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我省道路运输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

时间:2019-05-14 07:17: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促进我省道路运输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促进我省道路运输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

第一篇:关于促进我省道路运输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

关于促进我省道路运输业 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

(讨论稿)

各地级以上市交通局(委);

根据省委开展“思想大解放、促进大发展”的部署,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交通部《关于促进道路运输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交通业的若干意见》,促进我省道路运输业又好又快发展,结合当前我省道路运输市场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坚持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认真落实国家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战略部署,坚持路运并举方针,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充分发挥道路运输业的比较优势,进一步提高我省道路运输业的运输供给能力、安全监管能力、农村道路运输发展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市场监管能力。不断完善与其它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努力构建多层次和普遍服务的城乡一体化道路运输网络,促进综合运输体系形成,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于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推进道路运输业实现结构合理、安全高效、节能减排、科技先导、市场规范、诚信优质和路站运协调发展的总体目标。

二、发展大交通,构建一体化道路运输网络

(一)加快综合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多种运输方式之间的无缝衔接。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从发展大交通的战略角度出发,将 道路运输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纳入当地综合交通运输的发展规划统筹考虑。今后一段时期要重点抓好中心城市综合换乘枢纽,以及火车站、机场和港口的配套汽车客运站建设,完善现有客运站场的城市公交、农村客运、出租车和地铁等公共交通配套,方便旅客安全出行和换乘;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客运基础设施的资金扶持力度。在“十一五”期间,省厅将汽车站场专项建设补助资金重点向农村客运站予倾斜,其中对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心镇客运站(四级以上)的补助标准由原来的60万元提高到150-200万元,普通乡镇(五级客运站)提高到100万元。各地要切实加快偏远山区和农村客运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突出中心乡镇客运站和行政村候车亭建设,完善农村未端客运网络,促进农村客运发展,方便农民出行;要在货运站场规划建设中积极引入现代物流理念,根据本地区的港口、铁路货运站和产业布局,打破区域限制,合理科学规划站场,在全省范围内形成布局合理、衔接顺畅的物流网点。

(二)提高运输组织水平,构建互相衔接的运输网络

1、全力推进农村客运区域化经营体系建设。

(1)开展农村客运区域经营试点。按照《广东省交通厅关于推进农村客运有关问题的通知》(粤交运[2008]57号)的要求,初定肇庆、云浮、韶关和茂名市选择部分县(区)开展农村客运区域经营试点工作,在试点县(区)以县通镇客运班线作为发展农村客运的基础,分区域将县通镇客运班线与通村班车结合起来实施区域经营,形成一个区域一个公司经营的模式。原县通镇客运班线经营者可优先选择开展区域经营,对现有运力进行整合;原县通镇客运班线经营者放弃从事区域经营的,可通过招投标等方式许可新的经 营者从事农村客运区域经营。引导现有农村客运个体经营业户通过股份制改造、联合、兼并和重组等多种方式积极进行公司化改造,参与农村客运区域经营。

(2)构建农村客运网络体系。积极构建县到镇和镇到村两级农村客运网络体系。在农村客运区域经营基础上,以乡镇农村客运站场为依托,由区域经营公司合理组织安排县通镇和镇通村班车的班次,实现县到镇和镇到村两级网络的无缝衔接;切实做好农村客运班车和干线客运班车的衔接工作。除少数人口较多,确有需求的中心镇以外,将在乡镇发车的省际、市际客运班车尽可能集中到县(区)主枢纽站场发车,通过两级农村客运网络实现农村客流的相对集中,既提高农村客运的经营收入,又提高干线班车的经济效益。

(3)全力扶持农村客运发展。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要求,争取农村客运比照城市公交客运政策,给予规费减免、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切实减轻农村客运经营者负担。各地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对农村客运站场的建设用地、税费减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全面促进当地农村客运发展。

2、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交通网络体系。

(1)优先发展城市公交。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根据当地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先优规划、发展和布局城市公共交通,逐步形成以大运量快速交通运输为骨干,常规公共交通为主体,出租汽车等其他方式为补充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对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扶持;对公共交通企业承担社会福利和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务所增加的支出,定期进行专项经济补 偿;对符合《规划用地目录》的城市公共交通设施建设用地,以划拨方式提供。要加大对城市公共交通行业的科研投入,鼓励使用绿色环保公交车和出租车。要有序开放城市公共交通市场,实行特许经营制度,形成国有主导、多方参与、规模经营、有序竞争的格局,切实为人民群众出行服务。

(2)大力推动短途公路客运班车向公交化模式运行转变。随着我省各地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乡居民通勤式出行需求不断增长,原有短途公路客运班车的运行模式已不适应社会需要。因此,决定试行“公交化班车”。公交化班车是指以等级客运站(含乡镇简易客运站)为起讫站点,班线距离在50公里以内,按城市公交模式运行,在城区以外由县级以上交通主管部门统一规划设置的专用候车亭和招呼站上下旅客的客运班车。公交化班车可选用城市公交车型,按照公安交警部门核定的载客量配载旅客。公交化班车首先在珠江三角洲地区试行,取得经验后再向其它地区逐步推广。

(3)理顺城市公交和短途区域客运班车的功能和运行区域分工。在保证两者结构基本合理的基础上,引导城市公交下乡和农村客运班车进城,实现城市公交和短途客运班车无缝衔接,逐步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交通网络。

3、完善干线客运网络体系

(1)明确干线客运网和短途区域客运网的功能定位。省际、市际和县际干线客运班线主要服务于客运班线起讫地节点之间的旅客出行,其经营模式应以直达班车为主,原有的普通班车也应逐步向直达班车过渡,班车可在节点范围内交通主管部门批准的客运站场或配客点上下旅客,并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开展高速公路服务 区旅客中转业务,充分发挥干线客运班线的“大动脉”作用;短途区域客运班线主要服务于区内群众和广大农民日常出行,其经营模式应以普通班车或公交化班车为主,可在交通主管部门指定的路边候车亭或招呼站上下旅客,起到为干线客运班线聚集客源作用,体现“微循环”的作用。

(2)开展客运班线特许经营试点。选择部分运力相对过剩,竞争激烈,而条件又相对较为成熟的干线市际客运班线,通过捆绑、股份制改造和成立独立法人线路公司等方式,减少经营主体,由交通主管部门许可实行特许经营。特许经营企业必须作出相应的特许服务承诺,并由交通主管部门监督施行。在特许经营期内,交通主管部门将不再许可新的经营主体从事该客运班线经营。条件成熟后,再逐步全面推行。

4、加快综合物流网络体系建设。由省道路运输协会牵头,继续支持道路客运班车快件货运业务的发展,加快行业整合力度,推行专业物流公司统一经营管理;要以发展快递物流为突破口,推进全省物流业的快速发展;要依托枢纽港口、机场和火车站,加强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协调、衔接和配套服务,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多种运输方式发展综合物流,降低物流成本,为我省国民经济发展服务。

三、加快结构调整,提高道路运输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鼓励道路运输企业进行产权结构调整和经营模式创新。支持和引导国有、集体道路运输企业股份制改革。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政策支持,推动道路运输企业改制工作,逐步增加道路运输行业民营资本和股份制的比重;鼓励道路运输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网络化经营,鼓励优势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 组创立品牌,切实提高竞争力,支持企业通过跨地区收购、兼并和招投标等方式异地设立子公司和分公司,实现地区性企业向全省性企业转变。对通过兼并、联合、重组方式取得一条干线客运班线51%以上运力的企业,省厅将试点优先许可该企业在该客运班线上实行特许经营,企业可按规定在特许经营的客运班线上主自调节运力投放和开行班次。

(二)推进运力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

1、合理调控市际客运班线运力增长。现已开行的市际客运班线年平均实载率低于60%的,原则上不再新增运力,确需新增运力的,优先许可给运力占该班线总运力的30%以上的原主要经营者。

2、适度增加农村客运运力投入。为基本实现2009年全省所有行政村通客车的目标,各地在坚持企业化经营和实行区域经营的前提下,对农村客运运力增长不作数量限制,农村客运经营者在区域经营范围内可自主调节增减运力;毗邻市毗邻县间农村客运线路由两地市级交通主管部门共同规划发展,实行许可报备制度。

3、合理控制旅游包车新增数量。针对近年来旅游包车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为期2年的旅游包车专项整治工作,其间将暂停新增旅游包车,并进一步明确旅游包车的界定和调整发展规划,规范旅游包车运行管理。整治工作完成后,再以招投标为主要方式恢复旅游包车许可。

4、应对轨道交通发展开展客运班线调整。“十一五”期间,我省轨道交通将大发展,其中环珠三角地区轻轨和厦深铁路客运专线的建设正在抓紧进行之中。上述轨道交通开通后,将对我省道路运输市场运力布局带来重大影响,部分市际客运班线将出现运力大量 过剩情况。为及早应对这一问题,省厅将相应开展市际客运班线跨节点调整工作:

(1)优先将过剩的市际客运班线运力调整为轨道交通接驳班线;

(2)市际客运班线可在原起点地级市范围内跨节点调整班线起点地,在全省范围内跨节点调整班线终点地;

(3)高类别客运班线可调整为低类别客运班线,但低类别客运班线不得调整为高类别客运班线;

(4)市际客运班线不得跨节点调整到省厅已通过招投标投放运力的市际客运班线或特许经营线路上;

(5)市际客运班线跨节点调整的,需经调整后班线起讫地县(区)、市两级交通主管部门同意;

(6)市际客运班线跨节点调整前,需在网上进行公示,对调整班线原经营者提出合理反对意见,且调查属实的,不予批准。

5、调整道路货运市场运力结构。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根据道路货运市场变化,推荐合理的技术装备车辆,积极鼓励道路货运车辆更新改造,引导使用集装箱车辆、箱式车辆、大运量甩挂运输车辆等,使货运车辆整体技术结构进一步优化,油耗进一步降低,排放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引导传统道路货运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变。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加大培育专业物流龙头企业的力度,逐步取消对物流企业经营范围的限制,鼓励运输、仓储、配送、货运代理,多式联运企业通过参股、兼并、联合、合资等多形式进行资产重组,扩大经营规模,逐步培育成服务水平高、竞争力强、跨所有制跨区域的大型专 业物流企业,形成以大型企业为主导、中小企业和个体运输为补充的货运市场体系;要加大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通过物流平台,减少货物装卸次数和配载时间,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要按照易燃、易爆、腐蚀性强和放射性物质等危险品运输技术要求高、专业性强的特点,大力发展危险品专业运输企业,制定危险品货物分类、检测、包装标准和储运规则,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发展危险品专用设施和专用车辆,逐步建立完善的危险品货物运输网络。

四、完善道路运输法规和制度建设,推进依法行政

(一)加快省道条的修订工作。争取尽早修订发布新的《广东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明确国道条未涉及的农村客运、公交、出租、汽车租赁、停车场等子行业管理,建立行业退出机制,完善驻点运输管理制度,加强对在本地营运的外省籍车辆的管理,细化强制措施和相关处罚条款,提高基层单位的可操作性。同时,依据相关法规、规章,进一步完善相关规范性文件,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加强行业管理。

(二)规范运政执法。要结合我省交通行政综合执法改革工作,明确各级运政执法的职责任务,继续开展道路运输市场的整治和规范工作,推行跨地市区域联动执法。大力推进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监督取证,结合IC卡电子证件的应用,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和数据标准,切实提高市场监管能力,规范市场秩序。

(三)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体系。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始终坚持以改革开放促发展,以创新求发展,主动服务,全面提高行业管理和服务水平;要继续深化和完善服务质量招投标和质量信誉考核制度,推行客运站投融资体制改革和新建客运 站业主招投标,鼓励客运站投资主体与经营主体的分离,走专业化经营的道路;要打破地区封锁和狭隘的地方主义思想,积极鼓励本地企业走出去和外地企业引进来,切实加强制度建设,为企业发展创造一个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要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继续将客运班线招投标、运输牌证办理、技术性审查等事务性工作委托给中介组织承办,切实做到政事分开。

(四)整治、规范机动车驾驶培训市场,全面提高培训质量。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对辖区内机动车驾驶培训机构进行清理整顿,按照“便民、高质、规范”的原则,统筹规划、调控驾培机构的布局。依法严格驾驶员培训机构市场准入,坚决取缔挂靠经营,引导加强员培训机构整合、做大、做强,积极协调做好培训与公安部门考试的科学衔接。抓好教学质量,全面贯彻落实《教学大纲》,全面实施驾驶员培训IC卡计时系统,推广模拟教学、多媒体教学和计时制培训,提高培训质量。抓好师资建设,严格落实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从业资格考试制度,切实抓好教练员的在职继续教育,稳步提高教练员整体素质。全面实施驾驶员培训机构质量信誉考核和教练员教学质量考评制度,健全驾驶员素质教育保障体系。

(五)改革营运车辆二级维护制度,搞好车辆技术管理。全面实施营运车辆二级维护改革意见,落实经营主体责任,加强营运车辆技术管理,提高完好率和运输安全水平;维修企业严格执行竣工质量检验、签发《机动车维修竣工出厂合格证》及质量保证期制度,对车辆维修质量负责;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站按各市交通主管部门委托,依法对营运车辆进行每年一次技术等级评定的综合性能检测工作,对检测报告负法律责任。

(六)创造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摒弃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传统思维方式,从抓好行业监管角度出发,真正实现交通主管部门和运输企业脱钩。对政企不分的运输企业,要制订限制发展的政策,在招标许可方面限制进入;要联合监察、纪检等部门,坚决取缔政府工作人员参与运输市场经营行为,对运管人员和其它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参与道路运输经营问题进行全面清理,对有关人员按规定作出相应处理;要进一步规范各种业务办理,完善和落实业务限时办理制度,维护市场公平。

五、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行业管理和服务水平

(一)切实加快运政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在2008年底前全部应用省运政执法系统,所有运政执法业务必须在网上办理,实现营运车辆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的实时通报,规范运政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和处罚标准,减少执法行为受到不必要的干扰,及时为各级主管部门提供企业经营行为数据;进一步完善运管费非税系统征管工作。

(二)全面推广道路运输电子证照。2008年底前,对全省所有营运车辆和从业人员发放IC卡《道路运输证》和《从业资格证》,并对外省进出我省的省际客运班车核发进站记录卡,实现对车辆和从业人员的统一信息管理。各汽车客运站要及时更新、升级客运站售票和管理系统,与“广东省客运班车进出站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对接,实现对进站班车的进站、安全例检、报班和出站全过程监管。

(三)加快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及时向社会公布各种运输方式的出行信息,特别是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接驳转运信息,切实做好综合信息查询、公众投诉和求助服务等工作,提高公共服务 能力;加快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为运输车辆和货主提供货物配载、车辆和从业人员方面的信息服务,推动综合物流体系的发展;建立全省性的从业人员诚信档案,为社会提供及时查询服务,推动我省行业诚信机制的建立;建立车辆维修和救援信息系统,为车主提供方便快捷的车辆救援和维修服务;建立驾驶学车信息系统,方便学车群众,提高教学水平和培训质量。

(四)引导运输企业加快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化建设。逐步建立全省统一的GPS公共服务平台,鼓励运输企业应用GPS监控系统、无线射频技术和条形码技术等,提高运输的自动化程度和动态监控能力。在全省推广使用客运联网售票、站内电子显示、电子监控设备等,加快建立和完善道路运输企业公众信息系统,扩大企业社会影响力。研究解决“一卡通”统一技术标准和票务结算办法。

六、提高保障能力,努力实现普遍公共服务

(一)加大对道路运输的政府财政投入。道路运输为社会提供基础性、普遍性服务,省厅今后在交通专项资金安排上,将每年征收的公路客运附加费的70%以上用于道路运输发展。在资金使用上,重点向道路运输站场、农村客运、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运输安全管理和应急运输保障方面倾斜。各地也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财政投入,多渠道筹集社会资金,以保证道路运输的可持续发展。

(二)强化安全监管,加强交通安全保障能力。要督促运输企业落实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提高安全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道路客运和危险品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评价制度,并将其作为今后招投标的重要依据。全面落实承运人责任险,切实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鼓励运输企业加大安全投入,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企业内部 安全监管;各客运站要严格落实“三不进站”、“五不出站”制度。要加强对货运场站、物流园区和主要货源单位的监管,切实做到货运车辆超载不出场和不为无合法营运手续的货车配载,进一步落实“三把关、一监督”工作,全面加强源头管理。

(三)完善应急保障机制,提高应急保障能力。省厅将针对2008年春运工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早开展《广东省公路、水路春运工作规范》的修订,完善恶劣天气下滞留旅客劝返和疏运的应急预案和工作机制,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运输企业和客运站场也要相应修订春运和节假日旅客运输应急预案,在全省构建起快速有效的省、市、县、企业、站场五级联动的应急体制,切实加强应急预案的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真正做到有急必应。各地还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在配合省厅建立和完善《广东省节假日重点物资道路运输应急保障方案》同时,建立本辖区重点物资道路运输应急预案,确保煤、电、油运等重要物资运输,保障我省经济发展。

(四)进一步提高机动车维修、救援能力。以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城市为先导,深入开展诚信优质维修服务活动,为广大车主提供技术保障;大力培育龙头企业,积极发展连锁快修、专业维修和网络经营等模式,各市要在2-3年内打造一批当地的服务品牌,不断提高维修服务水平,以满足社会的需求;积极发展维修救援网络,逐步建立完善以国道沿线、高速公路服务区为主的维修救援网络,及时为运行途中的故障车辆提供帮助,提高维修行业的社会服务保障能力。

(五)调整业务流程,提高服务水平。将省际和市际客运标志 牌附卡和代用卡的打印下放到各地办证受理窗口。对涉及客运标志牌附卡内容变更和代用卡发放的业务,在按规定程序实现网上流转和审批后,由县级以上交通主管部门办证受理窗口按照审批结果直接打印套印“广东省交通厅”行政章的附卡和代用卡,并发放给经营者,减少业务办理环节,方便经营者。该业务首先在湛江、茂名、汕头和梅州四市试点,并逐步推广到全省。

(六)全力推进行业诚信建设。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逐步建立道路运输市场的诚信考评体系,对质量信誉考核优秀的企业,优先发展线路和扩大经营范围,从政策上鼓励做大做强;对服务质量信誉考核不合格的企业,要限制发展,直至退出市场,真正实现优胜劣汰,促进行业整体服务质量水平的提高。要稳步推进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诚信体系建设,将诚信状况作为从业人员准入和退出的重要考核指标,并及时公布从业人员的相关信息,供公众查阅。引导企业讲信誉、树品牌、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建立企业服务质量体系和岗位服务标准,健全企业服务质量监管工作机制,使企业通过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全面提高企业整体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第二篇:交通部关于促进道路运输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

交通部关于促进道路运输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

(交公路发[2007]61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厅(局、委):

道路运输是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服务性产业,大力发展道路运输业,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活跃城乡商品流通,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扩大社会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十五”以来,我国道路运输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运输生产能力显著提高,运输结构得到优化,市场环境进一步改善,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作用日益增强。但道路运输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组织化程度低,有效供给能力不足,行业比较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为促进道路运输业又好又快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总体目标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行业,全面提升道路运输服务质量、运输效率,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提高道路运输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的能力,为发展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提供有力的运输保障。

2.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对运输服务品质的更高要求作为出发点,为社会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经济、高效的运输服务。

--坚持市场导向,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道路运输业。打破地区封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市场监管和诚信体系建设。

--坚持“路运并举”的方针,实现公路建设与道路运输的良性互动,促进公路交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干线运输与农村运输发展,实现道路运输质量、效益、速度的和谐统一。

--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努力调整和优化客货运输结构,推进增长方式转变,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坚持全面创新,鼓励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升级,提升道路运输竞争力。

3.总体目标。

未来五到十年,道路运输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道路运输业的比较优势,努力做好“三个服务”,着力提高“五个能力(提”高运输供给能力、提高安全监管能力、提高农村道路运输发展能力、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市场监管能力),推进道路运输业实现运输安全高效、服务文明诚信、节能减排主导、技术装备先进、市场规范有序、站运协调发展的目标。

二、深化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行业

4.深化运力结构调整。制定养路费、车辆通行费等交通规费优惠政策,发展厢式运输、甩挂运输和汽车列车,引导运输经营者购买、使用节能、环保、标准化的车辆。完善营运客车等级评定制度和货运汽车推荐车型制度,推广应用先进成熟的节油型车辆,限制淘汰高耗老旧运输车辆。进一步提高干线客运车辆档次,在农村客运中推广使用符合《乡村公路营运客车结构和性能通用要求》的经济适用车辆。对安全、节能、环保性能达不到国家标准以及存在超限超载隐患的车辆,禁止进入道路运输市场。

5.深化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引导运输企业以资产为纽带,通过并购、联合、参股等多种方式,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网络化经营和特许连锁经营。扶持集约化程度高、网络覆盖面大、组织方式优的道路运输企业发展。鼓励道路运输企业通过机制创新,创立品牌,提高竞争力。

6.深化企业经营结构调整。充分利用高速公路网等基础设施,以大容量、高中档客车和信息技术为依托,大力发展城市间直达班车客运,条件成熟的线路,可以探索成立线路公司或其他集约化经营模式。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鼓励道路货运企业向现代物流承包、供应商的转变。规范货运代理企业经营行为,鼓励诚信经营的网络化货运代理企业优先发展。

7.大力发展农村道路运输。扶持农村客运发展,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争取地方各级政府支持,享受与城市公交相同的有关税费优惠政策。采取减免客运附加费、养路费等措施,减轻农村客运经营者负担。引导农村客运经营者采取灵活多样的运输组织形式。鼓励拓展农副产品物流加工、物流配送等业务。

8.提升机动车维修业发展质量。鼓励发展连锁化、网络化、品牌化等维修经营形式,推广安全、节能、环保的先进维修技术。推动高速公路服务区维修网点建设,加快建立全国机动车维修救援网络。推行车辆检查维护(I/M)制度,降低废气排放。全面实施机动车维修记录制度。

9.促进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健康发展。推进机动车驾驶培训机构专业化、规模化经营,落实驾驶员素质教育大纲,应用信息化手段,保证培训学时,提高培训质量。建立和完善驾驶员培训学校、教练员信誉管理制度。推行计时制培训和驾驶模拟教学。规范驾驶员培训收费,提高收费的透明度。

10.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提高全行业的节能意识,建立节能减排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积极推动管理节能、技术节能、制度节能,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输的组织化程度,提高里程利用率和实载率。完善节能标准体系,加大贯彻力度。积极研发并鼓励使用适合交通节能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进一步提高汽车维修生产中废油、废水循环再利用水平。强化驾驶员节能操作培训,推广节油驾驶经验。

三、完善市场机制,加强市场监管

11.进一步完善法规体系。继续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及配套规章的贯彻力度,加快地方道路运输立法,制订或修订道路运输标准、规范,完善道路运输法规体系。研究启动《道路运输法》的立法准备工作。

12.推行质量信誉考核制度。建立道路运输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质量信誉档案,做好

质量信誉考核工作,并把考核结果作为配置运输资源和客运线路经营权招投标的主要依据。

13.打破地区封锁和地方保护。各地不得设置限制外地道路运输经营者的行政壁垒和制度规定,支持符合资质条件的道路运输企业异地经营和设置网点。鼓励道路客运企业异地申请客运班线和参加运输线路经营权招投标。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垄断道路运输市场。

14.加强道路运输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保护合法经营,保障旅客、货主和其他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加强与公安、工商、物价等部门的协调与配合,提高执法力度。

15.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开放道路运输市场,鼓励外商向中西部地区投资道路运输业。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与周边国家推进便利化运输。加大对国际道路运输发展的资金投入,改善边境公路、运输场站及口岸管理设施,提升整体通行能力。

16.加强从业人员管理。强化营运驾驶员、危险品运输押运员及装卸管理人员等从业人员的资格培训、从业资格审查和考核管理,全面提升从业人员职业素质。建立完善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诚信和计分考核制度。

17.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行业协会自身建设,发挥行业协会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做好行业自律工作,努力为会员单位提供政策法规、业务技术和信息咨询服务。

四、贯彻安全发展方针,强化安全监管

18.督促运输企业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强化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督促企业加强对车辆、驾驶员的管理,确保运输安全。研究建立道路客运和危险品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评价制度。积极推广承运人责任险招投标制度,增强企业抵抗安全风险能力。鼓励运输企业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在危险品运输车辆和大中型营运客车上安装GPS终端。积极推进危险货物专业化运输,规范危险货物运输车辆标志,推行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卡制度。

19.强化汽车客运站安全源头管理。督促等级客运站推行“三不进站五不出站”制度,即危险品不进站、无关人员不进站(发车区)、无关车辆不进站,超载客车不出站、安全例检不合格客车不出站、驾驶员资格不符合要求不出站、客车证件不齐全不出站、“出站登记表”未经审核签字不出站。

一、二级客运站应当配备行包安全检查设备,三级以下汽车客运站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安装使用行包安全检查设备。客运站应当完善必要的检测手段,按要求对客运车辆的安全技术性能进行安全例行检查。

20.加强车辆技术管理。加强车辆管理档案和车辆技术档案管理,严格执行《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和《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等强制性国家标准,加大对在用车辆技术状况的监管,依法查处非法改装车辆。

21.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按照《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要求,认真落实“四不放过”和“惩治并举”的原则,严格界定责任,严肃处理责任人。设立安全事故调查专项资金,为安全事故调查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落实道路运输事故统计分析和报告制度,定期分析安全生产形势。

五、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运输管理和服务水平

22、加快道路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制定道路运输信息化发展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的道路运输车辆、营运驾驶员和业户数据库,普及道路运输电子政务和道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各省要严格按照统一的行业标准,建立省级道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通过部省道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联网试点,尽快实现全国道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联网和运政稽查联网。推广使用IC卡道路运输证、从业人员资格证。不断完善道路运输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向社会提供综合信息查询、公众投诉、求助服务,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建立全省(区、市)统一的GPS公共服务平台。

23.引导运输企业加快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化建设。鼓励运输企业应用GPS监控系统、行车记录仪、无线射频技术和条形码技术等,提高运输的自动化程度和动态监控能力。鼓励运输站场使用计算机售票、联网售票、电子显示设备、电子监控设备等。鼓励网络售票,加快道路客运综合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加强货运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运输车辆提供货物配载信息服务。

六、加大资金投入,改善运输基础设施条件

24.加大对道路运输业的资金投入。道路运输为社会提供基础性、普遍性服务,要保证70%以上的客货运附加费用于道路运输发展,并积极争取财政投入,多渠道筹集社会资金。在资金使用上,重点投放在道路运输站场、农村客运、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运输安全管理和应急运输保障上。

25.加快道路运输站场建设。道路运输站场是服务于公众出行和货物集散的公益性交通基础设施,继续按照“统筹规划、条块结合、分层负责、联合建设”的方针,全面加快运输站场建设步伐。除从客货运附加费专门划出资金用于道路运输站场建设外,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吸收民营资本、社会资金和外资投资站场基础设施。

26.合理规划运输站场布局。客运站的建设选址要充分考虑方便旅客乘车和换乘的需要,加强与其它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鼓励大中城市建设综合枢纽型客运站,实现长短途运输、城市公交及与其它运输方式的“零距离”换乘。原有客运站需要搬迁的,必须符合规划布局和“人便于行”的基本要求,搬迁方案要经过有关专家充分论证并召开听证会,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对确需搬迁至城郊结合部或城市边缘的一、二级客运站,要做好市区到站点的快速公交衔接,必要的应设置专线。货运站场选址要充分考虑物流组织的需要,注重与公路设施、其它运输方式枢纽和主要货物集散地的衔接,满足大吨位车辆的进出、作业需要。在公路规划、设计、征地和建成后运营管理的各个阶段,要充分考虑运输生产组织的需要,做到公路规划、建设与运输场站规划和建设相协调。

27.加快推进农村客运站点建设。农村客运基础设施建设要推行“路、站、运”一体化发展,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验收、同步使用。农村客运站的社会公益性突出,应该以政府投资为主。继续以定额补贴形式鼓励地方投资建设三级及以下乡镇客运站和招呼站。

七、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应急保障能力

28.提高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按照《“十一五”期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进一步完善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形成信息畅通、反应迅速、能力充沛、保障有力的应急运输保障体系。研究建立应急运输补偿机制,设立应急运输专项补偿资金,全面提高应急运输保障能力。

29.完善应急运输能力保障体系。依托骨干运输企业,建立交通战备专业保障队伍和

紧急运输能力储备机制,在抢险救灾、交通战备和应对突发、紧急事件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八、理顺运输管理体制,加强运管队伍建设

30.加快理顺运输管理体制。按照《公务员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积极争取将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纳入公务员序列或者参照公务员管理。各省要加强与人事、编制、财政等部门的沟通协调,统一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职能、名称和级别。积极争取对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由省级统一定编,实行运管费以省为单位统收统支。在超编的地方,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精简和分流超编人员。

31.加强运管队伍建设。加大对运管人员的学历教育和业务培训力度,全面提高运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严格运管人员的准入,对新录用的运管人员,由省级交通主管部门按照统一的资格条件,公开考试、择优录取。对于不符合要求的运管人员,要逐步予以转岗或分流。

32.严格依法行政。建立健全执法监督机制,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执法评议考核制度。统一执法尺度,规范自由裁量权。严禁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和个人直接或间接参与经营道路运输业务,严禁以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九、加强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

33.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继续开展道路运输文明站队、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创建活动和多种形式的服务竞赛活动。建立健全道路运输诚信体系,加强行业文化建设,拓展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行业文明程度。

34.开展规范化服务活动。推广标准化、规范化服务,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经济、便捷、舒适的服务。培养宣传先进典型,弘扬和倡导优良作风,发挥示范导向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二○○七年十一月一日

发布部门:交通部 发布日期:2007年11月01日 实施日期:2007年11月01日(中央法规)

第三篇:促进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重视卫生民生,优化发展环境

促进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认真落实县纪委五届四次全会精神

卫生局结合系统实际,全面贯彻落实县纪委五届四次全会精神,以卫生民生工程为着眼点,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行卫生文化,规范服务行为,提高工作效率,推动政风行风好转,为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和智力支持。

一、抓好卫生民生工程。坚持把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卫生民生工程作为卫生部门的头等大事,摆上十分突出的位置来抓。实行卫生民生工程目标管理,明确责任,分级负责,落实任务,强化保障措施,加强督查指导。推出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新举措,回应人民健康新期待。一是做好新农合工作。加强资金监管和定点医疗机构管理,降低次均费用,最大限度惠及农民群众。二是建立农民健康档案工作。免费为农民建立健康档案。进一步完善农民健康档案管理,在08年试点的8个乡镇基础上,加强孕产妇、儿童计划免疫、慢病管理档案等基本信息的建立,力争全县农民健档率60%以上。卫生部远程会诊试点乡镇全部建立农民健康电子档案。同时,加强对健康档案的规范管理,真正实现“记录一生、管理人生”的目标。三是扎实推进卫

生政风、行风建设。强化民主监督,推进卫生依法行政进程;深入开展医疗领域商业贿赂治理,严格执行局机关制定的药品采购制度和大型医疗器械的准入管理,继续加大法纪宣传教育力度,严格处方管理办法、不良行为记录、经济和财务管理等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从制度上消除医药购销商业贿赂发生;深化卫生行风建设。全面落实医德考评制度,深化医德医风教育,今年,卫生局将组织二次全县百姓评医院调查问卷活动,并作为年终医德医风考核依据。深入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不断规范医疗服务秩序;大力实施“医疗惠民工程”。继续推行医院院务公开、县直医院临床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和单病种限价收费制度,认真落实“一免三减”等医疗惠民措施,减免贫困患者医疗费用,使更多的群众共享卫生改革发展成果。四是强化公共卫生,推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为群众提供更好的公共卫生服务。

二、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优化发展环境。一是日常工作抓规范。为进一步明确职责,成立了各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规范化的日常管理制度,保证转变干部作风的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制定了工作制度、考勤制度等六项制度,完善了局机关的制度体系;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局将目标任务分解到各科室,各科室又将任务分解到个人,局、科室、个人之间签署目标责任书,通过层层分解,真正做到目标任务明确、责任主体明确、工作标准明确、操作流程明确、完成时限明确。同时卫生局还出台了“限酒禁赌”两条规定和“领

导干部有错与无为问责”制度,建立完善了公开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考核评议制、追究问责制等制度,使全体职工牢固树立“有职就有责、任职必负责、失职要问责”和“争创一流”的理念,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向上的工作作风、团结友爱的工作形象,创造性地完成09年各项工作。二是服务上抓效能。系统内各单位结合单位实际,积极细化60多项便民利民举措,进行了优化发展环境承诺,规范了文明用语,简化服务流程,公开收费和办事程序,并设立了系统政风行风、政策咨询和效能监督举报电话。三是活动上抓内涵。开展卫生文化建设,在全系统开展“十佳医生”、“十佳护士” “十佳乡村医生”、“十佳公共卫生工作者”为内容的“四个十佳”,“十强乡镇卫生院”、“十个标杆村卫生所”评选等系列活动,营造出“工作有生气、服务有名气、领导有正气、职工有士气”的发展环境,打造出丰宁卫生新形象;实施和谐办公室文化创建行动:从节约一度电、一张纸、一滴油开始做起,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保护和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激情;组织开展干部职工文体活动,增进和融洽干部职工的感情;营造和谐,强化团队精神,努力做到合心、合力、合拍,共同营造心和气顺、健康向上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努力形成系统干部职工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开展了 “六查、六看”活动,来找准自身存在的问题:一查底数清不清,看领导干部中是否存在思想漂浮、工作不务实、不积极主动,凡事推着

干、互相扯皮的现象;二查办事原则,看领导干部中是否存在办事推脱、执法不严、原则性不强,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遇“强”变弱、遇“弱”变强的工作态度;三查对待干群关系,看广大干部职工在工作中是否以老百姓的需求为出发点,是否以满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为落脚点,执法职能单位在工作中是否保持廉洁、自律、秉公执法的工作作风;四查服务态度,看各医疗单位的医务人员是否存在对待患者态度冷淡、推诿病患,收受红包、聚敛患者财物的行为;五查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看是否存在对待本职工作职责不清,任务不明,无责任心、事业心,办事不讲效率,平时工作中把制度当“空气”,把纪律当“玩笑”过一天算一天的混日子工作状态;六查廉洁自律,看各单位是否存在大吃大喝、互吃互喝,打净分光现象;开展下乡督导调研活动。结合落实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使各项业务工作两不误,卫生局开展“两抓两促”活动,即抓督导,促进工作落实,抓调研,促进决策上水平。

三、“七抓七促”、“八个结合”促进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七抓七促”: 一是抓好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这个重点,促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二是抓好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促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三是抓好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医疗水平为内容的“两个水平”,促卫生事业协调发展。四是抓好项目建设,促卫生事业跨越发展。五是抓好新农合工作,促党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六是抓好科学

管理,促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七是抓好文化建设,促卫生事业全面发展。坚持“八个结合”:一是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二是学习与调查研究相结合;三是学习与剖析查摆问题相结合;四是与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相结合,通过“六查、六看”转作风,促进卫生系统作风好转;五是与深化医药体制改革相结合,即将出台的医药改方案是立足国情,按照人民需要制定的,是卫生发展重大机遇,我们要领会实质,积极稳妥推进改革进程;六是要紧紧与落实卫生民生工程相结合。现阶段,国家高度重视民生工作,卫生工作是民生事业,广大党员干部要从让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就近得到服务出发,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各类传染病控制在最低限度,使孕产妇、儿童死亡率下降等各项服务于民的工作,是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也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任务;七是与提质提速提效做好各项卫生工作相结合。要求局机关转作风,制定科学发展决策和规划。医疗单位,提高医技水平,转变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解决焦点问题,促进医德医风好转。八是与强化功能,提高素质,转变形象,促发展相结合。卫生工作是完成政府赋于的“治、防、保、管”任务,效果如何,一方面是在考核检查中体现,更多的是群众直接评价。卫生局要逐步实现从“办卫生”向“管卫生”职能转变,加大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通过“七抓七促”“八个结合”使卫生系统内部环境达到风清气正;理清思路,制定出符合实际的科学决策,并组织实施;在全系统上下形成人

人想群众,人人服务群众的群众观念,弘扬正气,自觉抵制歪风;在卫生系统形成精谋实做,开拓创新,争先创优的环境和氛围。不要有“小进即满”思想,要树立“不进则退”意识,不“说做”脱节,奖过罚重,做到敢做重成,“想事、谋事、干事、干成事、不出事”。

二00九年三月十七日

第四篇:促进我市学前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抢抓机遇

乘势而上

促进我市学前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学习十七大精神心得体会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重视学前教育”,把学前教育列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目标和内容,作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举措之一加以强调。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重大报告中首次提出要重视学前教育,而且把学前教育作为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学前教育的高度重视。通过认真学习十七大精神,我深深地体会到,必须抓机遇,乘势而上,促进我市学前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一、梅州学前教育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重视下,在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和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全市学前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学前教育摆上了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列入县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基础教育工作实绩考核内容。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普及,各级政府进一步将幼儿教育作为巩固提高普九成果的基础工程,列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二是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势头良好。我市学前教育整体状况是在深化改革中稳步向前发展,积极适应市场经济形势,基本形成了以示范幼儿园为龙头、乡镇中心幼儿园为骨干、民办幼儿园快速发展的格局。最近调查统计的情况显示,我市有各类幼儿园446所,开设有学

前班的学校1371所,在园幼儿89209人,其中学前班38884人,共有幼儿教职工4654人,全市学前教育毛入园(班)率为73.06%,比2005年的64.27%,提升了8.79个百分点。全市共有省一级幼儿园5所,市一级幼儿园7所。三是学前教育管理得到加强,办园水平有所提高。各县(市、区)能深入贯彻国家、省、市有关幼儿教育管理文件,全市幼儿园实行登记注册制,管理开始走上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四是幼教管理人员和教师队伍素质得到提高。针对我市学前教育师资相对薄弱,素质偏低的状况,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培训活动,着力抓好了园长和教师两支队伍建设。到目前,全市专任幼儿教师学历合格率达78.81%。

这几年,我市的学前教育虽然有较大发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发展不平衡。城市与农村、公办与民办、县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乡镇中心幼儿园的规范化建设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与省要求计划到2010年全省乡镇中心幼儿园全部达到规范化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二是民办幼儿园的管理还有待进一步规范。近年来我市下发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幼儿园管理的文件,今年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办中小学、幼儿园管理工作的通知》(梅市教基[2007]1号)和《转发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幼儿园管理工作的通知》(梅市教办基[2007]21号),民办幼儿园经过多次核查整改后,管理有所规范,但还存在部分小规模的民办园和家庭式幼儿园办园条件差、卫生条件差,保教不合规范,安全隐患较大,不具备基本办园条件仍继续招生的现象。三是幼儿教师福利待遇低,队伍不稳定。部分农村和民办幼儿园聘任教师连最基本的工资、医疗、养老保险都没有保障,造成优秀幼儿教师流失较大。四是幼儿园安全管理,存在较大隐患。有部分幼儿园安全防范意识不强,没有建立卫生保建、食品卫生、安全防护制度,安全工作责任制和安全事故报告制度不完善。

二、今后工作思路

(一)明确目标,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事业

学前教育关系到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必须充分认识学前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把学前教育工作作为造福人民、造福后代的“民心工程”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工程,作为推进教育公平的手段,加强对各类幼儿园的管理,切实履行作为主管部门的责任。

我市今后一段时期学前教育发展总的思路是: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示范,镇中心幼儿园为骨干,公办与民办、正规与非正规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格局。根据城乡的不同特点,逐步建立以社区为基础,以示范性幼儿园为中心,灵活多样的学前教育服务网络。为学前儿童和家长提供早期保育和教育服务。到2010年,全市学前教育毛入园(班)率达到80%,梅州城区和各县(市、区)城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全面提高学前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的科学教育能力。

(二)理顺体制,规范各类幼儿园(班)管理

继续贯彻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03]13号)精神,理顺、规范学前教育的管理。我市幼儿教育坚持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负起主管本地学前

教育的职责,不要存在“等”和“靠”的意识,要主动争取、主动协调、主动管理,要加大对示范园的投入。县(市、区)教育局在努力办好示范园的同时,督促各镇办好中心幼儿园,并要求镇大力发展村级幼儿园(班)。

我市幼儿园(班)实行登记注册和年检制度,坚持“谁审批、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全市民办幼儿园282所,在园幼儿31714人,其中符合办学条件已审批同意发证的幼儿园170所,占民办幼儿园的60.28%,暂不符合条件需整改未审批的民办幼儿园112所。各县(市、区)要加强对幼儿园、学前班的管理,严格按有关法规和文件要求做好幼儿园(学前班)的登记审批工作。对办学条件符合要求,经审批通过的,要发给登记注册证或办学许可证,并定期复核审验;对不具备基本办园(班)条件,卫生条件不达标、存在安全隐患且未经许可的学前教育机构,要限期整改;整改仍不合格的,要坚决责令其停止招生,并积极争取政府相关执法部门的支持,采取有力措施,坚决取缔非法举办的幼儿园。

当前,我市部分县(市、区)的城区小学附设了学前班,这里固然有客观原因,而且有较长的历史,但这种做法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是相违背的。今后,我们要积极采取措施,逐步予以解决。

(三)突出重点,加快镇中心幼儿园建设

我市是山区市,学前教育发展的难点是农村,重点也是在农村。发展农村学前教育,要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动员全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的方针,尤其是要突出重点,加快镇中心幼儿园

建设,走农村以镇中心幼儿园为示范,村办园(班)为骨干,多形式学前教育机构共同发展的道路。目前全市镇中心幼儿园80所,占乡镇数的76.92%,计划到2010年全市各镇均办起乡镇中心幼儿园,80%以上达到规范化要求。

要充分认识镇中心幼儿园规范化建设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镇中心幼儿园规范化建设工作摆上议事日程,要求各中心小学积极主动与镇政府联系,把它作为镇精神文明建设、办好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关于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镇人民政府承担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责任,负责举办镇中心幼儿园,筹措经费,改善办园条件。要合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后闲置校舍、房舍举办学前教育。要多渠道筹措办园经费,特别是发动广大华侨、社会各界、能人、贤人举办学前教育。这次会议参观的百侯镇中心幼儿园、百侯镇侯北村幼儿园,都得益于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

(四)抓住关键,加强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开拓创新的幼儿教师队伍是发展幼儿教育事业的关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一定要抓好园长和教师的队伍建设,要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考核制度和教师资格评审制度,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保证幼儿教师享有与小学教师同等的待遇,切实解决好农村和民办幼儿园聘任教师职称评审、教师资格认定,养老、医疗保险等切身利益问题,要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要加强幼儿教师培训,幼儿园要建立自身的园本教研,园本培训制度,这样

才能使每一位教师都积极参与到教学研究上来,通过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合作、支持、沟通,共同探讨和研究,从而提高自身教育理论修养和实际操作水平。

(五)建立制度,加强幼儿园安全管理

幼儿是自我保护能力最弱的群体,我们在思想上一定要高度重视,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切实提高防范意识,把安全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抓实抓好。幼儿园要努力做到就近招生,原则上不得组织车辆接送幼儿,如确需组织车辆接送幼儿的,需报当地公安交警部门审批同意,并严格按公安交警等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幼儿园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制度,做到责任到人,管理到位。特别要完善卫生保健、食品卫生、安全防护制度。要将安全工作放在首位,贯穿于幼儿园管理的全过程和工作的各个环节,并指定专人负责安全工作,要严格执行安全工作责任制、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和安全事故报告制度。

第五篇: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调查报告

近年来,市工商局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和“四个统一”的要求,大力实施商标战略,充分发挥商标监管执法服务职能作用,为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建立“三方联动”工作机制,打牢商标事业发展基础

按照总局领导提出的商标事业发展要坚持“一个依靠、四个借助”的指导方针,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市工商局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以工商部门为主导、商标代理机构参与服务的商标发展“三方联动”工作机制。

一是实行申请商标注册目标任务责任制。落实“十一五”期间市商标事业发展规划,明确每年申请商标注册不少于件,并分解落实到各分县局,同时在个乡镇工商所推行“一所一标”制度,与其他工商工作一同部署、一同检查、一同考核。

二是开展“商标代理诚信单位”评选活动。底,组织在全市家商标代理机构中首次评选出了家商标代理诚信单位,并在社会上公开表彰宣传,充分发挥其在商标事业发展中的中介服务、工商助手和联系企业桥梁等作用。

三是推行《商标注册建议书》制度。从开始,通过登记注册窗口或委托商标代理诚信单位向企业经营户免费发送《商标注册建议书》,宣传商标法律法规,引导企业积极申请商标注册。三年来,累计发送万多份建议书。

四是加强信息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各商标代理机构每季度向市局报送《商标注册申请情况季度统计表》,以便于工商部门及时、准确掌握商标注册申请情况,各工商机关同时向商标代理机构通报企业经营户登记注册信息,实现资源共享。

五是实行商标注册补助奖励制度。积极协调高新技术和经济技术两个开发区管委会安排专项经费,实行商标国际、国内注册补助奖励政策,激励企业积极创立、注册、运用、保护自主商标品牌。

三方联动工作机制运行年来,已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新申请注册商标件,超额完成规划任务的%以上,是前年商标注册申请总量的倍;农产品商标注册申请量每年在件以上,是目标任务的倍。截至底,全市共拥有注册商标件,其中农产品商标件。

二、强化教育培训和宣传推广,着力提高全社会的商标意识和商标监管执法服务能力

一是开展基层执法干部全员培训。适应“两费”停收后基层工商所面临的新形势,上半年,由市局统一组织,对全系统基层监管执法人员进行了商标执法业务知识全员培训。共举办培训班期,培训商标执法人员多人。

二是创新培训形式。依托“远程培训系统”,借助互联网平台,构建“网上商标监管培训学校”,设有商标法律法规查询、问题解答、外埠信息、案例分析等8个栏目,方便基层执法人员自主学习。每半年组织一次网上商标典型案例分析研讨,编印《商标监管执法工作手册》,发给全体商标监管执法人员,作为工具书使用。

三是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宣传活动。利用每年的“3·15”、“4·26”活动,组织开展商标维权法律咨询宣传;在《都市报》举办《商标法》知识竞赛,在广场地下通道设立市驰著名商标展示长廊;协调市财政拨付专项经费万元,在《日报》开设了“市著名商标企业展示专栏”,截止目前,已经刊登期。

四是强化企业的商标法律培训。20年以来,共免费举办商标国际注册、培育驰著名商标、商标规范使用和管理等专门知识培训班80多期,培训企业商标管理人员多人次;开办农产品及地理标志商标注册培训班期,培训多人次。

三、落实“四个统一”要求,推行商标监管行政指导工作

按照国家工商总局的统一部署,落实“四个统一”要求,在认真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月,市工商局研究提出了在履行商标监管执法职能中推行行政指导工作的种主要形式:

(一)发送《商标注册建议书》;

(二)推行“一所一标”制度。即72个乡镇工商所每年帮助辖区内的农民、涉农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申请注册一件商标,推广“公司+商标+农户”的经营模式,落实商标富农工作;

(三)与商标代理机构交流共享信息资源;

(四)发送《注册商标规范使用指南》;

(五)发送《申报认定驰(著)名商标意见书》;

(六)告诫提示,发送《商标法律告知书》;

(七)预警提醒,避免不必要的商标权益损害;

(八)纠纷调解,柔性服务;

(九)发送《商标策略提示书》,挖掘商标潜在价值;

(十)劝导企业开展商标品牌广告宣传工作。目前,行政指导工作正在全系统推广落实。

四、积极培育商标品牌,加大商标专用权行政保护力度

一是建立驰著名商标培育计划梯队。制定了驰著名商标培育计划,建立了培育梯队,实行动态发展机制。各分县局按照市局下达的培训计划,健全培育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并列入目标任务,纳入目标考评。出台了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支持企业科学

发展的意见,对驰著名商标企业实行免检制度;建设名称字号与驰著名商标共享数 据库,避免名称登记与驰著名商标的冲突;对侵犯驰著名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全市各级工商机关做到随时申诉举报、随时受理、随时发现、随时查处。20年以来,新认定市著名商标件、累计拥有市著名商标件;获认定省著名商标件、累计拥有省著名商标件,认定中国驰名商标件、累积拥有中国驰名商标件。

二是发挥工商所的主力军作用。“两费”停收后,市工商局及时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商标执法办案工作强化商标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确定了以市局为指导、分县局为骨干、工商所为主力的三级商标执法办案体制。要求各工商所把保护商标知识产权作为履行职能的主要内容之一,安排商标监管执法专职人员,增强执法办案力量,担当商标监管执法的主力军。建立并落实工商所、市场开办单位、经营户“三位一体”的商标日常监管新机制,把商标监管列为市场巡查的重要内容,加强日常监管,落实行业自律,充分发挥市场开办单位和经营户的行业自律作用,建立注册商标有效使用、依法保护、规范管理的长效运行制度。实行商标执法办案目标任务管理制度,将商标执法办案、任务下达到各分县局、分解落实到工商所,切实把商标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的责任落到实处。

三是与知名商标企业开展联手打假维权。将驰著名商标、出口品牌、涉外商标、涉台商标、涉农商标、地理标志商标等作为注册商标保护的重点对象,制定了与知名商标企业开展联手打假维权的工作制度。在全市各级工商机关和户知名商标企业设置打假维权联络员,并发布在红盾网上,建立联手打假维权工作机制。知名商标企业如遇注册商标被侵权假冒,可及时向工商部门投诉举报,提供线索,并协助工商部门鉴别侵权产品、查处侵权行为,提高打假维权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对于知名商标企业提出的打假维权投诉举报,工商部门优先受理、快速出击、及时查处;涉及跨地域的侵权假冒行为,则发挥全国工商系统各地区商标行政保护协作网的作用,派人或发函请求外地工商部门协查,帮助知名商标企业跨市、跨省、跨境开展商标打假维权;各分县局定期向企业提供打假维权政策法律和其他信息咨询服务,帮助企业收集、分析侵权假冒信息,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提高依法维权的意识。

经过全系统商标监管执法人员的艰辛努力,20年以来,市工商局共查办各类商标违法案件件,罚款万元,其中商标假冒侵权案件件、一般商标违法案件、涉外商标案件件、驰(著)名商标案件件。

下载关于促进我省道路运输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促进我省道路运输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为前提的。正是这些成就和变化,为我们走向“又好又快”发展......

    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最近几年中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情况成为许多人关心的话题。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成为人们观察中......

    又好又快发展(合集)

    正确理解经济结构调整 1.内容:主要是三大产业的结构调整,地区间经济布局和城乡结构发展、所有制结构调整和收入分配结构调整等。 2.原则:(1)市场为导向(2)效益为目标(3)企业为主体(4)科......

    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实现哪五大转变?一要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二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三要进一步转变经济体制;四......

    关于促进××市外贸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

    关于促进xx市外贸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 改革开放以来,全市经济蓬勃发展,对外贸易迅速壮大,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xx口岸对区域经济的服务和辐射功能不断增强。对外贸易对我市经......

    促进辖区经济金融又好又快发展

    又好又快,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内容和精神内涵。这四个字的前后顺序一变化,读起来写起来容易,但是要在工作实际中贯彻落实起来并不容易。这要求我们的工作理念和思路都要......

    促进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促进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张红宇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对促进“十二五”时期农......

    关注民生,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关注民生,促进我国农业又好又快发展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全民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读不懂农民,就读不懂中国”。中国历史上的治乱兴衰,一旦离开了对当时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