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十八大提出的中国梦
十八大提出的中国梦
十八大,为我国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许多新亮点、新举措,特别是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当成了“中国梦”,即全中国人民的梦想。我将围绕“十八大,中国梦”这个主题和在座的各位同事谈些个人的体会,不当之处,请谅解。
一、十八大报告的新亮点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8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胡锦涛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报告中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新提法、新亮点引发广泛关注。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在总体布局上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了重要议题
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强调,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共十六大前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主要集中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这就是常说的“三个文明”)。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到十七大的时候,拓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这就是常说的“四个文明”),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从过去的三位一体变成了四位一体。这次十八大报告上又从四位一体拓展到了五位一体,因为增加了生态文明建设,所以十八大变成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个文明建设。
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虽然成就巨大,但背后也看到了未来发展过程中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和问题。经济的确取得发展,但环境、资源瓶颈制约越来越大。如何让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的发展伴随良好的生态?这就要靠生态文明建设。要把生态文明观念贯穿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始终,体现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里面。因为胡锦涛7月23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首次完整阐述了“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引起党的理论家的关注。这五大建设是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十八大报告此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重要议题,这在中共历次代表大会政治报告中尚属首次,足见中央高层对中国生态环境的忧虑与重视。
第二,在民生领域里首次明确提出了居民收入倍增目标
胡锦涛在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时指出,应高度重视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等问题并认真加以解决。而在阐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时,胡锦涛明确提出,未来十年,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这是中共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
而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有关收入分配的相关表述为: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中共十八大针对居民收入增长不仅提出了量化目标,而且还是倍增目标,这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反映了以人为本、民生优先。
第三,在治国理政上提出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在政治建设方面,旗帜鲜明地强调走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报告中说,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在文化建设方面,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十八大报告和十七大报告相比,关于文化建设有了一个很大的变化,十七大报告提出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更多的是一种定性化的表述。这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并且有明确的文化强国的目标,不仅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同时还要增强中国文化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所以,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了很明确的内容和内涵。
在社会建设方面更加强调以民生为重点。进行社会建设看起来好像关注的是老百姓的学有所教、老有所得、病有所养、住有所居,但背后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人民的承诺。从这一点来说,在社会建设方面,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政策措施,让老百姓对未来生活更加幸福有了足够的期待。这些都显示出大政方针上有了新的部署。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具体举措包括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等六个方面。
在经济建设方面,报告更加强调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提出要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及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现在我们的经济建设已不再仅仅满足于经济总量的提升,而是如何把大变强、变好和变优的问题,因此需要更多地在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上下功夫。值得注意的是,与十七大报告相比,加快改革户籍制度也明确写入了报告之中,作为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进而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个方面。
二、新一届中央最高领导层的责任意识
观看过十八大盛况的同志们应该还清楚的记得:11月15日人民大会堂东大厅鲜花盛开,暖意融融,气氛庄重而热烈。500多名中外记者早早来到这里等候,准备争抢在第一时间报道新一届中共最高领导层的首次集体公开亮相。上午11时53分,习近平等7位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热烈的掌声中步入大会堂东大厅,微笑着向在场的中外记者挥手致意。
党的十八大新闻发言人蔡名照向大家介绍后,习近平首先向记者朋友们表示问候。他说,记者朋友们对十八大作了大量报道,向世界传递了许多“中国声音”。他代表大会秘书处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紧接着,习近平逐一介绍了新当选的其他6位中央政治局常委,代表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成员感谢全党同志的信任,并表示定当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他说,全党同志的重托,全国各族人民的期望,是对我们做好工作的巨大鼓舞,也是我们肩上的重大责任。这个开场白,足见新一届中央最高领导层高度强烈的“责任意识”
习近平指出,这个重大责任,就是对民族的责任。我们的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近代以后,我们的民族历经磨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自那时以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数仁人志士奋起抗争,但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人民前仆后继、顽强奋斗,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这个重大责任,就是对人民的责任。我们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劳、勇敢、智慧,开创了各民族和睦共处的美好家园,培育了历久弥新的优秀文化。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这个重大责任,就是对党的责任。我们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党领导人民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完全有理由因此而自豪,但我们自豪而不自满,决不会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全党必须警醒起来。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我们深深知道,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每个人的工作时间是有限的,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三、圆我中国梦必须从我做好
党的十八大,响亮提出了“中国梦”。这个中国梦,就是国家富强的梦;这个中国梦,就是民族复兴的梦。然而,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古训千万不可忘记。那么,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了,我们要怎么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十八大呢?换句话说,我们怎么做才能圆我中国梦呢?我觉得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各位同事,党的十八大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发家致富、幸福安康是各位的共同愿望。我衷心的祝愿大家和全国人民一道,早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第二篇:十八大提出的中国梦是什么含义
1.十八大提出的中国梦是什么含义?对于个人、民族、国家又代表了什么?
答:“中国梦”的含义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
对于个人,代表了社会和谐进步提升的“幸福特征”。对于民族,代表了中华文明在复兴中进一步演进的“文明特征”。对于国家,代表了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的“实力特征”。2.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内涵。
答: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19日召开会议强调,决定从今年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把为人民服务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全党同志的思想和行动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增强党的创造力凝集力战斗力,使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具有广泛、深厚、可靠的群众基础。3.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是什么?
答: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
4.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明确提出要解决“四风”问题,这“四风”是哪四风?
答: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5.十八大中纪委二次全会召开后,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提出了“八项规定”、“六条禁令”。6.龙陵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技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围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主题,紧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深入实施农业稳县、工业富县、文化旅游名县、科技兴县“四大战略”,加快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文化旅游产业化“四化工程”,全力构建壮大产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促进文化繁荣发展,保持良好生态环境、加强党的建设“六大支撑体系”,努力将龙陵打造成为硅业工业基地、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物流及出口产品加工基地、温泉养生胜地、中国最大的黄龙玉加工销售集散地和国际大通道上重要的旅游、商贸、绿地城市。
7.龙陵县今后要重点打造提升“黄龙玉文化、抗战文化和温泉养生文化”三张牌。
8.如何实现“龙陵梦”或如何打造实现“美丽龙陵”?
答:①走特色农业产业文化之路,建设富裕龙陵;②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建设实力龙陵;③走城镇化之路,建设秀美龙陵;④走文化旅游产业化之路,建设魅力龙陵;⑤走开放发展之路,建设活力龙陵;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建设生态龙陵;⑦走共建共享之路,建设和谐龙陵。
9.云南“四群”教育活动或“四群”工作中“四群”指“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
第三篇:中国梦的提出
中国梦的提出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我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第四篇:中国梦的提出
中国梦的提出: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一时代解读,既饱含着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深刻洞悉,又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宏伟愿景,为党带领人民开创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1]
中国梦的含义: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时代特征:“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根本要求,相应地,“中国梦”也呈现出这个阶段的诸多重要时代特征。一是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的“实力特征”。二是社会和谐进一步提升的“幸福特征”。三是中华文明在复兴中进一步演进的“文明特征”。四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价值特征”。
三大动力源:第一,追求经济腾飞,生活改善,物质进步,环境提升;第二,追求公平正义,民主法制,公民成长,文化繁荣,教育进步,科技创新;第三,追求富国强兵,民族尊严,主权完整,国家统一。
中国梦富强三部曲:进入21世纪,中共中央提出了伟大中国“三部曲”:第一部曲,用20年时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八大又围绕这一核心目标系统地设计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目标体系。第二部曲,再花30年,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全面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三部曲,在整个21世纪一步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警示与内涵:——国家不富强,就会被人欺侮;民族不复兴,就无颜担当龙的传人。——民富才能强国,国强是民富最根本的安全保障,民富则是国强的内生动力。——处于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中国,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处于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中国,坚持把本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破解人类发展难题。
继承发展: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我们的复兴之路、追梦之旅。我们要朝着“中国梦”曙光初绽的方向奋勇前进,开创祖国更为光明的复兴前景。
一要勇于冲破陈旧观念的障碍。
二要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三要勇于发扬真抓实干的作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实干创新:进一步赋予“中国梦”丰富的内涵。进一步凝聚团结奋斗的强大合力。进一步培育攻坚克难的顽强斗志。
第五篇:十八大中国梦演讲稿——联系基层
助力企业腾飞
奠基中国梦想
风正潮平,扬帆起航。十八大的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国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一个更高的起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共产党人将继往开来,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昂扬的斗志,接过了中国崛起的接力棒,为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而奋斗。
中国梦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崛起,承载着党、崇高的历史使命,承载着亿万人民殷切的期盼。中国梦不仅是对经济建设、生活环境提升和改善的追求;而且也是对民主法制,文化繁荣,科技创新的追求;更是民族地位,国家统一,以及世界和平的迫切需求。
梦想是我们远航的灯塔,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因为梦想,生活变得缤彩纷呈;因为梦想,生命变得无比厚重;因为梦想,举国呈现出空前的民族凝聚力。
各国有企业要助力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时刻响应党的号召,进一步推进我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深刻领会中国梦的丰富内涵,紧密联系我市实际,坚持用中国梦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扎实推进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努力建设富裕美好和谐眉山,谱写中国梦眉山篇章。要紧紧围绕“服务科学发展”主题,把政治引领、推动发展、改革创新、凝聚保障贯穿活动全过程,着力建设高素质经 营管理人才和党员裆部职工队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切实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推进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各企业要要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省第十次党代会和即将召开的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思想和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两化”互动、城乡统筹等重大部署。认真组织学习市第三次党代会、市三届四次党代会精神,学习领会市委关于创新“四种模式”、加快“四个转变”,着力次级突破、实现“三四五翻番”目标等重大决策部署,加快建设现代工业新城、历史文化名城、生活品质之城,奋力实现“经济跨越、文化繁荣、环境一流、人民幸福”四大目标。认真开展眉山市情教育,充分认识我市与全省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差距和潜力,增强主动作为意识,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奋力推进眉山跨越发展。
“中国梦是企业梦,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民族梦”。中国梦的实现,不仅需要党的正确领导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还需要各个企业的广泛支持和参与,牢记使命,万众一心,全市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汇聚形成建设富裕美好和谐眉山的强大合力。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坚持中国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基础和可靠保
障,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凝聚民族力量,弘扬民族精神,并且时刻做好准备迎接挑战。我们要坚定不移的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的复兴之路、是我们的追梦之旅。我们要勇于冲破陈旧观念的障碍,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勇于发扬真抓实干的作风,让我们携手共进,创建富裕美好和谐的家园,众志成城共筑中国伟大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