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刻苦自学的事迹

时间:2019-05-14 08:56: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华罗庚刻苦自学的事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华罗庚刻苦自学的事迹》。

第一篇:华罗庚刻苦自学的事迹

华罗庚刻苦自学的事迹

华罗庚(1910.11.12—1985.6.12.),世界著名数学家,他在数学的许多领域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1910年11月12日,江苏省金坛县一家小杂货店里,一个男婴呱呱坠地。店主华老祥40岁得子,不禁欣喜万分。他小心翼翼地将婴儿放进一只箩筐里,又将另一只箩筐盖在上面,说是“进箩筐避邪,同庚百岁”,并为儿子取名“罗庚”。

华罗庚读小学时,成绩不突出,数学只是勉强及格。韩校长找他谈了一番话,并希望他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校长的话使他决心奋起直追。从此,华罗庚收起玩心,一门心思放在学习上。起初,别的同学用一小时就能解决的数学问题,华罗庚安排两小时去解决。后来,情况就反过来了:别人要用一小时才能解决的问题,华罗庚只要半小时甚至更短的时间就解决了。到初中毕业时,华罗庚的成绩已跃居全班第二名。

由于家境贫困,华罗庚无力升学,只得帮父亲打理杂货店。但他不甘心就这样终老一生,于是在自学的道路上开始了艰苦的跋涉。他一边站柜台,一边看数学书、做数学题。华罗庚刻苦自学,读了许多书,而且还勤于独立思考,敢于向权威挑战,为青年树立了自学成才的光辉榜样。

华罗庚是一位自学成才、没有大学毕业文凭的数学家。他说:“不怕困难,刻苦学习,是我学好数学最主要的经验”,“所谓天 才就是靠坚持不断的努力。”

华罗庚正是由于勤思考,爱创新,不迷信权威,最终靠刻苦自学成为一名大数学家的

人们可以感觉到一位老诗人在人生的弥留之际强烈的爱国之心。他就是中国古代的陆游。

陆游是中国南宋诗人,生于公元1125年。陆游生活的时代,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金国频频向宋朝发动战争,积贫积弱的宋朝丧失了大量国土,被迫不断向南迁移,人民生活在战乱和动荡之中。少年时代的陆游就不得不随着家人逃难,饱尝流离苦。

陆游从小受到父亲强烈爱国思想的熏陶,很早就养成了忧国忧民、渴望国家重建的品格。为了实现自己报效祖国的理想,他特别注意学习兵书。20岁时,他在一首诗中写道,“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希望自己有一天能亲临战场、杀敌报国。然而直到四十多岁时,他才有机会在军中做一名军官,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愿望。不到一年的军中生活,在陆游的生活和创作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身着戎装,来往于前线各地,抗敌将士的艰苦生活和爱国热情,极大地开拓了他的诗歌境界,豪迈而悲壮也成为他一生诗歌创作的基调。

第二篇:少年华罗庚刻苦学习的故事

少年华罗庚刻苦学习的故事

被誉为“中国数学之神”,“中国现代数学之父”,“人民数学家”华罗庚,由于家庭贫困,初中毕业就辍学了。可是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他却成为一个世界著名的数学家,为中国数学乃至世界数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究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传奇人生?今天,就为大家讲一个关于华罗庚的小故事,相信大家会找到答案。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小商人家庭,父亲华瑞栋,开一间小杂货铺,母亲是一位贤惠的家庭妇女。华罗庚出生时,父亲已经40岁。40岁得子,夫妻俩把儿子看成掌上明珠,为了给儿子祝福,一生下来就用两个箩筐扣住了他,华罗庚因此得名。

他12岁进入金坛县立初级中学学习,初一之后,便深深爱上了数学。一天,老师出了道“物不知其数”的算题。老师说,这是《孙子算经》中一道有名的算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23!”老师的话音刚落,华罗庚的答案就脱口而出。当时的华罗庚并未学过《孙子算经》,他是用如下妙法思考的:“三三数之剩二,七七数之剩二,余数都是二,此数可能是3×7+2=23,用5除之恰余3,所以23就是所求之数。”

华罗庚不承认自己是天才。

1925年初中毕业后,因家境贫寒,无力进入高中学习,只好到黄炎培在上海创办的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会计,为的是能谋个会计之类的职业养家糊口。不到一年,由于生活费用昂贵,被迫中途辍学,回到金坛帮助父亲料理杂货铺。在单调的站柜台生活中,他开始自学数学。

有一次,有个妇女去买棉花,华罗庚正在算一个数学题,那个妇女说要包棉花多少钱?然而勤学的华罗庚却没有听见,就把算的答案答了一遍,那个妇女尖叫起来:“怎么这么贵?”,这时的华罗庚才知道有人来买棉花,就说了价格,那妇女便买了一包棉花走了。华罗庚正想坐下来继续算时,才发现:刚才算题目的草纸被妇女带走了。这下可急坏了华罗庚,于是不顾一切地去追,一个黄包师傅看见,便让他坐车(因为他们认识),终于追上了,华罗庚不好意思地说:“阿姨,请……请把草纸还给我”,那妇女生气地说:“这可是我花钱买的,可不是你送的”。华罗庚急坏了,于是他说:“要不这样吧!我花钱把它买下来”。正在华罗庚伸手掏钱之时,那妇女好像是被这孩子感动了吧!不仅没要钱还把草纸还给了华罗庚。这时的华罗庚才微微舒了中气,回家后,又计算起来……

一天,爸爸让他去内屋打扫,打扫完毕,回到柜台一看,哭了:“我的算术草稿纸呢?”爸爸左找右找,忽然,他指着远处一个人的背影说:“我把棉花包卖给他了”。华罗庚追上他,敬了个礼,掏出笔,把题抄道手背上。过路人说:“这真是个怪孩子。”有时顾客来买东西,人家问东他答西,耽误了生意。晚上,店关门了,他就自学到深夜。父亲眼见他不把心思化在买卖上,一气之下夺过他手中的书,要仍进火炉,幸亏母亲抢了下来,才没把书烧掉……冬天,被冻得全身僵硬,鼻涕直流,也不忘在纸上演算-------少年华罗庚就是在这样的逆境中刻苦学习。

爱迪生曾说过“天才就是99%的汗水+1%的灵感”,天才之所以成功,决非偶然,而是他们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埋头苦干是第一,发白才知智叟呆。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华罗庚爷爷的这首诗真正道出他传奇人生的奥秘-------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第三篇:《华罗庚》

《华罗庚》

《华罗庚》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华罗庚的生活经历,思考华罗庚的生命价值,从中汲取人生的教益 2.把握本篇传记在组织材料和语言上的特点,以便在写作中借鉴和运用 3.培养学生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华罗庚的生活经历,思考华罗庚的生命价值,从中汲取人生的教益(2)把握本篇传记在组织材料和语言上的特点,以便在写作中借鉴和运用 2.难点:

(1)

本传记在组织材料上的特点

(2)

理解文章中所引用到的华罗庚的一些话语特别是诗句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法、讨论法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点:

了解华罗庚的人生经历,感受其高尚品格,汲取人生的教益

(二)教学过程: 1.导入语:

同学们,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最大的兴趣又是什么呢?微软总裁比尔·盖茨说过:“在你最感兴趣的事物上,隐藏着你人生的秘密。”他的意思是:一个人的最大爱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人生方向。我国数学界的名人华罗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同学们知道华罗庚最敢兴趣的事物是什么?(数学)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华罗庚》这篇文章,一起来了解他的人生与数学的不解之缘。(板书:华罗庚)

2.请大家翻开课本第30页,本文作者顾迈南,她是新华社女记者,采访对象多为科技界名 人和科技界发生的重大事件,关于她的作品请大家看一下课件。

3.下面请大家用五分钟的时间浏览一下全文,留意一下:从这篇文章中我们能否想象出华罗庚的具体肖像?能否了解到他家庭婚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4.让生回答刚才的问题(不能),那我们主要了解到的是什么?(华罗庚的求学和事业)

5.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个小标题的内容[板书:一.艰苦自学的青年时代]大家看看:这是一个什么结构?重心在哪?(定中结构,重心在后)由此我们不仅了解到华罗庚的青年时代是艰辛的,而且还了解到他是自学成材的。那么,他是否从小就自学呢?(不是)如以失学作为界限,这一部分的内容可以分为失学前和失学后两部分,失学后的他又遇到了更大的挫折:一场可怕的伤寒症使他双腿残疾了;所以失学后那部分的内容又可以分为残疾前和残疾后两部分。引导学生概刮出他在失学前、残疾前和残疾后这三个阶段的表现以及他对数学的态度。

失学前:初露锋芒(初中妙法解题)深爱数学 失学后:残疾前:艰苦自学(他姐姐华莲青的话)痴迷数学(罗呆子)

残疾后:矢志不渝

献身数学

6.小结:不管条件是怎样地艰辛,也不管命运是如何地坎坷,他对数学都是一往情深、坚贞不二,终于有志者事竟成,他写出了什么?(让生回答)[《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不能成立的理由》一鸣惊人。那么出名之后,他是否沉醉在成功的喜悦之中,还是乘胜追击?请大家用5分钟的时间浏览一下第二个小标题《研究数论得出华氏定理》的具体内容,归纳出:华罗庚去了哪些地方?每个地方他各取得了哪些成就?

7.提问并学生回答:清华大学四年:助理员→助教→教授[“破格”、“迅速”]

剑桥大学两年:学术研究成果丰硕[写了18篇论文]

西南联大七年:〈堆垒素数论〉

访美四年:研究范围扩大[“这期间他的研究范围扩大到多复变数函数论……“]

小结:通过刚才的归纳我们不仅可以看出华罗庚看出他对数学研究的突出贡献,而且 可以看出他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的精神。

8.重点分析课文P33页华罗庚在西南联大的艰辛生活,引导学生学习其爱国精神:(1)

引导学生思考:造成其生活艰辛的原因[日本列强侵华](2)

简介当时的时代背景[日本列强侵华,杀烧抢夺,无恶不作,给我国人民带来了空前的劫难](3)

分析华罗庚的诗句“寄旅昆明日……”:该诗使用暗喻的修辞手法:“金瓯”喻当时国破家亡的现状,“狐虎”、“鹰zhan ”喻日本侵略者,这里把人喻成物,表达的是一种鄙视和不满之情,还流露出对时局的忧虑,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忧国忧民之情。

那么这位爱国人士为祖国做了哪些贡献呢?(让生回答)[数学研究和教育事业]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个小标题的内容,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概刮出他在这两方面的贡献:

数学研究:典型域、《堆垒素数论》、《数论导引》 运筹学、优选法

教育事业:关心中学教育事业

[积极提倡在中学生中开展数学竞赛]

培养人才 [陈景润、万哲先、王元等出类拔萃] 9.为了数学事业的后继有人,华罗庚除了专心研究,还致力于人才的培养,下面我们重点分析他对陈景润的培养:

(1).“华罗庚看了……没有暴跳如雷,也没有置若罔闻,而是如获至宝。”[可见华罗庚的虚怀若谷](2).“推荐”、“亲自指导”等词语可见他对人才的爱惜。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因为有了华罗庚,现当代的中国数学研究才能誉满全球。

10.总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不管是青年、中年,还是老年,从默默无闻到名誉天下,华罗庚都一如既往地挚爱着数学。对数学的挚爱就如一条线轴贯串着他的一生。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点

1.理解本文所引用到的华罗庚话语 2.分析本文在组织材料和语言上的特点

(二)教学过程 1.导入语: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华罗庚》一文,文章中第一个小标题的内容讲的是华罗庚的自学,其实自学也是为了后来的研究事业打下基础,第二和第三个小标题的内容概刮起来可以说是他在事业上的成就;所以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华罗庚的事业史。全文通过其事业史这一个侧面,为我们展现了华罗庚的人生历程,让我们从中了解到华罗庚的精神面貌与高尚品格,以至于被他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吸引着。可以说,华罗庚不愧为一位伟人。2.教学过程:

(1)如果在我们教室里挂一句华罗庚的名言,同学们会从文章中所引用到的华罗庚话语中推荐出哪一句呢?(以此培养学生分析句子的能力)

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所挂的名言,归纳出名言的特点 2)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名言的定义:

名言:顾名思义,即为著名的话。一般都是论述精辟、哲理性强,能给人以某种启发或鼓励的话。

3)

让学生自由发挥,推荐自己所喜欢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见解 1)

P31“神奇妙算古名词……”强调勤奋

2)

P33“寄旅昆明日……”知识分子的忧国忧民情怀

3)

P34“我们决不能等待着真正需要科学的时候,在开始研究科学。”重视科学,有高瞻远瞩的精神。此句与P36“向在城市里,今来大地边……”充分体现了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

4)

P34“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爱国情怀

5)

P37“五十年来心愿,三万里外佳音……”对党的忠诚与热爱 6)

P37“科学的根本是实。”实事求是的精神 7)

P37“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戒之以空,戒之以松。我愿一辈子从实以终。”空:空洞、无所事事。松:松懈,不思进取。实:A.实干,扎扎实实做事B.解决实际问题。体现其进取、求实的作风

4)

小结:刚刚同学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出了自己喜欢的句子,现在老师也说

说自己喜欢的句子吧!我向同学们推荐的是P37“树老易空……从实以终”,当时华罗庚已处于古稀之年,已在科学研究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他不自满,仍思进取,这使我想起曹操在《步出夏门行·龟虽寿》中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当时的曹操也已到晚年,已在政坛上建立了自己的丰功伟业,但他仍胸怀壮志,正处于英姿焕发时期的我们,是否更应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呢?!3.组织学生讨论:本文在组织材料上以及语言上与《“布衣总统”孙中山》一文的区别

总结:1.组织材料上:本文以时间为顺序、通过描述华罗庚的事业史来展示一生的历程,而〈“布衣……〉一文则是通过描述孙中山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的细节来表现他朴素、淡泊名利等优良品质

2.语言上,由于本文作者为科普作家,使得全文语言平实、叙述精确,使用了大量精确的阿拉伯数字;而〈“布衣……〉一文的作者为传记作家,其行文故事性强,生动有趣。3.布置作业:完成P38的表格

附录板书设计:

华罗庚

一.艰苦自学的青年时代

失学前:

初露锋芒 深爱数学

↓ 失学后:残疾前:艰苦自学 痴迷数学

残疾后:矢志不渝

献身数学

二.研究数论得出华氏定理

清华大学四年:

助理员→助教→教授

剑桥大学两年:学术研究成果丰硕

西南联大七年:〈堆垒素数论〉

访美四年:研究范围扩大

三.数学研究和教育事业

数学研究:典型域、《堆垒素数论》、《数论导引》

运筹学、优选法

教育事业:关心中学教育事业

[积极提倡在中学生中开展数学竞赛]

培养人才 [陈景润、万哲先、王元等出类拔萃] 为了数学事业的后继有人,华罗庚除了专心研究,还致力于人才的培养,下面我们重点分析他对陈景润的培养:

1.“华罗庚看了……没有暴跳如雷,也没有置若罔闻,而是如获至宝。”[可见华罗庚的虚怀若谷] 2.“推荐”、“亲自指导”等词语可见他对人才的爱惜。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因为有了华罗庚,现当代的中国数学研究才能誉满全球。

总结: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不管是青年、中年,还是老年,从默默无闻到名誉天下,华罗庚都一如既往地挚爱着数学。对数学的挚爱就如一条线轴贯串着他的一生。

数学教育:关心人才 提拔人才

华罗庚与数学的不解之缘

青年

中年

老年

(对数学的热爱就如一条线轴,贯穿着他的一生)

第四篇:读书自学典型事迹

采油一区读书自学典型事迹

经各基层单位认真推荐,区评审委员会严格把关仔细筛选后,我们最终树立了三个在读书自学活动中表现突出,事迹真实感人的个人典型,员工反响强烈。他们分别是:不以过去为荣,勤练硬功,抢抓机遇积累知识财富的技术办地质组负责人李艳华;刻苦钻研业务,积极探索,勇于创效 创新的试验站站长石凤来;苦学本领,勤于动脑,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技能的采油一井区维修电工苏中宇。

李艳华同志是在油田建设开发初期就参加工作的一名操作员工,当时在师傅们的指导和她自己刻苦努力下,经过一两年的实际工作基本掌握了油田地质资料相关知识,工作得到各级领导的认可和同事们的赞许。先后获得石油管理局“青工单井分析能手”,公司“新长征突击手”,公司“双十佳职工”等荣誉称号。但是随着油田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种新知识的大量涌现,岗位工作标准的逐年提高,使她感到过去所掌握的知识和相对具备的优势越来越不能适应现在的要求,不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就有被淘汰的可能。也就在这时公司开展了读书自学活动,为员工搭建了广阔的学习舞台,她就不失时机地加入了读书自学小组,尽情发挥自己的热情,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时时处处表现着对新知识的渴求。她为自己制定了学习计划和目标,铺开了读书自学的新路。2009年,为了提高办公效率,公司为资料室配置了计算机。对她们这些早已习惯了抄抄、写写、算算的资料员来说,学习使用计算机是难上加难的事,但她凭着韧劲和不服输的精神,逐步掌握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之后她就借机开始实际操作,每敲击一个键子都十分小心,生怕失误弄坏了机器,再加上笨拙的手指,练不到十分钟,就已经满头大汗,手指酸痛。就是这样经过从一点不懂到完全掌握,从生硬的敲击到熟练的操作的艰苦学习磨练过程,她的计算机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为了争取更大的进步,她一边刻苦攻读,一边积极参加具体的工作实践。去年公司开发信息中心建立地质、动态和静态数据库,从各区地质组抽人帮忙,她就主动请缨,由于不能影响正常工作,所以只能早来晚走和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来做。经过二十几天的艰苦工作,共计完成了15000条数据的录入,20000条数据的修改,从中学会了如何建库、数据的录入、修改、查询、保存、文件的拷贝、传输等以前从未接触过的知识,操作技能达到了新的水平。量的积累引发质的转变,李艳华通过多方实践,丰富了知识结构,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全区员工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做出了表率。

石凤来是我区第一个参加读书自学活动的员工,在学习过程中,他采取“广泛涉猎”和“重点针对”的学习方法,即广泛学习油田的一切知识,如地质、采油、资料等都要了解、掌握,重点学习本职的输油、注水知识,其最突出的特点是运用一切知识相通的原理,融会贯通来指导工作实践。在干好本职工作、协调好站内生产的同时,他响应公司小改小革的号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创新创效。在生产中他发现注水泵的头容易结垢,造成水质不合格,他仔细翻看专业书籍,认真研究水岗工艺流程及注水泵结构,大胆提出把储

水罐出口管线高度提高到1.8米,有利于淤砂的沉积的设想。实践证明这种改造是完全科学正确的,该项目荣获了公司小改小革评比三等奖。通过留心观察,他还发现每年夏季,站内的采暖泵仍在运行,仅供地漏一个伴热,二合一也在燃烧,严重地浪费天然气、水力和电力资源,他通过各方数据的汇总,工艺流程的反复论证,夜以继日地研读了大量专业书籍,大胆提出“掺水代采暖”的设想,并付诸实践取得成功,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节省了大量资源。2009年,试验站内的沉降罐需要清理,工程较大,需要工艺上的改造,需要对各种阀门,管线的录取压力的清楚的了解,公司及区领导让他尽快拿出一套完整的可行性操作方案,其难度极大,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全区停产及其他事故的发生。他白天忙生产,晚上对着流程图反复对比,反复论证,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环节,经过三昼夜的奋战,终于形成了一系列想法和方案,领导审核后非常满意,完全按照他的方案进行施工,效果十分理想。石凤来通过积极投身读书自学活动,在2008年公司举行的争当青年岗位能手活动中荣获第二名的好成绩,在同年的技术座谈会上,其提出的对“气井管理的几点作法”又荣获二等奖,在操作人员技效考核中,连续两年享受“特级”。

苏中宇自从开展读书自学活动之后他就问自己“能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总感觉自己所要学的东西很多,又不知从何学起。这时,他所在的读书小组负责人唐海廷段长为他指点迷津,让他学习掌握一些电路维修知识,避免井上出现电路故障时,电工如不能及时到位,自己能酌情处理,不影响生产。他豁然开朗,由此立志做一个不仅会

采油、维修,更要通电路维修的技术全面的操作员工。学习中他多方向电工师傅和有经验的人请教,为了得到《实用电工手册》这本即全面又实用的书籍,他跑遍了肇源县大小书店,最后通过远在外地的朋友多方购买才得到。他如获至宝,每天晚上一边看书一边琢磨,做笔记、画路线图一直到深夜。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努力得到了验证。一次茂13井由于电路故障不能启机,当时电工休息,大家很着急,他就自告奋勇,用万用表反复测量后,发现这类故障在书中看到过,他就按照书上的步骤一点一点推进,经过二十多分钟的紧张操作,第一次单独处理掉了故障。从此他边学习边操作,以理论指导实践,又通过实践来检验理论,努力磨炼自己,操作技能水平大幅度提高,在肇源县组织的电工安全规范考试中,他以一个普通青年的身份参加,以较好的成绩拿到了《黑龙江省电工作业许可证》。工作中他处处留心留意,在和同事们上井加盘根时发现用手捶加盘根损伤光杆,稍不注意就留下麻点,他想是否可以研制一种既不损伤光杆又省力气的工具,提高工作效率,带着这个想法他先后翻阅了《国产机械原理》和《采油工程》等书籍,反复试验修改,研制了一种利用杠杆原理加盘根的工具,在公司的小改小革项目评比中荣获三等奖。

第五篇:杨自学见义勇为事迹

用真情践行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

——芳华镇杨自学见义勇为先进事迹

杨自学,1968年11月出生,199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八岁丧父,十二岁母亲改嫁,从此寄住在叔叔家。1995-1996年任芳华村委会大芳华村八社社长,1996-2005年被陆良烟草公司聘用为烟站辅导员,其间参加了2001年的第一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2005年回家开始榨菜籽油。任芳华村委会大芳华村八社社长期间,烤烟育苗样板获得全县先进,并成为陆良新品推广现场。

在他任芳华镇大芳华村八社社长的前一年近年关,他到村内察看村情,到孤寡老人张见才家,与其促膝谈心,看到老人的生活困难,当时还在负债的他看了于心不忍,给了老人100元作为过年的费用,这样的事不只一次,孙长毛、查包子也受过他50、100、150元不等的救助。

自从车买回来后,每次往返于陆良县城与芳华之间,他见路边有学生,只要车上有空位,都会把学生带到学校,而且不收任何费用,并经常教育学生好好学习,将来有所成就就是对他最好的感谢。

2011年7月16日凌晨1点,杨自学从陆良办完事,在回家的路上,行经陆良至板桥、芳华岔路口时见一人在路边拦车,他停下车,见路中间有一滩血,路对面有一辆摩托车和两个受伤的人,他稍一愣,立刻反应过来两人在这里发生了车祸,他立即问拦车的人:“你可愿给我当个证人?”那人也不假思索就回答:“当然愿意,你刚过来,我给你当证人。”说完,杨自学就叫那人帮忙抬两人上车,一个头部受伤,一个腿部受伤,头部受伤的已昏迷不醒,腿部受伤的尚省人事,因流血过多,杨自学从车上拿了车上上次包物品的红布包住血口。两人把伤者抬上车后,杨自学问路人,要不好人做到底,你跟我一起送他们去医院吧,那人也爽快地答应了。在车上,杨自学听那人说,他听到外面有声音,就出来看,见那两人发生了车祸,躺在那里,他忙着拦车,可谁也不愿意停下,直到杨自学的出现。到了陆良县人民医院,打开车门,血“哗”的一下流出来,他们赶紧抬着两人进电梯,找医生、照片子,完后,问腿的的人有没有联系家人,那人说联系了,应该快来了,杨自学又把他安顿好才离开。回到家因实在太累,倒头就睡了,第二天起来都想不起有这事,打开车门时,一股血腥味涌出来,他老婆见车上那么多血吓了一跳,赶紧问是怎么回事,他一五一十说了,他老婆说,你胆子真大。

过了几天,杨自学想去看看伤者,当时看他们流血太多,都不知道有没有生命危险,他跟朋友就去医院,到重症室看,没有人,他又去观察室,找到了人,他的心放下了。伤者的父亲见有人来看,说:“还好那天晚上有好心人送来,医生说要是再晚5分钟,人就抢救不了了,就是不知道这个救命恩人是谁。”杨自学的朋友指着杨自学说:“就是他了!”他父亲立刻激动得满眼泪花:“大恩人,太谢谢你了!”走出医院,杨自学轻松了许多,心想,人没事就好。

过来半个多月,这事算是过去了,杨自学的生活恢复了往日的平凡,有一天,他家正在弄烤烟,突然来了人,是伤者和伤者的家属,来感谢他了,见到杨自学,伤者的父亲叫伤者过来:“赶紧来给你的恩人磕头,感谢他救了你!”杨自学赶紧阻止:“使不得,再说身体还没有恢复,别乱动!”伤者的父亲说:“你救了他,要是没有你,他就不存在了,不知道怎么感谢你!”杨自学说:“我救他不是让他感谢我,我只是刚好路过那里而已。把伤者在最佳医疗时段送到医院救治,自己心安理得,问心无愧,以后想起也无悔。”对伤者说:“如果你在外面,遇到非特殊事件,你尽可能帮助别人,就是对我最大的感谢。”

在2006年南京“彭宇案”、昭通市昭阳区唐正英等案件发生后,大多人因担心被“反咬一口”,使得“老人摔倒没人敢扶”,更别说是血淋淋的车祸现场了。

一个文明的社会,离不开高尚道德的支撑;一个和谐的社会,离不开文明正气的引领。我们不仅要实现物质文明的飞跃,也要实现精神文明的飞跃。崇尚文明、救危济困是人们生存的基本愿望,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见义勇为是个人美好心灵的表现,也是社会精神文明的一大壮举,值得大力弘扬和鼓励。我们的社会正是需要这种见义勇为的精神,时代呼唤这些见义勇为的英雄。

当前,在建设富强和谐新横沥的进程中,我们更要将见义勇为的精神发扬光大。因为有了这种精神,我们的社会将更加温暖、更加稳定、更加和谐。见义勇为,光荣而高尚。

下载华罗庚刻苦自学的事迹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华罗庚刻苦自学的事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李阳刻苦求学的事迹

    李阳刻苦求学的事迹 李阳中学的学习状况不很理想,1985-1986年高三期间因对学习失去信心曾几欲退学,1986年自新疆实验中学勉强考入兰州大学工程力学系。大学一二年级李阳多次补......

    记同学刻苦训练的事迹范文大全

    《 记同学刻苦训练的事迹 》 天心情:郁 气:137/次 闷 舒适 每当看见运动员在赛场上奋力拼搏的时候,我便会想起在夏令营田径训练班的琳琳。 琳琳一米五多的个头,体格结实健美,齐......

    华罗庚介绍

    人物简介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省金坛市金城镇,1985年6月12日卒于日本东京。 俗话说得好:“温室里难开出鲜艳芬芳耐寒傲雪的花儿,人只有经过苦难磨练才有望获得成功。......

    数学家华罗庚

    数学家华罗庚 【名人简介】华罗庚生卒年(1910-1985):中国现代数学家。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金坛,1985年6月12日卒于日本东京。从小喜欢数学,但因家境不好,只读完初中,便不得不退学......

    华罗庚有感

    读《华罗庚传》有感 说起华罗庚,大家都耳熟能详,他是世界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然后读完了他的传记之后使我对他有了重新的认识。 华罗庚,1910年11......

    华罗庚名言

    华罗庚名言1、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不可能靠运气来创造发明,对一个问题的本质不了解,就是碰上机会也是枉然。入宝山而空手回,原因在此。2、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

    华罗庚读后感[精选合集]

    《华罗庚》读后感西宁市晓泉小学 六年级(5)班 陈文婷华罗庚 读后感 成功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件幸运的事,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获得成功。成功不是路边的小石子随处可捡,也不是田间......

    《华罗庚》读书笔记(范文模版)

    志向是天才的幼苗,经过热爱劳动的双手培育,在肥田沃土里将成长为粗壮的大树。不热爱劳动,不进行自我教育,志向这棵幼苗也会连根枯死。确定个人志向,选好专业,这是幸福的源泉。19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