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章视阈下基层组织建设的历史特点及思考(5篇)

时间:2019-05-14 07:41: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党章视阈下基层组织建设的历史特点及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党章视阈下基层组织建设的历史特点及思考》。

第一篇:党章视阈下基层组织建设的历史特点及思考

党章视阈下基层组织建设的历史特点及思考

[摘 要] 分析历次党章,我们可以梳理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历史脉络,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实践,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曲折前进,至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发展完善,呈现出从单一化的“基层建党”到系统化的“基层党建”、从集中整党为主向集中教育活动与经常性建设相结合转变等特点。

[关键词] 党章 基层组织 历史特点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具有思想一致、组织严密、分布广泛的基层组织,这在中国共产党风雨兼程的95年历史中体现得尤为显著。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党的基层组织作为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团结带领人民艰苦奋斗,成绩卓越。而党章作为党内根本大法,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有着基础性的规定。从历部党章及修正案中,我们可以探究党的基层组织发展与建设的历史脉络和特点。

一、党章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实践。1921年党的一大虽没有制定党章,但通过了同等性质的《中国共产党纲领》。由于当时全国只有50多名党员,只设立中央和地方两级组织,随着各地党员人数不断增多,建立党的基层组织才被提上议事日程。1922年党的二大通过了第一个《中国共产党章程》,在第二章“组织”第四条中规定,“各农村各工厂各铁路各矿山各兵营各学校等机关及附近,凡有党员三人至五人均得成立一组,每组公推一人为组长,隶属地方支部……各组组织,为本党组织系统,训练党员及党员活动之基本单位,凡党员皆必须加入”[1]p94。党章第一次规定“组”是中国共产党最基本单位,是党的基层组织最初形态,而当时的“支部”是地方组织的概念。

1923年党的三大确立“统一战线”后,国共合作拉开序幕。合作初期,我们党由于忽视独立性和主导权,党组织发展缓慢,非常不利于对革命的领导,因此党中央决定对路线进行纠正。1925年党的四大召开,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要求重新重视基层组织建设。大会通过的《对于组织问题之决议案》,要求在全国建立和发展党组织,扩大党员数量,并将“支部”规定为党的基本组织,“我们党的基本组织,应是以产业和机关为单位的支部组织”[1]p379;首次提出要加强支部建设,对其组织原则、工作任务、领导机构及活动方式作了规定。

国共合作破裂后,党的基层组织遭到严重破坏。毛泽东深刻指出:“党支部就是党的基础,它就像房子一样,基础不牢,房子就会倒掉。党支部办不好,党也是不坚固的。”【2】p731927年党的五大召开,通过党章修正案,第一次将“党的支部”单列为一章,提出“支部是党的基本组织”[3]p671,还对支部六项任务、组织结构、选举办法、开会制度等作了具体规定。此后的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探索发展时期,比如“三湾改编”提出的“支部建在连上”、瓦窑堡会议上提出将“政治标准”放在发展党员第一位、抗日战争时期采用“麻雀满天飞”的方法大量发展党员等。

1945年党的七大,在党的基层组织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此时我们党已有121万党员,在全国建立近千个县委和几万个党支部。刘少奇在会上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总结了党自创建以来基层组织建设的经验,并规定“党的基础组织,是党的支部”[2]p672,对支部任务、支委选举和任期、更严格系统的入党手续作了具体调整,这标志着革命时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理论成熟。解放战争时期,党的基层组织进一步发展,至新中国成立,全国有党员448.8万人,是七大时的3.7倍,有支部20多万个。可以说,强有力的基层组织是党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坚强基石。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曲折前进。1956年党的八大召开,邓小平作出《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八大党章对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出重要规定。首先,第一次使用“党的基层组织”概念,代替以往的“党的基本组织”、“党的基础组织”,并为此单列一章。其次,对其任务作了系统规范,在基本保留七大党章4项任务基础上,针对执政党地位和社会主义建设又加了4项。

八大党章中不少正确规定没有在实践中坚持下去。随着阶级斗争重提和“四清运动”“文化大革命”等运动,党的各项制度和党内民主被践踏,党内生活极不正常,党的九大、十大、十一大党章都不同程度出现“左”倾错误。在“党的基层组织”一章,删除支部、总支、基层党委设立的人数规定,取消基层组织定期召开党员大会或代表大会的制度;在任务中写进了“对党员和广大革命群众经常进行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的教育”(九大)、“领导党员和非党员……批判修正主义”(十大)、“批判资本主义”(十一大)[2]p677-680等内容。在这样的纲领指导下,党的基层组织遭到极大破坏,工作混乱无序、停滞不前,甚至严重倒退。唯一一项有正面首创性的是十一大提出的“战斗堡垒”定位,沿用至今。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发展完善。1982年十二大新党章,纠正“文化大革命”期间路线错误偏向,吸取八大及之前党章的正确规定,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实践经验,对“党的基层组织”一章进行重新构建:确立了“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2]p664的定位;恢复?O立人数原则和定期开会制度;党的基层组织的任务取消了“文革”年代的错误提法,取而代之的是新时期所要面临的新任务。十二大党章的主体沿用至今,但也做了不少与时俱进的调整,使根本依据更加科学完备。

十三大党章修正案,在党政分开的政治体制改革框架下,明确了企业和事业单位中党的基层组织与行政首长的关系。十四大党章修正案将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的每届任期作了修改;应对市场经济的新政策,增加了关于全民所有制企业中党的基层组织的作用和工作职责。十五大党章修正案则增加了党的基层组织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的表述。

十六大党章修正案增写社区、社会团体、社会中介组织中成立党的基层组织的内容;将村党支部改为村党组织,并相应增加社区居委会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的基层组织主要任务的规定。十七大党章修正案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不少新要求:一是用“社会组织”代替“社会团体、社会中介组织”表述,有利于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增强执政基础。二是选举办法增写了“提出委员候选人要广泛征求党员和群众的意见”[4]p44,有利于在选举中普遍实行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拓宽选人用人视野,给党内民主探索留出更多空间。三是把“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改为“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4]p45,这是“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概念的雏形。四是增写了加强改进流动党员管理的内容,顺应新时期党员群体特点。

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发展演变的特点

从党章的视阈来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变化大致呈现三个特点:

(一)从单一化的“基层建党”到系统化的“基层党建”。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最主要的任务是大量发展党员。但由于速度过猛,单一化的“基层建党”过程中频频出现重量不重质的问题,例如为发展而发展的“拉夫”现象,又如基层党组织缺乏指导管理、组织生活不健全、工作开展没效果。其后果是在平时工作中效率低下、战斗力不足,在危险危机中动摇背叛的情况屡屡发生,甚至威胁到党的生命。正如毛泽东所提出的,“党的幼年时期”的“初期和中期”,“党的组织是发展了,但是没有巩固,没有能够使党员、党的干部在思想上、政治上坚定起来”[5]p610。我们党在教训中逐渐认识到系统化“基层党建”的重要性,并进行了实践探索,然后将相关经验智慧提炼体现在党章中。所谓系统化的“基层党建”主要有两层含义。

一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自身包含的内容是成体系的。现行党章中“党的基层组织”一章共4条,分别就设置原则、任期期限、基本任务、不同主体的具体职责进行较为详细的规定,涵盖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等方面,是一套科学完整的体系。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一条主线、五大建设、四个“自我”和“三型”政党的“大党建”格局,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也必须得到贯彻落实,体系中的任何一个部分都不能被忽视,否则将成为后患无穷的短板。

二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与其他党建内容是相互联动的系统性工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不是孤立的,必须是与其他工作相配套的,比如“党的干部”“党员”“党的纪律”等章节提到的要求,也必须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严格遵守;“党的中央组织”“党的地方组织”等章节的工作要求也要吃透,方能使上下级衔接沟通顺畅,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开展更有效,党的建设各个部分能够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形成良性互动。

(二)从集中整党为主向集中教育活动与经常性建设相结合转变。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基层组织具有分散性、流动性、隐蔽性等特点,要开展经常性建设工作有相当难度,只能以区域化的集中整党为主。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党还保留着革命党的思维和部分历史任务,不管是经济建设还是党的建设,都用一种命令式、运动式的方法进行,为此也走了不少弯路。改革开放后,我们意识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能仅靠运动式的集中整党,必须要进行制度式的经常性建设。

十二大党章“党的基层组织”,对设置原则、基本任务、选举办法等作了较为系统的、科学的规范,体现对日常建设的重视。1983年整党后,中央提出“整党结束以后……必须把整党中尚未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继续解决好,认真搞好从集中整党向经常性的党的建设的过渡”[6]p343。这是一个开端。1987年十三大提出了从严治党的任务,并对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7条“经常性”的明确要求,并指出“这些经常性工作做好了,我们就有可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党的建设上走出一条不搞政治运动,而靠改革和制度建设的新路子”[7]p54。

党的十八大后,制度式的经常性建设为主、集中教育活动为辅的方式已成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本途径。有关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各项法规制度越来越完善,经常性工作得以有根有据、有条不理地进行。另外,“群众路线”“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集中学习教育活动效果也比较显著,提高了基层党员及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凝聚了党心民心。

(三)从管理型基层党组织向服务型基层党组织转变。党的历史定位从革命党转向执政党,决定党的功能和具体工作方式也要相应发生变化,革命时期的严密控制、等级管理等方式已经不能够完全适应新形势。从一般意义上来讲,执政党具有联通国家与社会的功能,也就决定其服务上下及自身的定位。因此,从革命型、战斗型、管理型政党向执政型、建设型、服务型政党转变,增强党员归属感,激发党员主体积极性和责任心,成了必须面对的课题。服务“上”,指的是服务国家的中心任务,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下”,指的是服务群众;服务“自身”,指的是服务党员。

十七大党章在过去党的基层组织具有“教育、管理和监督”党员任务的基础上,首次加上“服务”党员的功能。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8]p502014年中央出台《关于加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囊括了基层组织的“八个领域”,提出“五个服务”方针、规定“五项任务”,达到“六有”目标。这是对党的基层组织功能定位的创新,是“以人为本”观念的体现,是凝聚党员向心力、夯实党群鱼水情的重要举措。

三、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发展演变的思考

中国共产党是由中央、地方和基层组织共同构成、相互作用的严密而完整的组织体系,党的基层组织是进行党的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党开展各项工作的根本抓手。如果把党比做一棵大树,那么基层组织就好比密集的树根,深扎土壤,不断给整个机体运送养分。“根基不牢、地动山摇”。只有根系发达健康,才能保证根基稳固牢靠,才能保证大树不倒、生长茂盛。纵观中国共产党的历程,不管是革命年代还是建设年代,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抓好了,民心就可以凝聚,力量就可以汇集,革命就能顺利发展,国家各项建设就能又快又好;基层党组织的工作瘫痪了、停滞了,革命活动就没了根基,国家各项建设和社会活动就不能正常运转,甚至倒退。

在历史经验、现实目标和时代特征的要求下,基层组织建设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主体维度,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活力。每一位党员都是党组织的细胞,细胞失去活力,整个党的肌体也会随之死亡。要有效解决当前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问题,就要从根源上解决主体的问题。首先,深入开展党性教育,通过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提高基层组织党员干部理论水平和政治觉悟,使他们坚守信仰、坚定自信、充满信心,认识到主体地位和使命责任。其次,要针对不同党员群体文化水平和接受能力,因材施教,创新教育内容,用他们听得懂、学得会的“接地气”语言,引导塑造政治自觉和思想自觉。再次,要增强实践教育的力度,通过先进典型示范教育、体验式教育和反面警示教育,“一看如目,二听入脑,三思入心”地提高党员的思想感悟,激发工作热情和责任感。

第二,在渠道维度,积极创新方式方法和活动载体。首先,随着社会团体、两新组织的发展,要积极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地推进党组织设置,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其次,要顺应信息化发展趋势,重视利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拓展基层党建工作渠道阵地,提高工作有效性和?对性。再次,要加强城乡基层党建工作资源整合,推行结对帮扶等做法,构建统筹协调新格局。

第三,在保障维度,要建构健全的制度体系。虽然目前中央和地方制定了一系列推进基层党建的制度措施,但落实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要破解制度不健全、落实有难度问题,首先要以“创新”理念不断健全制度内容,在积极探索的基础上,将好的经验总结提炼加以制度化。例如设立专职党务工作者、党代表常任制等等。其次要以“共享”理念构建制度评价机制,考核落实情况和实施效果。长期以来,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员干部履职情况主要由上级党组织考核、评价与反馈,这种单向模式使基层党组织形成了“唯上不唯下”的错误观念。为打破该模式,要引入群众认可评价和社会专业机构评价。再次要以“协调”理念推动制度建设的系统发展,将整个党建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党内其他工作乃至国家和社会各项工作联动起来,相互促进、相互协调。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2]毛泽东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李洪峰.中国共产党章程学习笔记(增订本)[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4]中国共产党章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5]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新时期党的建设文献选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责任编辑/冷 波

第二篇:关于新形势下基层工会组织建设的特点1

关于新形势下基层工会组织建设的特点、任

务的研究和探索

沙雅县教育工会 主席;朱燕

中国工会十四大提出“要加强基层工会建设,重视基层、活跃基层,努力增强基层工会的活力”。基层工会是工会组织体制中最基本的组织单位,处在改革和发展的第一线,直接面对复杂的劳动关系,是工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不断激发基层工会活力,既是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要求,也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需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针对工会十四大提出的要求,各学校基层工会的主要任务是:创建一支团结、乐观、向上、创新的教职工队伍,充分发挥教师是学校工作主力军的作用。这一任务的关键在于要激发工会基层组织活力、活跃基层。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工会基层组织的活力呢?笔者就自己在工会建设工作中对基层工会组织建设的特点、任务的研究和探索谈一谈对此粗浅的认识。

一、激发活力,在于夯实自身基础,树立服务意识。新形势下的基层工会工作,必须紧紧围绕以发展促发展的科教兴国主题,加强自身建设,树立服务意识。工会要更好地服务大局,为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加强工会基层工作,夯实自身的基础至关重要。这是由工会基层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工会基层组织是工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工会组织密切联系职工群众,开展工会各项工作的组织者、实践者;工会的各项工作任务都要通过工会基层组织来落实,工会的作用最终要通过工会基层组织来体现,要把教职工的思想和行动凝聚到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重大事业中来。这从根本上说要靠党的坚强领导,就基层工会组 1

织而言,离开了教职工群众,其作用就不可能发挥。目前,学校工会基层工作的现状还不适应或不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工会基层组织作用的发挥与教职工群众的期望差距较大的问题还普遍存在,使工会基层工作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因此,我们必须以改革的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切实树立良好地服务意识,扎实做好打基础、增活力、促发展的工作。

历史和现实的经验都表明,工会组织服务大局与全面加强基层工作,夯实自身的基础从来就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后者是为前者服务的。服务大局为加强工会基层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不断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加强工会基层工作紧紧围绕伟大事业的需要来展开,并促其蓬勃发展。党中央曾指出,工会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基层,努力使基层组织的工作活跃起来。胡锦涛同志在同全总新班子成员和工会十四大部分代表座谈时指出:“最广泛地把职工群众组织到工会中来,最充分地把工会的活力激发出来”。党中央总是把工会服务大局的要求和重视基层、激活基层的要求紧密结合,一贯地、现实地提了出来。这应该成为我们做好工会工作的一个规律性认识。

二、激发活力,在于提高维权能力,全面履行各项工会职能。

全面履行各项社会职能,突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职能。这是由工会组织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决定的。工会基层组织必须与时俱进,准确把握自己的定位,切实履行好表达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基层工会只有按照中央的要求和国家有关法律的规定,理直气壮地切实履行好维护的基本职责,才能得到教职工群众的认可,才能把职工群众有效地团结在党的周围,真正起到桥梁纽带作用。同时工会基层组织还要从实际出发,履行好其它工会职能。工会履行维护的基本职责与全面履行其它职能是统一的,而不是排斥的、对立的。我们既不能一讲突出维护职能,就以为是不要履行其它职能了,也不能一讲全面履行各项社会职能,就以为是不要突出维护职能了。基层工会必须坚持用辩证的观点去开展工作,要善于把维权融入改革、发展、参与、帮扶的全部过程,并通过全面履行各项职能来提升维护效应。

按照全面履行各项社会职能,突出维护职能的要求,全面加强工会基层工作,就必须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就必须建立健全工会工作运行机制,重点维护好职工群众在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和劳动安全等方面的权益;就必须坚持依法治会、依法维权,把《工会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用好,落到实处;就必须切实抓好开展建设职工之家活动的创新发展,不断增强基层活力;就必须认真抓好基层工会干部队伍和职工队伍的培训教育,不断提高其工作水平和竞争能力,等等。

三、激发活力,要把握自身特点,进一步推进群众化、民主化进程。

深入推进基层工会群众化、民主化进程,是工会组织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是符合党的十六大关于扩大基层民主要求的,是基层工会改革和建设的方向。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工会本身必须是民主的模范”。曾庆红同志代表党中央在中国工会十四大上的祝词也对工会的群众化、民主化提出了明确要求。

因此,推进加强工会工作的群众化、民主化建设致关重要。实践表明,工会的力量存在于会员和职工之中。哪个基层工会群众化、民主化水平高,哪个基层工会作用就发挥得好。反之,就可能形同虚设。依靠会员群众开展工会工作,根据会员群众的意愿开展工会工作,是催生基层工会活力的不竭动力。基层工会要始终把体现会员、职工群众的意愿、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始终把依靠会员和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作为做好工作的重要保证。同时,要把坚持和完善工会内部的各项民主制度贯穿其中。如推行基层工会主席直选工作,不仅增强了工会干部的维权意识、群众观念,而且强化了职工群众的会员意识、主体意识,有力地促进了群众化、民主化,被称为“激发基层工会活力的突破口”。但基层的民主素质只能在基层的民主的实践中提高,要按照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会和会员当家作主有机结合的原则,积极而稳妥地推进。

四、激发活力,在于加强基层工会管理机制建设,提高组织服务能力。

工会基层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全局性、战略性、长期性的工作,抓基层、打基础,不是哪个部门的事,而是全会共同的职责和任务。基层工会工作开展是多方面的,既包含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内容,又包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内容,没有完善的工会管理机制,势必会造成工作无目的、无计划、无效果的后果,特别对于学校基层工会而言,更是要加强管理机制的建设,这是有学校工作繁、杂、细的特点和社会对学校的要求所决定的。因此,建立完善的工会管理机制,有利于提高基层工会各职能部门业务工作开展的效率,使工会基层工作形成合力,能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同时也适应社会对学校工作的要求。

加强基层工会建设,增强基层工会活力还必须解决好4个问题

1、增强基层工会活力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争取行政的支持。

实践证明,党委重视、行政支持是增强基层工会活力、切实发挥基层工会作用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各基层党组织对工会工作高度重视,并将此作为固本强基工程列入了党组

织议事日程抓紧抓好。对积极做好工会工作作了全面部署,要求坚持“以党建带工建,以工建促党建,党建工建一起抓,共同发展”的思路,有效促进了教育系统各基层工会工作的健康发展。

2、增强基层工会活力,必须加强基层工会的规范化建设。

加强基层工会的规范化建设,是保证工会组织鲜活战斗力作用的重要措施。首先,要完善和规范基层工会组织领导体制,建立健全工会委员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和女职工委员会。基层工会的组织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具有一定规模的基层单位,单独建立基层工会委员会;不宜单独建立基层工会委员会的较小单位,结合基层单位的分布特点,本着“划零为整、由小变大”和“地域相同、行业相近”的原则,创新工会的组建形式,大力发展联合工会委员会。同时,选好配强基层工会领导班子,把有事业心、责任感、办事公道、热爱工会工作、对职工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干部选配到工会领导班子中来,并加强基层工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一支“专、兼、群”相结合的工会工作者队伍。

其次,要加强和规范基层工会民主制度和工作制度建设,不断推进基层工会群众化、民主化和法制化进程。要努力健全和规范基层工会组织制度,如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制度、民主选举工会领导人制度、民主评议工会领导班子制度等;要健全基层工会工作制度,如各项管理责任制度、监督考核制度等等;要强化和规范基层工会维权机制,认真推行职工民主管理制度,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制度,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劳动法律监督检查制度等等,切实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通过卓有成效的规范化建设,使工会真正成为广大职工群众喜爱的“职工之家”。

3、增强基层工会活力必须围绕大局,组织职工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

组织职工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是各级工会增强活

力、发挥作用的有效载体,也是实现工会组织有为有位的有效途径。如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和“创争”活动,这既是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也是提高学校发展的“双赢”活动;通过“建家”活动,把基层工会建设成温暖的职工之家;通过送温暖活动和对困难职工的帮扶活动,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及时送到困难职工当中。这既是对困难职工的救助,也维护了社会稳定,真正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

4、增强基层工会活力,必须不断提高工会干部队伍的素质。

提高基层工会干部队伍素质,必须强化三个意识:强化政治意识,坚持理想信念,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要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开展工作;强化责任意识,树立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淡薄名利,乐于奋献;强化群众意识,牢记“两个务必”,发扬优良传统,改进工作方法,臵身于群众,怀着深厚的阶级感情,倾听职工群众的呼声和要求,了解他们的安危和冷暖,敢于为职工群众说实话、办实事,全心全意地为他们服务。增强五种能力,即增强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改进工作方法的能力、增强处理问题化解矛盾的能力、增强协调沟通的能力、增强独立工作的能力,以适应并不断开创工会工作的新局面。

总之,学校基层工会建设的任务是任重而道远的,我们要坚持在党中央和上级工会的领导下,联系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做好各项工作,真正使教工利益、学校利益相统一,充分激发基层工会活力,把工会工作推向新的高潮。

第三篇:浅谈新形势下基层盟组织建设

浅谈新形势下盟的基层组织工作建设

2014年,是民盟“基层组织建设年”。

2014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方兴未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全民族共同的宏伟目标。与此同时,群体抗争事件、民族地区的矛盾、社会各阶层时时发出的不和谐的声音,也引起了我们的关注。

在这样的特定历史形势下,作为一名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我觉得我们每个人一定要有使命感,建设好我们的支部,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我是2010年申请,2011年获准加入民盟道里二支部的。二支部是一个温馨、和谐、团结、奋进的优秀集体。在二支部,个人获得了很好的成长。

首先是参政党意识。加入二支部后,在组织活动中我逐渐明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在这一制度中,共产党是主角,多党派是配角。但配角也是不可或缺的,缺了配角,“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出大戏是不可能演成功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参政党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参政党的基本职能就是“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围绕着这两大职能,我们的作用是:反映民意、建言献策;面向社会,服务人民;化解矛盾,促进和谐。通过在这些方面发挥作用,以推进我们国家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各方面的建设。参政党与执政党,地位有别,作用不同,但奋斗目标都是一致的。参政党的责任就是帮助中国共产党执好政,掌好权,从而实现“中国梦”。

因此,我们必须政治坚定、作风正派、热心盟务、乐于奉献,一方面能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努力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以工作成绩赢得单位党组织的重视和群众的信任,二是真正树立参政党意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所为,有所成,从而实现组织价值、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

个人觉得,继承民盟先辈的光荣传统,“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我们民盟人切不可妄自菲薄,我们真的要能够让自己,让我们的支部如星星之火,也能为祖国建设的道路带来微微光芒,而最终会让这光芒汇聚成实现我们民族的伟大理想的强大动力。

其次是在活动中成长。

“生命在于运动,组织在于活动。”民盟道里二支部在商主委的领导下,组织活动一直坚持“少而精”的原则。精心组织,精心安排、注意质量,因此每一次活动都取得了上佳的效果。每次支部活动都那么让人难忘,每次活动都充满了温馨。每年年初我们都有支部会议,会议都开得非常成功,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全体盟员共同商讨,制定了的支部活动计划;走进基层的考察活动,让大家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调研活动,让我们支部了解到,大道里的建设我们也可以为之添砖加瓦;每年的植树节,哈尔滨这片黑土地上都有我们支部种下的小树;尤其是我们的送教下乡活动,有幸作为授课教师的一员,和支部和盟市委的领导一起顶风冒雪下乡送课的经历,感受着兄弟学校的真挚的感谢,看到我们的努力能有金灿灿的果实收获,真的感觉到身为民盟人的幸福,也更坚定了加入民盟组织的初衷。费孝通先生提出的“爱国、敬业、有才”会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二支部现在也走出了好几位盟的支部领导,如今因为盟务的关系,他们不能像以往一样和我们一起参加二支部其乐融融的各项活动了,但是,对商主委对二支部对盟组织的感谢却是我们不变的共同的心声,成为民盟人是我们的幸运,共同走过的这一程,是我们今生共同的精神财富。

对现在的民盟基层组织建设谈一点个人浅薄的想法: 1.要加强盟史知识学习。

有些盟员,对盟史全然不知,或者知之不多,这一点比较遗憾,应该补上盟史知识学习这一课。因为,学习盟史,可以使我们在了解老一辈是怎样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共同追求民主、追求真理、追求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史实的基础上,吸取历史素养,学习、继承与弘扬民盟前辈的传统、风范、学识、人品和风格;学习盟史,有利于增强我们的自豪感、使命感与责任感;学习盟史,可以强大我们立身行事的精神支柱,更有力地激发我们每一个盟员履行职责的自觉性、主动性,喷涌出我们的参政议政高涨热情与创造力。知盟才能爱盟,爱盟才能为兴盟尽力,所以要加强盟史知识学习。

2.盟的基层组织建设可以考虑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有效沟通与联系。如今人们之间的联系由QQ到飞信到微博到微信,电子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也意味着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不断出现新的更快捷的方式,民盟基层组织因为成员来自各行各业,地域分布也很广泛,利用这些新的信息技术,能加强成员之间的彼此联系,提高民盟组织活动的效率,从而增强盟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

3.不知道是不是可以加强各支部之间的横向联系,通过支部间的联合活动,取长补短,增进活力,同时也为盟员提供更大的交往平台,促进盟员更好的发展。

4.不知道是不是可以加强民盟小组的建设,也就是盟员在基层,发现一些品德高尚、业务精良、或者学有专长的朋友们积极引进到盟组织内,多建立这样的小组,主动争取各级党组织的支持和帮助。

5.在基层,我们要努力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中流砥柱,面对社会上各种思潮的风起云涌,我们能给予适当的引导;对于社会上的不良现象,我们民盟的基层组织可以通过我们的有效途径,有礼有节地与之进行有效的斗争。

总之,根深则叶茂,本固则枝荣。基层组织建设是事关民盟生存与发展的一项长期任务,需要我们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立足“强组织、增活力、塑形象、促发展”,不断把“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引向深入,为新形势下民盟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和提供有力的保障,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为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民盟道里二支部

栾红军

2014年8月1日

第四篇:十七大党章特点

十七大党章特点

一)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写入党章。

(三)奋斗目标新表述写入党章。党章把党的基本路线中的奋斗目标表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谐”一词首次出现在我党的奋斗目标里。

(四)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更加完善。一是形成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总布局;二是确立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想; 三是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思路;四是强调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五是强调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五)党在领导军队建设、民族工作、宗教工作、统战工作、外交工作等方面形成的方针政策写入党章。首次提出“和谐世界”的理念。

(六)党的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认识和成果写入党章。一是要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二是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三是 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四是要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五是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六是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七是要切实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八是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七)党内民主建设的一些成熟制度写入党章。推进了党的制度建设的改革创新。四项制度:一是按规定实行党务公开制度;二是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度;三是实行二级巡视制度;四是常委会接受全委会监督制度

第五篇: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基层组织建设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基层组织建设

山东金马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没有采用)

(2010-8-15)

近年来,金马集团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把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企业基层组织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以创新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路子,总结新经验,企业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一、以企业干部任期目标管理为总抓手,全面推进企业基层组织建设。近年来,相继开展了企业基层组织集中整顿、企业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企业基层组织建设等。特别是2005年企业领导班子换届选举以来,按照上级“三个体系”建设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创造性地推行了企业干部任期目标管理,建立起用目标选干部、管干部、促干部的长效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力推动了企业和谐发展、创新发展。

二、坚持点线结合,积极探索“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新途径。“点”,就是加强党建示范点建设,通过培植典型、示范带动,以点上突破促进面上提高。公司共有10个党支部,每个支部都设有示范岗位、标兵岗位、科技带头人岗位和金牌工人岗位等,集团连年被评为市级基层党组织。党在企业工作覆盖面不断扩大,符合建立党组织条件的,立即组建,组建率100%;不具备条件的,也要通过党组织选派党建指导员,建立群团组织等形式,如:房产公司、进出口公司、物业公司等,基本实现了工作全面覆盖。“线”,就是依托行业和属地,建立

党组织,如公司下属的中韩合资企业,因厂址迁徙,及时办理移出手续,重新建立党组织:锦湖金马化学有限公司党支部,实现了党建工作与行业属地管理的有机结合。在发展党员方面,重点突出发展行政和生产负责人、中层管理人员及业务骨干,着力在消灭党员“空壳厂”(公司)上下工夫。

三、不断加强和改进基层组织建设。公司设有党委、党总支,负责各支部党组织工作,每个支部控制在10-50人,选举产生支部成员,由公司党委审批后公布。公司党委列出专项资金,为支部活动补充部分经费。创先争优活动中,公司党委为了便于各支部的学习和活动的开展,购进了1000余册各种图书、杂志,并将五楼图书室、乒乓球室搬迁一楼大厅,活动面积增加了一倍。同时还开展了安全生产月知识大赛、职工合理化建议等。办公楼前设有休闲广场、篮球场、楼内还设有阅报室等,就近就可以开展小范围的各种学习和娱乐活动。先进性教育时,公司党委还开展了送给退休党员一封信活动,把无法参加集中学习的帮教党员设定了“帮教日程表”,送课上门,补课到家。

四、以加强思想作风建设为重点,力促企业党建工作上档升级。先后组织了800多人次企业标兵到沂水大峡谷、曲阜、青岛水族馆等旅游,激发工作热情。同时还组织技术骨干、政工干部等外出观摩学习,不断增强加快企业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每年有1000多人次干部接受各类培训。金融危机时,党委还开展了“企业有困难职工怎么办”思想大讨论,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组织开展了“结穷亲、帮困难、受教育、促发展”等主题实践活动。按照上级“三个体

系”建设的要求,在企业中努力加强目标责任制考核、干部“星级管理”、党建工作目标管理等长效机制建设。

下载党章视阈下基层组织建设的历史特点及思考(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党章视阈下基层组织建设的历史特点及思考(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历史学科特点

    历史学科特点、新课改理念及评课关注点 ——顾志跃等编著《如何评课》读书摘记一 一、历史学科特点 1、历史学科课程定位 历史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历史学是研究这一过程的......

    新的历史特点下“好干部”思考之二

    怎样才是“好干部”(人民观点)——新的历史特点下“好干部”思考之二 本报评论部 《 人民日报 》( 2013年07月09日05 版) 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

    企业管理最高境界的文化视阈思考

    企业管理最高境界的文化视阈思考---浅谈企业如何实施文化管理李旭峰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所引发的心理动荡和文化冲突正深刻影响着社会转型期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结构模式及......

    最新党章修改工作的特点(大全五篇)

    敬爱的党组织: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它集中体现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体现党的重要主张,规定了党的重要制度和体制机制。因此,党章的基本内容要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也要根据......

    党章的历史回顾

    党章的历史回顾 党章在党的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是由党章的性质、内容及其产生程序所决定的。首先,从性质来说,党章是党的整体意志和共同理想的集中体现,是党的普遍行为规范。它具......

    历史学科的特点

    历史学科的特点 历史学科的特点是由它的内容和社会功能决定的。历史课的内容是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基础知识,即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和历史概念,以及历史发展......

    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一)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它不同于义和团的笼统排外主义,它彻底看出了帝国主义联合中国买办阶级和封建阶级以压榨中国人民大众的实质。 (二)真正的群众运动。......

    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一)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它不同于义和团的笼统排外主义,它彻底看出了帝国主义联合中国买办阶级和封建阶级以压榨中国人民大众的实质。 (二)真正的群众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