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基层党组织执行力建设的认识
强化质监机关基层党组织服务
——对基层党组织执行力建设的认识
内容摘要:
基层党组织的执行力是指基层党组织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组织自身工作的能力。作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转化为群众自觉行动的终端,基层党组织的执行力,直接关系到自身的战斗力和党的执政基础。基层党组织的执行力是其组织内各种执行要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合力”,它与基层党组织的执行能力、执政能力、领导力密不可分。基层党组织执行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基层事业单位的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明白基层党组织的职能,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执行力,消除制约执行的因素,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 执行力 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求,基层党组织的主要任务是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加强基层党组织执行力建设。执行力通俗地讲就是“抓落实的能力”。“三分战略,七分执行”,不管决策多好、思路多清晰,如果不付诸实施,执行不到位,一切都只是纸上谈兵。提高基层党组织执行力,是履行工作职能,服务地方经济和民生的必然要求。对基层事业单位而言,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也就没有发展力。只有政令畅通、执行到位,才能把上级的各项决策和工作部署付诸实践、落到实处。
一、基层党组织的概念及主要职能
党章规定,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人民解放军连队和其他基层单位,凡是有正式党员三人以上的,都应当成立基层党组织。基层党组织,根据工作需要和党员人数,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分别设立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
基层党组织首先是一个组织。所谓组织,从广义上说,指由诸多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相互联系起来的系统;从狭义上说,专指人们为实现一定的目标,依据一定的职责关系,按照一定的结构形式,互相协作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开放性的社会集团,如党团组织等。在现代社会中,组织既是社会的细胞,也是社会的基础。基层党组织还是一个政治组织,这是由政党的政治性决定的。“政党是一定社会集团中有着共同政治意愿的人们自愿结合在一起,以取得政治权力为首要目标的政治组织。”
[1]52 根据中央组织部最新党内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8779.3万名,比上年净增110.7万名,增幅为1.3%。党的基层组织436.0万个,比上年增加5.6万个,增幅为1.3%。《党章》第三十一条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巾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基层党组织的基本职能,党章中并没有作明确地阐述,但可以根据《党章》对基层党组织任务的规定,结合在党内组织体系中的地位,其基本职能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政治录用。党的这一职能就是要求基层党组织将社会各方面的优秀人才吸收到党内来,并着力培养其成为各级党组织后备干部,并使之担任一定的领导工作,为党组织的发展提供人才储备。
领导社会的基层政治生活。从动态的角度来看,反映的是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的宣传和组织能力;从静态角度来看,反映的是基层党组织与社会群众的关系状态。基层党组织在领导社会的基层政治生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对各项工作起着决定性作用。
政治活动社会化。基层党组织通过对群众进行显性和隐性的宣传启发、教育引导,使群众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其措施,使社会群众接受党的政治主张,从而影响其政治意识、政治行为以及价值取向的形成。在这一过程中,基层党组织通过发挥这一项职能,社会群众对于政治现象的认识,对于政治知识和政治技能的掌握,有一个从不知到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从不自觉参与到自觉参与并最
[2]终形成自己稳定的政治意识和价值取向的过程,即政治社会化过程。增强群众对党组织的认同感,从而自觉接受党的领导。
桥梁纽带。现代社会中,任何一个政党要想巩固执政地位,都需要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党的组织体系中,处在最低层级的基层党组织遍布于社会的各个行业和领域,既是党服务群众、获得群众认同的窗口,又是党与群众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党通过基层党组织上情下达,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时下情上传,使党的决策层及时掌握和了解广大人民群众的各种利益诉求,为党的科学决策提供客观依据,使党的决策贴近民心,符合民意,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组织动员。这一职能也是各个政党对基层党组织提出的基本要求。指的是基层党组织要最大限度地组织动员一切社会政治力量以实现党的政治目标,是历史赋予党的首要职能,也是最基本的职能。
服务群众。服务群众是基层党组织的基本职能,也是党掌握社会,赢得民众认同、支持,增强政党权威的重要途径。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明确要求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这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不可割裂的有机整体,是关于新的历史条件下基层党组织发挥职能作用的新概括和新定位。其中“服务群众”是根本,是党的性质和实践党的宗旨的集中体现。
维护基层社会稳定。对基层党组织来说,由于处在社会的最基层,对基层社会最了解,对基层社会存在的矛盾与问题最有发言权,因而在协调各方利益、缓和矛盾冲突、处理社会问题方面具有先天的优越性。因此,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能,对于保障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大意义。
二、基层党组织执行力概析
《现代汉语词典》将“执行”解释为“实施或实行(政策、法律、计划、命令、判决中规定的事项)”。“执行”一词在英文中是“execute”,一是指对规划的实施,二是指完成某项任务。按照《辞海》的解释,“执行”,一是法律用语,指审判、公安机关为实现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所进行的活动;二在管理学意义上,是指把政策法令或计划等付诸实施。“执行力”这一概念最早被运用于行政法学领域,指的是对具体行政行为予以强制执行的强制力或法律效力。之后,这一概念被广泛用于工商企业管理领域。
其实,关于执行力的理解还有很多,从根本上说,执行应该是实现目标的具体行为,是从任务制定到任务完成的一系列活动。由于政党是一个具有层级结构的体系,且组织体系的职能与层级结构又是相对应的关系。因此,处于不同层级结构的党组织的职能是不同的。由基层党组织在政党组织体系所处的结构底层所决定,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的职能主要表现为执行巾央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上级组织下达的指令、任务以及本组织的决议。换句话说,基层党组织应当是一个“执行型”组织,其主要职责在于“执行”。
党的十八大通过的《党章》第三十一条明确规定,基层党组织的[4]
[3]第一项基本任务就是“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和执行党中央、上级组织和本组织的决议”,“努力完成本单位所担负的任务”。这是对基层党组织职责的准确定位,也是对基层党组织丁作提出的明确要求。强调基层党组织是“执行型”组织,目的在于突出基层党组织所应具备的“执行型”组织的职能取向,促进基层党组织对“执行”这一最主要职责的履行,这并不否定基层党组织也同样具有参与政策制定、自主作出决策的职责。但必须要清楚的是,基层党组织参与政策制定,自主作出决策,更多地也是从执行的角度出发的,为执行服务的,也可以说,这也是基层党组织整个执行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加强基层党组织执行力建设的重要意义
由于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即是社会治理的行动指南,而基层党组织执行力则是将抽象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转化为具体的任务并着力实现的不可或缺的现实力量。因此,基层党组织执行力在我国社会治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基层党组织执行力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以实现的根本保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党的性质、宗旨的体现,是党的奋斗目标的具体化。如何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和认可,是各级党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基层党组织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过程中,如何做到不走形、不变样、不打折扣,执行力是关键。如果缺乏执行力或执行力不强,再好的路线、方针、政[2]策、方案、惠民措施也只能流于形式。其次,基层党组织执行力也是检验、修正、完善党的政策、策略、方案、措施的实践前提。党的科学的政策、策略、方案、措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多次反复的过程。
刘少奇同志说过:“执行政策就是实践,在实践中间调查研究,在实践中间认识客观世界,在实践中间发现新的问题,制定新的政策,所以,重要的问题在于执行,在于实践。”由实践来检验、修正和完善党的政策、策略、方案、措施的过程,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执行,这里就有一个执行力的问题。只有认真执行党所制定的政策、策略、方案、措施,才能为进一步修正、完善提供客观的依据。由此可见,基层党组织执行力的问题对于党的科学的政策、策略、方案、措施的制定来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再次,执行力是基层党组织的生命。
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打牢基础的关键,就在于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执行力。一个具有强大执行力的基层党组织,一定是坚决地不折不扣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党组织,一定是能够将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比如说能够将党的惠民政策、措施送到车间、班组、田间地头的党组织,一定是在群众中享有较高威望,具有凝聚力和号召力、受群众拥戴和支持的党组织。反之,一个缺乏执行力的基层党组织,不仅仅会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得不到贯彻、执行,还会影响党在基层的形象,损害党在基层的威望,并最终动摇党的群众基础,给党的执政带来合法性危机。因此,基层党组织的执行
[5]力问题绝不能小觑。
四、制约基层党组织执行的因素
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基层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基础,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最终执行者更是直面群众工作的第一线。基层党组织的执行力往往因观念薄弱、制度匮乏等因素执行不到位。基层党组织执行力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观念薄弱,缺乏责任感
(1)观念上存在错误认识。一些基层党员干部认为,执行力是上级领导干部贯彻实施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只要按部就班地按照领导的安排应付即可。如果基层党员的素质不高、能力不足或者道德败坏,一味地认识不到自身执行力的问题,那么就不能执行好上级的安排和部署,就不能贯彻执行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2)缺乏责任感。部分基层党员干部缺乏责任感,不愿负责甚至逃避责任,对自身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干好干坏一个样”和“差一差二不算差”的错误观念,工作得过且过,这就使得我们党的方针、政策在与群众见面时大打折扣,发挥不到应有的效果。(3)缺乏全局观。基层党组织处于群众工作的第一线,往往是一个整体来面对群众,这就要求基层组织的党员干部必须要有全局观念,个人必须要服从于组织整体的价值取向和利益需求。而部分党员 干部往往缺乏全局观念,只顾自身的利益得失而不考虑组织整体的利益诉求。
2、组织合力欠缺,缺乏创造性
(1)整体配合欠缺,无法形成合力。基层党组织在化解社会矛盾、服务人民群众的过程中往往存在各自为政现象,“谁分管谁负责,不分管就不过问”,在遇到一些复杂矛盾或是牵涉面广的深层次问题时,这种情况就越发突出。
(2)按部就班,机械执行。一些基层组织履行职能的意识有偏差,把开会和学习文件当作是贯彻执行,陷入“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表面上看这是忠实执行,但其实这并不是执行力的体现。如果不能很好的领会上级的精神指示,结合自身具体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而一味地机械执行,那这从本质上讲就是对上级精神的应付塞责从而弱化了执行的效果。
(3)因循守旧,缺乏创新。少数基层组织在贯彻上级的要求部署时没有结合自身实际,而是盲从上级要求,上级强调什么就干什么,安排什么就落实什么,这样就不能有效地突出自身重点,就不能创造性地提高自身执行能力。
(三)监督制度匮乏,缺乏奖惩制
(1)制度匮乏,监督不力。有的基层党组织缺乏相应的监管制度,工作是否执行、执行效果的好坏无人过问;有的组织虽然有相关制度机制,但执行又不够。因此,基层党组织工作效能不高又缺少行之有效的处理办法,这就使得执行上级的安排部署就像踢皮球一样,一脚踢出去滚到哪里算哪里。
(2)缺乏奖惩制度,执行的积极性不高。没有奖惩就没有竞争,没有竞争就难以促进基层党组织执行力的提升,就更无法高效地推进工作进展。“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平均主义思想阻碍了奖惩机制作用的发挥,这本身就会造成执行力低下。造成基层党组织执行力不高的因素既有党员干部个人素质的差异也有整体制度机制匮乏等原因。因此,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执行力就必须从思想意识、制度建设等多方面来进行。
五、对于提升基层党组织执行力的思考
(一)、树立正确的执行观念,不断强化执行。
(1)树立正确的执行观念,让思想真正成为行动的先导。尤其要坚持正确的群众观点,通过正确的群众观点来强化自身正确的执行观念,正确执行、积极执行、高效执行。
(2)增强责任意识。党员干部拥有高效的执行力是把党的政策变为群众自觉行动的重要基础。要勇于责任担当,明确党员个人代表的是整个党组织的形象,必须保持踏实认真的作风,树立亲民勤政的形 象。
(3)树立全局观念。既要走好自己的步子也要配合好整体的路子。把自身的工作推进融入到基层党组织整体的执行力建设中去,树立先集体后个人的思想。
(二)、提升组织工作合力,注重问题解决
(1)强化组织合力。有的基层党组织在化解一些复杂社会矛盾中显得力不从心的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合力,党员干部必须改变各自为政的现象,通过一个团队的通力配合来处理问题,综合全面地去做工作。(2)注重灵活创新。基层党员干部一方面对于上级安排部署的落实要务求实效,用行动而不是以会议和文件来落实。另一方面要注重创新、突出重点。
(三)注重制度约束,健全奖惩赏罚
(1)加强制度建设。强化问责,狠抓落实。对各项具体安排部署的执行推行考评和限时工作制,通过考评和规定每一项工作的时限来提高基层党组织执行的效率。确定基层党组织中的岗位责任制,明确党员干部的工作范围和职责,使执行各项具体工作有章可依。(2)明确奖惩,提升效率。要结党员干部岗位职责、工作内容的要求以及自身能力素质,有针对性地实施量化考核和开展各项活动。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日常管理,定期考查工作和履职状况,表扬先进,督促后进,通过奖优罚劣的竞争机制来促进党员干部执行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长江.政党政治原理[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 [2]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修改2012年11月14日通过)[EB/OL].
[3]现代汉语大词典(修订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4]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 [5]刘少奇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第二篇:对加强执行力建设的认识
对加强执行力建设的认识
执行力是一种办事的能力,强化执行力重在解放思想。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形成又好又快的工作局面,要依靠雷厉风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贯彻政策法规,落实上级工作部署,解放思想始终贯穿于执行的全过程。各级领导班子应带头解放思想,科学决策、创新发展机制;中层干部应勇于解放思想,创新举措、创优发展环境;一线干部应扎实解放思想,强化落实,推进职能到位,这三个层次的思想得到了解放,就能很好地破除制约发展的思想障碍。同时,要时刻更新理念,树立 “勤政、廉政、善政”的行政理念,保持 “提质、提效、提神”的精神状态,增强创新意识,不断提升执行能力。
增强执行力重在提高效能。正确的决策贵在执行,执行的效果体现在效能上。提高执行的效能应突出 “率”、“准”、“快”、“敢”、“和”五个字。用 “率”字来推动执行的进度。领导班子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党组织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要保持先进性,坚决摒弃 “稳”的思想、“守”的观念、“怕”的心理,牢固树立“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率先垂范,带头执行。用“准”字来把握执行的尺度。“差之毫厘,缪以千里”。必须要准确理解、正确把握上级决策的精神实质,吃透政策,把握好执行的尺度,遵循科学发展观,着眼大局,不做干扰中心的事,不做阻碍发展的事,不做影响稳定的事。要克服敷衍塞责、被动应付的消极执行现象,勤而无效、劳而无果的低效执行现象,缺乏创新、求稳怕乱的机械执行现象,树立好字当头,快字当先,言必行、行必果的工作作风。用 “敢”字来增强执行的力度。敢想敢干,是一种创新精神和干事激情。对上级的部署和要求,既要敢于创新,开放地去谋划工作,又要主动、认真、细致、扎实地干工作;既要保质按量完成,又要创造性地超额出色完成。用 “和”字来提升执行的强度。只有团结和谐才有凝聚力,才有执行力,才有创造力。保持团结和谐的局面是保证干成事的第一要素。要切实做到 “四个统一”:统一领导、组织有力,统一思想、信心坚定,统一行动、言行一致,统一步调、排除杂音。
加强执行力建设重在完善机制。建立长效机制是加强执行力建设的制度保障。建立学教机制,增强干部队伍的责任意识和素质。建立制度机制,规范领导干部执行力的行为和程序。按民主集中制办事,对执行上级决定、决议和指示精神以及重点工作安排,进行认真调研、集体讨论、科学决策,用民主集中制规范领导班子执行力的程序。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干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李建锋)用过硬的作风提高政府行政执行力
在奋力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刻,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加强作风建设,提高执行能力”动员大会。这次会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战略高度,对加强作风建设、提高执行能力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深刻领会、认真落实这次会议精神,对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将产生强有力的促进作用。
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如何实现科学发展,我们有不少好的政策和思路,但再好的政策和思路,不落实、不执行就等于一纸空文;再好的政策和思路,落实不力、执行不力,实效也会大打折扣。应当说,在加强作风建设、提高执行能力上,市委、市政府近年来出台了不少办法,采取了不少措施,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从总体上看,作风不优、执行力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落实,制约了十堰发展的步伐。我们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正视问题,进一步加强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建设,全面提高执行力,努力推进十堰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
提高执行力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许多深层次因素,需要标本兼治,更需要长抓不懈。开展“加强作风建设,提高执行能力”活动,就是要从转变干部作风入手抓落实,既要解决精神层面的问题,也要解决制度层面的问题。振奋精神是基础,强化责任是关键,健全机制是核心,提高效能是根本。各地、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着力解决影响执行力提高的一些突出问题,切实把市委、市政府“加强作风建设,提高执行能力”的各项工作部署不折不扣地推进到位。
提高执行力,就要求真务实,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一心一意谋发展。提高执行力,就要埋头苦干,以实干检验干部、以实绩评价干部,使十堰新一轮的发展在实干中求突破、在实干中谋跨越。提高执行力,就要敢于负责,培养责任意识,加强责任建设,使各级领导干部对工作兢兢业业、尽职尽责。提高执行力,就要科学决策,重大问题、重要政策和重要部署,决策之前,要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鼓励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决策之后,要统一声音、统一步调、统一行动、坚决执行。提高执行力,就要狠抓落实,建立健全抓落实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完善和严格执行责任制度、督察制度、考核制度,使工作的目标任务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对不落实的事,要依法督办;对不落实的人,要严肃追责。
开展好这次主题活动,必须强化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督导检查,务求取得实效。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切实抓好每个步骤、每个环节的落实,根据查摆出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抓好整改,真正使干部思想上有触动、作风上有改进、执行力有提高。要以正在做的事情为抓手,把“加强作风建设,提高执行能力”体现到具体的工作中,以实际工作的成绩检验主题活动的成效,以主题活动的成效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第三篇:如何提高基层党组织执行力
如何提高基层党组织执行力
基层党组织执行力是指基层党组织通过一套有效的组织系统或程序、操作方法等把本级或上级党组织的决策、指示或任务部署等付诸实施并转化为预期结果的能力。贯彻落实国防和军队建设主题主线重大战略思想,最终需要通过基层党组织的有效执行才能实现,必须把培养和提高基层党组织执行力作为重要工程抓紧抓好。
一、要抓好对决策、指示和任务部署等执行的认知和计划力
(一)要提升基层党组织的认知力。一要吃透上情。要认真学习上级的文件和指示精神,准确理解上级决策的精神实质;要注重掌握上级党组织、首长对决策、指示或任务部署的态度、要求和目的,深刻把握首长机关的实施意图;要尽可能对上级党组织下达决策、指示或任务部署时的背景、时机,对友邻部队、协作单位的表态和相关状况等情况有所了解,以便在更大范围上和更高层次上掌握执行的客观环境。二要摸清下情。基层党组织是决策、指示、任务部署的直接贯彻执行者,如果对本单位或参与执行任务的人员、可用装备及其技战术情况了解不全,掌握不准,就无法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资源,就难以保证上级意图得到顺利贯彻和有效执行。三要注重结合。基层党组织不仅要了解和掌握执行主体、执行客体和执行环境多方面的情况,而且要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综合各方面情况,以科学的方式把上级意图转变为高效率预期执行结果。
(二)要提升基层党组织的计划力。计划力是一种基层党组织统筹全局的方案制定能力。科学合理的计划是正确、高效执行的前提
条件。在筹划计划方案时,基层党组织最主要任务是努力使参与执行官兵理解执行的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方法。科学合理的计划使执行目标成为可能;完善、清晰的计划有利于参与执行的官兵按计划工作,提高执行效率。对于基层党组织来说,提升计划能力的关键在于坚持并完善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也是基层党组织正确决策、形成统一执行意志的根本保证。当前,大多数基层党组织都能较好坚持民主集中制,但片面强调主官决策意志的决策方式在个别基层党组织中还存在,听取和吸纳班排以下官兵的意见建议较少,计划的民主性、科学性和程序性不足,这容易挫伤官兵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导致了不良计划方案的出台。基层党组织要努力提高计划能力,以严格的决策程序规范基层党组织的决策行为,确保决策的预见性、系统性、民主性,确保计划方案的正确合理性。
二、要抓好对决策、指示和任务部署等执行的控制和整合力
(一)要优化执行组织结构。从纵向上看,优化执行组织结构的核心在于减少执行层次,特别是授权级次,使执行组织结构扁平化,减少执行过程中的阻力。从横上看,则要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机关与基层的关系;二是基层政治主官与军事主官的关系;三是机关内部业务部门间的关系。既要防止机关“越俎代庖”,也要防止基层“等靠”不作为;既要防止机关相关业务部门间推诿塞责,也要防止基层军政主官之间相互“踢皮球”。基层党组织要加强沟通,理顺关系,依据各自职能分头管理,减少执行环节“摩擦”,降低执行成本,确保有效执行。
(二)要增强抓落实的能力。一要锤炼一抓到底的作风。对经常性工作,不能停留在一般性地抓落实,必须有持续用力、层层推进的意识;对已经布置的工作,要有恒心、韧劲、毅力,一抓到底;对攻坚性工作要敢于勇挑重担,始终保持昂扬进取的精神状态。二要提高善抓关键的能力。善于抓住主要矛盾、薄弱环节和各种优势,始终使执行官兵的关注点聚焦在所执行的核心事务上,集中精力抓要事、攻难事;善于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本单位实际结合起来,坚持做到谋划中有新思维、工作中有新思路;要学会用辩证法来抓落实,用历史的、具体的、发展的方法来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三是掌握科学统筹方法。要学会“弹钢琴”,区分轻重缓急,搞好结合渗透,使各项任务融入基层经常性工作中。要善于统筹,把长远目标和短期安排结合起来,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要搞好内部挖潜,把抓中心与抓首位、抓重点与打基础、抓特色与抓全面统一起来,做到系统建设、协调发展、全面落实。
(三)要健全科学的协调沟通机制。协调和沟通机制不畅通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上而下的信息传递渠道出现问题。即上级党组织的决策信息因种种原因未传达或未全部传达到执行官兵手中,执行就无法有效进行。另一种是自下而上的信息反馈通道出现了问题。即参与执行的官兵在执行中碰到的问题没有及时向上反映;或者反映了,未引起本级或上级党组织决策层的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一方面要树立整体意识、大局意识,及时传达上级指示要求,确
保各方面信息要素传达到位;另一方面要及时掌握执行进程,跟踪问效,对执行中的重难点问题、薄弱环节、潜在的问题和隐患加强掌控;对下级反馈上来的信息,如执行资源缺乏等问题,本级能解决的立即解决,本级不能解决的逐级请示报告,确保信息流通,沟通顺畅。
三、要强化对决策、指示和任务部署等执行的考评和问责力
(一)要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一要正确处理好授权与授责的关系。要针对执行目标任务,细化执行程序,把责、权分解到执行的每个阶段和每个层面,细化到参与执行的每个责任单位、责任人;使每个执行主体在执行过程中明白自己的权限有多大、责任在哪里,明白哪些可以临机处置,哪些必须迅速请示上级。二要在“客观公正”上做足文章。执行任务完毕之后,要综合运用水平测试、民主测评、成绩考核、实践考察等方式,采用组织鉴定、群众评议、自我评定等方法,进行考核,增强考核的全面性、客观性和公正性。要把定性考评与定量考评结合起来,把集中考察与经常性考察结合起来,对官兵履职尽责情况进行满意度调查,公正评价参与执行的各单位、机关各职能部门和执行官兵的执行水平。
(二)要强化绩效检查力度。一要强化检查执行力的意识。人的思维中总是有惰性成分,如果没有外在的压力、严格的检查,再好的决策、计划、措施也难以得到落实。检查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检查可以使基层党组织执行方法更恰当、目标更明确、效率更理想,从而达到少走弯路、不走错路,高效执行的目的。二要严格检查标准。检查前要制定详细的检查方案,严禁走马观花;负责检查的各职能部门要自觉坚持高标准,坚持解剖麻雀,深入一线检查。检查时不仅要注重对完成数量的进行深入了解,而且要强化对执行质量和执行效率的检查。三要关注执行细节。要加强官兵的细节教育,教育官兵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帮助官兵确立“凡事无小事,简单不等于容易”的细节意识,提升执行的细节意识。
(三)要完善绩效奖惩。一要实施有效激励。要把执行力引入基层党组织绩效考核机制,把执行结果与基层党组织考核挂钩,让每个基层党组织既有压力又有动力;要实行职位激励,把有能力、有业绩、能干事的同志,提拔到重要岗位;要实行荣誉激励,让发展有功、业绩显著的同志有地位;要实行物质激励,让爱岗敬业、埋头苦干、作风踏实的同志得到实惠。二要严格责任追究。对因主观原因而影响执行效果,甚至不能按期完成任务的,要坚持原则,该给予什么处罚就给予什么处罚,确保执行内容不变化、标准不降低、时限不延后,确保军令政令畅通。
第四篇:基层党组织建设
基层党组织发挥化解矛盾和处臵突发事件的作用研究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改革和发展处于关键时期,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各类突出社会矛盾和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对基层政权建设和社会稳定造成极为严重的破坏。如何科学应对和及时、有效地加以处臵,是当今各级政府部门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而基层党组织因其位臵突前、地位特殊,在化解社会矛盾和处臵突发事件中的作用愈加重要。只有提高了基层党组织化解社会矛盾和处臵突发事件的能力,才能及时有效地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和突发事件所带来的消极后果,确保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基层党组织发挥化解矛盾和处臵突发事件的基本经验和做法
(一)、党工委高度重视,各工作部门、村(居)委会密切配合 人民内部矛盾是当前对稳定工作构成压力最大、影响最广的主导性因素,能否及时妥善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把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党工委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把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班子成员轮流值班接访,定期排查调处,党政主要领导同志不论工作多忙,都坚持带案下访,坚持以人为本,深刻体会群众的困难,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千方百计为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在党工委的统一领导下,各工作部门、村、社区居委会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合作,从而使大量的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初始和萌芽阶段。
(二)、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排查机制 建立健全社会矛盾排查机制,坚持各项制度是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纠纷,保持社会稳定的关键。一是成立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稳定领导小组和制定处臵预案。由党工委书记任组长,党政班子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维护稳定工作的领域和社会矛盾的处臵。二是成立办事处调节委员会,由政法委书记兼任调委会主任,加大对各类矛盾纠纷的调处密度。三是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信息网络。办事处明确专职信访员,各村(居)委会落实专门的社会矛盾纠纷排查信息员,负责各类信息资料的收集上报,确保信息畅通,为矛盾纠纷的调处赢得了时间。四是坚持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各项制度。
1、坚持社会矛盾纠纷的定期排查制度。村(居)每半月,办事处每月排查一次,节假日集中排 1
查。在排查中坚持“三个结合”,即日常排查与集中排查相结合,一般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条条排查与块块排查相结合。确保“三早”(情况早知道、工作早到位、问题早解决)。
2、实行班子包片、部门包村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分级负责、归口调处”的原则,明确责任,及时组织协调,报告处理结果,防止工作推诿、扯皮、懈怠导致矛盾扩大等不良后果。
3、坚持“两所两办”(派出所、司法所、综治办、信访办)联合调处制度。对涉及跨地域、跨行业、多部门的复杂矛盾纠纷,由分管领导及时召开联调会议,共同制定调解方案,各部门密切配合整体联动化解矛盾。
4、坚持领导接访日制度。每天由一名班子成员和一名部门负责人值班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处理当天发生的社会矛盾纠纷。有越级上访苗头的矛盾纠纷,亲临一线组织指导,妥善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有越级上访的,及时赶到现场,协助处理,将上访人员接回办事处。
5、坚持带案下访制度。对于越级上访的领导批示件和待处理的社会矛盾纠纷,按照班子成员包片负责的分工,由领导成员带案下访,认真听取上访人的诉求,急群众之所急,切实解决上访人的合理要求。
(三)、因情施策,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1、在全面排查的基础上,对社会矛盾纠纷分门别类,因情施策,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分类调处。坚持预防为主,立足抓早、抓小、抓苗头,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
2、用足用好政策。对企业改制、城建征地拆迁、城市管理、计划生育、退伍军人安臵等设计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的纠纷,一方面深入群众中去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另一方面把落实政策作为关键措施,靠落实政策取信于民,抓落实政策稳定人心,用落实政策化解矛盾。
3、严格依法办事,对涉法上访案件重视初信初访,在加强宣传、教育和引导的同时,协调相关部门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对涉法信访人符合法律援助的,及时协调提供法律援助,以法律手段解决矛盾。
二、基层党组织发挥化解矛盾和处臵突发事件存在的主要问题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化解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首道“防线”。目前,基层党组织在这方面还存在一些不适应和谐社会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基层党组织化解社会矛盾的“桥头堡”作用未
能充分发挥。有些基层党组织群众基础不牢,工作作风不实,在基层群众中威信低。有的基础干部缺乏必要的基层工作经验,不会做甚至怕做群众工作,对一些矛盾纠纷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疏导化解,一旦出现突发的群体性事件往往束手无策,或因应急处臵不当而导致事态的进一步激化和扩大。有的基层干部官本位思想严重,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不到位。
(二)、处臵突发事件工作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当前对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责任主体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有的基层组织对预防社会矛盾和处臵突发性事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不认真对待、不主动解决,采取拖延、回避的态度,致使问题日积月累,矛盾激化,错过了化解矛盾的最佳时机。一些化解矛盾的责任主体政治意思、大局意识不强,使群众的合理要求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导致了矛盾升级。有的平时不重视、发生了群体性事件才想办法解决,给群众造成了“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错觉,导致集体上访和酿成突发事件成为一些人谋求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
(三)、现场处臵突发事件措施滞后。突发事件的情况比较复杂,但是相关法律法规对于处臵的对策缺乏明确详细的规定,而且各级党政部门确定的处臵方法一般比较笼统、原则,在具体处臵工作中不易把握。虽然各能职部门都制定了工作预案,但由于平时缺乏有针对性地训练和实战教育,参与处臵的许多人员尤其是第一线力量对化解处臵工作不熟悉,开展工作措施不得力。
三、基层党组织发挥化解矛盾和处臵突发事件的具体建议 党的基层组织是联系党和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各种利益矛盾聚集的焦点,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担负着上传下达、组织实施、树立形象、凝聚人心的神圣使命。特别是在整合资源、凝聚力量、化解矛盾、长治久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自觉增强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近年来,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改革,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把党建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中。广大党员干部整体素质明显提升,各级领导班子的领导水平、执政能力和工作活力明显增强,基层民主不断扩大,工作机制不断创新,党建工作责任制进一步
落实,服务经济建设能力进一步提高,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一要强化基层党组织 “维护稳定是第一责任”的意识。没有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就谈不上搞经济建设,更不可能有持续快速的经济发展。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成为化解矛盾的“消防员”,调解纠纷的“排头兵”,维护稳定的“主力军”。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提升基层党组织矛盾调处水平入手,采取有力措施,着力提高基层党组织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对基层党组织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基层党组织必须与时俱进,用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强自身建设,用和谐社会的标准来检验自己的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不断完善、不断丰富、不断健全、不断提高,不断增强自身活力和生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才能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事实也表明,社会矛盾发生在基层,应该也能够在基层得到解决。基层党组织有战斗力,能得到群众信赖,就可以迅速了解群众情绪,及早发现可能发生的各种矛盾,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找到化解矛盾的有效途径,最大限度地化解矛盾,防止矛盾激化,保证社会稳定。一是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只有围绕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居民收入、维护基层稳定来搞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才能不断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协调好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关系,发挥好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稳步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继续抓好基层政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凡是群众关心的问题都要尽量及时公开,特别要落实好土地调整、征地、拆迁、各种补偿以及财务公开的要求。三是大力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广大干部要加强理论学习,及时分析和研究建设新农村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增强处理复杂局面下各种难点热点问题的能力。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树立“领导就是服务”的意识,以人民满意为最高标准,促进思想作风转变。二要从转变作风入手,凝聚群众,努力维护和谐稳定。党能否长期执政,取决于民心向背,取决于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关系。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群众观,主动亲近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真诚帮助群众。创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实现党的基层组织向新兴领域延伸,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要加强社区党建工作,把每一个社区建成各个阶层、各个群体、各个集团和谐共处的大家园,让社区党组织成为社会和谐的“稳压器”。要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要时刻关心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家的事;要主动走进群众中去,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真心真意帮助解决问题。近来,在我区一些社区屡有发生的物业矛盾,社区党组织在业主和物业管理部门之间就发挥了很好的协调沟通作用,他们从关心群众生活入手,积极争取有关职能部门支持,化解了大量物业纠纷矛盾,有效维护了社区和谐稳定。
三要整合完善基层党组织在维稳工作中的作用。要把化解社会矛盾纳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目标责任制。现阶段既是人民群众享受实惠最多的时期,也是各种新问题、新矛盾凸显的时期。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引发各种群体性事件,给社会造成不稳定。基层党组织要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主动担负起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重要职责。引导群众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前进中的困难,正确认识和处理利益得失问题;引导群众用正确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按照法定程序、依据政策法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对一些觉悟较低的群众,要耐心帮助、细心开导,把政策讲明,把道理讲透,把态度讲清;对一些有过分要求的,也应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要贯彻积极疏导的方针,建立健全党员干部下访制度,主动深入到群众中去,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完善领导接访、定期信访制度,坚持有访必接,有信必复,依法保护人民群众的信访权利。真正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坚强的战斗力。四是努力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处臵各类突发事件,任务紧急,工作繁重,是对基层党组织,特别是对领导干部统揽全局,协调各方能力的直接考验。在这种情况下,各级党组织、特别是亲临一线指挥的广大领导干部一定要具有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才能指挥若定,沉着应战,才能团结带领和组织群众有序应对,取得胜利。驾驭复杂局面就是要善于从复杂矛盾中找出主要矛盾,从诸多问题中找准主要症结,从表面现象中看清事物本质,理清思路,拿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解决办法。这是各级党组织,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着力提高的重要能力。五要在调解工作中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法律素质。调处社会矛盾纠纷的过程就是法制宣传的过程。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贴近群众的优势,坚持在调处工作中开展法制宣传和道德教育,广泛开展“法律过村、进社区、进校园”活动,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和道德修养,增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观念,自觉做到依法办事,依法律己,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通过法律教育使广大基层干部掌握法律知识,增强其学习、贯彻、执行政策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从而减少由于素质低、工作失误引起的纠纷。六要进一步加强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巩固和完善办、村、组三级调处网络,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村居委会是村(居)民自治组织,要在加强村居党组织建设的基础上依法选好村居委会组成人员,同时强化村级配套组织建设,建立健全村居人民调解委员会、治保会、监事会、议事会等,以及村居民公约、村居民自治章程等各项制度,充分发挥村居民民主管理村居务当家作主的权利,充分调动村居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各类矛盾纠纷的发生。总之,构建和谐社会,是对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严峻考验。党的基层组织做为党的领导水平与执政水平的载体,它的建设与发展,既对新时期党建工作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同时也对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这双重的战略价值决定基层党的组织必须明确自己的功能定位,只有提高了基层党组织化解社会矛盾和处臵突发事件的能力,才能及时有效地化解消极后果,确保社会的和谐稳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担当起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五篇:基层党组织建设
关于印发《全市卫生系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实施方
案》的通知
市直卫生系统各单位党委:
现将《全市卫生系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印发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全市卫生系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
按照省卫生厅党组《关于印发全省卫生系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中共天水市委办公室《关于印发天水市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市卫生系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深化和巩固创先争优活动成果,全面推进全市卫生系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
总体要求:以迎接党的十八大和贯彻落实省十二次、市六次党代会精神为主线,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强组织、增活力、促发展为主题,突出基本队伍、基本阵地、基本制度、基本活动、基本保障建设,全面落实基层党建工作各项任务,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推进全市卫生事业科学发展,促进全市卫生工作再上新台阶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工作目标:按照“抓落实、全覆盖、求实效、受欢迎”的要求,通过一年左右时间的努力,全市卫生系统基层党组织战斗力进一步提升,转化后进党组织,提升一般党组织,巩固扩大先进党组织,形成设置合理、覆盖全面的基层组织体系,相互配套、务实管用的制度体系,基层需要、群众欢迎的党建载体体系,职能清晰、任务具体的责任体系,主体明确、方法科学的考评体系,经费投入制度化、激励保障长
效化的基层党建工作保障体系。通过强基固本、提升功能,实现基层建设工作制度化、党组织活动经常化。
二、方法步骤
开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时间跨度长,工作任务重、要求高。各县区卫生局、市直各医疗卫生单位党组织要坚持有计划、有组织、分步骤地推动活动有序开展,以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为契机,引导党员干部在联系群众中锤炼党性、改进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动基层党建各项任务的落实。
(一)调查摸底、明确目标。要把基层党组织的情况摸准、问题找准、等级定准。要从党支部入手,对基层党组织设置、领导班子、组织制度、经费场所保障、作用发挥等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调查,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按照“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要求,结合平时掌握情况和考核结果,确定基层党组织的创建目标,做到目标明确,措施有力,整改到位,工作有效。
(二)创新模式,健全组织。根据调查摸底情况,对应建未建党组织的,要尽快建立党组织,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对暂不具备组建条件的,采取派驻党建工作指导员、确定党建工作联络员以及先行建立工会、共青团组织等方式,积极开展党的工作。对医疗卫生学协会党组织要明确管理主体,加强领导。积极开展“党员纳新工程”,重视在基层医疗卫
生机构发展党员工作,全系统党员数量较上年增长5%以上。扎实开展“万名基层党员培训工程”,基层党员培训率达100%。
(三)对标定位,整改提高。按照巩固先进、推动一般、整顿后进的原则,指导基层党组织明确改进提高的目标、责任和措施,认真抓好整改落实,要注重发挥先进的示范带动作用,突出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使先进的更先进、一般的争先进、后进的赶先进。要以转变作风为突破口,深入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以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为载体,开展“五好”党员争创活动,年内80%以上的党员成为“五好”党员。深化机关效能突出问题综合整治活动,巩固机关作风效能管理年活动成果,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机关效能。大力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坚持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组织引导机关干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联系贫困村、贫困户,帮助解难题、办实事。
(四)学习先进、创先争优。各级党组织要结合创先争优总结,采取符合实际、简便易行的方式方法,对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进行考评,积极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和优秀党员的专项表彰,组织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学先进、见行动”,形成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社会环境,争创一流业绩,争做先进模范,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
三、组织领导和工作要求
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是今年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卫生系统各级党组织一定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强化推进措施,全面落实基层党建工作各项目标任务,确保基层组织建设年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加强领导,精心部署。各县区卫生局、市直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切实加强领导,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带头抓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带头加强工作指导,强化督促检查,特别是在人员、经费、场所等基础建设和党建工作重点难点问题解决方面,要多关心、多指导、多过问,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全市卫生系统各级党组织要制定具体方案,围绕卫生工作中心任务,把握党建规律,明确责任,确保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顺利推进。要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作为今年创先争优工作的重点,与创先争优活动融为一体,以创先争优为动力,全面落实基层组织建设年各项任务。通过基层组织建设年,使每一个基层党组织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新的提高。
(二)服务大局,积极创新。要正确处理开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和推动卫生中心工作的关系,把开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与促进全市卫生改革发展稳定、推动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开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促进卫生工作,切实做到“两不误、两促进”。要坚持落实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党建工作制度措施,扎扎实实地做好基础工作,解决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全面完成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各项任务。要适应卫生事业发展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实现基层党的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健全制度,注重实效。要健全完善“三级联述联评联考”制度,切实做到述职述党建、评议评党建、考核考党建、任用干部看党建,形成抓基层党建工作的动力机制。要把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和全市卫生系统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结合起来,推动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服务基层,帮助基层加强组织建设,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确保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四)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县区卫生局、市直各医疗卫生单位在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要注重发现和培育先进典型,通过命名示范岗位、开展案例宣讲、宣传先进典型等做法,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推进活动顺利开展。要切实加强宣传工作,每月要及时总结并报送工作进展情况,积极联系媒体宣传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重大意义、进展情况、典型经验,用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的实际成效鼓舞人,激发卫生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党员服务人民健康的工作动力,努力促进卫生工作实现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