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生的目的是追求人性的完善
人生的目的是追求人性的完善
人生的目的是追求人性的完善
陈敏昭
(三门峡行政学院社会管理教研部 472000)
完美的人性对个人而言,是生命进入较高境界的必备条件;对社会整体而言,是建设公正、和平、幸福的理想社会的先决条件。没有人性完善,个人不仅无法获得生活的满足,而且既没有思想灵魂的安宁也不会有美好的未来,人类也只能永远在竞争、对抗、战争中沉浮,人类文明也只能在无谓的矫揉造作的意识形态的争吵和谩骂中徘徊。
先贤告诉我们,人性有善恶之分,这是比较早的、简单的人性认识。人作为具有思想具有灵魂的动物,其性情的表现要复杂的多。马克思在《费尔巴哈论纲》中曾经讲:“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兽”(《马克思全集》第1卷,第414页)。人性的具体表现常常因环境、情景、当事人的心情、心态等而差异巨大(参阅陈敏昭《人性与政治》)。那么,如何提升人性呢?或者说,完善人性须具备哪些条件呢?有智慧之士帮助我们总结了以下数点:(1)有所敬畏;(2)心性平和少争斗;(3)热爱自然;(4)谦逊、守信、诚实;(5)有同情怜悯之心;(6)内心有一个“陀螺仪”,无论处于顺境还是逆境,都能够自我调整,保持心态平衡;(7)顺应自然;(8)热爱生命、热爱劳动。
1、有所敬畏
人们常常说“无知者无畏”,“无私者无畏”,是说无知者没有什么可怕的(如将一岁之内的幼童放在虎笼之中仍然嬉笑如常),没有私心的人无所畏惧。那么什么是敬畏呢?敬畏是“知而惧”,是知道在大自然面前人是多么的渺小,有许多事情我们即便借助现代发达的科学技术仍然无法做到,有许多现象我们目前还无法解释。如果是无神论者,可以敬畏科学和自然;如果信仰(信仰本身就是一种敬畏)基督教,可以敬畏上帝和耶和华;如果是佛教徒,可以敬畏佛祖释迦牟尼;如果是道家子弟,可以敬畏老子和神仙;如果是穆斯林,可以敬畏穆罕默德;等等。这绝不是自设禁忌和装神弄鬼,我们必须彻底抛弃“人是万物之灵、人定胜天”的天不怕,地不怕的傻瓜精神和盲从,只要我们内心还存有一己之私,就必须心存敬畏。有所敬畏,才能够拥有一颗宽容之心,容纳我们的同类,容纳我们这个星球上的所有生物,与他们和谐相处;有所敬畏,才能够摆正我们自己的位子(我们是众多宇宙成员之一而不是他们的领袖),接纳其他星球上的生命体,与他们共同缔造和谐宇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以短促的生命历程走向永恒生命的通途。
敬神尊佛畏鬼很多人都能够做得到,其实,有所敬畏更重要的是尊重他人、尊重平常人。从生命的本质来讲,人一律平等,没有什么人的生命高贵于我们的生命,也没有什么人的生命低贱于我们的生命。作为一个有完美人性的人,对生命要一视同仁,也就是对人要一视同仁,不论他是领袖、科学家、教授还是一介布衣、平民百姓;不论他健康英俊还是残疾丑陋;不论他腰缠万贯还是一贫如洗;不论他是耄耋老人还是呀呀学语顽童;不论他身居高位还是身陷囹圄;不论他信仰伊斯兰教,还是信奉拜火教,我们都要尊重。尊重,就是要接纳他人不同于我们的信仰、习惯、爱好及生活特征。有所敬畏更重要的是尊重那些比我们弱小的个体和生物,无论它是小鸟还是蝼蚁。这些弱小的生命在自然力的感召下相伴在我们的周围,丰富和充实了我们的生活,增加了我们生活的乐趣,组成了我们生活的一个部分,他们同样是这个星球的主人,我们有什么权利小瞧它们?我们有什么权利去践踏他们的生命呢?
心存畏惧能够让我们不自满、不骄傲、不自欺,心存畏惧能够让我们合理使用聪明与才智,心存畏惧如同悬浮的磁针指明南北一样,能够让我们始终辩明人生的方向。
2、心性平和少争斗
人活着的意义不在于金钱财富、名誉地位、成功花环、光宗耀祖、名垂千古,而在于用我们短暂的生命历程完成完善人性的接力运动。
追求心性平和,就必须认识到,无论前生、今世或者将来,我们每个人都是天地间独一无二的、唯一的,真正地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张扬自己的个性,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追求自己认可的美好生活,尽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不必为了满足虚荣心和自尊心去迎合世俗的所求,不做金钱、名利、地位、美色、家庭、民族、国家、他人和宗教的奴隶,不凌驾于任何人之上,也不屈从于任何人的淫威之下,与所有的人平等相处。生活的波澜起伏、坎坷曲折,纯粹是自己生活的轨迹,绝不是什么成功或失败,不为所谓的成功而忘形,也不为所谓的失败而悲泣。如果甘愿做一棵小草,就不要去羡慕劲松的挺拔和玫瑰的娇艳;如果甘愿做一株牡丹,就不要去嘲笑小草的渺小和叹息花期的短暂。不要由于生活的逼迫而降低做人的标准,不做自己不愿做的事,不接受毫无意义的、禁锢思想自由的意识形态。走自己的路,做自己的事,享受属于自己的真实生活。没有必要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你争我夺、甚至刀兵相见。当周围的人们利欲熏熏、热血沸腾、剑拔弩张、不可理喻之时,那么就请冷眼相观、漠然置之罢!如果有能力和时间,可以居间调停,但是必须等双方都冷静下来之后。不要让世俗的是是非非扰乱了自己的心境,不要让自己陷入为胜负而争斗的泥淖而迷惑不拔。
超越了一己之私,超越了小团体之利,超越了民族疆域之惑,那么,人世间就将减少许多纷争,人的秉性将得到极大的提升。
3、热爱大自然
我们生活的太阳系是大自然送给我们的最最珍贵礼物,地球是生养我们的美丽家园。带给我们温暖、能量和激情的太阳、让人产生多少诗情画意遐想的温柔迷人月光、那无边无际的让人产生多少梦幻的灿烂星空、碧波荡漾的大海、一望无际的绿色草原、松涛阵阵的森林、茫茫戈壁、淙淙溪流、席席清风、悠悠果香,每一座高山、每一个峡谷、每一条河流,每一棵大树,每一株小草,给了我们多少美的享受,给我们提供了多少资源和养料。
然而,当我们沉醉于工业生产力的巨大进步的时候,可曾注意到,大量的工业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正在将我们层层包围?当一座座核电站开始输出电能的时候,可曾意识到,这是又一颗危害无穷的核弹已经开始倒记时(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难忘的痛和难以愈合的伤)?当一座座炼油厂在我们周围开始提炼成品油、当一座座深海钻井台在海面上竖立起来的时候,可曾意识到,我们已经将未来烧焦(墨西哥湾烧毁的钻台和大量泄露的原油)?当我们将一条条河流拦腰截断、筑起了一个个蓄水大坝的时候,可曾意识到,我们改变的不只是上下游的自然的风貌和人类的生活,而且将多少生物的回流通道拦腰截断?当我们欣喜于生物基因工程给我们带来巨大收获的时候,可曾意识到,连动物都不敢染嘴的东西而我们却大量食用!那是在慢性自杀,自掘坟墓!不但毁坏了我们当代人,而且贻害子孙后代!
惊醒罢!敬畏自然,热爱自然,从此刻做起,从自己做起。不虐待动物,不穿戴动物的皮、毛、骨等制成的衣、物和饰品,不吃野生动物肉、不喝搀杂了动物原料做的酒、饮料;不抓捕、饲养野生动物,不乱砍滥伐草木;不吃没有经过检验的转基因食品;不参与任何污染空气、大地、河流及其它破坏大自然的活动;不赞美歌颂人类的不理智行为。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大自然反过来会容纳我们、保护我们、养育我们。
4、谦逊、守信、诚实
谦逊是实事求是,既不夸大自己,也不贬抑自己。谦逊的人能达到这么一种境界:万物平等,我没有什么了不起;奥妙无穷,我只晓得一点皮毛。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峰回路转,岂能常贤。
守信是完美人性的重要标志之一。所谓守信,就是要全面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所谓守信,就是“言必行,行必果”;所谓守信,就是不信口开河,欺骗他人。父母精心抚养子女就是守信;子女尽心赡养老人就是守信;部下专心干好本职工作就是守信;上司爱心体贴下属就是守信;严格履行合同、协议就是守信;说话算数,不令人失望就是守信。守信之人可依赖,守信之人可托权,守信之人有良知,守信之人不坏事。无信之人不可知,无信之人不可用,无信之人很危险、无信之人喜狡辩。
诚实是人性的本质,木讷是物性的本质,狡诈是兽性的本质,超脱是悟性的本质。诚实的表现是:实事求是,不扩大、不缩小,不懂就是不懂,不行就是不行,嘴上说的就是心里想的,不拐弯抹角、迂回绕弯、见风使舵、欺上瞒下。不诚实的表现是:虚虚实实、真真假假、投机取巧、曲意逢迎、张冠李戴、瞒天过海、声东击西、暗度陈仓、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棉内藏针、言行不
一、撒慌、狡辩、抵赖、欺骗、以次充好、缺斤少两、言而无信、缺乏真诚。诚实的人在人间干不了所谓的“大事”,但可获得一世的安宁平静并且给后代带来福祉;不诚实的人可能得意于一时甚至一世,但他的心神终究得不到清静并且他的后代将继续承受他的奸诈带来的恶果。所以,无论前路多么艰险,命运多么舛变,必须诚实,眼光就要盯住更长远、更有价值的人生目标,放弃一城一地之得失,卸掉人生的累赘,坚定地向着更加辉煌的未来前进。否则,生命只能永远在低层次轮回,文明只能永远在泥沼中徘徊。
5、有同情怜悯之心 同情心和怜悯心是人性的较高层次,是通向人性解放的桥梁和必经之途。同情就是同情整个人类悲苦的命运;怜悯就是怜悯每个个体悲惨的结局。
想想我们人类的历史,是一幅多么凄惨悲壮的画面,虽然曾经有过几个表面风平浪静的时期,可在风平浪静的下面又是一幅明争暗斗、凄风苦雨的场面,除去诺亚时代的洪水、人为的或者天灾霍乱、瘟疫、黑死病、萨斯(又称为“非典”,发生在21世纪初的中国和东亚的急性传染病)、两次世界大战不谈,单看看部落、种族、政党、宗教和意识形态之间的战争和利益集团之间的纷争,就让人怵目惊心、目瞪口呆!人类的智慧在哪?出路在哪?难道残酷的斗争就是推动人类历史前进的最佳动力?
从人类个体的视角看,饥饿、疾病、忧虑、恐惧、担心、死亡,紧紧攫住了每个人的心神,有几人活得潇洒如意?诗人、艺术家、音乐家短暂的快乐并不能掩盖其长久的心神煎熬;英雄、富翁、皇帝片刻的辉煌也无法遮挡忧惧的长期侵袭;政府官员表面的威风和奢华并不表明他们的心神比我们老百姓的平静;商人们日进斗金也不能掩盖心中的焦虑。人只有婴幼儿时期在吃饱穿暖后是一段无忧无虑的快乐时光;人类只有刚刚走出丛林的那段时光是幸福的。至于未来,无论是乌托邦还是理想国,如果人类不努力使人性完善,那么都只能是不靠谱的扯淡。对弱者的同情和怜悯,会使我们的人格升华。失去了同情和怜悯,就将与草木无异、野兽同趣。抱有同情和怜悯之心,可使我们聪明起来,智慧起来,理智起来。不过,挨饿的人如果不求援,就不要去助他;遭遇不幸的人若不求助,就不要去帮他。这是因为,对有强烈自尊心的人而言,被别人同情和怜悯是一种耻辱。所以我们不能轻易地在表情和行动上表现出对人的同情和怜悯。当然,也有极少数人不可理喻、爱憎不明、反复无常、恩将仇报,你若同情他、怜悯他,他会给你带来无穷的烦恼。当然这不能成为我们失去同情怜悯之心的理由,相反,这要求我们用真爱把同情与帮助做得更好、更切实际。
6、内心要有一个“陀螺仪”,无论处于顺境还是逆境,都能够自我调整,保持心态平衡
人生之路曲折起伏,有上坡、有下坡、有宽路、有窄道,有时甚至是羊肠小道。对于人生之路和宇宙真理的探索者来说,其路途将更加崎岖艰险,充满危机。更可怕的是,没有多少同行者和旅伴,常常是单枪匹马、单打独斗、孤军奋战、偊偊独行,时不时地你会听到狼嗥虎啸、蛇嘶鬼唤,旁人的误解、亲人们的不理解、导师的教诲、人类社会几千年来形成的习惯思维等会使你心神憔悴、疲惫不堪,有时侯你恨不得躺下来睡着,并希望永远再不要醒来。
当我们处于顺境时,不要自傲自狂,要心存感激,这样就不致于使自己忘乎所以、乐极生悲;当我们处于逆境时,不要自暴自弃,要把一切的坏处归咎于自己的言行失误,这样就不致于去恨天恨地恨社会,只要无怨无悔无恨,就能保持心态平静,就能力挽狂澜,就能化腐朽为神奇、化逆境为顺境。不幸是引致人性升华的最好契机,不幸能使人对人生获得更深层的认识,能启迪我们认识生命的实质。只要我们心神不乱,坦然接受,不妄自菲薄,咬牙坚持,就能走上人性超越之路。
每个人都有自己生命的轨迹,宇宙中的一切都是力量均衡的因果关系,受苦、受难、受罪不完全是一桩坏事。这是因为,人的一生不只是有形之生理体从无到有、到腐朽消失的过程,更是无形之思想意识从简单接受到锤炼、探索浩淼宇宙和人类自身奥秘、到张扬自我思想观念的复杂过程,后者还是人生目的的真正之所在。所以,遭受艰难与痛苦是完善人性的一个方面。当然,有些事有些人并不一定要亲身经历,他能够从他人的经历中总结和发现经验。
在人生经历中,有一种痛苦是非常残酷的,这就是被人误解和诬陷。被人误解、被人诬陷时的心神感受比明火执仗的刀砍斧剁还要难受,内心的苦闷、忿懑无从向人诉说,许多人的自杀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处于这种逆境之中,我们就不能按照常规思维来对待社会和自己,鸣冤叫屈、怨天尤人、义愤填膺、仇视社会只能加速自己精神的崩溃。我们要认识到:是非自有公断,功过自有评定,生死荣辱暂放弃,静待春暖花开时。先在内心把自己置身于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冷眼向洋看世界,”同时,把这次逆境化为人生的转折点,积极探索生命和人生的本质,争取“柳暗花明又一村。”如果我们能够度过被人误解、被人诬陷的这段艰难时光,那么,还有什么人生痛苦不能承受呢?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
7、顺应自然
自然法则存在于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内部,决定其自身有序运行及发展趋势的规律。宇宙中的一切事物,只要按照自然法则运行,就活;若违背自然法则,则亡。人的疾病就是由于违背了自然法则导致的,人一生中所遇到的特别事件也主要是由于不遵循自然法则引起的。最好的人生应该是顺着自然法则进行,而不应该希冀特殊和奇遇。但大多数人潜意识中都有这种企求与众不同、出类拔萃的欲望,甚至许多人想呼风唤雨,拥有特异功能。这种欲望若仅仅停留在心理层面上,就属于正常现象,若落实在行动上,就属于非正常现象。非正常现象是违背自然法则的,害多益少,它会扭曲人的正常心理活动,影响人的正常生活。比如在下年轻的时候就开始接触《易经》,虽然一无所成,身边也集聚了一些研习易经的朋友,但是一些朋友总希望彻底悟透易经从而获得超验的力量,最后一头钻进了牛角尖仍然痴迷不悟。人生的目标应该定位在追求人性的完善上,不应该幻想走捷径,企求速成。当然,我不反对在人生历练中,属于正常的潜能的挖掘与发挥,如提高人抵御严寒和炎热的技能,提高记忆能力等。人,首先要按照自然法则做人,要经历吃喝拉撒、学习、工作、休息、娱乐、生老病死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实现超越,实现我们的梦想。所以,我们首先要做一个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人,把散乱无序、飘浮不定的心神收拢回来。心神定、方向明、顺自然、大功成,千万不要去追求特异,否则,一定会迷失方向,走火入魔。
8、热爱生命、热爱劳动
生命指生物体所具有的活动能力,人的思维能力、劳动能力极其它一切活动能力包括说话、走路、吃饭、眨眼睛、挠痒痒等都是生命的表现形式。
肉体和灵魂这两部分的组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命体。肉体没有灵魂就会变成尸体,灵魂没有肉体就无法在三维空间中活动。肉体只是灵魂的载体,即运载工具,灵魂才是生命的实质。关于生命与灵魂,将近三千年前的古希腊哲人德漠克利特有非常精彩的看法,他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是由原子和空间组成的,原子是构成万事万物的基本物质,而空间是原子运动的场所。德漠克利特认为灵魂和世界万物一样,也是由物质原子构成的,但是并不认为任何一种原子都能构成灵魂,只有那些“精致、细小、圆滑的”原子才能构成灵魂,这种原子是极端流动的,它们遍布全身,在构成身体的其他原子之间来来往往,它们特别集中于身体的几个地方,如感官、脑、心脏和肝脏。生命和精神现象之所以产生,就在于身体聚集了足够数量的灵魂原子,单个的灵魂原子或过少的灵魂原子不能产生生命和精神活动。灵魂原子常由身体吸入或呼出,这种原子呼出多了,人就入睡了;再多,人就发生昏迷。灵魂原子完全离开身体并分散了,人就死了;灵魂原子分散,人体的其他原子也就分散,这样身体也就不存在了。由于人死时灵魂原子完全分散,就没有灵魂了,所以没有不死的灵魂,也不存在死后的来世生活。
我们常常说肉体是父母给的,这只是说对了一半。其实,我们的身体是大自然感召力的产物,而灵魂是后天学习和培养的。所以,热爱生命既是保护肉体以孝敬父母也是热爱自然、敬畏自然。
热爱生命的人,必然热爱和平。一切为了部落、种族、民族、政党、国家、宗教和意识形态的利益而挑起纷争,不论其理由多么高尚、其言论多么冠冕堂皇,都是对人类的犯罪。热爱生命就必须认真学习和思考,这是因为生命的灵魂来自于后天的学习与生活的感悟,此乃“活到老、学到老”是也。没有学习和思考,我们的生命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随时都会枯竭。这就是荀老先生告诉我们的:“学不可以已”,“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篇》)。热爱生命必须始终如一地孝敬父母。是父母将我们带到了人间,并用他们的辛勤劳动养育了我们,教育我们读书识字明理。我们必须用一颗感恩的心回馈他们、报答他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孝敬自己的父母也要孝敬所有进入风烛残年的老人,尽心做好晚辈应该做好的一切事情。
劳动是保持健康、维护生命、获取快乐、求得生存的唯一正确的途径,劳动是人类最高尚的一种活动。人类的一切成就,都是劳动的结果。鄙视劳动或贬低劳动的价值,是缺乏人性的标志,是寄生虫的生活哲学。烧一壶水、炒一盘菜、缝一件衣、扫一段路、栽一盆花、植一棵树、写一篇文章、上一堂课、开一剂药方、接生一个婴儿、研究一个问题等都是劳动。
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社会是充满人性的社会。生命没有高下之分,同样,劳动也没有贵贱之别。一个不尊重劳动的社会必然成为是非不辨、善恶不分、人性扭曲、贵贱颠倒的社会,这样的社会到处充斥着不公平、不合理、不公正、不幸福,邪恶上升,腐败丛生,歪门邪道盛行,正直君子退避三舍、懒惰、虚荣、浮华、假大空是它的日常表现。这样的社会必然形成恶性循环,最终走向不归路。
所以,热爱劳动也是热爱生命,热爱劳动也是热爱社会。那些鄙视劳动的人也终究被社会所抛弃。跋 就象《圣经》中以赛亚讲的那样:“我们等待光明,但面前一片黑暗。”更有甚者(其中不乏历史上那些著名的智慧之士),认为我们人类的生存根本没有什么意义,或者是具有特别的意义,是为特定的目的而存在的。但是,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一只蜡烛;与其怀疑,不如探索;与其等待静观,不如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修身养性,锤炼人生。就如一首歌中唱的那样:“永远相信远方,永远相信梦想,希望是眺望未来的窗,梦想是风雨之夜里不灭的烛光。”相信人类终究能够战胜内心自私的诱惑,提升人性的善,走向和平、合作、协商的坦途。
2011年1月26日星期三,三门峡上阳书院
第二篇:追求的人生是美丽的
追求的人生是美丽的
追求,如一艘船,负载着人们在生活的海洋中前进,负载着学子们在知识的海洋中探索与邀游。失去了追求,就好比失去了人生的航标灯,那么生活将变得黯淡而漫无目的。
追求是人的精神世界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人类从原始走向现代,工具由原始到现代的电子信息时代。难道这不是知识的创造者所追求的吗
只有追求的人生,才能焕发出闪闪的亮光,生命才会燃烧;只有追求的人生,人生才会变得美丽,不会丑陋;只有追求的人生,才会充满美丽的色彩;只有追求的人生,社会才会不断进步。
追求,也是考验人生意志的一个过程。人生的道路总是逆境多,顺境少,没有人能够保证自己的一生不会跌倒,但是跌倒了并不要紧,只要按自己所追求的方向,勇敢地走下去,前途就是光明的。但是有的人,跌倒了,却放弃,他放弃了美好的前途。心里总是想,一直走下去,定会使自己走向失败,倒不如放弃一切。他错了,只看到眼前,却忘记了前途的光明与美好。追求的人生如火中的凤凰一样绚丽多彩。
欧阳修也曾经说过强者不自勉,或死而泯灭于无闻,弱者能自力,则必有堪称于一世这句鼓舞人心的名言。
在史上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他们为了追求崇高的理想而奋勇抗击。例如屠格涅夫《门槛》中的俄罗斯女郎,为了自己所追求的理想,在监狱中抗击着,她面对着黑暗,饥饿,寒冷,依然是面不改色,她相信,未来一定是美好的,我一定要亲眼看到那美丽的彩霞,呼吸那新鲜的空气;哥白尼发现地心说,却遭到世人的批驳,但是他坚信追求真理的人生,必然如雄雄的烈火一样灼烧,结果,他的理想实现了,真理果然战胜了谬论;我国伟大的革命先驱者孙中山一直探索着救国救民的真理,他不断地追求着,在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在此,我奉献上一句拜伦所说的无论头上是怎样的天空,我将承受任何的风暴。这就是我对人生追求的信念,更是美丽人生的请柬。
第三篇:奉献是人生的追求
奉献是人生的追求
蒙城县板桥集镇瓦埠小学刘艳先进事迹
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但却能在平凡中见伟大,在朴实中显崇高,在细微处现真情。板桥集镇瓦埠小学刘艳就是这么一位平凡的人。走进瓦埠小学的校园,你会经常看见一个忙碌的身影,她就是我校的刘艳。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她情注教育。30多年来她一直战斗在教学第一线,一心扑在教育上,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她常说一句话:“奉献是人生的追求!”
2006年她申请调到比较偏远三个县交界的瓦埠小学,对于她的冲动,有同事的不解,有家人的疑惑,还有的甚至偷偷地笑话……但当她和大家接触后,所有的疑惑都烟消云散了。因为她的和蔼可亲,因为她的善解人意,因为她的……总之,这位同志在深深的感动着大家!
一、关爱教师,加强教师心灵建设
2012年秋,张丽和许静老师一起到了瓦埠小学。对于初来乍到、经验不足的她们,面对不一样的教学环境,面对不一样的学生她俩根本就不知所措。就在这时,刘艳了解了她们的情况,找到几位老师热心的向两个初来乍到的“老师”讲解这边学生的情况,让她们慢慢有了信心。刘艳还格外地关心她们的日常起居。由于我们都在县城,从家到学校得走30多公里地,需在学校住宿、吃饭。我们到来的当天,她就早早地把锅碗瓢盆等一切生活日用品备齐。看到眼前的一幕幕,我们非常感动,也让我们感到家一样的温馨。她每天中午会过来看看我们做啥饭,有时还亲手给我们炒上两个菜,吃着她做的包子,做的菜,那味道真是甜到了心里!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刘艳和其他几位老师无微不致的关心、指导、帮助,犹如汩汩热泉一般,沸腾地流淌在我们身体里,也让那个寒冷的冬天似乎也增加了暖意。
更让我们幸运的事,有时教师和家长难免会产生矛盾,刘艳从来不让别的老师出面,而是她自己协调;她说,“大家都站在教学第一线,已经够辛苦的了,再让家长们和老师产生矛盾,处理不好会伤害大家工作积极性。”近几年,我们学校应家长的要求,每天中午给路远的同学提供午餐,为了给学校节省开支,一个星期她要做四次午餐,从来不要报酬。我们都劝她不要那么累,她总是一笑了之,就是这么一位乐于奉献的她,从来没有说过一声累过!每到过节的时候,她还会为每个教师送上自己的短信祝福,就是这么一句问候、一句鼓励让老师们感受到自己被认可、被欣赏、被关爱、被重视,给教师们带来的是一股春天般的暖流,直入每位教师的心坎!请问:身边有这样的同志,哪位教师不被感动,哪位教师不想干出点成绩!
二、爱岗敬业,做廉洁自律的表率
大雁高飞头雁领,她的一言一行教师们看得最清楚不过了。无论我们什么时候到校,总能看到她不是拿着大扫帚在扫地,就是看到她在操场的角落出弯腰剪纸,要不就是看到她在和学生家长在讨论交流……就是这样一位教师,以校为家,把老师当成自己的家人朋友,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多少年来,她一心扑在教育教学上,没有因身体不适、家庭琐事等原因丢下过一天的工作。她为了学生,经常到各个班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情况,给学生释疑解惑,成为所有班级的编外“班主任”,工作上的忙碌累得她经常喘不过气。
瓦埠小学的师生清楚地记得,2012年十月份的那件事。她由于咽炎发作,嗓子几乎说不出话来,医生建议她在家休息,但她心系工作,心系学生,所以她在家只休息了一天,第二天就来到了学校,为学生上课,每天只能等放学以后才回去吊水。这样的日子她一直坚持了一个多月,全校师生无不为之感动,学生们也感动地为这位她端茶倒水……
瓦埠小学的突出成绩总是跟出色的她联系在一起。她家住县城,离学校60多里,在平常她每天坚持第一班车到校,最后一班车离校。到了冬天,放学后没有班车,她就周一来周五回家,一星期回家一次。舍小家为大家,心里只有工作。节假日和寒暑假,她更是牵挂着学校的平安,她一心扑在学校的工作上,用心血和汗水抒写着自己的工作业绩。像她这样的事迹真是举不胜举!
三、乐于奉献,全心全意服务
对于刘艳,所有的老师都有一种热切的、理想化的期待。我们瓦埠村小学的教师和村民一谈到她——刘艳都对他交口称赞,称她大大改变了学校落后的面貌,培养了一大批好教师和好学生,使瓦埠小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从“灰姑娘”锐变成一只飞出山沟的“金凤凰。”这次镇质量检测又传来好消息,我校教学成绩刷新了纪录。
这些变化不是偶然的,与她的带头实干是分不开的,我们为能和她一起工作是一种荣幸,是一种自豪。
她对学生也倾注了无尽的爱。哪个学生家庭有困难,她总会热心帮助;哪个学生在纪律上有不良表现,她总会耐心教育。记得二年级班里有一个叫于卫国的男生,这位男生由于父母离异,所以性格特别古怪,成绩也不是很好,成了班级里的“风云人物”。她通过了解该生的情况后,给予了这位学生很多的帮助,每天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为他补习功课,经常留这位学生在学校吃饭,还经常拿出自己的零花钱为这位学生买学习用品,经过她的关心,这位学生较以前有了很大的变化。虽然他现在由于家庭原因转到了别的学校,但是每到他回家的时候总会来学校里看看她,这难道不是对她最好的回报吗?还有学校几位学生家庭十分困难,她了解情况后,给学生们申请了困难补助,使这些学生的家长解决了燃眉之急……从而她也贏得了广大师生和家长的信任和好评,使全校呈现出一派校风正、学风浓、乐于助人、勤奋好学的良好风气,逐步实现了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化,从传统教学到现代教学的跨越,从粗放管理到依法治校科学管理的迈进。
四、以人为本,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做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一个人民满意的教师,不仅要有精湛的业务,还要有高尚的师德。”这是她经常说的一句话。
她在教育战线上辛勤耕耘30多个春秋。多年的教学实践使他深深懂得,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主体,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各种素质是办好学校的基本条件。因此,几年来,她在抓“师德、师能、师表”教育上狠下功夫,经常带着教师学习《教师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对修订后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经常学习。希望教师把每一个学生装进心中,关爱每一个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主动、健康发展。广大教师进一步树立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增强了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职业责任感。职业道德素质有很大提高。在校园里,人人听到的都是欢声与笑语,讽刺、挖苦或歧视学生的言语和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不良现象早已一去不返。
刘艳她,创新对工作,忠心对教育,贴心对教师,爱心对学生,虚心对荣誉,这就是她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的出发点。她以她的才能和公正廉洁的言行,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以她的奉献和实干,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赞扬。
瓦埠小学
2016年1月30日
附获奖情况及有关复印件: 1、2001.11月论文《作文和想象》获县二等奖,2、2002年10月论文《浅议应试教育的危害》获市三等奖,3、2004年9月论文《处处成为学生的表率》获县三等奖,4、2005年9月论文《浅谈语文教学中两种学习方式的整合》获市二等奖,5、2006年获市骨干教师,6、2007年论文《小学作业设计之我见》获县二等奖,7、2008年6月论文《促其苦学 使其乐学》获县一等奖,8、2011年9月获板桥镇突出贡献奖,9、2012年9月获板桥镇先进工作者称号 10、2013年获板桥镇先进工作者称号,11、2014年9月论文《称赞》获市科研成果三等奖,12、2014年9月被蒙城县县委县政府授予“优秀教师”称号,13,、2015年8月在“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活动中获二等奖。
第四篇:幸福是人生追求的目标
幸福是人生追求的目标, 教师幸福感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对物质、文化和精神等方面需要获得满足的一种快乐的体验。幸福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是事业有成的坚实基础,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教育追求的最高境界.教师作为一个职业,但却是一个以别人的成功作为自己成绩的职业,是幸福的。教师的工作成败却是以学生成人成才的情况来衡量的,没有那一个老师不以自己曾经教过某一在事业上成功的学生感到自豪。我作为一个教师,深刻体会到,学生取得成绩之日就是老师幸福之时。并且学生的成绩愈大,老师的幸福感愈强。
教师这个职业是平淡的,但有真情在,是幸福的。作为一个普通教师,面对的是天真无邪学生,只要你拿出真心对待他们,他们就会认为你是一个好老师。学生的爱促进教师幸福感的形成在师生交往的过程中,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有丰富情感的生命个体。在年复一年的教育工作中,教师把满腔的热情和真挚的爱无私地奉献给了学生,将他们送到了理想的彼岸,使他们在浩瀚的大洋中驰骋。学生们是一直不会忘记这份情感的,无论在学校里,还是今后走上社会,都会一直表达着这份敬意。
一、教师,你幸福吗?
近两年,我们经常听到这个词:“幸福指数”,这是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们衡量社会和谐程度的一个量化标准。经济在增长,幸福在增长吗?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2004年在网上开展了一次调查,测试职场人士“工作幸福指数”,测试设定的最高值是5,最低值是0,调查最终显示的结果是,中国在职人士总体“工作幸福指数”竟然只有2.57,处于中等偏下状态。每10个人中就有3个人的工作幸福感偏低,而觉得工作幸
福的,只有1个人。
在2005年CCTV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中有这样一位邮递员让我十分感动。他的颁奖词这样写道:“他朴实的像一块石头,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他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二十年的跋涉飞雪传心,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世上最亲邮
递员。”孤独是他生活的一种常态,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正是在这样平凡的工作中,他表现出坚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折射出强烈的敬业精神。他就是20年行走在马班邮路上,成为世界邮递员楷模的王顺友。他就像一面镜子,让许多职业人在扣问自己的职业观,反思自己追求的所谓的“职业幸福感”,特别
是作为美名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教师的我们。
我们自问:教师,你幸福吗?
二、要职业幸福感,首先要端正职业观
幸福是人生的主题。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总是快乐和阳光的。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毕生所求所愿,无可非议。但其实什么是幸福,永远没有一个划一的界定,相同的生活境遇,在此人眼中会倍感幸福,充满感恩,在彼人眼中或许会深感痛苦,充满沮丧。不同的幸福感和幸福观都取决于不同人的生活态度、生活价值观和心境心态。就像现在有许多人在羡慕教师职业的纯洁稳定,而许多教师反而羡慕墙外的丰富多彩,对自己年复一年的工作倍感枯燥、痛苦,甚至可怕到什么感觉都没有了,麻木了。其实,我们的工作与王顺友20年独自行走在马班邮路上的工作相比,不知要丰富多彩多少倍,关键是在追求职业幸福
感之前是否端正了自己的职业观。
新的职业观要求将工作与生命信仰的实现完全融为一体,在工作中体验爱、美、意义与永恒,转换到意念上说就是在工作过程中获得一种职业幸福感。在读了《新时期师德精神的颂歌》后,我们又被邹有云、黄静华等五位教师还有重庆开县的教师群体所感动,而且更多了一份亲近与真实。其中,黄静华老师说了有关“幸福” 的这样两句话:“教育工作是一项幸福的事业。”、“人的一生能遇上一位好老师是莫大的幸
福。我很幸福,因为在我的学生时代就遇到了许多好老师。”
教师是世间最崇高的职业,最神圣的职业,最阳光的职业,但这不等于我们每一个教师就自然是最崇高、最神圣、最阳光的了!且不论我们是否能像邹有云、黄静华们那样为这伟大的事业做了多大的贡献,但作为从事这个职业的教师,我们首先必须是合格的,是已经具备了职业化素质的才行。教师的职业化素质中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就是职业道德,即师德。有人把师德精辟地概括为这三条,即“热爱与公平”、“服务与奉献”、“理想与牺牲”。我想这应该是我们中间绝大部分人的职业观点,至少在我们刚刚从事这个职业的时候,满腔热情地报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信念,为能当上教师而幸福着。
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在相对单调枯燥、却又压力日益加重的校园生活中,教师职业的劳心劳力、社会地位、劳动报酬让人很难轻言幸福了。有的人开始认为教师这门职业和其他任何职业没有什么不同(甚至在其中还算不上中等),是门说得闹热吃得造孽的职业,因而把它当作是糊口、谋生的无奈之举。在这样的心态下,不仅心没放在工作上,而且就是在有限的上班时间内也巴不得能尽量挤占点时间来搞私活。于是早退、迟到甚至缺席;于是不备课就上望天课;于是不布置作业或不批改等等;只教书不育人,知识陈旧凝固不思学习更新,还端着一副师道尊严的架子,随时用鄙夷的眼角挂一下你,偶尔吐出两句讥
讽挖苦的话来,以表示自己深厚的文化积淀!
我们来对照一下,同样都是教师:江西九江佬尴鼗屏氪逍√ 羯浇萄У愕淖抻性仆 荆 仁切3ぁ⒐芾碓保 质墙淌Α⒋妒略保 谀抢镆桓删褪侨 辏 谐淌 蚶铮簧虾I形闹醒Щ凭不 荆 拊刮藁诘绷巳 臧嘀魅危 叭劝 牍 健薄ⅰ胺 裼敕钕住薄ⅰ袄硐胗胛 闭庋 慕淌χ耙倒墼谒 巧砩锨苛业卣凵涑隼础K 前呀淌φ饷胖耙档弊魇亲约褐丈淼氖乱刀 唤鍪窃谡腋龇雇耄话呀淌 ぷ鞯弊饕恢执丛煨允迪肿陨砑壑档奈杼ǘ 皇且恢指旱#话压ぷ鞴 讨胁 乃崽鹂嗬钡弊魇切腋5目炖侄 惺茏牛 硬晃 ⒗屠邸⒉槐蝗死斫舛 衬铡T谒 切睦铮 ぷ髯攀敲览龅模 β底攀怯淇斓摹U馀 瞬皇鞘裁床黄椒驳娜耍 墙鼋鍪前呀淌Φ弊鞔邮伦畛绺呤乱档
闹耙担 椅 飧鲋耙稻∽疟局暗脑鹑魏鸵逦瘛?/span>
三、好的职业观≠职业幸福感
也许有人说:“我的职业观很好,我能认识到对教育要„热爱与公平‟、„服务与奉献‟、„理想与牺牲‟,可我感受不到工作的幸福,只有厌倦。”但是“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加完善的职业,而且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地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和发展”。也许我们到了要好好调整自己心态的时候了。我们要明白,没有一项工作是十全十美的,好风景永远是在山的那一边。任何一项工作从事久了,总会生出倦怠感,不仅是教师这项职业。所以说,教师有“职业厌倦感”并不是教师的专利,我们只能正视现实。那么教师如何去感受幸福呢?怎样才能在平凡、清贫、繁琐中不断汲取幸福和快乐的元素呢?
对于教师来说,是否能时时处处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不仅仅影响着其人生是否快乐,更影响着学生,只有教师幸福,学生才会感到幸福。事实上很多教师在享受着教育、体验着幸福,他们以多元、多姿、多态的幸福观,诠释着什么是教师的幸福。邹有云们、黄静华们不都是如此吗?
四、要幸福,就学会享受吧
让我们这样尝试一下吧:改变自己的一些工作方式,寻找一些工作情趣和精神寄托,制造一些快乐元素,在做好心态的自我调整的同时,充实些自己的精神生活,学会工作与休闲,学会苦中寻乐,学会享
受教育。
首先要懂得享受课堂。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你就会少了许多教
学的焦虑和烦恼。
然后要懂得享受学生。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一定是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真情回报,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许多不利因素都可以从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弥补。但要让学生感恩你,你就必须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真正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权威,那也
许你会离幸福更远。
再者要懂得研究教学和职业规划。把教学工作看作是一种简单的重复,那必然厌倦,也无言幸福。对自己要合理定位,科学、合理、符合自己最近发展区、又不断在动态变化提升的目标是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前提,不断的自我价值实现是人不断前进的不竭“内驱力”。过高的目标定位容易让人因体验不到经常的成功而沮丧。教学研究中带来的新鲜感和职场中不断进步的成就感是带来职业幸福感的催加剂。还有要享受生活。幸福不仅仅来自工作,更来自生活。家人、朋友、闲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也许手头钱是有点紧,但还得学会舍得用杯水车薪中的一水一木去买些喜欢的书、买件心仪的衣服,和家人、朋友一起去聚个会、泡个吧、旅趟游。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自觉高雅的生活情趣很重要。
其实对教师来说,影响其幸福感的最重要的因素还是压力,精神压力、职称压力、教学压力、家庭压力。因此作为上级管理部门和全社会在关心教师职业行为时,更要关心教师的精神世界,增加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满意度,因此一个“仁者爱人”的工作环境很重要。上级和社会的关爱是教师最渴望的,有时哪怕
只是一个细节。
作为教师,你觉得幸福吗?教师职业能给教师带来幸福感吗?如果教师能在工作中体验到幸福感的话,其幸福感从哪里来呢?……近年来,教师待遇不断提高,但是教师的责任和压力也在不断增加,不少教师产生了职业倦怠。在暑假学习期间,教师幸福感成为热点话题。幸福是人生追求的目标, 教师幸福感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对物质、文化和精神等方面需要获得满足的一种快乐的体验。幸福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是事业有成的坚实基础,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教育追求的最高境界.教师是否体验到职业的幸福,与教师的思想境界、人生目的、价值取向密切相关.教育需要幸福,幸福需要教育.但是,在教育
活动中真正体验到教育幸福的教师还为数不多,主动去追求教育幸福、创造教育幸福的教师则更少.因此,要提高教师对幸福的认识,提升教师追求幸福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培养教师的幸福感。
教师作为一个职业,但却是一个以别人的成功作为自己成绩的职业,是幸福的。教师的工作成败却是以学生成人成才的情况来衡量的,没有那一个老师不以自己曾经教过某一在事业上成功的学生感到自豪。我作为一个教师,深刻体会到,学生取得成绩之日就是老师幸福之时。并且学生的成绩愈大,老师的幸福感愈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扮演的是引导者、研究者、开发者、学生的朋友等多种角色,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为了每个学生能够早日成才,总是默默无闻地辛勤工作着。虽然岁月夺走了他们的青春、汗水浸透了他们的衣衫、劳累染白了他们的双鬓……但他们仍无怨无悔,因为他们热爱自己的学生、热爱自己的职业。徐特立老师曾经说过:“教书是一种很愉快的事业,你越教就越热爱自己的事业。当你看到教出来的学生一批批走向生活,为社会做出贡献时,你会多么高兴啊!”是啊,教师为人类播撒着希望的种子,当学生学业取得进步、道德得以成长、个性得到发展,以及今后为社会献计献策时,教师就体验到了职业的最大幸福。一个有教育幸福感的教师,会通过给学生以快乐而得到快乐的回报而感到幸福。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教师工作的最大幸福就在于培养能够超过自己的学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既是教师的光荣,更是教师的幸福。
教师这个职业是平淡的,但有真情在,是幸福的。作为一个普通教师,面对的是天真无邪学生,只要你拿出真心对待他们,他们就会认为你是一个好老师。学生的爱促进教师幸福感的形成在师生交往的过程中,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有丰富情感的生命个体。在年复一年的教育工作中,教师把满腔的热情和真挚的爱无私地奉献给了学生,将他们送到了理想的彼岸,使他们在浩瀚的大洋中驰骋。学生们是一直不会忘记这份情感的,无论在学校里,还是今后走上社会,都会一直表达着这份敬意。公式定理可能已经淡忘,但师生之间培养起来的那份情谊却永远难以忘记。教师节之际,收到学生们的一份份贺卡,虽然礼薄,但教师感到的是一种欣慰,更是一种幸福。学生的爱是满足教师幸福需要的重要途径,与成人的爱相比,它更加真挚和纯洁,更接近爱的本质。每当夜幕降临,在居住小区的公园里散步时,学生和家长热情的问候声不绝于耳:每年的除夕之夜,家中电话铃声不断,问候声、祝福声从全国各地和大洋彼岸传来。……你就会感觉到干一辈子教师,是多么幸福啊!
教师职业的劳心劳力、社会地位、劳动报酬不断提高,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有了幸福感。其实对教师来说,影响其幸福感的最重要的因素还是压力,精神压力、职称压力、教学压力、家庭压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道路上来。”怎样才能让教师们更有幸福感呢?
广大教师要想提高自身的地位和身份,就需要逐步提升学历水平、加强自身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需要不断获得专业发展。陶行知也这样说到教师的学习和发展:“所以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随着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教师职业的自豪感和幸福感将与日俱增。认真的学习和掌握教育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深入到教育的改革和研究中去,这样才会
始终沉浸在幸福的海洋里。此外,教师应将自己学习和研究的理论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去,并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和批判,这样才会在教学中获得进步,逐步转向研究型教师,也才会体验到工作的快乐和幸福。更重要的是,教师在研究和发展过程中,应确立自己的教育信念,教育信念是支配教师行为的动力。一旦教师确立了“为教育事业奉献终身”的信念,就会在他的生活和工作中表现出执著和快乐的追求,使得平凡的工作变得伟大、艰苦的劳动变得愉悦。教师自己要懂得享受课堂。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你就会少了许多教学的焦虑和烦恼。要懂得享受学生。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一定是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真情回报,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许多不利因素都可以从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弥补。但要让学生感恩你,你就必须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真正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权威,那也许你会离幸福更远。教师自己要懂得享受生活。幸福不仅仅来自工作,更来自生活。家人、朋友、闲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也许手头钱是有点紧,但还得学会舍得用杯水车薪中的一水一木去买些喜欢的书、买件心仪的衣服,和家人、朋友一起去聚个会、旅趟游。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自觉高雅的生活情趣很重要。呵呵要懂得研究教学。把教学工作看做是一种简单的重复,那必然厌倦,也无言幸福。这个道理不多说了。要懂得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幸福的很重要因素。对自己要合理定位,科学、合理、符合自己最近发展区、又不断在动态变化提升的目标是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前提,不断的自我价值实现是人不断前进的不竭“内驱力”。过高的目标定位容易让人因体验不到经常的成功而沮伤。要学会做好心态的自我调整,充实些自己的精神生活,学会工作与休闲,学会苦中寻乐、学会享受教育、学会自得其乐。“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当一个人无力改变客观世界的时候,你可以调节内心的主观能动性,快乐也一天,痛苦也一天,你何不快乐地过每一天?
获得职业幸福感也和教师身处的外部环境有关,需要社会、学校,还有教师自身的家庭,对教师更多一点的理解和支持,使教师在身心疲惫的付出后感受到被尊重和被关爱的幸福。味强调教师的奉献精神显然不够现实,只有让教师感觉工作带来了快乐,教师真正喜欢这份职业,才愿意投入到工作中去。通过教师人事制度的改革,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更多“台阶”,让教师们每个阶段都有新的目标追求,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增强教师的荣誉感和满足感。要为教师提供良好环境,减轻教师不必要的负担,让教师生活得更幸福。要关心教师的精神世界,增加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满意度。幸福不是超越世俗的愉快和满足,它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的。教师的幸福也要有基本的甚至较充分的物质条件作保障,应当努力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不断提高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和工资福利待遇,切实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这样才有可能使教师获得幸福的感受。教师的幸福感更在于它的精神幸福,这表现在社会对教师价值的认可。教育是崇高的职业,每个教师都应当追求人生的价值和精神上的幸福,这就需要在奉献中得以展现和获得,而决非金钱所能衡量的。新的职业观要求将工作与生命信仰的实现完全融为一体,在工作中体验爱、美、意义与永恒,转换到意念上说就是在工作过程中获得一种职业幸福感。当教师在工作中得到了发展、获得了理解、感受了成功、体现了价值,那么也就找到了“幸福感”。让我们安心地在这儿享受作教师的幸福吧。
第五篇:人生追求完美是烦恼的
人生追求完美是烦恼的谢谢主席,大家好,我方的观点是人生追求完美是烦恼的。首先,让我们明晰几个概念,人生追求,就是人们在一生中用积极的行动来争取达到某种目的的一个过程。完美是指完备美好;没有缺陷,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标准,是人们渴望得到并追求的一种理念和动力。所谓人生追求完美就是在人的一生中对人生的各个方面(如精神上,物质上,心理上。人际关系上,品质上,财务上等等等等)都追求完备美好,追求单一方面或少许几个方面的完美并不是人生追求完美。烦恼是人们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或事物不如自己的意愿而产生的反感情绪。而快乐是当人的意愿得到满足或达到自己的目标后产生的一种瞬间的满足感。我方坚持认为人生追求完美是烦恼的,理由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点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追求完美的人必定强求并不完美的自己去追求那
无法达到的完美。所以理想和现实之间产生强大的反差,完美与不完美强烈的交织,从而追求者便会想要在这两者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但是此点的寻找却又难如登天。如此一来,追求者必定会在追求的过程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欲望没有被满足的空虚,由此,烦恼便油然而生。烦自己的不足,分身乏术,恼完美的遥远,望尘莫及。
第二点 人生无处不和周围的环境产生交集,从而周围环境的完美也就成了追求
者人生完美的一部分。现实生活中,外界的事物不可能是完美的,在他的眼里会远不及他的要求,从而会对周围的人和事有着很高的要求,这样他便很难看到生活中的美好,也很容易走入极端,丧失许多朋友和有利的资源。加上第一点的描述,先有自身内忧,后有外界环境的外患,可谓腹背 受敌。想要面面俱到,结果却往往是面面俱不到,很大程度上和自己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这样又怎么能不烦恼呢?
第三点 烦恼贯穿着追求完美的始终。从一开始,追求完美就意味着面对烦恼与
困难,因为目标在远处,现状却远远没有满足自己的意愿。根据烦恼的定义,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接着便是在追求的过程中,一步一步的追求意味着一点一点的进步,进步固然是快乐的,但是根据定义,这种快乐却是转瞬即逝的,接踵而至的又是进一步的追求,又会面临长期的烦恼。如此循环往复,直到走到人生的终点,然而完美却是无法达到的,换言之,此时追求完美仍是进行时,在追求完美这个过程结束时仍然是烦恼的,由此可见,烦恼是这个过程的主要矛盾。难道对方辩友还要一意孤行地认为人生追求完美是快乐的吗?
通过以上几点还不够说明人生在追求完美的过程的,烦恼从始至终都充斥整个过程,记得weiser曾说过人追求的整个过程就是不断的发现烦恼解决烦恼的过程的,更不用说追求完美了,所以人生追求完美是烦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