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推动社会矛盾化解

时间:2019-05-14 07:42: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推动社会矛盾化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推动社会矛盾化解》。

第一篇:如何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推动社会矛盾化解

如何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推动社会矛盾化解,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

日期:2014-10-10 15:17:00

文章点击数:8

稿源:湾里区民政局 邱平

社会组织是指政党、行政组织和企业以外的,由社会单位或个人依法自愿发起成立、按照章程自我管理的一类社会单位,具有非营利性、自愿性、组织性等特点。目前,我国社会组织主要包括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三大类。此外,还存在大量社区社会组织、高校社团组织、各类“草根组织”、市场中介机构以及国际社会组织等,共同组成广义的“社会组织”范畴。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强化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职责,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完善和创新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完善信访制度,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切实肩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的职责使命。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司法基本保障,依法防范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工作机制,高度警惕和坚决防范敌对势力的分裂、渗透、颠覆活动,确保国家安全。”这就对社会组织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在推动社会矛盾化解、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参与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方面提出了新要求。

社会组织登记工作,《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六条明确规定:国务院民政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是本级人民政府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民政部门如何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推动社会矛盾化解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

一、社会组织对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意义

首先,社会组织孕育社会资本,增进社会信任,是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长久之计。

长期以来个别地方政府的所作所为不仅失信于民,也损害了社会成员之间的信任,而信任是维持社会基本秩序、保障社会健康发展的最基本公共伦理要求,更是我党稳固执政的民心之基,政府的公信力一旦失去,运行成本就大大增加,政府的合法性会遭遇挑战,从而使社会陷入混乱,甚至出现不稳定局面。社会组织是公众的自愿结社,结社的前提和基础就是成员的互信,这种自然产生的“社会”信任是一种强大的社会资本,有助于整个社会信任机制的生成,而重建社会信任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根本。

其次,社会组织是了解社情民意的窗口,是公民进行政策参与、表达利益诉求的渠道,是从源头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一环。

社会组织,特别是基层社会组织是百姓“说话、诉苦、说理”的宣泄负面情绪的出口,这种“以一种制度化的公共利益取代了四分五裂的个人利益”的宣泄方式是温和的、安全的、积极的、长期的,如果能够被回应和倾听,作为社会的减压阀是十分有效的。此外,把社会成员纳入到各种组织中,可以起到约束、控制的作用,特别是在情绪激愤的时候,能够克制他们的过激行为并通过社会组织与政府之间的对话温和理性的解决问题,化解矛盾,避免危机。

最后,社会组织自身是经济平稳发展、社会和谐安宁的重要帮手。

社会组织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与政府相比,它以其灵活多变的方式使一些个人把他们的资源汇集起来以提供相对高品质的公共物品和服务,但并不要求大多数国民来分担这些成本。目前,在经济领域,行业协会对于维持有序的市场秩序和健康的市场竞争,推动企业创新,实现行业自律发挥着巨大作用;在社会领域,一些基层社会组织发挥着整合资源、提供服务,维护社会秩序的拾遗补阙的重要作用。

当然,如果政府对社会组织的声音不重视,对其发展不能良性引导,社会组织自身反而会成为不稳定因素,甚至成为诱发群体性事件的导火索,给维护稳定设置障碍,增加难度。所以,政府如何正确引导并发挥社会组织的维稳功能,是社会组织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民政部门在推动社会组织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现实困境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引导、培育和有效管理下,社会组织获得健康发展,成为提供公共服务的“生力军”,起到了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在参与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显示出独特的功能和重要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社会转型向纵深发展,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社会组织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的作用能力与社会现实需要之间还有较大的差距,存在着发育不成熟、行为不规范、人才匮乏、作用发挥不明显等弱点。一些社会组织缺乏以章程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存在组织机构不健全、内部制度不完善、民主管理不到位、财务管理不透明等问题。这些突出问题,仅靠“民政”有限的人力无法解决。如:专业技术能力,财务审计能,执法检查能等等。

三、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推动社会矛盾化解,维护社会稳定的对策

总书记深刻指出,要深化改革,还需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最大限度增强社会发展活力”。社会组织作为社会的“活力之手”,要发挥其正能量,必须统筹兼顾,加强领导,完善措施,提供保障,强化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

(一)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加强党和政府对社会组织的领导。作为社会和谐的“粘合剂”和服务创新的“催化剂”,社会组织在推动社会变革和完善社会治理方面已经成为党和政府可信可靠的得力助手。但正如人们讲的,一些地方“谈社会就害怕”,认为社会活力的激发会削弱政府的作用;一些地方“谈社会就反对”,害怕社会力量的引入会影响到个人或者小团体利益;还有一些地方“谈社会就摇头”,不知道怎么跟社会力量打交道。为此,我们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审视社会组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从巩固和加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创新理念,在思想上接受社会组织,在政策上支持社会组织,在体制上吸纳社会组织,引导社会组织在党和政府希望、人民群众需要的领域充分发挥积极作用。积极引导好利用好社会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切实把社会组织发展成为党和政府可以放心、可以依靠和可以使用的力量。

(二)拓宽社会组织政策参与的渠道,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提供制度保证。完备的法律法规是保证社会组织政策参与权力得以实现的根本途径,在等待国家立法的漫长过程中,各省市应用好地方立法权,先行出台具有地方特色并切实可行的地方法规和规章,赋予一定资质的社会组织旁听会议、发言、环评论证的权利,并制定操作性强的实施规则和办法。此外,要畅通社会组织建言献策的渠道,逐步增加社会组织代表人士在党代会、人代会、政协委员中的比例,鼓励社会组织中的优秀人才积极参政议政。拓宽社会组织政策参与的渠道,不仅重视政策的制定,还要完善社会组织在执行、监督和评价反馈中的作用,在这些环节中,决策信息公开是前提和基础,虽然近几年各地试行了政务公开、信息发布等各项制度,但有关决策效果的评估制度并没有建立起来,因此,有必要就决策的评估标准、方法、程序、结果的反馈等方面对社会组织的参与做出规定并形成制度化的渠道。

(三)加强监督管理,推动社会组织规范化发展。有力的监管是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有效保证,也是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必要保障。一要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以党建促发展为着力点,逐步健全党在各级各类社会组织的工作网络,形成发展、监管、党建三位一体的长效机制,保证社会组织沿着正确方向发展。二要加强联动协作。建立登记管理机关、公安部门、税务部门、技术监督部门、物价部门等相互配合、行动一致、协调运作的整合机制,形成多方配合、齐抓共管、灵活有效的监管机制,不断提升监管合力。三要加强对社会组织运行过程的实时监督,通过行政监督、司法监督、舆论监督、社会公众监督等各类监督机制,建立起社会组织责任和绩效评估体系以及自律机制、责任追究机制。四要加强社会组织维稳工作。探索建立社会组织社会稳定评估机制,协调登记机关、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对有些社会组织成立后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因素,开展科学系统的预测、分析、论证,进行稳定风险评估,使社会组织既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群众要求,又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依法打击取缔非法社会组织,加强境外非政府组织在华活动管理。加强法律宣传教育,提高社会组织法律意识,引导社会组织人员爱国、敬业、诚信、守法、奉献,积极维护国家安全、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四)完善体制机制建设,提高社会组织的自律性和规范性。建立健全社会组织体制机制,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一要进一步加强社会组织立法工作,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当前,我国社会组织无基本法,对其地位、功能缺乏基本定位;现有法规偏重程序法,缺少实体法,对社会组织的权利保护和义务规范均显不足,有些新出现的社会组织甚至无法可依。必须牢固树立依法管理的理念,完善社会组织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各项社会组织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二要完善社会组织运行机制,提高组织效率。健全权责明确、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会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的职责,强化社会组织章程的核心地位,健全议事、选举、机构、财务、人事等各项制度。三要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内部激励和约束机制,发挥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适当提高社会组织专职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促进社会优秀人才进得来、留得住、有作为。

第二篇:关于如何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推动社会矛盾化解、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的调研报告

关于如何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推动社会矛盾 化解、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的调研报告

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强化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职责,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完善和创新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完善信访制度,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切实肩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的职责使命,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司法基本保障,依法防范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工作机制,高度警惕和坚决防范敌对势力的分裂、渗透、颠覆活动,确保国家安全。在新的历史时期社会组织在推动社会矛盾化解、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参与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方面提出了新要求。作为社会组织,如何在维护社会稳定中充分发挥积极作用,这是当前所要面临的重要课题。

为此,我镇综治办结合自身工作,就如何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进一步做好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工作,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开展了专题调研和探讨,先后采取了学习研讨、资料收集、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进行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和建议报告如下:

一、社会组织在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和谐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社会组织直接面对群众,在开展群众工作、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和谐方面有着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

1、作为政府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具有发挥整合社会“粘合剂”效能的优势。社会组织有着与群众天然联系的特点,可以及时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传达给群众,并做好解疑释惑工作,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各阶层和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团结和谐,形成“力往一处聚,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

2、作为联系群众的组织,具有引导群众利益诉求有序表达“直通车”的优势。每个社会组织都联系着一个重要的社会群体。社会组织可以通过政府、政协等各种渠道,将各自联系的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如实地、上通直达地反映给党委、政府及部门,使党的方针政策和政府决策能够更好地兼顾各方面利益,从而有效调动各界群众的积极性。同时也能把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各族各界人士表达愿望和诉求的民主行为,纳入到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上来,使社会各界人士广泛、积极、有序地参与到社会管理中来,能够避免无序状态,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保障。

3、作为党领导下的社会组织,具有担当社会矛盾“调解员”的优势。社会组织在所联系的群众中有着独特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同样的话,由社会组织去说,群众容易被接受;同样的工作,由这个组织去做,可能会更有效果。当前各界群众利益诉求日益多样,社会矛盾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多变性。面对这样的情况可以通过社会组织,做协调说服工作,增进理解、扩大共识、理顺情绪,使各种利益关系通过社会组织和其所开展的工作得到一定程度的疏通和调节,从而促进整个社会大和谐、大团结。

二、准确把握当前维护社会稳定的新形势、新变化、新特点

在调研中,我们从镇综治办、信访办等部门提供材料分析,感到我镇如同全县一样,维稳形势总体趋好。近几年,陶唐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改善民生力度不断加大,一些突出的社会矛盾和问题逐步得到缓解,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日趋牢固。尤其是今年来,镇党委、政府提出全年工作要聚焦“两重点一底线”,在做好“农业产业发展、产业园征地拆迁两重点”的同时,坚持把维护稳定作为各项工作的底线,统筹好发展与稳定的关系,采取了一系列维稳工作举措,并取得实效。

与此同时,我镇各社会组织也为维护社会稳定做了大量工作。镇团委在今年几个重大事件时期中,加强对青年群众的思想引导,采取舆论收集、动态监控等多措并举,保证了社会政治稳定。镇妇联努力做妇女姐妹代言人,施行信访代理,积极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再如通过座谈、联谊走访、提案、反映社情民意、参与第三方诉调、心宁安抚等,围绕流动人员管理、反邪教工作、宗教场所管理、引导信教群众参加合法宗教活动等,积极建言献策、献计出力,为促进我镇和谐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确保了我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但是,由于我们正处在转型发展攻坚阶段和社会矛盾凸显期,维稳形势依然十分复杂,任务依然十分艰巨,我镇社会稳定方面还面临着许多矛盾和困难。具体表现为:

一是社会矛盾凸显期引发的各类矛盾仍多发频发。如随着产业园征地拆迁的启动,一些动迁户利益诉求不断加大,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新旧征地拆迁矛盾交织、反复,加之多年累积存量的矛盾,使征地拆迁矛盾仍处于高位;类似这些诸多矛盾如果得不到及时处臵,将会影响全区社会稳定。

二是维稳工作面临任务重、要求高、手段少、办法少、风险大的空前压力。当前,老百姓的诉求越来越多,化解矛盾的难度越来越大,社会管理的手段越来越少,甚至“办法穷尽、思路穷尽、财力穷尽”。如何使群众工作统揽信访维稳工作,坚持矛盾纠纷定期排查和调处机制,做到早发现、早处臵、早化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和紧迫任务。

三、发挥社会组织在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和谐中重要作用的若干建议

由于现阶段我们还处在发展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将更为繁重。新形势、新任务对社会组织发挥维稳作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只有推进相应的机制和制度建设,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使社会组织在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中的优势作用得到更好发挥,才能使社会组织各项工作更加生动活泼、富有成效。为此建议:

1、充分认识社会组织是维护社会稳定、协同参与社会管理的一支重要力量

社会组织作为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维护稳定的生力军。因此,我镇各社会组织要通过各种学习宣传活动,尤其要学习贯彻好十八大精神,理解十八大提出的“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的重要意义,明确社会组织协同参与社会管理的重要职责,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从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维护群众利益、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的高度,把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作为社会组织的一项紧迫政治任务和重要职责认真抓紧抓好。

2、切实把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着力点

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是各社会组织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引导群众利益诉求有序表达的重要内容。我镇各社会组织应拓宽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建立工作网络,健全收集、反映机制,特别是收集反映社会基层、弱势群体、困难群众的合理诉求,了解和反映一般渠道不易掌握的社会情况和群众意见,便于领导部门充分了解民情,把握民意,集中民智,为镇党委、政府制订和实施符合群众利益的政策措施提供决策咨询。

3、紧紧围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点、难点问题积极建言献策

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自身优势,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开展各种建言献策活动。应紧紧抓住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充分就业、征地拆迁、农业产业发展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掌握真实情况,找准问题症结。可通过座谈会、调研、信访代理、维权热线、青年沙龙等多种形式,积极建言献策,全面准确地向镇党委、政府提出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建议。可以通过政协这一舞台,从站在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高度,真实、客观、公正地反映问题,发表意见。所提建议既要考虑群众的合理诉求,又要考虑到政府的实际承办能力,把握有利时机,务求提出的建议切实可行。

4、积极探索建立健全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新机制

社会组织要做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工作,就必须有相应的机制和制度作保障。建议应在建立健全下列这些机制和制度上加以努力。

(1)建立健全联动组织机制。各社会组织应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在服务对象、性质上的相近性,服务领域、范围上的关联性,服务形式、运用上的相似性等方面整体考虑,把维护稳定的资源优势整合好,根据工作对象、性质特点分别探索和建立发挥联动效应的新机制,以扩大工作的影响力。可建立健全社会组织的联席会议,定期组织相关社会组织就维护稳定工作的共性问题、重要问题达成共识,共同作为,共同研究解决维稳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2)搭建联动宣传的有效平台。各社会组织应围绕镇党委政府确立的奋斗目标,联手打造一个宣传平台。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优势,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利用“五四”和“三八”等传统节日以及法制宣传日等重要节日,加强与媒体的沟通,运用官方微博、QQ群、飞信等新媒体和各种宣传手段,要针对不同对象,开展有效宣传教育。加大《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征地拆迁法规和其它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的覆盖面与渗透力,推动法律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营造良好的法制舆论环境,努力形成遵纪守法、团结友善的社会氛围。

(3)健全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协调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维护社会稳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切实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要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维权网络,设立和开通维权热线,依法维权、科学维权。要完善已有的接访制度、信访代理、信息及时上报等制度,了解群众所思、所需、所急,确保群众的利益诉求在任何情况都有人应,有人管,有结果,有反馈。应经常开展各类社会性服务和公益活动(如专家咨询、敬老服务、结对帮困、维权代理等)引导全社会关心帮助困难群体,认真解决好群众切身利益问题,通过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不断增强工作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4)建立健全符合社会组织工作特点的“参与矛盾化解”、“第三方诉调”、“参与化解矛盾包案制度”等。要选派思想性强、懂业务、坚持公平正义的人员担任拆迁公信人士,积极参与第三方诉调。建立参与化解矛盾包案制度,落实专门人员,明确责任,定人定时地做好包案化解,要及时分析化解矛盾中出现的问题,掌握不稳定因素和信息,找准化解矛盾突破点和关键点,运用多种手段,做好矛盾化解工作。尤其要发挥一些基础社会组织在处理群体性、突发性事件中调节疏通的重要作用。

5、加强以提高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能力为主要内容的自身建设

要顺应社会结构和社会群体分布的变化,积极改进参与社会管理的思路,在现有纵向的组织体系基础上,注意构建横向合作型组织网络,特别要重视加强社区、企业、新经济组织的社会组织工作,努力扩大社会组织的社会覆盖面和工作渗透力;要不断提高政治鉴别能力、增强政治责任感、政治敏锐性,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要增强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探索和创新适合新时期特点的思路方法,切实提高协调沟通的本领;要积极培育和创新适合群众需求的各种行之有效的活动载体,加强活动阵地和活动设施建设。

同时,各社会组织应利用自身优势,运用多种手段,开展各类培训,组建一支参与社会管理,能做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工作的志愿者队伍,以适应新形势下,做好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工作的需要。

6、各级党政组织要全力支持社会组织在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

镇党委政府应高度重视社会组织在协调关系、维护稳定、促进和谐中的作用,创造条件,健全机制,让他们参与,让他们发挥优势和作用。各级党政组织要依据法律法规,支持社会组织按照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稳定和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要全力依法支撑、保障社会组织开展活动、履行职能。要建立定期维稳工作信息通报制度,各相关责任部门要及时主动向社会组织通报维稳工作,让社会组织及时了解维稳工作信息和相关要求;充分尊重社会组织的民主权利,听取他们在对维护工作的意见、建议,支持他们依法维护所各自联系群众的合法权益。同时要在人、财、物提供必要的条件,确保社会组织开展维稳工作的需要,从制度上保证和支持社会组织在协调关系、维护稳定、促进和谐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真正形成仁者播其惠、智者尽其才、勇者竭其力的生动局面。

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党的十八大对新形势下加强社会组织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强调“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强社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社会组织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具有重大而有深远的意义。

一、深刻认识社会组织在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

现代政治学认为,一个成熟的社会,是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三种力量基本均衡的社会。我国的社会组织区别于政府和企业,具有非营利性、非政府性、独立性、志愿性、公益性等基本特征,包括社会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等三类。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组织迅速崛起,蓬勃发展,影响日益扩大,在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社会组织具有社会“稳定器”、“安全阀”的作用,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当前我国正处于日益广泛的社会变革之中,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大量的“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游离于传统管理体系之外,成为社会治理的“空档”和“盲点”,新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大量增加,社会稳定领域呈现出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的基本态势。各种社会矛盾的关联性、复杂性、敏感性明显增强;各类违法犯罪的社会治安问题大量增多,如何妥善处臵各种社会冲突,加强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面临新挑战。实践证明,和谐的社会结构是“橄榄型”的,两头是政府与公众,中间是缓冲地带,而缓冲地带的主体是社会组织。社会组织来自于民众,代表不同的利益群体,具有自治性、组织性、公民性、公益性、中介性等特征,具有润滑剂、稀释剂的作用,能够引导各类利益群体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初始阶段,能够避免局部性矛盾演变成全局性冲突,避免本可以解决的问题演化成不可调和的矛盾,增强社会抗震荡能力,具有社会稳定器,“安全阀”的作用。

(二)社会组织具有对政府职能转变的承接作用,有利于促进社会治理模式的完善。社会组织是承接政府职能、增强社会自治的重要载体。目前,我国立足于建设有限政府、服务型政府的目标,着手推动社会管理格局由“一元化”的自上而下的直线管理向多元、多维管理转变。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快,政府将不再包揽一切事务,政企、政事、政社不断分开,众多群众性、社会性、公益性、服务性的社会职能将向社会分离和转移,“小政府,大社会”格局日益明显。社会组织植根于公众,是人民群众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重要形式,为人民群众开展社会自治和互助服务、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提供了组织平台,有助于形成行政管理与社会自治互联、政府工作与社会工作互补、政府力量与社会资源互动的良性机制。

(三)社会组织具有提供公共服务、保护弱势群体的作用,有利于壮大构建和谐社会的力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公众对社会服务的需求急剧增加,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与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强化政府责任,也迫切要求鼓励社会力量扩大公共服务供给。社会组织来自民间、了解民生、熟悉民情、关注民意,其提供的社会服务,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填补了公共服务的薄弱环节,扩大了公共服务供给,使社会的多样化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

二、社会组织在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现实困境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引导、培育和有效管理下,社会组织获得健康发展,成为提供公共服务的“生力军”,起到了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在参与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显示出独特的功能和重要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社会转型向纵深发展,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社会组织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的作用能力与社会现实需要之间还有较大的差距,存在着发育不成熟、行为不规范、人才匮乏、作用发挥不明显等弱点。一些社会组织缺乏以章程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存在组织机构不健全、内部制度不完善、民主管理不到位、财务管理不透明等问题。

三、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稳定的对策

总书记深刻指出,要深化改革,还需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最大限度增强社会发展活力”。社会组织作为社会的“活力之手”,要发挥其正能量,必须统筹兼顾,加强领导,完善措施,提供保障,强化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

(一)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加强党和政府对社会组织的领导。作为社会和谐的“粘合剂”和服务创新的“催化剂”,社会组织在推动社会变革和完善社会治理方面已经成为党和政府可信可靠的得力助手。但正如人们讲的,一些地方“谈社会组织就害怕”,认为社会活力的激发会削弱政府的作用;一些地方“谈社会组织就反对”,害怕社会组织力量的引入会影响到个人或者小社会组织利益;还有一些地方“谈社会组织就摇头”,不知道怎么跟社会力量打交道。为此,我们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审视社会组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从巩固和加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创新理念,在思想上接受社会组织,在政策上支持社会组织,在体制上吸纳社会组织,引导社会组织在党和政府希望、人民群众需要的领域充分发挥积极作用。积极引导好利用好社会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切实把社会组织发展成为党和政府可以放心、可以依靠和可以使用的力量。

(二)强化政策扶持,加大对社会组织的培育力度。在政策方面,要制定出台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和购买公共服务的意见,建立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利用社会组织的优势降低行政服务成本,提高公共服务效率。配套落实社会组织优惠扶持政策,适当降低准入门槛,简化程序,扩大税收优惠种类和范围,大力扶持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建立健全社会组织专职工作人员的基本医疗、基本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逐步建立政府资助机制,通过地方财政支持资金、利用社会资金等多种筹资方式,设立社会组织发展基金,重点扶持社会迫切需要的社会组织,表彰奖励对社会作出突出贡献的社会组织。逐步形成支持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综合性政策支持体系,提升社会组织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加强监督管理,推动社会组织规范化发展。有力的监管是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有效保证,也是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必要保障。一要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以党建促发展为着力点,逐步健全党在各级各类社会组织的工作网络,形成发展、监管、党建三位一体的长效机制,保证社会组织沿着正确方向发展。二要加强联动协作。建立登记管理机关、公安部门、税务部门、技术监督部门、物价部门等相互配合、行动一致、协调运作的整合机制,形成多方配合、齐抓共管、灵活有效的监管机制,不断提升监管合力。三要加强对社会组织运行过程的实时监督,通过行政监督、司法监督、舆论监督、社会公众监督等各类监督机制,建立起社会组织责任和绩效评估体系以及自律机制、责任追究机制。四要加强社会组织维稳工作。探索建立社会组织社会稳定评估机制,协调登记机关、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对有些社会组织成立后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因素,开展科学系统的预测、分析、论证,进行稳定风险评估,使社会组织既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群众要求,又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依法打击取缔非法社会组织,加强境外非政府组织在华活动管理。加强法律宣传教育,提高社会组织法律意识,引导社会组织人员爱国、敬业、诚信、守法、奉献,积极维护国家安全、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四)完善体制机制建设,提高社会组织的自律性和规范性。建立健全社会组织体制机制,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一要进一步加强社会组织立法工作,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当前,我国社会组织无基本法,对其地位、功能缺乏基本定位;现有法规偏重程序法,缺少实体法,对社会组织的权利保护和义务规范均显不足,有些新出现的社会组织甚至无法可依。必须牢固树立依法管理的理念,完善社会组织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各项社会组织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二要完善社会组织运行机制,提高组织效率。健全权责明确、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会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的职责,强化社会组织章程的核心地位,健全议事、选举、机构、财务、人事等各项制度。三要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内部激励和约束机制,发挥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适当提高社会组织专职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促进社会优秀人才进得来、留得住。

第三篇:充分发挥审判职能,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

“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是党中央对政法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政法系统工作指明了具体方向。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人民法院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全力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维护社会稳定,服务经济发展,全面提升司法水平,促进法院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一、充分发挥审判职能,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

化解社会矛盾,就是要着重解决当前社会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对于人民法院的工作而言,要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和能动司法理念,通过充分发挥审判职能调处各种纠纷,发挥人民法院社会矛盾调节器、减压阀作用,能动地履行司法职能,定纷止争,努力实现案结事了。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提出要“审理好涉及民生的各类案件,始终把解决实际问题、化解社会矛盾放在首位”。这就要求人民法院必须将化解社会矛盾作为工作基础,充分发挥司法主观能动性,注重审判、执行、调解工作,提高审判质量,破解执行难题,完善调解机制,积极有效地化解矛盾。一要抓根本,通过依法办案化解社会矛盾。严厉打击严重的暴力性犯罪、严重的多发性犯罪以及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维护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依法妥善处理涉及民生与社会和谐问题的各类民事、行政案件,着力为农村改革发展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二要抓预防,通过建立社会矛盾评估和信息反馈机制,及时对有可能引发社会风险的各类案件采取措施,提高对各类敏感问题发展趋势的预测能力和复杂疑难问题的处置能力,最大限度预防、减少社会矛盾。三要抓清积,进一步解决涉诉信访和执行难问题。加强涉诉信访工作,始终把解决实际问题、化解社会矛盾放在首位,努力解决信访当事人的合法合理诉求。进一步巩固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成果,强化执行管理,完善执行监督,健全执行联动机制,不断提高执行质量和效率。四要抓机制,深入推进诉讼调解。全面加强刑事附带民事调解、轻微刑事案件和解、民事案件调解、行政案件协调、执行案件和解等工作,规范调解程序,注重调解质量,提高调解效率,努力从根本上化解矛盾。

二、全面加强审判管理,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创新社会管理是实现社会规范有序、安定和谐的必然要求。人民法院作为其重要主体是对法院工作职能认识的一次深化。要求法院不仅要履行解决纠纷职能,而且要调控社会秩序、实施权力制约、规制社会政策,努力探索审判权与审判管理权科学运行的机制,全面凸显审判工作的延伸功能,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提出,“审判管理是人民法院最重要的管理工作”。作为贯彻落实三项重点工作的有效抓手,人民法院要深刻认识社会管理创新对审判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细化工作措施,完善制度机制,拓展司法功能,在社会管理创新建设中发挥人民法院的积极作用。一要加强案件流程管理,推进规范化建设。对审判、执行案件,从立案到执行每个环节的工作标准和时限要求,做出明确、严密和细致的规定,加强审限跟踪管理,及时催办、督办案件,积极采取速裁程序、巡回审判、调解、和解等方式,有效缩短案件审理期限,提高审判效率。二要加强制度管理,规范审判工作机制。在加强制度建设上下功夫,使已有的规程、机制、措施和办法充分发挥作用。同时,在制度、机制的实施运行中不断进行总结、完善,使其更具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三要加强特殊人群帮教和社会治安管理。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寓教于审,惩教结合,有针对性地做好未成年人帮教工作。坚持做好对被判处缓管免人员以及刑释解教人员的跟踪帮教工作,帮助他们改过自新,防止重新犯罪。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理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充分发挥公开审判、法制宣传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努力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治安环境。

三、严格加强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公正廉洁执法

公正廉洁执法,是三项重点工作的根本,也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关系到人民法院的长期发展、生死存亡。这就要求人民法院要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建立起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预防体系,着力解决制约公正廉洁执法的突出问题,坚守廉洁公正司法底线,不断提升队伍的执法能力、执法水平和执法公信力。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提出,“狠抓队伍建设,解决突出问题,确保公正廉洁,是人民法院面临的最紧迫工作任务。”因此,人民法院要严格司法程序,规范司法行为,自觉接受监督,在提高开放、透明、信息化的条件下实现对人、对案的有效管理,提高司法公信力。一要加强作风建设,着力体现审判工作的人民性。深入开展“人民法官为人民”、“服务年”等主题实践活动,坚持群众路线,增强群众观念,健全完善各项便民、利民措施,自觉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二要加强学习培训,着力提高干警的执法能力。以创建“学习型法院”为载体,鼓励全体干警通过在职学习、岗位培训等形式,不断提高、把握、运用法律政策能力、群众工作能力、信息化实战应用能力、突发事件处置能力、舆论引导能力。三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着力提高司法公信力。认真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切实履行“一岗双责”职责,严格执行最高法院“五个严禁”规定。开展警示教育专项活动,加强司法廉洁教育和违纪违法典型案件警示教育,确保政治上的廉洁性,做到从严管理,从严要求。四要推行阳光司法,完善内外部监督。利用全国法院执行信息管理系统公开执行信息,增加办案透明度。进一步增强接受监督的意识,推行廉政监督员制度,自觉接受社会群众监督,以监督促公正,保证审判权力得到依法公正行使。

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是人民法院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长期、持续地狠抓下去。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坚持以社会矛盾化解为基础,以社会管理创新为动力,以公正廉洁执法为根本,扎扎实实做好三项重点工作,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必将能进一步促进人民法院自身科学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更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第四篇:社会矛盾化解工作

芦阳镇破解重大社会矛盾和积案化解难题活动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动社会矛盾化解工作,集中解决当前影响我镇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深化“三项重点”工作,按照着力化解社会矛盾的要求,芦阳镇党委决定开展破解重大社会矛盾和积案化解难题活动,现结合芦阳镇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深化“三项重点”工作、促进社会稳定为着力点,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集中化解影响全镇稳定的重大社会矛盾,健全完善社会矛盾预防化解长效工作机制,确保全镇社会大局持续稳定,为“十二五”期间全镇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目标任务

一是进行重大社会和积案攻坚化解,使往年遗留的积案和当年新发生的重大社会矛盾化解率达到95%以上;二是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预防化解工作机制,推进排查化

解工作经常化、制度化;三是有效遏制群体性事件上升势头,确保群体性事件发生数和参与人数不超过去年,并努力实现稳中有降。

三、时间步骤

芦阳镇破解重大社会矛盾和积案化解难题活动从2011年11月开始,至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前结束。具体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集中化解攻坚(2011年10月下旬至12月底)。各村结合重大社会矛盾和积案化解攻坚行动,继续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强有力措施,有效化解重大社会矛盾和积案。对排查出来的重大社会矛盾和积案要求及时上报镇综治办,综治办建立工作台账,对重大社会矛盾和积案进行分析梳理组织调处化解,对当时不能调处化解的归档分流到各分管领导或包村领导,实行一件矛盾一名领导包案制度,及时监督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情况,调处化解情况实行月通报制度,解决一件,销号一件。对一时难以解决的疑难问题,必要时召开部门、行业联席会,进行分析研判,制定调处措施,靠实工作责任,确保今年12月底化解率达到95%以上。

第二阶段,深入排查调处(2012年1月至6月)。按照省、市、县有关工作会议精神,开展新一轮的重大社会矛盾和积案化解攻坚活动,各村和社会矛盾相对集中的镇属有关部门全面排查各类社会矛盾和隐患,并坚持边排查边化解,及早化解带有倾向性的问题,防止矛盾纠纷激化升级。重点排查截止上年底前尚未彻底解决、已发生群体性事件和可能引发群体性上访的重点社会矛盾,特别要着力排查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宅子用地、邻里纠纷、企业改革改制、安全生产、土地矿产、涉法涉诉、执法管理、养殖环境卫生等方面的矛盾。各乡镇、各部门对排查的重大社会矛盾和积案,要按照“一案一档”的要求,逐一完善工作台账,确保做到“情况明”、“底数清”,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逐一确定责任单位,责任领导和责任人,明确化解的目标任务和化解时限,区别不同情况,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社会救助以及思想教育等手段,及时有效进行化解。

第三阶段,巩固提高(2012年7月至9月)。根据活动开展情况,召开专题会议,总结交流经验,进一步

提出工作要求,对重大社会矛盾和积案已经化解,但仍有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和群体性上访的,要落实好稳控措施,巩固调处成果、防止发生反弹。以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重大社会矛盾和积案为重点,进行检查、抽查,真正做到“案结事了、息诉罢访”。建立月通报制度,及时通报工作进展情况,推广典型经验,查找存在问题。9月上旬前,各村对破解重大社会矛盾和积案化解活动情况进行自查自评,写出专题报告。9月中旬起,组织工作组,对各村和有关部门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和验收,确保当年排查出来的重大社会矛盾和积案化解率达到90%以上,完成预定的工作目标。

四、组织领导

芦阳镇成立破解重大社会矛盾和积案化解难题活动领导小组,加强对重大社会矛盾和积案化解难题活动的组织领导、案件督办以及反映情况、交流总结等日常工作。

芦阳镇破解重大社会矛盾和积案化解难题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王涛 芦阳镇党委书记

副组长: 常蓬东 芦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张晓斌 芦阳镇副镇长

寇明玉 芦阳派出所所长

成员: 王维武 芦阳司法所所长

徐新彩 芦阳镇纪委书记

刘兴杲 芦阳镇综治办专职副主任

张宏涛 芦阳镇综治专干

雷寅虎 芦阳镇综治专干

范丽娟 芦阳镇综治专干

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由刘兴杲同志担任。根据工作需要,镇破解重大社会矛盾和积案化解难题活动领导小组成立督导组,抽调工作人员,坚持每月开展一次督促检查。

五、工作要求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各村委会、各成员单位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相应机构,加强协调合作,确保工作实效。及时研究解决专项行动中的重大问题,对矛盾纠纷突出的村组,加强工作力度配调政治责任心强、熟悉法律政策、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干部组

成工作组驻村、组开展工作。对排查出来的重大社会矛盾和积案,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将责任分解,落实到村、具体单位、具体领导、具体人员,限期进行化解。

二坚持领导包案,实行挂牌督办。按照“五个一”(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个方案、一个工作组、一抓到底)的要求,实行领导包案,组织开展攻坚。在化解工作中,注重从政策和制度层面化解矛盾,严格依法按政策办事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同时把化解矛盾和落实稳控措施结合起来,坚决防止矛盾激化、矛盾激化升级或引发群体性事件。镇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全面梳理遗留的积案,根据活动进展情况,挂牌督办一批重点案件,开展攻坚工作。

三完善风险评估,健全长效机制。各村委会、各成员单位认真贯彻落实《景泰县关于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化解工作机制的意见》和《景泰县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化解工作考评实施办法》文件精神,将风险预判化解和控制管理结合起来,实现对各类稳定风险和隐患的科学识别、行业性管控和就地化解,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认真总结可排查化解矛盾的经验,坚持全面排

查与重点可排查相结合、常规排查与集中排查相结合、区域排查与部门行业排查相结合,探索建立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长效工作机制,实现一般矛盾就地化解,重大矛盾发现得早、稳控得住、解决的好的目标,努力推动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五篇:化解社会矛盾工作总结

化解社会矛盾工作总结

本,我所紧紧围绕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坚持“小矛盾不出村,大矛盾不出乡”的原则,深入推进矛盾化解工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矛盾排查化解制度,调整充实了各级调解组织,制定了具体活动实施方案,提出了目标和具体工作措施,提高“以案定补”标准,化解了一批重大复杂疑难矛盾纠纷,有力的维护了我所辖区的社会稳定,保障了我所辖区的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精心部署

我所对开展排查调处矛盾高度重视,多次组织全所民警认真学习有关会议、文件精神,明确了开展人民内部矛盾大排查大调处的目标、任务,提高了对开展人民内部矛盾大排查大调处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并迅速成立了矛盾大排查大调处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副所长江军担任,全所其他人员为成员,切实加强对开展人民内部矛盾大排查工作。

二、加强队伍和基层建设,发挥群防群治力量

人是搞好工作的前提,我所编制少人员紧缺,难以适应工作的需要,也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矛盾化解的需求,为了更好地完成三项重点工作,我所在经费十分紧缺的情况下,积极争取乡党委政府的支持。积极配合乡党委政府,全身心投入到化解社会矛盾工作中去,调处了一批重大复杂疑难矛

盾纠纷,得到了领导的肯定,也得到了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如今年五月份西板乡鼓楼坡村村民蒲某某给本村修公路后未得到工程款,本人与村委会多次协商无果后,我所为避免事态扩大,通过一周的走访调查,成功的化解了这一矛盾。本案成功调解得到了西板乡党委政府的表扬,也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我所充分发挥村级综治机构第一道防线作用,对辖区内矛盾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及时掌握了各种矛盾的产生情况,及时化解和调处产生的矛盾,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了矛盾的激化、恶化。在本年我所共排查出各种民间纠纷 32起,调处成功 32 起,成功率为100%。防止民间纠纷激化 5 起,一般民间矛盾纠纷基本不出村,显示了群防群治的强大力量。

三、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为依法开展排查调处奠定基础和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加强全所民警的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在排查调处中,坚持依法办事、依法调处,严格按程序调处,提高了调处质量,真正依法维护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时,在下村时,不拘形式,借田间地头开展普法,走到哪里,就把法律宣传到哪里,增强群众的法制观念和依法维权意识,杜绝了采用非法手段解决矛盾的现象,也减少了矛盾的产生。

西板派出所

二0一0年十一月十一日

下载如何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推动社会矛盾化解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推动社会矛盾化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新思维 落实管理 充分发挥律师在化解社会矛盾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创新思维落实管理 充分发挥律师在化解社会矛盾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洪剑锋 日前,胡锦涛总书记在同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代表和全国大法官、大检察官座谈时提出要加强基层司法机构建......

    社会矛盾化解先进事迹材料

    南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社会矛盾化解”先进事迹材料中央、全省法院工作会议召开以后,南阳中院党组对三项重点工作十分重视,纳入“一把手”工程,由主管涉诉信访工作的副院长牵头,各......

    检察机关如何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

    检察机关如何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 [内容摘要]:社会矛盾化解是政法三项重点工作之一,检察机关是社会矛盾化解的主体之一,要与其他机关共同形成社会矛盾化解的合力,真正发挥检察......

    关于社会矛盾的化解措施

    武川县环境保护局 关于社会矛盾的化解措施 社会矛盾纠纷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对于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要预防和解决......

    机关社会矛盾化解工作汇报

    按照全县社会矛盾化解工作部署,现就我局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列为当前工作重点 确保“两个落......

    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开展情况

    石佛镇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开展情况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切实开展好我区社会矛盾化解工作,结合我镇实际,紧紧围绕稳定发展大局和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深入学习,积极......

    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是唐山市政府的重要职责。2011年度,市政府法制办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将这一任务作为重点......

    社会矛盾化解年工作总结

    铁西区妇联 “社会矛盾化解年”工作阶段总结 为有效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深化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我区妇联根据鞍西综治委发《铁西区开展“社会矛盾化解年”活动实施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