务2)人与环境关系失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原生环境问题,即自然界A、农村保障水平低;D、城乡巨大差异使农村居民千方百计进入城镇,D、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体系。保护资源_、B、外在控制BB、失业、社会福利1)城乡社会保障的二元性。我国社会城乡二元结构,表B、城市的就业保障带来社会流动困难,使一些人滋C、发展社区服务。通过社区服务不但可以解决社区居民开发资源__A)A、社会失范论B、标签论C、亚文C、积极的控制D、非正式控制C、环境问题D、贫穷问题D、扶贫C、显性失业D、不充分就业D、人身、人寿保险 C、没有报酬的为群众服务的工作D、2)我国的劳动就业问题表现为:待业、失功能:(1)满足无劳动能3)保护和维持5)社会保障也有反功能:第一,社会2)城市社会保障的包3)行政 这种社会保给城市带来巨大压力。_利用资源__三种措施统一考虑。C、失业问题、计划生育、缩小城乡差别DCB 答:所谓贫穷,是指由于收入不足而导致生活匮乏的状态。我国的贫穷问 劳动就业问题是指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人未能从事劳动或有效劳动,____、2、维科认为世界各民族都经历了_神的统治(神灵时代)、贵族统治(英雄时代)、_人民统治(凡人时代)_三个历史阶段。

3、“文化类型”说是由_索罗金_4___帕雷托__美国社会学家_帕森斯__等。

5、社会均衡论思想于40~50

6_辛亥革命_、_五四运动_、_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_、消灭剥削制度、_完整的工业体系。

7、第一次产业革命的标志_;___原子能_的利用,宇航事业___的广泛应用。

89、在研究现代化问题中有一个突出的机构罗马俱乐部_。

10、未来社会学分为三个学派: __、罗马俱乐部学派(_悲观学派)、赫德森学派(乐观学派)。11、1963_年__周恩来__12

二、选择题:

1、本世纪40~50年代,西方社会学界盛行的社会变迁理论是(C)A、生物有机体”说 B、社会进化论C、社会均衡论D、“文化类型”说

2、“社会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直线式发展”。这是社会变迁哪种理论的观点。(A)A、社会进化论B、历史循环论C、社会均衡论D、历史三阶段说

3、“世界文化发展的历史总是像钟摆一样,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是社会变迁哪种理论的说法。(A)

A、“文化类型”说B、“生物有机体”说C、历史三阶段说D、“社会和自然环境压力”说

4、一位工厂的工程师调到大学里任讲师,这种流动称作(D)A、个人流动B、代内流动C、向上流动D、水平流动

5、《第三次浪潮》一书的作者是(B)A、丁伯根B、托夫勒C、佩切伊D、贝尔

6、不发达国家只有脱离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联系才能摆脱不发达状态,这是哪一种现代化理论的观点。(C)A、信息社会论B、社会趋同论C、依附理论D、后工业社会论

7、社会趋同论最早是谁提出的(B)A、弗兰克B、丁伯根C、普雷毕什D、沃勒斯坦

8、“后工业社会”论是由谁提出的(A)A、贝尔B、弗兰克C、奈斯比特D、达伦道夫

三、名词解释:

1、社会变迁——是指一个社会中,社会结构方面发生的社会制度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角色模式的变动过程。

2、社会流动:广义的社会流动是指个人、家庭以及其他社会群体在不同的社会部门间的运动狭义的社会流动一般仅指个人社会地位的变迁

3、社会现代化——是指人们利用近、现代的科学技术,全面改造自己生存的物质条件、精神条件,以及改造自己以适应这些条件,达到社会繁荣发展的过程。

4、全球发展理论——是由罗马俱乐部提出的,其认为全球是一个整体,提出了各种全球性问题相互影响,互相作用的全球系统观点。倡导从全球入手解决人类重大问题的思想方法,表明了人类已经开始站在新的全球的角度来认识人、社会和自然的相互关系。标志着人类已经开始综合地运用各种科学知识,来解决那些最复杂并属于最高层次的问题。

5、后工业社会论——美国哈佛大学丹尼尔﹒贝尔首先提出了“后工业社会”的概念。他认为后工业社会的特征是:专业与技术人员处于主导地位,产品生产转变为服务性经济,理论知识处于中心地位,未来发展方向是控制技术的发展和靠智能技术决策。

6、罗马俱乐部——是研究现代化问题的一个重要机构。它于1968年,由意大利企业家A﹒佩切伊和英国科学家A﹒金共同发起组织。该俱乐部把全球看成一个整体,提出各种全球问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全球系统观点。倡导从全球入手解决人类重大问题,并应用世界动态模型从事复杂的定量研究,运用各种科学知识综合那些复杂问题。他们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前途上持悲观态度。

二、简答及论述题:

1、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变迁理论?答: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变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中主要论题之一。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变迁的经典性理论主要有如下几点(1)社会的变迁,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发生变动而引起的(2)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或快或慢地要发生变革。3)随着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也改变着生活方式,也就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4)当社会的上层建筑所维护的是先进的经济基础或所瓦解的是腐朽的经济基础时,它对社会起推动作用;相反,当它所维护的是腐朽的经济基础或破坏的是先进的经济基础时,它对社会发展就起着阻滞作用。这就是社会的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作用概括的结论。

2、简述社会进化论?答:社会进化论导源于生物进化论。社会进化论认为社会的进化和生物进化一样,是一个缓慢的、渐进的过程,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直线式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新进化论。新进化论把研究重点放到不同社会发展变化的模式上,认为社会的发展不是直线式的、渐进的过程,可以借助文化的传播作跨越阶段的发展。社会进化论思想在我国清末民初很为风行,成为锐意改革,推翻帝制,批判封建旧礼教旧文化的有力武器。当时的革命代表人物,用优胜劣败,适者生存思想鼓动中国人团结一致,共御外侮,起到积极的推动革命的作用。但由于其援引自然进化论以解释社会现象,以至被帝国主义用来作侵略弱小民族的理论依据而遭至批判。

3、社会现代化内容?答:第一,经济现代化。它是社会现代化的基础和核心。没有经济现代化,其他现代化就难以实现。经济现代化不仅表现为经济增长,而且包括生产力结构、生产方式、消费等现代化。第二,政治现代化。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没有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很难推进和持久。它包括政治民主化、管理科学化、社会生产法制化、军队现代化等。第三,文化、科学技术现代化。科学技术不仅是生产力,而且还能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第四,城乡社区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走城乡共同繁荣、城乡一体化的道路。城乡一体化不是城市吃掉农村,而是二者繁荣到一个水平上,打消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不分彼此,融为一个新一体的现代化。第五,群体组织现代化。是指从小到家庭、大到企业,在组织结构、活动规律、组织管理等方面的现代化。也可以说是组织管理的科层制。第六,人的现代化。人是现代化事业的主体,是一切现代化活动的主宰者。

4、依附理论?答:依附理论是发展中国家的学者用来解释不发达国家发展不起来之原因的理论。理论的思想基础是阿根廷经济学、社会学家普雷毕什提出的核心与边陲国家不平等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世界经济是一个体系,这个体系由核心和边陲构成(即由西方发达国家和非西方不发达国家构成)。核心和边陲之间的经济关系是不平等关系,西方发达国家通过不平等贸易剥削不发达国家,从而导致后者不发达。本理论的另一代表人物弗兰克引伸了“核心——边陲”的概念,认为“核心”也可称为“宗主”,“边陲”也可称为“卫星”,宗主与卫星的关系,不仅存在于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而且还存在于卫星国家之内不同地域,后者是前者的翻版。结论是不发达国家必须割断同发达国家的联系,自力更生,才能摆脱不发达的境地。(1)这一理论看到了不发达国家落后的重要原因,对要摆脱传统社会到达现代社会只有走西方现代化模式的理论给予了严厉的批评,对不发达国家如何走正确的发展道路,显然是一个新的分析观点。但它将其原因完全归于外因是不全面的。(2)其割断同发达国家的联系的设想很难做到。

5、我国现代化的战略选择?答:(1)中国现代化战略决策,自50年代就基本定下来,后来逐步明确,80年代初确定了中国的现代化分三步走的战略选择。第一步大致用十年时间,使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一倍,主要是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是到下个世纪30至50年代,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世界上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备注:这种表述是20世纪的时候)(2)战略选择的基本依据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人的社会需要的发展规律。马克思需要学说所表达的生存、享受、发展三种资料或需要的发展,适合于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总情况,即从为生存资料而斗争到为享受资料而斗争,再到为发展资料而斗争。我国当前的主要矛盾就是要解决人们需要的增长同社会生产力落后的矛盾。

6、社会主义现代化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异同?答:从形式上看,不论哪一种现代化,都是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来发展经济,但从实质上看,二者有着极大的差别:第一,从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看,资本主义现代化只强调物质现代化,目标是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模式。其特点为高生产、高工资、高消费、高剥削、高物价、高债务和高度精神空虚。而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强调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强调建设精神文明。这才是全面的、理想的、真正的现代化。第二,从实现现代化的基础看,资本主义现代化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之上的,因而现代化的命运掌握在资本家手中,而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现代化的命运掌握在生产者手里 第三,从实现现代化的道路来看,资本主义现代化是通过对本国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对其他国家人民的疯狂掠夺,特别是依靠侵略战争、殖民化实现的;而社会主义现代化则不能靠剥削和掠夺,只能依靠解放生产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全国人民的勤奋努力来实现。

第二篇:社会学概论

社会学概论01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共15题,共45分)

开始说明: 结束说明:

1.(3分)“社会”一词源于()A、中国 B、美国 C、英国 D、德国 2.(3分)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A、角色扮演 B、角色冲突 C、角色中断 D、角色失败 3.(3分)中国社会学的创始人是()A、严复 B、康有为 C、梁启超 D、陈千秋 4.(3分)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是指()A、冲突 B、竞争 C、合作 D、顺应 5.(3分)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A、语言 B、思维 C、劳动 D、直立行走 6.(3分)“镜中自我”是谁提出的()A、米德 B、库利 C、布卢默 D、托马斯 7.(3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A、再社会化 B、特殊社会化 C、重新社会化 D、继续社会化 8.(3分)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A、心理上的矛盾

B、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 C、心理上的紧张 D、心理上与父母对立 9.(3分)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是儿童思维发展的哪个阶段?()A、形式运算 B、具体运算 C、感知运算 D、前运算 10.(3分)以下哪种活动属于社会交往()A、朋友谈心 B、观众看电影 C、顾客的摩肩接踵 D、乘客之间的前拥后挤 11.(3分)“人生在世,吃穿二字”的人生观是哪种人生观?()A、享乐主义 B、权力主义 C、悲观主义 D、乐观主义 12.(3分)“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A、生理的 B、安全的 C、归属的 D、自尊的 13.(3分)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来的()A、弗洛伊德 B、莱格 C、米德 D、马斯洛 14.(3分)文化是指()A、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 B、人类学到的科学知识 C、人类遵循的行为规范 D、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15.(3分)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A、复式角色 B、角色丛 C、实际角色 D、自致角色

多选题(共6题,共30分)

开始说明: 结束说明:

16.(5分)根据交往的主体可以把交往分为二种形式即()

A、个人交往

B、群体交往 C、直接交往

D、间接交往

17.(5分)人类需要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是()

A、提升

B、生存

C、享受

D、发展

18.(5分)人要进行两种生产即()

A、生活资料生产

B、物质资料生产

C、人的自身生产

D、精神财富生产

19.(5分)以下哪几种关系属于初级社会关系()

A、同事关系

B、师生关系

C、血缘关系

D、地缘关系 20.(5分)人的社会化的生物基础是()

A、人有脑力劳动的条件

B、人有较长依赖生活期

C、人有语言能力

D、人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21.(5分)人类生存的环境包括()

A、自然环境

B、社会环境

C、物质环境

D、经济环境

判断题(共5题,共25分)

开始说明: 结束说明:

22.(5分)一对夫妻因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而无法生活,最后只能以离婚而告终,这在社会学上称为角色中断。()

×

23.(5分)语言是人们相互传递信息、感情的象征符号之一。()

×

24.(5分)马克思是从宏观上阐述了需要层次论;马斯洛则是从微观上阐述了需要层次论。()

×

25.(5分)有的人在社会生活中犯有越轨行为,而被有关司法、公安部门收容,强制性进行教化,这种现象被称为再社会化。()

×

26.(5分)竞争就是指人与人或群体与群体之间为了获得共同珍视的目标而采取的斗争、压制等相互作用方式。()

×

社会学概论02

试卷总分:100 1 单选题(共15题,共45分)

开始说明: 结束说明:

1.(3分)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A、交换关系 B、索取关系 C、对立关系 D、奉献关系 2.(3分)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大量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A、过度城市化 B、逆城市化 C、郊区化 D、城乡融合 3.(3分)提出社会分层三个标准的是哪位社会学家()A、迪尔凯姆 B、米德 C、韦伯 D、吴文藻 4.(3分)从人性的角度对以往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X理论”和“Y理论”的管理学家是()A、泰罗 B、法约尔 C、麦格雷戈 D、梅奥 5.(3分)把越轨行为的原因归结为社会结构各部分间的不整合、不一致,是哪一种越轨行为理论()A、社会失范论 B、标签论 C、亚文化群体论 D、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6.(3分)以下哪种规则属于成文的规范()A、习惯 B、道德 C、伦理 D、章程 7.(3分)与正式组织相比,初级社会群体的主要特征是()A、规模小 B、人际关系密切 C、存在长久 D、综合性功能 8.(3分)通过表彰模范行为来弘扬正气的社会控制属于哪种类型()A、消极的控制 B、外在的控制 C、积极的控制 D、非正式控制 9.(3分)中国城乡发展的理想目标是()A、城乡对立 B、缩小城乡差别 C、农村发展为城市 D、城乡协调发展 10.(3分)整合作用是指()A、一个社会的整体作用 B、将各部分合在一起 C、各部分协调成为一个整体 D、一个社会的稳定 11.(3分)手段—目标论认为人们的五种行为方式中,只认同文化目标,但不遵从制度化手段,此为()A、逃避行为 B、形式主义 C、创新 D、反叛 12.(3分)有人借改革,假公济私,有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A、制度化优先 B、制度化冲突 C、制度化逃避 D、制度化建设 13.(3分)注重对人的管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从而具有强烈的“任务本位”和机械主义色彩,这种管理理论源于()A、家长制 B、古典管理理论 C、行为科学管理理论 D、当代管理理论 14.(3分)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 D、其他家庭 15.(3分)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人物是()A、帕森斯 B、斯宾塞 C、库利 D、丁伯根

多选题(共6题,共30分)

开始说明: 结束说明:

16.(5分)依据组织的严密程度,可以将社会组织分为()

A、军事组织

B、正式组织

C、非正式组织 D、文化教育组织

17.(5分)以下群体,哪些属于初级社会群体()

A、组织

B、家庭

C、邻里

D、儿童游戏群体

18.(5分)现代组织的组织过程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A、岗前培训

B、工作过程标准化

C、工作技能标准化

D、成果标准化

19.(5分)社区分析的框架有()

A、巨型社区

B、中型社区

C、微型社区

D、大型社区

20.(5分)社会的三次大分工是指()

A、工业

B、畜牧业

C、手工业

D、商业

21.(5分)在社会学中,通常按照群体成员之间互动的特点,把社会群体分为()

A、初级社会群体

B、次级社会群体

C、高级社会群体

D、低级社会群体

判断题(共5题,共25分)

开始说明: 结束说明:

22.(5分)从本质上说,社会组织与环境的关系是一种索取关系()

×

23.(5分)科层制最大的优势在于它只有正功能,没有负功能。()

√ ×

24.(5分)霍桑实验得出的著名结论是“人是社会人”。()

×

25.(5分)兄弟姐妹分别结婚后仍生活在一起组成的家庭是联合家庭()

×

26.(5分)某单位的同一科室同事属于初级群体()

×

社会学概论03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共15题,共45分)

开始说明: 结束说明: 1.(3分)社会趋同论的提出者是()A、弗兰克 B、丁伯根 C、普雷毕什 D、沃勒斯坦 2.(3分)在劳动或工作岗位上,劳动者不能充分发挥其能力,这是()A、就业 B、失业 C、显性失业 D、不充分失业 3.(3分)对贫穷的定义更具有操作性和描述性的解释是()A、经济学定义 B、政治学定义 C、社会文化的定义 D、环境学定义 4.(3分)“历史三阶段”说的提出者是()A、维科 B、施本格勒 C、汤因比 D、索罗金 5.(3分)以个人或个别家庭为对象的社会工作属于()A、团体工作 B、社区工作 C、社会工作 D、个案工作 6.(3分)本世纪40—50年代,西方社会学界盛行的社会变迁理论是()A、社会均衡论 B、社会进化论 C、生物有机体说 D、文化类型说 7.(3分)社会现代化的基础与核心是()A、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现代化 B、政治现代化

C、文化、科学技术、思想道德现代化 D、人的现代化 8.(3分)《增长的极限》报告是()等人提出的。A、米.朱萨诺维克 B、梅多斯 C、罗.帕斯托尔 D、奈斯比特 9.(3分)一位厂长由于某种原因成为一名工人属于()A、个人流动 B、水平流动 C、向下流动 D、向上流动 10.(3分)社会保险是()A、社会救助

B、社会保障的一项内容 C、社会福利 D、人身、人寿保险 11.(3分)最早实行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是()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12.(3分)社会工作是指()

A、推行和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工作 B、本职工作之外的群众服务 C、没有报酬的为群众服务的工作 D、国家组织的社会服务工作 13.(3分)不发达国家只有脱离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联系才能摆脱不发达状态,这是哪一种现代化理论的观点()A、信息社会论 B、社会趋同论 C、依附理论 D、后工业社会论 14.(3分)一位工作的工程师调到大学里任讲师,这种流动称为()A、个人流动 B、代内流动 C、向上流动 D、水平流动 15.(3分)《第三次浪潮》一书的作者是()A、丁伯根 B、托夫勒 C、佩切伊 D、贝尔

多选题(共6题,共30分)

开始说明: 结束说明:

16.(5分)根据社会流动的主体来划分,社会流动方式可分为()

A、个人流动

B、家庭流动

C、群体流动

D、代际流动

17.(5分)失业有两种存在形式是()

A、过度失业

B、不充分就业

C、显性失业

D、隐性失业

18.(5分)未来社会学分为三个学派即()

A、经院学派

B、罗马俱乐部学派

C、赫德森学派

D、纽约大学学派

19.(5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农村实施“五保”制度,其保障的重点对象是()

A、少年儿童

B、无依无靠的鳏寡孤独老人

C、孤儿

D、残疾人

20.(5分)社会保障的特点是()

A、经济保障

B、社会化

C、合法性

D、人道主义

21.(5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即()

A、依赖关系 B、顺应关系

C、掠夺关系

D、对立关系

判断题(共5题,共25分)

开始说明: 结束说明:

22.(5分)在就业和失业之间有一个过渡状态即显性失业。()

×

23.(5分)社会保险就是对现实贫困的救济。()

×

24.(5分)贫穷虽然表现在经济、社会福利和文化水平等方面,但其本质特征是经济贫穷。()

×

25.(5分)社会保障也叫社会安全。()

√ ×

26.(5分)人口问题的实质是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不相适应。()

×

社会学概论04

试卷总分:100 名词解释(共5题,共30分)

开始说明: 结束说明:

1.(6分)题干显示时间:0秒 社会交往

答:(限9999字)社会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

2.(6分)题干显示时间:0秒 人的社会化

答:(限9999字)人的社会化,就是指一个人从出生、从一个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的人,经过不断地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社会需要。3.(6分)题干显示时间:0秒 社会变迁

答:(限9999字)所谓社会变迁,是指在一个社会中,社会结构方面发生的社会制度和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社会角色模式变动的过程。4.(6分)题干显示时间:0秒 需要

答:(限9999字)所谓需要,就是人们在一定的情景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匮乏感,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

5.(6分)题干显示时间:0秒 社会

答:(限9999字)所谓社会,它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不断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创造性的结合成不同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生活共同体。

问答题(共2题,共30分)

开始说明: 结束说明:

6.(15分)题干显示时间:0秒 社会交往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限99999字)第一,社会交往有利于个人成长。第二,社会交往是文化传播的手段。第三,社会交往是社会构成与发展的基础。7.(15分)题干显示时间:0秒 简述社会化对形成个性的影响

答:(限99999字)第一,个性的形成有其心理、生理基础。先天的遗传、人的身体方面的因素对个性的形成都有影响。

第二,一个人的个性的形成与发展,既受自身生理、心理条件的制约,更受社会关系的制约。在人的个性形成过程中,生理、心理因素都以社会因素为中介发挥作用。因此,人的个性是个人社会化的产物,是随着个人社会化的进程而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论述题(共2题,共40分)

开始说明: 结束说明:

8.(20分)题干显示时间:0秒 试述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

答:(限99999字)社会问题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原因:(1)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失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失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原生环境问题,二是次生环境问题。人与环境关系的失调还表现在于人类对环境的压力过大。(2)社会关系的失调。社会关系的失调还表现在:群众利益的冲突以至对立;群众间价值观念的冲突;社会结构失调;社会解组。

9.(20分)题干显示时间:0秒 试析越轨行为的判定标准。答:(限99999字)答案要点:

越轨行为也称违规行为,是违反社会规范的,被认为是出轨的行为。

(1)如何判定某一行为是否越轨不但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判定某一行为是否越轨,必须要群体或社会的规范来判定某一行为是否越轨,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任何行为规范都有其适应范围,超出这一范围,它就失去了作为评判标准的资格。

(2)判定是否越轨行为,还要看文化类型。由于文化类型不同,它对人们行为的是非标准也不同。

(3)同一社会中对不同群体的不同规定也对越轨行为的判定发生影响,在同一群体被认为是越轨行为,在另一群体则可能被容许。

因此,判定越轨行为的标准是适用于行为者的群体或社会,还要考虑许多具体因素。这样判定标准就是在具体时间、具体地点、具体情境下行为者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

社会学概论04任务002

试卷总分:100 名词解释(共5题,共30分)

开始说明: 结束说明:

1.(6分)题干显示时间:0秒 初级社会群体

答:(限999999字)所谓初级社会群体是指由面对面的交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这种群体反映着人们最简单、最初步的社会关系,是构成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

2.(6分)题干显示时间:0秒 文化

答:(限999999字)文化有广义和狭义。社会学采用的是广义的。社会学认为文化是指一个社会群体的生活状态,是这个群体的人造的生活环境,包括群体生活中所有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产品,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 3.(6分)题干显示时间:0秒 角色冲突

答:(限999999字)角色冲突是在角色扮演过程中,一个人因同时担当两个或两个以上角色,这些角色对他提出相互矛盾的要求时所出现的现象。角色冲突常使他感到左右为难。

4.(6分)题干显示时间:0秒 社会工作

答:(限999999字)社会工作是指帮助社会生活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个人、群体和社区,解决困难、预防问题的发生,恢复、改善和发展自己的功能,以适应和进行正常的社会生活的服务活动

5.(6分)题干显示时间:0秒 社会组织

答:(限999999字)是指执行一定的社会职能、实现特定的社会目标、有计划地组合起来的社会群体。

问答题(共2题,共30分)

开始说明: 结束说明:

6.(15分)题干显示时间:0秒 简述X理论与Y理论

答:(限999999字)管理学家麦格雷戈从人性的角度对以往的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X理论”和“Y理论”。“X理论”的假设是:一般人天生厌恶工作,逃避责任,缺乏抱负,追求安全,因此必须加以强制和控制,并以惩罚相威胁,才能使他们为实现组目标而付出适当的努力。“Y理论的假设”是一般人并不是天生不喜欢工作,在天生的条件下他们会追求责任,并视参与目标为一种成就和报酬,他们对自己所参与的目标能实现自我指挥和自我控制,并且多数人具有解决组织中问题的能力。麦格雷戈认为只有“Y理论”才能在管理上取得成功。7.(15分)题干显示时间:0秒 简述社区构成的要素

答:(限999999字)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的地域的相互关联的人群形成的生活共同体,即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其构成共同要素如下:

第一,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相互联系的人群 第二,一定的有界限的地域 第三,共同的社会生活 第四,有自己的社区文化

第五,社区居民在情感和心理上对自己所属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论述题(共2题,共40分)

开始说明: 结束说明:

8.(20分)题干显示时间:0秒

试析劳动就业问题的实质和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

答:(限999999字)劳动就业问题的实质是劳动力资源和生产资料不能合理配置。其表现为失业和待业。我国目前所面临的就业问题主要是新增劳动力的就业和隐性失业两个问题。

解决就业问题的措施:

第一,发展生产,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第二,广开就业渠道,改变“重全民、轻集体、鄙视个体”和单纯依靠政府安排就业的观念,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鼓励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的大力发展,创造出更多的就业空间。第三,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第四,建立待业、失业保险制度。9.(20分)题干显示时间:0秒 试述社会制度的功能

答:(限999999字)第一,满足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人的需要是复杂的,而人们每时都在追求需要的满足,由于人们各种需要间的纵横交错,形成了人类满足需要的条理性、秩序性和层次性。这种要求在更大范围内的实现就是制度。即人类创造制度来满足需要。

第二,提供社会化和社会选择机制。人的社会化就是要求通过家庭等社会实体对孩子们进行学习社会规范、认识社会角色,这种要求就是制度规定下来的。同时社会制度又对人们的行为给予约束,实际上是起到社会选择的筛箕作用。第三,对社会起整合作用。由于社会上的各个成员、各个集团都在追求需要的满足,因而很容易形成在实现需要的过程中发生矛盾与冲突。由于社会制度对人们的活动给予了严格的规定,尽管人们的行为不会完全合理,但必须以整体利益为目的。因此制度起到了缓解矛盾、避免冲突的作用。第四,传递社会文化,促进社会发展。文化是历史的积淀,具有历史的连续性。人类文化在其积累、形成过程中,一些有用的东西逐渐被保存下来,并逐渐内化为指导人们行为的制度。因而可以说社会制度就是社会文化,是以其规范的形式容纳了文化。

第三篇:社会学概论 整理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所有的大众传媒中,影响最大的是: D、电视

2.中国古代儒家所传说和向往的最高社会理想是: A、大同社会 3.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 B、整体的现实社会的结构与运行过程4.社会学的创始人是:A、奥古斯特·孔德5.以下哪种方式可以表现社会角色? D、布景与道具 6.中国传统社会网络的核心格局是:D、差序格局

7.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稳定的家庭形式是: A、核心家庭8.人类历史上古老而又重要的地域性共同体是:A、农村社区9.按照社会学的解释„„可以称之为社会问题?D、人口问题 10.下列手段中属于积极的社会控制是:C、教育

11.从调查对象中有目„„发展规律,这种调查方法是:D、抽样调查 12.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B、帕森斯和默顿13.在现代社会中,()处于主导地位?D、业缘群体14.社会组织最重要的特征是:D、正式的组织机构

15.有无()反映了社„„的封闭与开放程度。B、垂直流动16.作为中国的一个创„„开始于20世纪()? C、80年代17.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开始于:B、19世纪60年代

18.在所有的越轨行为中,对社会的危害最为严重是:D、犯罪行为 19.某些社会学家认为„„业社会,这一观点被称为:B、社会趋同论20.最早提出社会控制概念的是:B、罗斯1.对解释的准确理解: B、由结果找原因

2.第一次使用社会学一词是在哪一书中?A、《实证哲学教程》3.文化发展和演进的主流应该是:C.文化的融合4.在社会整体的结构中„„两个最基本要素是:B、人口与自然环境 5.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社会的本质是: C、社会关系的总和 6.从广义上说,人的社会化主要指的是:D、终生社会化7.“性善论”是由()提出的。A、孟子

8.当一个人具备了充当„„范去活动时就是: C、社会角色的扮演9.初级群体的概念最早是由()提出的。C、库利10.由一对夫妇及其未„„起而组成的家庭称之为: A.核心家庭 11.霍桑实验提出了:B、“社会人”假设 12.联系社区成员之间的纽带是: B、地缘关系13.社会制度最核心的构成系统是:B、规范系统14.冲突理论认为,影响社会分层最重要的因素是:D、权力 15.当收入不足以支持„„所需要的营养时,即是: A、绝对贫困 16.世界环境日是每年的:A、6月5日

17.世界上第一批现代化国家出现在哪里? D、欧美

18.上个世纪80年代„„和知识浪潮三个阶段。A、《第三次浪潮》19.社会工作的主要对象是指: D.社会弱者

20.建立在下级对上级的„„信赖基础上的管理方式是: C、家长制 1.专门为社会化目的而建立的社会化机构是:C、学校2.邻里群体的结成是以()为基础的。C、地缘

3.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扮演的顺利进行,这是: A、角色冲突 4.社会学创立于()C、十九世纪三十年代

5.我国社会保障工作的主要管理机构是:C.民政部门8.组织的灵魂是()A、组织成员B、组织结构

9.价值冲突论的现实基础是: A、美国社会中的种族冲突10.网络社会问题的根源是:C、人们的社会行为11.希望工程属于()D、非政府组织

13.城市社区的社会关系以()为主。C、业缘关系14.下列属于本原性社会制度的有:B、经济制度

15.当代社会分层的首要标准是:A、职业

16.职位升迁属于社会流动中的()。B、垂直流动

19.文化模式研究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A、鲁思·本尼迪克特20.社会学在中国的恢复„„较大影响的社会学家是:B、费孝通 1.“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属于()D、非政府组织 4.社会学在中国的恢复和重建工作在: D、1979年3月 6.抽样调查中所说的“总体”是指:B、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 8.交换理论研究的主题是:D、交换关系

10.在社会化的所有场所„„为直接、最为持久的是:A、家庭 12.小群体研究的结果表„„的组合式的规模是: C、五个人 16.“社区”这一概念„„“Community”一词翻译过来的。D、费孝通 18.社会分层的核心在于确定社会成员的()。C、社会地位1.贝尔在他的后工业社会„„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性力量。D、技术 14.同辈群体的影响在()达到最高峰。B、青春期16.对全体调查对象逐个进行调查是:C、普遍调查20.首次提出实证一词的思想家:C、孔德

二、多项选择题

21.社会学研究及基本程序主要包括: ABCE

A、选题阶段B、设计阶段C、实施阶段E、总结阶段 22.网络社会问题的主要形式有:ABCD

A、网络犯罪B、计算机病毒C、网络黑客D、网络沉溺 23.社会的基本要素包括:ABCDE24.社会学产生的背景有:ABCD

A、社会背景:适应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的社会需要 B、理论背景:法国启蒙时代的社会学说和历史哲学 C、科学背景:自然科学„„科学的方法去考察和认识社会 D、社会调查、统计科学的发展

25.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主要表现在:ABCDE

26.美国社会学家奈斯„„社会发展区分为哪几个阶段?ABC A、农业社会B、工业社会C、信息社会27.韦伯认为,社会分层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ABC A、权力B、社会声望C、财富28.社会组织调动组织成员的主要手段有:ACE

A、组织权威C、组织规范E、组织资源 29.社会的特点如下:ABCDE

30.中国社会学界杰出的代表人物有:ABCD A、孙本文B、潘光旦C、吴文藻D、费孝通 21.社会现代化的内容应包括:ABCDE 22.构成组织结构的基本元素有:ABCDE 23.我国社会保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ABC A、覆盖面比较低B、资金短缺C、社会化程度不高

24.任何一个社会角色的扮演通常要经过如下哪几个阶段:ADEA、角色期待 D、角色感悟E、角色实践 26.越轨行为的正功能主要有:ABD

A、越轨能促使人们更好地遵从B、越轨能增进群体的团结D、越轨有助于澄清并定义社会规范

27.我国贫困问题的主要特点是: BCD

B、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并存C、城市贫困与农村贫困并存 D、物质贫困与精神贫困、文化贫困并存 28.按照陆学艺先生„„需要采取的措施有:ABCD

A、改革现在的户籍制度B、就业制度实现城乡一体化

C、社会保障制度上要实现城乡一体化D、进行土地制度改革

29.初级群体的主要类型有: ACD A、家庭 C、邻里D、儿童游戏群体

30.社会角色这一概念包括以下几层含义:ABD A、社会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

B、社会角色是对某种社会地位上的人的行为期待和行为规范 D、社会角色是对人的社会关系的反映

21.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需要经过如下几个阶段: BCEB、角色期待C、角色领悟E、角色实践

22.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由()等部分构成。ABCD A、社会保险B、社会福利C、社会救济D、社会优抚 23.以下控制手段中属于外在控制的有()。ABCD A、行政控制B、法律控制C、道德控制D、习俗控制24.社会互动的主要类型有: ABCDE 连线题

名词基 本 功 能

社 会 学 61.遵守社会规范、维护社会秩序。社会制度 52.解决社会问题、预防社会问题的发生。社会控制 13.个人走向社会的桥„„有着重大影响。社会保障 24.有利于社会成„„动并有利于社会的开放 初级群体 35.行为导向、社会整合、文化传播。社会流动 46.描述、解释、预测、规范。名词基 本 内 涵

社会群体 51.聚居在一定地域中的人群的生活共同体。社区 12.人们通过交往形„„在一起的共同体。社会组织 23.人们通过直接的社会联系而结成的群体。邻里 44.居民在地域上„„助、共同生活的小群体。初级群体 36.就是以共同的物„„的人类生活共同体。社会学家理论或贡献 孔德41.科层制 韦伯12.结构功能主义 帕森斯 23.平民教育

晏阳初 34社会学的创始人库利65.非正式群体 梅奥56.“镜中我”理论 简答题

1、社会现代化的内容有哪些?P295

(1)经济发展的工业化:是指以现代工业为核心的现代经济体系取代以传统农业为核心的传统经济体系的变革过程。(2)社会空间的城市化:人们活动和居住场所由以农村为中心转变到以城市为中心。(3)政治现代化:其实质是从专制制度向民主政治的转化。(4)管理科层化:管理现代化包括社会组织机构合理化,管理效率与控制能力提高,管理手段先进等。(5)人的现代化的主体:就是素质的现代化,主要有主观态度和客观行为两方面。(6)生活方式现代化:主要表现为生活水平提高,闲暇时间增多,精神文化丰富。

2、举例说明如何确定社会角色?P115

社会角色的确定:在社会舞台上,人们不能随心所欲地扮演任何角色、首先需要对所担当的角色有一个确定的过程,即证明一个人的实际地位、身份能力及其他条件与他所承担的角色是一致的、等同的。

26.社会学的社会功能有:ABCE

A、描述的功能B、解释的功能 C、规范的功能E、预测的功能 27.要做到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代沟问题,就需要:ABCE A、要正确认识代沟问题B、要对代沟的性质进行具体分析 C、思考如何解决代沟问题E、思考应该把代沟控制在什么范围 28.文化融合的方式主要有:ABCDE 29.初级群体具有如下特征:ABCDE

30.斯宾塞认为,社会就象生物有机体一样,有三个系统,即:ACD

A、营养系统C、循环系统D、神经系统 22.以下哪些理论侧重研究发达国家的社会发展?ACE

A、增长极限论 C、信息社会论E、后工业社会论 24.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有:ABC

A、社会个案工作B、社会团体工作C、社区工作 26.社区构成的基本要素有:ABCDE 30.社会化的主要内容有:ABCD

A、学习生活技能B、传递社会文化C、完善自我观念D、培养社会角色

29.常见的社会角色失调有以下几种情况:BCDE

B、角色冲突C、角色不清D、角色中断 E、角色失败 30.文化主要具备哪些特点:ABCDE3、社会控制的特点有哪些?P250

第一、社会控制的非个人性。就是要求所有的社会成员都要遵守社会规范,维护社会秩序。

第二、社会控制的约束性。其目的都是为了使社会成员按照社会所认可的方式规范自己的行为,约束自己的行动。制的实施主体,都具有多向性特征。

第四、社会控制的规范性。社会控制的目的是通过建立社会成员之间积极的合作关系来保证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

4、家庭的功能有哪些?P133

农村家庭作为最基本的社会群体,(1)经济功能,包括组织生产和消费两方面的功能。(2)人口再生产功能。

(3)婚姻生活功能。(4)社会化的功能。(5)感情交流功能。(6)抚养与赡养的功能。

5、什么是城市社区?它有哪些特点?P173

所谓城市社区是指大量异质居民居住、规模大且人口密度高、以非农职业为主的具有综合功能的社会共同体。

第一、居民从事职业以非农业为主,经济、政治、科技和文化比较发展,各种设施齐全;第二、人口素质较高,具有高流动性和异质性;第三、社会关系以业缘关系为主,出现匿名性、非个性化、宽容等特点;第四、社会组织机构齐全,类型结构复杂化,组织功能专业化,组织体制科层化。第五、城市社区文化具有多元性倾向。

6、举例说明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115

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角色扮演不仅表现在上述静态上的几个方面,还表现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角色的扮演通常要经过角色期待、角色领悟和角色实践三个阶段。(比如:教师„„按过程说明。。)

社会65.人们通过间接的联系而结成的群体。第三、社会控制的多向性。无论社会控制的手段、内容,还是社会控

7、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有哪些?P71 中国传统文化带有如下特点:(1)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2)重实际求稳定的农业文化心态。(3)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族集体主义文化。(4)尊君重民相辅相成的政治文化。(5)摆脱神学独断的生活信念。(6)重人伦轻自然的学术倾向。

8、我国人口问题的表现有哪些?P222-2241、人口数量庞大。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显示——————————————————————?

2、人口总体质量不高。主要表现为文化素质不高,就高等教育看,我国当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30%左右。

3、人口结构不甚合理。主要体现为2个方面:1)性别,男女比例失调。2)年龄,我国现在为老龄化社会。

9、家长制管理方式有哪些特点?P153 家长制管理方式的主要特征是:

第一、组织内部的权力集中于最高领导人手里。第二、分工不明,责任不清。

第三、任人唯亲,因人设为。第四、办事无章可循,无法可依。论述题

1、试述我国社会保障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P2782、联系实际说明社会网络的特点。P1163、联系实际说明,社会流动的意义有哪些?P21210、社会保障有哪些功能?P278

社会保障的功能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1)维持既有社会制度的社会稳定是社会障碍的第一功能;(2)在促经和保证经济发展方面,社会保障是一个关键因素;(3)在社会方面,社会保障是减弱贫困,改善生活条件和促进社会进步的工具;(4)在经济关系方面,社会保障是实现收入再分配,促进社会公平的手段。

11、如何全面理解越轨的含义?P256

对越轨进行全面的理解,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越轨行为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第二、越轨行为未必是坏的和不可接受的行为;第三、越轨行为未必总是自愿的;第四、越轨行为未必是犯罪行为;第五、越轨行为可以是个人干的,也可以是群体和组织所为。此外,越轨行为的后果并不一定仅仅是对他人或社会产生危害,有的越轨行为也会自己产生很大的危害。

12、如何理解“非政府组织”?P153

“非政府组织”,又常直接被称之为NGO或“第三部门”,有时候也用NPO,在管理上我国称之为民间组织、社会团体。在我国比较典型的有希望工程、残疾人基金会、各类帮困基金中心、残疾人联合会等。所具有的相同特征是:非政府的、非营利的、自治性的、非党派性质的,并且具有一定志愿性质的、致力于解决各种社会性问题的社会组织。

4、结合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分析说明为了加快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建立城乡一体化社会,我国目前急需采取哪些主要措施?P172-17

3解析题

1、我国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整个社会要从一个以农村为主的社会转变为一个以城市为主的社会,农民工进城反映了这一现象。改革开放的政策使大量农民走出土地、走出农村,如汹涌的大潮涌入城市。据统计,2006年我国有流动人口1.5亿,其中以农民工为主体。也就是说占全国人口总数十分之一的人口,在中国各大中城市流动。根据这一事实分析说明,这样大规模社会流动现象产生的原因。(提示:

1、以所学基本原理为思考问题的基本思路;

2、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上述现象)

参考:社会流动从现实行为主体上来看是个体行为,但是,从流动的根本来看,所有的流动都是社会流动,都离不开社会的引导和塑造。就我国农民工的大批量向城市的流动来看,既反映出我国社会发展的活力,更折射出我国社会发展的轨迹。造成这种现象是有其深层原因的。主要有:

第一,我国社会开放程度日益增强。社会流动的发生与一个社会的开放程度成正相关关系,社会越开放,社会流动就越频繁,社会越自由,社会流动的规模也就越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自由度越来越大,因此,我国当前社会流动的规模也就越来越大。

第二,我国文化价值观念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传统中国文化中保守主义色彩太浓厚,人们过于内敛,不愿直面竞争,因此,社会成员的流动就比较小。当今中国,在全球化的洗礼中,竞争、自由、进取的意识不断强化,个体主义逐渐取代了集体主义的统治地位,所以社会流动明显加剧。

第三,社会不平等的存在。如果一个社会存在有社会资源的不平均分配,就必然会导致社会成员向社会资源相对丰富的地方转移。当前,我国社会还存在明显的城乡差距,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导致农村人口大面积向城市的转移。

第四,个人因素的影响。对于众多农村人口而言,在一个开放的时代都希望自己的人生能有更高层次的发展与飞跃,对自己以及对于自己的后代希望着能够走向城市,融入城市,对城市生活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追求。这也势必促进了这种社会流动现象的出现。

2、人是社会的动物,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但是人的这一本质属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获得的。当婴儿赤条条地来到这个世界上时,除去本能的条件反射以外,不具备任何技能,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在家人的照顾和抚养下,婴儿逐渐学会说话、走路等一系列的生活技能以及与人交往的技能。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他又逐渐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技能和谋生的技能等,为社会所接受。社会化实际上就是社会把一个“自然人”或者“生物人”逐渐转化为被社会所接受的社会人的过程。请分析说明,每个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需要学习哪些内容?(提示:

1、以所学基本原理为思考问题的基本思路;

2、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上述现象)参考:P793、1978年以来,中国的改革围绕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这个核心,从农村开始,而后推向城市。这场深刻的改革,不仅是经济方面的改革,同时还有政治、文化教育等全方位的改革。建国初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它的历史合理性。前苏联和中国都曾借助于这种体制,在较短的时间之内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迅速地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从而以大国姿态傲立于世界。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计划经济体制存在的权力过分集中、忽视甚至排斥商品和市场作用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改革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传统机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这种深刻而广泛的改革,已经并将继续引起人们的精神面貌、价值观念、是非标准、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重大转变,也就是说是社会制度的大调整。根据这一事实分析说明,社会制度变革的原因。(提示:

1、以所学基本原理为思考问题的基本思路;

2、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上述现象)参考:P1884、近几年来“国学热”风靡一时。幼儿园开始学习《三字经》,小学生读《论语》,大学生研究《道德经》已经司空见惯,于丹、易中天等学者更是火遍全国。同时也产生了另一种截然相反的观点:西方人让他们的孩子阅读荷马史诗、阅读圣经,中国的孩子难道一定必须忘记诗经、论语,然后才能做一个现代的、文明的、理性的中国人?通过分析上述两种相反观点,分析我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关系。(提示:

1、以所学基本原理为思考问题的基本思路;

2、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上述现象)参考:P67

第四篇:社会学概论

1简述芝加哥学派的主要学术成就?1开拓7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机构观?社会的基6社区对个人社会化的影响?社区是社会和12政治制度的主要功能?一是规范社会秩19全球化的特征?1全球化是一个客观的历

了现代城市社区研究,是社区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2开创了人文区位学研究的先河3创建符号互动论4加哥学派在社会学研究方法方面有开创性的贡献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关系?在实际研究中定性分析和定量方法是经常配合使用的在定性分析之前,研究者借助定性方法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在进行定性分析的过程中,研究者又徐借助定量研究确定现象发生质变的数量界限和引起质变的原因.两者的不同的:1找重点不同.定性分析着重事物质的方面;定量分析着重实物量的方面2依据不同.定量分析的依据主要是调查得到的现实资料数据;定性分析的依据主要是大量的历史事实和生活经验资料3手段不同.定量分析主要适用经验测量.统计分析和建立模型等方法;定性分析则主要运用逻辑推理.历史比较等方法4学科基础不同.定量分析是以概率论,社会统计学为基础.而定性分析则以逻辑学历史学为基础5在研究中所处的层次不同.定量分析是为了更准确的定性6结论表述形式不同.定量分析主要以数据.模型.图形来表述,定性分析结论多以文字描述为主3习俗的特征?1习俗根植于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2习俗和社会环境有关,不同的社会发展水平.不同的阶级层的人们会有不同的习俗3习俗,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4习俗是比较持续稳定的行为模式,但是它也是发展变化的,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变化,习俗也在变4文化冲突的根源?1文化冲突的根源首先来源于民族性。文化原本都是本民族的,具有民族个性的。文化民族性反映着一个民族的价值.性格和心理气质特征。当与外来文化接触后,常常会遇到相互排斥,甚至抵制.反抗,发生冲突在所难免2文化冲突的根源除了民族性之外,更有阶级性。由阶级性引发的冲突主要表现在价值观和思想意识形态方面5如何理解社会化的内涵?1从时间方面理解,即个人社会化涉及到人生发展的全过程2从内容方面,个人社会化关注到个人作为社会一员所应具有的全部文化遗产3从关系方面理解,个人社会化注重个人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以及个人社会化的结果6群体的特征?1有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2有一定的为群体成员所接受的目标3有明确的成员关系,并形成归属感4有一定的行为准则5时间上有一定的持续性

本结构与社会的基本相联系而从在。不同的社会基础产生不同的社会结构。以劳动或物质资料的生产与在生产作为社会的基础,社会的基本结构必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的体系。生产力或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与自然之间进行交换的实际能力,是不易人们意志为转移的既得物质力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联系而从在,它只是特定的生产关系中才是活的力量,才能发挥效益7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观?1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2劳动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使的钥匙3需要是人们社会行为的动力4人类社会发展使一个自然历史过程5马克思主义社会观是科学的社会观3社会的基本特征?1社会以人为本2社会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3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4社会来源于自然又不同于自然4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每一个人都是这两种的统一。一方面,人是由动物发展而来的,因此人具有与动物类似的自然属性。如人的食、性、休息等在内的生理需求;有遗传和吧变异的等自然生物特征。另一方面,由于人的一切的实践活动和行为都是直接或间接的通过社会的形式表现出来,因而人具有社会的属性,这主要表现在:人能制造工具、使用工具,进行生产劳动;在生产实践活动中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每一个人都是这两种属性的统一。社会属性是人的根本属性。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辩证统一性,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受动性与能动性的辩证统一性,是社会化的客观依据5设会唯名论和为实论的主要观点?社会为名论认为,只有个人才是真实的从在,而社会只是一个名称,用来方便地称呼构成社会的许多个人,是个人行动的产物或互动形式。这个思想渊源与中世纪欧洲经院哲学的唯民论。它否认概念或共相具有客观实在性,认为只有个别事物才是真实从在的。社会唯实论也称社会实在论,和社会唯民论相反它把社会视为超越个人的客观从在。这个思想源于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唯实论。以阿奎那为代表的唯实论认为共相具有实在性,是先于个别事物而从在的精神实体,同时作为事物本质从在于事物之中,只是当其中作为人们认识事物的抽象概念,它才后于个别事物文化的缩影,是个人生活的基本社会环境,影响着人的社会化的各个方面。一是通过形形色色的社区人物,影响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二是通过社区生活方式,影响着人们对人文地理环境和时空的了解。三是通过参与社区生活,了解社会的规范以及这些规范对个人的约束形式。四是社区为个人提供广阔的社会化场所和社会化服务方式,使社会化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样式。五是社区为个体提供新的社会角色扮演的机会。六是社区作为社会文化的缩影,能通过多种文化途径传播向人们传授价值标准构成自己的价值体系和行为结构7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一定的条件。生产力的高度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先进的社会生产关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时推进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的越多,人们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8合作的类型?1自发性合作2制度化的传统合作3指导性合作4契约式合作9家庭的特征?一是至少有两个不同性别的成年人居住在一起;二是他们之间从在者某种劳动分工,即他们并不都干同样的事;三是他们进行许多经济交换和社会交换;四是他们共享许多事物,如吃饭,性生活等;五是成年人与其子女之间有着亲子关系,父母对孩子拥有某种权威,但同时有对孩子承担某种保护、合作和抚养的义务,父母与子女相依为命;六是孩子之间从在兄弟姐妹关系,共同分担义务,相互保护,相互帮助9家庭的功能?1规范性行为功能2经济生活功能3精神生活功能4教育功能5抚养、赡养功能10利益群体的特点?1利益关系是利益群体的核心关系2群体规模具有不确定性3群体成员之间的交往具有多样性11社会制度的层次?一是总体社会制度或者社会形态,如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等;二是社会不同领域或方面的制度,如家庭制度、经济制度、教育科学制度和政治制度;三是社会生活中具体的行为模式和办事程序15社区的功能?1经济生活功能2社会化的功能3社会控制的功能4社会参与的功能5社会保障的功能序。由于社会行为的复杂性、社会关系的多样性以及利益驱动的多级化,规范各个利益群体之间的冲突十分必要。政治制度可以同托权力的作用,对社会群体活动实行协调、监督、控制;二是管理各个事物。公共事物是涉及全体社会成员以不同利益要求为基础的共同行动,如何使这些行动目标和行动过程被限制在社会的整体目标和有序的范围内,是政治制度的核心任务13中国爱国宗教组织的基本任务是?1协助人们政府全面准确的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2团结广大教徒,发扬本教的优良传统,倡导本教积极进取的思想,热情参与社会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3帮助和推动宗教教徒认真学习宗教政策和其他有关政策法规4充分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维护宗教教徒信仰自由的权利5办好教务,组织好正常的宗教活动,支持宗教教徒管理好宗教活动场所6动员和组织宗教教徒积极参与促进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7培养和教育教职人员;开展学术研究,协调人们政府保护宗教文物古迹8发展与各国宗教教徒的友好联系,增进中外宗教文化的交流,弘扬民主文化14社区的内涵?所谓社区,是指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的社会生活的共同体,其内涵包括了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1社区是一定的地理区域空间,人们在这个空间共同生活2社区是一个社会关系网络,它的形成基于人们共同生活中的社会互动3社区是集体认证的一个标志,人们由于共同生活而产生了对社区所在区域或群体在一定程度上的心理认同,视自己为社区的一份子16社区发展的目标?社区发展的目标具有双重性。一是社区发展的任务目标。即通过开发社区内的各种资源,寻求各种援助,以满足社区成员的共同需要,提高社区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二是社区发展的过程目标,即促进社区居民的社会参与,培养社区居民的互助合作精神,提高社区居民自力更生和共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17社会控制的内容?1对社会行为的控制2对社会关系的控制3对社会价值的控制18恐怖主义组织的类型?1民族主义恐怖组织2极端宗教恐怖组织3极“左翼”恐怖组织4极“右翼”恐怖组织5黑社会恐怖组织19我国家庭暴力的新特点?1家庭施暴者涉及各个阶层2夫、妻互殴现象增多3家庭暴力的攻击性强,后果严重

史进程2全球化是一个多维度的过程3全球化是世界各国的共同差异性相统一的客观要求4全球化过程是一个不断出现矛盾和冲突的过程20全球化的表现?1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2交通和通讯的全球化3信息全球化4政治的多极化5文化全球化21我国全球化面临的挑战?1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居支配地位,而发展中国家则处于“外围”和“边缘”地位2在政治方面,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动摇了西方霸权的地位,引起他们的恐慌3随着中国对全球化参与程度的加深,中国的文化建设受到了两方面的挑战4国家安全方面,目前还从在者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等因素影响世界和平的因素,我们面临的国际安全环境并不乐观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制度的变革与创新表现在那些方面?1社会主义的法制体系逐步健全与完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制度规范的不断健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规范化、法律化的制度支撑2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制度的变革与创新,为广大人民群众从事具有开创意义的现代化建设事业,确立了自主性和能动性的空间3将市场机制引入社会制度体系,引发了社会制度结构的一场重大裂变,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运行机制2简述古代城市与现代城市的区别?古代城市往往具有手工页和商业相结合、皇权和神权相结合的特征。古代城市建立在农业文明基础之上,受农业文明的约制,城市依附于农村,城市发展比较缓慢。现代城市和工业社会的兴起密切相关,城市孕育了工业革命,工业化也刺激了城市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化进程3简述拟具论的基本观点?拟具论是用表演和比喻说明日常生活中人的互动理论。它的基本观点是:社会是一个舞台,全体社会成员在这个舞台上扮演不同角色的演员。他们都在社会互动中“表演”自己,塑造自己的形象并更好的达到自己的目的4男女性别的突出区别?1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女性胜于男性2在视觉、平衡能力方面,女性不同男性3在逻辑思维、数学能力方面,男性高于女性4在触觉方面,女性一般比男性敏感5在竞争性、好胜心和合群方面,男性明显优于女性6在记忆力和观察方面,男性较女性逊色

第五篇:社会学概论

社会:以一定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的共同体。社会互动人们对他人采取行动或对他人的行动作出反应的过程,包括所有社会行动。科层制指建立在法理型统治基础上,以正式规则为管理主体的,具有职权分工和职位等级体系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4 社会风险定性方法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文化传播指某种文化元素随同社会交往而扩散,为其他社会所采借或吸收的过程。7 个人空间是环绕一个人周围的直接的物理区域。组织人们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而有计划地建立起来的具有比较严密结构的制度化得群体。社会不平等社会差别,指个人或群体间的任何差异。社会学本土化一种外来社会学与本土社会的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社会学理论与研究方法的学术过程。11宗教本质,是人们对超人类,超自然的神的幻想,敬畏与信仰,是现实世界在人地头脑里德歪曲反映。文化上,也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是调整人们社会行为的重要规范,是集信仰,观念,组织,制度等于一体的复合体。

12交换是在一定的规则下,行为者为了获得回报而行动,并获得回报的社会互动形式。是不同行为者之间彼此通过转让自己所有物而获得对方所有物的行动。13 私人部门为私人所拥有,并以利润最大化为组织目标,通过在市场上出售其产品或提供服务以求得利润的各类工商企业组织,也称私有部门。社会变迁指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基本形态的变异。

第四大题 解答题简述社会学的特征整体性、综合性、实证性、应用性简述宗教的正向功能

(1)促进社会团结,维持社会秩序。(2)振奋民众精神,促进社会发展。(3)追求生活意义,为个人提供精神安慰。3 简述社会的主要功能。(1)文化传承功能(2)社会稳定功能。(3)个人自我完善功能。4 简述群体的特征(1)有一定数量的成员。(2)有一定的为群体成员所接受的目标。(3)有明确的成员关系,并形成归属感。(4)有一定的行为准则。(5)时间上有一定的持续性。5 简述农村社区的主要特点。

(1)农村社区的人口密度低。(2)农村社区的经济活动相对简单。

(3)农村社区的社会结构相对简单(4)传统农村社区的社会变迁比较缓慢。6 简述马克思主义社会的结构观

社会结构,是指社会诸要素之间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

按马克思的观点,社会的基本结构与社会的基础相联系而存在。不同的社会基础产生不同的社会结构。以劳动或物质资料的生产与再生产作为社会的基础,社会的基础结构必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体系。生产力或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与自然之间进行交换的实际能力,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既得物质力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联系而存在,它只有在特定的生产关系中才是活的力量,才能发挥效益。7 论述宗教与邪教的区别宗教劝人热爱生活,尊重世俗,维护社会秩序,邪教宣扬世界末日,贬低世俗,劝人毁灭,破坏社会秩序。2宗教的神是超人间的,宗教教义有经典,邪教的神就在人间,他把生活在现世的教主当做神,把教主的话视为经典。3宗教宣传博爱,爱教徒,爱大众,邪教害人,以残忍的手段残害信徒,残害他人。简述社会制度的基本功能

(1)行为导向功能(2)行为调控功能

(3)文化创新功能(4)社会化促进功能简述我国集镇社区的特点

(1)集镇社区起着桥梁中介的作用(2)人口机构比价复杂

(3)集镇经济的自筹,自主性(4)集镇社区的地理环境优越(5)集镇社区城乡结合的社区文化 10 简述社会变迁的内容

社会变迁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基本形态的变异

(1)社会关系的基本制度,即社会行为的基本规范体系

(2)社会的基本结构,包括组织结构、阶级机构、职业机构

(3)社会关系的基本面貌,即人们的生活方式与行为方式。

11简述马克思与恩格斯对社会学的贡献 12 简述继续社会化得意义

(1)社会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因而基本社会化只是为人的基本生存和发展能力打下基础,一个人要适应未来的环境和要求,只有在个人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中继续学习,不断提高。(2)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们面临着知识的增长与更新急剧加快的潮流,一个人如果不在更广阔的范围内继续学习,接受自己所需要的新知识,就可能被社会淘汰

(3)基本社会化时期的教育范围有较大的局限性,面对个人交往范围的逐步扩大,必须充实更多更广泛的社会生活经验

(4)人不仅仅是学习社会文化,还肩负着发展社会文化的责任,成年人在生活的实践中更能主动地选择和内化知识,更能通过学习开创未来。简述利益群体的相互关系

社会各利益群体的存在不是独立静止的,每一个利益群体总是处在同其他利益群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中。利益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从根本,是社会各利益群体的利益需要与义务承担之间的矛盾作用。在社会中,每一个利益群体都具有一定的权利需求,并为实现本群体的利益而努力。同时,每一个利益群体又必须为其他群体的利益需要乃至整个社会的利益承担一定的义务。是利益群体互动的实质。14 简述我国户籍制度的特点1它以城乡划界,把人固定在自己的出生地,2户籍与劳动用工制度,人事档案制度和生活资源供应制度相配套,这一制度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为稳定社会,发展经济发挥了作用,但也显露了一系列的弊端。15 简述全球化在一般意义上的特征。(1)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进程。(2)是一个多维度的过程

(3)是世界各国的共同性与差异性相统一的客观要求。

(4)过程是一个不断出现矛盾和冲突的过程。

第五大题 论述题联系实际阐述家庭的主要功能。

家庭在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家庭对社会具有重要的功能有:

(1)规范性行为功(2)经济生活功能

(3)精神生活功能(4)教育功能(5)抚养,赡养功能论述我国社会制度变革与创新的特征极其未来方向。

我国社会正处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社会制度的变革与创新,具有转型时间的特征

1国家和政府在制度创新中的权威作用加强。

2各种社会群体的利益在制度创新中重要地位。

3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一切制度创新的出发点和归宿。联系中国社会实际试诉现代家庭建设的意义。

家庭状况总是受一定的生产方式制约,同时还受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道德风尚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切家庭问题,都是社会问题,是社会问题在家庭中的表现,因此,家庭问题的解决,总是同社会的发展相联系。家庭建设既是家庭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又是解决现代社会中的家庭问题的积极措施。加强我国家庭建设,对于促进社会主义家庭的发展,促进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将产生重大作用。

4联系中国实际试诉全球化与中国的关系。全球化是当代世界发展的根本趋势,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历史就是被强制性纳入全球化进程的历史,1978年以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战略,主动地,深入的参与到全球化进程的各个领域之中。使中国与世界日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为中国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经济上,我国经济同国际市场逐渐接轨,进出口贸易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外贸在投资于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断扩大。2 政治上,中国建立了民主政治体制,加强了与西方各国的接轨,融洽了曾经因冷战而冻结的关系,可以更广泛的参与国际事务,成为多级中的一级。文化上,思想解放运动为全球先进思想文化的引入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全球文化砼中国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机遇。

(二)目前面临的挑战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居支配地位,而发展中国家则处于外围和边缘地位在政治方面,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动摇了西方霸权地位,引起他们的恐慌。随着中国对全球化参与程度的加深中国的文化建设受到了两方面的挑战。国家安全方面,目前还存在着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等影响世界和平的因素,我们所面临的国际安全环境并不乐观。联系实际阐述新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特点。1就是中国是以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完全自主的进行中西文化交流的,不是清代的被迫交流。

2当前的中西文化交流劳动付出上是不对等。即在物质方面,中国向西方出口的产品的技术含量低,西方向中国出口的技术含量高。3在精神文化交流方面,由于中国的社

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品造成中国从西方引进的多,而西方从中国引进的少,在互派留学生方面,中国派出的多,接受的少。6试诉中国社区建设的原因及其本质。从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实践看,既有国外的社区发展的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社区建设理论和方法的重要借鉴来源,同时我国的社区建设也具有自身独特性,主要是由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以及从80年代以来的社会变迁的性质所决定的,我国正处于一个社会改革的进程之中,即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转轨过程,及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社区建设在中国的提出和广泛开展,其根本原因在于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城市社区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已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发展的新变化,新情况和新要求。从本质上看,中国社区建设是对传统城市社会管理模式的制度变革与创新,而是在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过程中一项内容广泛,意义深刻的系统工程。

下载社会学概论1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会学概论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学概论

    对科层制的批判 现代科层制是一种一种以正式规则为主的社会管理的典型方式。他能保证大型组织的稳定性、连续性。普遍性以及公平性,能满足大规模的责任制和协作的需要,从而最......

    社会学概论

    《社会学概论》平时 1、 何为社会角色?它有哪些类型? 答:人与人门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他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

    《社会学概论》

    名词解释 6、科层制:是韦伯提出的行政管理模型。它是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及管理方式。 8、社会现代化:是有计划地社会整体变迁,它以人......

    社会学概论(定稿)

    1、奥古斯特·孔德:在《实证哲学教程》中提出“社会学”以及建立大体设想,标志着社会学的产生,是西方社会学的创始人,法国证实主义社会学的创造人。 作品:《实证哲学教程》、《论......

    社会学概论

    社会学概论 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学 一、社会学的定义:(P2)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

    《社会学概论》

    期末作业考核 《社会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 社会运行条件 答: 社会运行条件是指社会有机体运动、变化、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2. 社会角色 答: 社......

    社会学概论答案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题 一、单选题 1、孔德在下列哪部著作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A) A.《实证哲学教程》B.《社会学研究》C.《社会学原理》D.《社会学方法的规则》......

    社会学概论(精选五篇)

    2014年春季 期末作业考核 《社会学概论》 包括本科在内的各科复习资料及详细解析,可以联系屏幕右上的“文档贡献者”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 社会 2. 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