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论文

时间:2019-05-14 08:40: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论文》。

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论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自然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具有密切的辩证联系, 同时二者之间又具有相互不可替代的特点。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和发展的前提, 马克思主义哲学则对自然科学的发展具有世 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意义。自然科学不能离开和排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 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不能取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一、哲学和自然科学的辩证关系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它依靠理论论证和逻辑分析系统地回答 关于世界的最一般的问题。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离不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 学的发展。自然科学是探索自然规律的认识活动和认识成果, 它离不开理论思维, 离不开世界观的指导。所以, 哲学和自然科学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取代和排斥自然科学的哲学 是没有生命力的, 哲学的发展依靠对自然科学成果的吸取和概括。正确的哲学思想推动自然科学前 进, 错误的哲学思想对自然科学起阻碍作用。

其次, 从反映客观世界的范围和本质来说, 哲学和自然科学是存在差别的。就反映的范围而言, 哲学是自然、社会和思维三方面的总和, 是反映整个宇宙一般规律的, 它反映的领域大、范围广;而自然科学只是反映三大领域中的一个领域, 相比哲学来说, 它只反映世界的一部分, 领域小一些, 范围窄一些。就反映的本质而言, 哲学所反映的客观世界的规律具有普遍性, 而自然科学所反映的客观 世界的规律具有个别性和特殊性。哲学的普遍性是对自然科学的个别性和特殊性的概括和总结。再有, 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其使用的概念、范畴上来说, 哲学和自然科学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在研究对象上,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是研究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的学问。自然科学则是受一般世界观的支配, 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现象运动形式的特殊规律的学问。它们一个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概括, 研究宇宙间最普遍的规律, 一个是受世界观的支配, 研究宇宙间某一特殊现 象、特殊规律, 二者的研究对象不同。从研究方法来说, 哲学主要是运用抽象思维、理论概括、逻辑 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 而自然科学一般则是使用观察、实验、模拟、数学以及分析、归纳、假说等方 法进行研究。它们一个是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的高度的理论抽象, 一个是在观察和实验基础上 的分析、归纳和综合, 二者的研究方法也有所不同。例如, 哲学的物质概念是指不依赖人的主观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 而在自然科学里, 物质 是对自然界中具有一定结构和属性的物体的总称。前者是一般, 后者是特 殊;在概念的外延上, 前者包括后者, 但二者又不能互相替代。如果以哲学的物质概念代替一切, 就 会阻碍自然科学对物质结构及其属性的深入研究;如果以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代替哲学的物质概念, 就必然产生诸如 物质消失了 的唯心主义结论。最后, 从哲学和自然科学的社会属性来说, 在阶级社会里, 哲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而自然科学 本身没有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中, 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世界观, 一定的哲学只是对一定的世界观的 理论表现, 是作为阶级意识出现的。因此, 阶级社会中一定的哲学总是从属于一定的阶级并为该阶级 的利益服务;哲学从它在阶级社会产生之日起, 就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自然科学则是关于自然现象及 其关系的知识成果, 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在阶级社会中自然科学本身不带有阶级性。然而, 自然科学 为谁所占有和使用, 则要受到社会制度和阶级的制约。

二、自然科学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

自然科学是推动哲学发展的革命性力量, 自然科学对哲学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 的作用。18世纪末到 20世纪初自然科学领域内划时代的重大发现,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重要前提之一, 自然科学的发展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现代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又不断为马克思主义 哲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动力, 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和繁荣。自然科学总是推动哲学的进化和发展, 也就是说, 自然科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必然导致哲学出现。

与之相适应的状况和发展趋势。自然科学对哲学的一般作用在于: 第一, 自然科学总是不断向哲学提出新问题和新要求, 从而推动哲学不断前进。任何新的、重大的自然科学理论成就, 都是对自然界新的具体规律的揭示。这种新的科学成就除了论证和丰富哲学已有的概念、范畴、原理和规律以外, 总是不可避免地要提出与新的具体规律相联系的更高层次的哲学上的新问题和新要求。哲学正是在解决 和回答这些新问题、新要求的过程中发展自己, 不断地由低级形式向高级形式进化, 从而达到与自然 科学最新成就相适应的状态。第二, 自然科学不断为哲学发展提供必需的、重要的认识素材和世界观 材料, 划时代的自然科学成果会直接促进哲学的伟大变革。人们通过对自然界的科学认识活动获得了 大量的科学事实等感性素材, 以及概念、范畴、关系式、定律、原理等理性素材;这些感性素材和理性素材为哲学的理论抽象提供了不同性质的基础和前提, 促进着哲学的发展。自然科学新成果是哲学发展的必要前提, 而划时代的重大科学成就则在哲学的变革中起着直接的和重要的作用。第三, 自然科学本身体现出一 定的哲学思想和观点, 会不断地丰富哲学的内容。自然科学本身虽然不能等同于哲学, 但它是哲学思 想和观点产生的源泉之一;自然科学总是体现出一定的哲学思想和观点, 直接论证、丰富和发展已有 哲学的内容。第四, 自然科学是辨别、评析、支持、驳斥或推翻各种哲学观点的最有力的武器, 反映客观自然规律的自然科学是检验哲学观 点正确与否的试金石, 自然科学为检验哲学观点的真理性提供了最有力的实践标准。自然科学对哲学的作用的总要求, 就是哲学要和自然科学的发展相适应。尽管自然科学对哲学起 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但自然科学对哲学的作用总是相对低层次的意识对科学抽象的高层次的意识的作用, 是个别规律的科学抽象对一般规律的作用。然而无论如何, 自然科学对哲学的作用是根本性的、永久性的, 它永远是推动哲学前进的根本动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充分证明了自然科学对哲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三、自然科学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

自然科学是人类探索自然规律的一种认识活动, 这种活动离不开哲学的指导。恩格斯指出: 不管自然科学家采取什么样的态度, 他们还是得受哲学的支配。问题只在于: 他们是愿意受某种坏的时髦哲学的支配, 还是愿意受一种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基础上的理论思维的支配。这是为无数科学史实所证明了的真理。一定的自然科学总是受一定的哲学思想支配的。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 总要运用思维, 受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支配, 从而就必然和哲学发生密切联系。哲学对自然科学的支配和影响, 主要表现在自然科学工作者要受一 定的哲学观点的支配。唯一的差别是, 有的自然科学家受过系统的哲学训练, 自觉地接受某种哲学观点的影响;有的自然科学家虽然没有受过哲学训练, 但也不自觉地受到某种哲学观点的支配。实践证明, 历史上许多自然科学家之所以在科学研究中有所作为, 正因为他们注意运用哲学, 善于吸收人类 历史上优秀的哲学成果, 以指导自己的科学研究活动。马克思主义哲学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和自然规律的客观性, 承认自然界万事万物、一切现象和全部过程 之间的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 承认自然界的物质现象是意识现象的基础, 以及意识现象的相对独立性 和反作用力;这就给自然科学工作者的研究活动提供了一个正确的世界观立场和方法论指导, 引导自 然科学工作者自觉地按照自然界的本来面貌去观察、研究和解释自然, 揭示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在社会主义国家的自然科学研究 领域中,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伟大的思想武器, 它对于自然科学具有政治上的定向职能。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党性原则, 它作为一种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制约着人们科学地认 识自然界的动机、态度, 规定自然科学研究工作的方向, 是制定这一工作的方针、路线和政策的根本理论依据。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 可以从思想上保证自然科学研究接受党的领导, 为社会主义 服务。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唯物的辩证的运动规律, 为人们正确地认识自然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以正确的思想方法、分析方法和研究方法武装自然科学工作者, 启迪自然科学工作者运用正确的 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今天, 随着社会实践的进步, 现代自然科学正在同时向着高度综合和高度分化的方向发展, 向着自然界的广度和深度进军: 研究的课题越来越复杂, 项目越来越庞大, 难度越来越高;所以, 自然科学工作者更应该自觉地学习和运用正确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指导自己的研究工作。

第二篇: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社会

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方面的内容。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社会主义都与经济有关,并且一个社会的基础便是经济,因此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社会的一些问题,就应该主要研究其与当代的社会的经济体制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市场经济

一、科学理论指导的基本原理

1、马克思主义基本概论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是资本主义矛盾激化和工人运动发展的产物。以《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为标志。它吸收和改造了人类思想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特别是18世纪中叶和19世纪上半叶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成果。它继承和发展了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国、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和法国启蒙学者的思想和法国复辟时期历史学家的阶级斗争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有益的思想资料。19世纪科学技术的新成果,特别是细胞学说的确立,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的发现、进化论的新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明的最高成果,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关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为无产阶级的解放运动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导,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理论基础,也就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既严整而又开放,内容博大精深的宏伟的科学理论体系。它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方面的内容。在此,我着重的解释一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阐明了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支配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规律的科学。它是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只有到了阶级已经完全消灭的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它才可能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主要包括在马克思的重要著作资本论中,马克思研究了资本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和英国历年的经济统计资料,对资本主义经济学理论进行了分析和批判。马克思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认为劳动的付出没有得到同样的回报,剩余价值被没有付出劳动的“资本”所剥削。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和产品的社会化必然会导致产生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解决的办法只有实行计划经济。历史上没有一个经济学家可以提出一贴万应灵药,人类对经济规律的理解还只是处于一种大致定性的状态,马克思发现了经济规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经济学领域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在一定生产力状况基础上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其逻辑要点可以用“五个一”来概括。一个基础、一个关系、一个中心、一个矛盾、一个结论。一个基础就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一个关系就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关系。一个中心就是指着重阐述剩余价值。一个矛盾是指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对抗性矛盾。一个结论就是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走向灭亡。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述

市场经济(又称为自由市场经济或自由企业经济)是一种经济体系,在这种体系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而不是像计划经济一般由国家所引导。市场经济也被用作资本主义的同义词。在市场经济里并没有一个中央协调的体制来指引其运作,但是在理论上,市场将会透过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产生复杂的相互作用,进而达成自我组织的效果。市场经济的支持者通常主张,人们所追求的私利其实是一个社会最好的利益。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是:1.平等性 2.竞争性 3.法制性 4.开放性

市场的作用:1.传递信息 2.提供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压力 3.增进企业运行效益 4.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它不仅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定和特征,同时又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积极有效的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能够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

一、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二、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三、在宏观调控上,由于公有制为主体,因而国家对市场的调控具有较雄厚的物质基础,又有牢固的政治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所以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集体利益结合起来,发挥计划与市场两个手段的长处,把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结合起来。

二、先进思想指导下的摸索前行

1、马克思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认识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列宁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概念的创始人,斯大林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是一种传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理论和模式,在社会主

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找到了社会主义国家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方向,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资本论》等著作中,对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关系作过深入的研究,揭示的商品经济的一般原理,为我们认识市场经济提供了理论基础。

从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始,实行计划经济的原苏联和东欧各国的经济增长日益缓慢,计划经济中运行动力不足、经济结构僵化、经济效率低下的弊病日益明显。引入市场成了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各个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对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一些改革,从而使传统的计划经济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使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逐步摆脱了传统计划经济思想的束缚,大大推动了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2、我国经济体制的成功转型----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从总体上看是以前苏联模式为基础建立起来的。

建国初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虽然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但是它排斥市场和市场机制,忽视价值规律,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体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引下,突破传统观念,对社会主义经济模式进行了大胆探索。针对当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首先提出要“在坚持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前提下,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的改革原则,确立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改革措施。

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新思路,即提出建立“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和“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运行机制。

自1989年下半年开始,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三年治理整顿时期,与此相适应,在经济体制上,也着力于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改革。

1992年春,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的谈话,明确地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看作是“体制性”的范畴,而不是区别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制度性”的标志。同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详细论述了改革的理论原则,并且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党的十五大则进一步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实践,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终于找到了路,对中国在贫穷落后的社会主义大国如何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道乃至全世界都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纵观历史,马克思主义与市场经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马克思主义是认识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巩固和完善。

三、马克思主义对金融危机的指导作用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呈现出了与以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同的特点,这种特点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运行形式上显示出的差别。从危机的根源上说,这次金融危机并未超越马克思关于经济危机的理论逻辑,资本主义用以缓和生产相对过剩的金融创新和暂时促进需求的货币政策,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

由于当前金融危机在诸多方面表现为与以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不同,一些经济学家认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分析已过时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解释当前新的经济问题时,已缺乏说服力。

事实上,这次金融危机的根源并未超越马克思关于经济危机的理论逻辑,因为从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来看,导致危机的根源是同一的,即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其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限性。只不过以消费过度和负债消费为特征的次贷危机,造成一种虚假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和经济繁荣,掩盖了资本主义生产能力无限增长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的矛盾。

严重的、大规模的货币危机往往都与工商业危机相联系。表面上看,美国当前的危机表现为信用危机和货币危机,事实上却是生产过程的危机向信用危机的先期传导,是由信用链条掩盖着的房地产生产过剩的表现。正如马克思所说:“一切现实的危机的最终的原因,总是群众的贫穷和他们的消费受到限制,而与此相对比的是,资本主义生产竭力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马克思又说:“在世界市场危机中,资产阶级生产的矛盾和对抗暴露得很明显”。马克思的这些话,对于说明当前的金融危机和实体经济衰退是同样适用的。

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一旦劳动的社会性质表现为商品的货币存在,从而表现为一个处于现实生产之外的东西,货币危机――与现实危机相独立的货币危机,或作为现实危机尖锐化表现的货币危机――就是不可避免的。”而实体的经济的衰退,又反过来加剧虚拟经济的波动,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当前的美国金融危机是经济过度虚拟化和自由化后果的集中反映。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金融市场对工业市场具有反作用。从而金融市场的危机会传导为工业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由以上的分析可见,对于危机不同以往的特点,应依据马克思的危机理论进行分析,分清危机的现象与本质、表层原因与深层原因、诱致性原因与制度性原因。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我国采取了有力和有效的举措,率先走出了危机的缠绕,但许多西

方国家,经济复苏迟缓,还没有走出危机的阴影。对这次危机的理论认识,我国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做出了我国经济社会安全的有关部署与策略。

这次危机恰恰暴露出了市场的缺陷,即市场经济的自由性和盲目性。因而应对危机不能依靠自由的市场运作,而是要靠政府的宏观手段。在虚拟经济危机不断侵袭实体经济之时,我们要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构建防范金融危机向中国实体经济蔓延的“防火墙”。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虚拟经济不能脱离实体经济,二者必须紧密结合。事实表明,虚拟经济离实体经济越远,泡沫越大,泡沫破灭后的灾难也越大。没有实体经济基础的虚拟经济,将是一个危机四伏的经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脱离了实体经济的支撑,虚拟经济就有可能演变为投机经济,为经济运行带来不断增长的泡沫,美国近年来的网络泡沫和房地产泡沫的最终破灭,就是一个教训。

第二,减少中国实体经济过高的外贸依存度。中国的经济目前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经济结构的外贸依存度远远高于其他国家;二是对外贸易增长速度呈直线发展。因此,今后我国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重点之一就是减少外贸依存度。

第三,一是防止美国借美元缩水向外输出通货膨胀,从而达到撇除债务的目的;二是要加快外向型经济增长向内向型经济增长的转变,以减少对美贸易顺差的增长速度,减少对美元的过度依赖,进而防范美国通过美元贬值转嫁其国内的金融危机隐患。

总之,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既要防止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国际货币体系向我国转嫁危机,更要从过分迷信西方发展模式的思路中解放出来,要认真解决好我国提高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特别是提高弱势群体的收入,以扩大内需的问题,并防止虚拟经济超越和脱离实体经济发展。

四、总结

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实在批判各种空想社会主义和改良主义斗争中发展起来的。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设想,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社会制度后,大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实践表明,计划经济体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经济建设规模较小,经济结构较单一,发展目标较集中,社会处于封闭状态下,对社会的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国家发展规模的扩大,经济结构复杂化,经济发展目标多元化,和对外开放的扩大,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就逐渐暴露出来。导致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经济效益低下。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表现出大无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勇气和求实精神,提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

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因此可以说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首先,马克思主义是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保证。一方面,它对知道我们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并消除市场自发、滞后效应,从中国国情出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不可缺少的;另一方面,它可以指导我们正确分析和处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发展中的各种实际问题,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其次,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对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启迪作用。剩余价值理论不仅揭开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而且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源泉。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范畴,如果去掉资本主义的性质,剩余产品在其他社会也存在。剩余产品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主要表现为利润。现在搞市场经济,又是多种经济并存,研究剩余价值理论仍有现实意义。

第三篇: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费尔巴哈哲学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费尔巴哈哲学的关系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来源之一,费尔巴哈哲学体系有着其自身的特点与独特的形态。费尔巴哈,一位伟大的唯物主义学家,不仅抨击了唯心主义,还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并且在反对唯心主义的斗争中,捍卫了唯物主义,肯定自然离开人的意意识而独立存在,时间、空间是物质的存在辛形式,人能够认识客观世界;对宗宗教神学进行了有力的揭露和批判。

马克思与恩格斯在研究费尔巴哈哲学时,认为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他们认为费尔巴哈是他们与黑格尔哲学之间的“联系环节”。但是,尽管马克思和恩格斯赞赏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他们也不会成为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的完全接收者,他们摆脱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后,也批判地接受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正如他们分析批判黑格尔哲学以一样,他们也分析吸收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的内核”。

一、对德国古典唯物主义的分析

卡尔·马克思认为费尔巴哈在批判黑格尔时,没有认识到黑格尔哲学中辩证法的重要性和其合理成分,因此费尔巴哈的唯物论是形而上学的。马克思写了一本《费尔巴哈论纲》来分析评价他认为费尔巴哈的正确和错误的地方。恩格斯认为,“因为那时在所有自然科学中达到了某种完善地步的只有力学”,德国古典唯物主义是机械的,并认为“这是法国古典唯物主义的一个特有的、但在当时是不可避免的局限性”(摘自《路德维希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恩格斯认为,“这种唯物主义的第二个特有的局限性在于:它不能把世界理解为一种过程,理解为一种处在不断的历史发展中的物质。”这就揭露出德国古典唯物主义的第二个缺点——形而上学性。

“欧洲文化领域的扩大”,“以及十四和十五世纪的巨大技术进步,这一切都没被人看到。”“这样一来,”恩格斯认为,“对伟大历史联系的合理看法就不可能产生。”分析出德国古代唯物主义的第三个缺点——不彻底性。

恩格斯从自然科学发展的角度分析出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机械性,并表示出这是同时代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客观的分析出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不足之处。并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由简单到复杂的长期发展过程的角度出发,分析出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形而上学性,且也客观地表达出这也是同时期不可避免的非历史的观点。联合文化领域扩大发展和技术的巨大进步,恩格斯指出德国的古典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

二、费尔巴哈与宗教

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吸收的“基本的内核”,的基础是建立在对宗教的批判上。在1841年发表的《基督教的本质》一书中,费尔巴哈比较强调宗教根源于人的异化,不注意自然界对宗教产生上所起的作用。在《宗教的本质》中,他指出“自然是宗教最初的、原始的对象,这一点是一切宗教、一切民族的历史充分证明了的”。列宁在《宗教本质讲演录》一书摘要中摘录了下列一段费尔巴哈说明自然、人与神之间关系的话:“把客观的本质看作主观的东西,把自然界的本质看作有别于自然界的、人的本质,把人的本质看作有别于人的、非人的东西,——这就是神的存在,这就是神秘主义和思辨的秘密”。费尔巴哈在说明了宗教的认识论根源,把宗教从天上引到地上,说明了宗教的世俗本质之后,便认为自己任务已完成了。但事实上,他是停留在半路上,没有能够达到“终点”。费尔巴哈把上帝的本质看作人的本质,把上帝降到地上,把人

提出来代替上帝,这一方面,他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费尔巴哈在人是什么这个问题面前停住了,他把人的本质看作“类”、看作无数个个体的内在的、无声的、仅仅被自然桎梏联系起来的共同性。而马克思正是从费尔巴哈停止不前的地方开始,向着另一个完全不同的、唯一正确的方向前进。

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认识到人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才能揭露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从而认识到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应该从社会经济关系中去寻找。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真正完成了对宗教的批判:费尔巴哈只揭露了宗教产生的认识论根源,而马克思则从人的本质出发,揭示了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

三、费尔巴哈与唯心主义

费尔巴哈从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的批判上开始了对唯心主义的批判。费尔巴哈指出了黑格尔哲学的秘密就是从思想推出实在,从抽象的概念推出具体事物。他认为应该从存在的东西得出“存在”这个概念,一切存在都是一定事物的存在。

费尔巴哈对黑格尔的批判是正确的,但他的批判还有很大的缺点:费尔巴哈没有用批判的武器来制服黑格尔哲学,而是简单地把它抛弃。它没有在这种哲学的神秘主义外壳、唯心主义杂质中看出这个哲学的合理内核,没有在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中发掘出它的辩证法,这是因为费尔巴哈把黑格尔的辩证法和它的唯心主义混淆起来,它把黑格尔的辩证法仅仅看作它的唯心主义的体现,把他的方法仅仅看作它对自己体系的证明。

三、费尔巴哈的认识论

费尔巴哈肯定人能够认识世界,并且认为人已经有了足够的器官去认识事物,坚持唯物的反映论,对于人类认识世界具有无穷的信心。费尔巴哈并不了解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他只是提出了许多俏皮的机智的见解,如自然界并不躲藏起来,它反而自荐于人,以及人有足够的器官去认识外界等来批判不可知论,这种从机械唯物主义的批判是没有力量的,所以恩格斯说:费尔巴哈所附加的唯物主义的东西,与其说是深刻的,不如说是机智的。

费尔巴哈哲学的最大功绩是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但是却没能坚持到底,只是一个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则是唯心主义的。费尔巴哈未能把唯物主义科学地实践到社会历史中去,建立科学的唯物史观。

第四篇: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1、命题是正确的。(结合课本148-149)

因为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经济运行机制。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因而应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绝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只有实现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才能把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推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

2、命题是正确的。(结合课本44-46)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贯理论品质。所谓与时俱进,是指要紧跟时代,及时准确地把握时代的特征和不断发展的实际,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不断地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创

新和发展。整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过程,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面向实践不断创新的过程。

这里至少有三层内涵:第一,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与时俱进的成果;纵观人类进步的历史,任何先进思想都是在深刻认识历史规律、吸 收借鉴世界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第二,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理论,本质上要求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扩展、深化,不断创新、完善,不断向前发展。第三,与时俱进是对待马克思主义最科学的态度。马克思主义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给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它不断汲取和融 入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开辟自己的发展之路。

3、答:命题是错误的。

1.改革开放以来,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变单一的公有制为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调整和完善了所有制结构,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成果之一。

2.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公有制经济在现阶段所有制结构中仍然占有主体地位,这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有优势;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上。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加强,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一些,也不会影响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

二、1、(结合课本135-137)

简单来说,之所以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由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可是这种增长方式不好,所以要转变。那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究竟要咋样转变呢?主要是促进“三个转变”——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领先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增加、管理创新转变。

便当前来瞅,我国资源、环境问题比较严峻,当今世界又迎来低碳时代,没这种“转变”,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将是不可持续的,也难以适应当代时代的低碳要求。

2、答:

1、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相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言的。

2、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而言的。

3、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改革的深刻性和广泛性而言的。

所以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3、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是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党在幼年时期,由于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都不足,对于中国的历史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不甚了解,还不善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中国革命走了一些弯路,出现了严重的曲折。遵义会议以后,党的理论和实践逐步走上了正确的轨道。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总书记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从而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关系到中国未来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深化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继续推进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第二次飞跃的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2、答: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多用于社会分配领域。一般说,在社会主义社会,每个公民应公平享受社会产品,公平分配劳动收益。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人对社会生产的贡献率不同,也就是产生社会产品的效率不同,因此,在分配原则上应当首先按效率衡量,实行效率优先,也就是贡献大的分配多,贡献小的分配少,同时国家采取适当的政策调节,兼顾分配公平。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原则。效率优先,实质就是发展生产力优先,我国现阶段的收入政策时,既要有利于善于经营的企业和诚实劳动的个人先富起来,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要防止贫富悬殊,坚持共同富裕的方向,在促进效率的前提下体现公平。

在我国当前各地区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强调财政公平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目前我国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各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水平的差距也未见明显缩小;而我国的财政政策,依然在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指导方针。

首先,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未明确国家、企业、居民三者的合理分配比例,劳动者报酬偏低,居民收入增长缓慢;

其次,二次分配中未明确各级财政用于社会保障等支出比例,公共服务支出低,导致居民不得不增加医疗、养老和教育储蓄,成为居民消费乏力的直接原因;

再其次,分配调节和监管不力,贫富差距扩大,分配不公严重,近年来高收入群体收入增长过快,并迅速拉大与其他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成为当前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

最后,三次分配规模较小,调节功能有限。由于社会慈善意识还处于初级阶段,慈善法规、慈善机构和运行机制不健全,监督管理有待加强,慈善组织公信度有待提高,慈善捐赠规模小,除重大灾害捐赠外,日常慈善捐赠短腿,导致三次分配调节功能有限。

第五篇: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哲学的内涵

1、哲学的科学内涵。

(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2)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3)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哲学属于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

2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

(1)二者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抽象和具体、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2)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没有离开具体科学纯粹抽象的哲学。

(3)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为各门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各门具体科学必须以哲学为指导。

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致性。

(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之间的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方法论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2)没有和世界观相脱离、相分裂的孤立的方法论;也没有不具备方法论意义的纯粹的世界观。

(3)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本原的问题,它是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唯一标准。②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或能否彻底认识世界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在认识论上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第一方面是根本的方面,它的解决制约着第二方面如何解决。第二方面的解决也影响着第一方面。

(2)哲学的党性是指在世界观上坚持唯物主义还是坚持唯心主义,这里一定要把哲学的党性与哲学的阶级性区分开来。哲学的党性与哲学的阶级性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哲学的阶级性是指在阶级社会中,哲学从属于一定的阶级,为一定的阶级服务。哲学的党性是其阶级性在理论上的反映。马克思主义主义哲学的党性原则要求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反对各种唯心主义。

下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马克思主义哲学(★)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否已过时?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心得体会 上了几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在老师深入浅出、绘声绘色的讲解下,马克思主义这个既神圣又有些抽象的名词渐渐在我......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过程 (一)德国古典哲学以后的哲学走向 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 现代西方哲学 科学主义思潮人本主义思潮 人本主义思潮(刺猬哲学):唯意......

    马克思主义哲学

    161、产业资本循环中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的阶段是:购买阶段。 162、垄断产生的物质条件和基础是:社会生产力。 163、垄断阶段较之自由竞争阶段竞争范围的扩大主要体现在出......

    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单项选择题 1、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B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

    马克思主义哲学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 ] 考试科目名称: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

    马克思主义哲学

    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课程论文 如何理解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历史地位 引言 如何理解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历史地位,一直都是国内外学界关注的焦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六章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概述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概述 一、哲学的概念二、哲学的基本问题三、马哲的基本特征 一、哲学的概念 (一)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论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继承和发展了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