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模拟试卷A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模拟试卷A
考试形式:开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站点: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被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字母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6分)
1.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A.发展才是硬道理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D.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2.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
A.坚持与时俱进
B.坚持党的先进性 C.坚持执政为民
D.把发展作为 C.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
D.规定私有经济的方向
1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是使市场……………………………..……..………()A.对资源配置起决定作用
B.自发调节生产,使生产与需求达到平衡 C.自发地调节生产与流通
D.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12.党的十六大对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实践所积累的基本经验从十个方面作了系统总结,其中涉及党的指导思想和根本指针的是………………………………………..…………()A.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C.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A.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B.提高社会主义生活质量 C.使城乡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D.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14.世界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是由于………………..……………()A.战争与革命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B.人口增长失控,资源被破坏,环境恶化 C.因民族、宗教、领土等引起的战争时起时伏 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 15.实行“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A.坚持实行两种制度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D.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6.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基本要求是………..……………()
A.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 B.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党
C.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党
D.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执政和总揽全局的能力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所给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发生了深刻变化是……………..……()
A.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
B.已经从打天下的党,成为坐天下的党
C.已经从革命党,成为执政党
D.已经从领导中国人民革命的党,成为领导世界人民革命的党
E.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2.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是……………………………………………….…()A.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目的 B.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归宿 C.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
D.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归宿 E.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
3.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是要坚持…………………………………..…()A.以工业化带动农业化
B.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C.以高新技术产业代替传统产业
D.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E.以信息化推动农业化
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我国现阶段的具体实现形式有………………………..…...()A.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E.民主集中制
5.我国之所以把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为外交政策的宗旨,是….……()A.因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B.由中国的历史和国家性质决定的 C.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D.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E.因为发展不仅代表了中国人民的利益,还代表了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三、判断题(在每小题后的括号内打“√”或“×”,每小题1分,共10分)
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的。………….……()3.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机的源泉。……………………………………….……….……()4.“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党的基本路线的全部内容。……………………….……()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初始阶段。………………………….……()7.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9.在我国的外交政策中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应高于一切。…………….……..()10.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四、辨析题(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判断错误的,本小题不得分。每小题8分,共24分)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指“三句话”。(8分)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执政兴国的 材料2: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时,明确提出“社会更加和谐”的发展要求。
2004年1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指出,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的高度思考和谐社会建设问题。
2005年2月,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人民日报》2005年2月20日
材料3:
2006年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2006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 1.【答题要点】:错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句话”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创造性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的同时,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因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涉及改革发展稳定,覆盖内政外交国防,贯通治党治国治军,已经构成系统的科学理论。2.【答题要点】:错误。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
六、案例分析题
【参考答案要点】:(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追求、崇尚和谐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我国历史上曾经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如孔子的“和为贵”,墨子的“兼相爱”、“爱无差”等的理想社会方案。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提供了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当前,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是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吸收了思想文化资料并进行创新的结果。
(2)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首先,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其次,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再次,这也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3)一是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关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二是正确处理激发社会活力与维护社会稳定的关系,为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既充满活力又富有秩序的社会。
三是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先富与共富的关系,妥善协调不同社会阶层、群体和地区之间的利益矛盾。
四是正确处理行政管理与社会自我管理的关系,打造社会管理新格局。
五是正确处理发挥传统政治优势与创新群众工作机制的关系,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模拟试卷B
考试形式:开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站点: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被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字母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6分)
1.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系统的体系的标志是……………………………….……….()A.真理标准的讨论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 C.党的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根据是………………………..…………..……….…()A.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 B.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 C.党成立80多年来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
D.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近50年来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D.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4.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是……..….….…()
A.《“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D.《中国共产党 D.鼓励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
15.党的建设的基本问题是………………………………………………………….…..…()A.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B.组织制度建设 C.思想作风建设
D.民主制度建设
16.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A.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C.保护和发展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D.尊重和保护各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所给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邓小平理论……………….…………………………………………………………….…….()A.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B.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C.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做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D.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E.领导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设了新中国
2.我们党在新的世纪要带领人民实现的三大历史任务是………..……………..……()A.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B.完成祖国统一 C.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D.推进现代化建设 E.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A.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B.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C.初级阶段是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 D.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的历史过程 E.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
A.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教育全党,教育干部和群众
B.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C.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D.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E.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收外国文化有益成分 5.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邓小平对国际形势做出的新判断是……………...…()
A.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
B.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
C.建立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E.世界正朝着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方向发展
三、判断题(在每小题后的括号内打“√”或“×”,每小题1分,共10分)
1.邓小平是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依据是国情和党情的新变化。……………………()
3.实践基础上的科技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4.党执政兴国的 和谐世界。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
(1)中国为什么提出建设“和谐世界”的外交新目标?(8分)
(2)谈谈你对“和谐世界”内涵的理解(8分)
(3)结合实际谈谈中国在推进建设和谐世界过程中可以发挥那些积极的作用?(8分)
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专升本公共课程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模拟试卷参考答案(B)卷
一、单项选择题
1.D 2.C 3.B 4.B 5.D 6.B 7.C 8.A 9.D 10.A 11.D 12.B 13.A 14.A 15.A 16.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 BCDE
3.ABD
4.ABCDE
5.ABDE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辨析题
1.【答题要点】:正确。(1)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指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富有自我更新和生长活力的、开放的、具有强大实践功能的科学体系,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本质属性决定的。
(2)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观点,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总是用反映新的条件的新的结论来取代反映旧的条件的过时的结论,而且注意根据新的实践进展来调整自己的理论形态,从而进一步推进实践的发展。
(3)马克思主义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适应实践发展的要求,才能指导实践的不断发展。2.【答题要点】:正确。(1)所有制与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所有制是指生产过程中人与人在生产资料占有方面的关系,它包括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支配、使用、收益等方面的经济关系。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这些经济关系借以实现的具体形式,主要是指资产(或资本)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2)同一种所有制可以采取不同的实现形式,不同的所有制也可以采用同样的实现形式。(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3.【答题要点】:错误。(1)“一国两制”包括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两个方面,其中一个中国原则是“一国两制”的核心、政治前提和根本保证。
(2)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香港、澳门和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中央人民政府行使国家主权。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标志着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3)“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一国两府”、“一边一国”等提法的要害在于违背了国际公认的“一个中国”的原则,目的是追求台湾独立,分裂中国。
(4)中国要统一只能统一在“一个中国”的基础之上。一个中国原则是“一国两制”的核心、政治前提和根本保证。
五、简答题
1.【答题要点】:(1)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揭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理论和党的领导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根本途径。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坚持与时俱进的政党,才能永葆生机。
(2)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揭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真谛和精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着眼于永葆党的先进性。
(3)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揭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要求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工作,要始终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为最高标准,始终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2.【答题要点】:(1)是由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公有制为主体决定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了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是由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决定的。有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及承包经营、租赁经营等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就会有股息、承包收入、租赁收入等多种分配方式。
(3)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各种生产要素不能无偿使用。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必然得到相应的收入。
六、案例分析题 【答案要点】(1)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模拟试卷C
考试形式:开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站点: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被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字母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6分)
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实践基础是…………………………………………..….……()A.时代主题的转换和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兴起 B.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 C.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邓小平“三落三起”传奇式的坎坷经历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A.发展先进生产力 B.发展先进文化
C.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D.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D.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4.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总结性的科学概括是在…………………………………………()A.1980年改革开放刚刚起步时作出的 B.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上作出的
C.1985年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推进到城市以后作出的 D.1992年南方谈话时作出的
5.邓小平称之为“写出了一个政治经济的初稿,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指的是………………………….…………………………….()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定》 C.《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决定》 D.《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A.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B.共产主义 来,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D.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 9.党的十六大上提出我国21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是………………………………()A.基本实现现代化
B.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C.完成“三步走”发展战略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0.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机制……………………………………………..…()A.保证经济总量平衡
B.确保社会公平C.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D.实现经济结构优化
11.我国现阶段,不同国有企业的职工,付出同样的劳动,获得的劳动报酬会有所差别,这是因为………………………………………………………………………………..…..….()
A.贯彻按劳分配会使一部分企业先富起来
B.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是结合在一起的
C.按劳分配要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D.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企业的经营成果联系在一起
12.标志着党和国家在执政方式、领导方式的根本转变是…………………………..…()A.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B.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D.实行对外开放,大胆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文明成果
13.科学文化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A.精神动力问题
B.精神支柱问题 C.思想保证问题
D.智力支持问题 14.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
A.战争与革命
B.战争与和平
C.和平与发展
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 15.邓小平称赞为“一部具有历史意义和国际意义的法律”,“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杰作”的是……………………………………………………………………………………………()
A.《中英联合声明》
B.《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C.《中葡联合声明》
D.《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16.党的十五大提出的,面向新世纪,全党要继续推进“新的伟大工程”是指……………()A.现代化建设
B.祖国统一 C.党的建设
D.反腐败斗争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所给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发生了深刻变化是…………………()
A.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
B.已经从打天下的党,成为坐天下的党
C.已经从革命党,成为执政党
D.已经从领导中国人民革命的党,成为领导世界人民革命的党
E.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2.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是…..….…()
A.《“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D.邓小平南方谈话 E.党的十四大报告 3.我国确立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依据是………..…..()A.公有制实行多种经营方式
B.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C.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D.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也创造价值 E.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因为……...()
A.任何社会都是由经济、政治和文化构成的有机整体
B.三者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内容
C.物质文明为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提供物质基础
D.政治文明为经济建设提供政治保证和法律保证
E.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5.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包括………………….…………….…….………...………...()
A.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
B.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C.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D.依法执政的能力
E.总揽全局的能力
三、判断题(在每小题后的括号内打“√”或“×”,每小题1分,共10分)
1.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系统的体系的标志是党的十五大。……………………..()2.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是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3.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4.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富裕就是社会主义。….…………………………………………()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6.社会主义本质是实现富强、民主、文明。………………………………………………()7.中国共产党是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8.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从实质上说是质量效益型增长方式。…………………………()9.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质是“单个人”的自由个性发展。…………………………….….()10.社会变革中新出现的社会阶层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四、辨析题(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判断错误的,本小题不得分。每小题8分,共24分)
1.从一定意义上说,解放思想也就是实事求是。(8分)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党执政兴国的 一起来?(8分)
六、案例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材料后的题目,本题24分)
材料1: 自古以来,我国的思想家历来十分重视荣辱观念,提出了许多格言警句。如:“知耻近乎勇”、“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宁可毁人,不可毁誉”、“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而失节”等等。
材料2: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分组讨论时强调,要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文化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传授知识、鼓舞人心的积极作用,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材料3:
2006年4月4日上午8点40分左右,台州市黄岩区双江丹桂花苑小区发生了一幕惨剧,64岁的小区居民陈冬香老人散步时,在离小区门口约5米的地方,突然被一辆正在飞快倒车的白色帕萨特轿车撞倒,被送医院后死亡。小区监控录像清晰地拍摄了“帕萨特”反复碾压老人5次。据小区监控录像显示,事发当时,有许多看到此情况却冷漠离开见死不救的人。
根据材料请回答:
(1)我国古代荣辱观念对当前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有何意义?(8分)
(2)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的历史必然性是什么?(8分)(3)材料3的案例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8分)
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专升本公共课程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模拟试卷答案(C)卷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B 4.D 5.D 6.D 7.A 8.A 9.D 10.C 11.D 12.A 13.D 14.C 15.B 16.C
二、多项选择题
1.AE
2.BD
3.ABDE
4.ABCDE
5.ABCDE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辨析题
1.【答题要点】:正确。(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为哲学基础的。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解放思想同实事求是的一致性,体现了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有机统一,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的有机统一。
(2)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思想不解放就难以实事求是,因为认识上禁区重重,思想上凝固僵化,条条框框束缚着头脑,遇到什么问题都要找本本,搬条条,一切照抄照转,那就不可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更不可能正确地研究和把握客观事物的规律性。(3)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解放思想不是脱离实际的胡思乱想,不是什么原则都不要,那样做不仅违反解放思想的要求,而且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
(4)总之,越是解放思想,就越要实事求是,离开了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就会走入主观主义的歧途。2.【答题要点】:错误,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 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基本途径。
(4)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指明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根本途径和方法,而且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
六、案例分析题 【参考答案要点】
(1)自古以来,我国的思想家历来十分重视荣辱观念,提出了许多格言警句,这说明古代的哲人志士将荣辱放到了与人格一样重要的地位。这是我们民族珍贵的思想财富,对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也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2)首先,以“八荣八耻”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是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在经济上所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和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上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一些人在基本的道德价值判断上出现了混乱,理想信念淡漠了,思想道德滑坡了,甚至在一些党员干部中还出现了腐败现象。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缺位有关。
其次,社会主义荣辱观还直接关系国家软实力的强弱。现在,评价一个国家,不能光看其经济总量、军事力量等硬实力,还要看这个国家的思想文化、民族精神、道德情操等软实力因素。毫无疑问,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必将进一步提升全民族的精神状态和道德情操的境界,进一步增强我们党和国家的凝聚力、感召力、影响力。
再次,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国家现行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政党要巩固自己的地位,就要有泾渭分明的荣辱观,这样才能在人民当中树立起良好形象。
(3)赵某在发现撞倒老太太“然后车子停顿了几秒钟,”。这几秒钟赵某权衡了利弊,与其抢救之后陷入无穷尽的赔偿之中莫不如来个干脆了断。所以才反复碾轧五次,所以才三分钟后拨打110报警。路人的表现反映的是一种极其悲哀的社会冷漠,小区居民认为事不关己一走了之。这一切,足以让我们警醒:提倡和宣扬“八荣八耻”绝非是空喊口号,而是刻不容缓,应大力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提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热爱集体、热心公益、扶贫帮困,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进步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模拟试卷D
考试形式:开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站点: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被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字母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6分)
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是…………………….…………………………..….……()A.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继承和发展 B.对当今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的科学判断 C.中国与其它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D.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B.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C.十四大以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D.十五大以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3.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关键是………………………..………()A.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 4.在我党的历史文献中))))))))
C.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问题
D.为教育科学技术发展积累实践经验问题
13.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A.真正不结盟
B.维护我国的独立与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C.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D.坚持对外开放 14.实行“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A.坚持实行两种制度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D.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5.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A.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C.保护和发展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D.尊重和保护各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 16.党的建设的基本问题是……………………………………………………………..…()A.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B.组织制度建设 C.思想作风建设
D.民主制度建设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所给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1992春,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提出的重要思想观点有………………………..…..…()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B.关于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C.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
D.关于“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E.关于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江泽民提出的要深化对“三个规律”的认识是……………………………………()
A.共产党执政规律
B.一切政党执政的规律
C.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D.经济建设规律
E.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3.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包括……………………………….…()
A.市场经济不具有社会制度的属性
B.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
C.市场调节可以和计划调节相结合D.市场经济更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E.市场经济可以和公有制相结合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
A.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中国传统文化
E.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5.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邓小平对国际形势作出的新判断是……………......()
A.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
B.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
C.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E.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三、判断题(在每小题后的括号内打“√”或“×”,每小题1分,共10分)1.邓小平理论就是对邓小平本人思想的理论概括。………………………………….…()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3.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4.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5.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7.“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8.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其核心问题是维护世界和平问题。………………..()9.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10.党风问题是关系到执政党生死存亡的问题。…………………………………..…….()
四、辨析题(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判断错误的,本小题不得分。每小题8分,共24分)
1.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8分)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阶段,而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始阶段。(8分)
3.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私有制经济的发展,国有经济比重的减少,会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性质。(8分)
五、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简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关系。(8分)
2.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8分)
六、案例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材料后的题目,本题24分)
下列是关于社会经济发展问题的材料:
材料1:
建国50多年来,我国GDP增长了10多倍,矿产资源消耗增长了40多倍。我国资本形成占GDP的比重,1980年为34.9%,1995年为40.8%,2000年为36.4%,2003年高达42.7%,大大高于美国、德国、法国、印度等一般20%左右的水平。
材料2:
目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只占全世界的4%左右,但原煤、钢材、水泥的消耗量分别占全世界消耗量的31%、30%和40%,石油、铁矿石的进口依存度分别达到40%、60%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经超出环境容量。
材料3:
我国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为23.8亿吨,以目前的产能计算,14年后出现石油枯竭局面。根据国际能源署(IEA)最新估计,我国石油外部依赖率1995年仅为7.6%,到2020年将达到75%。
我国水资源总量2.8万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目前,我国缺水总量约为300亿~400亿立方米,全国669座城市中有400座供水不足,110座严重缺水。
我国人均耕地只有1.41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并且耕地后备资源十分紧缺。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7%。
材料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2.【答题要点】:正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在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是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包括两层基本涵义:一是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指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是从中国走什么样的社会主义道路意义上来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决不仅限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它将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是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3.【答题要点】:错误。(1)改革开放以来,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变单一的公有制为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调整和完善了所有制结构,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成果之一。
(2)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公有制经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发展和壮大自己。公有制在现阶段所有制结构中仍然占主体地位,这主要表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有优势;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上。
(3)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加强,在这个前提下,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一些,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五、简答题
1.【参考答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是统一的科学体系。因为:(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有着共同的哲学基础——唯物史观。(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有着共同的理论品格——与时俱进。(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有着共同的价值取向——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2.【答题要点】:(1)始终成为工人阶级先锋队是中国共产党真正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的必要前提。只有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才能代表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并为之奋斗,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共产党真正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必然要求。只有代表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才能使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得到充分体现。两者本质上完全一致,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六、案例分析题
【参考答案要点】
(1)根据影响经济增长因素在经济增长中所起作用,一般可将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或者经济增长划分为两种类型。如果经济增长主要依赖生产要素在原来技术水平基础上投入的数量扩张,即土地、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可称为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如果经济增长主要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来推动,则称为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过快、过热,一方面,表现为高投入,主要靠投入拉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主要是 热、增长过快,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益,以致煤、油、电、运营高度紧张,粗放型增长使经济发展付出了很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加剧了生产规模与环境恶化的矛盾。这样的经济增长方式,既不符合国情,也难以提升国际竞争力,必将损害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和社会持续进步的基础,最终难以为继,因此已经到了需要刻不容缓地加以转变的关键阶段。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只有由过去主要靠增加投入、扩大投资规模、生产要素利用效率低、资源和环境的代价大、经济整体素质不高、竞争力不强的粗放式经济增长、转变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低代价经济增长,才能推动整个社会真正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化解资源环境约束、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2)增长方式转变的政策措施
①从全面协调发展的角度把握增长方式转变,“十一五”提出的增长方式转变与过去有根本的不同,是包括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人自身的全面发展这种新的“四位一体”的广义的增长方式的转变;
②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把自主创新作为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切实提高经济增长的科技贡献率;
③与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相结合,经济结构优先升级是增长方式转变的实际内容; ④深化改革,形成有利于增长方式转变的制度环境,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转变增长方式; ⑤发展循环型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3)节约资源能源,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主要措施是:
①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支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
②以节约使用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水平为核心;
③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发展循环型经济;
④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综合运用各种创新、各种手段,采取各种措施全面节约资源;
⑤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建立节约型生产模式,消费模式和城市发模式
第二篇: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学习体会
专业:10秋行政管理专科
学号: 1033001460433
姓名:李万兵
本人通过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得到了很大的启发!
在努力学习业务知识的同时,还注重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因为在总结国内外的大事的经验和教训时,深刻认识到政治思想的指导作用。同时作为一个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更注重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用作为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在这段时间学习的最大收获就是学习了关于三个代表重要论述:
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 们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邓小平曾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在邓小平理论的研究和学习过程中,我时刻能感受到那股朴实而执着的爱。或许我们从小就被所谓的爱国主义教育封闭在革命烈士为国捐躯的小圈里,以至于在今天和平、安定,物质文化飞速发展的环境中淡薄了爱国主义的主题。我觉得爱国并不是在大使馆被炸之后上街游行示威就可以了,而是要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譬如说,珍惜淡水,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也许有人觉得太离谱了,但我认为,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祖国的一草一木都不想爱护,他怎能会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如今,许多人的热点依然是出国,依然有很多的人向往那看起来更加美好的生活,可是当我学习了邓小平理论,了解了共和国艰辛的成长史之后,我越发热爱我的祖国,我越发可以理解她与别人相比不足的地方,而正是这些不足之处应当成为我们年青人奋发的动力。立志建设她、美化她应当成为我们最崇高的理想。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科学地概括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集中反映了党的先进性和阶级性特征,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审时度势、治党治国、创造性运用唯物史观的重大成果,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对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与必然趋势的深刻和精辟的揭示,是对 们党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三个代表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体认,是对党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三个代表的思想体现了对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的深刻认识。三个代表是对于历史规律性与必然性的把握,而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归根到底是为了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们党从建立伊始就以中国社会的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人民利益代表的姿态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在民主革命时期,们党在政治上实行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和民主集中制,在经济上节制资本和平均地权,掌握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大法宝,从而成为全民族的领导核心,掌握了革命的领导权。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们党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出了双百方针,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然而,由于 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准备不足,又缺乏经验,使得 们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走了许多弯路,使人民的利益受到了损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们党恢复和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科学分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特点,科学的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提出并坚持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使 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赢得广大人民的支持与拥护。历史的经验表明,只要 们党坚持和把握了三个代表,们就能在前进的道路上取得胜利,什么时候 们背离了三个代表,们在前进的道路上就会遭受挫折和失败。能否坚持三个代表,是关系到党能否保持先进性和领导核心地位的人问题,是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大问题。对于“三个代表”的思想,我们认为“先进生产力”就是以现代高新科学技术为代表的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根本是提高科技水平,而要发展科技,就要依靠教育。文化的先进与否要看它所基于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说要代表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之上的文化,不断把它推向前进。而“始终代表中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点在我们党的理论中一贯是非常明确的,但重新强调它很有意义。
历史的经验表明,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坚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赢得了人民的拥护。而面向21世纪,党只有始终站在时代前列,更加敏锐地把握先进生产力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坚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懈奋斗,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继续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
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推进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都应贯穿三个代表的要求。
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要继续加强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理论的共同理想,增强贯彻党的理论路线和根本宗旨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脚踏实地的做好工作。
第三篇: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2011年课程考试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有效期:2010年10月11日至2011年11月4日)
题目:
一、浅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1.论文写作所需参考资料
1)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江泽民:《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胡锦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4)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5)胡锦涛:《在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6)胡锦涛:《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6年8月16日。
7)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06年版。8)胡锦涛:《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2.论述写作要考虑的要点
第一,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我们必须始终把经济建设放在中心位置,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
第二,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展。协调发展,就是要努力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第三,科学发展观主张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系。
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必须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准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不断增强辩证思维和系统思维能力,正确认识和处理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发展的平衡和不平衡、政府和市场等各种关系。
二、简析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 1.论文写作所需参考资料
1)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毛泽东:《实践论》、《矛盾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4)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5)邓小平:《在武汉、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6)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7)江泽民:《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8)胡锦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9)胡锦涛:《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2.论述写作要考虑的要点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上,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一切从本国实际出发,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路。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把中国引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认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教训之一,是过去我们搬用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其主要表现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第一,走自己的路,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灭亡普遍规律的揭示,是以19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生、发展为基础的。马克思并没有对各国如何实现未来理想社会以及理想社会的模式提供过具体蓝图。
第二,走自己的路,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要“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将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经过消化、改造,使之适合中国的国情。
第三,走自己的路,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又会产生新的主客观矛盾,这就需要根据变化了的实际不断发展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使之具体化和深刻化。
三、详论“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 1.论文写作所需参考资料
1)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邓小平:《对中国改革的两种评价》,《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4)江泽民:《二十年来我们党的主要历史经验》,《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江泽民:《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6)《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2.论述写作要考虑的要点
1992年,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明确地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即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
第一,“三个有利于”标准是生产力标准的坚持和发展,在“三个有利于”标准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生产力标准,综合国力的增强是生产力发展的宏观表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和体现。“三个有利于”标准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和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的真理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
第二,“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强调的是对于改革开放的一些具体政策措施,必须从抽象的姓“社”姓“资”的争论中摆脱出来,放开手脚,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把注意力放到研究用什么手段和方法才能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第三,“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明确提出的是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说明这个标准本身强调的是必须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合乎“三个有利于”、可以为社会主义所利用的东西,也要允许其存在和支持其发展。凡是合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就是社会主义的,或者是为社会主义所需要和允许的。
四、正确理解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论文写作所需参考资料
1)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3)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胡锦涛:《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6)《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2.论述写作要考虑的要点
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又一条基本原则。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还因为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市场经济要求市场主体多元化,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多种市场经济主体,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条件;
第二,通过竞争,促进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加速市场化改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竟争力;促使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既要对它们鼓励和支持,又要对它们进行引导。
第三,外资企业的进人不仅会带来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而且还会带来一些与社会化生产规律和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经营方式和资本组织形式,可为我国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的体制创新提供借鉴。因此,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必须把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两者统一起来,而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
五、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意义所在 1.论文写作所需参考资料
1)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邓小平:《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实现要靠组织路线来保证》,《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4)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五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6)《中共中央关于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7)《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2.论述写作要考虑的要点
中国共产党对于执政以后容易脱离群众的倾向始终有着高度的警惕。针对新时期党群关系中出现的新问题,党中央强调指出,能否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从生死存亡的高度认识党群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全心全意为民族、为国家、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中国共产党只有始终坚持唯物史观,把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统一起来,把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统一起来,才能把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统一起来,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政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特征。
第二,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能否长期执政的关键所在。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衰的根本因素。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
第三,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无论是革命战争还是现代化建设,都必须依靠群众。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推动者,是决定我国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我国改革开放和建设的顺利推进,党的领导地位的不断巩固和加强,都需要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具体要求:
1.从以上五个题目中任选一题进行写作,要切中题目。2.论文字数3000字左右。(专科2500字左右)3.论文写作:
(1)论点必须明确、论据详实充分;(2)结构完整合理、语言流畅通顺;(3)特色鲜明独到、结合本人思考;(4)引证资料广泛、杜绝整段抄袭。
4.不在上述选题范围内写作,以及复制、抄袭别人论文,论文内容雷同者均以零分计。
第四篇: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研 究 论 文 教 学 计 划
第一部分 说 明
一、说明
1、目的:
⑴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标是知识教育、能力教育和价值观教育相结合,以知识教育为依托,实现能力教育和落实科学价值观教育,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深化改革的基本要求。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功能的前提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将把提高教学质量、增强课堂吸引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强化能力培养,逐步开好研讨式、研究型的课程作为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将改革引向深入。
⑵加强研究、研讨环节,拓展教育空间,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和学术研究水平。
2、要求:
查阅相关资料,搜集相关素材,要求目的明确,结合课堂所学理论撰写有一定学术水平的课程论文。
3、成绩考核:
研究论文教学为16学时,1个学分,以课程论文的写作为考核方式,成绩实行百分制,六十分为及格。
二、内容
贯穿于理论教学之中,将研究论文的选题、开题、查阅资料、写作方法、格式规范等内容结合理论教学进行讲授。
三、课程论文规范
1、格式
课程论文应由学生本人手写、A4纸,左装订,双面书写。论文的格式为: ⑴课程论文题目;作者及专业、学号; ⑵中文内容摘要;关键词;
⑶正文(引言、方法、实验结果、讨论、结论等); ⑷参考文献或资料(包括文献编号、作者姓名、书名、或文集名、期刊名、出版单位、出版年月、页码等)。
2、基本要求:
⑴查阅文献资料数量视课题需要和学生水平而定,一般在5篇以上。⑵思想端正、观点明确;内容精炼、层次分明;论点明确,论据充分;实事求是,论据可信。
⑶用汉语写作,文字通顺,语言流畅,书写工整,无错别字。符合学术文章要求。
⑷图画整洁,布局合理。所有内容符合国家最新标准。
⑸正文字数在2500—3000字;中外文摘要200-300字;关键词3-5个。⑹文中的专业术语、计量单位、图表格式、文字书写、字号、排版格式以及引用文献等,均应按正式出版物要求来表述。
3、课程论文成绩评定
指导教师对课程论文进行全面审查,在《学生课程论文评分表》上打分,并签写评语。凡审查不合格者,应令其返工,直到达到要求为止。
4、课程论文题目自拟,选题符合课程要求,建议选题具有一定现实性和学术价值。
准
第五篇: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论文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论文
毛泽东毛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武装了我们的党,哺育了我们,将中华民族引上独立、强盛的发展道路。毛泽东毛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结合新的实践,学习毛泽东毛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不断地从中汲取理论营养和智慧力量,对于加强党的建设,对于推进我们伟大的事业,对于提高个人的理沦水平、工作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改革开放的伟大构想邓小平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开始主持中央的工作,曾经在法国留学的经历使得邓小平是一个与时俱进的领导者,他敏锐的察觉到当前中国与世界的巨大差距,而在他看来经济体制的改革和落后的思想观念的消除乃是当时中国发展的当务之急。
邓小平在全会前夕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作《解放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指出:“解放思想是当前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邓小平强调“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他还提出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带动其他地区、其他人,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邓小平对改革开放的历史功绩在改革开放前十年内,他两次当选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由此可见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力。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具有极强的时效性和预见性。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正好印证了这位伟大的领导人的话。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最可珍贵的精神财富,成为中华民族振兴与发展的精神支柱。邓小平,他始终处在时代的最前端,就像解放战争时期一样,他始终作战在中国经济建设的最前线。如果没有邓小平,很难想象中国是否能有如今的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