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医患沟通与健康型社会构建(大全5篇)

时间:2019-05-14 07:02: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儿科护理学医患沟通与健康型社会构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儿科护理学医患沟通与健康型社会构建》。

第一篇:儿科护理学医患沟通与健康型社会构建

儿科护理学 >> 医患沟通与健康型社会构建

2、(B)是指一切以民众健康为目的、为终极目标的社会观念

4、(A)是科学健康观的指导思想

8、(B)把一切为人们服务的立党执政理念与为人民服务的医学目的有机凝结起来,使之真正取消科学间的偏见和隔膜,形成真正的新的科学体系

9、科学健康观并不是一个抽象的名词,具有(C)系统的支持结构

1、历史上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经历了三次卫生革命,第一次卫生革命以(C)为主要防治对象

10、历史上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经历了三次卫生革命,第二次卫生革命以(D)

为主攻目标

3、联合国规定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D)为老年型社会

7、世界卫生组织于1947年提出了新的健康观念的定义,从(B)个维度鉴定健康

6、以下哪项属于消极健康观的观念(A)

5、医学模式发展至今,共经历了(A)个模式

4、我国医院场所暴力伤医事件逐年递增,每年每所医院发生的平均数2012年为(C)次

10、有效防范医院暴力的措施有很多,其中以下哪项是从加强医院管理方面来着手(A)

1、有效防范医院暴力的措施有很多,其中以下哪项是从政府和社会层面上着手(B)

6、以下哪项不属于医院暴力中的身体暴力A)

8、以下哪项不属于亚健康状态的表现(C)

7、一患者由于上卫生间错过了钡餐透视检查的号,护士另唤了其他患者做检查,事后也没有向他解释。患者回到大厅继续等待了2个小时,当发现比他后到的3个患者都已做完,就和护士大吵了起来,这个案例说明的是(B)

9、医院暴力行为的主体是(B)

2、医生治病时忽略了患者的隐私以及相应的心理治疗,患者往往会因为医护人员的怠慢、冷漠和缺乏关怀性的语言而诱发医院暴力事件,这体现的是引起医院暴力的哪个原因(D)

5、医院暴力行为具有4个方面的基本特征,其中不包括以下哪项(D

3、在诊疗过程中,医生害怕患者故意找茬,而患者害怕医生对其开大处方,增加医疗费用和负担,患者和医生都采取了一些极端的手段来保护自己,体现的是(A)

2、SPIKES告知模式中的E代表(A)

10、SPIKES告知模式的第一步是(C)5、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病情的告知策略,一共有(D)个步骤

1、告知病人病情时,要留有余地,以便让病人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渐接受的过程,开始时可以使用一些(D)的词汇

3、一些医生向患者或家属告知坏消息时,过度担心患者抱怨,担心出现医患纠纷,体现的是以下哪个重症患者告知的理论难题(B)

4、以下对于正确告知的策略的认识,错误的是(A)

6、因为误诊、误治、处置不当、手术失败、手术并发症导致的治疗效果失败,将使医生一方面自责自己的医疗能力,另一方面担心患者或家属因心怀不满而情绪失控,因而医生对告知坏消息产生(C)的心理 7正确告知的原则,错误的是(C)

9正确告知的程序可采用由美国德州安德森医院的WalterBaile博士提出的(B)模式

8、重症患者告知的理论难题不包括以下哪项(A)

2、(A)是最为重要的非语言沟通方式

3、(B)是交流沟通中最丰富的源泉,更容易为人们所察觉,是沟通双方判断对方态度、情绪的的主要线索

5、(C)在医疗口语表达中,有强调重点、突出情境和引人注意的作用

7、(D)是伴随有声语言出现的一种特殊的语音现象

4、触摸发热患者的额头,为患者测量血压完毕后,帮患者把撸起的衣袖拉下,体现的是哪一种沟通方式(C)

1、护理专业性语言沟通分为(C)

6、统计资料显示,在医患纠纷中有(B)是由于医护人员说话不当造成的

10、以下哪项不属于在医疗过程中常用的副语言形式(A)

8、以下哪项护患沟通的基本要求是错误的(D)

9、语言沟通共有5个层次,其中不包括(A)

第二篇:医患沟通与健康型社会构建

1、医学模式发展至今,共经历了几个模式:A

2、()把一切为人们服务的立常执政理念与为人民服务的医学……:B

3、联合国规定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D

4、世界卫生组织于1947年提出了新的健康观念的定义:B

5、科学健康观并不是一个抽象的名词:C

6、历史上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经历了三次卫生革命,第二次卫生革命:D

7、历史上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经历了三次卫生革命,第一次卫生革命:C

8、以下哪项属于消极健康观的观念:A

9、()是指一切以民众健康为目的、为终极目标的社会观念:B

10、()是科学健康观的指导思想:A

1、医院暴力行为的主体是:B

2、我国医院场所暴力伤医事件逐年递增:C

3、以下哪项不属于医院暴力中的身体暴力:A

4、有效防范医院的措施有很多……:B

5、医院暴力行为具有4个方面的基本特征:D

6、医生治病时忽略了患者的隐私以及……:D

7、一患者由于上卫生间错了钡餐透视检查的号……:B

8、有效防范医院暴力的措施有很多……:A

9、在诊疗过程中,医生害怕患者故意找茬……:A

10、以下哪项不发球亚健康状态的表现:C

1、正确告知的程序可采用由美国德州安德森医院的……:B

2、重症患者告知的理论难题不包括以下哪项:A

3、SPIKES告知模式中的E代表:A

4、正确告知的原则,错误的是:C

5、以下对于正确告知的策略的认识,错误的是:A

6、SPIKES告知模式的第一步是:C

7、因为误诊、误治、处置不当、手术失败……:C

8、告知病人病情时,要留有余地,以便让病人有一个……:D

9、一些医生向患者或家属告知坏消息时,过度……:B 10、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病情的告知策略,一共有()个步骤:D

1、以下哪项不属于在医疗过程中常用的副语言形式:A

2、护理专业性语言沟通分为:CD

3、触摸发热患者的额头……:C

4、()在医疗口语表达中,有强调重点、突出情境和引人注意的作用:C

5、以下哪项护患沟通的基本要求是错误的:D

6、评议沟通共有5个层次,其中不包括:A

7、()是交流沟通中最丰富的源泉,更容易为人们所察觉……:B

8、统计资料显示,在医患纠纷中有()是由于医护人员说话不当造成的:B

9、()是最为重要的非语言沟通方式:A

10、()是伴随有声语言出现的一种特殊的语音现象:D

第三篇:儿科医患沟通

儿科医患沟通

一、儿科疾病特征和患者身心特点

(一)疾病特征

1.起病急,临床表现不典型

年幼儿患感染性疾病时,由于机体抵抗力低下,缺乏局限能力,容易发展成为败血症,原发感染灶反而不易被发现。儿童患急性传染病时,常起病急、来势凶,并常伴有呼吸、循环衰竭,水、电解质紊乱或中毒性脑病。儿童,特别是婴幼儿患急性肺炎常易并发心力衰竭;婴幼儿患腹泻病时易发生水、电解质紊乱;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易并发循环衰竭,以致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危及生命。新生儿及体弱儿严重感染时往往临床表现不典型,仅表现为反应低下,而无典型的症状和体征,例如,新生儿败血症时易发生化脓性脑膜炎,而缺少典型的临床表现,易造成漏诊。

2.病情易反复且变化多端

小儿处于不断生长的过程中,生命力旺盛,组织的修复能力强,患病时虽然起病急、来势凶、变化快,但只要诊断及时、处理得当,不少病情很重的患儿,经及时诊断、治疗后迅速转危为安,直至痊愈;也有某些病儿特别是新生儿、体弱儿,虽然起病时较轻,但由于病原体毒力较强、自身抵抗力较弱等原因,病情骤然加重,甚至突然死亡。

3.各年龄阶段儿童患病种类不同

由于不同年龄阶段小儿的解剖、生理、病理、免疫等方面均各有其特点,他们的患病种类存在明显差异,并且,相同的临床症状在不同年龄阶段小儿的病因也各不相同。以小儿惊厥为例,不同年龄阶段发病原因不同:新生儿期多与产伤、窒息、颅内出血或先天异常有关;6个月以内应考虑有无婴儿手足搐搦症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6个月至3岁以高热惊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能性大;3岁以上年长儿,如无热惊厥则以癫痫为多见。又如1~3岁的小儿容易患水痘、猩红热等传染性疾病,很少患风湿热;而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风湿热、急性肾炎、过敏性紫癜等)就相对多见了。4.与成人疾病种类有很大不同

儿童一般以急性感染性疾病、先天性或遗传代谢性疾病为多见;这些病在成人则少见。例如,心血管系统疾病中,小儿以先天性心脏病为多见,成人则以冠心病多见;肿瘤中小儿多见急性白血病、神经母细胞瘤等,而成人则以肺癌、鼻咽癌、食管癌等多见。

5.小儿对致病因素所致的病理反应与成人不同

由于小儿发育不够成熟,所接触的病原体种类较少,对病原体的反应往往与成人迥异,如肺炎链球菌所致的肺部感染,婴儿的病理变化常表现为支气管肺炎,而年长儿与成人则表现为大叶性肺炎;维生素D缺乏时婴儿患佝偻病,而成人则患骨软化症。

6.免疫系统功能未完善,防御疾病能力差

小儿皮肤、粘膜、淋巴系统、体液免疫以及细胞因子等免疫功能随年龄增长而完善,各器官发育未成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均较差,白细胞吞噬能力等也较低,其他体液因子如补体、趋化因子、调理素等活性较低,因而抵抗力及防御疾病能力差。由于母体IgM不能通过胎盘,新生儿体内IgM量很低,易受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婴幼儿体内IgA特别是分泌型IgA水平较低,易患消化道及呼吸道感染。

(二)患儿及家长身心特点 1.患儿的身心特点

(1)自我表达能力差:婴幼儿患病不会通过语言来表达其不适和要求,有时年长儿也不能完整、准确地自我表达病情,常靠家长代述,因此,家长对病情的陈述往往是病史的关键部分,但其可靠性差异很大。如婴幼儿腹泻后,其大便的次数、性质、持续的时间、其它伴随症状等均由母亲或家人一一告诉医生。又如有的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腹痛不能准确地讲清楚疼痛部位。

(2)情感控制能力低:儿童病人的心理活动大多随诊疗情景而迅速变化。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认识事物时常以自我为中心,情绪变化快,情感控制能力较成人明显低下。尤其是3岁以下儿童,更是缺乏理解能力及对因果关系的判断辨别能力,缺乏对情感控制的能力。如婴幼儿患者在候诊时,一旦被抱上诊疗床,看见穿白大褂的医生,往往马上精神紧张、哭闹不安。

(3)对疾病的耐受力低,反应性强:3岁以内的婴幼儿,由于处于生长发育初期,其中枢神经发育不完善,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较强,容易泛化。由于不能

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并向大人倾诉,稍有不适和疼痛,就表现出烦躁和哭闹不安。如婴儿生病时,表现为长时间的啼哭,并且不吃不喝,一般措施不能使哭闹停止。

(4)患病后心理变化大:患儿常常表现出恐惧、愤怒、惊骇、烦闷、不安等情感,有的病儿甚至发生夜惊、尿床等现象。学龄期儿童患病后常常会考虑到学习和功课,表现出抑郁、沉默、孤独、不快、饮食不佳、睡眠不宁等。害怕打针、吃药,害怕与穿白大褂的医务人员接触。尤其是有过看病、吃药、打针体验的患儿,面对医务人员会害怕而哭,面对打针、吃药更会产生莫名的紧张或恐惧,在复诊时,这方面表现更为突出。

(5)检查及治疗时不易合作:儿童注意力相对不集中、转移较快,容易被外界事物所吸引。有些孩子生性好动,医务人员询问病史时常很难控制与他们的谈话,做体格检查、治疗时部分患儿表现出不合作。因此医务人员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有时甚至需反复多次才能获得正确的检查结果。

(6)自尊心强与心理承受能力的不相适应: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也逐渐增强,学龄期儿童患病后不愿别人把自己当小孩子看待,喜欢表现自己的能力,有时会表现出勇敢、合作、忍耐、肯吃苦、无所畏惧的气概,对限制自己活动的要求有抵触和反抗情绪。同时,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有限,特别是在疾病和治疗所产生的痛苦面前常常会将自身的弱点暴露出来,并且缺乏应对能力。

(7)患病后依恋及依赖性增强:小儿一旦得了病,就诊时几乎都由父母或其他家属陪同前来。住院期间离开了家庭,脱离学校、社会环境,病儿(尤其是独生子女)突然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心理上会有一个不适应的过程,对家属的依恋及依赖性增强。2.家长的身心特点

(1)焦虑和紧张(anxiety and tension):家长普遍对疾病缺乏认识,医疗知识知之甚少,一旦孩子患病,家长就会非常担忧。目前在我国,儿童患者大多是独生子女,孩子是整个家庭的中心,孩子患病后,父母的紧张、焦虑就在所难免。对于住院患儿的家长更是如此,他们除了要为孩子的健康担忧外,还会由环境的陌生感而产生紧张和焦虑,同时对于医生的医疗技术水平、一些侵袭性的检

查、药物治疗的副作用以及住院后加重的经济负担等等产生的担忧也会接踵而来。

(2)家长对患儿过分的照顾和溺爱:“尊老爱幼”历来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由于孩子的年幼无知,缺乏对自身的保护,在现实生活中,“尊老爱幼”的天平往往又会更多地向孩子“倾斜”。孩子一旦患病家长会过分的照顾和溺爱,甚至夸大病情,以期医生的重视,这样,非但不利于孩子疾病的诊治,而且对于一些慢性病患儿以后的教育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3)家长对患儿不正确行为的容忍和支持:对患儿不正确行为的容忍和支持是许多家长共同的表现。他们往往认为孩子生病是自己照顾不周造成的,对孩子有欠疚感,或迁怒于某个家庭成员,于是对孩子病中的不合理要求尽量满足,甚至许多错误的行为如打骂医护人员也不加管教;特别是一些绝症患儿的家长对患儿在吃、穿、玩等方面的不合理的索要和故意毁坏物品不加以制止,并对工作人员的制止表示不满。此时,家长的心理状态对患儿产生了较多的负面影响。

(4)怀疑和不信任:家长们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受教育程度、文化背景等千差万别,部分家长对疾病的不了解从而对治疗方案的怀疑,表现为拒绝配合医护进行治疗;对部分医务人员由于年龄、性别、言语、着装等外在条件和表现引起的不满,进而演化为对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的不信任;对医院医疗设施和治疗环境造成的治疗能力和条件的局限的不理解等等,在怀疑和不信任的心理影响下,往往造成家长对医院和医护人员的过分挑剔。此时医务人员对他们及时沟通和心理疏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社会因素影响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影响人类健康的社会因素”是指人们工作和生活的环境中那些引发疾病的“原因的根源”,包括贫穷、歧视、缺医少药等。根据卫生组织的研究,当今时代,社会因素越来越决定了人类的健康。就社会因素之一的贫困问题来说,最贫穷国家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高达30%,而发达国家则仅为0.3%。卫生条件差等因素是引起儿童传染性疾病及营养疾患的直接原因。而营养过剩引起的营养性疾病及意外事故,则是发达国家影响儿童健康的突出问题。社会经济状况也间接通过影响文化教育水平卫生服务水平直接影响儿童的健康水平。

1.家庭环境与儿童健康

(1)家庭结构与类型:从国内外大量的研究报道发现,健全和谐的核心家庭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的成长,和睦的三代同堂的大家庭也无明显弊端。而破裂家庭、父母常常争吵的不和谐家庭以及单亲家庭等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均明显不利,儿童出现躯体疾病及心理障碍者均较高。

(2)父母的文化、经济条件及性格行为:1)父母文化水平,特别是母亲的文化水平对儿童身心发育有一定的影响。在中国,只要不是极度贫困的家庭,由于其他条件的相互影响,经济水平对儿童的身心发育影响没有明显差异。2)父母的性格行为对儿童影响极大,如过于冷淡、忽视或粗暴的家庭环境,常常忽视了儿童的躯体疾病,也对儿童心理发育造成严重的扭曲,易于出现孤独、冷漠、粗暴、说谎、离家出走等不良性格。而过分溺爱,会使儿童出现多种心身症状,如无病呻吟、依赖、脆弱、任性霸道等问题。3)家庭及夫妻关系是否和谐 父母对子女教养态度是否一致,家庭成员、夫妻及亲子间关系是否协调等,均会影响儿童的身心发育。

2.学校与儿童身心健康

学校是儿童在成长发育中度过的重要场所,也是塑造身心健康(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人材的重要摇篮,纵观历史及现代、国内与国外,学校对儿童的影响是很大的。这些因素主要包括学校的办学宗旨、老师的教学方法、同学和伙伴的关系等等。老师的学生若能在学校接受到全方位的培养与锻炼,这可以为以后的身心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是老师的一面镜子,老师的谆谆教导,民主管理作风,会让儿童在愉悦的环境中学到了知识,同样,同龄人之间相互的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儿童日后地身心发展。

二、医患沟通的途径和趋势

常言道:世界上没有一片树叶是相同的。在临床工作中,医务人员所接触病儿也各不相同,其家庭背景也千差万别,千篇一律地对待患儿及其家长显然是行不通的。医务人员要根据不同儿童患者的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对患儿及其家长进行沟通。

(一)根据不同患儿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沟通

儿童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心理发育不一,因此在患病时的反应也不一样,医务人员要依据各年龄段的特点,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同时还必须重视与家长的沟通。

新生儿期易哭闹,医务人员在接触新生儿患者时,应动作轻巧、敏捷、熟练,以减少刺激,并用语言和抚触等给予无微不至的关爱和呵护。

婴儿患者有需要爱抚和用形体表达喜悦、愤怒、惊骇等情绪,婴儿住院后,其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其缺乏安全感,常常表现出恐惧、孤独、抑郁和分离性焦虑。医务人员在接触婴儿患者时说话要语气温和,动作轻柔,予以爱抚和亲近,与患儿建立感情,消除患儿的陌生感和内心恐惧感。

学龄前期儿童患者有依恋家庭的情绪,疾病痛苦可引起患儿抑郁(depress)、焦虑(anxiety)、恐惧(fear),疾病的刺激和打击,可使幼儿患者出现退缩行为(withdrawal behavior),曾经获得的行走、控制排便、自己进餐等技能可暂时丧失,医务人员要给予他们耐心细致周到的关怀和呵护,对住院病儿要多加关心,亲近他们,允许他们携带自己喜爱的玩具和物品,使他们尽快适应环境变化。

学龄期患者,可引起内心情绪波动,产生抑郁、焦虑、恐惧、悲观、自责等心理,出现对抗、挑剔、任性、不遵医嘱和攻击行为,易与家长和医护人员发生摩擦。医务人员在接触年长病儿时应感情细腻,注意方式方法,语言要体现平等,说话的口吻、问诊的话语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体格检查的方式要适合儿童,切不可粗声粗气,疾言厉色,伤害其自尊心。对恢复期的学龄期患儿,为了消除因住院而耽误学习和功课所产生的焦虑情绪,应适当帮助患儿补习功课,鼓励他们参加社会活动和轻微劳动。

此外,对不同病情的儿童患者,医务人员要在家长的协助下,对他们采取不同措施进行沟通,这样有助于病儿早日恢复健康。例如:各种疾病的危重期患儿,医护人员要付之予天使之情,使他们安静,配合治疗;病情稳定后,可陪病孩玩玩具、看画报、听故事,使患儿心情愉快与医务人员合作;对病情较轻的、处于恢复期的患儿,可指导家长和患儿,开始逐渐增加活动量,并安排一定时间的户外活动,以利于患儿早日康复。

(二)读解婴幼儿及儿童患者的体态语言

婴幼儿患病不能诉说感受,小儿科也历来被称为“哑”科,他们通过面部表情、声音、身体活动同成人建立联系,达到与成人的相互理解。医务人员在接诊时,有时要以看和听的方式为主,解读病儿的体态语言。在医患交际中,患儿的体态语言能否为医务人员正确解读,是实现良好的医患交际,达到理想沟通的基本保证。

小婴儿虽然不会用语言来交流,但会用哭、笑等本能行为表现身心的变化和需求。啼哭是新生儿表达自己需要的重要手段,不同的哭声表示不同的内容:需要爱抚的哭是清脆、响亮、圆润的;饥饿、排尿引起的不适哭声很大,除非满足需求、解除不适,哭才会停止;当婴儿感到身体不适时,会用长时间的啼哭来寻求帮助,婴幼儿在疾病严重时哭声是不成调的尖叫或哭声低弱,采取一般措施不能使哭声停止。

幼儿及儿童患病后,在语言上往往不能准确自我表达。儿童患病后,大都会由活泼好动转变为无精打采,对父母的依赖性增强,并且会特别留意医务人员的非语言性行为。医务人员应从患儿的面部表情、动作、态度中进行细致的临床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发现病症所在。

(三)克服儿童患者的恐惧心理

疾病疼痛和各种治疗(如打针、吃药、插胃管等)会给患儿带来疼痛刺激,留下不愉快的记忆,产生对疾病的恐惧感。故医务人员在为患儿检查治疗前,应该不厌其烦地向小病人讲解要为他们做些什么检查治疗,为什么要做,可能会有哪些不舒服和疼痛,有针对性地消除他们的疑虑和恐惧,使患儿积极配合诊疗工作。

年长儿认识力增强,开始关注疾病后果和对自身成长的影响,当一些慢性病对其成长和生命构成威胁时,会产生严重的不安情绪和心理冲击。医务人员要让儿童患者正视疾病,用热情的语言鼓励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对疾病的恐惧感。

在与患儿交谈时,最好使孩子的视线与医务人员平齐。医生护士平时要面带微笑,声音柔和、亲热地称呼孩子的名字或乳名,注意语言的亲和性,与患儿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取得患儿的信任,成为患儿的知心朋友。

医务人员还应注意满足孩子“皮肤饥饿”的需要,如搂抱婴幼儿,抚摸患儿的头部,轻拍他们的上肢和背部,使之获得亲切、友好的满足,增强患儿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对住院的幼儿及儿童患者应主动接近他们,多加爱抚交谈,讲清生病住院的道理,帮助熟悉环境,安排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并为他们介绍小伙伴,鼓励他们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主动配合对疾病的治疗。

(四)与患儿家长有效沟通

尽管孩子是病人,但家长在医患关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病虽然生在孩子身上,但家长的感觉却比生在自己身上还要着急紧张,因此,与患儿的沟通在很大程度上讲是与患儿家长的沟通。现代医学模式下,要求医务人员沟通时充分体谅患儿父母及亲属的心情,与之进行有效地成功沟通。

对患儿家长的安慰和解释是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家长带孩子来看病目的是为了解除病痛,希望了解孩子得了什么病,为什么会得病,还希望了解最佳治疗方案等等。如果只是简单地说“没什么大问题”那样的话,肯定不会令患儿家长满意。医生需及时将自己对疾病的判断、将要采取的治疗措施、存在几种治疗选择、各种选择的利弊等信息向病儿家长作通俗易懂的解释和说明,在此基础上取得他们的信任。

以疾病事实为基础,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真实、准确地进行表述。如果患儿病情严重,如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虽然对家长会造成很大的思想负担,但是医生必须如实交代病情,实事求是地讲清疾病的严重性,解除家长的疑虑和侥幸心理,使其正视现实。一旦确诊,医生有必要同时会见患儿双亲。医务人员与家长之间的谈话应避免让患儿听到,不应在患儿面前流露出消极情绪。若医生过于“善心”,交代病情时只是和颜悦色、轻描淡写地说上几句,会使家长误认为病情很轻微,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对儿童患者存在的和可能产生的心理障碍,应及时与家长沟通,通过与家长配合,予以耐心解释、启发、诱导、鼓励。

(五)医疗技术与医患沟通

高质量的医疗技能和水平有助于取得患方信任,是改善医患关系、进行有效医患沟通的重要环节。医生是患者的健康卫士,患儿因病就医,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疾病的治愈、恢复健康,这就要求医务人员精益求精地钻研医学科学知识,提高为患儿服务的医疗水平,赢得患儿及家长的信任,从而有效地避免或减少医疗责任事故和技术事故的发生。

(六)医疗环境与医患沟通

医患沟通的环境是影响沟通效果的重要因素,就医环境对患儿及家长的心理能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如病区的环境是否安静,病房的空气是否新鲜,病室墙壁色调是否宜人等,这些与沟通效果都有非常直接的关系。又如,目前不少医院门诊大厅吵吵嚷嚷、候诊室拥挤不堪、医生诊室里患儿及家属川流不息,这种

现实的就医环境,使小病儿及家长难以体验和感受真切的人文关怀,是造成医患沟通障碍、医患关系不和谐的重要因素,必须得到根本的改观。

门诊诊察室与病房要求保持清洁、卫生、安静、空气流通,适当光温度、湿度和光线;在布置病房和装饰墙壁时应选用白色、浅绿色、粉红色彩或浅蓝色构成比较柔和、清新的色调,给小病儿以安静、平和与舒适之感;病室可设有游艺室,备有必要的玩具和文娱用品,作为恢复期患儿的娱乐场所。

总而言之,日常工作中的良好医德医风,精湛高超的医疗技术,主动、耐心、热情的工作态度,亲切美好的语言、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影响患儿及家人的思想、情绪,树立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和对治疗的信心,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以此达到有效的医患沟通。

三、医患沟通案例解析

1、病人概要

患儿小玉,女孩,5岁,独生女。父亲为出租车司机,母亲为理发师,由于孩子得了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看病花了很多钱,原本不富裕的家庭经济更加拮据。

2、诊疗概况

小玉是个可爱的女孩,4岁那年不幸得了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L3型),当时住院五个月,经化疗后诱导缓解。最近一次大剂量MTX、阿糖胞苷化疗后外周血象一直很低,WBC1500×109/L,遂做骨髓穿刺,骨髓涂片检查提示白血病复发。本次入院将再进行诱导化疗。

3、病人及家属心理和表现

入院时,家长及患儿存在以下几种心理:①家长不相信也不愿意相信小玉的白血病复发。因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复发意味着预后不好,生存的机会大大降低。小玉能不能活下去?一想到这个问题小玉父母就痛苦万分。②化疗药物价格昂贵,如果并发感染使用抗生素又要化掉很多钱,还有营养费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上次住院时已把家里的大部分积蓄都花完了,而且小玉住院期间妈妈得天天陪着照顾,不能上班,家里的收入将明显减少。家庭经济拮据,家长心理压力很大。③小玉虽然只有5岁,虽然她不懂白血病复发真正的概念,但她不愿意再住院化疗,因为小玉知道这次住院后又要一个星期做一次腰穿,会很痛;天天得

扎静脉针,不能到外面去玩;还有那好不容易留起来的短发,化疗后又要一把一把地落掉,变成难看的小光头。

4、沟通过程与成效

小玉心事重重地住进医院病房后,病区主任马上亲自查房,制定了详尽的化疗方案,临走前轻轻拍拍小玉的头:“小玉最勇敢、最听医生的话,打针吃药都不怕!”然后把小玉父母俩单独请到主任办公室谈话,明确告之小玉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复发,并详细介绍今后的化疗方案、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预后等。面对满脸愁容的小玉父母,主任鼓励道:“白血病复发患者虽然预后较差,但也有存活治好的希望!尽管根据目前的医疗水平,全面治愈复发白血病的难度较大,但在临床实践中也有不少白血病复发患儿成功战胜病魔的例子。他们有着顽强的毅力,与医护人员积极配合,最终将病魔降服。你们家属如有什么想法的话,可及时与我们医生和护士交流。”主任一席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大大增强了小玉父母救孩子的决心和信心。

第二次化疗开始后,病房的医生、护士们每天都到床前,握着小玉的手,用亲切的话语对她说:“小玉,你一定会好起来的!”每天安排经验丰富的医生查房,由操作熟练的护士打静脉针,做治疗和护理。小玉最怕做腰穿,每次做腰穿前,医生都会耐心地给小玉讲清什么时候做腰穿、为什么一定要做腰穿,并夸小玉勇敢,鼓励小玉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并安排有经验医生做腰穿。小玉是个懂道理、好强的孩子,知道做腰穿可以让白血病早点好,每次做腰穿时尽管很疼,但小玉都能配合医生顺利完成。一天,小玉化疗后吃不下饭,妈妈怎么哄她也不愿意吃东西。护士阿姨坐在小玉身边,轻声说道:“小玉乖,不吃东西病怎么会好呢?来,配合阿姨,小嘴巴张开,咱们先吃一小口。”看着护士阿姨耐心地一口一口地喂,妈妈在一旁舒心地笑了。化疗后一月小玉出现严重的骨髓抑制,外周血象WBC仅300×109/L,合并肺部感染,高热持续一周不退,爸爸妈妈眼看着小玉不行了,开始悄悄地准备后事,买了“寿衣”,放大了“遗像”,医护人员得知后,向小玉父母及家属表示继续竭尽全力抢救,并不断鼓励小玉父母不要放弃,坚决与死神搏斗到底。经过十天十夜的抢救,终于病情有了转机,小玉顽强地活了下来,小玉父母握着医生护士的手,激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

5、沟通要点和分析

医护人员与患儿及家属沟通的成功之处在于:①虽然患儿白血病复发对家长造成很大的思想负担,但是医生如实交代了病情,在化疗之前即明确告诉小玉父母患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复发,实事求是地讲清疾病的严重性,解除家长的疑虑和侥幸心理,使其正视现实。②化疗之前详细介绍今后的化疗方案、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预后等。③医护人员对患儿富有同情心,与之进行语言交流时,注意运用体态语言传递同情和爱心。④鼓励患儿及家属正确对待疾病,鼓励他们表达真实的感受,树立与白血病作斗争的信心。⑤医护人员医疗技术水平高超,最终将患儿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1)以疾病事实为基础,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真实、准确地进行表述。注意要主动介绍病况、病因、治疗措施、用药情况、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预后等,让家长知情。

(2)重病或癌症一旦确诊,医生有必要同时会见患儿双亲进行沟通。医生必须如实交代病情,实事求是地讲清疾病的严重性,解除家长的疑虑和侥幸心理,使家长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和较充分的心理准备。

(3)医务人员要充满同情心,鼓励患儿及家属正确对待疾病,鼓励他们表达真实的感受和想法。

(4)医务人员与家长之间的谈话应避免让患儿听到,不应在患儿面前流露出消极情绪。

(5)精湛、高超的医疗技术水平是取得家长及患儿信任,达到有效医患沟通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第四篇:儿科医患沟通技巧

儿科医患沟通技巧

儿科是医疗纠纷的高发部门。要使得医患关系融洽。几年来,医疗服务质量投诉下降80%,医疗费用投诉下降25%,无一例群体冲突及暴力事件的发生,卫生部曾专门到该院召开了“医患沟通”现场经验交流会。

多年前,重庆儿童医院在调查中发现:患者因服务态度差、沟通不够引起的投诉占62.5%;历年累积的8件医疗纠纷诉讼中,有一半以上是因医生解释不到位造成的;患者反映的意见也一多半是医护人员服务态度不好、解释不耐心,病儿家属不知道病情、不知道检查、不知道用药等。有的家长反映:“儿童医院医疗水平高,就是看病等了两三个小时,病情还没说完,医生已把药开好了,想对医生多说几句都没时间,有时从我进诊室到出诊室,医生都没看我一眼。”正是这次调查,最终促成了“医患沟通制”的实施。

从建章立制入手

首先,医院把医患沟通纳入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医务人员在患者入院3天内必须进行正式沟通,并把医患沟通情况记入病程记录。同时,医院还确定了医患沟通的主要内容,即医务人员应当向家属介绍小孩疾病的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手段、重要检查的目的及结果、患儿病情及预后、某些治疗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如化疗等引起的并发症、药物副反应,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及防范措施、医药费用清单等,并听取家属的意见和建议,回答家属想要了解的问题,加深对医学技术局限性、风险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医院明确了医患沟通的三个层面:

第一,对普通疾病患者,主治医师在床旁查房时就将病情、预后、治疗方案详细地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第二,对疑难、危重患者,由患者所在医疗小组(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和责任护士)直接与家属进行正式沟通;第三,对患有“肺炎”、“哮喘”、“轮状病毒肠炎”等多发病、常见病的患者,科主任、护士长及相关医生、护士一起召集病儿家属开会,集中沟通。

为让患者家属对物价、服务和医疗都能清楚了解,医院又建立了物价、服务沟通三级体系,如果患者家属对物价不满意,可向护士长反映,如果认为护士长解释的不清楚,可再向物价员咨询,如果物价员还不能满足患者家属的疑问,则家属就可以直接找纪委咨询,直到完全清楚明白为止。按照同样的程序,如果对服务不满意,患者家属可以沿着护士长、纪委副书记、党委书记的顺序逐级反映;如果对医疗诊治方面有疑虑,可以沿着科室主任、医务处长、医疗副院长的反馈机制反映„„保证患者的每一项需求,都有合适的沟通渠道和反应渠道。

“医患沟通制” 推行初期,并没有得到医务人员的理解。有的人认为,每天抓医疗质量都忙不过来,哪有空闲与患者沟通;还有的认为,有些患者刁钻古怪,和他们沟通吃力不讨好„„为打消医务人员的顾虑,医院从医务人员的自身需求入手,通过专题讲座、角色模拟、经验交流、全员培训等方式,使内部观念发生了彻底转变。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行,很多医务人员也发现,医患沟通不仅没有影响医疗业务,反而提高了医疗质量。

六种沟通方式

通过工作的深入,医院总结出 医患沟通制”的精髓,即一个要求、两个技巧、三个掌握、四个留意、五个避免和六种方式。

一个要求:诚信、尊重、同情、耐心

两个技巧:倾听,请多听家属说几句;介绍,请多对家属说几句。

儿童医院的服务对象是特殊群体,有一个现象是,患儿家属总想把小孩生病的所有症状都告诉医生,这样才算放心,因此掺杂着很多无关紧要的话。医院要求医务人员,站在患儿家属的角度,认真听取他们对小孩的病情介绍,并不时点点头插上一两名话,表示正在认真倾听;待家长说完后,尽可能多地向患者家长介绍小孩的病因、发展、预后等,使他们对疾病的诊治做到心中有数。

三个掌握:掌握病儿的病情、治疗情况和检查结果;掌握医疗费用情况;掌握患者及家属的社会心理因素。

四个留意:留意沟通对象的受教育程度及对沟通的感受;留意沟通对象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对交流的期望值;留意自己的情绪反应,学会自我控制;留意沟通对象的情绪状态。

五个避免:避免强求沟通对象即时接受事实;避免使用易刺激对方情绪的语气和语言;避免过多使用对方不易听懂的专业词汇;避免刻意改变对方的观点,避免压抑对方的情绪。

六种方式:即预防为主的针对性沟通、交换对象沟通、集体沟通、书面沟通、协调统一沟通和实物对照沟通。

预防为主的针对性沟通:在医疗活动过程中,主动发现可能出现问题的苗头,把这类家属作为沟通的重点对象,与家属预约后根据其具体要求有针对性地沟通,例如在晨间交班中,除交接医疗工作外,还要把当天值班中发现的家属不满意的苗头作为常规内容进行交班,使下一班医护人员有的放矢地做好沟通工作。

交换对象沟通:在医生与某位患者家属沟通困难时,另换一位医生或主任与患方沟通;当医生不能与某位患者家属沟通时,换一位知识层面高一点的患者家属沟通,让这位家属去说服其他家属。

集体沟通:对患有同种疾病较多的患者,医院便召集家属,以举办培训班的形式进行沟通,讲解疾病的起因、治疗及预防知识。这种沟通,不但节约时间,还可促进患者间的相互理解,使患者成为义务宣传员,减少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

感染消化科的患儿大都来自农村,经济比较困难,加上并发症多,医患沟通不够,医患纠纷极为突出,甚至出现逃费等问题。自从开展了“医患沟通”工作后,科室每周召集家属开一次集体沟通会,对乙脑的诊断、进展、可能发生的后遗症、疗程有多长,可能花多少费用等情况向家属集中讲解,使患者家属做到心中有数也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此后几乎再没有出现过欠费。

书面沟通:为了弥补语言沟通的不足,医院实行了书面沟通,把一些常规问题印到书面上,便于患儿家属翻阅。例如,新生儿病区因无人陪伴,家属完全不了解病儿的治疗、生活情况,除有限的探视外,医务人员还将宝宝在病区一天的喂养、洗换、护理、治疗等共性情况以及出院随访,喂养护理知识等编成小手册,发给每位入院婴儿的家属,达到沟通的目的。

协调统一沟通:当下级医生对某疾病的解释拿不准时,先请示上级医师,然后按照统一的意见进行沟通;对诊断尚不明确或疾病恶化时,在沟通前,医护人员要进行内部讨论,统一认识后再由上级医师与家属沟通。

实物对照沟通:某些疾病,口头和书面沟通都困难,辅之以实物或影视资料沟通。比如对先心病儿的家属,医生们便用心脏模型结合画图进行讲解,家属就会形象地了解疾病到底出现在哪个部位,如何进行手术修补等;再如骨科患者,患者家属不知道小孩骨病在什么位置,骨科医生便拿出人体骨架,用通俗的语言给患者讲解。

问题在沟通中化解

通过五年多的实践,医务人员逐渐形成了一项共识:在成功的沟通交流中,患者家属需要的不仅是医学知识,更多的是需要医院的人性化关怀。因此,医院在每一个医疗程序中都掺进关爱,在治疗患儿生理疾病的同时,也为患者家属驱散心病,使许多萌芽状态的纠纷得以及时化解。

一位年轻医师对记者说:“我原以为医患沟通是件挺麻烦的事,现在沟通多了,不但患者家属拿你当亲人看,就是孩子对你也亲近了,每天都亲切地称呼‘阿姨早’,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医患沟通减轻了我们的工作压力,也为我们自己营造了一个愉快的工作环境。”

加强医患沟通的意义探析 医患之间的沟通,就是医患双方为了治疗患者的疾病,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在诊治疾病过程中进行的一种交流。如果没有这种交流,医务人员就不能全面地了解病情,患者也无法满足追求健康、解除病痛的需要。医患沟通是医疗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交流,而目前有些医务人员对此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因而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加强医患沟通的意义,以期使医患交流沟通问题能引起人们适当的重视,取得更令医患双方满意的效果。1.医患沟通有利于医生了解和诊断病情。对患者疾病的诊断,通常是从医生询问病史开始的。询问病史无疑是一种医患之间的双向沟通交流过程,医生通过这个过程可以从患者处了解到疾病的有关信息,如主要症状、发病过程、既往史、已用药情况等,这一过程十分重要,不可省略。众多经验丰富的医生都非常重视这一环节,以便从中收集到对诊断疾病有意义、有价值的线索,为进一步的检查及最终明确诊断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这里,沟通的广度和深度对问诊的质量及诊断的准确性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若沟通不畅,患者诉说病史不全,医生询问不当或医生听取患者讲诉病史不仔细、不认真,则医生将无法收集到完整、准确的病史资料。在做各种检查时也需要医患双方有效地沟通,以使患方能很好地合作,使检查能顺利进行。如体格检查,通常需要患者能给予配合,指出疼痛部位,摆出检查所要求的体位、姿势等,这些都要求患者能明白医生的意图;辅助检查对患者也常有一些要求,需要医生明确地表达出来,让患者知晓并按照要求去做,如检查血糖、胃镜检查等需要患者空腹,医生在为患者做这些检查之前应与患者沟通好,交待清楚有关的问题,否则医疗工作就要受到影响。2.医患沟通有利于维护患者的权利。尊重病人权利是维护病人利益的根本保障。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法制的健全,人们对权利问题日益关注,病人权利意识也日益觉醒。知情同意权是患者的一项重要权利,它可以包括疾病认知权和自主决定权。患者可以在对疾病认知、了解的基础上对诊疗措施做出同意与否的选择决定。知情同意的过程也是一个医患交流沟通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医生对患者进行告知,同时了解患者还存在哪些问题和困惑;患者也需要通过与医生的对话、接触,明了自己疾病的诊断治疗情况,需要做什么检查,用什么药,有什么风险和意外,影响自己病情转归的因素有哪些,需要多少费用等信息,患者综合考虑后做出适合自己条件的选择。随着我国国民素质和病人维权意识的提高,主动参与到自己疾病诊疗决策中的病人越来越多,在尊重人权、保护人权的当今社会,患者要求获得知情同意的权利,了解自己的病情,做出适当的决定,无疑是一种进步。在医患关系中,医生拥有医学知识和技术,在诊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仍居优势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在一般情况下,医生不宜完全替病人做主,不应剥夺病人的自主选择权,而使病人处于完全被动接受的状态。医生对病人要进行病情、治疗措施的讲解,并表明自己的倾向性态度。一旦医生转达了基本的病情和推荐的诊疗建议,便需要弄清病人是否明白、能否理解你所传达的信息,要给病人阐述建议、偏好和同意与否的机会和过程,医生能提供患者医疗方面的建议,但患者需要结合他的价值观、疾病治疗、工作因素、家庭经济、医疗保险等方面的情况,做出最适合自己利益的选择。病人在个人行为及利益方面有决定的权利,在医疗方面也有做决定的权利,我们应尊重患者的正当权利,满足其知情同意的需要。病人对治疗方案有什么想法与要求,是否同意或接受某种治疗措施等问题,只有通过医患交流沟通才能获知, 所以,加强医患沟通有助于更好地维护病人的知情同意权。3.医患沟通有利于培养关爱患者的意识。关爱病人,为病人谋福利,是医疗行业长期以来的优良传统和职业道德规范。旧的生物医学模式,对健康、疾病的认识具有局限性,疾病仅仅被看作是人的身体出了问题,人也仅仅被看作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而不能从完整的角度看待人和疾病,因而医生更关心的是病人身体上的异常及其治疗,而忽略对人的精神状态、心理健康的关注,出现了爱病不爱人的情况,因而与病人沟通自然也不被放在心上。现在,生物医学模式正在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新的模式意味着单纯依靠生物医学技术已不能全面正确地诊断疾病并给予患者合理的治疗了,它要求一种综合的诊断与治疗,认为要正确地对患者进行诊治,必须深入了解患者各方面的状况,使用多种治疗方法。医生应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生活工作环境、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情况,因为有很多疾病是由于社会适应不良导致精神持续紧张、心理长期压抑或不良的行为方式、生活习惯所造成的。要了解患者方方面面的情况,医生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而且还要关心病人,善于同病人沟通。加强医患沟通是医疗工作的需要,是关爱病人的体现,也是为患者提供良好医疗服务的需要。要加强医患沟通,医者应以同情、宽容、平和的态度,解释、诊察、治疗疾病,给予患者人格上的尊重和身心上的治疗。要通过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感受,多关心患者,多介绍有关治疗的进展情况等,使患者打消对治疗活动中存在的一些疑虑、困惑,使患者产生安全感、信赖感,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充分调动抗病潜能,使治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医患之间相关信息的沟通、情感的交流,对患者精神的安慰、情绪的稳定、希望的增强、人格的尊重等都具有重要作用,这无疑体现了一种人性化的关怀,有利于为患者提供更加满意的服务。4.医患沟通有利于密切医患关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医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组成部分之一。构建和谐医院,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全社会的共同心愿。但是近年来,医患关系矛盾突出,且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究其原因,除少数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技术水平低下等之外,医疗市场的特殊性、医患之间缺乏沟通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医学科学是所有科学中最复杂、最高尖和未知领域最多的一门科学。医疗行为是在人体上进行的具有一定危险性,有的具有伤害性。由于人体结构及病理变化的复杂性,任何医生判断病因、估计医疗效果都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尽管随着医学的进步,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生对某种疾病的治疗方法在一般情况下是有效的,但仍不能保证在患者存在个体差异、疾病具有个体特殊性的情况下,某种治疗方法对患者就百分之百的适用,因此,医疗服务行业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在这种情况下,医患的及时沟通交流,医者的说明告知义务就显得极为重要。若医患之间信息交流不畅,常易使患者造成误解,引起猜疑或不满,为日后不和谐、磨擦及纠纷带来隐患。而患者在医疗过程中,因缺乏医学专业知识,以及迫切希望尽快恢复健康的心情,导致其不能很好地理解医疗行业的特点,常常对其期望过高。一旦医疗效果与费用与病人期望不一致,则极易产生纠纷。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占有技术信息,应主动真诚地与患者沟通,以使患者能理性地认识医疗活动,加深医患双方的理解、尊重和信任,消除不必要的误解,更好地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医患关系。5.医患沟通有利于提高医务人员的素质。注重沟通,增强沟通意识和沟通技巧,提高沟通能力,做好与患者的交流沟通工作,是医生良好职业素质的体现。在美国,医患沟通是医生必备的临床技能之一,也是医学生的必修课程。在诊疗工作中,医生通常决定什么是应该干的事情。这就需要医生在复杂的疾病治疗中分清主次、轻重、缓急,抓住关键要害,有较强的对比择优、分析判断问题和果断处理问题的能力。很多情况下, 医生不但决定应该做什么,而且还要说服患者,要向患者讲明为什么这样做的道理,取得他们的认知和认同,要他们能够理解、接受并配合。当然,患者也有他们自己的决定权。只有患者真正被说服了,认识到决策的合理性、正确性、可行性,他才能主动地、全力以赴地支持,才能调动患者及其家属配合的积极性,高效地实现医疗目标。医生要能够通过语言的感召力,疏通协调好医患关系。如果医患关系疏通协调不力,对方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不能增加患者的信心,医生将成为无能的“好人”。因而,医生应具备良好的语言沟通表达能力,提高了这种能力,也就提高了医生的职业素质。6.医患沟通有利于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患者是医院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改革的深入,患者有了更多的选择权。患者不仅可以选择医生提供的治疗方案,而且可以更自由地选择医院,有的还可以选择医务人员。在这种情况下,医院要发展就要努力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努力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扩大自己的知名度,要在社会人群中树立自己完美的形象和形成良好的声誉。只有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爱戴的医院才会有更多的就医者。在医疗活动中,医患之间加强沟通交流,可以加深相互的理解、尊重和信任。患者通过与医生的深入交流,会了解很多新东西,也会对医生的学识、经验、能力等产生敬佩心理,会更加尊重、信任医生,这使患者在增强治病信心的同时,也积极与医生配合,敢于承担一定的风险,使自己的疾病得到有效的治疗。而有了患者的理解、支持和信任,医生必将会更加精心地为患者治疗,使医院的仪器设备更好地发挥作用,并不断提高自己的医疗技术水平,努力解决好诊治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提高治疗的效果,进而在患者和社会中建立起良好的信誉,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就医者。另外,医务人员在通过自己良好的医疗技术和服务态度为患者进行有效治疗的同时, 还可以与患者在相互信任和真诚相待的基础上建立起友谊,使患者与医院能够保持比较长期的联系,一旦自己或家人有医疗上的需要就会愿意到这里来,成为医院潜在的发展动力。

实行医患沟通的意义与技巧

在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背景下,我院领导要求全院医护工作人员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使患者积极支持、配合医疗工作,减少不必要的医患纠纷,使医务工作者有良好的心态从事医疗事业,推动口腔医院科学的发展。1 医患沟通的意义 1.1 沟通的目的 医患沟通是为了满足医患关系、医疗目的以及医疗服务情景的需要,是特定的人际交流。优质有效地进行医患沟通,首先需要医患双方有沟通的愿望,其次必须具备沟通的信息以及合适的沟通场所和方式。由于社会分配的原因,决定了医疗活动中医患角色的不对称,它主要体现在文化、职业、知识、环境、目的、需求、心理、生理等方面,特别在医学的理解和相关知识的拥有上优劣势明显。同样,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的患者,对医疗活动的理解和医疗服务的需求,也存在差异,正是这些优劣势和差异要求进而影响了医患沟通。医患沟通,要求医务人员及时了解并满足患者被理解的需求,受尊重的需求,及时和有序服务的需求,感觉舒适的需求等等。同时也应掌握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期望,具体的需求,每个医疗环节的疑虑,对医疗服务的感觉以及医疗服务需求的关键点等等,充分了解患者对医疗服务和疾病治疗效果的满意度,以便于医院提供患者急需、适宜的医疗和相关服务。同样也便于患者对自己所参与的医疗活动过程有较为符合实际的了解。1.2 医患沟通是医疗诊断的需要 疾病诊断的前提是对患者疾病起因、发展过程的了解,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就是与患者沟通和交流的过程,这一过程的质量,决定了病史采集的可靠程度和体格检查的可信度,在一定意义上也就决定了疾病诊断正确与否。医患沟通是临床治疗的需要,医疗活动必须由医患双方共同参与完成,服务的有效和高质量,必须建立在良好的医患沟通的基础上。医务人员在进行医疗服务时,应带有鲜明的个人医学体验和认识,他(她)有义务将自己对疾病的看法以及治疗中的要求,通过语言的形式传输给患者,患者将对这种医疗信号的理解治疗过程的心理感受和生理反应反馈给医生、护理人员,这种传输与反馈循环贯穿于整个医疗活动。1.3 医患沟通是医学发展的需要 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特别是现代医疗仪器工业的高速发展,医疗仪器在医疗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临床医生对仪器的依赖性也就越来越大,诊断、治疗的科学分析,逻辑思维和推理及归纳能力却越来越差。社会-心理-生理医学模式的建立和发展,是医学人文精神的回归,医学的新模式使医患沟通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显得重要。1.4 医患沟通是减少纠纷的需要 相当一部分医患纠纷,不是疗技术服务的原因引起,而往往是由于医患之间的沟通不畅或是交流质量不高造成的。由于医患相互交流不足和沟通不够,致使患者对医疗服务内容和方式的理解与医护人员不一致,进而信任感下降,导致医疗纠纷。医患沟通,既能有效地了解患者地需求,又是心理输导的一种有效手段,解惑释疑,使忧郁的心情得以宣泄,减少医患间不必要的误会。1.5 医患沟通是双向性的 要真正体现医学的整体意义和完整价值,实现医学事实与医学价值、医学知识和人性目的和谐统一,医患沟通方式以交谈为主,也可通过电话、书信等方法。2 医患沟通的技巧 2.1 沟通态度 态度是心灵的表白,极易受个人感情、思想和行为倾向的影响,服务态度好坏充分体现了医务人员的人文素质和道德情操,尽管患者有因疾病的折磨而造成心理的扭曲,情绪的低落甚至精神的恍惚或是神智丧失,但医患的人格仍然是平等的。体现良好的沟通态度的关键之一,是医务人员情感适时恰当的“输出”。我们知道,情感是有回报的,同样,态度的好与坏,对患者来说,也是有相应回报的。真诚、平和、关切的态度是与患者沟通成败效果的关键。2.2 谈话艺术 由于医学知识所限,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心理往往处于弱势,情感处于低潮。因而医务人员与患者进行交谈应充分运用谈话艺术,讲究方式与技巧,一定要善解人意,尊重和关爱个体生命,尊重患者的隐私,同情患者境遇,关注感情差异,用个性化的处理谈话方式和交谈内容结构,用亲切、平易的语言。呵护的情态,表述准确,并始终流露和充满对患者生命的关爱和体恤,少运用医学术语,充分运用生活中丰富的、生动的、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疾病治疗中相关问题,以提高交流的质量,达到沟通的目的。2.3 学会倾听艺术 医务人员要善于倾听,这是获取患者相关信息的主要来源,倾听时,要全身心的投入,不无故打断患者的叙述,因为患者在这一时间内迫切希望被医生重视与理解,恰当的给予患者反馈信息,鼓励和引导沟通。2.4 体态语言和表情艺术 医患沟通时医务人员的体态语言是配合言谈进行的,体态语言包括面部表情、眼神、手势、姿势和外表。这些体态表现都含有特定的涵义,微小的体态变化,都会对患者产生微妙的情绪影响。把握好沟通时的体态语言分寸,自然而不失庄重,严谨又充满温情,愉悦但不夸张,恰到好处地传达医务人员的交流信息和丰富的人文精神,同时注意患者的接受心理和审美感受,使交谈更富有感染力,使医患沟通更富有成效。总而言之,医患之间的沟通在临床工作中显示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沟通又是一门艺术,只有在工作中用心去体会患者的需求,用真诚去感染对方,用渊博的医学知识和熟练的技术使患者产生安全感,用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在医患交流中化解矛盾,营造和谐,才是一个合格的医务工作者,才是我院创造现代化医院所必须的人才。

医患沟通是改善医患关系的有效途径 以病人为中心,实施医患沟通,是医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而形成的全新的服务模式和思维方式。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医学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医患关系是医疗实践活动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这一关系的协调与否直接影响着整个医疗卫生领域实践活动的展开与良性运转。良好的医患沟通是实现以病人为中心,减轻病人心身痛苦,创造最佳心身状态的需要,是促进医患间理解与支持,提高治疗效果的需要。

加强医患沟通,是塑造医院形象的需要医院尽管拥有许多先进的医疗设备,但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如果缺少为患者提供精神的、文化的、情感的服务,就会影响医院的形象。在医疗服务中良好的人文关怀要通过医务人员进行,所以加强医患沟通,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就是塑造医院的形象。

加强医患沟通是患者及家属的需要我们大都熟悉这样的情景———病人坐下来就诊时,总要把坐椅朝医生的方向挪一挪,向医师靠拢,这当然不会是完全无意识的行为,人际距离也是沟通的手段。靠拢医师,就是感受疾病痛苦的病人对来自医师方面的关切和爱的期盼。医师在与病人的接触中,如何建立合理的距离关系,是医患间真诚沟通的重要方面和手段。患者到医院看病,希望与医务人员进行平等交流,获得尊重,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利———知道病情是起码的要求。如果对自己的病情不明白,就不容易理解医疗方案,也可能因此而产生矛盾。医务人员如能告之真实病情,更能赢得患者的配合及家属的支持,使治疗取得更好的效果。医生对在用药、检查、改变治疗方案等可能发生的情况,都要根据不同的对象进行有选择的告知,这样既尊重了患者,又拉近了医患关系,更能避免可能发生的矛盾。病人就诊时,特别渴望医护人员的关爱、温馨和体贴,因而对医护人员的语言、表情、动作姿态、行为方式极为关注、敏感。如果医护人员稍有疏忽,就会引起误解,甚至诱发医患纠纷。

曾听说在某医院有一位医师总是得到病人好评,当向病人调查时,许多病人都提到“是一种感觉”、“说不出的感觉”。请病人举具体的例子时,众多的病人、众多的事例中有一项共同的内容,这位医师在与病床上的病人说话、诊治时,“他总是弯下腰来,前倾着身子,让人感到亲切、体贴”。我在就医的时候也有这种感觉,去医院的病人本来就被病患所折磨,情绪自然恶劣,当在医院得到的服务仅仅是一个冷字就可以概括,那你又怎么能与病人沟通得当!可见,医患沟通是多方面的,随时、随处都在发生和进行的。

加强医患沟通是医务人员进行医疗工作的需要世界卫生组织一位顾问曾做过一项调查:当病人诉说症状时,平均19s 就被医生打断了。有这样一个案例,某知名医院被病人投诉于媒体,说医师对病人不负责、十分冷漠。院方在处理此问题的过程中发现,病人在投诉中反复强调:“在整个接诊的过程中,医生都没有抬头看过我一眼,居然把处方开出来了”。院方查看病历,发现医师记录了病人的主诉要点,用药非常对症,从诊断病情到开出处方都是正确的,这说明医师是认真负责的。为什么病人要投诉呢? 就是因为医师“看都不看我一眼”,难道“看一看”就这么重要吗? 在医疗服务中“, 看一看”确实是重要的,因为当医师注视着病人时,他的眼神就会向病人传递着同情、温馨和关爱,沟通就这样得以完成。

现在许多医院都重视医患沟通在建设和谐医患关系中的作用,还制定了相应的制度和规范要求,有的甚至是量化的要求(如:规定住院医师1周内与病人沟通1次等),这些当然是有益的,但是需注意的是,沟通不仅仅是谈话。以为说了话就完成了沟通是不全面的,甚至是不正确的。病人对医者有殷切的期盼,有敏锐的观察。他们对医者不仅要“听其言”,而且要“观其行”,因此,为了发挥医者在建设和谐医患关系中的主导作用,医者需要学习和掌握多种沟通手段和运用技巧。

世界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说过,医生有“三大法宝”,分别是语言、药物、手术刀。我国著名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教授认为,语言是三者中最重要的,医生一句鼓励的话,可以使病人转忧为喜,精神倍增,病情立见起色;相反,一句泄气的话,也可以使病人抑郁焦虑,卧床不起,甚至不治而亡。

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人文科学知识和技能,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不断转变观念,提高与患者进行语言沟通交流的能力,使他们敢于沟通,善于交流,既掌握原则性,又把握灵活性,把患者当作亲人,多一些耐心,建立融洽的朋友式的关系,不断赢得患者的信任和理解。在医患关系中,医方处于主动地位,患方处于被动地位,要时时掌握主动权,有针对性引导,做到有的放矢。

医疗服务质量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是检验和衡量医疗服务工作的试金石,是医疗发展的生命线。加强医患沟通,核心是要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不仅依靠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医疗道德、医疗设施,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患者的配合和支持,要得到患者的配合和支持,就要加强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使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的诊疗方案、费用、效果有所了解。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医患沟通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保障医疗安全非常重要的前提和环节。

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得到越来越多的服务对象的拥戴。医患关系是医疗实践活动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这一关系的协调与否直接影响着整个医疗卫生领域实践活动的展开与良性运转。良好的医患沟通是实现以病人为中心,减轻病人心身痛苦,创造最佳心身状态的需要,是促进医患间理解与支持,提高治疗效果的需要。

医患沟通的心理学技巧

根据国家卫生部首次发布的国家级医院管理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发生医疗纠纷的概率为98.47%,在引发医疗纠纷的诸多原因中,医务人员服务态度不佳和医患沟通不当是第一大原因。所谓的医患沟通,更多的是心灵的沟通。在医患沟通过程中,如果医务人员能够学会并掌握一定的心理学技巧,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1 医务人员对患者提出的意见要养成文字记录的习惯

在和患者交流过程中,为了表示对患者意见的重视,在倾听时,医务人员要养成记录的习惯,要边听边记,对患者强调的问题,要反复询问,详细记载,这样做会让患者感到自己得到了尊重,患者会相信自己的意见一定会得到重视。2 要善于寻找并强调双方的共同点

一般来讲,人们往往都有这样的心理特征,如果在交谈中,能迅速找到双方的共同点,就会很快增加彼此的亲近感,这是所有人的共同心理感受。在和患者沟通中,医务人员要善于通过“居住地、爱好、孩子、生活习惯、工作”等媒介,努力寻找并强化双方的共同点,这样一来,就会使患者不自觉地产生一种“同族意识”,增强彼此的信任。3 要学会创造机会接近患者,缩短心理距离

心理学家通过研究,根据彼此之间的关系密切程度,把人们之间的心理距离分为3种。恋人距离:45cm;朋友距离:0.5~1.5m;社会距离:1.5m以上。根据心理学现象,如果我们在和患者交往中,能够巧妙地“闯入”对方的亲近距离,就会使彼此之间的关系迅速升温。所以,医务人员在和患者相处时,要创造多种机会,“ 闯入”对方的心理接近区域。4 沟通中常用“我们”一词,可加强双方的同伴意识

很多医务人员在和患者交流过程中,往往不自觉地把患者放在对立的一面,常常使用“你应该如何”、“你不要怎样”等词语。在和患者谈话的过程中,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少使用“你”,多使用“我们”一词,这样会缩短医患之间的心理距离,让患者产生认同感,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卷入效果”。5 医务人员要学会帮助对方克服细微缺陷,以表示关心

在医患接触中,患者不仅需要医务人员的医疗帮助,而且需要体验医务人员的温暖。在面对患者时,如果我们能够及时发现并帮助对方克服、改正一些细微的缺陷或不足,会让对方感到你的关心。比如为对方拿掉留在衣服上的毛发,帮对方整理一下围巾、衣服,帮对方小孩擦拭一下脸蛋等。这样做会让患者感到,医务人员的关怀是无微不至的。6 沟通中要善于利用目光语言

根据我们国家的医患比例,要求医务人员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医患沟通中,是不切实际的。很多医务人员也认为,根本没有更多时间用于专门的沟通。为解决这个问题,医务人员要学会利用目光语言和患者进行沟通。心理学研究证实,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目光接触也是一种有效的沟通。医务人员如果能够利用查房、输液、检查等时机,每天与患者目光接触2~3秒,同样可以达到沟通的目的,会使患者感到亲切。

良好的医患沟通不仅需要规章制度来保证,更重要的是医务人员要善于学习并掌握一定的心理学技巧。只有这样,才能使医患沟通达到良好的效果。

医患沟通技巧的探讨

不同的病人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 病人性格各异, 层次有别, 因此, 医护人员在接触病人的过程中一定要以人为本,注意沟通技巧, 举止端庄, 谈话得题, 才能促使疾病尽快痊愈, 以达到医患共同的目的。1 医护人员应掌握不同时期的沟通技巧 1.1 接诊病人时一般人有患者病后均表现紧张, 焦虑, 痛苦的心理, 因此应把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情绪, 解除病人的痛苦,给以病人精神上的安慰放在首位。此时医护人员应举止端庄, 态度和蔼,以亲切的语言作自我介绍, 使病人感到你是可以信赖的, 这时医生可以边询问病情、边进行检查, 手法要轻柔, 细致, 正规, 重病切忌重复;护士在协助医生做检查时, 更要安慰好病人及家属;如遇小儿可以先嬉戏一会, 以取得小儿的合作;危重病人可以边询问、边检查、边抢救, 以免延误病情;在抢救病人的过程中, 医护人员一定要镇静自如, 切忌紧张慌乱, 否则医护人员的形象会在病人及家属心目中大打折扣。1.2 治疗疾病过程中病人一旦入院, 最迫切的愿望是早日康复及早出院, 如需手术医护人员应尽快做好术前护理及各项术前检查。不需手术的病人, 要安慰病人既来之则安之, 如需要做一些辅助检查时, 在检查前可先让病人观察做此项检查的过程, 有条件的可放录象熟悉其过程, 并做好心理准备。在做辅助检查时应充分体谅病人患病的痛苦, 以温和的话语指导病人配合检查以明确诊断, 检查后嘱其注意事项。在每天的查房和治疗时, 医护人员对整个病房的病人可先问一声:“大家好!”, 使病人感到既亲切、尊重又有一种平等的感觉。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有些病人考虑术后可能出现的形体和面容的改变及后遗症者, 可向病人说明, 人的形体和外貌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全部, 只要有美好的心灵和为人民服务的技术, 照样可以为社会创造财富, 赢得人们对自己的尊重。1.3 患者出院时病人的病情好转或治愈, 出院时, 但有些疾病需要随访, 继续服药, 有后遗症者还要进行功能锻炼等等,应向病人及家属一一说明。病情有可能复发者, 要嘱其避免诱发因素, 密切注意其复发前征兆, 发现可疑及早就诊, 以免延误治疗, 更能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1.4 注意和其它人沟通人不但是躯体的人, 而且是一个社会人, 病人入院后, 随着身体、环境发生改变和与社会联系减少, 会引起病人心理很大的变化, 如比较关心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会不会改变, 是领导者会考虑到, 职务会不会保留, 待遇会不会降低等, 重病者会考虑到我的病能否治愈,会不会落下后遗症, 经济情况不好者还会考虑到医疗费用的支出带来的困难等等, 因此医护人员要经常和病人家属、同事及熟悉的人了解病人的情况, 通过多方面沟通, 全面掌握病情变化以协助治疗, 并及时安慰病人调整心态, 适应变化,转变角色, 以利病情恢复, 并让家属协助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 在生活上给以无微不至的关心, 精神上给以安慰, 坚定其战胜疾病的信心。2 沟通时应注意的问题 2.l 注意运用心理学知识根据不同年龄、性别的病人, 随时随地注意察言观色, 通过和病人的谈话, 根据病人的不同反映, 准确判断病人需要什么, 想干什么, 有什么要求, 有什么顾虑,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及心理状态, 以利疾病的痊愈。2.2 尊重病人、平等待人医护人员在实施治疗方案时, 无论病人的年龄、性别、长相、收入、职业、城里人、乡下人, 也无论患什么疾病, 经济状况, 社会地位如何, 都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尊重病人, 特别是在对同一病房的病人查房和治疗时,不经意的一句话, 一个举动都可能导致病人的心理变化, 而影响其治疗效果。2.3 善于运用通俗易懂、保护性的语言医护人员在与病人沟通时, 还要注意不能一味地使用医学专业语言, 以免病人听不懂或闹出笑话, 最好用普通话, 特殊情况下可用方言。此外要注意使用护性语言, 以免给病人造成心理上的伤害。2.4 医护人员要善于运用肢体语言如真诚的微笑, 信任的眼神、适当时的一个搀扶动作, 轻拍肩膀的鼓励等等, 这些看似小小的动作会拉近与病人的距离, 增进与病人的感情, 减少医患之间的误会, 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2.5 要善于倾听在与病人沟通的过程中, 还要随时注意倾听病人的谈话, 而且要专注、耐心、有兴趣, 特别是对有心理疾病者, 注意地听他讲述自己的病痛和苦闷, 本身就是对他的安慰和鼓励, 更有利于全面了解病情和与病情有关的内容, 只有全面了解病情, 才能更好的治疗疾病。总之, 在医疗工作中, 医护人员要不断地加强自身全面素质的提高, 掌握沟通的艺术, 努力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安静、安全、自信的环境。对病人提出的各种各样问题要耐心解释, 且忌大声呵斥、简单粗鲁, 敷衍了事。医护人员如能和病人沟通的非常融洽, 不但可为治疗疾病提供信息, 促进疾病的好转, 提高疾病的治愈率, 更重要的还能及时化解医患之间的误解和矛盾, 减少医患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发生。

医患沟通应把握的原则 医务人员与患者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医患之间良好的沟通交流有助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在与患者沟通时,笔者认为医务人员应把握以下几项原则,即把握平等和尊重的原则,真诚和换位的原则,依法和守德的原则,适度和距离的原则,克制和沉默的原则,留有余地和区分对象的原则。1平等和尊重的原则

医务人员必须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患者,决不能摆出高人一等、居高临下的架子。所谓平等,一是医患双方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二是平等对待所有的患者,在医务人员眼中应只有病人,而不能以地位取人,以财富取人,以像貌取人,有亲有疏。尊重就是尊重病人的人格,尊重病人的感情。尊重病人就会获得病人的尊重,在彼此尊重的基础上,双方才能进行友好的沟通。2 真诚和换位的原则

真诚是医患沟通得以延续和深化的保证。真诚使人在沟通时有明确的可知性和预见性,而不真诚或欺骗,会使人产生不安全感和恐惧感。心诚则灵,只有抱着真诚的态度,才能使病人放心,才能使病人愿意推心置腹的沟通。同时医务人员要多进行换位思考,站在病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才能使沟通达到应有的效果。3 依法和守德的原则

医患关系是一种法律关系。在与患者沟通时,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切实恪守医疗道德。医务人员既要用好法律法规赋于自己的权利,又要履行好法律法规规定的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必须清楚患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尊重患者的权利和义务,双方在法律法规的层面上沟通和交流。医务人员要保持良好的医德医风,决不能收受患者的好处,更不能明的暗的向患者索要好处,那无异于趁火打劫。法律和道德是医患沟通的基础,医务人员自身做得端、行得正,就能赢得患者的尊重和信任,就能在沟通中处于主动地位。4 适度和距离的原则

体态语言是沟通交流的一种形式,运用体态语言要适度,要符合场合,切忌感情冲动,动作夸张。如在抢救危重患者时,如果表情淡漠,或说说笑笑,这不仅有损医务人员的形象,还会严重伤害患者及家属的感情。沟通时,双方的距离要适当,太近或太远都不好。可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因人而异,选择合适的沟通距离。如与老年、儿童沟通时距离可适当近些,以示尊重和亲密,年轻的医务人员对同龄的异性患者则不宜太近,以免产生误解。5 克制和沉默的原则

医务人员的态度和举止,在患者眼里可能会有特定的含义,如患者可能会把医务人员的笑脸理解成友好或病情好转的信息,可能会因医务人员眉头紧皱联想到自己病情是否恶化。因此医务人员必须把握好自己的情绪,避免因不恰当的情感流露传递给患者错误的信号。另外,在沟通遇到困难时,也要注意克制自己,用冷处理,避免矛盾激化。沉默也是一种克制,在医患沟通时运用好沉默也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当患者或其亲属情绪激动时,以温和的态度保持沉默,可以让患者或其亲属有一个调整情绪和整理思绪的时间,但沉默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陷入僵持而无法继续交流。6 留有余地和区分对象的原则

医务人员在涉及患者病情时,讲话一定要有分寸,要留有余地,特别对疑难病危重病者更要注意。一是不能说得太满太绝对,如保证治好之类话,即使有十分把握也只能说到八分,否则,一旦发生意外,由于病人及其亲属没有思想准备,会造成纠纷;二是不应为了引起病人重视,把病情讲得过重,增加病人心理负担,对治疗不利;三是对某些病,与患者亲属沟通应实话实说,对患者有时则需要“善意的谎言”。医务人员在沟通交流时,对沟通的对象要有一个基本的评判。如患者性格开朗,大大咧咧,则要提醒重视疾病,不要满不在乎;如患者性格内向,对病情过于担心,思想包袱重,则应多鼓励,增强其信心。另外,对个别缺乏就医道德的患者或其家属,则必须有防范的准备,既要认真治疗,又要严格程序,以防对方钻空子,故意闹事。

第五篇: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张桂青

一、医患关系及特点

首先良好的医患关系可促进社会和谐。医患关系是患者在就医过程中与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所形成的一种特定的人际与社会关系。和谐的医患关系是指医生与患者之间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真诚沟通、密切配合的一种情景和状态。

关系是指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状况,是指人与人或人和事之间的某种性质的联系,是人与人或人与事之间的相互关联与牵涉,以及对有关事物的影响及其重要性方面,同时还表明与某种组织有关的方面。

人际关系是指在生产和社会活动中,人与人相互接触、相互交往,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关系。医患关系是指医务人员为一方,而病人为另一方的人际关系,是在医疗环境下具体化的形式。

医患关系的性质是指医疗机构与患者及家属之间因诊断和治疗、护理等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它是一种医疗服务合同关系,属于民事法律关系。

医患关系的特殊性表现在缔约的强制性、内容的相对不确定性、医疗的专门性与医患双方知识的不对等性、履行合同的未知性和风险性、当事人之间具有的协作关系和医生对患者自己的选择权、决定权的尊重。

二、构建良好医患关系的必然性

构建良好医患关系的必然性体现在医患双方有着共同的目标--防治疾病。医生应该尽最大努力为患者解除病痛,充分理解与体谅患者的痛苦与社会背景情况。而患者要充分的信任医生,并积极配合诊疗。只有医患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建立良好的、互相信任的医患关系。

三、构建良好医患关系的重要性

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可以祛除医生的心理压力,医生也才能放手为患者诊疗疾病,甚至会取得超出预期的成功。医生敢于在工作中承担风险,患者也才能接受更高层次的诊疗,也才能使患者转危为安,战胜疾病,赢得生命。患者也只有在没有猜疑、充满温馨和人文的关怀之下,伤病痊愈的才会更好更快。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还体现在能够明显减少医疗纠纷。

一位作家说:医院是生大恨大爱的地方;这里有重获生命的喜悦,也有痛失亲人的悲伤。某患者曾对家人说:“这家医院好,有病就去那,放心啊”。北大一个教授直言北京某三甲医院说:“我告诫我的家人,永远不要进那家医院。三次看病三次受到伤害”。可以看出,良好的医患关系对医院声誉和发展的重要性。

四、医患关系的现状 目前医患关系的不和谐已到了历史的冰点。医疗纠纷的受案率呈快速上升趋势。患者对医院及医务人员的信任度不断下降。医生和患者互相提防,都把对方当成了“假想敌”,相互防范。而媒体的推波助澜式的负面宣传,更使得医患关系变得异常紧张。

PPT12 中的两幅画面中可以形容医患关系的现状:一位病人可以出院而不出院,赖在医院不走,认为是在住免费的宾馆;另外一个病人家属在手术之前,告诫医生小心一点儿。

PPT13 中的画面:患者家属把棺材陈列在医院的大厅里,把花圈摆放在候诊大厅里,很多人围攻医院,甚至殴打医护人员。

从 PPT14 中的画面可以看到深圳一家医院的医护人员戴着钢盔查房上班,很多医护人员打出横幅要求严惩凶手,打击医闹,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

有人说中 国 医师不快乐。2009 年 9 月 15 日一名男子冲入同仁医院,把耳鼻喉科主任徐文砍伤,不到一周,同仁医院眼科医生和一名护士被打。2012 年 3 月的哈医大事件和北大人民医院的事件,以及温岭杀医事件无不让人痛心疾首。

中国医生当前的处境。有人形 容中国 医师目前的状况是执业环境恶劣、人格尊严受辱、人身安全不保、身体状况堪忧。

一位医生感慨,某患者看病时,居然带着录音笔、摄像机,将医生的一言一行都录了下来,以便随时“对簿公堂”,患者把医生当成了潜在的起诉对象,做医生真是太难。

医生们亦把患者当成潜在的对簿公堂者。对患者“防卫过度”,必要不必要的检查都让患者去做,以备法庭举证。一些医生不再愿意冒风险,该做的手术不做了,该闯的禁区不闯了,把看病当成了“修理机器”,把术前谈话变成了“风险罗列”,医患之间缺乏应有的感情交流。而所造成的结果是,医生和患者互相提防,都把对方当成了“假想的敌人”。

五、如何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

首先,把“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落实到医疗服务中。尊重病人的人格,充分同情和理解病人的社会处境。维护病人的尊严和隐私。尊重患者对诊疗的建议和要求。

第二,改善和提高医患沟通技巧。医生在工作中通常兼具有多重社会角色,应该具备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在医疗过程当中,70% 以上的医疗纠纷都和语言的不当有关。

有人统计,在医患沟通中,患者最不喜欢医生说的话有: 1.跟你说了你也不懂,占 18.26%。2.想不想治?想治就回去准备钱吧!占 17.40%。3.我推荐的药你不吃,后果自负,占 14.93%。4.到外面去等着,占 14.31%。5.脱啊,害什么羞,人体器官我们见多了,什么隐私?占 12.01%。6.用国产的还是进口的?关键是要当病人的面说,国产的疗效差、副作用大,优点是便宜。而进口的疗效好、副作用小,缺点是偏贵.占到 12.23%.7.怎么拖这么晚才来看病啊?占 8.11%。8.你知道这病后果有多严重吗?占 7.81%。

六、医患沟通的临床实践

医患关系是医疗中人际关系的首要问题,而良好的沟通是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法宝,每个医生进入临床工作中都会深有体会。下述几点是是医生行医过程中的总结,医生的沟通品质靠一点一滴积累起来。

(一)与患儿沟通的技巧 1 .首先是言语沟通的技巧

在与患儿交谈时医生要面带微笑,声音柔和亲切,为患儿检查前要不厌其烦地向讲解,做哪些检查以及可能有的不舒服,但不会有疼痛,有针对性消除其疑虑、恐惧,使患儿能够积极配合诊疗工作。与患儿谈话,要尽量使他们感到轻松、舒适。不要使用暗示性的语言,如说“这项检查不痛”,说完患儿也许会大哭,是因为这句话暗示检查会带来疼痛。.非言语沟通

了解患儿的肢体语言,并通过自身的肢体语言给患儿以亲切感,如轻抚患儿、拥抱患儿及轻拍等动作都能够给患儿以信任感和安全感。

(二)与青少年患者的沟通技巧

沟通交流的原则为沟通双方应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医患关系;交谈不仅局限于“谈”,除交流外,医生还要采取某些措施,如主动的帮助青少年做些事情或者专心听患者的苦楚。交谈要注意体态语言的运用;注意保密的原则。沟通要做到,话题要积极,要适应青少年的特点;关心体贴青少年,沟通时语言要委婉;从严要求,态度温和;消除患者的焦虑,讲清预后。

(三)与老年患者沟通的技巧

与老年患者沟通时要充分重视患者;热情耐心、认真负责;尊重老年患者、关心体贴;谈话时要恰当的控制和引导老年患者;当其喋喋不休的唠叨家务事时,要将其引导到讲述疾病方面。同时还要善于运用体态语言。

(四)与特殊患者沟通的技巧 .与预后不良患者,如重度残疾、恶性肿瘤、危急重症、慢性病的患者等沟通时,要充分的表达同情心以及正向的态度,以中性的立场为患者谋求最佳的治疗方式。.与有疑病倾向患者的沟通时应注意。这种患者有疑病倾向,他们会过份地关心自己的身体状况,会担心身体某部分有病。对这类患者,除了认真地排除是否真患有身体疾病之外,还应该给予患者适度的支持与关心,发掘患者成长中的问题及内在的心理矛盾与冲突,帮助患者分析原因,帮助患者正视自己在现实生活当中遭遇到的困难,转变注意力,指导和教会调适的方法。.与有过多抱怨的患者沟通时,医生须了解其真正问题,并不在于所抱怨的事情上,而是对于生活事件、现实状况适应不良的结果方面。应该从解决这些问题入手,通过分析原因,采取有效的沟通策略。.与充满愤怒的患者沟通时,医生应以坦诚的态度表达积极的协助意向,并设法找出患者遭受挫折及压力的来源并加以疏导,让患者体会和认识到自己的愤怒,并在其平静时说明愤怒的情绪和行为会加重病情,延长病程。医生应采取措施感化患者,让其对不良行为有所认识,并且给予关心、疏导,平息患者的愤怒情绪和冲动行为。.与依赖性强的患者沟通时,要了解患者的人格特点,帮助其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鼓励其主动解决问题,并帮助他人解决困难,以产生成就感,同时有效地、适度地利用各种资源条件提供协助,使其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信心、减少对医务人员的依赖。.与自大患者沟通时,医生应尽量避免正面的冲突和争吵,应该巧妙地将狂妄自大的态度引向积极的方面。

(五)提高患者满意度

一段经典的医患对话(一例心脏搭桥术前谈话):病人问医生说:“手术很危险吗?”医生说:“废话,心脏手术啊,能不危险吗?”病人说“危险性到底有多大啊医生?”医生说:“这不好说,碰上了你就自认倒霉吧。”病人说:“我今天住院,哪天能手术呢?”医生说:“说不准,谁知道你还有没有别的毛病?”病人问:“手术的费用有多少?”医生说:“不好说,要看手术是否顺利 , 五万起价,不封顶。”显然这是一段不和谐的对,会让病人感受到不舒服。

另外一段对话,病人的感受会完全不同:病人问:“手术很危险吗?”医生说:“确实会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总体还是安全的。”病人说:“危险性到底有多大啊医生?”医生说:“一年手术几百例,有问题的也就几例。”病人说:“我今天住院,哪天能手术呢?”医生说:“如果你没有其他的问题,后天就能手术了。”病人问:“手术费用是多少啊?”医生说:“一般4.5万左右,很少有超过五万的。”

上述两段不同的对话显然会带来患者不同的满意度,而患者的满意度是实际得到的 / 期望得到的,即让病人实际得到的越多,满意度越高。要让病人的期望值接近于客观的实际。如果其期望值是处在夸大的不合理的状态,会降低患者的满意度。

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应将人性化理念融入医疗服务与医院管理的全过程中,改变以往“病人来医院是看病,医院对病人是只管治病”的陈旧观念,树立医疗对象首先是“人”,其次才是“病”的现代医学模式。医院应在尊重、理解、关怀病人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寻求服务创新点,通过人性化的服务不断提高群众对医院的满意度。

对病人本人而言,满意度至少涉及期望值和代价两个因素,期望值和实际疗效的差值愈大,病人愈是不满意。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医生有必要尽早了解病人对治疗的期望值,并通过交谈帮助病人校正不切实际的期望值。但如果病人的期望值偏低,疗程未完,病人已经感到满意,便主动中止了治疗,也会对治疗的不利。

有的病人尽管取得了相当好的疗效,但若是病人认为付出的代价太大,如耗费的时间太多,排队等候看病带来了很大的烦恼,大量金钱的支付,耽误了自己的学业、工作和家庭生活等,也会让病人的满意度降低。

七、医患沟通的方式和注意事项

沟通时要注意一个要求、两个技巧、三个掌握、四个留意、五个避免、六个方式。一个要求是指对患方诚信、尊重、同情和富有耐心。两个技巧是指: 1.多听病人的诉说学会倾听,多用通俗的语言介绍病情、疗效、用药和对病人的检查。2.关心病人在就医过程当中的生活和不便。三个掌握:及时掌握病人的病情变化、病人的医疗费用以及病人的心理状态。

四个留意: 1.留意沟通对象的情绪和对沟通的感受与反应。2.留意沟通对象的受教育程度。根据受教育程度的不同,针对性性对病情进行解释。3.留意沟通对象对疾病的认知程度。4.留意沟通对象对肿瘤以及危重症疾病诊疗的期望值。

五个避免 :1.避免强求病人当时接受。2.避免使用刺激性的语言。3.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词汇和术语。4.避免强求改变病人的观点与做法。5.避免压抑病人的情绪,不让病人尽情表达。

六个方式 :1.进行预防为主的针对性沟通; 2.要互换沟通对象,如主任和医生之间的沟通,家属与家属之间的沟通; 3.集体的沟通,医患双方都要集体参加、统一解释、一次性解决。如请病人家属到场,让其理解之后,再进行下一步的诊疗工作; 4.签署知情同意书的书面沟通形式; 5.协调同意沟通; 6.实例对照比喻沟通,以其他同病而且疗效较好的患者作比较,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信心。1 .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多视角的主体沟通,以有效的提高服务质量,及时化解医患矛盾和纠纷,增强病人对医院的信任度和对医务人员的理解与尊重。而医院通过建立和完善医患沟通制度、投诉处理制度,及时受理和处理病人投诉,定期收集病人对医院服务的意见,及时持续改进,不断完善。.医务人员还要充分尊重和维护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要体恤患者的痛苦,同情患者的困难,尊重患者的想法,打消患者的顾虑,努力让患者获得身心的健康。.为病人提供精湛、优质的技术服务。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是医生面对疾病永远努力的方向和目标;而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也在于有一支技术精湛、医德高尚的专家队伍。.严格医院质量管理,确保医疗安全。医学是尚未完全被人类所认知的科学,还有需要人类不断探索的领域,有些疾病目前尚不能完全治愈,或者没有治疗把握,而疾病对于患者,却是危及生命的头等大事。因此,在为患者提供精湛技术服务的同时,还必须努力保证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尽量减少差错和事故,提供安全放心的医疗服务。.建立医疗告之制度,增进医患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开展医疗服务信息公示,坚持住院病人费用清单制。大力推行“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新模式。让患者充分知晓收费标准、药品价格、病情、该做何种检查、主治医生,做到“五个明白”。做到对诊疗程序、诊治专家、手术应履行的手续、诊治的项目和价格、服务的承诺的“五个知道”。对检查、诊疗、用药、收费、服务做到“五个放心”。

医患之间,和则两利,伤则两害。无论任何时代、任何社会,医生都是神圣的职业。古人云:“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全社会应该形成尊重医生,信任医生的风气,对医院的暴力行为做到零容忍,杜绝任何对医生施暴的行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下载儿科护理学医患沟通与健康型社会构建(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儿科护理学医患沟通与健康型社会构建(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强医患沟通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加强医患沟通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近几年医疗纠纷显著增多,医患矛盾也不断激化并时有暴力事件发生,医患关系的进一步恶化将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公共安全,这已成为社会大众、政府......

    妇产科与儿科护理学

    妇产科与儿科护理学 形成性考核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农医学院学校名称: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 学生学号:______ 班级: ______......

    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演讲稿

    文章标题: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演讲稿范文一段时间以来,医患关系成为了老百姓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现在的医患关系在人们心目中到底怎么样?有人站在患者的角度用古词......

    加强沟通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重点

    加强沟通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卫生部部长高强在《医界名家从医感悟》首发式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座谈会上的讲话 (2005年9月29日) 今天,我们召开《医界名家从医感悟》一书的首......

    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五篇模版]

    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摘要 目的 探讨加强医患沟通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的应用。方法 加强医患沟通教育,增强医患沟通意识,提高医患沟通技能;建立和完善医患沟通制......

    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研讨会

    “三好一满意”研讨会 -------------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医患矛盾时有发生,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医患关系紧张,不利于广大患者的根本利益,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和谐,同时也......

    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演讲稿

    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演讲稿范文 文章标题: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演讲稿范文 一段时间以来,医患关系成为了老百姓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现在的医患关系在人们......

    加强沟通 改善服务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加强沟通 改善服务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加强沟通 改善服务 构建和谐医忠关系加强沟通 改善服务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医患沟通是改善医患关系的重要途径,是建立医患双方相互信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