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王曙光: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与现代农业发展(大全5篇)

时间:2019-05-14 08:31: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京大学王曙光: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与现代农业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京大学王曙光: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与现代农业发展》。

第一篇:北京大学王曙光: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与现代农业发展

北京大学王曙光: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与现代农业发展

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与现代农业发展——“中国农学会第十六届中国农业园区研讨会(天水)”演讲

王曙光(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副院长,北京大学产业与文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非常高兴跟在座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同仁们一起来讨论有关农业产业化和农业园区发展的问题。来到甘肃天水很高兴,天水是人文始祖伏羲的故里,也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发祥地之一,把农业产业化的论坛放在天水是非常合适的。这是我第四次来到天水。甘肃这个地方我来得很多,考察过三次河西走廊和丝绸之路,到过永靖、兰州、天水、山丹、武威、张掖、酒泉、嘉峪关、敦煌、甘南、肃南、定西等地我去过不止一次,考察过很多乡村和农业企业。甘肃的农业产业得天独厚,地貌和气候比较独特且极其多元化,农业文化和古代文明非常辉煌。今天我主要与同仁们分享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谈谈我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发展阶段和总体特点,尤其是结合天水的古代农业文明考古发现来谈;第二个问题,探讨我国古代农业文明思想的一些主要特点,以及古代农业思想对现在的启示;第三个问题,谈谈我国发展现代农业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出路;第四个问题,跟大家分享我在发展农业园区方面几个粗浅的观点。

一、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阶段和特点 中国古代农业源远流长,在近万年的漫长历程中,发展出独有特色的农业文明体系,同时也催生了非常丰富的中国古代农业思想。这些古代农业文明的实践与思想,对东亚乃至于世界农业和文明的发展都做出了非常重大的贡献。

天水对于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有非常大的贡献。尤其是在原始农业发展阶段,天水就占据这非常重要的地位。这里面我们不得不提到在天水留下非常丰富的农业文明遗迹的四个人,其中第一个就是伏羲氏,古代叫庖牺氏,乃中华人文始祖,传说伏羲发明网罟,领导人民从事大规模渔业活动。第二个在天水出现的先祖就是女娲,女娲实际上也是一个母系社会的首领。第三个人就是神农氏,神农氏在天水有很多的传说,我们都知道神农尝百草,教人种植各种谷物,天水是中国最早的黍、稷这两种作物的发源地,估计跟神农氏有关系。神农氏还发明了制陶业、纺织业。在中国的仰韶文化时期,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天水大地湾文化,陶器特别发达,留下很多令人惊叹的精品。第四个人就是轩辕氏,也就是黄帝,轩辕氏也在天水留下了很多传说。这些在天水留下遗迹的古代圣人,实际上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和智慧的代表,有些也许并非实有其人,但是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漫长而丰富的实践。

最近半个多世纪以来的考古发现,证明了中国古代那些关于农业文明的传说都有大量的古代农业文化遗存作为佐证。北到漠北,南到岭南,西到青藏高原,东到东海之滨,都有大量的上万年左右的农业文化遗存。在黄河上游这个地方,天水是一个代表性的农业文化遗产的集中地,其中大地湾文化最为有名,这个文化创造出历史悠久的中国古代北方旱作农业。比如最早种植了稷、黍、粟,最早种植了油菜。在大地湾文化当中发现了中国最早的文字符号,还有定居的房屋,以及比较大的宫殿建筑。

中国古代传统农业走过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虞、夏、商、周、春秋,这是中国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萌芽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战国、秦、汉、南北朝,这是中国精耕细作农业的成熟期,尤其是黄河流域,中国旱作农业的成熟期。第三个阶段,隋、唐、五代、辽、宋、金、元,这是中国精耕细作农业更大规模的发展期,尤其是南方稻作农业的发展。宋之后,中国的文化中心到了南方,到了长江流域。第四个阶段,就是明清时代,代表着中国精耕细作农业的最高水平。这四个阶段,经历了七八千年的历史。

如果总结一下中国传统农业的特点,我想主要有四个主要的特点。

第一,多元发展、并行不悖。北方的黄河流域跟南方的长江流域的农业文化既互相交汇,又在一定历史时期并行发展。南方的长江流域从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开始就有非常成熟的稻作文化和高度的文明。第二,农耕文化对于游牧文化的同化能力非常强。我们看天水这个地方就是一个典型代表。天水是游牧文化跟农耕文化经常碰撞的地方,北方的少数民族,包括戎、狄、羌、女真、回、土蕃族,这些少数民族在天水有大量的活动,不同文化不断的交融,形成了中国独有特色的农业文明。

第三,中国北方的旱作文化跟南方的水田文化是交融的。中国不同方位的农业文明是不一样的,西部是麦作文化,小麦是从西域传过来的,中国本土原来没有小麦,“麦”的甲骨文,上面是来,下面是夕,说明麦是一个外来的物种。北方是游牧文化,草原文化,天水也有草原文化。黄河流域是粟作文化,南方是稻作文化,互相交融。

第四个特点,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善于吸收外来的农业文化,具有开阔的海纳百川的胸襟。中国是八大农业物种起源国之一,中国原生的农业物种大概占全世界的20%,全世界一共有大概666种原生的物种,中国大概占136种。同时,中国又是引进外来物种最多的,比如说小麦、高粱、玉米、番薯、马铃薯、番茄、棉花、花生、芝麻、苹果,这些都是从域外引进的。玉米、马铃薯、番薯,是从拉丁美洲引进的,基本在明朝之后引进的。中国的甜苹果,是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期,从美国和欧洲引进的,天水的花牛苹果很有名,也是引进物种。看得出来,中国的古代农业文明特别善于包容,很开放,这是我们的一个优点。

二、中国古代农业文明思想的特点和启发

中国古代农业文明思想有几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强调天人合一。与西方人定胜天、人和自然二分的概念不一样,中国特别强调天人合一,强调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这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一个最大的特点。《周易》里面讲到,有天道,有地道,有人道,这个“三才论”就是《周易》提出来的,后来才提到“天地人物”和谐统一的四大要素思想,这些都是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延伸。

第二大农业文明思想,是阴阳五行互相转换、相生相克的思想。相生包括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就是木克土,金克木,火克金,水克火,土克水。这种相生相克的原理,是把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看作一个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网络系统,它不是单独的看一个元素。我觉得五行相生相克思想其实包含着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当中复杂论、系统论的思想。

第三个中国古代文明思想就是循环论的思想。古代作物强调轮作,土壤提倡轮耕,能量强调循环,这些都是循环论的思想。在古代农业当中是没有废物的,农业生产没有任何废物,人类和动物的任何废物回到自然当中加以循环。古代在土地方面,强调用养结合,保持地力常新。现在天水也在提倡循环农业,循环农业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现在城市的发展导致生态链破坏掉了,人类和动物的废物不能得到有效的循环,成为环境的污染物,这是非常可怕的。刚才几位都谈到了沼气的利用,实际上就是古代循环利用的思想。第四个思想就是立体农业的思想。中国古代农业强调多业并举,立体农业,综合经营。比如说在南方太湖地区,有农牧桑蚕渔系统;珠江三角洲地区,有桑基鱼塘系统。在云南元阳和广西龙脊地区有梯田,这些实际上都是立体农业、生态农业思想的实践。天水也有梯状农业,梯田很壮观。

三、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挑战及其出路 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面临着几个方面的挑战。

第一个挑战,我们在现代农业当中,过量地使用农药和化肥带来食品质量的下降和土壤退化的危机,这是近年来大家特别感受深刻的。

第二个方面,我们过度地利用土地,忘记了老祖宗讲的用养结合的思路,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传统的施肥方法慢慢被抛弃了,地力得不到恢复。我们拼命使用土地,但是没有把土地养起来。

第三个方面,土地的综合化经营效率比较低。我们现在单一种植,比如说这个地方老是种土豆,几年之后,土地的产出严重下降。我们用工业化思维来发展农业,严重地消耗了资源,而立体农业和循环农业的思维慢慢被抛弃掉。第四个方面的挑战是生态挑战。很多地方,尤其是西北出现大量的荒漠化,西南地区出现大量的石漠化,这是非常值得忧虑的。出路在什么地方?一方面,我们看到中国农业从上万年的传统农业,到新中国以来的现代化肥农业,一直到我们今天提倡的现代生态农业,走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今天我们应该回望历史,应该汲取古代农业思想中的精华,重新回到中国古代农业的天人相参、顺应自然、循环发展的思路。很多朋友说,我们要发展生态农业,就要提倡小农经济,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但是却不太可行。退回到小农经济是不可能的,因为小农经济跟现代农业的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生态化是很难对接的。同时,我们还要强调生态化,现在应该发展集约型农业,要因地制宜走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的路子,不能以生态为代价。

具体路径来讲,发展生态农业,我总结出来“三四三二”的模式。

“三”:农业的目标体系是三位一体的,要把农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粮食安全这三件事情放在一起来综合考虑。“四”:农业经济体制要四位一体,就是要培育现代化的农业经营体制,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和种养殖大户,这是一个经营体制方面的四位一体。

“三”:质量保障体系要三位一体,把生产者、消费者和农业专家结合起来,要特别重视农业专家的作用。大学的专家,农业院校的专家、科研院所的专家要跟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二”:即两个结合。即古今结合,中外结合。我特别强调古今结合,我们今天发展现代农业,要大力发掘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的遗产,提升农业的质量。而且挖掘古代传统农业遗产,还不光有发展农业这一方面的作用,还可以同时发展旅游业,发展文化产业。中国南北东西各个地方都有非常丰富的农业文化遗产,如果你把你那个地方古老的故事讲出来,农业产业、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附加值会更高。所以要使文化遗产活起来,而不是让它在博物馆里面待着。比如说天水,要把天水的大地湾农业文化,把伏羲文化总结出来,不是简单地把伏羲当做老祖宗来祭拜,而要把伏羲背后的农业文化总结出来,为今天的农业产业化和文化产业服务,这才是最重要的。

四、当今中国如何发展农业园区 现在中国农业园区的发展进入了黄金时代。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投了大量的资金,财政支持力度很大,所以我们的农业园区大多是不缺钱的。但是,我们还要做好相关的工作,才能让农业园区可持续发展。下面我主要粗略谈七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个,要特别重视农业信息化的建设。我们现在是信息化的社会,但是现在我们经常看到,农民在养殖、种植业方面经常是盲目性的,农产品价格变动特别大,农民受不了,在价格大跌的时候有可能破产。所以在农业信息化方面,政府要加大支持力度。

第二个方面,要发挥政府在农业基础设施以及推动企业跟农户之间合作方面的作用。政府最大的作用不是强迫农业园区种什么不种什么,搞什么产业不搞什么产业,而是要着力于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比如天水的苹果产业非常好,但是花牛苹果不耐存,放十几天之后,这个苹果就面了,不好吃了,怎么办呢?需要冷库。但是,要让一个合作社或者种养殖大户来做冷库是不可能的,政府要花很大的力量,帮助这些合作社来建设冷库,帮助他提高经济效益。同时,政府应该更多地在龙头企业跟农户之间牵线搭桥。

第三个方面,农业园区要做好“互联网 农业”的工作。刚我们今天很多农业产品做得非常好,科技含量非常高,东西非常优质,但是卖不出去,为什么呢?销售端、客户端不行,怎么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呢?就要加强互联网工作,把电子商务、互联网的终端销售、微信销售平台建起来。

第四个方面,农业园区要大力做好农村金融与农业保险的工作。包括一些针对农户的小额信贷、微型金融,还有一些基于抵押担保的更大规模的信贷,要加强对于农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信贷。要加强农业保险,农作物的保险以及畜牧业的保险非常重要,地方政府应该拿出专门的资金建立农业保险基金。

第五个方面,要合理规划园区,要科学化,发挥各地的区域比较优势,防止盲目化,不要简单复制,而要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道路。就拿天水来讲,天水的畜牧业、种植业、养殖业都非常有特色,要根据地方特色来发展园区,来规划园区,不能够盲目复制。

第六个方面,在园区发展过程当中,地方政府还应该重点做好土地流转的工作,规模化经营的基础就是土地流转,要把小农改造成大农,要让单个的农户融汇到中国的农业产业化当中,就必须做好土地流转工作。

第七个方面,农业园区发展还要特别提醒一点,就是要加强生态的保护,生态是我们农业园区的命根子,不要把农业生态园搞好了,产值上去了,生态下来了。以前我们是拼资源、拼环境,以丧失我们的环境为代价换得农业产业的发展。很多地方盲目种植,耗尽了地力,耗尽了水资源这是不可持续的。所以,我们要从拼资源、拼环境的思路转向重视生态,重视质量,重视集约型发展,重视可持续发展。壹道曙光

第二篇:农业信息化建设与现代农业发展

农业信息化建设与现代农业发展

原庸

一、农业信息化与现代农业发展

现代农业是质量效益型、集约型农业,必须在保障必要数量平衡的基础上,优先质量和效益,以增强农业产业的市场竞争力。现代农业建立在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依靠现代科技,获得较高的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现代农业不仅包括第一产业领域(种植业、养殖业等),而且包括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农村工业、社会服务、文化产业等多种产业集群。它不是通常所说的第一产业,而是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链系统,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高度组织化、规模化生产,产业功能由单一生产功能向集生产、经营、服务等多功能方向转变。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电子信息、网络通讯、自动控制等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开始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也渗透和覆盖到所有支撑农业发展的技术装备和设施中,使之提升到智能化、自动化的更高的水平,现代农业又增加了信息化的内涵。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农业信息化是新世纪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我国的现代农业建设,要以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使之脱胎换骨获得新的发展条件;依靠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推动农业科学技术的突破及成果推广,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农业资源、生产要素、市场信息的运用提升到一个全新的水平,全面提高农业的发展能力;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促进,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实现农业高效、可持续发展。总之,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农业信息化将始终与农业现代化相伴相随。

二、信息化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

当前,我国农业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时期,用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各种要素进行数字化设计、智能化控制、精准化运行、科学化管理,能够大幅度减少农业消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业效益。同时,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和信息引导,可以促进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

级,促进农业基础设施和发展环境的改善,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和竞争力增强,促进农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1.信息化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

在农业现代化的建设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必须合理、高效地利用农业资源。通过传统的现代化技术和方法,可以达到这个目的,但是总成本高,时间效率低。而应用信息技术管理农业资源时,就可以大幅度、高效率地开发利用各种农业资源。农业生产管理实现自动化后,会比人工管理更为精密,应用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不但可以及时了解市场信息、政策信息,选择生产和合理销售自己的产品,还可以通过网络,广泛获取先进的科学技术信息,获得最佳的生产效益。

2.信息化提高农业市场流通效率

美国农业部建立了全国性的电子邮件系统,其中仅农业市场服务局,每天就要使用计算机系统处理大约 1 亿字符的市场信息,通过卫星传送到遍布全国的地面接收站,也可以提供电话语音和可视等多种形式的查询服务,并通过互联网传播农产品价格信息。中国农业部也在建设中国农村市场信息服务系统,通过中国农业信息网络系统,采集、加工、传播农产品市场经济信息和供求信息等,引导农产品市场运行和农业生产安排。

3.信息化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形成农业产业化是一项关系到整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目标实现的重大工程,需要政府进行宏观调控与帮助,而农业的信息化发展可以为政府提供便捷而高效的宏观管理模式和手段,借助于信息技术实现农业产业化管理方式的重大转变。另一方面,农业生产经营者通过农业信息服务可以拓展农业产业化活动空间,打破传统资源约束,根据市场的需要,以信息、技术和知识为纽带,建立各种灵活多样的农业经营实体。因此,可以说农业信息化是推动农业产业化,进而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之举。

三、当前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还存在的若干问题

我国农业信息化的建设虽然具备了一定基础,但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进程中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竞争力增强的客观需要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突出表现在我国政府在农业信息的获取和服务方面,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宏观决策和市场监管仍然缺乏有力的信息支撑,企业和农户的生产经营仍然缺乏有效的信息引导。农业信息化的滞后,已逐步成为影响我国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乃至农村稳定的重要因素。与其他领域的信息化相比,农村地域广袤,行业门类众多,农业生产的不可控性较强,农民整体科学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加之城乡“数字鸿沟”拉大等客观因素,决定了农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艰巨而复杂的过程。

目前,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投入严重不足,国家和省级农业信息化设施建设已有了一定基础,但县、乡、村信息化基础设施仍比较薄弱,投入不足问题突出,运行经费的不足也限制了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信息服务的广泛开展和技术设备的充分利用。二是信息资源缺乏有效的整合开发,共享程度低,大量农业信息处于部门所有、相对封闭的分散状态,在信息分类分级、指标术语、收集渠道和信息应用环境等方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体系,信息结构不合理,存在重复开发问题。三是信息发布渠道不畅,政府市场监管和服务能力不强,广大农民难以获取有效信息服务。四是农业信息人员整体素质较低,队伍建设滞后,难以满足推进农业信息化的要求。

四、加快推动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思考

1.切实发挥政府部门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主导地位

在推动农业信息化过程中,各级农业部门要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切实发挥主导作用。要加强农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的研究和制定,引领农业信息化发展方向,明确农业信息化建设重点,强化农业公共信息服务,改善农业信息化宏观调控,确保农业信息化顺利推进,要积极引导和动员相关企业踊跃参与,社会各界广泛支持,大力营造合力推进农业信息化的良好氛围,要特别注意培养广大农民关注信息,使用信息的习惯,努力使他们在推进信息化过程中看到效益,得到实惠。政府要把推进农业信息化作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措施来抓,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地要建立健全农

业信息化领导协调机别,明确农业信息化工作的职能部门。各级农业、林业、渔业、发展改革、财政、水利、气象、信息产业、科技、教育、共青团等相关部门和组织要加强配合协调,形成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的工作机制。要把农业信息化重点任务列入各有关部门的工作目标,严格考核。

政府要对农业信息化建设进行科学规划,充分整合优化现有资源,根据需要增加财政投入,重点保证信息应用推广、信息化培训、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和信息系统维护等方面的资金。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建立稳定、长效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2.加强以“金农工程”为主的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金农工程”是国家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的重点工程,要根据全国统一的项目建设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抓紧一期工程项目的实施。在实施好一期工程的基础上,及早规划设计和及时启动二期、三期工程。“三电合一”工程是农业部在全国推广的新型农业信息服务模式,主要是通过电话、电视、电脑三种信息载体有机结合,实现优势互补,互联互动。要本着“着眼于需求、着力于服务、着重于成效”的原则,把农民急需的农产品市场和科技信息传播到乡村,努力提高“三电合一”平台对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新农村的信息服务支持能力。要以增强农业部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能力为主要目的,重点开发完善一批监测、预警、监管、服务的数据库和应用系统。同时要加快建设全省重大动植物疫情防控视频系统,使全省重大动植物疫情防控工作能及时得到研究和布置,提高为“三农”服务的行政工作效率。

3.进一步加快农业信息网络的建设

农业信息网是实现农业信息化的重要工具。首先,统一规划,建设农业信息网络体系。目前,大部分省都已建立了农业信息中心,县级农业信息中心正在逐步建立。在此基础上,逐步实行全省信息联播,建成省与各市、县的专用卫星通讯网,与农业部的卫星网连接,构成全国范围内的农业内部网。其次,必须加强农业数据库的开发。其内容包括农业自然资源信息,农业生产管理信息,农产品市场信息,农业实用技术及科研成果,农业政策法规信息等数据库的开发。因地

制宜建立与现代农业配套的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把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配置到乡、村一级,直接面向基层,实现农业的自动化、智能化,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4.大力提高开发和利用农业信息资源的质量的水平

我国加人 WTO后,农业作为周期长、风险大的弱质产业,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因而需要翔实、丰富、共享的高质量信息资源。美国农业信息技术的先进之处就在于信息资源的高质量,多数量与共享性。目前,我国农业信息网站存在一个主要问题是信息量缺乏,质量不高,内容重复,共享性差。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的数据库大约为全世界的百分之一,农业数据库仅局限于单机服务,农业信息计算机网络服务能力尚未形成,信息资源共享性差。

因此,我国农业信息资源建设需提高信息质量,挖掘信息潜在价值,充实现有数据库内容,更好地满足不同服务对象的需求。此外,必须解决信息的标准化间题。只有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标准化,才能做到信息共享,系统兼容。同时,建立一个科学和权威的农业信息搜索引擎也是非常必要的。

5.加强培养农业信息技术人员和农技推广队伍

要加快农业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全国各农业院校应建立农业信息的专业,开设农业信息技术与管理的课程,或者举办农业信息技术的培训班,培训各种水平的农业信息技术人才。而有条件的普通中学、职业中学、农业技术学校也应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及农业信息检索与服务课,利用短期培训等形式对农业科技人员、农民技术员和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民进行培训,使他们成为能够为农业信息化建设贡献一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要进一步稳定农技推广队伍,积极发展农村教育特别是职业技术教育,培育农业技术人才,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使农业从传统的粗放的劳动密集型向集约的技术密集型转变。在农业经济技术中,以农、机、电一体化和生物工程技术为突破口,带动农村信息技术和一系列相关的适用、实用技术产业的发展,提高农业产业的信息含量和技术含量。在农村教育中,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刊物出版、农业信息网络以及因特网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第三篇:农业标准化与现代农业的发展

农业标准化与现代农业的发展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政治局2007 年4月23 日进行第41 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实施农业标准化、保障食品安全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任务。他指出,解决好13 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促进农业增收、农民增收,必须加快实施农业标准化。实施农业标准化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是增强我国农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础条件。没有农业标准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这充分说明党和国家对实施农业标准化的高度重视。那么如何全面实施农业标准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当务之急,也是促进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

但目前,人们对农业标准化作用的认识很不一致,或仅强调作业标准化,忽视品种和栽培技术的标准化。因此,明确标准化对现代农业发展的作用,对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农业标准化的内涵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标准化”的定义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这个过程在农业经济活动中的体现就是农业标准化。目前,我国对于农业标准化尽管还没有明确统一的定义,但它们的本质内涵是一致的,概括来说就是在“统一、简化、协调、优选”原则基础上,通过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成熟的经验组装成农业标准,推广应用到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以促进先进的农业成果和经验迅速推广,确保农产品质量和安全,促进农产品流通,规范农产品市场秩序,指导生产,引导消费,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农业标准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项综合性技术基础工作,分为标准体系、实施体系、服务体系、监测体系、评价体系。它要求农业生产遵从统一的生产环境标准、统一的生产技术规范、统一的产品质量标准,并通过统一的手段实施监测。农业标准化是现代农业发展最终目标

当前,我国农业正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其目标是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优化农业结构,农、林、牧、副、渔综合经营,种、养、加协调发展,高产优质并重,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和产品的转化率,提高综合效益和竞争能力。而标准化则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订、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由此看来,标准化活动的领域是非常广泛的,它几乎包括了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所有范围,当然也包括农业生产和社会实践。协调农业生产,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现代农业追求的目标,也正是农业标准化的目的。实施农业标准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过去,我国农业生产处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水平,标准化是否应用无关紧

要。而现代农业,要想提高经营销理水平,一方面靠投入,另一方面就要靠标准化这一科学管理手段。无论是劳动力投入、资金投入还是技术投入,要想达到预期效果,就要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这个手段也只能是标准化。一个优良品种,要使其在生产中得到较好的应用,并发挥其最佳的经济效果,就要有品种管理和栽培方面的配套标准化技术,否则就失去了优良品种的增产作用,使科研人员多年的心血付之东流。吉林省出口的玉米、大豆、山野菜等,从种或采集到加工都有严格的标准,达不到标准要求就会遭受损失。大量的实践经验证明,标准化管理是使有限的农业投入发挥最大的生产作用的保证。因此,要想加快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就必须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标准化对现代农业的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4.1 标准化是国家农业政策的实施手段

农业生产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三靠投入。而标准化正是把国家的技术、经济方针政策、先进的劳动方法和科学技术成就直接应用到农业生产上,使国家农业政策得到真正的落实。同时又大大促进了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作用的发挥和成果的有效推广,使农业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不断跃上新台阶。如果没有标准,就没有共同的依据,不利于采用先进的技术,也不能正确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

4.2 农业标准化是农业专业化的前提

专业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之一,标准化的水平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标准化为生产走向专业化铺平了道路。从目前农村状况来看,农业逐渐摆脱“小而全”的生产结构,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生产经营越来越精,农业生产更加社会化、商品化、专业化。农业专业化大致分为:农业地区专业化、农业企业专业化、农艺过程专业化。如在种植业生产中,有专门生产种子的,有专门从事机耕、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的;畜牧业中有专门饲养仔畜的,有专门饲养幼畜、中畜的,有专门从事育肥、生产的等等。在诸多的部门生产经营中,都离不开标准化,只有各生产部门、各生产过程标准化运作,才能达到专业化要求的目的。

4.3 农业标准化可以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对推进农业产业革命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农业标准化是“科技兴农”的载体和基础,它通过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成熟的经验组装成农业标准,推广应用到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中,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它融先进技术、经济、管理于一体,使农业发展科学化、系统化,是促进农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数量型向数量质量并重型、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基础。

4.4 农业标准化是农业行业部门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有力保证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被广大消费者所关心和重视,对农产品消费安全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解决该问题的根本措施就是推行农业标准化,用标准来规范农业生产行为。同时,农业标准是农业依法行政、技术推广、市场监管和农产品贸易的重要技术依据,推行农业标准化可以尽可能地消除农产品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因素,使监管效能大大提高。

4.5 农业标准化可保持农业生态环境,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

制订和实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农药和化肥的合理使用标准以及农产品卫生标准等,就是为了达到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民身体健康的目的。如《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就规定了54种农药和各种剂型施用于不同作物的用量、方法、次数及间隔期等,从而保证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量符合卫生标准。我国农业发展受资源限

制,人均资源有限,利用标准化这一科学管理手段可以保护农业资源,并促进其合理利用。

5农业标准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5.1 农业标准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农业标准体系不健全并且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标准陈旧。国外的农产品标准每隔2年或5年修订一次,我国10年以上的国家标准占37.7%,5年至10年的国家标准占33.4%。(2)技术指标落后,特别是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方面的指标低且项目不齐全的问题突出。(3)标准的配套性和可操作性差。主要表现在:农产品保鲜、贮藏、运输标准数量少,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少;农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质量控制技术标准空缺;技术标准与相关法律法规衔接配套差。此外,农业标准化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5.2 农业标准化建设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1)抓好标准化示范点建设,带动农业生产标准化。结合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技术推广和产业化经营及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建设,创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和农业标准化示范点,特别在基地生产单位,建立不同的作物标准化示范点、以点带面、梯次布局、扩大规模,规范农产品的生产行为,探索农业标准化建设的新途径,为全面实施农业标准化奠定基础、创造条件。[5](2)落实重点农产品开发建设任务,促进农业生产标准化。(3)完善产品生产标准,规范农业生产标准化。(4)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5)强化组织领导工作,确保农业生产标准化,其主要措施有: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健全组织体系、落实责任机制。

第四篇:现代农业及烟草农业的内涵与发展

现代农业及烟草农业的内涵与发展

摘要: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各个行业都在推陈出新,农业也不例外。刀耕火种的年代已经过去,现代农业正以全新的面貌迎接着严峻的挑战,烟草农业作为其中的一个分支,也正以昂扬的姿态走在时代的前列,烟草人以精湛的专业技能,敢于探索的精神,使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呈现出一派繁荣。本文将就此发表一些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现代农业 现代烟草农业 内涵 发展

民以食为天,社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农业的繁荣,随着世界人口大爆炸,农业就显得更加重要。在当今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发生重大变化的大背景下,仅仅依靠现有的生产经营模式和生产技术条件,已无法实现农业持续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唯一的选择就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以现代农业的大发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烟草农业作为农业的一个分支,也不例外的肩负着这一重任,烟草行业的精英们也正为此而努力着。

一、现代农业

(一)、现代农业的内涵

现代农业(modern agriculture):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的社会化农业。【1】在按农业生产力性质和水平划分的农业发展史上,属于农业的最新阶段。其基本特征是:

一整套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农业科学技术的形成和推广,使农业生产技术由经验转向科学,如在植物学、动物学、遗传学、物理学、化学等科学发展的基础上,育种、栽培、饲养、土壤改良、植保畜保等农业科学技术迅速提高和广泛应用。

现代机器体系的形成和农业机器的的广泛应用,使农业由手工畜力农具生产转变为机器生产,如技术经济性能优良的拖拉机、耕耘机、联合收割机、农用汽车、农用飞机以及林、牧、渔业中的各种机器,成为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使投入农业的能源显著增加,电子、原子能、激光、遥感技术以及人造卫星等也开始运用于农业;良好的、高效能的生态系统逐步形成。农业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有很大提高,如农业企业规模的扩大,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工、企业分

工日益发达,“小而全”的自给自足生产被高度专业化、商品化的生产所代替,农业生产过程同加工、销售以及生产资料的制造和供应紧密结合,产生了农工商一体化。

现代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使农业生产、农村面貌和农户行为发生了重大变化。

现代农业是一个动态的和历史的概念,它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而是一个具体的事物,它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从发达国家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包括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生物化和化学化;二是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2】。

①现代农业的本质内涵可概括为:现代农业是用现代工业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

②(农业部长杜青林的概述)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经营基础上,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二)、现代农业的发展

2011年,农业部以信息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全面提升农业产业质量,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规划统领农业信息化全面发展。农业部发布了“十二五”时期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科学分析农业农村信息化面临的形势和实际需求,明确了“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区域布局、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为未来五年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中全面推进信息技术应用提出了指导意见【3】。

“金农工程”推进电子政务驶入“快车道”。作为国家电子政务重点建设的12个系统之一的“金农工程”,今年圆满完成一期建设任务,正式投入使用。目前,农业部本级项目已建成10多个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开发60多个行业数据

库,建成集农业部门户网站及部领导、司局和事业单位50多个子站、30多个地方子站、100多个行业(专业)频道为一体的国家农业门户网站群。农业信息采集系统包括16个统计业务子系统,系统填报用户近3万,批发市场价格采集系统每日采集价格近万笔,电子结算数据十几万条。网站群日访问量达500万次以上,用户访问者数8-10万人。

物联网架起现代农业“金桥”。农业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运营商开展合作,支持农业大学、农业科学院等一批科研院校攻关研发,与北京、黑龙江、江苏等省(区、市)合作实施,共同探索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装备现代农业的途径和方式,重点开展3G、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环节的应用示范,先进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系统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4】。

12316“三农”服务热线成为广大农民好帮手。农业部积极指导各省区市开展农业信息服务,规范统一了各地“三农”服务热线,在全国开通了12316农业系统公益服务统一专用号码,统一热线电话服务,为农民提供科技、市场、价格、政策、假劣农资投诉举报等全方位的即时信息服务。目前,全国各省区市已基本开通了12316“三农”服务热线,每年咨询人数达上千万人次,帮助农民增收和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0亿元【5】。

二、现代烟草农业

(一)、现代烟草农业的内涵

现代烟草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规模化种植为基础,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改进传统生产方式,通过集约化生产、专业化分工和信息化管理,加大生产要素投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从而达到烟叶生产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6】现代烟草农业作为烟草企业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其迅猛的发展态势已逐渐成为我国卷烟生产原料保障上水平的重要支柱,同时也是具备烟叶生产条件的农村地区实现“财政增收、烟农增效”的重要手段。

各烟叶产地为探寻更加适合烟叶产业化良性发展的正确方向,响应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加快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号召,近年来,符合条件的烟叶生产地区都不同程度的在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上有新的举措。如何才能将现代烟草农

业建设与烟叶产业化提质升级进行有机结合,进一步壮大烟草农业种植生产队伍,真正助推烟叶种植面积、烟叶质量及烟叶产量的同步良性发展,使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更好地为符合条件的山区农民“万元增收”工程服务;切实为“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增添动力,为各烟叶产区的地方经济建设做出更大贡献【7】。下面本文就从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条件、重点及启示三方面进行重点阐述。

(二)、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基本条件

首先,寻找适合发展优质烟叶生产的区域地带。一般以雨量适度,光照充足,气温立体差异明显,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富含磷、钾,土壤PH值介于5.0和7.5之间,并且烟地肥力较高的地区才比较适宜生产优质烟叶【8】。其次,在区域化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前期认真做好实地调研工作,及早拟定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所需配套基础设施项目资金规划并及时申请落实到位;做好烟农思想及素质调查,统一烟农的思想意识,加强烟农的宣传引导,及时排除个别烟农可能存在的滞后发展观念。最后,通过与所在地政府的积极配合协调好土地流转的相关事宜,尽可能让烟田或烟地能够有效连接成片,便于规模化生产管理。烟草企业应组织一定规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烟叶规模化种植生产相关业务知识的培训,同时加强对烟叶技术指导人员的综合素质建设,以提高指导烟农进行科学化烟叶种植水平。

(三)、推进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建设的重点

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核心就是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整合各类要素资源,创新生产模式,优化管理手段,不断提高烟叶生产能力,以规模化种植为依托实现现代烟草农业发展进程稳步前行。为此,各级烟草企业需要会同地方政府和各级职能部门一道,进一步强化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不断细化对烟农的种烟技术指导,更加优化各项专业化服务的人员和设备配置,逐渐深化烟农对烟叶生产方式转变的认识,努力使烟叶生产做到“规模化种植、专业化服务、集约化经营、信息化管理”良性运行【9】。要切实搞好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重点抓好各项基础工作,以此来实现传统烟叶种植向现代烟草农业迈进的转变。

(1)明确建设责任,健全组织保障

为了确保区域地带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进度如期完成,在地方政府部门成立现代烟草农业建设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成立公司一级的现代烟草农业领导小组,并制定相应的现代农业建设整村推进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标准化的生产体系和考评体系,健全标准化的工作机制和激励机制。在做好与地方相关职能部门紧密配合的同时,烟草企业应更加注重强化责任意识和内部各职能科室间的协同,使各环节工作均确立起明确的时限进度表;采取领导挂片,科室人员挂乡,责任到人头、田块的办法,使工作重心逐步下移;实行月度、季度和阶段检查,对烟叶工作人员进行量化进度考核。可以通过建立专业化服务体系、加大烟叶科技人才培养力度、整合烟草站点和优化站点业务流程等手段,对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提供必要的软件支持。

(2)夯实发展基础,整合要素资源

土地、烟农、技术、资金、信息,既是发展烟叶生产的基础,也是实现烟叶产业化的重要生产要素。烟草企业在烟田规划和烟叶生产种植组织方面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充分考虑海拔、土壤、气候、烟农居住地等条件的前提下,规划好连片种植单元,使基本烟田面积和常年种植面积达到相应规模【10】。在尊重烟农自主选择的权利的基础上,烟草企业应密切与当地政府、村委和群众的联系,加大土地流转力度,争取在有条件的地方重点打造烟叶示范片,以起到很好的示范辐射作用;吸纳包括40¬¬—50年龄妇女在内的农村留守人员,加入到种烟队伍中,就近解决劳动力问题,节约生产成本;委派具有较深资历和丰富经验的科研人员定期对烟农进行烟叶生产各环节的系统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广大烟农的烟叶种植技艺。

(3)突出工作重点,狠抓六项工程

烟叶生产的硬件设施改造建设对整个现代农业建设而言,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烟草企业应该以烟叶生产配套设施建设为工作重点。狠抓烟水、烟路、育苗、烤房、烟机配套及信息系统等六大基础工程。做好烟水配套项目建设的规划,保障资金投入。在工程建设与管理上,应通过公开信息平台统一发布招标公告,进行工程建设项目的标准化运作。相关部门应根据合同相关约定,运用实地调查、定期检查、适时抽查等手段,对工程进度和质量进行有效监管,发现不合格的地方,及时提请施工单位进行整改,直至达到工程验收标准和要求。特别是在工程

造价较高的烤房、烘烤工场附属设施、育苗大棚、田间道路等项目建设上,更应重点关注层层跟进、保质保量细化落实【11】。同时,将烟农档案、电子合同、生产管理、收购交接、烟叶质量追踪、电子结算、短信平台、气象预报等综合信息都纳入系统网络进行集成运行,并实现烟叶生产信息网络的全面覆盖。

(4)着力科技兴烟,提高生产效率

在区域地带的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进程中,烟草企业应进一步扩大科技试验示范项目范围,尝试承担国家或省市级烟草农业科研项目,开展烟叶栽培、品种对比筛选、病虫害防治等试验示范。同时与相关高校和企业进行合作,开展具有一定科技创新的技术推广与应用,为烟叶生产减工降本、提质增效寻求有效途径【12】。在田间管理、常见病虫害防治、烟叶烘烤和科学分级等方面,烟草企业都应设置一套严格的标准化操作规程。在自然灾害防治方面,重点针对暴风雨和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可能对烟叶生产造成的严重影响,在加强流动防爆点建设的基础上,应制定相应的烟叶“防灾减害”长效预警机制,通过在灾害发生之前及时预警,在灾害发生之后迅速处置,力争使自然灾害对烟叶生产的损失降到最低。

(四)、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状况

如何促进现代烟草农业的迅速发展,以我的观点,应该明白和做到以下几点:

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方针政策,根据“一基四化”的总体要求,打牢‘一个基础’,努力实现‘四个化’”的总体要求,以烟叶生产为主导,探索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社会化服务、标准化生产、信息化管理的有效途径,按照“整县推进、单元实施”的工作思路,以提高烟叶生产综合能力为目标,以机制体制创新为突破,大规模推进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全方面转变烟叶生产组织形式、管理模式和工商合作机制,高起点建立专业化服务体系,标准化组织烟叶生产,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探索出一条符合当前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路子。

2、目标任务:

全面完善烟水工程、机耕路、密集烤房、农机具、育苗设施、防雹网络、烟叶工作站设施等方面的综合配套,努力在生产组织形式创新、专业化服务体系建设、基层改革和工商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进一步改善示范区生产条件,提高烟叶生产组织化程度和管理水平,实现原料供应基地化、烟叶品质特色化、生产方式现代化,努力推动原料保障上水平。

3、主要内容:

(1)基本烟田建设

认真规划基本烟田,确保试点村规划基本烟田面积4000亩以上,绘制基本烟田规划图(1:10000比例尺),制作基本烟田规划田间示意牌标识。

建立基本烟田保护制度。建立完善基本烟田信息档案,制定《基本烟田保护办法》,落实保护责任。

建立合理的耕作制度。系统规划基本烟田,选择科学合理的轮作制度,建立土地轮作档案。积极推行种植绿肥、施用农家肥、秸秆还田等措施改良植烟土壤,实现烟叶“特色、生态、安全”。

将高低不平、机耕不适、渠道不畅的烟田建成“田地平整、路渠配套、旱涝保收”的基本烟田,全面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烟叶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13】。

(2)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国家局关于“起点要高、管理要严、效果要好”的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要求,整体规划、系统设计、整村推进、综合配套,实现烟水、烟路、烤房、烟站、育苗基地、防雹网络等综合配套,全面推进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

(3)基层建设

基层队伍。通过加大培训力度,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完善用工分配制度,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全面推行技能鉴定和持证上岗等措施,建立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管理规范、服务优质、工作高效的基层烟叶生产管理队伍。

烟农队伍。培育“以烟为主、精于种烟”的职业化烟农队伍【14】。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和途径,普遍开展烟叶生产技能培训和相关业务知识培训,大力提高烟农素质,加快建立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烟农队伍。

(4)专业化分工、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按照“起点要高、管理要细、职责要清、效果要好”的要求,认真总结各地实践经验,积极推进专业化分工、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扶持与烟叶生产有关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烟农协会、烟农互助组等合作组织发展,培育以个人或集体组织为主体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努力实现育苗、烘烤的工场化作业,中间专业化服务,在减工降本、提质增效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5)生产技术体系建设

紧紧围绕“稳定规模、优化结构、突出特色、提高质量”的烟叶工作重点,集成实用技术配套推广,构建烟叶生产标准化体系,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改善品质,提高单产和效益,进一步彰显烟叶的风格和特色。健全技术推广体系,加大烟叶生产技术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升技术队伍素质,提高实用技术集成和落实到位率,切实做到技术人员到户、实用技术到田、技术要领到人。

(6)烟叶生产组织管理模式探索

烟叶生产组织方式创新。探索以规模种植农户为基础,以专业化服务体系为纽带,以专业合作组织为保障的新型烟叶生产组织方式,大力发展农民土地互换、租赁承包、互助组、专业合作社、股份经营公司、专业大户等多种烟叶生产组织方式。

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基础设施、农机设备管理运作方式,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运行机制,明晰产权,落实管护。加快以烟农参与建设和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用水户协会、烘烤协会、农机协会等合作组织健康发展,积极探索专业化服务、物业化管理机制。

大力推进规模化种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根据依法、自愿、有偿原则,认真做好土地经营权流转,积极探索土地流转的有效形式,使烟叶种植逐步向种植大户、职业烟农转移,提高户均种烟规模,实现规模化连片种植【15】。通过政府引导,烟草扶持,烟农自愿以土地入股组成各种专业合作社,实现土地集约经营。

现代烟草农业取得的新进展、新突破,展示了近年来行业为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做出的扎实努力,见证了行业开展现代烟草农业取得的骄人成绩,也彰显了 8

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由点向面的转变、从单项突破向整体推进的转变,标志着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

今后现代烟草农业将继续高举科学发展观旗帜,抓住新一轮农村改革的历史契机,通过自身扎实的工作,不断攻坚克难,不断开拓进取,继续书写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崭新篇章,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添砖加瓦,做出行业应有的贡献,这也是每个烟草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刘一平,现代农业论述,农业学报,2007年

【2】张强,农业发展的社会学意义,中国农村经济,2001年

【3】宋金平,现代农业发展探讨,农业现代化研究,2002年 【4】俞菊生,农业现代化研究,1999年

【5】林毅夫,《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6】王元英,董国智,陈江华.现代烟草农业学术论文集[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7】李悦:《产业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8】张晓远,烟草科技,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张强(1980-),铜川市优质烤烟生产生态条件与种植布局研究(KJ-19-2007)林培安,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研究,研究生论文,2009年

【10】 云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 杨志新.云南科技报, 2006,(2006-01-19)【11】左天觉.烟草生产、生理和生物化学[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3.【12】朱尊权.当前制约两烟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J].烟草科技

【13】刘丽.文俊.林锐锋.刘永来.叶为民.石锦辉 浓香型烟叶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2010(18)【14】陈逸鹏 林凯 江豪 等.烤烟烟叶成熟度的外观特征研究——烟叶成熟度与叶片结构的关系[J].福建烟草,1997,(2):39-40.【15】朱大恒 韩锦峰.烟草的发展进程 [J].河南农业科学

第五篇:调整农业结构 发展现代农业

湖北草埠湖农场:调整农业结构 发展现代农业

今年以来,湖北草埠湖农场按照“稳定发展粮食产业,培育棉花支柱产业,积极发展蔬菜种植,逐步扩大畜禽养殖,调优水产养殖模式”的思路,狠抓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初步成效。全年粮食面积可达11万亩,比年初计划增加了1万亩,其中夏粮面积8万亩。棉花种植面积预计可达6万亩,比年初计划增长20%。其中,发展“麦后移栽地膜棉”模式5万亩。依托农场内企业鑫鑫农业科技开发公司,大力发展蔬菜生产,在南湖、台渡、郑湖等村为鑫鑫农科建立大头菜种植种植基地2000余亩。鑫鑫农科投资100万元新建了100万袋的姬菇大棚生产基地,今年计划发展姬菇200万袋。同时,该场大力发展畜牧产业,拟在台渡村建设畜牧养殖小区,培育畜牧养殖大户,努力提高养殖户效益。

依靠科技,典型示范,推动棉花高产。农场把提高棉花单产和品质作为今年抓好棉花生产的切入点和落脚点,采取多项措施,提高棉农的经济效益。该场邀请当阳市农业执法大队及相关涉农部门在全场范围内开展了两次农资产品市场专项治理行动,对全场50多家农资经营门市部进行全面检查、清理和规范,确保了农民利益不受损害。为了提高农户科学种植水平,农场采取集中授课与发放技术资料、走村串户、现场指导相结合的办法开展技术培训,3月份以来场农技部门共组织举办培训班23场次,培训农民和大户5000多人次,发放农技宣传资料近20000份。并聘请江西省首席棉花专家柯兴盛讲授了亩产千斤籽棉关键技术。此外,该场还在沮东金龙、符台、开源等三个村创建了10000亩棉花高产示范区,力争示范区内籽棉平均单产达到600斤,并在示范区内建设了100亩亩产千斤籽棉核心试验示范点。在省农垦局“三万”活动工作队的大力支持下,聘请了江西省首席棉花专家柯兴盛为核心试验点作全程技术指导,并与专家签订了技术承包合同。目前,示范点物资已准备到位,棉田均按要求施足了底肥,覆盖了地膜,营养钵全部播种出苗。为提高复种指数,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该场发展了麦后移栽地膜棉面积5万亩,仅此一项可为农户增产粮食5000吨以上,增收500万元以上。在稳定推广鄂杂棉10号、鄂杂棉11号、鄂杂棉23号等杂交一代种外,今年该场还引进了国丰棉12号、中棉所66等4个杂交棉新品种。目前,全场春耕备耕情况良好,已备化肥2600吨,农药21吨,农膜75吨,优良种籽75吨,已覆地膜3100亩,做营养钵12000多万个,播种7800万个,出苗3000万个。同时加强了夏粮夏油田间管理,清理田间三沟70000亩,喷药防治小麦锈病、赤霉病等病虫害3次以上。

企业引领,调优结构,发展蔬菜产业。今年该场把发展蔬菜生产作为抓好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的新起点。依托鑫鑫农科,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订单农业,并通过广泛宣传,让农户了解到订单蔬菜种植的市场前景及收益。去冬今春,鑫鑫农科公司与南湖等村签订青菜种植协议2000余亩,并提供种子供应、技术指导和产品销售渠道。

发挥优势,完善基础,提供丰收保障。去冬以来,该场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资60多万元整治桥涵12处,维修泵站17处;清淤港渠8条1.7万米,恢复水毁工程7处;筹措资金100多万元完成了南湖泵站建设;对梅闸泵站、邵冲泵站进行了增容改扩建,提升了农业抗旱排涝能力。为了充分发挥现代农业机械的效用,有效服务农业生产,该场成立了农机协会,组织技术人员为农户维修、保养检修农机具368台套,组织180余台拖拉机为农户犁耙田地,开沟施肥2万多亩。今年全场机械作业面积达85%以上。此外,农场还依托农业资源优势,切实抓好农业招商,重点扶持有基地、有优势、有特色、有品牌、有前景的龙头企业,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鼓励、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农户建立利益链接机制。

下载北京大学王曙光: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与现代农业发展(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京大学王曙光: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与现代农业发展(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农业[范文模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已经公开发布,这是2004年以来连续第4份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这份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发展现......

    谈一谈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

    谈一谈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 回顾中国五千年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看出,中国古代史是两部发展史的插曲:战争史与农业史。而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依赖于重农抑商的政策和中国人民安守......

    2013农业经济师笔记1-现代农业与发展概论

    一.现代农业与发展概论 考点一 现代农业的内涵 现代农业可以简要表述为:以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手段来装备,以现代组织制度和管理方法来经营,集科学化集约化市场化社......

    全县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现代农业调研报告

    根据县委的统一安排,9月中旬到10月底期间,先后组织了农委、畜牧局、中小企业局、旅游局等相关部门,围绕全县“十二五”规划编制,针对“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近年来,平川区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按照“发展抓经济,重点抓调整”的强农思路,把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促进农业......

    发展现代农业与农业现代化

    南京广播电视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试点《现代农业新技术》论文题目:发展现代农业与农业现代化姓名: 学号: 年级: 专业: 农业经济管理 指导老师: 成绩:教 学 点:南京广播电视大......

    发展现代农业重在农业组织制度创新

    发展现代农业重在农业组织制度创新杨红炳2011-04-02摘 要: 发展现代农业固然要靠物质技术装备做支撑,也要靠现代农业制度做保障。国际经验表明,建立现代农业制度的一个重要方向......

    发展现代农业园区 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1、发展现代农业园区 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农业经营规模小、生产方式粗放、劳动力老龄化、组织化程度低、服务体系不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