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施耐庵简介
施耐庵(1296—约1371),名子安(一说名耳),本名彦端,汉族,白驹(今江苏白驹市)人,原籍苏州,元末明初小说家。博古通今,才华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象等,36岁曾中进士,后弃官归里,闭门著书,与门下弟子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并整理关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终写成“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施耐庵于元延祐元年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年)中举人,至顺二年(1331年)登进士不久任浙江钱塘县尹。施耐庵故里江苏兴化新垛乡施家桥村有墓园、纪念馆,有《施氏家薄谱》存世。施耐庵是元末明初小说家,大明(南直隶)扬州府兴化白驹场施家桥(今江苏泰州兴化施家桥)人。元末张士诚于白驹场(今分属兴化和大丰)起义,定都平江(苏州)建立抗元政权,自立吴王(朱元璋也是吴王,史称西吴,以区分二者),施耐庵效力张士诚,之后施耐庵避乱迁居白驹。水泊梁山的一百零八条好汉,其实就是元末起义军将领们的影子。他是著名的元末明初文学家。施耐庵是罗贯中的老师,住苏州阊门外施家巷,曾入仕钱塘(杭州)。至此,施氏族谱出现了。[1]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一般简称《水浒》,撰写于元末明初时期,是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小说。从明代以来,对于《水浒传》的作者一直有多种说法,主要有三种:施耐庵作、罗贯中作和施罗合作。目前最受认可的说法是施耐庵作,在我国中小学教材中,《水浒传》的作者冠名一直为施耐庵。
在学术界当中,最受认可的则是施耐庵和罗贯中合著,即前七十回为施耐庵作著,后三十回则为罗贯中著。另一种稍微不同的观点是,《水浒传》为施耐庵所写,罗贯中进行了整理、编辑。此说最早见于明代高儒《百川书志》中,说《水浒传》是“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这种观点在学术界颇有影响力。
现代新说:
罗贯中化名“施耐庵”?
2006年8月,在山东举行的“罗贯中与《三国》、《水浒》国际研讨会”上,来自国内外的500位专家又重新提出了“罗贯中说”。他们普遍认为,《水浒传》在明初是禁书,不可能实名出版,罗贯中本身就是山东东平人,而施耐庵在历史资料中却查不到踪迹。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很有可能托名出版。在明代早期版本中就有罗贯中单独署名,后期又发现施耐庵和罗贯中的联合署名。
“施耐庵”倒着写就是“俺乃是”,用山东口音说施耐庵,发音也是“实乃俺”,而根据当时许多作家撰书署名的习惯,“施耐庵-罗贯中”的潜台词很可能就是“俺乃是罗贯中”。在结合了《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写作特点后,专家们认为这两本巨著是罗贯中运用了不同的作品采集方式撰写而成的。
纪连海说:
施耐庵和罗贯中为师徒关系
纪连海并不认同《水浒传》由罗贯中单独著书的说法,他更认同流传很广的“施耐庵罗贯中为师徒关系”之说。他说,施耐庵和罗贯中是师生关系这一说法,出自明代淮安王道生《施耐庵墓志》和清代胡应麟《少室山房 笔丛》等书中。
王道生说:“每成一稿,必与门人校对,以正亥鱼,其得力于罗贯中者为尤多。”胡应麟在谈起《水浒传》创作缘起时说施耐庵“得宋张叔夜擒贼招语一通,备悉其一百八人所由起,因润饰成此编。其门人罗本亦效之为《三国志演义》,绝浅陋可也。罗贯中姓罗名本字贯中。尽管历史记载不多,但依然可以考证施耐庵、罗贯中同属元末明初,施耐庵年长二三十岁,二人曾先后参加张士诚起义。有《录鬼簿续编》介绍,罗贯中”乐府隐语,极为清新“,因此很多学者认为《水浒传》中诗词的掺入多为罗贯中所为,作为纂修者罗贯中又对《水浒传》进行了修改,这样与《三国演义》有部分情节相似也是正常现象。[3]
折叠编辑本段生平事迹
折叠明初王道生撰《施耐庵墓志》的记载
有关施耐庵生平事迹材料极少搜集到的一些记载亦颇多矛盾。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在今江苏省兴化、大丰、盐都等地陆续发现了一些有关施耐庵的材料有《施氏族谱》、《施氏长门谱》等另有《兴化县续志》卷十三补遗载有《施耐庵传》1篇卷十四补遗载有明初王道生撰《施耐庵墓志》1篇说他原籍苏州后迁淮安为至顺辛未进士曾官钱塘二载以不合当道权贵而弃官归里闭门著述。
折叠施之常后裔自幼才气过人为人仗义 据这些材料分析
施耐庵是孔子七十二子弟之一施之常后裔唐末施之常后人在苏州为家。其父名为元德操舟为业母亲卞氏卞氏后裔亦迁至今江苏省大丰市境内。
施耐庵自幼聪明好学才气过人事亲至孝为人仗义。
折叠与刘伯温同榜中进士为官三年后弃官回乡
19岁时中秀才28岁时中举人36岁与刘伯温同榜中进士。
其曾在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为官三年因不满官场黑暗不愿逢迎权贵弃官回乡。张士诚起义抗元时施耐庵参加了他的军事活动。张据苏以后施耐庵又在他幕下参与谋划和他的部将卞元亨相交甚密。后因张贪享逸乐不纳忠言施耐庵与鲁渊、刘亮、陈精于诗曲但流传极少。史书鲜有记载。即使有的材料虽有明确记载但材料本身的真伪与可信程度至今还没有得到公认。我们认为他大概是杭州人至少曾长期生活在杭州一带有人推测他可能是一个专门为说书艺人编写话本的书会才人或者本身就是一个粗通文墨、技艺精湛的说书艺人。其生活的年代在元末明初祖籍姑官归隐闭门著述。有人说他曾与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张士诚将卞向交情不错卞向张推在《少室山房笔丛》中指出“武林施某所编水浒传特为盛行。”今人一致认为施耐庵是《水浒传》作者。也有人认为是同弟子罗贯中合著或者有罗贯中续写。
第二篇:施耐庵的简介
施耐庵的简介
他是中国古代的著名小说家。施耐庵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也正是因为创作了《水浒传》,他一举成名。这部经典的作品一直流传至今,还在持续的发光发热。能写出这样千古流传的佳作的人,写作能力肯定十分的强。
施耐庵的原名是叫做施彦端,是个汉族人士,1296年的时候出生,74年之后去世。施耐庵从小就生活在苏州,一个江南水乡。他的爸爸是个渔民,一生都是在船上生活、生存。因为不想孩子和自己一样,所以施父一直辛苦挣钱,供施耐庵上学。好在施耐庵自己也争气,从上学开始,成绩一直都不错。最后在三十几岁的时候成了进士,谋得了一官半职。
素来正直的施耐庵因为对于官场上的黑暗无法接受,而他的性格又不适合在官场上生存,最后他选择了离开。最初离开官场的施耐庵并没有放弃在政治上的作为,因为时逢元朝的腐败,所以他加入了张士诚的阵营,开始了抗元的活动。后来因为张士诚只顾着享乐,施耐庵又再次离开了。从此他开始潜心写作的生活。施耐庵所写的《水浒传》中的许多故事的情节是以他生活中的真实经历为原型所写的,而该小说也成为了他的成名作。
根据历史上的记载,施耐庵出生的年月是在1296年,而这个时间正是元朝的时候。元朝是从公元1271开始的,一共经历了97年的时间,在1368年的时候终结了。而在公元1367年的时候,朱元璋就建立了明朝。所以说施耐庵出生的时候正是元朝中期的时候。平民出生的施耐庵从一个渔民之子,经过自己的努力,他终于在仕途中获得了一官半职,但最后因为不能适应和容忍官场中的种种黑暗,最后离开了仕途,之后潜心写书。在著书的过程中,施耐庵度过了他一生中最平静的时期。施耐庵的一生走过了75个春夏秋冬,在1370年的时候离开了人世,而当时已经是明朝初期了。所以说施耐庵所在的朝代是元朝末期明朝初期。
第三篇:我最喜欢施耐庵的《水浒传》
我最喜欢施耐庵的《水浒传》
我读了不少作家的作品:鲁迅的《狂人日记》,巴金的《雷雨》,安徒生的《童话》,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托尔斯泰的《复活》,《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其中我喜欢施耐庵的《水浒传》。
我喜欢《水浒传》主要原因就在于作品中含有神话的味道。一共一百回,有一百零八个好汉。最突出这个特点的就有:《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及时雨会神行太保黑旋风展浪里白条》,《还道村受三卷天书宋公明遇九天玄女》。让人们感到好神奇;或者感到这人非同一般。这本书中的英雄豪杰继承了古代英雄特征,作为勇和力的化身,具有类型化的倾向,又体现了社会下层特别是市民阶层的道德理想和生活情趣,具有一定的个性华的倾向。《水浒传》的语言也很有特色和表现力。它是以北方口语主要是山东一带口语为基础,加工提炼成的一种书面语言。这些就是我喜欢的原因。大家也有自已喜欢的作品,我喜欢的就是《水浒传》。
新华小学五年级:马汇聪
第四篇:施耐庵文学奖王安忆的获奖感言
兴化这地方我从来没去过,但是很奇异的,我却在小说中写到过它,这也许就是施耐庵叙事文学奖的隐喻吧,它鼓励人们去想像经验以外的存在。我对它最直接的描写是小说《富萍》,富萍的外婆家是兴化,她的舅舅孙达亮就是从兴化出来,到上海做粪船的苦活,慢慢站住脚。我从一个三代环卫工人的家庭中得知,这行业中兴化人居多,荒年里亲戚带亲戚,来到上海。这一本得到兴化奖赏的《天香》里,有一个扬州客阮郎,很大程度地参与了天香园里的生活。
从地图上看,扬州与兴化同处高邮湖和大运河的水系,扬州在南,更是水陆要道,有商贾往来,富裕繁荣,生有明月二十四桥;兴化向北,想来就薄瘠了,出的是“忠义水浒传”,两种风情,抑或内有灵犀相通。《富萍》中还写到“六合”,也是在长江北岸,运河流经的地方,我的乳母是六合人,据大人说,她哄我的话总是——“长大了带你去六合”。仿佛长久以来我就一直在等待这个奖,谢谢兴化!
第五篇:施耐庵文学奖李佩甫的获奖感言
常年在平原上行走,每到一地,我渐渐养成了阅读县志的习惯。
记得,在一本旧县志上,我曾读到一则记载。说此地有三景:一塔、一庙、一桥,算是古迹。兴趣所至,就去访了。那塔是清代的,有乾隆的御碑为证;庙是文庙,供奉的是孔子、老子和释迦牟尼,这又叫“三教合一”;惟那一桥,是没有的。那桥只记述在县志上。上言此地有一景叫“高桥揽月”。那桥究竟有多高呢?没有人知道。据民间传说,古时,有一孩子,爬到桥洞里掏鸟蛋,一不小心,鸟蛋从桥洞里掉下来,鸟蛋落呀、落呀、落呀……那鸟蛋在下落过程中竟奇迹般地完成了孵化过程。就此,小鸟儿在落地之前脱壳而飞。于是,在梦中,我看见了那桥,可以上天揽月的“桥”,我也就成了一个企图爬到桥洞里掏鸟蛋的调皮孩子。
感谢我的平原。感谢平原上的风。感谢平原上的树。
感念兴化。感念施耐庵。感念评委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