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京市六合区高效设施农业发展规划
南京市六合区高效设施农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
前 言...I
第一章 规划背景和条件分析...1 一、六合区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的优势...1
1.资源优势...1
2.产业优势...2
3.政策优势...3
4.科技优势...4 二、六合区高效设施农业取得的成就...4
1.高效农业面积不断增长,形成初具规模的现代农业园区...4
2.设施农业规模不断扩大,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设施农业基地...4
3.高效设施农业类型多样,形成不同特色的高效生产模式...5
4.品牌效应不断显现,龙头企业带动效果不断加强...5
5.高效设施农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提高...6 三、六合区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的机遇和存在问题...6
1.发展机遇...6
2.存在问题...7
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的重要性...8
1.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的意义...8
2.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的必要性...8
五、规划依据...9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11
一、指导思想...11
二、功能定位...11
1.生产保供功能...11
2.增效致富功能...11
3.引导示范功能...11
4.文化教育功能...12
5.观光休闲功能...12
6.宣传推介功能...12
三、发展思路...12
四、建设目标...13
1.发展目标...13
2.产业规模...14
3.产业水平...16
第三章 产业布局和建设重点...17
一、总体布局...17
(一)产业结构...17
1.现代设施园艺产业„„„„„„„„„„„„„„„„„„„„„„„17
2.富硒和特粮特经产业„„„„„„„„„„„„„„„„„„„„„„17
3.规模化畜禽和水产养殖产业„„„„„„„„„„„„„„„„„„„17
4.休闲农业产业„„„„„„„„„„„„„„„„„„„„„„„„„18
5.农产品加工和贸易物流产业„„„„„„„„„„„„„„„„„„„18
(二)区域分布...18
1.富硒农业产业带„„„„„„„„„„„„„„„„„„„„„„„„18
2.两大产业轴„„„„„„„„„„„„„„„„„„„„„„„„„„19
3.三大产业板块„„„„„„„„„„„„„„„„„„„„„„„„„19
二、建设重点...20
(一)六园建设概要...20
1.江苏省六合现代农业产业园„„„„„„„„„„„„„„„„„„„20
2.龙池现代农业产业园„„„„„„„„„„„„„„„„„„„„„„3.东沟循环农业示范园„„„„„„„„„„„„„„„„„„„„„„22
4.南京大圣水芹万亩生态产业园„„„„„„„„„„„„„„„„„„22
5.冶山生态农业示范园„„„„„„„„„„„„„„„„„„„„„„26.新篁精致农业示范园„„„„„„„„„„„„„„„„„„„„„„23
(二)十大工程建设概要...24
1.优质蔬菜工程„„„„„„„„„„„„„„„„„„„„„„„„„22.富硒农业工程„„„„„„„„„„„„„„„„„„„„„„„„„23.茉莉花产业工程„„„„„„„„„„„„„„„„„„„„„„„„25
4.雨花茶产业工程„„„„„„„„„„„„„„„„„„„„„„„„26
5.精品花卉苗木工程„„„„„„„„„„„„„„„„„„„„„„„27
6.特色果品工程„„„„„„„„„„„„„„„„„„„„„„„„„27
7.规模畜禽健康养殖工程„„„„„„„„„„„„„„„„„„„„„28
8.高效水产养殖工程„„„„„„„„„„„„„„„„„„„„„„„30
9.农产品加工贸易物流工程„„„„„„„„„„„„„„„„„„„„31
10.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32
第四章 组织管理与保障措施...33
一、组织管理...33
二、保障措施...33
1.落实相关强农惠农政策...33
2.建立高效设施农业融资平台...33
3.提高政府资金支持力度...33
4.完善土地保障机制...34
5.创建品牌和现代农业营销体系...34
6.加强产业发展的科技依托...34
7.提升高效设施农业的自主创新能力...34
8.加快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5
9.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35
10.大力提升农业装备水平...35
三、产品安全质量保障与环境保护...35
1.产品质量安全保障...35
2.生态环境保护...36
第五章 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37
一、投资概算...37
1.六园建设投资概算...37
2.十大工程建设投资概算...37
二、资金筹措...37
1.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37
2.加大财政支持力度...38
3.采取积极的金融措施...38
附 图...39
一、南京市六合区区位图 二、六合区高效设施农业产业区域分布图:一带二轴三板块分布示意图三、六合区高效设施农业重点项目:六园分布示意图四、六合区高效设施农业重点项目:十大工程基地位置示意图
附件一 编制专家组名单„„„„„„„„„„„„„„„„„„„„„„„„„41
附件二
一、论证意见„„„„„„„„„„„„„„„„„„„„„„„„„„„„„„
43一、论证委员会名单„„„„„„„„„„„„„„„„„„„„„„„„„„„4前 言
为了科学、稳定、持续的推进六合区高效设施农业的发展,六合区农业局代表六合区人民政府,委托南京农业大学编制《南京市六合区高效设施农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通过科学规划,确定六合区高效设施农业的产业结构、发展目标、区域布局和重点项目。
本规划提出了南京市六合区高效设施农业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思想、功能定位、发展思路和建设目标。今后十年,六合区应大力发展以高效农业、设施农业、都市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创意农业为核心内容的现代农业,经过建设和发展,把六合农业建设成江苏省高效农业的领先区,打造成南京设施农业的标志区,实现“高效农业全省领先,现代农业全市率先”的目标。
在产业结构上,六合区高效设施农业以现代设施园艺、富硒和特粮特经、规模化畜禽和水产养殖、休闲农业、农产品加工和贸易物流等五大产业为发展重点。
在发展目标上,以2010年高效农业42万亩为基数,到2015年,六合区高效农业面积达到6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8.4%;到2020年达到75万亩,占78.9%。以2010年设施农业11.5万亩为基数,2015年设施农业面积发展到22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3.2%;2020年达到3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31.6%。设施农业规模2015年比2010年增加91.3%,2020年比2015年再增加36.4%以上。
在区域布局上,确定一带两轴三板块的格局。一带即富硒农业产业带,以金牛湖街道、程桥街道、竹镇镇、马集镇、冶山镇、新篁镇为重点,大力发展富硒大米及鲜食甘薯、鲜食玉米、鲜食花生等富硒农产品。两轴是指沿贯穿六合区境内的东西两条交通干线构成的产业轴线,即:东部干线产业轴,涉及东沟、新篁、金牛湖、冶山等4个街镇,以高效畜禽和休闲农业为主;西部干线产业轴,涉及葛塘、龙池、程桥、竹镇等4个街镇,以高效设施蔬菜和经济林果为主。三大产业区域板块是指分别位于六合区南部、中部和北部,具有不同区域和产业特色的产业板块,即:南部都市型休闲农业产业板块、中部高效型规模农业产业板块、北部生态型特色农业产业板块,三大产业板块各具特色,功能互补,促进六合区高效设施农业的规模化、特色化和差别化发展。
在重点项目上,重点打造六园十大工程。六园包括:江苏省六合现代农业产业园、龙池现代农业示范园、东沟循环农业示范园、南京大圣水芹万亩生态产业园、新篁精致农业示范园和冶山生态农业示范园。十大工程是指:优质蔬菜工程、富硒农业工程、茉莉花产业工程、雨花茶产业工程、精品花卉苗木工程、特色果品工程、高效水产养殖工程、规模畜禽健康养殖工程、农产品加工贸易物流工程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
2011~2020年十年间,六合区高效设施农业建设预计投资185亿元。
为了保证六合区高效设施农业科学、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成立六合区现代农业建设领导小组。建设经费采取多元筹资策略,为了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成立六合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等多个融资平台。
六合区高效设施农业应以“产品优质安全、环境生态环保、资源利用合理、效益持续高效”为基本原则,注重质量认证、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
在规划形成过程中,南京农业大学规划专家组与六合区农业局相关人员进行多次沟通与研讨,不断交换意见,清晰理念,明确思路,使规划更加科学合理,更加切合六合区资源禀赋实际,彰显产业发展特点。
第一章 规划背景和条件分析一、六合区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的优势
1.资源优势
(1)气候条件适宜,自然水源充沛
六合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3℃,无霜期235天,日照时数2200小时,受辐射总量115.9千卡/平方厘米,日照率47%,平均降雨量1004.7毫米,温、光、水条件适宜高效设施农业的发展。主要水系滁河横穿六合区中部,还拥有八百河、新篁河等8条主要河流,金牛湖、山湖等56座中小型水库,总水域面积47.9万亩,年供水量可达4亿立方米,不仅能基本保证农业生产用水,还为水产养殖提供了优越的水域条件。
(2)土地资源丰富,土壤类型多样
六合区土地资源比较丰富,全区耕地面积95万亩,农业人口人均拥有耕地1.8亩,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区共有5种土壤类型,地形兼有圩区、平原、丘陵等不同类型。丘陵地区以黄岗土、黄白土和马肝土为主,呈中壤或重壤特点;沿江沿滁圩区主要是江淤土和河淤土,多呈重壤或轻粘土特点。土壤和地形适宜多种蔬菜、农作物、绿化苗木和经济林果种植。
(3)生态环境良好,生物种类丰富
全区森林覆盖面积47.0万亩,森林覆盖率21.36%,湿地面积3万余亩,总水域21万亩。尤其是中北部丘陵山区,林木葱郁,森林覆盖率接近30%,空气清新,无工业污染,止马岭风景区是江苏省空气标准对照区。农业投入品对环境的污染也很小,大泉、三星、大河桥等一批水库水质达到二级标准。全区的主要农作物、蔬菜、林木、花卉、中药材、畜禽、水产等生物资源100多种,近400个品种。此外,六合区还有野生动物100多种,天敌昆虫10多个种。良好的自然环境,丰富的生物资源,使六合区的生物多样性良好,十分有利于发展生态农业,为农产品安全生产奠定了环境基础。
(4)区位优势明显,交通运输便捷
六合区地处苏南、苏中结合部,周边紧连扬州、镇江、上海、淮安等中心城市,交通十分便捷,是南京通往苏北的交通要道。宁连(宁淮)高速、宁通(宁扬)高速、宁洛高速、雍六高速、江六高速、南京绕越等级公路和205国道、328省道在境内交汇,形成高等级公路网络;长江大桥、长江二桥和即将通车的长江四桥,宁启铁路的开通以及南京长江黄金水道,为全区陆路、水路运输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通道,即有利于广大游客往来,也方便农产品运输。东部干线和西部干线将六合区南北连接起来,为青奥会修建的轻轨使六合境内交通更加便捷。六合机场的建设为六合交通开辟了空中通道,形成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
2.产业优势
(1)高效设施农业发展迅速,观光休闲农业势头强劲
六合区围绕江苏省和南京市发展高效农业、设施农业和都市农业的目标,不断加速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推进高效设施农业的发展步伐,精心培育“有规模、有特色、有市场、有品牌、有效益”的“五有型”现代高效农业,建成了一批初具规模的设施种植和养殖基地。形成特色蔬菜、富硒大米、草食畜禽、特粮特经、苗木花卉、经济林果、特种水产、休闲农业等优势特色农业产业,设施农业快速发展,区域布局基本形成。建成了超大设施蔬菜、竹镇设施葡萄、龙池设施西瓜、竹镇和金牛湖设施畜禽、东沟设施乳鸽、龙袍设施水产等成规模、有特色的设施农业基地。
休闲农业获得长足发展,农业旅游呈蓬勃发展之势。2010年全区休闲农庄已达50家,旅游专业村1个。休闲农业的经营理念正在发生转变,从最初的单一娱乐性“农家乐”逐渐向功能多样、设施齐全、产业配套的休闲农庄发展。艳阳农庄、茉莉花园、金正农庄、天龙农庄、逍遥农庄等一批有特色的休闲农庄脱颖而出,为全区休闲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农产品安全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品牌优势日益显现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全区认定无公害农产品基地75个,总面积达到44.8万亩;认证无公害农产品56个、绿色食品24个、有机食品19个。竹镇、马集、冶山、金牛湖、程桥等街镇被列为江苏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整体推进镇。全区共制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40项,建设富硒大米、华平茶叶等部、省和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8个。
优质农产品品牌建设成绩显著,“远望”牌富硒大米、海佳面粉、隆盛油脂、“金牛湖”鳙鱼、“大圣”牌水芹、“苏康”系列蔬菜、“华平”牌雨花茶等多个品牌农产品获得省、市名牌农产品称号,上述品牌产品在六合区境外销售的比重超过80%,大大提升了本区农产品的品牌优势效应。
(3)农业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断加强,农产品营销网络不断健全
农业龙头企业的数量不断提高,规模不断扩大,带动能力不断加强。全区具有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4个,南京市级2个,江苏省级3个,远望、海佳、金海、隆盛、平山、灵岩山、超大、科凯、嘉瑞、泰奥、金万方、经纬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提升了全区农业产业水平,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
农产品营销网络不断健全,市场拓展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十一五”期间,各类农产品营销协会、合作社纷纷成立,营销网络和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农产品经营者强化品牌意识、竞争意识,农民自身利益也得到了保障,六合区农产品营销协会、大圣水芹合作社、雨花石协会等知名合作组织将全区的农产品销售连接成了一张网,远望富硒公司、海佳面粉等龙头企业的市场网络延伸到全省乃至国外。
(4)农田水利工程比较完备,农机装备配套水平不断提高
“十一五”期间,全区累计完成水利建设总投资8.8亿元,已建成防洪、抗旱、除涝、调水五套水利工程体系,增加塘坝蓄水1300万立方米,改善有效灌溉面积18万亩,改善除涝面积30万亩,极大提升了防洪抗旱和农村排灌能力。
农机装备配套显著加强,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2010年全区农机总动力达到51.8万千瓦,平均百亩拥有农机动力54.5千瓦,粮油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9%,新型适用农机具引进和示范推广步伐也在不断加快。
农田水利工程的不断完备和农机装备水平的提高,不仅大幅度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生产率,也进一步增强了农业防灾抗灾和应急减灾能力,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发展提供了保障。
3.政策优势
六合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高效设施农业的发展,先后出台《区政府关于扶持高效设施农业发展的意见》六政发[2010]9号,将高效设施农业发展目标纳入《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目标》进行考核,发挥了政策优势,推动了全区高效农业快速发展。
区委区政府积极落实国家和省市强农惠农政策,从资金、土地、税收以及人才、技术等方面,创新性的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逐年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扶持农业重点领域,加大对农民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的扶持力度,重点扶持现代农业园区、特色规模基地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对省市重点园区建设项目实行资金配套。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不断加大农业领域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力度,对于投资六合区高效农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农产品加工业等重点农业产业的企业,在土地、资金、税费、保险等政策上给予支持和倾斜。
4.科技优势
六合区委、区政府重视农业科技进步,鼓励科技创新和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引进、开发和推广应用,不断加大农业科技贡献率。
六合区农业技术和管理人才资源丰富,拥有农业专业技术人才200多名,其中,具有中高级以上职称的人员86人,还拥有一大批基层农技员和农民技术员,形成由区、镇(街道)和村(社区)三级农技人员构成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同时,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合作,与省市多个涉农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密切合作关系,使他们成为六合区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技术依托,为六合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二、六合区高效设施农业取得的成就
1.高效农业面积不断增长,形成初具规模的现代农业园区
截至到“十一五”末,全区高效农业面积达到42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4%。到2010年底,共建成各类农业园区93个,总面积达19.5万亩。其中,面积在1000亩以下的农业园区63个,1000亩至10000亩的园区26个,10000亩以上的园区4个。共有72个企业入驻园区,总投资额达20亿元,园区经济占全区农业经济总量的30 %。已形成江苏省六合现代农业产业园、龙池现代农业示范园、东沟循环农业示范园、平山茉莉花产业园、南京大圣水芹万亩生态产业园以及富硒产业园、超大优质蔬菜产业园等一大批现代农业园区。
2.设施农业规模不断扩大,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设施农业基地
建成了西瓜、蔬菜、葡萄、畜禽等多个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设施农业基地。按设施蔬菜、设施园艺(包括果树、茶叶、西瓜、甜瓜、花卉、绿化苗树)、设施水产和设施畜禽划分,截至到2010年底,设施蔬菜面积5.7万亩,设施园艺3.6万亩,设施养殖面积2.2万亩,总面积达到11.5万亩,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79.7%。
在雄州、横梁、竹镇、东沟、龙池等街镇已形成多个3000亩以上以连片钢架大棚为主体的设施蔬菜基地。南京福朝、金色瀛州、金山科技、绿爽、瑞润等企业分别在竹镇、雄州、金牛湖、龙池等街镇建成2000亩以上规模的连片钢架避雨葡萄基地,平山和灵岩山等林场建成3000亩以喷滴灌为主的优质茶叶基地。
在水产养殖方面,建成南京满仓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青虾养殖基地、兴隆洲万亩水产养殖基地、东沟柴圩洲水产养殖基地、雄州骁营水产养殖基地等规模化设施水产基地,均配备微孔增氧、机械增氧和自动投饵等设施。在畜禽养殖方面,建成万头生猪养殖基地、万头波杂肉羊养殖基地、万只獭兔养殖基地、100万只乳鸽养殖基地、6万平米的发酵床钢架大棚草鸡养殖基地等规模化设施畜禽养殖基地。
3.高效设施农业类型多样,形成不同特色的高效生产模式
高效设施农业呈多样化发展,在设施蔬菜、设施园艺、设施畜禽以及设施水产等方面都有长足进步,形成具有不同特色的高效生产模式。
设施蔬菜主要由大、中、小塑料拱棚和连栋大棚、玻璃温室、防虫网等不同类型构成,其中,竹木大棚3.8万亩,钢架大棚1.1万亩,连栋大棚500多亩,玻璃温室5000m2。形成具有不同特色的高效种植茬口模式,如:龙池街道设施西瓜长季节栽培和苋菜—丝瓜—小白菜—大蒜套种栽培、超大公司秋季茄果类—春季瓜类蔬菜栽培、东沟镇番茄—叶菜和毛豆—蒲芹等。建成了超大蔬菜基地、龙池润康蔬菜基地、东沟特色蔬菜基地、马集有机水芹基地、雄州黄心芹基地等多个高效设施农业基地。
设施园艺生产发展也很快,在竹镇、龙池、金牛湖等街镇发展面积100亩以上钢架避雨栽培葡萄基地8个,大展公司篱架栽培黄玉梨面积600亩,全区安装节水灌溉设备的茶园面积达到5000余亩。枫彩农业2000多亩彩叶苗木基地全部安装了节水灌溉设备。葛塘、平山林场拥有栽培草本花卉的温室面积5000 m2。
设施畜禽已初步形成生态健康养殖模式,示范推广了畜禽发酵床养殖、规模畜禽养殖场零污染排放、种养结合循环经济发展等模式,建成南京秦邦吉品发酵床养鸡、南京龙圣发酵床养鸡、南京益农生态发酵床养猪、江苏明天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生猪-蔬菜-特粮特经种养结合等一批生态健康养殖基地。
在设施渔业方面,示范推广了河蟹苗种培育与生态养殖、罗氏沼虾高效养殖、黄颡鱼苗种培育与池塘主混养殖等模式,建成了南京满仓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青虾养殖基地、兴隆洲万亩水产养殖基地、东沟柴圩洲水产养殖基地、雄州骁营水产养殖基地等规模化设施水产基地,各基地均配备微孔增氧机、机械增氧机和自动投饵机等设施。
4.品牌效应不断显现,龙头企业带动效果不断加强
“三汊湾”牌西瓜和叶菜、“金牛湖”牌黄心芹、“苏康”牌黄瓜及小白菜、“方欣”牌南瓜和番茄等蔬菜、“华平”和“极目”牌雨花茶等分别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产品认证,“超大”牌番茄和“苏康”牌系列蔬菜获得江苏省和南京市名牌农产品,并实现出口创汇。“远望”牌富硒农产品荣获“全国放心粮油”、“江苏省名牌产品”和“江苏省著名商标”等称号,并开发出功能性大米、发芽糙米、米糠油、营养米粉及富硒茶叶、富硒西瓜、富硒小杂粮等五大系列、20多个品种的富硒产品,产品远销省内外。
“十一五”期间,全区累计引进“三资”10亿多元用于设施农业建设。超大集团南京公司建成万亩蔬菜基地,包括投入4000多万元建成的3000亩钢架大棚;江苏明天农牧科技公司投入近亿元资金建成了万头猪场、万只羊场、万只笼位种兔养殖场、3000亩标准化无公害农产品种植基地以及一个农产品加工中心,并建成了以1万立方米沼气发酵装置和500立方米秸杆青贮、微贮设备为纽带的废弃物再利用,“种、养、加”衔接配套的循环农业系统;平山林场投入400多万元,建成5000 m2的智能型温室,用于高档花卉苗木的生产,填补了江北地区高档花卉生产的空白。
5.高效设施农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提高
高效设施农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活跃了农村经济,增强了主要农产品的市场保供能力。龙池街道三汊湾村的规模化设施西瓜基地,亩产西瓜1万斤,亩产值1.5万元,亩纯收入8000元以上;雄州街道陈吕村大棚蔬菜基地,春节期间红椒每公斤售价高达6元;雄州骁营蔬菜基地夏季防虫网青菜市场销售价比常规种植的青菜高50%以上;龙池街道渡口村近千亩大棚叶菜五种五收,亩效益超过2万元。马鞍镇勤丰村通过发展大棚葡萄和大棚番茄,劳动力年均增收3000多元。
设施养殖和设施水产也显现出较高的经济效益。通过推广应用波杂山羊快速育肥技术,肉羊产量同比提高20%,单只效益提高30元;通过实施乳鸽人工孵化育雏技术,产量同比提高42%。
2010年,全区设施农业年总产值15.5亿元,效益2.9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12.6%、23.8%。截至到“十一五”末,全区高效农业面积42万亩,其中设施农业面积11.5万亩。全区农业总产值48.3亿元,其中设施农业总产值15.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2%。
三、六合区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的机遇和存在问题
1.发展机遇
(1)中央关于“三农”问题和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方针政策,为发展高效农业和设施农业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推进蔬菜、水果、茶叶、花卉等园艺产品集约化、设施化生产,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业。加快发展畜牧业,支持规模化饲养以及推进水产健康养殖”。
(2)江苏省和南京市对发展现代高效设施农业提出了具体要求,分别发布了《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通知》、《市政府关于实施农业“1115”工程的意见》、“关于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全域统筹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南京行动纲要》工作目标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等文件,不仅为率先实现设施农业规模化、现代化和产业化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提供了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江苏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2020年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布了《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的意见》,确定了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南京市委、市政府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要求,提出在2015年全省第一批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3)六合区贯彻省市政府的要求,以“建设南京副城、加快崛起振兴”为主攻方向,提出加快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和跨越发展,确立将六合建设成江苏省高效生态农业领先区。2009年12月,六合区委、区政府发布了《以科学发展为导向、坚持“三个发展”、加快“四区”建设的意见》,明确六合要加快发展高效农业,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根据江苏省委、省政府和南京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六合区提出抢抓机遇,农业现代化进程与全市保持同步,在201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4)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对高效设施农业提出更高要求。国内外现代农业的科技创新成果,从生物资源、工程装备、技术集成、管理体系等多方面,为高效设施农业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产业规模的扩大提供支撑。
2.存在问题
(1)政府强农惠农政策还有待加强
主要表现在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落实还不到位,政府财政资金支持高效设施农业投入不足,高效设施农业的发展尚缺乏有力的金融政策支撑。特别是土地运作和保障机制还不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推广的范围和力度不够,致使高效设施农业的抗风险能力不够强。
(2)科技支撑和技术装备水平还有待提高
全区高效设施农业的科技支撑还相对薄弱,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的应用推广和集成创新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网络还需要不断完善,农业从业者的科技文化素质还需要不断提高。各种农业设施的档次和标准化生产水平还不高,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还需加强,农业装备尚需进一步配套,现代信息技术及物联网技术运用程度不高,上述因素导致高效设施农业还未能达到预期效益水平。
(3)农业产业化和标准化水平相对偏低
农业生产单元过多,经营规模偏小,农民组织化程度偏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滞后,农产品采后处理和加工比例不高,出口创汇能力还不强,导致高效设施农业产业化总体水平不高,龙头企业带动能力还不强。由于生产单元小,农业生产种类和品种较多,生产者科技素质相对较低,使得高效设施农业标准化程度偏低,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和效益的稳定和提高。此外,农产品深加工能力和品牌创建与市场营销能力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4)高效设施产业发展规划还需进一步加强
由于缺少“产业发展,规划先行”和“先规划,后建设”的规划理念和规划意识,部分街镇对高效设施农业发展规划的重视程度不够,一些街镇缺少规划,还有的街镇虽然有规划,但对规划的执行力度不够,仍停留在文本和图纸上。由于缺少规划和规划落实的到位率不高,导致高效设施农业发展不平衡,影响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发挥。
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的重要性
1.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的意义
高效设施农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集约化和商品化程度高。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可有效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既是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客观要求,也是克服资源和市场制约、应对国际竞争的现实选择,对于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1)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
(2)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是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3)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的重要手段;
(4)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是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食物安全的有力措施。
2.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的必要性
(1)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符合国家解决“三农”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
从2004年至2010年,中央连续出台7个“一号文件”,主题分别是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和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作为现代农业主要标志的高效设施农业,既是农业产业重点发展的对象,又承担着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任,必需加大力度和加快速度进行发展。
(2)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是江苏省和南京市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支撑
江苏省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现代农业的良好条件,设施农业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江苏经济发达,工业发展迅速,但人多地少,土地资源有限。要实现上述农业发展目标,必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向单位面积要产值和效益。而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则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中之重。
(3)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是六合区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打造江苏现代高效农业新高地的重要举措。
六合区属南京市辖郊区,农业产业在全区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中占有重要地位。六合区又是南京市“一主三副”城市规划的副城区之一,既有良好农业与生态资源,又接受大都市现代工商服务产业的辐射,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高效设施农业对于推动新农村建设,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按照六合区“十二五”规划纲要,六合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全力做大特色蔬菜产业、健康规模养殖、富硒农副产品和生态休闲旅游等四大支柱产业,建设富硒农产品、特色蔬菜、雨花茶叶、经济林果等具有竞争力的十大主导产业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到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23000元。要实现上述目标,也必须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
五、规划依据
1.《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2007年1月29日。
2.《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8年10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
3.《关于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江苏省委、省政府(苏发2007),2007年2月1日。
4.《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通知》(省政办发[2010]1号)。
5.《关于切实做好高效设施农业的有关工作的通知》,江苏省农林厅。
6.《关于开展农业基本现代化进程监测工作的通知》(苏统[2010]80号),江苏省统计局等。
7.《南京市都市农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南京市农林局(宁农政字[2006]234号)。
8.《关于加快发展设施农业的意见》,南京市农林局。
9.《市政府关于实施农业“1115”工程的意见》(宁政发[2010]36号)。
10.《六合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六合区人民政府。
11.“现代农业全市率先,高效农业全省领先,推进六合由传统农业大县向现代农业强区跨越”―六合区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路汇报,中共南京市六合区委、南京市六合区人民政府,2009年10月21日。
12.南京市六合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业115工程”的实施意见,南京市六合区人民政府,2010年3月23日。
13.南京市六合区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2010年12月。
14.《关于加快推进全域统筹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南京行动纲要》工作目标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宁委办发[2010]27号)。
15.《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2月。
16.《六合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六合区人民政府,2011年2月。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江苏省委、省政府和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建设高水平农业产业园区的要求,围绕“高效农业全省领先、现代农业全市率先”的“双先”目标,抢抓农业发展的历史新机遇,充分利用六合区优越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政策优势和科技优势,大力发展高效农业、设施农业、都市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和创意农业。
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实施,不断优化六合区高效设施农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稳步扩大重点园区和重点工程,全面提升六合区高效设施农业的总体水平,积极推进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二、功能定位
六合区高效设施农业的功能定位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生产保供功能
充分发挥高效设施农业的抗风险能力和优质、高产、高效生产功能,周年均衡地向城乡居民供应优质、安全、洁净、方便的农产品,特别是在淡季和灾害性天气条件下,能保障城乡居民对优质安全农产品的需求。
2.增效致富功能
充分发挥高效设施农业的高投入、高产出和高效益特征,通过发展现代高效设施农业,充分挖掘农业生产潜力,合理配置农业资源,不断提高单位面积的生产效益,持续稳定增加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农业生产效益,使高效设施农业在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中起到支撑和主导作用。
3.引导示范功能
充分发挥高效设施农业在农业优新品种引进和更新、先进实用和现代高新技术集成与利用、先进农业设施和装备的推广和应用、先进管理方式和营销理念引进和创新中的引导性、示范性和前瞻性,在发展现代高效设施农业中起到引领和带动作用。
4.文化教育功能
利用现代高效设施农业的环境调控能力,展示国内外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和现代农业生产方式,重现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农耕文化场景,移植不同地域动植物风情和农业景观,从而对城乡居民特别是青少年学生起到科普教育作用。
5.观光休闲功能
设施农业是现代都市农业和观光休闲农业的核心,充分利用设施农业在环境调控和景观营造中的作用,发挥竹镇、平山、龙袍、金牛湖等街镇的历史文化积淀和自然生态资源,精心营建和打造农业观光休闲场所,在都市农业和观光休闲农业中起到主体作用。
6.宣传推介功能
以高效设施农业为基础,搭建节庆文化平台,打造具有特色和魅力的六合农业品牌和亮点,使高效设施农业成为向外界宣传和推介六合,让世界了解六合,让六合走向世界的名片。
三、发展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江苏省及南京市关于发展现代农业和都市农业的总体部署,以设施蔬菜、经济林果和规模畜禽为主导产业,以休闲农业、设施水产和富硒产品为特色产业,以农产品加工和贸易物流为服务产业,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强化新设施、新装备、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应用,不断扩大高效设施农业的产业规模,提升档次,调优品种,增加效益,按零散农户基地化、规模基地园区化、设施生产标准化、经营管理产业化、产品质量品牌化的“五化”思路,切实提升六合区高效设施农业的发展水平,支撑和引领六合区高效设施农业的发展。在六合区现代高效设施农业建设和发展中,应突出重点园区和特色基地的作用,重点建设“六园十大工程”,并将其打造成六合区高效设施农业的核心和产业龙头。
四、建设目标
1.发展目标
按照“三个发展”的要求,充分利用六合区资源禀赋条件和社会发展优势,通过创新思维、创新机制、创新举措,大力发展高效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都市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不断提高现代农业产业水平,经过5~10年的建设和发展,把六合区农业建设成江苏省高效生态农业领先区,打造成南京设施农业的一面旗帜,实现“高效农业全省领先、现代农业全市率先”的“双先”目标。
依据“设施规模南京争第一、技术水平江苏求领先、产业效益全国排前列、品牌声誉国际有影响”的建设发展原则,确定具体发展目标如下:
以六合区现有4个南京市级农业园区为基础,到“十二五”末期,六合区市级农业园区达到6个、省级农业园区达到2个、国家级农业园区1个;到2020年,六合区市级农业园区达到10个,省级6个,国家级2个(见表1)。
表1 2011~2020年六合区农业园区发展目标(个)
类型2010年2015年2020年
南京市级4610
江苏省级026
国家级012
合计4918
注:农业园区包括上级不同部门正式命名的科技园区、示范园区、产业园区等涉农类园区。
以2010年六合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4个、南京市级企业2个、省级企业3个为基础,到2015年,六合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72个、市级企业达到20个,省级企业达到6个,国家级2个;到2020年,六合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90个,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8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个(见表2)。
表2 2011~2020年六合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目标(个)
类型2010年2015年2020年
六合区级147290
南京市级22028
江苏省级369
国家级023
合计19100130
注:指上级正式命名的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到2015年,高效农业和设施农业规模和水平跨越式发展,产业格局及优势特色基本形成,成为国内最具特色的高效农业、都市农业、生态农业相结合的综合性高效设施农业典范,江苏省高效设施农业的先导。
到2020年,以高效、都市、生态和创意农业为优势和特色的六合区现代高效设施农业将实现江苏省一流、国内领先并在国际有广泛影响,成为我省乃至我国高效和设施农业的示范区、都市农业的样板区、生态农业的先导区和创意农业的实验区。
2.产业规模
以2010年全区高效农业42万亩为基数,到2015年,全区高效农业面积达到65万亩,占68.4%。到2020年达到75万亩,占78.9%。以2010年设施农业面积11.5万亩为基数,到2015年发展到22万亩,2020年达到30万亩。设施农业规模2015年比2010年增加90%以上,2020年比2015年再增加35%以上(见表3)。
表3 2011~2020年六合区高效农业发展目标
类型2010年2015年2020年
面积
(万亩)占耕地(%)面积
(万亩)占耕地(%)面积
(万亩)占耕地(%)
高效农业42.044.265.0068.475.078.9
设施农业11.512.122.023.230.031.6
从2010年到2015年的五年时间内,设施种植面积从目前的9.3万亩发展到15.5万亩,其中:设施蔬菜从目前的5.7万亩发展到10万亩,设施园艺(包括设施花卉苗木、设施瓜果和设施茶叶)从目前的3.6万亩发展到5.5万亩。设施水产从目前的1.2万亩发展到4.5亩,设施畜禽从目前的1.0万亩发展到2.0万亩,设施种植和养殖总面积达到22万亩。到2020年,设施蔬菜面积达到13万亩,设施园艺7万亩,设施水产养殖7万亩,设施畜禽养殖3万亩,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30万亩(见表4)。
表4 2011~2020年六合区设施农业发展目标(万亩)
类型2010年2015年2020年
设施蔬菜5.71013.0
设施园艺3.65.57.0
设施水产1.24.57.0
设施畜禽1.02.03.0
合计11.522.030.0
到2015年末,畜禽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到92%,其中生猪、肉禽、蛋禽、奶牛规模化养殖比重分别达到82%、96%、98%、100%。全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达到600个,种鸽年饲养量达30万对,生猪年出栏70万头,奶牛年饲养量1万头。到2020年,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达到700家,种鸽年饲养量40万对,生猪年出售80万头,奶牛年饲养量1.5万头(见表5)。
表5 2011~2020年六合区规模畜禽养殖发展目标
类型2010年2015年2020年
规模化畜禽小区(个)450.0600.0700.0
种鸽(万对)20.0 30.0 40.0
生猪(万头)46.0 70.0 80.0
奶牛(万头)0.3 1.0 1.5
家禽(万羽)100015002000
到2015年末,渔病医院达到8家,复合体渔庄30家,休闲垂钓点200个,特色水产规模基地10个。到2020年渔病医院达到15家,复合体渔庄50家,休闲垂钓点300个,特色水产规模基地15个(见表6)。
表6 2011~2020年六合区特色水产发展目标(个)
类型2010年2015年2020年
渔病医院2815
复合体渔庄153050
休闲垂钓点100200300
规模基地51015
2010年全区富硒水稻和特粮特经作物面积27万亩,其中富硒水稻20万亩,特粮特经7万亩;到2015年,富硒水稻和特粮特经作物高效种植面积达到34万亩,其中富硒水稻25万亩,甘薯、花生、绿豆等特粮特经作物9万亩;到2020年,富硒水稻和特粮特经作物高效种植面积达到41万亩,其中富硒水稻30万亩,甘薯、花生、绿豆等特粮特经作物11万亩(见表7)。
表7 2011~2020年六合区富硒水稻和特粮特经发展目标(万亩)
类型2010年2015年2020年
富硒水稻20.025.030.0
特粮特经7.09.011.0
合计27.034.0041.0
到2015年,休闲农业年接待人数达到200万人次,综合收入10亿元人民币;到2020年,休闲农业年接待人数达到280万人次,综合收入16.8亿元人民币(表8)。
表8 2011至2020年六合区休闲农业发展目标
指标2010年2015年2020年
接待能力(万人次/年)150.00200.00280.00
综合收入(亿元/年)5.4510.0016.80
3.产业水平
2010年,六合区高效农业面积合计42万亩,其中设施农业面积11.5万亩,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44.2%和12.1%。
到2015年,全区高效农业面积达到65万亩,设施农业面积达22万亩,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68.4%和23.2%(以2010年耕地面积为基数),分别比“十一五”末期提高24.2和11.1个百分点。在设施农业中,连栋大棚、标准单栋大棚等高档次设施占种植业设施面积的70%以上,避雨葡萄、棚架梨等设施果树占果树栽培总面积的60%以上,设施水产占总面积的30%以上,设施畜禽养殖面积占总面积的50%以上;优新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的应用推广率在90%以上,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5%,高效设施农业的科技贡献率达80%以上。单位面积产量、产值和效益以及产品质量较目前有明显提高,生产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以设施生产、加工运输、旅游观光、创意休闲、节庆文化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高效农业总体水平达到江苏省领先、国内先进,并在国际有一定影响。
到2020年,全区高效农业面积达到75万亩,设施农业面积达30万亩,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78.9%和31.6%(以2010年耕地面积为基数),比2015年分别提高10.5和8.4个百分点。高效和设施农业各单项指标比2015年提高10~30个百分点,总体水平达到国内领先,部分产业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际上产生广泛影响。
第三章 产业布局和建设重点
一、总体布局
(一)产业结构
根据六合区现有产业基础、地理条件和区位优势,六合区以设施农业为核心的现代高效农业应重点建设和发展五大主导产业,即:以设施蔬菜为主的现代设施园艺产业、以富硒农产品为主的富硒和特粮特经产业、以草食动物为主的规模化养殖产业、以观光休闲为主的农业旅游产业、以农产品加工贸易为主的加工和贸易物流产业。
1.现代设施园艺产业
以润康公司蔬菜基地、金万方设施林果、平山林场设施茶叶为龙头,以龙池现代农业园区为示范,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园艺产业。重点发展现代高效设施蔬菜,建成南京市最大的优质蔬菜供应基地,主要以防虫网叶菜基地、设施茄果类和瓜类蔬菜基地为主。通过建设规模化生产基地、发展园艺种苗产业、开展园艺产品精深加工和出口贸易,将龙池现代农业园区打造成高效设施园艺产业园区建设的典范。同时,适度稳步发展设施茶叶、避雨葡萄、棚架梨和设施花卉苗木,逐步构建质量优异、特色突出、效益显著的设施园艺产业体系。
2.富硒和特粮特经产业
以远望富硒集团为龙头,以富硒大米为核心产品,充分发挥六合富硒大米的品牌优势,大力发展以富硒农产品为主的富硒和特粮特经产业,建成以富硒大米为主导产品的全国最大富硒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将富硒大米产业做大做强,走产业规模化、产品品牌化和生产标准化的现代高效农业之路,以品牌、规模和效益推动远望富硒集团发展,培育成六合区第一家农业上市公司和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同时,利用丘陵地区的土壤特点,大力发展富硒花生、富硒甘薯、富硒绿豆等杂粮作物,适度发展富硒果品和蔬菜,不断开发富硒系列加工品,如富硒饼干、富硒饮料、富硒茶、富硒面条等加工品,建成全国最大、世界知名的富硒农产品产业基地,使六合成为富硒农产品之都。
3.规模化畜禽和水产养殖产业
以竹镇的波杂山羊和奶牛,东沟的肉鸽,冶山、新篁、金牛湖的生猪,冶山、新篁、马集草鸡等畜禽规模化养殖基地为基础,采用先进设施设备和生态养殖技术,建成华东地区最大的草食畜禽养殖基地,形成规模化畜禽高效养殖产业;以葛塘、龙袍、龙池、程桥特种水产高效养殖和金牛湖、马集等规模水产养殖为基础,建成有特色、规模化的水产养殖基地,形成高效特色水产养殖产业。
4.休闲农业产业
以竹镇和金牛湖为建设重点,将竹镇建设成以生态旅游休闲为重点的生态休闲农业区,打造多彩竹镇,美丽乡村,成为江北生态休闲首选目标地;将金牛湖街道建成以农耕旅游休闲为重点的农耕休闲农业区,依托金牛湖休闲度假区和金江公路观光休闲廊道,建成江北农耕休闲风光带。
此外,在南部沿江地区打造以地方美食文化和沿滁江湿地文化为特色的农业旅游休闲产业带,中部以平山省级森林公园、灵岩山风景区为龙头,打造以自然景观和茉莉花文化内涵为特色的生态农业旅游休闲产业带,建成江苏第一茉莉花文化产业园。沿金江公路、西部干线、中部干线、东部干线两侧,积极发展农业旅游专业村、企业、大户,建设观光旅游、农事体验和特色餐饮为主的休闲农业产业带。开发茉莉花、平山茶、蟹黄汤包、桃花岛等文化节,并以节庆文化为平台,聚集人气,打造品牌,推动休闲农业产业发展。
5.农产品加工和贸易物流产业
以雨润六合肉品加工基地、伊利六合乳品加工基地、远望富硒集团、海佳面粉、隆盛油脂、超大蔬菜、通洋纺织、永鸿清真食品和江北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等农畜水产品加工和销售企业为重点,建设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打造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出口贸易、批发交易和物流配送产业,并带动其它相关产业,形成有特色、规模化、高效益的产业集群。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贸易和物流产业,提高本区农产品形态转化、产品转移和产值增高的能力,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就业岗位,提高高效设施农业产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二)区域分布
根据六合区委、区政府“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不断推进六合由传统农业大县向现代农业强区跨越”的总体思路,积极落实南京市实施农业“1115工程”的方案,结合六合区的地理地貌、资源条件、城乡格局和产业基础,六合区高效设施农业的区域布局确定为“一带两轴三板块”。一带即富硒农业产业带;两轴指沿东部干线和西部干线构成的两大产业轴;三板块即南部都市型休闲农业产业板块、中部高效型规模农业产业板块和北部生态型特色农业产业板块。一带两轴三板块特色鲜明,功能互补,有利于六合区现代高效设施农业的规模化、特色化和差异化发展。
1.富硒农业产业带
六合富硒农业产业带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北部街镇,规划范围涉及到雄州、新篁、金牛湖、冶山、竹镇、马集、程桥等街镇,在六合中北部地区形成“富硒农业百里产业带”。
六合富硒农业产业带将充分发挥六合富硒产业基础,不断挖掘富硒产业的潜力和优势,以发展富硒大米为重点,同时发展富硒鲜食甘薯、玉米、花生及富硒蔬菜和水果等,在发展富硒种植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富硒食品加工,形成富硒农业产业链。
2.两大产业轴
(1)东部干线产业轴
东部干线产业轴依托六合区东部贯通南北的交通干线――东部干线,连接东沟、新篁、金牛湖、冶山等街镇,以高效畜禽养殖和休闲观光农业为主导产业。东沟、冶山、新篁等街镇重点发展规模化高效健康养殖。金牛湖等街镇重点建设金牛湖农耕休闲度假区和金江公路观光休闲农业廊道等。
(2)西部干线产业轴
西部干线产业轴依托六合区西部贯通南北的交通干线――西部干线,连接葛塘、龙池、程桥、竹镇等街镇,以高效设施蔬菜和经济林果为主。主要基地包括龙池现代农业产业园、竹镇超大优质蔬菜产业园、葛塘高效特色农业基地和程桥未来农业产业园。
3.三大产业板块
(1)南部都市型休闲农业产业板块
本区域板块位于六合区南部,主要包括葛塘、长芦、龙袍、玉带、东沟和瓜埠等街镇。本区域特点是西部靠近大厂新城和南京主城区,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东部沿长江北岸和滁河南部,湿地和水域资源比较丰富。本区交通条件较好,水面比较集中,人文资源和地理景观丰富,应大力发展以旅游、观光和休闲为主要功能的都市型农业产业,打造南京江北地区以沿江湿地为核心,以美食文化为特色,以农业旅游观光休闲为主要功能,包括游乐型休闲和餐饮业、体验型垂钓和捕捞业、科普型博物和展览业等多元化的都市型农业产业区。扶强瓜埠地质公园、灵岩山风景区,全面建设长江沿岸湿地公园。本区除以休闲渔业为重点外,结合已有产业基础并配合都市休闲要求,适当发展水生花卉,限制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同时加大生态林营造和景观绿化林带建设,形成网络型绿化林带。
(2)中部高效型规模农业产业板块
本区域板块位于六合区中部,包括龙池、雄州、横梁、程桥、新篁等街镇,以及马鞍镇和金牛湖街道南部区域。本区地势、土壤和灌溉条件较好,是传统的高效种植产业区,也是南京市设施蔬菜的重点产区和特色富硒农产品的主要产区。交通运输条件优越,宁淮、宁连、宁通及宁蚌高速公路穿越其间,受城市及工商企业带动作用强。
本区重点发展规模化的高效设施农业,包括现代设施蔬菜和设施瓜果、规模化富硒农业产业、规模化畜禽养殖、农产品加工和农业服务业;重点建设以龙池、雄州、程桥、马鞍等街镇为主的设施蔬菜产业带,以新篁、金牛湖为核心的生猪养殖基地,以雄州为起点向北延伸的富硒农业产业带,以江北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为核心的农产品贸易物流中心,以雨润集团、伊利集团、南京远望、海佳面粉、南京超大等农业龙头企业为主体的农产品加工产业群,形成南京地区乃至江苏和全国农副产品的主要供应基地,并逐步发展成集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和贸易为一体,内销型和外向型相结合的南京市现代高效农业样板区。
(3)北部生态型特色农业产业板块
本区域板块位于六合区最北部,包括竹镇、马集、冶山等街镇和马鞍镇、金牛湖街道北部区域,还包括平山林场、冶山林场以及金牛湖景区。本区地理特征为丘陵山地和广阔水域,生态环境优异,自然和人文资源丰富,其中竹镇的止马岭为江苏省空气质量对照区。应充分利用本区山水田园资源,建设自然特色鲜明的生态型特色农业区。同时,利用自然生态环境的优势,结合区域内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形成南京北部具有独特魅力的生态休闲体验区。应充分利用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优势,大力发展以高效设施农业为核心的第一和第三产业:第一产业以绿色和有机设施园艺(包括设施蔬菜和设施果树)、大圣水芹、富硒特粮特经种植、草食性动物规模化养殖、特种动物设施养殖和规模化设施水产养殖为主,适度发展设施茶叶和设施花卉;第三产业以生态休闲度假区、生态旅游农园(农庄)、原生态民俗文化村和特色农家餐饮为主,适度发展野外农业体验营地。竹镇应重点打造以“多彩竹镇、美丽乡村”为标志的生态休闲产业,金牛湖应重点打造以农耕休闲和乡村美食为特点的农耕休闲产业。
二、建设重点
六合区高效设施农业重点打造“六园十大工程”。
(一)六园建设概要
1.江苏省六合现代农业产业园
江苏省六合现代农业产业园位于六合区竹镇镇,属于北部生态型特色农业产业板块和西部干线产业轴,规划面积6万亩,重点发展2.7万亩的现代农业核心区域,涉及金磁、丰乐、宝贡、烟墩等行政村。按照“以农促旅、以旅带农、生态优先、富民为本”的发展思路,重点建设三区一带四中心和副中心。
三区规划面积5万亩,分别为规模化生态养殖区、设施蔬菜生产区和特色经济林果种植区。规模化生态养殖区规划15000亩,形成以奶牛、羊业为主体,其他畜禽品种为补充的品牌畜产品产业,建成规模化草食性动物健康生态养殖示范基地;设施蔬菜生产区规划7500亩,推广安全优质高效蔬菜栽培技术,发展循环农业;特色经济林果种植区规划27500亩,建设设施林果示范基地和精品林果生产基地,重点发展黄玉梨、避雨葡萄、精品桃、枇杷、茶叶、西瓜等,主推优质应时鲜果栽培技术。
一带是指生态旅游观光带。依托竹镇镇优异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天然景观资源,以发展农业观光休闲为目标,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建设农家乐型社区。突出以梨花节、桃花节为媒,以鲜果采摘节、羊美食文化节为线,以农家乐为内容,以农耕体验为特点,打造多彩竹镇,美丽乡村。
以南京远望农业高科技示范园为副中心,重点建设6600亩富硒稻米种植区,做大富硒系列农产品,推广示范生态富硒稻米种植模式。同时建设农产品加工、物流、管理、科技创新等四中心。
江苏省六合现代农业产业园以生态和可持续高效设施农业为建设重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高效设施农业新模式,创新以循环农业为核心的高效设施农业工程、技术和管理体系,成为高效设施农业产业发展的实验区和示范区,推动江苏省和国内高效设施农业产业的升级换代。
江苏省六合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目标是建成全国第一个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为特色的绿色低碳设施农业实验区和国内一流的可持续设施农业产业引导区,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总投资预算10亿元。
2.龙池现代农业产业园
龙池现代农业产业园位于中部高效型规模农业产业板块和西部干线产业轴,在龙池街道境内,涉及白酒、朱营、三汊湾、刘林、路呙、头桥、新居等行政村,规划面积51000亩。以“坚持绿色生态、发展品牌农业、建设特色产业”为发展理念,按照“园区化开发、企业化运作、合作化生产”的思路,以招商引资和创办特色农业为重点突破口,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品牌战略将龙池的优质果蔬整体包装,形成以优质蔬菜、精品林果、特色水产养殖、特色休闲观光为发展龙头,带动第一、二、三产业整体协调发展。
龙池现代农业产业园紧紧围绕“一轴、四区、一中心”进行建设,到2015年完成建设内容。“一轴”即以西部干线为发展主轴,两侧作为园区的核心区域进行规模化设施蔬菜种植;“四区”即33700亩优质蔬菜种植区、10000亩应时鲜果种植区(葡萄、草莓、西瓜等)、6000亩高效水产养殖区和1150亩生态旅游观光区,设花艺馆、野火乐园、绿色餐厅、绿色礼品店、农家乐活动园、生态公园等;“一中心”即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包括公共服务管理中心、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农产品加工物流中心三大功能区。
龙池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目标是建设成江苏省内知名的高效农业示范区,全省一流、辐射力强的高科技农业创新展示区和南京近郊独具特色的都市旅游休闲农业区,总投资预算6亿元。
3.东沟循环农业示范园
东沟循环农业示范园位于六合区东沟镇,属于中部高效型规模农业产业板块和东部干线产业轴,规划面积28000亩,涉及金塘、团结、新生、熊柳、蔡庄等行政村,园区以“蔬菜园艺为优势,肉鸽养殖为特色,循环农业为主导,休旅农业为亮点”作为产业定位,以核心区为示范带动,建设以高效蔬菜、经济林果、生态竹业、肉鸽养殖四大生产基地,以农村沼气工程和加工企业为纽带形成良好循环系统。
东沟循环农业示范园规划为“四产、四区、一核心”,“四产”即为15000亩蔬菜产业、7500亩生态竹业、5000亩经济林果、500亩肉鸽养殖四大农业产业;“四区”即指生产区、加工区、物流区和科技与管理区;“一核心”指万亩现代循环农业示范区,其中包括设施蔬菜5000亩、高效露地蔬菜2000亩、高效设施经济林果2000亩、5000立方沼气及秸杆气化工程等,推广建设“养-沼-菜(果)”、“生猪(肉鸽)养殖-沼气生产-蔬菜种植”、“废-沼-菜(果)”等循环农业模式。
东沟循环农业示范园发展目标是建成南京都市圈旅游和高效农业基地,宁镇扬重点园区,总投资预算6亿元。
4.南京大圣水芹万亩生态产业园
南京大圣水芹万亩生态产业园位于六合区马集镇,以六合区大圣有机水芹基地为核心区建设,规划面积10000亩,涉及大圣、杨云、东马等村。“大圣”水芹因优越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水源与土质,具有“长、白、细、嫩、香、脆”的特点,显著区别于其他水芹而享誉大江南北。
南京大圣水芹万亩生态产业园总体按“四区”规划建设,即一是水芹清洁生产区,围绕杨营水库,高标准建设水芹有机生产片1000亩、绿色示范片2300亩和绿色生产片5000亩;二是产业研发展示区,规划1000亩,建设芹菜生产展示中心,对品种、技术和模式进行集中展示,同时以水芹为主,建设中国芹菜品种园,提升园区影响;三是水芹配套服务区,规划200亩,建设交易及信息服务区、冷藏加工区和林木氧吧休息区;四是水芹生态休闲区,规划500亩,围绕万亩生态产业园水芹气息,设置以水芹文化和马集大圣历史文化为主线的观光休闲。
南京大圣水芹万亩生态产业园发展目标是通过3~5年的努力,使园区成为全省水芹产业优势基地、特色蔬菜基地,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到2020年,成为全国第一的有机生态型水生高效种养产业基地和技术示范中心。产业园总投资预算2亿元。
5.冶山生态农业示范园
冶山生态农业示范园位于六合区东北部的冶山镇,涉及双墩村、四合墩社区、岗陈村、平庄村、老山村等行政村,规划面积50000亩。园区树立生态发展、绿色发展、特色发展的理念,建设“彩色苗木基地、优质茶叶基地、有机林果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水产养殖基地和畜禽养殖基地”等六大特色农业示范基地,推动示范园向高端化、品牌化和标准化发展。
冶山生态农业示范园紧紧围绕“一区两带六基地”为核心加快建设步伐,用5年的时间实现园区产业规模化、产品特色化、品牌效益化和发展持续化,为冶山的生态观光休闲奠定坚实的基础。一区即黄山岛国际旅游度假区(占地4500亩);两带即两条休闲观光带:(1)景点休闲观光带:金牛湖-石柱林地址公园-唐公山-冶山矿山公园-枫彩农业;(2)农业休闲体验带:老山避雨葡萄采摘区-双墩茶文化体验区-四合墩农家乐---岗陈西甜瓜、果品品尝区--枫彩农业。六大基地即:彩色苗木基地10000亩(美国秋红枫、日本枫香、加拿大海棠等)、优质茶叶基地10000亩(乌牛早、龙井系列、迎霜等)、有机林果基地100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5000亩(茄果类和叶菜类)、高效水产养殖基地6000亩和畜禽养殖基地5000亩(冶山贡鸡、绿黑鸡、草鹅、跑山猪等)。
冶山生态农业示范园将围绕“高效农业创一流、生态农业争第一”的目标,打造“农民画和石柱林”两张名片,争创全国一流的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华东地区知名的生态休闲度假之乡,全省高效农业, ,示范之乡和南京最美乡村。示范园总投资预算为7亿元。
6.新篁精致农业示范园
新篁精致农业示范园位于东部自然生态区和东部干线沿线,规划面积5.5万亩,涉及桥王、钟林、林牧、屈陈、四新等行政村。精致农业项目分成四个功能区:优质稻麦生产区、特色果蔬种植区、生态休闲观光区和农产品加工物流区。园区主要以绿色蔬品、有机食品、特色果品等为主导产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
新篁精致农业示范园按照“一区、一园、一带”进行规划建设。一区,就是以万顷良田工程项目区为依托,因地制宜,着力打造以优质稻米、花卉苗木为特色的高效农业示范区,种植面积25000亩;一园,就是以三友湖为依托,着力打造以国内领先的高肩双拱发酵床生态鸡养殖、全市规模最大的猕猴桃种植为特色的生态农业示范园,种、养面积15000亩;一带,就是以东部干线及其连接线为依托,着力打造以绿色蔬菜瓜果及一批生态农庄为特色的旅游农业示范带,面积15000亩。
新篁精致农业示范园发展目标是打造与南京主城、六合副城、金牛湖新城相配套的休闲农业、观光农业、高效农业示范区,总投资预算为8亿元。
(二)十大工程建设概要
1.优质蔬菜工程
(1)建设目标和投资预算
未来10年,六合区重点建设5万亩精品叶菜基地和10万亩设施果菜基地,稳定蔬菜年播种面积50万亩次,将精品叶菜基地建成江苏省最大的优质安全叶菜生产基地和南京市淡季优质叶菜保供基地,将设施果菜基地建设成南京地区最大的设施果菜安全高效生产区,江苏最大的都市型果菜保供基地。
精品叶菜基地投资预算为6亿元,设施果菜基地投资预算为22亿元,优质蔬菜工程建设总投资预算合计28亿元。
(2)区域布局
①精品叶菜基地 位于六合区龙池、东沟、马鞍、马集、竹镇、程桥和雄州等街镇境内,规划面积50000亩,其中龙池街道12000亩、东沟镇8000亩、马鞍镇6000亩、马集镇5000亩、竹镇镇5000亩、雄州街道5000亩、程桥街道4000亩、新篁3000亩和金牛湖街道等2000亩。基地主要建设内容包括:10000亩防虫网叶菜基地、10000亩冬季无纺布覆盖叶菜基地、10000亩冬季大中棚高档叶菜基地和20000亩标准化露地叶菜基地,每个街镇至少建设1个以上、500亩规模的连片放心叶菜基地,每个基地必须配套建设采后处理厂房和放心菜检测室,还应建有管理用房、农资仓库等。
②设施果菜基地 在六合区龙池、东沟、竹镇、横梁、新篁、雄州、程桥、冶山等街镇,以设施茄果类和瓜类蔬菜为主,设施豆类蔬菜为辅。其中龙池街道13500亩、东竹镇镇13000亩、程桥街道13000亩、沟镇12500亩、新篁镇10000亩、马集镇10000亩、马鞍7000亩、雄州街道6000亩、横梁街道5000亩、冶山5000亩、金牛湖等街镇5000亩,总面积100000亩。
(3)品种选择
精品叶菜基地以生产优质小白菜为主,配合生产蕹菜、生菜、苋菜、茼蒿、菊花脑、木耳菜、马兰头、芹菜、韭菜、大白菜、豆瓣菜等,适量发展荷兰芹、香菜、茴香、珠茎茴香等特色芳香蔬菜以及葱蒜类蔬菜;设施果菜基地以番茄、辣椒、茄子等茄果类蔬菜和黄瓜、西瓜、甜瓜、南瓜、西葫芦等瓜类蔬菜为主,配合生产豆类蔬菜等。
(4)生产设施
主要建设标准塑料大棚生产区、塑料薄膜连栋温室生产区、简易设施生产区、遮阳网覆盖栽培区、防虫网覆盖栽培区、冬季无纺布生产区、环境监测和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中心、采后处理冷藏设施和包装物流中心等。
(5)配套技术
蔬菜优质安全高效标准化栽培技术、长季节栽培技术和再生栽培技术、有机基质栽培技术、营养液栽培技术、采后处理技术、连作障碍防控技术和瓜类嫁接栽培技术等。所产蔬菜应全部符合无公害农产品标准要求,适度发展有机蔬菜。基地的生产操作应逐步实现机械化,包括自动控制灌溉和施肥、机械翻耕起垄作畦、自动或半自动化播种等。
2.富硒农业工程
(1)建设目标和投资预算
充分利用富硒品牌优势,进一步整合富硒产业链,以远望富硒公司为龙头,以竹镇富硒产业园为核心,打造六合富硒优质产业。未来5~10年将六合建设成全国最大的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远望牌”富硒大米争创国家名牌,力争使富硒产业龙头企业―远望集团成为六合区第一家农业上市公司。富硒农业工程总投资预算为18亿元。
(2)区域范围和建设内容
富硒农业工程以金牛湖、程桥、竹镇、马集、冶山、新篁等街镇为重点,大力发展富硒大米及鲜食山芋、鲜食玉米、鲜食花生等富硒农产品,着力建设竹镇、马集、新篁、金牛湖等街镇万亩富硒农产品基地、竹镇镇“大泉湖”万亩鲜食山芋和程桥街道“程驾桥”万亩鲜食花生等基地。通过本工程建设,推进富硒农产品产业化、品牌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发展。到2015年发展富硒农业34万亩,其中富硒水稻25万亩,其它富硒产品9万亩;到2020年发展富硒农业41万亩,其中富硒水稻30万亩,其它富硒产品11万亩。
投资4亿元重点建设竹镇万亩富硒产业园,包括6000亩优质粮油示范区、2000亩经济林果生态区、1000亩设施农业示范区和1000亩综合管理服务区,产业园将统一规划、统一品牌、统一管理、统筹发展。
(3)建设要求
注重富硒农产品深加工,大力开发富硒农产品,提升富硒农产品品质,不断拓宽富硒农产品的种类,显著增加富硒产品的附加值,全力打造六合富硒产业,在六合中北部地区形成“富硒农业百里产业带”。
3.茉莉花产业工程
(1)建设目标和投资预算
目标是建成独具特色、国内知名、江苏省最大的“省花”茉莉花生产和产业化开发基地。六合是著名民歌“好一朵茉莉花”的故乡,作为江苏省省花,发展茉莉花产业具有广阔的空间,其功能是充分发挥著名民歌“茉莉花”发源地的文化资源优势,打造平山茉莉花文化主题产业园,进一步发展以茉莉花为主题和载体的创意文化产业。茉莉花产业工程总投资预算为1亿元。
(2)建设内容
基地位于六合区平山林场,规划面积500亩,其中核心区――茉莉花主题公园占地100亩,辐射发展400亩。建设现代玻璃温室、连栋大棚、单栋钢架大棚等生产设施100亩。配套修建生态休闲度假木屋、吊楼等,举办茉莉花文化节,开展以茉莉花为主题的平山生态旅游休闲、茉莉花文化馆等文化体验产业。
(3)主要产品
到2015年,实现年产茉莉花100万盆,大力引进茉莉花新品种进行选育,开展茉莉花深加工研究、开发茉莉花枕、茉莉花香袋、茉莉花茶叶、茉莉花食品等系列衍生产品。开发茉莉花文化创意产业。
(4)配套技术
综合运用大棚温室光、温、湿气象因子控制技术、盆栽茉莉花精确促控开花技术、扦插快速繁殖技术、肥水运筹、合理修剪、病虫害防控技术。
4.雨花茶产业工程
(1)建设目标和投资预算
充分利用六合地产雨花茶的质量和品牌优势,提升“华平”、“极目”两大品牌的规模和档次,发挥其龙头带动作用。全区规划建设优质茶叶生产基地3万亩,主要有平山、园盛、六平、宁平、金牛湖、天上人间等茶叶企业和六冶、白马山、沁泉等茶叶合作社。应用喷滴灌、防霜风扇、防冻遮阳等设施栽培面积2万亩。有机茶叶规划面积1万亩,主要分布于平山林场、灵岩山林场和冶山、竹镇、马集、马鞍等区域。通过有机栽培生产合格的鲜叶,再加工为优质有机雨花茶产品,打造具有六合特色的有机茶产业,成为南京市最具影响力的优质有机雨花茶生产供应基地和茶文化展示基地。做大做强“华平雨花茶”、“极目雨花茶”等有影响、有市场的优势产品。建成集有机茶生产、加工、销售、展示、采摘及观光旅游于一体的有机茶产业基地,使六合有机雨花茶从区域性消费扩大到全省乃至全国。雨花茶产业工程预计总投资预算为4亿元。
(2)建设内容
引进龙井长叶、龙井
43、浙农139、乌牛早、迎霜等优良无性系品种,建立无性系良种茶苗繁育和鲜叶生产基地,全面开展雨花茶地理标志产品产地认定和保护工作,有序开展有机茶产品认证,建设以茶为核心的生态旅游休闲观赏园区、茶博物馆、茶体验馆等。
(3)设施设备
茶叶加工和管理辅助用房、早春茶防霜风扇、越冬茶促成栽培大棚、节水灌溉设备、燃气杀青机和电热杀青机、日本进口的雨花整形机、传动式热塑封口机等设备等。
(4)配套技术
有机茶园建立、鲜叶生产、采摘技术、清洁化生产与加工配套技术、茶叶通风保鲜原料贮青技术、无污染热源应用技术、有机生产田间管理技术等。
5.精品花卉苗木工程
(1)建设目标和投资预算
建设南京江北最大的多功能花卉苗木和果树苗木基地,满足南京及周边地区城乡绿化和果树栽培的苗木需求,供应高档花卉盆花、特色园林绿化苗木、彩叶苗木、果树苗木等。
精品花卉苗木基地规划面积7万亩,主要分布于竹镇、马集、冶山、雄州、新篁、横梁、龙池、葛塘、瓜埠、玉带等街镇。主要企业有竹镇的经纬、马集的种德、黄岗山田、冶山的枫彩、东沟的园鼎、葛塘的欣乐、江顺园艺、雄州的绿宁、新篁的泰奥、横梁的垦丁等。
按平均每亩建设成本0.5~0.6万元计算,精品花卉苗木工程总投资预算为4亿元。
(2)建设内容
以中高档盆栽花卉为重点,高档花卉盆花主要生产目前畅销的年宵花卉,不断提高名特新花卉的比重,实现传统低档产品向观赏性优良、花色丰富、产品高档产品转变。
特色园林绿化苗木、彩叶观赏苗木向多品种、多规格、多层次方向发展,以株形优美、生长迅速,南引北扩适应性强,富于季相变化的观赏灌木、半乔木、乔木及攀缘、地被植物为主攻方向,开展标准化管理和作业,对香樟、桂花、广玉兰、日本红枫、美国枫香等大宗品种培育大规格全冠苗木,形成良好的规格梯度。培育南京乡土特色树种,如榉树、中山杉等。
果树苗木主要培育适应南京地区土壤和气候条件,满足南京及周边地区市场需求的种类,主要有葡萄、桃、梨、枣、石榴等。
(3)配套技术
苗木立体种植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大型容器苗培育技术、大规格全冠苗木标准化生产技术、保护地育苗技术等。
6.特色果品工程
(1)建设目标和投资预算
特色果品基地规划面积6万亩,其中设施栽培面积1万亩,主要分布在竹镇、龙池、马集、冶山、葛塘、金牛湖、新篁等街镇,主要企业有竹镇的金万方、康宁、大展、福朝、金色瀛洲、沃富、广佛、泉之源,金牛湖的金山,雄州的绿爽,龙池的新集果蔬、瑞润、百分百,葛塘的绿都,马集的黄岗农工贸公司,新篁的绿航等。特色果品工程建设,包括土地平整、道路沟渠、栽培设施、采后处理车间和设备等,按平均每亩投资1万元计算,总投资预算为6亿元。
(2)建设内容
主要品种为葡萄、桃、梨、板栗、核桃等种类。
葡萄以钢架避雨、大棚促成设施栽培为主,主要品种为夏黑、醉金香、巨玫瑰、甬优一号等欧美品种和白罗莎、维多利亚、红地球等欧亚品种。
桃树以露地栽培为主,种植中油5号、金山早红等油桃品种和春雪、红甘露、加州早甜桃、红叶雪桃、冬桃等毛桃品种。
梨树推广棚篱架设施栽培,种植黄玉梨、翠冠、中梨2号等优质早熟品种。
板栗种植处暑红、青扎、石丰、尖顶油栗等品种。
薄壳山核桃种植中山
25、威斯顿、切尼等品种,主要是充分利用岗坡土地,增加果品花色品种和基地生物多样性。
(3)生产设施
应用8332钢架大棚、6米钢架大棚、水泥棚篱架。配套建设果品采后处理设施设备(预冷处理车间、冷藏库、包装车间、配送车间等)。建设环境监测和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中心、产品采后处理和包装物流中心、基地管理办公区等。
(4)配套技术 葡萄避雨、促成栽培技术、梨有机棚篱架栽培技术、大棚桃促成栽培技术、果园微喷管节水灌溉技术、有机果园土壤管理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果品采后处理技术等。
7.规模畜禽健康养殖工程
(1)建设目标和投资预算
到2015年,新建(改扩建)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30家,出栏10000羽的优质鸡养殖场50家,存栏200头以上规模奶牛场10家,存栏万对以上种鸽养殖场5家。通过进一步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以农牧结合、适度规模为基础,以创建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区为载体,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结构,改善品质,提高效益,全面推进畜牧业规模化饲养、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努力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
规模畜禽健康养殖工程包括种畜种禽养殖、苗畜苗禽繁育、商品畜禽(包括蛋禽)养殖所需房舍和配套设施设备,以及废弃物处理设施设备、防疫和监测设施设备、屠宰和冷藏物流设施设备等,总投资预算为21亿元。
(2)区域布局及重点产业
根据区域特点,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建设规模养殖区域生产基地,形成各具特色的标准化规模生产格局,主要项目区位于中部和北部农业产业板块,重点建设生猪、优质鸡、奶牛、肉鸽、特色草食动物五大产业。
①生猪标准化养殖区 新增生猪设施养殖面积0.55万亩,主要涉及到新篁、东沟、竹镇、金牛湖、冶山、雄州、程桥、马鞍、马集等街镇。重点打造新篁六邦、东沟华盈、竹镇农科院、金牛湖竺坝等万头生猪养殖基地,新建1家5万头现代化原种猪场。
生猪标准化养殖区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标准化畜禽圈舍建设,饲料仓库、办公用房等办公区、生活区、生产区等必备的配套用房建设,水、电、路、防疫、雨污分离、粪污及无害化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猪舍内应配备猪栏、饲料供给及饲喂设备、供水及饮水设备、供热保温设备、通风降温设备。本区将重点建设万头猪场项目,提高猪场现代装备设施建设水平,推行生猪标准化养殖。实施沼气发电和有机肥加工及沼液还田的农牧结合、种养平衡、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体现优质、生态、循环和高效。
生猪标准化养殖区建设目标是成为南京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本区预计投资10亿元。
②优质鸡生态养殖区 新增优质鸡设施面积0.78万亩,主要涉及新篁、冶山、马集、竹镇、马鞍等街镇,新建3个10万羽肉鸡养殖场,2个10万羽以上草鸡养殖基地,重点打造新篁秦邦吉品10万羽有机草鸡饲养基地,龙圣10万羽草鸡养殖基地,冶山30万羽草鸡养殖小区,马鞍20万羽肉鸡养殖基地,马集10万羽草鸡养殖基地。
优质鸡生态养殖区重点建设10万羽优质鸡养殖场项目,充分利用区域内良好的环境条件、地势地貌和植被,大力推广生态养殖,主推林下(果树、茶园)散养草鸡技术、发酵床养殖技术。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标准化畜禽圈舍建设,专用蛋库、饲料仓库、办公用房等办公区、生活区、生产区等必备的配套用房建设,水、电、路、防疫、雨污分离、粪污及无害化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发酵床养殖模式还应配备一定比例的牧草种植面积和发酵床配套设施(电路、饮水器、食槽、发酵床床体、垫料加工库房等)。
优质鸡生态养殖区建设目标是成为南京地区一流的绿色、生态、高效、优质鸡饲养基地,本区预计投资4.5亿元。
③肉鸽规模化养殖区 主要位于东沟镇,依托东沟鸽业有限公司,重点打造金塘、团结10万对种鸽规模化养殖区和东皋2万对种鸽良繁场,示范推广肉鸽规模化养殖和人工孵化技术。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种鸽养殖场、雏鸽孵化培育场、商品肉鸽养殖场、鸽产品研发加工中心、物流中心等,主要设施设备包括生态型鸽舍、环境调控设备、自动饲喂设备、自动孵化设备、粪便自动清除清洗设备、鸽产品加工物流设备、鸽防疫和鸽产品检验设备、鸽废弃物加工处理设备等。肉鸽规模化养殖区全力打造集品种选育、孵化育雏、规模化养殖、鸽产品深加工为一体的产业链。
肉鸽规模化养殖区建设是成为华东地区最大、国内领先的鸽产业养殖基地,本区投资预算为3亿元。
④奶牛健康养殖区 新增奶牛设施养殖面积0.8万亩,主要位于竹镇镇、龙袍、横梁、东沟等街镇,新建4个500头以上和2个30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重点打造南京伊利6000头奶牛健康养殖基地建设。养殖区建立奶牛采食区、休息区、挤奶区,建设的配套牧草种植区,实行“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饲养管理采用全混合(TMP)饲喂技术,实现饲喂机械化、自动化。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标准化牛舍,青贮窖、粪污处理池、挤奶厅、饲料加工库房等。配套先进的管道式挤奶设备、生鲜乳自动制冷罐、生鲜乳质量检测仪、饲喂设备、清粪设备、粪污处理设备等。
奶牛健康养殖区建设目标是成为江苏地区最大的奶牛规模化健康养殖基地,成为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的典范。本区投资预算为2亿元。
⑤特色草食动物养殖区 品种包括波杂山羊和梅花鹿,新增设施养殖面积0.4万亩,主要有竹镇镇、金牛湖街道的波杂山羊养殖基地和马鞍镇。
特色草食动物养殖区的建设目标是成为江苏地区最大的特色草食动物养殖和综合利用基地,形成“特色养殖—屠宰深加工—产品销售—美食文化”产业链。本区投资预算为1.5亿元。
8.高效水产养殖工程
(1)建设目标和投资预算
十二五期间,全区完成建设高效水产养殖面积16.7万亩,分别在龙袍镇、东沟镇、雄州街道、葛塘街道、程桥街道、龙池街道、马集镇、竹镇镇、马鞍镇、冶山镇、金牛湖街道、新篁镇、横梁街道13家街镇实施。
通过优化水产养殖品种结构,开展标准化鱼池改造,建设苗种配套基地,完善增氧、投饵等渔业机械设施,建设规模养殖园区,发展有机、绿色水产品等,实现渔业转型发展和效益提高,通过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渔业产业综合竞争力和跨越发展水平,形成具有六合特色的高效水产养殖产业。高效水产养殖工程总投资预算为13亿元。
(2)区域布局和建设重点
高效水产养殖工程重点建设河蟹、青虾、龙虾、优质鱼和有机水产养殖五大基地。
①河蟹规模养殖基地 主要分布在龙袍、东沟、程桥等街镇。利用良好的水域条件和蟹黄汤包的品牌效应,建设5万亩高品质河蟹养殖基地,集中打造2~3个2000亩以上连片的养殖示范区,通过池塘标准化改造、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养殖用水调控系统的建设、微孔增氧设备的安装、看管房的出新改造、养殖环境的绿化美化等。
河蟹规模养殖基地的建设目标是实现六合区河蟹产业的全面提档升级,做成南京市著名品牌并在全省有一定影响。本区预计投资为3亿元。
②青虾高效养殖基地 主要分布在葛塘、龙袍、龙池、程桥、冶山、马鞍等街镇,建设5万亩青虾养殖基地,重点打造5个千亩连片青虾高效养殖示范基地,建成一个省级青虾良种繁育场。通过青虾良种基地建设,实现良种更新和优良苗种的本地自给。通过池塘改造和设施配套,提高单位水体的产量;通过投入品控制和水质调控,使青虾品质进一步提高。
青虾高效养殖基地建设目标是成为南京地区一流的青虾产业基地,本区预计投资为2.5亿元。
③龙虾特色养殖基地 主要分布在马集、新篁、横梁等街镇,利用区位和自然条件优势,重点打造以马集为核心区的龙虾养殖示范区,建设龙虾苗种繁育基地和大规格龙虾高产示范基地,示范推广水芹-龙虾间套养模式。
龙虾特色养殖基地的建设目标是全市最大的龙虾产业集聚区,本区预计投资为1.5亿元。
④优质鱼健康养殖基地 主要分布在金牛湖、雄州、龙池、程桥等街镇,规划建设面积5万亩。建设内容包括池塘标准化改造、池埂护砌(硬质化或生态方式)、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养殖用水调控系统的建设、增氧及投饵设备的安装、看管房的出新改造、养殖环境的绿化美化等。
优质鱼健康养殖基地的建设目标是实现淡水鱼养殖效益翻番,使六合成为南京及周边地区主要的优质鱼类供应基地。本区预计投资为2.5亿元。
⑤有机水产品生态养殖基地 主要分布在金牛湖、马集、竹镇、马鞍、程桥等街镇,利用当地丰富的水库资源,通过增殖放流和网箱、网拦等生态养殖方式,打造一批有机高端水产品基地。
有机水产品生态养殖基地的建设目标是成为南京市最大的有机水产示范区,本区预计投资为3.5亿元。
9.农产品加工贸易物流工程
(1)建设目标和投资预算
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贸易和物流产业,建设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基地,消化本区及周边地区初级农产品,提高本区农产品形态转化、产品转移和产值增高的能力,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就业岗位,提高高效设施农业产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农产品加工贸易物流工程的建设目标是把六合打造成南京市最大的农副产品加工贸易物流中心,总投资预算为50亿元。
(2)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
以雨润六合肉品加工基地、远望富硒集团、伊利六合乳品加工基地、超大蔬菜、海佳面粉、隆盛油脂、通洋纺织、永鸿清真食品等农畜水产品加工企业为核心,建成农产品加工集中区。打造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出口贸易、批发交易和物流配送产业,并带动其它相关产业,形成有特色、规模化、高效益的产业集群。六合区农产品加工产业基地建设预计投资40亿元。
(3)农产品物流基地建设
以南京江北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为核心,建设集农副产品批发和零售、贮藏和运输为一体的多功能农副产品贸易物流园。以物流园为龙头,带动六合全区建设一批中小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物流中心、产地交易市场和电子商务平台。物流园引入物联网技术,成为带动江北农业产业发展的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六合区农产品物流产业基地建设预计投资10亿元。
10.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
(1)指导思想
以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为目标,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核心,立足质量安全标准化管理,加强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安全质量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行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全程质量控制,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2)建设目标和投资预算
“推进三个建设,强化三项检测,加快“三品”认证,提高三支队伍”。
①推进三个建设 即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名牌农产品建设;
②强化三项检测 即政府职能部门例行监测、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检测、“三品”认定认证检测;
③加快“三品”认证 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定认证。到2015年,全区“三品”面积占耕地比重达90%;
④提高三支队伍 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队伍。
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预计总投资约1亿元。
(3)建设内容
建设一个区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形成一个以区农产品检测中心为龙头,街镇检测站和生产基地检测室为基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网络。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定认证,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以“放心菜”、“放心肉”、“放心奶”、放心水产品”等食用农产品为质量安全核心内容,确保市民食用农产品安全,将六合区的农产强化品质量安全工程打造成民心工程、放心工程、品牌工程。
第四章 组织管理与保障措施
一、组织管理
为保证六合区高效设施农业科学、高效、有序的实施,力求收到实效,应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即六合区现代农业建设领导小组。六合区现代农业建设领导小组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正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的职责是负责审核六合区高效设施农业建设的总体规划和重点项目的设计,负责具体建设过程的领导和协调,对涉及的重大事项进行决策。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挂靠在区农业局,由农业局主要领导担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负责六合区高效设施农业建设与实施的具体事务,包括日常工作的组织、沟通和协调等。各街镇市级以上农业园区应成立园区管委会,加强组织领导,配齐工作班子。
二、保障措施
1.落实相关强农惠农政策
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市区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一是全面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加大农业补贴力度;二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重点支持市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和重大设施农业项目;三是扩大农业政策保险覆盖范围,增加设施农业保险新品种,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业生产保护体系。
2.建立高效设施农业融资平台
六合区高效设施农业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需要通过多途径、多渠道进行筹措。除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经费支持外,主要应通过招商引资等途径,积极吸引工商资本的投入。为此,应成立高效设施农业融资平台,组建六合农业投资公司,具体负责招商引资和其他融资工作。
3.提高政府资金支持力度
政府应制定政策,出台措施,以政府财政投入为引导,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创新完善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加大对高效设施农业的财政支持力度,通过投入高效设施农业专项建设资金、争取上级强农惠农资金、集聚各级各类涉农资金等方式,不断提高政府资金对高效设施农业的支持力度。完善农业信贷、土地出让、生态补偿等涉农资金政策和机制。
4.完善土地保障机制
充分利用国家农用地的土地政策,完善土地流转机制,提高涉农用地的保障力度。对高效设施农业建设中的管理、仓储用房以及配套服务等附属设施建设用地,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按照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面积控制在农业项目用地规模3%以内。
5.创建品牌和现代农业营销体系
高效快捷的营销体系是六合区高效设施农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加大在省市建立六合名特优农产品直销中心,定期举办六合现代农业推介会,建立六合农产品电子销售网络平台等。逐步建立现代农业营销体系。
6.加强产业发展的科技依托
科技创新是现代农业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充分利用江苏及长三角地区生物与农业科技中心的优势,与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科院等相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将他们作为六合区高效设施农业的科技依托。利用科教单位在人才、技术和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在品种引进、技术研发和推广、信息交流、人才和技术培训等方面获得支持。
注重农技服务体系建设,区镇两级要稳定农技队伍,配齐农技人员。同时通过招才引智工程,加大对六合区现代高效设施农业发展急需人才的引进力度,通过政策保证、经费支持、生活安乐的措施,广招海内外农业人才,对六合高效设施农业的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7.提升高效设施农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通过与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以及招才引智工程,不断提升六合区现代农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通过独立或与科教单位合作,可以建设现代农业方面的研究院所、工程技术中心、专家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科技创新平台,形成强有力的科技创新体系。
8.加快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农业产业化必须有龙头企业带动,龙头企业在开拓市场、组织农民、技术创新、规模生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应加快培育带动能力强,产业化水平高的农业龙头企业,切实改善企业发展环境、强化对企业的服务,使六合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不断增加,水平不断提高,不断涌现出省级和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
9.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
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成果,将六合区高效设施农业建设成以现代信息网络为支撑的产业。在设施生产、规模养殖、农产品加工与流通等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建设电子商务平台和农业信息数据库。积极发展精准农业、感知农业、知能农业。在主要园区和基地实现远程网络监控、GPS系统定位、网络信息交流和发布、产品网络销售,建设信息化园区和基地,着力打造信息型农业。
10.大力提升农业装备水平
持续不断的提高现代农业设施装备和农业机械装备对高效设施农业的支撑力度,增强对灾害性天气的防控能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操作成本,积极推进农业装备现代化、生产操作机械化、农田灌溉节水化,农业管理信息化。
三、产品安全质量保障与环境保护
1.产品质量安全保障
在高效设施农业产业发展中,应特别注意产品的质量安全,通过质量控制、质量认证和质量追溯实现质量保证。大力推进以质量安全为目标的标准化生产和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进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认证,通过建立GAP(良好农业规范)和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点控制)等质量控制体系、农产品检测中心和产品追溯制度,保证农产品安全质量水平不断提高。在质量管理方面,还可申请并获得ISO9000、ISO14000等认证。
2.生态环境保护
六合区高效设施农业的建设和发展必须注意环境保护,不能以牺牲环境换取快速发展,必须重视环境保护,以实现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环境评价
在六合区高效设施农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对于任何一个园区和基地,在建设之前都必须对其内部以及周边的生态环境本底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估。对其自然地理背景、土地、灌溉水和大气污染情况、周边污染源分布等作全面调查和分析。在本底背景调查的基础上,建立基地生态环境数据档案。参照国家有关质量标准,如国家和行业无公害农产品(食品)相关标准、农业行业绿色食品相关标准和国家有机产品标准,完成环境评估,明确基地环境质量状况,确定产品质量定位和环境保护与修复目标。
(2)环境监控
在六合区高效设施农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全区农业、环保、科技等相关部门,定期在项目区范围内设点采样,进行定时定位采样分析,监测园区和基地内土壤、大气和灌溉水的质量动态变化,同时监测农产品有害物质含量的变化,为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提供保证。
(3)环境保护
以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制定各项具体规章制度,确定责任目标,严格进行环境保护。
对于生产区,应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组织生产,合理控制化肥、农药(兽药、鱼药)的使用,有效控制生产过程中的面源污染,把好产品生产和采后加工处理过程中的各个关键点,保证生产环境的安全无污染和生产过程的无害化。
对于观光休闲区,除了注意生产运行过程产生的点源污染外,还应特别注意公共卫生,严格控制因公共卫生管理不善造成污染,如垃圾、粪便等。
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实施废弃物减量化,并进行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例如将农业废弃物和垃圾集中发酵制作有机肥料,修建污水处理厂站和沼气发酵池处理畜禽废弃物和公厕排放物。通过上述处理方式,实现基地、园区清洁化,废弃物无害化和资源化,达到环境保护要求。
积极创造条件,申请包括ISO14000认证的各级各类环境质量认证,特别是国家和行业的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产地环境认证。
第五章 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
一、投资概算
1.六园建设投资概算
江苏省六合现代农业产业园预计总投资10亿元,龙池现代农业产业园预计总投资6亿元,东沟循环农业示范园预计总投资6亿元,南京大圣水芹万亩生态产业园预计投资2亿元,冶山生态农业示范园建设预计投资为7亿元,新篁精致农业示范园预计总投资8亿元,六园建设总投资预算为39亿元。
2.十大工程建设投资概算
优质蔬菜工程总投资预计28亿元,富硒产业工程预计总投资18亿元,茉莉花产业工程预计总投资1亿元,雨花茶产业工程预计总投资4亿元,精品花卉苗木工程预计总投资4亿元,特色果品工程总投资预计6亿元,规模畜禽健康养殖工程预计总投资21亿元,高效水产养殖工程预计总投资13亿元,农产品加工贸易物流工程预计投资50亿元,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预计总投资1亿元,十大工程建设总投资预算为146亿元。
2011~2020年十年间,六合区高效设施农业建设预计投资185亿元。
二、资金筹措
实施高效设施农业规划,在基础设施建设、园区项目建设、土地流转补偿、旅游项目开发等方面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投入资金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建设的速度和水平。要坚持以改革的思路、用市场化的手段,以政府财政投入为引导,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研究完善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严格保护农业资源,改革财政支农方式,确保财政支农增幅大于一般预算支出增幅,做到投入主体多元化、投资渠道多样化、资源配置市场化,全面推进全区农业现代化进程。
1.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建立多渠道、多层次投资渠道,采取政府财政投入、工商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乡村集体和农户投入相结合的机制,区、镇和街道、重点园区和基地均应建立融资平台。政府投入和集体投入主要是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工商资本、社会资本、居民投入用于产业发展。
建立并完善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根据不同项目特点,调整和完善招商引资政策,通过项目策划引导和宣传,用市场化的手段对外招商,拓展相关项目的资金渠道;对于某些受益对象属地明确的建设项目,鼓励项目归属地集体和个人投资建设,最大限度的吸收利用社会闲置资金;通过冠名或者其他激励措施吸引名人、名企前来赞助;制定适当政策,吸引城市高收入群体与乡村集体或农户合作,投资农业示范园区或主题农庄。
2.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各级政府从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与高效设施农业的目标出发,出台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安排各种专项资金,如专项建设经费、科技项目经费、资源开发经费等,同时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市区财政的专项经费,努力促进各级财政支持的各类相关项目经费向高效设施农业集聚,纳入高效设施农业的建设体系。
3.采取积极的金融措施
要积极利用金融杠杆,加大金融对高效设施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发挥融资平台的作用,探索建立小额贷款与小额保险的联动机制,降低信贷交易成本,控制交易风险。同时完善贷款抵押担保制度,着力解决土地承包经营权、林地承包经营权、农户住宅产权抵押贷款的障碍,盘活地权、林权和住宅产权,推进农村“三权”评估抵押融资服务网络的建设与完善。
附 图
1.南京市六合区区位图
2.六合区高效设施农业产业区域分布图:一带二轴三板块分布示意图
3.六合区高效设施农业重点项目:六园分布示意图
4.六合区高效设施农业重点项目:十大工程基地位置示意图
附件一
南京市六合区高效设施农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
编制专家组名单
组 长:侯喜林 中国园艺学会 副理事长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院长,教授,博导
副组长:赵小华 中共六合区委 区委常委
吴 震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教授,博导
陈庆慧 六合区农业局 局长
成 员:李文昌 六合区农业局 副局长
胡春梅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副教授,博士
王建军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副教授,硕士
詹顺龙 六合区农业局 副局长
陈玉文 六合区农业局 副局长
蒋芳玲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讲师,博士
郑 华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讲师,硕士
许春香 六合区农业局农业科 科长
庞万兵 六合区农业局林业科 科长
夏祖和 六合区农业局畜牧水产科 科长
唐根胜 六合区农业局农业产业化与经济发展科 科长
陆从萍 六合区农业局农产品质量与环境监督管理科 科长
附件二
1.南京市六合区高效设施农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论证意见
2.南京市六合区高效设施农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论证委员会名单
第二篇:高效设施农业工作总结
高效设施农业工作总结
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是省、市各级政府的重要决策,是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今年以来,我市高度重视高效设施农业工作,积极采取有力措施,推进全市高效设施农业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发展较快。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效设施农业进展情况
、目标完成情况
今年镇江市下达给我市新增高效农业面积目标任务为x万亩,我市实际新增高效农业面积为x万亩,完成目标任务的x%。下达新增设施农业面积目标任务为x万亩,我市实际新增设施农业面积为x万亩,完成目标任务的x%。其中下达万元以上的设施农业面积目标任务x万亩,我市实际完成x万亩,完成任务的x%。
2、主要特点概述
新增高效农业面积出现新亮点。一是花卉苗木占半壁江山。全市新增为x亩,占全年新增的x%。二是蔬菜生产发展较快,新增面积与应时鲜果并驾齐驱,今年新增蔬菜面积x亩,新增应时鲜果x亩,分别占全年新增的x%和x%。三是特粮特经成为高效农业新阵地。全市新增高效粮食经作面积x亩,主要以有机水稻和特色旱杂粮为主。
设施农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全市今年新增设施农业x万亩,占高效农业面积的x%。其中新增设施蔬菜x亩,应时鲜果x,苗木和草坪x亩,分别占全年新增设施农业面积的x%、x%和x%。今年设施农业中喷滴灌面积增加较多,与xx60年一遇的秋冬春连旱有关。据气象部门统计,去年入秋以来,我市降雨较往年明显偏少,同期降雨量为近x年来最少,形成秋冬春连旱局面。今年1月至6月10日,全市总降雨量仅为x毫米,与常年同期x毫米相比少了七成;总的蒸发量为x毫米,与去年同期x毫米相比偏多三成。当时葡萄正值开花座果期,苗木正值春发生长期,各地全面推广应用节水灌溉技术,喷滴灌施工队空前繁忙。
设施农业增产增收效果显著。万元以上的设施农业面积x万亩,占新增设施农业面积x%。万元以上设施农业以蔬菜、应时鲜果和苗木为主,分别为x亩、x亩和x亩,分别占x%、x%和x%。涌现了一批亩效益x万元以上的高效典型,如后白镇古村村一农民,五亩红叶石楠,采用滴灌技术,培育球型商品大苗,连续三年产出都在x万元户以上。
3、典型基地情况
今年我市高效设施农业发展势头猛,全市各镇、管委会都有自己的重点项目抓手,如华阳镇恒艺苗木基地占地面积x亩,总投资xx万元,其中苗木栽植投入x万元,基础设施投入x万元。江苏淳盛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开发面积xx亩,总投资额为x万元;白兔镇一湾农耕生态农业园由北京城建九公司南京分公司投资兴建,总投资x万元,一期工程投资x万元,初步建成了醉金香、金手指等x个新品种葡萄面积x亩、日本砂梨及优质桃x亩、红颜草莓x亩、杨梅及枇杷x亩;天王镇江苏山江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已流转土地x余亩,主要种植花卉苗木,目前已投入资金1亿元,已栽植苗木x余亩。后白镇岩藤现代农业产业园位于万顷良田核心区内,土地流转x亩,发展优质景观苗木x亩,实施农业部高标准蔬菜园x亩、花卉、应时鲜果等x亩,与南农大建立了产学研基地,修筑园区柏油路x公里,农桥4座,U型渠x公里等基础设施,已完成投资x万元;郭庄镇江苏丰年果品种植园规划x亩,总投资x万元人民币。截止目前,该项目一期工程已实施栽植面积x亩。
二、主要工作措施、广泛组织发动。市委、市政府对设施农业发展非常重视,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全面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意见》[xx发(XX)03号],对加快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推出一系列扶持奖励政策。市农委分管领导与主要业务科室负责人定镇挂钩指导工作。今年4月和11月,召开了二次农业重大项目推进会议,市委书记童x、市长尹x都到会讲话。同时市农委还也利用广播电视专题节目、报纸专栏和现代农业简报等广泛宣传、大力营造氛围。
2、细化目标任务。市委、市政府将高效设施农业目标任务列入了对各镇(管委会)的百分制考核内容,并作为现代化考核的重要指标,加大对各镇(管委会)的考核分值;各镇(管委会)将任务具体落实到村和项目、基地;通过强化目标管理,确保镇江市目标任务的完成。
3、制定政策扶持。XX年8月,依据xx发(XX)277号《xx市发展现代农业奖励办法》之规定奖励标准:高效种植业,每亩奖励x元。钢架大棚,每亩奖励x元;水平网架,每亩奖励x元;连栋大棚,每亩奖励x元;喷滴灌,每亩奖励x元;竹架参照水平网架奖励,对非财政项目高效设施农业给予了补助,共兑现资金x万元。
4、积极争取项目。首先是组织申报了省农林厅农业产业化项目x个,争取项目资金x万元;第二是组织申报了市农业招标项目x个,争取项目资金x万元;第三是组织申报了丘陵开发项目x个。第四,市财政局申报了财政部发展现代农业项目x个,争取资金x万元。以项目为抓手,突出重点,加快推进设施农业发展。
三、存在问题
目前,我市高效设施农业虽然取得了明显进展,但是与上级部门的要求,与兄弟县区比还有不少差距,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一是高效设施农业规模偏小,基地分散。设施农业规模化程度不高,产业化水平低,有些基地没主体、企业没品牌、产品没规模,不少设施农业基地还没有形成产业园区。
二是设施发挥效益不够,利用率不高。有不少设施农业基地建设的标准很高,投入的资金也不少,但是生产的农副产品附加值较低,甚至有些基地设施闲置不用,有形式没内容,农业设施利用率低。
三是三资开发农业的力度仍然不够。如白兔容城容天下公司等这些较大的企业投资设施农业几乎没有。有些企业、基地在依赖政府,投资开发的步伐不够快,靠政府扶持起来的一些老典型,缺乏活力和发展后劲。
四、高效设施农业明年打算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现代科技为支撑,以设施园艺和设施养殖为重点,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创新发展机制,加大农业招商,积极引导“三资”投资开发高效设施农业,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努力实现设施农业向生产规模化、装备现代化、经营集约化、生态良性化转变。
2、发展目标
明年新增高效农业面积x万亩,亩均效益在x元以上;新增设施农业面积x万亩,亩均效益达x元;亩均效益达到x元以上的设施农业x万亩。
3、发展重点
(1)传统粮油上挖掘潜力。大力推进“千斤粮万元钱”工程的实施,示范推广“水稻+N”新型高效种植模式,重点抓好水稻+土豆示范点建设,建立新型种植制度,实现粮食高产、经济高效。
(2)蔬菜生产上拓展空间。蔬菜生产围绕有机蔬菜和食用菌做大规模、做响品牌。
(3)应时鲜果上抓标准化园区。重点建设规模标准化生产基地,集高效种植、观光采摘、农业旅游于一体,提高装备水平。
(4)苗木草坪抓配套设施建设。
第三篇:隆化县2010年设施农业发展规划
隆化县2010年设施农业发展规划方案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10‟18号】精神,全面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蔬菜产业的总体部署,不断加快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设施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设施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设施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设施农业的进程,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根据我县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一、2010年设施农业发展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发展设施农业的指导思想是,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揽全局,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坚定不移地推进高效设施农业规模化,实现设施农业的项目密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劳动密集、效益密集,全面提高设施农业产业效益和产业层次,加快推进设施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外向化、组织化,突出发展设施重点区域带,巩固我县设施农业尤其是设施蔬菜产业的领先地位,加快向设施农业大县、强县的跨越,加快培育我县设施农业新优势,增强设施农业核心竞争力。
(二)把握的原则
一是坚持科学规划原则。设施农业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设施本身跨越多学科,发展设施农业更包含基地建设、配套栽培、产品加工、品牌培育、市场建设、流通服务等环节。要按照确定优势产业、优势基地、优势人才、优势品牌、优势企业的“五个一”要求,制定科学发展规划,始终如一地抓好实施,直至抓出成效。
二是坚持高效规模原则。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发展方向,按照一村一品、1
多村一品、一镇一品、几镇一品、一县一业的要求,加快培育特色设施农业,放大设施农业效应,做大设施农业板块。创新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和土地流转机制,引导设施农业规模经营,大力推进设施农业规模化。
三是坚持发挥优势原则。根据不同区域自然资源和农业生产实际,以市场为导向,发挥比较优势,因地制宜,明确调整发展的方向和重点,抓住中央和省增加现代农业投入的有利时机,积极做好宣传发动、组织协调、指导服务,引导农民选准产业上设施,招商引资上设施,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品质结构,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四是坚持科技支撑原则。全面依靠科技进步,以转化应用新成果、新技术为依托,以发展节约型设施、优质种子种苗生产推广、优质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栽培和生产体系建设为重点,推行高效栽培模式和先进生产技术,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五是坚持产业推进原则。引导、扶持农业加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提高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服务能力,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追求产业化发展方向,拉长产前、产中、产后各链条,拉紧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强化种苗、生产、加工和经营等重点内容,促进设施农业发展与市场需求的全面对接,提升设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六是坚持环境友好原则。发展设施农业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同步推进,一方面以生态农业为抓手,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减少无机肥料、化学农药的使用,实施清洁田园工程,减少塑膜等设施废弃物的污染,另一方面,合理配置农业资源,防止地下水等资源的过度开采,实现设施农业的增产增效和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任务
一是提高设施水平。今年年底设施基地规模发展到4.1万亩,增加0.56万亩,设施化比重从23%提高到27%。按设施类型划分,日光温室发展到2.27万亩,增加0.3万亩;高标准大中棚发展到1.83万亩,增加0.26万亩。同时,加强设施的配套建设,设施内部做到下有滴灌、暗灌,日光温室上有自动卷帘,推进小型机械化作业;设施外部做到道路、排水通畅,沟、渠、配套完善。加快推进设施农业规模化,日光温室、大棚百亩以上规模集中度达到90%以上。
二是提高生产水平。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目标,科学把握优质与高产的内在联系,力争设施农业生产水平再上新台阶。加快优质、抗逆设施栽培新品种的引进、选育和示范推广,做到当家一代,储备一代,设施栽培品种优新种苗率达到95%以上,其中使用国际著名种子公司优新种子的比重达到50%以上;加快设施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在冬季温光资源综合利用、设施周年利用、专用肥料、生物农药的应用等方面取得突破,质量标准体系和生产技术体系达到国家标准,95%以上产品达到无公害食品以上质量标准,实现设施栽培的可持续性。
三是提升品牌效应。加强名优农产品品牌培育,在现有“格林”、“伊水”、“鼎丰”、“森友”、等品牌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拳头产品的知名度,形成品牌群体优势和名牌效应,打造一批全国知名的隆化设施蔬菜品牌。
四是提高产业化水平。把设施农业打造成我县的支柱产业,重点推广蔬菜、食用菌、花卉、瓜果周年栽培,提高土地产出率,促进农业持续增收,农民持续增效;设施农业定单率达到40%。
三、发展重点
根据设施农业的发展特点,突出抓好优势产业、优势基地、优势品种和市场竞争主体建设。
(一)在优势产业布局上,重点建设设施蔬菜、设施食用菌、设
施花卉三大产业,优化三大产业的内部结构,设施蔬菜占总设施栽培的比重达到95%、设施食用菌占2.5%、设施花卉苗木占2.5%。
(二)在优势基地布局上,围绕一村一品、一镇一品、几镇一品,坚定不移地推进结构调整,突出区域特色和规模优势,优化整合各种资源,打造优势规模基地。各乡镇都要有设施农业生产聚集区,各蔬菜生产重点乡镇,尤其是承围公路沿线乡镇及东、西川重点乡镇,要提前做好本乡镇的设施农业发展规划,并报请县农牧部门核准。已达到规模开发。
(三)在优势品种布局上,针对我县施栽培的生态环境条件,加强引进、试验、筛选、推广具有耐弱光、耐低温、耐湿、耐病等特性、适于设施栽培的专用品种,重点突出三大产业20个(类)优势品种的推广应用。
设施蔬菜的优势品种,应根据越冬日光温室、春提早、秋延后、大中棚、早春及秋季中小棚生产的需要,重点发展番茄、辣椒、茄子、黄瓜、西芹、西葫芦、西兰花、荷兰豆、甜豆、菠菜、球茎茴香草莓、西瓜、甜瓜、小型礼品瓜、等20个品种为主。
设施食用菌的优势品种,应根据越冬日光温室、春季、秋季棚架温室生产的需要,重点发展适宜加工、中高档层次的品种,以双孢菇、杏孢菇、香菇、白金针菇、鸡腿菇、草菇、木耳、等7个品种为主。研究、筛选夏季设施栽培的适宜品种。
设施花卉苗木的优势品种,应根据越冬日光温室、春季、秋季大中棚生产的需要,重点发展适宜春节、元宵节、国庆节、元旦等节日上市的中高档鲜花、盆花、盆景和城市、道路、居民区、等户外需要的观叶、观形品种为主。
(四)在市场竞争主体布局上,加强对具有聚集资源、引导生产、深化加工、带动农户、促进升值的加工、流通企业、批发市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经纪人等市场竞争主体的培育,不断提高设
施农业的组织化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快发展设施农业,推进高效设施农业规模化,任务艰巨,涉及面广,工作量大,需要各级各部门统一思想认识,真正科学地把握发展设施高效农业的内涵和实质,进一步提高对发展设施农业重要性的认识。在目前农业生产的形势下,重点要加强宣传发动,全面提高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认识,提高他们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切实加大建设力度,迅速掀起加快发展设施农业的新高潮,促进设施农业的快速、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领导机制,加快制定设施农业发展措施,明确发展目标,细化实施方案。成立推进高效设施农业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农牧部门和相关单位为成员,负责制定政策、指导协调、组织推进、督查考核等综合性工作。各乡镇也要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为推进设施农业提供组织保障。
(二)加强政策扶持。设施农业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扯的许多方面问题,非农民一家一户所能解决。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强政策方面的引导扶持,主动发挥服务职能,提供优质配套服务,形成强大的政策合力,优化推进设施农业的发展环境。目前,农民需要解决的最突出的四个问题,集中在土地、资金、基础设施和技术方面,需要相关部门,解决好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通过以地换地、以钱调地、调地块、调方向等形式,提供土地政策服务;需要发改委、财政局、农行、信用社等部门和单位,解决好资金金融服务,提供贴息贷款、小额贷款等;需要水利局、开发办等部门,配套农田基本工程,提供基础设施服务;需要农牧部门,提供高效快捷的生产技术服务。财政投入上,以财政资金的投向引导投入,以政策扶持拉动投入,尽快培育设施产业项目体系,努力把设施农业优势基地布局规划,落实到建设项目上,通过各种设施农业项目的实施,加快形成设施产业
带和产业群。县财政将安排专项资金,对设施农业进行以奖代补。财政投入的重点在具有一定规模的新建设施基地。推进农业保险工作,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商业性担保机构支持设施农业发展,降低设施农业的自然风险。
(三)加强技术服务。设施农业的科技推广和服务,应以培育优良品种、优新技术、优秀农民为重点,充分体现出新设施、新产业、新农民,促进农技人员进村、技术要领到人、良种良法到田工程的实施。优新种子种苗服务,加快农业优良品种的引进、示范和推广,提高设施农业良种覆盖率,加快品种更新步伐。同时,加大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创业培训,加快设施区域农民的知识更新,加速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步伐,全面提高设施农业的科技含量。创新栽培模式,以追求产出率和效益为重点,合理安排茬口,做到设施既可周年栽培,又能克服连作障碍,减轻病害,实现可持续发展。推进设施农业标准化生产,是将规程和标准落到实处,特别注意加强对投入品的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化肥、农药、激素的使用次数和用量,降低残毒。主要生产基地应设立质量检测点,在生长期间和上市之前定期组织抽测,实行市场准入、产品质量跟踪和追溯制度。
(四)加强行政考核。发展设施农业,强化行政推动力是行之有效的手段。建立与完善科学合理的工作责任制,明确任务,强化考核,加大推进力度,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应将推进设施农业的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各有关地区和部门,落实到田块,责任到人头,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坚持跟踪问效、进度检查、考核评定、奖优罚劣相结合,确保建设任务落到实处。
第四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一五”设施农业发展规划
发展设施农业是优化种植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适应新形势,科学地指导我区设施农业发展,按照《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自治区党委六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的“百万亩设施农业发展战略”的决定,现制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一五”设施农业发展规划》。
一、新疆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一)主要成就
我区设施农业发展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的城市郊区,进入九十年代,随着国家和自治区“菜篮子工程”的实施,设施农业开始了规模化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区各地坚持科学发展观,把设施农业作为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突破口和增长点,本着“因地制宜,相对集中,规模经营,提高质量”的原则,从领导、任务、技术、物资、资金等方面狠抓落实,通过示范引路,基地带动,设施农业发展规模进一步扩大,设施农业的高效性日益显现,农民发展积极性高涨。截止2005年底,全区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40.9万亩,其中温室27.4万亩,拱棚13.5万亩,生产反季节蔬菜、瓜果119万吨。设施农业在丰富淡季蔬菜供应、发展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1.制定优惠政策,调动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各地因地制宜,从资金扶持、承包用地、协调贷款、帮扶解决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制定了许多优惠扶持政策,发挥政府在设施农业起步阶段的引导作用,充分调动了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2.设施农业正在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新亮点。近年来,设施农业以其显著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正在成为各地特别是南疆地区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新亮点。设施蔬菜生产由单一的春提早向秋延晚和冬季生产发展,实现了由一季生产向多季生产、一季增收向四季增收的转变。目前我区日光温室亩纯收入多数为3000—5000元,高的可达万元以上,已经成为种植业中经济效益最高的产业之一。
3.设施农产品品种日益丰富,鲜细菜自给率不断提高。目前,我区设施农业已从过去以生产蔬菜为主,逐步向生产西甜瓜、葡萄、桃、草莓以及食用菌、花卉、育苗等多领域发展。设施蔬菜的生产供应期由每年的11月延续到翌年的6月,上市蔬菜的品种向叶菜、果菜、茎菜等多品种方向发展,达到了50余种,自给率由2000年的25%提高到48%。
4.设施农业发展规模化成效初显。经过多年发展,我区设施农业生产已从最初以乌鲁木齐市和地(州)所在城市为中心,向全区各县(市)扩展,基地建设逐步向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推动了传统农业劳作方式向精细生产、集约化经营方向的发展。目前,全区万亩以上连片基地达到5个,千亩以上连片基地近30个,初步形成了布局比较合理,具有一定规模的日光温室群。
5.培育市场,加快了设施农业向产业化经营发展的步伐。随着设施农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生产能力的提高,各地把培育市场作为一件大事来抓,积极建立市场营销网络,培育市场流通主体,加大了市场的新建和改造力度,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合作经济组织,发挥中介组织和经纪人在市场与农户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提供市场产销信息,统一组织蔬菜销售,改善交易环境,提高交易效率,扩大了产品销售量,促进了产品流通。
6.探索发展外向型设施农业。伊犁、塔城、喀什、阿克苏等地依托地缘优势,积极开拓中亚国家市场,不断探索和发展外向型设施农业,促进反季节蔬菜等农产品向西出口,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阿克苏地区的蔬菜已出口到了吉尔吉斯等中亚国家;塔城、伊犁等地通过口岸,向哈萨克斯坦出口果蔬产品的数量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区设施农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设施农业发达省(区)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规模偏小,自给能力仍然有限,尤其是每年的12月至翌年2月,番茄、辣椒、茄子等果菜主要还是依靠内地省(区)供应。二是科技服务力量薄弱,从业农民生产技术水平较低。科技人员的技术指导和实际操作技能普遍较低,制约了先进实用技术成果的转化,技术推广滞后;从业农民还不能完全按照设施农业生产所要求的技术标准进行生产,设施农业的经济效益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三是投入机制不完善,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的投入机制尚未形成。由于农民缺乏建设资金,政府扶持资金有限,社会参与资金不足,造成建棚和生产投入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棚质量和产量。四是设施农业产业化发展比较缓慢,以农民为主体的产销合作组织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作用相对较弱,生产和经营方式仍以个体农户为主,与大市场、大流通的衔接问题比较突出,还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
二、“十一五”新疆发展设施农业的条件分析
(一)社会环境条件分析
当前从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到各地(州、市)、县(市)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设施农业发展。在“自治区加快南疆农村经济发展工作”等一系列会议上,自治区领导都反复强调发展设施农业的重要性,要求扶持设施农业发展,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完善补贴办法,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栽培技术管理水平,提高综合效益。各地(州、市)、县(市)也把设施农业发展列入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加大了支持力度,引导和推动设施农业的发展。各族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高。各级农业科研、技术推广部门逐步转换工作思路,把搞好设施农业科技攻关、技术指导作为服务“三农”的一项新的重要工作内容,加大了工作力度。近年来我区交通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为全区鲜活农产品大流通格局的形成提供了运输保障。
(二)市场前景分析
1.区内市场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预计全区淡季净菜需求量在250万吨左右,目前我区的实际生产能力只有119万吨,尚缺口130万吨以上。而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居民和广大农民消费能力不断增强,对反季节蔬菜、瓜果的需求将不断增加。
2.反季节瓜果具有抢占国内市场的较大潜力和优势。我区冬季光照资源丰富,可以充分利用冬季的光热资源,选用早熟优良品种进行葡萄、桃、草莓、杏、樱桃、西甜瓜等促早栽培,生产优质瓜果供应疆内外市场和出口周边国家。
3.设施农产品还具有开拓中亚及俄罗斯市场的潜力。中亚五国及俄罗斯的风俗习惯、消费偏好与我区极为相似,农业产业结构互补性强,对我区农产品的接受程度较高。近年来,塔城、伊犁、喀什等地的农产品出口贸易日趋活跃,外销蔬菜、果品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03年通过口岸向中亚国家出口蔬菜(不含加工类蔬菜)3469.7吨,果品57084吨,2004年出口蔬菜(不含加工类蔬菜)5655.8吨,果品67343.4吨,2005年1—9月出口蔬菜(不含加工类蔬菜)38189.5吨。外销的反季节西红柿、黄瓜、辣椒、茄子、西葫芦等很受欢迎,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三、“十一五”新疆发展设施农业的指导思想、发展思路、目标、原则和区域布局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方式、调整农业结构的重要措施和促进农民增收的良好途径,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大力推广应用人工设施、人工控制环境工程技术和工业化生产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挖掘农业增长潜力,推动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努力提高我区农业集约化、市场化程度和高效、节约水平。
(二)发展思路:按照“规模调大,结构调佳,品种调优,效益调高”的总体思路,以提高设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合理布局,增加投入,加快发展以日光节能温室为重点,大中小拱棚相结合的设施建设,扩大设施农业生产规模;以科技进步为支撑,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提高设施农业产
出率和效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丰富设施农产品种类,优化品种结构;以实施设施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为前提,打造安全、优质、绿色、有机的设施农产品名优品牌;以加快服务体系和产地专业批发市场建设为载体,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促进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到2010年,全区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100万亩,设施农业平均亩产值达到8000元,亩纯收入达到5000元,全区农民通过设施农业人均收入达到500元。形成全疆设施蔬菜、瓜果等鲜活农产品大生产、大流通的格局。
(四)区域布局:根据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同时充分考虑各地市场需求和发展外向型设施农业等因素,百万亩设施农业总体布局为:南疆地区60万亩,以日光节能温室为主;东疆地区15万亩,温室和拱棚兼顾发展;北疆地区25万亩,重点从事春提早和秋延晚生产,在逆温带山区可适度发展日光节能温室。在人口集中的城市、工矿区以及交通要道、口岸地区,加快建成一批连片千亩、万亩的设施农业生产基地,建成南疆环塔里木盆地反季节蔬菜、瓜果生产基地,吐哈盆地反季节西甜瓜、葡萄、蔬菜生产基地,乌昌地区反季节食用菌、花卉、特稀菜生产基地,伊犁河谷、塔额盆地、喀什地区依托口岸优势,建成外向型设施蔬菜出口基地等。同时各地还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地选择设施农业的发展方向。
(五)发展原则
1.效益目标原则。坚持以效益为中心,围绕提高效益加强各项工作,使农民实实在在受益。特别是在设施建设上坚持以经济适用为主。
2.市场导向原则。坚持以区内市场为主,努力开拓周边国家市场和内地市场。围绕三个市场,积极掌握市场动态,获取市场信息,分析市场供求关系,预测市场前景,按照市场需求调整生产结构,组织生产经营。
3.因地制宜原则。坚持从当地资源条件、经济条件和农民的生产能力出发进行合理规划布局,科学确定发展方向、发展模式、发展种类,不搞“一刀切”和“一哄而上”。
4.科学规划原则。坚持集中连片,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统一完善水、电、路等生产条件,降低投入成本。
5.农民主体原则。坚持发动农民、依靠农民,使各族农民成为发展设施农业的主力军和受益者。
6.政府服务原则。重点在科学规划布局、把握发展方向、制定政策措施、抓好典型示范、协调金融支持、加强科技指导、搞好技术培训、协调城乡关系、便利农民进城、方便产品销售、营造舆论氛围、提供市场信息等方面做好服务工作。
四、“十一五”设施农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优化融资环境,加大设施农业投入
建立农民和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政府投入为引导的设施农业发展的投入机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十一五”期间,自治区财政安排设施农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科技生产示范基地和集中育苗基地建设、开展新品种引进、新技术研发推广以及农技人员和农民的技术培训、建立设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信息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并对设施农产品贮藏保鲜、出口基地建设、市场开拓给予支持。自治区扶贫、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科技兴农、科技兴新、农业产业化等部门在项目资金方面进一步加大对设施农业发展的支持。各地(州、市)、县(市)继续加大设施农业投入,重点支持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建棚,对新建、改建的温室进行奖励或补助。要通过政策引导,充分调动农民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使农民成为设施农业发展的投资、经营、受益的主体。自治区及各地对口帮扶农村脱贫致富的部门单位,也要把扶持设施农业发展作为重要的帮扶项目,加大资金、技术帮扶力度。
加大金融信贷支持力度。各级金融机构要把设施农业发展作为信贷支农的一个重点,每年从信贷规模中安排一定比例资金用于发展设施农业,特别是要对农户小额信贷、中长期贷款给予扶持。各商业银行要适
当放宽贷款条件,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增加贷款额度。
吸引各类民间资本投入设施农业发展,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参与设施农业发展,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建设设施农业生产基地、购买或租赁原属集体建设的温室、拱棚,转变经营机制,提高生产经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推动设施农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落实优惠政策,支持设施农业发展
1.认真贯彻落实土地承包政策。在认真贯彻落实土地承包政策的基础上,坚持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民合理地进行土地置换和流转,确保设施农业集中连片种植,向区域化、规模化方向发展。鼓励利用村集体土地、“三荒”地发展设施农业,对用集体土地发展设施农业的,农用地的用途不变,产权不变,对利用“三荒”地等国有未利用土地进行设施农业发展的,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水资源保障的前提下,优先审批、使用,并享受自治区新型工业化建设中相关的土地政策,免交土地补偿费。
2.妥善解决农民生产中遇到的突出问题。设施农业用水、用电按照农业用水、用电标准执行。各地要积极开办设施农业保险,探索设施农业风险补偿机制。外来从事设施农业的人员在就医、子女就学等方面与当地农民享受同等待遇,并允许在基地设施旁建生活住房,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充分发挥外来人员对我区设施农业发展的示范带动作用。
3.落实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政策。开辟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在“绿色通道”上,对整车运输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实行“三不准”政策,即不准滞留、卸载和罚款,对车辆的违规行为可事后妥善处理。对整车并合法装载运输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减免有关收费,提供优质、快捷的服务,确保城乡之间、区域之间、龙头企业与基地之间的鲜活农产品流通顺畅。
(三)强化基地建设,提高生产能力
1.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集中连片、规模建设。设施农业主产区要突出重点,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设施农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专业化生产。到“十一五”末,在全疆建成10个万亩连片、100个千亩连片的设施农业生产基地,同时在塔城、伊犁、喀什等地,依托口岸优势建立一批外向型设施农业出口基地。
2.抓好设施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建设,以点带面、以点促面,推动设施农业基地建设快速发展。用3年时间,在主产区建立5万亩的设施农业生产示范基地。通过推广优良品种、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良种良法综合配套技术,建成无公害生产示范、绿色食品生产示范、外向型出口示范基地,使之成为新品种引进试验、新技术示范推广、综合技术的组装配套以及技术培训为一体的核心基地,发挥典型引路、示范引导、辐射带动的作用,推动全疆设施农业的发展。
3.在设施农业集中连片、生产规模较大的县(市)建立一批育苗基地,统一品种,提高育苗质量和供苗能力,为连片基地的产业化生产奠定基础。
4.加大现有生产设施改造,提高产出率。正确处理发展与巩固提高的关系,坚持新建与更新改造并重的原则,认真实施设施农业“技改工程”。用2—3年的时间,对现有10万亩结构不合理、不能投入冬季生产的温室进行结构改造,盘活设施农业资源,发挥好现有设施的作用,努力实现建设一批、成功一批。
(四)强化科技支撑,提高设施农业整体生产水平
1.加强设施农业科技研发和技术推广。农业科研、教学、技术推广等部门要加强合作,针对影响和制约我区设施农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展科技攻关,为设施农业发展做好科技储备。要加快推广普及设施农业工程建设、优良品种、育苗、田间管理、节水灌溉、施肥、有害生物综合防治、高效茬口配置模式等关键技术,推进我区设施农业生产的科技进步和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2.健全设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充分发挥自治区、地(州、市)、县(市)和乡镇四级农业技术部门职
能作用,把设施农业技术服务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大力支持科技人员到生产第一线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承包和技术有偿服务,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长效机制,切实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的问题。
3.加强科技人员和农民的技术培训。对现有农技人员进行现代农业和设施农业技术的知识更新,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和服务农民的本领。区内农业院校要适应设施农业发展需要,完善专业设置,积极为发展设施农业培养专业人才。“十一五”期间,自治区按照一名中级、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指导500亩设施农业的比例,在全疆培养出2000名设施农业专业技术人员,使之成为推进我区设施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和技术保障。强化农民培训工作,把设施农业技术培训纳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规划,开展实用、直观、通俗易懂的科技培训,用5年时间培训30—40万设施农业从业农民,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五)狠抓市场开拓,推进产业化经营的发展
1.明确市场定位。我区设施农产品首先立足区内市场,以满足和丰富人民群众物质生活需求为目标,不断提高地产反季节蔬菜、瓜果的供应能力;同时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和周边国家市场,不断扩大新疆反季节蔬菜、瓜果等农产品的外销量。各地要以市场为导向,合理进行品种布局和茬口配置,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
2.推进以批发市场为重点的市场体系建设。紧紧围绕设施农业区域布局,重点抓好主产区、铁路、公路沿线以及外贸口岸等地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有效促进全疆农产品的市场流通。要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多方筹集资金,加快批发市场的升级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易条件,增强交易功能,提高交易效率。
3.引进龙头企业参与设施农业生产、产品保鲜、加工和市场营销,延伸产业链,提高设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加快产业化经营步伐。要强化品牌意识,实施名牌战略,通过多种方式对无公害产品和绿色产品进行强有力的推介和宣传,提高产品的知名度,让产品走出家门,打入国内国际市场。
4.发展以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各类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培育农村设施农业经纪人和营销流通队伍,提高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要以培育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突破口,在农户与企业、农户与市场、农户与农户、农户与政府之间形成纽带和桥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生产经营水平。
5.加大信息网络建设,强化信息服务功能。利用现代传媒网络等手段,收集整理、分析预测周边城市和地区的供求信息,与国内各大蔬菜批发市场实现信息联网,通过信息网络及时反馈各地的市场价格和主要产地的生产状况,沟通、衔接设施农产品生产、经营、销售各个环节,提高对市场信息的快速反应能力,建立相对稳定的产销供求关系。要利用各种媒体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产销信息,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生产,避免或减少生产的盲目性、趋同性和随意性。
6.积极开拓中亚国家市场。加快培育外向型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的资金、市场、信息、人才、技术等优势,推动外向型设施农业发展。自治区外贸部门和口岸所在地要积极与周边国家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对接机制,规范通关程序,为双边贸易良性发展创造条件。要在进出口企业备案、进出口商品配额许可证、经营权等方面支持我区设施农产品向西出口。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交通、质监等部门要简化程序,降低费用,提高效率,主动为我区设施鲜活农产品走出国门提供支持。
(六)推进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全面提高设施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1.加快建立农产品标准化体系。认真执行国家制定的设施农产品无公害和绿色食品标准,形成适应国际市场要求的设施鲜活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
2.从生产源头抓起,强化对设施农产品生产的全程管理。加强对产地农业生态环境的监测和治理,规范
农业投入品的管理和使用,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有害生物的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措施,推广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技术,引导和帮助农民科学施肥、安全用药,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3.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做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的认证工作。自治区农业、质监、卫生、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加快地(州)、县(市)、乡(镇)农产品质量检测站、点建设,建成自治区宏观监控、产地和批发市场快速检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加大对蔬菜、瓜果等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测力度。组织设施农业生产基地、企业申请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的产品认证,力争“十一五”期间我区设施农业在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上取得较大发展。要用两年时间,在乌鲁木齐市和地(州)所在市尽快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以全面提高我区蔬菜、瓜果的质量安全水平。
(七)切实加强对设施农业工作的组织领导
设施农业是一项投资大、技术复杂、涉及部门多的产业,需要全社会的协调配合和全力推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战略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发展设施农业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加快设施农业发展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健全目标管理和工作责任制。自治区成立“设施农业发展领导小组”,协调解决设施农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自治区农业厅,承担日常工作,指导和管理设施农业生产、建立中介组织、研究政策措施,组织新技术、新成果的研发、示范推广、技术培训等工作。各主产区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加强组织协调和服务,有关部门通力合作,把设施农业发展的规划安排、目标任务、优惠政策和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推动设施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各级农业部门要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自加压力,主动抓宣传、抓市场、抓技术服务、抓典型示范,充分发挥主力军的作用。新闻媒体要加大对设施农业的宣传力度,报道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开展设施农业科普宣传,积极引导农民发展设施农业,为加快我区设施农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第五篇:高淳县十二五高效农业发展规划
高淳县“十二五”高效农业发展规划
2011-12-9 9:16:00 来源: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我县实施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也将是我县农业坚持高效农业发展定位,加快传统农业迈向现代农业发展的突破性步伐的五年。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特色兴县”战略,努力构建较为发达的现代农业体系,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依据《高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全县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和特点,制定《高淳县高效农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高效农业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我县按照高产、优质、生态、安全的要求,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全县高效农业取得了较快发展。截止2010年底,全县高效农业面积由2005年的15.4万亩增加到2010年的38.6万亩,年均增长20%;设施农业由2005年的3.36万亩增加到2010年的7.76万亩,年均增长18%;畜禽规模养殖平均由2005年的53 %增加到2010年的78%,年均增长5个百分点。“十一五”规划中的农业增加值达到10 亿元的目标提前超额完成。
1、农业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坚持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为主线,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县亩效益3000元以上的高效农田达24.2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9%,其中蔬菜面积3.6万亩,水产养殖面积14.8万亩,经济林果4万亩,特经特粮面积1.8万亩。
2、农业优势产业发展加快。依托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整合和优化配置项目资金、技术和人才资源,重点建设了特种水产、水禽、水生蔬菜、食用菌、草食畜禽、林特业等6大农业优势产业。2010年全县特种水产品产值14.6亿元,以蛋鸭、肉鸭为主的水禽年饲养量达到841万羽,水生蔬菜规模达到1.6万亩,种植双孢蘑菇5100万平方尺、珍稀菇5500万袋,以菜鹅、山羊为主的草食畜禽分别达到 247万羽、25.4万头,以早园竹为主的经济林果种植面积达到4.38万亩,特色产业的经营规模逐步扩大。
3、农业标准化建设步伐加快。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坚持优质、生态、安全的发展理念,把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纳入标准化生产和标准化管理的轨道。全县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9个,获得绿色食品有效使用标志24个,认证有机食品15个;通过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水产品)生产基地达11个;组织制订4项农业标准,其中被认定为省级标准1个、市级标准3个。目前,我县已建立了以水产品和食用菌为主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主导农产品的标准覆盖率达到80%以上。
4、农业品牌化效应日益明显。在发展高效农业同时,成功打造了一批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高效农业品牌,提高了我县农产品参与市场的竞争力。全县累计注册各类农产品商标200多个,其中“固城湖”螃蟹、“仙草”茶薪菇、“固城”双孢蘑菇成为3个省级名牌农产品,同时“固城湖”螃蟹还荣获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市场公认知名品牌和原产地标志认定等多项殊荣;“新邮”咸鸭蛋、“景田”大米、“味他行”豆制品等7个农产品荣获市级名牌农产品称号。
5、农业科技水平稳步提高。承担了市以上各类农业科技项目21项,获得市以上科技进步奖5项。引进、示范、推广农林新品种122个,成功推广了武香粳14号、FA—1菇种、翘嘴红鱼白、苏太猪、波杂山羊、康绍蛋鸭等一大批优质农业新品种。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全力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农业科技入户工程,保证农民长期有效地使用农业科技技术。全县农作物品种全面实现良种化,主要农作物品种的优新率达95%以上,农业科技对农业增长贡献率超过60%。
6、市场竞争主体日益增多。目前,全县共有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8家,其中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家,市、县级预备分别为6家和25家。全县农业龙头企业拥有总资产9.1亿元,其中资产千万元以上13家、年销售千万元以上35家。全县有农业专业大户1600多户,基地种植面积达到34.6万亩。农民专业合作社258家,持证农民经纪人300多人,带动农户4.7万户。
“十一五”期间,我县高效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一是高效农业投入不足。除了上级农业项目资金扶持外,地方政府和工商资本投入相对不足,尤其外资投入更少,高效农业发展的外部动力不够。二是龙头企业带动不力。从事高效设施农业生产、加工的农业龙头企业数量不多,部分农业基地存在标准低、档次小、连片规模不大的现状,农业效益规模优势很难体现。三是新技术推广力度不大。突出表现在现有农技推广人员年龄、知识老化,服务手段陈旧,设备落后,农技推广队伍断层现象严重,跟不上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步伐。
二、“十二五”高效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提升档次、扩大规模、升级技术、提高效益”的总体思路,在确保粮食有效供给的基础上,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增加投入,扩大高效农业生产规模;以科技进步为支撑,提高经营者生产技术,增加科技对高效农业贡献率;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核心,培育市场竞争主体,实施品牌战略,普及标准化生产技术,推进高效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目标。
(二)主要目标
1、奋斗目标:
经过5年努力,建设南京最大的有机大米基地、早园竹基地和茶叶基地,江苏最大的工厂化食用菌基地和设施螃蟹养殖基地,争创省级农业产业园区2—3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园区1个。到“十二五”期末,把我县农业建成全省一流的农业示范区。
2、发展导向:
一是巩固发展设施农业。以设施栽培和设施养殖为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多渠道增加投入,扩大设施农业规模,强化科技支撑服务,不断提升设施农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水平。
二是突出发展园区农业。将农业生产用地以园区空间的形式进行整合,给予专项资金投入,采用先进管理理念,利用现代农业科技技术,打造螃蟹、食用菌、茶叶、高档水果、畜禽等特色产业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三是加快发展有机农业。以有机农业为突破,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及清洁生产,实行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把高淳建成全省较为名气的绿色食品基地。
四是培育发展合作农业。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加快培育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积极开展植保、农机等专业化服务,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3、总体目标:
“十二五”期间,全县每年新增高效农业面积3万亩,其中新增高效渔业面积0.5万亩;新增设施农业面积1.8万亩,其中新增设施渔业面积0.8万亩。到2015年,高效农业累计面积达56万亩,其中高效渔业面积达到24万亩;设施农业面积达15.1万亩,其中设施渔业面积达到4.4万亩;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达85%以上,家禽规模养殖比重达90%以上。
————农业产值持续增加。到2015年,农业总产值达到50 亿元,高效农业产值比重提高20%。其中,种植业产值达到1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4%左右;渔业产值达到2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6%左右;畜牧业产值达到7.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5 %左右;林业产业达到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8%左右;服务业产值超过2亿元。
————农业结构不断优化。认真落实市农业“1115”工程,争取到“十二五”末期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0万亩,全面实现水稻优质化、油菜双低化;发展早园竹、茶叶、高档水果等经济林果10万亩;建设花庙村、双进村、荆溪村等绿色蔬菜基地4万亩。全力组织实施县农业“333”工程,争取到“十二五”未期,早园竹、茶叶、食用菌三大特色产业产值比重占农业总产值25%以上。
————农产品加工能力明显提升。2015年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总数达到60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数量2家,省级龙头企业数量4家,市级龙头企业数量16家,龙头企业的销售收入达到82亿元。————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中有升。2015年建成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5万亩。经过认证的有机产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等“三品”年均增加6个以上。
————农业园区建设力度持续加大。到2015年,全县建成并通过认定的省级农业产业园区3个,市级农业产业园区20个,县级农业产业园区50个。
————休闲农业实现新突破。重点打造和包装“国际慢城”桠溪生态之旅。到2015年,全县星级“农家乐”数量达30家,休闲农业示范点10家,争创全国休闲农业示范县。
三、“十二五”高效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重点工程及保障措施
(一)主导产业
1、优质粮油:“十二五”期间,全县优质粳稻面积保持在30万亩,双低优质油菜16万亩。
在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前提下,逐步提高特粮特经种植面积,不断提高粮食种植效益。到2015年,全县粮油优新品种应用率达到95%以上;“稻鸭萍”共作有机米发展到3万亩;努力打造粮油品牌,申请有机认证5个,争创市级名牌3个,省级名牌1个。
2、高效蔬菜:大力发展食用菌永久性菇房、高标准钢管大棚蔬菜、水生蔬菜等规模基地。到2015年,设施蔬菜生产面积达到6万亩,占全县蔬菜面积的90%以上,其中设施蔬菜面积2.5万亩。食用菌种植面积分别达到:双孢蘑菇1亿平方尺、袋栽菇1亿袋,其中建成食用菌工厂化周年生产基地15个,全县鲜菇总产达15万吨,总产值达9亿元。申请绿色食品认证30个,有机认证3个,创建市级名牌10个,省级名牌3个,争创中国名牌1个。
3、经济林果:大力发展早园竹、高档茶、精品水果、高档景观苗木等经济林果,“十二五”期间,茶叶每年新增面积3000亩,早园竹每年新增面积2000亩。到2015年全县高效林果面积达10万亩,其中茶叶达3.5万亩,早园竹1.8万亩,梨1万亩,葡萄1万亩。建成500亩智能温室。同时,要不断改进和提高早园竹、茶叶加工技术和包装技术,联合创建知名品牌。
4、规模畜禽:到2015年,全县生猪饲养量38.5万头,规模养殖生猪比重达85%、建成年出栏千头的中型猪场10个、年出栏万头的大型猪场1个,其中三元猪良种杂改率达70%;家禽饲养量1600万羽,规模养殖比重达90%以上。其中鸡500万羽,鸭840万羽,鹅260万羽;山羊饲养量25.5万头,山羊杂改率达70%以上,畜牧总产值达7.5亿元。建成50万羽蛋鸭和2个百万羽肉鸭养殖小区;建成 2个10万羽蛋鸡养殖小区和2个百万羽肉鸡养殖小区。
5、特种水产:重点发展以河蟹为主的特种水产养殖业。到2015年全县水产品总量达4.7万吨,渔业总产值24亿元,其中特种水产品产量达2.8万吨,产值21亿元,螃蟹、青虾两项产值超过19亿元。构建沿湖、沿水阳江连片规模特种水产养殖基地25万亩。“十二五”期末高效渔业面积达24万亩,河蟹养殖面积稳定在22.5万亩左右,全县河蟹苗种培育面积达1万亩,年培育规格蟹种1.5亿只。
6、观光农业 :利用优美生态环境和特色鲜明的高效设施农业,围绕打造“中国长江之滨最美丽乡村”目标,以油菜花节、荷花节、固城湖螃蟹节和年货文化节等四大农业节庆为载体,以游子山森林公园、桠溪生态之旅、龙墩湖现代农业科技园等园区为基地,吸引周边地区的居民来我县观光旅游,体验农家生活和参与农事活动,带动农产品销售,拓展农业功能。到2015年接待来淳休闲观光人次达166万人次,观光休闲农业综合收入7亿元,增加12个农家乐接待点,创建2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
(二)重点工程
1、实施农业“333”工程
即建设龙墩湖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武家嘴农业科技示范园、固城台湾农民创业园三大现代农业园区;做大做强食用菌、早园竹、茶叶三大高效特色产业;重点培育桥李村、红松村、瑶宕村等三十个农业特色村。
(1)三大现代农业园区:①龙墩湖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规划总面积75000亩,其中核心区22500亩,发展区52500亩。建设现代高效园艺产业、高效生态农作产业、农业旅游休闲产业、农业文化博览产业、农产品交易物流产业等5类产业形态。到2015年,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认证无公害农产品4个,绿色食品3个;②武家嘴农业科技园规划核心区15000亩,辐射区50000亩。其中茶叶9800亩、经济林果2300亩、设施蔬菜1500亩。到2013年,建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到2015年,建成为苏南地区知名的农业生态园区和科技园区。③固城台湾农民创业园总体规划面积50400亩,示范启动区13200亩、推广生产区37000亩、物流加工区200亩。到2015年,建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园区产值达到6.5亿元左右,提供当地农民就业岗位18000多人,提高农民人均收益9000多元。
(2)三大特色产业:“十二五”期间,全县高效农业在继续做稳优质粮油,做强特种水产的同时,突出重点做大做强食用菌、早园竹和茶叶三大高效特色产业。到2015年,全县食用菌种植
蘑菇1亿平方尺、袋栽菇1亿袋,鲜菇总产达15万吨,总产值达9亿元;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到
3.5万亩,总产达52.5万公斤,产值突破1.5亿元;全县早园竹种植面积达到1.8万亩,总产达2700万公斤,产值达2.7亿元。
(3)三十个农业特色村。其中培育九龙村、双游村、新中村等10个食用菌特色村,建设黄花公路产业带和环游子山森林公园带食用菌基地;培育桥李村、河南村、前进村、和平村等15个茶叶特色村,建设茶场为中心南带,桥李为中心北带的茶叶产业带;培育青山村、东风村、红松村、永庆村、荆山村等5个早园竹特色村。到2015年,培育村级集体农业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超30个。
2、实施特种水产“123”工程
特种水产重点打造“一只蟹、两尾虾、三条鱼”的高效渔业。即河蟹、青虾、克氏原螯虾、鳜鱼、黄颡鱼、沙塘鳢。构建沿湖、沿水阳江规模连片的特种水产养殖基地,建成5万亩永胜圩精品有机螃蟹养殖省级示范区。到2015年,全县特种水产品产量达2.8万吨,产值达21亿元,其中螃蟹、青虾两项产值总和超19亿元。
3、实施种植制度创新工程
通过创新推广“水稻+N”新型种植制度,既稳定粮食生产,又实现千斤粮万元钱的高效农业目标。重点推广“水稻+马铃薯”、“水稻+袋栽菇”、“水稻+芹菜”“ 水稻+蔬菜”等新型种植模式。到2015年,“水稻+马铃薯”、“水稻+芹菜”分别发展到2万亩。
4、实施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工程
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全面落实税收优惠、金融、人才、用地、信息等扶持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打造一批生产规模大、工业化程度高,带动能力强、产业链条长的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积极发展“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逐步形成产加销一体化的运行机制,提高农业组织化和产业化水平,实现农企双赢。不断完善品牌创建激励机制,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创建地产农产品知名品牌,进一步扩大固城湖螃蟹节的影响。
5、实施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工程
突出抓好农作物、水产苗种、食用菌、畜禽等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加大高产优质农业新品种的引进、示范、推广力度。以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为重点,全面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大力推广商品有机肥和冬闲田种植绿肥,建成面源氮磷流失生态拦截工程2万亩;主要农作物病虫害测报准确率达到97%,大力推行农作物重大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程,机械化专业防治面积覆盖80%;发展集约型生态养殖,推广畜禽发酵床养殖技术,采用“三分离一净化”(雨污分离、干湿分离、固液分离、生态净化)综合处理工艺技术,实现规模畜禽养殖场粪污循环利用。到2015年化肥利用率提高5个百分点,农药利用率提高15个百分点。
6、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
健全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基本建成生产、加工、销售相配套的较为完善的农产品生产环境、生产程序和质量标准体系。大力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加大“三品一标”产品认证力度,到2015年,全县认证农产品达到上市产品总量的85%以上。按照县镇有机构、监管到村、检测全覆盖的要求,加快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镇检测点,批发市场、大型超市、生产企业和基地检测点建设,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络,不断提高检测能力和检测水平。
(三)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提升管理水平。加强高效农业组织领导,成立县镇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涉农部门要搞好协调与分工,强化目标管理。各镇要做好产业与基地规划,做好具体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加强技术指导,及时提供优质服务。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农工、农业、发改、科技、农业资源开发、水务、商务
及金融等有关部门,要根据自身职责,通力合作,齐抓共管,推动全县高效农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2、政策扶持,完善惠农政策。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强农惠农政策,确保政策不走样,不缩水。不断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扩大农业保险范围,增加农业保险额度,探索建立农业保险与农村信贷相结合的银保互动机制。建立以各级财政为主导,以农民为主体,社会各界参与相结合的多元化、多层次的投入机制。明确将高效设施农业专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加大财政对现代农业发展的资金投入,不断提高财政支农比例。
3、科技支撑,加强人才建设。进一步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明确的工作职能、规范的运行机制、优良的队伍素质、必要的工作条件、稳定的经费保障,使其成为连接广大农民的纽带,成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点、宣传点、服务点。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为核心,以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养为抓手,积极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培训工程、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等培训工程。全面启动职业农民持证经营工作。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创业的新型农民。
4、突出装备,夯实发展基础。大力支持高效设施农业设备和机械的研制与推广。农机部门要加强现有农机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安全管理,支持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和机械化专业服务组织培育,提高农机资源利用效率。在搞好技术推广服务的同时,大力发展围绕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商业服务,建设以县为主体,镇为骨干,村为基础的农资、农技、信息连锁经营服务体系,镇覆盖面达到100%,村级便利店覆盖达90%以上。加强县镇村三级农业信息网络建设,以“农信通”和“三电合一”为服务平台,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
5、强化考核,建立激励机制。紧紧围绕高效设施农业的发展目标,各镇要将发展计划细化分解到具体项目上,确保落实到村、责任到人。要建立行政首长总负责制,层层签订责任状,强化目标考核,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要建立季度通报制度,并加大督查力度,每年对完成目标任务较好的单位予以表彰奖励,实行“以奖代补”,对在推进高效设施农业发展中成绩突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