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FE(L)―1型二次测风雷达的工作原理及标定

时间:2019-05-14 07:45: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GFE(L)―1型二次测风雷达的工作原理及标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GFE(L)―1型二次测风雷达的工作原理及标定》。

第一篇:GFE(L)―1型二次测风雷达的工作原理及标定

【摘要】gfe(l)-1型二次测风雷达和gts1型电子探空仪是我国近年来气象业务中广泛运用的一种新一代高空探测系统,可探测从地面至30000米高空的风向、风速、气温、气压、湿度等气象要素。它具有探测精度高、采样速率快、使用方便等特点,实现了高空探测仪器的数字化和自动化。该雷达在使用过程中,标定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必不可少,且要认真细致、精确无误。

【关键词】l波段雷达;工作原理;标定

1.高空气象探测的发展

测量近地面层以上大气的物理、化学特性的方法和技术,又称高空观测或高空探测。高空气象观测以测定大气各高度上的温度、湿度、气压、风向、风速为主,其他还有一些特殊项目,如大气成分、臭氧、辐射、大气电场等。主要的观测方法有气球探测、无线电探测等。自18世纪中叶以来,人们先后用风筝、载人气球携带仪器进行直接探测高空的试验。19世纪末,法国、德国、美国发明和改进了探空气象仪。1986年在欧洲组织国际间的探空气球探测试验,是高空气象观测站网的雏型。随着光学经纬仪的发展,逐步建立了小球经纬仪测风的方法。20世纪20~30年代末,在电报、编报、短波无线电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先后研制成了无线电经纬仪和测风雷达等,为建立全球高空观测站网奠定了基础。40年代,发展了气象火箭,探测高度可达100公里以上。60年代以来,随着气象卫星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全天候和全球性的高空气象探测的发展。大量利用无线电遥测、遥控技术和电子计算机微处理机定量控制,实时处理,是当前各高空观测系统的技术特点。全球性高空站网的合理分布、新技术方法的应用和充分利用各种探测系统是构成现代高空综合观测系统的特点。由各系统测定和提供的大量高空气象观测数据,对揭示大气的结构、建立大气科学的理论和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起了重要的作用。对于各种手段高空探测的一致性和资料的可比较性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各国共同关心和努力解决的问题。到90年代中期,中国加快了基于电子探空仪的高空探测系统的研制、应用和推广,gfe(l)-1型二次测风雷达和gts1型电子探空仪就是目前气象业务中广泛使用的一种自动高空探测系统。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也是高空气象探测设备的更新换代产品。为气象预报和气候研究提供了基础的气象资料,在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2.gfe(l)-1型二次测风雷达

gfe(l)-1型二次测风雷达(简称l波段雷达)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高空气象自动探测系统,它由二次测风雷达和电子探空仪配合,可探测从地面至30000米高空的风向、风速、气温、气压、湿度等气象要素。它具有抑制频段干扰、探测精度高、采样速率快、使用方便等特点。

由于采用了近程测距技术,使近程测距可达100米以内,并利用现场放球视频监控系统,有利于起始抓球。并采用了大量的微电脑数字处理技术,实现了高空探测仪器的数字化和自动化。

所谓二次雷达是指雷达所追踪的目标是有源的,目标具有发射无线电波的能力。这种有源的目标物被称作“无线电回答器”,简称“回答器”。运行时,雷达发射触发信号,即“询问信号”,回答器被这个“询问信号”所触发,立即发射出“回答信号”,又被雷达所接收作为回波信号。这种一问一答的工作状态就是二次雷达的基本特点,故称二次雷达。二次雷达与一次雷达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二次雷达所追踪的目标是一个有源体,而一次雷达所追踪的目标则是一个无源反射体,是靠目标反射电磁波被雷达接收作为回波信号的。

3.gfe(l)-1型二次测风雷达的工作原理

3.1 测距原理

雷达发射的触发信号,即“询问信号”,从天线出发按图1中箭头所指方向到达探空气球所悬挂的探空仪,探空仪中的回答系统被激发后,随机产生一个“应答信号”并按原路返回,被雷达天线所接收。根据无线电波从雷达天线到达探空仪之间的往返时间,再用这个时间的1/2乘以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即可算出探空仪与雷达之间距离。假设电波的传播速度为c,无线电波从雷达天线到达探空仪之间的往返时间为△t,则所求距离d可用以下公式表示:

d=1/2(c×△t)

无线电波在空间的传播速度相当于光速,即c=3×105公里/秒,如果△t以微秒计算,则1微秒=10-6秒,每微秒的速度则为:c=0.3公里/微秒。

则距离:d=0.15△t公里

图1 l波段雷达测距原理 图2 l波段雷达测角原理

3.2 测角原理

l波段雷达天馈系统由4个ф0.8m抛物面天线、和差环、调制环、馈线等组成。水平、垂直波瓣宽度均不大于6o,其中的和差环是完成假单脉冲体制的关键,调制环由程序方波控制,将由和差环获取的上、下、左、右误差信号调制到和信号上,此信号经接收机放大、解调而得出反应目标偏离电轴的角误差信号(包括大小和方向)。利用垂直面上的两个天线所获取的误差信号推动仰俯电机实现仰角的跟踪与测量,利用水平面上的两个天线所获取的误差信号推动方位电机实现方位角的跟踪与测量。如图2所示,假如天线电轴对着正东方,而探空仪也在正东方,则由于射频信号到达左右天线所经历的路程相等,因而无相位差,角误差为零。如果电轴没有对准探空仪,而是偏南或偏北了一个角度,使得射频信号到达左右天线的时间出现了误差,即出现了相位差,也就产生了角误差信号。方位电机则根据这个误差信号来调整天线的向左或向右移动,使电轴重新回到正对探空仪的方向。

3.3 测风原理

探空气球携带着无线电回答器升空后,雷达在地面向它发出“询问信号”,回答器被“询问信号”所触发,向地面发回“回答信号”。根据每一组询问与回答信号往返时间之间隔和回答信号的来向,就可测出每一瞬间探空气球在空间距地面雷达的直线距离(斜距)、方位角和仰角,再根据高空风计算公式,可得出个高度层的风向、风速。具体来说,探测气球在净举力的作用下,以一定的速度做垂直上升时,同时也在风的作用下作水平运动,由于气球的体积很大,质量却很小,在随风飘移运动中的惯性也很小,因此,可将气球的运动看作是空气质点在空中的运动。气球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完全可以代表空气质点的水平移动。将气球每分钟在空中的位置垂直投影到水平面上,可得到气球的水平位移。由水平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即可得到探测气球所经过气层的平均风速和风向。这就是l波段雷达测风的基本原理。3.4 压、温、湿探测原理

l波段雷达对空中各高度层上大气的压、温、湿三个气象要素的探测,是利用升空气球携带的探空仪来完成的。探空仪由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及转换电路、编码电路和回答器所组成,各传感器的电参量随高空的压力、温度、湿度的变化而变化。转换电路则对变化的电参量进行采集、编码而形成探空码,然后用此探空码去控制回答器,再由回答器将探空码发回地面。雷达接收机把它接收下来,经解码软件进行解码,就得到了高空中不同高度的压力、温度和湿度三个气象要素数据。

4.gfe(l)-1型二次测风雷达的标定

4.1 水平调整

水平调整的目的是为了让雷达的天线主轴垂直于水平面,消除在不同的方位产生的仰角误差。如果水平没有调整好,当仰角接近90o时还会造成方位误差。所以,水平的调整不但要在安装时需要调整,在日常的工作中也要经常检查、调整,特别是在雨季和地基尚不牢固的新建站更要注意。

在进行雷达水平调整前,首先要安装、调整好主轴水准器,只有调整好主轴水准器,才能利用它进行雷达的水平调整。主轴水准器是用于调整主轴与水平面垂直的。

第一步:调整时需二人配合进行,一人在值班室工作台前操作,开启雷达控制天线转动。另一人在雷达天线装置处,二人利用雷达配用的通信耳机进行通话。先转动方位角,使主轴上某一个水准器正好停在和某两个千斤顶连线相平行的位置上,调整其中一个千斤顶使水准器的气泡正好停在横线中央,在调整第三个千斤顶使另一个水准器的气泡也正好停在横线中央。

第二步:将天线的方位角旋转180o,这时如果气泡仍在横线中央,说明水准器安装正确。如果气泡不在横线中央而是有一个差值,说明水准器不在正确位置,需要进行校正。这时用调水准器的专用工具调整水准器两端螺母使气泡向横线中央移动差值的一半,再用千斤顶修正差值的一半。然后再用上述方法重新检查、校正,直至差值为零。两个水准器最好分别进行调整,校好后将水准器两端的螺母紧固。

4.2 仰角零度的标定

仰角零度的标定,其目的是当天线仰角在真实零度时,数据终端所读取、显示的仰角数据应同为零度。由于该雷达天线阵的边距较小,故采用经纬仪法比较适用。

在距天线数十米处架一经纬仪并调好水平,利用经纬仪内的十字线观察天线桁架边缘线是否垂直,若基本垂直,说明天线仰角处于水平位置;若不垂直,说明天线仰角不在水平位置,这时应根据经纬仪的观察,微微转动天线仰角使其垂直,而后将主控箱俯仰角测量板上的标定孔对地短路。此时,数据终端上显示的仰角数值应为零度,仰角零度的标定工作就此完成。

4.3 三轴一致性的检查与校正

所谓三轴,即:光轴、机械轴和电轴。光轴是指瞄准镜在正常工作时,其物镜中的十字线交点所对方向的射线;机械轴是指天线中心(方位轴和仰角轴的交点)向天线所指方向的射线;电轴是指波瓣交点所指方向的射线。

根据雷达测角原理,雷达的测角是电轴对准目标物,而方位角、仰角的度数却是天线所处位置的方位角、仰角的数值。所以,电轴与机械轴必须一致。要把电轴与机械轴调整一致,必须借助光轴。同时,机械轴的方位角、仰角的准确数值也是用光轴标定的。因此,只有光轴、电轴、机械轴三轴一致,其读数才能真正表示目标物所处位置的方位角和仰角。三轴一致性的检查与校正分两步进行,即:光轴与机械轴的校正、光轴与电轴的校正。

4.3.1 光轴与机械轴一致的校正

4.3.1.1 光轴与天线仰角转轴垂直的检查和调整

第一、把天线仰角转到0o位置,将瞄准镜从正常工作位置取下,反时针方向旋转90o,再装好。第二、转动天线方位,使瞄准镜对准2公里外的一个目标。第三、保持方位不动,将天线仰角由0o调整到90o,同时观察瞄准镜的瞄准点相对于目标的移动轨迹。若光轴与仰角转轴垂直,则轨迹是一个“点”;若轨迹是一个90o的圆弧,则需要调整。

调整方法:用扳手先将瞄准镜架三角铁板上的三颗固定螺母松开然后调节三角铁板上的调节螺钉,使瞄准镜的十字线中心向目标移动原来偏移距离的一半即可。

4.3.1.2 光轴与机械轴的检查和调整

第一、将瞄准镜装回正常工作位置。第二、将天线仰角转到0o,调整方位,使瞄准镜十字线中心对准一个适当的目标。第三、将瞄准镜的物镜反转180o,插入瞄准镜的架内;把天线方位也转动180o,仰角保持在0o,若目标仍在十字线的中心,说明光轴与水平面平行。若目标偏离十字线中心的距离小于三分之一小格,为合格;若大于三分之一小格,则需要调整。

调整方法:先用起子把蝶形螺母对面的两个固定螺钉松开,然后用扳手调整下部的两个螺钉,调整光轴的俯仰,使目标离瞄准镜十字线中心的距离为上述偏差的一半即可。

4.3.2 光轴与电轴一致的调整

第一、选择一个地面风速较小且天气晴朗的白天,在正式施放探空气球的过程中,当仰角升到大于15o,斜距大于500米.或者放球约10mim信号稳定后,进行检查调整。

第二、分别用雷达和瞄准镜同时观察探空气球,室内观测员观察示波器的四条亮线,当四条亮线两两对齐(上下对齐、左右对齐)的瞬间,立即通知瞄准镜观测员,观察回答器在瞄准镜中的位置,并记下回答器偏离瞄准镜十字线中心的数值。经过15至20次的读数,若回答器偏离十字线中心小于0.1o,为合格。若大于0.1o,则需要调整。

第三、调整时,先打开天线装置中的和差箱盖板,然后调整移相器的长短。

4.4 方位角零度的标定

方位角零度的标定是在天线水平调整完成后,瞄准镜安装正确(即光轴与机械轴一致)的情况下进行的。其方法有两种:

第一种:距雷达数十米外的一高处,架一经纬仪(高度比瞄准镜高),用磁针标定好方位(注意在标定时应将当地的磁偏角计算在内)。转动雷达天线和经纬仪,使两者相互瞄准,然后读经纬仪的方位角α0,雷达方位角α1,摇动天线使雷达方位角在α1的基础上在增加(180-α0),保持仰角为零度。

将方位轴角板上的标定孔对地短路,方位读数为零。

第二种:在天气晴朗的夜间,利用雷达瞄准镜对准北极星来标定零点,由于北极星在一夜之间也有所变化,要使标定更加准确,可以向天文部门查对天文年历进行校正。也可以每隔一定时间(如2小时)瞄准北极星测一次方位角,共测三到四次,最终取观测记录的平均值来标定。然后将主控箱俯方位角测量板上的标定孔对地短路,此时数据终端上显示的方位角数值应为零度,方位角零度标定到此完成。

注意:标定方位角、仰角后,最好在不同的方向上找几个不同的近距离固定目标,用瞄准镜记下它们的方位角、仰角读数,以备参考。

4.5 距离零点的标定

gfe(l)-1雷达的测距采用了自动跟踪回答信号的数字测距法,其标定可以采用已知距离法。将探空仪放在距离雷达100-200米左右的地方并精确测出探空仪距离雷达天线的直线距离。由于探空仪回答延时有一定差异,用不同的探空仪来标定则会出现较大的误差,因此,应选2-3只探空仪,取其平均值。具体标定方法如下:将探空仪放于距雷达一定的距离(如200m)处,用鼠标点击控制画面上距离手/自动按钮,置“手动”状态,再点击距离“前进”或“后退”按钮,使距离显示值在200m左右处,这时应能看到距离显示屏上回波的位置,拨动测距板上的拨码开关(s1),使回波回到显示2km扫描线上的两个暗点之间,再把距离手/自动按钮置“自动”状态,观察控制画面上的距离显示值,是否在200m左右处跳动,反复上述过程,即达到标定的目的。

注意:在距离零点标定完成后,最好找几个比较孤立的地物回波,记下它们的方位角、仰角和距离,以备参考。

5.结束语

雷达的标定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精度要求很高,标定中的任何差错都会影响观测记录的准确性。所以,对雷达进行标定时必须认真细致、严格要求、反复验证。

参考文献

[1]中国气象局监测网络司.l波段高空气象探测系统维护、维修手册[m].北京:中国气象局,2004.[2]中国气象局监测网络司.高空气象探测手册[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作者简介:张继光,陕西省汉中市气象局技术保障中心工程师。

第二篇:雷达工作 原理

雷达的原理

雷达(radar)原是“无线电探测与定位”的英文缩写。雷达的基本任务是探测感兴趣的目标,测定有关目标的距离、方问、速度等状态参数。雷达主要由天线、发射机、接收机(包括信号处理机)和显示器等部分组成。

雷达发射机产生足够的电磁能量,经过收发转换开关传送给天线。天线将这些电磁能量辐射至大气中,集中在某一个很窄的方向上形成波束,向前传播。电磁波遇到波束内的目标后,将沿着各个方向产生反射,其中的一部分电磁能量反射回雷达的方向,被雷达天线获取。天线获取的能量经过收发转换开关送到接收机,形成雷达的回波信号。由于在传播过程中电磁波会随着传播距离而衰减,雷达回波信号非常微弱,几乎被噪声所淹没。接收机放大微弱的回波信号,经过信号处理机处理,提取出包含在回波中的信息,送到显示器,显示出目标的距离、方向、速度等。

为了测定目标的距离,雷达准确测量从电磁波发射时刻到接收到回波时刻的延迟时间,这个延迟时间是电磁波从发射机到目标,再由目标返回雷达接收机的传播时间。根据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为:S=CT/2

其中S:目标距离

T:电磁波从雷达到目标的往返传播时间

C:光速

雷达测定目标的方向是利用天线的方向性来实现的。通过机械和电气上的组合作用,雷达把天线的小事指向雷达要探测的方向,一旦发现目标,雷达读出些时天线小事的指向角,就是目标的方向角。两坐标雷达只能测定目标的方位角,三坐标雷达可以测定方位角和俯仰角。

测定目标的运动速度是雷达的一个重要功能,—雷达测速利用了物理学中的多普勒原理.当目标和雷达之间存在着相对位置运动时,目标回波的频率就会发生改变,频率的改变量称为多普勒频移,用于确定目标的相对径向速度,通常,具有测速能力的雷达,例如脉冲多普勒雷达,要比一般雷达复杂得多。

雷达的战术指标主要包括作用距离、威力范围、测距分辨力与精度、测角分辨力与精度、测速分辨力与精度、系统机动性等。

其中,作用距离是指雷达刚好能够可靠发现目标的距离。它取决于雷达的发射功率与天线口径的乘积,并与目标本身反射雷达电磁波的能力(雷达散射截面积的大小)等因素有关。威力范围指由最大作用距离、最小作用距离、最大仰角、最小仰角及方位角范围确定的区域。

雷达的技术指标与参数很多,而且与雷达的体制有关,这里仅仅讨论那些与电子对抗关系密切的主要参数。

根据波形来区分,雷达主要分为脉冲雷达和连续波雷达两大类。当前常用的雷达大多数是脉冲雷达。常规脉冲雷达周期性地发射高频脉冲。相关的参数为脉冲重复周期(脉冲重复频率)、脉冲宽度以及载波频率。载波频率是在一个脉冲内信号的高频振荡频率,也称为雷达的工作频率。

雷达天线对电磁能量在方向上的聚集能力用波束宽度来描述,波束越窄,天线的方向性越好。但是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雷达天线不可能把所有能量全部集中在理想的波束之内,在其它方向上在在着泄漏能量的问题。能量集中在主波束中,我们常常形象地把主波束称为主瓣,其它方向上由泄漏形成旁瓣。为了覆盖宽广的空间,需要通过天线的机械转动或电子控制,使雷达波束在探测区域内扫描。

概括起来,雷达的技术参数主要包括工作频率(波长)、脉冲重复频率、脉冲宽度、发射功率、天线波束宽度、天线波束扫描方式、接收机灵敏度等。技术参数是根据雷达的战术性能与指标要求来选择和设计的,因此它们的数值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雷达具有的功能。例如,为提高远距离发现目标能力,预警雷达采用比较低的工作频率和脉冲重复频率,而机载雷达则为减小体积、重量等目的,使用比较高的工作频率和脉冲重复频率。这说明,如果知道了雷达的技术参数,就可在一定程度上识别出雷达的种类。

雷达的用途广泛,种类繁多,分类的方法也非常复杂。通常可以按照雷达的用途分类,如预警雷达、搜索警戒雷达、无线电测高雷达、气象雷达、航管雷达、引导雷达、炮瞄雷达、雷达引信、战场监视雷达、机载截击雷达、导航雷达以及防撞和敌我识别雷达等。除了按用途分,还可以从工作体制对雷达进行区分。这里就对一些新体制的雷达进行简单的介绍。(军事观察·warii.net)

双/多基地雷达

普通雷达的发射机和接收机安装在同一地点,而双/多基地雷达是将发射机和接收机分别安装在相距很远的两个或多个地点上,地点可以设在地面、空中平台或空间平台上。由于隐身飞行器外形的设计主要是不让入射的雷达波直接反射回雷达,这对于单基地雷达很有效。但入射的雷达波会朝各个方向反射,总有部分反射波会被双/多基地雷达中的一个接收机接收到。美国国防部从七十年代就开始研制、试验双/多基地雷达,较著名的“圣殿”计划就是专门为研究双基地雷达而制定的,已完成了接收机和发射机都安装在地面上、发射机安装在飞机上而接收机安装在地面上、发射机和接收机都安装在空中平台上的试验。俄罗斯防空部队已应用双基地雷达探测具有一定隐身能力的飞机。英国已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研制双基地雷达,主要用于预警系统。

相控阵雷达

我们知道,蜻蜓的每只眼睛由许许多多个小眼组成,每个小眼都能成完整的像,这样就使得蜻蜓所看到的范围要比人眼大得多。与此类似,相控阵雷达的天线阵面也由许多个辐射单元和接收单元(称为阵元)组成,单元数目和雷达的功能有关,可以从几百个到几万个。这些单元有规则地排列在平面上,构成阵列天线。利用电磁波相干原理,通过计算机控制馈往各辐射单元电流的相位,就可以改变波束的方向进行扫描,故称为电扫描。辐射单元把接收到的回波信号送入主机,完成雷达对目标的搜索、跟踪和测量。每个天线单元除了有天线振子之外,还有移相器等必须的器件。不同的振子通过移相器可以被馈入不同的相位的电流,从而在空间辐射出不同方向性的波束。天线的单元数目越多,则波束在空间可能的方位就越多。这种雷达的工作基础是相位可控的阵列天线,“相控阵”由此得名。

相控阵雷达的优点

(1)波束指向灵活,能实现无惯性快速扫描,数据率高;(2)一个雷达可同时形成多个独立波束,分别实现搜索、识别、跟踪、制导、无源探测等多种功能;(3)目标容量大,可在空域内同时监视、跟踪数百个目标;(4)对复杂目标环境的适应能力强;(5)抗干扰性能好。全固态相控阵雷达的可靠性高,即使少量组件失效仍能正常工作。但相控阵雷达设备复杂、造价昂贵,且波束扫描范围有限,最大扫描角为90°~120°。当需要进行全方位监视时,需配置3~4个天线阵面。

相控阵雷达与机械扫描雷达相比,扫描更灵活、性能更可靠、抗干扰能力更强,能快速适应战场条件的变化。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已广泛用于地面远程预警系统、机载和舰载防空系统、机载和舰载系统、炮位测量、靶场测量等。美国“爱国者”防空系统的AN/MPQ-53雷达、舰载“宙斯盾”指挥控制系统中的雷达、B-1B轰炸机上的APQ-164雷达、俄罗斯C-300防空武器系统的多功能雷达等都是典型的相控阵雷达。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固体有源相控阵雷达得到了广泛应用,是新一代的战术防空、监视、火控雷达。

宽带/超宽带雷达

工作频带很宽的雷达称为宽带/超宽带雷达。隐身兵器通常对付工作在某一波段的雷达是有效的,而面对覆盖波段很宽的雷达就无能为力了,它很可能被超宽带雷达波中的某一频率的电磁波探测到。另一方面,超宽带雷达发射的脉冲极窄,具有相当高的距离分辨率,可探测到小目标。目前美国正在研制、试验超宽带雷达,已完成动目标显示技术的研究,将要进行雷达波形的试验。

合成孔径雷达

合成孔径雷达通常安装在移动的空中或空间平台上,利用雷达与目标间的相对运动,将雷达在每个不同位置上接收到的目标回波信号进行相干处理,就相当于在空中安装了一个“大个”的雷达,这样小孔径天线就能获得大孔径天线的探测效果,具有很高的目标方位分辨率,再加上应用脉冲压缩技术又能获得很高的距离分辨率,因而能探测到隐身目标。合成孔径雷达在军事上和民用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如战场侦察、火控、制导、导航、资源勘测、地图测绘、海洋监视、环境遥感等。美国的联合监视与目标攻击雷达系统飞机新安装了一部AN/APY3型X波段多功能合成孔径雷达,英、德、意联合研制的“旋风”攻击机正在试飞合成孔径雷达。

毫米波雷达

工作在毫米波段的雷达称为毫米波雷达。它具有天线波束窄、分辩率高、频带宽、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同时它工作在目前隐身技术所能对抗的波段之外,因此它能探测隐身目标。毫米波雷达还具有能力,特别适用于防空、地面作战和灵巧武器,已获得了各国的调试重视。例如,美国的“爱国者”防空导弹已安装了毫米波雷达导引头,目前正在研制更先进的毫米波导引头;俄罗斯已拥有连续波输出功率为10千瓦的毫米波雷达;英、法等国家的一些防空系统也都将采用毫米波雷达。

激光雷达

工作在红外和可见光波段的雷达称为激光雷达。它由激光发射机、光学接收机、转台和信息处理系统等组成,激光器将电脉冲变成光脉冲发射出去,光接收机再把从目标反射回来的光脉冲还原成电脉冲,送到显示器。隐身兵器通常是针对微波雷达的,因此激光雷达很容易“看穿”隐身目标所玩的“把戏”;再加上激光雷达波束窄、定向性好、测量精度高、分辨率高,因而它能有效地探测隐身目标。激光雷达在军事上主要用于靶场测量、空间目标交会测量、目标精密跟踪和瞄准、目标成像识别、导航、精确制导、综合火控、直升机防撞、化学战剂监测、局部风场测量、水下目标探测等。美国国防部正在开发用于目标探测和识别的激光雷达技术,已进行了前视/下视激光雷达的试验,主要探测伪装树丛中的目标。法国和德国正在积极进行使用激光雷达探测和识别直升机的联合研究工作。参考资料:

第三篇:雷达的工作原理

雷达的工作原理

蜻蜓的复眼

我们知道,蜻蜓的每只眼睛由许许多多个小眼组成,每个小眼都能成完整的像,这样就使得蜻蜓所看到的范围要比人眼大得多。与此类似,相控阵雷达的天线阵面也由许多个辐射单元和接收单元(称为阵元)组成,单元数目和雷达的功能有关,可以从几百个到几万个。这些单元有规则地排列在平面上,构成阵列天线。利用电磁波相干原理,通过计算机控制馈往各辐射单元电流的相位,就可以改变波束的方向进行扫描,故称为电扫描。辐射单元把接收到的回波信号送入主机,完成雷达对目标的搜索、跟踪和测量。每个天线单元除了有天线振子之外,还有移相器等必须的器件。不同的振子通过移相器可以被馈入不同的相位的电流,从而在空间辐射出不同方向性的波束。天线的单元数目越多,则波束在空间可能的方位就越多。这种雷达的工作基础是相位可控的阵列天线,“相控阵”由此得名。

有源相阵控雷达和无源相阵控雷达的区别是就是无源是只有单个或者几个发射机子阵原只能接收,而有源是每个阵原都有完整的发射和接收单元!

相控阵雷达的优点:

(1)波束指向灵活,能实现无惯性快速扫描,数据率高;

(2)一个雷达可同时形成多个独立波束,分别实现搜索、识别、跟踪、制导、无源探测等多种功能;

(3)目标容量大,可在空域内同时监视、跟踪数百个目标;

(4)对复杂目标环境的适应能力强;

(5)抗干扰性能好。全固态相控阵雷达的可*性高,即使少量组件失效仍能正常工作。

但相控阵雷达设备复杂、造价昂贵,且波束扫描范围有限,最大扫描角为90°~120°。当需要进行全方位监视时,需配置3~4个天线阵面。

相控阵雷达与机械扫描雷达相比,扫描更灵活、性能更可*、抗干扰能力更强,能快速适应战场条件的变化。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已广泛用于地面远程预警系统、机载和舰载防空系统、机载和舰载系统、炮位测量、靶场测量等。美国“爱国者”防空系统的AN/MPQ-53雷达、舰载“宙斯盾”指挥控制系统中的雷达、B-1B轰炸机上的APQ-164雷达、俄罗斯C-300防空武器系统的多功能雷达等都是典型的相控阵雷达。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固体有源相控阵雷达得到了广泛应用,是新一代的战术防空、监视、火控雷达。

相控阵雷达有多神?

“宙斯盾”系统的核心就是SPY—1D相控阵雷达,特别是它出众的预警搜索能力和识别能力,仿佛给妄图“独立”的台湾新领导人一根救命稻草,一把梦幻的保护伞,而相控阵雷达又再一次走进国人的视线中。说到相控阵雷达或技术,大家可能很陌生,但如果说起去年美国军方关于中国如何监测其隐型战斗机的报道,大家可能就清楚了。用一大串电视接收天线来监视天空,经济又有效,这就是最原始、最基础的雷达,相控阵雷达。

下面谈一谈雷达和相控阵雷达的发展情况。

一、雷达及其分类

雷达(Radar,即 radio detecting and ranging),意为无线电搜索和测距。它是运用各种无线电定位方法,探测、识别各种目标,测定目标坐标和其它情报的装置。在现代军事和生产中,雷达的作用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空军和纳粹德国空军的“不列颠”空战,使雷达的重要性显露的非常清楚。雷达由天线系统、发射装置、接收装置、防干扰设备、显示器、信号处理器、电源等组成。其中,天线是雷达实现大空域、多功能、多目标的技术关键之一;信号处理器是雷达具有多功能能力的核心组件之 雷达种类很多,可按多种方法分类:

(1)按定位方法可分为:有源雷达、半有源雷达和无源雷达。

(2)按装设地点可分为;地面雷达、舰载雷达、航空雷达、卫星雷达等。

(3)按辐射种类可分为:脉冲雷达和连续波雷达。

(4)按工作被长波段可分:米波雷达、分米波雷达、厘米波雷达和其它波段雷达。

(5)按用途可分为:目标探测雷达、侦察雷达、武器控制雷达、飞行保障雷达、气象雷达、导航雷达等。

相控阵雷达是一种新型的有源电扫阵列多功能雷达。它不但具有传统雷达的功能,而且具有其它射频功能。有源电扫阵列的最重要的特点是能直接向空中辐射和接收射频能量。它与机械扫描天线系统相比,有许多显著的优点。例如、相控阵省略了整个天线驱动系统,其中个别部件发生故障时,仍保持较高的可*性,平均无故障时间为10万小时,而机械扫描雷达天线的平均无故障时间小于1000小时。下面主要介绍先进的相控阵雷达。

二、相控阵雷达的概况

相控阵技术,早在30年代后期就已经出现。1937年,美国首先开始这项研究工作。但一直到50年代中期才研制出2部实用型舰载相控阵雷达。60年代,美国和前苏联相继研制和装备了多部相控阵雷达,多用于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如美国的AN/FPS-

46、AN/FPS-85、MAR、MSR,前苏联的“鸡笼”和“狗窝”等。这些都属于固定式大型相控阵雷达,其共同点:采用固定式平面阵天线,天线体积大、辐射功率高、作用距离远。其中美国的AN/FPS-85和前苏联的“狗窝”最为典型,70年代,相控阵雷达得到了迅速发展,除美苏两国外,又有很多国家研制和装备了相控阵雷达,如英、法、日、意、德、瑞典等。其中最为典型的有:美国的AN/TPN-25、AN/TPQ-37和GE-592、英国的AR-3D、法国的AN/TPN-

25、日本的NPM-510和J/NPQ-P7、意大利的RAT-31S、德国的KR-75等。这一时期的相控阵雷达具有机动性高、天线小型化、天线扫描体制多样化、应用范围广等特点。80年代,相控阵雷达由于具有很多独特的优点,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应用。在已装备和正在研制的新一代中、远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中多采用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它已成为第三代中、远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一个重要标志。从而,大大提高了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作战性能。在21世纪,相控阵雷达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现代战争兵器的特点,其制造和研究将会更上一层楼。

三、相控阵原理

相控阵,就是由许多辐射单元排成阵列形式构成的走向天线,各单元之间的辐射能量和相位关是可以控制的。典型的相控阵是利用电子计算机控制移相器改变天线孔径上的相位分布来实现波束在空间扫描,即电子扫描,简称电扫。相位控制可采用相位法、实时法、频率法和电子馈电开关法。在一维上排列若干辐射单元即为线阵,在两维上排列若干辐射单元称为平面阵。辐射单元也可以排列在曲线上或曲面上.这种天线称为共形阵天线。共形阵天线可以克服线阵和平面阵扫描角小的缺点,能以一部天线实现全空域电扫。通常的共形阵天线有环形阵、圆面阵、圆锥面阵、圆柱面阵、半球面阵等。综上所述,相控阵雷达因其天线为相控阵型而得名。

相控阵雷达有相当密集的天线阵列,在传统雷达天线面的面积上目前可安装一千多到两千多个相控阵天线(F-22约有2000个),任何一个天线都可收发雷达波,而相邻的数个天线即具有一个雷达的功能。扫描时,选定其中一个区块(数个天线单元)或数个区块对单一目标或区域进行扫描,因此整个雷达可同时对许多目标或区域进行扫描或追踪,具有多个雷达的功能。由於一个雷达可同时针对不同方向进行扫描,再加之扫描方式为电子控制而不必由机械转动,因此资料更新率大大提高,机械扫描雷达因受限於机械转动频率因而资料更新周期为秒或十秒级,电子扫描雷达则为毫秒或微秒级。因而它更适於对付高机动目标。此外由於可发射窄波束,因而也可充当电战天线使用,如电磁干扰甚至是构想中发射反相位雷达波来抵消探测电波等。

四、相控阵雷达分类

相控阵雷达大体可分为两大类,即全电扫相控阵和有限电扫相控阵。全电扫相控阵又可称固定式相控阵,即在方位上和仰角上都采用电扫,天线阵是固定不动的。有限电扫相控阵是一种混合设计的天线,即把两种以上天线技术结合起来,以获得所需要的效果,起初把相扫技术与反射面天线技术相结合,其电扫角度小,只需少量的辐射单元,因此可大大降低设备造价和复杂程度。

天线阵,根据扫描情况可分为相扫、频扫、相/相扫、相/频扫、机/相扫、机/频扫、有限扫等多种体制。相扫系列利用移相器改变相位关系来实现波束电扫。频扫是利用改变工作频率的方法来实现波束电扫。相/相扫是利用移相器控制平面阵两个角坐标实现波束电扫。相/频扫是利用移相器控制平面阵一个坐标而另一坐标利用频率变化控制来实现波束电扫.机/相扫是在方位上采用机扫、仰角上采用相扫。机/频扫是在方位上采用机扫、仰角上采用频扫。

五、相控阵雷达的特点

相控阵雷达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为它优胜于一般机械扫描雷达。它具有以下特点:

(1)能对付多目标。相控阵雷达利用电子扫描的灵活性、快速性和按时分割原理或多波束,可实现边搜索边跟踪工作方式,与电子计算机相配合,能同时搜索、探测和跟踪不同方向和不同高度的多批目标,并能同时制导多枚导弹攻击多个空中目标。因此,适用于多目标、多方向、多层次空袭的作战环境。

(2)功能多,机动性强。相控阵雷达能够同时形成多个独立控制的波束,分别用以执行搜索、探测、识别、跟踪、照射目标和跟踪、制导导弹等多种功能。一部相控阵雷达能起到多部专用雷达的作用,如“爱国者”的一部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可以完成相当于“霍克”和“奈基”-2型9部雷达的功能,而且还远比它们能够同时对付的目标多。因此,可大大减少武器系统的设备,从而提高系统的机动能力。

(3)反应时间短、数据率高。相控阵雷达可不需要天线驱动系统,波束指向灵活,能实现无惯性快速扫描,从而缩短了对目标信号检测、录取、信息传递等所需的时间,具有较高的数据率。相控阵天线通常采用数字化工作方式,使雷达与数字计算机结合起来,能大大提高自动化程度,简化了雷达操作,缩短了目标搜索、跟踪和发控准备时间,便于快速、准确地实施畦达程序和数据处理。因而可提高跟踪空中高速机动目标的能力。

(4)抗干扰能力强。相控阵雷达可以利用分布在天线孔径上的多个辐射单元综合成非常高的功率,并能合理地管理能量和控制主瓣增益,可以根据不同方向上的需要分配不同的发射能量,易于实现自适应旁瓣抑制和自适应抗各种干扰,有利于发现远离目标和小雷达反射面目标(如隐形飞机),还可提高抗反辐射导弹的能力。

(5)可靠性高。相控阵雷达的阵列组较多,且并联使用,即使有少量组件失效,仍能正常工作,突然完全失效的可能性最小。此外,随着固态器件的发展,格控阵雷达的固态器件越来越多,甚至已生产出全固态儿控阵雷达,如美国的。“爱国者”雷达,其天线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高达15万小时,即使有10%单元损坏也不会影响雷达的正常工作。

当然,相控阵雷达不是十全十美的,也有其缺点。主要是造价贵,典型的相控阵雷达比一般雷达的造价要高出若干倍。此外,相控阵雷达对于短程弹道导弹的袭击可以说是无能为力,这也是美国及台湾为什么担心大陆方面在福建沿海部署东风导弹的原因。而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伊拉克用“飞毛腿”导弹袭击以色列的时候,其“爱国者”导弹根本无法有效将其击落,何况短短的台湾海峡呢?

有源相阵控雷达和无源相阵控雷达的区别

区别就是无源是只有单个或者几个发射机子阵原只能接收,而有源是每个阵原都有完整的发射和接收单元!机载雷达经历了从机械扫描形式到相控阵电子扫描,再到最新的保形“智能蒙皮”天线的发展过程,电子扫描雷达在作战使用中的优势在哪里?未来的综合式射频(RF)传感器系统的总体特点和关键技术是哪些?

近50多年来,机载雷达不断采用新的技术成果,性能不断提高,其中重要的有全向多脉冲射频(MPRF)模式和高分辨率多普勒波束锐化(DBS)技术在雷达中的实际应用。目前,由于在信号处理和砷化镓微波集成电路领域技术的进步,雷达作为战术飞机主传感器的地位仍然会继续保持下去。有源ESA的出现是技术上的又一进步。它的每一个阵元中都有一个RF发射机和灵敏的RF接收机,在各个发射/接收(T/R)模块内都有一个功率放大器、一个低噪声放大器和用砷化镓技术制造的相位振幅控制装置。有源ESA雷达技术放弃了传统的中心式高功率发射机,除了具有无源相控阵雷达的优点外,还提高了能量的使用效率并具有自适应波束控制、强抗干扰能力和高可*性等优点。

西方国家第一代有源相控阵雷达系统接近定型的有美国装备F-22和日本装备FS-X的雷达。英、法和德国共同研制的AMSAR项目也确定使用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技术,为其后续的欧洲战斗机雷达的升级改装做准备。从今天的角度来看,雷达技术未来的下一个发展方向是保形“智能蒙皮”阵列,它把有源ESA技术和多功能共用RF孔径结合了起来,在天线阵元的安排上,与飞机机身的结构巧妙地配合,实现宽波段和多功能。保形天线阵列有高性能的处理器并使用空-时自适应处理技术有效地抑制了外部的噪声、干扰和杂波并能以最优化的方式来探测所感兴趣的目标。虽然有许多相关的技术问题需要解决,但保形“智能蒙皮”技术并非是个不切实际的解决方案,预计在20~25年的时间内就可以达到实用阶段。

在10~15年内,对战术飞机射频传感器(包括雷达)未来所执行的任务来说,最迫切的需要是增加功能、提高性能,并且还要注重经济性和可维护性。美国的“宝石路”计划已经证明,航空电子系统通过采用通用模块、资源共享和传感器的空间重构(重构的设备包括雷达、电子战及通信-导航-识别等射频传感器)可以做到系统的造价和重量减小一半,而可*性提高三倍。它所确立的综合模块化航空电子的设计原则已用于JSF战斗机的综合传感器系统(ISS)和多重综合式射频传感器工程的设计中,欧洲类似的用于未来战术飞机的综合式射频传感器项目也正在实施。

第四篇:军用雷达的工作原理

军用雷达的工作原理

雷达(radar)原是“无线电探测与定位”的英文缩写。雷达的基本任务是探测感兴趣的目标,测定有关目标的距离、方问、速度等状态参数。雷达主要由天线、发射机、接收机(包括信号处理机)和显示器等部分组成。

雷达发射机产生足够的电磁能量

传感器类型,经过收发转换开关传送给天线。天线将这些电磁能量辐射至大气中,集中在某一个很窄的方向上形成波束,向前传播。电磁波遇到波束内的目标后,将沿着各个方向产生反射,其中的一部分电磁能量反射回雷达的方向,被雷达天线获取。天线获取的能量经过收发转换开关送到接收机,形成雷达的回波信号。由于在传播过程中电磁波会随着传播距离而衰减,雷达回波信号非常微弱,几乎被噪声所淹没。接收机放大微弱的回波信号,经过信号处理机处理,提取出包含在回波中的信息,送到显示器,显示出目标的距离、方向、速度等。

为了测定目标的距离,雷达准确测量从电磁波发射时刻到接收到回波时刻的延迟时间,这个延迟时间是电磁波从发射机到目标,再由目标返回雷达接收机的传播时间。根据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公式为:S=CT/2

其中S为目标距离,T为电磁波从雷达发射出去到接收到目标回波的时间,C为

光速

雷达测定目标的方向是利用天线的方向性来实现的。通过机械和电气上的组合作用,雷达把天线的小事指向雷达要探测的方向,一旦发现目标,雷达读出些时天线小事的指向角,就是目标的方向角。两坐标雷达只能测定目标的方位角,三坐

标雷达可以测定方位角和俯仰角。

测定目标的运动速度是雷达的一个重要功能,雷达测速利用了物理学中的多普勒原理:当目标和雷达之间存在着相对位置运动时,目标回波的频率就会发生改变,频率的改变量称为多普勒频移,用于确定目标的相对径向速度,通常,具有测速能力的雷达,例如脉冲多普勒雷达,要比一般雷达复杂得多。

雷达的战术指标主要包括作用距离、威力范围、测距分辨力与精度、测角分辨力与精度、测速分辨力与精度、系统机动性等。

其中,作用距离是指雷达刚好能够可靠发现目标的距离。它取决于雷达的发射功率与天线口径的乘积,并与目标本身反射雷达电磁波的能力(雷达散射截面积的大小)等因素有关。威力范围指由最大作用距离、最小作用距离、最大仰角、最

小仰角及方位角范围确定的区域。

雷达的技术指标与参数很多,而且与雷达的体制有关,这里仅仅讨论那些与电子

对抗关系密切的主要参数。

根据波形来区分,雷达主要分为脉冲雷达和连续波雷达两大类。当前常用的雷达大多数是脉冲雷达。常规脉冲雷达周期性地发射高频脉冲。相关的参数为脉冲重复周期(脉冲重复频率)、脉冲宽度以及载波频率。载波频率是在一个脉冲内信号的高频振荡频率,也称为雷达的工作频率。

雷达天线对电磁能量在方向上的聚集能力用波束宽度来描述,波束越窄,天线的方向性越好。但是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雷达天线不可能把所有能量全部集中在理想的波束之内,在其它方向上在在着泄漏能量的问题。能量集中在主波束中,我们常常形象地把主波束称为主瓣,其它方向上由泄漏形成旁瓣。为了覆盖宽广的空间,需要通过天线的机械转动或电子控制,使雷达波束在探测区域内扫描。

概括起来,雷达的技术参数主要包括工作频率(波长)、脉冲重复频率、脉冲宽度、发射功率、天线波束宽度、天线波束扫描方式、接收机灵敏度等。技术参数是根据雷达的战术性能与指标要求来选择和设计的,因此它们的数值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雷达具有的功能。例如,为提高远距离发现目标能力,预警雷达采用比较低的工作频率和脉冲重复频率,而机载雷达则为减小体积、重量等目的,使用比较高的工作频率和脉冲重复频率。这说明,如果知道了雷达的技术参数,就可

在一定程度上识别出雷达的种类。

雷达的用途广泛,种类繁多,分类的方法也非常复杂。通常可以按照雷达的用途分类,如预警雷达、搜索警戒雷达、无线电测高雷达、气象雷达、航管雷达、引导雷达、炮瞄雷达、雷达引信、战场监视雷达、机载截击雷达、导航雷达以及防

撞和敌我识别雷达等。

除了按用途分,还可以从工作体制对雷达进行区分。这里就对一些新体制的雷达

进行简单的介绍。

双/多基地雷达

普通雷达的发射机和接收机安装在同一地点,而双/多基地雷达是将发射机和接收机分别安装在相距很远的两个或多个地点上,地点可以设在地面、空中平台或空间平台上。由于隐身飞行器外形的设计主要是不让入射的雷达波直接反射回雷达,这对于单基地雷达很有效。但入射的雷达波会朝各个方向反射,总有部分反射波会被双/多基地雷达中的一个接收机接收到。美国国防部从七十年代就开始研制、试验双/多基地雷达,较著名的“圣殿”计划就是专门为研究双基地雷达而制定的,已完成了接收机和发射机都安装在地面上、发射机安装在飞机上而接收机安装在地面上、发射机和接收机都安装在空中平台上的试验。俄罗斯防空部队已应用双基地雷达探测具有一定隐身能力的飞机。英国已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研制双基地雷达,主要用于预警系统。

相控阵雷达

我们知道,蜻蜓的每只眼睛由许许多多个小眼组成,每个小眼都能成完整的像,这样就使得蜻蜓所看到的范围要比人眼大得多。与此类似,相控阵雷达的天线阵面也由许多个辐射单元和接收单元(称为阵元)组成,单元数目和雷达的功能有关,可以从几百个到几万个。这些单元有规则地排列在平面上,构成阵列天线。利用电磁波相干原理,通过计算机控制馈往各辐射单元电流的相位,就可以改变波束的方向进行扫描,故称为电扫描。辐射单元把接收到的回波信号送入主机,完成雷达对目标的搜索、跟踪和测量。每个天线单元除了有天线振子之外,还有移相器等必须的器件。不同的振子通过移相器可以被馈入不同的相位的电流,从而在空间辐射出不同方向性的波束。天线的单元数目越多,则波束在空间可能的方位就越多。这种雷达的工作基础是相位可控的阵列天线,“相控阵”由此得名。

有源相阵控雷达和无源相阵控雷达的区别是就是无源是只有单个或者几个发射机子阵原只能接收,而有源是每个阵原都有完整的发射和接收单元!

相控阵雷达的优点:

(1)波束指向灵活,能实现无惯性快速扫描,数据率高;(2)一个雷达可同时形成多个独立波束,分别实现搜索、识别、跟踪、制导、无源探测等多种功能;(3)目标容量大,可在空域内同时监视、跟踪数百个目标;(4)对复杂目标环境的适应能力强;(5)抗干扰性能好。全固态相控阵雷达的可靠性高,即使

少量组件失效仍能正常工作。

但相控阵雷达设备复杂、造价昂贵,且波束扫描范围有限,最大扫描角为90 ~120。当需要进行全方位监视时,需配置3~4个天线阵面。

相控阵雷达与机械扫描雷达相比,扫描更灵活、性能更可靠、抗干扰能力更强,能快速适应战场条件的变化。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已广泛用于地面远程预警系统、机载和舰载防空系统、机载和舰载系统、炮位测量、靶场测量等。美国“爱国者”防空系统的AN/MPQ-53雷达、舰载“宙斯盾”指挥控制系统中的雷达、B-1B轰炸机上的APQ-164雷达、俄罗斯C-300防空武器系统的多功能雷达等都是典型的相控阵雷达。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固体有源相控阵雷达得到了广泛应用,是新一代的战术防空、监视、火控雷达。

宽带/超宽带雷达

工作频带很宽的雷达称为宽带/超宽带雷达。隐身兵器通常对付工作在某一波段的雷达是有效的,而面对覆盖波段很宽的雷达就无能为力了,它很可能被超宽带雷达波中的某一频率的电磁波探测到。另一方面,超宽带雷达发射的脉冲极窄,具有相当高的距离分辨率,可探测到小目标。目前美国正在研制、试验超宽带雷达,已完成动目标显示技术的研究,将要进行雷达波形的试验。合成孔径雷达

合成孔径雷达通常安装在移动的空中或空间平台上,利用雷达与目标间的相对运动,将雷达在每个不同位置上接收到的目标回波信号进行相干处理,就相当于在空中安装了一个“大个”的雷达,这样小孔径天线就能获得大孔径天线的探测效果,具有很高的目标方位分辨率,再加上应用脉冲压缩技术又能获得很高的距离分辨率,因而能探测到隐身目标。合成孔径雷达在军事上和民用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如战场侦察、火控、制导、导航、资源勘测、地图测绘、海洋监视、环境遥感等。美国的联合监视与目标攻击雷达系统飞机新安装了一部AN/APY3型X波段多功能合成孔径雷达,英、德、意联合研制的“旋风”攻击机正在试飞合成孔径雷达。

毫米波雷达

工作在毫米波段的雷达称为毫米波雷达。它具有天线波束窄、分辩率高、频带宽、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同时它工作在目前隐身技术所能对抗的波段之外,因此它能探测隐身目标。毫米波雷达还具有攻击能力,特别适用于防空、地面作战和灵巧武器,已获得了各国的调试重视。例如,美国的“爱国者”防空导弹已安装了毫米波雷达导引头,目前正在研制更先进的毫米波导引头;俄罗斯已拥有连续波输出功率为10千瓦的毫米波雷达;英、法等国家的一些防空系统也都将采用毫米波雷达。

激光雷达

工作在红外和可见光波段的雷达称为激光雷达。它由激光发射机、光学接收机、转台和信息处理系统等组成,激光器将电脉冲变成光脉冲发射出去,光接收机再把从目标反射回来的光脉冲还原成电脉冲,送到显示器。隐身兵器通常是针对微波雷达的,因此激光雷达很容易“看穿”隐身目标所玩的“把戏”;再加上激光雷达波束窄、定向性好、测量精度高、分辨率高,因而它能有效地探测隐身目标。激光雷达在军事上主要用于靶场测量、空间目标交会测量、目标精密跟踪和瞄准、目标成像识别、导航、精确制导、综合火控、直升机防撞、化学战剂监测、局部风场测量、水下目标探测等。美国国防部正在开发用于目标探测和识别的激光雷达技术,已进行了前视/下视激光雷达的试验,主要探测伪装树丛中的目标。法国和德国正在积极进行使用激光雷达探测和识别直升机的联合研究工作。

相控阵雷达有多神?

“宙斯盾”系统的核心就是SPY—1D相控阵雷达,特别是它出众的预警搜索能力和识别能力,仿佛给妄图“独立”的台湾新领导人一根救命稻草,一把梦幻的保护伞,而相控阵雷达又再一次走进国人的视线中。说到相控阵雷达或技术,大家可能很陌生,但如果说起去年美国军方关于中国如何监测其隐型战斗机的报道,大家可能就清楚了。用一大串电视接收天线来监视天空,经济又有效,这就是最原始、最基础的雷达,相控阵雷达。

下面谈一谈雷达和相控阵雷达的发展情况。

一、雷达及其分类

雷达(Radar,即 radio detecting and ranging),意为无线电搜索和测距。它是运用各种无线电定位方法,探测、识别各种目标,测定目标坐标和其它情报的装置。在现代军事和生产中,雷达的作用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空军和纳粹德国空军的“不列颠”空战,使雷达的重要性显露的非常清楚。雷达由天线系统、发射装置、接收装置、防干扰设备、显示器、信号处理器、电源等组成。其中,天线是雷达实现大空域、多功能、多目标的技术关键之一;信号处理器是雷达具有多功能能力的核心组件之 雷达种类很多,可按多种方法分类:

(1)按定位方法可分为:有源雷达、半有源雷达和无源雷达。

(2)按装设地点可分为;地面雷达、舰载雷达、航空雷达、卫星雷达等。

(3)按辐射种类可分为:脉冲雷达和连续波雷达。

(4)按工作被长波段可分:米波雷达、分米波雷达、厘米波雷达和其它波段雷达。

(5)按用途可分为:目标探测雷达、侦察雷达、武器控制雷达、飞行保障雷达、气象雷达、导航雷达等。

相控阵雷达是一种新型的有源电扫阵列多功能雷达。它不但具有传统雷达的功能,而且具有其它射频功能。有源电扫阵列的最重要的特点是能直接向空中辐射和接收射频能量。它与机械扫描天线系统相比,有许多显著的优点。例如、相控阵省略了整个天线驱动系统,其中个别部件发生故障时,仍保持较高的可靠性,平均无故障时间为10万小时,而机械扫描雷达天线的平均无故障时间小于1000小时。下面主要介绍先进的相控阵雷达。

二、相控阵雷达的概况

相控阵技术,早在30年代后期就已经出现。1937年,美国首先开始这项研究工作。但一直到50年代中期才研制出2部实用型舰载相控阵雷达。60年代,美国和前苏联相继研制和装备了多部相控阵雷达,多用于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如美国的AN/FPS-

46、AN/FPS-85、MAR、MSR,前苏联的“鸡笼”和“狗窝”等。这些都属于固定式大型相控阵雷达,其共同点:采用固定式平面阵天线,天线体积大、辐射功率高、作用距离远。其中美国的AN/FPS-85和前苏联的“狗窝”最为典型,70年代,相控阵雷达得到了迅速发展,除美苏两国外,又有很多国家研制和装备了相控阵雷达,如英、法、日、意、德、瑞典等。其中最为典型的有:美国的AN/TPN-25、AN/TPQ-37和GE-592、英国的AR-3D、法国的AN/TPN-

25、日本的NPM-510和J/NPQ-P7、意大利的RAT-31S、德国的KR-75等。这一时期的相控阵雷达具有机动性高、天线小型化、天线扫描体制多样化、应用范围广等特点。80年代,相控阵雷达由于具有很多独特的优点,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应用。在已装备和正在研制的新一代中、远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中多采用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它已成为第三代中、远程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一个重要标志。从而,大大提高了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作战性能。在21世纪,相控阵雷达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现代战争兵器的特点,其制造和研究将会更上一层楼。

三、相控阵原理

相控阵,就是由许多辐射单元排成阵列形式构成的走向天线,各单元之间的辐射能量和相位关是可以控制的。典型的相控阵是利用电子计算机控制移相器改变天线孔径上的相位分布来实现波束在空间扫描仪表技术与传感器,即电子扫描,简称电扫。相位控制可采用相位法、实时法、频率法和电子馈电开关法。在一维上排列若干辐射单元即为线阵,在两维上排列若干辐射单元称为平面阵。辐射单元也可以排列在曲线上或曲面上.这种天线称为共形阵天线。共形阵天线可以克服线阵和平面阵扫描角小的缺点,能以一部天线实现全空域电扫。通常的共形阵天线有环形阵、圆面阵、圆锥面阵、圆柱面阵、半球面阵等。综上所述,相控阵雷达因其天线为相控阵型而得名。

四、相控阵雷达分类

相控阵雷达大体可分为两大类,即全电扫相控阵和有限电扫相控阵。全电扫相控阵又可称固定式相控阵,即在方位上和仰角上都采用电扫,天线阵是固定不动的。有限电扫相控阵是一种混合设计的天线,即把两种以上天线技术结合起来,以获得所需要的效果,起初把相扫技术与反射面天线技术相结合,其电扫角度小,只需少量的辐射单元,因此可大大降低设备造价和复杂程度。

天线阵,根据扫描情况可分为相扫、频扫、相/相扫、相/频扫、机/相扫、机/频扫、有限扫等多种体制。相扫系列利用移相器改变相位关系来实现波束电扫。频扫是利用改变工作频率的方法来实现波束电扫。相/相扫是利用移相器控制平面阵两个角坐标实现波束电扫。相/频扫是利用移相器控制平面阵一个坐标而另一坐标利用频率变化控制来实现波束电扫.机/相扫是在方位上采用机扫、仰角上采用相扫。机/频扫是在方位上采用机扫、仰角上采用频扫。

五、相控阵雷达的特点

相控阵雷达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为它优胜于一般机械扫描雷达。它具有以下特点:

(1)能对付多目标。相控阵雷达利用电子扫描的灵活性、快速性和按时分割原理或多波束,可实现边搜索边跟踪工作方式,与电子计算机相配合,能同时搜索、探测和跟踪不同方向和不同高度的多批目标,并能同时制导多枚导弹攻击多个空中目标。因此,适用于多目标、多方向、多层次空袭的作战环境。

(2)功能多,机动性强。相控阵雷达能够同时形成多个独立控制的波束,分别用以执行搜索、探测、识别、跟踪、照射目标和跟踪、制导导弹等多种功能。一部相控阵雷达能起到多部专用雷达的作用,如“爱国者”的一部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可以完成相当于“霍克”和“奈基”-2型9部雷达的功能,而且还远比它们能够同时对付的目标多。因此,可大大减少武器系统的设备,从而提高系统的机动能力。

(3)反应时间短、数据率高。相控阵雷达可不需要天线驱动系统,波束指向灵活,能实现无惯性快速扫描,从而缩短了对目标信号检测、录取、信息传递等所需的时间,具有较高的数据率。相控阵天线通常采用数字化工作方式,使雷达与数字计算机结合起来,能大大提高自动化程度,简化了雷达操作,缩短了目标搜索、跟踪和发控准备时间,便于快速、准确地实施畦达程序和数据处理。因而可提高跟踪空中高速机动目标的能力。

(4)抗干扰能力强。相控阵雷达可以利用分布在天线孔径上的多个辐射单元综合成非常高的功率,并能合理地管理能量和控制主瓣增益,可以根据不同方向上的需要分配不同的发射能量,易于实现自适应旁瓣抑制和自适应抗各种干扰,有利于发现远离目标和小雷达反射面目标(如隐形飞机),还可提高抗反辐射导弹的能力。

(5)可靠性高。相控阵雷达的阵列组较多,且并联使用,即使有少量组件失效,仍能正常工作,突然完全失效的可能性最小。此外,随着固态器件的发展,格控阵雷达的固态器件越来越多,甚至已生产出全固态儿控阵雷达,如美国的。“爱国者”雷达,其天线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高达15万小时,即使有10%单元损坏也不会影响雷达的正常工作。

当然,相控阵雷达不是十全十美的,也有其缺点。主要是造价贵,典型的相控阵雷达比一般雷达的造价要高出若干倍。此外,相控阵雷达对于短程弹道导弹的袭击可以说是无能为力,这也是美国及台湾为什么担心大陆方面在福建沿海部署东风导弹的原因。而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伊拉克用“飞毛腿”导弹袭击以色列的时候,其“爱国者”导弹根本无法有效将其击落,何况短短的台湾海峡呢?

第五篇:雷达液位计的工作原理

雷达液位计的工作原理

雷达液位计的工作原理

发射—反射—接收是雷达液位计的基本工作原理。

雷达传感器的天线以波束的形式发射电磁波信号,发射波在被测物料表面产生反射,反射回来的回波信号仍由天线接收。发射及反射波束中的每一点都采用超声采样的方法进行采集。信号经智能处理器处理后得出介质与探头之间的距离,送终端显示器进行显示、报警、操作等。微波测距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中,E-空槽(罐)的高度;F—满槽(罐)的高度; D—探头至介质表面的距离;L—实际物位

雷达脉冲信号从发射到接收的运行时间与探头到介质表面的距离D成正比,即:

D=v×t/2

式中,t—脉冲从发射到接收的时间间隔 v—波形传播速度

因空槽距离E已知,故实际物位的距离L为:

L=E-D 式中,E的基准点是过程连接的底部

在发射的时间间隔里,天线系统作为接收装置使用。仪表分析、处理运行

时间小于十亿分之一秒的回波信号,并在极短的一瞬间分析处理回波。

雷达传感器利用特殊的时间间隔调整技术将每秒的回波信号进行放大、定位,然后进行分析处理。因此雷达传感器可以在0.1s内精确细致地分析处理这些被放大的回波信号,无须花费很多时间来分析频率。

雷达液位计的特点

雷达液位计最大的特点是在恶劣条件下功效显著。无论是有毒介质,还是腐蚀性介质,也无论是固体、液体还是粉尘性、浆状介质,它都可以进行测量。在测量方面,具有以下特点:

1、连续准确地测量

由于电磁波的特点,不受环境的影响。故其测量的应用场合比较广。雷达液位计的探头与介质表面无接触,属非接触测量,能够准确、快速地测量不同的介质。探头几乎不受温度、压力、气体等的影响(500℃时影响仅为0.018%,50bar时为0.8%)。

2、对干扰回波具有抑制功能

比如,波束范围内接头引起的干扰回波和进料或出料的噪声引起的干扰回波等可由内部的模糊逻辑控制自动进行抑制。

3、准确安全节省能源

雷达液位计在真空、受压状态下都可进行测量,而且准确安全,可*性强。可以不受任何限制,适用于各种场合。雷达液位计采用材料的化学性、机械性都相当稳定,且材料可以循环利用,极具环保功效。

4、无须维修且可*性强

微波几乎不受干扰,与测量介质不直接接触,几乎可以被应用于各种场合,如真空测量、液位测量或料位测量等。由于高级材料的使用,对情况极其复杂的化学、物理条件都很耐用,它可以提供准确可*、长期稳定的模拟量或数字量的物位信号。

5、维护方便,操作简单

雷达液位计具有故障报警及自诊断功能。根据操作显示模块提示的错误代码分析故障,及时确定故障予以排除,使维护校正更加方便、准确,保障仪表的正常运行。

6、适用范围广,几乎可以测量所有介质

从槽罐体的形状来说,雷达液位计可以对球罐、卧罐、柱形罐、圆柱椎体罐等的液位进行测量;从罐体功能来说,可以对储罐、缓冲罐、微波管、旁通管中的液位进行测量;从被测介质来说,可以对液体、颗粒、料浆等进行测量。

雷达液位计的应用

1、安装注意事项

(1)天线平行于测量槽壁,利于微波的传播。

(2)安装位置距槽壁距离应大于30cm,以免将槽壁上的虚假信号误做回波信号。

(3)尽量避开下料区、搅拌器等干扰源,使波束范围内无固定物,提高信号的可信度。

(4)接管直径应小于或等于屏蔽管长度(100mm或250mm)。

差压式液位变送器的测量原理

差压式液位变送器的测量原理

差压式液位变送器安装在液体容器的底部,通过表压信号反映液位高度。在制药、食品、化工行业液位测量控制过程中,盛装液体的容器经常处于有压的情况下工作,此时常规的静压式液位变送器变不能满足测量要求,LY-P200系列差压式变送器是兰宇电气自动化有限公司开发研制的全新型工业压力变送器。由于在传感器电路和结构上的改进,LY-P200已提高了差压液位测量技术在制药和食品行业的实用价值。现在,这种新型液位测量技术已被制药、食品及其它行业领域应用。

由于行业规范和标准的要求,需要进行特殊环境的工艺处理,既要求量程小、精度高,又要求耐高温、耐腐蚀及高过载承受能力的液位变送器。

依据这一方面的要求,LY-P200液位变送器采用进口的陶瓷电容压力传感器,纯净的陶瓷基体,无任何填充液,不产生工艺污染,能满足食品、医药行业要求,同时与被测介质连接元件采用316L不锈钢制作,连接方式有快装卡盘和法兰盘等形式。陶瓷传感器和316L不锈钢无毒、耐腐蚀且便于清洗,可满足制药和食品卫生行业要求。

工 作 原 理

压式液位计测量原理图。当差压计一端接液相,另一端接气相时,根据流体静力学原理,有:

PB=PA+Hρg(2-1)式中: H——液体高度;

ρ——被测介质密度;

g——被测当地的重力加速度。由式(2-1)可得:

ΔP= PB-PA= Hρg

在一般情况下,被测介质的密度和重力加速度都是已知的,因此,差压计测得的差压与液体的高度H成正比,这样就把测量液体的高度的问题变成了测量差压的问题。

主 要 性 能 指 标

二.几种常见油罐液位计的性能特点及选用

油罐是油田炼油厂、油库、油品码头及石化企业普遍需要使用的储存设备,对罐内液体介质(石油化工产品)而言,主要是要测量其液位、温度、密度和压力(带压储罐)等参数,据以计算出储液的体积及质量储量。油罐一般分为中间罐和贸易罐两大类,中间罐仅对液位、温度和压力(带压储罐)等参数进行监测,以防止油罐发生冒顶、抽真空等事故,并不需要交接监控计量;对贸易罐内介质的液位、温度、密度、体积、质量则必须经常监测和计量,且精度要求很高。不同的大小和种类的油罐,所用液位计的性能特点也不一样,因此,根据用户的需要及投资要求,合

理选用液位计,以便达到最合理的性能价格比。1常见液位计的性能特点 1.1人工测量尺:

利用浸入式刻度钢皮尺测量液位,取样来测量油温和比重,通过计算得到罐内储液体积和重量。这是一种古老的也是至今仍被全世界广泛使用的储罐计量方法,它可以用作现场检验其它测量仪表的参考手段。人工液位测量的精确度一般认为是使用的刻度钢尺精度加上±2mm的人为读数误差。1.2浮子式钢带液位计

这种液位计国外从三十年代就开始使用,至今仍有比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其优点是观测比较直观、价格便宜,其缺点是传动部件比较多,易发生机械故障,13常维护量大,对安装要求也比较高,需要生产厂家现场指导安装。对于投资有限的项目,中、小型罐仍可考虑选用该液位计,但高度在16m以上的油罐不宜采用,因为油罐越高,对安装平行度、垂直度以及盘簧的质量要求也越高;外浮顶罐也不宜采用此种液位计,因为容易受到风的影响,使指针不停摆动,导致出现指示 不稳定并且容易破环衡力盘簧。另一种光导液位计也属于这一行列。这两种液位计适用于中小炼厂、小油库及中间原料油罐区。1.3伺服式液位计

伺服式液位计被广泛用于储罐液位的高精度测量,它是一种多功能仪表,既可以测量液位也可以测量界面、密度和罐底。该液位计基于浮力平衡的原理,用一台伺服电机驱动体积较小的浮子,使浮子随液位或介面变化,能够精确测量出液位等参数。这种液位计的特点是:

(1)由于不存在滑轮、齿轮的摩擦力,测量精度比较有保证(±0.9mm); ’(2)由于几乎没有传动机械部件,可靠性高,同时故障率比较低;

(3)可以测量液位、界位、介质比重等参数。其与计算机联网,具有很强的数据处理能力,经运算处理可以给出油罐计量所需要的各种参数,如液位、界位、体积、密度、水尺、质量等; 1.4磁致式液位计

磁致式液位计是一种新型的非接触式的液位计,是目前精度最高的选择,可以安装在油罐的顶部

或侧面,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磁场脉冲波,测量时液位计的头部发出电流“询问脉冲”,此脉冲同时产生磁场,沿波导管内的感应线向下运行,在液位计管外配有浮子,浮子可随液位沿侧杆上下移动,浮子内设有一组永久磁铁,其磁场与脉冲产生的磁场相遇则产生一个新的变化磁场,随之产生新的电磁“返回脉冲”,测定“询问脉冲”和“返回脉冲”的周期便可知道液位的变化。因此,磁致式液位计是以浮子为测量元件通过磁耦合的变化传递到指示器,使指示器能够清晰地指示出液位的高度,液位计配备有液位报警器和液位变送器。报警器可实现液位的上下限控制及极限报警,液位变送器可以将液位的变化转换成一定强度的电流信号。该液位计使用特点如下:

(1)可动部分只有浮子,故维护量小,安装比较简单,精度也比较高;(2)可测量介质的液位和温度,但不适合重质(粘度大)油品的测量;(3)在工程实际安装时,经常出现安装时的底部固定问题,而且越长的测量范围,实际安装越复杂;(4)价格非常高昂。1.5超声波液位计

罐外用超声波液位计由主机、探头、金属结构件3部分组成,它主要是用于对铁路罐车、汽车罐车及卧式罐等的液位测量。超声波液位计原理是采用了超声波在罐外穿透罐壁及液体的方法,通过接收液体表面回波信号,测出液面高度。这种液位计采用712mhz晶振和专制晶闸管,发射功率大,接收灵敏度较高,能接收到2次穿透金属罐壁与液体后反射回的超声波信息;具有液位超上限和低于下限的声光报警,防震、防腐、防雷、防爆性能良好;主机电源设计先进,保证主机工作电流为lmA,防止多出电压共用地线出现对液晶屏幕干扰现象发生,超声波液位计通过了高低温、振动、运输进程和防电磁干扰试验,保证在我国地理环境复杂的条件下正常使用。罐外用超声波液位计尤其适用于铁路罐车液体充装过程中的充装量多少的监督控制,保证用户向罐内 充装的液体容量控制在铁路罐车安全运输容量,但是其高昂的价格目前很难实现普及应用。

2.选用液位计的原则:

(1)油罐容积:对大型罐(10000~lO0000m)及比较大液化气罐可选用性能较高液位计,中小罐可选用一般液位计;

(2)油罐用途:贸易罐应选用高精度液位计,中间罐可用一般液位计;

(3)介质特性:储存粘度大的介质(如重油)时,应尽量采用与被测介质不接触或少接触类型的液位计,如雷达式、超声波式和磁致式液位计,轻油可采用一般液位计;

(4)用户实际需要:如果用户要求计量精度高而投资限制少,可以采用性能好的液位计,一般情况下,老罐区改造或更新可结合原有液位计使用维护情况考虑选型,尽量统一选型。

下载GFE(L)―1型二次测风雷达的工作原理及标定word格式文档
下载GFE(L)―1型二次测风雷达的工作原理及标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倒车雷达故障排查和工作原理

    1)倒车雷达的工作原理: 2)倒车雷达的种类: 3)如何选购倒车雷达: 4)倒车雷达的准确度: 5)倒车雷达的灵敏度 6)关于雷达的安装问题? 7)雷达安装时要注意什么? 8)问:为什么......

    雷达生命探测仪的工作原理

    雷达生命探测的工作原理 美国莱福Lifelocator 3+型雷达生命探测仪实物图: 雷达生命探测仪是通过测试被探测者的呼吸运动或者移动来工作的。美国莱福雷达生命探测仪采用超宽......

    风电工作原理

    风电工作原理 机控制系统控制和检测每时每刻的工作情况。它将风机维持在正常工作的范围内,确保风机的各个工作参数位于允许的范围之内。 控制系统是由数字程序控制器组成的(......

    测风工作管理标准

    测风工作管理标准 一、测风操作 井下分为三个测风区域,技术员每旬测风前一天必须把该次测风点设置计划编制出来。测风员根据测风点设置计划进行测风操作。一天内必须测完。......

    论文 相控阵雷达天线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相控阵雷达天线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Xx (鲁东大学 物理学院 09级物理一班 2xxxxxxxxxxxx) 摘要:本文应用惠更斯菲涅耳原理以及平面衍射光栅原理简要的分析了相控阵雷达天线的工......

    雷达液位计的基本工作原理(5篇范例)

    www.xiexiebang.com 雷达液位计具有故障报警及自诊断功能。根据操作显示模块提示的错误代码分析故障,及时确定故障予以排除,使维护校正更加方便、准确,保障仪表的正常运行。 6......

    雷达工作原理与激光测速原理的区别(合集5篇)

    雷达工作原理与激光测速原理的区别 一、雷达工作原理 首先,必须先了解雷达的基本原理,因为雷达仍是目前用来监测移动物体最普遍的方法。雷达英文为RADAR,是Radio Detection A......

    揭秘雷达工作原理靠异频雷达辨识飞机

    揭秘雷达工作原理靠异频雷达辨识飞机 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报道,对失去联系的马来西亚航空公司370航班的搜索工作引起了公众对有关如何追踪飞机的诸多疑问,追踪飞机方位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