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打击暴力恐怖主义滋生专题

时间:2019-05-14 07:37: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打击暴力恐怖主义滋生专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打击暴力恐怖主义滋生专题》。

第一篇:加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打击暴力恐怖主义滋生专题

加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打击暴力恐怖主义滋生

【摘 要】近年来,我国暴力恐怖事件呈现出高发态势,暴力恐怖主义是暴恐事件高发的内在驱动力。加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积累精神财富,坚决抵制暴恐主义滋生蔓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安定的国内环境。

【关键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暴力恐怖事件;互联网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内涵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科学,是价值,是理想,也是现实,是理论,也是实践,是经济制度,也是意识形态。物质文明是由低到高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可以归结为:是社会主义社会人们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发展的积极成果,是人类文明史上“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精神文明”,“是对以往社会的精神文明中全部积极因素的自觉继承”,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主要包括思想道德方面和文化教育方面两方面内容。主要表现在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的发达和人们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提高。

1979年9月,叶剑英在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上提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的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和健康水平,树立崇高的革命理想和革命道德风尚,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980年12月,邓小平在题为《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没有这种精神文明,没有共产主义思想,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这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纪律、革命的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等等。”1982年9月,胡耀邦在党的十二大上的报告中,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了全面的论述,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把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为我们党的奋斗目标的一个方面。把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作为党的一个战略方针。并指出,是否坚持这样的方针,将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兴衰和成败。报告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容概括为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两大方面,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全党的任务,也是各条战线的共同任务;共产党的思想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支柱。

二、暴力恐怖主义是暴力恐怖事件发生的内在驱动力

暴力恐怖事件发生的根源在于人们精神受到暴力恐怖主义的侵占,暴力恐怖主义精神煽动人们做出暴力恐怖事件,暴恐主义是暴恐事件发生的内在驱动力。

(一)暴力恐怖事件频发

美国“9.11”事件的发生,标志着国际恐怖主义运动进入新的活跃期,恐怖主义如同一个怪兽,把它的触角伸向世界各地。从近年来恐怖主义的活跃程度与危害程度来看,宗教极端主义类型的恐怖活动尤为严重。受到宗教极端思想的蛊惑,所谓的“圣战运动”在全球滋生蔓延,中国也不可避免的成为了暴力恐怖活动的受害者。2013年6月26日,中国西部重镇乌鲁木齐市西部以东200多公里的鄯善县鲁克沁镇,16名恐怖分子袭击了当地政府机构、商业设施以及工地,杀人并焚烧房屋、车辆,造成35人死亡(新疆鄯善“6.26”暴恐袭击事件)。

(二)互联网是暴力恐怖主义传播的主要平台

恐怖组织意识到相对于以前,派人潜伏入境实施恐怖活动进行恐怖主义宣传的传统方法,通过互联网发布恐怖音视频进行恐怖主义宣传和煽动,成本低、风险小、效果明显,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公安厅副厅长亚力坤?亚库甫:“借助一些自建的网站,免费网络硬盘,境外恐怖网站,分享平台,社交平台和电子书传播等形式,进行对外宣传和传播”。

恐怖组织将在互联网上传播恐怖信息作为恐怖活动的一个重要渠道和手段,简单的说就是网上传播、网下实施,境外煽动、境内实施。警方近年来破获的涉恐案件表明,在中国发生的暴力恐怖案件中涉案人员几乎无一例外均观看和收听过宣扬煽动暴力恐怖的暴力恐怖音视频,可以说中国境内发生的暴恐事件都与“东伊运”发布的恐怖音视频有直接关联,是暴力恐怖事件的重要诱因。通过下载境外恐怖音视频,通过团伙之间共同观看,寻找共同思想人员,形成一个团伙,从而实施暴恐犯罪。这些恐怖音视频基本在中国境外制作,在土耳其等国上传至国际互联网,宣扬宗教极端思想鼓动圣战

三、积累精神财富,排斥精神毒瘤

精神财富的积累需要全面深入的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精神文明建设是缓慢的,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长时间的建设。人在低水平的精神层次时,不能很好的对一些自然现象等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最终形成扭曲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促使人们分清善恶,主动排斥各种精神糟粕。

目前,我国网民人数多达四亿六千万,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基本不看主流媒体,大部分信息都从网上获取,思想宣传工作面临巨大挑战。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提出,面临新形势,要创新思想宣传手段,适应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的形势,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必须正视这个事实,加大力量投入,尽快掌握这个舆论战场上的主动权”,“真正成为运用现代传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通过网络,对暴力恐怖主义的错误观点组织力量进行批驳,让民众了解事实真相,杜绝暴恐主义侵入人的精神,为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提高安定的国内环境。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理论概论[M].沈阳:辽海出版社,1999.[2]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作者简介:焦超凡,研究方向: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第二篇:恐怖主义暴力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各位观众,对方辩友,大家好: 就在刚刚过去的3月1日,昆明火车站暴恐案,死伤百余人,让每个人都感到恐怖主义的惨无人道,暴力血腥。今天,我们讨论有关打击恐怖主义的途径,我方认为以暴制暴是打击恐怖主义最有效的途径。以暴制暴:即用暴力的手段去阻止暴力事件或制服实施暴力的人。恐怖主义一般是指为了达到政治目的,而有意制造恐慌,以暴力或暴力威胁攻击非战斗人员将一定的对象置于恐怖之中的行为.所以打击恐怖主义,所用的暴力手段是国家合法的强制力量。众所周知,效 是由时间和成果决定,打击恐怖暴力的途径是多种的,所以谈及最有效的途径,我方的标准是在关键时间和首要成效上。以暴制暴能否给予恐怖主义强力的打击。

接下来我将从三个方面分析这一观点:

① 从恐怖主义本身来看:恐怖主义在学术上的定义多达100个,但所有的定义中都明显提到恐怖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暴力。路透社报道:恐怖主义对招募的成员经过“洗脑”灌输极端思想,使其消除死亡恐惧,变成失去正常道德意识的暴徒。对于这样的团体,教化的可能几乎为零,而以暴制暴能在最短时间有效遏制他们的暴行。

② 从打击恐怖主义的主体看:恐怖主义一般是针对某个国家进行暴力侵袭,来达到政治目的,受害国为维护国家稳定,只有用武力打击恐怖分子嚣张气焰,才能让他们的目的不以扩张。9.11事件后,美国即刻发动反恐战争,持续打击阿富汗的恐怖组织,击毙众多基地头目,给“基地”恐怖主义以重创,为世界反恐取得一定成效!

③ 从受恐怖主义侵害的客体来看:恐怖主义向来是对非战斗人员(平民)进行侵害,威胁安危、夺取生命,手段残忍,毫无人道。昆明暴恐事件的警察在15秒内开枪击倒5名暴徒,减少更多伤害发生,他也曾鸣枪警告,暴徒却毫无畏惧。平民是无辜也是无力的,为减少对平民的伤害,只有第一时间用武力反击,才能制止暴徒!

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我们承认以暴制暴不是一种和平解决问题的方式,但我们要看对象是谁,对于极端的恐怖主义,以暴制暴能有效遏制其侵害,打击其扩张,当然,恐怖主义的产生与人权、地权、信仰等有莫大关系,反恐需要多管齐下,消除也非一日之功,但就打击恐怖主义来看,以暴制暴是综合各个因素,既在时间夺取主动权,又能得到一定成果的最有效途径。

第三篇:浅谈如何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

浅谈如何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

摘要: “恐怖主义”概念最早出现干18世纪法国大革命时期,进而与现代社会的各种要素相结合,最终嬗变为国际恐怖主义.刑事古典学派、刑事实证学派虽未专门研究恐怖主义问题,但对类似现象并提出了独特的见解.社会防卫论对恐怖主义犯罪进行专门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对策.敌人刑法观是对恐怖主义现象的全新诠释,但其弊端大于合理成份。作为代大学生我们应时刻提高做好防范和提高打击恐怖主义的势力。

关键词: 恐怖主义

恐怖活动 秩序

一、恐怖主义对国际的影响

恐怖主义活动是一场特殊的战争,或者说是一种特殊的犯罪行为。这种战争或行为的发生没有固定的战场和地点,也没有固定的双方和交战袭击对象,往往是代表某种政治势力的组织和团体极少数的极端主义分子对社会政要的暗杀,对无辜平民的屠杀,对社会公共设施的破坏和违背人类社会公德的要挟和恐吓。

长期以来,恐怖主义活动被一些跨国犯罪集团,民族分裂主义分子,极端分子势力邪教团体等组织或政党奉为他们的斗争的武器,不但给无辜平民造成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破坏了国际和地区的秩序,更在所有善良人心灵中留下的长久无法弥合的创伤。二恐怖主义造成秩序与控制的混乱

人们关于生活和社会的一个重要信念是,它是有序和可控的。这是我们安全感的基础。我们当然知道有暴力犯罪存在,但总是心存这样的信念:只要远离是非、不与人结怨、行事小心谨慎,就能够避免成为暴力犯罪的受害者。但恐怖活动破坏了这种信念。恐怖活动的受害者是随机的。你根本不知道危险何时会发生、因为什么发生。危险无迹可寻,你成了被命运摆弄的布娃娃,做什么或不做什么,都无法避免。你只能竖起耳朵、睁大眼睛,警惕地关注周围的风吹草动。没有控制感和安全感,我们就没法设想更远的未来,我们的目标会变得虚无,生活会失去意义,也很容易陷入抑郁、焦躁、愤怒和恐惧。个人的恐惧会成为群体的恐惧,群体的恐惧又可能加深个体的恐惧。恐惧情绪下,谣言更可能被产生和传播。在昆明火车站遭袭后不久,就出现了很多各地发生暴力事件的谣言。这正是社会弥漫的恐惧情绪的证据。三,恐怖活动向社会传播了暴戾之气。

记得2001年,美国遭受911攻击的时候,还有国人在庆幸中好奇发问“为什么中国没有恐怖主义?”近几年,恐怖活动在中国社会频发,我们已经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恐怖主义的危害。恐怖主义是民族、阶层、国家之间利益冲突的极端表现。这次由东突分裂分子策划的暴恐案件,正是这种民族矛盾的体现。需要注意的是,除了民族矛盾,中国社会当前还存在很多错综复杂的利益冲突和矛盾。虽然国家正极力疏通底层人民表达诉求的渠道,但仍有一些人积怨颇深。这些人和恐怖分子在目标和利益诉求上有很大差异。却很容易受恐怖活动感染和启发,做出极端行为。而媒体的报道又常常成为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的活广告。2010年,中国忽然涌现多起针对幼儿园小朋友的恶性伤害事件,这些施暴者的行为惊人相似,显然是相互影响。2013年7月,山东市民冀中星携带自制爆炸装置,到北京首都机场引爆,虽然他并无伤人意图,行动本身却是受恐怖活动启发。可以说,恐怖活动在全社会范围内传播暴戾之气,让一些性格本身就有些偏执的普通人,在表达利益诉求时,自然地把极端的恐怖活动当作一个选项。

面对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给反恐行动提出的新挑战,世界各国都有积极应对的责任。各国在加强国内反恐行动,加大打击恐怖主义犯罪力度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要在国际上通力联合,形成并完善应对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策略。

四,对于中国面临恐怖的原因

1、地区发展的不平衡

虽然国家十分重视少数民族的发展,但现状不可能立即改变。因为经济,教育,文化,语言,宗教等的差异,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不能达到完全的融合,依然存在一些冲突和矛盾。少数民族人民在与其他民族的竞争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这使他们中的一小部分有不满的情绪,从而产生一些分离主义或其他极端思想而不惜诉诸暴力。

2、境内分裂势力在“作怪”

境内新疆分裂势力所传播和散布的宗教极端主义思想正在蚕食和毒害着新疆社会和一部分少数民族群众,为其不可告人的目的盲目送命。而这种民族分裂活动、非法宗教活动与恐怖活动相联系的趋势,使中国边疆地区安全形势和社会治安形势面临严峻挑战。

3、境外恐怖势力对境内恐怖分子的鼓动和影响 具有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民族分裂主义特征的“东突”势力是中国当前面临的来自境外恐怖主义的最大威胁,它企图怂恿和支持新疆地区“独立”,散发传单鼓动新疆少数民族学生闹事并且鼓动境内恐怖分子用自动武器来实施更残酷、更残的暴恐怖行为 五.恐怖主义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1、影响民族团结

恐怖分子实施暴力恐怖袭击,目的是用暴力的方式散布恐怖,在民族之间制造怀疑和隔阂,进而动摇民族团结的根基,实现分裂国家的阴谋。

2、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每次恐怖袭击事件的发生,都会对一些无辜的群众造成伤害甚至失去生命。“恐怖手段越发血腥残忍,恐怖范围越发扩散,恐怖危害越发严重”是现阶段境内暴恐活动的三大特点。恐怖主义无视人类的任何道德规范,不受任何国际法约束。用轰动、血腥恐怖活动方式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对公民的身心也造成了巨大伤害。

3、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恐怖主义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对政权的稳定有所影响 二是一定程度上容易造成造成社会的动荡不安,人人自危,甚至可能对社会暴力心理和暴力 倾向有诱导作用;三是妨碍人们的工作与生活秩序。

六、如何应对恐怖主义 1 政治措施

(1)政府明确政治立场

我们要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对于破坏一个国家乃至国际社会的安全与稳定的恐怖主义都应受到谴责,对于以分裂中国领土与主权完整为目的而发动的针对中国利益的恐怖活动要进行严厉打压。(2)尽快出台《反恐法》

不同于普通的力图逃避法律惩处的刑事暴力犯罪,恐怖分子属于一种显性犯罪活动,他们会采取自杀式的恐怖袭击活动,更不惧怕法律的惩处。但我们可以通过通过立法打击或者遏制恐怖主义方面存在缺陷。《反恐法》一部预防法,强调如何预防恐怖分子发动恐怖袭击。(3)正确处理民族问题

不同的民族因经济文化习性宗教等差别,矛盾不可避免地存在,即使同一民族内部实际也有各种矛盾,所以一些恐怖分子打着“民族分裂”的旗号激化民族矛盾。所以,正确处理好民族问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恐怖主义。推动民族经济,重视少数民族的教育,平等对待各民族都是有效的解决方法。2 民众反恐 单靠专业的反恐职能部门以及反恐力量,很难全面遏制恐怖主义的发展态势,所以,民众作为反恐的重要基础力量和依靠力量,在反恐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认为主要做到以下几点:(1)加强自我防范意识

首先,在人多的地方,我们要保持较高的警觉性。要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特别是遇到突发恐怖袭击时,能最大限度地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掌握一些遇到恐怖袭击的自救方法。(2)配合反恐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

面对一些可疑的情况,我们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但并不提倡民众去主动发现恐怖分子并与其斗争。遇到任何突发情况,要尽量做到不围观,以免影响专门力量的快速应急反应和处置恐怖袭击突发事件,也可能给自己带来次生性的伤害。(3)维护民族团结

虽然几次暴力袭击案件造成了民众的恐慌,甚至又少部分人对少数民族的人产生忌惮心理,这是不明智的。事实上,只有一小部分人在破坏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定,我们不能以点概面。而是应该团结起来,识穿恐怖分子的阴谋,让他们的意图破产,加快发展与坚决斗争相结合

七、关于大学生的自我准备与防范恐怖主义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3.4.5.6.7.8.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了解恐怖主义的真实意图

做好防范措施,远离恐怖注意

第四篇:如何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

恐怖活动之所以恐怖,是因为它没有规则和下限。为扩大影响,达到最大的破坏效果,恐怖分子常常选择有象征意义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用极端凶残的暴力手段实施恐怖活动,显示了其对生命的残忍和漠视。

恐怖活动对人的心理影响是巨大的。它像是一场地震,震中心的是在恐怖活动中不幸遇难的受害者和他们的家人,然后是受伤幸存者、事件亲历者、居住在事发附近的市民……直到余震波及因媒体传播而心有余悸的普通你我,越近震中心,受害越深。

恐怖活动破坏了秩序感和控制感。

人们关于生活和社会的一个重要信念是,它是有序和可控的。这是我们安全感的基础。我们当然知道有暴力犯罪存在,但总是心存这样的信念:只要远离是非、不与人结怨、行事小心谨慎,就能够避免成为暴力犯罪的受害者。但恐怖活动破坏了这种信念。恐怖活动的受害者是随机的。你根本不知道危险何时会发生、因为什么发生。危险无迹可寻,你成了被命运摆弄的布娃娃,做什么或不做什么,都无法避免。你只能竖起耳朵、睁大眼睛,警惕地关注周围的风吹草动。没有控制感和安全感,我们就没法设想更远的未来,我们的目标会变得虚无,生活会失去意义,也很容易陷入抑郁、焦躁、愤怒和恐惧。个人的恐惧会成为群体的恐惧,群体的恐惧又可能加深个体的恐惧。恐惧情绪下,谣言更可能被产生和传播。在昆明火车站遭袭后不久,就出现了很多各地发生暴力事件的谣言。这正是社会弥漫的恐惧情绪的证据。

恐怖活动会引发戒备和敌意。

也许地震、火山爆发等天灾会导致更大的伤亡,但恐怖活动却可能造成更大的伤害。和天灾不同,恐怖活动来自于人对他人的恶意。来自于人的恶意会动摇我们对他人和社会的信任,一旦伤害形成,会引发更多的仇恨,也更难被放下。

恐怖分子会以极端偏执的方式区分敌我,以民族和宗教之名拉拢信徒、树立敌人。在恐怖活动之后,这种简单的敌我思维可能会被受害者复制。在受到威胁时,出于防御本能,人更容易根据刻板印象做敌我的区分。

恐怖活动向社会传播了暴戾之气。

记得2001年,美国遭受911攻击的时候,还有国人在庆幸中好奇发问“为什么中国没有恐怖主义?”近几年,恐怖活动在中国社会频发,我们已经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恐怖主义的危害。恐怖主义是民族、阶层、国家之间利益冲突的极端表现。这次由东突分裂分子策划的暴恐案件,正是这种民族矛盾的体现。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民族矛盾,中国社会当前还存在很多错综复杂的利益冲突和矛盾。虽然国家正极力疏通底层人民表达诉求的渠道,但仍有一些人积怨颇深。这些人和恐怖分子在目标和利益诉求上有很大差异。却很容易受恐怖活动感染和启发,做出极端行为。而媒体的报道又常常成为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的活广告。2010年,中国忽然涌现多起针对幼儿园小朋友的恶性伤害事件,这些施暴者的行为惊人相似,显然是相互影响。2013年7月,山东市民冀中星携带自制爆炸装置,到北京首都机场引爆,虽然他并无伤人意图,行动本身却是受恐怖活动启发。可以说,恐怖活动在全社会范围内传播暴戾之气,让一些性格本身就有些偏执的普通人,在表达利益诉求时,自然地把极端的恐怖活动当作一个选项。

面对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给反恐行动提出的新挑战,世界各国都有积极应对的责任。各国在加强国内反恐行动,加大打击恐怖主义犯罪力度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要在国际上通力联合,形成并完善应对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策略。

首先是要建立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联合国机制。为了应对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全球化蔓延的变化,以及铲除国际恐怖义犯罪根源的需要,一方面需要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全球化合作以及采取整体性措施,另一方面则不能仅凭军事镇压,而必须借助于政治的方法和手段。当今,在实现上述目标中最具核心和权威价值的组织当属联合国。联合国不仅是当今最大的全球性政府间国际组织,也是最具政治解决独到优势的国际组织,在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犯罪上,能够发挥最为关键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各国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积极合作的基础上,国际社会应当确立以联合国为主导的反恐国际机制,将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纳入联合国集体运作的轨道。同时,必须打破以“美国为主导,边缘联合国”的反恐国际机制的现状。因为“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发展,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形成了制约。

其次进一步完善与相关国家的双边合作或者多边合作。恐怖主义的全球化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仅靠某一个国家的力量已经不能对付,任何国家都有义务反恐。为有效制裁国际恐怖主义犯罪,一些地区积极签订了区域范围内的防止恐怖主义公约。

最后还应该要完善国际法治并且建立反恐技术保障机制。建立更为适应国际社会需要的国际法律秩序。目前,国际社会已进一步认识到了控制恐怖主义犯罪的紧迫性,国际社会也普遍希望联合国在反恐怖主义领域发挥主导作用。不过现行的反恐条约体系是支离破碎的,缺乏一个具备普遍权威的反恐合作的条约机制。另外,“新形势要求反恐怖主义国际合作应从传统的程序法方面的合作扩大到实体法方面的合作,从区域化、分散化和单一化向全球化、组织化和多元化方向发展。”况且,恐怖分子往往是在不同国家之间组织、策划、和完成犯罪,或者通过跨国境活动逃避特定国家的追诉,这都需要缔结一个全面的、统一的反恐怖主义公约,明确规范恐怖主义的定义将各国力量联合起来,推进和建立国家间有效的国际合作,这对打击恐怖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五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一)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基本方面,它既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

1、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

2、发展社会主义科学事业。

3、发展卫生事业和体育事业。卫生和体育事业的发展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文明进步程度。

4、发展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

(二)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

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有巨大的能动作用。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问题。

1、普及理想教育,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2、普及道德教育,树立和发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

3、在人民中进行以共产主义为指导、以爱国主义为基础的思想政治教育。

4、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它的腐朽思想。[1]

指导方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围绕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促进全面改革和实行对外开放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精神文明建设。这一指导方针符合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是使精神文明建设和整个社会发展协调共进的方针。[2]战略地位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且使这几个方面互相配合,互相促进。全党同志必须从这个总体布局的高度,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在社会主义时期,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精神文明又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它的正确发展方向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关系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大事。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拨乱反正的胜利和全面改革的展开,随着物质文明建设的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发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精神和创造活力,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突破一系列僵化观念而提高到新的水平;全国安定团结,民主法制逐步健全,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显著提高;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广泛展开,积累了许多新鲜经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开始树立,教育科学文化日趋繁荣;党的优良传统在发扬,党风和社会风气在好转。这是主流。同时必须看到,精神文明建设在许多方面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改革和开放的形势不相适应,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实际工作中指导方针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党内和社会上一些严重的消极现象还有待人们用很大努力去消除。全面地估计精神文明建设的现状,充分地认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紧迫性和长期性,才能坚持不懈地把这方面工作抓上去,否则就会贻误全局。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它的全面展开,是中国形势发生巨大变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全面改革和对外开放给社会主义事业带来强大活力,对精神文明建设是巨大的促进。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完善,人们的思想意识、精神状态发生深刻的变化,同时也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能不能适应这种要求,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改革的舆论力量、价值观念、文化条件和社会环境,有力地抵制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腐朽思想,防止种种迷失方向的危险,振奋起全国各族人民的巨大热情和创造精神,用几代人的努力建设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一个历史性的重大考验。应当相信,有党的正确领导,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引,有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经济政策,有人民民主政权和社会主义法制,尤其是有广大人民对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坚决拥护,只要在大力推进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一定能够达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的。

总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决定了它必须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促进全面改革和实行对外开放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精神文明建设。这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指导方针。[3]

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人的素质是历史的产物,又给历史以巨大影响。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努力改善全体公民的素质,必将使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使人和人之间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新型关系不断发展,使整个社会的面貌发生深刻的变化。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获得成功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精神文明建设

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渗透在整个物质文明建设之中,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单是思想文教部门的任务,而且是各条战线和一切部门的任务,是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爱国者的共同的长期的任务。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党在长时期内的重大失误,就是没有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仍然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轻视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极端夸大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直到发生“文化大革命”那场内乱。党总结历史经验,明确指出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仍将长期存在,但已经不是主要矛盾,我国社会存在的矛盾大多数不具有阶级斗争的性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就要牢记历史教训,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坚持对思想性质的问题采取讨论的方法、说理的方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就是说,用教育和疏导的方法去解决;坚持一切着眼于建设,把注意力集中到团结人民、充分发挥人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上来,集中到满足人民的文化和精神需要上来,集中到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上来,归根到底,集中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来。

闭关自守只能停滞落后

近代世界和中国的历史都表明,拒绝接受外国的先进科学文化,任何国家任何民族要发展进步都是不可能的。闭关自守只能停滞落后。中国坚决摒弃维护剥削和压迫的资本主义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摒弃资本主义的一切丑恶腐朽的东西,但是必须下大决心用大力气,把当代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经济行政管理经验和其他有益文化学到手,并在实践中加以检验和发展。不这样做就是愚昧,就不能实现现代化。对外开放作为一项不可动摇的基本国策,不仅适用于物质文明建设,而且适用于精神文明建设。

中华民族是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伟大民族,在古代文明史上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在近代,由于封建制度的腐朽和帝国主义的侵略而落后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大革命,带来中国历史的巨大变化。新中国的成立,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开始了伟大的中国文明的复兴。自从我国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更赋予这个复兴以新的强大生机和活力。这个复兴,不但将创造出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而且将创造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批判继承历史传统而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的,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的,这样一种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4]

基本目标

培养“四有公民”,提高民族素质。精神文明建设归根到底是提高人的素质,是引导人们对自己的主观世界自觉地进行改造,从而提高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以培养社会主义新人作为自己的目标和归宿。“新人”的标准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培养共产主义新人的思想在中国当前阶段的具体化。“四有”是一个完整概念,包括了人的素质的两个方面: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四有”的四个方面是密切联系的,缺一不可,其中最重要的是理想和文化,可以说理想是根本,文化是基础。这四个方面有机的结合,培养起一代四有新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人的素质是历史的产物,又给历史以巨大影响。一个民族的素质如何,对社会的发展起重要作用。在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努力改善全体公民的素质,必将使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使人和人之间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新型关系不断发展,使整个社会的面貌发生深刻的变化。

下载加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打击暴力恐怖主义滋生专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打击暴力恐怖主义滋生专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 义精神文明,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同历史上的精神文明既有历史联系,又有本质区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它的发展需要物质文明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

    论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的方法

    论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的方法CSM 想要做到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那么首先应该认识什么是恐怖主义。恐怖主义是指任何个人、团体或国家为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针对敌方或者第三方......

    防范和打击暴力恐怖活动工作制度

    防范和打击暴力恐怖活动工作制度为确保本校师生人身安全,维护正常教学秩序,建设平安校园,特制订本制度。 一、成立由相应人数组成的护校队,设立护校队办公室,落实专人负责办公事......

    浅谈对恐怖主义的认识及其打击应对措施

    浅谈我国民众对反恐的认识及其应对措施 论文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恐怖主义的现状和民众对反恐的认识,以及提出了对抗恐怖主义的一系列的措施,只有强烈打击恐怖主义,增强国家和民......

    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既包括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又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项方针这一指导方针符合党的基本......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五篇模版)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要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主要是指教育、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卫生体育、图书馆、博物馆等......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划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