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大学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藏小荣张爱青杨哗
随着现代社会的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已逐步展开,根据“社会需要培养人才 成为大势所趋,尤其强调培养学生的分析、表达、理解、动手能力和刨造能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性、灵活性、适应性、主动性。显然,按照教学大纲进行的正规教学活动,诸如听课,实验,作业,期中期末考试,外出实习,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等等,已不能完全满足上述要求,因此 开辟第二课堂便成了越来越紧迫的任务。
所谓大学第二课堂,是指在学校教学计划之外,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的各种有教育意义的健康的课外活动,它包括:政治性的、学术性的、知识性的、健身性的、公益性的和有酬性的(如勤工俭学)、服务性的等等活动。第一课堂对人才的培养提出普遍性的要求,解决共性的问题,第二课堂则发展人才的特长,解决特殊的、个性的问题。世界上任何事物的最佳结构,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如果只强调一方面而忽视了另一方面,就会使事物的发展受到阻碍。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这个问题上,同样需要处理好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起着相互补充,相互配合的作用,共同组成培养现代人才的教育和教学的途径和方式。
下面,就大学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意义和作用,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1.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
通过对学生开展一系列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上灿烂辉煌的古代文化,激发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强精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多年来为学生开设了一门唐诗宋词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很多学生原来只知道外国有托尔斯豪、雨果或海明威这些人的作品,而不知道中国早就有非常伟大的作品,中国文学宝库中瑰丽的珍宝,使学生感到我们民族的伟大,产生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通过外出参观访问,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他们献身祖国的力量、智慧、勇气}通过举办各种时事报告会和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让学生了解世界、了解中国,激发他们为中华振兴而学的壮志;通过拜访革命前辈和先进人物,让学生了解革命前辈抛头颅、洒热血,历尽艰难,为人民求解放的事迹,激发起他们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 这一切将化作学习的意志和动力,同时也是扭转。厌学风”的得力措施之一。
2.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现代“人才学”、“创造论 的理论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想在某一学科或某一领域有所建树.除了他本人的天才条件(一般指智商、能力、身体素质、心理品格)以及外部条件(机遇、偶然的触发)而外,一个主要的因素,即是他本人能否有一个完整的、科学的、台理的知识结构体系,而想要建立起一个理想的知识结构,单靠现行教育体制所设置的课程是难以完成的。在中学,为了高考的需要,也由于学生本身的精力所局限,许多学校在高中阶段便文、理分科进行教学 进入大学后,更是“专”而不广,致使许多理工科学生不通文史,而有的文科生不会写简单的化学分子式,甚至连处于边缘学科的各专业,也是互不相通。再则各系各专业按班级授课的第一堂课,不管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如何改革,它的宗旨总是按照某个专业的教学大婀来设置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这些课程的具体的实践环节,如实习、设计、考察等,也必须围绕专业要求进行 这样,学生在第一课堂所获得的知识,难以超越本专业的狭隘界限,更难以容纳相关学科的内容。
因此,要想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高等学校必须改变传统的 纵
向探入型”培养模式,使学生克服在知识结构上存在的基础薄弱、视野狭窄的缺陷。而开展知识性的大学第二课堂,恰恰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在第二课堂中,大学生可以广泛地接触纵向的和横向的学科知识。例如华中工学院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中,先后为学生开设过逻辑学、科学方法论 科学技术史 西方哲学史、中国历史 世界史、中国古典文学 外国文学名著欣赏,美学,音乐、体育竞技、书法绘画艺术、心理学、伦理学、人才学、社会学、科学学、管理学、国际关系、中国经济地理、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等讲座,扩大了同学们的视野,使同学们掌握了较多的相邻学科知识,为他们从事不同学科领域的综台性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可以迅蘧向学生传播科学前沿的最新信息
开展知识性的第二课堂,尤其是举办各种学术报告会和引导学生阅读各类科技报刊和文
摘,可以迅速向学生传播科学前沿的最新信息。高等学校使用的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编写的,各门课程的教材,其内容都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目的是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各个学科领域中的新发明和新成果,必须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的验证,才能以比较成熟的理论形态和严谨的体系纳入专业教科书中 因此,第一课堂的教学内容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总有一段距离,很难获悉更广泛的科学技术发展新方向、新特点、新动态。而第二课堂,由于教和学都不受正规教材和教学大纲的限制,可以通过邀请专家做学术报告和专题讲座的形式,把各个学科领域中的最新发现、最新动态.迅速她传播给学生。比如,前段时间我院组织了关于股票知识的讲座,吸引了大批学生,这样,使同学们很快学到了新东西,弥补了第一课堂的不足。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
人的智力由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五个基本因素组成。观察力是人的智力的“门户”,一个人要想发展自己的智力.就必须把观察的大门敞开,外界的信息才瞄源源不断地进入。而学生每天生活在大学校园这个小天地里,所观察到的事物是很有眼的。因此广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使同学们走出校门,才能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加深对事物的理解。记忆力是人们智力活动的“仓库”,如果没有记忆——这个对感性认识的识记和保持,任何事物都不能在头脑中打下印记,那么观察、思维、想象、创造也就无法进行了。所以说,加强记忆力,是发展智能的基础。提高记忆力,必须学会科学用脑,如果大脑过度紧张,精神过度疲乏,记忆力将会大大减弱。在长期的学习和工作实践中,人们总结出了这样一种增强记忆力的方法:就是经常变换学习和思考的内容,使大脑不断用新的“ 奋灶”去学习和工作。比如,当一个人连解数十道数学题而颇感疲倦时,打开录音机,播放一段外语教学带,目的仅仅是轻松轻松,调节一下气氛,却能不知不觉地记忆许多单词。很显然,在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尤其是文娱和体育活动,无疑对消除疲劳、恢复精力,使脑神经系统始终保持最佳状态,是十分必要的。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和概括反映,它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思维力是人们智力活动的核心,同时又是智力活动的方式。我见过风筝,便学着去做,但怎么也飞不起来,原来是不懂个中学问。如果把风筝比做人类智力的话,那么,个中学问就是思维。实践证明,没有人们的思维能力,也就没有智力可言。
想象是人们智力活动的翅膀。想象,其中包括幻想和预测,是人类智力结构中的一个必不
可少的因素。想象的作用在于使人的智力奔放、飞腾起来,推动人们去创造。人们的思维力,只有同想象力相结合,才有可能发展成为创造性思维。人的思维力和想象力总是同感知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一个人对客观事物的形象掌握得越多,越有助于发展思维力和想象力。心理学上常用一种叫做 墨迹图”法,来确定人们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强弱。即用黑墨汁撒在白纸上,然后压成许多不规则的墨迹图形,让被测试者说出这许多图形象什么?试验证明:见多识广、善于思考、想象力丰富的人,能说出很多想象的名称{而孤陋寡闻者则不然。所以说,学生参加的课外活动越丰富,了解和接触的客观事物越多,视野就越开阔,越有助于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思维力和想象力。
注意力是人的智力结构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的组成因素。人们的一切智力活动,包括观察、记忆、思维、想象,都只有在注意力的密切配合下,才能有效地进行。医学研究表明,注意力的强弱,与人的身体素质和精神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患神经衰弱症的人,他的注意力总是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所以,只有搞好大学第二课堂,让学生多参加健身性的课外活动,增强体质、调节大脑、活跃气氛,才能有助于同学们扎扎实实学好各门功课。
5.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改革开放在不断深入,在校学生如果不了解社会的需要,不了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必然产生的、复杂的社会现象,毕业后就不能尽快地适应社会。大力开展第二课堂的活动,是促使学生联系社会的有效方式,让学生投身到火热的社会生活中,掌握市场经济的形势和特点,自然地萌发竞争意识并逐步地增强竞争能力,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另外,大学第二课堂,绝大多数是由学生自己主持的集体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既能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而各种能力的形成与提高.对于学生毕业后胜任各类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搞好大学第二课堂的建设,对于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组织好第二课堂活动,是摆在教育体制改革中的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我们高等学校的各级领导干部和教师,都要积极地、认真地参与这项工作。“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们相信,高等学校在第一课堂加第二课堂的教学模式下,一定会培养出适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多方面的有用人才。
第二篇:大学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目前,第二课堂活动已在各高校普遍兴起。我们通过这一活动的深入开展,体会到它产生的效益已不单是活跃学生业余生活、填补学生的精神空白,而是以它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在改善和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育“四有”新人等诸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共青团组织团结、教育青年的有效载体。同时,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也推动了共青团的组织建设与思想建设,拓宽了团的工作领域。几年糯我们把第二课堂活动作为共青团工作的助手,在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结合我校客观实际,照顾学生合理的、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的志趣和需求,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达到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综合性教育效果。我们开展活动的特点是:
1、寓教于乐,融思想教育予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大学生活泼爱动,可塑性强,如果引导得当,就可使他们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受到教益。根据他们的这一特点,我们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经常开展融知识性、趣味性和教育性为一体的活动,使他们陶冶情操,更新观念。比如通过文明礼貌月活动培养同学勤俭节约、讲究文明风尚的精神。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对高校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第二课堂已逐渐成为大学生素质拓展的主要阵地。高校会计教学如何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结合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的实践做些探讨。
一、开展会计第二课堂教学的意义
开展会计第二课堂教学,对于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会计专业学生中,有一部分学生认为会计工作“枯燥无味”,学习兴趣不高。通过丰富多彩的会计第二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正确认识会计,可以提高他们对会计专业的认同感,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有利于会计专业学生加深和拓宽会计专业知识。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辅助。会计课堂教学一般侧重于讲解会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通过第二课堂,可以使学生将第一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加以应用,从而加深对会计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有利于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会计作为一项管理活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较高的要求。通过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效果显著。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引导和组织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撰写科研论文,参加课题小组或者科技竞赛等,取得了很好效果,学生在《会计研究》等刊物上发表了2000余篇科研论文。通过会计专业毕业生反馈信息看,大学期间科研积极分子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并且都取得了较好的工作业绩。
二、开展会计第二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
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在开展会计第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主要坚持了以下原则:
1.适应性原则。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第二课堂应当与大学会计教育目标相适应,与第一课堂教学内容相衔接。二是会计第二课堂应与专业教师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相适应。例如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第二课堂形式,组织低年级学生参加读书小组,以广泛学习知识为目的;引导高年级学生从事科研活动,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的。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制定了“低年级打基础,二、三年级‘开花’,高年级‘结果’”的学生科研工作思路,并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加以实施,效果显著。
2.创新性原则。第二课堂应该以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线。第二课堂的选题应具有一定的新颖性,过程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让学生体会创新的乐趣,从而培养创新的志趣、思维和能力。一是要让学生通过第二课堂学习具有新的会计知识,例如通过学术讲座介绍各种新理论、新观点,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创新意识;二是让学生通过科研活动或课题研究主动地进行知识创新,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主体性原则。第二课堂应把“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指导思想落到实处。教师“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更多教给学生“点金术”,注重启发诱导和点拨示范。在第二课堂教学中,目的不在于告诉学生最终结果(或答案),而是要通过整个过程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创新的精神和能力。同时,教师应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想方设法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鼓励学生展示个性和特长,大胆实践,独立思考。
三、开展会计第二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
会计第二课堂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在开展会计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中,主要采用了读书活动、学术报告、科学研究、学术辩论、科技竞赛和调查研究等形式。
1.读书活动。读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启发学生思维,扩大知识领域,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提倡和指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有选择地读,博览与精读相结合。读书活动可与座谈会、报告会结合起来,以有利于知识的扩展、巩固和深化。重庆工商大学实施“36182”工程,其中的“6”就是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应阅读60部中外名著。其中的“3”,是同时要求学生撰写30万字的日记,平均每天大约300字,包括读书笔记、学习生活日记、社会实践随笔等。
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对高校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第二课堂已逐渐成为大学生素质拓展的主要阵地。高校会计教学如何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结合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的实践做些探讨。
一、开展会计第二课堂教学的意义
开展会计第二课堂教学,对于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会计专业学生中,有一部分学生认为会计工作“枯燥无味”,学习兴趣不高。通过丰富多彩的会计第二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正确认识会计,可以提高他们对会计专业的认同感,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有利于会计专业学生加深和拓宽会计专业知识。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辅助。会计课堂教学一般侧重于讲解会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通过第二课堂,可以使学生将第一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加以应用,从而加深对会计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有利于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会计作为一项管理活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较高的要求。通过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效果显著。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引导和组织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撰写科研论文,参加课题小组或者科技竞赛等,取得了很好效果,学生在《会计研究》等刊物上发表了2000余篇科研论文。通过会计专业毕业生反馈信息看,大学期间科研积极分子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并且都取得了较好的工作业绩。
二、开展会计第二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
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在开展会计第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主要坚持了以下原则:
1.适应性原则。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第二课堂应当与大学会计教育目标相适应,与第一课堂教学内容相衔接。二是会计第二课堂应与专业教师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相适应。例如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第二课堂形式,组织低年级学生参加读书小组,以广泛学习知识为目的;引导高年级学生从事科研活动,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的。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制定了“低年级打基础,二、三年级‘开花’,高年级‘结果’”的学生科研工作思路,并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加以实施,效果显著。
2.创新性原则。第二课堂应该以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线。第二课堂的选题应具有一定的新颖性,过程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让学生体会创新的乐趣,从而培养创新的志趣、思维和能力。一是要让学生通过第二课堂学习具有新的会计知识,例如通过学术讲座介绍各种新理论、新观点,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创新意识;二是让学生通过科研活动或课题研究主动地进行知识创新,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主体性原则。第二课堂应把“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指导思想落到实处。教师“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更多教给学生“点金术”,注重启发诱导和点拨示范。在第二课堂教学中,目的不在于告诉学生最终结果(或答案),而是要通过整个过程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创新的精神和能力。同时,教师应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想方设法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鼓励学生展示个性和特长,大胆实践,独立思考。
三、开展会计第二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
会计第二课堂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在开展会计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中,主要采用了读书活动、学术报告、科学研究、学术辩论、科技竞赛和调查研究等形式。
1.读书活动。读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启发学生思维,扩大知识领域,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提倡和指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有选择地读,博览与精读相结合。读书活动可与座谈会、报告会结合起来,以有利于知识的扩展、巩固和深化。重庆工商大学实施“36182”工程,其中的“6”就是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应阅读60部中外名著。其中的“3”,是同时要求学生撰写30万字的日记,平均每天大约300字,包括读书笔记、学习生活日记、社会实践随笔等。
2.学术报告。由本校教师或邀请校外专家给学生做学术报告。学术报告的内容应紧密配合第一课堂的教学,同时亦可结合会计实际工作或会计改革中的重大问题。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每年都要定期和不定期地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做学术报告,各班也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小型学术研讨会。通过学术报告会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科研热情,增强创新意识,甚至直接为学生撰写论文提供选题或思路。
3.科学研究。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撰写科研论文。为了帮助学生从事会计科研活动,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发布科研选题指南,引导学生对会计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探索。二是从事课题研究。这种方式是由学生完成指定课题的研究任务,其组织形式一般是成立课题组共同研究。鼓励和支持学生课外从事科研活动是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第二课堂的主要活动形式。为此,该院建立了学生科研导师制。导师的主要职责就是引导学生从事会计科研活动,通过科学研究这种第二课堂活动帮助学生提高科研能力和写作能力,从而达到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4.学术讨论。组织学术讨论,主要是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选好讨论内容。内容要结合教材,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状况,选择一些既没有现成答案,也没有标准答案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讨论题目可以是理论问题(如会计准则的制定导向、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也可以是实际会计案例。二是选好讨论的形式。学术讨论可以采用研讨会的形式,也可以采用辩论赛的方式。
5.会计晚会。会计晚会是会计第二课堂活动中群众性的活动形式之一。它以富有趣味性的形式来丰富和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从事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团结合作的作风。会计晚会的内容多种多样,如会计专题晚会、会计故事晚会、会计问题解答晚会、会计笑话、相声、谜语晚会等。
6.科技竞赛。鼓励会计专业学生参加各种科技竞赛,是提高学生会计知识水平、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对于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表达能力及操作技能等具有积极作用。例如鼓励会计专业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比赛活动或者其他科技竞赛。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每年五月都要举办一次全院性的会计征文活动,评出优秀论文并给予奖励。
7.参观考察。参观考察的联系准备工作一般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可以参观会计师事务所、企事业单位,也可以是行政部门。教师在参观现场应边参观边讲解。参观考察完毕,应要求学生写出参观考察报告或调研报告。参观考察让学生“眼见为实”,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能给人深刻印象,具有课堂教学难以达到的效果。
四、开展会计第二课堂教学的注意事项
1.正确处理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关系。首先,由于第二课堂的目的是为了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而这种能力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之上,因此,第二课堂必须是在第一课堂之后,如果没有第一课堂所学的基础知识就进行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将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其次,第二课堂的教学活动必须在第一课堂教学活动的指导下,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不能盲目行事;再次,第二课堂必须注重专业知识的运用,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第二课堂的教学活动可以采取定期与不定期、定点与不定点等多种形式进行,要力求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紧密配合第一课堂的教学。
2.应将第二课堂纳入会计专业教学计划。会计教学作为一门特殊的专业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知识更新的快速性,第二课堂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第一课堂的不足。通过第二课堂,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应该重视会计第二课堂对于培养会计人才的重要作用,将第二课堂纳入教学计划,并对每一学期第二课堂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形式、教学目的做统筹安排,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
3.第二课堂应认定学分或者给予一定奖励。笔者认为,可以根据学生成长和能力提高的具体要求,设立与第一课堂学分制相衔接、体现基本要求和发展提高相结合的第二课堂必修学分。如针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实践类学分;针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创新类学分。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科研积极性,设立了创新学分,对在各级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分别给予不同的创新学分,并在学生学籍档案中以“科学研究实践与创新”课程名予以记载。同时,还制定了《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学生科研管理及奖励办法》,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和在各种科技作品比赛中获奖的学生及其指导教师,分别给予一定的奖励。
第三篇:大学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大学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藏小荣张爱青杨哗
随着现代社会的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已逐步展开,根据“社会需要培养人才 成为大势所趋,尤其强调培养学生的分析、表达、理解、动手能力和刨造能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性、灵活性、适应性、主动性。显然,按照教学大纲进行的正规教学活动,诸如听课,实验,作业,期中期末考试,外出实习,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等等,已不能完全满足上述要求,因此 开辟第二课堂便成了越来越紧迫的任务。
所谓大学第二课堂,是指在学校教学计划之外,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的各种有教育意义的健康的课外活动,它包括:政治性的、学术性的、知识性的、健身性的、公益性的和有酬性的(如勤工俭学)、服务性的等等活动。第一课堂对人才的培养提出普遍性的要求,解决共性的问题,第二课堂则发展人才的特长,解决特殊的、个性的问题。世界上任何事物的最佳结构,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如果只强调一方面而忽视了另一方面,就会使事物的发展受到阻碍。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这个问题上,同样需要处理好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起着相互补充,相互配合的作用,共同组成培养现代人才的教育和教学的途径和方式。
下面,就大学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意义和作用,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1.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
通过对学生开展一系列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上灿烂辉煌的古代文化,激发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强精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多年来为学生开设了一门唐诗宋词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很多学生原来只知道外国有托尔斯豪、雨果或海明威这些人的作品,而不知道中国早就有非常伟大的作品,中国文学宝库中瑰丽的珍宝,使学生感到我们民族的伟大,产生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通过外出参观访问,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他们献身祖国的力量、智慧、勇气}通过举办各种时事报告会和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让学生了解世界、了解中国,激发他们为中华振兴而学的壮志;通过拜访革命前辈和先进人物,让学生了解革命前辈抛头颅、洒热血,历尽艰难,为人民求解放的事迹,激发起他们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 这一切将化作学习的意志和动力,同时也是扭转。厌学风”的得力措施之一。
2.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现代“人才学”、“创造论 的理论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想在某一学科或某一领域有所建树.除了他本人的天才条件(一般指智商、能力、身体素质、心理品格)以及外部条件(机遇、偶然的触发)而外,一个主要的因素,即是他本人能否有一个完整的、科学的、台理的知识结构体系,而想要建立起一个理想的知识结构,单靠现行教育体制所设置的课程是难以完成的。在中学,为了高考的需要,也由于学生本身的精力所局限,许多学校在高中阶段便文、理分科进行教学 进入大学后,更是“专”而不广,致使许多理工科学生不通文史,而有的文科生不会写简单的化学分子式,甚至连处于边缘学科的各专业,也是互不相通。再则各系各专业按班级授课的第一堂课,不管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如何改革,它的宗旨总是按照某个专业的教学大婀来设置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这些课程的具体
第四篇:开展6S活动的作用和意义
开展6S活动的作用和意义:
1.提升企业形象:整洁的工作环境,饱满的工作情绪,有序的管理方法,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公司行列。
2.营造团队精神:创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加强员工的归属感,最大限度激励员工,容易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
3.能够减少浪费:经常习惯性的整理整顿,不需要专职整理人员,减少人力,减少场所、节约时间就是降低成本。
4.能够保证品质:养成认真的工作习惯,做任何事情都一丝不苟,不马虎,品质自然有保障。
5.改善情绪:清洁、整齐、优美的环境带来美好的心情,员工工作起来更认真。6.有安全上的保障:地上不会随意摆放、丢弃物品,墙上不悬挂危险品,这些都会使员工人身、企业财产有相应的保障。
7.提高效率:工作环境优美,工作氛围融洽,工作自然得心应手。物品摆放整齐,不用花时间寻找,工作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开展6S活动,进行宣传栏等定期进行“6S”管理活动的宣传与展示活动,及时传递报道“6S”管理工作情况,做到班组内每月均有涉及到“6S”管理工作的宣传报道,进一步提高班组职工对“6S”管理的认识。要求各班员每月要有自检、自查、自考评记录;每周要有自检、自查记录,组织定期(每周)和不定期的班组互查活动,促进各个班组的提高。开展6s创意竞赛活动,开动员工脑筋,全员参与,自己动手。激发员工创意积极性。“如何巩固已有成果,持之以恒把6S管理深化下去,同时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建立健全6S管理长效机制”。
第五篇:如何开展生物第二课堂活动
如何开展生物第二课堂活动
作 者:陕西省蒲城县尧山中学 洪庆华 7215770 [摘 要] 本文介绍了生物第二课堂活动的作用、组织形式和组织原则、基本内容,以及在生物第二课堂活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生物第二课堂活动
中学生物教学中,长期存在着一个棘手问题,即教材内容与生活生产实际脱节。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抓好课堂教学外,结合实际地积极开展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课外活动,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启发青少年认识生物科学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关系,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同时能够掌握一两项实用技术,为家乡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一.生物第二课堂活动的作用
课堂教学是面向全班学生,是按统一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进行教学的,是同步化、标准化的教学。第二课堂活动是在课余时间根据学生特点、学校师资和物质条件,为学生开展的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主动将文化成果转化为自身的素质,还要特别注意让科学素质在活动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培养。其作
—1—
用表现在以下几点:1.激发兴趣,增强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丰富多彩的生物第二课堂活动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成长规律,扩大知识视野的同时能够激发求知兴趣,增强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利于因材施教和培养人才。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长。第二课堂活动为他们发展自己的爱好和特长提供了机会,通过发现、探索和解决一些生物学问题,了解生物科学在人类生存和发展以及现代化建设中的使用,有助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升华为理想和志向,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培养生物科学的后备人才。3.丰富感知,促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所观察、体验到的生物学知识,是课堂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有助于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同时也可以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技能用于实践,促进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相互 渗透、补充,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4.有利于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第二课堂活动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和实践性,能提供科学实验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 力、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5.有利于思想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快速增长期,需要健康的精神生活和体力锻炼。第二课堂活动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进行身体锻炼的有效途径。能够陶冶他们爱自然、爱科学、爱祖国、爱劳动的思想情操,树立关心生态
—2—
环境等的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6.开展技术培训,促进生物学教学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生物第二课堂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对农、林、牧、副、渔多方面的兴趣,掌握一两项农村实用技术,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农业生产的技术和能力,在了解家乡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及发展经济的资源优势的基础上,促进科技兴农,推进生物教学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二.生物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形式和组织原则
第二课堂活动不同于课堂教学,其基本特点是学生有参加活动的自主性和选择性;活动内容有广泛性、伸缩性和趣味性;活动方式有多样性和灵活性;活动的进行有开发性和实践性。生物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形式一般分为整体型和部分型。前者是多数人参加,可全年级学生参加或全班学生参加。活动方式主要是专题讲座、知识竞赛、野外实习或参观植物园、动物园等。活动的内容是普及性质的,不但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不足,而且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后者是少数人参加的小组活动形式。活动内容是提高性质的,它具有灵活易行的特点。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各项活动。小组活动是生物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课外活动组织的原则是:1.与课程内容相结合的原则 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但活动内容还应与书本知识紧密结合起来,以课堂教学内容为出发点,适当扩大、加深。课
—3—
外活动与课堂教学内容既要相互配合,又不能脱节,也不要重复。2.应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课外活动时应考虑实际情况,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即根据学校及周围的条件、生物生长发育的季节性、以及学生的情况(学生的爱好、知识基础及年龄特征)来安排内容。3.与其它学科相融合的原则 在活动中,还可以考虑与其它学科的兴趣小组一起活动,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使知识融会贯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4.学生自愿参加的原则。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愿选择参加活动,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因材施教
三.生物第二课堂活动的基本内容
根据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学生特点和学校师资及物质条件等,活动的内容主要有把生物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分为基础类、经济类、探究类和宣传类等四种类型。具体的可分为:1.农业科技活动。培养学生对农、林、牧、副、渔多方面的兴趣,掌握一些农业生产的技术,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农村实际工作的技能。诸如作物栽培、蔬菜栽培、果树栽培、林木栽培、花卉栽培、食用菌栽培、畜禽养殖、农产品加工、动植物驯化、生物防治等。2.科学小实验。培养学生进行简单生物实验的科研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独立工作的能力,诸如种子萌发率的
—4—
测定、生长素在扦插中的作用等。3.掌握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调查的方法,了解家乡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及发展经济的资源优势。诸如动植物标本采集制作、生物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及对环境适应的观察、生物资源和生 态环境调查、害虫害兽和防治、益虫益鸟益兽的保护、生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以及科技小论文的撰写等。4.调查、访问、参观等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乡情,增进热爱家乡的情感。诸如人口问题调查、粮食问题调查、耕地问题调查、农业专业户和生态村参观、自然保护区参观和调查等。5.知识讲座、图片展览、知识竞赛等活动。诸如生物科学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关系、乡土生物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人口与计划生育等知识讲座、珍稀动植物图片展览、生物知识竞赛等。
四.开展课外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1.加强计划性。计划性是搞好课外活动的保证,所以要抓好活动计划的制定与落实。每学期开学初,各指导教师要制定活动计划,包括定时间、定地点、定学生、定成果。2.适时督促检查应适时检查学生课外活动记录,要求学生记录实事求是、详细。始终让学生具有活动的自主意识,思路清晰,独立操作,实验报告要规范、详细。总之,生物学课外活动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生物学
—5—
特长,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因此,希望广大生物学教师共同探讨,发挥其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特殊作用。
综上所述,课外活动是提高民族素质的需要,也是现代教学思想和方法论的热门课题之一,因此有必要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使其在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