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以来台湾问题内外环境及政策

时间:2019-05-14 08:04: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80年代以来台湾问题内外环境及政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80年代以来台湾问题内外环境及政策》。

第一篇:80年代以来台湾问题内外环境及政策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台湾问题的内外环境

自20世纪8o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围绕台湾问题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国际上,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国加紧利用台湾问题对我国进行牵制。在台湾岛内,1g88年1月,蒋经国去世,李登辉继任台湾当局领导人。此后,李登辉逐步背弃一个中国原则,顽固拒绝和谈统一,企图在维持“中华民国”的招牌下把台湾变成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公开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支持、纵容“台独”势力及其活动,使“台独”势力膨胀、“台独思潮蔓延。与此同时,两岸关系跌宕起伏,经历了复杂的发展变化。在1987年底长达38年之久的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的条件下,两岸人员往来不断扩大,经济、科技、文化、体育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1992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的“九二共识”,在此基础上开启了两岸事务性商谈。1993年4月,两岸举行了汪辜会谈,两岸关系发展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但李登辉于1995年6月赴美进行制造“两个中国”的分裂活动,1999年7月抛出“两国论”,严重破坏了两岸关系发展。以美日为首的外部势力积极插手台湾问题,严重干涉中国内政,使得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的过程中又面临了外部压力,外部势力与“台独”势力的相互勾结,又成为台湾问题的有一大不稳定因素。由于美国对台湾问题的产生和发展负有历史责任,由于美国迄今仍是对台湾岛内政治影响最大的外部因素,因此,台湾问题理所当然地成了两国关系中的最大课题,而且是最具有爆炸性的问题。针对李登辉的 “台独” 分裂活动,中国政府和人民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反分裂、反“台独”斗争,沉重打击了“台独”分裂势力,促使台湾民众和国际社会认清“台独”的危险性。2ooo年5月,主张“台独”的民进党在台湾上台后,顽固坚持“台独”立场,拒不接受一个中国原则,否认“九二共识”,并在2o02年8月悍然抛出“一边,一国”论,反对和遏制“台独”成为两岸同胞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

对台的方针政策

面对内外环境的巨大变化,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重要论断和主张。

第一,明确的提出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坚定的维护一个中国的原则。

第二,在坚持和平统一、不承诺放弃武器的基础上提出“文攻武备”的总方略。

第三,首次提出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创造性的发展了关于两岸谈判的主张。第四,将做好台湾人民工作提升到“完成祖国统一的重要基础”的战略高度,努力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

第五,指出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的拖延下去。

第六,从国家战略发展高度阐述了决绝台湾问题与经济建设的辩证关系,强调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是增强综合国力。

新世纪台湾问题的内外环境

在2003年后的相当一段长的日子里,' 台独” 势力在分裂祖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形势日益严峻。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针对当时台海局势、的紧张状况,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20o5年3月4日,胡锦涛提出了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揺,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 «反分裂国家法»,首次以国家大法形式宣示了中国人民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这一事实,有力地遏制和打击了“台独”分裂势力。胡锦涛提出的“四个决不”和«反分裂国家法»两者结合,使我们掌握了反“台独”斗争的主动权。同年四五月间,中共中央和胡锦涛总书记邀请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后率团访问大陆,开展两岸政党交流与对话并分别发表公报,达成多项共识。在会谈和公报中,胡锦涛提出构建和平稳定发展的两岸关系等新的主张。20o6年4月,胡锦涛进一步提出,和平发展理应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成为两岸同胞共同为之奋斗的目标。2oo7 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再次表明了我们党对实现祖国完全统_的真诚愿望和坚定原则。2008年3月,台湾局势发生积极变化。“台独” 分裂势力在台湾地区选举中遭到重挫下台,重新执政的国民党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使两岸关系出现了新的转机,两岸关系迎来难得历史机遇,对台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两岸关系取得重大突破。本着建立互信、擱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精神,两岸协商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得到恢复,全面直接双向“三通”已经实现,两岸同胞往来更频繁、经济联系更密切、文化交流更活跃、共同利益更广泛,两岸关系开始步入和平发展轨道。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o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思想,科学回答了为什么要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怎样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大问題,明确提出新世纪新阶段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六点意见。

新世纪以来的对台方针政策

第一,恪守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信。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第二,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第三,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第四,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第五,维护国家主权,协商涉外事务。第六,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

国家要统一、民族药振兴,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的历史大趋势,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 历史必然。尽管前进的 道路上还会出现困难和阻碍,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不懈努力,仅仅依靠两岸同胞,就一定能够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锦绣前程。

第二篇:2011形势政策-台湾问题

2011形势与政策

班级:

学号:

姓名:

浅谈台海关系

台湾自三国时期就与中国大陆有了较为频繁的交流,虽然在以后的年代中与大陆数次分离,甚至兵戎相向。但那都是因为个人利益而进行的内部纷争,大陆与台湾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几千年来两岸人民之间的感情用血浓于水来形容毫不过分。虽然现在两岸仍处于敌对状态,但这只是暂时的,政党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能将一个民族分裂的。

目前,大陆与台湾之间存在的隔阂是相当深的,毕竟两岸政治体制不同。而在不同政治体制之中成长起来的人民对自己权利和义务的认识是不尽相同的。而两岸实施不同的政治体制已经长达六十年了。现在的两岸人民基本上都已经适应并习惯了当前的政体,虽然大多数的人民仍然认为大陆与台湾同属一国,但是这种概念在台湾民众心目中台湾问题,或称台海问题、两岸问题,是指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国民党退守台湾迄今所衍生之主权与领土问题。最早出现于当时(1955年)寓居美国之中华民国前代总统李宗仁之《对台湾问题的具体建议》一文,因广泛宣传而通行于中国民间以至国际社会迄今。

马英九执政以来,两岸关系呈现“总体形势大幅好转、重大矛盾依然存在、发展趋势审慎乐观”的态势。大陆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发展主导权,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对于促进两岸繁荣稳定、建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具有重要意义。但从国内外的形势来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仍面临一些变数。

1949年12月,国共战争,国民党败退,共产党取得了大陆的统治权,蒋介石撤至台湾,收集残部,负隅孤岛。到此,共产党统治大陆,国民党治理台湾,海峡两岸分治局面延宕至今.1949年蒋介石坚持“反攻大陆”的方针.蒋氏父子虽与大陆采取敌对政策,但反对台独.蒋氏父子去世后,李登辉上台后抛出“一边一国论”.陈水扁步其后尘,大力推行台独政策,两岸关系恶化,渐行渐远.2008年,马英就上台后,采取“不独,不武”的两岸政策,开始与大陆接触,目前两岸关系虽大为缓和,但本质未变。

目前两岸关系较之于以前有了历史性的转变.首先,两岸经贸关系持续快速发展,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两岸贸易和台商在大陆投资规模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台湾经济对大陆的依存度不断增加,同时,随着大陆经济规模的扩大和竞争力的增强,两岸经贸关系正在出现一个质的变化,那就是,大陆市场正成为台湾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两岸签署了空运、海运、邮政和食品安全四项协议,并就改善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措施,及加强两岸工商、航运和金融合作达成了许多共识。两岸同胞渴望三十年的通航、通邮已变为现实,“大三通”时代的到来把人们带入“一日生活圈””,这些举措,都更进一步促进两岸的经贸交流.其次,两岸人员交流不断增多。一是两岸人员互访不断增加;二是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选择到大陆寻找就业机会;三是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特别是白领阶层,选择在大陆长期居住;四是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选择到大陆就学;五是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收看大陆的文艺节目和旅游风光节目。这些情况有助于加强台湾民众对大陆的认同感。

同时,台湾已开放大陆居民到台旅游,两岸人民间感情逐步加深.再次,政治上交流增多。国共两党建立了定期沟通平台,包括开展不同层级的党务人员互访,进行有关改善两岸关系的商讨及国共两党高层领导的交流.从连战大陆之行开始,国民党高层陆续登上大陆,开展两党的高层交流与合作。两岸关系更加务实,两岸搁置争议、求同存异,追求“共创双赢”。然而两岸关系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交流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也还会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其中一些症结问题一时不易解决。双方取得共识以和平发展大局为重,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发挥政治智慧,寻求解决办法,先经济后政治、先易后难、循序渐进,解决当前急需解决也能够解决的问题,同时积极寻求化解矛盾、解决难题的办法,以富有成效的努力,扎扎实实推动两岸关系不断取得实际进展。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十六字方针,得到 台湾方面的认同。马英九先生也提出,希望能为两岸关系开创互信、互谅、互助、互利的新时代,在“宪法”的框架,以及“不统、不独、不武”的政策下,改善两岸关系,是台湾民众共同的期望.然而,虽然台海局势得到很多的改变提高,但是在两岸关系在经济、军事、民生上的一些差异成为两岸统一的障碍。

从军事上说,台湾在美国的支持下,和大陆大搞军备竞赛,每每花大价钱从美国那里购买先进的武器装备,给台海安全带来巨大安全隐患。大陆虽谴责美方,但是毫无效果,只得自己加紧武器研发工作。从陈水扁时的兵棋推演,到现在马英九的“不武”,一直在军费开支上居高不下,这是他们用来对抗大陆的手段。从大陆的战略角度看,台湾是出入太平洋的关口,若不能收回,将严重制约我们的发展。

从经济上看,台湾的GDP比大陆任何一个省的都要高出许多,我们的贫穷使得台湾人不屑与我们统一,但是现在台湾要把经济搞上去,还是得和大陆合作,加强交流,所以马英九才“不独”,现在大陆的经济比之三十年前以天壤之别,有经济实力和台湾来一场战争,但是我们不能以改革三十年的成就都拼在这场战争上,如果打,我们的经济起码倒退三十年,追赶西方发达国家的脚步会越来越艰难。

从民生来看,就其制度与大陆的不同,比较接近西方的民主制度,如果就业,教育,保障问题搞不好的话,这个执政党就很可能会下台。其实台湾一直秉承的三民主义,到现在对中国的影响还是很大的。这有关意识形态的问题很难说清楚,这也是台海的矛盾所在。

目前马英九实施的是“不独,不统,不武”的政策,其目的是维持现状,能在发展经济方面无战争之虞。其实三通,都是方面经济的发展。现在美国要走出经济危机,无暇东顾,台湾当然不能有什么大的动作,要不一旦冲突,对谁都不利。再者,台湾不能在国际上占得一席之地,在文化和政治上都没有认同感,台湾人民需要属于中华民族的意识,这是需要意识形态方面对其改造。

就这几个方面,我们如果要实现统一,必先在经济上远胜台湾,虽然美国一直在制衡,但是在目前的经济危机下,美国并不想被台湾托下水。这正是我们发展的好时机,真到了我们国富民强的时候,台湾自然统一。危机只是一时,但这个危机是中国有能力解决的。

回顾大陆对台政策,在江泽民时代是以著名的“江八点”为主导,希望“三通”促进交流来逐步争取和平统一。这个时候两岸的主导权掌握在了台湾当局的手里,玩弄台湾主体意识的族群对立、扮演“悲情英雄”成为“台独”势力政客惯用的手段而且屡试不爽。大陆方面要么是缺乏力度的国台办的声明,要么是过于强势的军事演习,这样的“文恫武吓”恰恰中了岛内“台独”势力的下怀。而现在胡锦涛对台政策发生了渐变,首先是制定《反分裂国家法》。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标志我们在反“台独”方面走入了正轨,这个轨就是法律的轨道做到了“有理”也给我们做出任何的反“台独”反应奠定了法律基础。因此,在统一的进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从大方面讲,《反分裂国家法》给予了我们对台政策很大的弹性空间,“反分裂”什么是“分裂”言行,什么程度的“分裂”言行触及这个法律是由这个法律的制定者大陆所决定的。那么就可以将台独分子和台湾、台湾人民、企业、友好或中立团体分开看待,这有助于瓦解台独势力,为其他强力解决的方案创造有利的条件。

其次从具体的措施讲,当坚持以下原则:坚定立场、开拓思路、手段灵活、主动出击、认清形势、对症下药。在追求文化认同感、紧密经济联系上做文章,重点做好宣传工作,主动争取台湾民意。

1、坚持立场不放松。我们的立场就是绝不允许台湾独立,只要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都可以谈,但绝不放弃武力,这一立场我们绝不后退,这不仅仅是大陆政府的立场,也是13亿中国人民的立场,这一条我们的政府作的很好。统一模式上有要有新思路,新内容。要在“一国两制”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要告诉台湾人民统一的好处,分裂的弊端,要给台湾当局以一定的利益,充分调动台湾统一的积极性,争取主导权,要注意两岸统一与收回香港、澳门是有相当大的差别。

2、两岸文化同根同源,“一个中国”的核心就是一个文化中国,两岸交流不能仅仅是经济交流,更重要的是文化交流,如果台湾民众都有文化认同感,尤其是对台湾年轻一代,那么台独分子怎么跳也不能把台湾带向独立。经济上,要在“台湾边缘化”上做足文章,把台湾经济与大陆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即使台湾要走向独立,只要我们一拿起经济制裁的武器就可以吓阻台独。

3、主动出击。首先应主动争取台湾人民,把主战场放在争取台湾民意上,只要把反对台湾独立的民众转为支持统一,就有希望。其次,积极拉拢反对台独的台湾势力,尤其是以蓝营为代表的台湾政治人物。第三,在国际社会上,继续孤立台湾。台湾当局现在能够与我们抵抗主要是有美国和日本的支持,而如何消解美日对台的支持,需要我们的外交人士以卓越的本领进行外交努力。

说真的,谁也不会奢望台湾能和平回归。现在的政策只有一个效果,那就是拖。

为什么这么说呢?在我们的建设大业处于非常关键的时期,最好不要受到人为的太大的干扰。我们现在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照这个路子再发展发展,我们的整个的经济水平再上个台阶,特别是工业制造的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话,那时候,我们的经济在军事上的反应就是主力装备是世界第一流的,并且全部是国产的,(因为俄国已经被我们甩在后面,格局应该是中美处于第一集团。)到这个时候,台湾问题,解决起来就是个很小的问题了。还有谁有这个资格来干涉呢?

所以,我们现在的政策是拖。拖到我们的实力足够强大的时候,到时候,真的有可能和平回归。

现在呢,也不是完全没有打的可能。主要是我们的实力还不够,如果打的话,牵一发而动全身,可能会被中断贸易,阻断现在的经济发展。这是现在的中国承受不了的损失。简单的说就是如果大陆武力收复台湾的话,美国等西方国家可能在武力干涉的基础上,全面的封锁我们。如果他们把马六甲的航道给封锁上了,我们的贸易就有80%以上中断了。我们暂时还没有实力打破这个封锁。所以在台湾等一系列的问题上还暂时只能忍气吞声。大家可以想象,类似的问题还有南海,东海和藏南等。如果动手的话都有被封锁的可能。所以我们的政府选择了最问题的方式来应对这个风险。等我们的实力发展的足够强大了,这些问题就能解决了。而时间是在我们一边的,我们的发展是别的国家比不了的,所以只要耐心的坚定的执行现在的政策,曙光就在前方。

2011.7.10

第三篇:形势与政策;台湾问题

2016年1月,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投票在16日下午4时结束。当晚计票结果出炉显示,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陈建仁当选台湾地区正、副领导人,得票689万4744张,得票率为56.1%。另两组候选人中,中国国民党候选人朱立伦、王如玄得票381万3365张,得票率为31%;亲民党候选人宋楚瑜、徐欣莹得票157万6861张,得票率为12.8%。台湾选举出一个新的领导人,得票第一的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当选台湾新领导人。台湾民主进步党主席蔡英文当选,结束了中国国民党近八年的执政。

随着蔡英文的当选,她对两岸关系的立场已经无法回避,必须有个交待。这将直接影响大陆未来的对台政策和两岸关系的走向。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一原则问题上,我们的态度始终如一,立场从未改变,意志坚如磐石。十一年前,全国人大高票通过《反分裂国家法》,为遏制“台独”分裂、争取和平统一前景提供了坚强法律保障。今天,《反分裂国家法》依然是遏制“台独”强有力的法律武器。正如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负责人发表的谈话中所说:“我们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决心未变,能力更强,将坚决遏制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行径和图谋。”“台独”势力如果误判形势、铤而走险、逾越底线,下场必定是可悲的!中国大陆2013年全国人大与政协“两会”揭幕式上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论及对台政策的未来方针时,用不及百字的简短扼要篇幅,表明要全面贯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等。在去年11月中共举行十八大之后,已经非常明朗。中共十八大的政治报告,已明白地陈述了“两岸关系全面发展”的新论点,即要推动两岸经贸合作、文化交流、社会交往、政治互信等方面的全面性开展。

过去8年来,两岸关系实现和平发展,关键在于两岸双方坚持体现两岸同属一中核心意涵的“九二共识”。“九二共识”经两岸双方明确授权认可、两岸领导人共同确认。它表明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关系不是国与国关系,不是“一中一台”。“九二共识”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在涉及两岸关系根本性质的原则问题上,我们的底线是清晰的,立场是坚定的,没有任何模糊和妥协的空间。回到“九二共识”所体现的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来,继续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光明大道,还是一边高喊“维持现状”,一边明里暗里推行“两国论”、“一边一国”、“去中国化”等形形色色的“台独”分裂主张,重走挑起台海紧张动荡的老路?不同道路的选择攸关两岸关系的前景、攸关两岸同胞切身利益、攸关台海地区和平稳定。台湾当局如何以实际行动作出回答,两岸人民拭目以待。

两岸关系的主导权始终牢牢掌握在大陆手里。毋庸讳言,民进党在台重新执政,让两岸关系面临严峻挑战。但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原则问题上,大陆方面的意志坚如磐石,有决心有能力挫败一切“台独”分裂图谋,铤而走险者,其下场必定是可悲的。民进党当局若想维持台海和平稳定现状,推动两岸关系向前发展,就必须在是否认同“九二共识”这一大是大非问题上,给出明确答案。蔡英文、民进党何去何从,两岸同胞都在看,国际社会也在看。“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台湾政局变化,在两岸关系历史进程中不过是过眼云烟。从根本上说,决定台湾前途、两岸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是大陆的发展进步。发展是硬道理,只要把大陆自己的事情办好,面对台湾变局大可处之泰然。人们有理由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两岸同胞携手同心,一定能维护好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局基本稳定,一定能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克难前行,一定能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步步变成现实。

随着中国大陆的实力崛起和自信心的越来越强,两岸间共同利益的扩大,不但能促成双方经济和民生的紧密结合,而且会强化双方民众携手合作的意识。当今中共领导人颇为强调的“两岸共同振兴中华民族”理想,实应从扩大两岸共同利益来做起。除此之外,现时可着手加强推动两岸社会交往,及两岸文化的交流合作。至于政治课题方面,可以先由学界进行研讨与意见交流,以从中查找问题及厘清双方的异同点,俾为将来两岸正式的政治协商打基础和创造条件,对于中国大陆而言,台湾是大陆的核心利益,大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从未动摇过。台湾必将统一是中国共产党全党的共识,也是大陆十三亿七千万全体人民的共识。台湾是中国大陆的核心利益,但并不是唯一的利益。中国大陆目光在全球,着眼于全球性的利益部署,在很多方面,如金融、经贸、国际政治等方面,中国大陆参与的越来越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开始在有些方面发挥主导地位作用。

当前,台海局势严峻复杂,但两岸关系的主导权牢牢掌握在我们手中。我们对台大政方针是明确的、一贯的,不因台湾政局变动而变动。我们将坚持“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坚决反对“台独”,坚定维护一个中国原则,继续努力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两岸各领域的交流合作,促进两岸同胞的利益福祉,拉近两岸的心灵距离,共同构建命运共同体。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两岸同胞携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台湾当局新领导人的“5·20讲话”,虽然提及要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但对“九二共识”的核心意涵刻意回避,对两岸关系根本性质态度模糊。在必须明确接受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这道必答题面前,她交出了一份没有完成的答卷。

过去8年来,两岸关系实现和平发展,关键在于两岸双方坚持体现两岸同属一中核心意涵的“九二共识”。“九二共识”经两岸双方明确授权认可、两岸领导人共同确认。它表明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关系不是国与国关系,不是“一中一台”。“九二共识”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在涉及两岸关系根本性质的原则问题上,我们的底线是清晰的,立场是坚定的,没有任何模糊和妥协的空间。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成果,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九二共识”是两岸双方建立政治互信、实现良性互动的前提和基础。国台办与台湾陆委会建立联系沟通机制,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恢复协商谈判机制,两岸签署了23项协议,推进了两岸经济合作及各领域交流,减少了双方在对外事务上的摩擦和内耗,成就有目共睹。当前,要和平不要冲突,要交流不要隔绝,要协商合作不要零和对抗,已成为两岸主流民意。广大台湾民众迫切要求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不希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良好局面因台湾政局变动而改变。台湾当局新领导人要“维持现状”,要继承和扩大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就必须对两岸关系的性质这一根本问题作出明确回答。只有确认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政治基础,两岸关系制度化交往才能得以延续,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才不会得而复失。台湾当局新领导人必须完成没有完成的答卷。

对台湾当局新领导人,我们不仅看她怎么说,还要看她怎么做。是把两岸关系拉得更近,还是推得更远?是以民众的福祉和利益为依归,回到“九二共识”所体现的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来,继续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光明大道,还是一边高喊“维持现状”,一边明里暗里推行“两国论”、“一边一国”、“去中国化”等形形色色的“台独”分裂主张,重走挑起台海紧张动荡的老路?不同道路的选择攸关两岸关系的前景、攸关两岸同胞切身利益、攸关台海地区和平稳定。台湾当局如何以实际行动作出回答,两岸人民拭目以待。

今年以来,台湾岛内“台独”势力蠢蠢欲动,“去中国化”动作频频,各种“台独”苗头不断滋生。两岸人民对此要密切关注、保持高度警惕。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一原则问题上,我们的态度始终如一,立场从未改变,意志坚如磐石。十一年前,全国人大高票通过《反分裂国家法》,为遏制“台独”分裂、争取和平统一前景提供了坚强法律保障。今天,《反分裂国家法》依然是遏制“台独”强有力的法律武器。正如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负责人发表的谈话中所说:“我们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决心未变,能力更强,将坚决遏制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行径和图谋。”“台独”势力如果误判形势、铤而走险、逾越底线,下场必定是可悲的!

当前,台海局势严峻复杂,但两岸关系的主导权牢牢掌握在我们手中。我们对台大政方针是明确的、一贯的,不因台湾政局变动而变动。我们将坚持“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坚决反对“台独”,坚定维护一个中国原则,继续努力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两岸各领域的交流合作,促进两岸同胞的利益福祉,拉近两岸的心灵距离,共同构建命运共同体。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两岸同胞携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投票16日下午4时结束。当晚出炉的计票结果显示,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陈建仁当选台湾地区正、副领导人,得票689万4744张,得票率为56.1%。另两组候选人中,中国国民党候选人朱立伦、王如玄得票381万3365张,得票率为31%;亲民党候选人宋楚瑜、徐欣莹得票157万6861张,得票率为12.8%。同时举行的台湾地区民意代表选举结果也于当晚揭晓。在台湾地区立法机构总共113个席次中,民进党获得68席,国民党获得35席,时代力量党获得5席,亲民党获得3席,“无党团结联盟”获得1席,未经政党推荐者获得1席。

依据台湾选举事务主管机构“中选会”公布,本次投票有正副领导人、民意代表和政党3张选票。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共有3组候选人,分别为国民党的朱立伦及王如玄、民进党的蔡英文及陈建仁、亲民党的宋楚瑜及徐欣莹。在民意代表选举部分,总席次共计113席。

不畏浮云遮望眼且谈如何看待台湾“大选”投票结果。

其次,应该看到,维护和发展两岸关系仍是台湾社会的主流民意。选举期间发布的诸多民调均显示,大多数台湾民众认同国民党当局的两岸政策路线,希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良好局面不因台湾政局生变而改变,不愿看到两岸关系“和平红利”得而复失。即便是声势一路领先的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在此次竞选过程中也不敢公然否认“九二共识”,而是提出“维持现状”的主张,始终刻意回避“台独”议题。她之所以如此小心翼翼、百般矫饰,是因为深知“台独”乃票房毒药,岛内主流民意反对“台独”、坚定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由此可以看出,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主调的大陆对台政策深受台湾同胞和国际社会的支持与肯定,不仅没有失败,反而成功导引了台湾民意走向,在岛内形塑了“不敢独”、“不能独”、“不要独”的共同认知。这样的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台湾无论哪个政党、哪位政治人物都不能视若无睹,都不敢倒行逆施,冒天下之大不韪。

最后,台湾多数选民既然选择了民进党,民进党就负有维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现状,进而继续发展两岸关系、扩大“和平红利”的首要责任。没有和平稳定的台海局势,新的台湾当局要想解决经济、民生、年轻一代的发展等民瘼,无异于缘木求鱼。民意如流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倘若顽固坚持“台独”分裂立场,妄想在岛内大搞“和平台独”甚至“法理台独”,在两岸关系上兴风作浪,在地区稳定上充当“麻烦制造者”,那么台湾的安定与发展将沦为“镜中花、水中月”,大失所望的台湾选民到下次“大选”时就会把这样的祸台者、祸台集团赶下台。陈水扁之下场殷鉴不远,即将走马上任的蔡英文及其执政团队当引以为鉴,三思而后行。看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显而易见,两岸关系的主导权始终牢牢掌握在大陆手里。毋庸讳言,民进党在台重新执政,让两岸关系面临严峻挑战。但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原则问题上,大陆方面的意志坚如磐石,有决心有能力挫败一切“台独”分裂图谋,铤而走险者,其下场必定是可悲的。民进党当局若想维持台海和平稳定现状,推动两岸关系向前发展,就必须在是否认同“九二共识”这一大是大非问题上,给出明确答案。蔡英文、民进党何去何从,两岸同胞都在看,国际社会也在看。“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台湾政局变化,在两岸关系历史进程中不过是过眼云烟。从根本上说,决定台湾前途、两岸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是大陆的发展进步。发展是硬道理,只要把大陆自己的事情办好,面对台湾变局大可处之泰然。人们有理由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两岸同胞携手同心,一定能维护好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局基本稳定,一定能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克难前行,一定能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步步变成现实。

第四篇:台湾问题及中国对台政策

《台湾问题及中国对台政策》

问题的提出;

台湾问题怎么产生的以及针对该问题中国政策的转变 问题的设想;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党的历史任务,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目前造成中国不能实现统一的表现就是台湾迟迟不能回归.正确认识台湾问题以及探究中国对台政策的变化对于台湾回归的展望具有重要意义.最终方案;

借助台湾问题及中国对台政策的变化的探究来展望台湾回归 准备工作:

馆藏文献查询;发现问题:

台湾问题是否是中国内政问题 改进: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这一点毋庸置疑,关键是要找些造成台湾问题的史料来证实;结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溃退到台湾的国民党在美国的支持下继续与大陆进行对抗,由此产生了台湾问题。在对台政策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经历了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根据不同的形势和时代背景提出了不同的对台政策。

一、武力解放台湾

1949年3月,毛泽东发表了《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社论,明确提出“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就是要解放全中国,直到解放台湾、海南岛和属于中国的最后一寸土地。”三野的叶飞部队遵照毛泽东的指示,先后于8月、10月占领福州和厦门,几十万大军迅速集聚在福建沿海前线,日夜操练,准备渡海作战。

10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解放金门的战斗,这是人民解放军在没有空军掩护和内部接应的情况下在近海实施的渡海作战,金门战役及随后的登步岛战役均失利,使中央军委认识到,没有强有力的海军和空军,渡海登陆作战根本没有可能。于是,为了配合1950年夏季的攻台计划,中央决定加紧组建海军和空军。

1949年7月,以刘少奇为首的中共中央代表团秘密访苏,刘少奇曾根据政治局关于必须立即开始准备进攻台湾的技术条件的建议,向斯大林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要求苏方提供200架左右的飞机并请代训飞行员;二是请苏联在攻台作战时提供空军和海军援助。1950年1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和国务卿艾奇逊分别发表声明和讲话,声明“美国目前无意在台湾获取特别权利和特权,或建立军事基地,并且宣称美国的安全线既不包括台湾,也不包括南朝鲜,美国不会为了保护这些地方而采取军事行动。”这一声明把中国和朝鲜推出了美国的势力之外,于是斯大林同意援助中国,将苏联给中国的3亿美元的贷款,一半用于购买进攻台湾所需要的海空装备,并派军事顾问协助中国军队进行各种装备和技术的改进工作。

随着海南岛、舟山群岛等台湾外围屏障的解放,攻台的具体战略部署已基本完成。1950年6月,正当从苏联购买的战斗机陆续装备空军部队,准备发起解放台湾的战役时,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违反1月5日的声明,发表了关于武装入侵朝鲜和中国台湾的声明,即“六二七”声明。抛出“台湾地位未定”谬论,声称中国解放台湾将直接威胁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和美国的部队,下令第七舰队进驻台湾,阻止对台湾的任何攻击。6月30日,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向海军司令肖劲光传达了中央新的战略方针,将攻打台湾的时间往后拖延。

朝鲜战争结束后,1954年7月,《人民日报》发表社论,重申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不达目的,决不罢休。8月22日,中国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发表了《解放台湾联合宣言》,宣告“为了保障祖国安全和领土完整,为了保障亚洲及世界的和平,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11月,人民解放军相继解放了浙江沿海一带的江山岛、大陈岛等岛屿。然而,惊慌失措的蒋介石和极度紧张的美国人相互勾结,于12月2日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规定以“自助或互助”的方式,共同“抵抗武装攻击”及“共产颠覆活动”,并规定美国拥有在台湾、澎湖及附近为防卫需要而部署海空军的权利。这一条约将澎、台、金、马完全置于美国的保护之下。由于美国政府的恶意介入,台湾问题趋于复杂化了。

二、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

朝鲜战争之后,中央开始考虑调整政策,提出了“和平解放台湾”的主张。

1955年3月,毛泽东首先以《人民日报》社论的形式透露*,主张召开有关会议讨论缓和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问题。4月23日,在印尼万隆举行的亚非政府首脑会议上,周恩来在会上发表声明说,“中国人民同美国人民是友好的。中国人民不要同美国打仗。中国政府愿意同美国政府坐下来谈判,讨论和缓远东紧张局势问题,特别是和缓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问题。”5月,他在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扩大会议上明确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战争方式和和平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这是祖国大陆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主张。这一主张标志着中央对台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即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

围绕这一政策,中央开始展开进一步的工作。1955年7月30日,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上说,“只要美国不干涉中国内政,和平解放台湾的可能性将会继续增长。如果可能的话,中国政府愿意和台湾地方负责当局协商和平解决台湾的具体步骤。”1956年1月18日,中国外交部重申中国政府愿在可能的条件下和平解放台湾。3月16日,周恩来会见即将赴台的李济深前卫士长,请他捎话给蒋介石,“我们从来没有把和谈的大门关死,任何谈判的机会我们都欢迎。”4月,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了“和为贵”、“爱国不分先后,以诚相见,来去自由”的基本原则。6月,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一届三次会议上明确表示了与蒋介石当局立即进行和平谈判的诚意。7月16日,在接见前国民党“中央通讯社”记者曹聚仁时,周恩来提出,“国共可以举行第三次合作以解决统一问题。”1957年4月16日,毛泽东和周恩来在会见苏联客人时说,“国共过去已经合作了两次,我们还准备进行第三次国共合作。”次日,《人民日报》以《毛主席说,我们还准备第三次合作》为标题,将合作意图向外公布。“第三次国共合作”主张的提出,是“和平解放台湾”政策的进一步深化。

1963年,周恩来根据两岸关系的最新形势,在总结十年来对台工作的基础上,将中共对台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是指台湾必须回到祖国的怀抱,这是原则问题,不容商量。“四目”是指:一,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当地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由蒋介石安排;二,台湾所有军政费用和经济建设一切费用的不足部分,全部由中央政府拨付;三,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等到时机成熟并尊重蒋介石的意见,协商决定后再进行;四,双方互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的事情。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和诚意,对台湾方面曾产生过重要影响,不仅一些著名的国民党要人或者毅然返回大陆,或者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和平统一的支持,而且国民党政府也曾经有过松动。1957年,蒋介石曾派宋宜山到北京。在与宋宜山的会谈中,中共进一步阐明了对台政策。1966年夏,蒋经国从香港将曹聚仁接到台湾。曹动身前曾直飞北京,与中共高层商谈了谈判大纲。到台后,曹蒋曾就统一的条件进行了商谈。然而,“商谈还在进行中”,大陆却爆发了“文化大革命”。全国忙于“革命”,已无暇顾及台湾问题。

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的工作重心重新回到经济建设上来。经过拨乱反正,国家逐步走向稳定后,统一台湾的问题再一次提上议事日程。

1979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布实施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告台湾同胞书》中删掉了从前“解放台湾”的词句,代之以“和平统一”,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和

中国政府对台政策的又一次重大转变。1981年8月30日,叶剑英进一步阐明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1982年1月11日,邓小平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即在国家实现统一的大前提下,国家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12月,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中第31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1989年6月,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公报郑重宣布:“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提出了和平统一的方针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这是我们的基本政策。”1995年,江泽民提出了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1997年9月,中共第15次全国代表大会重申了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立场、方针和原则。

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为实现和平统一进行了坚持不懈的努力。自1987年底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后至1999年底,到中国大陆从事探亲、旅游、交流的台湾同胞已达1600万人次;两岸间接贸易总额超过1600亿美元,台商在中国大陆投资的协议金额及实际到位金额分别超过了440亿美元与240亿美元;两岸互通邮政、电信取得了很大进展;两岸海上、空中通航也取得了局部进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国务院、地方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依法保障台湾同胞的正当权益。

1992年11月,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两会领导人于1993年4月成功举行了“汪辜会谈”,并签署了几项涉及保护两岸同胞正当权益的协议。1998年10月,两会领导人在上海会晤,开启了两岸政治对话。对于和平统一祖国产生了广泛影响。

以上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台政策虽然在“变”,但有几点是很明确的:第一,国家统一的大政方针不变。无论以任何方式,中国都必须走向统一。无论任何国家作怎样的干预,都阻挡不了中国统一的决心;第二,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无论怎样的对等谈判,都必须在一个中国的框架和前提下进行。第三,五十多年来所作的不懈努力,充分显示出党和政府在对待和平统一上的最大诚意。我们党和国家在力争和平统一的前提下,始终不承诺放弃武力。

第五篇:形势与政策(台湾问题)

姓名:刘慧萍

班级:14商务三班

学号:1402120329

听形势与政策——《台海关系》有感

听完《台海关系》的形式与政策,感慨颇多,心情有着种不平常的涌动。

台湾是我国第一大岛。1949年,国民党在反共反人民内战中失败,退踞台湾,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反华势力的支持下与大陆对峙,从而造成了海峡两岸长期隔绝和对立的状态。解决台湾问题完全是中国的内政,但由于美国插手,两岸迈向统一的进程中必然充满艰巨复杂的斗争。

国民党执政到民进党上台的变更,台独路线清晰化、明确化和急进化,他们打破了国民党时期“不独不统”的路线,改走“渐进式台独”以及最近发展成为的“急进式台独”路线。台独势力更加的明目张胆、更加的肆无忌惮。

台湾一味讨好美国,台湾通过美国的《与台湾关系法》多年来从美国花巨资购进大量先进的武器装备,长期和美国及其盟友日本进行军事情报交流,还定期派往美国军官进行军事培训、参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演习等等,这一切充分暴露出台独分子妄图“以武据统,以武促独”分裂祖国的政治野心。台为讨好美国,不时向美国表示对抗大陆的决心,因为,他也知道美牵制中国大陆发展的全球战略,而台正好可以“投其所好”,从而换得美国政治、军事上的强大支持和保护,从而,满足其分裂祖国,谋求独立的野心。这一点是台美都心知肚明的,只是谁都不愿挑明罢了。

台湾当局对内大肆制造大陆威胁论,妄图借此为其台独政策铺路。台当局不厌其烦地宣传大陆对台安全构成的威胁,夸大扭曲大陆军事演习的真是目的,希望借此得到台湾民众对其台独路线的理解。……目的无非煽动两岸敌对情绪,使其形单影只的台独言论首先赢得岛内居民的支持,更为将大量的经费预算划拨采购美武器装备来讨好美国正名。其实,明眼人都看得出,多购进几件美国用剩下的破铜烂铁就真的能寻得台湾的安全和台海的稳定了吗?就真的能够对抗军力十倍于己的中国大陆了吗?就真的能够阻碍大势所趋统一的历史进程了吗?或许只是谋求少数台独政客心理平衡和美国欢心的自欺欺人的伎俩吧?

而美国在解决台海关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和美国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一个是地区大国,一个是世界大国,两国在经贸领域、世界范围反恐、朝鲜半岛无核以及防止核扩散领域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换句话说就是,美国不得不在这些问题上寻求与中国的合作,但是,在政治方面,由于两国在意识形态上的不同,而且美国谋求全球霸权的方针绝不允许一个强大的中国屹立于东方,对自己的霸主地位形成威胁,所以,美国维持与中国在一些关系到切身利益领域合作的同时,在政治上采取围堵中国、遏制中国的方针,防止中国强大起来。台湾问题的悬而未决便成了美国围堵中国的最好的契机,台湾充当了美国对抗中国的马前卒,因此,美国绝不会对中国大陆解决台湾问题袖手旁观,美国这个角色对台海局势至关重要。

多年来,美国一方面为了寻求与大陆的合作,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为从台湾赚取军火出售所带来的巨额经济利益,以及牵制大陆的目的,又不支持大陆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帮助台湾协防,帮助其增强军事力量以对抗大陆。在台海之间,美国奉行着不独不统“维持现状”策略。而且他们总以人权为借口。众所周知,近年,美国连续发动了科索沃战争、纳斯拉夫战争、阿富汗战争以及最近的伊拉克战争,这些战争夺走了多少军人和无辜百姓的生命,使多少国家陷入了混乱当中,使多少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这是对人权的尊重吗?美国无端炸毁我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造成三死数伤,这是对人权的尊重吗?非洲战火连天,饥荒连年、人们甚至食不裹腹,俄死街头,美国因为没有利益在那里便不闻不问,这是对人权的尊重吗?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为维护国家统一死伤无数,最终防止国家的分裂,今天,中华儿女为维护祖国统一不惜采取任何方式,你却指手画脚,这又是对人权的尊重吗?

亘古至今,台湾始终是中国领土的一部份,台湾的前途系于祖国的统一,分裂是绝对没有出路的。解决台湾问题,完成国家的完全统一,是新世纪中国三大历史任务之一。不管在实现祖国统一的道路上还有多少艰难险阻,海峡两岸全体中国人民和所有中华儿女,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携手共进,祖国的完全统一和民族的全面复兴能够早日实现。This remind me of a saying,“No matter how tall a tree is, its leaves will settle on its root”.我们期望着台湾的早日回归!

下载80年代以来台湾问题内外环境及政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80年代以来台湾问题内外环境及政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台湾问题(形势与政策)

    第六章 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历来是国内政治的关键问题之一,当代大学生应该认真了解台湾的基本情况及其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清楚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历史事......

    台湾问题及大陆对台政策

    台湾问题及大陆对台政策 一、台湾问题不是问题 台湾自古属于中国,中国人最早开发了台湾。1770年前的中国历史文献《林海水土志》对此就有所著述,这是世界上最早记述台湾的文字......

    2013 形势与政策 之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之我见 一、台湾问题的由来 台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已归还中国。之所以又出现台湾问题,与随后中国国民党发动的反人民内战有关,但更重要的......

    浅谈台湾问题形势与政策论文

    浅谈台湾问题形势与政策论文 浅谈台湾问题 【摘要】 台湾问题是我国一项基本问题(这不仅关系到我国的统一(也关系到世界的和平和稳定。台湾问题的产生有其历史多方面的因素......

    形式与政策论文——浅谈台湾问题

    目录1 引言 ......................................................... 2 2 台湾的历史地位 ................................................. 2 3 台湾问题的由来 .........

    形势与政策论文:浅谈台湾问题

    **大学形势与政策论文 浅谈台湾问题 姓名:*** 学号:****** 班级:******* **大学**学院 2013年11月 一、台湾的地理位置及地位 台湾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地处东经......

    形势与政策 浅谈台湾问题论文

    简析台湾问题 【论文摘要】 台湾问题是我国一项基本问题,这不仅关系到我国的统一,也关系到世界的和平和稳定。台湾问题的产生有其历史多方面的因素。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

    环境政策

    我国当前环境保护政策的主要内容随着环境问题的凸现,国务院于1973年成立了环保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在全国开始“三废”治理和环保教育,这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始。经过20多年......