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写综述性文章__文档
第一部分 什么是综述?
综述,其中综是综合,述,更多的不是叙述,而是评述和述评。只评述还不够,还要就观点、材料和方法进行综述。“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 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学写综述,至少有以下好处:
①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
②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
③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④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
第二部分 综述的类型
文献综述有两种,一种是“大综述”,就一个领域的文献的总结。另一种是“小综述”。这个综述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向其他人介绍前沿,而是为了推出自己的论述和模型,是以述带论,就是说明现有的研究状况如何,缺在哪里,我准备做的贡献是什么。所以,这种综述并不强求非常全面细致,而应该侧重介绍与自己的研究直 接相关的文献。
第三部分 综述的写作过程和方法
怎样写文献综述?形式可大可小,看8-10篇与科研课题相关的文献,进行高度的总和、概述、分析,从概念到理论,不要出现摘要堆积;在内容上,与科研课题结合起来。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
一、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象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种算法、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
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可以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因此在阅读文献时,要写好“读书笔记”、“读书 心得”和做好“文献摘录卡片”。用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的精髓摘录下来,不仅为撰写综述时提供有用的资料,而且对于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阅读水平都有好处,特别是将文献整理成文献摘录卡片,对撰写综述极为有利。
二、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 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 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 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经验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
三、注意事项
由于文献综述的特点,致使它的写作既不同于“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也不同于一般的科研论文。因此,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⒈、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的综述的,甚至写出的文章根本不成为综述。
⒉、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⒊、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
⒋、参考文献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论文可以将参考文献省略,但文献综述绝对不能省略,而且应是文中引用过的,能反映主题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
第四部分 综述的基本写作要求 文献综述特征
1.一般字数控制在4000-6000字左右; 2.以评述为主,不可罗列文献;
3.基本格式通常包括题目、作者、摘要、关键词、前言、正文、结语和参考文献等几个部分;
4.中文参考15-20篇,英文参考20篇左右,文献要新,50%-80%最好为3年内的文献。
5.如果文献综述是为开题报告作准备,整篇文章建议为漏斗状结构,即“有什么研究进 展,问题是什么,怎么找方向”。
第五部分 综述的写作技巧 1 题目
1.1 如果文章为结果论文
标题格式 a)Effect of(因素)on(观测项目)in(研究对象)Progress b)(观测对象)in(研究对象)Progress c)无固定格式 1.2 如果文章为方法论文
标题格式 d)Methods for „ Progress 2 摘要常用句型
归纳了„研究中的关键问题 指出了„及其„研究的主要进展
讨论了„的类型、影响因素、过程机理和描述方法
在此基础上,对„规律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3 关键词 指能代表整篇综述意义的3~5个词语。4 前言 4.1 内容:
问题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动态,有关概念和定义,选择这一专题的目的和动机、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4.2 常用句式
„是„的重要研究内容
过去研究主要集中在„
(深度上)„
(广度上)„
(有争论的问题)„
鉴于„的工作将对今后„研究意义以及„的现实应用意义
作者就„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综述 5 正文
5.1 综述材料来源广泛,因此段落结构格式非常重要,举例如下表;
第一句 第二句 第三句 第四句 第五句 第六句
主题句 陈述理论1 研究支持1 陈述理论2 研究支持2,等。
主题句 研究支持1 研究支持2 研究支持3,等。例外情况
研究意义 主题句 研究支持1 说明理论1,等。主题句 5.2 纵横结合式写法
写历史背景采用纵式写法,围绕某一专题,按时间先后顺序或专题本身发展层次对历史演变、目前状况、趋向预测作纵向描述; 写目前状况采用横式写法,对某一专题在国际和国内的各个方面,如各派观点、各家之 言、各种方法、各自成就等加以描述和比较。
通过横向对比,既可以分辨出各种观点、见解、方法、成果的优劣利弊,又可以看出国际水平、国内水平和本单位水平,从而找到了差距。
5.3 相关研究不必全部列举,每一个主题举2-5个有代表意义的研究。5.4 常用句式
了解„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对认识„有重要的意义
„的特征可用„来描述,其中常用的有„
由于„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研究者通过„来描述各因素对„的影响
影响„的因素很多,下面就„进行论述
„不仅取决于„,而且受到„的制约
„与„有关
„是„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研究表明„
产生„的原因有„ 结语 一般为展望结构,如果是开题报告前的文献综述,需要把想做什么阐述清楚。
文献综述是文献综合评述的简称,指在全面搜集、阅读大量的有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所研究的问题(学科、专题)在一定时期内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存在问题以及新的发展趋势等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综”即收集“百家”之言,综合分析整理;“述”即结合作者的观点和实践经验对文献的观点、结论进行叙述和评论。其目的并不是将可能找到的文章列出,而是要在辨别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论文来综合与评估这些资料。一个成功的文献综述,能够以其系统的分析评价和有根据的趋势预测,为新课题的确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论证。
[b]
一、文献综述的作用与目的[/b]
文献综述要针对某个研究主题,就目前学术界的成果加以探究。文献综述旨在整合此研究主题的特定领域中已经被思考过与研究过的信息,并将此议题上的权威学者所作的努力进行系统地展现、归纳和评述。在决定论文研究题目之前,通常必须关注的几个问题是:研究所属的领域或者其他领域,对这个问题已经知道多少;已完成的研究有哪些;以往的建议与对策是否成功;有没有建议新的研究方向和议题。简而言之,文献综述是一切合理研究的基础。
大多数研究生并不考虑这些问题,就直接进行文献探讨,将在短时间内找到的现有文献做简略引述或归类,也不作批判。甚至与论文研究的可行性、必要性也无关。
其实回顾的目的就是想看看什么是探索性研究,所以必须主动积极地扩大研究文献的来源。也只有这样,才可能增加研究的假设与变量,以改进研究的设计。
文献综述至少可达到的基本目的有:让读者熟悉现有研究主题领域中有关研究的进展与困境;提供后续研究者的思考:未来研究是否可以找出更有意义与更显著的结果;对各种理论的立场说明,可以提出不同的概念架构;作为新假设提出与研究理念的基础,对某现象和行为进行可能的解释;识别概念间的前提假设,理解并学习他人如何界定与衡量关键概念;改进与批判现有研究的不足,推出另类研究,发掘新的研究方法与途径,验证其他相关研究。总之,研究文献不仅可帮助确认研究主题,也可找出对研究的问题的不同见解。发表过的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就是重要的问题来源,对论文的回顾会提供宝贵的资料以及研究可行性的范例。
2.回避和放弃研究冲突另辟蹊径
对有较多学术争议研究主题,或发现现有的研究结论互相矛盾时,有些研究生的论文就回避矛盾,进行一个自认为是创新的研究。其实将这些冲突全部放弃,就意味着放弃一大堆有价值的资料,并且这个所谓的创新,因为不跟任何现有的研究相关与比较,没有引用价值,会被后人所放弃。遇到不协调或者互相矛盾的研究发现,尽管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处理,但是不要避重就轻,甚至主动放弃。其实这些不协调或者冲突是很有价值的,应多加利用。将现有文献的冲突与矛盾加以整合是必要的,新研究比旧研究具有更好、更强的解释力,原因之一是新的研究会将过去的所得做一番整合与改善。
3.选择性地探讨文献
有些研究生不是系统化地回顾现有的研究文献,找适合研究的问题或可预测的假设,却宣称某种研究缺乏文献,从而自认他们的研究是探索性研究。如果有选择性地探讨现有文献,则文献综述就变成了研究生主观愿望的反映,成了一种机会性的回顾。
因此一定要进行系统的、全面的文献综述,以严谨的科学设计来寻找、评估以及整合科学研究的证据,确保文献综述完整不偏。要端正学风,勇于探索和不回避冲突。分析冲突的原因、方法与结论,可以为未来的研究及论文奠定成功的基础,使论文的研究结果对后续研究有应用价值和理论意义。
[b]
三、综述的基本方法与步骤[/b]
文献综述不仅仅是对一系列无联系内容的概括,而且是对以前的相关研究的思路的综合。文献综述的基本步骤为:
1.文献综述的第一步:概括归纳
收集文献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各种检索工具,如文献索引、文摘杂志检索,也可利用光盘或网络进行检索;二是从综述性文章、专著、教科书等的参考文献中,摘录出有关的文献目录。
选择文献时,应由近及远,因为最新研究常常包括以前研究的参考资料,并且可以使人更快地了解知识和认识的现状。首先要阅读文献资料的摘要和总结,以确定它与要做的研究有没有关系,决定是否需要将它包括在文献综述中。其次要根据有关的科学理论和研究的需要,对已经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做进一步的筛选,详细、系统地记下所评论的各个文献中研究的问题、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及其存在的问题、观点的不足与尚未提出的问题。将相关的、类似的内容,分别归类;对结论不一致的文献,要对比分析,按一定的评价原则,做出是非的判断。同时,对每一项资料的来源要注明完整的出处,不要忽略记录参考文献的次要信息,如出版时间、页码和出版单位所在城市等。
对要评论的文献先进行概括(不是重复),然后进行分析、比较和对照,目的不是为了对以前的研究进行详细解释,而是确保读者能够领会与本研究相关的以前研究的主要方面。个别地和集中地对以前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进行分析和评论,这在文献综述中是非常重要的。
2.文献综述的第二步:摘要
不同的学科对引用摘要的要求与期望不同。虽然文献综述并不仅仅是摘要,但研究结果的概念化与有组织的整合是必要的。其做法包括:将资料组织起来,并连到论文或研究的问题上;整合回顾的结果,摘出已知与未知的部分;理清文献中的正反争论;提出进一步要研究的问题。
3.文献综述的第三步:批判
文献综述是否有价值,不仅要看其中的新信息与知识的多少,还要看自己对文献作者及编辑者的观点与看法如何。
阅读文献时,要避免外界的影响甚至干扰,客观地叙述和比较国内外各相关学术流派的观点、方法、特点和取得的成效,评价其优点与不足。要根据研究的需求来做批判,注意不要给人以吹毛求疵之感。
一个具有批判性的评论,必须要有精确性、自我解释性和告知性。批判的程度,主要在测试研究生评鉴技巧:是否能分析出文章的中心概念与所提出的论据,做出摘要,并提出简要评估。
文献综述的第三步是在形式上批判其是否符合一些基本写作的标准,即判定其是否为一篇好文章还要看文献中引用的文章与评论的标准。有的台湾学者将其归纳为:代表性、显著性、相关性、适时性和简捷性。
4.文献综述的第四步:建议
通常一个文献综述是以比较性评论的方式为主,分析两个以上不同的思想学派、议题或者不同人所持的不同立场。文献综述的最后步骤是在回顾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建议。根据发展历史和国内外的现状,以及其他专业、领域可能给予本专业、领域的影响,根据在纵横对比中发现的主流和规律,指出几种发展的可能性,以及对其可能产生的重大影响和可能出现的问题等趋势进行预测,从而提出新的研究方案等,并说明成果的可能性等。
还要指出的是,阅读和分析已有的其他专业研究人员的文献综述,可以高效率地获得有益的观点和建议。但是,这类集中介绍研究成果的综述性文章只能作为新的研究的基础或参考点,不能被用来替代自己的独立研究。总之,要做好硕士、博士论文的选题与研究,必须重视资料概览,认真写好文献综述
1.、什么是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简称综述,与动物实验等科研论文不同。科研论文是作者亲自对某一具体课题进行研究后所做的总结。
综述是对某一时期内某一学科,某一专业或技术的研究成果、发展水平以及科技动态等信息资料进行搜集、整理、选择、提炼,并做出综合性介绍和阐述的实用文体。科技综述的最显著特点是述而不评,重点在“综”。只是浓缩性地介绍己经获得的科技成果的信息,在文章中不加上编写者的见解和评论,作者的倾向性只能潜在地反映在对他人的观点、材料的取舍和引用上。
如果文章中加上编写者的观点就变成了述评。述评的特点是“评”,即在己有成果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为读者献计献策。
因此综述的重点在“述”,只“述”不评,即只对观点、数据、事实等作纯客观的分析和介绍,不作评价、评议。科技述评的重点在“评”,又“述”又“评”。
指作者潜在的倾向性。论文作者不应对原始文献进行直述评说、这一点有别于述评。但这不等于作者不能有自己的观点。作者的立场、观点、学术水平主要体现在对原始材料的选择和组织上,即用别人的资料和观点来表明白己的想法。也就是说,要将自己的见解寓意其中,贯穿于内,含而不空。
2、文献综述的特点及作用 2.1 文献综述的特点 2.2 文献综述的作用
2.2.1 在科研中的作用有着重要作用
在科研伊始谈段。综述为科研人员提供研究课题的历史、现状、当前争论的焦点及发展趋势的情报资料,能够帮助科研人员了解本领域的全面情况,从而选定有意义、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2.2.2 综述能帮助我们有效地进行知识更新。综述能让我们用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对某种专题的内容、意义、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等有个较完整、系统、明确的认识。2.2.3 在检索中的作用:综述文后所附的参考书目可为读者提供已确定课题的许多参考文赋,成为一种独特的情报检索系统。利用参考书目采用回溯检索和循环检索的方法,可获得成千上万篇文献资料,并可满足在检索工具缺乏情况下的族性检索。2.2.4 写作综述不仅是积累科研资料的重要方法,也是了解有关专题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培养锻炼组织材料,正确表达思想的有效途径。
3、综述的类型
分类方法一:根据写作目的和收集到的资料情况不同而不同、通常可分以下四种:
①
简介式综述:就是按内容特点分别综合介绍原文献所论述的事实、数据、论点等,一般不加评述、这种类型综述适用于某些学术、技术问题的概要介绍,尤其适用于某些问题刚发现还尚无定论时,较宜使用这一种形式。
②
动态性综述:就是对某一领域或某一专题的发展动态,按照其自身的发展阶段,由远及近地介绍其主要进展,一直介绍到目前的发展程度、这种类型最适宜介绍学术、技术的进展。
③
成就性综述:就是将有关文献汇集分类,把某一方面或某一项目有关的各种内容从原始文献中摘出,不管时序先后,分门别类地进行叙述、这种类型适用于介绍新方法、新技术、新论点和新成就。④
争鸣性综述:就是对某一领域或某一专题学术观点上存在的分歧,进行分类归纳和综合,按不同见解分别叙述。叙述中可表述作者倾向性的意见、这类综述,写作时要注意对所引用的原始论文的论据一定要抓住要害。分类方法二:
(1)
专题综述、(2)文献综述。这类综述的目的是对一定时期内围绕某一专题的论文加以汇集和解释。(3)
回顾性综述。主要是历史的分析某一课题的发展概况,文章的写法可按年代顺序进行组织。
(4)现状综述。是较常见的科技综述类型、其主要目的是对某一发展领域的新知识、新情况迅速进行收集、整理而写成的综述。
4、文献综述的结构
文献综述基本由前言(引言)、正文、结论和参考文献四大部分组成。
4.1 前言(引言):简要介绍所综述的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说明有关概念,规定综述范围,介绍本课题的基本内容:包括研究的历史、现状、前景和争论焦点等,使读者对全文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4.2 正文:是综述的主体部分,对某专业、学科在某阶段的发展历史和当前实际工作水平、成就和展望,以及有关各种情况都应作详细叙述,还要把同行对该方面的不同看法也写进去,进行分析研究。
3.3 结论:结论是综述的结束语。一般包括研究的结论,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存在的分歧,有待解决的问题和发展趋势等。
3.4 参考文献:注明作者所引用的资料,为人们核对或作进一步研究用,这些按引用顺序列出。通过参考文献,还可以看出综述的深度和广度。
4、文献综述的写作步骤
写作文献综述一般有这么几个步骤:选题、收集和阅读文献、拟写提纲、成文和修改。4.1 选题:这是文献综述写作的关键环节,选题要突出一个“新”——就是选题新、资料新。综述只有选题新、资料新才具有参考价值,才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一般综述的选题都是近年来发展较快,进展较大而切合实际将要的课题。资料新是指引用的文献以近3—5年学术性期刊的论文为主,陈旧性的资料随时间的进展可能被新发表的资料所包含或超越、失去了被归纳综合的意义。
一般综述的定题有三种情况:(l)为科研作准备,所选题目是与自己科研有关的内容,即与自己的科研方向一致、因此,这种情况常先有一个初步的题目,然后广泛查文献再确定、(2)反映学科的新动态,结合自己较熟悉的专业,选择某一专题,收集最新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为人们提供新的知识、(3)在日积月累阅读文献中,感到有些问题需要整理提高,这样在已掌握较多文献的前提下,从中选定题目。
4.2收集和阅读文献:主题确定后,就要有针对性地广泛收集文献资料,在阅读后,根据需要和内容,决定材料和取舍。如果平时在学习和工作中,养成收集和积累资料的习惯,在写作时就会节省大量查阅资料的时间。
收集文献的方法,主要有两种:(l)通过各种检索工具,如文献索引、文摘杂志检索、选择文献时,应由近及远,主要应用近3-5年内的文献,这样才能体现出文献综述的新观点、新水平。(2)从综述性文章、专著、教课书等的参考文献中,摘录出有关的文献目录、因此,阅读综述性文章,不仅可以了解国内、外的进展情况,同时还可从文中获得有关的参考文献。4.3拟写提纲:农业文献综述涉及的内容多而广,所以在写作前应拟写一个写作提纲,以便将主题与材料加以安排和组织,这是写作前的一项重要工作。这样可以使作者的逻辑思维更加趋于完善,既有利于成文,又便于修改,使文章层次清晰,前后照应。
4.4成文和修改:拟好提纲后,明确构思,材料齐全,就可以进一步组织材料、写成文章,同其它文章一样,对写好的文章草稿要进行多次修改,以期达到完美。
准备工作完成后,一般应在短期内写出初稿,以免时间拖得太长,造成前后脱节、条理紊乱或文字不畅笔等。一旦动笔,最好一气呵成,不必在写作过程中过分推敲用词,全文写毕后应逐段认真斟酌、推敲、每次修改后最好放置二、三天后再修改一遍,直至满意为止、必要时也可请指导教师或同行好友阅读提意见,力求完善。
5、文献综述写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6.1忌作重复综述。综述应从一、二次文献中归纳综合而成,不能在别人的综述基础上再作相同范围内相同课题的综述。
6.2 选题范围过于宽泛
综述虽然是综合论述某课题的文稿,但论述范围不能过于宽泛,否则篇幅过长,论述主题不集中。其次选题要切合实际,简洁明了,能够概括全篇主题,且能引人注意。有的作者单纯追求选题的大而全,范围过于宽广,反而会出现选题过宽而内容过窄,文题不符的问题。6.3 生搬硬套,对知识进行再创造能力和概括性差
综述虽然是综合叙述.但它绝对不是一次性文献的叠加和堆积,必须对知识进行再创造。综述是综合与叙述相结合的产物,“综”是基础,是对前人发表的文献收集整理、综合的过程;“述”则是通过对材料的引用与观点的取舍,客观分析一次文献、数据和观点的过程。“综”和“述”两者缺一不可,只“综”不“述”,是一种单纯的资料堆砌;只“述”不 “综”,形同“无源之水”,缺乏科学性。
6.4添枝加叶、各取所需 综述的基本原则是忠于原文、让事实说话。因而综述的内容一定要具有真实性和科学性,科学是综述写作的生命。综述中所引用的数据、结果、结论一定要符合科学的真实面貌,不能主观判断,更不能凭空想象或推测、加工。
如果仅通过阅读或摘录在别人综述的基础上作第二手综述,则可能出现片面性、甚至以讹传讹。还有的作者对所收集的资料原文中没有的内容、数据、经过自己的“推理“、“加工”,写入文中,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6.5详略把握不够,重点难以突出
综述由于信息量大,综合性强,所以在撰写时,对一次性文献必然涉及的范围广、材料多,而且结构庞大,所以如果不注意详略得当,那么,重点就难以突出,综述就难以起到浓缩资料的作用。
6.6引文资料跨度太长
有的作者认为综述资料时间越长越好,因而,收集文献资料追求篇数多、时间长,其实,文献资料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时间跨度越长越好,具体的限度虽然难以规定,但原则上是参考文献的引用数目,期刊一般限定在20条以内,最多不能超过30条,时间上资料以3—5年为宜。
6.7间接和转引文献资料多
综述的文献资料必须是一次性文献资料,而且是作者亲自阅读过的。有的作者为了省事,甚至投机取巧,写作时直接把一次性文献资料中的参考文献一一列举出来.这不仅违反了综述参考文献引用的基本原则,而且对读者是极不负责的。6.8参考文献书写不规范
Finding, formulating and exploring your topic.Different topic creations
Many students have in mind something that they want to work on;others want to work with a particular scholar or research centre.In the first case, students search for a compatible supervisor.In the second, for a topic.Regardless of these preliminary circumstances, the topic is very likely only roughly formulated at this stage.This is usually enough to have your enrolment accepted.Reading the literature
Once you have a general idea, you could start by talking to your supervisor and other scholars.But, most importantly, you have to think why you would like to work on it, or why anyone would want to do so.Ask yourself, “Why is it important? What is interesting about this? Suppose I solve it, or find it, or pull it all together, what use is it? What is its significance?” Then, with some questions such as these in mind, go and read more about it to see what is there and find out what aspects of it have been exhausted, what neglected, what the main ideas, issues and controversies are in the area.It is regarded as your supervisor's role to direct you to the most fruitful starting point in reading and surveying the literature.Cycle of literature review
All of this is not a once only activity, but is a cycle you go through again and again.So you read, think, and discuss it with your supervisor and then, as a result, come closer to the formulation of the topic.And then with each cycle of reading, thinking and discussing your topic becomes more specific and focussed.This is not the final formulation and the last time you will focus your topic.But you could probably let go of this round of general exploration and embark on the next stage.Your supervisor by this time should have enough of an idea of your topic to judge whether or not what you propose to do is feasible within the time available and has the potential to meet the required standards for a PhD.To see the full potential of your topic or, to the contrary, see that it is not going to deliver what you wanted, you do need to begin doing your research.This, of course, is why pilot studies are often undertaken.Making sense of the literature
We do truly wish we could tell you about a reliable or simple way to make sense of the literature.We can say, however, that you need to attend to things at two levels: &S226;One is establishing a system that will allow you to organise the hard copies of the articles etc., and develop a data base for references, so you have easy access under relevant categories and don't chase the same references repeatedly.&S226;The other is the more demanding task of understanding and using the literature for your purposes.Without attending to the first task, you could easily become inefficient and frustrated.However, although it is necessary to have some way of keeping track, don't spend all your energies on perfecting your system.It may be a good idea to attend a course for researchers on handling information.Check whether your university's library or computer centre offers such a course.The other task ahead of yougoes to the heart of your thesis.We consider this in three stages.Making sense of the literatureand you are sure that you've exploited all avenues for searching that the library can present you withsecond pass
You continue the process of making sense of the literature by gaining more expertise which allows you to become more confident, and by being much more focused on your specific research.You're still reading and perhaps needing to re-read some of the literature.You're thinking about it as you are doing your experiments, conducting your studies, analysing texts or other data.You are able to talk about it easily and discuss it.In other words, it's becoming part of you.At a deeper level than before,&S226;you are now not only looking at findings but are looking at how others have arrived at their findings;&S226;you're looking at what assumptions are leading to the way something is investigated;&S226;you're looking for genuine differences in theories as opposed to semantic differences;&S226;you also are gaining an understanding of why the field developed in the way it did;&S226;you have a sense for where it might be going.First of all you probably thought something like, “I just have to get a handle on this”.But now you see that this 'handle' which you discovered for yourself turns out to be the key to what is important.You are very likely getting to this level of understanding by taking things to pieces and putting them back together.For example, you may need to set up alongside one another four or five different definitions of the same concept, versions of the same theory, or different theories proposed to account for the same phenomenon.You may need to unpack them thoroughly, even at the very basic level of what is the implied understanding of key words(for example 'concept', 'model', 'principles' etc.), before you can confidently compare them, which you need to do before synthesis is possible.Or, for example, you may be trying to sort through specific discoveries which have been variously and concurrently described by different researchers in different countries.You need to ask questions such as whether they are the same discoveries being given different names or, if they are not the same, whether they are related.In other words, you may need to embark on very detailed analyses of parts of the literature while maintaining the general picture.Making sense of the literature40 pages is expected.Therefore it is essential for you to check the requirements with your department.Regardless of the above distinctions you should never see writing a proposal as a worthless chore.Indeed, if it isn't formally required, it is a very good idea to write one anyway.You can use it to your advantage.It always forces you to think about your topic, to see the scope of your research, and to review the suitability of your methodology.Having something in writing also gives an opportunity to your supervisor to judg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project(whether it is possible to finish in time, costs, the equipment needed and other practicalities, time needed for supervision), to assess its likelihood of success, and its ability to meet the academic standard required of a PhD thesis.While there are no hard and fast rules governing the structure of a proposal, a typical one would include: aims and objectives, significance, review of previous research in the area showing the need for conducting the proposed research, proposed methods, expected outcomes and their importance.In experimentally based research it often includes detailed requirements for equipment, materials, field trips, technical assistance and an estimation of the costs.It could also include an approximate time by which each stage is to be completed.write a abstract
.Indeed, the final version of the abstract will need to be written after you have finished reading your thesis for the last time.However, if you think about what it has to contain, you realise that the abstract is really a mini thesis.Both have to answer the following specific questions: 1.What was done? 2.Why was it done? 3.How was it done? 4.What was found?
5.What i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findings?
Therefore, an abstract written at different stages of your work will help you to carry a short version of your thesis in your head.This will focus your thinking on what it is you are really doing , help you to see the relevance of what you are currently working on within the bigger picture, and help to keep the links which will eventually unify your thesis.Process
The actual process of writing an abstract will force you to justify and clearly state your aims, to show how your methodology fits the aims, to highlight the major findings and to determine the significance of what you have done.The beauty of it is that you can talk about this in very short paragraphs and see if the whole works.But when you do all of these things in separate chapters you can easily lose the thread or not make it explicit enough.If you have trouble writing an abstract at these different stages, then this could show that the parts with which you are having a problem are not well conceptualised yet.We often hear that writing an abstract can't be done until the results are known and analysed.But the point we are stressing is that it is a working tool that will help to get you there.Before you know what you've found, you have to have some expectation of what you are going to find as this expectation is part of what is leading you to investigate the problem.In writing your abstract at different stages, any part you haven't done you could word as a prediction.For example, at one stage you could write, “The analysis is expected to show that …”.Then, at the next stage, you would be able to write “The analysis showed that ….” or “Contrary to expectation, th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final, finished abstract has to be as good as you can make it.It is the first thing your reader will turn to and therefore controls what the first impression of your work will be.The abstract has &S226;to be short-no more than about 700 words;
&S226;to say what was done and why, how it was done, the major things that were found, and what i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findings(remembering that the thesis could have contributed to methodology and theory as well).In short, the abstract has to be able to stand alone and be understood separately from the thesis itself.Is there a particular thesis structure I have to follow?
There are certain conventions specific to certain disciplines.However, these structures are not imposed on a piece of work.There are logical reasons why there is a conventional way of structuring the thesis, which is after all the account of what you've achieved through your research.Research is of course not conducted in the step-by-step way this structure suggests, but it gives the reader the most accessible way of seeing why this research was done, how it was done and, most importantly, what has been achieved.If you put side by side all the questions you had to answer to finish your research and what is often proposed as a typical structure of a thesis, then you see the logic of the arrangement.That does not mean, however, that you have to name your chapters in this way.In some disciplines, it very often is like this;in others, this structure is implied.For example, in many science theses, the following basically is the structure;in many humanities theses, the final structure looks very different, although all of these questions are answered one way or another.Why am I doing it? Introduction Significance What is known?
What is unknown? Review of research Identifying gaps
What do I hope to discover? Aims
How am I going to discover it? Methodology What have I found? Results What does it mean? Discussion
So what? What are the possible applications or recommendations? What contribution does it make to knowledge? What next? Conclusions
Occasionally a thesis is written which does not in any way comply with this structure.Generally the reasons you want to have a recognised, transparent structure are that, to some extent, it is expected and the conventional structure allows readers ready access to the information.If, however, you want to publish a book based on the thesis, it is likely the structure would need to be altered for the different genre and audience.如何撰写综述性论文
第一部分 什么是综述?
综述,其中综是综合,述,更多的不是叙述,而是评述和述评。只评述还不够,还要就观点、材料和方法进行综述。“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学写综述,至少有以下好处:
①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
②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 ③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④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
第二部分 综述的类型
文献综述有两种,一种是“大综述”,就一个领域的文献的总结。另一种是“小综述”。这个综述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向其他人介绍前沿,而是为了推出自己的论述和模型,是以述带论,就是说明现有的研究状况如何,缺在哪里,我准备做的贡献是什么。所以,这种综述并不强求非常全面细致,而应该侧重介绍与自己的研究直接相关的文献。
第三部分 综述的写作过程和方法
怎样写文献综述?形式可大可小,看8-10篇与科研课题相关的文献,进行高度的总和、概述、分析,从概念到理论,不要出现摘要堆积;在内容上,与科研课题结合起来。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
一、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象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种算法、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
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可以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因此在阅读文献时,要写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做好“文献摘录卡片”。用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的精髓摘录下来,不仅为撰写综述时提供有用的资料,而且对于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阅读水平都有好处,特别是将文献整理成文献摘录卡片,对撰写综述极为有利。
二、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经验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
三、注意事项
由于文献综述的特点,致使它的写作既不同于“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也不同于一般的科研论文。因此,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⒈、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的综述的,甚至写出的文章根本不成为综述。
⒉、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⒊、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
⒋、参考文献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论文可以将参考文献省略,但文献综述绝对不能省略,而且应是文中引用过的,能反映主题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
第四部分 综述的基本写作要求
文献综述特征
1.一般字数控制在4000-6000字左右; 2.以评述为主,不可罗列文献;
3.基本格式通常包括题目、作者、摘要、关键词、前言、正文、结语和参考文献等几个部分; 4.中文参考15-20篇,英文参考20篇左右,文献要新,50%-80%最好为3年内的文献。5.如果文献综述是为开题报告作准备,整篇文章建议为漏斗状结构,即“有什么研究进展,问题是什么,怎么找方向”。
第五部分 综述的写作技巧题目
1.1 如果文章为结果论文
标题格式 a)Effect of(因素)on(观测项目)in(研究对象)Progress b)(观测对象)in(研究对象)Progress c)无固定格式
1.2 如果文章为方法论文
标题格式 d)Methods for … Progress 2 摘要常用句型
归纳了…研究中的关键问题 指出了…及其…研究的主要进展
讨论了…的类型、影响因素、过程机理和描述方法 在此基础上,对…规律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指能代表整篇综述意义的3~5个词语。4 前言 4.1 内容:
问题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动态,有关概念和定义,选择这一专题的目的和动机、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4.2 常用句式
…是…的重要研究内容 过去研究主要集中在…(深度上)…(广度上)…
(有争论的问题)…
鉴于…的工作将对今后…研究意义以及…的现实应用意义 作者就…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综述 5 正文
5.1 综述材料来源广泛,因此段落结构格式非常重要,举例如下表; 第一句 第二句 第三句 第四句 第五句 第六句
主题句 陈述理论1 研究支持1 陈述理论2 研究支持2,等。主题句 研究支持1 研究支持2 研究支持3,等。例外情况 研究意义 主题句 研究支持1 说明理论1,等。主题句 5.2 纵横结合式写法
写历史背景采用纵式写法,围绕某一专题,按时间先后顺序或专题本身发展层次,对其历史演变、目前状况、趋向预测作纵向描述;写目前状况采用横式写法,对某一专题在国际和国内的各个方面,如各派观点、各家之言、各种方法、各自成就等加以描述和比较。通过横向对比,既可以分辨出各种观点、见解、方法、成果的优劣利弊,又可以看出国际水平、国内水平和本单位水平,从而找到了差距。
5.3 相关研究不必全部列举,每一个主题举2-5个有代表意义的研究。5.4 常用句式
了解…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对认识…有重要的意义 …的特征可用…来描述,其中常用的有…
由于…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研究者通过…来描述各因素对…的影响 影响…的因素很多,下面就…进行论述
…不仅取决于…,而且受到…的制约 …与…有关
…是…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研究表明…
产生…的原因有… 6 结语
一般为展望结构,如果是开题报告前的文献综述,需要把想做什么阐述清楚
第二篇:妇科反思性文章
妇科反思性文章
护理学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实践中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知识体系,括一系列的模式和理论。而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加强,对医疗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使护理理论在临床实践中遇到前所未有的冲突与困惑,并且在护理实践中也存在许多缺陷与不足。目前,我国护理理论知识和临床运用共存在三种关系:护理理论充分运用于实践、护理理论落后于护理实践、护理理论受到临床实践应用的限制。本文主要通过反思妇产科护理学临床见习过程中两个实例来讨论以上三个观点,旨在通过反思而发现护理理论在临床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解决的最佳的方法。第一部分:护理理论充分运用与实践的反思:
在一次临床见习中,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进了产房。老师叫我们教产妇如何喂养婴儿。于是我们给一个才生下小孩一周的产妇进行。我们取得了产妇的配合后,我们就给产妇进行了简单的评估,根据产妇的主诉,我们了解到产妇是第一次妊娠,而且对于如何喂养孩子不了解,现在孩子大多数是以牛乳喂养。了解这些后,我们先跟产妇说了应该怎么喂养,喂养应注意什么,一一解释给产妇听,直到她明白后,我们才开始指导她喂养的姿势,并手把手的教产妇。最后我们还发现了一个问题,由于产妇很少哺乳孩子,而且也没有及时将乳汁挤出,导致了产妇的乳房产生了硬结,有发生乳腺炎的危险。发现了之后我们及时告诉了产妇她存在的问题,并告诉她现在的乳房已经有硬结了,叫她最好是母乳喂养还跟她说母乳喂养的好处,跟她说平常时要用温水按摩乳房并且在涨奶时要及时挤出乳汁以防发生乳腺炎,我们又教了她如何按摩乳房,产妇的丈夫给我们打来了温水,并在一边看我们如何做,最后,为了确定产妇是否学会了,我们还让产妇给我们做了演示,看到产妇终于学会了以及产妇感激的眼光,我们都觉的很高兴,很高兴我们所学的东西能帮助产妇。
乳腺炎是产褥期女性的常见病之一。临床上,很多初产妇的由于授乳经验不足,常常不能有效地排空乳汁,因此极易导致乳汁淤积。而且由于产妇对乳腺炎的知识的不了解,忽略了预防。对于如何预防乳腺炎这问题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很多相关的研究,有研究说乳腺炎与积乳有关。积乳会使乳腺管瘀塞不通,造成乳汁积存在乳房内而出现乳房肿胀、触痛、硬块和局部皮肤发红。此时若不能及时排空乳房内瘀积的乳汁,便有利于细菌的侵入和生长繁殖,容易继发细菌感染而导致急性乳腺炎的发生[1]。经过大量的实践研究说明,温水按摩乳房以及及时排空乳汁对预防和治疗乳腺炎显得非常重要,[2] 而且预防急性乳腺炎的关键在于避免乳汁瘀积,及时解除奶胀,同时防止乳头损伤,保持乳头清洁[1]。乳房按摩的方法为:在患侧乳房由患者自己或术者,用五指由乳房四周轻轻向乳头方向按摩,但不宜用力挤压或旋转挤压,而是沿着乳络方向施以正压,把瘀滞的乳汁逐步推出。在按摩的同时可以轻揪乳头,以扩张乳头的乳络,促进乳汁排出,[3]进而改善乳房的血液循环而达到预防乳腺炎的目的。通过查找文献以及课本,我对乳腺炎的了解更加深刻了,也系统地掌握了预防乳腺炎的方法,这对我以后在临床上护理类型的问题打下了基础。
第二部分:护理理论落后于临床实践的反思
心理指导与健康教育对临产妇有着积极的作用,在临床上由于专业人员的缺乏与护理工作人员缺少时间去进行,也因为理论知识没有及时更新与临床实践同步,使对临产产妇心理指导与健康教育没办法进行,使护理理论落后于临床实践。下面我通过一个临床实践中的一个例子加以说明。
有一次在农垦妇科临床见习中,我们穿戴好后,跟着老师进了产妇。那时,产房里有两位临产产妇,其中一位产妇的宫缩已经开始了,但不是很明显,宫口才开1到2cm,产妇十分紧张,躺在床上不肯活动,那里的老师跟产妇说要下床活动一下,这时有小便的话要上厕所,但产妇怕疼不想动,那老师一个劲地说产妇现在要下床走走,别老躺在床上,这样不好。当时我留意了一下,那老师叫产妇下床走走,这是对的,教材也有讲关于这方面的问题,但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做。而且那老师也没有具体地跟产妇说这时下床有何好处,产妇不知道为什么要下床活动,再加上孕妇紧张的心理,产妇更加不乐意去动了。
到底怎么说动孕妇,当时我也不太清楚,回来时我查了一些相关的文献,对于如何说服临产产妇下床运动以及如何对她们进行健康教育与心理指导,这都要求我们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耐心。
很多产妇在临产后就很紧张,躺在床上不肯活动,甚至吃饭、小便都躺在床上,就这样静等着生孩子,这种做法不利于产程的进展。所以我们应该在孕产妇进入临产状态后,就应把心理护理放在首位。主动听取产妇的主诉,并允许产妇提出问题,同时给予针对性的解答。在陪产过程中,助产人员应做到专人专护,坐于产妇身边,将左手放在产妇的腹部,在观察宫缩强度的同时,向产妇讲解宫缩的生理作用及宫缩时的感觉。还有满足产妇的生理需要,做好生活护理,如满足饮水饮食的需要,衣服及床单有污染和潮湿时及时更换。还应满足产妇在特殊时期的自尊,使其有安全感。助产人员应鼓励产妇表达自己的不知和心理需,并尊重他们的意愿,热心帮助她们解决问题,如讲解产程中会出现的健康问题,自我减轻阵痛的有效方法,并给予实质性帮助[4]。对临产产妇加强活动的指导,符合产妇身心需要,促进自然分娩。[5]
教材是死的,实践是活的,我们不能根据教材照搬,而是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制定我们的护理措施,而且教学选取的课本与最新的临床知识及技能有一定的后置性,书本知识落后于临床,一些旧的观点、知识仍保留,而一些本专业中的新知识、新技术不能及时补充入课本[6],所以我们培养临床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要与时俱进。
第三部分:护理理论落后于临床实践的反思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临床技术的不断进步,使护理理论在临床上实践应用受到限制,其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护理理念陈旧,没有跟上临床实践工作的脚步
2、护理模式理论过程中“模式化”、“表格化”使在执行过程中过于机械化,缺少评判性思考
3、护理理论运用的生搬硬套,是的护理理论缺少灵活性。事实上,一个有效的护理理论是产生于实践并作用于实践的。[7]
4、护理理论的局限性。有专家认为护理理论本身具有其局限性以及对护理理论的模式化分析影响了其原有逻辑性,最终限制了其广泛应用[8],这些都造成了护理理论缺少灵活性,而导致在临床实践中应用中应用受到限制。
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很多研究者都做了相关研究,所采取的措施大同小异,主要有以下方面:
1、不断完善护理理论,结合我国国情,发展适合我国的护理理论。
2、加强医院辅助系统的完善及支持系统的建立[7]
3、缩小理论和实践的差距。与时俱进,促进现代护理理念的发展,摒弃旧的理念,加深理论的清晰度[8]。
3、改变护理理论的教育模式,加强护理理论与临床实践的联系,避免护理理论运用的生搬硬套。
这些都要求了我们护理人员在以后临床实践工作中要结合实际情况运用护理理论,避免生搬硬套,还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也加强自己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以及对理论的认知度,只有这样护理理论才能发挥其的价值。结论: 从以上对临床实践中的一些例子来反思使我们看到:护理理论在临床实践中起到指导作用,但是由于护理理论存在的一些不足的地方使的它无法真正的发挥它所有的价值。而且护理理论的研究还处于探索的初级阶段,但这些理论的研究建立了护理学的独立与发展基础,为今后护理学的发展积累了经验和教训。
应用护理理论指导护理实践是可行和有效的,增加护理工作的自主权,推动护理学科的发展[9]。护理理论在具体护理行为中的应用,使患者得到利益,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改善了人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
而现在护理理论应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护理理念陈旧、护理模式理论过程在执行过程中过于机械化,缺少评判性思考、护理理论运用的生搬硬套、护理理论的局限性、护理工作繁重,使护理面临新的挑战。这些护理缺陷导致了护理理论在临床实践中无法发挥护理本身的价值。
我们都知道,护理是以 “预防疾病、维持生命、减轻痛苦、增进健康”为目标的专业,所以我们护理人员应该要把护理理论贯穿于护理实践工作的始终,在考虑具体护理对象时,应从其个体需要出发,进而提供最佳护理措施而不是生搬硬套。理论来源于实践,我们应该在实践中验证理论的正确性,以评判性的思维来看待理论,运用临床实践经验及相关技能,全面深入了解患者,对患者进行灵活的,具有创新性的,确实有效的,更能促进病人康复的护理措施,这样才能从多角度认识护理理论,才能在以后临床实践中更好的运用护理理论,才能与临床实践工作与时俱进,才能与临床实践工作紧密联系。
对临床实践中的一些例子来进行反思与总结,能使我们在护理学前辈的肩头站的更稳,在今后的护理学独立发展的路上迈出更坚实的步伐。
[1] 华平.乳腺炎与积乳相关[M].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11,(05):61.[2] 张爱华.按摩治疗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研究现状[J].中国医药指南,2011,9(02):42-43.[3] 曾金香, 易锦锦, 欧阳秋,等.热敷按摩预防急性乳腺炎的效果观察[J].中华民族民间医药, 2010,(4):141.[4] 德吉卓嘎.孕产妇临产后的心理表现及护理[J].西藏科技,2009,(09).[5] 王静.对临产产妇加强体位活动的指导与护理[J].天津护理,2004,12(02):87.[6] 盛夕曼.《妇产科护理学》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的差异及应对方法[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1):89-90.[7] 史晓峰, 王明春, 汤琦玫.浅谈护理理论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J].中国医学创新,2009,6(32): 141-142.[8] 张冬梅,郑丽维.护理理论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对策[J].全科护理,2010,8(10A):2600-2602.[9] 康小凤,李峥.有关护理模式的文献计量学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4,39(5):383
第三篇:如何查找综述性文章
如何寻找综述性论文?
方法1:用survey, review 等标题字样在各大数据库中搜索,或者用Google学术搜索;
方法2:根据你研究的内容选出关键字,然后在Google学术中搜索,找到引用率最高的几个文献,再从这些文献的参考文献中找综述性文献;
方法3:根据你研究的内容选出关键字,然后在Google学术中搜索,找到引用率最高的几个文献,这些文献的作者就是你这个领域的牛人,然后到他们的主页上去,找综述性论文
暂时想到这3个方法,供参考!
第四篇:感恩性体会文章
国家助学政策——困难学生的动力
来自农村的我,父母都是踏踏实实的农民,每天干活都早出晚归,心里总是怀着美好的愿望:孩子能学有所成,走出乡村里的大山。高昂的学习生活费让在农村的父母望而却步,但又甘心——就算少吃少喝都要让孩子接受高等教育!身为儿子的我,看着父母为了我上学,而过着痛苦的生活,我心如刀绞,心有不忍。在我进入大学后,大笔的读书费用使得家庭经济状况更加拮据。
在国家为我们贫困生提供更多的经济援助渠道的政策下,我有幸申请到了国家助学金,为我和我父母的拮据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希望。
家国的助学政策不但让我的生活上有了经济支持而且让我知道国家对我们这些困难学生的关心和支持,让我的生活充满了爱心,对国家充满希望。助学金不光是给了我钱,而且给了使我学习生活减少了负担,消除了自卑之心。
是这笔助学金给了我大学里的又一次温暖,它让我看到我的世界也有了美丽的色彩。
是这笔助学金,震撼了我的心灵,改变了我的价值观,知道了我的生活并不是没有希望的,知道这个世界充满了爱。
是这笔助学金,让我有了追逐梦想的机会,我知道了自己前进的方向,并带着一份坚持的关爱一直走下去。
国家完善的助学政策解除了我的后顾之忧,让我得以实现自己的理想,离自己的理想越来越近。我觉得国家的政策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上执行得非常好。为什么这样讲?因为对于个人来讲,如果你没有给他一个发展的空间,有可能就是广义的问题,如果给了他发展的空间,他自己不去发展,那么是他自己的问题。现在在学校,我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好好学习。
感谢国家的助学政策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希望和关怀,我也有幸成为一名幸运儿,在我大三里尝到了国家的甘露,使我在这个充满爱的环境中长大,让我感到爱的关怀,以及国家对我们大学生的期望和自己的责任感。党和国家的政策是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这让我这样的学生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我满怀热血感谢党和国家对贫困学生的关心。真诚希望领导给我一次机会,一解我求学之路的燃眉之急。
享受着国家的关怀,我一定会办事认真负责,学习刻苦努力,生活态度乐观向上,生活作风,习性优良;我一定在生活上,朴素节俭,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尊敬师长,并在平时积极和同学交流沟通、融洽和睦地相处;我一定不会背负家国,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的建设;我一定会以我一生的精力以报答国家。
雪中送炭救人急,风戾遮沿供众篱。慷慨解囊作奉献,无私播爱散涓滴。国家助学是我们困难学了求学的希望之光,力量之源,它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的美好。
第五篇:回忆性文章(写写帮推荐)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我相信每一个衡中人都对这句话耳熟能详,在衡中拼搏的那段时光就像是一支生命的舞蹈,积极活跃,昂扬充实。还记得我们班主任说过一句话:“高考是人生的必修课,可成长不是。”但幸好我选择了衡中,衡中三年的生活让我在历练反思中成长,衡水中学给我上了四堂成长的必修课。
第一堂课是树立远大的梦想。一心向着梦想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会为他让路。没有梦想就没有奋斗的原动力。毫不讳言,我来衡中读书,就是志在清华。可能有人说上大学的理想过于功利,但我认为这是一种对自我价值的检验,试一试我到底有没有成为清华人的可能。我们的高考目标,人生规划,一切可以激发斗志的精神力量都可以称作梦想。梦想不是空谈,实现梦想的道路并不平坦,遭受挫折时能支持你继续坚持的只有你的梦想。我三次模拟考试的排名连续退步,但这也没有动摇我的信心,因为我知道,心怀梦想我犹可一战,放弃了理想就只能随波逐流。
第二堂课便是塑造追求卓越的精神。精神的滋养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强大的精神支柱是我们战胜困难的强大保障,而衡中恰恰就是一个善于用精神力量浸润滋养人的圣地。从我来到衡中的第一天起就被那嘹亮震天的跑操口号所感染,它不仅仅是种形式,更是向天地昭示衡中人追求卓越的霸气。每当我喊响自己的班号,那种精神充盈的状态赋予了我奋战一天的动力。衡中校园里充满了催人奋进的精神元素,小到积累本试卷页眉页脚上的鼓励话语,教学楼内外的横幅展牌,升旗仪式上的肃穆庄严,班会课上的鞭策激励。大到八十华里远足的昂扬意志,十八岁成人礼的感恩成长,高考誓师大会上坚定的誓言。从前“人生没有彩排,天天都是直播”“进入状态的速度,就是成功的速度”是我坚持学习追求卓越的动力,而今“迈出大门一步,肩负衡中荣辱”是我继续拼搏的精神源泉。
精神的塑造不仅要靠活动标语的大力宣传,更是衡中人日复一日刻苦学习的自然结果。没在衡中生活过的人不会了解,那看似严苛紧张的作息时间不是学校老师强给我们带上的紧箍咒,而是我们衡中人追求卓越的自然要求。我们在早上5点半起床跑操,尚未日出的黑暗天空会被我们的热情点亮;我们压缩到底的吃饭时间表明了我们对学习时间的渴望与珍视;10点10分熄灯睡觉,许多人10点8分才狂奔回寝,宣告了衡中人与时间赛跑的豪迈斗志。衡中在我心中留下不灭的精神烙印,这三年追求卓越的精神不仅赋予了我应试学习的能力,更赋予了我坚强乐观,藐视一切困难,敢于挑战自我的优良品质。
第三堂课是养成规律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衡中被外界称作“地狱”“准军事化管理”的一大原因就是我们作息时间要求紧凑,规章制度不近人情。我也承认,衡中的制度不是百分之百的科学合理,但我想说,真正生活在衡中里的我们不但没有被“逼疯”,反而收获了严于律己,规律作息的宝贵财富,这是那些管理松散的学校无法提供的。高中三年,无论对于谁都充满了挑战与艰辛,衡中的三年更是如此,繁重的课业压力下,如果没有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身体早就吃不消了。就算在毕业后的假期中,我也有许多同学坚持着早起的好习惯,这更说明我们不是被制度驱使,而是主动的养成习惯。
衡中今年创造了河北省十五连冠的骄人战绩,这并不在于我们的学习方法,教辅习题多么别具一格,而在于衡中把学习方法深深地植入每个衡中人的心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衡中将方法真正转化为了我们的学习习惯,多少学校老师都懂的大道理,只有衡中以强大的执行力将其化为了现实。我们在课前做学案,便懂得了预习对于把握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性;课上紧跟老师,让我们少走了许多无谓的弯路,课间温故知新,利用空闲小块时间教会了我们惜时如金,课后的练习要求重视积累与反思便是在提醒我们学习的灵魂在于思考。衡中的方法不是死的,有着鲜活的生命力,这也养成了我们衡中人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第四堂课是培养宠辱不惊的成熟心态。来到衡中之前,我,和我的同学们都是来自各个学校的精英,可来到衡中这样一个藏龙卧虎,群英荟萃的大舞台,有人依旧名列前茅,笑傲考场,也不免有人会考场折戟,停滞不前乃至退步。作业出成绩,周测排名次,月考大比拼,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最能让一个人变得成熟。坦诚地讲,在衡中我的成绩并不突出,在高三上学期我的成绩甚至掉到过1200多名,真的,那时候我觉得天都要塌了,我每天都在痛苦中挣扎反思,直到有一天,我明白了无论处境多么糟糕,我也没有逃避的可能,胡思乱想对走出迷茫毫无帮助,只有去勇敢面对。对于成绩过于患得患失,只会扰乱心思,而唯有埋头耕耘,不问收获,才能潜心发现自己的问题,才能觅得突破的机会。这是我最为看重的成长经历,在高考中,我就是凭着沉着成熟的心态顶住了成绩的压力,发挥出了正常的水平。
爱因斯坦曾说过:“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让人什么都忘了之后剩下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讲,衡中的教育无疑是成功的,它让我获得了一次宝贵的历练机会,收获了终生难忘的成长财富。如果再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我还是会选择这里,选择这个让我难以割舍的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