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我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
从我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看贯彻落实
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
在改革开放30年之际,云南省国民经济继续平稳运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三大指标增速稳步加快,财政收支同步快速增长,金融运行平稳,旅游业平稳发展,对外贸易形势良好。主要有以下突出现状:
一、我省当前基本经济发展政策。在2003年,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联名下发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云发〔2003〕5号)结合《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民间投资的决定》(云政发〔2003〕46号),提出了若干有关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政策,主要包括: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积极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高度重视非公有制经济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坚持可持续发展,在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同时,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按照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进一步适应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充分运用有效的经济政策手段,把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制度保证。
(二)、放宽投资领域,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保证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最大限度地放宽市场准入。除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重要行业领域外,其余行业和领域均允许非公有制经济投资,在市场准入、投资领域、政策优惠等方面事受与公有制经济同等的政策。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农业资源开发,深化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采取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等多种方式,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开发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先进制造技术、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等高新技术产业;参与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研发中心、实验室建设等。
(三)、完善价格和收费政策,坚持整治“四乱”行为。依法开展价格执法工作。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价格政策、规定开展价格监督检查工作,全面规范收费和服务价格管理。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价格政策。尊重和维护非公有制企业的自主定价权,凡属实行市场调节价的经营服务性收费和价格,一律由企业依法自主决定,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干预。严格按国民待遇公平原则制定收费政策和进行收费管理。认真做好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清理工作。严格管理罚款。各级价格主管部门依法对个体工商户和非公有制企业进行罚款时,必须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开具国家或省级财政统一印制的票据并统一上缴财政等。
(四)、强化服务,狠抓落实,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发展环境。加强规划指导。建立和完善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技术支持与服务体系,积极帮助和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向国家有关部门申报项目。提供平等的用地政策,规范、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计划和土地管理部门按项目的优劣安排项目用地,涉及土地各项费用非公有制企业与其它所有制平等对待等。
二、工业生产稳步增长。1-5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710.1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1%,增幅比1-4月份提高0.9个百分点。5月份当月完成增加值137.79亿元,同比增长13.7%,增速较4月份提高13.6个百分点。其主要特点表现为:
(一)、各经济类型的企业生产都呈现增长态势。1-5月规模以上国有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22.24亿元,增长13.5%;股份合作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15亿元,增长7.1%;股份制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25.79亿元,增长11.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8.98亿元,增长15.0%;其他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5.24亿元,增长12.6%。
(二)、在烟草制品业拉动下轻工业增速回升。1-5月规模以上轻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43.79亿元,增长13.5%,增幅比1-4月提高2.6个百分点。
(三)、重工业增速减缓。1-5月规模以上重工业共完成增加值366.39亿元,增长10.6%,增幅比1-4月回落1个百分点。
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继续回升。1-5月,全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84.3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3%,增幅比1-4月提高1.6个百分点。云南投资规模居全国第21位,列西部第6位;投资增速居全国第28位,列西部第10位。
(一)、第一、第二产业投资增速加快。1-5月全省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4.01亿元,同比增长42.7%,比1-4月提高了11.5个百分点。
(二)、重点行业投资增速有待提高。在全省工业投资中,电力工业投资177.45亿元,增长5.3%,非电力工业投资145.37亿元, 增长12.9%
(三)、房地产业投资继续高速增长。1-5月,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181.50亿元,增长61.7%,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四、消费品市场稳中有增。受市场物价持续上涨的拉动,全省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一)、是从城乡市场看,全省城市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36.1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2.2%
(二)、是从经济成份看,全省公有经济实现零售额108.2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5%。
(三)、是分行业看,全省批发业零售额65.34亿元,增长19.3%;零售业零售额415.3亿元,增长21.4%;住宿业零售额23.5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7%;餐饮业零售额68.7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4.0%
(四)、是从消费结构看,粮油类商品零售额持续大幅增长,热点商品销售额增长较快。今年以来,受食品类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全省粮油类商品零售额持续快速增长。
五、市场物价仍继续偏高,环比略有回落。据调查总队提供的数据,5月份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月下降0.1%,比去年同月上涨了8.8%,涨幅比4月份的9.8%回落了1个百分点,但仍比全国7.7%的平均涨幅高1.1个百分点。云南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8.9%,八大类消费品和服务价格呈现“三降五升”的格局。价格下降的有:衣着、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分别下降7.1%、1.3%和0.4%;价格上升的有:食品类价格上涨23.4%;烟酒及用品价格上涨2.8%, 家庭设备及用品价格上涨0.7%,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上涨7.5%, 居住类价格上涨5.6%。在食品类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10.1%,猪肉价格上涨70.4%,鲜蛋价格上涨6.1%,油脂价格上涨48.6%。
六、财政收支同步增长,全省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73.3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8.8%;全省地方财政收入已完成年初预算的47.4%。其中,增值税完成43.30亿元,增长21.6%;营业税完成70.97亿元,增长31.8%;企业所得税完成39.65亿元,增长30.3%。全省一般预算支出完成382.3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3.5%,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4.8个百分点,实现了与一般预算收入的基本同步增长。
七、旅游业平稳发展,全省旅游部门抓住召开“2008中国昆明国际文化旅游节”的有利时机,周密安排、通力协作、狠抓落实,使文化旅游节的70多项节庆活动更加突出各州市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充分体现国际性、民族性、观赏性,强化参与性和娱乐性,增强活动的吸引力,最大程度地搞好旅游宣传促销,全省旅游业平稳发展。
虽经过全省人民以及政府的努力,取得了上述成绩。但是经济运行中也存在节能降耗形势严峻、高投入低产出行业仍占主导、商品生产过程中污染巨大、生产过程技术含量底下、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监管落实不到位、生产观念老套,缺乏创新性、行业结构不合理、农业用地被挤占现象突出、节能降耗任务繁重等问题,需继续加大工作力度,促进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节能降耗形势严峻。5月份,随着电力供应的好转,在云南工业中占较大份额的钢铁、建材、化工、电力、煤炭等高耗能行业生产明显加快。上述五大行业实现增加值46.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4%,比去年同月增长15.2%,高出全省工业增速1.5个百分点。铁合金、钢材、黄磷、三聚磷酸钠、烧碱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1.14%、12.62%、40.87%、64.5%、21.36%。高耗能、低附加值的工业产品产量快速增长,对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作用不突出,同时使得全省节能降耗工作的压力加大。
二、高投入低产出行业仍占主导。但总体上看,总体产业基本上延续较为粗放的生产方式,产业和产品结构不尽合理,工艺技术和水平不利资源的“吃干榨尽”,难以从根本上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效益的产业经济增长方式。同时,产业还突出地存在着对磷、煤、电、水、土地、运输等资源的过度依赖问题,严重制约着我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步伐。
三、商品生产过程中污染巨大。10月20日下午,云南省委组织理论学习,就阳宗海阳宗海水污染事件,是我省近期发生的社会反应强烈、教训十分深刻的重要事件,是以牺牲环境、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增长的典型案例。澄江锦业工贸公司上交税金1162.8万元,但是治理阳宗海水污染需要花费几十个亿,还影响了沿岸2.6万余人的饮水安全。故必须把坚持“生态立省、环境优先”的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落到实处,重点抓好“七彩云南保护行动”、植树造林、保护生物多样性、9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矿山治理整顿、节能减排、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循环经济试点、开发利用新能源、动员全民节能等10件工作。
四、生产过程技术含量底下。在我省有一批低技术的行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传统产品和低档品种比重大;总体技术水平不高,能耗高、污染重,其中水泥工业尤为突出,旋窑水泥比重比全国低2.6个百分点,扣除已属限制类的湿法、干法中空窑工艺的旋窑企业,国家“九五”推荐的窑外分解新型干法旋窑仅有6条生产线,设计能力156万吨,仅占总量的7.3%,比全国低5个百分点。目前韩、日、泰等国水泥企业单线规模已达90万吨以上,国内合理经济规模提高到35万吨以上,而我省水泥企业平均规模只有8万吨。国家已明令淘汰的直径2.2米及以下机立窑在我省仍占1/4,结构调整的任务十分繁重
五、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监管落实不到位。我省现有《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民间投资的决定》、《工商投资领域制止重复建设目录(第一)》和《关于印发当前工商领域固定资产投资重点的通知》等政策文件,但是不能很好的落实贯彻实施,再加上政策文件本身具有不合理性等等,使云南省法律法规、监管不到位等方面问题突出。
六、生产观念老套,缺乏创新性。我省生产企业存在观念老调,生产模式僵化问题,而且缺乏创新性,不能适应当代高速发展的社会。如腾冲县茶叶生产就存在有生产茶叶产业化程度低,龙头企业少、规模小,拉动乏力。全县除清凉山茶厂有限责任公司和高黎贡山生态茶业公司有一定竞争优势外,其余均属生产规模小而全,经营规模小而散,一体化意识不强,标准化程度低的微型企业,导致规模效益难以充分体现。
七、行业结构不合理。全省的产业结构难以全面升级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发展的方式尚未实现全面根本性转变,表现形式是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较大差别距,人均GDP悬殊的地区差距就可见一斑。全省有10个州、市的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将更加显著地体现出来。所以,只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是不够的,还必须在优化产业结构上下大功夫,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全面转变,在优化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提升人均GDP水平。
八、农业用地被挤占现象突出。当前城市的政府官员借着经营城市的名义走上了一条“卖地生财“的城市发展之路。现在一些地区出现了政府财政收入对房地产及其相关产业的依赖度越来越大的现象,很多城市建设项目,其资金都来自卖地生财的“土地财政”,于是,由开发商与政府部门联手“导演”的土地违法问题也屡禁不止,农业用地被商业化挤占现象突出。致使大批农民失去土地而没有得到适当安置,导致在部分地区多次发生群体性事件。由于以上问题,全年要顺利完成政府工作目标,难度进一步加大,各地各部门必须准确把握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积极应对,更加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保持全省经济平稳、协调、又好又快发展。
一、大力推进高能耗能行业结构调整 ,优化行业结构。当前应当着手推动全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转变全省经济发展方式的前提和基础,是在经济发展中结合云南的实际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科学发展的道路,是对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也是实现全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具体战略措施。以发展得好为第一位,发展得快为第二位的发展指导方针,是发展理念上的大进步。按照这一方针,把云南的经济发展建立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基础上就是科学的发展,就是发展理念上的进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全省的经济总量在30年中增长17倍,产业结构得到有效地调整,实现了两次升级。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由1978年的42.7:39.9:17.4,经过13年的发展和调整,1991年全省产业结构第一次实现历史性的质的飞跃,由“一二三型”产业结构类型升级为“二一三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调整为32.8:34.7:32.5,三次产业的发展比较均衡。1992年,云南的产业结构的类型再次升级为“二三一型”,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调整为30.2:35.4:34.1,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首次超过第一产业,这是全省产业结构的又一次历史性的飞跃,是新时期的第14个年头。“二三一型”的产业结构类型一直延续至今,与全国的产业结构类型相同。只有全省大部分地区的产业结构实现升级,才能实现全省的产业结构升级。从全省各州、市生产总值结构及其类型和人均GDP的情况来看,云南的产业结构要升级为“三、二、一型”产业结构类型,将有一段更长的路要走。缩小全省的地区发展差距的任务艰巨,加大全省各州、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力度,加快全省产业结构升级步伐显得尤为关键。
二、进一步加大对重点行业的财政投资力度。首先,应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凡是有条件完全市场化运作的项目,国有资本逐渐退出。扩大贴息范围,对非公有制企业利用银行贷款建设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参照《云南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贷款贴息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应贴息额30万元以上且符合条件的投资项目,不分所有制均给予贴息资金支持。其中:非经营性项目贷款实行年度全额贴息;其它经营性项目原则上半额贴息。其次,应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凡是有条件完全市场化运作的项目,国有资本逐渐退出。扩大贴息范围,对非公有制企业利用银行贷款建设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参照《云南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贷款贴息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应贴息额30万元以上且符合条件的投资项目,不分所有制均给予贴息资金支持。其中:非经营性项目贷款实行年度全额贴息;其它经营性项目原则上半额贴息。
三、建立健全各项监管机制,保障各项监管制度落实到位。加快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规章制度建设。当前应当继续健全各项经济监管机制,切实保障《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民间投资的决定》、《工商投资领域制止重复建设目录(第一)》、《关于印发当前工商领域固定资产投资重点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各项制度的落实到位。加快对《环保法》完善的步伐,切实加快我省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
四、进一步提高科学技术发展,降低能源损耗。全省各地各部门应致力于优化投资结构,在努力抓好重点项目、大项目的基础上,减弱对增速指标的考核,从规模、速度转向结构、效益。加大对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的投资力度,提升产业层次,提高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比重,利用宏观调控”练好内功“,切实增强云南经济发展后劲。同时投资管理部门要因势利导,加大对云南灾区恢复重建的投资力度。要积极向国家充分反映我省的灾情,争取国家更多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帮助灾区尽快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
五、继续解放思想,及时更新观念,增强民族创新性。首先是强化发展观念。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发展不仅是自身求生存、增效益、化解风险的前提,更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其次是强化大局观念。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不是要限制发展,更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优化发展,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再次是强化竞争意识。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金融业的竞争,尤其是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的金融竞争将更加激烈。一方面,我们鼓励支持通过积极创新金融产品、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的正当竞争;另一方面,鼓励更多的金融机构到昆明以外的城市、县域经济相对发达的县设立服务网点或增加信贷支持,开展正当竞争,推动县域金融服务体系的逐步完善并形成竞争格局。改善环境,科学发展。一是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金融部门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资金支持结构的调整,促进全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六、加大对建筑用地批准权审核,防止农业用地被挤占。严格贯彻落实《云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办法》。云南省各级党委、政府切实加强和规范土地承包管理,把规范管理作为稳定党在农村各项政策、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头等大事来抓,不折不扣执行党在农村的土地承包经营政策,确保了全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大法律和政策宣传力度,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工作,认真开展二轮农村土地延包工作,加大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补换发力度。坚持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的原则,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二轮土地延包工作,保证了全省农村的稳定与发展。
七、切实抓好各项惠农政策落实,稳定粮食生产。各级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和基层干部要扎实做好各项工作,把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和激励作用,稳定农业生产,保证农产品的市场供给。财政资金调度应优先保证农业和粮食生产的需要;认真把扶持粮食、油料、生猪、奶牛等基本农产品的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各地要严格执行”米袋子“、”菜篮子"行政首长负责制,把加强粮食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下大力气抓好粮食生产,切实抓好种粮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政策的落实,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千方百计稳定粮食面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粮食单产,努力确保粮食增产粮农增收,保障粮食有效供给。
八、加快与东盟各国建立经济合作。当前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厅、科技厅和商务厅在昆明组织召开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科技交流合作发展研讨会”上成立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科技交流合作组的成立,中国是发起国,秘书处常设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科技交流合作组”主要开展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有需求、云南有优势和特色的陆稻、杂交玉米、甘蔗、杂交水稻、马铃薯、大豆等粮经作物的优良品种新技术示范和培训等活动,促进双边、多边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形成长效机制,促进次区域国家项目区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支撑粮食安全,消除贫困,保护环境。自1992年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启动以来,作为我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省份之一,云南省根据自身独特的地域特点,更深更广地融入到了区域合作中,在基础设施建设、贸易与投资、农业合作、资源和环境保护、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九、加强制定与建立具体评价机制。
(一)、绿色GDP是近年来兴起的新的国民经济核算概念。通俗地讲,就是用现行国内生产总值(GDP)扣除因人类在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对资源(主要包括土地、森林、矿产、水)、环境(包括生态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的破坏性影响后的余额。绿色GDP是反映经济“净”增长的概念,能更好地体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谓可持续发展,主要是解决好三大问题: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应着手建立起一套更加合理的企业 “绿色”准入标准及相应的法制、法规,从源头上实现产业结构向“绿色”化的根本性转变。
(二)、1995年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并没有带来就业机会的同步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步提高,致使我国“三农”问题雪上加霜,城乡分化日益严重,就业问题愈加突出。这一系列后果充分说明:单纯追求国内生产总值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不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前很重要的一点是要通过制定科学的政绩考核办法强化制度和政策导向。要把过去那种只重GDP的片面考核指标体系转变为注重“人文GDP”和“绿色GDP”的全面考核指标体系,使社会发展指标在整个考评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得以不断提升。在一些地方和一些领导干部那里,只是把科学发展观说在嘴上,写在墙上,印在报刊上,而在行动上大打折扣。在他们的心目中,仍然是重经济GDP,轻“绿色GDP”;重项目引进,轻环境保护;重经济发展,轻社会事业发展;重基础设施硬件建设,轻公众人文素质提高。“绿色GDP”在一些地方叫好不叫座,就是明显的例证。
综上所述,我们要使云南省的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遵循科学发展观,毛主席曾经说过:“我们除了科学以外,什么都不要相信,就是说,不要迷信。中国人也好,外国人也好,死人也好,活人也好,对的就是对的,不对的就是不对的,不然就叫做迷信。要破除迷信。不论古代的也好,现代的也好,正确的就信,不正确的就不信,不仅不信而且还要批评。这才是科学的态度。” 惟有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才能落在实处,才能推进我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篇:从改革开放看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
从改革开放看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
[摘要]我国在改革开放历经30年的发展的路程中取得了很多重大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尖锐的矛盾和重要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党中央在过去的经验教训中认真反省总结,适时正确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只有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使改革开放与科学发展观展开良性互动,才能使其有针对性地改善我国现阶段发展中的问题,并有突破性地展开我国新阶段的发展前景。
[关键字]改革开放,科学发展观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转眼我们的国家已经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稳步探索地前进了30多年了。其中获取了很多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独特经验和教训,这些可以从我们30年中所取得成就和问题中总结出来。
首先来看改革开放中所取得的成绩:
一是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已基本形成。农村的人民公社已被家庭经营所取代,农民获得了经营自主权,农村的中小企业(以前为乡镇企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大部分国有企业进行了公司制改造,有的已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各种非国有企业和混合所有制企业发展迅速,其中仅个体私营企业创造产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就已占到1/3以上。各种形式的外资企业大量引进,中国已成为跨国公司云集之地。
二是市场价格机制开始发挥基础性作用。经过持续不断的价格改革,我们已将原来计划价格“一统江山”的局面改革为市场价格起主导作用。目前,除了利率、电价、油价、水价等金融、能源和城市公用事业领域的价格仍由国家计划控制外,绝大部分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已由市场竞争决定。除了在通货膨胀严重时政府采取一些临时性价格管制措施外,大部分时候都由市场供求决定价格。
三是产品和要素市场体系基本形成。农村的集贸市场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非常活跃,城市的各种商贸市场现已非常发达。目前除了土地要素市场、资金要素市场、产权交易市场尚未完全形成外,其余要素市场(如劳动力、人才、技术、信息等)已基本形成。综合国内学者研究测算结果,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已经超过70%。
四是主要依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体系正在形成。在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经济主要依靠国家计划进行调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只能起到辅助性作用,特别是货币政策更是非常欠缺。经过30年的不断改革,原来的国家指令性计划已被现在的指导性计划和规划所取代,原来的国家计委已改为国家发改委,财政政策
和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越来越强。同时,我们还积累了越来越丰富的宏观调控经验。
五是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体制初步形成。在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只承认劳动创造价值,只允许劳动参与价值的分配。在经过不断的思想解放后,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后,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各种非劳动要素也可以参与价值的分配,强调要建立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体制。在实践中,各地早已允许资本、技术专利、管理等非劳动要素参与分配。
再来看看我们还存在哪些严峻的问题:
一是重经济轻社会。因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中的主要矛盾仍然是我国落后的生产力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为了能尽快缓解这一主要矛盾,让广大人民都能真正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实现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坚持以经济建设为重心,中央以及各级地方政府都长期把发展经济作为最重要的任务和衡量政绩的中心指标,以至于在发展理论不成熟和认识不透彻的阶段,我国曾一度唯GDP马首是瞻,一切都以GDP为衡量指标。这对衡量整个社会的发展建设必然会造成有失偏颇的影响,以致于甚至造成很多地区出现了一切都以经济发展中心的,而过于严重地忽视了社会公德、教育体制、民主法制、民权民生问题的完善,酿成畸形发展的苦果。
二是重外延轻内涵。我国长期以来发展经济的任务繁重,故而很多情况下,为了加快增长,常常以牺牲资源、效率、公平地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为主。比如在国民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内需中常常忽视最为重要,作为一个真正经济发展稳定的大而强的国家最应重视的“内需”。初期,我国各地政府是以牺牲本地经济主体的部分利益来大量吸引外资发展经济为主;后期,在引进了相当程度的技术和管理理论,我国国内经济又有了一定的物质发展基础,再加上我国原有的人力资源优势,陆续蓬勃发展起自己的工业体制,此时开始以挣取外汇即加大出口量为主要的经济增长方式。但这些初步发展阶段,发展速度虽然惊人,但是质量却不高,甚至某些方面造成饮鸩止渴的负面效果,以至于现在要活得长期优质的发展不得不弥补当时因粗放增长带来恶劣后果。我们的经济应当开始走精细有内涵的“又好又快,好字当头”的优质发展之路。
三是重效率轻公平。为了在发展经济和兼顾公平中保持相对的平衡,我国长期以来都是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建立共和国初期发
展社会主义经济缺乏实战经验的阶段,我国长期把姓“资”还是姓“社”的所有制制度和分配制度钳制得很严格,因而相当程度上限制了发展生产的积极性,降低了资本等要素参加经济建设所应带来的效能。而后的探索发展中,我们慢慢认识到资本、土地、科学技术等生产要素在生产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于是将它们也纳入了分配制度之中。但是这些也无意中增加了分配中发生潜在不公平的因素,使得很多因原先拥有某些资料的经济主体利用这些优势能愈加富裕。
四是重资本轻劳动。正如前文所述,正式因为开始重视资本、科技、管理等方面带来的高效率发展,因而造成了忽视完全按劳分配的倾向于大多数无产者的“相对公平”,很多情况下,如我们所知,无论是脑力劳动或是体力劳动,即使创造很多价值在一定时期和阶段内都是很难取得与资本或是土地所能换来的高额回报。而事实上,资本的融通过程中能在短期内带来比劳动更多的“价值”,因而很容易被目光短浅的经济主体所追捧,故而使得整个社会形成重资本轻劳动的发展氛围。
五是重部分轻共同。我国因为各地区地理位置与资源禀赋不同,造成一些发展上难以忽视的不平衡,东中西部各自的发展都按照自己的速率发展,长此以往,差距越来越大,形成越来越尖锐的区域矛盾。发现到这些问题之后,国家已经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些平衡区域发展的政策,诸如“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等,努力实施中,但是到目前为止,成效似乎并不显著,这不得不说是因为我国本身这方面的问题相当突出和任务艰巨,但另一方面这也与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忽视各部分之间的协调发展造成的后果。
六是重稳定轻和谐。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国家,自从封建专制集权主义社会以来就一直是一个把稳定放在首位以维持大局的国家。对于建国后要着重发展经济,充分发挥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优越性使人民尽快奔向富裕的小康社会,把我国建立成名副其实的拥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大国,我们一直从不懈怠的紧抓稳定。但是今年以来的发展实践中我们慢慢发现,仅仅注重稳定,并不能掩饰内在的深刻矛盾和问题,我们还远远谈不上“和谐”,故而降低了我们的发展效率和质量问题。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在新形势下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立和谐社会,是建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社会主义的新的发展阶段的新任务!
只有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而要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的发展,至关重要的是,我们在工作中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我们应继续推进政府只能转变的改革。这是全面深化改
革的重点和关键,也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中心,政府是改革的倡导者和决策者,它的一举一动对整个社会具有显著地示范和导向作用。政府职能转变的一个明确的方向就是转变观念,变管理型政府为服务型政府,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我们要继续推进涉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改革。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要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要着力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从现实情况看,特别要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扶助贫困人口、发展教育和卫生事业、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和谐安定。我们要继续推进涉及对外开放的改革。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失落是科学发展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方面,也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适应整个世界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由此可见,改革开放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必将成为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源源不断的不竭动力。而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必将成为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机制、体制上的保障。我国社会必将在科学发展观和改革开放的良性互动之下不断向前发展。
第三篇:科学发展观论文可持续发展论文
科学发展观论文可持续发展论文科学发展观论文可持续发展论文科学发展观论文可持续发展论文
引领西部经济大开发可持续发展
提要: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中国政府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它有利于逐步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本文就西部大开发中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原则及目标作了初步的探讨。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
随着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融入世界经济,这一切将为中国改革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我国经济从此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东部发展更快,东西部地区差距扩大了,于是地区经济发展政策的调整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国家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时,把逐步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作为一项重要方针。为此,决定对地区发展政策进行调整,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而“入世”后的西部,要想把握好这个机遇,只有借助科技的威力,完成从传统经济形态到现代经济形态的转换,因此,国家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符合西部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要求。
一、战略原则
工业化和经济增长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大大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但也由此引发了一系列负面影响,主要是全球性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在经历了一系列全球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和痛苦之后,人类开始积极反思,努力寻找新的发展模式,于是可持续发展这一新的发展模式应运而生了。(一)以人为本的原则
西部大开发的终极目标应该着眼于改善西部人民的生活福利水平。西部地区疆域辽阔,有些地方人口分布极为稀薄,如果开发活动面面俱到,散布于一切空间范围,势必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使得大开发的总体成效和西部多数居民的整体福利大打折扣。因此,西部开发必须首先将优势资源投向人口密集、购买力相对旺盛、市场潜力相对较大的区域,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邓小平根据我国各地区的特点和条件,在1978年提出了“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地区经济梯次推进的战略构想。事物的发展总是从不平衡-平衡-新的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基础较好,交通和地理环境也较优越,东部地区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进一步增强经济活力,在推进改革开放中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有条件的地方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并通过多种形式帮助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经济。
二、战略步骤
(一)改善基础设施,培育“增长级”
通过对重点地域、重点城市的交通、通信、城市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和其他大型关键工程项目等的大规模投入全面改善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孵化出一批强力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增长极”,为西部地区第二及第三阶段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有可起到拉动内需、扩大就业、增加收入、刺激消费的作用,有助于区域经济景气的全面高涨。在这一阶段,人均gdp需要有一个大的提升,因此,其增长速度可设定在10%左右,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这样,到2010年,西部地区的人均gdp将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80.5%左右。
(二)区域整体竞争实力全面提升,经济实现高速增长
以具有强大辐射作用的重点地域、重点城市为龙头,将开发活动向周边中等城市全面推进。产业结构完成全面调整和优化,西部地区最终形成传统产业和新型产业相结合、门类齐全、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产业框架。各个部门、各个茶叶形成的生产能力和竞争能力发挥巨大作用,经济发展实现起飞,呈现高速增长势头。生态环境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城市化水平与全国水平实现基本同步。这一阶段,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率应保持在8.5%左右,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到2020年,西部地区人均gdp将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93%左右。
三、战略目标
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我国现代化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就决定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目标既要以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的基本目标为参照,又要密切联系西部地区的实际。与东部相比,中国西部仍是一个人才匮乏、自然资源短缺、经济基础和技术能力还非常薄弱的地区。目前,西部gdp只占全国的19%,人均gdp水平只占全国人均水平的67%左右;而在“十五”计划期间,国民经济增
长速度预计将达7%-8%,然后将保持在7%左右。东部地区本身的底子厚实,gdp和人均gdp的基数明显高于西部地区。因此,西部大开发务必采取“跨越式”战略,使西部地区gdp和人均gdp实现超出常规水平的增长。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提高西部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缩小东西部的差距。在21世纪的信息时代,经济发展节奏越来越快,发展机遇稍纵即逝,中国西部在紧紧把握全球化与信息革命带来的机遇的同时,还必须采取以下措施:(一)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人口从根本上制约了中国西部的可持续发展,是产生各种不可持续性的根源。因此,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速度和规模,是中国西部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选择。当然,人口规模和增长速度对环境的影响并非只有不利的方面,它可以通过增加有效竞争程度和扩大有效需求规模,带来技术进步和规模经济,从而提高单位投入的产出,减少单位产出的废物排放量,给环境带来积极的影响。西部地区极具人力资源潜力(西部地区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数量不少,人才聚集),但却没有很好地开发和利用,这是西部各地区虽具有各自独特的优越条件,而不能够发挥其作用的根本原因。(二)合理利用资源,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
西部地区具有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裕、投资成本低廉、市场广阔等优势。近年来国家对西部地区的投入逐年增大,使得这里的投资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国家在安排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开发项目时,有意对西部地区实行倾斜政策,力图通过大、中型项目建设带
动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另外,在金融支持上,包括中国人民银行在内的各大银行都表示将加大对西部重点行业、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积极发展西部市场。但在对西部地区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必须注意到对环境资源、经济资源、知识资源的合理利用、综合利用、管理和保护等问题。(三)加强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西部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的重要屏障,其环境优劣直接决定了全国的总体环境状况,突出表现在荒漠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由于气候干燥,降水稀少,植被面积不断减少,土地质量不断恶化;沙源极为丰富;荒漠化地区人口众多,经济不发达,群众生活贫困,文化、科技、教育落后,人口素质低,加之草场过牧,草原被大量开垦;人为的经济性干旱。
以上种种表明,西部地区人们的环保意识非常薄弱。至今许多地区的决策部门、管理部门仍然是只强调生产,只强调眼前经济利益,而未能从环境保护的原则出发,去考虑经济发展,去改变旧有的生产方式。长期以来的文化教育、环境教育滞后,法制不健全,政策宣传失误,一些具体问题没能妥善解决,都是形成环境保护意识薄弱的原因。
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全国一盘棋的思想出发,才能争取早日实现共同富裕。参考文献:
[1]杨开忠.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2]逢松月.成人高校政治复习教材[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1.
第四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案例
饯行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心全意为园区建设服务
西塞山工业园是我市“三园一带”大园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份,自2008年8月由省政府批准筹建为省级工业园以来,园区建设工作进入了快车道。按照工业园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示范园区为目标的总体要求,环保部门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紧紧围绕如何为西塞山工业园建设服好务,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这一主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一些工作。
一、提出与西塞山区政府共建“两园”构想
西塞山工业园开始筹建后,已完成了园区整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的园区规划结构:以湖北新冶钢升级配套和西塞山电厂能源建设为主,逐步形成重工业聚集地、能源基地、冶金机械化工、模具钢、仓储物流业综合型工业园区。
针对西塞山工业园区规划结构的特点,西塞山环保分局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经过认真研究,统一思想,认为西塞山工业园区位于黄石城区的重要区域,是未来黄石城市空间拓展的最主要方向之一,环保部门在园区建设中,必须在生产发展、生态良好以及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科学发展方面承担应有的责任和义务。由此,市环保局郑重提出了与西塞山区人民政府共建西塞山工业园中模具钢工业园和精细化工工业园的构想,共建“两园”的倡议一经提出,立即得到西塞山人民政府的积极响应。双方与2009年8月签定了《黄石市环保局与西塞山区人民政府共建工业园区协议》。此举不仅能够在更深的层次上为工业园区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空间,更能有效提高工业园区发展的质量,增强发展后劲和整体竞争实力。以环境保护作为创造良好投资环境的基础和重要内涵,既有利于工业园区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实现对企业的择优,更有利于在未来 发展中确保引进企业做大做强。
二、从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入手,提出相关的环境保护对策和方案
西塞山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后,西塞山环保分局从服务园区建设大局出发,依据国家环境保护相关法规,促成西塞山区人民政府委托中国地质大学编制《湖北西塞山工业园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目前该报告已编制完成,并已通过湖北省环保厅审批。
从西塞山工业园规划环评入手,通过对目前园区发展制约因素的客观分析,比如环保基础设施不健全、市政设施不齐全、用地功能混杂、无序开发、布局零乱等问题,我们提出了要将工业园区建成布局科学集中、产业特色鲜明、基础设施完备、服务功能齐全、园区管理规范、生态环境优美、发展潜力巨大的新型工业园区的新思路。对入园的建设项目提出来了严格的环境管理要求,属于国家明令禁止或工艺落后以及排污量大、污染控制难度大、不符合园内总量控制要求的项目禁止入园。鼓励低能耗、低水耗、低污染、高效益、高科技的环保型项目入园。
在西塞山工业园发展模式、发展策略上,环保部门提出了建设生态工业园的理念,倡导发展循环经济,通过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实行清洁生产审核,使园区内企业的能耗、物耗、水耗及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内外同行业先进水平,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实现废水资源化。
结合西塞山区工业园区的特点,我们在分析确定主要相关环境要素的环境容量以及资源环境承载力,提出了全理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案,提出来了避免和减缓各种不利影响的措施和对策,明确了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三、践行科学发展观,为进园项目跟踪服务
西塞山环保分局把为进园工业项目做好跟踪服务,作为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的一项重工作来抓,力争抓实抓好,抓出亮点,抓出成效。
西塞山工业园中的模具钢工业园建设,我们作为区域性环境污染综合冶理项目,已申报2009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力争申请省级环境专项拔款资金300万元。针对园区内现有84家中小型模具钢企业,布局分散,工艺落后,烟尘、二氧化硫与噪声污染严重的情况,对原有企业进行整治规范、改造,统一进入规划中的模具钢工业园,采用统一使用清洁能源天然气集中供能、配套先进的除尘设施、绿化隔离和降噪减城震等技术措施,以达到环境综合治理的效果。
园区中的精细化工工业园建设,我们努力搭建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的平台,市环保局王增倍局长和西塞山区胡敏区长等人多次到浙江、广东等地招商。西塞山工业园的区位优势、产业布局优势和高起点的规划建设,已引起许多外商的浓厚兴趣,外商亲临园区考查后有强烈的投资意向。环保部门与地方政府共建园区的新举措,是外商投资的真正原动力,因为保护和改善环境,对于企业未来发展而言,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法码。与此同时,对已签约进西塞山工业园的湖北芳通药业公司等一批企业,市环保局积极为企业开辟“绿色通道”,方便企业落户,我们采取跟踪服务,把好产业政策关、项目选址关、环境影响评价关等措施,深入基层,确保项目顺利开工。
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当前的头等大事,环保部门在推动科学发展上更是肩负着重要的责任,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西塞山工业园的又好又快发展作贡献。
西塞山环保分局
2010年10月22日
第五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团结动员全场妇女为红山农场的建设谱写新篇章
(2011年8月 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我受红山农场第一届妇联执委会的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敬请各位代表、各位同志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红山农场妇女第二次代表大会的隆重召开,这是团场广大妇女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对团场妇女的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本次大会的主题和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师二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我场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回顾总结过去五年我场的妇女工作,紧紧围绕我场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总体要求,分析当前形势,研究确定我场今后五年妇女工作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措施;选举产生我场妇联第二届执委会和新一届的妇联主席;动员全场广大妇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农场全面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
五年来,我场妇联在十三师妇联亲切关怀和指导下和农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大局,履行职能,发挥优势,努力提高妇女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妇女的主观能动性,为促进红山农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做出积极的贡献。农场妇联先后获得师级、兵团级“先进基层妇联组织”“先进女职工委员会”荣誉称号。
一、党政领导,妇联推进,逐步提高妇女参与社会事务管理水平
农场第一次妇代会召开以来,党委高度重视妇女儿童工作,全场上下形成了党政领导、社会支持、妇联协调、各方参与,共同促进妇女儿童发展的工作格局。农场将妇女儿童发展目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不断加强和改善党对妇女儿童工作的领导。成立了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颁布实施了 “十一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从政治上引领妇女事业发展,从政策上为妇女儿童发展提供保障。农场“双学双比”、“巾帼建功”、“和谐小康家庭”创建等各类活动协调小组发挥优势,切实为妇女儿童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服务。
——妇女参政议政的程度不断提高。广大妇女政治地位不断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和参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主动性不断增强。农场女党员有132人,她们认真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利,积极履行参与和监督职能。同时,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女性走上了领导岗位,全场 名女干部活跃在各个领域。广大女干部勤政为民,廉洁奉公,自强不息,以出色的成绩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和职工群众的信任。
——妇女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广大妇女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充分发挥了“半边天”的作用。在工作岗位,女职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树立了良好的职业形象;在社区、村居,广大妇女热心参与扶贫帮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公益活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充分发挥了妇女在建设和谐社区中的积极作用;在家庭,妇女们倡导家庭美德,科学地教育培养子女,为促进家风、民风、社会风气的好转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各条战线涌现出了一大批女性先进典型人物,如农业三连冯淑云被评为兵团级“三八红旗手”;一牧场林凤娥家庭被评为兵团级“和谐小康家庭”;农业六连杜海棠、园艺一场王海霞被评为十三师“三八红旗手”;祁俊红、王秀红等被评为十三师“巾帼致富能手”。
二、服务大局,统筹协调,动员妇女助推经济发展创造新业绩
农场第一次妇代会召开以来,农场妇联把团结动员妇女参与经济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有力推动了全场妇女成为促进红山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力量。
——提高素质促发展。将妇女素质教育纳入妇女工作大局,建立健全教育培训机制。加强教育培训阵地建设,以“科技之冬”“阳光工程”“农广校”为阵地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举办种植、养殖、服务、加工等各类培训班共计11期,参训妇女达到2000余人,提高了农场妇女科学文化素质和科技致富能力。以“妇女健康促进工程”建设为抓手,每年开展“妇女健康大普查”活动,先后为3000余名妇女进行了免费体检,并送药。每年举办“妇女健康知识讲座”5年来一共举办28场次,参培妇女达3200人,大力提高了妇女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二是积极参与产业结构调整。全场妇女积极参与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壮大了土豆、红萝卜、畜牧、刺绣四大特色产业,大力开展“双学双比”、“巾帼科技致富工程”等活动,给广大妇女提供了大显身手的平台,涌现出了以农业四连苟晓霞、戎永玲等典型的养殖能手,以园艺一场王海霞为典型的葡萄种植女能手。其中农业四连、农业五连被十三师妇联授予“巾帼养殖示范园区”称号。
三是广辟增收渠道,多举措助妇女发展。一是开展劳动竞赛。在不同季节、因地制宜开展了各种劳动竞赛22场次,参与妇女3600人,以此来提高广大妇女的竞争意识,助推农场经济的发展。二是送帮扶。开展了巾帼帮扶行动,共结对72对,并落实了资金、技术、信息等帮扶措施。通过低息或无息小额贷款,五年来共帮扶47户贷款 万元,以此来帮助妇女发展庭院经济或自主创业。
四是开展“巾帼文明示范岗”创建活动,引导各系统科学化、规范化创建各具特色的示范岗。五年来,各单位女性爱岗敬业、勇挑重担,争创“巾帼文明示范岗”,争当“巾帼建功先进个人”。职工医院和中心学校先后荣获“三八红旗集体”和“巾帼文明示范岗”荣誉称号。
三、创新载体,发挥优势,引领妇女参与构建和谐红山取得新进展
五年来,团连两级妇联组织努力创新工作载体,充分发挥优势,激发了妇女的发展欲望和参与激情,在引领妇女参与构建和谐红山进程中取得新进展。
——突出家庭文化建设。结合妇女在家庭中的作用和特点,围绕“和谐小康家庭”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文明家庭”、“绿色家庭”、“平安家庭”、“学习型家庭”创建和“廉政文化进家庭”等活动,提升家庭文明程度,以家庭的和谐促进社会的和谐,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举办了“大手牵小手”亲子教育活动。目前,全场“和谐小康家庭家庭”创建面达到90%,被兵团评为“和谐小康家庭”的1户,被十三师评为“和谐小康家庭”的14户,被农场评为“和谐小康家庭”达到有68户。
---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团连两级妇女组织通过开展群众性的文体活动,如举办红山“杰出母亲”评选大赛、“妇女趣味运动会”、“展巾帼风采——手工艺品展”、“环保时装秀”各类演讲比赛等活动,极大地激发妇女参与和谐红山、共建红山的热情和主动性。
——普及科学家教知识。不断深化“双合格”家教实践活动,举办“双合格”评选活动,邀请专家来红山举办家庭教育知识巡回讲座和国学经典诵读讲座等活动,普及科学家教知识。全场共举办各类家庭教育知识讲座12期,受训家长逾 人次,为国教子的观念进一步形成。成立了农场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完善示范家长学校建设。中心学校和民族中学均被授牌“家长示范学校”,农场妇联还获得2010年家庭教育“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四、履行职责,依法维权,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实现新突破
农场妇联以代表和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为己任,加大维权工作力度,构筑了社会化、法制化维权工作新格局。一是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以“三八维权周”、“六一”“12.4”为契机,大力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婚姻法》等法律和反家庭暴力、预防艾滋病、抵制毒品等知识,增强了妇女依法维权意识。二是积极参与和开展知识讲座。五年来,先后举办各类法律知识讲座23场次,参培妇女、青少年达7000余人。三是帮助弱势群体,为妇女儿童排忧解难。开展特困妇女妇科疾病的调查登记,关注贫困母亲、困难儿童等,自2006年开展“金秋助学”活动以来,先后有12位贫困生受助,受助资金达2.4万元。
五、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妇女工作水平
以连级换届为契机,全面加强妇联组织建设。连级换届后,配齐配强了妇女委员。大专文化程度 名,占 %;本科文化程度 名,占 %。党员16人,占87.5%。35岁以下有2人,占25%,30岁-40岁 人,40——49岁 人,平均年龄 岁,基层妇女干部正在朝年青化、知识化发展。场直单位在职的女干部、职工整体素质也在不断提高。
开展学习培训活动,提高妇联干部素质。积极配合上级部门,搞好对基层妇女干部和场直单位女职工的培训工作。五年来,我场妇女参加师级以上组织的参观学习培训达23人次。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组织场、连妇联干部积极参与科学发展观学习,提高了理论素养,增强了全 6
局意识和创新意识,妇联干部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能力显著增强。
经常性开展活动,增强妇联组织的向心力。五年来,主要是围绕“三八”“五一”“六一”“春节”等传统节日,开展了拔河、乒乓球、扑克、跳绳、文艺演出等一系列活动,为妇女儿童营造了一个快乐的节日氛围,丰富了职工群众的文化业余生活,也增强了妇联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各位代表、同志们,五年来的工作,得益于场党委、政府和上级妇联组织的正确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是广大妇女干部和妇女姐妹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谨以大会的名义,向场党委、政府领导及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战斗在各行各业的姐妹们表示亲切的慰问。
回顾过去,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场的妇女工作离党和妇女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妇女工作的渗透力需要进一步增强,妇女工作的机制和方式需要进一步创新,妇女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妇女儿童的生存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努力加以解决。今后五年工作的设想
未来五年是我场加快团场小城镇建设的关键时期,是把我场建设成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一大局,紧紧围绕场党委的工作部署,团结带领广大妇女在参与红山农场经济社会建设中施展才华,发挥作用,在服务大局中,开创农场妇女工作的新局面。
今后五年,我场妇女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主题,以促进妇女创业致富为主线,以提高妇女素质为着力点,以维护妇女儿童权益为抓手,以培养新女性为目标,团结动员全场妇女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创造新业绩,倡扬新风尚,建设新生活,实现新发展,争做时代新女性,为红山农场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今后五年,我场妇女工作的主要目标和主要任务是: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紧紧围绕建设“坚强阵地”“温暖之家”、推动科学发展、创造和谐小康生活的奋斗目标,大力实施“建功立业工程”、“依法维权工程”、“和谐小康工程”、“强基固本工程”,引领全场妇女为建设新型团场建功立业,推动实现妇女儿童事业新发展。激励妇女在共促科学发展中创造幸福生活,增强自主创业能力,拓展自主创业空间,优化自主创业环境;完善妇女权益保障机制,拓宽妇女利益表达渠道;激励妇女在共创美好生活中文明健康的生活,构筑共同思想基础,弘扬和谐小康家庭风尚,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和谐型妇联组织,各项妇女事业全面发展。
一、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妇女工作,准确把握新时期妇女工作的前进方向
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开发妇女人力资源。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所有问题包括妇女问题的关键。农场妇联组织必须立足于促进妇女的全面发展,把提高妇女素质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对妇女的教育培训,帮助妇女不断提高 8
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劳动技能、竞争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要大力培养选拔一批德才兼备的女后备干部、女技术人才和女致富能手、女经纪人。广大妇女要充分认识学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树立主动学习、超前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成为先进生产力的创造者和受益者。
忠实履行职能,切实代表和维护妇女群众的特殊利益。建设广大妇女的“温暖之家”,以妇女为本,以和谐为本,以服务为本,提高妇联组织的服务功能,彰显妇联组织的服务意识,强化妇联组织的服务能力,锲而不舍地推动解决妇女儿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妇女全面发展,创造更加和谐、更有尊严、更文明健康的生活,提高妇女儿童的幸福指数。
二、深入开展“巾帼创业、巾帼文明、巾帼服务”三项行动,团结动员广大妇女积极参与和谐团场建设
在团场,继续深入开展“双学双比”活动和“巾帼科技致富工程”,促进团场妇女增收致富。团场妇女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农场妇联组织要把帮助团场妇女增收致富作为妇女工作的重要任务,重点抓好农业实用技术的普及培训,提高广大妇女的科技素质。各单位妇代会主任要开展“带头创业致富,带领妇女群众致富”的“双带”活动,帮妇女群众致富,做妇女群众表率。要抓好妇女示范户、专业户、自主创业户带头人的提高培训,扶持更多的团场妇女成为种养大户、养殖大户、自主创业大户。要广泛开展“姐妹献爱心”、9
“手拉手”、“一帮一”等群众性扶贫帮困活动,积极为团场妇女提供政策、信息、技术等帮助。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多渠道、多途径组织团场富余女劳动力的转移。通过小额信贷等模式,加大对有自主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妇女的帮扶力度。继续开展“关爱贫困母亲”活动,为妇女群众办实事。
要深入开展“巾帼文明示范岗”创建活动,促进在岗妇女建功成才。要把“巾帼文明示范岗”创建活动作为动员场直妇女参与加快发展的有效载体,广泛开展以提高自身素质,倡导职业文明,增强职业道德,创造最佳效益为内容的劳动竞赛活动,引导在岗女职工建功立业,为促进行业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多做贡献。
深化“和谐小康家庭”创建活动,为建设和谐红山农场作贡献。农场妇联组织要以以“和谐小康家庭”创建为载体,深入开展“美在家庭”系列活动,促进“廉洁型家庭、学习型家庭、节约型家庭”的建设,不断提高家庭的参与面和创建活动的实效性。广泛开展“和谐在我家”和“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增强广大家庭成员的环保和节约意识,通过创建节约型家庭,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贡献。同时要探索建立家庭助廉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大力推进争创“廉洁家庭”和“家庭助廉教育”等活动,最终评选各类特色家庭。五年内,全场要有98%以上的家庭成为和谐小康家庭。要广泛开展反家庭暴力的咨询宣传活动,加强与公、检、法、司、文明办等部门的配合与合作,将家庭暴力发生 10
率降到最低限度,直到完全消除。
要继续广泛开展“争作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活动,不断深化家庭教育工作。要把家长和儿童的要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不断引导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子女观和掌握科学的教子方法。继续面向家庭,以促进家庭道德教育为重点,以帮助家长提高素质、更新家庭教育观念为主要任务,不断完善家庭教育工作指导服务体系,提高家庭教育水平。要进一步关注儿童的健康成长,引导儿童自主参与道德实践。
广大妇女要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先导,以能力建设为重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大力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要注重弘扬科学精神,自觉抵制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总之,广大妇女要用崇高的理想激励自己,用昂扬的斗志鼓舞自己,用美好的情操陶冶自己,用丰富的知识充实自己,争作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时代新女性。
三、认真履行职能,代表和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大力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继续要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妇女开展法律法规及妇女维权的宣传,采取普遍宣传与骨干培训相结合、节日宣传与经常性宣传相结合的形式,积极宣传、普及保护妇女儿童的法律法规,促进全社会形成关心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社会氛围,增强妇女的法律意识,提高妇女运用法律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注重 11
源头参与,深入研究妇女维权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向党委及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
进一步完善社会化维权机制,畅通维权救助渠道。信访工作是了解妇女问题和疾苦的窗口,我们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尽心尽力的为妇女群众排忧解难。以“听你说、替你想、帮你忙、分你忧”为服务宗旨,做好宣传引导、解疑释惑、化解矛盾的工作;要积极与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有效地整合社会资源,动员和协调社会力量,共同构筑妇女权益的社会救助和司法保护网络,为维护妇女权益提供全方位法律支持和保障。
四、强基固本,增强妇联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在加强自身建设上下功夫,着力为“坚强阵地”“温暖之家”提供有力保障。在全部妇联工作中,队伍建设是关键,是保障。要从加强教育培训入手,着力打造学习型妇联、创新型妇联、服务型妇联,切实提高妇联的履职能力。
一是要进一步夯实基层组织。要适应基层组织建设的新要求和当前新形势、新变化,坚持“党建带妇建 妇建服务党建”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妇联组织网络,坚持“巩固、延伸、拓展、提高”,健全机关事业单位妇委会,拓展基层妇女组织阵地,最大限度地把各领域中的妇女群众凝聚起来。进一步完善妇女代表联系制,更加广泛地联系各阶层、各行业的妇女,把妇女工作切实落实到基层和妇女群众中去。
二是要进一步抓好妇联干部队伍建设。要选好配强基层妇联干部
在连队重点开展“双培养 双带动”工作,不断提高妇代会干部带头致富和带领妇女致富的能力。加大对各级妇联干部的教育、培养和锻炼,切实加强和改进妇女的思想作风 工作作风和学风。配合组织、人事部门做好女干部的培养和推荐工作。
三进一步提高妇女的工作水平,各级妇联组织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紧紧围绕农场工作重心开展工作,使妇联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发挥教育、引导、服务妇女的作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做聚人心、稳人心、暖人心的工作,发挥好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的桥梁纽带作用和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作用。坚持把全心全意为妇女群众服务作为妇女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调查研究,掌握妇女工作的新特点、新规律,把握妇女群众的新期待 新要求,协调社会力量着力解决妇女工作中的新矛盾 新问题,使工作理念、内容、方式适应科学发展的要求推动妇女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各位代表、同志们,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家庭的幸福都离不开我们女性的参与和建设,这个社会正是因为有了女性的存在和参与才变得文明和谐、多姿多彩。让我们紧密团结起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场党委和十三师妇联的领导下,为红山农经济社会的繁荣和发展,为妇女事业取得新进步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