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时间:2019-05-14 08:45: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息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息化》。

第一篇:信息化

加强基层公安机关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作者:湖州市公安局科技处

徐华

【摘要】当前,全国各级公安机关为推进公安信息化,夯实基层基础工作,正在落实“基础信息化,信息基础化”战略措施。本文在阐述加强公安机关基层基础信息化工作必要性的基础上,从信息化应用意识和能力、基层基础信息资源利用、信息化应用效益、信息化建设保障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加强公安机关基层基础信息化工作的难点,最后提出了加强公安机关基层基础信息化工作的四点措施。

【关键词】基层

基础

信息化

建设

公安部把2006年确定为“基层基础建设年”,着重提出了要在“推进一项改革、破解两个难点、提升三化水平”上下功夫,其中在“提升三化水平”的要求中,把“提升信息化水平”放在了首位,明确了“信息基础化、基础信息化”的工作目标。如何加强基层信息化建设,如何提高基层民警信息化应用能力和水平是加强基层公安机关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因素。以信息化带动规范化,以规范化促进现代化,以现代化推进队伍建设,积极加快基层基础信息化的建设,是实现“科技强警”、转变警务模式、提高警务效能的重要手段。

一、加强公安机关基层基础信息化工作的必要性

1、传统的警务模式已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治安的发展变化

长期以来,公安机关特别是基层部门一直沿袭着传统的警务工作模式。而这种以案事件驱使依靠警令驱动和人海战术来完成任务的警务模式也影响到决策部署、警力调度、案件查破等各个层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流动的日益频繁、治安形势的急剧变化以及警务功能的不断细化与拓展,传统的警务模式已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治安的发展变化,越来越难以掌握当代社会治安的主动权。现实要求公安机关必须转变观念,改变传统警务模式,建立与当前治安形势、队伍现状、技术水平相适应的现代警务机制,可以说,信息化是公安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未来方向所在,是现代警务机制的灵魂。

2、信息化技术为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向科技要警力提供了方便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及其在公安工作中的广泛应用,深刻改变着传统工作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公安机关的战斗力,是公安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撑,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离不开信息化技术的支持和应用,信息化技术是增加警力、提高效力的有效途径。应用到具体工作中,信息化又发挥着人力所无法达到的巨大作用,用好现代信息技术,可事半功倍。公安机关应大力推广和应用各类使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更直接有效地渗透到公安工作的各个层面和环节,解决很多传统手段无法解决的问题。

3、多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了公安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重要性

随着公安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公安基层基础警务信息化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以我市为例,近三年来投入4000多万用于信息化建设,由局部推进转变为整体推进,由技术驱动转变为业务驱动,由重网络建设转变为重应用、重信息,由领导推动转变为民警迫切需要,信息化技术已广泛应用到基层业务工作中,并在实战中发挥了良好的成效。近几年来,全市公安机关利用信息破案数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递增。

二、加强公安机关基层基础信息化工作的难点

我国公安部门自1998年实施“金盾工程”以来,以公安业务信息共享为目标,加快公安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实效。特别是近几年来公安基层基础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为基层基础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但是,目前取得的成效只能证明公安机关已进入信息化初级阶段,而综观公安“信息警务”特别是基层单位“信息警务”工作,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和困难:

1、部分基层领导和民警信息化应用意识和能力还不够强

由于公安工作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特点,部分基层领导对信息化重要意义认识不深,传统的经验思维在头脑中根深蒂固,习惯用原有的工作方式去处理问题,对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因为陌生而敬而远之,放着现成信息不用,宁可采用费时费力的人海战术。有的领导认为公安信息化只要资金落实和信息化设备具备就算完成了。现实中,相当一部分民警的计算机应用仅局限于网页浏览、信息上报,查看通知、通报和上级文件,在业务查询、使用上较少。部分年龄偏大的民警在较长工作时间内无法适应新型警务模式,无法将信息化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应用到业务工作中。受传统警务模式的影响,部分基层民警更乐于接受既得的经验共享,而不愿对“信息警务”进行摸索与实践,许多在日常工作中该采集的信息漏登或不登,致使一些有价值的信息流失。同时,由于传统的警务模式,基层民警在工作中掌握的大量书面信息、口袋信息、脑袋信息,随着民警岗位变动而丢失,新的接替人员又要重新开始,没有形成正常传承的信息流。

2、基层基础信息资源未被充分利用,信息采集质量有待提高

近年来,我国社会发生急剧变化,人口流动加剧,大量的人口流动,造成了庞大的信息流,在越来越动态化的社会,基层公安管理模式也必须由计划经济静态化社会管理向市场经济动态化社会管理转变,由单一社会管理向数字轨迹管理转化。但是,当前基层公安传统入户访查、办理暂住证、社区走访等对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的信息控制手段在面对现代社会人、财、物大流动格局时显得力不从心,基层公安又不具有全盘整合的能力和实力,信息收集无法跟上庞大信息流步伐。目前基层公安在信息源的采集上存在着信息单

一、滞后、断点、失真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警务”的实战应用。

3、信息化应用效益不够明显,信息汇总研判机制不够完善

信息化讲求的是一种规模效益,既体现在装备数量上,也体现在应用群体上。只有信息化理念和应用实战方式为每一位民警所接受、所掌握,公安信息化才会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部分基层部门简单的把“信息警务”理解为基层公安收集、信息部门整合、刑侦部门运用。信息的运用往往简单的停留在人口、车辆等基础性信息查询运用层面,较少应用收集到的有效信息进行网上比对、网上排摸等,民警更多的是从传统情报体系中获取线索、查破案件,使信息不能真正面向实战。

同时,大量信息的采集、录入,只是原始的数据积累,由于统一信息汇总与研判机制不够,各孤立信息难以形成合力,导致信息应用不畅,各环节之间不能有效衔接。基层民警特别是社区民警所要求的底数清、情况明从根本上讲就是一种信息掌控程度,然而目前基层民警工作考核机制很难对其正常衡量,干多干少一个样,工作积极性难以提高,信息搜集的重要性也大打折扣。更重要的是还没有建立起一套与信息警务相匹配的勤务机制,影响了信息的采集和应用,不仅挫伤了情报信息分析研判部门的积极性,同时也挫伤了广大民警收集情报信息的积极性。

4、一些基层部门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投入不合理

基层单位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部分投入不合理,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部分基层单位连日常开支都难以保障,更谈不上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同时,部分基层单位领导的信息化意识淡薄也影响基层信息化工作的开展,部分基层领导有了资金愿意添置汽车等工具,开展信息化建设兴趣不大,对硬件设备的配制存在等、靠、要的思想。部分单位基础工作信息化使用的大部分硬件设备已经老化、陈旧,无法满足当前工作需要。同时,部分单位的信息化经费投入上还存在着结构不合理的现象,过分注重硬件设备配置的高档,而不讲究其性能价格比;只关心硬件设备的购买,对日常维护经费投入不足;对计算机设备投入经费较多,对其它信息化设备投入较少。

三、加强公安机关基层基础信息化工作的措施

1、加强宣传培训,提升民警素质

民警科技素质是公安科技强警工作的基石,它为各种科技手段在公安机关的应用提供基础人力支撑。从目前情况看,基层公安机关整体科技意识仍较淡薄,除了用高科技的装备武装民警、增大高科技的投入外,更主要的是要强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抓好科技知识的普及教育,让广大基层民警充分认识到科技在公安工作中的重要性。同时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民警信息应用技能培训机制,以“信息基础化、基础信息化”为目标,根据不同岗位所必须达到的层次要求,通过开展在职培训、警官学校、练兵比武、脱产培训等多种形式,大力加强基层信息化应用技能练兵工作。要把计算机操作应用等技能培训与民警晋衔晋职、提拔任用挂钩,并纳入考核程序,形成领导带头学、民警主动学、工作任务逼着学的学习氛围,提高民警获取、处理、运用信息和使用相关信息装备、工具、手段的能力,掌握实施信息警务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在全员培训的基础上,还要在每个基层单位至少培养一名技术骨干,以专业技术人才建设推动基层技术科技工作不断提高。

2、整合信息资源,强化综合应用

要加强基层公安信息化综合平台建设,积极开展内外网接入平台建设,进一步整合信息资源,通过利用多种数据实时抽取、关联、调用工具建立综合数据库,促进信息的深层次利用,使信息化建设真正为一线基层民警服务。要紧紧围绕“信息基础化、基础信息化”这个中心,以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为载体,按照当前社区警务工作信息化的需求,积极调查研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利用各种手段推动公安内网向社区警务室延伸,积极探索暂住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前台向企业和社区(村、居委会)延伸,推进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社会化。各级公安机关科技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单位在网络支撑、技术保障、日常维护的支持和指导,大力推广应用公安身份认证系统(PKI/PMI),充分利用公安信息查询服务中心、警务通、公安网站等方式,为基层民警在路面及社区执勤中提供快速信息查询服务和信息支撑。坚持以应用为核心,以实战促建设,建立情报信息网络,拓展信息渠道,实现各项基层基础工作的计算机管理和网上办公,把“工作流”与“信息流”融为一体,实现信息的高度共享和高效应用。

3、完善工作机制,健全信息研判

要在信息主导警务的大框架下,建立打击、防范、控制、管理、服务的长效机制。在打击工作机制方面,要运用实时、准确的信息精确制导破案追逃工作,提高网上作战效能;在控制工作机制方面,要充分运用信息的动态性、实时性,对可疑的人、事、物、场所实行动态控制,及时打击查处;在防范工作机制方面,要通过对信息的综合分析研判,对治安动向和犯罪态势作出及时、准确预警,指导做好超前防范工作;在管理服务工作机制方面,要运用信息系统规范业务流程,增强管理、办案、办事、办证的透明度,促进公安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要健全情报信息研判应用机制,实现信息基础化。基层民警牢固树立主动意识和运用意识,改变以往重采集、轻应用的习惯做法。只有加强对信息的分析研判,并将结果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才能实现打击有目标、防范有重点、控制有成效,才能实现警务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工作措施由经验决策向科学决策转变。

4、保障科技经费,调剂科技资源

经费问题是长期困扰基层的突出问题,各级公安机关要在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的同时,紧紧抓住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创建和“金盾工程”建设的大好时机,多为基层着想,不截留专项经费,不摊派罚款指标,为基层基础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物质保障。各基层单位要克服等、靠、要和依赖上级部门配备硬件设备的思想,拓宽思路,多方寻求支持,加大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并坚持做到“开源”与“节流”并重,从实际出发,积极推广实用性强、使用周期长、技术含量高、价格易接受的技术装备,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同时,各级公安机关应调剂更多的科技资源向基层倾斜。在科技投入和建设时,应充分考虑基层的现实斗争需要,为基层提供更加实用的应用技术和装备。对属于共享性的信息化资源,应为基层提供更多的应用权限和便利。要鼓励基层单位尽可能多地利用包括检验技术、侦查技术以及各类专业装备器材等公安内部现有资源。在实行统筹发展的同时,倡导创新发展,尽可能多地为基层提供技术指导和人才支持,要从基层选送业务骨干到科技部门熟悉运作和了解各类技术应用,或从科技部门抽调技术民警到基层锻炼,通过人力资源互动达到工作上的互动互促。

四、结束语

信息化是加强公安基层基础的有效支撑和保障,是夯实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和必要条件。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公安工作已离不开信息化的有效支撑和保障,信息化已成为整个公安工作基础中的基础。加强基层公安机关信息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而是一项需不断探索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的系统工程,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注入新的内容。信息化向基层延伸,是必然的趋势和方向,是基层公安摆脱警力不足、财力不足的困难,提高工作效率和提高打防控精确度的有效途径,是公安机关走科技强警的必由之路。

关于加强基层民警信息化应用能力的调查与思考

警务信息化是警务改革的必由之路,是继第四次警务革命--社区警务之后的又一场深刻的警务革命。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全省各地警务信息应用平台基本搭建完成。目前,信息化应用已经得到各级公安机关领导的普遍重视,但基层民警却存在着学习热情不高、应用不规范,不会用、不能用、不愿用的问题。笔者现就如何深化基层民警信息应用,推动警务信息化建设服务实战需要,进行一些思考和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一、民警信息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广大基层民警在信息化应用存在着问题既有个人主观上的原因,也有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普遍存在的问题大致可归纳为“四大”难题。

(一)存在着“不愿用”的难题。这是制约信息化应用技能提升的第一大“难题”。其表现主要有三:一是思想守旧“不愿用”。个别民警思想观念守旧,总是习惯于传统的工作模式,片面地强调信息化技能既难学又不可靠,只会加重民警的工作负担,对信息化应用存在着排斥心理和抵触情绪。因而很少主动地学、去用。二是工作受限“不愿用”。由于网上办案,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流程和办案时限办理各种手续,一旦工作中出现了差错又不能随意改动,从时间、程序上限制了民警办案的随意性。三是能者受累“不愿用”。由于考核机制不健全,有些基层单位往往是谁会用、谁用得好,谁就多干,一旦出错还会受到埋怨;不会用、用不好的就在一边看,不受累还不承担任何责任,不仅严重挫伤了民警信息化应用的积极性,也不利于民警信息化应用技能的整体提升。

(二)存在着“不会用”的难题。经过近年来的全员培训和考核,民警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虽然有了普遍提高,但相当一部分民警的信息化应用技能还仍然较低,难以适应信息化应用的需要。一是素质不高“不会用”。近几年新招录的民警量少,队伍趋于老龄化,大部分民警在信息化上起步较晚,经过培训,虽然掌握了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但对信息平台的功能模块了解较少,对运用信息化技能服务公安实战的技战法掌握更少。新民警虽然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和网络知识,但对公安业务知识还处于学习积累阶段,在技战法运用上缺乏必要的业务经验支撑。二是培训不力“不会用”。近几年,计算机操作基本技能培训的多,实战应用技能培训的少,信息采集录入讲的多,实战案例收集的少、剖析的少,警综平台使用培训的多,“大情报”平台应用培训的少,导致大部分民警应用技能还停留在浏览、查询、录入和办案上,对关联查询、网上串并、轨迹跟踪等实战应用技战法“不会用”。

(三)存在着“不能用”的难题。虽然近几年各级对基层信息化建设的投入都很大,但由于信息化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较快,目前多数基层单位的信息化装备仍相对匮乏和落后。一是装备落后“不能用”。如部分民警电脑性能差,在网上流转一个案件需要很长时间,很难满足日常工作应用需求;二是互不兼容“不能用”。各个应用系统之间的共享性差,数据库不能对接,大量的情报信息只能在各自的业务系统内流转,实现量的积累,难于通过关联、对接和共享实现质的飞跃;民警在网上办案、追逃、和串并案,需要在多个系统间来回切换,不仅效率低下,而且还会经常“死机”。三是权限不够“不能用”。许多系统大都是采用数字证书登录,由于证书的应用权限是按照职务、职级设臵的,这就造成在实际工作中,最需要应用信息资源的基层民警应用权限反而最低,想查的查不到,想用的用不上,能用的不好用。

(四)存在着“用不好”的问题。由于缺乏健全、规范的应用流程,使得基层民警的信息化应用不能收到应有的或最佳的作战效能。一是应“考”多应“用”少。一些单位的信息化应用技能多是为了应付上级的考核,考完事毕,根本不想怎么用、为什么用、有什么用。二是“浏”的多“联”的少。个别基层民警认为“上班必开机,开机必上网”就是信息化应用,工作只限于在网上浏览各种网页和简单的业务查询。利用各系统进行数据关联比对,特别是对在逃人员、被盗机动车、违法犯罪人员等信息的筛选比对不够。三是“采”得多“用”的少。由于各级考核大都是看录入系统的信息多不多、新不新、全不全,所以部分基层民警“采集”、“录入”了许多符合上级考核需要的信息,但能直接支持一线实战的、有用的、管用的业务数据却很少。

二、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造成上述“四大”难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有队伍管理方面的原因,也有民警个体素质的原因。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识上存在误区。部分民警认为,公安机关的主要任务就是打击犯罪,计算机玩得再好也不能直接破案,信息化离我们的实战应用还很远,于是在提升业务技能时只注重传统的手段而不重视信息化应用技能。部分民警认为,平时的工作任务本来就很繁忙,工作压力也很大,现在再加上一个信息化应用,简直就是忙中添乱,把信息化应用当作上级强加的一项额外工作,进行排斥和对抗。

(二)培训上存在偏差。在培训方法上,习惯于集中培训,且培训对象混杂,未能根据警种、岗位等进行分类培训,造成培训重点不突出,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在培训内容上,更多的是计算机基本操作和信息采集录入等日常应用技能,研判、串并、轨迹跟踪等实战应用技战法讲得少,实战应用案例剖析的少,民警对信息化实战应用缺乏感性的认识和理性的分析。在培训考核上,“领导不会信息化应用失去指挥权,民警不会信息化应用失去执法权”喊得响,落实不够,未能使民警感受到学习信息化应用技能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三)建设上缺乏规划。目前各业务信息系统大部分都是以专业、警种为主体开发研究的,普遍存在着较强的条线特点,缺乏全局性规划和综合统筹,跨警种、跨部门的信息关联和共享程度不高,以至在实战应用中,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不能较好地服务实战。民警采集一条信息,需要重复录入到不同的信息系统(平台),不仅不能高速分析,指导和服务实战,还严重挫伤了民警学习应用信息化应用技能的激情。另外,各地的信息系统、查询界面都设臵层层保密措施,近两年虽有所改善,但壁垒并没有彻底清除,严重制约了信息化的关联使用和深度应用。

(四)机制上不够配套。各单位在信息化建设、应用方面虽然制定了许多的制度和机制,但却没有一个统一的、完整的、系统的、规划性的机制。可以说大家都很重视,大家自行其事。各部门为了提升民警的信息化应用技能,相继出台了许多考核制度、信息采集规范、系统应用流程等,但大部分考是一会事,用则是另一会事,考不能促用,学用不能结合。

三、对深化民警信息化应用能力的几点思考

科技应用——人是决定性因素,公安信息化效益最终体现在对信息的应用上,利用率高不高,利用效果好不好,民警对信息网络的掌握和运用技巧是关键。深化民警信息化应用能力,必须紧密结合公安工作实际,研究、找准结合点、切入点和着力点,把信息化应用与打击、防范、管理、服务等警务工作有机衔接起来,要积极建立、完善各项公安业务工作的信息化工作流程、规范和机制,开展网上侦查、网上追逃、网上管理、网上服务、网上办公,真正形成全警参与信息化、全警应用信息化的良好势头。

(一)转变观念,变“不愿用”为“主动用”。要进一步落实责任,强化措施,从认识上、观念上加强引导,牢固树立信息化是一次警务革命的理念,是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必由之路的理念,是提升打击效能、提高防范水平、创新社会管理、增强控制能力、改进服务方式的重要手段和方法的理念。一是强化正面引导,引着用。充分利用会议、谈心等各种场合,向民警大力灌输信息化理念,使民警深刻认识到警务信息化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不懂信息化就做不好公安工作,就是工作不称职,就会丢掉工作岗位,切实增强广大民警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提高其主动参与意识。二是强化领导带头,领着用。领导干部带头学习信息化,切实做到“五会”,即会打字、会审核、会查询、会分析、会监督;找准自己在平台中的位臵,每天在网上对民警的日常工作进行审批、监督、评价和下达工作指令,以实际行动为民警作好表率。三是强化习惯养成,逼着用。要求各单位日常下发通知、简报以及上报材料等办公业务一律通过电子邮件、网站等形式进行,日常工作信息及时录入信息平台,日清月结,逼使民警养成“上班先开机,工作先上网”的日常习惯,从中切实感受到信息化带来的好处和便利,逐步从心理上、行动上接受和支持信息化。四是强化日常考核,推着用。研究建立一套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激励机制,定期对民警的信息采集、应用情况进行排名和网上通报,工作成效与年终绩效考核、评优、评先挂钩,以考核调动民警应用信息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加强培训,变“不会用”为“精通用”。全体民警均是信息化应用的参与者,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信息化应用水平。要在前期计算机应用与操作培训的基础上,根据现阶段信息化建设特点,结合民警岗位、年龄等实际情况,分层次开展利用“警综平台”、“大情报平台”等服务实战的培训。一是分层轮训,全警受训。以“轮值轮训”载体,分层次、分警种、分专业、分熟练程度,科学编排班次,设臵不同的培训重点,增强针对性。凡信息化应用技能不达标,视为轮训结业考试不合格,必须接受补训补考,直至全部达标为止,否则不视为具备上岗资格。二是以考促训,人人过关。制定严格的全员考试制度,对考试不及格的民警,利用双休日或晚上下班时间进行补训;从而让每名民警有压力。三是以赛带训,积极进取。定期开展信息化应用技能比武竞赛,评选“十大信息化应用技能标兵”、“十大网上办案能手”、“十大信息采集标兵”等先进典型,激发广大民警争先恐后的进取精神。四是以案推训,增强实效。定期组织相关警种部门召开网上作战成果研讨会,通报辖区发案情况和治安动态,剖析利用信息化手段侦察破案的成功案例,交流切磋网上作战的经验做法,并及时上网组织学习,在全局上下形成钻研信息化、应用信息化、创新信息化的浓厚氛围。

(三)科学合理建设,变“不能用”为“高效用”。公安信息化必须服务实战需要。一切脱离实战的想法和行动都是行不通的,公安信息化一旦脱离实战,就成了不中用的花钱机器。而紧贴实战、服务实战的信息化,带来的不仅是警务效能的极大提高,而且会带来广大民警特别是基层一线民警对信息化的热切期待和百般呵护。而被实战反复证明了的神奇的信息化,也一定会被不断开发升级,增添功能,且更加简便,更加高效,成为不死的常规武器。

(四)健全机制,变“用不好”为“用得好”。坚持以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战略,着力建立和完善情报信息采集、研判和应用的长效机制,使信息化应用实现从“用不好”到“用得好”的转变。一是进一步完善情报信息的采集录入机制。建立情报信息日常更新维护机制,将情报信息的采集录入指标按不同警种、不同工作岗位,细化分解到每一个单位和民警,结合日常走访、巡逻、行业管理、集中清查等工作,主动深入社区搜集敌情、社情、民情,工作对象的相片、指纹、活动情况和各种不安定因素信息,积累原始信息资料为侦查破案服务。同时,要落实信息采集录入责任,落实民警、科所队长、业务部门“三级把关”制度,确保采集录入的信息“能用”、民警“敢用”。二是进一步完善情报信息的研判工作机制。县级公安机关要建立情报研判网页,以此为平台,建立以分级分类研判、成果集中展示、单位选择应用为主要内容的日常情报研判机制,确保情报信息研判常态化。各基层单位要建立情报信息研判工作小组,依托警综平台,切实加强对各类基础信息的梳理、比对、关联查询和动态分析,不断提高信息研判的质量和水平,形成有价值的实战情报,指导服务于打防工作。三是进一步完善情报信息的实战化应用机制。通过对辖区警情信息的研判,及时掌握辖区的治安态势,有针性地开展防范部署,切实提高防控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情报信息的指导下,对辖区突出治安问题和突出犯罪,通过集中整治、组建专业队等形式实施精确打击、定点清除。四是进一步规范基础信息应用管理流程。积极组织社区民警围绕出租屋、流动人口、高危人员、重点行业等信息采集,录入信息平台,落实信息化管理,使社区民警从繁琐的统计报表中解决出来,形成“走访—录入—流动查询”的高效模式,真正做到底数数、情况明、管得住、不失控。

四、加强公安信息化建设更好地提高警务效能

(一)提高认识,将信息化建设放在公安工作重要位置,确保思想认识上有根本上的提高。

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要求我们要更新理念,转变思想观念,抓住机遇,充分把握各种有利条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充分认识到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工作的积极作用,利用先进的科学信息技术加快自身的基础建设,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管理方法,加快公安信息化建设发展。要本着“高起步、高速度、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进一步增强广大民警的信息化工作意识,全面推动公安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进程。

(二)要建立健全公安信息化建设管理体制。

公安信息化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以及其在公安工作中的地位,决定了公安信息化建设必须建立一整套自上而下、符合信息化建设发展要求的管理体制。为此,合理的信息化建设领导体制应该是各级公安机关确立一名既懂公安业务又懂信息化的技术主管进入同级公安机关党委(组),主抓本级公安机关的信息化建设,同时自上而下正式建立一支公安信息化建设专业队伍,专门负责公安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规划设计、技术研发到系统日常管理维护。

(三)要瞄准集约高效目标和不断完善公安警务信息体系。

瞄准集约高效目标,通过完善基础网络,优化应用系统,不断完善公安警务信息体系,逐步形成公安信息“大集中、大整合、大共享”格局。信息互联互通,集中是基础,整合是要害,共享是目的。当前公安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信息系统缺乏统一高效的治理,信息数据关联度、共享性不强,应用系统研发迟缓、实战实用性不够等制约信息资源整体利用的“瓶颈”。因此,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就必须集中力量办大事,相对聚集人财物,走技术集成和系统综合的发展之路。建成以指挥中心为龙头的上下一体、运作规范的综合警务信息体系。

(四)要高度重视科技人才队伍和民警整体素质建设。

信息化需要人建设,也需要人运用。各级公安机关领导要综合采取多种措施切实加强信息技术人才引进和民警应用技能培训工作,主动引导公安民警学习及使用信息化知识,要鼓励广大民警学信息科技,用信息技术,把信息应用技能培训作为信息化建设的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工作来抓,努力实现应用主体的最广泛性,以此推动公安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公安机关一方面要高度重培养公安信息化建设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公开招收专业科技人才,挑选民警进行培训等方法,努力建设一支信息化知识技术过硬的专业人才队伍,并从制度设置,奖励激励等方面对专业人才加大倾斜:另一方面要注重对全体民警信息化技术的教育培训,加大对全体民警计算机知识和信息化知识的普及教育,确保信息化建设能成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战斗力。

(五)必须坚持走社会信息化建设之路,加强公安机关与其它部门的联系。

如果我们仅仅局限于公安机关内部,不只是定位的短视,更是发展的短板。一是要使公安信息化建设成为政府行为。公安信息化是政府信息化的一部分,其服务对象不只是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而是整个社会。各级公安机关必须跳出公安看发展,努力争得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将公安信息化实实在在地提升到政府行为,形成政府主导、政府立项、政府推进的态势,从根本上带动整体向更高层次发展。二是要寻求建设资金社会化。公安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这些资金如果仅依靠政府财政解决是不现实的,走政府投入与社会筹资相结合,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手段。公安机关可以通过分期付款、线路、设备租用、合作建设等方式,充分利用社会信息化资源,实现多渠道筹资、降低成本、提高效能、优化结构等效果。三是要推进理论和技术手段社会化。在信息化建设上,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技术手段层面,社会中都有许多经过实践验证的成功理论、经验和成熟的技术值得公安机关学习和应用。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将这些在社会信息化大潮中经受检验的理论和技术引入公安信息化建设,加以改造为我所用必将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四是要促进信息资源社会化。随着公安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公安机关对社会宏观问题的关注将进一步加强,特别是由宏观政策、决策、民生等问题引起的社会治安趋势将成为公安机关关注的重点。目前,民政、电信、金融、税务、社保等部门均建有独立的信息资源数据库,如能将之与公安信息系统关联整合,必将大大提升警务信息工作水平,增强公安机关打防控工作能力。

展望2l世纪,我国社会的转型、发展以及知识经济浪潮、信息化浪潮的掀起,将给我们公安工作带来严峻挑战。信息化为公安工作插上了翅膀,一场既影响深刻又波澜不惊的警务变革在全国公安机关深入推进。可以相信,我国警方必将以信息化为支点,不断推动公安机关的观念更新、机制变革和效能提升,在破案打击、规范执法、勤务改革等方面不断创造公安工作的新业绩,谱写公安工作的新篇章。

第二篇:信息化

宜宾黄桷庄粮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是由原四川宜宾黄桷庄国家粮食储备库于2007年改制重组而成,位于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西郊东风社区49号,紧靠内宜高速公路和内昆铁路,铁路、水、陆、空交通便利快捷。集团公司占地7.2万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5000余万元,在宜宾市辖区内拥有5个直属分库,粮食仓容10万余吨,食用油罐3600余吨。拥有设备先进的年加工3万吨稻谷加工厂,年加工6万吨小麦专用面粉厂,年加工1.5万吨油菜籽生产线和年产5万吨饲料生产线。在全市范围内建设粮油生产基地35万亩。现有“兴穗”牌菜油、竹海雪牌面粉、大米,利达利牌饲料畅销西南。目前集团公司已顺利通过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企业银行资信等级达AAA。

通过近几年的不断发展,现在已发展为以粮油储备为主,集粮油加工、粮食产业化、餐饮、住宿、休闲服务业等多种经营为一体的集团公司,是我省储备企业中储备体系最完整、产业最全、功能最完善的企业,并多次受到国家、省、市粮食局的肯定和表扬,是省、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更在促进宜宾粮食经济发展上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几年来,集团公司为适应新的企业体制,加强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高速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一直把加强企业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作为工作重心。不断加强公司库存粮食管理、设施设备管理、安全生产管理、财务管理和行政管理工作,着力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保证库存粮食安全,促进仓储工作发展。现将集团公司的规范化管理达标活动工作的主要内容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组织健全

为切实推进粮油仓储企业规范化管理工作,集团公司领导高度重视,成立“粮油仓储企业规范化管理达标活动领导小组”,制订达标活动实施方案,明确各部门在规范化管理达标活动中的工作职责、工作要求、工作目标,以“学习新标准、新法规政策和有关规范化管理制度;进一步建立完善仓储管理工作规章制度;有效治理不规范管理行为;加强仓储设施管理,改善粮油仓储保管条件”为主要工作内容,全面开展规范化管理工作。

二、工作措施

(一)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工作流程。集团公司先后派员赴成都、乐山、眉山等省内储粮工作先进单位参观学习,对企业以往制订和建立的各项制度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和完善。同时,集团公司还就新制订的管理制度开展了全员学习培训,并纳入各部门目标考核任务,以期使各项新制度和行为规范能得到切实的贯彻和落实。

(二)强化库区管理,保持良好仓储作业环境。为美化库区环境,展现企业

良好的形象,集团公司投入了大量资金对库区内通道、绿化带和建筑屋进行了修缮维护,完善库区内引导、安全、警示标识。集团公司在对各产业作业场所规划布局过程中,都是经过综合考虑后布点建设,粮食储备仓库区域、食用油储藏区域等都相对独立,互不干扰,各类产业项目都具备符合条件的作业场所。

(三)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仓储和质量管理,确保储备粮安全。集团公司2009年以来,投资120万元,选用当前最新的隔热、防水材料对仓房、屋顶全面进行了翻新维修和对储油罐实施的防锈处理,管道改造。每年都对各类基础设施全面的检查维修。通过这些工作的开展,确保了集团公司仓房和油罐等基础设施功能完好,各类管网功能正常,电线照明系统完好。投资35万元,新建了独立的粮油质量检测中心,新增大量的精密粮油检测设备,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现已具备对稻谷、玉米、小麦、红粮、食用油、面粉、大米等品种的全项指标检测。目前,集团公司在储备粮油管理工作中已全部采用计算机粮情检测、环流熏蒸和机械通风措施,相应的装卸、输送、计量等设施设备齐全,保养维护良好。粮情检测、熏蒸和通风作业记录簿齐全,储粮温度、湿度、水分和害虫密度等储粮指标做到了定期检测并达到安全储藏标准,相关仓储、质量档案记录完整管理规范,确保了各级次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完好。

(四)完善岗位及信息化管理,加强队伍建设。为提升集团公司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增强决策效率,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2009年集团公司投资20万元,建立完善了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网络。大大地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能即时为公司领导的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

为使企业员工队伍的素质提高与企业成长相适应,集团公司在队伍建设上主要采取鼓励员工业余自学、集体组织学习和单位派遣学习的方式开展员工教育培训工作。集体学习的时间和次数已纳入各部门的考核目标内容,与绩效奖金挂钩;针对企业需要的实用技能人才,我们采用派遣学习培训的方式进行。集团公司每年都利用重大节假日,开展和参加各种文体活动,编排的文艺节目先后在省、市粮食系统文艺汇演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

(五)贯彻储粮规范化,推行岗位职责考核,创更好储粮效益。集团公司近年来都在不断积极探索岗位职责管理的模式,目前,集团公司已在仓储保管员中全员推行职责考核管理模式,每位保管员都要根据自已保管的储备粮数量,与集团公司就所保管储备粮数量、质量、损耗和储藏指标签订具有奖惩条件的协议并就此进行考核。通过推行这些岗位考核管理措施,使得仓储保管员责任意识得到明显加强,对企业粮食仓储和生产经营起到了良好的促进效果和经济收益。集团公司储粮管理费用和储粮损耗较之过去有了明显下降,轮换储备粮各项指标均有

提高。这也为企业的粮油加工、经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企业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六)安全生产保平安,和谐稳定促发展。安全生产工作历来是集团公司的重要工作内容,近年来着力从推进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入手,以突出安全文化建设、规范化管理和监督检查为工作重点,不断完善安全生产责任考核体系、规范化管理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2009年集团公司已被宜宾市安监局评为市级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

集团公司通过扎实有效地推进规范化管理工作以来,使得企业在各项管理工作上都得到明显的进步、提高和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仍将继续深入推动规范化管理工作,不断完善我们的规范化管理工作内容,为企业下一步健康持续地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信息化

200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是实施信息化“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我们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大力推进信息化。强力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大信息资源利用开发力度,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信息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切实推进农村信息化;进一步优化信息化发展环境,不断提高信息化水平,促进我市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2008年要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深入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1.理顺电子政务统一平台管理体制。严格按照《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和省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建设和管理的意见》的要求,认真贯彻执行《湖南省电子政务外网平台技术规范》和《湖南省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应用规范》,全面完成我市电子政务传输骨干网和电子政务统一平台的搭建工作,横向联接市直各部门,纵向完成上与省外网平台的对接、下联县市区的平台,承载内网和外网的所有业务。尽快建立各县市区电子政务统一平台;全市各部门的信息网络无条件地并入全市统一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互联互通。整合全市内、外网两张独立的网络体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落实中央的“外网受理、内网办理、外网发布”的要求。

2.进一步完善中国衡阳党政门户网站建设。全面完成党政门户网站和子网站群的建设及改版任务,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做好我市门户网站内容保障工作,确保与中央门户和省政府门户网站的对接,不断完善栏目设置和内容更新,加大政务信息公开的力度,促使非涉密政务信息100%公开。力争开展网上行政事项在线办理和并联审批试点,增强门户网站在线办事功能。继续办好政府论坛、在线访谈等百姓互动栏目,加强政府论坛制度建设,严格贴子审核程序;围绕政府中心工作和公众集中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丰富在线访谈的内容,并提高其质量。安排各部门每年至少在门户网站开展一次在线访谈,加快建立专门的访谈室。加大直播力度,除对在线访谈每期直播外,对全市规模大、规格高、影响大的会议及活动进行直播。依托门户网站做好衡阳的对外宣传,促进招商引资和旅游发展。加快完善门户网站子网站群,参照政府网站评测标准,借鉴外地经验,在进行科学测评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编制县市区及部门子网站群规划,健全子网站群的考核机制。

3.不断完善百件实事网上办。加强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交通出行和公用事业等五个重点领域的协调,督促其全面搜集信息,及时更新信息,确保100个事项件件能查到,条条都详细,切实为百姓提供优质服务。努力研发,增强现有模块功能,确保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办理,劳动合同备案登记等24项直接关系民生的服务,不仅能网上查询,还能实现在线申请。按照国信办要求全方位、多层次开展“百件实事网上办”的宣传活动。在政府网站上开设行政首长信箱、公众监督信箱、网上调查、网上听证、网上评议、在线访谈、热点解答、网上咨询等栏目;利用报纸、电视等媒体或在四大广场等地进行现场演示面向公众广泛宣传。

4.实现30%的行政许可项目在线办理。市信息化领导小组与25个部门签署责任书,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今年下半年,进行考核评估。在对各部门的考核内容中,抓住八个关键环节,一是要提供完善的行政许可项目在线办事指南。二是做好申请人的资格审查。三是做好申请材料的在线受理。门户网站为申请人提供电子版办事材料的上传服务,并自动生成唯一的受理号码。四是做好申请的内部办理。五是做好上下级部门之间的业务联动。六是做好协办部门之间的业务协同。七是做好与相关部门间信息交换。八是提供办理进度及结果查询。申请人可通过提交申请材料时获得的受理编号或用户特定信息查询办理进度及结果。已经办结的事项应及时在网站进行公开。

5.强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指导、协调全市的政府信息公开事宜;维护和更新公开的政府信息;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内的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对拟公开的政府信息进行保密审查;建立科学高效的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工作机制,明确职责、程序、公开方式和时限要求,健全政府新闻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受理机制,制定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工作规程和保密审查制度;抓好档案馆、图书馆及相关公共场所的信息查阅场所设置;有效开展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充分发挥政府网站公开政府信息的平台作用;加强督查考核,今年“五一”后,联合市纪委开展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检查,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

6.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建设。面向需求,充分利用全市电子政务统一平台,重点选择办公、财政管理、税收管理、社会保障、信用管理、行政许可电子监察、城市整体监控系统和“金盾工程”二期等作为电子政务优先支持的业务。完成政府部门办公自动化和行政许可电子监察系统的招投标和政府采购工作。围绕优先支持的业务,统筹规划应用系统建设,着重完善已建应用系统,如财政、税务、金融、海关、国土资源等,强化已建系统的应用,推动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支持部门间业务协同。对在建和新建系统,加强规划指导。

7.加快政务服务和社会领域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建设和管理信息化进程,构建以遥感遥测、全球定位、宽带传输、海量信息处理和信息安全等技术手段为支撑的基础地理信息平台;基本实现国土资源调查评价、政务管理和社会服务三个主流程的信息化,建立“数字衡阳”空间地理框架;建成和完善城市规划信息系统、城市建设和管理信息系统、城市交通信息系统、房地产行业管理信息系统、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信息系统和水利信息系统,开发建设公安业务应用系统,建立固定目标和移动目标联网报警监控平台,建成全市交警信息系统管理平台。大力推进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公共服务领域信息化。建设覆盖全市的现代化教育网络平台、教育资源库和远程教育系统;建设文化信息网络,实现图书文献、电子出版发行、文化设施管理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抓好卫生信息系统平台建设,逐步完善疾病控制信息系统;建设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社会保险险种一体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建成统一的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实施 “一卡通”工程。

二、加快完善信息基础设施

8.加快建设超大容量、技术先进、灵活高效、安全可靠的信息基础网络。建成覆盖全市的超大容量宽带城域光纤主干传输网和具有多种接入方式的宽带接入网,突破接入网发展缓慢的“瓶颈”,大力发展光纤接入网的建设,实现光纤到小区、光纤到大楼和光纤到楼层。按照通信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网三网融合的要求,加快推进网络的升级改造。发展移动数据传输业务(GPRS)和无线移动互联网业务(WAP)等移动网络业务。加快建设数字电视体系的基本框架。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中,既要发挥政府集中资源、统一规划的主导作用,做到网络共建、资源共享,努力减少基础网络的重复建设,又要打破垄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多渠道融资,促进信息网络的建设。鼓励和支持拥有通信经营权的企业参与我市城域宽带网的建设,形成多家网络运营商适度竞争发展的局面。

三、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9.推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试点。积极申报国家中小企业信息化试点,争取政策和资金的扶持,继续深入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全力建好中小企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提高中小企业整体信息化水平,以信息化带动专业化协作企业群的形成,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通过资料审查、专家评审、网上公示等程序,认定40家企业作为全市试点。对列为全市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试点的40家企业,优先享受有关政策支持。同时,通过“以奖代投”的方式,争取市财政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进行资助。进一步深化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试点示范,大力推广应用CAD/CAM/CAE/PDM等计

算机辅助设计、制造技术,实现产品设计、工艺流程和产品数据管理的数字化,推广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应用ERP理顺和优化企业内部管理模式,推广应用Internet技术,引导企业加快电子商务的步伐,以点带面推进行业信息化。

10.促进信息产业发展。一是强化项目意识,突出抓好我市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建立信息产业重点项目库,积极开发、储备一批好项目,努力争取国家、省市财政资金的支持。对市晶体管厂的Ф5英寸芯片、泰豪科技的威氏检测系统、同皓电子的贴片电容等项目,加强跟踪管理,加快实施进度。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扶持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充分发挥我市环境、区位和功能优势,吸引国内外辐射能力强,能带动衡阳产业发展的IT企业和人才落户衡阳,鼓励和扶持我市一批有规模、上档次企业进驻高新软件园区,形成产业群体,发挥群体效应,加速产业化进程。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引进先进材料和先进工艺技术,做到资源、信息、市场共享,内外优势互补,大力扶持泰豪科技、北方光电、镭目科技、通达电子等企业做大做强,促进我市信息产业快速发展。三是大力推广信息技术应用,促进新产品研发力度。鼓励全市各行业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支持企业走产业化道路;鼓励以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国家今后一段时期大力扶持的产业),提高各装备制造业的设计和制造水平,推进各类装备、工业产品及仪器仪表的数字化;鼓励和支持跨部门的技术合作,支持产、学、研、用相结合。四是加强服务协调,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充分发挥政府在信息产业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减少企业间的无序竞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形成合力,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开绿灯,办实事,在企业登记、注册、立项、征地、税收、基建、环保、供水、供电、通讯、消防设施、进出口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方便,通过优质服务,大力扶持信息产业发展。

四、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

11.借助新农村建设的东风,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同时以信息化促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村村通电话”工程,增加已通电话村的农民用户装机数量,提高农村电话普及率。大力推进农村互联网建设,利用广电网络和计算机网络,在乡镇一级逐步推广互联网业务。参与和支持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建设贴近农民需求的信息中心和信息站。推动在的应用;大力推进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3S(GPS、GIS、RS)等信息技术在农田基本建设、农作物栽培管理、病虫防治等方面和农产品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等环节中的应用。依托远程教育平台和农业信息平台,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提高农民务农技能、信息化技能和转产转岗就业能力。力争在我市开展国家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

五、稳步实施社区信息化试点

12.继续抓好社区信息化试点。结合电子政务三大基础信息数据库的信息采集,继续抓好社区服务信息采集和信息整合工作,确保信息的全面、完整、准确。选择1-2个条件好的社区进行应用示范试点,编制论证社区信息化项目第二期建设方案,努力争取建设资金,适时组织实施。

六、加强信息化综合管理

13.进一步完善统计年报工作制度。按照省办、省厅统一部署,继续完善信息化发展报告制度,督促各通信运营商、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企业、软件企业,电子商务和企业信息化试点企业,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承建单位坚持每月、每季、每年按时报送,力争更全面、更准确、更及时掌握全市信息化发展现状和趋势。

14.进一步加强对财政性资金投资的信息化工程项目管理。严格项目审理,推进电子政务建设项目低成本有效实施,促进电子政务“五个转变”:即从重建设轻应用向注重深化应用转变,从信息网络分散建设向资源整合利用转变,从信息系统独立运行向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转变,从信息管理偏重自我服务向注重公共服务转变,从信息网络自建自管向发挥社会

力量转变。按照《湖南省信息化条例》,积极采取有力措施,渗透到项目立项、技术和实施方案制定、招投标、项目监理、项目验收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建立和完善信息化项目建设法人负责制、工程监理制、招投标制和质量负责制,从源头上遏制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进一步加强对信息化工程市场的监管,坚决杜绝无证无照,不具备资质的单位参与建设。

15.进一步加强对信息市场的监管。依照《湖南省信息化条例》和《湖南省信息市场管理条例》(修正案),加强对信息经营市场的资质审查备案、培训、年审及监管执法工作;并抓好从业人员的素质教育。

七、加大信息安全保障力度

16.进一步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会同保密、国安、公安等部门定期对全市重点单位的信息和网络安全开展检查,开展一次全市信息安全应急预案或通信保障应急预案的演习,形成信息安全快速响应机制,提高本市信息安全应急能力。加强党政门户网站安全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加大对安全设备的投入,提升安全防护能力。进一步健全党政网络交换中心各项管理制度。

八、开展信息化教育培训

17.加强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培训。会同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继续组织好对全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培训,不断总结提高,创新培训方式,力争完成80%的公务员的轮训,全面提高机关工作人员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为电子政务统一平台的建设、管理和应用奠定基础。抓好电子政务信息员培训。

18.进一步组织好国家级信息化考试。在组织好报考和考务工作的基础上,把培训工作做为重中之重,进一步寻求实力更雄厚的培训机构将软考和信考培训全面铺开,扩大培训规模,真正做到以培促考,以考促学,切实提高IT人才的素质。突出培育几所骨干院校,通过骨干院校带动实现强强联合。以赛促考,以赛带培,举办全市规模的有关计算机组网、组装等职业技能方面的竞赛。

九、加强信息化管理体制建设

19.研究建立符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向、分工合理、责任明确的信息产业管理体制。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和权责一致的原则,力争将信息化和信息产业相关政府管理职能进行整合,加强信息化和信息产业统筹规划、指导协调和监督管理工作。做好宣传、协调和考核工作,将信息化工作作为权重较高的重点工作列入市政府目标管理考核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充实市直部门和县市区信息化工作考核评估体系,促进县市区加大信息化机构管理与协调力度。

十、加强机关自身建设

20.进一步加强机关自身建设。率先在办机关推行办公自动化,提高行政办公效率,并以此带动电子政务统一平台上的应用。建立政治和业务学习的长效机制,创新学习方式,以本单位本地授课为主,辅以外请专家授课,外地实地参观考察相结合,提高我办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为信息化管理储备丰富的人才资源。继续保持团结和谐的工作局面,增强责任意识,坚持认真的工作态度,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断开创信息化工作的新局面。

第四篇:信息化

企业管理升级与信息化系统改造---上海建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葛林我国施工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已有30多年的历史,尤其是近几年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推进力度大,投入高,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给一些企业带来了疑惑或彷徨。也就是说,企业信息化建设达到一定高度或失败或应用未达到理想目标后,下一步企业信息化究竟该怎么办?

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进行了专题研究。研究主题是:企业管理升级与信息化系统改造。研究目标,一建立企业管理标准化体系,加强管控,防范风险,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运营效率;二为企业管理应用信息系统改造提供支持。主要研究任务,一工程项目管控(从跟踪到竣工全过程业务管控);二人力资源管控;三财务资金管控(投资、融筹资、资产、财务资金、核算、证券等);四行政业务管控(印章控制,档案管理,风险预案控制、安全保卫控制、行政办公管控等);五运营业务管控(战略管理、预算控制,企业知识管控,市场经营控制,研发控制、法律事务控制、品牌控制、统计与信息披露控制、审计监督控制等)。研究成果:一《企业标准化管理手册》;二优化企业组织设计;三建立部门职能、岗位职责指引;四制定企业管理应用信息系统改造方案。(葛林***)

第五篇:信息化建设

调研报告提纲告

调研题目:基层派出所公安信息化建设的研究

1、基层派出所公安信息化建设的研究调研报(1)现状分析: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构建信息化警务机制是适应社会信息化、治安动态化新形势,实现警力无增长改善、提升公安机关战斗力的战略举措。全县公安信息化建设处于“硬件建设基本成型、思想观念尚待更新、应用能力亟需加强”的状态。基层派出所是公安机关的前沿阵地,是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落脚点,如何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派出所如何落实信息化,这是我将要研究的。

(2)主要做法和经验:利用信息化这个平台为案件的破获节省了大量得人力物力,以及一些经验,利用信息化工具能够快速准确的串并案件,基层派出所在这方面的经验。

(3)存在问题:对基层信息化建设中存在问题展开研究,相关制度、运行机制、软件系统、硬件、实际效能、未来建设发展方向等等方面,我会结合我的所实际情况,比如在人力,物力方面对所里信息化建设影响,信息化建设给派出所前后工作发生了的变化,从我所在单位实际情况来分析。

(4)主要对策措施:信息化系统构成,结合我实习所综合情况进行分析,例如资金,人才培养,引进人才,购置相应的设备,制度建设等。(5)政策建议:我根据基层所具体情况,根据相应的资金情况,提出合理的基层公安信息化建设建议。除了现实问题资金外,在考虑基层所人员少问题结合自己在所里实习情况实际的谈谈自己的一些建议,这些建议要在我实习过程中慢慢来发现。请刘院长查看,谢谢。2012年4月24日

重点是存在的问题,包括相关制度、运行机制、软件系统、硬件、实际效能、未来建设发展方向等等方面,结合派出所工作职责和日常工作,特别是当前正在推进的综合警务改革,以有利于基层执法规范化建设和提高工作效率为目标,紧扣派出所公安信息化建设,利用你们电脑信息方面知识技能的优势,创造性地提出一些自己独到的见解。如此就有意义。

有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后,再发给我帮你考虑具体写作提纲。尽可能用数据分析和实例来证明观点。

下载信息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息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化工作总结

    中 阳 乡 联 校 2014-2015年度第一学期学校信息化工作总结 作为学校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学校重要的基础设施。一学期来,在上级教育部门及联校领......

    信息化年终工作总结

    2011年广园路建设公司信息化 年终工作总结 根据市交委2011年信息化工作要求,本单位全体信息化工作人员攻坚克难,全力推进我司信息化发展,在计算机硬件建设、计算机网络、信息化......

    学前教育信息化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幼儿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父母,将小孩托付给幼儿园进行教育,而心中却时刻牵挂着小孩。作为幼儿园,也想尽可能的让家长放心。而网络监控系统的推出......

    信息化工作简报

    信息化工作 简报 2007年第1期(总第12期)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 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重庆行政学院2007年4月3日  信息处2006年工作总结  校图书馆在全国省级党校图书馆数字化......

    信息化管理制度专题

    教育信息化管理制度 办公室电脑使用管理制度 一、学校的计算机要指定专人管理,负责人要管理好计算机,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并负责计算机的日常维护和相关软硬件的安装、管理。负责......

    信息化管理制度

    新疆天龙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管理制度(试行) Q/ZH-DZ-02-04-01(2016)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使公司在管理跟上时代的发展,借助网络及计算机等现代化的环境及工具,创造及巩固企......

    信息化管理制度

    河北圣源祥保险代理有限公司 信息化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目的:为了加强河北圣源祥保险代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信息化管理,规范公司的信息化管理行为,保障信息......

    信息化工作情况

    信息化工作情况 一、通讯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开发区不断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中国移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完成园区光纤敷设15公里,实现管委会各部门及下属公司的连接,使各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