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拿大、美国社区服务考察报告
加拿大、美国社区服务考察报告
2008/02/25
------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与世界银行关于“‘十一五’中国城市社区服务体系发展规划研究”合作项目,社会发展司和5个省、市发展改革委一行7人,于2007年11月25日至12月4日赴加拿大、美国进行了社区服务体系考察。
考察团先后访问了世界银行总部、美国住宅与城市发展部(U.S.Department of Housing and Urban Development),加拿大安大略省社区和社会服务局(Ontario Ministry of Community and Social Services, Canada),美国洛杉矶市社区和老年人服务局(Los Angeles Country Community and Senior Services),以及美国城市联盟(National League of Cities),国际劝募协会(United Way),美国企业基金会(Enterprise Foundation)等参与社区发展的知名非政府组织,并实地考察了加拿大温哥华、多伦多和美国洛杉矶市的多个社区服务机构和社区民间组织,与世界银行的社区发展专家,美、加两国的联邦、州、市(郡)各级政府官员、非政府组织负责人和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代表进行了座谈交流。全团同志丰富了经验,对世界银行在社区发展领域的工作和加拿大、美国在社区建设方面的基本情况有了进一步了解。现将此次考察的主要情况及建议报告如下:
一、美、加两国在社区发展领域的主要经验
(一)各级政府分工明确,各有侧重,共同承担社区发展的主要责任
此次考察团访问的政府机构涵盖了美、加两国联邦、州、市三级政府负责社区发展的主要部门,深刻感受到两国各级政府对社区发展的高度重视,对各级政府在社区发展方面主要政策和做法也有了初步了解,大致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
第一,各级政府在社区发展领域职责明确,各有侧重。根据在美国住宅与城市发展部和加拿大安大略省社区和社会服务局了解到的情况,一般地,美、加两国联邦政府主要负责制定社区发展规划,明确社区发展的目标和主要内容,并通常以立法的形式加以确认。如美国1974年颁布实施了住房和社区发展法案(Housing and Community Development Act),并在此后的30年内以修正案的形式不断完善。HCD Act法案要求美国各届政府不断以政策扶持、直接投资等多种形式推动地方社区建设,保证了美国社区发展政策的连续性和一贯性、同时,HCD Act也有效规范了各类非政府组织和私人机构在参与社区发展中的行为,使它们既能广泛、有效的参与到社区发展工作中来,其工作又能够与政府的社区发展目标高度一致。
美、加两国州(省)一级政府一般是在联邦立法的框架内,制定具体的社区发展执行计划。州(省)一级政府的社区发展政策通常是覆盖全体社区居民的,但有时也会实施有针对性的社区发展项目,如加拿大安大略省在现阶段社区发展计划制定过程中,就非常重视移民群体的社区参与,并在省政府投资支持的社区发展项目中向移民就业培训、社区参与等方向倾斜。
市(县)是美、加两国最基层的政府,也是社区发展政策的具体执行者。两国市(县)政府工作主要包括:一是具体实施联邦或州(省)制定的社区发展项目;二是为本市居民提供基本的社区服务设施和服务;三是根据地方实际,在联邦或州(省)政府社区发展项目没有涵盖的领域,资助或直接提供针对特殊社区群体的服务,如加拿大多伦多市和美国华盛顿市都将为学龄前儿童提供社区照料和教育作为当地政府社区发展的重要内容予以支持。
第二,政府不仅负责提供社区公共服务,更将保障社区稳定和促进社区长期发展作为核心工作目标
在考察中了解到,美、加两国的社区发展概念比我国要广泛得多,不仅包括提供社区教育、就业等公共服务,更将支持社区住宅改造、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社区弱势群体发展等纳入了政府支持的社区发展范畴,其核心是保证社区的稳定和长期发展。如美国自1974年颁布HCD Act后,联邦政府就设立了CDBG(Community Development Block Grant)专项投资,支持城市范围内的社区发展,其主要目标包括改善低收入和弱势群体生活,贫民区或旧社区改造,满足社区居民其他需求三个方面,支持的发展涵盖了社区住宅改造、公共设施建设、社区公共服务提供、社区就业促进、弱势群体保护和发展以及社区规划和管理等多个方面。
在此次考察中我们还了解到美国联邦主要负责社区发展的美国住宅与城市发展部,将评估和干预近期的次级债市场危机对美国社区发展的影响也作为了其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联邦和州、市政府的共同努力,采取暂缓征收物业税、协调金融机构延长居民住宅还贷时间、甚至对部分低收入家庭给予住房贴息贷款等方式,减缓次级债危机对美国城市低收入家庭的冲击,使他们不会因此失去已购买的住房,从而保证社区在居民结构、就业结构等方面的稳定。这些工作已经超越了国内当前通常意义上的社区发展范畴,而是在一个更宽的视角下,将社区作为政府维护社会稳定和处理社会事务的基础平台和政策着力点,全面促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十分重视对社区发展的投入,资金利用方式灵活多样。
在明确职能分工的前提下,多年来,美、加两国的联邦、州、市三级政府一直都采取各种方式投资社区发展项目。如前面提到了CDBG项目,就是目前美国联邦政府支持社区发展的主要投资渠道之一。自1974年设立以来,美国联邦政府在CDBG项目下投入的社区发展资金已经到了1200亿美元,其中 2007年CDBG项目的联邦预算为37亿美元,预计2008年将达到或超过40亿美元。美国各州、市政府也安排了专门资金配套使用CDBG项目下的联邦投资。加拿大联邦、省、市各级政府也有专门投资支持社区发展。
美、加两国各级政府在安排投资支持社区发展时,都将满足每个社区当前的实际需要作为重要的安排依据之一,因此在资金使用方式上非常灵活。美国住宅与城市发展部在介绍CDBG项目时,就反复强调了该项目执行的灵活性,这一项目资金以基层城市政府为主要的资金申请单位,除了规定不能使用的若干领域,如不得用于政府支出、政党活动、设备购置及作为社区服务设施的运行维护支出外,CDBG项目资金可以用于任何与社区发展相关的项目。在得到允许的前提下,CDBG项目资金甚至可以用于经营性的社区项目,但其营利部分需纳入下一年度的CDBG项目预算。这种灵活性,促使地方政府乃至各类社区民间组织有更大的积极性投入社区发展项目,如加拿大多伦多市针对移民群体的“Mentoring Partnership”社区培训项目,就吸引到了联邦、省、市三级政府及NOG组织、私人基金会的多方共同参与。
(二)社区民间组织发展成熟,成为社区发展具体事务的主要执行者
社区民间组织是美、加两国社区建设中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考察过程中,无论是美、加两国的各级政府官员,还是世界银行的高级专家,都高度认可和评价了民间组织在社区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将他们视作社区发展中必需的合作伙伴和具体执行者。美、加两国社区民间组织的发展成熟主要体现在:
一是数量多,服务领域广泛。美、加两国的社会管理方式为民间组织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考察了解到,仅在多伦多市从事各类社区服务的民间组织就有3000多个,涉及到社区服务、文化、治安、卫生等社区居民需求的方方面面。(1)通过设计和实施社区发展项目,直接为社区居民提供具体的服务。而这些服务项目通常针对社区居民的特殊需要,成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补充。如考察团访问的洛杉矶市CentroNia组织,自1986年成立一直将为低收入和墨西哥裔、非洲裔家庭儿童提供社区教育作为主要任务,目前正在为大约1500个低收入家庭提供相关服务。(2)广泛筹资社区发展资金。民间组织筹集社区发展资金主要通过以下三方面的渠道:一是对部分社区服务少量收取费用,以弥补成本或筹集资金;二是通过依托灵活多样的社区发展项目,争取各级政府的资金投入;三是向企业、个人和私人基金会等广泛募集社会捐助。值得注意的是,美、加两国一些规模较大的社区民间组织的筹款能力是非常强的,仅国际劝募协会在温哥华地区的一个分支机构(United Way of the Lower Mainland)2007财年就募集到了约3800万加元用于当地的社区服务项目。(3)沟通政府与社区居民的桥梁,及时反映居民诉求。社区民间组织介于政府与社区居民之间,较居民拥有更加稳定、直接的政府沟通渠道,较政府更加了解居民需求,这是社区民间组织的优势所在。由此,社区民间组织往往能将社区居民的普遍需求汇集呈一个声音传递给政府,从而影响政府社区发展政策的制定,或者直接设计制定出能够解决社区需求的可操作的项目计划,供政府参考或争取政府资金支持。社区居民也可以通过民间组织了解政府的政策和信息。同时,部分民间组织本身就是某一社区群体利益的维护者和保护者,如多伦多市华人联合会(Toronto Chinese Community Service Association),就主要为来自中国的移民提供各类社区服务,并直接为这些移民群体向政府反映需求与利益。
二是专业化,人员素质较高。目前,美、加两国的社区民间组织在提供社区服务和自身建设方面呈现出专业化、规范化的特点。很多美、加两国民间组织在社区项目设计、实施、评估等方面,都表现出较高的项目管理与执行能力,很多影响大、效果好的社区服务项目都是由民间组织设计和率先提出的。同时因关注领域不同,民间组织呈现出细致的内部分工,有的多年如一地专注于提供某一领域的社区服务,成为该领域的专业机构,例如前面提到的CentroNia组织;有的发挥筹资能力强的优势,专门为其他提供具体社区服务的民间组织筹措所需资金,并推广、宣传已有的社区服务经验,以争取更多的社区发展资金,前面提到的国际劝募协会(United Way)就是这类民间组织的代表。
高素质的人员队伍是美、加两国社区民间组织成熟发展的重要保障。考察团接触到的社区民间组织工作人员,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基层项目执行人员,乃至大量的志愿者,都普遍受过高等教育或在相关领域接受过专业训练,了解社区发展理论、政策以及社区组织、动员、宣传等技巧,并有很高的参与热情。专职的民间组织工作人员的收入和待遇也与政府工作人员大体相同,有效保证了人员队伍的长期稳定。
三是有比较完善的扶持和监督体系。一方面,美、加两国各级政府都安排一定的财政预算,支持或与社区民间组织合作开展各类社区服务项目,扶持民间组织的发展。另一方面,社区民间组织从组建、运行乃至解散、破产,都需经过严格的审计和评估,例如,包括各级政府在内的出资人,会就所资助的社区服务项目实施情况对在民间组织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和评估,也会委托专业的审计机构核查民间组织的财务管理情况。特别是当社区民间组织因某种原因解散或转为营利性机构时,美、加两国都有比较严格的“退出机制”对该组织的资产进行核查,以保证应用于社区服务的各类资金不会被挪用或侵占。
(三)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完善,成为提供公共服务、促进居民交流和增强社区活力的主要平台
考察团在美、加期间先后参观了密西沙伽市河谷社区服务中心(Mississauge Valley Community Center),安大略省Dixie Bloor儿童服务中心(Ontario Early Years Center,Dixie Bloor),洛杉矶市兰利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Langley Senior Center)等社区服务设施,这些设施完善的服务功能和良好的服务氛围给考察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是设施规模合理,功能完备。考察团访问的社区服务设施基本都是针对服务需求确定建设规模和使用功能。为此,有的规模很大,如密西沙伽市河谷社区服务中心,主要是为周边学校的青少年人提供课外活动场所,同时为所在社区居民提供文化、体育和共同的活动场所,建筑面积达近万平方米,包括室外体育场、室内旱冰场、游泳池、壁球室、图书馆、健身房、幼儿教室等,能够满足社区居民绝大部分的社区活动需要。据介绍在人口50万的密西沙伽市就有大约10个类似规模的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而有的设施只针对社区的特殊群体提供服务,如Dixie Bloor儿童服务中心,只是有家长陪护的学龄前儿童提供日常活动场地,规模仅有300平方米左右,但仍然设有儿童电脑室、教室、配餐室、家长辅导室等多个功能用房,布局合理,结构紧凑。
二是社区活动丰富,设施利用效率高。无论哪一类社区服务设施,都十分重视设计和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活动,以吸引居民参与,大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考察团在访问兰利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时,恰逢社区开展的老年人评剧排演活动刚刚结束,很多中国裔老年人都在积极参与排练。据介绍,活动中心还定期举办老年人的合唱、乒乓球、电脑培训等活动,活动中心已成为当地老年人社区生活的重要部分。大多数社区服务设施都保持了很高的利用效率,有些应社区服务需求还要不断扩建。
三是政府保障运行,志愿参与普遍。考察团了解到,包括此次访问的各个服务中心在内,美、加两国大多数社区服务设施都是各级政府投资建设并保障运行的。除部分社区活动收取少量的费用外,大多数社区服务设施内的活动都是免费的,兰利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甚至还为社区低收入老年人提供免费的午餐。与此相对应的,政府直接雇佣的社区服务人员却很少,兰利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只有2名工作人员是由政府雇佣的,其余大部分日常维护和服务工作都由社区志愿者提供,不仅大大降低了社区服务设施的运行维护成本,更因志愿服务的广泛开展密切了与社区居民之间的联系。
二、世界银行“社区主导型发展”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社区主导型发展(Community Driven Development,CDD)”是当前世界银行在社区发展领域开展的重点工作,也是世界银行在世界范围内推动社区发展的主要理念与方法。考察团在世界银行总部访问期间,世界银行社会发展部主任Steen Jorgensen先生,CDD项目首席专家、项目总负责人Rob Chase先生,世行南美洲地区CDD项目负责人、高级专家Ivo Imparato先生和东亚区负责人Keshav Varma先生等高级专家分别向考察团介绍了CDD项目的主要做法和经验以及正在实施的巴西和印度尼西亚CDD项目进展情况。
(一)“社区主导型发展”的基本概念
“社区主导型发展”的核心目标是提高当地居民参与社区发展的能力与范围,赋予社区直接管理社区发展事务的权利。在这一发展理念下,世界银行支持不同国家、不同地区采取各自的方式进行社区建设。项目通常包括以下三类:一是社区发展能力建设,例如棚户区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小型社区商业贷款等等;二是改善社区发展环境,主要指改革和完善社区发展的机制体制和政策环境,如增强社区事务的透明性,完善社区选举等等;三是加强地方基层政府的治理能力,旨在通过政府行政能力的提高促进社区的长期发展,包括提高政府决策的透明性,加强政府与社区的沟通交流,以及建立社区信用机制,试点社区循环贷款等等。三种类别体现了世行“社区主导型发展”项目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前两种形式主要在初期采取,目前世行着力推出的是以加强地方基层政府治理能力为目标的项目,以提高贷款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据了解,目前世界银行每年用于支持“社区主导型发展”项目的贷款额度达到16亿美元,已成为世行最重要的贷款领域之一。
(二)“社区主导型发展”的主要成效
世行认为CDD项目的成效主要表现为:
第一,“社区主导型发展”项目有效改善了贫困社区的发展环境。“社区主导型发展”项目设计和贷款资金使用,主要向贫困社区倾斜。如此次世界银行重点介绍的巴西Salvador CDD项目和印度尼西亚CDD项目,在增强贫困社区发展能力发展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印度尼西亚CDD项目的实施,使700万贫困社区居民从中获益;而巴西Salvador CDD项目实施以来,已使当地社区的垃圾收集率由2000年项目实施之初的50%上升到2006年底的80%,居民清洁饮用水比率从37%上升到91%,污水处理率由21%上升到84%,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第二,在完善社区民主决策机制和促进社区自我管理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如印度尼西亚CDD项目下设计了无候选人、无竞选过程、无记名的社区董事会选举,大多数社区居民参与选出公认的诚实、可靠、有责任心的社区领导者,为其后的社区项目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三,提高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使用效率和质量。“社区主导型发展”项目通过赋予社区决策和监督权利,提高资金使用的透明性,使世行贷款建设社区基础设施项目的成本降低。据世行介绍,正在菲律宾实施的KALAHI项目的道路建设成本较当地平均成本削减了59%以上,印度尼西亚CDD项目下的道路和桥梁建设成本也减少了36%。同时,建筑质量却显著提高,仍以印度尼西亚CDD项目为例,建成后的道路和桥梁设施满意率达到了70.7%,明显高于当地其他同类项目。
第四,增强了社区居民主动维护社区决策和管理机制的意愿,也使地方政府更多地关注社区服务。“社区主导型发展”项目的实施使社区居民逐渐认识到参与社区事务管理的重要性,更多地人开始积极参与制定社区发展计划,并监督预算执行。如印度尼西亚CDD项目下已有38%的社区居民开始主动参与和监督社区事务。同时,CDD项目所在地的基层政府,如菲律宾和缅甸的一些地区,也开始为部分社区的发展提供运行维护经费。
第五,促进了社区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提高。通过使用世行贷款实施“社区主导型发展”项目,拉动了项目实施社区的经济发展,如印度尼西亚CDD项目的内部收益率高达53%,菲律宾在社区道路和用水方面CDD项目的内部收益率也分别达到了12%和47%,并都带动了当地居民收入的提高。
第六,进一步密切了社区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促进了双方的沟通互动。通过世行的介绍,CDD项目下政府与社区的沟通主要是通过社区民间组织进行的,如在实施巴西Salvador CDD项目时,世界银行和地方政府都是通过当地数十个社区民间组织了解居民的需求和要求,并通过他们将社区建设的计划传递给社区居民,从而争取到居民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在菲律宾和泰国的CDD项目也表明,这种方式在推动达成社区发展目标的同时,也有助于社区民间组织的发展成熟和促进地方政府增加工作的透明度。
(三)世行对今后实施“社区主导型发展”项目的一些想法
据世行介绍,目前“社区主导型发展”项目实施也面临许多挑战:第一,“社区主导型发展”项目以社区民主决策为重要内容,如何鼓励地方政府将更多的社会事务决策权力下放给社区,对保证项目有效实施十分重要;第二,目前,大部分利用赠款提供公共产品的“社区主导型发展”项目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但如何保证这些项目的持续发展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第三,在为私人提供小额发展贷款方面,世界银行仍面临着还贷率不高等问题,并且缺少成功的、可复制的经验;第四,对于城市和农村社区,在“社区主导型发展”项目实施方面还缺少各自有针对性的办法和经验;第五,保持政府社区工作的持续透明性、建立社区利益表达机制以及畅通社区信息沟通渠道,都是“社区主导型发展”项目面临的现实挑战。
世界银行有关部门还向考察团介绍,目前与我国扶贫办合作,正在广西、四川、陕西和内蒙古四省(区)一些农村社区进行项目试点。结合在其他国家项目实施的经验,世行进一步强调了实施“社区主导型发展”项目时需特别考虑几方面问题:
一是要确保“社区主导型发展”项目的设计和实施计划能够适应地方政府的治理结构和行政特点;二是要重视保持持续的信息监测和反馈,以有效评估“社区主导型发展”项目的长期效果;三是要优先在贫困地区实施“社区主导型发展”项目,以促进减贫目标的实现;四是要努力吸引更多的政府或民间力量共同参与“社区主导型发展”;五是认真评估在“社区主导型发展”项目下使用世行贷款建设社区基础设施的费用有效性;六是保障项目持续运行和有效发挥作用;七是在选择提供公共服务时,也要综合考虑资金回报率或内部收益率等指标;八是要不断提高地方政府工作的透明性,同时增强社区民间组织的能力以及社区居民参与。
三、借鉴和启示
(一)进一步完善政府对社区发展的职责定位
通过考察,我们深切地感到,政府在各国社区发展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对于不同级次政府的职责有比较清晰的定位,在我国需要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社区发展中的工作职能。一方面政府要制定规划、政策,加大社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投入,积极推动社区发展,同时要切实转变职能变行政命令、包办代替为服务、引导、监督,建立政府与社区的长期沟通渠道,为社区自主管理、自主服务、自主发展创造条件。对属于行政事务范畴的工作,避免硬性摊派到社区;而对必须依靠社区协助执行的事务性工作,要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委托社区承担;对于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应更多地依靠社区各类组织提供。另一方面,要明晰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责任,中央应通过规划、政策、资金、法规等方面着力推动引导,社区发展的主要责任在地方,特别是市级政府,承担城市管理的职责,更贴近基层,要组织落实社区发展的各项任务,地方政府在扶持社区发展,创新社区发展方式方面可以又更大的作为。要建立健全政府统一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社区服务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切实形成推动社区发展的合力,使社区资源合理配置,充分得到利用。
(二)加大建设社区服务体系的投入力度
发展社区服务体系是和谐社区建设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民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编制的“十一五”社区服务体系发展规划,明确了社区服务体系的基本架构、主要内容和发展目标。规划实施近两年,在中央与地方共同努力下,建设了一批社区基础设施,促进了社区公共服务能力的提高。但是总体来看,目前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资金投入规模小,来源单一,受益社区数量不多,难以满足社区基本公共服务的需要,特别是与中、西部困难地区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要求差距很大。由于社区服务主要是公益、非营利性质,应进一步加大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社区建设投入力度,同时应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借鉴美、加两国联邦政府的投资经验,尝试通过贴息、补助、公建民营、共建共用等多种形式,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社区建设。还可以探索成立类似国家劝募协会和美国企业基金会等的社区发展基金会,专门筹款支持社区项目。
(三)大力推动社区民间组织发展
目前国际上,政府与民间组织在社区发展中建立伙伴关系,政府依赖民间组织提供社区公共服务已经成为普遍通行的做法。与此相比,我国社区民间组织发展十分薄弱,一些民间组织比较活跃的社区,也是以开展歌咏、舞蹈、体育等活动为主,提供社区公共服务类的民间组织较少,志愿者规模不大。通过考察我们感到,在我国社区发展中,往往政府下派社区的事务比较多,而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参与意识比较弱,社区的自治功能不强,与社区民间组织不发达直接相关,我国在这方面与国外社区发展的差距十分突出。为此我们建议,充分借鉴国外社区民间组织发展的经验,积极引导社区民间组织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和管理。政府要从资金补助、政策扶持、税收优惠等方面支持民间组织发展,从规范登记和撤销制度,完善审计监督,做好日常评估等方面促进社区民间组织自身建设,重点培育能够提供公益性服务、发展慈善事业、协助政府承担事务性工作和引导居民参加健康文体活动的服务类民间组织。创新社区管理运行方式,尽快组织开展政府向民间组织购买服务和提供部分必要的基础设施等试点,形成政策,吸引民间组织经营微利低偿的社区服务。同时,要大力支持倡导开展社区志愿服务。
四、完善落实促进社区发展政策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确定了一系列推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政策措施,已经实施近两年,应加强监督检查,确保落实到位。对于一些需要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或执行措施的,有关方面要尽快研究制定,并支持推动地方政府出台具体指导意见,确立适合本地发展实际和需求的社区服务发展模式。同时,我们建议要进一步开拓思路,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研究制定一些更加灵活和有效的扶持政策,如明确对提供低偿或无偿社区服务的非营利组织给予政府一定的财政补助,以政府贴息的形式为社区建设提供信贷支持,在公共服务采购中允许民间组织参与等等。充分发挥行政机制、市场机制、志愿机制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坚持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鼓励社区志愿者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在社区建设基础较好、群众需求旺盛的城市,推动政策试点,以探索经验,适时推广。
第二篇:美国、加拿大两国高等教育考察报告
美国、加拿大两国高等教育考察报告
2005年6月29日至7月14日,校党委副书记牟思伦带领党办主任甘建青、组织部长姜少华、宣传部长马可、统战部长李恒进、工会副主席兼妇委会主任许艳雯、后勤处党总支书记张务华、财金学院党总支书记王昱慧、统计与数学学院党总支书记王建香、燕山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陈常森、对外交流合作处副处长王丽娟一行11人,对美国、加拿大两国的部分高校进行了考察访问。通过积极诚恳的工作,热情广泛的协商,使有关合作交流项目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新的进展,与国外有关高校达成一致,并签订了合作协议书和合作意向书,考察取得了圆满成功。
一、基本情况
为了避开美国独立纪念日(7月4日)和加拿大国庆(7月1日)考察访问采取了美国——加拿大——美国的路线。
(一)美国高等教育概况及考察情况
1、美国高等教育概况。美国属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非常普及,水平也处于世界的前列,共有3300多所大学,其中公立院校1700多所,私立院校1600多所。拥有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世界著名高等学府。无论公立还是私立学校,其创办必须获得州政府颁发的执照,建校章程也要得到政府的批准。
在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方面,属于分权类型,即国家教育部只负责宏观调控,各州自行管理教育事务。各州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各成体系,没有统一模式。
美国的高等教育分为两年制学院、四年制大学(学院)、研究生院和有些大学同时也是研究中心四种类型。高等教育各层次都有相应的学分标准,无论要拿到哪一层次的学位,都必须上满与其学分标准有关的必修课,并参加规定的考试。各大学之间的学分相互承认。(2)四年制大学(学院):约有2000多所,主要为文理学院,独立专业学院和综合性大学,代表着美国科研和教学的最高水平。学生学习4年后可获得学士学位,有些院校也开设研究生课程,授予硕士学位,并接受外国学生攻读学位。
2、对美国高等教育的考察情况。代表团于6月29日当地时间22时抵达华盛顿。第二天上午访问了乔治城大学,该大学语言教育培训中心主任deanna先生、副主任bennett女士接待了我们,热情地介绍了该大学语言培训中心的职能及正在开展的培训项目。牟思伦副书记介绍了我校的基本情况,表达了与该校合作交流的愿望,双方就合作培训教师、管理人员及学生等问题进行了协商。乔治城大学成立于1789年,是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声誉最高的综合性私立大学,位于华盛顿特区中心,该校在全美三千多所大学中,综合排名第23位,与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一起被公认为全美最好的大学。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南非大主教图图、德国外长费希尔、菲律宾总统阿罗约等都是该校著名的校友。该校师资力量雄厚,世界许多著名的教授、专家在此校任教,美国前国务卿奥布利克特曾为该校教授。该校下设乔治成学院、文理研究生院、外事学院、国际学院、法学院、麦克道诺商学院等九个学院和一个职业发展中心。该校毕业生目前在全球各领域占据着重要位置。在美期间,代表团还考察了斯坦福大学、夏威夷州立大学等学校,参观了学校的校园及部分教学设施,了解了这些学校的发展状况、办学特色及办学模式,开阔了眼界。
(二)加拿大高等教育概况及考察情况
1、加拿大高等教育概况。加拿大没有联邦教育部或类似机构,高等院校除私人创办者外,都是省属大学,各省教育部组成一个协调组织——教育部长理事会,负责沟通和协调各省的教育工作,该理事会在联邦政府的授权下,具体承办与其他国家进行教育方面的交流工作。加拿大没有全国性的统一教育政策和规章制度,各省在学制、课程、考试等方面都不完全相同,大学行政系统的最高权力机构是校董事会、学术方面的最高权力机构是校评议会。加拿大的高等教育居世界前列,共有高等院校200多所,可分为大学、社区学院、专科技术学校或私立学校等三种类型。
从性质上看,可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种,公立学校的经费全部由各省负责提供,私立学校除依靠学费和私人捐款外,不足的数额也有省里支付。
(1)大学:全国共有大学90多所,有的也称学院,通常指有权授予学位的高等教育机构,全部为省辖公立,主要集中在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其中70多所可授予各类专业学位。有十几所大学无学位授予权,但可委托与其有联系的大学授予学位。大学基本上都实行学分制,保持全国统一的高水平。
(2)社区学院:也称应用艺术与技术学院,是一种两至三年制大学,全国有200多所,只授文凭,不授学位,社区学院还提供1-3年的职业培训课程,便于学生直接转入其他大学继续学习。
(3)专科技术学校或私立学校:主要进行传统职业专业和专门技术培训课程教育。
2、对加拿大高等教育的考察情况。7月3日,考察了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参观了学校的校园及部分教学设施,了解了这些学校的专业设置及发展状况。7月5日,当地时间12点30分,代表团抵达加拿大维多利亚,考察皇家路大学。该校校长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陪同代表团共进午餐。下午双方就教师、学生培训等项目举行会谈协商,牟思伦副书记代表我校与皇家路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书。晚上,皇家路大学举行隆重的晚宴招待代表团,该校校长及宣传、学生管理等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出席晚宴。
二、主要收获
代表团在14天内,辗转美、加两国,考察参观访问了7所大学,签定了两项合同,增强了与国外高校的交流,开阔了眼界。
(一)签定了两项合同。
1、与加拿大皇家路大学签署合作办学协议。主要包括本科学位项目、硕士学位项目、学习参观、文化与学术交流项目四项内容。本科学位项目:两校共同建立2+2合作模式本科项目,学生前两年在山经学习,后两年在皇家路大学完成本科学业的学习。专业包括应用交际学、企业管理、酒店管理、领导与管理科学。山经将于2006年派送20——60名学生进皇家路大学学习。硕士学位项目:两校共同建立4+2硕士学位合作模式,即学生的本科学习在山经完成,而后在皇家路大学学习两年取得硕士学位。主要专业包括跨国文化交流、领导与培训、环境与管理、知识管理等。学习参观:山经选派管理人员和教师,到皇家路大学参加高级教育管理培训、英语指导、参观相关大学。文化与学术交流:两校共同寻求学术出版和信息交流研究合作。
2、与加拿大菲沙河谷大学签署了合作办学意向书。双方积极开展培训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合作,并在学术交流等方面探索合作的形式。
(二)加强了与国外高校的交流,为开放式办学拓宽了渠道。通过对美、加两国七家大学的考察、访问、参观,增进了双方之间的相互了解,宣传了我校办学思想、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扩大了我校的国际影响。达到了了解合作办学信息,探索合作办学模式,开拓合作办学空间,奠定合作办学基础的目的。在访问中,我们深切地感到,美、加两国的一些大学也在积极寻求国际合作伙伴,对于我校合作办学表示出强烈的愿望,特别是加拿大菲沙河谷大学表示,虽然目前双方开展全面合作的时机还未成熟,但菲沙河谷大学愿意与我校开展积极的接触,加深彼此的了解,最终实现全面合作。乔治城大学在商谈中表示,愿意根据我们的实际需要,修改正在实施的培训方案,或者专门为我们制订新的培训方案,表现出真诚的合作愿望。尽管由于双方的条件有一定的差距,此次访问签订的合同不很多,但通过此次访问,打开了与更多大学交流合作的大门,随着今后相互间的访问交流,双方进一步加深沟通了解,必将找到合作的最佳结合点,形成不同领域、不同方式的多种合作。
(三)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在美、加两国访问期间,大家亲眼看到这些国家繁华的城市、高水准的生活、整洁的环境,亲耳听到身处异国的华人“祖国强大,我们海外华人腰杆也直”的呼声,使大家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邓小平同志“发展是硬道理”这一论述的无比正确,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党的基本路线的无比正确。正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我国的综合国力才有了大幅度提高,才大大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这是中华民族复兴振兴的必由之路。
同时,我们也看到,在繁华的景象下也存在着阴暗面:有的城市街区垃圾遍地、无人打扫;流浪汉经常可见,倒卧在公共绿地上休息;纽约闹市街头,站立着行乞的乞丐;有的公务人员和少数人对中国人抱有成见。这表明,西方世界并非一切都好,在经济发达的同时也有落后的方面。这使我们对美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减少了妄自菲薄,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通过访问考察,看到了差距,增强了做好本职工作的责任感。在参观考察了美国、加拿大两国的一些名校后,大家深为这些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厚重的历史积淀、浓郁的人文氛围、优美的校园环境、先进的教学设施所折服,感到了我们的差距,激发起贯彻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精神和第五次教代会精神,努力实现学校发展战略目标,把我校建成高水平财经大学的斗志。
三、启示与思考
(一)坚持以人为本,把育人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
“以人为本”是美、加两国高等教育管理的重要理念,在办学中突出提高学生的质量,注重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学校的教育和一切工作都围绕学生这个主体进行。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高校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以学生和教师为本,特别是以学生为本,最终体现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本质特色。为此,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在办学中,以育人为根本,使学校的一切工作都以学生为主体展开,用育人的效果作为衡量学校工作得失成败的唯一标准。在谋划学校发展时,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宗旨。当前,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学校确立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努力实现学校的发展战略和各项具体目标,全面落实学校关于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工程、后勤保障服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形成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综合体系,使育人工作始终保持高水平运转。
在管理上,要以服务体现管理,通过热情周到的服务,体现正确的管理导向。学校的综合部门、管理人员,要树立服务意识,克服管人观念,不断探讨在新形势下,改进工作作风、完善服务体系、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的措施和办法,全心全意地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优质服务。
(二)深化教学改革,实现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
美国、加拿大高校的课堂教学主要采用引导启发、问题研讨、课堂互动的方法。一是注重对学生表达、沟通能力的培养。教师讲课时,鼓励学生提问,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在课堂上可以随时提出问题与教师进行对话交流,他们提出了“教师不是万能的,学生没有愚蠢的”教学理念。二是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每门课都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个课题。这种课题,要求学生根据课程内容自己提出一个实验项目,经认可后自行查阅图书资料或进行实验论证,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动手完成。
课堂教学是高等学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主渠道,其效果
如何不仅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力的培养。要在转变思想观念的基础上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由教师向学生单向灌输知识的做法,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尽可能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讨式教学方法,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去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使他们善于独立思考,富于开拓创新。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为了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理论知识并在分析、解决问题时加以灵活运用,要加大实践性教学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同时,探索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把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对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出时间、内容、标准上的具体要求。进一步完善我校校外实习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充分发挥这些基地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利用“三下乡”等多种形式,组织学生深入社会,开展实践,加强与人民群众的沟通,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实际,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建设浓郁的人文氛围
美国大学非常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提高综合素质与能力的良好环境。校内外教授、学者、面向本科生开设的大量讲座及专题讨论会,其内容涵盖科技、文化、政治、经济、心理、卫生、文学、艺术等各方面,在这种浓厚的学术氛围中,学生能很好的扩大知识面,激发求知的兴趣和创造力。一些设有艺术学院或艺术系的院校基本上每周都对全校学生演出较高水平的文艺节目,使学生能够感染艺术的熏陶,活跃思维。菲沙河谷大学的体育馆内,陈列着学校参加大型体育比赛获得的奖品、奖杯,悬挂着获得荣誉的学生运动员的照片。他们认为,体育运动队的训练与比赛,能够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增强竞争的意识。每个学校都有经正式注册登记的各种各样的学生团体组织,通过组织校内外的活动,各学生团体的学生一方面锻炼了才干、培养了能力,另一方面为其他同学不断提供在一种娱乐的气氛中相互交流与学习的机会,有利于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我校要继续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展系列活动,比如,生动活泼的艺术表演、体育比赛,丰富多彩的娱乐游戏、形象设计,多知识领域的演讲辩论,高知识层次的学术报告,高实用价值的生活技能展示等。尤其是举办好我校的“十佳百强”系列比赛、基本技能大赛、英语节、电脑节等传统活动,形成教育品牌。学校注意引导并在各方面支持帮助学生社团、学生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使学生在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校园文化活多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开阔视野,开拓知识面;在参与和组织集体活动中增长才干,完善个性,增强团队意识;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陶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四)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努力实现校园与自然的和谐
美加两国高校非常注重加强校园环境建设,许多学校绿树遮荫、花草簇拥;松鼠、鸽子等小动物在校园草丛中嬉戏,根本不惧怕行人;校园内整洁美观,胜过公园。特别是加拿大皇家路大学,校园内古木参天、森林成片,孔雀在校园道路、草地上悠闲自在地散步,行人与汽车自觉地给孔雀让路。充分体现出人与自然、校园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的高度和谐。
我校在建设和谐校园中,要注重校园环境建设,一是要有环境意识,把校园环境建设作为办学的重要工程之一,把在应有的位置,纳入学校发展建设的总体规划,而不是当作办学的附属工程,不能以损害环境提高办学效益。二是重视校园景观建设,充分遵循大自然的客观规律,特别要做好绿化美化工作,留出充分的空间种植花草树木,使校园的山、水、林、路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用优美的校园景观激发大学生的热爱自然、热爱学校的感情,培养学生关爱自然、爱护环境的意识。对能体现学校发展历史的树木、建筑、设施要有意识地加以保留、保护,增加学校的历史积淀。三是教育师生员工提高爱护校园环境的意识,从不乱丢垃圾,不随地吐痰,不损坏公物,爱护花草树木等基本道德行为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营造人与自然、学校与环境的融洽和谐的关系。
(五)坚持开放式办学,走国际合作办学的路子
我校制定的开展国际交流,实行国际合作办学的方针是十分正确的。一方面,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经济全球化,要求大量与之相适应的人才,这种人才只有通过国际化的高等教育才能培养出来,加强国际合作办学是提高育人质量,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要求的复合型高级人才的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办学具有和强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在考察访问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机构,具有与我国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办学的高度积极性,非常希望有机会与我们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加拿大的高等学校如此,美国的高等学校也如此。加强国际合作办学存在着很强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正确分析形势,权衡利弊,从有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有利于维护本校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减轻学生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等方面,慎重考虑,正确决策,选定最有利的合作伙伴,采取最有利的合作方式,争取最有利的合作效果。重点应加强同与我校处于同一层次或略低于我校层次的国外高校的合作,因为这类学校要价一般不很高,在某些利益的取舍方面更易于做出让步,便于双方优势互补、双赢双胜。对发达国家著名的大学,合作中我方付出的代价相对要高,可采取聘请其教师来我校担任外教,或讲学的形式合作,以提高我校的声誉。合作项目可采取我校单独与发达国际高校合作的形式,也可采取我校联合国内其他高校与国外大学合作的形式,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总之,应当从实际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方式,最大限度地提升国际合作办学的效果。
第三篇:社区服务考察报告
考察报告
区赴宿迁、无锡考察组
2007.12.19 12月14-15日,**副区长带领区政府办、财政局、卫生局相关同志赴宿迁市宿城区考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12月18日,区委常委葛维先书记、程翔副区长带领各街道(乡)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卫生局相关同志赴无锡市惠山区、滨湖区考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三个区以努力让广大群众享受发展成果为目标,以有效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为出发点,结合当地卫生事业发展特点和区域实际情况,深入开展具有区域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三区在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的新思路、新举措、新经验,对我们触动很大,启发很深,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做好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一、总体印象
宿迁市宿城区占地面积800平方公里,人口82万,农业人口60万,下辖4个街道、13个乡镇,财政收入8.4亿,一般预算收入3.5亿元。宿城区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规范设置”的原则,每个街道设立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个居委会设立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在城区范围设立4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设公共卫生部和医疗服务部,其中公共卫生部按乡镇卫生院标准建设,由政府兴办,由区卫生局行政领导,属财政定补拨款全民事业单位,办公地点由所在街道无偿提供,设备由区财政出资,区卫生局统一购置,工作人员按辖区人口1/万配备,区财政每人每年补助8000 1 元。依托辖区优势医疗资源,选择一级医疗机构作为医疗服务部,全部属于民营医疗机构。区财政按城市常住人口每人8元标准设立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专项资金,由区卫生局每月根据工作量下拨到公共卫生部,公共卫生部自身无法完成的工作,向医疗部或社区卫生服务站购买服务并拨付相应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
无锡市惠山区区域面积32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9万,流动人口28万,下辖1个省级开发区、4个建制镇、3个街道,地区生产总值307亿,财政收入52.5亿元,一般预算收入24.3亿元。惠山区从2002年开始试点,2005年从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着手构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2006年提出社区卫生服务三年发展规划,从机构建设、功能实现、管理模式、人员素质等方面强力推进。全区建有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7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心全部由原有的乡镇卫生院改建而成,其中6家实行政府控股的股份制,3家实行托管制建成,75个服务站通过对原有村(社区)卫生室进行资源整合,改、扩建或新建而成,并按社区卫生服务站星级标准进行了达标建设。惠山区从2005至2007年分别投入593万元、2000多万元、1000多万元用于社区卫生服务的机构建设、功能实现、人员培训、网络建设等;逐年递增社区卫生服务专项经费,2006年至2008年按区、镇、村三级负担达到人均21元、24元、27元,同时,设立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经费,2006年投入365万元用于60岁以上老人体检,2007年投入300多万元用于60岁以上老人白内障复明工程。
无锡市滨湖区区域面积23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7万,下辖3个省级开发区、1个国家级度假区、8个街道、2个乡镇,地区 2 生产总值326亿,财政收入52亿元。目前建有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5家;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4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由政府举办,实行独立机构、独立人员、独立财务的三独立,社区卫生服务站一部分由中心直接举办,一部分经过招标由社会力量举办。市、区两级财政对每建成一座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补助100万元,区财政按城市常住人口每人20元标准设立社区卫生服务经费。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实行集中采购、统一配送,零售价在原基础上下调15%,市、区两级财政按人均15元标准对中心药品让利部分予以补偿。
二、几点启示
我们通过对三个区社区卫生服务的学习考察,认识到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必须做到“四个坚持”:
1、坚持政府主导是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前提。各地成功的经验都表明,政府的强力推动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能否顺利推进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所在,2、坚持加大投入是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保障。搞好社区卫生服务,为居民提供优质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是政府体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途径,更是不可推卸的责任。
3、坚持政策引导是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必需途径。完善相关扶持政策,形成有利于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政策环境,可以有效地引导和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推进。
4、坚持考核推动是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有效手段。只有不断完善具体考核标准和办法,实施必要的奖惩,才能促进工作的推 3 进,才能实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良性运转,真正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的卫生服务。
三、我区现状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相关文件精神和《江苏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标准》,于2005年11月就制定下发了《**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港闸政办 [2005]82号),对指导思想、发展目标、规划布局、设置标准、筹建程序、组织领导、管理体制、配套政策等予以了明确。但我区在实际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过程中,与市相关部门长期不能形成统一意见。一是关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建主体,我区认为在省相关文件中明确指出,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同时要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我区规划建设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除由区级医院承建一家外,主要由改制医院转型,以充分发挥现有卫生资源的功能,防止重复建设,同时也有利于中心以后的管理。市相关部门在规划中,主要以市二院、市四院等市级医院领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我们认为,由市级医院领建,既不能真正落实公共卫生服务职能,也不能落实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等措施,同时也会造成管理体制上的混乱。二是关于陈桥、幸福两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我区认为根据我区城乡发展的现状,不宜在我区形成两种社区服务模式,因此将陈桥、幸福两乡与各街道一并纳入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规划,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等管理。市相关部门一直认定陈桥、幸福两乡为农村范围,表示市级财政将不对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4 建设予以补助,也不承担两乡的社区卫生服务专项经费市级财政补助部分。由于以上原因,我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一直未能真正起步,目前尚未建成一家。
四、工作打算
根据省、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建设的意见,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着力推进我区机构建设。
(一)指导思想:坚持政府主导,街道(乡)为实施主体的原则,确保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坚持总体规划,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的原则,立足于调整现有卫生资源、辅以改扩建和新建。
(二)目标任务:用3年时间,到2010年在全区全面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运作正常、服务便捷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2008年按照区域卫生规划,完成社区卫生中心建设任务,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站网络建设;2009年进一步深化内部运行机制改革,完善服务功能,逐步落实零药差;2010年全面完成江苏省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区各项任务指标。
具体目标:2008年上半年,以街道(乡)为实施主体,对改制医院实现回购或控股,作为承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平台。利用现街道(乡)卫生所为主体组建预防保健部,利用回购后民营医院的人员、设备组建医疗康复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肾脏病医院住院部拆迁搬至永兴佳园东侧新建;天生港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 医院回购转型或于高墩圩桥附近新建;唐闸镇街道设立两个中心,老镇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唐闸医院转型或在唐闸小学或三工小空房改建,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因医院即 5 将拆离,可重新选址新建;秦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秦灶医院转型改建。
(三)工作措施
1、区域卫生资源情况:2002年,我区采用协议转让、竞标以及竞拍等方式,对全区7家乡镇医院全部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同时将防疫保健功能由医院剥离,以街道(乡)为单位组建了卫生所。2006年,通过对肾脏病医院回购,成为政府举办的区属非营利性医院。目前,我区共有区属医院1家,改制医院6家,街道(乡)卫生所6家,社区卫生服务站32个,医院门诊部25个,个体诊所37个,至2006年底止,共有卫生人员267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28人,占85.4%。
2、规划布局:按照因地制宜、保障基本的原则,全区共规划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个,做到一个街道(乡)范围至少一个中心。目前建有社区卫生服务站32个,基本实现服务范围全覆盖,今后按照实际需要进行必要调整。
3、设置标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综合办公室、预防保健部、医疗康复部,较大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单独设置后勤保障部,并按要求配备仪器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切实履行中心职能。
综合办公室:负责人事、财务、设备、后勤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管理,下设办公室、财务科、后勤科、消毒供应室等。
预防保健部:由现街道(乡)卫生所为主体组建,负责妇幼保健服务、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健康教育、免疫接种、疾病预防与控制、卫生监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等。可设立社区卫生 6 科、防疫科、妇女保健科、计生保健科、健康教育科和卫生监督科等科室,必需规范设立计划免疫门诊、儿童保健门诊。妇幼保健、计划免疫接种等业务工作可向医疗康复部购买服务。
医疗康复部:采用现有区级医院承建和改制医院转型相结合的方式组建,负责全科医疗、康复医疗和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下设急诊(抢救)室、全科诊疗室、治疗室、处置室、输液室、日间病房、康复室、放射室、检验室、B超室、药房等。在做好基本医疗、院前急救的同时发展特色医疗服务。
4、中心性质:建成后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政府举办的公益性质事业单位。进入预防保健部的原卫生所人员保持全民事业性质不变,工资收入、福利待遇等由区财政全额拨付,由区卫生局直接负责考核发放。医疗康复部人员性质为财政补助事业编制,由区财政按每人每年1万元进行补助,其工资收入、福利待遇与绩效挂钩,由中心主任考核发放。
五、几点建议
根据省、市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相关文件精神,在充分借鉴先进地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港闸实际情况,对发展我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
我区在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多,牵涉面广,还将要涉及到卫生体制的深层次改革,因此,必需有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作为保障。建议区政府成立以政府一把手亲自担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常务副组长,各职能部门、各街道(乡)主要领导组成的社区卫生服务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区社区卫生服 7 务工作的领导、协调和管理,研究制定有利于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环境的政策和指导性意见,特别是要统一各街道(乡)意见。各街道(乡)要进一步明确在社区卫生服务建设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明确一把手负总责任。
(二)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一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资金。以街道(乡)为主体,对改制医院实行回购,并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标准对房屋进行必要的改扩建和装修,经验收通过后,区政府一次性给予100万元补助经费(含市财政补助)。二是落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经费。预防保健部采取收支两条线,由区财政全额拨款。医疗康复部采取工资收入与绩效挂钩,区财政定补。三是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专项经费,2008年全区按全区常住人口每人20元标准,区、街财政各半设立(不包括市财政补助)。区财政建立统一专户,对全区专项经费统筹使用,专项经费主要用于购买公共卫生服务,并对政策性药差部分予以补助。
第四篇:美国、加拿大两国高等教育考察报告
美国、加拿大两国高等教育考察报告
2005年6月29日至7月14日,校党委副书记牟思伦带领党办主任甘建青、组织部长姜少华、宣传部长马可、统战部长李恒进、工会副主席兼妇委会主任许艳雯、后勤处党总支书记张务华、财金学院党总支书记王昱慧、统计与数学学院党总支书记王建香、燕山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陈常森、对外交流合作处副处长王丽娟一行11人,对美国、加拿大两国的部分高校进行了考察访问。通过积极诚恳的工作,热情广泛的协商,使有关合作交流项目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新的进展,与国外有关高校达成一致,并签订了合作协议书和合作意向书,考察取得了圆满成功。
一、基本情况
为了避开美国独立纪念日(7月4日)和加拿大国庆(7月1日)考察访问采取了美国——加拿大——美国的路线。
(一)美国高等教育概况及考察情况
1、美国高等教育概况。美国属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非常普及,水平也处于世界的前列,共有3300多所大学,其中公立院校1700多所,私立院校1600多所。拥有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世界著名高等学府。无论公立还是私立学校,其创办必须获得州政府颁发的执照,建校章程也要得到政府的批准。
在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方面,属于分权类型,即国家教育部只负责宏观调控,各州自行管理教育事务。各州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各成体系,没有统一模式。
美国的高等教育分为两年制学院、四年制大学(学院)、研究生院和有些大学同时也是研究中心四种类型。高等教育各层次都有相应的学分标准,无论要拿到哪一层次的学位,都必须上满与其学分标准有关的必修课,并参加规定的考试。各大学之间的学分相互承认。
(1)两年制学院:约有1200多所,多为技术专科学校和社区学院。开设两种课程,一种是与职业有关的技能培训课;另一种是转学课程,学习一些与人文、自然科学有关的知识,这两种课程攻读完毕并取得学分后,可获取证书或准学士学位,并可转入四年制大学(学院)攻读学士学位。
(2)四年制大学(学院):约有2000多所,主要为文理学院,独立专业学院和综合性大学,代表着美国科研和教学的最高水平。学生学习4年后可获得学士学位,有些院校也开设研究生课程,授予硕士学位,并接受外国学生攻读学位。
(3)研究生院:读硕士学位需要1-2年,读博士学位需要2-3年,美国的研究生院不仅招收本国学生,而且招收大量外国学生。
2、对美国高等教育的考察情况。代表团于6月29日当地时间22时抵达华盛顿。第二天上午访问了乔治城大学,该大学语言教育培训中心主任Deanna先生、副主任Bennett女士接待了我们,热情地介绍了该大学语言培训中心的职能及正在开展的培训项目。牟思伦副书记介绍了我校的基本情况,表达了与该校合作交流的愿望,双方就合作培训教师、管理人员及学生等问题进行了协商。乔治城大学成立于1789年,是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声誉最高的综合性私立大学,位于华盛顿特区中心,该校在全美三千多所大学中,综合排名第23位,与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一起被公认为全美最好的大学。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南非大主教图图、德国外长费希尔、菲律宾总统阿罗约等都是该校著名的校友。该校师资力量雄厚,世界许多著名的教授、专家在此校任教,美国前国务卿奥布利克特曾为该校教授。该校下设乔治成学院、文理研究生院、外事学院、国际学院、法学院、麦克道诺商学院等九个学院和一个职业发展中心。该校毕业生目前在全球各领域占据着重要位置。
代表团从加拿大返回美国,于7月8日当地时间9时40分,到达美国圣荷西州立大学访问。圣荷西大学位于加利福尼亚州举世闻名的“硅谷”,是美国西岸第一所高等教育公立学府,具有高质量的教育水准,在理科、工科、商科享有很高的声誉,最受欢迎的前十大科系由计算机科学、信息管理、计算机工程、电子工程、艺术与设计、管理、行销、会计、幼儿启发心理学系。该大学国际部国际领导人才培训中心主任石德祺(peterSterlalli)、中国项目首席顾问王昕接待了代表团,石德祺采用口头讲解与计算机屏幕显示相结合的方式,介绍了学校的概况及教学、培训、相关的硬件设施情况。圣荷西大学创建于1857年,是美国西部地区设立最早的公立高等学校,现有69个学士学位授权点,6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在校生超过3万人,学校设有八个专业学院,即应用科学与技术学院、教育学院、人文科学与艺术学院、社会科学院、商学院、工程学院、科学院、社会工作学院。该校的国际领导人才培训中心主要从事对来自各国的高层次管理人员培训的工作,已经为我国湖南、云南、贵州、西藏、山东济南等省市组织了多期高级管理人才培训,青岛大学曾组织29人参加了该校进行的为期三个月的培训。
在美期间,代表团还考察了斯坦福大学、夏威夷州立大学等学校,参观了学校的校园及部分教学设施,了解了这些学校的发展状况、办学特色及办学模式,开阔了眼界。
(二)加拿大高等教育概况及考察情况
1、加拿大高等教育概况。加拿大没有联邦教育部或类似机构,高等院校除私人创办者外,都是省属大学,各省教育部组成一个协调组织——教育部长理事会,负责沟通和协调各省的教育工作,该理事会在联邦政府的授权下,具体承办与其他国家进行教育方面的交流工作。加拿大没有全国性的统一教育政策和规章制度,各省在学制、课程、考试等方面都不完全相同,大学行政系统的最高权力机构是校董事会、学术方面的最高权力机构是校评议会。加拿大的高等教育居世界前列,共有高等院校200多所,可分为大学、社区学院、专科技术学校或私立学校等三种类型。从性质上看,可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种,公立学校的经费全部由各省负责提供,私立学校除依靠学费和私人捐款外,不足的数额也有省里支付。
(1)大学:全国共有大学90多所,有的也称学院,通常指有权授予学位的高等教育机构,全部为省辖公立,主要集中在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其中70多所可授予各类专业学位。有十几所大学无学位授予权,但可委托与其有联系的大学授予学位。大学基本上都实行学分制,保持全国统一的高水平。
(2)社区学院:也称应用艺术与技术学院,是一种两至三年制大学,全国有200多所,只授文凭,不授学位,社区学院还提供1-3年的职业培训课程,便于学生直接转入其他大学继续学习。
(3)专科技术学校或私立学校:主要进行传统职业专业和专门技术培训课程教育。
2、对加拿大高等教育的考察情况。7月3日,考察了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参观了学校的校园及部分教学设施,了解了这些学校的专业设置及发展状况。7月5日,当地时间12点30分,代表团抵达加拿大维多利亚,考察皇家路大学。该校校长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陪同代表团共进午餐。下午双方就教师、学生培训等项目举行会谈协商,牟思伦副书记代表我校与皇家路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书。晚上,皇家路大学举行隆重的晚宴招待代表团,该校校长及宣传、学生管理等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出席晚宴。
7月6日代表团乘船抵达温哥华,当地时间下午4时40分,访问菲沙河谷大学。该大学是加拿大国家批准的公立大学,创建于1974年,在校生7千多人,外国留学生200多人。该大学副校长魏伟诗(WayneWelsh)博士带领该校计算机信息系统系主任范保罗(paulFanklin),人文学、社会科学、美术学院院长孙文锐(VirginiaB.Cook),国际教育系主任史定慎(KarolaStinson)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与代表团进行了诚挚热烈的会谈,魏伟诗副校长简要介绍了该校的情况,表示,他曾经访问过山东经济学院,回来将访问情况通报后,学校的各系对与山经合作表示了很大的兴趣,他希望与山经在教师、学生培训及其他领域展开全面合作。牟思伦副书记介绍了我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实施开放式办学的思路,专门提到学校实施“313”成才工程,强调与国外高校的嫁接,为学生接受国际化教育创造机会,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在诚挚友好的气氛中,牟思伦副书记代表我校与菲沙河谷大学签署了合作意向书。随后,代表团参观了该校的教学设施、体育馆、国际教育系办公场所,办公场所中摆设着从不同渠道收集的中国工艺品、清朝服饰、书画作品,体现出该校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二、主要收获
代表团在14天内,辗转美、加两国,考察参观访问了7所大学,签定了两项合同,增强了与国外高校的交流,开阔了眼界。
(一)签定了两项合同。
1、与加拿大皇家路大学签署合作办学协议。主要包括本科学位项目、硕士学位项目、学习参观、文化与学术交流项目四项内容。本科学位项目:两校共同建立2+2合作模式本科项目,学生前两年在山经学习,后两年在皇家路大学完成本科学业的学习。专业包括应用交际学、企业管理、酒店管理、领导与管理科学。山经将于2006年派送20——60名学生进皇家路大学学习。硕士学位项目:两校共同建立4+2硕士学位合作模式,即学生的本科学习在山经完成,而后在皇家路大学学习两年取得硕士学位。主要专业包括跨国文化交流、领导与培训、环境与管理、知识管理等。学习参观:山经选派管理人员和教师,到皇家路大学参加高级教育管理培训、英语指导、参观相关大学。文化与学术交流:两校共同寻求学术出版和信息交流研究合作。
2、与加拿大菲沙河谷大学签署了合作办学意向书。双方积极开展培训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合作,并在学术交流等方面探索合作的形式。
(二)加强了与国外高校的交流,为开放式办学拓宽了渠道。通过对美、加两国七家大学的考察、访问、参观,增进了双方之间的相互了解,宣传了我校办学思想、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扩大了我校的国际影响。达到了了解合作办学信息,探索合作办学模式,开拓合作办学空间,奠定合作办学基础的目的。在访问中,我们深切地感到,美、加两国的一些大学也在积极寻求国际合作伙伴,对于我校合作办学表示出强烈的愿望,特别是加拿大菲沙河谷大学表示,虽然目前双方开展全面合作的时机还未成熟,但菲沙河谷大学愿意与我校开展积极的接触,加深彼此的了解,最终实现全面合作。乔治城大学在商谈中表示,愿意根据我们的实际需要,修改正在实施的培训方案,或者专门为我们制订新的培训方案,表现出真诚的合作愿望。尽管由于双方的条件有一定的差距,此次访问签订的合同不很多,但通过此次访问,打开了与更多大学交流合作的大门,随着今后相互间的访问交流,双方进一步加深沟通了解,必将找到合作的最佳结合点,形成不同领域、不同方式的多种合作。
(三)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在美、加两国访问期间,大家亲眼看到这些国家繁华的城市、高水准的生活、整洁的环境,亲耳听到身处异国的华人“祖国强大,我们海外华人腰杆也直”的呼声,使大家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邓小平同志“发展是硬道理”这一论述的无比正确,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党的基本路线的无比正确。正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我国的综合国力才有了大幅度提高,才大大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这是中华民族复兴振兴的必由之路。
同时,我们也看到,在繁华的景象下也存在着阴暗面:有的城市街区垃圾遍地、无人打扫;流浪汉经常可见,倒卧在公共绿地上休息;纽约闹市街头,站立着行乞的乞丐;有的公务人员和少数人对中国人抱有成见。这表明,西方世界并非一切都好,在经济发达的同时也有落后的方面。这使我们对美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减少了妄自菲薄,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通过访问考察,看到了差距,增强了做好本职工作的责任感。在参观考察了美国、加拿大两国的一些名校后,大家深为这些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厚重的历史积淀、浓郁的人文氛围、优美的校园环境、先进的教学设施所折服,感到了我们的差距,激发起贯彻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精神和第五次教代会精神,努力实现学校发展战略目标,把我校建成高水平财经大学的斗志。
三、启示与思考
(一)坚持以人为本,把育人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
“以人为本”是美、加两国高等教育管理的重要理念,在办学中突出提高学生的质量,注重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学校的教育和一切工作都围绕学生这个主体进行。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高校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以学生和教师为本,特别是以学生为本,最终体现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本质特色。为此,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在办学中,以育人为根本,使学校的一切工作都以学生为主体展开,用育人的效果作为衡量学校工作得失成败的唯一标准。在谋划学校发展时,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宗旨。当前,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学校确立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努力实现学校的发展战略和各项具体目标,全面落实学校关于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工程、后勤保障服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形成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综合体系,使育人工作始终保持高水平运转。
在管理上,要以服务体现管理,通过热情周到的服务,体现正确的管理导向。学校的综合部门、管理人员,要树立服务意识,克服管人观念,不断探讨在新形势下,改进工作作风、完善服务体系、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的措施和办法,全心全意地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优质服务。
(二)深化教学改革,实现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
美国、加拿大高校的课堂教学主要采用引导启发、问题研讨、课堂互动的方法。一是注重对学生表达、沟通能力的培养。教师讲课时,鼓励学生提问,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在课堂上可以随时提出问题与教师进行对话交流,他们提出了“教师不是万能的,学生没有愚蠢的”教学理念。二是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每门课都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个课题。这种课题,要求学生根据课程内容自己提出一个实验项目,经认可后自行查阅图书资料或进行实验论证,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动手完成。
课堂教学是高等学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主渠道,其效果
如何不仅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力的培养。要在转变思想观念的基础上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由教师向学生单向灌输知识的做法,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尽可能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讨式教学方法,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去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使他们善于独立思考,富于开拓创新。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为了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理论知识并在分析、解决问题时加以灵活运用,要加大实践性教学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同时,探索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把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对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出时间、内容、标准上的具体要求。进一步完善我校校外实习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充分发挥这些基地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利用“三下乡”等多种形式,组织学生深入社会,开展实践,加强与人民群众的沟通,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实际,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建设浓郁的人文氛围
美国大学非常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提高综合素质与能力的良好环境。校内外教授、学者、面向本科生开设的大量讲座及专题讨论会,其内容涵盖科技、文化、政治、经济、心理、卫生、文学、艺术等各方面,在这种浓厚的学术氛围中,学生能很好的扩大知识面,激发求知的兴趣和创造力。一些设有艺术学院或艺术系的院校基本上每周都对全校学生演出较高水平的文艺节目,使学生能够感染艺术的熏陶,活跃思维。菲沙河谷大学的体育馆内,陈列着学校参加大型体育比赛获得的奖品、奖杯,悬挂着获得荣誉的学生运动员的照片。他们认为,体育运动队的训练与比赛,能够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增强竞争的意识。每个学校都有经正式注册登记的各种各样的学生团体组织,通过组织校内外的活动,各学生团体的学生一方面锻炼了才干、培养了能力,另一方面为其他同学不断提供在一种娱乐的气氛中相互交流与学习的机会,有利于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我校要继续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展系列活动,比如,生动活泼的艺术表演、体育比赛,丰富多彩的娱乐游戏、形象设计,多知识领域的演讲辩论,高知识层次的学术报告,高实用价值的生活技能展示等。尤其是举办好我校的“十佳百强”系列比赛、基本技能大赛、英语节、电脑节等传统活动,形成教育品牌。学校注意引导并在各方面支持帮助学生社团、学生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使学生在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校园文化活多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开阔视野,开拓知识面;在参与和组织集体活动中增长才干,完善个性,增强团队意识;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陶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四)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努力实现校园与自然的和谐
美加两国高校非常注重加强校园环境建设,许多学校绿树遮荫、花草簇拥;松鼠、鸽子等小动物在校园草丛中嬉戏,根本不惧怕行人;校园内整洁美观,胜过公园。特别是加拿大皇家路大学,校园内古木参天、森林成片,孔雀在校园道路、草地上悠闲自在地散步,行人与汽车自觉地给孔雀让路。充分体现出人与自然、校园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的高度和谐。
我校在建设和谐校园中,要注重校园环境建设,一是要有环境意识,把校园环境建设作为办学的重要工程之一,把在应有的位置,纳入学校发展建设的总体规划,而不是当作办学的附属工程,不能以损害环境提高办学效益。二是重视校园景观建设,充分遵循大自然的客观规律,特别要做好绿化美化工作,留出充分的空间种植花草树木,使校园的山、水、林、路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用优美的校园景观激发大学生的热爱自然、热爱学校的感情,培养学生关爱自然、爱护环境的意识。对能体现学校发展历史的树木、建筑、设施要有意识地加以保留、保护,增加学校的历史积淀。三是教育师生员工提高爱护校园环境的意识,从不乱丢垃圾,不随地吐痰,不损坏公物,爱护花草树木等基本道德行为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营造人与自然、学校与环境的融洽和谐的关系。
(五)坚持开放式办学,走国际合作办学的路子
我校制定的开展国际交流,实行国际合作办学的方针是十分正确的。一方面,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经济全球化,要求大量与之相适应的人才,这种人才只有通过国际化的高等教育才能培养出来,加强国际合作办学是提高育人质量,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要求的复合型高级人才的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办学具有和强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在考察访问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机构,具有与我国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办学的高度积极性,非常希望有机会与我们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加拿大的高等学校如此,美国的高等学校也如此。加强国际合作办学存在着很强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正确分析形势,权衡利弊,从有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有利于维护本校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减轻学生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等方面,慎重考虑,正确决策,选定最有利的合作伙伴,采取最有利的合作方式,争取最有利的合作效果。重点应加强同与我校处于同一层次或略低于我校层次的国外高校的合作,因为这类学校要价一般不很高,在某些利益的取舍方面更易于做出让步,便于双方优势互补、双赢双胜。对发达国家著名的大学,合作中我方付出的代价相对要高,可采取聘请其教师来我校担任外教,或讲学的形式合作,以提高我校的声誉。合作项目可采取我校单独与发达国际高校合作的形式,也可采取我校联合国内其他高校与国外大学合作的形式,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总之,应当从实际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方式,最大限度地提升国际合作办学的效果。
第五篇:加拿大美国电力环保政策法规考察报告
加拿大、美国电力环保政策法规考察报告(摘要)
2004年10月24日-11月12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团赴加拿大、美国进行了电力环保政策法规考察。考察团考察了加拿大、美国的环保管理部门和企业,并就电力环保政策、法规的发展和影响,以及电力企业的对策措施等问题进行了座谈和交流。较全面地了解了两个国家的电力环保法规、政策及发展动态,收集了大量资料和信息。
一、加拿大主要情况
(一)电力情况。加拿大2002年发电量5764亿千瓦时,其中水电60%,核电12%,煤电24%。由于能源资源结构的不同,各省电力结构差异很大。其中,阿尔伯塔(AB)省煤电比重最高,次之为安大略(ON)省,而魁北克(QC)省几乎全部为水电。
(二)主要环境问题。火电污染物排放占全国污染物排放比重很高,其中酸雨占27%、气溶胶(气雾)占12%、PM占13%、汞占24%、CO2占19%。火电厂引起的环境问题还包括废水污染、灰场扬尘污染和灰水对地下水源的污染。水电厂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土地淹没、移民、河道变化、生物种群减少等。核电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有:核废料的长期贮存和处置,温排水热污染等。
(三)火电厂污染物排放控制措施。
1、对污染物排放实行许可证制度,严格限制SO2、NOx、PM等污染物排放;
2、对以燃煤发电为主的省份,积极开展需求测管理,发展绿色能源,实行气、电、热联产,发展水电和核电,努力减少燃煤发电的比重。
加拿大60-70%的火电厂安装了CEM(连续在线监测)装置。新建电厂的大容量机组要求安装,对老(小)机组没有要求,由企业自主决定。2003年以后新建的火电厂要求采取脱硝措施。
(四)温室气体减排情况。加拿大环境部正在制定温室气体减排中长期发展规划,执行和满足全球气候变化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规划发展目标为:
1、发展绿色能源,新增机组中绿色机组容量要达到10%的比例;
2、到2010年,发电企业减少温室气体(主要是CO2)排放量15%;
3、开发CO2脱除技术;
4、积极发展热电联产,鼓励节能降耗,提高电力生产效率;适当发展核电和水电,提高电网输送能力和技术水平。
(五)法规、政策及环境管理手段。联邦政府关于电力的环保法规主要有:加拿大环境保护法案(Canadi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ct), 联邦政府设立的环境目标值(Federal Government Sets environmental expectations)等。
加拿大新建火电厂必须满足以下排放标准要求:
(1)NOx 0.69 g/kw.h;
(2)PM 0.095 g/kw.h;
(3)SO2 0.53-4.24 g/kw.h。
排放标准主要依据经济可行的方法,制定的限值是已经有工业运行经验证明,而且是经过控制措施减排后可以达到的阈值。
预计2005~2006年,加拿大将颁布火电厂汞排放标准。其目标是,到2010年火电厂脱除60-90%的汞。目前,加拿大政府正在全面收集汞排放基础数据,评价汞排放控制技术,实施脱除汞的示范工程等。加拿大没有排污收费制度,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每个工业企业必须申请排污许可证(环保部门收取一定的工本费),超标排放将被处罚。
(六)电力建设项目环保审批情况。对于电力建设项目的环保审批制度,各省有不尽相同的规定。一般来说,省电力管理部门审批发电装机容量和电力接入电网的系统要求;省环保部门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但不审批具体的污染物排放控制工艺技术和措施,具体工艺技术和措施由企业决定;联邦环保部
门参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核,但不负责环境影响报告的审批,参与的目的是保证电力建设项目满足联邦环保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值得指出的是,公众的参与程度较大,当地居民(周围100公里范围内)的意见对电力项目(包括其它工业项目)能否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七)电价制度情况。加拿大的电价由各省自己确定,多数省有电力管理委员会来协调有关部门确定电价。发电必须的污染物排放控制费用在电价中统一考虑,最终由消费者负担。
少数省通过市场竞争的方式确定电价。联邦政府不直接管理电价,但对风电给予一定的补助,以鼓励风电的发展。当地政府非常注重环境保护,坚持环境保护重于经济建设的发展思想,为了加强环境保护,保护和进一步改善人体健康,2004年安大略省提高电价14%,主要是环保因素而提价。
二、美国主要情况
(一)基本情况。2003年有电力装机容量9亿多千瓦,发电量40170亿千瓦时,其中煤电约占50%,核电约占14.5%,水电约占6%。美国电力行业排放的SO2和NOx分别占全国排放总量的2/3和1/4,是酸雨污染物的主要排放源。目前,美国约38%的火电机组配备了烟气脱硫(FGD)设备,约30%的锅炉配备了SCR烟气脱硝设备。美国并不要求所有电厂都安装脱硫设施。
(二)美国酸雨控制计划及对电力行业污染物减排要求。为控制和减缓酸雨危害,1980年,美国国会开展了为期10年的酸雨成因及其影响研究。根据研究结论,国会于1990年制定了酸雨防治计划,要求主要的电力企业减排SO2和NOx。其中,SO2的减排量目标为1000万吨,NOx的减排量目标为200万吨,总体排放水平保持在1980年的排放水平以下。
SO2减排规划分两期执行。第一期从1995年开始,在263台机组、110个电厂上实施。后来又增加了182台机组,总数达到445台,遍及美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电力企业。第二期从2000年开始,在所有装机容量大于25MW的机组上实施,当时涉及的机组总数达到2000多台。到2001年底,所涉及的机组总数达到2445台。第一期分配的量是以1.2磅/Mbtu(即每输入一百万英热单位的热量允许排放1.2磅)来计算的;第二期则为0.6磅/Mbtu。需要说明的是,不管企业如何交易,企业不能超过排放标准,即不能超过1.2磅/Mbtu,在第二阶段的电厂,虽然分配指标为0.6磅/Mbtu,但只要有指标(可在市场上购买)其排放可以超过0.6磅/Mbtu。
二氧化硫初始排放权的分配有两种代表性观点:一是承认现实的排放状况;二是从公平出发,每个电厂都可以分配到二氧化硫排放指标。美国是两种思路妥协的结果,即承认现实,但不鼓励历史上不采取减排措施的行为。在承认现实的状态下,减去应当采取措施的部分,即为初始排放权分配的依据。NOx减排规划也分两期执行。第一期从1996年开始,在170台锅炉上实施。要求煤粉锅炉年均NOx排放不得超过0.5磅/Mbtu,四角喷燃锅炉年均NOx排放不得超过0.45磅/Mbtu。第二期从2000年开始,要求达到的排放标准更加严格。
(三)大气污染物主要控制手段。
1、总量分配方法。美国酸雨控制规划,对所涉及的机组和企业,参考该机组和企业在1985-87年间平均污染物排放量,核定其SO2和NOx排放总量指标。所核定的指标在第一、二阶段内保持不变(而且可以终生享用,即使企业关停了一些机组,其总量指标也不核减)。
新建机组(包括1985-87年间没有运行的机组)没有分配总量指标,所需指标必须从市场上购买。联邦环保局每年年初核定企业的排放指标,并从有排放权企业的指标中强行拿出2.8%进行拍卖,拍卖所得的钱,还给企业。一是防止有些企业有指标也不买的情况;二是拍卖是在年初进行的,为全年可能交易的价格提供指导;三是为新建机组提供总量指标。由于新建机组一般都会采取脱硫措施,如安装FGD设施,脱硫效率一般在95%左右,需要购买的总量指标不会太多。
2、排放监测定期报告。根据酸雨控制规划,美国火电企业必须安装污染物连续监测装置(CEMs),对烟气排放量、烟气黑度、SO2、NOx、CO2等进行监测。
企业必须授权一位代表,负责审核本企业污染物排放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每三个月,企业应向联邦环保局(EPA)报告企业每台机组每小时的污染物排放情况(与我们所理解和我们现在推行的:要
求与环保部门联网是不同的,而且报告只对联邦环保局,地方环保部门并不负责连续监测事)。联邦环保局将报告在网上公布,向全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的监督。报告内容包括:机组和企业是否达标排放,是否满足总量控制要求,CEMs是否运行正常并得到良好的维护,所有污染物排放源是否得到全面监测,监测设备发生故障时数据如何进行校核等。
3、排放权交易制度及二氧化硫交易价格。机组在不超过排放标准但超过总量控制要求时,可以从市场上购买一定的指标来满足总量控制要求。企业也可以通过安装FGD或SCR设备来减排SO2或NOx。超额减排后剩余的排放指标,企业可在市场上出售,或者存入相关银行,用于未来发展之需。
交易一般在企业和企业间进行,并不一定要通过中间环节。企业间达成的排放权交易,得到美国环保局(EPA)的确认和备案,并将交易结果登记在EPA总量控制数据库中。环保局在交易过程中只起核定和记账作用(因为账户在环保局,环保局不能也不会干预企业的交易行为)。
从1995年排放交易实施以来,在2003年底以前,SO2排放权交易价格在100-200美元/吨左右的范围内波动。但从2004年1月份开始,交易价格猛涨到620美元/吨。主要原因是美国国会计划制定新的总量控制计划,拟考虑再削减70%的污染物排放总量。一旦该计划实施,可提供交易的排放指标将大幅度减少,电力发展又需要较大的排放指标,从而导致市场交易价格看涨。
4、相关处罚。在年底60天的宽限期内,仍不能满足当年总量控制要求的电力企业,超总量指标排放的部分,一方面将受到2000美元/吨的处罚,同时还将扣减下一的总量指标。
凡是向EPA上报数据不准确、不全面的企业将受到处罚,企业授权代表则将受到刑事处罚(所以,一般都不愿作假)。
5、排污收费制度。美国没有实行排污收费制度(与加拿大一样),部分州在核发排污许可证时,收取一定的手续费,最多不超过5400美元(每吨1.8美元,最多不超过3000吨)。
(四)各有关方面在环保政策法规制定过程中的作用。政府、协会、企业各个主体在环保政策法规的制定中都积极参与意见,最后是各方共同认可的结果。不同的主体在政策制定中有不同的影响,如企业在采取何种技术方面的作用最大,而社会团体在目标制定方面的作用大些。在制定法规、政策的过程中,企业间的意见也不统一,如由于发电燃料的不一样,东西部的企业对酸雨控制计划就有不同的看法。一些民间组织、政府部门间的想法也不尽相同,但是最后必须各方都同意、妥协的政策、法规,这样在实施过程中比较顺利,也能保证政策、法规的严肃性。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政府、协会,还是企业,不同的组织都有自己的研究队伍或者研究机构,对政策中涉及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提出分析报告,由于立场和出发点不同,同一研究课题其结果就会不同。但这都是在政策制定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由于有研究分析报告,而且观点和结论并不一致,有的甚至完全相反,这样就给决策者提供了决策的依据,不会产生拍脑袋、无依据的决策。
三、启示与建议
(一)应高度重视能源、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所考察的两个国家,都对能源、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而且成效显著。在能源效率、环境质量、污染控制水平上,我们与他们存在比较大的差距。我国正处在新一轮的高速发展阶段,环境、资源压力都非常大,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尤其是电力行业作为能源的转换部门和污染排放大户,必须把节能、节水、节油、节地等资源节约工作和环境保护工作作为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问题长抓不懈。
(二)电力环境保护法规、政策的制定应当统筹考虑环境和经济的发展,统筹考虑能源与环境问题。过宽的标准不仅污染了环境,而且限制了电力工业的技术进步和长远发展;而过严的标准,由于技术和经济的原因不仅不能达到,而且损害了法规的尊严,同时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与美国、加拿大相比,我国目前施行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总体偏严,同时存在着不科学、不易操作的情况。目前电厂超标排放的现象较为普遍,很难实施更严格的要求。法规、标准在控制污染物排放方面还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三)加快在电力行业推行二氧化硫的排污交易制度。二氧化硫的排污交易机制在我国已经进行了多年试点,但离市场化的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推进二氧化硫排污交易对低成本减排二氧化硫的总量是十分有效的方法,对国家、对企业、对电力用户都是有益的事,应大力推进。合理确定初始排污权,减少政府部门在排污权交易中的干预,按市场经济原则进行排污交易,是我国实施排污交易的关键。
(四)我国现行的排污收费制度有待改革。考察的两个国家均没有实行排污收费制度(而且欧洲等国家也很少实行排污收费制度的,日本有,但收费是补偿给受污染居民的)。我国排污收费是一项行政色彩非常浓厚的环境管理制度,不仅企业负担加重,而且容易产生腐败,所收费用很难用于企业污染治理,同时极大地增加了政府及企业的管理成本。目前,企业对排污收费的意见较大,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政府的形象,应当认真研究,加快改革现行排污收费制度。
(五)依法管理环境是做好我国电力环境保护的根本出路。一是严格依法办事,而不是按任意的行政要求办事;二是,执法必须严格,而不是可以通融。其次,企业必须严格执行法规的要求。在环境管理上法规意识淡薄、法规的任意性较大、执法的弹性较大、政府过多地干预企业污染治理技术(措施)的选择权是目前依法管理环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另外,制定环境法规、政策时,应充分听取企业、行业协会、非政府组织(NGO)的意见,真正贯彻科学、民主的决策过程和方法,达到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六)抓紧研究PM2.5和汞排放控制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公民环境、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及国际环境保护的影响,PM2.5和汞排放控制问题将成为燃煤发电必须认真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由于控制PM2.5和汞排放的技术难度大,费用高,社会影响面大,不论是政府、行业,还是企业都应开展相应研究,尤其是电力行业应当从目前开始,抓紧做好前期研究。
(七)对火电厂全面安装在线监测装置(CEMs)的可行性应进一步研究、论证。污染物排放监测与定期报告制度已在我国逐步推行,污染物排放接受社会的监督势在必行,电力企业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在新建或大型机组上做好安装并依法运行好CEMs,以适应新的环境管理需要。但是否需要与环保部门联网,如何确保数据的正确、有效是要研究、论证的,美国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另外,CEMs并不一定要求所有电厂和机组都要安装,即使在美国、加拿大也不全安装,关键是要根据技术、经济水平及可操作性来决定。
(八)抓紧研究CO2排放控制对策。京都议定书生效后,控制温室气体CO2排放,将成为全球高度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我国虽然没有减排义务,但作为二氧化碳排放的大国,未来减排的压力非常大,需要早作准备,积极应对。美国虽没有批准京都议定书,但在CO2排放的监测、控制等方面已做了大量研究。
(九)进一步发挥中电联等行业组织在环保和资源节约工作中的作用。电力体制改革后,中电联等行业组织,在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责任重大,任务艰巨。要大力提高电力行业组织在重大环境问题研究方面的能力建设,积极开展法规、政策的研究工作,积极开展前瞻性的技术研究,从大局、根本、长远利益上当好企业的代言人,在服务政府、企业和社会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考察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