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十八大提出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八项重要任务
十八大提出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八项重要任务
发布时间:2015年11月03日
这八项重要任务,都是针对党的建设面临的严峻挑战提出来的。
第一,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这是针对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提出来的。
第二,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针对部分党员干部严重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甚至不自觉地站到人民群众的对立面的情况提出来的。
第三,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这是针对部分党员干部漠视党员基本权利、漠视民主集中制的倾向提出来的。
第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这是针对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的。
第五,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这是针对进贤之路狭窄、选能之路不宽、用才之路受限的情况提出来的。
第六,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这是针对一些地方基层组织涣散、党的工作覆盖面不宽的情况提出来的。
第七,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这是针对部分党员干部发生的贪污腐败现象提出来的。
第八,严明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这是针对政治纪律松懈、政令不畅、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情况提出来的。
在提出以上八项重要任务的同时,十八大报告特别提出:要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
突出强调必须增强四个意识
十八大报告在结束语中,特别强调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必须增强使命意识,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这四个意识的提出,正是应对四种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和四种危险(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的迫切要求。
习近平同志在2012年11月15日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指出:“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的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充分表达了我们党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增强拒腐防变、抵御风险能力的坚强决心。
积极应对执政条件的历史性变化
新时期,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成小康社会等宏伟目标,都对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现有局面的基础上,继续解放思想,把握政治发展的关节点,不断破除阻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以更具规律性的认识和发展理念引领国家的民主和法制建设,需要进一步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科学把握社会发展的基本面
对社会结构基本情况和变化的准确把握,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在新民主主义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就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当时中国社会阶级结构的科学分析为基础的。中国过去是个落后的农业国家,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由以传统产业工人和农业劳动者为主要构成的政党。现在,中国社会发展的这些基本面发生了变化:农民比重大幅度减少,工人阶级中白领阶层数量增加并日益活跃,“单位”体制覆盖面缩小,劳动者的国际流动频繁,城镇化率也在2011年达到了51%。
针对新时期的新变化,党中央2001年第一次明确提炼概括了改革以来我国“社会阶层构成”所发生的新变化,胡锦涛同志在“7•23讲话”和十八大报告中再次强调了党员队伍组成结构的重大变化及其对领导与执政所带来的深刻影响,一脉相承,逐步递进,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引领中国政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高度理论自觉。
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要确保党始终坚持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始终保持战略上的主动性,就要主动适应社会结构的重要变化。我们要看到,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的人民民主的条件进一步具备。执政党和政府要更加充分地反映和代表各阶层群众的利益和要求,扩大和保障民众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同时要积极发展党内民主,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我们也要看到,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利益诉求日趋多样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任务会更加繁重。这就要求党和政府在推动政治发展的过程中,积极、务实和更加科学地处理重大现实问题。首先,政府应当善于在日常工作中平衡领导、管理与服务活动的关系,以管理和服务维护稳定、促进发展。其次,要更加注意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包容性和争鸣能力,因势利导地把握宣传契机,凝聚社会共识。
坚持一条正确道路
不走老路,不等于不继承优良的革命传统;不改旗易帜,不等于不放眼世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解决好继续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积极吸收具有共性的人类文明成果二者的“结合”。
人民民主是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也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正反两方面经验,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明确提出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新时期以来,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不断扩大有序政治参与,“两会”的作用日益凸显;坚持和完善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建立健全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立健全了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这一切,都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优越性。
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我们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兴国之要,以更加科学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体制机制,来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面对“矛盾凸显期”带来的种种挑战,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深挖制度潜力,不断破除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
做好四项制度安排
一是报告特别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放在第一项制度建设工作的地位。把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优势,以国家法制的方式有机结合起来,是积极平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要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降低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
二是报告特别强调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特别是要把人民代表大会的法律地位优势与政协的广泛代表性优势,以独创的“两会”机制的方式有机结合起来,进而科学处理好竞争性民主与协商民主的关系;处理好既要解决好“选人”机制,也要建设好“议事”机制的关系。要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深入进行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
三是报告特别强调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以优质的服务平衡地区差距、贫富差距,改善民生,是缓和社会矛盾、协调各利益群体关系、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途径。应当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稳步推进大部门体制改革,健全部门职责体系。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四是报告特别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面向未来,执政党和政府要更加充分地反映和代表各阶层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同时要积极发展党内民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使党员和干部更好地发挥核心、骨干作用。要更加重视基层民主的重要作用,把基层民主与改善民生切实结合起来,保证人民有序、有效地参与政治。
中国的发展不可逆转,但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充分肯定胡锦涛同志关于“不折腾”提法的历史地位,不断提高治国理政的水平。今后几年,中国还是要不折腾,不停步,不走极端。面对未来,我们要把统筹好经济发展和政治发展的关系,统筹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关系,作为关乎中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作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长期任务,以出色的改革和发展成就迎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二篇: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学习型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学习型政党排在首要位置。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员干部是建设的中流砥柱和骨干力量,党和国家的发展快慢很大程度取决于广大党员干部的素质高低。因此,唯有不断加强党员干部学习力度,尤其是基层党员干部的学习深度,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才能实现经济社会长期健康发展。
新形势下,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大量作风正派、为民务实、乐于学习的党员干部不断涌现,带给基层农村一股清新爽朗之风。但毋庸讳言,基层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工作仍存在一些不足。基层党员教育资源缺乏,教育手段有待丰富;基层党员教育资源利用率低,现有作法有待推敲;基层党员学习自主性不足,学习热情有待提高。
一、整合资源,丰富基层党员干部教育活动。
市场经济条件下,基层党员干部面临工作繁杂,任务繁重,压力颇大等一系列考验。如何寓教于乐,以喜闻乐见的方法把党员干部拉回学堂,是一项应该长期实践的工作。要千方百计地为党员干部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整合教育外部资源,定期组织党校专家到基层开讲授课;充分利用“学习座谈会、民主生活会”等现有制度,不断扩大活动影响力,继续创新现有学习教育方法。党政领导要带好头,为基层党员学习教育助推加码。
二、活用新媒体,强化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实效。
新媒体时代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学习生活方式。年轻干部对于网站、微博等信息载体的兴趣更高、接受度更快,利用新媒体做好党员教育工作是已是势在必行。现有基层党员教育以远程教育为主,覆盖面虽广实际效果却值得强化。必须建立健全党员网络学习的平台,开通党员网络学习教育频道,引导党员干部广泛参与讨论、征文等网络活动;同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完善远程教育等相关设备使用,订计划、抓落实,引导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加速提升。
三、加强引领,提高基层党员干部学习自主性
新时期对于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好学习才能服务好,不学习就很难有进步。很大部分基层党员干部对于学习的认识度不够,书写文章雷同现象广泛存在。加强示范引领,提升基层党员干部理论水平,已是迫在眉睫。要大力开展思想教育,提高干部对学习的认识。党政领导要发挥率先垂范、引领带动作用,做好表率,提高党员干部学习自主性。党员干部亦要提高认识、加大重视,创新思路,努力学习,开创工作新局面。
基层党员干部处于与群众直接接触第一线,是支撑党和国家健康发展的基石,是展现党的形象、体现党对人民群众殷切关怀的重要抓手。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与业务能力,才能适应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需要。
第三篇: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最新教育方针
教 育 方 针
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四篇: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倡导富强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这个概括,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
中国古代历来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某种角度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个人层面的要求,齐家是社会层面的要求,治国平天下是国家层面的要求。我们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历经千辛万苦确立的理想和信念,也承载着我们每个人的美好愿景。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
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以下几点上下功夫。
一是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知识是树立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古希腊哲学家说,知识即美德。我国古人说:“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大学的青春时光,人生只有一次,应该好好珍惜。为学之要贵在勤奋、贵在钻研、贵在有恒。鲁迅先生说过:“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大学阶段,“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有老师指点,有同学切磋,有浩瀚的书籍引路,可以心无旁骛求知问学。此时不努力,更待何时?要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既要专攻博览,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学会担当社会责任。
二是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德者,本也。”蔡元培先生说过:“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这就是我们的用人标准为什么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因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同时,还得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
三是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非明,方向清,路子正,人们付出的辛劳才能结出果实。面对世界的深刻复杂变化,面对信息时代各种思潮的相互激荡,面对纷繁多变、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社会现象,面对学业、情感、职业选择等多方面的考量,一时有些疑惑、彷徨、失落,是正常的人生经历。关键是要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正确抉择,做到稳重自持、从容自信、坚定自励。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了这把总钥匙,再来看看社会万象、人生历程,一切是非、正误、主次,一切真假、善恶、美丑,自然就洞若观火、清澈明了,自然就能作出正确判断、作出正确选择。正所谓“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四是要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礼记》中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人说:“圣人是肯做工夫的庸人,庸人是不肯做工夫的圣人。”青年有着大好机遇,关键是要迈稳步子、夯实根基、久久为功。心浮气躁,朝三暮四,学一门丢一门,干一行弃一行,无论为学还是创业,都是最忌讳的。“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成功的背后,永远是艰辛努力。青年要把艰苦环境作为磨炼自己的机遇,把小事当作大事干,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滴水可以穿石。只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成功就一定在前方等你。
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不要顺利的时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一遇挫折,就怀疑动摇,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了。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坚守在中国大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时代大潮中建功立业,成就自己的宝贵人生。
第五篇:十八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作为大学生我们能做些什么
曹靖 数院 学号:2012141211015 十八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作为大学生我们能做
些什么?
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0一0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那么,作为在校大学生,更应该满腔热血,根据十八大领导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奋斗。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作为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构建者,大学生应通过以下几点,积极投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浪潮中。
一、认真学习十八大精神,充分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了这个目标,我们的祖国必将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必将更加幸福美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进一步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这是一个振奋人心,鼓舞斗志的奋斗目标。
二、积极加入中国共产党,进一步提高个人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正日新月异的发展。大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能更好的融入党的集体,学习党的思想,成为构建小康社会的主力军。
三、构建和谐校园环境,培养和谐思想观念
好的校风,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和前提,是学习的有力保障。构建和谐校园需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同学关系,更需要建立诚信、文明的作风。在和谐的校园环境里,大学生才能学习更全面的知识,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四、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做到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的优良品质。在大学校园里,不畏困难,勇于创新,敢于吃苦,坚持艰苦奋斗,才是大学生应该保持的良好品质,以文化来丰富自己,以知识来体现自己的价值。
五、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正确的思想意识
用科学的思想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使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信心和责任感。在多种文化思潮激烈碰撞的时代,社会主义高校要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就需要对大学生进行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需要用科学的思想理论进行指导。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思想无疑应作为主流意识加以宜传,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应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程中,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下,也必须对大学生进行宣传和深化教育。
六、积极参加以建设小康社会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贯彻执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
根据所学知识,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社会基层,宣传党的理论方针,弘扬先进的文化技术,以党的正确领导为核心,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作为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大学生的我们,应该站在发展建设的前沿,为建设小康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肩负起民族的重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五点要求”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