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生命安全教育扎根于语文课堂
让生命安全教育扎根于语文课堂
语文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审美情感乃至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效载体,理所应当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和义务。
一、语文教学应呼唤学生树立珍爱生命意识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场所,然而安全工作却是学校工作的重点,因为生命是第一位的,没有了生命,任何都没有了意义。语文教学中一定要尽可能的多教育学生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人生理念。
二、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学习保护生命的方法
安全不是讲口号,要在语文教学的具体实践中去实行。首先,我们语文老师要起到榜样作用,把安全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每天走进课堂,第一件事就要清点学生人数,如未到齐,及时了解情况,弄清事实真相,并及时向班主任沟通或者和学生家长联系,避免不必要的事故发生。其次,要利用语文教学,尽可能的多教学生安全防范知识。
三、语文教学应扩大生命安全教育的方式途径
语文教学形式多样,寓于其中的生命安全教育也完全可以不拘一格。除了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安全教育教材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外,动员学生广泛阅读关于安全知识的书籍,积累安全知识,收集安全故事。组织学生办安全知识手抄报、黑板报、宣传专栏等,潜移默化中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安全常识。
四、语文教学应提升学生的生命安全境界
生命第一,安全至上,但为什么有些人却置生命安全于不顾呢。面对《项羽本纪》中无颜见江东父老而自刎的项羽,学生或许不赞同;面对《挥手之间》中不顾个人安危,只身前往重庆谈判的毛泽东,学生敬佩之余,或许还不够深刻理解;教学《孟子二章》,或许可以告诉我们答案,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为人民服务》中,毛泽东自己的话能更好地解释,“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们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这篇著作中,毛泽东引用了汉代思想家、史学家司马迁的话,科学地阐释了两种截然对立的对待生死价值观及其不同意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明确告诉我们不同的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安全教育的几点做法
来源:《科技信息》 日期:2010-2-1 9:58:42
赵爱玄
(河南省汝州市王寨乡胡庄小学 河南 汝州467500)
近几年来,随着对学校安全知识的普及,学校的安全隐患已得到的有效的控制,但是,在对学生本身如何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安全自救能力方面,时下的安全教育还处于一个弱势方面。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对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让他们掌握安全知识,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能力,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的重要意义。
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实施,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界限正渐渐模糊,我们深深的体会到,任何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学科紧密联系的。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学科整合理念,小学语文教科书享有“百科全书”的美誉,它的内容涉及古今中外、天文地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安全教育也不例外被包罗了进去。
我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除了上好专门的安全教育课程、认真开展安全活动以外,还在语文教学中对小学生实施安全教育。我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适时从小学语文教材中挖掘安全教育教材对学生实施安全教育。我的做法是: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向小学生传授安全知识
在教学生 “灭” 字时,我指导学生掌握了读音后,又让学生观察插图(一丛熊熊燃烧的火焰被一块木板盖住),启发学生:“图上熊熊燃烧的火焰被木板盖住,火焰会怎么样 ”学生齐答:“火焰要熄灭!”我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观察“灭”的字型学生很快就记住了它,同时就发生不同火险的防范、灭火方法、报警等知识顺理成章地传授给了学生。在学习关于汶川地震的新闻报道时,我抓住文章中关于儿童被埋在垮塌教室的三角形空间里得以生还的描写,告诉学生在遇到房屋跨塌的时候,在室内的人尽量往房间的角落里避让,可以减少垮塌对自己砸伤的安全救护知识。我这则新闻时在网上下载了有关地震前的征兆、地震发生时的自救互救的文字、图片、影视资料,然后把搜集的资料展示给学生,让他们掌握了有关地震的知识和防灾自救的知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向小学生传授安全救护方法,提高他们的救护能力
我在教学《司马光砸缸》有意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当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假山下的缸里有生命危险的时候,一同玩耍的小朋友怎么做的 谁的方法最好。”同学门都为司马光临危不乱、机智果断地举石砸缸救人的行为啧啧称赞,讥笑那些吓哭了或跑去找大人的小朋友没有司马光聪明。我相机问道:“如果小朋友掉进的不是可以砸破的瓦缸或者是水池什么的,那些大声哭喊找大人的小朋友的做法你觉得又怎么样 ”同学们听后嘎然止笑,觉得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声哭喊引起附近大人的注意或者找大人来救人才是有效的救人方法。我和学生由此总结到:如果我们不能自救时向其他人呼救是很有必要的。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时,学习“这时候,邱少云只要从火里跳出来,就地打几个滚,就可以把身上的火扑灭。我趴在地附近,只要跳过去,扯掉他的棉衣,也能救出自己的战友。但是这样一来,我们就会被山头上的敌人发觉,我们整个班,我们身后的整个潜伏部队,都会受到重大的损失,这一次作战计划就全部落空了。”学生能够理解邱少云为了完成这次军事行动,大火烧身没有自救;也能理解“我”为了保证潜伏成功放弃了救护。我提醒学生:“如果我们在平时遇到自己或者别人身上着火怎么办 ”学生发表了很多自救和救护的有效办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在教学童话故事《小马过河》时我引导学生体会小马的安全意识:当小河挡住了去路时,小马不知道河水的深浅,没有贸然过河,向老牛和松鼠询问河水的深浅,老牛和松鼠的答案截然相反自己又无法判断毅然回家找最可信任的妈妈咨询,得到了自己能安全过河的可靠答案后才过河。小马的安全意识值得我们借鉴。在学习《跳水》时总结造成船长儿子身处险境表面是水手们开玩笑过分、孩子没有考虑安全就贸然追猴子造成的。其实是水手和孩子安全意识淡薄。从他们的身上我们应该吸取不要盲目寻求快乐而不注意安全险些导致乐极生悲的惨痛教训。我在教学《老山羊和狼》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老山羊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揭穿狼的阴谋诡计,没有上狼的当而引来杀身之祸。学生从中体会到:面对陌生人特别是不怀好意的人,要注意分析他的言行判断其用心,不要被花言巧语所迷惑,更不能接受陌生人的任何财物上当受骗。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小学生走出求救的误区
我在教学“遇到危险怎样求救”的口语交际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主题:当你遇到危重病人、火灾、抢劫等危急时刻怎么向别人求救 孩子们讨论得非常认真,他们的讨论结果是:可以拨打120、119、110报警求救并向他们说清楚基本情况和事发地点。我当即问到:“我们地处山区较边远,120、119、110等救助电话一般都设在一个地区的中心城市里,等这些救助队伍赶来后已经于事无补。当我们在遇到险情到底该怎么求救 ”孩子们听完我的话后觉得在我们的地域内遇到险情这样求救是不很科学的。大家再次通过激烈的讨论后达成了一个共识:在离救助中心较远的地方遇到了险情应当首先选择较近的医院、诊所、派出所、治安联防队等或者附近的有救护能力的私人电话求救;在没有通讯条件时遇到了险情要大声呼救得到别人的救助。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救助,把危险降到最低限度后再作其他处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丰富安全教育文化,我除了充分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安全教育教材对孩子们进行安全教育外,动员孩子们广泛阅读关于安全知识的书籍,积累安全知识,收集安全故事。组织孩子们办安全知识手抄报、宣传专栏;绘画安全标识图,创作安全知识儿歌、顺口溜、相声、小品、快板等。既把安全教育寓教于乐,又丰富了安全教育文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
作者:Admin
来源:聚龙小学
录入:Admin
更新时间:2010-5-19 21:36:0
3点击数:168
【字体:
】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
衡水市故城县聚龙小学 孔德梅
“以人为本”是当今社会生产与发展遵循的基本原则,保障安全更是各行各业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对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让他们掌握安全知识,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能力,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是 “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的具体体现。因此,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从来都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一名教师既要专门利用一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更要在自己课堂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使安全教育渗透于各学科的教学中去。
我作为班主任,在班队课上通过讲解、演示和训练,对学生进行了安全预防教育,使学生接受比较系统的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触电、防食物中毒、防病、防体育运动伤害、防火、防盗、防震、防骗、防煤气中毒等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我作为语文教师,在学科教学中也是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方面的教育。如我在一次课堂教学中,我向同学们讲了“地震中的父与子 ”的故事,在让学生熟悉故事内容的同时,我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我问大家:“同学们,知道这个孩子之所以得救了,是因为什么呢?”同学们的答案有两种:一种是说因为孩子坚信不论发生了什么,爸爸总会和他在一起;另一种是说因为孩子在地震时没有惊慌,而是躲在墙角,所以得救了。这时,我针对后种答案,这样问大家:“如果我们在学校里遇到地震,那该怎么办?如果在家中又该怎么办呢?”这时同学们的思维已被充分调动起来,发言非常积极,气氛非常热烈。我同时追问:“如果遇到其他的意外事故,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呢?同学们有的说打报警电话;有的说找大人;有的说进行自我救护……这样一来,既使学生知道了故事中的儿子得救的原因,又使他们受到了一次安全教育。我发现语文教材中的很多篇目同样也有安全教育的题材,如结合《小珊迪》一文可以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结合《司马光砸缸》《邱少云》这两篇课文可以向小学生传授安全救护方法,提高他们的救护能力等。特别是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热爱生命” 专题。这一个单元里的《触摸春天》、《生命 生命》、《永生的眼睛》、《花的勇气》无不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宝贵,从而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因此,我们每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要及时挖掘出安全教育因素,寻找突破口,以增强学生的安全自保意识。这样既能使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又能指导他们在行为上如何去做。长此以往,学生心中的安全警钟才能长鸣不息,从而真正做到: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
东省高密市醴泉街道关爷庙小学 李华
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民族新一代,若没有强健身体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就没有力量,就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青少年学生正处在成长发育时期,他们的认知、情感、道德、心理等各方面的素质正在形成,各种心理要求和心理矛盾错综交织,迫切需要教育引导,而且青少年的可塑性非常的大。而由于语文学科所包含的人文性、思想性、艺术性,相较于其他的学科来讲,具有更多的接近学生内心世界的机会,对于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比如学生性格的成形、道德观价值观的建立、审美水平的提高等等,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必然的。
一、关注心理,关心学生安全心理需要
由于学生的性别、年龄、家庭等各不相同,表现出来的心理素质极具个性差异,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特别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与个性心理。可以通过细心观察,正面了解,描写内心世界变化活动的周记等方法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感受,针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不失时机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学校教育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受到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收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二、激励参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在语文课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互动关系,运用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灵活的教学艺术,高尚的人格魅力,消除学生紧张的心理障碍,对学生的每一次回答都要认真倾听,给予鼓励性评价,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也要给予期待的目光,亲切的微笑,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始终保持他们乐于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与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会学”。
三、重视发展,挖掘教材,引导感悟
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文章,如《走一步,再走一步》《生命的意义》,这些文章中,都教给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把握关键,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引导学生从中感悟,使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自然地得以渗透,从而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动机与兴趣的学习心理、激励学生开拓创新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及教育学生发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无私奉献精神。
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安全健康教育
语文教学形式非常多样化,我们可以采取辩论会,办手抄报,讲故事比赛等多种形式,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我们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要及时处理一些突发性的事件,了解、尊重学生的心理,恰当、合理的解决课堂问题,保证上课的正常进行、还要积极寻找问题的根本,用系统思维的方法解决问题,真正尽到育人的责任。
昨天,我上了《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一课。在课前,我觉得这篇课文并没有什么内容可挖掘的,唐奋老师也觉得这篇课文没什么味道。可昨天上课以后,我觉得只要我们肯钻研,课文还是有一定价值的。现记录我上课的一段环节:
师:爸爸告诉我“信息高速路”的功能还有很多很多,那么课文中小作者已经了解了信息网络的哪些功能呢?请读读课文3-5自然段说说。
生读第三段后:我读了这段话后知道了信息网络可以给人们带来乐趣。因为以前人们看电影要到电影院去看,有了它,我们可以随便地看电影、图片,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乐趣。
师:是啊,老师像你们一样大的时候,如果想看电影,一吃完晚饭就要搬着小板凳去操场上抢位置看露天电影,有时候晚了,只能在队伍的最后面,只能听到电影里的声音,电影里的人们什么也没看见。现在有了网络,我们不用走出家门,就能任意挑选影片看自己想看的电影。小作者看着电脑上的一个个卡通人物,心里有哪些感受吗?
生找词语:惊奇、迫不及待、目不转睛、不禁赞叹
请学生根据这些词语,有感情朗读第3段。
生读第4段继续交流:电脑网络不但能给我们带来乐趣,还能给我们带来知识。可以让我们上网查找各种资料。
师:电脑网络为你的学习帮忙了吗?
生:......师接:怪不得,小作者说--(生读)
生读第5段反馈:信息网络还可以给人们带来方便,它可以通过发电子邮件等方法与各个地方的人取得联系,既节约,又环保,不像以前寄信那么麻烦。
师:听着小朋友的介绍,我还真知道不少。那么我们能不能把信息网络的这些用上面的这组词语连起来说说呢?(词语:可以...可以...还可以...)
有了黑板上的板书和前面的基础,学生说得非常流利、完整。
师:你还知道信息网络的其他功能吗?请小组合作,也用这样的句式来介绍一下。
生小组合作,反馈说话。
师:信息网络有这么多功能,你想不想来夸几句?
生:信息网络本领大,我们大家都爱你。
生:科技的本领可真大。
......师:信息网络有这么功能,为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许多方便。你们觉得它有什么害处吗?
学生分正、反面展开辩论。
师总结:信息网络的本身是好的,但目前有很多信息网络害了人,这些事例并不能说明信息网络不好,而说明同学们在上网时,没有遵守“绿色上网”要求。
通过这一堂课,学生更进一步了解网络的功能,并且有机地得到了一次“绿色上网”的思想教育。
第二篇: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课堂,作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彰显着新课改的多彩魅力,演绎着新课程的崭新理念。新课程呼唤新的语文课堂回归生活、走向真实、追求和谐,坚持以人为本。在这个历程里,教学的最高艺术,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张扬他们的个性,以切实有效的方法为他们创造机会发掘他们的潜能,使课堂充满活力,他们的生命之河一定会跃起灿烂而美丽的浪花。
一、创设情境,语文课堂充满活力的开始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曾经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并能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不断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自主思考,激活语文课堂活力,使学生身临其境,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精心设计导语,唤醒情感体验,如在教学席慕容《乡愁》时,先深情地朗诵:“乡愁是一曲古老的歌,背井离乡的游子从古唱到今。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余光中则临海峡而吟:‘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也许,乡愁袭来时,我们会想起故乡那绿草如茵的山坡,那清澈娴静的小河,黄昏袅袅升起的炊烟,清晨淡淡弥漫的晓雾„„今天我们去体味一下席慕容独特的《乡愁》感悟”。这样学生对故乡的怀念情感体验被唤醒,带着相似的思绪走进了课文,使学生的情感体验自然转移到课文中,同课文情感产生共鸣,效果也自然“尽在不言中”了。
欣赏美妙音乐,调动学生情感。音乐一直受到学生们的青睐,是一种能打动人、感染人的声音,能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如教学《海燕》,可以播放有关大海汹涌澎湃的波涛声,海燕勇敢翱翔的鸣叫声的录音磁带,激发学生想象海燕迎接暴风雨的英勇形象,这样学生定能很好进入课文的氛围和意境中去。教学文言文《愚公移山》,在分析“愚公精神”之后,把江涛的《愚公移山》引进到课堂中来,“面 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的是一身肝胆„„/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这是愚公不屈形象的再现,是对愚公顽强精神由衷的礼赞。听听那慷慨激昂的旋律,品品这耐人导味的歌词,心头便会有一种斗志在涌起,有一股激情充溢„„而这些正是我们要留给学生的“余韵”。有了这些,文章才会绵长、醇香,令人念念不忘。
展示课件图片,融合学生情感。如教学《沁园春·雪》,可以通过课件展示“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茫茫”的雄伟景象,然后再结合词中优美的描写,学生会很快地融情入境。教学《故宫博物院》时,播放故宫博物院图片,按课堂介绍的顺序加以说明,面对座座雄伟的宫殿,学生的爱国情感、民族自豪感会油然而生。
总之,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把握时机,创设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自然受到情感的熏染,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二、鼓励创新,语文课堂充满活力的源泉。
让学生以创新为乐,以创新为荣,发挥创造潜能,释放创造的激情,是语文教学迈进创新境界的前提,也是语文课堂注入新鲜活水的源泉。
(一)引导质疑,激活学生创新思维
俗话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思生于疑,大胆质疑,勇于探究,是培养学生创新观念和创新能力的基础。教师不仅应该传授语文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更应该注重在学生的探究和自主学习中,形成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兴趣、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创新能力贯穿和渗透于语文教学各个环节。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知道 “是什么”之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是这样”、“能够是什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表独特见解、设想,完成富有个人特色的创造性作业。对于教师的分析和有关观点,应允许学生有不同看法,不要也不必强求一律,禁锢学生思维。对学生质 2 疑问难、敢于亮出自己观点的做法,或给予表扬,或加以鼓励,使之有一种成就感,弘扬这种探索精神。
如《木兰诗》这首北朝民歌,教参上将其主题定为“爱国主义”。但在教学实践中,有学生提出如下质疑:木兰对年老和年幼小弟的孝悌品格、木兰不慕功名的高洁情操以及作品折射出的男女平等思想不也应该是这首民歌表现出来的主题吗?《夸父逐日》一文,短小而意味深长,学生提出质疑,认为也可提炼出“自不量力的结果是死在半路上,遇事要量力而行。”的主题。
学贵于思,成于思。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学生一旦形成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会思维敏捷,促进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创新的才思就会永不枯竭。
(二)角色表演,洋溢课堂生命的活力
把表演引入课堂,是阅读教学中促进学生进行全身心感受课文的有效手段。适当有效的表演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充分认识课文里蕴藏的思想感情,也使课堂洋溢着生命的活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通过表演体会教材,让学生担当角色,使教材中的角色鲜活地再现在学生的面前,孩子们成了热情的演员或观众,很快进入了教材描写的情景之中。如教《皇帝的新装》,头饰一戴,教室里的气氛立刻热烈起来,扮演角色的,或当观众的,个个兴奋不已,如同身临其境。课文中角色不再是书本上,而就是身边的同学或者自己。高傲的皇帝,狡猾的骗子,愚蠢的大臣,诚实的孩子,个个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于是,角色的喜怒哀乐就是自己真实情感的表露。学生生命的活力在课堂上恣意流淌,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正是新课程所追求的课堂,才能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
(三)激发想象,彰显课堂生命的活力
爱因斯坦说:“一切创造性的劳动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想象是一种立足于现实而又跨越时空的思维,它能结合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在大脑中形成创造性的新形象,让学生的思维在想象的空间自由翱翔。想象是创造力的源泉。因此,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让 学生敢于想象,善于想象,借助想象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才能彰显课堂生命的活力。
青少年形象思维比较发达,又特别喜欢想象,他们对课文的读解,从课文语句的理解到全文思想,形象和意境的把握,都需要凭借想象的创造功能来完成。因此,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就是尽量避免学生完全受课文制约,只是从课文中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局面,而是努力引导学生带着被课文所唤起的激情和想象、理智及思考,以学生鲜明的个性色彩和主动精神去积极发现知识,从而使学生步入创新的境界,得到创新训练,以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在教学《孔乙己》一课时,教师提问:“孔乙己会有怎样的结局呢?”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当学生想象出了十多种结局后,教师没有急于作出判断,而是让学生看看课文,这些结局在当时的社会是否会出现。学生以课文描写的情境为据,一一分析,最后在争辩中达到共识,在那个冷漠残酷的社会里孔乙己是不会有好的结局的。这样,教学中不是硬塞给学生一个现成的结论,而是鼓励学生想象,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总是引发讨论,然后在不断肯定或否定的过程中,明确认识,经历一个自悟自得的创新过程。
在教学《乡愁》诗时,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在课堂上选取其中的一小节改成散文口头作文,然后评比。课后,教师提供“小时候,母爱是香甜的乳汗,长大后,母爱是 ”的格式,要求学生仿照《乡愁》学写几节诗,力求用想象这座桥梁把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联系起来。
总之,语文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贵在激励学生参与创造,只要教师创造性地教,就能唤起学生创造性学,教与学就能碰撞出创造的火花,学生才学得生动、学得活泼,才会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创造的活力。
三、课堂评价,语文课堂充满活力的催化剂
新课程的课堂应该是充满激励和赏识,教师“蹲下来和学生交流”,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学生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而理想的课堂评价是一个美好的境界,它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主 动发展,促进师生思维的生成与碰撞,从而为课堂增添新的活力。课堂上,教师充满魅力的即时评价,就像一缕缕阳光带来温暖、成长、闪光、成熟,让课堂迸发出生命的活力。
在教学《两小儿辩日》一课时,以互动方式进行提问:“孔子是个大学问家,怎么连小孩的问题也答不出来?”“为什么会出现文中所说的现象?”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这时教师充分肯定学生的想法,使孩子的内心得到了满足,保护了一棵棵创新的萌芽。再如《观舞记》的课堂上,老师要一生朗读,其他学生听后评价。一位学生自告奋勇站起来,读得磕磕绊绊,但很认真很投入。老师要同学们评论一下。同学们小声议论“有错字,停顿也不对!”学生深深的低下了头。这时老师评价说:“这位同学确实读得不太流利,这可能和老师没有叫大家预习有关,但是这位同学很有朗读的潜力,那就是感情非常投入,而这恰恰是朗读成功重要的因素。”一句话极大地激励了这位同学,后来他的手一直高高地举着。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允许学生犯错误并改正错误,给每位学生以展示自己才能和水平的时间和空间。例如当学生一时回答不出问题时,教师要有耐心,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余地:“再想想”、“是否换一个角度考虑?”等等。即使学生回答错了,也不应立即否定,可先让他坐下,请别的学生回答或请大家讨论,以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尤其要创设条件,给后进生、学困生以更多的成功的机会,善于发掘他们的 “闪光点”,并给予积极的良性反馈,使他们拥有成功体验,形成正确的 “自我概念”,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
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让教学活动充满动力,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即时的课堂评价会激活学生的情绪,创造一种美妙的语境,这样孩子天性中最优美、最灵性的东西就能发挥到极至,让课堂中的美丽生命随地绽放。
新课程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也给我们教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教师要用心创设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氛围,鼓励创新和即时的课堂评价,激活课堂教学,让语文课堂溢满生命的活力。
第三篇:让爱扎根于育人土壤-师德演讲稿
关爱学生真情奉献从我做起
-----让爱扎根于育人土壤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光荣职责,而为人师表,又是育人的基础和前提。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正因为教师从事的是“为人师表”的神圣职业,其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下一代的成长,所以教育家夸美纽斯将教师职业比喻成“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人们也把教师比喻成“辛勤的园丁”比喻成“爱心大使”,比喻成“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此,教师的完美人格,教师的崇高师魂,对学生成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作为教师,不管是在教书,还是在育人方面,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处处用爱去铸造崇高的师魂。师魂---永远是爱,这爱是对教师职业的热爱。
有人说:教师工作是一个“无底洞”,庭湖有看不见的深度,措不着的广度。这就要求一个有志于教育事业的教师,为了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必须爱岗敬业,树立教书育人的社会使命感,责任感。要热爱教师职业。并把它看成是一种事业。这样才会为教育事业不懈努力,并在工作中时时感到苦中乐,时时有一种幸福感,这样才能保证所任教的学科取得优异的成绩,让同学们学得舒心,让家长满意,领导信任。师魂—永远是爱,这爱又是对学生的关爱。
面对有情感有活力的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只有洒下爱之廿霖,才可获取爱之回报。学生有了进步,我们不能沾沾自喜,要引导他们走进更广阔的天地;学生有了过失,我们不能急燥,要指导他们认识,改正
错误。作为教师,即要喜欢“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又要容得下“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因为,站在我们面前的总是一群天真无邪,烂漫如花的孩子。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成员—班主任,关爱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是班主任工作的永恒主题。实践证明:对部分学生,特别是一些调皮学生,纵使使用许多道理,对他们讲许多次,可他们就是“不懂不接受”,依然我行我素,经常惹来老师的批评,对老师总有一种对抗的情绪。对他们进行表扬,他们认为是哄骗;对他们进行批评,他们认为是整治,可是,一但学生有困惑,你去找他谈心,关心他,他就会下决心听你的话……这许许多多关爱和爱护学生的行为和举止,会叩响学生情感的共鸣,会使学生懂得和接受你的教诲。所以,只有让爱扎根于育人的土壤,教育才是有效的。
师爱是学生接受教师教育的桥梁,其实,当老师的,总想当个好老师,但如何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贯彻老师的爱呢?
1. 严格要求学生。古人云:教不严,师之惰。严是爱,松是害。老师的爱应该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不是对学生的纵容。学生是有思想的个体,懂得什么是对他们好,怎样是对他们不好。
2.尊重理解学生。讲台不是上下尊卑的界线,学生有他们自己的人格,他们也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许。老师若能放开架子,走进他们,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和他们打成一片,就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明白,并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思想,而在爱心的引导下,学生也会自觉地形成发展健康的人格。
3.宽容学生。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是种人格完善的过程。老师
板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他们怎样做人。学生犯了错,老师要怀有宽容的心,该批评要怀有宽容的心,该批评的就善意批评,该规劝的好言相劝,该谅解的诚心谅解。
4.关心学生。学生一天天长大,理解能力,辨别能力正在逐步形成,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困惑和烦恼。老师年长于学生,有着比学生更多的生活经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不妨多留心,多观察,多关心他们的学生生活,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奉献自己的爱心,让爱心作主。相信爱心会打动一切,会感召一切。
第四篇:读书心得 让爱扎根于育人土壤
读 书 心 得
——让爱扎根于育人土壤
成都市龙泉驿区龙泉四中张谊
阅读张万祥《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有感:
“教育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的教育,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不称其为池塘,没有感情,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家夏丏尊的话。阅读了张万祥《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更使我深有感触。这一本书不仅颠覆了我以往的教育理念同时也为我以后的班主任管理提供了更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就本书给我的感受并结合三年的班主任经历,谈一下自己的看法。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光荣职责,而为人师表,又是育人的基础和前提。
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正因为教师从事的是“为人师表”的神圣职业,其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下一代的成长,所以教育家夸美纽斯将教师职业比喻成“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人们也把教师比喻成“辛勤的园丁”,比喻成“爱心大使”,比喻成“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此,教师的完美人格,教师的崇高师魂,对学生成长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作为教师,不管是在教书,还是在育人方面,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处处用爱去铸造崇高的师魂。
师魂——永远是爱,这爱是对学生的关爱。面对有情感有活力的一群,只有洒下爱之甘霖,才可获取爱之回报。学生有了进步,我们不能沾沾自喜,要引导他们走入更广阔的天地;学生有了过失,我们不能急躁甚至暴跳,要指导他们认识、改正错误,一切讽刺、挖苦都是下下策。作为教师,既要喜欢“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又要容得下“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因为,站在我们面前的总是一群天真无邪、烂漫如花的孩子。
爱学生就必须严格要求学生
俗话说得好: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隋”。严是有标准的严,是在一定范围内的严,是符合教育规律的严,是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严,决不是无规律、随心所欲的严,更不是摧残学生身心健康的严。诚然,严格要求不等于惩罚学生或随意指责学生,而是应该做到严中有慈、严中有爱、严中有度、严中有方,使学生对老师敬而爱之,而不是敬而畏之。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出于真诚的爱。严以爱为基础,爱以严为前提,严爱结合,爱而不纵,严而不凶。严格之水只有渗透情爱之蜜,才能成为爱的甘露。在担任高2011级四班的班主任时,由于是高三才接的班级,班上同学肯定各有想法并且前任班主任也非常受学生爱戴。才能树立自己的威信成了补课期间我思考的问题,我觉得严格要求才是王道。班级管理上严格,学习上严格,在生活上多关心学生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心理。最终在九月正式开学时整个班级就步入了正常的轨道。
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具有独立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都有要求独立行动、独立自主的倾向,并不是老师想让学生怎样,学生就会怎么样。因此,教师必须努力把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学生的思想认识规律,决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加于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就要充分理解学生、信任学生、欣赏学生,呵护学生的创造潜能,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切勿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对学生要真诚,以自己的真实、完整的人格去面对学生,真诚地与学生交往,给学生以真诚的关心和帮助。在担任高2008级四班的语文教师时,班上有一名学生叫齐骁,这名学生是高三才从航天中学转校到四中的,由于学习差、习惯差让包括我在内的科任老师都倍感头疼。所以该生在上课时几乎都在睡觉但是一段时间后我却发现在语文课上特别认真并能保质保量的完成作业。我感到很奇怪就问他旁边的同学,他那个同学告诉我说齐骁上了高中以后从来没有一个老师“看得起”他,而我仅仅是夸奖了字写得漂亮,学语文有潜力(出发点知识为了让他上课不捣乱,不睡觉免得被扣钱)。正是因为一句赞赏的话让他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当中去。这让我很是惭愧,后来他去当兵了还经常给我写信打电话,也明白了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
爱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爱学生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转化“问题生”。“闪光点”即优点、长处。任何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长处,“问题生”绝不例外。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千方百计让学生的闪光点有用武之地,使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得到承认和强化,从而激起学习的斗志,鼓足前进的勇气。只要细心观察,最终都会淘尽黄沙始得金。转化“问题生”除了多观察外,还应多了解、多关心、多谈心、少告状、少发火、不体罚、不放弃。孔子说“有教无类”,实践证明,从爱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问题生”是可以教好的.我们班的体育委员,性格较为叛逆并且十分倔强,据说在初中阶段他就是双槐中学的名人:自我约束力差、成绩差、经常逃课、迟到早退更是不用多说。面对这样一个学生作为一个新班主任我的压力还是相当大的。在开学之时,班上选班干部他十分自信得走上讲台要求竞选体育委员,我向他投去了赞许得目光。从那以后,我让他一方面负责跑操和眼操,同时还负责班上自习课的纪律。这样以来,他的自我约束力加强了,到现在为止仅迟到过2次。我班在他的带领下再11月的校运会上取得了127分得全校最高分并获得广播体操的二等奖。他的表现是有目共睹得的,在本月的优秀班干部评选中,他以工作认真负责学习有较大进步当选。与此同时,我不失时机得与家长联系,表扬了他的进步,既肯定他的优点,又指出存在的缺点。通过鼓励和教育,让他懂得只要自己认真去做一件事就一定能完成。
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成员——班主任,关爱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是班主任工作的永恒主题。实践证明:对部分学生,特别是一些调皮学生,纵使用许多道理,对他们讲许多次,可他们就是“不懂不接受”,依然我行我素,经常惹来老师的批评,对老师总有一种对抗的情绪。对他们进行表扬,他们认为是哄骗;对他们进行批评,他们认为是整治。可是,一旦学生生病了,你去看看他,他就会责备自己曾经让你操心了;学生家里有困难,你给他以帮助,他就会怀着感激之情下决心改掉自己的毛病;学生有了困惑,你去找他谈心、关心他,他就会下决心听你的话„„这许许多多关心和爱护学生的行为和举止,会叩响学生心灵深处的琴弦,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会使学生懂得和接受你的教诲,所以,只有让爱扎根于育人土壤,教育才是有效的。
掌声是爱,宽容是爱,真诚是爱,热情是爱„„爱,如一条条金色的丝线穿梭在我和学生的心灵中间,发散着动人的光彩。于是,孩子们把许多溢美之词给了我,在他们的作文里,我是妈妈,是榜样。是典范。我受之有愧,因为我所做的实在平凡而普通。于是,孩子们把最美好的祝福给了我,在他们的信中,我是美丽、乐观、健康的代名词。我万分感动,因为这是一份多么深厚的爱呀!感谢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让我可以与学生进行心灵的约会,一起接受爱的洗礼;感谢这小小的三尺讲台,让我可以促开智慧的花蕾,收获情感的果实。爱,永恒的主题;老师,我无悔的选择!
第五篇: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本学期我校以“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的有效策略探索这一主题开展教研活动。我们一年级组选定《家》这一课为教研展示课。
在品读这一教学环节时,我们设计了以表演的形式展开。让学生扮演小鸟、小鱼、种子不同的角色来朗读课文,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当成课文中的主人公或课文中所描述的对象去感受事物,感受生活,体验情感。在角色体验中实现了“创造性朗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习兴趣。在轻松愉快的表演中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这一课中,我们发现由于注重了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唤醒了学生的情感,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进入亢奋状态。高昂的学习情绪,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让学生的学习过程、生命历程充满智慧、充满活力,也充满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