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党的历史中汲取营养和智慧

时间:2019-05-14 07:02: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党的历史中汲取营养和智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党的历史中汲取营养和智慧》。

第一篇:从党的历史中汲取营养和智慧

从党的历史中汲取营养和智慧

2010-08-03 02:47:00 来源: 人民日报(北京)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内容提要

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财富,是可以转化运用于现实的强大精神力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倍加珍惜党的历史、认真学习党的历史,努力从党的历史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智慧和开拓前进的力量。应坚持不懈地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把党的历史转化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强大动力;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科学地继承优良传统又不断地与时俱进,使党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发扬光大;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不断提高治国理政的水平,更加成熟和科学地领导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用党的历史教训警示人,深刻认识发生失误和挫折的原因,时时提醒我们在未来的工作中全力加以防止和避免。

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瑰宝、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可以转化运用于现实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资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中央总揽全局,作出了加强和改进党史工作的部署。按照党中央的要求,我们要倍加珍惜党的历史、认真学习党的历史,坚持不懈地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用党的历史教训警示人,努力从党的历史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智慧和开拓前进的力量。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

党的历史,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是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理论创新和飞跃的历史;是党不断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经受住各种风险和挑战考验,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成功地领导了两次革命、干了三件大事、实现了两次飞跃。第一次革命,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社会主义新中国;第二次革命,正在把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中国变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与此相应的第一件大事,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第二件大事,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第三件大事,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两次飞跃,是以波澜壮阔的实践为基础、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实现的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两次革命、三件大事、两次飞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在世界上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是中华民族和世界历史上值得永远记载的伟大成就。这些成就,既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强大的精神力量,是能够对全党和全国人民产生巨大激励作用的重要资源。这些成就,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准确把握社会前进的方向;更加深切地感受中国发生的历史巨变,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信心;更加具体地体会党和人民不懈奋斗的艰辛,坚定继续开拓奋进、迎接各种风险挑战的决心。

因此,我们一定要坚持不懈地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要把党的历史放在1840年以来中国170年的大背景中,认真研究和大力宣传党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深刻揭示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对中华民族作出的重大贡献,深刻揭示中国共产党历史地位和核心作用形成的历史必然性,深刻揭示通过改革开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必然性,深刻揭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历史必然性,把党的历史转化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强大动力。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

人类文明是一个不断积淀又不断发展的过程,党的历史也是不断地继承传统又不断地开拓创新的统一。一个成熟的政党,只有科学地继承优良传统又不断地与时俱进,才能更加坚实地走向新的未来。

在将近90年的奋斗、探索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锤炼和形成了许多优良传统。这种传统,既包括制度规范,又包括价值理念;既包括组织体系,又包括精神文化。通常我们习惯性地强调的,主要有作风和精神两大类。

作风是大至一个党、小至一个人在其思维和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行为取向和风格特点,包括学风、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等。将近90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作风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不同时期,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同的问题,从而逐步形成了一系列优良的作风。它们包括:自党成立起就开始形成的勇担历史使命、深入工农群众、英勇奋斗、不怕牺牲的作风;党的七大系统总结和概括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及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强调的“务必”继续保持的“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十一大上邓小平同志强调“一定要恢复和发扬”的群众路线,实事求是,批评与自我批评,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民主集中制五个作风;十五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八个坚持、八个反对”;2007年胡锦涛同志大力倡导的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十七届四中全会要求大兴的密切联系群众、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批评和自我批评四个作风;等等。在形成一系列优良作风的同时,中国共产党还培育形成了许多富有内涵和特色的精神。在革命时期,主要培育形成了以坚定信念、救国救民、敢于斗争、勇于探索、实事求是、艰苦奋斗、严守纪律、维护团结等为基本内容的革命精神,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等等。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主要培育形成了以建设国家、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等为基本内容的建设精神,如大庆精神、大寨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红旗渠精神等。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主要培育形成了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敢闯新路、开拓创新等为基本内容的新的时代精神,如“六十四字创业精神”、抗洪精神、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奥运精神等等。这些作风和精神,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为核心,以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为基础,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灵魂,继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吸收了世界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成为中国共产党人行为活动的基本规范,也成为中国共产党夺取一切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这些作风和精神,融汇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优良传统,不仅在过去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未来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我们一定要坚持不懈地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要充分利用各种历史资源,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宣传活动,大力弘扬党在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的优良作风和精神,并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加以充实、丰富和创新,使党的优良传统内化为广大干部党员的思想并成为重要的精神力量,外化为积极向上的行为方式。通过党的优良传统的学习和宣传,推动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和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进一步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使党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发扬光大,使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不断得到提升和发展。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

历史经验,是一个郑重的党对于自身活动、经历的思考和总结。它既是昨天的记录,也是今天的认识,更是明天的向导。善于总结历史经验并从这些经验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历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党能够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在遭遇各种挫折时顽强奋起,在战胜各种困难中经受考验,不断开拓、不断前进、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革命斗争的经验,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毛泽东同志通过总结经验,把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概括为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在开始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之时,毛泽东同志总结中国和苏联的经验,提出了处理好十大关系的思想。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用“十个必须”总结了新中国成立32年来的历史经验。1982年,邓小平同志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强调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1992年,党的十四大总结了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四大14年的基本经验。1998年,江泽民同志用“十一个必须”总结了改革开放20年的主要经验。2001年,江泽民同志用“三个必须”概括了党的80年实践给我们的启示,并强调:“总结八十年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归结起来,就是必须始终坚持“三个代表”。2002年,党的十六大用“十个坚持”总结了13年的基本经验。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用“六个必须坚持”总结了党执政55年的基本经验。2007年,党的十七大用“十个结合”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的宝贵经验。2009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用“六个坚持”总结了党执政60年来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

党在不同时期总结的历史经验,有不同的时段、环境、背景和角度,但总体上来说是一个不断思考、不断深入的过程。所有这些经验,都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财富,不仅深刻揭示了党的基本历史轨迹及其本质,反映了党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的过程,而且逐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对于党更好地制定和坚持正确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因此,我们一定要坚持不懈地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要倍加珍惜党经过艰辛探索取得的这些经验,认真学习和深入思考这些经验,深刻认识这些经验都是经过长期艰难的探索、甚至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才获得的。要时刻牢记和善于运用这些经验,用之启迪、指导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要用这些经验启迪、指导我们工作中的每一个决策、每一项政策、每一个举措,启迪、指导我们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特别是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启迪、指导我们不断提高治国理政的水平,更加成熟和科学地领导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领导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用党的历史教训警示人

在将近90年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在书写巨大辉煌和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也曾经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上犯过错误,遭受过不同类型的挫折甚至失败。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这些曲折、失误、教训,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结合历史实际进行研究和分析。

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探索。中国国情的复杂性,大大超出任何一种书本知识和外国经验。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探索的过程当然不可能一帆风顺,这样那样的曲折、失误甚至失败也就难以避免。1927年大革命的失败,30年代革命根据地的丢失、红军被迫进行长征,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等等,都是重大的挫折甚至失败。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发生这些失误和挫折并不是不可理解的事情。对这些挫折、失误,首先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态度。实事求是,首先要正视现实,既充分肯定党所取得的成就,也敢于承认党所遇到的失误和挫折。正视历史,正视事实,是一个诚实的、郑重的党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只有正视现实,才能勇敢地面对现实、科学地研究现实、正确地对待现实。当然,实事求是并不是仅仅停留于具体的事实,而是要进一步研究和认识蕴含在这种事实背后的内在联系,即本质和规律。也就是说,要认真思考和研究造成失误和挫折的原因,有哪些值得记取的教训,从这些教训中汲取营养和智慧,防止再犯类似的错误。只要采取这样的态度,失误、失败就能够转化为成功之母。

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并不在于从来不犯错误、从来没有曲折,而是在于能够勇敢地承认和正视自己的失误和挫折,郑重、科学地对待这些失误和挫折。我们党正是正确地认识和对待了大革命的失败,才终于选择和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正是正确地认识和对待了“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从中记取深刻的教训,正本清源、拨乱反正,才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邓小平同志说:“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没有‘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就不可能制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和一系列政策。”如果否认“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和挫折,实际上也就否定了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否定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切路线方针政策。将近90年来,中国共产党正是在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的过程中,才变得更加成熟;我们的事业不但没有因此而受到损失,反而变得更加兴旺发达、蒸蒸日上。

对党在历史上曾经遇到的失误和挫折,必须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科学、辩证地加以分析和看待。要始终牢牢把握党的历史的主流和本质,分清主流与支流、成就与失误的关系;充分认识党所从事的伟大事业和艰辛探索,充分肯定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历史贡献。决不能因局部的、一时的失误和挫折而否定党的历史的本质和主流;更不能允许敌对势力肆意歪曲和捏造事实,抹黑党的历史,制造思想混乱,借以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因此,我们一定要在激励人、教育人、启迪人的同时,在分清是非和性质的基础上,坚持不懈地用党的历史教训警示人。要认识到失误和挫折本身是坏事,但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转变为好事。每个失误和挫折里面都包含着值得记取的教训。这种教训,是苦涩的,但也是深刻的;虽然令人痛心,但却刻骨铭心,可以让人永世不忘。要用这样一种独特的教科书或者教科书上独特的篇章来警示我们自己、警示我们党。通过这种警示,深刻认识发生失误和挫折的原因,时时提醒我们在未来的工作中全力加以防止和避免。尤其是通过历史的比较、分析、启迪和警示,充分认识在当代中国,既不能走老路,更不能走邪路,唯一的选择只能是坚定不移地走通过改革开放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路。将经验的启迪和教训的警示恰当地结合起来,我们从历史中汲取的营养和智慧将更为丰富,获得的力量也将更为持久和强大。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第二篇: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人民日报评论员: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高度重视和备加珍惜党的历史,注意从党的历史中汲取开拓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十分重视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对事关党史工作发展的重大问题作出过许多深刻阐述,提出过一系列明确要求。党中央召开的全国党史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史工作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和主要任务,向全党发出了以史为鉴、继往开来的号召,为党史工作的长远发展从根本上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必将成为党史事业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89年来,我们党走过了辉煌而曲折的历程。党在历史进程中的探索和努力、成功和挫折、经验和教训,都可以为我们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提供历史借鉴,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提供有益启示,为应对意识形态领域挑战、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提供精神动力,从而,可以为我们的开拓前进提供无穷的智慧和力量。

胡锦涛同志深刻指出:“正确地对待历史,善于总结经验,这是一个郑重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熟的重要标志。”而要正确地对待历史,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善于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我们只有对党昨天的奋斗有深切的了解,才能做好今天的各项工作,才能勇敢地承担起明天的历史责任。各级党委要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的高度,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史工作,要把党史工作同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为深入认识和正确应对前进道路上的新情况新问题提供历史借鉴;同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帮助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加深对党的认识,牢固树立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同探索世界政党兴衰成败规律紧密结合起来,从中汲取有益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经验教训。

开展党史学习是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的必由之路。中央已经把组织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我们要认真抓好落实。要教育和引导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自觉学习党史、带头学习党史,通过多种方式,推动党员领导干部学习和研究党的历史经验,着力增强党性观念,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领导水平。要组织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学习党的历史,加深对党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提高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终身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使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代代相传。要把党史作为各级各类学校思想政治课的重要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党的历史知识、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英雄模范事迹教育。

我们要增强党的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科学意识和责任意识,认清形势、明确任务,牢牢把握正确方向,不断创新工作形式和手段,全面加强和改进各项工作,努力提高党史工作科学化水平,为全党学习党史、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提供更为有效的服务。党的事业伟大而光荣,党史工作使命崇高、责任重大。让我们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好这次全国党史工作会议精神,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继续谱写党的历史新篇章!

第三篇: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人民论坛)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我不禁想起了当年在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许多往事。那时,新四军军部设立在苏皖接壤的盱眙县和天长县农村。我永远不会忘记1945年8月14日,那天傍晚,传来了日本侵略者无条件投降的特大喜讯,军部附近的几个村子都沸腾了,我们热烈地互相拥抱,把军帽抛到半空,同志们大声地唱着歌,整个通宵都在狂欢中度过。只有亲身经历过八年艰苦抗战的人们,才会切身地感受到胜利的来之不易,胜利果实的可贵。斗转星移,60年过去了。历史是不能忘却的,60多年前,为什么一个只有37万多平方公里的岛国,居然气势汹汹地侵入了拥有辽阔土地、4亿人口的泱泱大国,横行霸道,烧杀掳掠。他们凭的是什么?无非是他们工业发达,拥有年产几百万吨的钢。而当时的旧中国,工业十分落后,钢产量只有人家一个零头,到1949年钢产量仅有15.8万吨。据史料记载,旧中国从清朝末年开始创办现代工业,到1949年近100年间,全国只积累起100多亿元的工业固定资产,工业净产值仅占国民收入的12.6%。包括八年日本侵略战争在内的近百年,帝国主义国家就是倚仗着他们的坚船利炮,把中国人民推入深重的苦难之中。落后就要挨打,这就是抗日战争给我们的教训。“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这是毛泽东同志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作出的结论。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了曲折历程,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把经济建设列为一切工作的中心,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才使我国的经济大踏步前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中国的面貌为之一变。当然,也要看到,在若干经济与技术领域,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差距,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必须继续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在当今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我们要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归根到底,要靠我们的经济实力与国防实力。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我又想起了当年与抗日根据地群众亲密相处的种种情景。那时候,根据地要生存和发展,是一刻也离不开群众的。我们住的是老乡的房子,吃的是老乡生产的小米,穿的是用老乡生产的棉花织的土布,连行军作战也一步离不开群众。我曾经多次目睹人民战争的伟大场面。确实,抗日战争的胜利,从根本上说,是人民力量的胜利,人民意志的胜利。历史永远不会忘记曾经为抗日战争作出过巨大牺牲的人民。今天,我们所处的环境和过去已经完全不同了,但依靠群众、相信群众、紧密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是断不能丢的。有一种说法,认为现在是和平建设时期,和战争年代的情况大不相同,我们不必再像过去那样和老百姓打成一片。这种看法显然是错误的。当年抗日战争时期我们离不开群众,今日从事改革开放大业,同样一刻也离不开群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一定要继承并发扬联系群众的传统,创造出与群众相结合的种种新形式、新内容。今日在这方面可以做和应当做的事,远比过去多得多,也复杂得多。历史是一本内容丰富的教科书,让我们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汲取力量,加快我们的前进步伐。

第四篇: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写作营养

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写作营养

泉州晋江子江中学

王国祥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以其深厚的底蕴,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思想支柱和精神命脉。但是,当今语言苍白无力、假大空、乱喊口号、无病呻吟,脱离生活已经成为现代中学生作文写作的致命弱点。要改变这种现象,使中学生作文充满活力,具有新鲜感,除了关注生活,还应该和传统文化结合,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写作营养。

一、从传统文化中获取语言营养。

当今书面表达所使用的语言词汇,绝大多数都是来源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新词汇只占极少部分。由于我们社会引导的忽视,加之广大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陌生,以及社会网络文学不规范语言的干扰,当代中学生在写作时,书面语表达已经捉襟见肘,基本上是“白话(苍白无力的口语)成篇”,不少人纵有千言万语写不出,成了语言大街上的乞丐。

中学生作文书面语言贫乏,除了社会的原因,很大部分责任在我们学校语文教材,重政治思想的教育,轻语言品位的导向。当今高中语文教材里古典文学的篇目所占比例偏少,尤其要求背诵的经典作品不足,整个中学阶段六年,(以《2011年高考说明》为例)要求背诵考试的古典文学作品篇目只有二十三篇,还不如古代私塾学子半年的背诵量。要知道,学生作文写作书面语的最重要来源就是教材,而教材内最有效的书面语就是古典文学背诵篇目的语言词汇。区区二十三篇的背诵量,对于中学生的作文写作来说,不是杯水车薪吗?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无不说明环境影响的重要性,中学生写作中书面语的缺乏自然是文学阅读量的不足,要增加阅读量,中国古典文学、文化名著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我们当今是使用的格言警句,不是原创于我们睿智的先贤吗?我们当今使用的成语不就是来源于我们智慧的祖先吗? 处于青少年阶段的中学生作文书面语更需要传统文化环境的熏陶,只有经过古代传统经典文学的耳濡目染,方能更好播下书面语言表达的种子。

经过实践我们发现,学生古典诗词以及古典名著背诵量与作文语言的的表达水平有极大关系,中学生背诵量与作文写作语言词汇使用量的一般比例关系大约是一百比一,而且随着学生阅读背诵量的增加和写作中使用频率的增大,成递增关系。

如果只按照教材中要求背诵篇目量,是远远不能够保证作文写作书面语表达需要的。所以,我们在教材要求背诵的基础上,还增加了一倍的背诵量,把教材中一些文句通俗、语言浅显、篇幅较短的古代诗词、散文纳入背诵范围,以增加学生的书面语言词汇量。

同时,在学生指导学生背诵过程中还发现,一个中学生背诵文章要想达到最大化的巩固、使用率,必须沿着这样的规律:朗读——背诵——理解——巩固——使用;而不是先前人们所认为的:阅读——理解——背诵——巩固——使用。在背诵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一个学生朗读,一个学生听,而听朗读的学生比朗读的学生背诵巩固速度更快。中国古代私塾教师正是无意识中按照这个规律对青少年进行教学的。这个规律的发现,更加坚定了我们加强中学生古典文学阅读、背诵,提升作文语言表达水平的信心。

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除了必修模块的语文教材学习之外,我们还选修了《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先秦诸子散文》,强调每天朗读,将选修课本中的一些 经典篇目,要求背诵下来。此外,课外提倡学生根据兴趣阅读自己喜欢的中国古典诗词,还鼓励学生在阅读经典名著《红楼梦》时,认真阅读书中许多优美诗词,尤其是《红楼梦》第五回宝玉游幻境中那些暗示人物命运的判词和大观园年轻人聚会时创作的诗词,揣摩其含蓄精美之处,并把自己所喜欢的诗词背下来。让学生在规范、纯洁、优美的语言环境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实践证明,经过大量古典文学阅读背诵的学生,他们的词汇量明显增加,表达简洁,用词规范,极少出现以往的口语连篇、词汇贫乏的寒伧状况。

当然,我们在提倡学生阅读背诵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同时,并不否认学生阅读现代优秀文学作品的作用,只是要学生明白古典文学的语言,更适合作为写作的书面语,在书面表达时更规范、实用。

二、从传统文化中获得精神营养。

作文写作是一种心态的自然流露,是人生观的展示。中学生拥有怎样的人生观决定了他们怎样的心态,也就决定了他们怎样的学习生活态度。我们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散文》的目的,就是要将先秦诸子百家思想中的积极一面教育学生,引领学生获得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并在写作中自然透露这种进取精神,让积极向善的一面永葆活力,引导学生保持健康的心态。当今中学生在作文中体现出理想与现实的三个矛盾,就是我们语文教师要解决的问题。

1、希望国家民族强盛,但是缺乏责任感。把中国建成一个历史教科书上大汉、盛唐一般繁荣强盛的国家,让世界仰慕,是中学生作文中最美妙的理想:“让美国不敢对我们说三道四;让日本不敢觊觎我们的钓鱼岛;让东南亚各国不敢对我们的南海资源蠢蠢欲动”„„但是,这些幼稚的中学生们却很少思考,我们的国家民族应该怎样才能强盛?要靠谁来强盛?因为离作为中学生的自己太遥远了,现在有长辈为国家崛起在支撑奋斗,将来有下一辈为民族繁荣会奋发图强。唯独就没想到自己也是这个国家民族的一员,要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建设国家的重任。面对这种责任感缺失的典型表现,把先贤孟子那种“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中学生们身上唤醒,就是我们语文教师应尽的责任。我有意选了《孟子·公孙丑下·十三》进行学习,重点讨论“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理解。通过讨论,使学生意识到,国家强盛、民族兴旺每个每个国民的历史使命,而完成自己的使命是义不容辞的责任。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是个人的耻辱,是国家的不幸,是民族的悲哀。

2、渴望社会和谐,但是缺乏协作意识。现在中学生经常在作文中抱怨人际关系的不融洽,呼唤淳朴的友谊、和谐的社会关系。但是在现实中,由于在家庭中长期处在溺爱氛围中,家长的百依百顺,许多中学生行事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只关注自己的诉求是否得到满足,只关注别人是否令自己满意,甚至只要求别人为自己服务。却很少甚至根本没考虑自己为别人做了什么。在学习讨论《论语·雍也》时,就让学生明白,道德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设身处地地体贴别人,将心比心、以及推人。社会是众人的社会,应该在大家互相理解协调基础上,才能最大限度满足大家的诉求,实现社会的最大和谐;如果大家只顾满足个人的欲望而不考虑别人的诉求,势必造成最大的社会不和谐。所以,孔子的“己欲立而先立人,己欲达而先达人”就是我们教授《先秦诸子散文》时应该传授给学生的生存、处世理念。

3、期待建功立业,但是缺乏恒心。中学生年轻气盛,雄心勃勃,渴望建功立业,学生们在作文中常描绘自己的美好理想蓝图,表达美好愿望。每当现实中学习艰难、考试受挫、竞争残酷、升学形势严峻等等压力接踵而来时,学生又会怨天尤人,见难而退。在作文中感慨“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哀叹生不逢时,甚至自暴自弃。要让学生在挫折面前奋起,而不沉沦,寻找励志文段学习不失为一种好办法。我选取《论语·泰伯》,学习讨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选《论语·子罕》,学习讨论“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选《孟子·告子下》,教育学生,人要经得起苦难磨砺,在遭遇困难时要看到希望,在遭受挫折时要能够振作,处在磨难中,要把磨难转变成提高自己的基石。恒心、毅力从来是事业成功者的座右铭。

三、从传统文化中获得立意启迪。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是由内到外的一种感染熏陶,它可以从气质、涵养到精神、品格全方位浸染。

儒家圣贤教育人们要人们积极入世,拥有更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种传统文化思想到今天,被我们学生学习吸收后,在作文写作立意上,经常演化为我们学生作文写作中提倡的努力学习,为国家民族振兴,贡献自己才智。

道家先贤开导人们顺应天道,实际上是把天地世界看成是一个统一体,把人们的内心与外界,人类与自然最大限度地融合。我们中学生作文中的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环保意识、和谐社会建立等等,这些写作文写作立意都是从道家的哲学理念中得到启示的。

释家先哲引导人们悟道,从外省内,挖掘思维的潜力,通过思考调节,达到心灵的平和、宁静。思维的培养是中学教育的重中之重,而在纷繁喧闹的世俗中保持冷静的思维,感悟出人生处世的道理,实现自我的超越升华,更需要释家的悟性。学生作文中的闹中求静、冷静的智慧、烦恼突围等等立意,都有意无意与释家的哲理暗合。

将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学生作文写作的营养土壤,让传统文化精华深入中学生内心,内化为人生修养,形成一种精神文化气质,即到达修身的目的,是我们中学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当中学生进行不断的传统文化熏陶,获得一定的传统文化积累之后,就会在自己身上内化为带有鲜明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人生观价值观判断,并水到渠成地在作文写作中展示出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精神品质,形成积极向上的作文写作立意,这更是我们中学作文教学的期待。

第五篇: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正能量

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正能量

邢济萍

中央党史研究室局处级干部

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培训班发言选登

编者按:2014年3月上、中旬,中央党史研究室举办了局处级干部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培训班,利用8天的时间集中学习讨论了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在整个学习讨论过程中,大家按照规定的学习篇目和讨论专题,认真学习原著,深入思考领会,积极讨论发言,对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深入贯彻落实讲话精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有了新的提高,做好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信心和决心有了进一步增强。大家的大会交流发言,既讲了所在小组的学习讨论情况,又从不同角度讲了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体会,有的同志还提出了一些好的意见建议。这些发言,集中反映了这次培训班的学习成果。

现选登41位同志的发言,以期互相学习借鉴,共同提高进步。

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2014年4月

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正能量

邢济萍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至今93年的历史,可谓波澜壮阔!

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以改造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从星星之火开始燎原,带领人民从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再到改革开放,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在这90多年气势磅礴而又绚丽多彩的历史中,蕴涵着党的成功经验和优良传统,承载着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国人民的时代精神,涌现出无数令人景仰的英雄模范人物,在党的辉煌历史中有我们可以汲取的无穷智慧和力量!学习总书记的系列讲话,可以看到他多次讲到学习历史、学习党史的重要性,用生动的语言将历史称之为“最好的教科书”,将中国革命历史比喻为“最好的营养剂”,强调指出“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加很多正能量”。下面我就学习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结合党史宣传教育工作,就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正能量谈几点认识和感受。

一、用党的历史所承载的革命精神鼓舞人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国共产党在90多年奋斗历程中所形成的各种革命精神,就是鼓舞人们开拓奋进的力量源泉。总书记在2010年讲到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时指出:“我们党在近90年的奋斗历程和60多年的执政实践中,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等优良传统,包括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浦东敢闯敢试精神等等。”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诸如红船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改革开放时代精神等等各种精神,使中华民族精神得到前所未有的发扬光大,集中反映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往无前、奋发图强的精神面貌,是我们党和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激励我们不断奋勇前行的强大动力。

给我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在庆祝建党90周年期间看到的一个报道,来自全国18所高校的90名大学生,分成9路开展一项大型主题活动“追寻”,他们沿着中国共产党诞生、发展、壮大的红色足迹,寻访若干在党的历史上有重大意义的纪念地。在他们“追寻”过程中,党的历史中所展现出来的崇高精神令这些风华正茂的青年学子深深感动。一幅幅历史图片,让他们看到了风雷激荡的年代里共产党人不屈奋斗的身影;一件件革命文物,让他们感受了当年中国共产党人的峥嵘岁月。在伟人铜像前、在烈士纪念碑下他们一次次深深鞠躬,一行行热泪洒落在大地上,泪水里净化了灵魂,感动中思想得到了升华。参加活动的同学动情地说道:“将历史的记忆变成我们脑海中真实感动的一部分,在崇敬与信仰中勇敢地继续前行”,“我会将这份收获小心翼翼地珍藏在行囊,熔铸入血液,凝定为意志,延展成生命”。这些青年的心声,说明他们在追寻红色足迹、体验党史文化过程中沐浴了崇高,共产党人不屈奋斗的精神鼓舞着他们在当代努力前行。这也说明,党的历史中所承载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革命精神,具有鼓舞斗志、凝聚人心、培育新人的重要作用,学习宣传党的历史,对于加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升公民素质、弘扬良好的道德风尚、升华思想境界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用党的奋斗历程和宝贵经验启迪人

我们党90年的发展历程既有辉煌成就,也有艰辛曲折,这其中蕴藏了无穷智慧和宝贵经验。让人们了解党的奋斗历程和宝贵经验,充分展示浴血奋斗的中国革命史、艰苦卓绝的社会主义创业史、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史,牢牢把握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主题,有利于增进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正如总书记所说,“重视对历史的学习和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和运用,善于从不断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中找到前进的方向和正确道路,这是我们党90年来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要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 2 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从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业绩中获得继往开来的强大动力”。

事实确实如此,当我们通过学习、参观,了解了党的历史发展主线时就可以发现,党的历史提供给我们的东西是非常生动、非常丰富的。这其中“有危难之际的绝处逢生,有挫折之后的毅然奋起,有失误之后的拨乱反正,有磨难面前的百折不挠,既充满艰险又充满神奇,既历尽苦难又辉煌迭出”。(习近平2011年9月1日《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党的历史是中国近现代以来历史中最为可歌可泣的篇章。即使党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经历过的错误和挫折,也都通过中国共产党自身得到纠正,并把从失误中得到的教训,转化为实现伟大历史转折、推动党在理论上更加成熟、成功开辟新的道路的宝贵财富。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倍加珍惜并认真学习党的历史,努力从党的历史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无穷的智慧和前进的力量,坚持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激励人,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从而坚定广大干部群众对党的信任、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对改革开放的信心,进一步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三、用革命先辈的崇高风范感染人

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开启了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斗争的崭新阶段。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奋起革命,前仆后继,竭尽全力,不愧为国家和民族的脊梁。”

90多年来,无数共产党人不屈不挠,艰苦奋斗,书写了党的光荣传统。当我们走进一个个党史人物故居,走进烈士纪念馆,走进革命历史博物馆、陈列馆,总是被革命先辈们的不屈奋斗精神和崇高风范所感染。

在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一门六英烈”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什么是无私奉献。在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一位有着稚嫩脸庞的年轻烈士照片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位在雨花台牺牲的最年轻的烈士事迹感动着无数人。他叫袁咨桐,牺牲时年仅16岁。这个年龄,在当今正是求学阶段,人生憧憬的画卷才刚刚打开,但他却为了理想和信念从容走向刑场。牺牲前他给他的二哥写了一封信:“我们各有着不同的处境,有人在忍辱顺受,有人在观望徘徊,有人在永往直前。一个人到了不怕死的地步,还有什么顾虑的?有了这种舍己为公奋斗的精神,还怕理想事业不能成功?”这种奉献精神和对使命的担当,在今天仍是特别值得提倡的。在革命先辈和英烈身上所体现的伟大品格和崇高风范,是同中华民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传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气节,抑恶扬善、恪守信义的社会美德一脉相承的。今天虽然时代不同了,但他们的奋斗精神仍对我们是一种激励和鞭策,那一代人身上所具有的对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关怀与担当仍是我们要继承的,这也是党史文化对于提升公民思想境界、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体现出的重要作用之一。

四、用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激励人

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涌现出来的大批优秀共产党员,是激励当代人为现代 3 化建设作出新贡献的学习榜样。雷锋、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孔繁森、杨善洲、郭明义等等,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一个个鲜活的形象,那平凡或不平凡的故事,那高尚的精神境界,呈现给我们一个个人生的坐标,值得我们学习与敬仰。

孔繁森,“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他用真挚的爱民之情,赤诚的为民之心,强烈的富民之愿,用生命回答了“人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更有价值”的问题;

杨善洲,一辈子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干实事,办好事,淡泊名利,两袖清风,“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情怀,让人们清晰地看到了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度;

郭明义,20多年无偿献血,16年帮困助学,以实际行动学习实践雷锋精神,集中体现了当今公民道德的高度与力量„„

还有无数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体现着无私奉献、蓬勃向上的力量!

一个前进的时代,总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一个发展的民族,总有一种积极进取的意志。新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进取精神和高尚情操是当今激励人们前行的榜样。

总之,党的历史是极其丰富的,从中汲取的智慧和经验也是无穷的,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学习、归纳和总结。总书记指出:“回顾我们党领导人民为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而艰苦创业的伟大历程,缅怀革命先烈的不朽业绩,就是要结合今天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大力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一代一代共产党人和全国各族人民接续奋斗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相信从党的历史中汲取的正能量,必将汇聚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力量,激励着人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下载从党的历史中汲取营养和智慧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党的历史中汲取营养和智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