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马萍家访工作总结
家访工作总结
为了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思想状况、学习实践活动的效果,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以更有利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家访是一种切实可行的途径。家访,还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这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对家长也是一个触动。
在本学期寒假期间,本人结合我班级的实际情况,与本班任课教师,对班里15名学生进行了家访,在家访中了解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问题,可谓感受颇多。在家访过程中,我不仅在第一时间看到了已经与自己相处一学期的学生们的成长,而且也深深地体会到作为父母对孩子教育的关心和重视。
在家访中,我们了解到存在的许多问题:
一、通过家访,我们了解到大多数优生自觉性较高,父母对其学业比较关心,与子女的沟通较好。但也有一部分学生比较喜欢看电视,存在一定的骄傲的心态,有个别优生心里承受能力较弱。同时我们也发现多数家长的综合素质还不高,在教育子女时,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有的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当做小皇帝。有的家长对子女太偏爱,孩子生病了就可以不做作业了。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与孩子进行经常的多方位的思想情感交流等等。
二、许多学生父母外出打工,做生意等等,从而削弱了家庭教育的力量。有些交由爷爷奶奶管教,他们却更加宠爱,使得学生的心理放纵,让学校教育工作难上加难。还有些孩子因为家长较忙,就被家长送到附近的小饭桌,这些都需要我们摸清对象,对症下药,特别是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在此次家访中,许多家长也给了我们许多的意见和建议:希望让老师和家长更加强联系与交流,能与孩子的学习生活更好的融合起来,帮助自己的孩子更好的学习。开学初学校开展家长会,家长反映不错,家长希望学校能多开展类似活动,能了解孩子在学校生活和学习情况。希望每位老师都能采用各种形式和家长多沟通,以便家长全面地了解孩子在校情况,配合老师共同解决问题。
总之,通过家访我感到,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只是传递与被传递的关系,也是情感、人格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人的情感是在认识基础上产生和形成的,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良好的心理和正确的学习习惯是我们教师的责任。
本期的家访结束了,但工作却还刚刚开始,存在的疑问和困难也将随之而来。如何管理好班级,如何使学生积极健康的成长等等,这些都是眼前的问题。对于我们不仅是个挑战,也是又一次的锻炼,除了要自己努力,不断推敲以外,更要向别的老师请教,积累经验,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争取做一个称职的人民教师。
乌鲁木齐市第114中学
马萍
2015年1月26日
第二篇:吴娟萍家访后记
“捣蛋王”变形记
泽口小学吴娟萍
我们班有一个“捣蛋王”——汪伦伦同学。说起这个小捣蛋,有很多话想说。先来简单描述一下他吧!个子高高,块头蛮大,脑袋灵活,顽皮好动。光看前三项描述,你一定认为这个孩子很好教育。其实不然,加上最后这一点“顽皮好动”他就成了个不折不扣的“捣蛋王”了。
开学没多久,我就接二连三地接到我们班一些同学的“投诉”。大致上都是某某某被“捣蛋王”打了,某某又被“捣蛋王”骂了,那段日子我几乎终日奔走于教室和办公室之间,忙于处理他与其他同学的“民事纠纷”中。于是我经常抱怨:竟有如此讨人厌的学生,都快变成全班同学的“公敌”了。这些还不算,没过几天,事情居然发展到有学生家长打电话来向我“告状”,我真是一个头变成两个那么大了,我再一次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于是在和家长了解清楚具体情况后,我立即在班级里展开了“明察暗访”。原来,“捣蛋王”虽然很顽皮,却并不是像一些家长说的那样“说脏话、打人”,只是喜欢随便给同学起外号,也喜欢用拍打同学的方式来和他们打招呼。后来在那个星期的班会和晨会上,我和同学们一起讨论了“捣蛋王”的这一系列行为:他这样做对不对?我们该不该像他那样?我们应该怎样帮助他改正?另外,私下我也找他谈了话。他告诉我,有时看别的同学玩得很开心时自己也想加入,但由于平时“臭名声”在外,同学们都排斥他,他就只好采取“暴力”强迫别人,原来是交朋友方法不是很恰当。最后他也答应以后会尽量改正给同学起外号的陋习并请全班同学一起监督他。没想到在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捣蛋王”果然有所改善了,虽然偶尔还会犯点小错,但经过同学间的调解也都能顺利解决,这期间其他同学也都学会了:当有事情发生时,要先自己思考一下有没有解决的办法,实在不行再去找老师帮忙。而不是遇到一点事情就找老师“告状”去。“小捣蛋”彻底变乖还是在我和他妈妈的一次谈话之后,他妈妈告诉我这孩子由于成绩不是很好,平时很少得到老师的赏识,再加上行为习惯上不是很好,缺少朋友,妈妈在家里也经常教育他要和同学和谐相处,值得高兴的是现在的他正在一点一点地努力改变着。了解了这些后,我深深的自责:是啊,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作为一名班主任,我确确实实忽略了学困生的心理辅导,自己没有意识到这点,还在一味的埋怨孩子们调皮、不听话。结束这次家访后,在以后的课堂上,我经常找他的闪光点,适时的表扬,渐渐地,他学习比以前刻苦了,周围的好朋友也多了。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后,他在单元考试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作为老师的我和他的家长都很为他高兴,相信他已经能够摘掉这个“捣蛋王”的称号了,“捣蛋王”再也不捣蛋了!
我们班“捣蛋王”的事例教会了我:
一、处理好与家长的沟通问题很重要,大家必须互相理解、互相信任才能教育好孩子;
二、每个存在不足的学生也都是有各自的闪光点的,要善于发现、善于鼓励。我经常这样想:将心比心,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相信再大的问题也不会很难解决,自己也不用再常常发脾气,何乐而不为呢!
第三篇:2007新疆基础教育项目工作总结(马萍)1
新疆基础教育项目(欧盟、新西兰国际发展署、RB资助)
乌鲁木齐县2007年工作总结
乌鲁木齐县被确定为由欧盟等资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与英国救助儿童会合作的“新疆基础教育项目”的实验县以来,在教育局与英国救助儿童会的共同努力下,项目工作有条不紊而富有实效,2007主要开展了以下项目活动:
2007年2月22日至3月7日期间,乌鲁木齐县第二期教师培训班分两个班分别在庙尔沟学校和灯草沟学校举办,来自7所项目学校的120名小学在职教师再一次参加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参与式教学技能操作与运用水平。
为了总结一年来项目工作的执行情况,并为今后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2007年3月20日,自治区教育厅和救助儿童会在乌鲁木齐县项目学校庙尔沟学校,成功举办了“新疆基础教育项目”第一年成果分享会。项目的主要资助方——欧盟代表Lea女士、救助儿童会东南亚地区项目经理Dan先生远道而来参加了本次活动,自治区教育厅基教处、自治区课改办、自治区教科所、自治区关工委、自治区政府外、市教育局基教处、市教研中心、、市关工委、新疆教育管理研究会、陶行知研究会等单位领导参加了会议,另外,来自伊宁市政府、市教育局及和田市政府、市教育局领导,以及各项目学校代表共100余人参加了本次项目成果分享会。专题会议由县委常委、纪检委书记张峻祥主持,县教育局局长陈琳作了全面的项目工作报告。之后,所有与会代表分组观摩了我县项目督导员精彩的课堂教学,并分别与教师、家长和学生进行了亲切的座谈交流,为今后项目更有效地运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逐步改善乌鲁木齐县项目学校的办学条件,在救助儿童会与县教育局的共同努力下,由JOAC(杰西海外投资委员会)投资42.7万元人民币,于2007年在乌鲁木齐县实施“改善新疆偏远贫困社区少数民族儿童办学条件”项目,计划在乌鲁木齐县东白杨沟学校、东南沟学校等农牧区学校新建厕所、食堂各三个。2007年5月8日,救助儿童会乌鲁木齐办事处教育项目经理杨曙辉,作为甲方(救助儿童会)代表,与乙方(乌鲁木齐县教育局)代表——县教育局局长陈琳共同签署了项目合作协议,“改善新疆偏远贫困社区少数民族儿童办学条件”项目正式拉开了帷幕。经过近半年的紧张施工,2007年11月底,工程全部竣工并顺利通过监理公司、救助儿童会、县教育局等单位的验收,交付学校使用,深受学校、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好评
2007年5月23日上午,新西兰外交部部长Winston Peters先生、新西 兰驻华大使馆大使Tony Browne先生一行10人,在中国外交部及新疆外事办相关官员的陪同下,来到乌鲁木齐县萨尔达坂乡中心学校进行参观考察。在县教育局局长陈琳同志、救助儿童会新疆项目经理张滨女士等领导的陪同下,外长一行认真听取了萨尔达坂乡中心学校校长杨金良所作的项目工作报告,与师生进行了亲切的交谈,饶有兴致地观看了学生精彩的哈萨克族歌舞表演及全校师生的大课间活动,参观了学生宿舍,并且深入教室深入课堂,观摩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部长挥毫为学校题词,并且亲切地与师生合影留念。
2007年5月26日——28日,“新疆基础教育项目”乌鲁木齐县项目办在水西沟中心校举办的双语教师培训班,使包括项目学校汉语教师及用汉语授课的数学教师、县教育局相关教研员等共39人受到了一次有益的双语教学技能培训。
2007年5月29日,救助儿童会中国项目总干事Kate女士和副总干事邱天雪,在救助儿童会新疆项目办张滨经理、杨曙辉经理以及乌鲁木齐县教育局陈琳局长的陪同下,来到位于乌鲁木齐县板房沟乡的项目学校——灯草沟学校和东白杨沟学校参观考察,通过走进课堂听课,与学校领导和教师交流,观摩了学校大课间活动,参观学校食堂、宿舍、厕所及小项目设备,对教育项目活动的进展影响及JOAC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有了大致的了解,对在乌鲁木齐县正在开展的教育项目活动给予了较好的评价,并且鼓励项目人员把项目做好做实,切实让广大需要帮助的儿童受益。
2007年6月7至11日,来自乌鲁木齐县教育局教研室和项目学校的9名培训者,以及伊宁市项目学校的2名培训者,在救助儿童会办公室参加了为期5天的培训者培训班,为项目办在乌鲁木齐县和伊宁市即将自主开展的新项目学校第一期教师培训做好了师资准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07年6月12日,以中国妇联援藏干部、西藏自治区妇联副主席吴新平为团长的,来自西藏妇联、民政厅、救助儿童会西藏项目办等部门的赴新疆考察团一行13人,来到乌鲁木齐县项目学校——县二中进行参观考察。在课堂中,考察团成员被“以儿童为中心”的愉快民主的参与式课堂氛围所吸引。座谈会上,项目专干就“新疆基础教育项目”的开展情况向大家进行了简要介绍,校长就本校开展的项目活动及对师生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汇报,与会人员们并对儿童保护、儿童教育等内容进行了交流探讨。虽然仅仅短暂的半天考察,但乌鲁木齐县农牧区学校却给西藏友人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增进了彼此的联系和友谊,拉近了西藏与新疆的距离。
2007年7月7日——14,“新疆基础教育项目”乌鲁木齐县第二轮第一期教师培训在甘沟中心学校举办。本期培训班为期8天,培训对象为今年新增加的甘沟中心学校、托里中心学校、正大学校、小渠子学校 等7所项目学校的近80名在职小学教师。培训过程除了以“小组工作、提问、实物教学、学习游戏和学习活动”等参与式教学方法为主要内容外,还穿插了《儿童权利公约》、儿童友好学校等知识,提高广大教师尊重儿童、保护儿童的意识和能力。
2007年9月,求助儿童会、县教育局项目办与教育局教研室联合开展了近一个月的教学督导工作,通过深入学校、走进课堂,指导广大参训教师运用所学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技能。
2007年10月,县教育局自筹资金,组织部分与项目工作有关系的局机关中层干部、项目专干及项目学校的领导,到西藏、青海所在的项目县进行了参观考察。通过座访、听课、观摩,学习当地丰富的项目经验,使全体考察人员对救助儿童会所实施的基础教育项目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和深刻地认识,增强了开展好“新疆基础教育项目”的信心决心和实施能力。
为协助青海省平安县顺利开展教师培训工作,2007年10月,项目办选派东白杨沟学校教导主任艾赛提作为培训者,前往平安县参与了该县“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技能培训,并圆满完成了培训任务。
2007年10月22日——24日,项目办举办了为期3天的健康培训,参加培训的25名学员均为项目学校的健康老师和生活老师。通过常见疾病预防、学生卫生管理、饮食与健康等知识的传授,促进了学校卫生养成教育工作的开展,提高健康课程的开展与宿舍管理质量,从而促进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培训结束后,健康老师在学校根据不同情况,针对教师、学生做了一次健康意识提高培训,并组织学生会成员每日定期开展学校的卫生检查工作,将检查结果报给健康老师。11月下旬,项目专干和项目官员深入学校,全面开展了督导检查工作。
鉴于乌鲁木齐县一年半以来开展基础教育项目工作的经验和成果,2007年10月20日,救助儿童会北京代表处,组织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各级领导和项目人员,到乌鲁木齐县第二中学和甘沟中心校进行项目考察,通过召开座谈会、观摩课堂教学,既增进了彼此的沟通与交流,也对吉林即将开展的项目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7年10月28日——11月1日,救助儿童会全国教育项目五年规划会议在乌鲁木齐市新融大厦成功召开。会议最后一天,来在北京、云南、西藏、安徽等省区的教育项目官员和外籍顾问,来到乌鲁木齐县庙儿沟学校、灯草沟学校、县二种和小渠子学校进行了实地参观。各位专家对乌鲁木齐县项目学校的工作成绩给予了充分坑定,并对目前项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予以了指导和帮助。
2007年11月9日——13日,项目办在乌鲁木齐市联强宾馆,对各校 “选拔出的近30名项目督导员进行了为期5天的集中培训。这些督导员均为各校的教导主任和骨干教师,通过对他们的再次培训,指导他们帮助本校教师有效使用“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训结束后,各校督导员们返回学校给校领导做了项目督导工作的书面汇报,学校召开了开展督导工作的动员大会,使全体教职工认识到了督导工作的必要性,督导员们互相开展了听课评课活动。部分学校督导员还给教师们制作了小黑板,方便了教师们的使用;组织全校90%的教师使用四种教学技能上了公开课,督导员们上了示范课,把四种教学技能已纳入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导主任听了27节课;每月按计划开展听评课活动;督导员们给全校教师讲解了四种教学技能的使用等等。12月中旬,项目官员、教研员们开展了督导工作,进一步提高督导员们使用四种教学方法和开展督导工作的技能,并检查了新项目学校行动计划的落实情况。
2007年11月20日——23日,来自师范大学的崔延虎教授、自治区教科所评价办主任朱燕群、市教研中心教研员阿孜古丽等一行6人组成评估小组,对乌鲁木齐县东白杨沟学校、萨尔达坂中心学校等7所项目学校进行了项目中期评估,通过对教师、学生、家长的访谈及问卷调查,评估乌鲁木齐县一年半以来的项目实效。
2007年12月3日——6日,项目办组织6所新项目学校的学生家长代表,举办了一期社区、家长健康培训。通过为家长传授健康卫生营养知识,指导家长对孩子进行有效的卫生习惯养成教育,家校结合,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从11月中旬至12月,项目官员、项目专干深入学校、深入社区,开展了广泛的小项目需求评估活动,通过座谈与问卷,征求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及乡村领导对开展小项目工作的意见,在此基础上,为项目学校配置床铺、被褥、打印机、洗衣机、环保垃圾桶、冬不拉、体育器材等学习、生活用品,并完成了所购物品的市场调查、三方报价等工作,共计资金约8万元人民币。通过设备购置及开展相应的培训等活动,力所能及地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及健康意识和水平。
有众多爱心人士及慈善机构的关注,有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有合作伙伴的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新疆基础教育项目”必将造福于更多少年儿童。
第四篇:开学发言稿-马萍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很荣幸今天能够作为教师代表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迎接新的学期。除夕的焰火已阑姗,元宵的花灯刚谢幕,大家便带着憧憬,怀着激动,携着兴奋,重新回到熟悉的校园。结束了假期的休整,美丽的校园又充满了欢声笑语。新的学期,新的起点,新的希望。对于学校,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是崭新的一页。
新学期的开始,意味着新的目标和新的征程。作为教师,在新学期里,我们依然会本着“对学生尽责,对家长负责”的宗旨,以敬业务实的工作精神开拓进取;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激发兴趣,向课堂教学要效益、要质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架起家与学校间的七彩桥梁。有句话说得好:“爱是教育的前提,爱是教师的天职”,所以,在团结奋进的学校领导班子的指引下,我们每位教师会克服一切困难,一如既往地把爱均匀地洒向每位学生的心田!努力做到爱与严的结合,对学生严格要求,以严导其行,以爱温其心,积极与学生加强情感交流,时时处处做学生的表率,努力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及时听取学生意见和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力争在新学期里取得更大的成绩。为建设一流的校风,一流的学风,一流的班风,做出最大的努力。求学生涯是人生的重要时期,快乐学习,勤奋钻研至关重要。所以借此机会,也想对同学们说几句话:初中生活,是人生学习的黄金阶段,抓住了它,就等于走向了阳光灿烂的人生。记得当代女作家乔叶的一篇文章《一条毛巾》,讲的是一条洁白的毛巾,主人精心呵护,经常清洗,于是始终保持洁白的本
色。后来家里的毛巾多了,抹布却一时短缺,于是这条毛巾便降格为抹布了。只一天,它便脏兮兮,不辨本色啦,它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你当它是毛巾,它便总有毛巾的样子,你当它是抹布,它也就只能是抹布了。人也如此,自己的命运是自己选择的。中考,是你人生面临的第一次重大的选择。初四的同学们,你们是学校的希望,社会、学校、家长对你们寄以很高的期望,希望你们不负众望,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珍惜时间,争分夺秒,刻苦学习,勇于拼搏,以优异成绩回报家长、回报学校和老师,从各个方面为学弟学妹们做出表率,为母校增光添彩,一二三年级的同学们,你们肩负着承上启下的重任,希望你们再接再厉,努力拼搏,与我们的学校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我们一定会做得更好!一年更比一年强!“人间春色本无价,笔底耕耘总有情。”作为教师,我们早已做好准备,我们愿倾其所有,全力以赴,一切为了你们,为了你们的一切!因为,学生是幸福的,老师才是快乐的;学生是进步的,老师才是欣慰的;学生是成功的,老师才是优秀的。让我们用勤奋和汗水,用智慧和热情,抓住宝贵的今天,去创造我们美好的明天!
2012-2-7
第五篇:家访工作总结
教师家访工作总结
余坚
人们常说,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家长是孩子的镜子,可见,一个孩子的成长,家庭环境的影响特别是父母的言行是多么重要。
一、家访,必不可少的教育形式
1、能全方位认识孩子。了解了很多学校里无法了解的东西,认识了更真实、更全面的学生。经过家访,全面了解了他们后,在今后的教育中,能更好地掌握他们的心理,以引导他们的行为。
2、能更好地建立了家长与老师之间的信任。我感觉,第一次的家访很重要,这是你与家长真正面对面,走进他们的生活,坐下来聊聊他们的孩子,于是我拿出比平时更耐心地向学生家长讲述我校的办学理念,孩子的在校表现等基本情况,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解决家庭教育方 面的一些困惑,这就增强了家长的责任意识和信任度。很多家长对于我的到访,很受感动,也很热情。虽然一杯开水很普通,家长的话语很朴实,但却能驱走当时的 寒冷,让我心中倍感温暖。
3、获得许多第一手育人资料。我们的家访深入到了每一个学生的家庭,忠诚地与学生、与家长交流,了解每一个学生地家庭状况,学习环境,学生的个性,在家的表现,了解到家长的希望、要求以及教育方法等,并做好详细的记载,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家访,每次要算好线路和时间
由于在农村,每个孩子的家都很分散,于是出发前必须先制定好路线,及每家家访的时间,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出更高的效率。如出发前先把一个村的都列到一张表格里,然后按顺序排列好,这样方便你寻找,不走回头路。乡下的道路虽说没有前几年那样难走,但是对于不是本地人的我来说还是有点难度,因为不熟悉,有时因为要找这家会绕一些冤枉路,也经常遭遇迷路的尴尬。
四、家访,不能用打电话代替
电话交谈不能全面地了解学生及家庭的情况,再加上农村有的家长比较腼腆,有话不愿意说,而且电话里有些话也说不清楚,如果不到学生家里去看看,老师不可能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也不可能了解这个孩子的家庭,因为孩子的教育跟家庭有很重要的关系。
五、家访,很累但很快乐
家访,每次都跑那么远、那么多的路,经常走弯路、迷路,让我苦恼不已。但是,家访也有让我快乐的,比如,你会接过家长送上的热热的茶水,你会听到家长一句句的问候,你会看见家长发自内心的微笑,你会远 远的看着孩子一家站在门前望着你的离开,等等。每每看到这些,想想累,辛苦都值得。
总之,家访让我受益非浅,既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现和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又使我了解学生家庭中各方面的情况及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我们只有 通过家访才能了解一些隐性的问题,我觉得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我们要加强孩子的身理、心理教育刻不容缓,我们要加强家校的密切联系,同时注重学生的个别教育,真正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教育效果。
家访情况报告
余坚
在家访中,老师告别家访告状的以往做法,先是通知学生在学校的各方面军的个性表现,反映他们的优点,让家长敞开心扉,谈孩子在家的优秀表现。这样 以来,家长们可以互相学习,了解别的孩子身上的优点,对自己的孩子加以引导,在一旁听的孩子也对老师的评价,心中有数,感受到了教师的亲切。
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家教误区
由于目前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家庭结构复杂,家庭教育中观念方法新旧夹杂,多数家庭缺乏适应时代发展的科学的家庭 教育理论的指导,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着许多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不尊重孩子的人格,粗暴施教
随意打骂孩子是目前家庭教育中的一个严峻的问题。“不打 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打是疼,骂是爱”、“板儿响,学问长”„„这些俗语足以说明粗暴的教育方式在中国的普遍性。许多家长崇尚打骂教育,采用打骂方法强制孩子接受自己的观念和做法。有一些家长虽然没有采用暴力的方式,但是对孩子冷言冷语,讽刺挖苦,使孩子的人格和尊严受到严重伤害,留下了难以愈合的心灵创伤。粗暴施教的结果给孩子的心灵播下了野蛮、仇视、残忍或是怯懦、畏缩、虚伪、抑郁、孤独的不良种子。西方有这样的谚语:“孩子仇恨打他的人。”中国也有这样的说法:“小的时候不把他当 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简单粗暴的教育,总有一天会产生出灾难性的后果。
2.对孩子期望过高,了解太少
望子成龙是人之常情,然而有不少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太高,表现在对待孩子的学习,一味盲目追求高分。当今家庭普遍存在着浓厚的功利主义倾向,注重实力,注重财富,注重比较和竞争。最为集中和最为典型的表现,就是大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智力发展非常关注,对子女的学习成绩极为重视。一些家长也在这种影响之下,把家庭教育等同于家庭智力教育,严重忽视孩子人格品质的教育。这些家长对子女寄以厚望,不惜人力、财力、物力,加大智力投资力度,甚至盲目攀比,对孩子施加超负荷的压力,而对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如情感道德品质等方面却缺少关心,甚至放任不管,有时还采取错误的引导,对孩子的需要感受也很少了解和关心,使孩子身心受到摧残,情感性格的健康发展受到影响,出现各种心理疾病,有的还走上犯罪的道路。
我强烈地感受到,迄今的教育仅把焦点集中在智力方面,只追求了“一半的教育”,而忘却了培养人的精神或树人的“另一半的教育”。如果从早期开始进行智力教育,肯定会培养出英才或秀才。但是,我发现,如果从增强智力的目的出发去进行“幼儿教育”是错误的。我认为真正的早期教育必须把培养“人品”视为最重要的一项。只有这样,从 “零岁开始”的教育才不至于片面。因为无论在幼年期发挥了多少才能,如果不能使他终身幸福,不能利用其完成出色的事业,那么,早期的教育仍然无济于事。幼儿教育如果极端地偏重于某 一方面,则不可避免地产生弊端,养成变形的性格,如果特别的早期教育一旦失慎,就有毁掉他一生的危险。智力的发达可以通过事后的努力来实现。但是精神问题一旦丧失时机,事后就 无法弥补。不难想象,在沉重的精神负担下,孩子必然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活泼的天性,甚至失去自信和生活的乐趣。过高的期 望和压力,泯灭了孩子的天性,易造成孩子的心理逆反,致使身心俱伤。
3.对孩子过分溺爱和保护,有爱无教
很多孩子跟着爷爷奶奶,父母双方都在外打工。对孩子溺爱现象严重。另外随着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对子女的溺爱也成了一个普遍现象。在家庭生活中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父亲母亲呈众星捧月之势,成为孩子的奴隶。家长对子女无原则地溺爱与宽容,百依百顺,甚至对孩子的错误袒护迁就,过分姑息。在 这种过度的关爱之下,“小皇帝”、“小太阳”、“长不大的一代”现象大量涌现,其结果往往形成子女的自我中心意识,任性、幼稚,不能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生活自理能力差,这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深的忧虑。
4.管教过多,疏导太少
目前在家庭教育中有些父母对子女不可谓管教不严,但往往缺乏实效;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重管轻导。
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是只提要求。有些家长认为一个小学生不会有自己正确的见解和合理的要求。对孩子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总是以严格规定的形式固定下来,要求孩子“听话”,孩子只能无条件地服从,在大人的要求下做事,毫无商量余地。由于缺少相应的指引或指引不力,孩子虽然“服从”了,却难以取得真正的教育效果,难以使要求内化为孩子的行为习惯。孩子总是处于被动的角色,成为大人严格管理和要求的对象,在大人管着、盯着的情况下才能完成交给的任务。孩子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时间长了也滋生了惰性。就是一些对孩子成长非常有益的活动,他们往往也缺乏应有的兴趣和参与热情,更不用说发挥主观能动性了。
二是无视孩子的合理要求和看法。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想法、愿望不闻不问,孩子的个人见解得不到表达,缺乏独立处理问题的机会,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对健康成长极为不利。是对孩子犯的错误,不能正确疏导。父母往往局限于指出 孩子的错误,进行严厉批评,却不从道理上让孩子心服口服,正确认识症结所在。对孩子的真实想法、真实内心缺乏具体了解,教育简单化,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身的缺点和错误,孩子在“压服”中产生的消极情 绪也难以得到正常排遣和消解。其结果往往使孩子对父母产生抵触情绪,或是对父母隐瞒内心世界,封闭自己,不信任他人,给教育带来更大的难度,甚至酿成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