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键.

时间:2019-05-14 08:20: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键.》。

第一篇: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键.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胡锦涛同志的报告全面总结了我们党过去五年以及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的基本经验,全面阐述了当前面临的新任务、新挑战、新思路,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进一步激发了全党、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指出,过去的五年是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是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显著提高的五年,是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更加紧密的五年。这个总结,高屋建瓴、实事求是,凝聚了党心民意,也为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指明了方向。

十七大开幕式上,胡锦涛同志代表十六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受到会场内外的关注,振奋人心,催人奋进。笔者思来想去,觉得这个报告就是一份发展的宣言书。

首先,它是一份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宣言书。胡锦涛在报告中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他进一步强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总书记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定义和“四个必须坚持”,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系统回答了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同时,总书记还就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等四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的奋斗目标。我以为,这“四个必须坚持”和“四个要求”,就是我们在未来的道路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宣言书,它将彻底摒弃过去一些地方发展唯GDP论的弊端。

其次,它是一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宣言书。胡锦涛在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践已经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康庄大道。新世纪新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矛盾新问题,我们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经验,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只有这样,才能够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我们的伟大事业才能取得一个又一个新的胜利。我对十七大报告的体会是,它就是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宣言书。

再次,它是我国和平发展的宣言书。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政府和人民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这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综合实力的增强,国际上不时有人鼓噪“中国威胁论”,甚至借机大做文章。事实胜于雄辩。从中国参与国际维和,到印度洋海啸援助;从朝核“六方会谈”的成效,到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这些都表明,我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中国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必将增强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总书记铿锵有力的话语,就是我国和平发展的宣言书。

通过这半个月的集中学习和自学,我感到学有收获,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对我们今后正确的履行本职岗位职责,做好教师工作有所帮助。

现将本人的学习体会汇报如下: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如何始终跟上时代的步伐,保持与时俱进的品质,如何应对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这是摆在我们全体教师人员职业继续教育面前的现实问题,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终身学习的要求,要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和契机,学习党的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做一个“学习型”的人才。特别是在工作方面要加强与时俱进的精神,工作理念要创新、工作内容要创新、工作的方法要创新。

首先,成为学习型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胡总书记曾提出“知识经济悄悄来临”的观点,指出了随着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产业的崛起,知识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我们所处的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的飞速变化增长,对我国正在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性转变必将产生深刻的影响,社会的政治、文化、观念等也必然相应地发生重大变化,现代的科技文明,高新电子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日益迅速地打破国界,世界各地的发展变化不可避免地通过各种方式波及国内,需要学习的知识、需要解决的问题与日俱增。

其次,成为学习型人才是我们自身素质提高的必然要求。胡总书记曾指出,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我们不懂得、不熟悉的东西很多,必须边实践边学习,把坚持学习作为紧迫而又长期的重要任务。“不仅要抓紧学习政治,而且要抓紧学习经济,学习先进经营管理,学习现代科技文化”。因此,不断加强学习是提高教师人员自身素质的必然要求,否则,即便你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只要停止在原有的水平上,很快也会变成一个知识贫乏的人,即便你是一个工作上尽心尽力的人,也难以胜任新形势、新情况下岗位职责的要求,最终因为不称职而被淘汰。

因此,通过这次理论知识学习,我认真学习了十七大报告,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更加深了成为学习型人才的这种理念,树立终身教育的思想,自觉的投身到学习中去,做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学习型人才。

这次学习十七大精神非常重要。学习党的重要理论,这是第一位的,只有理论正确了,思想认识到位了,方向才会明确,发展才会有新举措,工作中头脑才会更清、业务知识才会更专,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为学生,学校和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英语学院传媒系

刘宏伟

第二篇: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胡锦涛总书记所作的重要报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回答了党在改革开放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问题,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大会通过的党章修正案,体现了党的十七大报告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对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十七大精神,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系到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于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奋力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积极响应上级党组织的号召,使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活动稳步推进,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紧密结合我校实际,通过开展系列卓有成效的校园文化活动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师生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的重大意义和精神实质,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大力弘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激发广大师

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努力拼搏,争优创新。为促进我校各项工作的发展,提高团组织的创新能力、凝聚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组织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和服务育人相结合,全面推进校园文化繁荣发展,构建和谐校园,努力开创我校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二、学习原则

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用以促学。

2.坚持原原本本研读文件,全面准确领会精神。

3.坚持领导带头,党员先行,以党内学习带动教职工学习。

三、活动主题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增强师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四、活动内容

(一)高度重视,营造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浓郁氛围

通过在校内悬挂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横幅,开设十七大专栏宣传橱窗,以及出版一期以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为主题的校报。同时要求学校团委组织各班出好一期以十七大为专题的黑板报,广播站每天开辟一个“十七大”新栏目等形式,并通过学校校园网建设好宣传阵地,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精心组织,深入贯彻学习十七大精神

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是一项整体工作,我们力争做到边学习宣传,边贯彻落实,边出成果,同时也注重分阶段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各项工作。

1.购买十七大学习资料,做到每个党员人手一册,认真研读党的十七大文件,原原本本地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党章》,全面准

确地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

2.组织全体党员参加县教育局党委举办的学习十七大精神报告会,要求全体党员准备好学习用品并做好学习笔记及心得体会。

3.召开学校全体党员大会及系列学习座谈会,认真学习十七大精神,并结合我校实际,深入开展“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办好人民满意学校”的大讨论活动,同时分理科党支部、文科党支部、退休党支部、综合党支部,搞好座谈、研讨。

4.发挥政教处、团委、学生会的作用,利用国旗下演讲、主题班会、黑板报、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思想教育,提高广大青年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理论水平,积极把党的十七大精神教育与一系列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培养广大青年学生“爱党、爱国、爱校、爱家”的情感,坚定跟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5.通过举办第三届校园文化周、纪念一二·九活动、元旦文艺汇演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努力为弘扬党的十七大精神营造健康、文明、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建设要以十七大精神为导向,以深刻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实践要求为核心,以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政治文化的熏陶、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开阔胸怀、启迪智慧,促进自我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6.学校教务处、教科处、政治教研组组织好十七大精神系列报告会、讲座、演讲比赛、十七大知识竞赛等活动,组织好《科学发展的旗帜——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教育读本》专题讲座和活动,促进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活动深入开展。

7.学校党总支成立青年业余党校,积极培养发展学生党员,并举办“为党旗增光辉”讲座,开展系列培训。

8.团委邀请学校优秀团干做讲座,给广大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青年学生的政治素质,开展“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争做时代先锋”团员意识教育活动。

五、活动要求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学校各党支部、各部门要高度认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意义,要以高度的政治热情和社会责任感,把组织全体师生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2.紧扣主题,把握灵魂,明确任务,狠抓落实。学校各党支部、各部门要全面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正确把握本次活动的指导思想,围绕十七大报告精神的主题,在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指导工作上狠下功夫,不断把学习活动引向深入。

3.丰富载体,提高实效。要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使十七大精神深入人心,确保学习活动取得实效。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与广大师生的思想状况和政治认识水平结合起来,切实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全面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加快校园文化建设。

第三篇: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范文模版)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大会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总结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要求全党同志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大会进一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提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大会通过的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的报告,描绘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为我们继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大会通过的党章修正案,体现了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成果,体现了党的十七大报告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对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对于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奋力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现实意

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要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的主题,深刻领会党的十六大以来所取得的成绩,深刻领会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深刻领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深刻领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的重大部署,深刻领会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任务。

党的十七大鲜明地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和人民经过艰辛探索开拓出来的,是长期实践证明了的正确道路。只有坚持这条道路,才能继续创造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和中华民族的光明未来。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只有坚持这个科学理论体系,才能指引党和人民事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我们要更加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

党的十七大从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强调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要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坚持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

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党的十七大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和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了新要求。我们要全面把握党的十六大和党的十七大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统筹考虑发展思路,综合制定发展规划,协调推进各项工作,更好地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为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

党的十七大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作出了重大部署。我们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党的十七大强调,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切实保障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下大气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

所养、住有所居,不断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要始终不渝地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和公仆意识,不断增强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始终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置,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兢兢业业做好工作。

党的十七大强调,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的部署,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加紧建立健全保证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体制机制,抓紧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把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要高度重视学习贯彻党章。学习贯彻党章,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应有之义,也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要切实把党章学习好、遵守好、贯彻好、维护好,扎实推进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领导,坚持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推动全省的学习和贯彻落实。各级领导干部要做表率,带头学习,带头运用。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开展多种形式的宣讲活动,发挥各类媒体优势和特色,使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学习宣传广泛深入。切实抓好党的十七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

头脑的工作。企业、农村、机关、学校、部队、社区的基层党组织,要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好广大党员和群众的学习。加强对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理论研究,组织理论界进行深入研究,推出一批理论成果,紧密联系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阐释。要注重实效,及时了解学习贯彻情况,总结推广经验,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不断引向深入。要紧密联系推进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实际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强大动力,不断推动辽宁各项工作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新的突破。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1至3季度,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5.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37.4%,今年我们有把握实现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万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000亿元。我们一定要保持振兴的强劲态势,继续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着力点,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在改革开放中建设国家新型产业基地;积极推进“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建设,面向沿海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经济社会发展布局,努力形成沿海与腹地发展的良性互动,加快把辽宁建设成为我国沿海经济强省;积极推进沈西工业走廊装备制造业聚集区和大连“两区一带”装备制造业聚集区建设,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统筹城乡发展,坚持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为重要载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努力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和谐;从解决棚户区改造及棚改新区建设、援助零就业家庭、救助特困群众等重点民生问题入手构建和谐辽宁,让人民群众普遍安居乐业,使发展振兴的成果惠及全省人民;高度重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工作,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能减排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进一步加强软环境建设,努力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正透明的法制环境、公平守信的市场环境,为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精力切实用到谋发展、促振兴上,把心思切实用到为群众谋利益、办实事上,为全面振兴提供坚强政治保障。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的要求,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戒骄戒躁、艰苦奋斗,刻苦学习、埋头苦干,加强团结、顾全大局,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态势和团结奋进、共谋振兴的强劲气势,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万众一心开创全面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新局面,奋力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第四篇:邓小平同志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浅谈邓小平眼中之社会主义

——《邓小平文选》读后感

20101335057魏楚京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遥感学院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10(2)班江苏 南京

摘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主题,也是邓小平新的社会主义观的理论表现。深入研究邓小平新的社会主义观,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既是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必须解决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也是加深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基础性的理论问题。

关键词: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邓小平同志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伟大的无产阶级政治家、思想家和改革家。作为一个时代的伟人,历史的巨人,虽然已溘然长逝,然而他为我们整个国家,整个民族所做出的丰功伟绩和他的理论和思想,都必将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发光,指引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继续向前迈进。

读了《邓小平文选》,受益匪浅,感触颇深。他博大而精神的思想体系、高尚的情操,让人信任与爱戴的人格魅力,都深深地感染了我。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哲学观,继承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并在此基础上赋予了更加精准的定义和富有时代特征的内涵,并在实践中逐步丰富,从而成为了中华民族新的精神支柱。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主题,也是邓小平新的社会主义观的理论表现。深入研究邓小平新的社会主义观,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既是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必须解决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也是加深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基础性的理论问题。

一、怎样看待社会主义这一历史现象

怎样看待社会主义这一历史现象,实质上是一个要不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问题。它既是邓小平社会主义观赖以确立的思想基础,又是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制度的出现,究竟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人民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到底是对还是错?自从70年末80年代初以来,国内和国外不断有人提出非议,主张走资本主义道路,反对社会主义。那么邓小平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呢?首先是怎样看待中国的社会主义?邓小平的基本观点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11页。以下引文凡属此卷者只注页码。)为什么?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至少谈了以下五点理由:(1)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近一个世纪的历史证明:“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不行,中国除了走社会主义道路没有别的道路可走,一旦中国抛弃社会主义,就要回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06)(2)不搞社会主义,中国发展不了,独立不了,国际上就没有中国的地位。“如果我们不坚持社会主义,最终发展起来也不过成为一个附庸国,而且就连想发展起来也不容易。”“为什么说我们是独立自主?就是因为我们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311页)(3)不搞社会主义,中国稳定不了,四个现现代化也就实现不了。邓小平说,一旦中国全盘西化,搞资本主义,四个现代化肯定实现了不了。这是因为一方面“肯定会有**”,(344页)另一方面还会“发生闹革命的问题”。(229页)因此,“中国现代化,只能靠社会主义,不能靠资本主义”。(229)(4)只有搞社会主义,才能从根本上摆脱贫穷。邓小平认为,中国是一个有十多亿人口的落后国家,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只能是少数人更快地富起来,而大量的人仍然摆脱不了贫穷,甚至连温饱问题都不可能解决,“不坚持社会主义,中国的小康社会形成不了。”(64页)“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摆脱贫穷的问题”。(208页)(5)只有搞社会主义,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邓小平一直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有许多优越性,其中之一就是“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377页)正由于这样,所以邓小平的结论是:“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个好制度,必须坚持。”(116页)“中国的社会主义是变不了的。中国肯定要沿着自己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走到底。”(320-321页)

其次是怎样看待世界社会主义?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转入了低潮。在这种情况下,怎样看待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就成了全世界人们十分关注的一个话题。在这个事关社会主义向何处去的问题上,邓小平指出:“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382-383页)与此同时,他还提出并阐明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然是曲折的原理。他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也同其他社会一样,在其历史发展的初期阶段,出现“严重曲折”乃至“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383页)因此,邓小平对世界社会主义总是抱着乐观的态度。他再次指出: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再次是怎样看待社会主义国家的生产生活水平暂时不如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问题。邓小平向来不同意“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这种笼统说法。他认为:“中国人均收入水平低,但不是样样都落后。”(358页)邓小平不止一次谈到“中国是个大国,又是个小国”的问题。他说:“所谓小国就是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还比较穷,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不过三百美元。”(94页)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中国这种“小国”的地位呢?是不是如有些人所说的是由于中国实行了社会主义制度?当然不是!在邓小平看来,这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是历史的积淀。他在谈到中国近代以来为什么没有对世界作出应有贡献时说:“这首先同一百多年的帝国主义侵略有关,也与历代反动政府的腐败有关。”(267页)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64)“我们从旧中国接受下来的是一个烂摊子,工业几乎等于零,粮食也不够吃,通货恶性膨胀,经济十分混乱。”(63页)第二是我们工作的失误。一方面,“过去我们搬用别国的模式,结果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273页)另一方面,“我们还有其他错误”,主要是“左”的指导思想的错误,使得“中国社会从一九五八年到一九七八年二十年时间,实际上处

于停滞和徘徊的状态,国家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没有得到多大的发展和提高”。(同上)第三是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379页)“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在开始的一段很长时间内生产水平不如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可能完全消灭贫穷。”(10页)这是正常的历史现象,只有到下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我们就可以真正用事实理直气壮的说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优越了。”(256页)

二、什么是社会主义

从《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我认为它至少包含以下三个层次的含义: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根本原则和社会主义模式。

第一个层次:社会主义的本质。应该说,前此以往的马克思主义者没有从总体上对社会主义作出质的规定性,而往往是从某一方面来规范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例如,马克思从生产关系方面把共产主义规定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马恩选集》第1卷第265页)恩格斯则是在这个基础上推导出社会主义可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同上第3卷第322页)列宁曾经从阶级关系的角度提出了“社会主义就是消灭阶级。”(《列宁全集》中文第二版第37卷第272页)邓小平的理论贡献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结合上揭示出社会主义的本质。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373页)人们在理解和实际操作邓小平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这五句话的过程中,提出一个怎样看待公有制的问题。有人说,所有制也同经济运作过程中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一样,都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一种手段。因此,他们断言,公有制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这不仅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常识:任何一个社会的生产都不能离开一定的生产关系,任何一种生产关系都不能离开一定的生产力。离开生产力去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所有制关系,是错误的;同样地,离开社会主义的所有制关系去抽象谈论生产力,也是错误的。而且,它也直接违背了邓小平判断姓“社”姓“资”的标准。邓小平在判断特区姓“社”不姓“资”时提出了两条标准:一是公有制,二是国家政权。他说“从深圳的情况看,公有制是主体,„„更重要的是政权在我们手里。”(373页)可见,对于社会主义来就,公有制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而是社会主义本质规定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逻辑学的观点说,任何一种事物质的规定性,都是由两层属性构成的:一是本质属性,二是特有或固有属性。比较而言,前者较抽象,较深沉,较难量度;后者较具体,较浅现,较易量度。社会主义质的规定性也是这样的。邓小平概括的五句话,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它是一种深层次、贯穿于社会主义过程始未的稳定的质的规定性。而诸如公有制之类的体现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东西,是属于它的特有或固有属性,是第二层次的、规定社会主义发展过程的基本形态的一种质的规定性。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把这种第二层次的质的规定性称之为:“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第二个层次: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建立共产主义实质上具有经济的性质。”(《马恩选集》第1卷第77页)所以他们在概括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时,首先着眼于经济关系。恩格斯说,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制度具有决定意义的差别当然在于,“在实行全部生产资料公有制(先是单个国家实行)的基础上组织生产。”(《马恩全集》第37卷第433页)邓小平也是这样的,他在阐述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时,从来就没有抛开所有制这一基本的经济关系,相反地,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不止一次地指出,坚持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之一。如,1985年3月,他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说:“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就是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111页)1985年8月,他在会见津巴布韦总理穆加贝时又说:“社会主义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一是公有制为主体,二是不搞两极分化。”(138页)同年9月,他在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正式向全党宣布:“在改革中,我们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一是共同富裕。有计划地利用外资,发展一部分个体经济,都是服从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这个总要求的。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它正是为了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富裕起来,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142页)邓小平始终把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视为“基本点”,并把它同共同富裕看成是“社会主义固有的特点。”(149页)这就充分说明了公有制也同共同富裕一样,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364页)值得注意的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多次提到改革的成败问题。邓小平说:“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111页)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会不会导致两极分化,会不会产生新的资产阶级?邓小平认为,关键就在于我们是不是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也就是说是不是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也就是说是不是始终坚持“基本的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归集体所有,就是公有制。”(110、91页)

第三个层次:社会主义模式

在过去很长的时期内,人们总是把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原则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赖以存在和实现的具体体制即社会主义模式混同起来。邓小平的理论贡献就在于,他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把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和社会主义的具体体制区别开来。邓小平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370页)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是不能变的,改革不是要改变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而是“社会主义的制度的自我完善。”(142页)对于社会主义的模式,邓小平则认为应该是多样的和可变的。他曾经多次谈到不能搬用别国模式的问题。他强调指出,由于各个国家的国情不同,就是同一国家在不同发展时期的历史条件也是不同的,因此,“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条件建设社会主义。固定的模式是没有的,也不可能有。墨守成规的观点只能导致落后,甚至失败。”(292页)

在这个问题上,邓小平的另一个突出的理论贡献,是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降了格,从原来人们认为是第二层次降为第三层次,即把人们认为是从属于基本制度的范畴降为具体体制的范畴。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大的理论突破。邓小平说:“我们必须从理论上

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364页)他认为,“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203、373页)资本主义可以利用,社会主义也可以利用。计划经济和市场本身并没有社会制度的属性问题,它们的社会制度的属性是由利用它们的主体来决定的。如果它是同资本主义制度相结合,就是资本主义的;如果它是同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就是社会主义的。因此,邓小平说:“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148页)

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落后国家如何建成社会主义,是前此以往的马克思主义者和社会主义国家都没有解决的课题。邓小平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探索了中国怎么搞社会主义。归根结底,就是要发展生产力,逐步发展中国的经济。”(117页)应该说,这是邓小平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思想。这一核心思想的展开,就构成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的主要内容。在这里,我把邓小平的基本思路归结为“三点一线”,即发展生产力、改革开放、两手抓和党的基本路线。

第一点: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从理论上说,社会主义是比资本主义更加优越的社会。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63页)可是,现实的社会主义却不是这样的,到底问题出在哪里?问题主要出在“我们在一个很长时期里忽视了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137页)因此,邓小平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出和阐明:“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63页)“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就要肯定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邓小平考虑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思路的出发点,从这一点出发,必须解决与之相关联的四个问题。

——必须解决工作重心转移的问题。邓小平说:“我强调提出,要迅速地坚决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十一届三中全会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11页)“三中全会确定将工作重点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发展生产力、建设四个现代化为中心,受到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拥护。”(272页)邓小平认为,解决工作重点转移的实质,是解决政治路线问题。他说:“我们的政治路线,是把四个现代化建设作为重点,坚持发展生产力,始终扭住这个根本环节不放松,除非打起世界战争。”(64页)

——必须解决实现工作重点转移的条件问题。邓小平认为,要实现工作重点的顺利转移,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国际上的和平环境,另一个是国内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210页)对于这两个条件,一方面必须充分利用,另一方面必须努力争取。邓小平根据7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发生的新变化,作出了“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的科学论断,(104页)并相应地调整了我们的内外政策,与此同时,邓小平反复强调:“我们搞四化,搞改革关键是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286、284页)所以要团结一致向前看,对于历史问题要宜粗不宜细,在改革问题上,“不分派”,“不争论”,(209、374页)凡此种种都是为了稳定大局,“稳定压倒一切”。(331页)

——必须解决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深入研究和分析了国内外的经济文化发展的状况及其趋势,反复思考,精心设计,逐渐形成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1988年,他在《要吸收国际的经验》一文中说:“改革开放是手段,目标是分三步走发展我们的经济。第一步是达到温饱水平,已经提前实现了。第三步是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还有十二年时间,看来可以实现。第二步是下个世纪再花五十年时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是很不容易的。关键是本世纪内的最后十年,要为下个世纪前五十年的发展打下基础,创造比较好的条件和环境。”(266-267页)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没有一定的发展速度不行,“低速度就等于停步,甚至等于后退。”(375页)邓小平说:“发展才是硬道理。”(377页)他在总结我国和亚洲一些国家经济发展经验之后,形成并提出指导我国经济发展的“台阶”论。他说:“我国的经济发展,总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在今后的现代化建设长过程中,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比较好的阶段,是必要的,也是能够办到的。我们就是要有这个雄心壮志。”(375、377页)

——必须解决发展生产力的基本途径和基本政策问题。

在依靠什么途径和办法来发展生产力的问题上,邓小平提出许多设想和主张,作出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决策,归纳起来最基本的是两条:“一靠政策,二靠科学。”(17页)他说:“多年的经验表明,要发展生产力,靠过去的经济体制不能解决问题。”“要发展生产力,就要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149、256页)与此同时,邓小平认为,要使“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这是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377页)因此他认定,“中国要发展,离不开科学”;只有“靠科学才有希望。”(183、377-378页)

第二点: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邓小平曾经多次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方针政策,“主要是改革和开放政策。”(237页)改革开放是邓小平考虑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思路的第二个凝结点。如果说,第一个凝结点的展开,形成了党的基本路线的一个中心,即“以建设为中心”,那么第二个凝结点的阐发开来,就形成了党的基本路线的两上基本点,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邓小平认为,“为了发展生产力,必须对我国的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不改革就没有出路。”(138、327页)。邓小平又指出,我们在实行改革开放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会带进一些资本主义的消极影响。因此,“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379页)还在党的十三大的前夕,邓小平就把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作为党的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确立起来了。他在《我国方针政策的两个基本点》一文里说:“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基本路线。要搞现代化建设使中国

兴旺发达起来,第一,必须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第二,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两个基本点是互相依存的。”(248页)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邓小平说:“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叫改革性的变革。”(135页)然而人们在如何理解和把握邓小平提出的改革也是一场革命的问题上,至今仍然存在着许多认识上的分歧和差异。但是,不承认改革具有革命性质是不对的。否则,就不能深刻理解我们正在进行的这场改革的广度、深度、难度和力度。这就要求我们充分认识和把握邓小平赋予改革以革命性质的三层含义:一是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上说,“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370页)改革和革命一样,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邓小平常常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二是从根据改变旧体制上说,改革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改革又是:“全方位”的全面改革”,所以它“是天翻地覆的事业,是伟大的实践,是一场革命”。(156页)三是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转换上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界限”“这次会议确定了一系列新的方针和政策。”(157页)“从封闭转到开放,从固守成规转到各方面的改革,”(269页)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革命性的转折。

第三点:改革的目标是“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虽然邓小平常说,我们的改革是“走一步,看一步”(113页)或者说,叫做“摸着石头过河”。但不能因此而断言,邓小平的心目中没有中国改革的目标模式。作为中国改革的总设计师,没有改革的总体设计兰图是不可思议的。如果不是邓小平一再提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的论点,我们党的十四大就不可能达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共识,我们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也不可能作出《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我们党正是根据邓小平的思想和主张,才逐渐形成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并凸现了它的两大特点,一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二是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第四点:只有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邓小平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思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从方法论的角度提出一系列两手抓的问题,把重点论和两点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系列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基本方针。例如,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27页)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四项基本原则;(248页)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154页)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314页)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经济犯罪活动,(378页)等等。

邓小平认为,“搞四个现代化一定要有两手,只有一手是不行的。”(154)“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也是不行的,“一硬一软不相称,配合得不好”。(306页)所以必须“坚持两手抓”,“两只手都要硬”。(378页)邓小平认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仅是个方法论问题,而且是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大问题。还在1985年,邓小平就在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说:“不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144页)1986年,他又一次指出:“经济建设这一手我们搞得相当有成绩。形势喜人,这是我们国家的成功。但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154页)直到1992年的南巡谈话,他仍然坚持搞社会主义必须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一基本方针,并把它提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他说:“不仅经济要上去,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也要搞好,两个文明建设都要超过他们(指亚洲‘四小龙——引者注),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78页)

在我看来,这本书启迪我们要解决思想,实事求是。该书集中体现了邓小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科学态度。他敢于冲破习惯势力和传统偏见的束缚,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指导下,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在实践中开辟认识新事物、解决新问题的正确道路,从而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宝库增添了新内容、新思想、新观点。解放思想就是要求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改变因循守旧、不接受事物的精神态度,使我们的思想认识符合与客观实际,防止我们犯“左”的错误,当然同时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邓小平理论同我们乡的具体工作结合起来,才能正确认识和解决遇到的问题,切实有效地推进各项工作,创造性地开展各种工作。

这本书还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发展观是指人们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理性揭示和对未来社会发展的总体设计,是制定各种社会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和前提,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而领袖、领导和理论工作者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才能正确指导各种社会实践。邓小平同志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以世界发展格局为参考,继往开来,准确的把握了中国如何发展的问题,其在发展问题上的世界眼光是一般的政治家所无法比拟的。早在1985年3月4日,他就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在南巡时再度发出警示:“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这样一种远见卓识已经、正在、也即将在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得到回应。

因此,在我学习邓小平理论的过程中,我必将结合自己的思想实际,用贯穿于这一理论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克服和抑制唯心论、机械唯物论、主观主义、形而上学以及极端个人等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侵蚀,增强觉醒观念,坚定理想信念,提高理论素质和政治水平,加快成熟,尽早成为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

第五篇:事业单位十七大及改革开放知识竞赛题

十七大及改革开放知识竞赛题

一、判断题

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事实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对)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对)

3、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相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错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4、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对)

5、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把民生问题单列篇章阐述。(对)

6、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对)

7、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对)

8、在新世纪新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建党一百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对)

9、推进党内民主建设,要尊重领导干部主体地位,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错要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权利)

10、任何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必须由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共同决定。(对)

12、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对)

13、《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明确提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错)

14、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是和谐文化。(对)

15、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对)

16、党的十七大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总体判断是: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对)

17、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过去五年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百分之九以上,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财政收入连年显著增加,物价基本稳定。(错)

18、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推进社会建设必须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对)

19、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对)20、1979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错)

21、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对)

22、经过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2007年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全球第三。(错第四)23、2007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全球排名第三。(对)

24、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对)

25、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立法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对)

26、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对)

27、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对)

28、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对)

29、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对)

30、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对)

31、党的十七大对我国经济发展目标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对)

32、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对)

33、十七大党章指出:各项工作要把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总的出发点和检验标准。(对)

34、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军队提出的“三化”是国际化、现代化、正规化。(错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

35、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反之亦然。(对)

36、我国当前农村贫困人口已经从2.5亿减少到5000万。(错2000多万)

37、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对)38、1987年党的十三大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对)

39、全球60%以上的能源是由发达国家消耗的。(对)

40、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的联系,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对)

41、通常把主要依靠增加生产要素投入、追求产品数量扩张的增长方式,称为集约式增长方式。(错)

42、把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管理、改善效益的增长方式,称为粗放式增长方式。(错)

43、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实行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转变。(对)

44、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总产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的指标。(对)

45、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规范行政行为,加强行政执法部门建设,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减少政府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干预。(错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

46、党的十七大首次把生态文明写入报告,标志着我国在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对)

47、我们应该坚持和完善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分配制度。(错)

48、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发挥国家发展规划、计划、产业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导向作用,综合运用财政、货币政策,提高宏观调控水平。(对)

49、影响我国科技创新的因素较多,但最主要的是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结合不够紧密。(错)50、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对)

51、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对)

52、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对)

53、要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逐步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对)

54、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平等、博爱,这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这是整个世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形成的文明成果,也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对)

5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它是从新中国成立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对)

56、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并丰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对)

57、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一百六十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对)

58、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前提。(对)

59、效率和公平是两难选择,提高效率必然要牺牲公平,提高公平必然要牺牲效率。(错)60、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对)

61、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后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国家发展的问题。(对)62、党章规定:党的各级代表大会代表实行聘任制。(错)63、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对)6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对)65、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解放思想。(对)

二、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7年10月(B)日上午9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A、14B、15C、16D、17

2、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B)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形势

3、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同志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C)的报告。

A、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C、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D、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

4、党的十七大,是我们党在(A)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A、改革发展B、改革调整C、开放巩固D、改革开放

5、十六大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作出(D)的战略决策。A、构建和谐社会B、科学发展C、加快发展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6、(A)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中国现代化D、社会主义

7、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把(A)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改善民生

C、以人的发展为中心D、以经济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

8、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确保到(C)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A、2010B、2015C、2020D、2030

9、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D)。A、服务人民B、造福大众C、服务大众D、造福人民

10、(B)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A、实事求是B、解放思想C、改革开放D、与时俱进

11、(D)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A、与时俱进B、解放思想C、实事求是D、改革开放

12、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B)。A、根本要求B、基本要求C、重要基础D、根本基础

13、社会进步的最高目标是(D)。A、人的解放B、人的自由发展 C、人的解放和自由发展D、人的解放和自由而全面发展

14、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C)的先锋队。A、广大人民群众B、其他社会阶层 C、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D、中国人民

15、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十六大以来,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加速推进,裁减军队员额(A)任务顺利完成。

A、20万B、30万C、40万D、50万

16、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C)。

A、权为民所用、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享 B、权为民所享、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C、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D、权为民所享、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17、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A)。

A、密切联系群众B、理论联系实际C、独立自主D、实事求是

18、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过去五年,创新型国家建设进展良好,(B)能力较大提高。A、改革创新B、自主创新C、自主革新D、创新发展

19、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过去五年,(C)成功实现。A、载物航天飞行B、无人航天飞行 C、载人航天飞行D、空间站建设

20、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首先是要提高(C)。A、拒腐防变的能力B、抵御风险的能力 C、领导发展的能力D、应对危机的能力

2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过去五年,农村综合改革逐步深化,(D)政策不断加强。A、爱农支农B、支农爱农C、爱农惠农D、支农惠农

22、过去五年,市场体系不断健全,宏观调控继续改善,政府职能加快转变,进出口总额大幅增长,实施(A)战略迈出坚实步伐,开放型经济进入新阶段。A、“走出去”B、“推出去”C、“引进来”D、“迈出去”

23、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城乡居民收入较大增加,家庭财产普遍增多,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C)。

A、逐步建立B、完全建立C、初步建立D、基本建立

24、党的十七大报告在总结过去五年工作中提到:文化建设开创新局面,(D)建设扎实推进。A、社会主义体系B、核心价值体系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5、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过去五年,各级各类教育迅速发展,农村免费义务教育(B)。A、基本实现B、全面实现C、大致实现D、部分实现

26、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过去的五年中,我国的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D)成就。A、关键B、战略性C、重大D、历史性

2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C)。A、奠定了主权国家的基础B、提供了前提条件

C、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D、提供了物质基础

28、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各项外交工作积极开展,同各国的交流合作广泛加强,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B)作用。A、引导性B、建设性C、指导性D、领导性 30、、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必须优先发展(B),建设人力资源强国。A.经济B.教育C.科技D.文化

31、实现人均GDP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完成这个新的目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国的(B)支撑条件和环境承载能力。A、财政B、资源C、人口D、经济

32、十七大指出: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B)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的。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

34、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A)。

A、改革开放B、快速发展C、与时俱进D、和谐社会

35、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B)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A、全面B、全方位C、全范围D、沿海各大城市

36、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B)。

A、改革开放B、快速发展C、与时俱进D、社会和谐

37、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C)。

A、改革开放B、快速发展C、与时俱进D、和谐社会

38、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B)。A、摒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形成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路线 B、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加快推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D、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

3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A、发展实际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基本国情D、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0、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A)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A、基本路线B、基本纲领C、基本经验D、基本纲要

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B)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A、毛泽东思想B、马列主义C、科学社会主义D、社会主义

42、在当代中国,坚持(C)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A、科学发展B、新型工业化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中国现代化

4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需要在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中处理好(C)的关系。A、按劳分配B、多种分配C、效率与公平D、公平

4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A)。A、最新成果B、最新运用C、最新理论D、最新思想

4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A)。A、思想基础B、理论基础C、政治基础D、政治保障

4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A)的理论体系。A、先进B、现代C、开放D、进步

47、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A)。A、科学发展观B、协调发展观C、和谐发展观D、和平发展观

48、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C)的历史使命。

A、独立解放B、繁荣昌盛C、伟大复兴D、繁荣富强

49、在较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的基本国情仍然是(A)。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新民主主义

C、社会主义高级阶段D、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50、目前我国的主要矛盾仍然是(B)之间的矛盾。

A、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D、阶级矛盾

51、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我国未来的三大历史任务是(A)。

A、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B、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党的建设、经济建设

D、继续新型工业化建设、维护世界和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52、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必须把提高(B)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抓紧抓好。

A、推动事业发展的开拓创新能力B、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C、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D、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53、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召开,第一次提出了(A)崭新的命题。A、“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发展是硬道理”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54、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B)的新机遇新挑战。

A、经济国际化B、经济全球化C、贸易全球化D、贸易全球化

55、党的十七大报告将过去的“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扩展为“工业化、(B)、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

A、科学化B、信息化C、规范化D、集约化

56、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未来五年是(A)的关键时期。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B、向社会主义高级阶段过渡 C、建设新民主主义D、构建和谐社会

57、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C)的第一要务。

A、科教兴国B、科学发展C、执政兴国D、依法执政

58、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D)意义。

A、重要B、战略性C、根本D、决定性

59、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实现(B)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

A、人与自然和谐相处B、社会公平正义 C、民主法治D、诚信友爱

60、又好又快发展是(A)的本质要求,是在经济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A、科学发展观B、可持续发展观 C、八个统筹D、以人为本

61、又好又快发展就是要保障发展的(A),坚持以人为本,使发展成果由广大人民共享,防止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出现两极分化。A、普惠性B、协调性C、效益性D、均衡性 62、又好又快发展就是要提高发展的(C),低投入、高产出。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防止增长代价过大。

A、普惠性B、协调性C、效益性D、均衡性

63、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C)社会。A、和谐型B、文明型C、友好型D、协调型

64、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党的基本路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A)。A、政治保证B、政治保障C、政治前提D、政治基础 65、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四项基本原则是(B),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A、兴国之本B、立国之本C、立国之要D、兴国之要 66、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D)。A、根本保障B、思想基础C、动力来源D、活力源泉 67、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C),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A、兴国之本B、立国之本C、兴国之要D、立国之要 68、又好又快发展,就是要实现发展的(C),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防止发展不能永续。

A、普惠性B、协调性C、持续性D、均衡性

69、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和(A)是内在统一的。A、社会和谐B、解放思想C、改革创新D、改革开放 70、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C)。

A、全体党员B、统治阶级集团C、最广大人民群众D、工人阶级

71、应当怎样认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之间的辨证关系?(A)。

A、生产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生活富裕是生产发展的结果,生态良好决定着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可持续程度

B、生态良好是基础,只有生态良好了,才可能有生产发展和生活富裕 C、生活富裕是基础,生产发展和生态良好是目的

D、由于我国经济增长的资源代价过大,国家应当把主要精力从发展生产转移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保护生态环境上来

72、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坚持把(A)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使改革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A、改善人民生活B、解决民生问题 C、提高人民生活D、民生问题

73、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C)。A、改革开放B、组织建设C、党的建设D、民主建设

74、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D)。A、发展战略B、发展道路C、发展模式D、发展观

75、中央规定,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C)亩的红线。A、16亿B、17亿C、18亿D、20亿

76、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B)A、行动指南B、重大战略思想C、重大指导方针D、必然要求

77、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A)。

A.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B.坚持以人为本C.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78、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必须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C)带动就业。

A.增长B.发展C.创业D.项目

79、邓小平首次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在(B)

A、1977年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上。B、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上。C、1978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D、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80、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我们要用全面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追求政绩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B)。A、实现八个统筹B、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C、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8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B)能力。A、科学执政B、可持续发展 C、建设生态文明D、节能减排

82、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按照(B)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依法自愿有偿 C、尊重农民意愿D、公平合理合法

83、引入“绿色GDP”概念的主要目标是(D)。A、不能把GDP的增长作为唯一的指标

B、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能耗低、污染少的第三产业 C、建立新的、更加科学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D、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84、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的(D),决定了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

A、优良作风B、阶级基础C、群众路线D、性质和宗旨 85、把握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要求决策者(A)。

A、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 B、大力发展生产力,为利益的实现奠定物质基础 C、努力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D、首先考虑弱势群体的利益

86、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C)提出的。A、马克思B、列宁C、邓小平D、江泽民 87、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C),把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把经济发展作为一切发展的前提,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的观点。

A、以社会建设为中心B、以政治建设为中心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以社会和谐为中心

88、推行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就是要(B)。A、把环境效益置于评价体系的首位

B、充分考虑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环境损失和环境效益 C、在我国杜绝污染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D、取消GDP 89、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一代又一代(A)的公民。A、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B、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C、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D、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90、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国将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C)、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A、权威性B、威慑力C、亲和力D、重要性

91、怎样准确把握长远利益和现实利益的关系?(C)A、长远利益和现实利益并重,优先考虑现实利益

B、以现实利益为重,长远利益要建立在现实利益不断实现和积累的基础上 C、以长远利益为重,现实工作必须为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D、长远利益和现实利益发生矛盾时,无论什么情况都要考虑现实利益

92、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平等保护(A),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A、物权B、财产权C、产权D、所有权

93、下列关于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A、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集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B、集体利益的实现要以保障大多数人利益为前提

C、市场经济要求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国家和集体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妨碍个人利益的实现

D、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应该无条件地服从集体利益 94、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目标的关键是(B)。

A、保护生态

B、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节约能源D、保证GDP的快速增长

96、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培养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使全社会(B)竞相迸发、创新人才大量涌现。

A、革新意识B、创新智慧C、改革意识D、创新意识

97、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是(B)。A、统筹城乡发展

B、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C、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 D、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98、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就是要(B)。

A、修改国内法律法规中与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不一致的地方,实现与国际接轨 B、在对外开放中求得发展,在不断发展中扩大开放 C、使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向外资全部开放 D、发展民族企业,减少外资的引进

99、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是(C)A、加快文化建设B、加快发展社会事业

C、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D、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100、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B)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振兴装备制造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A、科技化B、信息化C、知识化D、产业化

10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解决好(B)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A、农业﹑工业﹑服务业B、农业﹑农村﹑农民

C、第一﹑第二﹑第三产业D、农业、工业、畜牧业

102、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A),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

A、首要任务B、重中之重C、关键任务D、根本任务

103、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A)有机统一。A、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

B、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民主党派参政议政 D、加强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

104、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政府职能应更多地放到(A)等方面。A、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B、健全市场机制,打破行政区划的局限,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 C、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加大国家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 D、加大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

105、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建设社会主义(A),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A、核心价值体系B、价值观C、世界观D、发展观 106、衡量政绩的最终标准是(D)。

A、组织满意不满意B、经济发展的速度C、领导高兴不高兴 D、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

107、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是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B)。A、基本前提B、根本依据C、时代背景D、重要因素 108、当前我国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B)。

A、合理利用社会资源,避免资源浪费B、节约使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C、大力发展循环经济D、减少污染

109、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保持了年均(B)的快速增长。A、8.7%B、9.7%C、10.4%D、7.7%

110、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C)的关系。A、精神文明建设B、改造自然

C、人口、资源、生态环境D、社会发展

111、我国有13亿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2%;人均耕地面积为1.39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A)。

A、40%B、50%C、60%D、70% 112、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C)和社会公平正义,是党的十七大对我国政治发展目标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

A、人民生活B、人民权力C、人民权益D、人民权利

113、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制定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B)原则上要公开听取意见。

A、政策措施B、公共政策C、发展规划D、公共决策

114、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C)。A、透明度和执行力B、执行力和公信力 C、透明度和公信力D、透明度和效率 115、(A)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B、民主与法制 C、马列主义D、改革创新精神

116、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将始终不渝走(B)道路。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

A、和谐发展B、和平发展C、独立发展D、独立自主

117、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C)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A、荣辱观教育B、科学发展观教育C、先进性建设D、八荣八耻

118、党的各级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凡属重大问题都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D)、会议决定的原则,由党的委员会集体讨论,作出决定。A、个别酝酿B、个别商谈C、私下酝酿D、集体讨论 120、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B)一文。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基本标准》 D、《实践是检验一切真理的标准》

121、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B)的要求。

A、团结、务实、清廉B、为民、务实、清廉 C、为民、团结、清廉D、为民、团结、公正 122、党风建设的首要问题:(A)A、解放思想、知难而进,做到“三个解放出来”。B、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C、艰苦奋斗、拒腐防变。D、选贤任能,“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选人用人的标准:“五个坚持、五个不准”。123、党风建设的核心问题:(B)A、解放思想、知难而进,做到“三个解放出来”。B、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C、艰苦奋斗、拒腐防变。D、选贤任能,“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选人用人的标准:“五个坚持、五个不准”。124、党风建设的关键问题:(C)A、解放思想、知难而进,做到“三个解放出来”

B、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C、艰苦奋斗、拒腐防变 D、选贤任能,“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选人用人的标准:“五个坚持、五个不准”。125、(A)首次规定了党的各级代表大会代表的监督责任。A、《党内监督条例》B、《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C、《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D、《中国共产党章程》

126、又好又快发展是(A)的本质要求,是在经济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A、科学发展观

B、可持续发展观

C、八个统筹

D、以人为本 127、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一代又一代(A)的公民。A、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B、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C、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D、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128、中国特色社会的基本要求是(B)

A、对内改革,对外开放B、科学发展,社会和谐 C、人民民主,依法治国D、效率优先,兼顾公平129、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是(B)。A、实事求是B、解放思想C、改革开放D、与时俱进

130、中国首次表彰为改革开放作出贡献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是在(A),有100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被授予“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称号。A、2004年12月B、2001年7C、2002年11月D、2002年5月

三、简答题

1、党的哪个会议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答:2003年10月14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

2、科学发展观的确切表述是什么?

答: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3、新农村的特证是什么?

答: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是什么? 答:科学发展观。

5、科学发展观的完整内涵是什么? 答: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6、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什么? 答:坚持以人为本。

7、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着眼点是什么?

答:是要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

8、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答: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9、什么是全面发展?

答: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10、什么是协调发展?

答:推进五个统筹,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11、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答: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让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12、什么是总体小康?

答: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13、什么是五个统筹?

答: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

14、温家宝同志指出了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什么? 答: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

15、我们党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是什么 答:一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二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妥善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的正确选择;三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

16、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全面、协调、可持续。所谓全面发展,就是要着眼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所谓协调,就是各方面发展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所谓可持续,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为子孙后代着想。

17、各级领导干部如何率先树立科学发展观?

答: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统筹兼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在领导和管理经济社会工作中,切实做到把握全局、统筹兼顾。第一,努力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第二,正确把握宏观调控各项目标。第三,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第四,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第五,抓紧研究制定统筹兼顾的政策和规划。

18、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第一、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第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顺利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前提条件;第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解决好发展问题的根本途径;第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19、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必须坚持的基本国策是什么? 答:必须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20、统筹城乡发展要抓好哪些环节?

答:一是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二是农业和农村自身要加快发展,推进城镇化;三是城市发展要和农村发展相协调,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四是统筹推进城乡改革,消除体制性障碍。

21、在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坚持的五个转变是什么?

答:转变发展观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体制,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工作作风。

22、在发展的目标问题上,两种不同的观点是什么?

答:一种是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片面发展观,一种则是以人为根本价值取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自然协调而全面发展的整体的、综合的发展观。

23、怎样理解科学的发展观与正确的政绩观的关系? 答:科学的发展观与正确的政绩观之间是相互作用、辩证统一的关系。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就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不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不可能落实正确的政绩观。

24、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答:是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需要,是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需要。

25、如何看待政绩?

答:第一,用发展的观点看政绩;第二,用全面的观点看政绩;第三,用实践的观点看政绩;第四,用群众的观点看政绩。

26、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第一,必须确立正确的世界观;第二,必须确立科学发展观;第三,必须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第四,必须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第五,必须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良好精神状态。

27、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答: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

2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始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29、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30、坚持改革开放,必须统筹哪几方面的改革?

答:要统筹推进各方面的改革,努力实现宏观经济改革与微观经济改革相协调、经济领域改革和社会领域改革相协调、城市改革和农村改革相协调、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相协调,使各方面改革相互促进。

31、“五个统筹”的实质是什么? 答:“五个统筹”,实质上就是统筹兼顾。

32、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是什么?

答: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国际收支平衡。

33、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主要矛盾方面是什么? 答: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34、落实统筹城乡发展的当务之急是什么? 答:增加农民收入。

35、中央提出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是怎样的?

答:中央明确提出了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这是一个把握规律、统揽全局的重大决策。

36、统筹区域发展的核心目标使什么?

答: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促进各地区之间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写作、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协调和合作关系。

37、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答: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也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必要条件。

38、什么是社会发展?

答:社会发展包括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也包括社会就业、社会保障、社会公正、社会秩序、社会管理、社会和谐等,还包括社会结构、社会领域体制和机制完善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事业,理所当然地包括这些方面的发展和进步。

39、温家宝同志提出“总体上看,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存在着“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其含义是什么?

答:是说社会事业发展滞后,这会影响到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非典疫情的蔓延,集中暴露出这个方面的问题。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快社会发展。

40、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加快经济发展,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什么是较快的经济发展?

答:是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的发展,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

41、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和重点是什么?

答:要以节约使用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

42、什么是循环经济?

答:是以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基本特征的、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与传统经济不同。传统经济表现为“两高一低”,即高消耗、高污染、低利用。循环经济表现为“两高两低”,即低消耗、低污染、高利用率和高循环率。

43、发展循环经济与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什么关系?

答:两者密不可分,相互联系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发展循环经济是手段,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目的。

44、我国现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低于国际公认的1700立方米用水紧张线,其中有10个低于严重缺水线。这个国际公认的严重缺水线是多少?

答:500立方米。

45、目前,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仅1.43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在2000多个县(市)中,有600多县(市)人均耕地面积在国际公认的人均耕地警戒线以下。这个国际公认的人均耕地警戒线标准是多少?

答:0.8亩。

46、当前我国的部分耕地污染、土地盐碱化、沙化和退化严重,在现有的耕地资源总量中,优质耕地仅占我国耕地资源的多少? 答:三分之一。

47、资源节约型农业可将动植物的有机废弃物转化为饲料或食物,其采取的途径是什么? 答:是经过微生物处理实现了资源的循环综合利用。

48、近年来我国有些大中城市出现了“拉闸限电”,这种现象是如何造成的?

答:主要原因为我国经济增长是以过度消耗能源为代价的,尽管电力供应增加了,但仍难以满足需要。

49、我国的煤炭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11%,天然气0.7%,铁矿石不足9%,铝土矿不足2%,石油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多少? 答:1.8%。

50、我国已查明的矿产资源总量约占世界的12%,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但从人均资源占有量看,我国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8%,在世界并不居前列。那么究竟居世界第多少位呢?

答:第53位。

51、什么是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答: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好地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

52、改善环境质量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答:提高广大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53、广大公民应从哪些方面的具体事情来保护环境?

答:保护河道和湖泊、防止噪音污染、保护野生动物、爱护花草树木、保护土地资源。

54、绿色消费,是一种以适度节制消费,避免或减少环境破坏,崇尚自然和保护生态等为特征的新型消费行为和过程。绿色消费观比传统消费观多了哪个观念?

答:关心对环境的影响。

55、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由我国什么样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答: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

56、如何建设一个节约型社会?

答:就是要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7、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和重点是什么?

答:要以节约使用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

58、中国共产党代表什么?

答: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59、始终做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答: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60、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强大动力和基本要求以及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分别是什么? 答: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二0二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61、党的干部必须正确行使谁赋予的权力?坚持什么?

答:党的干部必须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依法办事,清正廉洁,勤政为民,以身作则,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自觉地接受党和群众的批评和监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反对官僚主义,反对任何滥用职权、谋求私利的不正之风。62、十六大修改党章遵循的总的原则是什么? 答: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江泽民同志十六大报告中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纳入党章,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63、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回顾了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各项事业取得的新成就,这些成就都有哪些

答:经济实力大幅提升,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步,文化建设开创新局面,社会建设全面展开,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港澳工作和对台工作进一步加强,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进展,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扎实推进。64、在谈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时,胡锦涛是如何强调的?

答: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65、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是什么?

答: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66、十七大报告中,在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还提出与之相配套的五条具体道路,这五条具体道路指什么? 答:这就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67、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答: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68、预备党员必须面向党旗进行入党宣誓。誓词是什么?

答: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69、党的建设必须坚决实现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党的建设必须坚决实现的基本要求是:(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2)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3)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4)坚持民主集中制。70、“两个务必”的内容是什么?

答: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71、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提倡的“四种风气”是什么?

答:认真学习的风气,民主讨论的风气,积极探索的风气,求真务实的风气。72、什么是党的“三大作风” 答:党的“三大作风”,是我们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我们一定要结合新的实践在全党发扬光大。

73、我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否是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答:我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74、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走在前面要努力提高“六个本领”是什么?

答:提高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本领;提高把握方向、总揽全局的本领;提高统筹协调、处理复杂杂问题的本领;提高识才选才、育才用才的本领;提高执政为民、固本强强基的本领;提高干净干事、拒腐防变的本领。

75、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是什么?

答: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下载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键.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网络文化建设综述

    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网络文化建设综述 来源:新华网 2011年10月15日09:16 新华网北京10月13日电题: 中国特色网络文化与时俱进 蓬勃发展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网络文化建设综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新的重要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新的重要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

    十七届六中全会学习心得——六盘水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三大队徐衍国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 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 放、......

    党的十七大思想汇报

    党的十七大思想汇报十七大是中国历史发展和改革开放关键阶段的重要会议,是大家的共识,党的十七大思想汇报。有专家说十七大是为民兴利、为国除弊的会议,我也很赞同。听了前面几......

    党的十七大[5篇]

    党的十七大,举国关注,举世瞩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我们每个炎黄子孙的心愿,迎接党的十八大,作为一个学生我们最重要的就是要努力学习......

    党的十七大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七大的重大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取得了预期成功。这是我们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和工作布局上......

    党的十七大以来

    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市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导下,围绕农村改革发展大局,坚持把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融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不断创新制度,加强源头......

    党的十七大的主要内容

    党的十七大的主要内容 胡锦涛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所作的报告共分十二个部分: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 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 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四、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